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2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音乐教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状:
一、课堂教学不太让学生喜欢。常见的情景是,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学生不为所动,不太配合,做作业的、抱着膀子看热闹的、趴在桌上发呆的……要不就是在学生的要求下关上门欣赏娱乐片听流行音乐等。究其原因:(一)高一音乐课的必修课《音乐鉴赏》,曲目多是经典乐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础上设置的较高层次的音乐鉴赏课,并且上课间周一次,相隔时间长;(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开课不足,不能与高中音乐课程相衔接。于是就出现高中音乐课难上,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
二、举办课外文艺活动困难很大。学校一切以文化课教学为主,学生没有时间发展兴趣,为了便于管理,班主任老师控制得很死,甚至压制学生兴趣发展;再者不少学校缺少文艺活动表演场地,组织演出困难,达不到理想效果。由此,当今各校文艺活动进行得少之又少,学生才艺得不到展示,时间一久也就泯灭兴趣,专心攻读文化课,一种模式教学在高中学校日渐凸显。由于对学生的才艺状况不了解,偶尔搞次活动,尤其是出外参加比赛,只能逐个年级逐个班的现场挑选学生,临时突击排练,加班加点工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音乐特长生教学呈现萎缩趋势。一般高中学校通过中考定期招收音乐特长生,他们分散在各年级各平行班级,是学校各类文娱社团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高三专业生的主力军。近几年我国高考音乐专业招收人数逐年减少,相反考生的专业水准要求逐年提高。而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学生为了升学而选择学音乐专业。因此所谓的专业生基础差甚至干脆没有基础,短期搞突击,进行强化专业训练。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掌握的音乐专业性规范性都不强,给学生升学甚至进入大学后的继续深造造成不小的难度。由此,报名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逐年减少,音乐专业教学面临诸多困难,面临山穷水尽的境地。
奠基未来,和谐育人。我校音乐教学进行系列改革,初见效果:
一、保留鉴赏课,同时开设兴趣社团课
在高一保留鉴赏课,昔日一学年的课程放在一个学期完成,即每周一节音乐课。这样学习的内容时间间隔短,能够在下一节课上及时记忆,保证了学习内容的连续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高一、高二上学期成立音乐兴趣社团,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兴趣,走班选读参加自己喜欢的合唱团、器乐团、剧社、舞蹈队等。因为是共同的爱好与兴趣组成的团队,他们会主动参与认真学习,音乐课教学组织起来顺手,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样我们既完成了大纲规定的音乐教学任务,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为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或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避免出现临阵磨枪,节目速成而质量不高的现象,同时也为高二选拔专业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二、及早发现苗子,精心培养
音乐专业的文化课要求相对来说较低,但专业的特性决定了专业的挑剔很刁:既要看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看学生的形象气质、表现能力等。因此,在高一阶段就必须物色出合适的人选,高二上学期就必须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经过较长时间地精心选材与培养,相信我校音乐专业学生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舞台的表现能力等综合素质都会再上一个台阶,在专业高考的角逐中定会稳胜一筹。
三、成立音乐教研室,合理调整教师队伍与课时安排。
我校共有五位专业音乐教师,其专业分别是声乐、钢琴、舞蹈、手风琴等,优越的师资,合理的专业配备,为我校开齐开足各类音乐课及参加各类活动提供了保障。
成立了独立的音乐教研室,教师不再跟以往随年级聘任,打破年级界限跨年级代课。为了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各尽其职,人尽其能,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不同,量力而行选择教学方向,这样兴趣小组教学与专业教学同时进行。如:两名教师共同讲授高一鉴赏课,同时与本教研室其他教师一起根据自身特长负责兴趣小组的某一模块教学或专业教学,舞蹈老师负责三个年级的舞蹈教学与活动的排练。
四、开展小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作者:鹿培培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大前提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在此,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彻底点燃?如何才能最大化吸引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其中,以音乐情境为载体,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情境,入境学习,则能将学生兴趣点燃。传统的以灌输式为主的音乐课堂基本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个性完全被压抑,得不到解放,因而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利用情境教学来将学习兴趣唤醒。例如:在学习《欧洲民间音乐》这一课时,笔者以情境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欧洲民间音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别具特色的欧洲人文景观图,让学生足不出户“游欧洲”,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问题与学生互动。师:你知道哪些外国音乐家?“舒伯特,莫扎特,贝多芬……”“他们都是来自哪个大洲?”“欧洲”。“非常棒,你听过欧洲的民间音乐吗?它们有何特点?”教师播放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带领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画面。师:聆听完这首音乐,你眼前浮现了什么画面?你们知道什么是排箫吗?……教师利用问题,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也不断高涨。
(二)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以往的高中音乐课堂出现“低效”“无效”等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将学生主体性激发。也就是说,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引导性教学,认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处于浅层次,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多是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听。这样的教学只会让音乐课堂教学走下坡路。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应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课时,笔者设计几个问题,牵引学生思维,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首先,教师播放歌曲《小河淌水》和《弥渡山歌》,等音乐播放结束,教师出示问题:
1.这两首都是有名的云南民歌。请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差异有表现在哪里?
