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30 08:50: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工程的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工程的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结构加固篇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钢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正截面受拉区、正截面受压区或斜截面)表面粘贴钢板,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外贴纤维加固是用胶结材料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区域,使它与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二、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一)预应力水平拉杆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二)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应力下撑式拉杆加固定后,形成一个由被加固构件和下撑式拉杆组成的复合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外荷载和预应力共同作用下,拉杆中产生轴向力并通过与构件的结合点(下撑点和杆端锚固点)传递给被加固构件,抵消了部分外荷载,改变了原构件截面内力特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2、增加支承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减少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达到减少作用在被加固构件上的载载效应,提高结构承载水平的目的。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3、其它加固法

辅助结构加固法是采用另制的辅助构件,在支座附近加腋后,支座附近截面的有效高度提高了,截面的抗弯和抗剪能力都得到提高。

砌体结构篇

砌体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一)适用于砌体结构的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柱、带壁墙的加固;其缺点是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法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

3、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该法属于加大截面加固法的一种。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相近,但承载力提高有限,且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仅在非地震区应用。

(二)适用于砌体结构的间接加固方法一般为:

1、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柱的加固;其缺点为加固费用较高,并需采用类似钢结构的防护措施。

2、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该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砌体柱的承载能力,且加固效果可靠;适用于加固处理高应力、高应变状态的砌体结构的加固;其缺点是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的环境中。

(三)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与修补

1、增设圈梁加固

当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搓有明显缺陷,或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时,应增设圈梁进行加固

2、增设梁垫加固

当大梁下砖砌体被局部压碎或大梁下墙体出现局部竖直裂缝时,应增设梁垫进行加固。

3、砌体局部拆砌

当房屋局部破裂但在查清其破裂原因后尚未影响承重及安全时,可将破裂墙体局部拆除,并按提高砂浆强度一级用整砖填砌。

4、砌体裂缝修补

在进行裂缝修补前,应根据砌体构件的受力状态和裂缝的特征等因素,确定造成砌体裂缝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裂缝修补或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钢结构篇

钢结构加固的主要方法有:减轻荷载、改变结构计算图形、加大原结构构件截面和连接强度、阻止裂纹扩展等。当有成熟经验时,亦可采用其它加固方法。

1、改变结构计算图形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方法是指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和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工作等措施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一般加固方法:

(1)对结构可采用增加结构或构件的刚度的方法进行加固:

(2)对受弯杆件可采用下列改变其截面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3) 对桁架可采取下列改变其杆件内力的方法进行加固:

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采用加大截面加固钢构件时,所选截面形式应有利于加固技术要求并考虑已有缺陷和损伤的状况。

3、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

钢结构加固一般宜采用焊缝连接、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依据时亦可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混合连接。当采用焊缝连接时,应采用经评定认可的焊接工艺及连接材料。

篇2

1、本工程的能源利用与设计

1.1绿色建筑的节能系统设计绿色建筑的单体设计阶段分为建筑的形体建筑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策略,同时尽可能地实现照明与暖通的节能设计。1)建筑的布局及平面节能设计(1)方位朝向:该建设用地呈南北狭长状,南北面宽小,对建筑的朝向不利,若依用地形状而设计成东西朝向的建筑,则对节能大为不利。为解决该不利的先天因素,建筑设计成南北向为主的三个独立体量,把主要的使用功能房间布置成南北朝向,并通过连廊将它们串联,同时将次要的功能房间及辅助空间结合连廊设计,以实现主要功能空间得到最佳朝向,达到最有利节能的建筑朝向设计,同时局部东西朝向辅助功能空间,设计了适当的遮阳和防热设施减少热量的侵入。(2)建筑物体型为规则几何形――矩形。并没有采用细长型的建筑体型,设计中尽量减小里面凹凸,因此有效较少了能源的消耗。2)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1)构造:本建筑外墙设计以能减少日射热量侵入,并易于散热为首选,选择了传热系数较小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减轻墙体自重和增强隔热的效果。并同时使用隔热处理,配合合理的遮阳设施及良好的通风设计以减轻外墙的受热量。(2)材料:除了墙体材料采用了传热系数较低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之外,外墙的面层使用了明度较高的表面材料增加反射率,采用白色墙具有90%的反射率,在开口部位方面玻璃材料使用LOW-E中空玻璃,以降低玻璃的遮阳系数,框料选择上采用断热金属,从而尽可能地减小薄弱部位的热传导。(3)遮阳:―般在室温超过23.5摄氏度时应考虑设置遮阳。因此,本方案选用了适量的百叶、遮阳板等垂直遮阳,同时,开口位置考虑了外挑楼板等方式增加水平遮阳。减少了太阳直射的热辐射。1.2照明设计中,公共交通场所采用紧凑型节能灯,办公室、机房、地下车库采用的是目前主流节能产品。在达到同样照度的情况下,提高灯具效率可以减少灯具的安装套数,最终达到节能效果。1.3暖通节能主要侧重在:建筑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因功能房间以小房间为主,各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通风系统采用低速送风,以降低输送动力消耗。门厅外门设置空气幕,隔断室外空气。所有风管、水管均采用阻燃型橡塑发泡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2、本建筑的绿色系统设计

在规划阶段,配置了适量的植物用以调节气流。主要是为引导夏季东南风流入建筑室内,以催进建筑的夏季通风;同时阻挡了冬季西北风吹入建筑室内,防止冬季冷风的进入。建筑中,采用了屋面绿化,很好地兼具环境美化与隔热节能的左右。在建筑外立面上,也配备了适量的垂直绿化。不仅构成了生态而现代的绿色建筑形式,更起到了降低建筑室内温度,隔热节能的功效。

