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

时间:2023-07-28 09:2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毕业档案和人事档案

篇1

国家竞争的本质在于人才的竞争,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人才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由于能够对毕业生的专业、学历、品德、才干等作出反应,因此可以作为实施人才竞争战略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同时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本身就是我国档案管理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可以让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学习经历、就业方向以及工作发展做出了解,这对于我国调整人才战略、教育计划以及促进就业率的提升等可以发挥出参考作用。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对人才做出选拔与分配,并更好的实现人尽其能。通过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社会用人单位可以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在校表现、实习经历以及工作经历,同时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道德素质,这些内容能够作为用人单位开展人才选拔时的依据并提供参考作用;二是能够让企业更好的掌握员工信息与状态,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通过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社会用人单位能够在了解员工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为员工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并为员工的考核与晋升提供必要依据。同时,根据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所反映出的各类信息,社会用人单位可以针对岗位需求以及员工能力素质来合理安排员工培训,从而促进毕业生对自身工作的尽快融入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毕业生自身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记录着毕业生的各类信息,并且也能够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做出反映。一是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社会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以及公务员考试录用等方面都需要做出考察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毕业生人事档案发挥着依据作用;二是在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龄计算以及保险缴纳等工作中,仍是档案都发挥着凭证作用;三是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记录着高校毕业生的职务、待遇以及福利等情况,所以可以作为毕业生对自身合法权益做出维护的重要凭证;四是毕业生人事档案记录着毕业生在学习以及工作中的各项考核数据,以此为依据,毕业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对自身素质做出有针对性的提升,从而推动自身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一)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视意识是确保后续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是高校、用人单位还是高校毕业生自身,都应当树立重视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其中,高校领导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序开展以及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对于高校领导而言,不仅要在意识方面认识到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在行动上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并且要强化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与把控。从行为实践方面来看,高校领导要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来提高档案管理单位以及学生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有必要给予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必要重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设施的完善,从而确保档案管理机构能够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使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得到保障;社会用人单位则应当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价值作出认知,虽然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伪造内容或者内容单一的问题,但是这并非普遍的现象,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将毕业生人事档案当作是对毕业生作出的了解,对人才进行选拔与分配的必要途径,从而促使毕业生自身能够强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为高校毕业生,应当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中的各类信息都与自身息息相关,其内容所具有的真实性、权威性以及有效性能够为毕业生的工作以及自我提升发挥出重要作用,所以,高校毕业生应当对人事档案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了解人事档案管理流程与转递流程,从而避免自身人事档案的丢失。

(二)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完善。

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完善是推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与必要途径。在此过程中,首先,高校要重视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构建、档案收集、档案管理以及档案归档等作出完善,并构建补充制度,从而推动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充实,确保体现出毕业生的各类信息。在此方面,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在档案收集工作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与及时收集,从而为高校人事档案的良好利用构建基础。所收集的档案内容要具有完整、全面的特点,并重视体现出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政治素质以及思想品德。为了确保档案收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高校毕业生需要对档案收集范围做出严格的规定,同时要对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收集渠道做出拓展与畅通,在构建追踪收集制度的基础上来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及时收集与查漏补缺;其次,高校要重视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借阅制度与利用制度做出完善。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得以有效利用的基础之上。在此方面,高校要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利用与借阅对象和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对超出利用与借阅范围的档案或者对象,应当禁止利用与借阅。在利用与借阅手续方面,人事档案的利用与借阅人需要出示单位介绍信与个人身份证明,并填写审批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在对这些内容做出核实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档案借阅。在构建档案借阅与利用审批制度的基础上,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还应当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对档案保管、借阅、利用过程作出监督来避免在档案的借阅与利用中出现违规现象,从而避免档案的丢失。对于违规现象,应当明确规定处罚措施,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行为做出制约。

篇2

1.加强人事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人才服务机构,应该向毕业学生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对人事档案的认知度,在毕业之后充分做好相关的档案转接工作,掌握档案的所在地;及时与人才服务机构保持长期的联系,进而有效地降低档案的遗失和销毁率。

2.做好充分的联络,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人才服务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来了解档案去向的学生,要细心地服务,并做好档案的调取工作。对已报到的学生,应做好相关的手续办理登记工作,并与学生之间取得长期的联系。对不能及时将毕业生档案转出的,应与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保持联系,以便后期将档案转入。一旦毕业生的信息发生改变,应与人才服务机构及时取得联系,并且需将毕业之后的各项信息也纳入到人事档案,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并提升它的利用价值。