2.请思考同是云南民歌,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3.民歌的民族风格,以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循环播放两首民歌。学生不明白时,先静心聆听音乐,再投入探究。作为教师,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可以是合作者,也可以是引导者。但是,在学生探究时,不宜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当场下定论,而应留下悬念,刺激继续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46-01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领域,既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又是赏析者综合运用其所具备的音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过程,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审美及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给人启示,发人深思,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带他们遨游世界,让学生可以更完美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一、音乐鉴赏的内涵
音乐鉴赏即人们通过特定媒介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的参与为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通过一系列从低到高,从感官到情感,从感性到理智的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感觉上逐步升华为感受、感知与感情体验,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是高中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
1、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鉴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无意识中净化其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其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独具特色,日臻成熟,形成了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作曲家创作出音乐作品,演奏家把它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欣赏者通过倾听音乐音响而接受音乐作品,这就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几个基本环节。欣赏者聆听动听的音乐作品,心理得到满足,内心世界产生变化,注意力和思维趋向作曲家预定的创作目的,从而启发欣赏者的智慧,丰富欣赏者的精神生活,净化心灵,欣赏者与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观点,提高其精神境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可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都表现了作曲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然而音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具有明确概念的文字直接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只能通过高低、强弱、节奏不同的音乐音响来进行概括性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 对作品感情的体会,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补充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的方面,切身的感受作品,就能更深地、更强烈地体会作品的感情内容。
2、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并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尊重各国不同的音乐,平等看待文化多元现象,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推动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设置充分展示了这一理念,音乐鉴赏教学模块涉及了我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国外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代表性音乐,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尊重与理解国外音乐文化等音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本民族音乐文化,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学习、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3、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音转瞬即逝,因此音乐记忆在音乐欣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往往用重复、变化或对比、并置等等手法将同一音乐素材的音乐进一步加工。人类的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有了记忆,人们才有可能使先后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先后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统一的过程。如果欣赏者的记忆中储存了较多的音乐素材,那么他在欣赏一首新的乐曲时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别、不同音乐主题等的比较,可以感受、理解这个新的作品,获得整体的音乐印象,进而更好地把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会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也定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音乐鉴赏教学开展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这一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音乐欣赏的实践经验,愉快步入音乐殿堂,去探寻音乐的奥秘,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高中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德智体美劳”是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高中生美育培养的关键要素。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在美,让高中学生获取美的熏陶,提升审美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为了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目标,打破传统教育对音乐教学忽视,大量资料显示,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发挥有效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意
体验式教学,意指于教学活动中构建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及机会,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于学习活动中尽量亲身经历情景,且于此过程里实现认知与理解的构建,进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与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破除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展开感知、学习、理解、体验及领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体验式教学环境下,需由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及实现对师生有如下要求:①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转换好与学生同为教学主体的自身角色,于教学活动中,要先了解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有关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如此方可令学生于学习活动中获取音乐教学特有的美的体验。②对学生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习活动当中学生需采取主动思考及发表看法,摆脱等待教师讲解,勇敢地将切身体会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更深入理解与认知所学的新知识,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与教师教导相配合,与实际教学目标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流行元素引入教学活动中
