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11-24 09:29: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木工程实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工程实习计划

篇1

二、生产实习时间的限制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应安排不少于四周的生产实习时间,四周的实习时间对于土木工程单项工程的工期来讲是较短的。通常土木专业的生产实习会安排在第六学期末,也就是每年的六七月份,再由于实习期间高温、下雨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可能只能见习某几道工序的施工,不能参与完整的施工过程,导致生产实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生产实习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如生产实习经费较少,不能满足集中安排实习的要求;分散实习工地分布较广,难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和指导;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数量较少;部分要参加考研的学生因为时间上的冲突,已无心思进行生产实习等。

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1、设定生产实习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在找准人才定位和凸显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高校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提出具体的学校标准并对学校标准进行细化与分解。明确生产实习对应的是学校标准(知识能力大纲)中的哪些要素和具体的内容。生产实习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环节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要求;生产实习的培养标准是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环节的学习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诸多方面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设定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就是为了评价和衡量生产实习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标准。

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

以往,高校只是根据自己的计划模式去培养人才,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却不甚满意。“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8]。这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学生的在校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其中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工程职业教育任务,学生的各种实习、某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可以在企业进行,企业能够拥有高校所不具备的条件,也能够明确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方向,拥有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卓越计划”要求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年,这也就解决了原来学生生产实习场所较少,以及生产实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校企深度合作,选择优质的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前提。学校和企业单位打破合作壁垒,实现“双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上,高校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发挥人才培养特色,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企业尽可能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场所、实训平台。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是学校主体或企业主体,但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加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能否完成及完成质量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为此,“卓越计划”要求高校应该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然而,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正是目前高校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淮阴工学院一方面细化、完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实践第一线,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也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加横向项目研究或者产学研合作项目到企业中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努力打造出一批“双师型”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另外,根据“卓越计划”双导师制度的要求,为了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在企业实习阶段,除了校内专职教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老师之外,高校还要在企业中聘请数量适中、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企业实习的导师。校企双方应建立明确的双导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

4、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机制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背景下的生产实习考核,应该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考核做法,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机制。生产实习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获取情况,更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所预期的能力建设和素质养成情况。生产实习的考核评价应该由校内专业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双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以包含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使之渗入到整个实习过程。考核不仅要考虑校内外双导师的主观性评价,也要考虑学生能力养成、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客观性评价;考核不能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实习的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是考核的一部分。生产实习的考核可以依据平时考勤表、生产实习日记、学生能力素质评价表、生产实结报告等静态实物,通过考试、答辩、报告、研讨等动态方式进行。

篇2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般来说,土木行业所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范围包括了:建筑、修水利、铺设公路、铁路建设、以及桥梁的架设和港口码头的兴建等,涉及到这个行业的人数达到了上亿。它不仅仅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还是我国国民的经济中第一号产业队伍。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不太成熟,所以发展水平一直不高,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程的质量。确定将土木工程信息化就是为了打破这一限制,更好地土木工程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发展这项战略一定会给我国的土木工程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影响。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本身的内涵和具有的特色

l、土木工程信息化本身的内涵

单就从技术形式上来说,土木工程本身的含义是说在我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以开发运用土木工程信息的资源和技术为重心,以靠网络电子技术和通信方面的先进手段为基础,将新型的技术进行扩散,将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共享,达到可以随时随地的提供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行业的影响上来说,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奖土木工程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一过程就叫做土木工程信息化。它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包括了:政府的监察、公司的管理、培训、监察,监督,施工等等,特别是对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更好地解决了工程量大和信息进行了一个不均的问题,将我国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水平度的提高。

2、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特色

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特色就是明显的知识经济性。在其中所涉及到的不同的信息、管理和技术就是其核心的生产要素,土木工程信息化在本质上的表现形式是依托互联网将土木工程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共享。

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三大属性:及时性、远程性以及互动性。也就是说可以随时随地的为需要者提供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没有时间,地域等的限制,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1、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形成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土木工程进行变革,在信息方面实现互通和互联、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化,最终开启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大门。

2、形成廉政的政府监察体系

采用在网络上办公、远程办理政务、信息公开化等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个更加廉政、有效率、透明化的政府监察系统的形成。它一方面可以帮助相关行政部门在决策、管理以及为公众服务方面的水平的提高,还对催生一个全新的公正的建设市场哟这深远影响。

3、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国内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快,土木工程又是其支柱性的行业,土木工程信息化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进步,并会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建立新的经济提高点,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柴加火。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方式

1、土木工程信息化的三大方面

土木工程的相关信息技术是以电子网络、信息接收,网络通讯等的现代化技术为底子,并将土木工程的独特性和土木信息化的特色、目标考虑在内,最终构建出一个土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平台。它包含如下的几个方面:m土木信息网。我国的土木公众网与很多的局域网在一起构成了土木信息网。公众网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全国区域内实现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局域网主要是对于某个公司或者项目工程建立的,比如说:公司的管理体系、可以收集和处理工程信息的系统等等,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这些公司的生产和管理可以更加有效率。(2)土木信息的接收终端。接受终端可以分为手提式接收终端和台式接收终端,手提式的接收终端是我们着重发展的方向。我们想要让土木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登陆土木信息网,进行信息的交流,并能够获得技术上的支持。(3)土木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标准,土木信息化的基本研究工作就是这个。一开始,要按照土木信息化的建设标准,并立足现有的信息技术,充分的考虑到土木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将那些会出现在其中的文字,图表,计算公式以及程序等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一种信息的传送格式和标准,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既可以让土木信息和中国的通讯网络能够互相兼容,还要能够保障在土木信息网上,信息可以在网上和接收终端可以流畅的交换。

2、土木信息的相关学科

土木信息这一门学科是一个交叉而成的边缘性学科,它将传统的土木工程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它的目标就是能够立足土木信息的发展,将社会上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建设这门学科,从管理,技术,法律等的方面对土木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学习,为我国土木信息化的发展添柴加火,提供大量的专业性人才。