3.提升人事档案的转接质量造成档案遗失的主要原因是人档分离,而根本原因就是办理档案转移的程序繁琐,浪费经历和时间。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的转移办理方面要及时,或实行远程办理服务,通过邮寄来完成相关的办理,进而提升学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4.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服务机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诞生的,它也可以视为一种社会流动人才管理部门。而人事档案就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服务机构、毕业生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之间保持联系,完善人事的内容,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与转移进行全方位,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5.改进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主要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保管。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必须掌握社会对人事档案内容和信息的需求,及时和学校沟通,并填充内容,使其信息具有完整性,进而提升档案的价值。在服务的内容和机制上,使其更加全面和完善,如参加各类考试资格审核、党团组织关系管理、转正定级、养老保险以及聘用合同签证等,这样才能体现出档案的真正价值,使学生纷纷加入到存档的队伍之中来。

6.用人单位应重视档案的建设与延续企事业单位应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各个阶段的个人信息及时记录进去,包含的内容主要为业绩、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工作中的表现、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信息以及工作的变更等。使个人的信息能够完全被社会最大化地掌握,并使档案的内容一直处于动态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提升它的实用价值。

篇3

导致“人事档案无用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人事关系存档费高,导致不少人纷纷“弃档”;二是用人单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依附关系不大,加之转档的手续繁琐,或有些人合同末满就想跳槽,为了逃避交纳违约金,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三是大中专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成普遍趋势,暂末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将档案放在人才市场后置之不理。通常情况下,不少档案就会长期挂靠无人过问,从而产生了人们俗称的“死档”、“弃档”。

为什么人事档案由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为今天的“鸡肋”?更进一步剖析,不难发现:在计划经济向上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人事档案的作用在淡化,档案与就业、工资、分房等息息相关的现象已渐渐走进历史,档案不再是众多企事业单位考察个人能力的标准。其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户籍观念的淡化,连户口都不如的档案多了一个被遗弃的理由。其三,一些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成了人才自由流动的绊脚石,过高的档案管理费和烦琐的档案调动手续,成了“弃档”的借口。其四,各地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对档案仅限于保管这一低层次服务,无法给当事人带来就业或成长的指导和帮助,是导致档案日益贬值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的人生履历,非常重要。档案如果长期“沉睡”或丢弃,会给档案所有者的人生道路带来始料不及的麻烦,以至影响一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影响养老金的领取。办理养老金领取的时候,要经过档案的审核,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受保时间等都是以个人档案的记录为依据的。除了养老金外,其他社会保险,也与个人档案相关。

2.影响转正定级和计算工龄。有很多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的有关手续,几年以后仍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转正定级和工龄及退休金的计算。

3.影响职称评定和工作调动。大学毕业后,学生档案需要经过转正定级后,才能成为干部档案,才能正常调动。而某些毕业生档案在毕业后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

4.影响考研、出国等手续办理。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政府所属人才市场开具相关证明,缺少档案将无法办理这些证明。

因此,做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采用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才能顺应新时期文书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继而利用档案材料和档案信息在日常工作的有效价值,指导和服务于管理工作,实现其工作的特有职能。

(1)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做好咨询服务工作,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生活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事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是对毕业生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参考,即使不设人事档案的企业、公司也是十分重视人事档案所提供的人才信息;二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档人员素质。管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篇4

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政策,在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工资待遇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最近几年,在人事档案神秘性被打破的同时,社会上产生了一些擅自建档、擅自遣档、擅自扣档和擅自弃档等不正常的现象,很多社会媒体(报纸、杂志、互联网)围绕着人事档案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究竟人事档案重不重要,应不应该规范管理,众说纷纭。

