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08:50: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流利地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通过培养个人的语言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掌握普通话是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的共识,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定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普通话是执业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国语[1994]43号)《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中规定:“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递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语言;是全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很多针对服务行业。要从事服务工作,面对服务对象,需要用语言和他们交流沟通。普通话就成为执业者必备的职业素质。早在1998年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委员会就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我省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提出了测试对象及等级要求,先从教育系统到广电系统至社会,规定“国家公务员,铁路、民航、宾馆、商场等‘窗口’行业服务人员、旅游导游员、讲解员等人员,普通话水平最低应达到三级。”甘肃省教育厅对高校的在校生也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才能毕业。现在各省均已实行服务窗口人员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制度,普通话已经成为上岗从业人员的必备的职业素质。
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实力,各个高校都将掌握和使用普通话纳入到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就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合格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好普通话,具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口语交际能力,自觉养成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习惯,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普通话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必备条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执业者的语言标准化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招聘面试时要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考查学生,普通话就成为聘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就业渠道的扩大,招聘单位不仅局限于本地区,有许多外省的单位,特别是南方的单位对于普通话的要求就很高,我院学生在招聘中至少有20%的学生因为方言重,不会讲普通话,交流受限而在面试中被淘汰。要想在未来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用普通话为自己打造第一张名片。
二、普通话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说普通话的意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和社会脱轨,使得进入高校后的大学生很难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有的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专业课就会有出路;有的认为说话是个人的事,与学业、就业关系不大;有的没有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列入到学习的日程中,没有把普通话作为自己必备的职业素质来培养。
(二)缺乏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加上很多生源来自农村,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讲方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长期的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时很难改口讲普通话,于是校园随处可听到各地的方言,甚至部分教师也用方言讲课,缺乏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三)网络语言对普通话教学的冲击
由于网络的普及使用,催生了网络语言。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国网民中30岁以下总占比为54.0%。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大学生更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网络语言以其用词生动、灵活、形式多样、紧跟时代、容易记忆等特点倍受大学生网民的青睐。于是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不规范的词汇,从学生口语到张贴的海报,从作业到QQ聊天,产生了形式多样的网络语言。随意性很强的网络语言严重冲击着学生对规范普通话的使用。数字词、谐音词、方言词大量涌现,这些生造词打破了普通话的规范性,使大学生用语用词出现了混乱现象,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普通话的规范性。
三、教师要注重研究教学方法,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要改变方言表达方式,先要改成用普通话思维的方式,而改变思维方式难度很大,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坚持。
(一)教好普通话,教师要要悉心研究教学方法
1.熟悉教育规律。大学生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语言的年龄,按照内伯格的“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到14岁语觉敏感度就下降到了1/10。成人学习语言难度大,方言的思维定势已经形成了,加上模仿能力差,听音不准,学习普通话难免出现阴阳怪气的语调,因此更加羞于开口。语言是一个积累运用的过程,普通话需要经常使用才能不断刺激大脑神经。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以语音的形式来储存词汇的,成人学习语言需要不断刺激才能逐渐保持恒久的记忆。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敢于开口的勇气,训练学生长期坚持的毅力。
2.采用科学的方法。一是教好汉语拼音,做到声母、韵母、声调发音准确,正确区分语流音变。能运用正确的语音理论来指导语言实践。通过大量的字词、诗歌、绕口令的练习来强化训练;二是能找出各地方言语音和普通话的区别,找出规律,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种规律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外往往又有一些例外,要善于总结,勤于练习。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三是普通话是一门实践课,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主,必须立足于精讲多练。
3.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普通话课要强化语音理论对正音实践的指导作用,讲清语音理论知识,发音要领,学生才能够按照正确的发音方法进行训练。如:普通话的声母学习,教师要讲清每个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区别不同声母的发音特点。通过精讲理论来突出训练。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用多读多练的方法,把语音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强化训练,在训练中注意纠正字音,提高普通话的纯度,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逐步提高。
(二)改变语音面貌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
1.强化汉语拼音训练
读准汉字从学拼音开始,一个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普通话教学就要从声、韵、调的训练开始。教师要重视声韵调的训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保证课堂训练的时间,理论与训练之比应为1:5。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正音,学生纠正,反复训练,让每个同学都有训练的机会。拼音训练要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巩固标准语音。同时,结合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和职业情境中开口讲普通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多种练习相结合
