时间:2023-07-28 09:20: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经济市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商务模式,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经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字化经济带来了电子商务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所以有必要研究适应数字化经济变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便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就业,进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经济的产生
数字化经济,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在信息化和网络化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数字化经济,实质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并且在这个经济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根本变化。数字化经济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和技术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数字化经济还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设备等,来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整合与优化。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主要包括三种:新增劳动力、失业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图1所示,2002年第1季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约有3320740名求职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岗位,到2010年第4季度,这一数据增加到8700720,增长了158 %,这充分说明,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中国劳动力配置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诸如工业、农业的就业需求大量减少,而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却大量增加,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已成为国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近700万。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
2013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三)新兴产业高技能岗位人才缺乏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新技术高科技人才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有8.4亿左右,其中90%以上的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人力资本,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新兴产业人才严重欠缺,高技能岗位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变,这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主要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作方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数字化经济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冲击。
(一)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
数字化经济是以数字化技术大量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改变了劳动活动过程中生产工具与劳动力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使劳动力市场在数字化经济技术下进行的,这样就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
(二)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数字化经济带来了新服务和新产品需求,导致市场供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就引起了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四、国外劳动力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数字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人力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数字化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在美国经济和社会中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工作实际活动场所的作用逐渐弱化,虚拟工作场景和远程作业模式却随之出现。根据世界薪酬协会统计,2001~2008年美国从事远程作业的人数迅速增大,如图2所示。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在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领域的大量运用,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新的工作模式出现
数字化网络技术变革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21世纪的新作业模式的远程就业在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了。
(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美国在数字化经济进程中,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远程就业,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配置效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以保持科技竞争力,进而形成了“产出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五、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策略和建议
面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这些新变化,只靠劳动力市场的自身调节是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的,我们需要采取更加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劳动力市场策略,发挥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能效。
(一)建立互联网服务就业平台
互联网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技术传递的成本。为了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我们可以构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搭建劳动力供需信息交流平台,使求职者可以通过网络有效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降低劳动力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信息技术沟通成本。我国的网络化就业平台可以包括“岗位信息网”、“技术培训网”和“工作交易所”这三个基本信息库,进而形成“岗位匹配、职业引导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就业平台模式。
(二)实施提高技能的职业培训计划
随着网络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新岗位及新工作模式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技能,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大量高素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网络数字化经济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计划,发展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加速中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确保网络数字化经济的稳定顺利转型。
(三)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发展,针对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形势,设定当代大学的使命和目标,改进和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制订符合国情和学校情况的人才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训实践课的教学,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能力,办中国特色的品质大学,培养高素质的特色学生,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适应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四)制定有利于引进人才的人才发展政策
数字化经济加速了全球化经济发展,加速了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步伐。我们要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引进的机制,改善人才引进的环境,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大幅度地吸引和引进国外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弥补国内对STEM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匮乏。同时,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人才成长的职业规划,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快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步伐,吸引和引进人才的同时留住和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更快成长,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减小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带来了更加敏捷迅速的就业模式,延扩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虚拟空间,进而引发了劳动力产业间的流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现状,针对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且学习了国外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适应网络数字化经济变化的方案和策略,进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以此来促进就业,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数字科普环境,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开展数字科普学术交流,推进“数字北京”,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远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
[2]田大洲,田娜.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13(28).
[3]翁杰.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7).
[4]Samira Borouji Hojeghan,Alireza Na
zari Esfangareh.Digital economy and tourism impacts,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9).
[5]Ana C. Dammert, Jose Galdo, Virgilio Galdo. Digital labor-market intermediation and job expectations: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J].Economics Letters,2013(120).
[6]梁晓滨.美国劳动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何枭吟.经济数字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08).
咨询服务种类众多,主要有:①决策咨询,又称政策咨询。它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咨询。主要为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行业发展战略,从政治、经济、科学、社会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和论证,起到了决策的参谋作用。②管理咨询,又称企业诊断。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提出解决方案,并帮助指导实施。③工程咨询。承担建设项目中有关技术改造(包括技术引进)、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价及工程设计、招标和管理、工程预算等咨询服务。④技术咨询。它是以提供技术服务为主,包括与之相关的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分析,为企业生产技术难题进行的技术门诊,提供培训服务信息,为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进行技术鉴定和评价。⑤专业咨询。以专业知识提供专门服务,如心理咨询、财务咨询和法律咨询等。
2咨询业发展的状况
2.1国内咨询业发展状况我国的咨询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我国虽然存在着情报咨询和技术咨询活动,但没有形成产业。改革开放后,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与经销部门及国际经济活动,都强烈地要求咨询业的参与。我国各类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咨询业已成为一项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的服务产业。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工商注册登记有咨询业务的公司达13万家。这些咨询机构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咨询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有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综合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管理咨询、专业咨询等各种类型的咨询机构,几乎涵盖了咨询业所有领域,咨询产业成了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行业。
2.2外国咨询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专业行业(包括咨询业)将逐步向外开放,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咨询业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在中国更加全面和广泛地发展。目前咨询业在中国的开放程度不算小,国际上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基本都在我国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如上海就有麦肯锡、波士顿、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勒等。外国咨询公司的实力有目共睹,它们有着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丰富的案例经验和数据库、科学管理以及全球化的咨询共享等。调查显示,国内企业对国外机构的品牌认识程度要大大高于国内咨询机构。而这种对品牌的认同,究其根本,正是基于国外知名咨询公司长期以来严格自律、规范运作而培养出来的优良信誉。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也许所有企业都会选择国际上知名的咨询机构,这对中国本国咨询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发展状况与服务模式