3、土木信息化行业

土木信息在技术上的大量应用势必会导致土木行业在结构上的重新构建和对资源的更好整理,解决以往出现在土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改革和优化以前比较粗犷的产业框架,从而慢慢形成土木信息化这一新兴的行业。

四、土木信息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由于有以前二十多年的努力基础,我国现在己经在条件上达到了建设良好的土木信息化。在硬件上,我国国内的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也基本上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进一步的发展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软件上,国内很多的高科技企业也研发出了很多高质量的关于建设领域的软件。

1、端正人们的认识

要让带大家在认识上有所端正,意识到土木信息化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一次很好地发展机遇。不仅仅要意识到发展土木信息化的急切性,更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长远而有意义的系统工程。

2、着重发展土木信息方面的技术

立足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发展,并考虑土木工程的特色,把重心放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上,保证土木信息化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3、意识到学科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对学科进行良好的建设,可以高效的整理社会上的资源,解决出现在土木信息化领域的中各种问题,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想要更加全方位的推动土木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是最好的方式。

4、结合社会力量,科学配置资源

想要土木信息化战略顺利的进行下去,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遵循“产业、学科、研究、政策”相结合的原则,并积极地进行国际间相关技术的合作,在相关政策上建立一个有力的推动体系。

五、总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也是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产业之一。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土木工程在技术和管理上的提升,更加方便快捷的知道这个产业的标准、发展情况,有助于产业的将抗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战略方案的实施,不仅仅是我国在建设土木工程的实际需要,更是土木工程以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并最终达到国富民强的有力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兵.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J].建筑.2003(04).

篇3

中图分类号:S969 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本身的内涵和具有的特色

1、土木工程信息化本身的内涵

单就从技术形式上来说,土木工程本身的含义是说在我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以开发运用土木工程信息的资源和技术为重心,以靠网络电子技术和通信方面的先进手段为基础,将新型的技术进行扩散,将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共享,达到可以随时随地的提供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行业的影响上来说,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奖土木工程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一过程就叫做土木工程信息化。它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包括了:政府的监察、公司的管理、培训、监察,监督,施工等等,特别是对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更好地解决了工程量大和信息分布不均的问题,将我国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水平进行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特色

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特色就是明显的知识经济性。在其中所涉及到的不同的信息、管理和技术就是其核心的生产要素,土木工程信息化在本质上的表现形式是依托互联网将土木工程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共享。

土木工程信息化所具有的三大属性:及时性、远程性以及互动性。也就是说可以随时随地的为需要者提供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没有时间,地域等的限制,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意义

土木工程信息化是顺应目前项目建设量日趋扩大和技术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土木工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是促进土木工程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我国今后土木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以信息系统的出现为标志,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管理中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中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组织内部更多地通过对等的信息传递方式来沟通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三、土木工程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1、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形成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土木工程进行变革,在信息方面实现互通和互联、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改革,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化,最终开启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大门。

2、形成廉政的政府监察体系

采用在网络上办公、远程办理政务、信息公开化等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一个更加廉政、有效率、透明化的政府监察系统的形成。它一方面可以帮助相关行政部门在决策、管理以及为公众服务方面的水平的提高,还对催生一个全新的公正的建设市场有着深远影响。

3、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国内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快,土木工程又是其支柱性的行业,土木工程信息化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进步,并会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建立新的经济提高点,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柴加火。

四、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战略方针

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制定完善系统的方针政策,以下几点主要是土木信息工程的战略目标。

1、在传统土木工工程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达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一新兴产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2、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高效透明的政府监管系统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网络版办公、远程政务、信息公开等方法来实现。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决策水平和服务水平,还可以树立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与亲民性,这也将最终催生一个公平公正的建设市场的加快到来。

3、我国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之一是土木工程行业,土木工程行业的兴衰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实施必将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以此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现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出力。

五、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实施方案

经过对众多建筑工程信息化项目的实际调研,信息资源规划、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3个模块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构建建筑工程工程信息化实施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土木信息技术、土木信息学科、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

图2 建筑工程信息化实施的总体框架

1、土木信息技术

土木信息技术以信息接收终端、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考虑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及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目的和特点,意在构建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建设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土木工程信息网。土木工程信息网主要由各种局域网和国家土木工程公众网组成,局域网是由某个企业和某个具体工程设立,包括工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和企业管理体系等,目的是实现生产的高效运转和企业管理,公众网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土木工程信息的共享。

②土木工程信息接收终端。包括台式或手持式终端,而手持式终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基本功能是工程人员可以通过其随时与土木工程信息网进行信息交换,得以获取技术支持。

③土木工程信息的网络传输标准。首先,在现有电子产品生产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土木信息移动接收终端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研发和生产的标准,保证信息能够准确、迅速地传输,包括移动终端与土木信息网间的传输、移动终端与PC机间的传输以及移动终端之间的传输等。其次,根据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现有信息技术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对所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并对每类信息制定其传输的实现格式与标准,保证土木工程信息可与移动通讯网络兼容,同时,保证不同土木工程信息网之间、信息网与接收终端之间能够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换。

2、土木信息学科

土木信息学科是将传统现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边缘交叉学科,任务是在土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学科建设,并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研究,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学科支撑,培养专业人才。

3、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

土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整个土木工程产业的结构调整,可以有效地解决制约土木工程发展的若干问题,使粗放型的产业结构得以整体优化。

①形成土木信息技术服务新行业,用以承担土木工程信息生产、维护及传输的任务,为整个土木工程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②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的大量渗透,可以极大提高土木工程的劳动生产率。