普通话训练可采取自练、互练、小组练习相互结合的方式,让语音面貌好的同学,为同学练习做指导,带动其他同学训练,通过自练、互练、小组练习,相互督促、相互纠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3.保证课内外训练的时间
普通话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用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在课堂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练起来,说出来,通过教师的点评,正音后不断强化训练。课外训练是普通话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组织保证。在普通话、大学语文、人际沟通、商务礼仪等课程中,可以采取课前一分钟演讲。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中要求大学生都讲普通话。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大学生训练普通话的平台。通过举办“朗读、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会”、“模拟招聘面试”等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又可以让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一展风采,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说普通话,营造学好普通话的氛围。举行这些活动要常态化,从班级到系里到全院,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开口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四、学生要注重创设学习氛围,营造学习环境
任何语言必须使用才能真正的掌握,鼓励学生要用普通话在课后交流,以课堂为中心,向校园辐射,向社会辐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流过程中学习普通话,这不仅会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平台。普通话的学习方法形式多样,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学说普通话。
(一)要留心“听”
普通话的学习随机性很大,处处可以学,随时可以练。广播电视媒体为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在看新闻联播,还是在看电视剧,都可以从中听到与自己发音不同的读音,随时记下来,用字典或是用手机中字典软件进行查证,记住正确读音,反复训练,加深记忆。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堪称“国嘴”,是普通话最好的示范者和实践者,跟着播音员学习标准读音,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做到随时听几句,随口练几句,水滴石穿,贵在坚持。
(二)要注意“比”
要改变方言语言习惯,必须搞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比较异同,找出差别,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区别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普通话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通过对比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反复练习,掌握要领,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甘肃河西方言中,前、后鼻韵母不分,两套鼻韵母相混使用。如武威方言中除了韵母in和in、en和en、ün和on,还有n和n不分,只要讲清了每一对的区别,通过每组词语比对训练,让学生能够纠正发音错误。通过学生读,教师纠正的一对一训练,学生在小组互相正音训练,教师集中纠错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正确区分前后鼻韵母的读音。
(三)要用心“记”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随身带的小本子,将平时读错的字词记下来,也可以从网上寻找到容易读错的字词,打印出来,天天练习。运用利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就能记住正确的读音。坚持不懈,经过长期的积累,读不准的字词就越来越少。
(四)要大胆“讲”
普通话学习最困难的一关是语音关,最难突破的一关是学生的心理难关。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好面子,爱表现。可是,普通话学习初期,许多方言重的学生发音不准,怪声怪调会成为同学讥笑的对象,许多同学心理受挫,不愿开口训练。普通话教学的主旨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这也是课堂训练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帮助方言重的学生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克服紧张的情绪,调整畏惧的心态。只有突破了学生的心理难关,学生才能配合教师进行训练。要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创建和谐课堂。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才能主动训练,大胆开口。
(五)要分辨“用”
学好普通话要杜绝使用不规范用语用词。社会用语大环境不规范就会在网络环境中滋生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所以营造一个规范的汉语使用大环境是当务之急。教师要做好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语言,自觉抵制不文明用语和不规范词语。通过演讲、朗诵、书法比赛、啄木鸟纠错字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底蕴及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规范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让大学生成为文明规范用语用字的主人,从而推动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颖,朱建国,冯昀霞.普通话口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在美国J.B.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出了掌握学习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掌握在复杂社会中求得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依据布卢姆及其同事对掌握学习教学实施步骤的论述,掌握学习教学的程序概要为:为掌握学习定标、定向,为掌握而反馈-矫正,为掌握而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给小课题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对象、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13级平面1班、平面2班和网络班、14级平面班、网络班、动漫班的学生,以13平面1、网络班、14动漫班为实验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网络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的目标
尝试通过利用递进教学法,设置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能有所收获,改变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邮植僮餍巳ぃ提高学生参加市技能竞赛的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 将课堂的一体化实训目标分割为多个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得着自己能举手可及或跳一跳就能触及的目标,各取所需,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实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逐步完善课堂活动评价体系,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阶段、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法了解当前我国对于递进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一体化教学中学习操作技能的看法、困惑。3.采用课例研究法、集体研讨法,以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设置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做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5月立项到2015年5月结题,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1)文献资料研究
课题组深入学习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 等有关的文献资料,找到了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此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该课题的研究目标、范围、方法等进行了反复思考并作了具体的分析,初步理清了下一阶段研究的思路。
