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20: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博物馆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前言
近来年,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博物馆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烟台作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博物馆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一、烟台博物馆业的发展现状
(一)现状概况
2011年末烟台市拥有博物馆数十所,其中,文物行政部门所属博物馆11所,其余为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博物馆以及民办博物馆。众多博物馆中,既有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文物行政部门所属博物馆,如烟台市博物馆;又有近年来新建的行业性博物馆,如烟台自然博物馆、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更有众多企业及个人举办的新兴民办博物馆,如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招远黄金博物馆。
(二)存在不足
1、数量较少、级别较低
据国家文物局的《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博物馆3415所。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83所,二级博物馆171所,三级博物馆288所。烟台拥有入录博物馆13所,其中,国家二级博物馆2所,三级博物馆2所。众多行业性博物馆及民办博物馆因各种原因,未能进入“名录”。
烟台博物馆数量及规模在省内处于较高水平,在入名录的博物馆中,烟台13所(国家二级博物馆2所、三级博物馆2所)、青岛17所(国家一级博物馆2所、二级博物馆2所、三级博物馆2所)、济南12所(国家二级博物馆2所,三级博物馆1所),但与国内级别相当的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昆明市进入“名录”的博物馆有20家;成都市进入“名录”的博物馆有69家,其中大学博物馆4所,民办博物馆37所。
2、展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烟台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博物馆中,除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博物馆外,大多采取经典的橱窗式陈列法、静态陈列法等展陈形式,藏品更新速度慢,互动项目少,缺乏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吸引力。众多企业、私人运营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因技术、人员原因,处于较低的水平。对藏品的研究不足、保存条件差,缺乏对破损藏品的修复手段。
3、经营、开发性活动匮乏
虽然博物馆是非营利性机构,但可以从事合法的经营活动,从事与自身性质、职能和社会形象相符的经营活动,通过提供社会需要的物品和服务获得超出成本的合理限度的收益。与国内其他博物馆相比,除少数企业运营的民办博物馆外,烟台大多数博物馆的经营开发处于较低水平:宣传力度不足;临时展览较少;与旅游产业的衔接不足;经营产品缺少自身特色和地域特色,局限于书籍、小纪念品等,销售量有限;书店、快餐店等延伸产品不足。
二、烟台博物馆业的前景展望
(一)发展需求
烟台市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全国排名第20位、人口约651万,拥有发展博物馆得天独厚的人力、物质基础。2011年烟台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42元,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3000美元结构变化临界点,群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文化服务的需求将出现极大的增长[1];烟台旅游资源丰富,海光山色秀丽,每年有大量的游客来烟旅游,为博物馆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需求牵引。
(二)发展方式
1、发挥协会作用、促进博物馆间交流合作
烟台市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为烟台市博物馆业的发展拉开了崭新的一幕。对整合各博物馆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对烟台博物馆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博物馆间开展广泛的藏品交流活动,进行藏品的鉴定、保存、修复工作,将极大的提升烟台博物馆业的整体水平。
2、发挥比较优势,新建专业类博物馆
烟台拥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葡萄酒、水果、海产、餐饮、黄金产业在全国都拥有重要地位,作为产业链延伸的重要组成,相关产业和特色性博物馆的发展大有前途,可鼓励、促进企业及个人投资兴建相关类型博物馆。烟台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图书、档案、自然类标本资源,国内外的经验证明,采取校史馆、档案馆、实验室改扩建工程,发动校友捐赠,可建设小而精的专业性高校博物馆。
3、开发内涵优势,构建新型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三大基本职能之一“教育职能”,已深化为“社会服务职能” [2]。这就要求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理念、策略和技术方法等,适当引入博物馆的服务实践当中,吸引更多的观众真正来使用博物馆,从中获得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各博物馆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和内涵优势,对接旅游产业,进行特色商品的开发,加强博物馆的附属商店、书店、咖啡馆和快餐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延伸产品,适当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效益,进而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促进博物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实现[3]。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业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关心、支持烟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人类社会进步和自然变迁的一种见证。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教育、科学研究三大传统功能对传承文明、教育大众、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三大传统功能之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开始逐步培训其旅游的功能。随着全国范围内博物馆免费政策的实施,博物馆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也迎来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
本文以德阳市的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问卷发放的方式,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试图通过本研究,对德阳市的博物馆旅游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一、三星堆博物馆简介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约40公里,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馆区占地530亩,展馆面积11000平方米。博物馆融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职能于一体,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内出土的极富古蜀地方特色的珍贵文物。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 AAAA 级旅游景区,成功发行了“三星堆邮票”和“三星堆金银纪念币”。2012年,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70.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75.3万元,极大的带动了广汉市旅游业的发展。在四川省旅游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中,三星堆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发展的十大精品旅游区之一,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将旅游列入全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这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战略发展机遇,也为加快该区域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三星堆博物馆调查及分析
课题组采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总收入、接待人数、客源市场、游客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三星堆博物馆总体经营状况
由表1、图1、图2可知,从2009年到2012年,三星堆博物馆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状态。其中2009年、2010年增长幅度较大,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2.7%、25.3%,旅游总人次增长率分别为38.2%、61.7%;2011年出现负增长,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为-1.95%,旅游总人次增长率为-1.3%;截止到2012年,旅游发展势头有所回升,增长率均超过15%。
(二)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特征分析
1、省内客源比重较大,市场集中程度较高。
通过课题组对三星堆博物馆游客人数的抽样分析发现,在2012年,本省客源占总游客的比重为56.73%。前5位客源市场分别为四川、广东、上海、北京、重庆,其游客人数占游览博物馆游客总数的81.53%。同时外省客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华东和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等省。
2、游客年龄分布较广,教育水平较高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旅游的游客以15—25、35—45、55—65这三个年龄段为主,比例占游客总人数比例的88.75%,这些游客是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参观的主体。15—25、35—45这两个年龄段的游客对于增长知识、教育子女有着很大的需求,而55—65这一年龄段的游客则对文物鉴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中游客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高,有55.78%的游客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
3、游客获取信息的来源较窄
课题组通过实地访问发现,来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游客多是受到他人推荐才得以知晓博物馆“值得一看”,这部分游客占到游客总数的48.93%,其余有33.75%是通过广告、新闻媒体推荐、网络推荐等方式选择到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通过旅行社推荐来旅游的游客不到2.35%。这就表明了三星堆博物馆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营销的措施也有限。
4、游客参观动机单一
课题组研究发现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文化游兴趣,其目的多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以此为动机的游客占到了总人数的59.72%,另外也有35.83%的游客已是多次参观博物馆,再次前来的目的是陪同家人和亲友一起参观,只有1.59%的游客来博物馆的目的是使用博物馆的设施和休闲空间。
(三)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游客认知存在偏差
三星堆博物馆是三星堆遗址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星堆遗址旅游区是及博物馆游览、园林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课题组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游客只在遗址区的园林游玩,真正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却寥寥无几。许多游客对于博物馆有一种敬畏的认知,认为如果进入博物馆却没有导游讲解或是没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就不会真正了解展览文物的主题与内涵。也有一些游客认为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旅游行为,相对于花钱买了门票浏览完后心中的不明不白,在遗址区的园林中休闲放松更显自在休闲。
2、博物馆旅游促销力度不够
三星堆博物馆所展的文物曾十余次出国展览,并激发了国内外数百专家的研究热忱,参观者均惊为“天人”,这都说明三星堆博物馆是深具旅游发展潜力的。但是课题组在调查中却发现到游览三星堆博物馆的大多为本省游客,其知晓三星堆的渠道也多为朋友推荐或介绍,鲜有自发前往游览的游客,而在广汉市的各大宾馆、车站这种游客聚集的地方也基本上看不到免费供游客取阅的宣传小册子。也就是说,这个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在业界评价很高的古蜀文明遗产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影响力,因此,加强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是当务之急。
3、展馆面积不足、展示形式单一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不仅量大而且制作工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是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现在博物馆的展馆面积为4000M2,相对于同类的金沙博物馆的7588 M2的展馆,其基本的陈列需要远远不能满足,这就是博物馆不得不将大量的珍贵文物长期深藏于库,不得同游客见面,造成了极大的文物资源浪费。同时课题组也发现,三星堆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与之所匹配的文字解说也不够详细,并极少使用数字虚拟技术技术模拟展示,这样许多游客再游览完后多少会产生“懵懂”的感觉,这也是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重复游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对策
三星堆遗址旅游作为德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德阳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有着长远的影响。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三星堆博物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促进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研究游客心理,设计经典旅游产品
游览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许多都具有文物赏鉴、增长知识和教育子女这样的需求,纯粹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博物馆旅游并未为广大游客所熟悉和接受,因此,研究游客心理并针对不同的游客设计不同旅游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星堆博物馆可以在博物馆游览与遗址区内的观光景点的路线方面进行设计和搭配。在博物馆旅游参观和在遗址区休闲观光是动静的结合方式,在线路的设计上,要吸引游客在参观游览了遗址区(博物馆)后能有兴趣继续到博物馆(遗址区)进行浏览参观,使游客在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同时又能得到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增长。
(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博物馆的宣传
三星堆博物馆展品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三星堆博物馆需制定综合的市场营销战略,和成熟的营销团队合作,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举办主题节庆等方式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完善宣传影片、广告、书籍等宣传资料,并加强同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知名媒体的合作,来提升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辟传统和新兴的销售渠道,推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和不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有计划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采取各种方式吸引民间资金,组织主题民间节庆活动和宣传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青铜文化优秀项目。
(三)加强创新力度,丰富展览方式
三星堆博物馆可以通过创新展览的表现手法、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隔着玻璃看,耳听旁人讲”的传统平面、静态的展览方式。应跟随现代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新变化,重视高新科技在陈列手段中的运用,应用现代的声、光、电等手法和信息多媒体等技术,丰富展览的方式。并缩短展品、藏品的展示周期,多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展览,保持展览陈列的灵活性和新鲜感。同时还可以提高展览的互动性,通过情景模拟、观众参与等多种形式,是展览陈列剧情化、场景化、立体化,以提高游客的参观激情,以达到游客多次参观的目的。
四、结语
在西方,博物馆旅游是民众常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但在我国博物馆旅游却仅处在起步状态,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休闲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也在飞速的增长,这就给三星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和绝好的机会。所以三星堆博物馆要以三星堆古蜀文化为核心,以三星堆形象为品牌,以三星堆遗址为依托,将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旅游资源,在让游客在赞赏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神奇的同时也将三星堆古蜀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更远。
参考文献
[1] 戴昕,陆林,杨兴柱,王娟. 国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2007(3):84.