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也是我国咨询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层次的图书馆工作,是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以信息开发为手段,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浓缩、与创新一系列工作的总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类图书馆大力开展参考咨询工作,普遍设立了参考咨询部(情报咨询部、信息咨询部),而且为配合文献检索课和文献检索工作的开展,大都设立有文献检索室。随着联机检索的开展,在参考咨询部或技术部下进一步设立了联机检索室。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许多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子信息服务中心)。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1集中型。即主要由参考咨询部(或信息服务中心)承担参考咨询工作。高校图书馆采用这种模式的较多。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负责全馆的参考咨询、课题查新及代检索、文献传递、数据库利用统计、质量管理工作,承担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全校用户培训等工作。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下设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文献检索室、查新室和文献检索教究室,承担代查代检、新书通报、定题服务、科技查新、馆际互借、用户培训等业务。
3.2并列型。即参考咨询工作主要由传统的参考咨询部和新设的网络资讯部(自动化技术部、数字资源中心)分别承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有这种模式,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和网络资讯部、浙江大学图书馆咨询部和数字资源中心、厦门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和自动化技术部等。其中中山图书馆的电子剪报、企业咨询、决策咨询、海外报刊阅览等传统参考咨询服务主要由报刊信息开发中心承担,网络资讯部主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3.3分散型。即参考咨询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有关机构中,如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属于这种模式。上海图书馆由原上海科技情报所和上海图书馆合并而成,其机构设置是在馆所下面先设中心,中心之下再设部。其中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属于参考咨询机构,下设研究部、咨询部、市场部和外向型公司;战略信息中心下设的战略信息部、战略研究部也是参考咨询机构;读者服务中心下设的参考咨询部、剪报服务部也属于参考咨询机构。此外,历史文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系统网络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下属的一些部开展的工作或生产的信息产品,也属于参考咨询机构开展的工作。
4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1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情报服务,使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领导机关是政策的制定者,领导决策正确与否,对事业的成败有着决定性影响。领导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科学的决策理论与程序来进行咨询,提供决策参谋,论证其决策的正确与否。优化的文献信息是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咨询使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许多图书馆在为领导机关服务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技术革命对策、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为政府出谋献策,成为领导日益信赖的决策顾问和参谋。如广东中山图书馆编印的《决策内参》,选择汇编海外100多种中文报纸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每周出版一期,深受领导部门欢迎。浙江湖州市图书馆编的《信息》刊物也受到市政府的重视。
4.2为企业提供情报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还应采取跟踪服务、定题服务等方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务,为市场经营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充分获取对口情报,提高本企业产品的档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否则将会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这时依靠咨询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出谋献策,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图书馆能够也应该广泛地搜集、分析市场信息,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航行的企业当好“导航人”。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市场需求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为乡镇企业服务,提供短、平、快的技术信息。
关键词: 国际化;数字;场馆;工程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digital;venues;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06-02
0 引言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当今的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一背景下,西安将会在周边兴建和改扩建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以便服务于社会,同时宣传健康的理念。数字化的场馆设施的建设应当是首选,因为数字化建设在体育场馆的新、改建及日常经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数字化设施的体育场馆,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各种比赛的要求,创造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还能拓展健身服务市场,有效地提升体育产业的形象,保障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数字场馆概念
目前对被处理的对象、事物或问题的信息进行数字量化的过程,称为数字化。数字化的目的是使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数字网络,快速进行信息的处理,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级表现形式。“数字场馆”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借助于信息高速公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变革场馆传统管理方式,实现场馆内部业务流程自动化、场馆管理智能化、服务人性化的全新体育场馆设施。数字场馆的基础在场馆内部各种业务均实现数字化,其核心就是要重视信息技术和体育场馆产业的结合,通过场馆数字化建设,促进场馆向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转变,改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会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全民健身的洪流中来。数字场馆是今后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的大趋势,必将影响今后体育场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2 数字场馆建设的必要性
2.1 “国际化大都市”对数字场馆建设提出要求 随着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陕西省政府制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计划2009-2020》的进一步实施,在通讯、电子商务系统、全民健身信息平台、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要求。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形象及对承接国际性比赛的重要场所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建设“数字场馆”等一批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是大西安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全民健身”呼唤数字场馆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生活方式导致的健康问题的挑战,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西安大批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设施的兴建,西安市民全民健身的硬件基础和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改观。当群众的健身热情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完善的信息服务必须跟上。这不但可以促进人们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场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这方面,信息技术可以大显身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丰富多彩的健身资讯和场所信息随时传递到人们面前,而且可以各取所需。这样,人们的意识增强了,才会把健身付诸行动。
2.3 新时代的体育场馆要求实现数字化 西安体育场馆资源丰富,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体育场馆设施,近500余家,为迎合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将会兴建大批高水平的国际级体育场馆。体育场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最大可能地吸引健身人群进入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成为了场馆管理者关心的问题。通过应用了各种数字系统的数字场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赛、管理、健身方面的信息自动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场馆的形象。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自媒体阅读推广的现状调查,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基于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保障机制”的“新常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图书馆阅读推广;保障机制;新常态
1 关于自媒体时代和图书馆“新常态”研究
1.1 自媒体时代
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要强调在社会阅读中的主导地位,需要靠阅读推广工作来推动实现,尤其是将新技术应用到阅读推广活动中,如手机移动平台、自媒体等。
所谓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是公民用以自己所见、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和 BBS 论坛等网络社区。在自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是互联网上内容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任何媒介都不再是信息传播的唯一载体和必然选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者,能在网络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自媒体的独特属性是公众自由话语权,用户在信息的同时可以接受其他用户的信息。
基于自媒体时代图书馆也顺应时代、推陈出新,将阅读推广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加入社交网络大军用自媒体服务信息,成为了社交网络“刷屏圈里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公共、高校馆、出版社,甚至中小型书店和文化传播公司的微博等自媒体,让书香透过屏幕,把越来越多的跨地域关注者改造成自身的用户。
1.2 图书馆”新常态”研究
关于图书馆“新常态”,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认为:“新常态,new normal,大概意思是,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适应如何在低增长或者零增长的环境中过‘紧日子’了。今天,‘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各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共同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换一种方式思考,换一种方式生存了”。
“新常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外。美国图书馆协会2012年出了一个特辑《2012美国图书馆状况: 美国图书馆协会报告》,在报告中称高校图书馆新常态的特点是停滞的预算 不持续的支出、增长的学生入学率、减少的工作人员,高等教育证明其价值的压力,在 2011 - 2012年有了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笔者认为新常态不仅只是指经济拮据,更是指在网络时代图书馆遇到的各种挑战已经成为常态。这些挑战包括用户信息方式的变化、读者信息素养的下降及读者的不断流失,经费下降及文献购置费用上涨。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几乎完全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往借助专业文献收藏所形成的学科文献提供能力和参考咨询能力,由于网络信息的普遍性、易获取性而荡然无存。图书馆正一步步沦为数据库商和它的使用者之间的中介和一个可供读者学习“空间。
因此图书馆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建应对新挑战的图书馆服务“新常态”。
2 基于自媒体琴岛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和保障机制
2.1 自媒体时代阅读特点
自媒体时代阅读具有以下特点:阅读手段多样化、阅读方式碎片化(一是读者群的碎片化;二是读者的经济能力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意识等日趋多样性、碎片化);微媒介的碎片化、移动微时代信息及信息的者也呈现碎片化的趋势、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内容越来越浅显化等特点。
2.2 基于自媒体琴岛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新常态分析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图书馆建于2004年,现馆舍2007年正式启用,并于2009年暑期完成了对图书馆进行了扩建改造工作。图书馆由图书馆主楼、国际交流中心的第三阅览室以及各系部资料室组成,馆舍总面积24200平方米。阅览座位2770余个。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源95万余册,报刊1370种。“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琴岛学院图书馆永远不变的宗旨,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现有的文献资源和设备的作用,加强数字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复合型大学图书馆目标。
阅读推广作为服务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利用书店、出版社等社会机构,针对各级各类读者利用自媒体工具进行阅读推广。确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关系,解决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和价值定位,指导图书馆人自觉开展阅读推广。
(1)推送经典书目
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此,琴岛学院图书馆将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目进行整理,定期推送以海报和微信的形式推荐给用户,并将部分精彩片段章节,为读者做了深入透析,从而吸引读者对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从而将碎片化阅读引向精读。图书馆员按照专业等标准建立了用户群,针对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群体进行分析,为这些用户推送专业的热门图书信息等。琴岛学院图书馆建立阅读群,通过这一平台,用户交流互动形成新的文化生态语境。同时,图书馆微信平台专门设置了“我的图书馆”等快捷回复,方便读者查询和了解馆藏图书,并向读者推荐热门图书。
(2)设立阅读推广人,举办读书论坛
学科阅读推广人每学期向读者举行各专业的阅读推广,利用读书交流的形式将阅读推广注入鲜明的草根性和鲜活的生命力,吸引阅读爱好者发表评论,并对其进行挑选和精心编辑,再向用户推送优秀书评。不仅调动用户的阅读兴趣,也丰富了读者阅读体验。利用读书论坛引领特色阅读推广,从而提升学子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效率。
(3)金秋读书节,提高阅读推广吸引力
琴岛学院图书馆每年都开展金秋读书节活动,比如专家讲座、与图书馆0距离、探索图之奥妙、朗读者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各项活动,以其丰富视听信息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与此同时,琴岛学院图书馆还设立琴悦读报纸、琴苑之声专栏,通过纸质和电子的结合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读者记忆和思考,从而提高图书馆强化阅读推广的效果。
(4)开辟真人图书馆空间