浪漫、追求美好事物是青少年突出的特点。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勇于摆脱音乐本的束缚,不妨将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歌曲及歌星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及歌星,将其与教学有机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如此,即让学生可以充分接触流行音乐的同时,又让学生在新知识下充分体验、理解音乐的魅力。在引入流行元素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及新知识进行展示,采取包括“语言、情感体验、歌曲演唱及角色扮演”等模式,实现学生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及把握,让学生由音乐中感受到作品原作者的内心世界,深深感染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若仅仅是依传统的语言及黑板书写的模式展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是,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以多媒体对所说的知识及歌曲进行“音、画”播放,尤其是播放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歌星的演唱视频,则学生的情绪将立即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此时,教师便可依视频的发声、及举手投足展开新知识的灌输。高中音乐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及加深学生来对音乐的理解及把握。通过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及完整的情境,可以重现生成知识的背景,让学生们于情境体验里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由学生所学的文学及历史知识展开体验式教学
若想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首先要懂得音乐教学务必遵循循序渐进的音乐教学手段,要由表及里的逐层深入的展开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由“喜欢”听音乐,至“用心、用情”来听音乐,至对音乐的“分析、理解及评价”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及理解能力。利用学生已然学过的“文学、历史”知识展开音乐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高中音乐教村内的《白毛女》选段,初中时学生就学过《白毛女》的课文,对歌剧内的故事情节及人物遭遇有深刻的了解及掌握,当老师播放《北风吹》选段时,学生们立即便会想到张灯结彩、热闹的春节,当学生听到杨白劳选段后立即感受到剧中人辛苦一年却无钱过年的凄苦。如此,教师利用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合作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可充分利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探讨。小组成员可以对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演模式、演唱技巧等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议论的机会,每位学生都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中对所学的音乐知识展开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说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弥补了教师课堂提问中,仅仅是片面的少数学生有回答问题的状况。此种体验式音乐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音乐鉴别水平,提升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熏陶及升华。
体验式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美好追求。学生在“追求美好、体验美好、赏欣美好”的过程中,可喜的是能够积极配合教师音乐教学活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妍.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特征和应用价值探讨[J].国际论坛,2008,(0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83
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作为培养高中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高中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为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效果。只有在充分考虑高中生学习能力及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保证,对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极为有利。
一、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根据美国布鲁姆等人的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在充分考虑下述领域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及其所产生的内心感受都会以外在的行为进行表现,通过观察高中生的行为,可以对高中生理解音乐知识的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音乐教学,而这也为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能够使音乐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发生了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相应的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以使高中音乐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也是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之一,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音节教学工作。
二、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一)内容设计
这里的内容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内容,也是对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以使高中音乐教学能够分阶段进行,进而明确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流程。在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进行相应的提升,并以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为前提,适当的提高音乐教学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确保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对“音乐风格”这节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高中音乐教师应选择适宜的音乐作为教学材料,如《二泉映月》、《怒放的生命》等,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细化设计,以使教师能够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材料,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据此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结构性与层次性,从而确保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难度设计
难度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难度,这直接影响着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不同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导致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考虑每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这种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于教学目标的难度应在考虑全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音乐教学目标的整体难度进行设计,但对高中音乐阶段性教学目标进行模糊化设计,以便在此基础上对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而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框架,可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并且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对阶段性教学计划进行改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理解音乐知识,从而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核心设计
核心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音乐知识,而这也代表高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音乐。从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高中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并没有体现音乐在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对音乐知识没有做到全面教学,导致学生对音乐一知半解。音乐知识不仅仅是指五线谱、唱法、合唱等知识点,还包括中外音乐史、器乐、和声学、曲式学等内容,在设计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上述音乐知识中的任何一点作为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音乐性,以此拓宽学生的音乐知R面。
(四)主体设计