3、建筑的生态水资源利用与设计

1.合理规划了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有效控制径流污染。2.采用节水器具;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3.因项目所处华南多雨地区,因此采用了合理的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4、建筑的风环境组织与设计

1.在建筑朝向设计中,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并且合理地组织室外庭院以有利于通风。2.在单体阶段,采取局部架空和适当部位开设洞口以利于自然风的流通。3.房间的开窗、洞口尽量以形成穿堂风的原则,合理形成自然空气流。4.建筑体量中形成两个半围合庭院,建筑首层架空,庭院上空,从而形成烟囱效应,以形成热流动力通风。

二、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前景

1、深入研究生态化的建筑技术

建筑生态化进程是一个从生物化进程向探索技术性进行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探索和发现新的生态技术,并把它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去。首先,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耐久性好、可循环再生的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加强节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尽量减少消耗。其次,在材料方面,我国也开始了从物理材料向生态建材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可以极大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改善室内生态环境和废物利用的功能。

2、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各国设计师的设计和研究下,已经产生了很多绿色建筑。一方面是将建筑融入到自然当中,有效地使用资源经济,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把建筑变成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寻找合理的生态模型,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建筑设计思想提供实践支持。另一方面是把自然引入建筑的设计当中,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室外环境融入室内,达到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实现建筑生态化。

3、绿色建筑将会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绿色建筑这一全新理念开始出现并得到逐步的发展。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篇3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设计变更及其产生的原因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在建设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由于对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不透彻造成错误决定。当设计工作完成后,才发现其中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如选址不当、地质条件不理想等。(2)业主在工程建设前期往往会缩短设计单位正常的设计周期,这将造成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局部细节部位达不到具体施工的要求。审图不严出现设计错误,各工种之间未及时协调、配合、衔接,出现互相矛盾现象。另外,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差,设计投标时,为突出其效果,往往会设计一些较前卫、富有时代感的外观特殊造型,这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通常考虑不周全,实际施工中无法实现,以致造成设计变更。(3)施工中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技措技改工程中,常碰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造成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在发生时应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此时施工企业应办理工程签证。

(二)工程签证及其产生的原因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施工现场签证产生的原因:鉴于工艺、技术方面的修改,施工单位依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和自身技术、经验、施工设备等条件,提出对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某些修改要求,如钢筋种类代换,基础开挖边坡系数的修改等。还有因施工单位只图施工方便、省事或为赶进度而不顾业主利益,提出现场变更签证。

二、建筑工程设计变更规范化管理策略

(一)注意对工程合同变更条款的合同分析

对工程合同变更条款的合同分析应特别注意工程合同变更不能超过合同规定的工程范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承包商有权不执行变更或坚持先商定价格或再进行变更。业主和工程师的认可权必须限制。业主通过工程师对材料的认可权提高材料的质量标准、对设计的认可权提高设计质量标准、对施工工艺的认可权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如果合同条文规定比较含糊或涉及不详细,则容易产生争执.如果这种认可权超过合同明确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承包商应争取业主或工程师的书面确认,进而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二)促成工程师提前做出工程合同变更

在实际工作中,变更决策时间过长和变更程序太慢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一是施工停止、承包商等待变更指令或变更会谈决议;另一种是变更指令不能迅速做出,而现场继续施工,造成更大的返工损失。这就要求变更程序尽量快捷,承包商应尽早发现可能导致工程合同变更的种种迹象,尽可能促使工程师提前做出工程合同变更。

(三)对工程合同变更应进行识别

在国际工程中,工程合同变更不能免去承包商的合同责任,对已收到的变更指令,特别对重大的变更指令或在图纸上作出的修改意见,应予以核实。对超出工程师权限范围的变更,应要求工程师出具业主的书面批准文件。对设计双方责权利关系的重大变更,必须由业主的书面指令、认可或双方签署的变更协议。

三、建筑工程签证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

业主应根据其工程管理的组织模式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实施细则》,以规范基建工程项目的工程变更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工程投资。《细则》应针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对工程变更应遵循的原则、工程变更的操作流程、工程变更确认、工程变更审核和批准、工程变更的造价确定和支付、工程变更的实施、工程变更文档管理(总监签字、统一出口、统一编号、业主备份)等作出详细规定。

(二)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落实现场签证责任制

建立甲方驻工地代表与乙方代表对等的签证负责制。必须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只有“责、权、利”明确了,才能规范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的管理行为,提高其履行职责的积极性。甲乙双方代表应认真对待现场签证工作,提高责任感,遇到问题双方协商,及时签证,及时处理。为了及时办理好增减预算和经济签证,有效控制工程结算造价,发生在哪方,由哪方办理签证,各方的专人负责归口汇总,使现场签证工作成为一项正常制度。

(三)明确签证主体

工程签证实际操作中,常遇到过这样的案例,签证主体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趋势,仅将工程师或项目经理的名字简单地填写在合同条款中,对其具体的职权未作规定;有的则在签证时不找合同中指定的签证主体签证,致使签证所涉及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例如,在几个工程合同纠纷案中,合同双方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只填写了双方驻工地代表的名字;对各自的职权未作具体规定。而施工单位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形成的签证,有的不是发包方现场代表的签字,而是发包方具体负责某个项目的施工管理员或技术员的签字。有的签证虽是发包方代表签的,便代表只签署“情况属实,但与合同条件不符”等字样。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以此为依据向发包方提出结算要求未果,便向法院,要求发包方支付相关费用,在法庭辩论中,发包方人以签证主体不合格轻松地驳斥了对方,施工企业必须以此为戒。