自媒体阅读推广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开辟真人图书馆空间,实现真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隐性资源与琴岛学院读者的分享。利用自媒体,线下实体真人图书馆与移动真人图书馆共存的模式通过真人图书馆空间得以实现。根据当代大学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邀请真人发表独具风格的人生经历、感悟,并将此链接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读者可以参与互动评论,互相间的理念共享和思想交流碰撞,从而实现移动真人图书馆。例如,琴岛学院图书馆利用自媒体公众服务平台邀请优秀毕业生写自己的毕业后的感受经历和当时在大学的故事等真人图书内容,组织实体听众用户群体交流,从而实现实体真人图书的阅读与共享。
(5)优化自媒体个性化服务
自媒体环境下,琴岛学院图书馆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开展数阅读推广服务,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用户个性化服务。用户通过微信、qq等咨询问题,获得自助或人工解答。馆员也可通过自媒体平台推送阅读内容及回答问题。此外分析研究用户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研究方向,提供优质个性化阅读新媒体服务。
2.3 基于自媒体琴岛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保障机制平台的建立
(1)创新理念,突出阅读推广作的核心地位
图书馆的价值体系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说明,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而阅读对于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社会公众选择的结果。 因此确立阅读推广在图书馆价值体系中地位和作用,对阅读推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突破传统观念,琴岛学院图书馆把工作重点由文献收集、整理、借阅服务等传统工作向阅读推广转移。图书馆书刊的借阅、归还,馆员的定点看守等传统工作已被阅读推广超越。放眼世界,成功图书馆的实践证明,开展阅读推广既提高了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也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更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阅读推广也从传统的新书推荐、阅读辅导等服务发展,升级为通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延伸和展现,且读者作为活动主体的特点尤为突出。
(2)多措并举,筑牢阅读推广的资源保障
阅读推广固然重要,然而如何整合资源,服务于阅读推广,为读者所用,是图书馆人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课题。随着读者规模的扩大和需求多元化趋势影响,单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只靠自己的馆藏力量满足读者的所有文献信息需求。利用图书馆联盟的资源、挖掘网上资源为本^所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选择。阅读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列措施加以解决。琴岛学院确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关系,解决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和价值定位,指导图书馆人自觉开展阅读推广。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引进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利用书店、出版社等社会机构,针对各级各类读者利用自媒体工具进行阅读推广。
(3)抢抓机遇,抓实自媒体市场的主导权
阅读“碎片化、浅表化和非经典化”成为自媒体环境下读者的显著特点。阅读“市场”的大多份额已被网络阅读、移动阅读(以手机阅读为主)占据。以琴岛学院学生为例,学生为了升学、就业,进行考研、考公务员等功利阅读成分越来越大,而网络资料和在线模拟考试备受热捧,在200名受访学生中,使用过自媒体的比例为100%。因此,还要在更新观念、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媒体工具,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使阅读更健康、有效。琴岛学院图书馆每年新生入学后,都开展一系列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讲座、读书论坛、专家讲座、金秋读书节等,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现场参观、实际操作示范等外,还应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互动教学;利用微信公众帐号如何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知识,实现移动教学;利用QQ等实时通信工具,传递文献、回答读者的咨询。此外,还可把经典著作碎片化,以微课形式发至微信公众帐号,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阅读。逐渐占领自媒体市场,让更多的学生加入经典阅读、深层阅读的行列,引导大学生转变碎片化阅读、网络化阅读和浅阅读的习惯,扎下身子,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从经典著作和深度阅读中汲取营养。
3 图书馆开展自媒体阅读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当前,自媒体尚处于新生事物阶段,图书馆界尚未与之很好的结合,或者说图书馆界没有广泛重视,“自媒体+图书馆”模式没有形成。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图书馆面临的难得的机会与空前的挑战,图书馆人应该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使图书馆事业与互联网,与自媒体深度融合,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合读者的爱好和习惯,开发文化品位高雅,娱乐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特色自媒体,从而扩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文化饕餮大餐。
3.2 自媒体优势明显,制作成本较低、传播实效快、影响范围广,对于塑造专属品牌意义重大。建立自媒体专属品牌对图书馆的实际业务工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成效明显,同时对对于图书馆的宣传和推广也具有积极作用。
3.3 策划先行,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对图书的推荐、话题的选择,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知识储备丰富的专家来进行前期策划自媒体节目。与此同时,可以在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时做一个图书的推荐或直接与他们合作。或者借助读者与社会力量,公开向读者或社会征求话题。
3.4 全程控制,确保制作质量。自媒体视频的录制、剪辑、等操行,在全程管控的基础上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然后,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向主动关注图书馆的读者,还可以在一些交互性较强的社交网站例如大学论坛、百度贴吧等,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一内容,并以此为话题,聚集各类人群观看讨论,扩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
4 小结
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称谓多样、内涵外延各异,因而投资银行的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按业务线涵盖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如表所述,第一层次的投资银行只从事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仅包括一级市场的股票、债券承销业务和一些金融咨询业务。第二层次的投资银行具备常规的投资银行业务线,可实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业务的较完整覆盖,与国外一部分中小型投资银行的职能相对应。第三层次的投资银行业务比较全面,拥有资产管理业务和研究业务这两项智力密集型业务,一般被认为是大投行的基本特征。第四层次的投资银行其实已经脱离传统投资银行的意义,而是投资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类似目前的高盛集团和摩根斯坦利集团。
除了内涵外延的差异,即使同一内涵的投资银行在不同国家的称呼也是有差别的,以第三层次的投资银行为例,美国称为投资银行,英国称为商人银行,而日本和我国则称为证券公司。在本文中,我们会根据行文需要,交替使用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称谓,若无特殊说明,均指代上述第三层次投资银行的概念。
我国与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存在更多的共性,所以主要以美国的投资银行模式和发展作为参照。
纵观经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呈如下主要特点:一是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点;二是均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三是业务显现出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具体表现在投资银行的业务已经从最初的传统的承销业务、经纪业务扩展到企业购并、资产管理、风险投资、风险规避,投资咨询等领域;四是大多走向混业经营;五是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竞争既包括了各国投资银行本身之间的国内、跨国竞争和其导致的投资银行的不断优胜劣汰,也包括了各国的现代“全能银行”对投资银行的挑战;六是极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处在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大趋势下的中国投资银行业,要充分借鉴国外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发展特点和发展经验:
第一,大力拓宽投资银行的融资渠道。我国投资银行之所以总是资金实力不足、资产规模较小,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尤其是我国的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资金短缺严重限制了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证券公司的资金状况。例如允许证券公司采取增资扩股和公开上市的方式扩大资金规模。此外,我国目前已有72家证券公司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调剂资金头寸,缓解了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证券公司还可以凭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获得期限灵活的资金,优化资产结构。
第二,注重金融创新、广开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趋势。与国际投资银行创新过度、衍生产品发达不同,我国的投资银行明显创新不足。为此,国内投资银行加强新产品开发,突破传统业务局限,推动主体业务由传统型(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向创新型(企业并购、重组等策略)以及引申型(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转变,从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增长,增强投资银行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扩大我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投资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并立足本国资本市场,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
第四,适时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这主要受制于我国投资银行的实力。国内投资银行应仿效国内商业银行,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我国的投资银行,放眼世界。可以首先通过与国际投资银行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适时走出国门,进入国外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这方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银国际的成功经验已经为国内的投资银行树立了榜样。
根据各国政府和行业自律组织在投资银行监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把投资银行监管体制分为三类,即:政府型,自律型和中间型监管体制。
政府型监管体制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并设立全国性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投资银行实施监督和管理,其本质特征是政府在监管中占居主导地位,发挥主要作用。美国是实行这一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此外,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菲律宾及中国也实行这一管理体制。
与政府型监管体制相对应的是自律型监管体制,它是指政府除了某些必要的国家立法外,较少干预投资银行业,对投资银行业的监管主要靠证券交易所及投资银行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自我监管,其本质特征是注重并强调投资银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英国是实行这一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此外,其他的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也多采用这一管理体制。
介于政府型与自律型监管体制之间的监管体制,我们可称之为中间型监管体制,它的本质特征是既强调国家立法管理又注重行业自律管理。德国、意大利等是实行这一管理体制的国家。
美国投行监管体系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美国投资银行监管体制中是最为重要的监管主体,由于政府充分授权,保证其有足够权威维护投资银行依法运作,因此,SEC也是美国政府型监管体制的象征。
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型监管体制的优势在于,首先要强调立法监管,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所有活动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监管活动更具有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其次是政府监管机构作为最重要的在监管活动中起主导地位的监管主体,超脱于资本市场参与者之外,使其监管活动能更好地体现和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但这种监管体制也存在一定局限,除立法监管往往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容易导致政府对投资银行管得过死、干预过多,不利于投资银行竞争和创新外,监管者要与市场保持距离。当市场情况变化时,往往不能及时反应或反应不当,因此,往往容易出现监管“缺位”或“越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的效率。
英国投行监管体系
英国一直没有设立全国统一的政府监管机构,而是依靠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行业自律组织进行自我监管。
英国为代表的自律监管体制恰恰能在政府型监管体制的局限性方面显出自己的优越性。第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投资银行的不必要的干预,促使投资银行按市场规律运行,利于投资银行竞争和创新。第二,自律组织的成员主要来自投资银行,他们往往最了解市场,也最能把握市场,知道某项规则对市场的影响,当市场变化时,他们也往往能及时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市场问题的办法,比较容易实现灵活有效的监管目标。但自律型监管体制也有两大缺陷。第一,自律组织往往更为重视保证市场运转和保护会员的利益,而忽视保护社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监管的“三公”原则难于实现,同时这种现象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话,也会阻碍市场
竞争。第二,由于缺乏强硬的法律后盾,监管的统一性、权威性往往难于实现。很显然,自律型监管体制的缺陷,正是政府型监管体制的优势所在。
可以从以下四点来看国际投资银行监管体系对中国的启示:第一,在公平的基础上兼顾监管的合法、协调、效率和透明的原则;第二,以集中立法型监管体制为主、自律型为辅;第三,加强风险监管;第四,强化信息披露;第五,注重监管的前瞻性。
然而,鉴于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缺陷,我们还需全面分析(尤其是分析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国际投资银行演变对中国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的启示。
国际投行演变带来的启示
加强对衍生品的监管
次贷危机所显示出来的金融脆弱性不是来自于金融创新本身,而是由于现有的监管不足,监管体系运转失效。当然,监管不应阻碍金融创新,如果要增加金融消费者的选择并扩展信贷的可获得性,那么金融创新必不可少;要实现强化金融系统弹性而又不妨碍市场程序的目标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创新同样必不可少。监管部门应当关注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个体利益,应当提高监管预见性,并将监管目标集中于防范系统性风险。