主体设计是指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然而,随着新课标的执行,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逐渐取代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逐渐成为了高中音乐教学的重心,而教师由过去主导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变成了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基于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设计,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以便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引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从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依此为基础,依据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对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以此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可以为高中音乐教学材料和内容的选择奠定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使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得到科学的引导,不仅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极为有利,而这也为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依据。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04-01
隐性课程研究是当前音乐教育方面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隐性课程的研究逐渐向具体的学科方向延伸。学校音乐隐性课程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广泛性,它对音乐教学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隐性课程资源是内隐的、间接的、内在联系的,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没有明确规划的课程,并通过学生无意识、被动的心理反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方面,我们往往过分强调的是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方面的作用。在音乐的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方面,我们常常单方面的注意知识的传承,以至于在枯燥、乏味中讲解,二忽略了音乐的娱乐方面的作用,或者说也完全可以在既轻松又活跃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开发隐性课程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要想在“无意识”“无计划”“无教师施教”的自发状态下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音乐喜好,就应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音乐精品播放,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旦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对该音乐的注意,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对它的注意,会主动愉快地接近它、探究它。这种传授途径方式的本意是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音乐知识。
其次要因势利导。由于隐性课程的教育资源的教育效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无意注意,所以隐性资源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心理。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需求,对收集的素材不能全盘照搬,要进行巧妙处理和整合运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最有效的收获。激发了学生蕴藏的心理潜能,在无意间提高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在音乐显性课程中渗透隐性课程
良好的音乐氛围、音乐环境及音乐学习风气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发挥作用。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特别是对于流行音乐的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同时,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高于课本。例如:某学校要参加一个省级的文艺汇演,那么音乐教师可以把他们要演出的内容放在课堂上进行排练。一方面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其他同学的参与和探究,也能使演出同学的各方面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巧妙地将音乐隐性课程的内容渗透到音乐显性课程中,将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场所,因此主要依靠课堂进行的音乐显性课程理应摆在重要位置。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不仅应在音乐显性课程中发挥作用,还应通过学生与隐性课程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把音乐显性课程的优势辐射到音乐隐性课程,为音乐隐性课程的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因为在课堂上接受的显性课程都是分科进行的,难于很好的在课堂内进行学科间的综合与协同,而隐性课程的定向利用就能弥补这一不足。
三、音乐教育空间的拓展
自古至今,从先贤、大家到普通的教学工作者,都一贯提倡、努力践行因材施教,使之成为了一条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不同门类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学平台、无数差异的受教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异常丰富、发展变化的“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永远值得探究的课题。因为声乐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性、实践性、操作的主观性以及不直观性,因材施教对于声乐教学无异于一条生命线,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每一节声乐课,以致每节课上半节课和下半节课,学生的反应都很难准确预知,必须根据学生每时每刻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师使用什么方法、选什么样的练声曲、选什么样的作品、对施教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声乐教学要同时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因材施教方法和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研究人士尤其是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
全面、准确地识“材”,客观、系统地
梳“材”,确立因材施教的落脚点
首先,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声乐及音乐基础综合状况是很不理想的。学生录取批次为第三批a类或b类,为最低批次,且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的专业招生考试,只要达到分数线的学生有学习相关专业的意愿,就可以入学。学生怀着对艺术或音乐的兴趣而来,抱着“学成后能当个音乐教师”,或找个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的意向而来。从学生资质角度分析,他们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但缺乏对学习音乐及音乐技能的规律和困难的基本认识;对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目标清晰;年轻,接受能力强;对自己的音乐能力有较“低调”的认识,一般不会过于好高骛远,学习会比较努力。但作为学习音乐的人才,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文化及综合素质偏低,声乐基础知识、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乐理、钢琴、视唱、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或完全缺乏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充分考虑施教的“材”,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才”?即我们常说的培养目标。以音乐教育和表演艺术(音乐方向)专业为例,主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的教师,成为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遵循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必须与歌唱实践同步进行。