[2] 余健. 博物馆文物馆藏环境调查研究——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为例[J]. 科技资讯,2010(30)186-187.
[3] 窦引娣. 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与构想[J].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5) :65 -68.
1.导语
博物馆需要有着大量的图书资料,各科专家、学者们者可以掌握各个领域的信息以及研究成果,也才可以与自身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部分资料实现分析、研究与探索,进而才可以有新的发展,得到新的结论,获取新的科研成果,为国家与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博物馆资料工作的建设与进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各种专业技能学习与研究保障,对于博物馆自身的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今,知识时代已经到来,在知识资本地位不断建立与肯定的时代,大众的求知需求欲望不断提高,而这些便为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因而,现在的博物馆资料工作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适应博书馆自身的发展需求,共同努力让博物馆日渐变成公民关注、热捧的场地。博物馆正向着更深层资,更广阔的领域进步与发展,而博物馆的资料工作肯定需要发挥其自身的功能与长处,展现它的学术地位与价值,而这些均需要改变过去不适应时展需求的情况,让博物馆资料工作抛弃传统的不适应的工作现状,寻找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之时,真正做到高质、高效,满足大众不断攀升的各种需求。
2.博物馆资料工作的现状
2.1博物馆资料工作应该适应时展
在传统观念里面,对于博物馆的资料工作,常常定位于以藏书量作为评价基础。然而,随着现阶段博物馆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化的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同样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增强科学管理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以适应图书资料工作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便需要将转变博物馆“藏”的现状,实现以“用”作为中心。
2.2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
博物馆于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图书资料室必须要改被动为主动。需要做到经常性地知道博物馆的科研情况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资料情况,对于新的资料,需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或者是研究内容,编制数目索引等,以方便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参考。同时,图书资料室必须可以更丰富地、及时地反映出各个不同领域的学术动态与科研前沿、发展形势等。
2.3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实现图书的多样性
随着现时博物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博物馆的专业经已拓展至多个不同领域,不断拓展藏书的数量、领域与种类。因而,图书资料必须要向着多样性与自主性发展,让这些专业的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为更多的人作出各种不同的服务,这同样是现今时展对资料工作提出的专业化的要求。
2.4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今计算机的普及,博物馆资料工作传统手工操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使用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可以做到更快、更便利的进行管理与为大众服务,不单可以实现快捷无误,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够实现海量存储、更快更方便的进行资料整理与检索。因而,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3.博物馆资料工作的发展
3.1进一步健全资料的索引工作
索引工作为资料工作的提高效率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进行垫铺的前提工程。博物馆资料的工作重点表现于索引的编制与和运用上面,为专业人员进行探索与研究,社会大众读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因而,我们必须结合信息化以及知识时代大众对于书籍搜索的特点,要进一步健全资料索引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3.2积极收藏、积累地方文献资料
博物馆应该广泛地对图书资料进行收集与收藏,专业设立地方文献专藏,充分发挥地方博物馆的优势,积极收藏和积累地方的文献资料,不单有利于对当地文献书籍进行妥善的保管与收藏,同时对于博物馆的文献资源以及资料的补充与完善工作均是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博物馆图书资料的地方性特色,让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文献、资料得到保存与延续。
3.3对非物质遗产和工业遗产的采集与分类整理
博物馆对于非物质遗产以及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延续均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因而,地方博物馆应该积极地对附近的工业遗产以及自然历史资源做实地调查与探索,及时而快速地掌握当地最快最及时的信息与资料,对地方的非物质遗产以及工业遗产进行采集,再进行分类和整理。针对博特馆图书资料室可以构建出一个专门的资料库,对这些遗产实行分类、编辑与管理,进而让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同时还可以利用陈展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宣扬中国文化遗产。
4.结束语
博物馆资料工作,在将来的发展中,需要坚持着围绕为博物馆的研究工作服务作为重点而进行,其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向着科学化、标准化作为本质,让资料室的工作更为标准与健全,从而实现向专业人士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的目的,这便需要我们的博物馆资料室需要进一步引入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时展给资料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322-01
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与船舶管路连接有很大的不同,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在安装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焊接,省去了管路连接中繁重的焊接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船舶管系的加工以及安装的效率,保证了船舶管系的使用质量,同时,船舶无焊连接工艺还充分契合了当今节能减排的要求,是未来船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在建造船舶的过程中,很少进行充分合理的预舾装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对船舶进行整体合并以后才实施安装。在船舶下水之前,船舶中的管子预舾装率大概在25%―30%之间,这些管子在进行安装的时候只是单单的在码头进行,以船体与舾装相分离的传统工艺技术来进行组装。在管路连接上,采用的连接方式也是比较传统与老套,一般采用传统的法兰连接和螺纹式连接。同时,我国在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上的研究与应用,远远落后于国外,导致无焊连接工艺在船舶中的应用效率不高。
二、无焊连接工艺技术
(一)Wal-form挤压式管路连接
Wal-form挤压式管路连接是一种无焊高压管路连接方式,它的装配的特点一般是:使船舶拧紧扭矩大大降低、装配形成缩短、可靠的防过拧、无限次反复装配图片等。其管子与管子之间的连接是依靠管端的冷变形合理实现,这种管接头的管子连接的功能与密封的功能是互相分开的,单个的密封圈堵死了唯一可能的泄露通路。而Wal-form挤压式管路连接保证了每个管接头之间的尺寸是一致的,有利于质量控制。如果管路里的液压介质有一定的腐蚀性或者是温度比较高,可以合理的采用另外一种不需要软密封件的挤压成形方式,同时,管子的材料要注意选用不锈钢的材料。Wal-form挤压式管路连接是当前解决管路连接件泄露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它在降低了配装成本的同时,还保证了再次配装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Wal-form挤压式管路连接的主要参数主要是:压力在80mpa,管路的尺寸在6mm*1mm―42mm*6mm。它一般适用于密封的材料是硬密封和软密封。
(二)止推环法兰管路连接
止推环法兰是一种结构紧凑的高压连接件。“止推环”是一种由不锈钢环连同一个弹簧,放在有机械加工出口沟槽的管端来完成,而法兰式靠“止推环”固定在管件上的。止推环法兰管路连接主要用于液压系统的中、高压管路中,其允许通过的流量比较大。一般来说,带法兰的街头包括:三通型、直角型和有螺纹的接头体等。对于那些液压管道,需要用标准的复合密封;而对于那些过程处理管道,则需要耐火密封这种保持环系统,其最适合于壁厚大于6mm的高压管路,管径的尺寸范围一般在26―355mm,也可以当作特殊的设计,工作压力可高达690bar。
(三)HS37度扩口式法兰管路连接
HS37度扩口式法兰连接是一种无焊接高压接头,它可以替代压缩式街头或焊接式街头。操作方法是将管端切断并去掉毛刺后,夹入扩口机内,利用锥形旋转工具将管端压入模具,然后将密封件放置在两个管端之间,把法兰紧紧的拧在一起。HS37度扩口式法兰管路连接扩口所需要的时间比焊接用的时间减少了25%。由于没有焊接,所以不需要在焊接后进行清理或X线探伤检验。因为扩口式法兰系统具有灵活性,所以在现场安装的时候也比较快捷,安装的成本也更低。HS37度扩口式法兰管路连接最大管径可为90mm的低碳钢和不锈钢管道配置无焊接高压接头。
(四)HS90度扩口式法兰管路连接
90度扩口式法兰是被改进为无焊接、低压并带有法兰的接头。它的管端的扩口方法与37度法兰系统相同,只是其用另一种旋转工具,使扩口成90度。这种无焊连接方式适用于材质为低碳钢、不锈钢以及铜钛的低压管道中。90度扩口式法兰管路连接系统还可以用于低压在1040bar的管路系统以及最大管径为608mm的管径上。90度扩口式法兰系统一般适用于液压回路,也适用于水、泄油管道、海水和其它过程处理的管道系统中。90度扩口式法兰管路连接安装简单易行、快捷方便。因为设计的比较紧凑,所以所需要的空间小,管子之间可以挨的非常近。
(五)饶性连接件
饶性连接件一般适用于任何管件的连接,并且可以对轴向移位和角度偏差进行补偿,即使在管道不精确的情况下也能承压和防漏,并且耐久力比较强。饶性连接安装方便,重量轻,节省空间,管道切口无须进行特别的处理,也不需要特殊的安装工具,有效的降低了安装成本。同时,在安装的时候不需要加热,避免了火灾隐患,在一些禁火区或由限制的地方也不需要特别措施进行安装。饶性接头可以拆卸和重复使用,安装快捷简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饶性接头安装后,抗冲击和可靠性强,并能有效的减低震动,降低噪音,起到管道缓冲的作用。
(六)高压胶管连接
高压胶管即钢丝纺织高压胶管,它是由不同的高抗拉钢丝编织而成,其钢丝缠绕的数目也是由高压胶管的层数决定的,层数越多缠绕的钢丝就越多。高压胶管的连接形式一般有螺纹接头、法兰接头两种。其技术参数的工作压力由钢丝层数决定,一层钢丝需要的工作压力是40到400 bar,二层钢丝是需要170到400 bar,四层和六层的钢丝的工作压力是350到700 bar,它的工作温度一般是零下20度到120度之间,它只能在水、油和气体之间工作,并且只适用于管有类型的管材。
三、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发展的前景
通过对上述传统的无焊连接装置的介绍,可以发现,无焊连接工艺的大力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对船舶总体建造的管路对接的技术问题,充分的为船舶的建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是在满足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正向着大流量、高压耐冲击、适应多种材料需求等多方向发展。这种无焊连接工艺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性能达到连接无渗漏、无污染,连接性能稳定可靠、可重复使用以及安装简单快捷等优点,正契合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的大力实施,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符合了时代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语
船舶管系无焊连接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只有科学的、合理的进行管系无焊连接工艺,才能使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更加趋于科学与先进。
参考文献:
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是帮助博物馆实现其教育使命的工作方式,需要面对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同的观众,同时还担任协调处理、研究策划等职责,要求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样,公共教育人员不仅要有博物馆经验,也要有教育知识与教学的经验。《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中提出:“在与博物馆规划及职责相关时,有可能要求受过博物馆教育培训且具有专长的专业工作人员为此目的提供服务。”然而,当前我国博物馆公共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空间开发不足限制其作用发挥