次贷危机再次充分说明,加强金融衍生品的全面审慎监管与风险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为此,监管机构应当限定证券公司产品和业务创新中的杠杆比率上限,并且就市场变化对创新业务的影响加强敏感性分析,及早应对,防患于未然,促使风险监管制度和机制建设与金融创新的步伐相适应;证券公司应当针对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谨慎运用财务杠杆,使杠杆比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以降低和控制经营风险,证券公司应当将产品和业务创新风险纳入公司整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清晰地界定各业务条线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控机制,使金融创新的性质、种类和范围(尤其是表外业务头寸)与公司净资本规模、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相匹配、相对应,加强对表外业务定期与不定期的稽核,及时发现表外业务经营中的潜在风险;证券公司应当对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结构和标的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以提高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加强对证券市场尤其是场外交易的监管
美国投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通常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理委员会等组成。但是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投行这些风险管理部门却没有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与控制作用,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应当加强证券市场尤其是场外交易监管,将表外业务风险纳入表内监管,减少表外业务的监管套利,提高风险管理的积极性。随着我国证券业、银行业和保险业综合经营的不断发展,跨机构、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产品陆续涌现,业务日益交叉、渗透和融合,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当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制度,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发挥协同监管效应;调整监管机构层次,明确界定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范围,努力避免重复监管,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管冲突,填补监管“真空”或监管“盲区”;从原来的以机构性监管为主逐步转向以功能性监管和目标监管为主,建立伞状金融监管体系,创造条件逐步完成“大部制”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实行金融综合监管。可以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多边的紧急磋商制度、建立统分结合的金融控股集团主监管协调制度,健全适应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统计信息监测体系等。
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形式
一般而言,一个投资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与其内部的组建方式和经营思想密切相关。现资银行的组织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种:家族企业形式及合伙人形式;混合公司形式:公众持股上市公司形式;现代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右图归纳了这种组织形式的变迁历程,从中也可以看出,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发展从整体上体现出集中化、公众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四大趋势。
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要分析投资银行的治理结构,首先必须分析它们的股权结构。通过研究国际成熟市场顶尖的投资银行财报数据,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的股权结构特征如下:
第一,机构投资者占股比例大,但股权极度分散。取2011年12月1日总市值排名前5位的投资银行来分析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及股权集中度方面考察。
第二,内部持股比例小,股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美国投资银行发行在外的股票大多是可以自由公开交易的活性股。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下,机构投资者股东由于本身的短视性、信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参与治理的成本约束及其公共产品特性,一般不太愿意积极主动地直接参与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而采取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投资银行经营效益的评判,使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董事会结构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董事会和其他行业公司的董事会一样,负责公司的日常决策。同时由于在一些主要的国际成熟市场,比如美国,投资银行内部不设监事会,因此董事会还兼有审计监督的职能。一般的国际成熟市场的投资银行董事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以协助其进行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这些委员会基本都包含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
除了设立诸多委员会辅助董事会进行工作以外,董事会还呈现出外部董事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特点。这些外部董事一般都是公司之外某个领域的资深专家或学者,具有某个方面的独特专长或是拥有广泛的关系网络,而且比较客观,也注重自身的信誉和市场身价,能积极参与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的参议和监督。
与此同时,国际成熟市场内部董事所占比例虽小,但基本均为投资银行的高管人员。内部董事身兼管理层有助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活动的推进,而这也反映出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与公司经理层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它有利于减少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摩擦,但不利于董事会对经理层行使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监事会及管理层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监事会与董事会并立,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总经理、高级职员及整个公司管理的监督权。
美国对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上市公司并无设立监事会的强行要求,通常由独立董事或者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
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组织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部门:投资市场部、消费者市场部及研究部。
综合以上结论,对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重点培养金融控股公司。虽然我国早在1993年就明确提出“银行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的政策,至今仍保持着“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但随
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在协同效应,规模效应、收入多元化、风险分散化以及容户需求一体化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也出现了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而未来我国也会出现金融机构向多元化领域蔓延、大型企业短时间内进军金融业等现象。
第二,加快金融立法,改善证券公司法律环境。借鉴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发展,从立法角度看,主要应以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为基本依据,重点完善其中的监管制度和公司治理要求,立法过程中可参考美国、日本、英国等国际成熟市场成熟的法律条文,并结合中国本土证券公司的现实发展需求,为证券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三,优化治理结构,提高证券公司经营效率。优化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股权集中度,增加股权流动性。二是提高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加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三是要加强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机制。四是注意在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必要的“隔离墙”制度。
此外,金融危机暴露出投行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流动性短缺以及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的缺陷。而以存款来源作为支撑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业务综合化经营的全能型银行基本上都涉险渡过了金融危机的难关。可以预见,随着美国大型独立投行陆续被并购,或破产倒闭、或被注资、或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大型存款类银行将重新主导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将得到强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独立投行模式未来很有可能会消失,大多数纯粹的投资银行将被商业银行合并,全能型银行的经营模式将更受欢迎,由商业银行主导的混业经营将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相比于美国独立投行,传统的欧洲银行业,特别是德国银行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不能说德国的全能型银行模式一定优于美国的独立投行模式,但是全能型银行风险相对较低、经营更为稳健却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德国的全能型银行模式在未来可能会更受重视。因为和投行相比,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更加充裕,运作更加透明,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更加严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和存款保险机制的保护,同时业务综合化经营有利于平抑经营收益的大幅波动。
业务结构分析(以美国为例)
从行业业务收入来看(以2003年为例),2003年美国证券全行业总收入为1445亿美元。从各项业务收入的变化趋势来看,佣金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35%下降至2003年的14%;资产管理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1%上升至2003年的8%。承销和做市商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变化的趋势不是特别明显。
以下选取高盛、摩根斯坦利两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作为案例,深入剖析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
高盛
高盛集团在2010年之前将业务分为三大类:投资银行部门、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部门、交易与本金投资部门。
从收入绝对值来看,2001年到2007年,高盛集团的收入水平直线上升,从128亿元美元迅速蹿升至2007年的460亿美元。虽然2008年受次贷危机影响收入水平大幅下跌,但2009年便恢复到452亿元的水平。从这9年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净利息收入、投资银行收入、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收入一直是比较稳健的。净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以公允价值交易资产的收入及证券逆回购收入,在危机期间不但没有下降,相反甚至有明显上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等4年的收入分别为35亿美元、40亿美元、43亿美元和74亿美元。波动较为剧烈的是交易与自营收入,从2007年的297亿元跌至2008年的81亿美元,这主要是取决于危机时期的市场环境及高盛自身的风险头寸。
从收入相对量来看,2001年到2007年,交易与自营收入和投资银行收入一直是高盛收入的主导力量,占比基本在70%以上,其中2001年为78%,2007年为81%。2008年交易与自营收入的占比相对下降,但同时投资银行收入相对上升,二者合计占比仍然有60%。即使在最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这两项业务收入依然是高盛集团的核心业务,收入能力的稳定性毋庸置疑。高盛集团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传统优势,但是近些年最赚钱的业务却是交易与自营收入。交易与自营业务收入的来源主要是FICC,该部门主要运用自营资金进行交易。相对而言,高盛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无足轻重。
2010年以后,高盛集团将业务调整为四大块:投资银行、机构客户服务,投资和借贷、投资管理。投资银行业务向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提供一系列的投资银行服务。收入结构统计口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由原来的四部分调增为六部分,保持投资银行收入、净利息收入两部分不变,将原来的交易与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收入两部分进一步细分为资产管理收入、佣金收入、做市商收入、其它自营收入四部分。投资银行收入与自营收入仍占65%以上,非常稳健。
摩根斯坦利
摩根斯坦利实行控股公司下的事业部架构,事业部专于特定领域的业务,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其在组织架构上分为四部分:机构证券部门、个人投资者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及信用服务部门。从收入结构来看,摩根斯坦利的收入分为净利息与股息收入、交易收入,投资收入、资产管理收入、投资银行收入、佣金收入和其它收入等七部分。
从收入绝对值来看,2001年到2007年,摩根斯坦利的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幅度不大,2001年为196亿元,2007年为269亿美元,2008年为221亿美元,考虑到收入降低主要由39亿美元的投资亏损引起,2008年的其它收入基本没有下降。2009年恢复到234亿美元的水平。从这9年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佣金收入、投资银行收入、资产管理收入的变化比较平稳,增长的波动性不强,三者从2001年的108亿美元平稳增长到2007年的165亿美元,次贷危机对其影响不大,2008年,2009年三者的和保持在134亿美元、151亿美元的高水平。与此相对投资收入、交易收入、净利息与股息收入的变动比较剧烈。投资收入时正时负,在2001年亏损4亿元美元、在2008年亏损39亿美元、在2009年亏损11亿美元。交易收入也不太稳定,在2006年达到阶段性峰值118亿美元,但在2007年却创造了这9年的最低值32亿美元,波幅较大。净利息与股息收入在2009年为10亿美元,是期间最低值,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年份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
从收入相对量来看,2001年到2007年,佣金收入、投资银行收入、资产管理收入等三项收入是摩根斯坦利稳定而重要的收入来源,三者合计占比平均在55%的水平,而且占比相对稳定。交易收入虽然也是一项重要的收入,但是其变数较大,占比忽高忽低,不算是稳定的收入来源,但却是潜力较大的收入来源。如果将交易收
入与上述三项收入合计,则四项收入合计占摩根斯坦利收入的83%,而2009年更是高达97%。投资收入的占比总体来看不高,除2007年以外,均在6%以下。
可见,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摩根斯坦利的收入引擎。以证券发行与承销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是摩根斯坦利的领先业务,2004年摩根斯坦利占据全球IPO市场的10%份额,超过对手高盛,荣登全球IPO业务的榜首。
不难发现,国外券商盈利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佣金收入占比稳步下降;做市商交易在券商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在券商收入比重明显高于国内券商;国际投行业务中,债券和企业咨询业务占比明显高于国内。
此外,虽然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在市场结构,交易工具、投资者构成和证券中介方面越来越向国际靠拢,未来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壮大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三方面改进
扩大证券公司资本规模。扩大证券公司资本规模的途径可以有:证券公司改制上市;公司合并,以地区为依据进行跨区合作,在资金技术市场上达成联盟,实行资源和业务的合并,组建区域性大证券公司;发展金融集团,金融集团是以金融业为主的企业联合体,具有完整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框架实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管理的集团经营模式。