其次,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也是必须要全面认知的“材”。学制三年,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提升学生声乐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声乐教学很特殊,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千变万化,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很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声音”,很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素养、音乐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千变万化的教学问题面前,准确地判断学生的优缺点,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当今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的课型,一年级多为合班教学,一般为10~20个人1班,亦可以5~6人1组实施小组教学。2~3年级时,班型逐渐缩小,三年级多会采取针对个别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小课教学,以选修课的名义开“专长班”;
又次,在课时分配上,以10个人、2节课连上为例,90分钟加上课间,分配到每个学生只有10分钟。包括给学生练声、听学生唱、找出问题,讲解原因,布置新的任务,10分钟显然是捉襟见肘的。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10个人10种状况,就算按学生的能力或嗓音条件就近分成4个小组,1次课要对至少4首不同的作品进行指导,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常常在午间和下午放学后还在给学生上课。
教学元素的内容适应于“材”、分解适
度于“材”,确保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练声及演唱一定量的声乐作品,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掌握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质量地演唱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对声乐作品有一定量的掌握和积累;培养相应的社会应用能力,科学发声和歌唱的能力,科学、客观的声乐鉴赏、审美和评价能力;一定的声乐和音乐表演和指导能力;熟练的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声乐自学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授课形式(1)合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比如: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歌唱的任何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经历“自然不自然自然”的过程。因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一个星期就能掌握,有的学生可能一年也不一定能学到“皮毛”。因此,在合班课里不适宜对学生要求过高,只需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或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的示范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并掌握所讲授的概念和原则,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比如讲吸气的位置,学生能从理论上知道,气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吸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够了,至于学生能否做到,不宜做过高要求。(2)大课。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以10~15人为宜。建议教师按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分成3~5组。练声环节集体开声,时间以10分钟为宜,之后可1组继续练声,留下1组听第一组练声,其余组可安排自行练声,下一次课的练声环节由不同的组轮流做“第一组”;作品演唱环节每组作品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挑选学生可能完成最好或完成最不好的段落进行检查,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即有明显优点或明显不足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听。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指出示范学生的优点或缺点,并讲解原因;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情况,按组布置作业,示范并讲解作业要求。(3)小组课。大部分高职院校用于二年级声乐教学。建议教学组织模式与“大课”相同,但各环节时间可以延长,讲解可更加详细。上面三种集体课,特别需要教师把握课堂观摩与旁听,利用有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声乐理论、实践及思维方法教育。(4)个别课。这是因材施教最能得到体现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练声、歌唱教学和作业讲解与示范。也可适当增加课时数,以加强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学内容(1)选曲程度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基础做起,重视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生正确的发声理念的建立,建立科学的、正确的歌唱审美观,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演唱能力不能驾驭的歌曲,否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容易造成“成就”的错觉,其实一无所获,也容易引发“不良定型”。(2)选曲风格需要全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选曲,不宜按常规的唱法划分,并过早定论。鉴于学生的就业特点,选曲风格需要全面;学生唱歌的过程也是作品积累的过程,对声乐作品风格尽量全面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3)选曲内容要丰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裁、不同演唱形式以及不同人群喜爱的歌曲都应在选曲范围内教学手法(1)示范与模仿。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正面示范和反面示范。两种示范需要有效利用集体课的优势,要求学生在对比过程中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再结合个体提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再进行改进,教学效果非常好。(2)一主兼顾。因为上课人数较多,声乐的技术问题和演唱的情感问题会同时出现,而且问题会非常多,按高标准要求,一个问题不解决都不能放过。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应抓住不同阶段学生出现的最典型、最普遍及最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声乐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教师需要客观地告诉学生还存在的其他需要逐渐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歌唱水平,巩固歌唱技术,又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认真、客观、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教给学生。(3)灵活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第一种是科学地、真实地叙述情况的语言;第二种是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多用“第二种语言”。例如,一个学生气息不深,不会用横膈膜向下和小腹扩张的感觉去吸气,要么就是“挺肚子”,如果教师总是说“横膈膜”要放下,没学过声乐或声乐基础不好的人都会很茫然。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的去吸气,学生会在“闻花”的动作中很快找到横膈膜下降的感觉。教师应该多使用类似这样的“第二种语言”。(4)要充分利用合唱进行声乐教学。基于高职院校声乐课班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和视唱能力后,结合合唱进行声乐教学,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合唱中,不仅可以充分进行声乐教学,还可以同时进行和声、听力、歌唱审美、视唱、音准以及合唱指挥等技能的培养。
善扬其长,施教于短,把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课堂教学是基础,但“功夫在课外”。因施教之“材”的特殊性,一定要把培养学生较好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歌唱审美和评价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高职院学生声乐自我学习和练习的能力,一是要注重基础、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声乐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和规律,拒绝好高骛远,防止出现“不良定型”。二是注重声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理解,并学会灵活、合理地运用。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透明、清晰、准确、透彻及公开,切勿故弄玄虚,不得要领。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批评要客观、中肯、到位。学习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长处和短处进行详细、明确的指导,善扬其长,施教于短,为其自主学习指明方向。五是其他与声乐学习相关的能力要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及钢琴配弹能力要跟上。