我国博物馆在初期建设时虽然都规划了学术报告厅、视听室等多功能区域,但实际情况是筹建时间较短,尚有部分空间处于未开发状态,长期闲置,这对公共教育来说,是对空间资源的一种浪费。
另外,根据我国当前博物馆观众结构的统计,少儿观众在分类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将近40%,博物馆建设规划时并没有把这一博物馆界普遍情况考虑在公共教育范围内,在功能布局上忽略了少儿体验区域的设置。由于少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特殊,活动场所的安全问题必须考虑周全,应配备适宜的桌椅、丰富的教具,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教育活动需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进行。但特定场地资源的缺乏,影响了公共教育功能的有效释放。
(二)活动项目少且无固定期
当前我国博物馆对年度公共教育计划设定,只是配合相应的展览,明确大概的形式设想和实施时间范围。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临时进行短期策划并投入运行,导致全年活动的实施无规律、无固定周期,不利于活动的前期宣传,不利于吸引服务对象的关注。
(三)教育对象范围窄,形式单一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当前我国一线城市博物馆每年到馆观众总量100万人次左右,而参加教育活动的人次约为4千人,不到总参观人数的5%。而在这些博物馆观众中,未成年人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公共教育活动相应也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其他类型的观众学习需要往往不被重视,老年人、身体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更是罕见。
博物馆公共教育往往以形式带动内容,经常忽略体系完整性和内容连贯性。项目类型比例缺乏规律,可重复性、可持续性不佳。
(四)宣传渠道窄且力度有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公共教育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目前主要依靠新闻媒体(报纸、电视)、馆区户外广告、官方网站、志愿者传播、社会教育QQ群等方式进行活动宣传,渠道狭窄,能有效接收到信息的受众群有限。
在社会走进“微”时代的大环境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其时效性和影响力,成为博物馆活动的大众宣传平台。在微博平台上,博物馆可以向更广泛的人群传递动态信息,且可以实现馆方与观众在信息上即时互动交流。进行良好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使参观者可以自助服务,同时它也是观众互动体验的平台,可以获取馆内的服务信息,让观众的参观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发展措施
(一)建立专业教育团队
1.推进博物馆公共教育学科建设。一方面是将博物馆公共教育列入高等学校博物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增设博物教育课程,提供广泛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模式,有利于培养具备系统知识的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博物馆教育的终身教育属性,在高等学校教育相关专业中引入博物馆教育课程,为教育从业人员树立“博物馆教育理念”,使之熟悉博物馆资源,并能加以利用来辅助学校教育。
2.开展科学的职业发展培训。培训以对象的不同分阶段开展:馆员担任与公共教育相关的职位前的岗前培训、教育人员任职期间的常规培训等。具体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馆内针对业务需求组织专题课程、博物馆业界的培训班与研讨会以及学校途径的正规学历提升等。
3.吸纳社会力量作为补充。聘请具有博物馆经验且具有长期教育工作背景的顾问作为阶段性的补充力量。广泛招募志愿者,注意年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作用,重视奖励与福利的鼓舞作用。
(二)广纳内外教育资源
对博物馆公共教育而言,合作能带来包括知识分享、资源提升、新观众拓展、扩大教育项目规模等益处。在博物馆内部,包括教育部门内的成员之间、教育人员与参与活动的专业人员之间、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博物馆外部的公共关系方面,从影响政策发展的主管部门、提供宣传途径的传播媒体、汇集和分享资源的博物馆同行,到赞助者和博物馆之友,以及博物馆最主要的开放对象社会大众等,都是合作的对象。
(三)合理分配资源
举办活动是博物馆公共教育实行的重要手段与平台。然而,举办教育活动对许多博物馆而言是较重的负担,其中的原因包括方案经费申报核销繁琐、参与人员协商纠葛、社会动员浩大等。教育活动倡导分众化,但如果同时面向多个不同目标便会消耗有限的资源。一般来说,不赞成在少数客源的服务项目上集中太多资源。但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的观众都有继续学习的需求,学校体系外更大范围的成人教育是必要组成部分。
如何进行公共教育活动的资源分配,使其与教育目标、优先顺序及主题联系起来,并平衡发展,是博物馆公共教育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可将活动举办区分为60%的“常态性活动”,这类活动已经进入制度化与常态化,运作起来相对轻松。其次,30%活动要基于博物馆的内涵而设计,举办“联结性活动”,目的在于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着重于拓展客源、推广教育、创造新盟友等。最后,10%的活动面向“创意型活动”,这类从无到有的活动一方面需要以此创意来进行突破与创新,另一方面又不适宜占用太多精力,因此使用10%的额度能在不造成负担的情况下,仍有创新的机会与可能性。
(四)发挥特色资源优势
文化传播是一个持续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其接触的主要机制在于不同文化族群的个人,经过长期的融合和适应,渐渐显示出地方性文化的差异。以当地民众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情景再造、生活方式展演及配合文物或场地本身蕴含意义的述说等方法,通过观众亲身体验与参与,完成生活模式、情感记忆和集体美学的传递。从在地性问题出发,充分把握本区域及本馆的营运理念、内容、环境,策划个性鲜明、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跳出盲目借鉴的误区。
众所周知,中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公共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例如我国台湾文化是由原住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以及外省人带来的新文化融合而成,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演替,福建、台湾两地天然的地缘、血缘关系,产生了区域文化内涵的相似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闽台区域文化,所以在进行公共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回归本土文化,以闽台文化为主轴,围绕民间习俗、传统技艺、礼仪节庆等方面策划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10-03
一、研究背景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形成的独特文化区域,也是中西文化、政治和思想史上一个最重要、最受关注的领域。它不仅是古代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和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更是促进世界四大文明跨越时空相互交融的文明之路。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民族国家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丝绸之路文化精神所体现的开放性、包容性、富于借鉴的意识气脉,更是和今天时代潮流、向西开放的国策一脉相承。
博物馆是城市文明形态和标志,在城市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市民教育、环境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资源富集、文脉深远,拥有大量珍贵文物,保护、利用好这些文物资源,意义重大。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从文化社会效益来看,古代文化、历史文物可为今天提供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借鉴作用。利用这些丰厚的遗产资源,发展丝绸之路博物馆事业有着深远的经济、文化、社会意义。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全面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以求教于方家。
二、西安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
从1909年的劝工陈列所算起,西安博物馆事业发展已有逾百年历史。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博物馆84座,其中民办博物馆28家。现将其发展现状描述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点
首先,建馆规模差异较大。最大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部分民办博物馆的规模较小,多利用自己的住宅、工作室办起博物馆,如白鹿原民俗博物馆依托农家小院而建,场馆面积不过380余平方米。其次,带有鲜明的文化空间结构特点,遵循“核心―边缘”式分布。在西安28家民办博物馆(含已闭馆3家)中,近80%集中于城六区,尤其是雁塔区和未央区,处于民办博物馆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其他民办博物馆相对而言处于区,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需要依赖于核心区。
(二)历史发展源流
相对于国有和院校行业性质的博物馆,民办博物馆起步较晚,发展数量逐年增加,2010~2011年经历了一个期,影响力逐年提升,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大唐西市博物馆、亮宝楼艺术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等14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2011年,美都艺术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7家民办博物馆建成或开放。近年来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如大唐西市博物馆获“中国文物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称号,成为我国民营资本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首例和典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全国首家民办民俗艺术博物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民办艺术抢救保护先进单位。
(三)主要分类特点
首先,从藏品主题看,藏品门类多样,馆藏内容丰富。以反映文化艺术主题类最多,多为工艺美术类,也有书法绘画类;社会历史主题者次之,其中以反映地方民俗者居多;综合类较少。从类型结构看,目前西安民办博物馆依然更多地将视野集中于文物类藏品,而对于专题性、非文物类的藏品不太重视,缺乏纪念类、科技类、文学类、戏剧类、建筑类等民办博物馆。
其次,从投资主体看,以个人兴办和民企兴办表现突出,国助民办者较少,如王勇超开办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任经文开办的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等。私营企业自主投资创办和运营的博物馆日常运行主要依托企业支持,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企业文化。如大唐西市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成功探索了“政府支持,民企承办”的发展模式。由国家或政府在资金、土地或场馆建设等方面直接帮助个人或企业建立的民办博物馆,包括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与民营企业联合建馆等,如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曲江富陶国际陶艺博物馆、三秦民办艺术馆等。从西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困境,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外部环境之困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地位尴尬、相关政策支持难以连贯、面临国有博物馆的行业竞争三个方面。内部条件之困表现为管理运营缺少实践、资金渠道依然匮乏、藏品研究有待增强、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
三、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战略、路径和措施
(一)发展战略
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树立“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要高度重视民办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制定符合各地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在准入审批、馆舍资助、专业指导和社会舆论方面加大和落实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水平。
(二)发展路径