(2)进行调查调研和分析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了前期《调查问卷》。2014年7月,利用学生放假前的时间对1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分层递进教学法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回答;9月份对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两次共发出227份问卷,回收问卷22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100%。
(3)选定实验班,制订研究方案
经过充分的文献资料研究、调研、访谈和讨论,课题成员统一了研究的思路,制订方案,选定实验班。以13平面1班、网络班、14动漫班为实验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网络班为对照班。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实施,在2015年4月份进行总结。通过递进教学,希望能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3月)
(1)制定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及操作的具体要点(2014年8月)
1)教学目标分层递进
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应用目标、拓展目标。
2)教学内容分层递进
为了与教学目标对应,将理实一体化课堂的知识点划分为基本知识点、提高性知识、拓展性知识。基本知识点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部分,是专业课必不可少的部分;提高性知识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变转后的部分;拓展性知识是前两者的提升和发散,要求会更高。
3)实训练习分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目标和内容是分层的,所以实训练习也相应地划分为不同层次: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它们层层相扣,由浅入深。基本练习是该专业课中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技能,单一的技能,只需要直接应用知识;提高练习是在将多项单一的技能合并应用才能做出作品的,要求能灵活结合、应用知识点;拓展练习是在灵活应用知识后,进行自我提升的练习,会插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培养牢固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
4)教学对象分层递进
根据分层递进教学需要,教学对象也需要进行分层。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后将他们分为ABC三层。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作业有不同的要求,C层次学生只要完成基本练习,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学有收获,有成就感,逐步培养学习和动手兴趣。B层学生要求完成基本练习,收获了成就感后,要求继续完成提高练习,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努力向A层靠拢。A层学生除了要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以外,要挑战拓展练习,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提升,这一层次的学生是专业学习和技能精英,一般都比较灵活,接受能力强,应多点要求他们进行创新和创意练习。
5)评价体系分层
在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中,每一层次的评价都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最高,D为最低。对于C层学生来说,完成基本练习一半以下的评D;完成一半的评C;全部完成基本练习评B;尝试去做提高练习的评A。对于B层学生来说,只完成基本练习的评D;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一半以下的评C;完成基本练习和全部提高练习评B;尝去做拓展练习的评A。对于A层学生来说,只完成基本练习的评D;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一半以下的评C;完成基本练习和全部提高练习评B;完成包括拓展练习在内的所有练习的评A。
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被评到A级,主要体现出鼓励学生努力向高一层次靠拢的思路。只要学生能表现出本人的努力,就能争取到评A级。同时,评价分别由学生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组成。
6)分组合作策略
在将学生划分层次后,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三人或三人以上小组,由技能较好的组员担任小组长,开展互帮互学,小组内各层次组员互相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也充分发挥A层次的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按照分层递进教学策略进行教学(2014年9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在实验班的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堂中有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互相进行研究,寻找解决办法。
(3)中期研讨,检查分层递进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对分层递进教学法进行调整改进后继续实施。(2014年12月)
课题组教师认真开展研究,将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论文、案例、课例等,并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成果汇编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成效
(一)成果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训练习,主动向高一层次发展,减少了厌学的情况,也保证了学习的量。(二)成果二:自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学风得以改善,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精英学生的技能提高得很快。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江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的成绩获得突破。2015年参加江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0人次,参加竞赛的学生全部获奖。(三)成果三:教师的组织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发展。(四)成果四:逐步完善形成一体化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法评价办法,有效地补充了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五)成果五:撰写了研究报告、论文、课例、案例、反思等,编写校本教材,开展公开课和观摩课。
六、研究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能较好地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下面笔者以技工院校《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中“空调制冷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这一章节为例,谈谈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学什么
1.学习任务及地位
《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动手能力。本节所讲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故障检查与维修是该门课程最为重要的一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空调器故障检查与维修是对接就业岗位必须掌握得关键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学习的对象为技校二年级学生,他们具备较强的制冷专业基础,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团队意识。
图1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标准及学生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方面:
(1)检查并分析出“冷量不足” 故障产生的原因
(2)自主查询资料,制定排除“冷量不足”故障的计划
(3)遵守实训室相关管理规定,按工作规范,协同进行工作任务的实施
职业素养方面: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美的空调售后维修服务规范及服务理念。
二、如何学
1.教学环境的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设置会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境包含:教师任务演示区,学生学习讨论区,职场环境实习区,资料检索区,工具摆放区(如图1所示)。
2.教学流程