③形成法制、法规环境和土木信息人才培训教育体制,为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④土木建设市场的信息化和透明化,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⑤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政府监管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构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与控制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有利于提升土木工程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方便、快捷地了解行业标准及发展态势,促进整个土木工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从定义来说,工程施工的进度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工期内,制定出最优的施工计划。在执行这个施工计划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施工的进度,也就是工程的完成情况,并且与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就需要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对工期的影响,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土木工程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承担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有效管理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就从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和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一些措施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一、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在贯穿于整个的建筑过程中的。对于整个土木工程的工期和工作量以及消耗的资源的量等都是要受到施工进度的直接影响。而土木工程是否能够按期计划如期完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就意味着是否能如期竣工以及交付使用,并且也对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无故的拖延了工期或者延长了施工的期限,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成本控制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损害,也会对社会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来说,影响其施工进度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的因素,有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因素,或者是天气、环境等自然因素。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以及完工的时间,还有施工的质量等都是由人为可以有效控制的。而且也不止是施工单位可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实际上只要是参与了工程的建设的相关单位,都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若是其拖延了工作的进度就可能直接造成施工进度的放慢。其次是物资供应方面的影响,因为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或者周边的材料供应和周转不够及时,在材料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就会给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如果现场的施工设备过多,不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使得现场发生堵塞的现象,而施工的设备过少,又可能致使施工的效率较低,使得施工的资源被闲置下来,从而拖延了施工的进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就是资金的问题。若要工程可以如期完工并且交付使用,那么就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而一旦发生资金的危机或者运转不周,对于施工进度来说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总的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必须在管理中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都考虑到,并且制定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可以如期竣工。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控制目标的体系建立工作,并且进行责任分工和综合协调。对于总目标还要进行具体的分解,对于各个分部还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和负责人。对于项目工程的总的进度还要编制一个计划表,这个计划表根据工程的合同条款来制定的,也是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个审核标准,在编制施工进度的计划时就要按照这个总的计划表来确定施工和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等物资供应的进度计划,还要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运转等。对于进度报告的制度化建设也要及时跟进,使得进度信息的沟通可以畅通无阻。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进度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的分析制度。在对进度协调的会议制度的建立方面还包括了对相关地点和时间等的确定。在施工图纸的审查和施工的变更管理方面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在设计的交底和会审方面能够得到及时的安排,并且在设计修改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保证工程的施工可以连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计量以便进度款项可以及时得到支付。还要及时协调材料设备方面的供应,以及施工的计划和资金的筹备都可以有序的展开。在制定资源的需求计划方面也要做好前期的预算准备工作。监理单位对于工程的预付款和进度款的拨付也要及时的进行办理,使得资金投资可以顺利投入到各个控制目标中。还要严格奖惩制度,如果提前竣工要给予奖励,若是无故拖延工期或者主观因素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也要给予一定惩罚,或者追求其赔偿责任。在合同条款的制定上也要将合同的工期以及相关的赔偿条款进行明确,使得合同管理得到强化。若是发生了工程设计的变更,更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进度款的拨付方面也要严格进行管理。如果确实发生了工期的延误,也要充分的考虑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工程延期。最后就是加强对工程施工进度的风险管理,对各种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都要做好应对的措施。

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需要施工中的各个参与方给予充分配合和支持的,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协作,同时严格检查制度,才能确保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进行。

篇5

Abstract: With China's high enrollment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civil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from our current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cultivate talents civil engineering new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pecific content from the discussion,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hoping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Keywords: Innova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千年以来,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事业也在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等新型建筑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对土木工程技术与土木工程专业型人才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两种方式:一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其目的是培养理论知识渊博、具有自学能力的人才,此种人才在我国现阶段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的土木工程教学任务。二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其目的是培养掌握了土木工专业领域基础知识、接受过关于土木工程实践训练并且具有良好的创新应用能力的人才,此种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土木工程教育应该适时跟进时代步伐,积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1.明确有关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以同济大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情况为例)

自土木工程专业创立以来,它都是一个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专业,极其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建筑行业各部门的细化,当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也有多种方向包括土木工程大方向、工程管理方向、公路桥梁方向等等。为了更加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形势,有必要对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提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从而实现培养一批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培养各高等院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规律,在进行土木工程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需要着重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结合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始终不移的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轨制,从而建立科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培养出一批可以走入生产第一线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在此方面成果显著的是同济大学,其针对本科阶段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培养体系,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2.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对培养计划进行改革,更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理念,摒弃以往的以导师为主轴的传统教学路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土木工程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培养计划适时更新

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计划不能一尘不变,必须紧跟时代性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土木工程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专业,因此培养计划在注重基础课程的同时应该着重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积极增加实验性和实践性训练,适当安排生产实习等能够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

2.2课程结构合理优化

为了培养出能进入生产一线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在原有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出适合于现阶段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的新课程结构。对原有课程结构优化重点在于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在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性与实验性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例如思想政治、语文学、外文等文化教学。在土木工程各课程方面,积极建立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平台,着重建立以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主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辅之以各个小方向的选修课程及相关交叉学科教学平台以及体现各个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教学平台。

3. 改进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我国现阶段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而在培养此种能力方面,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3.1积极建立实用型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会投入许多资金用于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建设,但是其中许多高等院校只注重于硬件的建设,忽视软件的建设,使得软硬件建设不一致,最终使得实验室的利用率过低,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更好地培养出能进入生产一线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使基础实验室更为广泛地向学生开放,改变固定时间固定人数完成某一实验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创新的应用型实验教学取而代之。这种实验教学不是规定学生做某个单一的实验而是让学生完成一个系统的成体系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单一实验或合作实验,积极向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实验室然后具体安排学生实验。这种实用型实验室广泛开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和实验项目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制定实验设计方案、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积极拓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学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实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3.2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性教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不仅包括实验教学,同时包括实习基地教学,且后者更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前某些高校建立了校外的实习基地,但由于基地管理复杂、交通不便、人身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校外实习基地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高等院校校内的设计院或者监理公司作为本校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加入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实践,还可以向设计院或监理公司内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学习。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理论知识之外的东西,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4.结语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入手,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培养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15-02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再加之人才市场的动态性,要求学生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要求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因此,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人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为主线,结合专业需求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以突出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新的培养模式正是本文撰写的着眼点。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本科教育思想仍然未得到根本转变,目前,一些高校开始摸索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但总的来说尚不够成熟。国外的实践教学及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英国的核心技能培养体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国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等。我国对实践教学以及技能培养的研究,主要针对大中专学生。开展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是近些年开始的,并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实践是创新之源,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工程实践的能力就谈不上创新能力。欧美、日本等国家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是以宽度为主,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土木工程职业工程师的培训任务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承担,而我国工程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培训方面还未形成体系,施工企业和设计院大都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历。市场需求压力迫使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负担起职业训练的任务。因此,我国的国情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与企业要求接轨,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评方式和结果应逐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的探讨