为实现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坚持走多元化的内生型发展路径。内生型发展是以内需市场为动力、以内源要素为依托、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内生链条为载体、以成本内化为保证、以内聚发展为指向的发展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注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接触,从观众体验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场馆设计与展陈布局,实现人力、财力、藏品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发展中强调内涵式发展,避免“虎头蛇尾”,改变只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发展逐步提升质量。以多元化的场馆主题、多样化的产业项目实现带动发展,应着手在主题定位、建馆方式、场馆设计、展品收藏、展会安排以及经营手段上加以创新,提高博物馆的各种经营附加值,实现博物馆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升级。同时还需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保证民办博物馆运营的有效进行,形成规模经济与持续创新效应。
(三)发展措施
面对当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民办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困境,要实现“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激发民办博物馆的多元化内生型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从外部、内部两方面着手。
外部环境需要关注民办博物馆行业的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以及该行业与其他产业或行业之间的关联与协调。
第一,构建“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议构建起“文物管理部门下设委办全权负责、民办博物馆协会沟通协调、各地区县积极参与、相关协会辅助参与”的“四位一体”民办博物馆管理体系。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博物管处可下设民办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民办博物馆的准入管理、日常运营监督及藏品交易和流通管理等,并为其提供文物收藏、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成立民间博物馆协会,加强民办博物馆协会与各区县文化部门的联系;博物馆协会可与旅游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等相关社会管理机构开展联谊、研讨等活动,强化民办博物馆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联系。
第二,加快出台民办博物馆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为民办博物馆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缺乏相关规定,如民办博物馆的申办、审批、社会地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与受保护的内容,资金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
第三,成立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建议由政府出资、社会资助和个人捐助等组成民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形成博物馆发展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指标如藏品质量、接待条件、参观人数、参观者反馈等进行考核评比,对表现优异且经费紧张的民办博物馆给予资助。政府也可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动用发展基金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第四,制定专项规划,实现分类管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应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作为国家、城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必要组织对民办博物馆的普查,将之纳入博物馆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制定民办博物馆发展战略专项规划,明确其发展目标、战略部署及发展措施等,并针对民办博物馆旅游发展、藏品流通等做出专项规划。此外,从发展现状来看,各个场馆情况不一,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区别对待,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初级阶段的馆所,视其藏品特色,进行必要的指导帮扶;对于中等规模的馆所,要鼓励其不断改进、调整和提高,并为它们的扩建提供必要的帮助,争取创出知名品牌。
内部结构调整包括如何实现专业化管理,协调博物馆业分工与竞争合作行为,实现产业化纵向深化与空间的合理布局,建立民办博物馆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等方面。
第一,突出主题特色,实现专业化管理。博物馆主题选取应突出“准”、“专”、“特”、“新”:“准”是指建馆之初要找准定位,明确主题,突出特色,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使自身的藏品公信力有所损失,也会使其后期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包袱;“专”是指小型专题性博物馆是民办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发展空间,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社区、某位历史人物、某类人群或某种文化民俗事项等展开;“特”是指主题的选取不应仅限于文物,可将场馆主题选取的视野放宽,如日本散布于市井乡间的玩具博物馆、邮票博物馆等具有丰富主题的中小型博物馆,也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新”是指博物馆的主题选取还可和当地企业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鼓励当地知名企业投资建馆,如日本NHK广播博物馆、丰田博物馆、地铁博物馆等都由相关企业创建。
第二,加强馆际合作,整合共有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的帮扶,加大民办馆与民办馆之间的合作交流。除政府的积极引导外,民办博物馆自身也应重视与国有博物馆建立联盟,实现合作共赢。同时,民办博物馆之间可建立合作联盟,加强相互扶持,进行组团式发展。另一方面,可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整合民间收藏的力量。合作不应局限于同地区,还应扩大范围至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如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吸纳常务会员单位56家,涵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为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开辟了新的途径。民办博物馆也可借鉴此种模式,围绕着共同主题整合博物馆共有资源,甚至可同国外博物馆进行合作,联合举办展览,开展各类培训合作,进行艺术品联合修复,建立科研合作网等。此外,众多民办博物馆可联合民间收藏家的力量举办展览,挖掘私人藏品的研究利用价值。
第三,重视市场运作,进行合理布局。对于民办博物馆而言,应做到既保证博物馆的公益性同时还应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民办博物馆需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展览创新。可借鉴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服务”理念,不仅提供纪念品销售、餐饮服务,而且展览内容的选择、陈列形式的设计、讲解方式的使用乃至对公众的教育都以顾客为导向,注重博物馆中公众服务区的建设。同时,进行目标市场细分,进行专业性展览的组织,利用媒介加大宣传推广,尤需注重互联网手段和口碑营销的作用。在布局民办博物馆的空间发展时,要考虑到民办博物馆和合作区域之间在主题和文化上的契合,加大对非文物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名人类的专业性、专题性和专项性的博物馆的支持,要根据文化的积淀和文物藏品的情况来进行合理布局。要统筹现有馆与拟建馆、国有馆与民办馆的关系。如对于重建或扩建的博物馆,应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论证,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以免重蹈覆辙。要注意将藏品有效统筹,对同一区域内主题选取应体现差异与特色,给予相应的博物馆行业区域情况说明以作指导,避免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矛盾甚至冲突。
第四,创新国助形式,加强人才支撑。首先,创新公建民营的场馆用地模式。可对老建筑进行商业化利用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在批地建馆上进行创新,如可在旅游景区或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也可充分利用布局结构调整后闲置的房产。其次,创新民办公助的建馆和经营模式,继续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兴办。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更需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首先,需从内部加强自我造血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为博物馆人才提供培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以稳定业务骨干队伍;其次,要积极引进和招聘专业人才,有计划地选聘专业人才为博物馆服务;此外,还需大胆借助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以及国营博物馆管理者、研究人员的力量,促使他们关注民办博物馆工作,为博物馆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促进产业化发展,寻找更多结合点。民办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开发以展览为核心而衍生的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有:建设博物馆商店,出售藏品的复制仿品、纪念品、书籍、音像制品等;开设餐厅、咖啡厅或酒店,出租场地等;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包括博物馆照片与图片、音视频、出版物、数据库等。除这些基本服务与传统增值服务外,民办博物馆还可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具体形式如下:
其一,与教育培训业结合。可开办各种教育培训项目,内容根据博物馆主题而定,形成体验式、有主题、有周期、成体系的课程产品,如亲子体验班、研修班等,在学员结业时也由博物馆颁发相应的课程证书。还可提供如鉴定咨询、工艺体验等收费服务。
一、引言
博物馆旅游是一种逐步兴起的高层次的旅游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旅游必将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2010年3月31日,西安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力争3年内把西安市建成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城”。而另一方面,西安博物馆旅游仍然面临着意识落后、宣传与促销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从数量上的“博物馆城”实现质量上的“博物馆城”,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所在,以期为西安博物馆旅游业乃至其他省市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西安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起步早,数量多,优势明显
西安博物馆事业始于上世纪40年代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前身)的建立。目前,西安市已有博物馆(纪念馆)47座,约每18.5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堪称博物馆大市。
西安具有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巨大潜力。西安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物资源丰富。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基地,西安也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的近现代文化遗产。西安市目前已有非物质类文化遗产9大类33项,民间收藏量大概在200万件左右。这些都是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强大资源优势。
2.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造就了层次门类齐备的博物馆体系。目前,西安博物馆分布于文博历史、革命旧址、故居民宅、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能源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根据博物馆的定义和范围,根据博物馆的性质,专家们一般认为博物馆的类型可划分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等。西安市博物馆类型多样,且特色鲜明,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详见表1。