积极创新业务品种。具体来说证券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业务创新:重点发展场外业务;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进行风险资本投资;参与金融衍生品创新与交易以及拓展资产证券化等业务领域;开发国际业务,国内国际业务并举。以国内业务为基础,努力向海外发展网点,把业务领域扩展到国际市场,实行跨国业务经营,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培养核心业务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证券公司应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服务特色,研究水平、区位优势等综合素质及目前市场的竞争状况,培养其核心业务,实施差别服务与特色服务。
内部控制分析
内部控制
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是指投资银行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
风险管理分析
以下从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投资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架构以及目前业内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
主要风险种类 从整体的风险来源角度划分,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风险依其影响面大小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
风险管理架构 依照目前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其风险管理已经进入了全面管理模式。而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包括以下六大要素: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健全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完整的风险管理手册;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防范机制;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方法 第一,风险管理流程。在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中,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集中体现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这两个环节。
第二,风险管理主要技术及方法。在理论层面,资产组合理论、套利定价理论以及期权定价模型的提出为现代意义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而在现实层面,90年代几起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大案(如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事件),使一些大的国际银行开始研究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管理测量和资本配置模型。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管理及其技术、软件需求的日益增长,出现一大批专门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咨询公司和电脑软件公司,推动了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以及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截止到目前,依照风险类别划分,主要的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及软件有:
市场风险方面。利率风险是投资银行所面对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因此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发展最为突出,主要包括缺口分析法、久期和凸性分析法。
信用风险方面。主要采用基于对客户或交易对手履约能力和违约可能全面分析而做出决策的风险管理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在方法层面,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及情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的主要思想是考察影响组合收益的因素,并使用一系列计量技术估计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这些参数反映该资产收益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反应程度,这也就提供了可以相应对冲某类风险的技术指标。场景分析法要求风险管理者设想投资组合可能出现的状态,并考察在极端情况出现时的可能损失。对所有相关变量重复上述步骤,最后获得结论。
除了上述几类风险管理方法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现代的金融工程方法。这种方法的产生得益于7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以及随后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金融工程方法包括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其中的典型代表有,由金融工程公司开发的风险价值增量模型(VaR Delta)。该模型可以在不重新计算投资银行的VaR的情况下确定新的交易将如何影响整个资产组合的VaR,此外,该模型还提供VaR的成分分析并提供风险矩阵未包括的客户的数据。另外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由智商金融体系公司(Q Financial Systems)创立的风险智商模型(Risk IQ),该模型的创立基础是信孚银行的RAROC方法,是一种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综合分析模型,特别的是,该模型可以用于投资银行整体的风险测量。
第三,风险管理模型的内在缺陷。定量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风险管理的一大突破,但是只要是模型,就必须嵌套于某种假设当中,而模型假设与现实的不吻合就为模型结果的有效性打了折扣。此外,对于证券未来价格的模拟技术也有待进步,目前依赖于历史数据或者某种假设模拟出的数据都有可能经不起理论和现实的验证,这些都构成了所谓的“模型风险”。
我国的证券公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才略嫌空白,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尚待发掘。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可以从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得到以下四点启示:重视公司文化,避免英雄主义;全面管理风险,系统制定决策;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匹配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但不可过度依赖。
同时,次贷危机也说明,市场参与者的内部风险管理与外部监管不可或缺,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伴随着金融业的创新与开放,对所有金融产品和交易进行全面与实时的外部监管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引导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理应成为监控风险的根本措施。
第一,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督促证券公司运用定性及定量的风险管理技术,对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等进行风险控制,形成组织严密并能实时识别、判断风险的控制框架。
第二,动态的设定不同发展时期内部控制目标重心。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来消除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威胁是不同的。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技术平台;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23502
1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肝素(也称标准肝素或天然肝素)是动物(猪或牛)来源的硫酸多糖混合物,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性质,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制备抗血栓形成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等。肝素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其疗效明确,副作用较小。
然而,天然肝素亦有许多缺陷,这些缺陷限制肝素的应用。一个主要缺陷是肝素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在每次应用肝素钠注射液时,必须监测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aPTT),来预防潜在出血。这给医生和患者均带来很大不便。此外,长期使用肝素,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
而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在临床上的这些副作用明显减少,并且无须监测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大大增强了临床顺应性。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临床应用趋势也表明,低分子肝素将逐渐取代肝素。低分子肝素使用过程中无须监测凝血时间,并且大大降低了肝素长期使用产生的上述不良反应。再者,肝素钠注射液的利润空间太小,决定了其市场占有率也会逐渐下降。
目前,欧洲药典将低分子肝素进行了分级,提出了低分子肝素基本要求。欧洲药典规定,低分子肝素基本要求是:重均分子量约为8000 Da以下,抗Xa因子不低于70IU/mg,抗Xa因子与抗IIa因子的比值为不低于1.5,我国国产低分子肝素产品均为此类。在此基础上,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对低分子肝素进行了分级,分为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等,与肝素比,分级低分子肝素具有如下明显优势:更低的重均分子量,更大的AXa/AIIa值,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好的生物利用度。与上述技术指标相适应,临床试验证明,与肝素相比,分级低分子肝素抗血栓效果更好,潜在的出血危险、长期使用骨质疏松症风险和诱发血小板减少症风险等都有了进一步改善。这些特点使分级肝素较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2肝素产业链
肝素钠是最主要的抗凝血类抗血栓药物,特别是其升级产品分级低分子肝素类系列品种,临床使用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不可或缺的药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肝素产品生产国和供应国,但在整个肝素产业链中,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这是因为,小肠、肝素粗品及肝素精品,都只是处于整个肝素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利润空间最少的部分,整个利润基本都控制在10%~30%之间,平均值较低。由于是资源型的产业,利润经常受到更上游供货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一旦对趋势判断不准确,则会导致损失惨重,甚至利润尽失。
肝素出口,国外除了一部分是直接用来做成肝素注射液外,大部分都是用来做成分级低分子肝素系列产品,即分级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以较高价格在全球销售,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当然,这些带着高利润的产品,也都有返销到我们国内。
国家外经贸委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出口肝素钠精品的平均价格是10475美元/公斤,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钠,化工级别)出口价格为28237美元/公斤。按照我公司成熟技术生产的依诺肝素钠来计算,每公斤依诺肝素钠的成本为14964.5美元/公斤。而国外上市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的零售价格约为40美元/支(规格:60mg),而其原料成本仅为1美元。其它低分子肝素品种也是这样。可想而知,其利润空间有多大了。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当然可以承受肝素价格的任何波动。当我们国内肝素产业链上的生产商们正在拼命大打资源控制战、价格战的时候,国外公司的利润却不受任何影响。
3低分子肝素的分类
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根据对低分子肝素的制备方法、特点和质量标准的区别,将低分子肝素进行了严格的分类:
(1)低分子肝素基础要求: 重均分子量低于8000道尔顿(Da),抗Xa/抗IIa效价比值不低于1.5。这是对低分子肝素最基本的要求,国外没有这类品种上市,但是我国上市的低分子肝素均为此类。
(2)分级低分子肝素:
第一代低分子肝素:
①依诺肝素钠:为法国赛诺菲研发,是目前销售最好的低分子肝素,2010年全球销售额为45.52亿美元,我国销售额为7.15亿人民币。依诺肝素钠重均分子量约为4500Da,抗Xa/抗IIa效价比值为3.3~5.3。由于专利到期,全球都开始仿制,因此,依诺肝素钠的原料需求将十分旺盛。我国2000年前有进口,国产只有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国内主要为进口厂家占主要市场份额。虽然有国产申报,但大多是采取浑水摸鱼的方式,基本都不能获得批准。
②达肝素钠: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低分子肝素,目前全球需求较多,特别是日本对达肝素钠原料需求较大。辉瑞公司达肝素钠注射液2010年全球销售额为3.41亿美元,我国销售额为3.99亿人民币。达肝素钠重均分子量约为5600~6400道尔顿,AXa/AIIa约为1.9~3.2。全球对达肝素钠的仿制也已经开始,达肝素钠原料需求比较旺盛。辉瑞也开始在中国寻找达肝素钠原料。达肝素钠目前无国产。
③那屈肝素钙:是英国GlaxoSmithKline公司首研,那屈肝素钙注射液2010年全球销售额为2.22亿英镑,我国销售额为12.76亿人民币。那屈肝素钙重均分子量约为4300道尔顿,AXa/AIIa约为2.5~4.0。那屈肝素钙目前无国产,是近年来国内市场上升最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低分子肝素产品。
④帕肝素钠:是意大利公司研制,意大利Opocrin公司首研,并与Alfa 意大利Wassermann公司共同开发。无国产及国产申报。
第二代低分子肝素:
第二代低分子肝素是第一代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钠等的升级品种,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有望逐步取代第一代低分子肝素。
①瑞肝素钠:是德国KNOLL公司研发,临床及市场均正处于上升期,将会逐步取代一部分第一代低分子肝素,是未来前景最好的低分子肝素品种。
②贝米肝素钠:是西班牙ROVI公司研发,临床及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将会逐步取代一部分第一代低分子肝素,是未来前景最好的低分子肝素品种。
第三代低分子肝素:
也叫超级低分子肝素,国外有多个处于研发阶段。
4国内外低分子肝素研发现状
由于大部分分级低分子肝素的专利到期,特别是依诺肝素钠在全球2008~2010年的销售分别为40.23亿美元、42.41亿美元和45.52亿美元,吸引了国外的大制药企业均开始进军分级的低分子肝素的仿制药市场,已经有不少国外大制药企业在中国寻找各种低分子肝素的供应商。
由于低分子肝素类品种均为涉及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技术领域,与普通化学合成药物不同,并且其质量控制方法特殊,技术门槛较高。此外,低分子肝素品种涉及的原材料和试剂价格较贵,且大多需要进口,决定了小企业不能提供研发及生产需要的资金。由于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在30年前已上市、10多年前就已进口我国的依诺肝素钠等分级低分子肝素品种,我国的研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完全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5市场前景
(1)由于国家新药审评中心已经发文关于《低分子量肝素类药品的审评思考》,建议国产低分子肝素品种均应参照进口品种进行细分与质量标准的提高,因此,国产普通低分子肝素品种将逐渐退出市场,其市场份额将由进口或国产的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等分级品种取代,但目前国内厂家仍无相关技术进行相应品种的升级工作。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指出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理论原则一直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者所尊奉。人们对什么是自然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似乎也没有深究。但中国战国以后商业较发达,各类市场较活跃,是明显的事实。这岂非与上述理论原则相左?新时期经济史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依其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试图对原来的理论原则进行修正,认为封建经济不一定都是自然经济。代表人是经君健。他把自然经济解释为使用价值的自给自足,并根据马克思对西欧中世纪庄园的论述,提出“自然经济平衡律”,即一个单位内生产品和消费品品种和数量的一致,是为自然经济的前提。中国地主制经济下无论地主经济或农民经济,都存在使用价值形态收入的单一性和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不能满足“自然经济平衡律”的要求,而必须与外单位进行商品交换。他的结论是中国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有本质的联系,实际上是把地主制经济纳入商品经济的范畴。[1]