(一)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1.与土木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实验系列课程》,打好全面开放式实验的基础。

2.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课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如力学模型测试、应用软件培训、结构模型竞赛实验课等。

3.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科技创作和论文写作等活动,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

(二)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本科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以及结构类实验课等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土木工程概论》可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专家授课,使新生刚入学就重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以智引人、以志树人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有一定的特色,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以子项工程中的工种工程施工为对象的基本施工知识;第二层次是以整个项目工程施工为对象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在后者中引入现代化的最新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过程中,使学生站在项目经理的高度,统管全局,运用最新技术,去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类课程内容广泛,实验课时较多,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主动参与少,可计划制作各类实验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件,主动参与,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进行实验室试验,这项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掌握创新方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年级的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更好地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拟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规定对四年级的导师制必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导师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要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3.探索寓于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可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新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一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参加挑战杯结构设计竞赛: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精神,竞赛活动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组织学生科技活动:设置学生科技活动基金,推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结合教学环节,撰写小论文: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结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安排撰写小论文,促进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为实行开放性实验创造硬件条件。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进行调整、投入,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工作。在保证开出原计划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建筑材料等各类课程的实验基础上,拟增开一些实验项目如“预应力张拉工艺”、“结构非破损试验”、“道路工程现场检测”等。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搞好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拟将广大教师的“产、学、研”结合点形成为较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组成可跟踪最新技术、灵活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观念。观念的更新,可使我们克服困难,有效地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认识实习的两周时间里,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现状、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使认识实习具有内容广、技术新的特点。依靠“产、学、研”合作网络,生产实习可实行“开放式”,为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修订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纲并用于实践。落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产、学、研”基地,保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合作单位;每年拟聘任10名左右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毕业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毕业设计中实现五个结合,即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设计题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设计题目与用人单位要求相结合。

三、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才能最终实现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祁贵国,鲁可乙.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

[2]彭大文,丁文胜,孙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篇7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土木工程专业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道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等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工程人才[2,3]。培养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是对土木工程领域提供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保障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程设计、短期的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已显现出诸多的弊端,不能适合卓越计划需求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以“卓越计划”为导向,进行新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普通教育的转变,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招生和就业均发生了较大的变换[4]。生源数量增多但质量相对下降,本科毕业生已经从过去的以科研、勘察设计单位为主要的就业方向改为主要面向小型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和工程管理等单位[4,5]。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少人工作后即被派往国外,在国外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或工程管理,也有不少人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大的多样性,对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在具有多样化,除具有传统教育所注重培养的设计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管理、公共关系、社会协调、自我推销、通力合作等能力素质,具备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和效益观念及竞争意识[6],是当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现在的用人单位主要以企业为主,尤其是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或私人企业为主,而企业从本身的效益出发,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人才是不经过再培养或短期培训就能够立即发挥作用,独挡一面的熟练技术人员。这对高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出的工程师应达到以下目标:适应土木工程领域的需求,为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服务;具备“走出去”的国际化服务意识和能力,为土木工程领域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具备长远战略眼光,能够高瞻远瞩,培养坚实的后备人才梯队,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适应和引领未来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

二、构架“2+3+3”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频繁往来,社会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宽专业知识面、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土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市场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要求更是多种多样。一方面国内外人才市场结构的复杂多样,用人企事业单位类型增多;另一方面,各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在强,除具有传统教育所注重培养的设计创新能力外,工程管理、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及社会协调等均因具备,工程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意识和社会经济效益意识,具备较强的市场经济观念及行业竞争意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业务范畴要求即多样又严苛,人才类型已不再是一一对应的供求关系,社会化、市场化用人模式成为主流。培养复合土木工程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培养方案,并定义以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培养目标的“市场导向型”培养模式。

“2+3+3”模式提出用两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本科基础课程学习,用3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及实验课教学,用3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及在教学基地上开展实习并开展工程实践与毕业实习,根据理论知识结合工程实践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实施“2+3+3”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间超过教学计划的三分之一;通过实践,加强工程应用,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培养过程中,注重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期与假期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

强化工程实践。就是将零散的实习、课程设计及走马观花式的工地参观式实习整合到工程实践中,实践周期延长至3个学期,长时间有效的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纵能力。企业实践环节顶岗实习是“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的重头戏,按照“2+3+3”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须在企业顶岗实习累计一年,以各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和工程管理等单位为依托,按培养大纲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收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制订工程实践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完成企业文化认知、工程技术与工艺训练、施工项目管理训练、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训练及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链接,利于就业。企业学习阶段安排在第三、四学年及暑期,成绩考核由学校和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共同完成。