3.精品突出,藏品丰富
西安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博物馆,如 1958年建成开放的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1979年建成开放的以“世界第奇迹”享誉全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91年6月建成的被誉为我国现代化博物馆发展里程碑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83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位列其中。西安现有各类文物点1535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0处,可移动文物(馆库藏)69.1万件,藏品十分丰富。
4.展示手段比较多样,解说方式丰富
西安博物馆展示手段比较多样,注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语音导览、电脑展示系统等广泛运用。除了常设展览外,也非常注重专题展览。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推出了“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专题展览。
三、西安博物馆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西安博物馆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发展状况并不能满足当前旅游消费需求。
1.意识落后
博物馆是非营利性机构,工作中“靠政府”的思想比较明显。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依赖政府,博物馆没钱了也找政府,“等、靠、要”观念严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对前来参观的旅游者态度不够热情,认为博物馆开展旅游活动会影响其非营利性机构的性质与形象。
2.部分博物馆展览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
目前,部分博物馆仍然以传统的展示方式为主,文物与图片说明的静态展示较多,展示说明往往过于专业化,缺乏富有吸引力的陈列与展览方式。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展览方式会使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不能引发旅游者的参观游览兴趣。
3.部分博物馆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起,服务质量差强人意
博物馆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场所,博物馆导游人员的素质以及讲解质量的高低就直接影响了旅游者满意度的高低。但是,许多博物馆在提供讲解服务时,不能根据旅游者接受能力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服务,讲解服务差强人意。
4.宣传和促销的力度不够
国内外旅游者选择的旅游线路中主要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碑林博物馆与半坡博物馆等,其他博物馆则鲜有问津,原因之一就是博物馆宣传促销薄弱。
5.资金短缺,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缺乏保障
许多西安市博物馆都面临着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博物馆要维持自身的生存,要不断提高自身以适应时代要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目前,国家对于博物馆的财政投入还比较有限,社会资助体系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众多博物馆免票的情况下,门票经济已经远离博物馆旅游,博物馆的经济补偿问题更是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西安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路分析
1.转变观念,重视博物馆的旅游开发
当前,博物馆市场竞争意识和公众服务意识普遍缺乏,这就出现了许多博物馆门庭冷落的现象。只有转变观念,重视博物馆旅游开发,才有利于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
2.创新展览方式,开发综合产品,增强博物馆的旅游吸引力
应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创新文物的展览方式。并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体验性强项目,增加旅游者参与体验机会,引发旅游者的兴趣。媒体的广泛运用和展示手段创新会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旅游吸引力。
此外,应注重博物馆旅游核心和扩展产品的综合开发工作。满足旅游者对于博物馆核心产品的需求,也要满足旅游者休闲、购物等多方需求。此外,在对博物馆旅游者需求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诸如“国家一级博物馆魅力之旅”等特色专题旅游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3.树立品牌,加强营销
为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就必须积极开展树立品牌、加强营销等工作。应积极分析自身优劣势,准确定位,针对不同的旅游者类型,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将自身的宣传工作纳入到旅行社的宣传促销体系中,并充分利用学术研讨会、“国际博物馆日”等契机,大力开展营销工作。此外,还应加强博物馆自身网站的建设,注重网站的宣传作用。
4.积极开展合作,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目前,西安市有许多高校开设了与博物馆旅游相关的专业。博物馆旅游开发中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同时加强在职培训,解决博物馆导游人员素质参差不起的问题,高旅游者对博物馆旅游的满意程度。
5.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只有资金得到保证,文物保护工作才得以保障。只有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博物馆旅游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地发展。博物馆业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家财政的同时,也应通过接受捐助者的资助等获取营利,还可以通过场地出租和承包、设计出售特色纪念品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另外,还应重点扶持民营博物馆的发展。
6.积极引导旅游者,提高公众博物馆意识
虽然博物馆旅游者的受教育层次普遍较高,但部分旅游者文化修养有所欠缺,大声喧闹,对严禁拍照的文物闪光拍照,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可见,只有积极引导旅游者,加强教育,才能激发旅游者对博物馆旅游的兴趣,促进博物馆肩负起社会责任,实现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博物馆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博物馆功能、增加博物馆经营收入、促进西安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抓住建设“博物馆城”这一契机,促进西安市博物馆旅游的转型,也就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分析西安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开发思路对于西安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江: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旅游学刊,2003 , (6):12-20
一、引言
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向大众开放、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1]。我国城市的博物馆虽数量众多,但发展仍不成熟,由于功能单一,展示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加之缺乏人性化等问题,甚至面临发展困境。反之,国外一些城市的博物馆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其中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具有可供我国借鉴之处。
二、国外城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
在1990年的新博物馆学浪潮之下,博物馆不再游离于社会、经济、政治影响力之外,而是更加为平民大众考虑,这次浪潮似乎取得了胜利,从而引发了博物馆角色重构的新纪元[2]。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博物馆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展示方式的创新,展示方式日趋多样化;博物馆注重参观者体验的人性化与参观氛围的自由化;商业化渗透于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之中,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追求商业性与真实性相协调。
三、国外城市博物馆旅游对我国的启示
(一)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
我国城市的博物馆数量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功能较为单一,多数与旅游业相剥离,普遍缺乏生机与活力,又因门票高、公共效益较差等问题,不少博物馆甚至面临经营困境。相比较,国外的博物馆多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打破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相互孤立的局面,防止博物馆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现博物馆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双赢;又有利于通过博物馆旅游业的文化效应来打造城市名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例如坐落于美国克里夫兰城湖滨的摇滚名人堂博物馆通过吸引游客为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收入[3],Dees Stribling亦以此为密尔沃基的哈雷-戴维森博物馆提出建议。博物馆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推动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可以帮助博物馆摆脱其固有的形象,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又可以借此拉动观光旅游业发展,对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繁荣,拉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博物馆展示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
我国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橱窗展示与人工讲解相结合的模式为主。除此之外,我国博物馆的展示方式缺乏创新,缺少对科技手段的应用,同时也不够人性化,不利于参观者自主性的发挥。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就显得较为出色。Stephen Clews认为位于英国巴斯的古罗马浴池博物馆在运用了电子向导后,观众在展品前停留的时间更长不是因为专注度减弱而是他们目的性更强且对展品产生了更为浓烈的兴趣[4]。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适当运用科技手段,对提高展示效果,优化参观氛围和参观者的参观体验是有利的。再反观我国,博物馆内人工讲解泛滥,不利于参观的自主感知与知识框架的构建,会使参观者丧失自主性,有损参观过程的人性化。然而,在将高科技展示手段运用于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需要防止高科技展示手段的过渡使用,否则容易导致所传递的大量信息碎片化,不利于参观者的自主感知与知识框架的构建,也使得参观过程过于私人化,缺乏社会性。同时,还要实现博物馆展示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展示手段与新兴展示手段相得益彰,建设人性化的游客友好型博物馆。
(三)博物馆商业化与真实性相协调
为了吸引人们更多地购买商品、纪念品,更多地购买门票观看表演,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商家就会各出奇招,甚至因为加入过多的人为编造而触及历史的真实性。当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引发了关于博物馆真实性与商业化的讨论。Chris Halewood和Kevin Hannam对欧洲维京遗产旅游业进行了研究,通过访谈维京遗产旅游业的关键参加者,引出关于其真实性与商业性的讨论,认为博物馆的真实性的商业性都同样需要受到尊重。对于博物馆来说,真实性是必须确保的,然而对于市场来说,真实性和商业性的冲突与融合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争议和需要讨论的话题[5]。Richard Prentice认为既要发展市场,也要根据市场情况加强对博物馆体验式文化旅游的合理定位,这样才能使博物馆体验式文化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随着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也很有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当博物馆从单纯的记录、保护和展示功能,到多重协调发展,例如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收入时,商业的介入就会自然而然地与真实性产生冲突。商业化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必须在限定的尺度内进行,不可违反博物馆的本质等原则性问题,因为博物馆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获取经济利益。而有关部门如何规范博物馆市场的经营成为一个难点,有待多方进一步探讨。