一、人事档案现状

1.企业人事档案不予重视,存在严重的抛档现象

很多企业轻视档案,两三页的个人简历人家都不见得会仔细看,更别说厚厚的个人档案,招工企业单位大多是以聘用的形式与求职者达成协议,而很少去查看求职者的档案,用人单位也基本是以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绩来考评员工。虽然为了便于管理,单位会为员工办一份临时档案,考察他们在单位工作期间的业绩、能力及各方面表现,但考虑到人事档案的管理成本,多数用人单位都不愿接纳聘用人员的档案,也不愿意为人才建档,因而往往会出现已经毕业工作了好几年,人事档案却是一片空白的现象抛弃档案对于高校毕业生和部分求职者来说已不是个别现象,大部分毕业后自谋职业或长期未就业的学生,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把档案留在学校,之后又被学校退回原籍。据某些从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教师介绍,有些毕业生离校后档案存放在学校就不管了,可是毕业生档案在学校的保管期只有两年,保管期一过,人事部门就不再为这些档案出具接收手续,这些档案就会变成了所谓的“死档”。

2.流动人员断档现象严重

断档有以下几类:(1)随着人才流动性的增大,很大部分人的档案并没有随之流动,档案存与原工作单位,由于人才的流出,档案管理人员不再对此人的档案进行更新,流出后的工作经历一片空白。本人在整理人事档案的时候,就发现某些同志的档案不存在连续性,毕业分配后,有单位接收,但是接收后到来我单位之间这段时间档案就是空白,究其原因,就是在原单位辞职后,去了私营企业,后来应聘入我单位后,又去原来单位把档案调出,就存在了断档现象。(2)有很大部分企业没有人事档案管理资格,将人才引进后,人事档案挂在人才市场,人才市场人事部与个人签订协议后,每年交管理费给人才市场,但是档案没有更新,这也是造成断档的原因之一。

3.行政事业机关重视人事档案管理,普遍管理规范

由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性,人事档案受到档案本人及所在单位的重视,个人档案能系统全面地了解干部的历史情况、工作经历,优缺点及受过奖惩等,作为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个人档案在转正定级、计算工龄、职位升迁、办理养老保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机关都有设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系统的管理干部档案,不论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还是专业素质上都经过把关,在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从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都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进行,每个干部的档案都整理成册,用标准的干部档案盒保存。

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1.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事档案的作用也发生着变化,不能象以前一样,把人事档案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现时期,人事档案对用人单位起参考作用,但是应该转变观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处分类档案中,有的人受过刑事处分,但是改造好后,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发挥他的作用,所以用人单位不能排斥这些人,给这些人一些改过自新的机会。

2.加强个人对人事档案作用的认识

目前人事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很多关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都“绕”不开档案这一关。尤其对于求职心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报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都离不开档案;特别是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是相当看重的。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评价、身份等历史资料将不复存在。对求职者来说,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个人档案,有些人不注意自己的档案投递去向,工作多年后忽然发现自己的人事关系仍无着落;有的虽然与工作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没有到人才交流机构办理有关手续,这都使得工龄、档案、保险等受到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要加强督促,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对在档案管理中不认真审查或审查把关不严的人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伪造档案材料、出具假档案、假证明的人员,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等不适合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坚决调离或予以辞退。对发生违纪违规行为的单位,要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

篇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和用人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打破了人才由国家培养,统一分配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机构、档案内容、转递渠道、管理方法、开发利用、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了随意涂改档案内容、档案自我管理、由于企业破产造成档案丢失、企业员工不能办理退休、因为档案内容不全不能够办理社会保险缴纳、转移等诸多问题,大大制约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合理流动。近期,就进入我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采取了座谈交流会、书面统计和实地调查形式,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1 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政治表现、学习成绩、个人特长、身体状况以及在校奖惩情况等综合记录,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挑选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我市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东营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东营市人才服务中心是专门负责我市生源毕业生和来我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生报道、档案转递、就业协议签订、就业培训、创业扶持、三支一扶考试、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缴纳等一系列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009年,我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共计有12108人,登记就业10590人,未就业1518人,就业率达到87.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不统一

我市现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部门大致有五类机构:一是考取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二是未就业或到非公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管理;三是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国家企业或国有控服企业,例如:国有四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电力部门等。五是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原因,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档案目前还存放在原学校、学生个人手中或非公企业人力资源部。

(2)转递渠道不规范

现在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大部分由学校直接寄往学生毕业前所签约单位所在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然后再由毕业生就业机构根据高校毕业生毕业生所签约单位所在市县区将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所在市县区人才服务机构。有的高校为了就业率,直接将学生档案寄往学生所签约用工单位。过了几个月这个学生要求到其它企业工作时,企业把档案扣住,造成严重混乱。有一部分在学生毕业前将档案让学生自带回家。有一部分学生档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滞留在原就读学校。