同时,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联系工程实际生动实在地体现学以致用。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实际现场,用现场实践完善课堂理论。通过企业培训加强学校一线在职教师工程实践技能,让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主动学习实践,收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工程经验,完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际能力结构,不断了解本专业当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课堂上教学可有针对性企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由企业推荐的技术专家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进而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三、适应新形势需求,完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7]。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课程体系设置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锤炼,现有的课程体系已经过长期考验证明,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原有的课程之间互相协调,课程与教学环节结合密切,主要课程及专业构成的课程体系不能随意改动打乱,但看根据新的培养目的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面向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综合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外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力学综合实验是专业基础内容,包括力学模型的建立、力学求解过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的基础;材料力学是力学实验的具体应用和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充分认知和研究,是主要认的核心内容;结构实验是发展结构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发现设计问题的主要手段,通过结构实验课检验结构理论的正确与否,也是鉴定结构质量的直接方法,鉴定各类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基础。课程设计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课程评价等。实习的作用有验证自己的职业抉择,了解目标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的一种手段,并能使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操作,学以致用。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在依然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前提下,需要重视和加强的是对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即在保证原有主要课程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工程管理、环境保护及经济与法规等方面的选修课,如工程运行管理、经营管理、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经济与法规等方面的选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管理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和效益观念。同时,需加强实用技能的训练与应用,在实验成果整理、课程作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各教学环节中,应强化计算机应用的训练。

此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学生的“双证书”政策,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为工作后考取注册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好充足的准备。

对校企共建课程,应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需要的知识、关键的技能、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面向共建的过程控制装置,将过去的单纯实习变成到企业完成系列实践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林健. 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11(6):18~20.

[2] 许明,刘在今.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8, 27(2): 21-23.

[3] 刘勇健,吴炎海等.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0, 19(6):13-17.

[4] 方从严, 梁有峰, 吴庆. 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3(2).

篇8

Thoughts and explorations to the improvem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Zhang Minxia, Xu Ping, Wang Youkai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s strong professional, practical, comprehensive and social.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college teaching of civil rngineering,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sessions, various multi-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re propo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急需一批基础过硬、适应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多层次复合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1-2]。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土木工程教育出现了比较大的“弊病”—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创新意意识薄弱、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动手能力较差。为迎接挑战,适应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分理论与实践两大教学环节,而传统教学更关注理论课程教学,事实上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系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质量、高层次、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师。

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长期以来,由于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践教学管理松散、系统性差、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学生实践较少等问题,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土木工程行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整合与扩招,造成师资队伍紧缺和教育资源(尤其是实践教学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在实践教学环节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3]。

1.1 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不够完善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习等环节。其中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学计划的调整,专业课学时压缩使实验课学时减少,致使有些基础实验变成了课堂演示实验,全部实验由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只是观看浏览,实验仍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与提高。课程设计主要存在设置的内容过于单一,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其创新意识得不到有效提升。实习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实习环节多而涣散,内容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在时间安排上,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过短,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系统性不强。另外,实践教学内容难以与工程实际结合,有部分内容滞后,脱离社会需求,学生缺乏对工程项目整体性、过程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更谈不上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师资匮乏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4]

随着学生的扩招,学生人数成倍增加,给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更大的困难。近年来,虽然高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得到扩充,但教师数量相对匮乏。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教师常常要同时指导很多的学生,学生难以与教师及时深入交流。在实习环节中,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联系实习单位和教师指导的难度越来越高。实践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及时和足够的沟通交流,学生的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解答,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实践指导教师相对较少,造成一些高校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松散,不能有效建立和落实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与考核达不到细致严格的要求,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 实践教学资源投入的问题

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一直是各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明显。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实验消耗材料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部分高校由于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使得实验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实习环节中,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习中需要投入的教学经费较大,而部分高校投入实习经费相对较少,不能有效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时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3]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较多,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在目前较大的教学规模下保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到、学到、做到”,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来自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实践经验和思维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由于土木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特点,长期以来,高校对实训场所、设备和外出实习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于是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寻求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支持。由于校企双方目标不同,特别是企业受现实生产环境与接纳能力所限,很难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来支持高校的教学,即使学校能支付少量的费用,企业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去现场实践。除此之外,各方对于学生的安全责任也是制约企业支持实践教学的一大瓶颈。

2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探索

2.1 优化实习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课程实习(如工程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等)。在实习内容制定时,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如在工程测量实习中,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地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都需要进行,但在内容安排方面应该有所区分,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实习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导线、高程、角度等方面,要结合工程项目或拟订工程项目,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工程特点进行施工放线、场地测设、标高控制、道路中线测设等方面的工作, 以提高学生适应工程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应该深入生产企业,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此外,学校可以经常举办小型工程项目设计大赛,让学生真正参与结构设计、优化、施工环节等,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2.2 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可分为基础性实验、设计性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等3个层面。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进行实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土木工程专业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及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设计性综合实验是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熟练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创新意识。研究性实验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开设的具有较强研究性、前沿性的实验项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许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都对学生开设有基础教学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2.3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需要的师资力量更大,但目前许多高校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要求毕业设计中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能超过10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中每位教师指导的人数一般不能超过一个自然班(30人左右)。但许多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合理的师生比,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更多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时间,学生的疑惑可以得到及时解答,思维可以得到系统的训练,实践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满足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践性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土木工程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提高。

参考文献

[1] 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8.

篇9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认证(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进行评估的首例[1]。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BCEA)成立于1993年,截止到2012年6月,全国共有66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点通过了NBCEA组织的专业评估。虽然通过评估的专业目前仅占18%,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我国土木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工程界和教育界的深度合作,成为我国土木工程注册师制度的坚实基础[2]。目前我国结构工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73%是来自通过评估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充分说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贡献。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历程,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回顾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走过的历程,取得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非常不易,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评估工作,对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非常必要。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值得和需要总结的方面很多,其中企业深度参与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最重要保证之一,本文对其背景、现状、作用及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一、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结合工程实践培养,而这个结合必须要有企业的积极和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作为制订、检验和判断专业培养标准的专门工作,顺理成章必须要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1. 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企业参与的重要作用