四、结语
博物馆是文化的承载体,记录、保护、展示是博物馆的原始功能、重要内核与本质属性。在确保这一前提下,博物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潜力,开拓发展空间,激发自身活力,实现其社会价值,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国外一些城市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发展得较为成熟,包括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展示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博物馆的商业化与真实性相协调等。我国城市的博物馆可借鉴其中的发展经验,以此推动未来我国城市博物馆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z].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六届全体大会,1989年(海牙).
[2]rentice R. Experiential Cultural Tourism: Museums & the Marketing of the New Romanticism of Evoked Authenticity[J]. Museum Management & Curatorship, 2001, 19(1):5-26.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3
一、休闲娱乐功能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
在1989年修订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 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 为研究、教育和娱乐的目的, 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1]1971年修订的日本《博物馆法》中对博物馆的定义是:“本法中的‘博物馆’ 系指收集、保管(包括培育)、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资料,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供一般市民公众利用, 为有助于提高其文化素养、供其调查研究、休息娱乐等等而举办的必要事业, 并对此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目的的机构……。”在这里, 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可以说是表达得明白无误。在日本许多博物馆的办馆宗旨中也明确地表明了要为市民和青少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我国对于博物馆职能的认识一直持这种观点。而在欧美则比较通行博物馆的三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ion,Entertain,Enrich)。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国外博物馆界已经开始重视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的开发,而国内还是以传统的眼光看待博物馆的功能,鲜少提及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
那么休闲娱乐到底是不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呢?
从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上来看,最初的博物馆是贵族们收藏奇珍异宝的私人场所,虽然具备收藏以及一定意义上的研究价值,但并未向公众开放,所以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直到17世纪末,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博物馆才逐渐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设施,才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2]
博物馆既然要对公共开放,就要考虑到公众来博物馆的目的。不少公众来到博物馆是为了学习研究,但更大多数的社会公众是在闲暇的时间来到博物馆,其目的更多的是学习与娱乐兼有之。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吸引更多人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接受教育,休闲娱乐自然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
二、当今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的发展现状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现代博物馆( 特殊性质的博物馆和纪念馆除外) 除了有传统博物馆的各种功能外, 还应当是人们大众提供高雅文化交流的场所。提供娱乐, 陶冶情操, 求知启智, 其终极目的是休闲娱乐, 以此作为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才能增加博物馆与社会大众的亲和力,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休闲娱乐”常常只是书面化的语言,很难被观众正确的接受和理解。因此,为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博物馆才强调“三贴近”和社会服务工作。本着为观众服务的宗旨,笔者于2013年末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关注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发展的调研。本次调研主要以观众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旨在获取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服务功能的认知、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唤起博物馆和社会各方面对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的关注。
本次调研主要是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问卷调查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观众的多种变量,所统计到的结果是直观可见的,便于统计和分析。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从而从更多的群体和社会层次中获取信息。而且研究者无论是否参与调查,都可以从数据中得知受调查者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这是其他调查形式无法做到的。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问题。 即难以反映设计以外的情况以及一些问题的细节。因此在使用问卷调查进行量化的同时,我们还辅之以人类学“田野访谈”的方法,力求进一步探索和细化问题,从而使本次调研更为科学和全面。
博物馆调查的对象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的参观者。涉及到家庭观众、零散观众、旅游团观众等多种类型,但以家庭观众和零散观众为主。
下面我们将以所调查的黑龙江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休闲娱乐功能在发展及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对黑龙江省博物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无效问卷13份,有效率为93.5%。
(一) 参观者的基本构成
博物馆观众的基本构成反映了博物馆的主要受众类型和博物馆应该为什么样的人群服务。通过对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从性别上看,男性观众占48%,女性观众占52%,女性观众多于男性观众。从年龄分布看,20岁以下的观众占16%,20岁-40岁的观众占74%。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高中以下占24%,大专或者本科占60%,从这两项中可以看出年轻人居多,结合现场调查,这两部分观众中大部分为学生。学生观众为什么会这么多?原因主要有三点。一,调查的时间为寒假期间,有学生进行集体参观。二、家庭集体参观时,见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来参与调查。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中老年观众大多不愿意配合进行调查,而学生更愿意参与调查。参见表一。
表一:观众的个人背景资料统计
(二)观众行为的初步分析
0 前言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日渐深化,代表着国家历史的博物馆藏品成为重要交流载体,但由于藏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法分子利用智能犯罪手段,试图盗取博物馆藏品。传统时代下,对于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多以人为主体,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而技术防范能够整合各项技术优势,将入侵报警图像复核、电视监控系统作为核心,形成联动防范系统,及时发现不法分子犯罪行为,避免对博物馆构成损失,从而保证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1 博物馆技术防范发展现状
在我国,技术防范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始于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正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的空白。随后,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安装了防盗器,但当时报警器主机报警功能单一,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整体防范效果有待提升。[1]
20世纪80年代,安全技术防范进入普及阶段,且发展速度飞快。国外报警技术和产品逐渐渗透至我国,且安防设备功能日渐丰富,增加了巡检、记录及录像等功能,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中发挥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对于博物馆的技术防范已经出台了具体的标准,正式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阶段,不仅如此,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此,我国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沈阳故宫等多家单位都已经引入了技术防范手段,可见技术防范的重要性。
2 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的运用
当前,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已经融合了多项防范技术,为博物馆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具体来说:
2.1 综合控制技术的运用
综合控制技术,是整个安全防范控制的核心,集合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等技术,能够为各个子系统之间大量数据传输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对各环节的监督、控制及管理。如在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时,能够对报警现场进行图像、声音复核,将现场图像自动切换到指定的屏幕上进行自动录像。不仅如此,还能够与公安系统连接,及时申请公安人员的帮助和支持。[2]一般来说,根据各个系统延迟时间来看,多在20min之内,报警相应时间仅为2s。
2.2 入侵报警技术的运用
入侵报警系统建立在传感器、探测等技术基础之上,由各类探测器构成,能够对设防区域等非法入侵进行实时、准确的报警,从而形成横向与纵向全方位防护。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周界报警。周界报警是入侵报警系统的一线环节,多设置在博物馆建筑外部,如院落、通道及围墙等位置,以第一道防线。由于博物馆周围环境较为复杂,人防、物防难度相对较大,势必会存在漏洞,将周界报警引入到系统当中,能够提高防范效果。此外,还有磁开关探测器等设备,具有防盗和防破坏等功能,在系统运行中,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入侵行为。
(2)通道报警。主要位于博物馆防范范围内的门、窗及走廊等位置,每个防区的门、窗都可以安装门磁开关等装置,通过多元探测,能够避免非法入侵,且能够对工作人员身份进行识别,以此来提高控制水平。[3]
(3)空间报警。博物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物,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在重要房间等空间内,运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等多元化探测手段,形成交叉性、互动性入侵系统,能够实现对罪犯凿墙、入侵等行为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展柜报警系统,通过层层防范,能够最大限度上发挥技术在防范层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外界对博物馆内部展品的破坏等。
2.3 视频监控技术运用