(3)档案内容更新不及时、内容简单、档案内容与档案相对人不统一,个别有不真实的档案材料。笔者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同是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有的有毕业设计书(论文)和学位认定书,有的档案没有这类材料。有的一份人事档案里面有两名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材料。还有的内容十分单一,就三五张纸,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特别是高职类或技工类学校毕业生的档案内容,很不完善。转入人才服务机构的学生档案,后续档案材料不全面,无法依据档案材料为其出具社会化证明材料。

(4)学生的档案意识不强,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毕业十几年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儿,也不知道评职称、缴保险、考资格证等各项社会化人才服务项目,结果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3 对策建议

(1)统一管理机构,从制度上避免高校毕业生档案多头管理的现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分布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属流动人员范畴。人发【1996】118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此《规定》的颁布明确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机构就是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擅自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职能,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与毕业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衔接,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2)统一转递渠道,从源头上杜绝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或未就业都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后,才能够离开学校。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各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学生网上注册时,提前告知学生将其人事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或户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接收学生档案。然后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再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到县区人才服务机构。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找档案,档案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学生毕业后,用到人事档案时,会自觉到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来完善、查询、利用自己的人事档案,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

篇6

(1)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而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内容的真实性却不高。有的档案中材料内容前后不符,如时间方面,出生年月公历、农历填写随意,且没有说明;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也是大致一个年月,每次填写时也往往不一致。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这给材料的归档造成麻烦,尤其是一些比较常用的名字,如:建平,建红等,更是容易出现同名同姓的情况。档案中的考核鉴定材料大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成绩,没有差错。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干部职工在填写材料时没有实事求是,只看重自身的利益,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写而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则随意性较大。人事档案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任其一错再错,致使人事档案不能如实反映本人的真实情况,给档案的利用带来困难。

(2)人事档案材料不全。一些本该有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没有,一些本该有的学历、职称、工资材料也不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像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类似的表格已填过不少了,自己近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填也罢。有的人在填写表格时能省则省,履历表中学习简历从高中或大学开始填,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都没有。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一旦落在个人手中,他们就紧紧地放在自己身边,认为这样更安全,用起来也更方便。二是分管人事的部门没有将材料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单位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于是有时只是将档案材料仅仅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内容不全,更严重的是当有同志调离时也没将归档的材料放入其个人档案中。

(3)人事档案政出多门。现有的人事档案体制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旧体制,但又有突破旧体制的趋势。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部门,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多头是传统“档随人走”的人事模式的反映,它既是束缚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又是影响人事档案质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逐步推行,在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的上,个别部门拘泥于传统模式和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权限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二、关于解决我国人事档案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中体现它的严肃性,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才能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才能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才能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努力掌握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篇7

一、煤炭企业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准确、齐全、完整地记载了毕业生人事档案,历史全面地记载着毕业生的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个人特长等信息,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用人企业评估、使用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一参考资料,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兴企工作的基础保证。但是就目前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存有不足之处:

1、毕业生对自己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中心的转移,组织人事政审等工作相对减少,在个别毕业生头脑中存有人事档案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不正确认识;同时应聘于煤炭企业的许多大学生,他们的某些学长或校友,因就业于一些人事制度不完善或没有人事主管权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无意中就遗弃了自己的档案,这也加剧了许多高校大学生对于个人档案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将来政审、调资、出据证明、职称晋升中均要以档案材料为依据。这种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的欠缺,既给个人将来的工作带来许多的麻烦,势必也会影响用人单位事因档案不到位在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2、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上的不规范现象还有存在

许多厂矿企业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执行上松垮滞后,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因企制宜、将档案管理工作细化量化,只是简单地照搬上级组织部门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来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切合自己实际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的现象,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另外个别管档人员在管理上流于形式,仅担当起了档案“保管员”的角色,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只是按学校或接收时间的不同,在原档案袋上直接编号,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了档案内容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工作效率,给企业“人才兴企”战略的实施和毕业生的专业化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现象未能得到全面改变

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已经步入办公自动化阶段,在工作效率已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一些周边企业或非主业企业里,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还未全面实现。即使是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由于总体要求的欠缺或具体工作人员的能力限制,也仅限于将名字和档案号输入、输出与检索的管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平台共享性能和简洁快速潜力并未能得到完全发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操作运转慢、效率低的问题。