英、美、加等发达国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评估认证体系[3,4]。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的制订和评估过程控制,有效促进了工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人才已成为长期坚持的有效模式,学校与数千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不仅使专业评估的标准更为科学,对专业的评价更为准确,大大促进了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也因为有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和好的模式也能更加及时地反映到专业评估标准和工程之中,进一步促进高校与行业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为行业表达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要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促使政府和行业的相关政策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调整,形成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发达国家专业评估的实践证明,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工作,全方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了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成为专业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2. 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现状

作为我国工程学士专业中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认证进行评估的首例,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从启动之初就充分重视企业参与[2],目前已形成了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制度设计上充分保证企业深度参与。原国家建设部启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时就紧紧依托相关高校和建设行业,企业专家不仅全程参与了调研、方案设计和过程控制,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相关规定中明确了企业深度参与的相关内容,有力地保证了企业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力度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家队伍中包括足够的企业专家。从首届NBCEA建立开始,评估专家中均有不少于1/3来自企业,企业类型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评估视察专家中近半为企业专家。企业专家参与评估的全过程和最重要的现场视察过程,保证了评估标准的全面落实和对参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水平的准确评价。

二、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重要作用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制度设计保证了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有顺畅的途径,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实践表明,通过深度参与,企业在专业评估中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

一是引领作用。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基本建设量大面广的发展状态,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除少部分转行外,绝大多数从事与建设行业相关的工作。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工作,使得专业评估标准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用人要求,对专业的判定更能突显行业用人标准的影响,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途径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也是通过评估专业的毕业生在注册师考试通过人员中占绝大部分的重要原因。这充分说明由于企业深度参与,通过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的契合度均有明显提高,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是保障作用。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评估使相关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对行业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情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更能得到企业和行业的认可与支持,使企业能更顺利地参与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来,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较好解决了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资源、场地以及环境欠缺的重要问题[5,6]。

三是促进作用。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还有利于促进高校和企业建立更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使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明显的发展。

四是示范作用。企业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所具有的引领作用、保障作用、促进作用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为我国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7]。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正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要求的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和提高。

三、企业参与在卓越计划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是为了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有强烈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和成本意识,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宽阔的视野。围绕卓越计划,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以下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1. 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结合专业课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专业课讲授与专业实习结合。理论课教学在课堂讲授,涉及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采取到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现场实物教学的方法,进行专题现场实物教学,专业课教师对于现场实物教学方法已经进行了实践尝试。

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教学计划外的寒暑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每名学生均由学院指派一名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预期目标和实习成果,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完成由实习企业签署确认的实结报告,由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效果评价。

产学研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模式,卓越工程师毕业设计、学位论文选题来源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到生产实践中选题,由单一的教师命题发展成为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组团队跨学科联合选题等多种方式。对已有就业意向的学生,鼓励其到就业单位选题,立题由指导老师严格把关。指导方式采取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与企业产品和技术研发相结合,学生在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完成理论设计工作,由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在企业完成试验和调试工作。

我校面向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以自身拥有的甲级建筑设计院为依托,建设开放式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设计体验工场。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体验工程设计全部过程,包含施工图设计、审图后修改、现场交底、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处理、工程验收等全过程。

2. 校企双向渗透打造了“高工级教授”型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拥有一支教学艺术与工程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学校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教师的特殊要求,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包括优先引进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历的博士;教师具备相应工程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获得各类国家注册师资格;聘请企业教授级高工为兼职教授以及设立高工级教授岗位等。对参与“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企业工程师,通过讲座加示范的形式,尽快提高工程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经常开展教学法活动,指导工程师们如何编写讲义、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备课等,使他们逐步实现从工程师向教师身份的转变,适应和达到教学要求。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国家政策应对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我国已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并正在落实相关的政策。但对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普遍性支撑和保障政策还不够系统完善,如接受实习生的补贴制度、参与人才培养投入的免税制度等,需要大力推进。

2. 学校和企业需落实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政策

学校在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面还缺乏长期

稳定政策,在调动教师和学生主动和企业合作方面还缺少高效保障措施;大多数企业迫于经营压力还无法将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放在企业发展足够重要的地位,经费和人员保障严重不足。

3. 教师和学生需进一步认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在主动联系和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性不高,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随着独生子女成为学生主体和基础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到企业学习、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识,加上扩招带来学生人数众多,导致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下降,对土木工程这样的宽口径专业尤其如此。

4. 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不仅是高校和相关企业,也包括家庭、基础教育、政府管理部门等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还缺乏全社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中碰到的不少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的营造。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国家正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在20年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3,V21(1):40-42.

[2] 高延伟.我国建设类专业教育评估的回顾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3,V12(3):4-7.

[3] 吴启迪,章仁彪,谭震威.专业评估与资质鉴定: 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接轨”[J],复旦教育论坛,2003,V1(2):29-32.

[4] 黄长.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与实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篇10

作者简介:王丽艳(1980-),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薛荣秋(1988-),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2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格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程序、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涉及到两个关键点:学校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学校该怎么样培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涵盖的方向非常广泛,比如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所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培养。而且学校还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土木专业结构的特性以及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明确地对各个专业进行定位并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社会实践、实验培养、设计培养三大方面来阐述如何基于卓越计划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实践应用对科技的进步起关键性作用,从而引发了社会迫切的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与操作能力。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证明,构造“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注重工程素质教育”的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家港校区是教学型或教学为主、研究为辅的综合型大学,由于成立不久,在各个方面与别的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校区的办学经验不足、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方法固定、教师资源不足、实习基地少等,所以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创新开发素质和整体素质等方面与实际岗位的要求具有相当的差距。总体来说,校区办学历史较短,土木工程专业师资不足,实习基地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的,课程与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学生质量难以保证,上述诸多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进一步解决。因此,校区需要努力制订一套针对本土木工程专业的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努力发现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是从事技术应用和开发等为主的工程技术人才,要与当地的沙工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区分开。它的目标应是培养从事土木工程技能操作和建造等为主的工程技能人才。