(四)施工过程中及时办理签证

由于工程工艺复杂或使用方、业主对建筑标准、用料等方面经常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时都在变化,所以要求现场签证必须及时,但是有的负责签证人员不负责任,当时不办理,口头答应,事后回忆补办。这样只能导致现场发生的具体情况回忆不清,补写的签证单与实际发生的条件不符,数据不准,征结算或审计过程中双方代表经常互相争吵扯皮。因此,工程签证发生的时候就应当及时办理,做到1次1签、1事1签、及时处理、及时审核。遇到设计变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工程量调整,应当按照先算后干的原则,及时提出调整的工程预算,按期报监理和业主进行审核,避免边干边算,杜绝先干后算,以免工程结算时陷入被动。

篇4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6-092-031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和建筑使用有关的各种能耗也越来越大。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建筑节能已成为城市建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施工,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为了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应该重点从规划设计入手。

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①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多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2 建筑物整体与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2.1 选择最佳的建筑地址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综合因素考虑,确定,在建筑设计中,尽量使建筑融合在最佳的环境中,为实现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也要保持整体环境的生态均衡。

2.2 外部环境的合理性确定位置后,就要对环境的详细信息进行确认,根据建筑功能,加强外部环境的设计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实现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增加建筑物周围的树木、植被,减少风沙,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少能耗;如果自然环境无法满足,可以适当的创造人工环境,平衡环境温度,发挥收集雨水的作用。

2.3 规划合理性和体型设计面对一些相对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必须做好建筑规划与体型设计,所谓的微气候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整体体量,体型与环境的关系,日照及朝向等,充分考虑微环境,做出适时的调整,例如蒙古包都是圆的顶,主要就是为了应对草原的恶劣气候,减少建筑散热;而在沿海地区则要特别注意通风性,实现节能的目的。建筑的设计原则还有就是避开主导风向,在冬季获得足够的日照,保持夏季的通风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受到历史、地形、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要做好权衡协调工作,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篇5

前言:

设计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具有全面性的,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竣工之后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设计管理是一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实地勘察,计算设计参数、绘制设计图纸、论证设计方案、分析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原则,以及控制设计造价。设计管理工作贯穿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深刻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加强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具有较大的行业特殊性,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控制造价预算,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预算,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建筑工程的预算成本超出控制的范围,其根本原因都是对设计阶段的管理松散,加强设计管理,有助于将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二是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正常。当设计管理较为松散的时候,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会相应出现问题,包括设计图纸不合理,施工方案不科学等,影响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迁延工期,浪费资源,基于此,必要要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照常进行。三是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设计方案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加强对设计方面的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控制。

2.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影响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对设计管理环节不加重视。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忽视设计管理的问题,片面地认为设计工作只是设计单位的事情,将所有的权力全部下放到设计单位,造成设计管理环节失控。(2)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未能充分考虑设计原理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可行性,超额设计,损害了建筑工程开发商的经济效益。(3)部分建筑工程内定设计单位,使得工程的设计环节脱离了市场而单独存在,缺乏竞争性与主动性,从而导致设计方案失去了优化的契机,增加设计管理的难度。

3.强化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力度的举措

3.1加强设计管理中施工图纸的审核力度

在建筑工程当中,施工图纸是最重要的施工依据,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工期、造价、性能、质量等方面,同时还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必须要加强设计管理中施工图纸的审核力度。具体的操作方法可分为两大部分进行:(1)明确施工图纸与实际的施工情况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地勘察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图纸与实际的施工情况相吻合,避免造成施工期限的延误,施工成本的增加,继而危及施工质量。(2)部分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受设计人员专业素养的限制,加上管理力度不足,往往会出现遗漏细节的问题,迁延工期,影响工程质量。基于此,必须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其中的细小环节也要加以核查,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在制定设计图纸的过程当中,还应当留有调整施工方案的余地,通过计算机模拟施工现场的方法,对施工图纸加以完善。

3.2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超额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规模,施工范围,施工用料等方面不经考虑,违背实际预算,导致超额设计,直接损害建筑工程开发商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必须要从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制定“限额设计”体系,划定固定的预算成本范围,要求设计单位在范围内尽量优化自身的设计方案,不允许突破预算成本的固定范围。其次,在不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最符合经济原则的建筑材料。同时,在现有的施工技术足以满足正常的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不允许盲目追求高端施工技术,造成资金的浪费。最后,严格规定建筑工程整体规模,避免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缩小或是扩大了施工的规模与范围,对设计方案在经济原则下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

3.3加大对设计管理中方案的审核力度

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设计方案对整个建筑工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首先,统筹规划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以及设计结构,要求满足正常的使用标准,且不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对建筑工程内部的配套设施,使用的装饰材料的等级都要加以严格的审核,满足质量与经济的双重要求。其次,结合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包括水文、房屋位置朝向等内容,都必须要求符合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审美理念,确保建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市场效益。最后,注重建筑工程外部的硬件设施,包括绿化、交通、消防设施等内容,加大对设计管理中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统筹兼顾,以实用与美观作为审核设计方案的两大标准,优化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满足使用要求与审美要求,从而达到强化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目的。

4.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图纸会审环节

依照正常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环节而言,在设计图纸绘制完毕之后,需要组织会审团对设计图纸的可行性进行会审谈论,会审团的成员包括:设计人员、建筑工程专家、业主、施工单位四方人员。在会审的过程当中,四方人员集思广益,进一步优化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中的细小环节也要加以严格审核,从使用性能,以及市场效益两个方面比对分析设计图纸的可行性,尽量将全部的问题都在设计图纸的会审阶段进行解决,避免建筑工程按照存在失误的设计图纸施工,延误工期,影响整体的质量。此外,在对建筑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工程的社会效益,注重施工所用原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的环保性,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立足设计图纸,完善设计图纸,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图纸会审环节的初衷,也是其最终目的,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设计变更环节

一般情况下,经过专家会审确定的设计方案,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预算、工期等方面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不允许更改设计方案,这也是设计管理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设计管理力度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设计人员,或是施工人员罔顾工程的客观规律,随意更改设计方案,影响工程的质量以及工期等方面。当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要重新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重新制定局部的设计方案,报与专家会审团进行二次审核,审核通过才能进行变更。加强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设计变更环节的管理力度,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后期验收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业,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较大,其施工质量、资金预算、安全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广受关注,基于此,必须要提高设计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佐.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研究[J]. 科技资讯,2008,13:181.