二、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从上述问题来看,目前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与“人才兴企”战略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使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新一轮”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来企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更宽松优良的成才发展环境,我们应增强创新意识,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全方位做好大学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1、提高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毕业生对其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和政策要求,要让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发展、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事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或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是对毕业生本人进行定位的重要参考。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档人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素质。新时期人事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应聘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2、加强对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对接收到的毕业生档案应重新整理,剔除无用的案卷资料,对所保留的案卷资料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关联的资料组合在一起,并编写页码、目录、标题,一一对应,装订成册。

二是要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全面收集材料,特别是对人才信息需要完善的档案内容,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毕业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了解其近期经历,将其培训进修登记、科研成果、等新记录补充进档案内容,准确、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现实表现,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是要实行专门统一管理。将所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统一整理,分门别类,按照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姓名等统一编号,并建立多种检索方式,便于查找与利用。建立专门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库,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篇8

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而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内容的真实性却不高。有的档案中材料内容前后不符,如时间方面,出生年月公历、农历填写随意,且没有说明;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也是大致一个年月,每次填写时也往往不一致。姓名改变后不写曾用名,也不加以说明,这给材料的归档造成麻烦,尤其是一些比较常用的名字,如:建平,建红等,更是容易出现同名同姓的情况。档案中的考核鉴定材料大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有成绩,没有差错。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干部职工在填写材料时没有实事求是,只看重自身的利益,怎么有利于自己就怎么写而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则随意性较大。人事档案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任其一错再错,致使人事档案不能如实反映本人的真实情况,给档案的利用带来困难。

(二)人事档案材料不全一些本该有的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没有,一些本该有的学历、职称、工资材料也不全。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干部职工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像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等类似的表格已填过不少了,自己近年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填也罢。有的人在填写表格时能省则省,履历表中学习简历从高中或大学开始填,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都没有。还有一些如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一旦落在个人手中,他们就紧紧地放在自己身边,认为这样更安全,用起来也更方便。二是分管人事的部门没有将材料及时收集归档。一些单位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往往是身兼数职,于是有时只是将档案材料仅仅作为要保存的资料加以收集堆放,没有及时归档,导致个人档案中材料内容不全,更严重的是当有同志调离时也没将归档的材料放入其个人档案中。

(三)人事档案管理政出多门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旧体制,但又有突破旧体制的趋势。人事档案总体上是单位、部门管理,分别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中心、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人事管理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事档案的多头管理是传统“档随人走”的人事管理模式的反映,它既是束缚人才流动的障碍之一,又是影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逐步推行,在大中专毕业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上,个别部门拘泥于传统管理模式和自身利益的诱因,档案管理权限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

(四)人事档案利用范围狭窄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所有人事档案工作的目的。从我国人事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人事档案强调保密性,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小,利用频率低。按照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主要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最多的主要是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范畴。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成为吸纳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而与此同时,随着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大中专毕业生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流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外资企业、社会化中介组织等,而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又加快了人才流动的频率。显然,传统人事档案的利用制度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人事档案的利用应当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化中介组织甚至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的利用频率应当适应人才流动的频率,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责任感,把人事档案工作看作一项政治工作,在平常的管理中体现它的严肃性,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才能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才能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才能将人事档案材料当作一种资源。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员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人事档案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办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是非常必要的。遵循《收集制度》,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明确收集的范围和要求,让制度使人事档案内容充实,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遵循《鉴别归档制度》,明确鉴别的内容和归档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有效的鉴别,及时存真去假、查漏补缺;遵循《保管保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保障人事档案的安全,延长使用的寿命;遵循《查阅制度》,明确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重质量,抓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以制度来维护管理,以管理来保证质量,切切实实做好管理工作,让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超级秘书网

(四)建立用人与管档相分离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改革现行“人档合一”的单位、部门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按照“人档分离”和集中统一的改革思路,将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教育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所属的相应机构承担的人事档案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权重新上收归政府所有,成立政府所属的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除公务员身份的人事档案仍由党委组织部门管理外,企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改制破产的企事业单位置换身份后的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非公有制单位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统一由政府所属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应设立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从初始设置的“以档养档、适当收费”逐步过渡到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从而以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专业性、服务的无偿性为基础,逐步建立为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参考文献:

[1]陈小薇.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初探[J].就业与保障,2006(2).