三、为什么这样学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材和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采用情境法,角色扮演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感而发。不进入角色,学生始终认为这是理论的讲解,我只要在实训中学会操作就行了,所以放弃理论。角色扮演使得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他在这个岗位要承担的责任。
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的平台,巧妙创设如下工作任务:美的华凌设备有限公司委托我校培养制冷售后维修的服务人才,要求严格根据美的空调服务规范和服务理念实施操作,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
让学生分别扮演客户,客服,维修人员,校服作为工作服,校卡作为工作牌,客户跟客服描述空调故障,客服派工,维修人员填写派工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组织教学,温故知新
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让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个理性的认识。知道故障,怎么排除,主要教师在演示教学,把空调运转冷量不足这一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排除的方法进行演示,该过程也是本次任务化解重难点的主要手段。
3.获取信息,制定计划
首先需要他们回顾教师演示内容及自主查询资料,填写工作任务书上的相关内容,如:空调器正常运转参数;空调器这一故障产生原因有什么;有什么排除方法;维修后要怎么测试。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他们就可以制定了维修方案,如: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什么,对于培养他们的维修思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工作任务书的指引,采用分组讨论,开放的教学方法,确保提供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任务实施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能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质量跟踪,分组检测
采用的是分组检测的方式。
6.课堂总结,反馈提高
让学生自我发言小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成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7.任务拓展
除了对本节任务进行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对新的学习任务进行知识的迁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得怎样
学得怎样,体现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课堂总结时,教师主要根据三个评议的表格,分别是《个人评议反馈表》、《小组评议反馈表》,同时,《小组评议反馈表》又分为《小组评》和《教师评》。
《个人评议反馈表》中,自评占总评30%;小组评占总评30%;教师评占总评40%。
《小组评议反馈表》中,小组自评占总评40%;小组教师评占总评60%。
评价内容项的设计主要标准是要与之前的设立的教学目标相呼应,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反思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08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它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拥有现代教学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毋庸置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之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自己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直接、密切、有效。教育创新要关注变化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变化的世界,信息化教育便应运而生。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资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化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与之相应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合作学习,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能否在信息化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各种重要的角色,除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为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备教材、学生外,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需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结构要素整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三种类型,都值得职校教师尝试。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导入―新知―实训―评价,在任务驱动、分层拓展、多元激励、对比展示中实现教学目标;“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情境引入―试探学情―师生展演―协作练习―互评矫正―归纳总结―知识关联。在引、探、演、练、评、结、联中体现出“做中学、做中教”理念;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总结。项目分析,旨在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项目实施,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项目展示,通过分享成功果实,实现交流提升;项目总结,要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每种模式都易操作、可复制,特别值得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实践。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的对接,我们通常会选用如下教学策略:改变空间教学策略、改变环境教学策略、交叉时间教学策略、引入作业人物教学策略、以做为主的模糊教学策略、模块教学策略、第三者介入教学策略、职业情感教学策略、职业游戏教学策略、以教代考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融入职业活动的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教学手段职业化策略、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做中学和做中教的教学策略、学中做和教中做的教学策略、实践教学主体和理论教学跟进策略、理论教学主体,实践教学融合策略、虚实结合教学策略、资源教学策略、竞争式教学策略,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力求打造智慧课堂。如在《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的专业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对接,教师在PLM体验中心,以客户的身份下达订单,全班学生担任企业项目小组员工的不同角色,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和管理系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产品,在体验无纸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目前,中职教学模式依然是以学科为主,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考虑,他们更喜欢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急需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开展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中职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实施
1. 改革思路。
将一个行政班级分为两个一体化模块教学班,保证适量的人数;将教学内容放在车间完成,一体化教室同时满足上课与实践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整合成模块教学内容,以完成项目作为学习结果的体现;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系统培训,假期即着手准备教材、教案。
2. 操作方法。
首先,将每周学习时间分成两部分,一半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另一半时间进行文化修养学习。第二,学生上课时,主要通过项目的方式来进行;第三,模块教师有自主的权利实施教学内容;第四,按照学生的兴趣与专业发展方向确定模块专业;第五,共完成“车工工艺、铣工工艺、电火花线切割工工艺、CAD、CAM基础”四个模块学习任务;第六,教学组织管理采用小组教学结合档案袋管理,在项目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二、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优势