[2]罗意. 试论建筑工程设计管理[J]. 山西建筑,2010,31:217-218.

篇6

随着我国人们房地产消费的理性化以及建筑市场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加,现代建筑成本控制管理对投资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房地产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行业,企业投资必须要有一定的回报率,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果,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是有效提高工程经济合理的关键。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概述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主要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是关着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横建设政策和法令的基础文件,是建筑工程投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的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建设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10%左右,同时还能够对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质量起到简介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对提高投资使用率、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筑投资与建设的首要工作。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影响投资收益、建筑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

2.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工程投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性,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结论

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全过程、全面性施工管理理念对就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与优化,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永波.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概述[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

篇7

【 abstract 】 :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shockproof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shockproof theory,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design of the earthquake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the author own work experience gives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o improve the building structure vibration resistance.

【 key words 】 : building engineering; Shock;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要求的提高和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工程的结构防震分析和设计已变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地震多发区比较多,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建筑工程的防震依旧是建筑物安全考虑的核心问题。

1 建筑防震理论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规范是指导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法定性文件,它是各国在建筑防震经验权威性的总结,它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防震实际经验。它以有关防震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具体的防震施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使这份规范向着使用性方面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建筑防震设计的理论主要有三种,这是在不同的年代上根据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采用的设计理论,第一种是拟静力理论,在20世纪10-40年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第二种是反应谱理论,在20世纪40-60年展起来的;第三种是动力理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广为应用的地震动力理论。目前而言,现代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理论都是采用的第三种动力理论,这种理论的发展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人们对地震的深入理解,采用实验模型演示地震发生的情形,为防震设计提供理论的数据支持[1]。

2 建筑工程防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 抗震设防烈度低

就目前来讲,现在应用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水平偏低,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情的需要,近几年,地震的频发,这段建筑物安全性的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应该大幅度的提升[2]。国内现行的防震标准中,中震相当于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较低的抗震设防烈度放松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这是使得建筑物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

2.2 地基的选取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地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好的地基可以增加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所以地基选取时应选择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远离河岸,尽量是选取的地基在一类土壤上,避开复杂地形,尽量采用人工地基不采用震陷土作天然地基,避免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地基的选取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的采样分析。

2.3 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

由于我国自身的国情所决定,现在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这样就对建筑结构防震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在某个确定的设防烈度和结构型式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的高层建筑都有一个合适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以内,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是比较有保证,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很多建筑物都超过合适的限定高度。超过高度限制后,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就导致建筑物的防震能力下降,影响因素也变得复杂多变,这样就会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工程预算带来很大的难度[3]。

3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的基本内容

3.1 重视建筑工程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不规则比较严重的设计方案不应该采用,不要只重视建筑物的外形而不重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造工程设计时要把安全性放到首位,采用平面或立面简单的对称。这是由于地震发生时,相互的对称的建筑物在地震时抗震能力比较强,不容易遭到破换,而且对于它的加固和防护也比较容易实现。

3.2 防震概念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防震结构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 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墙(柱)”的原则;

 对结构中抗震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 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尽量不要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3.3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3.1 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目前,建筑工程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延性结构体系(传统抗震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是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地震发生时,允许结构构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耗地震产生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使建筑物出现裂缝但对整体结构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在传统抗震结构体系中加入软垫隔震,滑移隔震,摆动隔震,悬吊隔震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改变结构构件的力学特性,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结构地震反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震措施。

3.3.2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时,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设计时要进行定量分析,在地震发生时,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定量分析的变形要求。定量分析师不仅要验算构件的承载力,还要控制结构在地震震感很强的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在建筑工程中,选择坚硬的场地作为地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错开地震的活跃周期,防止地震余震与结构产生的共振破坏。

3.3.3 建筑工程结构材料的选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如果结构设计的很完善,同时也符合防震的要求,但是如果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当,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防震效果。在防震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结构材料参数随机性的防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这与以往的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不同,以往的研究中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不考虑别的因素。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地震烈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烈度等级界限的模糊性等因素,确保设计时考虑因素的全面性。

3.3.4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对于增强建筑物的防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地基承载力来看,如果是相同的地基条件,在不增加基础或地基处理造价的情况下,减轻结构自重意味着可以增加建造层数,对于软土地基影响更为明显。地震效应与建筑物的重量成正比,建筑物结构重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地震力的增大,建筑物的结构中惯性较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危害性较高。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尽量采用自重比较轻的结构构件[4]。

3.3.5 建筑结构应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建筑物为了提高防震性能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发生时,第一道防线的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能抵挡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提高建筑物的防震能力。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的也同样在不断的进步,这些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是建筑工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防震结构的设计和结构材料的改进,这是建筑工程防震设计的新方向,这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陆文强,陈瑛.几种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33(6):82-86.

[2] 蒋山.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195-196.