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是视频技术探测,能够将探测器录取的画面记录在系统当中,实现远程监控。该系统由前端摄像机、视频报警器等设备构成,能够实现对博物馆各个角落进行监控。[4]在遇到突况时,报警系统会启动报警,提醒安防人员采取行印I音复核作为安全防范的一部分,能够配合其他探测器共同使用。随着互联网和视频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原先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也将逐被数字智能高清监控系统所取代。
2.4 门禁技术的运用
门禁技术是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能够通过非接触智能IC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对博物馆出入口对象进行识别、控制,当发现进入对象身份不符,或者携带危险物品时,不会启动门禁,避免与藏品接触。现代安防系统中,还有电子门锁启闭装置、信息传输等技术,各项技术在系统中既能够独立运行,还能够与入侵报警系统等形成联动,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控制。
2.5 电子巡更与通信技术的运用
博物馆安防系统为24小时不间断进行,对于夜间防范,可以运用电子巡更技术,对夜间保安人员的巡检路线、方式及执行等进行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预设已经编制好的巡更软件,并应用读卡器将保安的巡检状态输入到控制中心,进行记录备案,实现对博物馆各个角落的监督,形成24小时不间断防护。[5]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非常必要,因此运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程控交换机这一载体,能够确保处于不同空间中的人员进行联络,同时,将其与公安机关系统联系到一起,能够及时处置报警情况,争取更多时间保护博物馆内部的展品。随着博物馆不断发展,会对安全防护系统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技术的研究,丰富系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运行智能化水平,从根本上防范入侵行为。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现代技术的出现及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安防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尤其是在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博物馆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物防为主,技防为先导,人防为保障,将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体化防范体系。同时,还应重视对安防人员队伍建设,从思想和技术等层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水平,从而实现对博物馆的有效防护。
参考文献:
[1] 侯爱芹.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福建文博,2014(03):91-93.
[2] 朱云斌.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林则徐纪念馆为例[J].福建文博,2014(04):94-96.
一、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据《2012年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安徽省高校博物馆登记在册的仅有2家[2]。课题组分别向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在肥高校博物馆的参观者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对博物馆展厅整体的规模、布局、环境、参观频率、服务水平、育人功能发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共计9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6份,总回收率为96.2%,数据统计如下。
(一)在肥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开放程度和参观频次总体偏低。课题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无特殊目的几乎不去博物馆,只有少数学生比较频繁。调查显示,78.5%的人选择平均每年参观高校博物馆“0—3次”,18.3%的人选择“4—7次”,3.2%的人选择“8次及以上”。在肥高校博物馆普遍存在开放程度较低的问题,11%的人认为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程度“非常好”,12%的人认为“较好”,认为“一般”和“不太好”的分别占38.5%和17.8%,10.3%的人认为“很不好”,还有10.4%的人表示“不了解”。
针对馆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中显示,认为“一般”的人数占47.5%,认为布局环境“死板沉闷”的人数占12.5%,认为“较好”的人数占35%,仅仅有5%的人认为环境“舒适优雅”。调查中发现,3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最需改进的是展览方式,其余依次为硬件设施(20%)、馆藏品(17%)、服务态度(14%)、讲解水平(14%)、其他(4%)。不少受调查者表示现有硬件设施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展览方式趋于单调。
对讲解员的讲解服务相关调查中,选择“很满意”的人数仅占7.5%,选择“满意”和“较满意”的占50%,有42.5%的人表示没经历过讲解服务。一项针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学历期望值的调查显示,4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知识面丰富,能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2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有较强表现力;29%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熟练掌握业务知识,8%选择“其他”。这表明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对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期望值较高。
(二)在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发挥情况分析
针对在校学生参观目的调查中,出于“兴趣”而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5%,选择“集体活动需要”的占30%,选择“学习研究”的占20%,选择“娱乐游玩”的占12.5%,还有5%的人选择“其他”。在对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期望调查中,选择展览“历史”和“科学技术”内容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4%和25.7%,选择“人物”的占14.9%,选择“艺术”的占13.5%,选择“军事”的占9.5%,选择“民俗”的占5.4%,选择“工业”的占2.6%。
针对高校博物馆应发挥的作用,3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培育高校学生的科技素养”,其余依次为“普及科学知识”(26%),“从事科研活动及科技交流”(21%),“提供讲解及培训服务”(14%), “其他”(4%)。此外,课题组对高校博物馆育人影响做了调查,认为“更好地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的人占到了52.5%,认为博物馆可以“开阔知识面,提升科学知识素养”的占35%,对其育人功能发挥“无太大期望”的占10%,2.5%选择“其他”。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大学生对在肥地区高校博物馆的满意程度一般,在肥地区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场馆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博物馆的建馆积极性不高,博物馆面积较小,有的甚至蜗居一隅,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直接限制了其育人功效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发挥。其次,展品资源问题。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很多受访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展品收集方面存在很大困难,若从校内其他部门收集,展品的归属难以划定,而若从社会搜集,除了归属划定问题,也会涉及资金问题。再次是场馆开放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所高校目前均主要对在校师生开放,对社会成员的开放程度很低,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的主要受体是在校师生,育人功能发挥的覆盖面窄。再次是管理队伍问题。高校博物馆的工作队伍受编制待遇的影响较大,很多高校缺乏与之匹配的人事管理政策,导致专业人士不愿来、待不住。调研的9所高校中,有的高校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解决人员空缺问题,但志愿者的专业程度不够,流动性大,不利于工作队伍的稳定,影响博物馆的长期发展。最后,资金投入问题。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人员问题,都需要资金支持。高校博物馆资金目前均来自于学校,而学校资金的投入大部分集中于科研与教学,因此会造成高校博物馆资金投入较少,这对场馆建设、维护以及发展都是很不利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博物馆育人功能的发挥。 尽管合肥是一座科教城市,但仅通过《2012年全国博物馆名录》就不难看出,地处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高校博物馆,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胜于中部地区的高校博物馆。早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之前,上海地区就已成立了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北京地区成立了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3],并已逐步向社会开放,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地 区性高校博物馆联盟的成立业已成为推动本地区高校博物馆建设运营、交流合作、文化辐射的重要平台。身处江淮大地,承载浓郁徽文化,又沐浴着科技创新之风的合肥高校,应当充分认识高校博物馆在当今文化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整合资源,形成联动,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拓展博物馆的育人职能,带动整个地区高校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二、高校博物馆的准确定位
目前部分高校博物馆社会开放程度一般,育人功能没能得以很好的发挥,高校博物馆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从“校内博物馆”走向“大众博物馆”,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单一的服务学校拓展为服务社会公众,使高校里的“宝藏”走进人们的视野,实现它应有的价值。针对育人功能定位,应当明确以下两个问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一)对象
高校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人群:一是在校师生。高校博物馆不同于社会博物馆,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高校自身学科特点和科研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服务于师生的成长成才。二是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高校博物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是中小学生拓宽知识,开阔眼界的第二课堂。高校博物馆既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通过易于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三是海内外校友。随着国际化教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国门,海内外校友已成为高校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的新型对象。阔别母校多年,海内外校友可通过参观学校博物馆(或是浏览网上数字博物馆),了解母校的变化与发展,增强对母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校友的爱校热情。四是国际友人。随着国内外的交流日趋频繁,留学生等外国人士也成为高校博物馆服务的对象,高校博物馆俨然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民族和知晓学校的名片。
(二)主题
对于服务的主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普及科学知识。高校博物馆可结合研究领域和专业特色,将最新科研成果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公众,同时可聘请学校专家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渗透,使观众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信息。
二是传承学校历史。高校博物馆是学校鲜活的名片,其馆藏文物承载着学校历史,通过若干富有生命力的文物,可以清晰地展示学校每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的脉络,从而实现传承学校历史,弘扬学校精神的作用。