这与上述赵冈关于中国战国以后已有市场经济的观点有某种相似之处,但前者认为当时的商品经济尚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是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后者否认战国以后社会封建地主制的性质。在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有人主张战国以后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七十年代末傅筑夫提出“变态封建制”说,认为战国西汉商品货币经济的突出发展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把各地区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国民经济体系”。这样看来,傅氏实际上把封建地主制经济看作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故有人认为从中可以看到商业资本主义说的影子。但傅氏自己撰文否定这种说法,认为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仍属自然经济。……
第二种,是对自然经济作比较宽泛的理解,承认地主制经济仍属自然经济范畴,但可包容较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的侧重和表述。吴承明对“自然经济”作了“引申”,把农民家庭的自给性生产、为剥削者直接消费的生产、在地方小市场上的余缺调剂性的交换,广而言之,凡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和交换,都包括在自然经济的范畴中。在此思路指导下,他算出前粮食商品率为10%上下,未脱离自然经济范畴。他又指出,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都谈到历史上市场体制转变的时期,只有这个转变完成了,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中国十六世纪已有市场转变的端倪,但起伏跌宕,至民国尚未完成转变,或不能把中国历史上的商业繁荣等同于市场经济。[2] 李根蟠指出自然经济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并非西欧庄园经济的单一模式。中国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自然经济”,其中包含了商品生产的成分,流通已成为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必要环节,但仍未控制整个流通过程,价值规律作用有限,商品生产仍以自给生产为基础和依托,仍受制于自然经济的原则和机制。这是自然经济中的一种类型,而不是意味着自然经济的解体[3] 。林甘泉认为自然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自给性生产,而不是“自给自足”。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虽包含一些商品经济成分但对各类经济单位的分析表明,它在总体上仍属自然经济范畴。[4] 方行认为我国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从总体看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5] 。信从这种观点的学者不乏其人。持这类主张的学者,都认为封建地主制的形成发展以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都重视对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研究。如李埏把地主阶级和地主制的形成看作商品经济冲毁了古老村社制的结果他认为封建地主制时代商品经济经历了战国汉初和宋这两个高峰而?i?i高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6] 。
第三种,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属“伪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其实很强固。这以秦晖为代表。在他看来,自然经济与其说是“自给自足”经济,勿宁说是不自由的“自然人”经济,就运行机制而言,则是“命令经济”。中国封建时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不受或很少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调节,而只受或主要受人身依附关系中权力意志的支配与调节,这就是“伪商品经济”。总的说,我国封建社会决不是商品经济发达早于或兴盛于西欧,而是相反,自然经济、包括“命令经济”及披着商业外衣的变种比西欧中世纪典型时期顽固得多[7] 。
秦氏的观点未必能为学界所普遍接受,但中国封建时代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政治权力严重地干预以至遏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有所分析。例如郭正忠通过对唐宋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专卖对茶商资本的遏制的分析指出,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类似“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只是在自由通商政策下出现,但这是局部的、短期的、表象的、偶然的。而基于专制政体强大和民间私有权发展不充分的专卖政策的推行则是全局的、本质的、绝对的。它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色,而使市场经济体系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8] 。
关于传统市场
与对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不同认识相联系,人们对中国传统市场性质、特点和发展程度也有不同的估计。
吴承明考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各级市场的基础和内涵,提出了自己的市场史理论。他指出,经典作家以分工为市场的前提,质之历史,却不尽然。如地方小市场,即?村集市,是小生产者之间的品种调剂和余缺调剂,属自然经济范畴的交换;城市市场是贵族地主以其剥削收入换取消费品,是农村农副产品流入城市的“单向贸易”;区域市场则可视为自然经济的延伸,真正有意义的是跨地区的长途贩运,但宋以前主要是土特产品和奢侈品的贸易,仍然不是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市场。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作为市场基础的分工,实际上是指“表现为交换价值的分工”。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有多大市场,只要没有专业户,即没有生产交换价值的分工,就不算本来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他又指出,总的来说是生产决定经济,但不能低估交换的作用,交换的积累也能引起分工和专业化,市场理论应建立在生产和交换这两极上。根据这一理论,吴承明指出中国明中叶以后长途贩运贸易才转以民生日用品为主,即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地区生产分工基础上。但直到前,我国国内市场仍然是一种以粮食为基础以布和盐为主要对象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结构[9] 。关于中国国内统一市场何时形成,学术界有西汉说、唐宋说、明清说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种市场直到近代尚未形成。论者多着重商品流通自身规模,而吴承明则从生产的社会分工和与此相联系的长途贩运的内容进行考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吴氏这一理论颇有影响,如包伟民即以这一理论分析宋代的粮食贸易和区域市场。方行在这基础上以明清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市场的基本特征,指出传统市场是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市场;封建社会发达的商品市场是一种以民生日用品为主要对象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模式;要素市场,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也有某种程度的发育;农业中的土地劳力等资源的配置并不取决于市场,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仍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大小视不同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而异[10] 。
有些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如经君健不同意把地方小市场的交换归入自然经济范畴。他认为地方小市场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地主经济、佃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生存需要(解决小生产产品单一性和需求多样性矛盾)所产生的,个体小农在市场上以小商品生产者身份出现,生产关系性质、生产目的性以及购买者目的性均不能改变商品交换的性质。地方小市场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市场、区域间经济联系及城镇商业形成不可分割的体系,这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经济单位的西欧看不到的现象[11] 。
对中国传统市场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认识也有歧异。如农村集市,许多学者追溯到唐宋或南朝的“草市”,也有学者提出,战国时代已存在农村集市[12]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育程度,有的认为它虽有从地方小市场向初级市场转化的趋势,但基本上仍是在狭小范围内彼此独立的一种市场;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已经转化为初级市场,成为整个市场网络的一部分。还有的学者把以市镇贸易和墟集贸易为主体的农村市场划分为保障供给市场、商品集散市场和多功能全面发展市场等不同层次(类型)[13] 。
对宋以后特别是明清兴起的市镇,学者多强调它在促进城乡、工农业交流、乡村城市化和培育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赵冈则认为是人口快速增加、人地比例变化、人均占有粮食数和余粮率下降所导致的城市人口向农村靠拢的?果是城市化的非正常道路[14] 。
注释
[1] 经君健: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的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2]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市场·近代化·经济史理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李根蟠:《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封建地主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4] 林甘泉:《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5] 方行:《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
[6] 李埏:《经济史研究中的商品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探索1988年第3期。
[7]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8] 郭正忠:《从飞钱预购到纳榷请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9]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市场·近代化·经济史理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 方行:《中国传统市场的特点》,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1] 经君健: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的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立足于本文的述评重点,笔者不准备对涉及投融资关系的所有文献予以回顾,而只是通过对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学者们关于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微观决策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来探讨企业投融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文献回顾
(一)负债融资和投资行为关系研究
西方学者对于企业投资与负债关系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童盼、陆正飞,2005):第一,探讨股东—债权人冲突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第二,研究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第三,研究债务期限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③。
关于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股东/经理可能会进行资产替代。根据其观点,如果企业的融资结构当中负债的比率较大,这将会诱导股东/经理去冒险尝试那些成功机会微乎其微但若成功则回报极高的投资项目,倘若冒险投资成功,股东 /经理则可以赚取超过负债账面价值的大部分收益;如果投资项目失败,股东只受有限责任的约束,而债权人则承担大部分失败的损失,理性的债权人在贷款时会正确预期到股东未来的投资行为,从而要求更高的回报率,由此导致了负债的第一种成本即资产替代问题。Myers(1977)则分析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投资不足。他剖析了负债对成长型企业的影响,具体而言,当公司的负债比例增加时,公司的破产概率也随之增加,此时,股东/经理对NPV为正的项目存在着投资不足的动机。也就是说,虽然某些投资项目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是由于其大部分的期望回报属于债权人,这种情况下,尽管这些投资项目的NPV为正值,股东/经理也不会对其进行投资。当理性的债权人在贷款前预期到这种情况时,公司就得支付较高的负债融资成本,由此导致了负债的另一种成本即投资不足问题。在Jensen and Meckling(1976)、Myers(1977)的开创性研究之后,Smith and Warner(l979)研究指出,在发行风险债券的企业,股东/经理有动机去作出有利于股东而侵害债权人权益的经营和财务决策。随后,众多学者从负债水平(Gavish and Kalay,1983)、财务契约(Berkovitch and Kim,1990)、成长性(Ahn,Seoungpil,et al.,2006)等角度对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企业投资行为扭曲问题继续展开研究。
再看国内学者的研究情况。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已开始把企业投资和融资结合起来考虑,但关于股东—债权人冲突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该领域系统的实证性研究。童盼、支晓强(2005)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江伟、沈艺峰(2005)从负债成本的角度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资产替代的行为与其持股比例之间呈倒“N”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公司投资机会的增加会对大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产生影响。刘星、杨亦民(2006)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结构与企业投资在总体上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但如果对研究样本按照成长性划分,则低成长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投资支出并没有表现出显着负相关。他们的研究结论符合负债成本理论,有力地支持了负债融资对高成长性企业会产生投资不足影响的说法。
在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方面,Jensen(1986)指出,由于有动机去扩大企业的规模,经理会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利用闲置资金对那些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的非盈利项目进行投资,这就导致了经理的过度投资行为。根据Jensen的观点,负债能够抑制经理的这种过度投资行为,降低股东与经理之间的成本,从而发挥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具体而言,负债相机治理作用的发挥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负债定期还本付息的特征有利于减少企业的闲散资金,防止经理利用过多的闲置资金去从事使自身获益但是侵害股东利益的过度投资行为;其二,负债会加大经理所面临的监控和破产风险,由于害怕因为企业破产造成的控制权转移而失去来自于企业的各种利益,与低负债企业相比,高负债企业的经理较难作出上述的利己但却侵害股东权益的投资决策。随后,多个学者(John and Senbet,1988;HEinkel and Zechner,1990;Hart and Moore,1995;Lang et al.,1996;Childs,P.D.,et al.,2005等)从不同角度的研究都证实了负债融资发挥了相机治理作用。
对于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江伟、沈艺峰,2004)、投资项目的风险(童盼、陆正飞,2005)、终极控制人性质(李胜楠、牛建波,2005;辛清泉、林斌,2006;李乔立,2007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姚明安、孔莹,2008)等因素会影响我国企业负债相机治理作用的发挥,但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前述西方理论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二)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研究