篇8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医疗事业不断提升的今天,医院的建设是不断提升人们就医环境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医院在经营及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其医疗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医疗,而是向着医疗、保健、科研等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医院。因此,进行医院建筑工程设计时,对于医院的功能等方面的设计需要综合全面的考虑,避免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严谨,使医院的建筑设计具备现代化的需求。

1、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 决定造价成本

医院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大型系统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但正是这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设备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左右。此外,由于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变更频繁出现,导致工程造价失控也是建设中突出的问题。

公立医院的大型建设项目的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财政,其投资额度是以相关规范为依据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因此需要设计单位根据医院规划、功能需求及投资额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设计。

1.2 对建筑物未来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性医院由于其专业性强、医疗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设计难度。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极大地缩短工作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为病患就诊提供便利条件。

建筑物未来的使用成本主要在于能源的消耗以及维修成本。医院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场所的开放性,始终处于日夜不间断的工作状态,这就造成能源消耗的不间断性。因此,节能设计在如今的医院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多利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还应对高消耗、易损区域的设计尽量多采用标准材料,以便日后维修。

1.3 对工程施工起到决定性作用

当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原则上应完全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并根据设计的规模、工艺、工程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机械台班及施工人员的投入、计划工期等。任何不确切的设计,即使是一个节点的设计不明确都有可能给施工过程带来困惑,甚至造成工期延长、工程造价提高等后果。

2、医院建筑工程设计现状及设计特点

2.1 医院建筑工程设计的现状

医院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商业建筑工程或者是民用建筑工程,医院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载体,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根据对我国医院建筑工程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的准备过程中,经常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修改。而修改的原因自然是设计方案不够科学、严谨,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医院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设计的质量。

2.2 医院建筑的设计特点

医院建筑首先是城市公共建筑,应首先解决其作为公共建筑的一般问题,如与城市的关系、与周围建筑的关系、与城市形象的协调关系等;其次医院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相比存在特殊性,即功能的多样性、流线的复杂性以及进行医院工艺设计的必要性。医院建筑设计应该首先从其公共建筑的属性入手,而不应该被其复杂的功能及工艺设计限制了创新的思维。

3、注重医院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交流,阐明现代化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医院建筑发展的新动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2)资料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包括面积指标的分析比较,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面积指标,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远近期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与逐步过渡、分期实施步骤;与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职代会代表沟通,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3)当前建设项目的任务书编制(细则)与相关科室切磋,由领导决策层把关,制定当前项日的详细任务书。

4、医院建筑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医院建设要从国情、地域特点、医疗服务要求、医院管理模式出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和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式,这样才能建设出适用、经济、科学的医院建筑。由于地区不同、医疗服务模式不同、医院管理模式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医院建筑形式。盲目地谈国际上的先进模式和趋势,而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一定出不了好的建设方案。在医院的建设中,“因地制宜”是医院管理者、设计者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5、医院建筑规模设计

医院规模建设应符合相关法规及适应市场需求,医院病床编设需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做到与驻地医疗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疾病谱变化相适应、与医院人力物力和财力相适应、与医院长远发展相适应。医院规模设计要适度,通常要遵循合理布局、适应社会需求兼顾效益与动态管理、保证重点、反映特色的基本原则。医院规模建设最佳选择是努力达到规模效益递增,使平均成本降到最低,为此,在设计前,需进行科学评估与论证,探讨规模经济的因素。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也不应盲目扩大规模,而是改善管理、改善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坚持以医疗市场为导向,科学处理好规模建设和内涵建设的关系。当规模发展科学化达到一定程度,医院顺其自然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6、医院建筑功能设计

医院建筑是以功能为第一要素的公共建筑,保证功能和技术的同时可以兼顾艺术性,但需要营造安静、稳重、舒适、可信赖的心理感受以满足病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医院建筑造型不能张扬、激烈、怪异,以免造成躁动不安的心理感受。应减少没有实际功能作用的装饰性材料以适应医院的特殊环境,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能源浪费和运营费用的增加。此外,要提高医院建筑室内空间对不同使用功能的适应性。而且医院建筑的设计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和日新月异的医疗流程,空间设计要考虑未来功能变化的需要,提高医院建筑对未来医学水平的适应能力,正确设定空间规划的规模,考虑为各个空间设计多种用途,并采用统一尺寸设计;规划时应保证未来的适应能力,包括采用充足的楼层高度和轻质非承重墙空间分割方式,便于未来进行改扩建,以可调节的空间模块适应医疗流程的调整和变化。

7、医院建筑设计应重视细节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医院建筑设计上差距最大的是在细节方面,国内大多数设计者对细节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不光要重点考虑功能布局、建筑造型,对于细节、细部、人性化方面,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诸如一个开关的位置、一个候诊室的色彩、一个窗帘的形式等。只有这些细节精致起来,建筑整体才能保证合理与精彩。“细节决定成败”应该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共同遵守的准则。

8、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确定既要民主又要集中

由于医院建筑具有复杂性和个体性,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师应常会与院方反复进行意见沟通,不但要和管理者讨论,还要和具体的使用科室的人员讨论,广泛听取意见,这有利于方案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即更能适应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使用特点。但在沟通工作过程中,由于教育背景、工作背景不同,不同的医生对功能布局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有时同一部门的医生,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理解和要求。发生这种情况时,建议管理者应在充分听取使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合理取舍,科学决策,既要民主又要集中。不听取使用者的意见,武断决策,会使医院建设偏离实际工作需要 ;而过于“民主”,往往陷入局部问题的纠缠,而无法实现宏观上的有效控制,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9、医院建筑的色彩在统一中求变化