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一是自己练习,学生需要坚持每天进行自主的练声和练唱,且要求无论从技术上和情绪上与课堂教学尽量保持一致,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宜过难;二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地补充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的不足,比如,学生参加课外的合唱或小组唱训练等;三是课外模仿,一种是视、听模仿,主要对象是大师的声乐示范课以及与声乐教学内容相当的歌唱家的演唱;另一种是“教与学”模仿,即学生互为老师,互相指导和评价。当过教师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叫“教学相长”,将“教与学”模仿植入学生的学习中,既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又结合了学生的声乐学习特点,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声乐评价及审美能力;四是社会实践,适当地组织演出,不论规模,甚至可自组团队在校园为同学演唱,指导或参与学校及社会团体的演出和排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给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提出了新的难题。只有做有心人,全盘考虑学生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遵循声乐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材施教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课堂里才能得到较好体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66-02
随着高中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成为了一个教学重点。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二胡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是一门音乐选修课程,但是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去完善二胡教学工作,提高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在高中音乐课二胡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教师没有展开针对式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二胡的一些基本演奏技巧都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说,一些基本的二胡音准问题以及揉弦的演奏技巧等,这样对于学生二胡演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学习兴趣低。由于二胡教学是高中音乐的选修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于二胡的学习表现出兴趣低下的态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二胡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很高的热情,这样对他们的二胡学习就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这一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使得整个高中音乐课选修中的二胡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不利。
3.教师专业素质不够,教学效果差。在高中二胡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在二胡教学方面的造诣不够,缺乏良好的二胡教学专业素质,这样使得整个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都很差。在二胡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由于自身二胡的技巧水平有限,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进行良好的教学指导。此外,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要担任各种音乐种类的教学,加上二胡教学是一门选修课程,所以在二胡教学上教师下的功夫也不多,这样就导致了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
二、提高高中音乐课选修中二胡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模式,展开针对性教学。为了更好地在二胡教学过程中展开针对式教学,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模式。由于二胡没有音级品位,没有按弦指板,使得二胡的音准问题更难把握,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提高音准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过去仅仅指出学生演奏错误,但是却没有诱导他们去积极思考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示范和培养学生的音感来提升学生对于二胡音准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二胡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积极鼓励学生从听觉、触觉和视觉方向入手,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注重这三者的结合,让其三位一体,相辅相成,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和引导来找准音感,继而就能够巧妙地掌握二胡演奏的技巧。在二胡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来展开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在高中音乐选修课上,学生对二胡的学习没有表现出很浓烈的兴趣,使得整个二胡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二胡这一国粹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学胡就是对国粹的发扬和传承,以此来提高他们对于二胡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在二胡学习上的关注度。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时下的流行音乐作为二胡教学的演奏练习曲,这样就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胡的过程中也就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只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二胡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他们的二胡演奏水平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保障教学效果。很多高中教师在二胡方面的造诣并不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没有很好的保障。因此教师应该具有更加完善的专业素质,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该积极对音乐教师展开二胡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提升教师在二胡演奏方面的技巧,使之具有扎实的二胡演奏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收集有关二胡教学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和借鉴,从而寻求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二胡教学方案,提高二胡教学的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应该具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即使是一门音乐选修课程,教师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保障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胡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在二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促进二胡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对二胡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保障二胡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能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英国音乐教育家布克(P.C.Buck)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由于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对音乐作品的表现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同时,由于情感经验和鉴赏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不够深刻。例如,在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深深地打动我们。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2)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3)充满深沉的情绪。
(4)悲哀、哀怨。
(5)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1)叙述某种痛苦。
(2)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3)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4)喜悦。
(5)酒狂。