一、引言
股权资本成本是投资者为了获得企业股权资本所付出的成本和费用。该指标对于衡量股权投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在活跃和完全的资本市场环境中,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剩余收益折现模型有着密切相关性。由于严格的假设条件约束,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性降低,后来很多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布莱克(Black) 1972年提出放弃投资者可以按照无风险利率借贷的假设,提出了“二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莫顿(Merton)1973年提出了多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该模型基于时间连续性,包含多个CAPM模型,ICAPM的建立提高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资本市场的适用性。
罗斯(Ross)1976年在《经济理论》中,基本上放弃了CAPM的假设,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该理论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思路完全不同于CAPM,罗斯认为资产收益受到至少三个以上因素的影响。但是影响因素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1992年,法玛(Fama)和弗兰士(French)提出三因素模型、贴现现金流模型。这些理论观点和假设的提出为计量股权资本成本奠定了理论基础。
有关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研究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剩余收益定价模型,该模型是2003年由Gebhard.Lee和Swaminathan提出,在预测股权资本成本方面,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比传统的股权资本成本计量模型更有说服力。
以这些理论为依据,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以期能够对这些理论观点和假设进行实证性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和西方市场环境发展有着较大差异性,这些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相关结论是否在我国市场环境中得到验证?为此,本文对我国市场环境中股权资本成本计量进行相应的文献综述,以期认识西方有关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理论是否适用我国市场环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二、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股权成本计量研究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否能够用于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施东辉(1996)是首位运用CAP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通过选取上交所1993―1996年间50只股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投资总风险中,这50只股票的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非常大,达到81.37%,且实证结果与CAPM模型对应关系相反。陈浪南、屈文洲(2000)以1994年1月4日―1998年12月31日沪市中的样本数据为对象,根据股票市场的三种格局(上升、下跌、横盘),对CAP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β值能很好地度量市场风险,但是其对股票收益率解释能力很不稳定;在三种格局中,β值也有明显差异,上升值最大,下降次之,横盘值最小。由于传统CAPM模型的实证结果并不理想,很多学者通过引用、借鉴改良后的CAPM模型展开研究。靳云汇、刘霖(2001)选取沪深两市1997年5月1日至2000年4月30日的样本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广义矩估计对496只股票数据在标准CAPM模型(BAPM)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报酬率与β值之间并非线性关系,且存在β之外的影响因素。王敬、张莹(2006)以沪市A股的40只股票数据作为样本,对修正的CAPM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其检验结果比传统CAPM模型结果更优更适合;标准β与非标准的β相比,解释证券收益率的能力也较强。最全面的比较分析是李罗(2009)将传统CAPM、ICAPM(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APM及APT(套利定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对于随机选取深沪两市的300家2003到2007年的A股股票数据,上海股票市场符合ICAPM模型;而拉长数据样本期,对1997年到2007年10年间的423只A股股票周收益率与β系数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传统CAPM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普遍适用性较低;在比较分析传统CAPM与BAPM时发现,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传统CAPM模型是适用的,但是如果市场效率低,BAPM比传统CAPM适用性更高。
近年来,有学者利用CAPM模型对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因素进行线性研究。杜长春和惠晓峰(2008)利用CAPM模型计算出中石化的股权资本成本,研究市场权重对其的影响,发现市场组合的β与权重股的市场权重负相关;当权重在一定临界值内,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随着市场权重的提高而增加,当超过临界值时股权资本成本随着市场权重的增加而减少。闰甜(2008)为了确定国企分红比例,利用CAPM模型和WACC方法研究国有企业对政府股东的股权资本成本,对比分析我国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二者之间的资本成本,且认为股权资本成本作为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是国有企业确定利润分红比例的一个很好的参照标准,只是在确定分红比例时适当考虑行业的投资机会、企业规模等因素。
张敏(2008)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与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三、基于套利定价模型与FF多因子模型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研究
张妍(2000)效仿Roll and Ross的方法,以沪市股票作为样本数据,分析了套利定价模型的适用性,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她认为至少存在两个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独立因素。李佼瑞(2002)对ATP模型引入虚拟变量,通过选取深市1998年9月到2001年7月的34只股票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引用虚拟变量的APT比传统ATP更较为符合市场情况。但由于样本选取时间短、数据量少,有学者实证得出相反的结果。刘霖秦、宛顺(2004)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检验了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数目,对套利定价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做了检验。研究发现,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有9个左右,比美国股市上的因子数目多。可能由于中国股市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要求,市场中仍存在显著的套利机会,所以套利定价模型在中国适用性很低。
FF多因子模型是在CAPM这种单因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公司规模、公司账面值与市值比等因子。陈守东、孟庆顺、赵云立(2003)选取1998到2002年60个月的月数据,按构造方式建立了三组FF三因子模型,并采用了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研究表明市场收益的解释能力是最强的。吴强(2011)通过2005到2011年的上市公司月度数据,将所有数据根据账面市值比和市值分别划分为5个组合,共25个组合,研究发现市场超额收益率因子高度显著,市值因子次之,账面市值比最低;而且由市场超额收益率因子和市值因子构成的两因子模型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四、基于股利贴现与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研究
高晓红(2000)采用股利贴现模型DDM,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权资本成本仅为1.18%。研究结果过低,可能由于其以一年的股利增长数据来进行计算,把数据样本时间拉长后,实证结果符合市场要求。汪炜和蒋高峰(2004)采用3年股利贴现模型,通过对我国沪市2002年的516家A股上市公司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越透明,其股权资本成本越低。
马连福、胡艳、高丽(2008)采用股利贴现模型DDM计算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DE股权资本成本,以此来检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特征等因素的情况下,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与股权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其本年度以及下一年度的股权资本成本越低。
赵志君(2003)考察了奥尔森(Ohlson)剩余收益定价理论,运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EBO对我国股票投资价值的偏离度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资本成本、净资产收益率、分红规则对内净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存在严重泡沫,尤其ST类上市公司。刘■松(2005)也运用EBO模型研究了我国股市的泡沫问题,结果发现我国股票价格在2001年存在严重的泡沫问题,内在价值严重偏离;但到2004年底泡沫度明显降低,股票价格接近其内在价值。
张景奇、孟卫东、陆静(2006)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出了股票在不同时刻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对我国1997―2002年2 561个样本企业年度数据,比较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的预测值,回归分析其对应的股票价格及价值混合发现,剩余收益模型比其他两个模型能更贴合股票内在价值,符合国外研究结果。这一方面说明了剩余收益模型在我国股票内在价值的解释能力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仍不完善。
陆正飞、叶康涛(2003)在研究股权融资的偏好解析时,运用GLS模型计算了我国具有配股资格和实施了外部融资的上市公司在1998到2000年3年间的股权资本成本,计算得出,股权资本成本是债权资本成本的2.13倍,但是因为企业内部人为了谋取自身效用最大化反而更愿意选择股权融资行为。
沈艺峰、肖珉、黄娟娟(2005)通过我国股票市场上1993―2001年之间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基本数据,采用GLS模型计量其股权资本成本,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考察我国证券市场不同历史阶段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变化。他们假定公司的利润和权益账面价值由“干净盈余(clean surplus)”会计方法来确定,在控制β系数、账面市值比、资产周转率、杠杆率、公司规模和宏观经济变量等因素的情况下,研究证明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度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随着中小投资者法律意识和保护措施的加强,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会出现递减的现象。
曾颖、陆正飞(2006)采用GLS模型研究信息披露质量是否会影响其股权资本成本,计算了深市2002到2003年283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以披露总体质量与盈余披露质量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样本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对边际股权资本成本有积极的影响,当一个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时,其股权资本成本就越低。徐浩萍、吕长江(2007)采用GLS模型测算1999―2001年配股后两年内没有股权再融资行为的323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研究政府角色转变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具体做法是:以12年为预测期,前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账面价值用配股后3年实际报告值表示,后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用样本期全部上市公司行业中位数作为预测值。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自己控股的企业没有显著干预,企业保护效应高于可预期效应,其股权资本成本受影响不大;然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政府的“可预期效应”作用超过了“保护效应”,政府干预对企业股权资本成本有消极影响。
任珍珍、王金桃(2008)采用GLS模型计算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提出了多因子模型。研究证明:三阶段GLS模型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账面市值比和收益预测波动性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有显著影响;传统的股票β系数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不大。沈洪涛、游家兴、刘江宏(2010)采用GLS模型估计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股权资本成本变化关系,以及“绿色金融”政策是否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GLS模型采用12期进行预测,运用SAS软件及牛顿迭代法进行计算,研究发现: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与股权资本成本负相关,再融资环保核查政策及其执行力度对两者关系有显著影响。
五、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研究评述
由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制度相对健全,能符合计量模型的假设条件,因此关于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方法比较多样化,并且验证的结果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我国关于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研究随着资本市场样本数量的不断增加,样本市场交易时间的加长,为检验西方股权资本成本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提供了基础。现有研究显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由于受到样本时间的限制,其检验结果并不如人意;但其潜在的应用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环境的完善而显现。剩余收益定价模型(GLS)由于其对环境的弱要求特征,在我国学者的股权资本计量中得到广泛运用。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发现和识别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因素,从而丰富对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研究。本文的研究评述为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 William F Sharpe. 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4,19(3):425-442.
[2] Ross.S,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6,13:341-360.
[3] Fama.E.andK.Freneh. Industry Costs of Equ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1997,43:153-193.
[4] Edwards,E.O.and Bell,P.W.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Income[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1.
[5] Gordon,Myron J. The Investment,Financing,and Valu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Homewood,IL:Richard D. Irwin.1962.
[6] Modigliani,F. and MertonM..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261-297.
[7] Feltham,Gerald A.and Ohlson,James A..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5,11:689-731.