医院的色彩设计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在统一中求得变化。它的外部、内部都有一种淡雅、稳定的主基调,局部加以色彩点缀。一个完整医院的色彩设计,建筑师往往忽略的是室内设计,大部分室内设计都是装修公司设计,而装修公司大部分是不懂医疗的特殊性,无法满足医疗要求。建筑师忽略的还有家具和医院的标识牌,而这些家具和标识牌的色彩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更能体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还体现一个独特的医院文化,如果一个医院从外立面到内部装修设计,再到家具和小的标识牌都有由建筑师设计,就会完整统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设计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是工程项目的灵魂。尤其是面对医院建筑这种复杂的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以及今后投入使用后是否能够满足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医院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医院的多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志飞,王志成.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6(03)

[2] 王磊. 浅析养老院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J]. 学周刊. 2013(10)

篇9

一、引言

通过工程界无数人员的长期摸索和不懈努力,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法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尤其是在将概率论成功引入之后,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也取得了质的变化和突破性的进展。建设部系统率先编制并颁发《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为其后编制和修订房屋建筑各种结构设计规范奠定了基础。铁路、公路、港口及水利水电所属系统又分别于近几年内编制和颁布了《铁路工程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公路工程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港口工程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统一标准》。作为上述五个统一标准更高一层次的《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虽然出版在后,但这些统一标准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实施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点看法和总结。

二、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实施方法

第一,针对建筑工程的结构重要性、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甲方要需求,在对设计使用期进行明确的前提下,将耐久性退化的影响也纳入了考虑范围之内,从而引申出了建筑工程结构预期使用期可靠度设计的概念。因而使得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将进一步考虑到不同环境中结构耐久性退化的区别、不同预期使用期相应的荷载水平和结构构件抗力退化的差异。

第二,提出了在指定环境、指定预期使用期的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原则,并相应给出了其设计实施方法。此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确保在结构的预期使用期内其构件可靠度设计指标应当高于现行规范的要求,这一实施方法具体就是通过现行的荷载及抗力分项系数设计计算表达式来实现的。这项原则和方法较为简单明确,因此对于设计人员的掌握非常有利。

第三,针对五种代表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给出了不同预期使用期耐久性设计参数,包括各代表性构件可靠指标衰减随使用期的变化、考虑耐久性的不同预期使用期设计可靠指标和实用设计表达式的耐久性折减系数。通过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比较了五十年和一百年预期使用期下考虑和不考虑耐久性影响的构件配筋、初始可靠指标和预期使用期末可靠指标。

第四,对于建筑所在环境潮湿的条件下,钢筋锈蚀对受剪构件的可靠度影响显著,必须考虑耐久性退化因素影响;对于轴心受拉、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弯构件,五十年使用期时可靠度指标变化较小,设计时可以不考虑耐久性退化影响;但随着预期使用期的增加,应该考虑耐久性的影响,并建议按下文方法在设计时予以考虑。

三、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问题

第一,目前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对其设计使用年限的考虑仅仅按照五十年和一百年来进行简单的划分,对于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其设计使用年限的不同需求则基本上完全没有反映。而且其对于设计使用年限唯一的变化还是依靠结构重要性系数γ0来进行反映的,即当需要提高设计使用年限时,就加大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结构计算而言,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一旦建筑工程结构需要提高其设计使用年限,只是一种功能需求,其计算荷载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加大结构重要性系数,其实就是相应加大了建筑工程的荷载效应,这显然与实际完全不符。

第二,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中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也太简单,完全不能反映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目前建筑工程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只有0.9、1.0和1.1这三个简单的取值,这对于多种多样的荷载作用以及五花八门的结构类型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进行简单取值的后果往往就是导致设计时过分偏于保守,

第三,目前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中的设计计算表达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时就可能会导致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计算结果出现。

四、关于改进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一点看法

针对现行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本文对现行设计方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点看法。首先研究用可变荷载分项系数的变化来考虑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影响,用现有标准中隐含的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时的可靠指标,来确定在其他设计使用年限时结构的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其次,确定不同安全等级结构在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时的重要性系数。按照上述目标,提出了改进的结构设计表达式γ0(γGSGK+γQγLSQK)≤R(γR,?K,aK,…)

设计表达式的改进体现在γ0、γL两个系数上。γ0还是代表结构重要性的系数,用于整个荷载效应组合值。对于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具有不同的重要性系数。γL是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时结构的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仅用于可变荷载标准值,用来考虑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时可变荷载的影响。

γ0、γL值确定的原则是当安全等级相同时,按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所设计的结构具有基本一致的可靠度水平;且当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时,其可靠度水平与现行设计规范所隐含的可靠度水平一致。

改进的设计表达式在形式上与现行《统一标准》规定的表达式比较相近,只是增加了一个分项系数γL。当设计不同使用年限的结构时,只需要确定对应的γL,所以对于工程设计人员的使用不会造成麻烦。

确定在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时的分项系数γL和重要性系数γ0,首先需要确定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中所隐含的可靠度水平,并以此为目标可靠指标。由于现行设计规范已对荷载取值原则和抗力分项系数进行了调整,因此在确定现行设计规范所隐含的可靠指标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五、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总结

第一,对于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的评定到底是用可靠指标的计算平均值还是用其它参数来作为评定标准,工程界至今仍然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就目前的普遍共识而言,前者的缺陷时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找到一个更好的评定方法目前还无定论。因此,如何通过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来对工程结构的造价及性能指标进行优化,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第二,作为建筑工程设计预定目标的一项重要的衡量尺度,建筑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不仅应当遵守其一系列相关的客观规律、规范和标准,而且还要充分吸收有关的国内和国际的最新信息。