《音乐教学标准》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二、创设温馨的研究空间,激发研究动机,提高音乐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他们有喜爱音乐的天性,他们有探索音乐世界的愿望,而激发他们探索音乐愿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能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保护好学生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真正产生对音乐追求的兴趣,激发探索音乐的兴趣和干劲,使其身心融入音乐实践之中,通过自主的学习观察和体验来认识音乐的真理、感悟音乐的真谛。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激发好奇心,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可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好奇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置疑、音乐名人轶事的介绍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学们最喜欢什么音乐?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家或歌星?你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延伸,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课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广的音乐话题。从欣赏刘欢的《好汉歌》到中国的民歌,从谢津的《说唱脸谱》到传统京剧,要鼓励学生从流行歌曲“美”的感受中发现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可适时适量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事务的兴趣,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喜欢的明星入手,了解他们在乐坛的影响与成就。
学生们自主研究“刘德华在乐坛的影响”、“梅兰芳在戏曲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学生感悟到梅兰芳的名气和影响,远比他喜欢的歌星更有名,从而探究流行音乐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远不能和这些大师的作品想媲美。另外,学生利用课余实践研究“当今流行乐坛歌星的成就与贡献”,与“王洛宾在音乐史上的影响”、“西方流行音乐概论”、“动漫与游戏音乐”等做对比性研究。学生感到现在许多流行音乐正在吸收传统音乐的精华才变得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什么音乐,只要是好的都会成为经典;学生们认为流行的也好,经典的也好,传统的也好,民族的也好,只要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有生命力的就是好的音乐。在研究中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了音乐,课堂上涌动着探索与研究、动力与兴趣、快乐与激情,使学生乐于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到了真正的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旋律。
2.利用网络研究环境,激发研究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我们已没有理由再让高中音乐欣赏课作茧自缚。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和组合音响接驳,充分利用校局域网、因特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审美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刀光剑影;有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在因特网上和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将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给教师。
一、传承与创新,构建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
中国的声乐艺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早在孔子的年代,在孔子听到《韶》时,便有“三月不知肉味”的说法。可见,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性。现代声乐教学也要在原有的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传承其精髓。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京剧讲究字正腔圆,运气如流,既能婉转动听,又能唱出悲愤、壮烈之情,尤其是在高音的处理上,穿透力极强,这显然得益于平时练习时方法的正确运用。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形式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并运用适合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的声乐教育活动中。
在谈到创新方面,我们要用于打破“三种唱法”的禁锢,不应将目光仅仅放在美声、民族和通俗的唱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设置适合的声乐培训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参考“西洋唱法”的经验。基于人类的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发声原理相同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唱法。西方音乐具有声音浑厚、洪亮、音域宽的特点。借他们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尝试性的在初中音乐声乐教学活动时,将这一特点运用到蒙古族的歌曲演唱中。如在进行腾格尔《蒙古人》等歌曲的声乐训练时,可以尝试运用西洋唱法,演绎不同风格的《蒙古人》。总而言之,在搞好声乐教程时,可以将传承和创新并举,构建先进的声乐教学模式。
二、科学合理地构建发声练习训练
乐器能否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取决于是否有一位优秀的演奏者。同样,人的嗓子,也像一件精美的乐器,只有得到科学的练习和正确的发音指导,学生们才能唱出动听的音乐。当然,了解人类嗓音的生理结构是其前提条件。
人类的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声带、喉腔、口腔、胸腔等,音色、音质等都是声音的共鸣产生的。要做到自如的控制共鸣,需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且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老师在发声练习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发声练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要根据不同人的发声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练习,所以老师的指导很关键。
三、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是声乐训练的保证
声乐教学之所以又困难,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特点不同,练习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即要做到因材施教。把握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声乐教学,才是音乐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1.先观察,再指导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掌握学生属于哪种不同的“材”很关键。在系统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生理结构、唱歌条件等多种条件,比如运用先进的声谱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系统训练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的训练。
2.重视基础训练,循序渐进
任何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练习也不例外。学习声乐的学生一定要改掉急于求成的毛病,踏踏实实地进行有条不紊的训练工作,打好声乐学习的基础,只有底子厚实了,进步才会更容易。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为让学生达到预期效果,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在练习《黄河大合唱》时,为了让学生做到气息不僵硬,感受到声乐练习中也要有感情变化,可以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试听该歌曲,气息灵活、情感到位、激情迸发,自然声乐练习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3.激发声乐练习的兴趣和激情
声乐练习虽不太多的耗费体力,但有时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容易丧失练习的兴趣,所以,音乐教师不应该只是对学生进行声乐的训练,对他们情感的变化也要有所关注。当重复的练习导致他们对声乐失去兴趣时,教师此时就要扮演情感专家的角色,开导学生,鼓励学生,重新勾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之,声乐教学的训练是一件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光有对声乐学习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和不懈地努力。对音乐教师来说,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嗓音条件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指导和训练,并且有继承传统艺术教育形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在摸索和实践中完成对声乐的教学,积极搞好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