为了培养校区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张家港校区土木工程教育应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宗旨,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为了实现培养工程师的目标,整个培养环节应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包括重要学科的实验、重要学科的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独立实验操作、实际工程操作、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参观等。下面就以社会实践、实验培养、设计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1.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做进一步的深化加强,是学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5]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现在所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学校在实践教育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实践性教学仍然是目前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机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学体制,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并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精心安排实习,让学生积极与建筑工地技术人员施工工人进行交流,从而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

(2)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3)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水平,尽快落实安排年轻教师到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挂职学习,与本部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交流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4)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加深对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现场看到的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又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6)将校外企业的工程师或行业资深土木工程师请进来。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有一定资历的现场工程师请到学校兼课,或举办系列讲座,定期与专业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取长补短。

(7)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合理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比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开展一些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竞赛、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关注并积极参加建设部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专业认证考试,努力学习知识,参加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2.加强实验培养与管理

近两年船建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购置了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所需的常规实验教学设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了课程教学的基本实验要求,成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验基地,实验设备利用率很高。课程组编写了各类试验指导书与讲义,实验过程均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做好以下几点:

(1)图书馆要有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种书籍,学生可以通过借阅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老师上课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3)学院要积极组织各种建模比赛,老师要配合指导,通过自己动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坚持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鼓励部分本科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实验研究工作,提高能力,得到锻炼。

(5)采用常规试验和创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试验内容选用实际工程业务进行试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严格实验报告的撰写。

3.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船建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台计算机机房,满足课程设计上课要求,并配置了服务于本专业各类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所需的AutoCAD绘图软件、北京理正系列岩土工程设计软件和国家建研总院推广的PKPM网络版系列工程设计软件。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1)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设计,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试验完成效果好的小组要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2)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对于像AutoCAD、天正建筑设计、PKPM、鲁班预算等学生工作以后所应用到的软件,学校应该加大力度组织安排学习,建立专门的机房供学生学习应用。通过这些软件来完成基础课程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学校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教学培养的主体是学生,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学院可以开展课程设计大赛、建模大赛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体验设计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4)在各门课程学习完之后各专业课程设计之前,应先安排半周时间让学生到基地实习工程施工现场观摩。

(5)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

(6)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等形式。

(7)优化课程设计考评机制,保证土力学考核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它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学校应该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进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虽然是一个成立不久的综合性高校,但是学校以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制订了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完善计划体制,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先华.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付秀艳,韩建强,张玉敏.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思路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42-143.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73-02

一、前沿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数量已高居国际之首,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专业在每个高校中都有开设,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占据相当的比例。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面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高校的学者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1-3],但朱高峰院士在总结并肯定我国本科教学取得的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4]。为了弥补在教学方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5-7],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随后,教育部和住建部积极推动了在土建类专业的实施。为了贯彻实施该计划和培养合理的工程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也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措施。

从毕业设计角度来说,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知识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使毕业设计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相应改革方法,本文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想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引玉之砖,希望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采用统一和集中方式,即在大学四年中第八学期开学之后的前两周,由学院教务办集中组织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单位,每天早上指导教师组织所有学生集体出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两周实习之后再进行毕业设计,多年来,指导教师深深感觉到这种统一的毕业实习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

1.区域限制使毕业实习操作困难。我校地处东北哈尔滨,哈尔滨市是一个四季鲜明的城市,可供建筑施工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1月,每年剩余月份都处于非施工状态,然而哈尔滨地区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在3月份,也就是说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日期是三月初开始到三月中旬结束,但是这个时间段哈尔滨不是施工日期,所以每年联系到的施工场地大都处于非主体结构施工的日子,因此,即使学生到施工场地去实习,也难以保证毕业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人数众多,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我校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分为两个班级,2010年以后分为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在60~90人之间,这给集中毕业实习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实习场地很难容纳这么多学生,实习单位考虑现场安全问题大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到了实习现场,受实习时间的限制,指导教师也很难保证所有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往往是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实习本身,同时,又由于实习经费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在实习现场不能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也就带来了学生在施工单位的实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和教学要求。

3.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脱节。毕业实习是在毕业设计的前两周,也就是说毕业实习结束之后立即进行毕业设计,虽然毕业实习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毕业实习不能保证其针对性,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还没有完全开展毕业设计,那么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毕业实习中不一定得到解决,而学生在实习场地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对毕业设计帮助不大,这样的毕业实习对毕业设计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此时毕业实习已经结束,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只能靠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资料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三、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建学院近年来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多次举行教学方法的研讨会,并借鉴国内高校的一些措施[8-11],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一师多徒”的教学方法。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一师多徒”的措施,即在大学的第五学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开始,由学院组织学生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自己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方面通过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参加学校和学院的科创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灌输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现场实习,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制。在大学的第七学期期末,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将今年的毕业设计题目、教学等情况汇总后向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毕业设计题目、结构类型和具体要求等情况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在寒假期间需要阅读的文献、书籍和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时间和心理上有所准备。

3.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统一集中方式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脱节,其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有的高校采用分散制的毕业实习模式[12],但是该模式执行起来较困难,如学生的自律性不同,有的学生甚至采取造假的方式来应付毕业实习。根据目前我校的区域等特点,从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始采取“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如下:①对于集中分散制而言,学院不再采取由指导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到单位实习,而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选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由老师或学院有针对性的联系实习场地,学生在现场可以根据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有针对性地进行笔记记录和拍摄相片,也就是说,将人数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分散开,毕业实习由指导教师全权负责。②相近题目的指导教师1~3人可以组成一组,由其中一名指导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毕业实习,这样,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也就是说,将分散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此集中起来进行毕业实习。③指导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时间,如可以选择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可以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集中分散相融合的方法,一方面解决了因为人数多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遇到的难题可以马上解决,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在加深对所从事行业了解的同时,也为毕业设计提供知识储备,两者相辅相成,基于此,我校在近几年在总结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可以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2]聂忆华,王齐仁,刘丽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网络整合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96-98.