篇10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中主要的施工材料。不过,从现代化建筑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多,这就十分容易使得人们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对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进行简要探究。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标准和准则,也是高层建筑设计单位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一定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支持下,才可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总体来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基础力案合理。建筑结构基础力案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的建筑结构基础力案设计中,设计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施工地质条件,根据实际建筑结构施工需求进行设计同时建筑结构基础力案需要配置完善的施工地质调查报告,最大程度的发挥建筑物地基的潜力,必要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地基的变形做好相应的演算另一力而,设计单位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综合性分析,尤其是对于建筑物负荷以及上部结构类型,通过对这些综合性分析,最终选定最适合的基础力案,从而可以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设计单位经济效益

(2)计算简图适当。计算简图设计,也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而这些计算分析都必须要建立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计算简图基础之上的数据分析,才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牢靠性举例来讲,建筑物结构节点问题,建筑物结构节点并小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铰节点或者是钢节点,设计单位在进行计算简图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物结构节点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计算简图计算精确性,进而将计算简图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结构措施完善。除了基础力案合理以及计算简图适当这两大基本原则之外,还有

一条基本原则是设计单位经常忽略的,那就是结构措施完善原则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时,需要注意结构组件的延展性,例如建筑物中钢筋的锚固长度等同时,设计单位还需要注意建筑物薄弱环节以及建筑物本身温度对于建筑物组件的影响,对于这两力而的问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以及强压弱拉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牢靠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由于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某些未定的设计障碍,这小仅阻碍了设计师的想法和策略,如果更加严重,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使得施工力的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几种建筑结构设计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以防广大建筑行业的工作者犯同样的错误。

(1)地下室设计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注重地基的稳固问题,而地基质量一般都是

与地下室的设计直接相关的,所以说地下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一日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首先,地下室的设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于墙体的厚度、混凝土的强度、防水材料的性能以及钢筋支撑架的刚度等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却并没有引起广大施工人员的注意,对地下水位的高低和竖向荷载能力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和测量,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

(2)设计图纸问题。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都需要依照具体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具体的施工工序和施工任务都要根据设计图纸的精细程度来决定,可以说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建筑工程竣工质量的优劣但是在现代许多建筑施工团队中的建筑结构设计师并小重视设计图纸的内容.对待施工图纸的设计态度也并小严谨.有一种尽量完成任务的敷衍情绪掺杂在设计过程中,这样的设计图纸只是一份粗制滥造的涂鸦作品,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更谈小上精密合理总体而言,一份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应该对结构设计的细节有细致的标注或者分析,特别是抗震指数的设计、支撑架的刚度、墙体的材料等等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的因素更是要重点说明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团队中,仍然有部分的建筑结构设计极为小合理,譬如在各层梁、柱、墙的平而配筋图中,仍然采用小标准图集,地上地下的结构标高、梁柱编号、结构层高标注小清楚这些小顾后果的设计显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浇混凝土楼板问题。由于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多的施工材料,所以混凝土的

施工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力而浇混凝土楼板的质量问题则是重中之重,一日没有妥善处理就会出现许多问题,比较常见的是干缩开裂、支座负钢筋倒伏前者往往是由于温差较大,热胀冷缩而出现了崩裂问题后者则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有着直接关系

(4)建筑选址问题。古语有云:万事开头难可见对于任何事情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打下基础,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也是,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先要解这个建筑项日的选址问题,如果选址小稳定,再好的建筑结构也小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可见要想使建筑既安全实用又科学合理,建筑的基础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如若小然就会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极低,建筑质量也会非常差.对住户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肋。

3、基础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既影响着工程整体质量"安全,又在工程造价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基础设计至关重要。

(1)地基承载力问题。在基础设计之前,应选择合适的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持力层承载力决定着基础方案选型和基底面积的大小。不同持力层的承载力差异很大,造成所选基础方案可能完全不同,进而对基础造价造成极大的影响。可见选择合适的持力土层的重要性。当在持力层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承载力明显偏低土层时,则需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以往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注意到软弱下卧层的变形验算,而忽略了其承载力的验算。当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对工程整体的安全

性影响极大,需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当下卧层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深基础(如桩基础)穿过软弱土层,或对软弱土层进行地基处理,是其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要求。

(2)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对于不同的基础形式,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也各不相同。

常见问题如下:对于地下车库中的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的计算方法因各地方基础规范有不同的规定,对基础底面积大小影响较大。如辽宁省地方标准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3规定,当地库底板厚度满足一定要求的情况下,独立基础的埋深可取自室外地面及室内地面计算埋深的平均值。对于平板筏板基础,上部结构刚度板底地基土的基床系数等都对筏板的计算有一定影响。设计时应将上部结构刚度传给基础,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并合理选取基床系数,有效降低基础工程量。另外,基础底板及地下室的外轮廓

应尽量简洁,有利于防水工程的施工和降低造价。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切身利益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工程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力求将所有因素考虑在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质量,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U20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时期。在投资决策完成后,工程设计便成为了重中之重。工程设计是对工程全面的规划,是对整个工程实施意图的具体描述。设计概算用是在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在工程建设的规模、结构形式及使用基本确立下来后形成的,设计概算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离不开好的设计概算。

1.设计概算的重要性

设计文件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对建设工程预期造价所进行的优化、计算和核定。从建设项目总造价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到建设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都是以设计总概算为依据的,设计总概算同时也是控制基本建设拨款以及施工图预算和考核设计经济合理性的重要依据。设计概算的主要内容由建筑安装的工程费、购置设备及工器具的费用、银行贷款利息和工程建设中不可预见的其它费用等部分组成。在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是项目计划任务书中,设计概算通常依据产品与规模等因素实施测算,具体的编制也是由设计部门负责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作为总体项目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设计不管分为几阶段施展,在初步设计中对编制项目设计概算那是必须的,目的在于落实项目的总投资额度及其构成,设计概算在经过有关部门的核实和批准后,项目建设投资的最高额度就形成了。