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目前,不少高校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标本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传下来的珍宝,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明的实物鉴证。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可以让参观者从展品中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于祖国的自豪感。
四是传播民族文化。高校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展彰显学校特色的活动,举办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向参观者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的专业性较为突出的高校博物馆可以联合地方博物馆举行地方文化展览,通过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实物展示,进一步传播本地文化精髓,使得参观者深深地体会到所在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校博物馆一般是依照所在学校的专业强项和主要研究领域设立,其主要作用也是围绕教学和科研展开。因此,与一般重视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社会博物馆相比,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强,这就决定了高校博物馆在先天方面难以对本专业之外的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高校缺乏主动宣传的动力,就不会被公众所知晓。有的高校采取不作为态度,仅将博物馆作为科研、教学的载体,而忽略了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就会造成高校博物馆门可罗雀,教育功能甚微。
在履行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时,高校博物馆应利用自身特点,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积极服务于大学人才培养。通过开放式、全方位、专业化的展陈,使大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中,而是延伸到更广的领域中去。高校博物馆在育人功能方面所起到的教学示范与思想引导作用巨大,已逐步成为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的部分,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高校博物馆教育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高校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事业中的一股特殊力量,既肩负着对高校师生的教育责任,又承担着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能,面对新时期的挑战,高校博物馆必须转变思想、合理定位,在展品内容、展览形式、传播渠道、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发展。
(一)丰富展品内容,陈列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博物馆藏品多达数万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精品;有的高校博物馆依托于学校专业特色而设立,藏品主要集中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的高校还未曾开办博物馆。高校应整合校友及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征集藏品,提升展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陈列形式上要突破现有的“柜台展示”,引入声光电等高科技的手段,不定期地开展临时布展、讨论会、沙龙、演讲会、报告会及科普知识讲座;经常性地举办博物馆展览创意设计比赛;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现场讲学;把博物馆变为在校大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
(二)主动融入社会,育人功能广泛化
高校博物馆除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之外,还承担着科普教育、素质教育的职能。免费开放形势下的高校博物馆,要主动打开馆门,并根据公共文化需求的特点,改革创新展品内容和形式,增强高校博物馆的休闲性和艺术性,开展例如“大手拉小手”参观博物馆、“万人进校园”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以赢得更多的观众。同时高校博物馆要主动加入地方文博系统,扩大与其他高校博物馆、社会博物馆、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信息技术优势,传播手段立体化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建设以馆藏信息系统、虚拟展厅以及新媒体手段为主的全方位教育传播互动平台。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博物馆的出现,给传统的博物馆带来新的气息,有效克服了传统博物馆在空间、时间、距离、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广泛化和多样化的发挥。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进程,注重宣传平台建设,既要稳步推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形象推介,更要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宣传力量,新老媒体集体发声,合力扩大高校博物馆的影响,使之真正成为各高校对外宣传的“名片”。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机制长效化
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博物馆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博物馆管理队伍是必然趋势。新形势下的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除熟悉馆藏品管理维护外,还应掌握博物馆学、信息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某些领域专业学科知识。然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很多高校博物馆管理人员被“边缘化”,有的高校甚至因为没有稳定的管理队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高校博物馆要科学设置岗位,完善岗位管理,健全发展的长效机制,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稳定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业务素质、专业志向和公益精神。
高校博物馆彰显着大学精神、地方文明与民族文化,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高校博物馆不仅要在数量上得以扩展,更应当在质量上得以提升,找准定位,丰富馆藏,扩大宣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使命,为大学精神的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对很多行业而言,“变则生存,不变则灭亡”。这是一个共通的道理,博物馆亦是如此。在我国博物馆领域还未成熟的此时,变更所当然是需要的,且世界在变,博物馆的变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
生命的本质在于运动,博物馆的生存之道在于改变。
可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在我国博物馆领域里,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博物馆,在“变”字上面有着不小的欠缺。以至于我国博物馆陷入了“发展快,质量低”的畸形发展模式当中。
博物馆行业是一个教育与经营相结合的机构,其本质还是一个教育机构。用以传承国家优秀文化历史而存在的。当然,它也需要生存,自然也需要资本的注入。
要走出这个局,自然需要“变”。本文以中外博物馆之比较,建议国内博物馆以一种更开放的市场运营模式去迎接博物馆的未来。
一、我国博物馆发展及现状
(一)我国博物馆之发展
自1905年清末,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博物馆。从1个到2,200个,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博物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博物馆事业遭遇挑战,面临资金匮乏、体制问题等诸多困扰。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对民众的吸引力也非常有限。不过近年来,我们的文物及博物馆事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
(二)我国博物馆之现状
1.管理体制
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力发展中,各级地方政府不仅是投资方的角色,更是主持方、领导方和决策方,这表明政府在博物馆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什么要建,如何建,建成怎样,往往由政府或领导决定,许多地方官员重建筑、轻展览,导致本该是最重要的展览筹建费用捉襟见肘。可以说,政府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建设的成功与否。
2.人员结构
我们以国有博物馆为例,由于长久在体制经济下发展,其人员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原有的管理模式发展趋于缓慢,远远落后于如今其他的行业和整体的社会发展进程,各方面的工作处于被动和匆忙应对的状态。
国家文物局先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仅占13.5%左右。”即使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浙江,人才状况也很不乐观。“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三家省级馆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分别为27.6%、20%、35.5%。”。
人才用人制度上的弊端,导致在一些地方,博物馆成了安排关系户的通道,“专业人才进不来,非专业人员挤破门”。
人才的匮乏是限制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瓶颈。博物馆现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缺乏上升空间,对优秀员工几乎没有吸引力。
博物馆方面必须清醒认识到:外在力量的推动仅仅是博物馆发展的条件,而内在因素的作用才是博物馆发展的真正原动力。期待这种博物馆的原动力能早早地到来,别错过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美好时光。
3.经费来源
广大中小博物馆建设资金的缺口一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主要投资方还是当地政府,资金来源单一,这就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不仅缺少博物馆的建设资金,还缺少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日常管理经费。不少地方现有博物馆的场馆长年失修,设施简陋,陈列破旧,维持十分艰难。
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各省级地方财政每年加大了对博物馆建设资金的投入,但广大中小地区的博物馆建设资金仍有部分短缺。资金问题不仅困扰着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二、国外博物馆发展现状
(一)国外博物馆之发展
国外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我们以德国博物馆为例:德国总面积357,970平方千米,但德国却是世界上人均博物馆最多的国家之一。直至今日,德国有博物馆共达3,000多座,每个城市都有数量可观的博物馆;大城市人口多,博物馆也多,如在柏林,就有博物馆、艺术展览馆270余座;小城市也不例外,波斯坦市只有几万人,却有8座博物馆。据了解,仅在80年代的10年中,德国新建博物馆就达300多座,有州立的、市立的、协会的、教区的、官邸的、城堡的、私人的等等,真是数不胜数。
(二)国外博物馆之现状
1.管理制度
我们以德国的博物馆为例:在德国,是没有文化部之类的机构,只是设立了文化专员这个职位。而文化专员机构直接归政府总理办公室管理,其主要负责文化事务的管理。因为德国政治结构的特殊性,德国各州都设有文物的鉴定委员会,是文化部的组成部分,而非从属关系。德国各州以下的地方政府都设有文化管理部门,负责博物馆日常管理事宜。
2.人员结构
国外博物馆一般都设有人力资源部,其负责人往往有着大公司人员资源部门工作的经验,能够将企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方式引入博物馆。馆长之外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择,原则上从内部提拔,在内部没有合适人选时,要进行公开招聘。国外博物馆还存在很多辅助职位,主要是行政、技术等,他们多是非全职的。
3.经费来源
还以德国博物馆为例,其国家的博物馆几乎都将社会责任置于商业利益之上,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履行社会责任,传播文明的精髓。德国政府和德国博物馆人士则相当重视对博物馆的投资,大博物馆往往由政府出资经营,基本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德国许多博物馆,多成立基金会来帮助管理博物馆,这种形式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三、结论
除以上分析说明中外博物馆的发展与现状存在着差异,两者还存在的一些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