篇9

什么是流动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是指脱离国家干部队伍,自行流动到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档案,这是改革开放和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所以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需要。

当今的档案流动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日趋社会化、多样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在档案管理基础上产生的人事制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一体化的干部身份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端是人才流动的发端,若没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流动的“身份”瓶颈问题。人事档案它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干部身份管理方式,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形成了新的人才流动态势,所以它目前是人才中心的基石,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是各地人才中心的最主要业务,无论从服务结构还是收入结构上看都是首屈一指的。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平台,从目前正在实践的以档案管理为依托的“一条龙式”人事服务,到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等新业务,都是站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个根基上对人事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我们可以大胆预想,下步人才市场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衍生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之上。

纵观整个趋势,人事档案接收是呈跳跃式增加,人事档案的利用日益丰富和不可替代,为人才双向、多向的流动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流动人员档案有人管,关系有处挂,户籍有处报,职称有处评,人才流动千变万化离不开档案其稳固的不变基石,使各种人才有底可寻,有据可用。据相关调查表统计,目前社会接收流动人员档案出现了四大热点:一是围绕落实当地政府政策推进形成的热点,如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主要集中在2002年至2003年事改企档案;二是2000年至今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大量增加形成的热点,如因为本地人员在外地工作,外地户口迁不进的户口全部回原籍的人事档案、在本地工作的人事档案、外地人员在本市工作等,以上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集中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占总数70%;三是为落实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卫生、学校等干部、科技人员下海创业,辞职的较多,接收的人事档案也明显上升,辞职创业的人事档案占总数10%;四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多渠道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村官的人事档案占总数5%。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同时还拓展了人事管理与服务的空间。从档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传统的人事工作服务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不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拓展到了外省及本市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所有人才,进行双向流动,选择了适应改革需要自愿接受服务的其他单位,可以看出,人事档案流动强、调动频繁,服务空间大大提高。

然而,从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看,人事档案不存在弱化的问题,而更应该将关注力放在讨论如何强化它的手段。因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在上述内容也提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自2000年以来,各行各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查档率逐年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有单纯的人事关系托管发展为一系列社会化的人事服务,查档内容涵盖了流动人员的转正定级、档案工资核算、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手续等多项业务,服务对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也必定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目前看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实现手段更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需求者提供动态真实的原始资料,更为需求者提供科学信用的评价分析,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上的飞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改革才能焕发它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必须要拓宽视野,开辟新领域才能提升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并需要有关上级部门的明确支持和统一指导。一是以法定方式明确人才中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专营性职责;二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重新定义档案材料类别;三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分类和岗位分类形成规范的职业管理制度。

总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课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实质是人事管理关系的实现,所以它牵涉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随着时展,我们回顾近十年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我深深感觉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但要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想办法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明.妥善处理流动人员档案的滞留[J].档案管理,2011,4.

篇10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53-01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事政策在全国的推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当前,各档案管理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档案托管人员的利益和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长远发展。在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已形成强大维权武器的信息时代,各管档部门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紧跟时代步伐,借用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模式,促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一、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够

保管人事档案是一项重要的职责,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遵从保密原则,保管住档案,更要保管好档案,这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各机构改革力度大大加强,尤其是引进竞争机制的用人制度的改革打破了“铁饭碗”时代,为各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类人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人才流动性大大加强,人动更加频繁,这就要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部门积极、主动地为托管人员提供跟踪服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也要改变。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就档案管档案”的层面是不够的,管档人员还应具备“就人才管档案”的认识,以人才为焦点,确保人才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档案管理创新的步伐就无法迈开,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二、档案管理配套设施不完善

档案库房设施简陋,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六防”设备不配套的现象大大存在,有些部门连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都极度缺乏,这些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直接影响了档案的美观整洁和完整性,也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更增加了管档风险。因此,管档配套设施应紧跟科技的步伐,以确保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管理档案。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和新兴软件技术登记管理信息势在必行,系统化甚至网络化管理措施的推行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助推剂,是与人力资源公共信息市场化接轨的有力装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赖于配套设施的完善。