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学生一边学、一边实践是学习方式的最大变化,教师灵活地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方式的最大变化。
1. 理实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层次,“学练结合”。由于模块教学班学生人数较少,模块教师边操作边讲解之后,立即组织学生练习,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距离。
第二层次,“学做结合”。技能练习达到一定要求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趣味性项目,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层次,“学长结合”。培养高年级部分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指导环节,由高年级学生辅助教师帮带低年级的学生,创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条件。高年级学生既做了榜样,又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辅导压力;低年级学生不仅学习的心理压力降低,又可以得到快速的辅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项目引导,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做中学,这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经过不断探索,各个模块都形成了“项目任务”,比如普通车工模块以“哑铃”为工作任务,线切割模块以“小汽车”作为工作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先讲明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由学生以自行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再由教师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以项目引导学生,可以方便地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实践证明,一体化模块教学过程非常适合以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
3. 多元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践和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等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充分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从而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并且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提出诊断性意见。评价的具体方法一般有开卷考试、小论文、实验报告、谈话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和社会(企业)评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励学生。
4. 实际情境,提高职业素养。
知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显性知识,一部分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比较容易考察,比如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技能水平等。但隐性的部分难于考察,比如说学生的职业道德、对工作的热爱程度等。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学生处于课堂、实训车间之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在理论学习、技能实践、组织任务和团队合作等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充分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问题可以立即纠正,对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及操守等隐形知识也可以由一些细节进行考察。
三、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反思
1. 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素,其思想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教师在经过若干年的教学后,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改变已形成的教学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多实践。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是一体化模块教学的显著特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教学资源分配的转变。
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世界中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二是专门为了学习的目的而增加的资源。在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中,学校将一个大的行政班分成若干个小的教学班,这必然会增加课时。而且一体化模块课程的属性是理论课与实训课二者的有机结合,这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分配。另外,建设一个标准的“一体化”课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回报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投入也都需要谨慎地论证。
4. 实习指导教师的转变。
一、选准研究问题
2013年10月,学校开始人人献课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学校领导分包年级深入听课调研,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教师坚定一个信念,主体多元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二是发现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为课堂突破确定研究目标。学校领导听遍了每个年级的课,对于青年教师,薄弱年级更是跟踪听课,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1.如何解决大班额组织课堂难的问题;
2.怎样提高大班额展示参与率问题;
3.如何调动大班额学生学习兴趣问题;
二、确定研究抓手 研究问题明确之后,解决的主体还是我们教师,问题课题化,用“提出问题―实践研究―反思提升―总结推广”的办法进行研究。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于是我们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用例会时间在阶梯教室上课,大家共同研讨,发现好的做法及时归纳提升,总结后在全校推广。例如:三年级李保利老师的课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原因是她有效地恰当地运用了小口令,并及时进行评价;四年级李彩虹老师的课上学生参与度高是因为他进行了队展组评等等。这些优秀课例在某一点上都为我们提供了突破课堂研究的抓手,思考讨论之后,我们确定从以下三个抓手进行突破:
1.口令
2.队展组评
3.评价一体化
三、夯实研究途径
1.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全体教师会上,用整块的时间给大家讲解:我们目前课堂上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抓手是什么?这学期就是要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三个抓手达到教师工作学生学习更加自主高效。
2.人人过关。12月份,三个抓手已经有所突破,为了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实现课堂的突破,我们决定人人献课过关。
3.课堂督评。为了巩固课堂突破的研究成果,学校规定督评处在督评课堂时,至少在教室停留10分钟,延续人人过关的的评分标准督评课堂,并及时反馈。
四、主要研究成果
小口令的建设:小口令是大班额课堂纪律的保证,形成良好的课堂学风。小口令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渗透学习方法,为中高年级高效课堂奠基。小口令是教学环节衔接的工具,可以有效组织大班额的教学。以语文读课文小口令为例:自读课文:我起立 对子轮读:面对面 小组齐读:我最快 抽读课文:我最棒 全班齐读:我最行。
小口令的内容:小口令涉及所有学科,分为:课前、课上、课下三个大的方面。使用的基本原则:同年级同一学科使用要一致。同年级各学科要互相借鉴,形成教育合力,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小口令过多,反而成为学生的形成习惯的负担。
小口令的应用:有两个基本方法:1.巧用评价(课堂评价、常规评价)2.循序渐进,用加法。好习惯用加法,一个好习惯养成了,另一个好习惯就会进入孩子的成长世界,小口令的有效性离不开评价的保驾护航。