[8] Ohlson,James A.,Earnings,Book Values,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995,11(2):661-687.
[9] Gebhardt,W.R.,C.M.C.,Lee and B.Swaminathan.toward An Implied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1.
[10] 李罗.CAPM及其拓展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实证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8.
[11] 尹康.套利定价模型对上证B股的实证检验[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12] 陈守东,孟庆顺,赵云立.中国股票市场FF多因子模型的比较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13] 刘桂梅,杨晨.金融危机下Fama-French多因子模型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4).
[14] 邓长荣,马永开.三因素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5(5).
[15] 马连福,胡艳,高丽.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23-28.
[16]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2):69-79,91.
[17] 姜付秀,支晓强,张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8(2):117-12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脊髓型颈椎病39例,男26例,女13 例;年龄41~76 岁,平均52岁。入选标准:年龄> 40 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CT、MRI 检查,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随机分为A组20例及B组19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等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A组治疗 除不肌肉注射药物外,其他各项治疗均同B组,连续治疗14 天。
1.2.2 B组治疗 给予苏肽生30 μg,肌肉注射,1次/d,疗程14 d。
2结果
两组比较, 差异显著。术后4 w连续观察患者患肢放射痛、麻木感、冷感及活动受限的出现例数(4 w内恢复者剔除)及功能恢复情况。发现两组间放射痛、麻木感、冷感、乏力的出现比率及治愈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提高治愈率。B组2例出现轻度上腹不适,未加处理自行消失。两组术前和术后4 w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etor,NGF)是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鼠神经生长因子为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一种的生物活性蛋白,与人类NGF有90%同源性。史福东等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具有明显的神经再生修复作用"[1]。描述外周神经疾病特征的最重要的指标是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NCV和EMG的异常为神经疾病提供了最为可靠的证据陋。神经再生时运动电位的变化尤为显著:早期只有少数肌纤维恢复了神经支配,这是神经再生最早期的主要指征;随着新生轴索支配肌纤维数目的增多,恢复较好的大多数肌纤维综合成一个大电位;最后,肌肉的神经支配恢复正常,运动电位的波形、波时限亦恢复正常。NCV是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直接表现,随着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直径的增粗和通过率的增高,NCV也逐渐加快。病理情况下,NGF可保护神经元避免损伤,促进损伤细胞存活[2]。持续性外源性NGF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神经通路的建立[3]。因此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适应证广泛。"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术后遗留患肢放射痛、麻木感、冷感、乏力及活动受限的原因很多,短时间恢复较困难。非甾体及阿片类镇痛药等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多,无法长期使用。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治疗后,患者疼痛、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更佳。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是安全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建议术后使用有一定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6~2010年收治ON患者44例(67眼)。入选标准:①急性视力严重减退,伴(或不伴)眼球转痛,色觉障碍;②符合视神经炎的任意类型的视野缺损;视觉诱发电位(PVEP)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或引不出波形;③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阳性;④视正常或轻度水肿、出血;⑤须除外缺血性、糖尿病性、遗传性、药物中毒性、酒精中毒性、维生素缺乏性视神经病变,眼科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玻璃体疾病、屈光不正),视路肿瘤,脑血管病,脑膜炎等;⑥均为第1次发病。
一般情况:符合ON入选标准,男23例,女21例,男女之比1.0952:1;年龄14~48岁,平均27.61±12.7岁;双眼受累23例,单眼21例;发病时间3天~3个月。均行心电图、胸部X线、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检查,并询问有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及精神病史。本组均无鼠神经生长因子过敏史。
临床检查:均常规视力、眼底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VEP检查。治疗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0μg+DXM 5mg/日球后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连续3天,静脉滴注DXM 10mg/日共7天,并在4天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治疗后复查。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视力恢复至正常水平;②好转:视力提高视力表3行以上;③无效:视力提高
分别讨论发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起病时的视力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的影响。统计学方法:样本率的比较采用校正的X2检验。
结 果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前后视功能及视野、眼底变化结果:①视功能检查:治疗前28眼(41.79%)视力低于0.1,治疗后47眼(70.14%)视力提高到0.2及0.2以上。其中有9例视力高于1.0。治疗前31眼(46.2%)有视水肿或出血,(25眼)37.313%视苍白;治疗后视出血消失、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眼(2.985%);视苍白30眼(44.77%),眼底基本正常35眼(52.23%)。治疗前40例(90.90%)存在视野异常,治疗后13例(29.54%)视野恢复正常。②诱发电位检查:视神经炎VEP异常率很高,主要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各视力组治疗前P100波改变表现为潜伏期明显延长,幅值明显降低。VEP P100潜伏期延长60%,消失22%。治疗后P100潜伏期延长51%,消失12.23%。其中P100潜伏期的改善更为显著。
影响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因素:①不同年龄段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14~30岁年龄段疗效最好(X211.5,P<0.05),30岁以上疗效差。性别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影响无差异。②就诊时间、起病时视力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疗效之间关系:30眼于发病15天之内效果好(X234.91,P<0.05),就诊时视力与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之间有显著相关性(X217.1,P<0.01),发病时视力0.2~0.5组疗效最好。③发病后是否伴有眶周疼痛与鼠神经因子联合地塞米松疗效之间的关系:19例伴眶周疼痛者经鼠神经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疗效显著,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例)
X212.85,P<0.01。
讨 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仅能够促进神经纤维定向生长,诱导轴突树突的发育,促进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生长,神经元的有丝分裂,分化和修复,使神经髓鞘修复,同时能够保护神经元免遭继续损害,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支持神经元的存活,但是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视神经局部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的时间较长故疗效欠佳;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能力,同时还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减少抗体生成,但是长时间大剂量的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地塞米松的联合球后注射可以使眼眶内的血药浓度迅速达到高水平,既能的减轻视神经局部的炎症反应,有效发挥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以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渗出,又可以保护其效应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减轻炎症造成的后果促进其再生及功能恢复。同时隔日1次的球后注射能够使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全身血药浓度低,因此可以避免全身严重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有以下优点:①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强,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视功能,对AON有显著疗效;②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小,年龄、就诊时机、起病时视力、是否伴有眶周疼痛可以帮助估计预后。
参考文献
美元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是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美元,通过美元去买美国的国债,买美国的股票实现保值增值,也可以投资美国的房产。美国没有任何限制,谁都可以来投资,而在这个庞大、成熟的市场,持有美元不会被套牢,而是会逐渐增值,这样才使美元成为国际顶尖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要想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必须使外国投资者有机会通过持有人民币来投资中国的债券、股票等。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要对外国的资本完全打开,才可能配合人民币的国际化。但这恰恰也是最难做到的。从学术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够稳定、成熟,免疫能力不够强。在免疫能力不强的时候与全球的资本市场连接,全球稍微有点风险、危机,就相当于引入了传染病,国内资本市场立刻会受到牵连。假如美国爆发危机,由于全球很多投资机构的总部都设在美国,总部就会告急,这时就需要抛售各国的股票和债券,将全球的风险投资收回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发生危机,美元反而坚挺:美国的投资机构在全球抛售资产,把钱撤回美国,这样就得卖掉其他货币购买美元,反而使得美元坚挺。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俄罗斯、亚洲很多国家的市场会暴跌,这就是金融危机传播的方式。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券商、银行和资本市场却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原因在于我们把自己的金融体系与世界金融体系基本隔绝开来,“传染病”传不过来。在中国投的国际热钱规模有限,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也不大。中国的股市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确也在下跌,但基本上是中国自己的原因,跟国际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下跌之后,中国股市又走上自己的新一轮行情,和美国股市基本上脱钩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把自己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与全球的热钱和金融体系隔绝开,有短期的好处,即保证在自己免疫能力不够强的时候,不容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影响。
但是从长远来说,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要想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将来有一天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就必须把自己的资本市场打开,使国际资本可以到中国来投资,国际企业可以到中国来上市,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才有希望把中国的金融市场做成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但是之前,需要问一个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否顶得住国际热钱在恐慌之下隔夜撤出,A股在国际资本撤出的风险下会不会暴跌,会不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甚至社会的稳定,我们是不是能经受得起这样的风险?美国资本市场这么强大是因为它经受住了考验,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很快反弹回来。美国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美国股市在2012年仍不断创新高,这说明了它的股市非常成熟、健康。这种成熟、健康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整个股市基本上是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当全球的热钱在恐慌之下撤出,股市面临崩盘的时候,有大批的价值投资者,如巴菲特会抄底进市,投资大学的捐赠基金、退休基金等,这样股市就不会再跌了。
而国内的情况不一样,A股下跌,没有太多的价值投资者来兜底,因为中国股市不是一个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只有中国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到足够稳定、成熟,经得起恐慌,经得起国际热钱流进来、流出去,才有可能允许国际热钱投资国内市场,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央行要努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必须全力支持证监会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成熟,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货币的作用以及货币代表一个国家形象的程度稍微估计过高。实际上,顶尖的经济体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货币发展成国际顶尖储备货币也同样可以发展得特别好。假如某一货币成为国际主要的储备货币,的确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这种好处比较有限。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和投资者都会从中受益。与此相反,从国家的层面,它更多是一种象征,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好处。假如将来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中国的企业、外国的企业或机构就可以自由地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投资者和企业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不太容易遭遇到汇率波动的风险,以及资本管制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机构如何才能成为百年老店?
为什么国际顶尖的金融机构两百多年以来都是以家族和几个亲密的合伙人作为基础主导力量?因为这些顶尖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担当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在融资方和投资方中间充当媒介。融资方和投资方存在极大的信息和利益不对称,因此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信任,而且融资方和投资方之间往往是一次性的关系,很难靠信誉来约束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