三、管理措施及收集工作力度不强

档案管理人员在调阅档案时都是采取手工方式,反复的手工接触使档案遭到磨损,人工的操作也容易导致档案放置排列失误,因此,借用先进技术手段,充分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和档案管理部门发展的必然方向。此外,收集、归档工作不到位、执行不严格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是充实档案和提高档案质量的前提。管档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各单位密切配合,做到随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尽可能充实丰富文件资料,避免归档遗漏,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齐全、准确、可靠地档案信息资源,使得滞留的死材料变为有效的活信息。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事档案至关重要,管档人员也应是素质较高且有专业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人员。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管档人员都未进行严格选用,这就影响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要拥有一支专业的管档队伍,各部门就必须严把选人关,例如,实行岗前培训、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等多种细则。优化自身队伍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备要求,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原动力。

五、对人事档案转移渠道的宣传解释不到位

人事档案属保密材料,不得经由个人保管,必须专人专取专管。但是,社会上也有大部分高校将档案交由毕业生个人自带,这是对毕业生极不负责的行为,而且由于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私自将个人档案拆封,甚至将其中的材料随意处置,这就严重损害了毕业生的终身利益。目前,毕业生毕业后,人事档案转移渠道较多,有的直接滞留在高校,有的暂寄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的转给用人单位,有的转入人才机构。多种管理渠道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事档案的流动性。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选择人事档案存放的渠道也应不同,例如,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把档案存放在正规的人才机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人事有利于以后的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计算、户口迁移、办理养老保险等,而继续留在高校深造的学生将人事档案存放在高校较妥,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档案存放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较好。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高校和各档案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渠道的宣传解释力度不够,变相地提高了档案流失率。

篇11

一、建立和完善档案转接管理的相关制度

各存档管档单位必须做到十有五上墙。十有:有《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转递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通知单》、《现职干部人事档案名册》、《退离干部人事档案名册》、《收集干部人事档案登记册》、《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册》、《转出干部人事档案登记册》、《转出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册》。

五上墙:干部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名单上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上墙、查(借)阅档案原则上墙、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注意事项上墙、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制度上墙。

二、严格遵守档案转递的手续和规定

干部人事档案要通过管档部门进行转递,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私自转递;转递档案前,要将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对缺少材料要及时补充,因历史原因无法收集和内容涂改或相后不致的,要由本人逐项说明原因,涂改部分加盖修改人私章;如缺少学历材料,要由核发毕业证的单位或有认证资质的单位出具毕业证明和有该干部姓名的毕业生花名册,审核其毕业证真实后,将复印件存入干部副档。干部档案审核无误后,要通过干部档案辅助系统打印档案目录,并将档案目录软盘一并转递。转递干部档案,要规范填写《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转递通知单》,对方接收后,要及时发出回执。

三、严肃干部档案管理的有关纪律

1、管档部门有权拒绝接收被涂改、圈划或与干部档案历史记载不符的入档材料。

篇12

人事档案是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作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重要环节,在接收新聘人员档案时,需对新聘人员学历等相关材料按照录用条件的要求进行严格复核,对人事档案进行全面审核,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准确、完整、规范,维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二、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审核的主要内容

对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审核时,除检查新聘人员各项条件是否符合事业单位公开招录时公布的录用要求外,重点审核新聘人员的“三龄两历”,即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和家庭主要成员、重要社会关系等重要信息,尤其注重审核档案材料是否涂改造假,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准确,重要原始依据材料是否完整规范等。

三、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审核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对人事档案的重视度不够,档案管理并未与社会发展同步。这在接收新聘人员档案,对人事档案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档分离。部分具有工作经历的新聘人员存在人档分离的情况。由于目前档案存放机构除人才服务机构外还有劳动部门的职介中心、企业的人才服务机构等,档案管理的权责不明。同时,新聘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其不掌握档案的动向,无法确认档案存放地点。

2.信息缺失。人事档案应包括职工的个人情况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完整反映其全部面貌。新聘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的缺失主要集中于学生档案,如报考登记表、高等学校学生(学员、学籍)登记表、毕业登记表、高校学习成绩表、授予学位的证明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等;身份材料,如党团员材料;以及工作经历的材料,如劳动合同、解聘材料等。

3.档案造假。由于人才流动的加剧,部分单位人事部门和院校毕业生就业部门无视档案管理保密的原则,让流动人员和毕业生自行携带档案,给人事档案造假大开“方便之门”。部分人员为符合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公开招录职位的录用要求,人为造假。档案造假主要集中于四、六级英语成绩证书及为符合岗位任职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而伪造的劳动合同和工作经历材料。

四、解决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审核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增强档案意识、建立纠错机制、提高造假成本以完善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审核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