队展组评:以“队展示、组评价”成功解决了大班额课堂的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无序混乱、展示参与率低等问题。我们将一个班划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划分为2个小队。分配学习任务以组为单位,小组交流以队为单位,课堂展示以队为单位,课堂评价以组为单位。展示组的产生采取随机产生办法,组内展示队的产生也采取随机的办法,可以抽签、抓阄的方式决定。
评价一体化:“评价一体化”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达到高效。“评价一体化”规范和丰富了课堂评价的规则体系,实现了全学科捆绑评价,从而使小学科不评价、小学科评价遭轻视的现象得以化解,也为小学科有效组织课堂提供了方法支持,每节课每项工作的积分都计入学生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
何谓“一体化”评价:这个“一体化”评价体系针对所有学科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以及班里的所有事务性的工作。通俗的讲:即学科一体化、标准一体化、操作一体化、反馈一体化,有了这个评价体系,先前“一班多制”的混乱评价状态才得以解决,学生对该评价体系也有了清楚地认识,并能顺利的实施。
评价方式:量化积分制。
实施办法:班里设一个分数记录员,记录六个组的得分情况。每组有两个小队,每个小队再设一个分数记录员,记录每个队员的得分和扣分情况,周一班队会上反馈使用。
评价内容:课堂评价、卫生方面、周一升旗、班会、大课间、行为习惯、发现卡撰写、自主小岗位、作业方面、放学路队等。
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其他组学生对讲解的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此时设定的目标任务就会引导学主动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药用植物学学习的重点在于药用植物的鉴别,考核重点应该是药用植物的鉴别技能,但是传统考试模式主要是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成绩加平时考核,而且这三项中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模式使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只注重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不重视课程实践环节,造成考试与社会需要相脱离、考试与学习相脱节、考试内容和方法与培养目标相脱节[2]。笔者依据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考试模式,具体如下:课程考核总评包括实践考核、卷面成绩、学习过程考核三部分。其中实践考核占40%,主要考核植物、标本的辨认及实验操作技能;卷面成绩占30%,主要考基础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即学习过程考核占3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提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五、结语
在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药用植物学是实践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课讲授时,理论知识够用即可,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药、认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培养,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药学专业《药房药品管理实务》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23(6):939-94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02(c)-0000-00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数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作理论指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强烈兴趣并激发他们自己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欲望,有助于促进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数学工具,有助于让学生在“用数学”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借助于数学实验的动感显示和绘图功能,利用多媒体的综合直观性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数学课程在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数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网络环境下,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分析研究当前高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优点、弊端和前景。(2)采用理论分析法;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分析,以使课题的研究遵循规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3)采用行动研究法;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结合实际问题的实践研究,探寻基本途径、规律和方法。(4)采用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经验,进行综合、概括、提炼、升华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系统理论。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不强、高等教学课时缩减、教学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等实际情况下,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构建网络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创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鉴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造成了目前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我们应尝试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创建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堂训练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突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高等数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一般均以常规教学媒体穴板书和教材等雪为主,并适当借助挂图、投影、幻灯等形式辅助教学。
教学策略理论已羽翼丰满,然而就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及理论而言还很欠缺,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学科开展教学改革的基本环境和现实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推动高职数学教改思路和新教学理论的实践。基于网络的数学教学要进行观念的调适,并优化和改善教学策略,探索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网络下的教学策略体系富于内涵并有其可借鉴性,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是时代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高职数学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世平,杨世国,李伟,王家正,朱广化.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马健生,张艳敏. 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 2004,(05)
[3] 张天孝,唐彩斌. 美、日、德小学数学教材的共性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01)
[4] 曾安雄. 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交汇题[J]. 数学通讯, 2005, (Z1)
[5] 潘悦芳.美国教师教育“PDS模式”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01)
[6] 夏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7] 刘小歆. 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8] 郝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现状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9] 徐超,梁亮.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高校理科研究,2006,2,71-72.
[10]王笃美.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稳定性分析[J].江苏高教,1996,2,23-26.