[3]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4]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7.

[5]毕家驹.美国A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1(5):44-50.

[6]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12.

[7]汪辉.日本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71-74.

[8]吴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提高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85-88.

[9]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10]葛祥友,莫徽忠,黄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大众科技,2013,15(4):181-183.

[11]关罡,郝彤.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4:117-119.

篇12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对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的局而,如何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优化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出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师,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1][3]。

一、模块化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课程改革中,以课程的模块化为核心特点,把知识点做成一个个模块,模块之间相互组合,从而适应不同要求、组成不同课程,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知识点重复率高和新知识更新慢等弊端,受到科大学子广泛欢迎。目前,中国高校的诸多学科,课程体系普遍以若干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本身自成系统,课程内部结构完整,不同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率较高,这使得课程不仅量大,且新知识和交叉性知识很难融入其中。中科大化学院在改革中借鉴“剑桥模式”,组织各专业、基础课教授研究剑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院原先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化学学科前沿和数理基础,采用切块、重组的方法,切块列出化学基础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新分类,组成现在崭新的基础化学教学体系。以量子科学为例,过去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不要求学习量子知识,但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现出量子科学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模块化之后,本科生在基础课阶段就接触量子知识,学生很容易在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得到启发。试行“剑桥模式”后,每门课程学时数由原先的60至80学时,减少到20至40学时,知识重复率变低,学生自主性大大增强。

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严重不足

在“大土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绝大多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学校都是以宽口径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的理论课程涵盖各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所开设的实践项目也基本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丰富的实践项目[4][5]。但由于不少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时未充分考虑科学性和系统性,就课程而课程,而不是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实践环节的衔接问题,致使专业学习体系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综合化及相互融合。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前期设置的课程大多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偏重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式教学偏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训练方式僵化,即使是设置了试验课时,但未能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最终导致学生一是感觉基础理论知识抽象,理解和掌握困难,二是不知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实践[6][7]。这种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小融合或不融合,难以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深入性和实际价值。

长期以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现场实习)虽然占很大比重,包括认识实习(2周)、教学实习((4―5周),生产实习(3―4周)、毕业实习(4周)等,但由于实践基地建设薄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践积极性不高。而土木工程量大、工序多且复杂、建设周期较长,如果实习时间短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个工序,很难了解工程的全过程。学生动手参加生产实践机会少,使得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施工组织管理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毕业后工程实践能力差,难以独立承担工程任务。

而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对土木工程从业者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改变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和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而深入研究和开发,构建适应培养各类土木工程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2]。

三、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注册各类土木工程师四大核心能力要求,即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善创新,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土木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基本指导,以学生为本,教学培养方法改变为手段,校企合作为突破,针对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紧扣“一个中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三个系统(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涵盖“四个模块(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

1、“一个中心”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

针对该目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基本理论的工程概念和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基本方法所蕴涵的工程概念和原理,从而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

2、“三个系统”是能力结构、实现途径、保障体系,贯穿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环节中,构成实践教学的核心。“三个系统”的思路针对每门课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分别设置,弥补专业教育系统性缺乏、知识体系零散的缺点。

其中能力结构是核心,作为从理论到实践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涵盖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根据专业能力的不同分组设置。实现途径是通过各类实验课程设置,提高每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试验的比重、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于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平台实验中心,开发、改造一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与课程教学紧密配套[8][9]。

保障体系中,四年教学过程中分时段通过集中实践、课外实践系列感知实习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四个模块”是基础动手能力、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基础动手能力训练是第一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基础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术能力训练是第二层次,指针对某一专业技术方向开展能力训练。其功能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如何利用各项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真正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第三个层次,通过训练独立、开放、外向型和创新意识以及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实践教学“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和四个模块”的构建不是按照条块分割、学时分离而设,是按“综合一分解一再综合”的关系设计的,既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又达到了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学习目标,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项课程、各项课程可解决那些问题得目的。真正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上述能力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等土木工程师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实施

为了论证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完善,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来说明。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它以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或工程经济原理为对象,研究建筑工程中各种建筑物 ( 构筑物) 和其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经济基本规律的学科, 该类课程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部分。该类课程涉及专业知识面广, 而且量多, 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为一体, 是一类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是 “一本教科书, 一支粉笔”, 以教师为主体, 以书本为中心, 单纯的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工程管理类课程自身涉及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10][11]。土木施工课程,一些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及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内容, 很难单纯用语言来讲述。如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防水工程以及吊装工程等, 特别是桩基工程, 因为桩基种类繁多, 施工方法各异, 在课堂上讲授其施工方法时, 教师以为讲清楚了, 学生也认为已经掌握了, 但当学生到现场参观时, 才感到实际工程与从书本上了解的大不相同, 尤其是利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 施工方法, 仅凭教师的讲解, 学生只是一知半解, 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质量上不去。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类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改变过去靠教师采取 “粉笔+ 黑板”的教学方式方法, 不但可以变繁琐为简单, 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如果这部分内容能用图片、录像等煤体资料加以演示, 能够让学生有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不但省时, 而且省力。特别是对一些路途较远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理论,且正在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或管理项目, 我们教师可以到施工现场或项目所在地,跟踪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了确保该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完善相应配套教学改革工作,其中的重点一是建立工程实例专题库;二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黑龙江省建工集团、黑龙江省建科院等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基地合作关系;三是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部分进行改革,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以国家注册工程师为导向的培养计划”是个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博,庞学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及适应性专业教学组织形式[J]全球教育展望,2010(8):61-65

[2] 崔武文.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探索, 2007(5).

[3]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4] 王春芬,王恩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136-138

[5] 韩涛,孟昭博,汤美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6):163-164

[6] 土齐仁,郑艳,贺成斌,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信与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9):96-98

[7] 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56-157

[8] 代国忠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28-10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