[11] 辜子寅.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153-154.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需要满足时展的特征,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中职学校面点技术课程中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面点教育实现自身突破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一体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的热点内容,主要强调对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发展,重视对实用性、规范性的发掘,主张以新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对学生而言,一体化教学也是学生丰富自身面点制作知识的新方式,在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学生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面点制作信息,提升面点制作能力。
国家教育大纲与市场实际需求量是中职学校设置自身教学课程的基点,因此面点教学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内容不断调整教育的模式,优化教育目标,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以提升学生综合实力为教学重点,不断推动教育方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中等职业学校应开展面点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面点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在动手能力方面要求更高。因此,在面点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把握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面点技术的课标内容,选择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在加之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保证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且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1.通过一体化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面点指导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面点一体化教育体系中,课程的互动性不断被强化,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们共同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特定指点,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成为学生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互动学习,了解相互之间所掌握的知识,实现知识互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述知识点与操作要点之后,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组织同学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改正,强化同学间的知识互补性。同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并以朋友的身份投入到讨论过程中,针对学生讨论的误区和常见性错误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所总结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疑问。
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自己有哪些不足和进步,在学生点评之后,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发言,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分析学生的观点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点评完成后,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总结,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进一步探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是一体化教学中突破原有教育方式的具体表现。通过互动性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点的制作知识,从而使技能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面点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微时代”应用
“微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词,在智能手机大范围的推广下,“微时代”在中职面点一体化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微时代”主要指微博、微信与微电影,通过强化“微时代”在面点课程教育中的应用,推动面点教育实现新的突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电子白板,播放面点制作的视屏,并播放现阶段面点大师自作的新型面点,在播放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面点制作的要点进行分析,讲述面点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微电影播放面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化学生对面点制作流程的认识。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管理体系,建立班级微交流平台,以微博为媒介实现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这个交流平台中,辅导员担任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管理权限;学生干部作管理员,帮助教师管理平台;普通班级学生只有浏览和下载的权限。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转播面点制作的最新消息,面点制作新标准,不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面点学习、制作上来;也可以以微博为媒介,播放面点教学的直播视频,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的资料。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以朋友圈的方式分享面点制作知识,也可以利用微信私聊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制作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微时代”在面点课程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体化教学中网络化的必然趋势,通过强化“微时代”在面点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及时接收第一手的学习资料,不断更新自身制作面点的方法、思想,实现自身制作工艺的进步与发展,也能快速接收面点市场信息,不断增强学生对未来市场的适应能力。
3.一体化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规范性是面点一体化教学中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只有加强面点规范性教育,才能进一步强化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8-01
基础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理人员的必考项目,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目前的主要任务[1]。传统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示范操作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该种方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层次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接受能力而设计的多层次要求,该种方式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研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2级62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女28例,男3例,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 (19.2±1.2)岁,观察组31例,女29例,男2例,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9.4±1.3)岁,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理解能力等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教学策略
两组学生均在同一教学环境下学习基础护理内容,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策略,包括即讲授、示教、实训,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教学为主,学生参与为辅。观察组采取层次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包括整体、分层和递进教学,整体教学主要是全班同步教学,解决基础护理中的共性问题,实现共同学习目标;分层教学采用的分层施教、分层测评( 护理技能分组、分层训练) 实现层次教学目标;递进教学主要是逐步提高认识水平、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水平,增强其创新意识。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中心,促进其主观能动性来学习知识技能。
1.3 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教学完成后,以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作为考察依据,理论考核采取自主统一命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由专业考核人员考评,共18项操作技能,分别积分,共100分。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2],每项记5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
2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得分和技能考试得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医生的必修课程,直接关系这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关系其临床综合素质,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降低,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死板[3],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传统教学策略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多数为良好,层次教学策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策略的缺点,该策略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选择性教学,结合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综合要求施教,观察组经过教学后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均得到显著改善,考试得分多数达到优秀,说明该种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效果。层次教学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因材施教、掌握学习、现代护理素质教育观和弹性原则,基本结构:明确要求,制定单元目标;全班教学,同步讲授;分组教学,分层训练;评估反馈,矫正提高。本教学模式打破了基础护理教育“三统”局面,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4]。创新教育是时代呼唤、社会需求,主要以培养创新意识、精神能力为基本价值的教育实践,它主张相信学生的自助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更好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5]。层次教学策略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助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利于学生快速扎实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观察组学生综合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进步证实了该策略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层次教学策略利于基础护理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舫.基础护理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应用和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243.
[2] 黄云清.“教、学、做、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11):74-75.
就是将企业(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引入教学体系,即:以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需要及人才标准为依据———培养目标;以能力本位取代学科体系的主导地位———课程体系;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技术发展同步———教学内容。近年来,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先后对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造,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以任务需求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整合理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形成的“一体化”课程,编写出版了部分专业教材。让学生在企业(行业)中进行入职学习或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培养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这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一体化”教学策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体化”教学思想。
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曾批评中国的教育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教学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一是建立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因此,能力训练是一种应用和迁移的养成过程。
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用行动(学习行为成为解决任务或问题的活动,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与迁移活动)方式来引导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员行为方式或习惯的改变。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及“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依据职业核心能力要素,以“能力培养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中,突出了以下4个特点:学习的行动性———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方法的多样性———综合运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等各种任务性学习方法或手段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过程的合作性———合作学习、合作任务,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任务”的真实性———强调“任务”工作流程的重现、重视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二是进行“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考核是指在学生的学业考核中,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技术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
重视从知识的考核转移到能力的考核,重视过程的考核,在任务处理过程中检查学生知识、技术及方法的运用,引导其形成职业能力。主要采取过程性(形成性)评价、终结性(总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纸介考试采取终结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考试配题中,知识性命题与应用性命题的比例搭配一般为3:7、4:6或5:5。以实践操作方式考核能力,可以用项目或任务处理方式、作品制作、产品制作等方式,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活动表现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表达交流技能、职业行为养成等进行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某学科)采取终结性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与过程考核的比例为4:6、5:5或6:4。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档案记录的方式,采取发展性评价。主要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特别技能、发展潜能、个性特长、职业素养几个方面,以定性表述为主,每学期评价一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前后是否有变化或进步。校企合作策略入职学习、生产实践或顶岗实习既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接口。企业通过学生顶岗实习选拔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学校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进一步优化课程及教学组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关键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切入点,是实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成才、高技能就业”战略的突破口,也是“职业行动导向”的关键所在,是教育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桥梁,是工学结合的基础。校企合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包括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学校和企业决策层或管理层的相互挂职,实现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相互渗透,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二是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在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学校教学优势,实现“订单”培养;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
一、 完善制度保障,促进校本研修一体化
为了全面落实神木县校本研修一体化工作方案,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五中确立了“以师为本,面向全体,突出实践,全面提高”的工作方针,遵循“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宗旨,学校于2012年春成立了教科室,并从百余名教师中挑选精兵强将,配齐了一名正主任和两名副主任,并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 层层负责的校本研修工作管理网络,明确了岗位目标责任和工作职责,形成了校本研修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鼓励老师研究课题,五中适时成立课题审核领导小组,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通过向广大教师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集思广益,整理形成《神木五中校本研修课题目录》,共有200余个小课题。而且,学校在紧张的学校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对课题研究进行奖励:经组织单位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课题,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启动研究经费,经专家项目组验收通过结题,分别对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课题组给予立项经费同等金额的奖励。平均每学年用于课题奖励的经费高达四万多元,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实的资金保障。
二、搭建多元培训平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为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学方法、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五中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本研修活动。
1.师德研修。2.教育科研培训研修。3.集体备课研修。4.师徒结对研修。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6.“五环导学”式教学模式研修。7.“八步四课”式课例研修。8.校本课程研修。9.教学主题论坛研修。10.完善校本研修的考核和学分登记工作。
三、所取得的成效
1.经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的培训,五中教师在神木县校本研修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奖。
2.以杨春、赵永发等老师研究的《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探究》被列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已结题;以王慧等老师研究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与对策研究》课题获得陕西省课题立项,以王香兰老师等研究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以张霞等老师研究的《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等五个课题获榆林市课题立项;以孟宏标等老师研究的《语文读与写教学策略研究》等六个课题获神木县课题立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至少一个有校级小课题。
3.2012年以来,教师共写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 200 余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 余篇。
4.“八步四课”课例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切实改变了五中教师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师无事可做的现象,尤其是促进了教师在观课、上课、听课、议课时的角色转变,各学科均设置了符合本学科特征的课堂观测点,评课时也改变了以往的一片叫好声,都能根据观察量表点评,教研活动有了明显的实效。
5.“五环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切实转变了五中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上学期全县学科检测考试中,我校七、八年级成绩排名位次均有大幅提升,全县教师两次学科知识考试,五中老师的成绩都比较靠前,王永胜老师在全市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