1.2作为实施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一个项目的优劣在评价的时候,必须对建设项目的每个技术经济指标实施综合考核,在对包括工程项目的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贷款偿还期等等多个经济指标进行计算时,都必须以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的基础。

1.3作为确定和控制项目阶段投资额的重要依据。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建设项目建设期都比较的长,建设通常是分阶段实施的,设计概算一般要按照阶段设计的要求来确定建设项目阶段性投资额。

1.4作为实施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投资包干的重要依据。具体的操作是根据已经批准的设计概算,项目单位与项目主管部门完成包干合同的签订,建设项目实行投资包干制,项目单位进行建设项目工程招标标底确定的基础也是经过批准的项目设计概算,做到不超过此项目设计概算。

除此以外,设计概算是编制建设项目年度建设计划和确定项目贷款额度的重要依据。

2.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

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工作,设计概算在编制时,来不得半点马虎应把握以下原则:

2.1国家的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按照国家有关概算的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严格执行,以国家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等为重要依据完成概算的编制。

2.2编制设计概算时,设计意图必须要仔细琢磨,要能完整且准确地反映设计的内容。依照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对工程量实施准确地计算。

2.3必须以提高设计概算的准确性为重要原则,从业人员应实事求是地对建设环境、可能影响造价的众多因素认真地调查和研究,并与拟建工程的实际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当地的价格水平。

2.4对于定额、指标、价格和费率等多项编制的依据要正确的使用。结合现行工程造价的构成,依照相关部门的价格信息和价格调整指数,结合建设期的价格变化因素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使得设计概算能尽量反映出设计内容、施工条件及实际造价。

3.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

3.1 利用概算定额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概算

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有一定的深度,建筑和结构设计内容及要求比较明确,有关工程量等数据基本上能满足设计概算编制的要求时,就可以根据概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设计概算。利用概算定额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方法与利用预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基本相同。其编制方法与步骤如下:

3.1.1熟悉设计图纸,列出扩大分项工程项目

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概算与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一样,其编制方法是在熟读图纸的基础上,列出扩大结构分项工程项目。设计概算中的分项工程项目须根据概算定额的项目确定,所以在列项之前,必须了解概算定额的项目划分情况。例如某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划分为以下 10 个分部工程:柱、梁工程;墙体工程;土石方、基础工程;门窗工程;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装饰工程;构筑物工程;厂区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每个分部工程中的每个概算定额项目,一般由几个预算定额的项目综合而成。经过综合概算定额项目的定额单位与预算定额项目的定额单位是不相同的。了解了概算定额综合的基本情况,才能正确列出项目并据此计算工程量。

3.1.2利用概算指标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概算

概算指标是一种用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或万元为单位,以整幢建筑物为对象而编制的指标,其数据来自各种已竣工的建筑物预算或决算资料,即用建筑面积(或体积)除需要的各种人工、材料而得出。目前以建筑面积(100 m2)为单位表示的较为普遍,也有以万元指标表示的。

3.2 利用概算指标编制设计概算的方法

3.2.1根据初步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结构特征,如结构类型是砖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基础、墙、柱、梁、楼地面、屋盖、门窗、内外墙、粉刷等的用料和做法,按照上述要求选用与设计结构特征相符合的概算指标。3.2.2将概算指标中的每 100 m2建筑面积(或每1 000m3建筑体积)工日消耗数量乘以地区工资标准,求出人工费。即人工费(概算)= 指标规定的人工工日数×地区日工资标准。

3.2.3将概算指标中的每100 m2或1 000 m3建筑体积)的主要材料消耗数量乘以地区材料预算价格,求出主要材料费。即主要材料费(概算)= 指标规定的主要材料耗用量×相应的地区材料预算价格其他材料费一般按占主要材料费的百分率计算,因此,当计算出主要材料费以后,根据主要材料费乘以其他材料费占主要材料费的百分率,求出其他材料费。即其他材料费(概算)= 主要材料费×其他材料费费率。

3.2.4将直接费、间接费和利润相加,求出每100 m2建筑面积(或每1 000 m3建筑体积)的概算造价。即100 m2建筑面积(或每1 000 m3建筑体积) 概算造价=直接费×(1+间接费率)(1+利润率)。

3.2.5将每100 m2建筑面积(或1 000 m3建筑体积)的概算造价除以100 m2建筑面积(或1 000 m3建筑体积),求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或每m3建筑体积)概算造价(概算单价)。即概算单价 =100 m2建筑面积(或1 000 m3建筑体积)的概算造价÷100 m2(1 000 m3)。

3.2.6根据初步设计图纸计算建筑面积(或建筑体积)后,再将计算的建筑面积(或建筑体积)乘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或每立方米建筑体积)的概算单价,即得到建筑工程设计概算造价。即建筑工程设计概算造价 = 拟建工程建筑面积(或建筑体积)×概算单价。

4.结语

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要求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工程全貌,明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调查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施工作业环境。根据计算和确定的设计概算造价,分别计算单位面积的概算造价、单位面积工料消耗数量等概算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总结经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建筑工程是在一定的规划原则指导下将一栋栋住宅和公共建筑按照一定的间距或服务半径分散布置在建设用地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房改政策的出台,住宅建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式下,居住小区的规划、开发、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筑工程设计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建筑工程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空间,创造有利于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建筑住宅工程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住宅工程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此外,城市建筑工程规划文件要有远见,不可只顾眼前。规划的目的在于实施,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基础上,规划要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此,城市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特别是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尊重环境、因地制宜,这是设计者的共识。

2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模型研究

建筑工程规划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到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建筑功能,工程规划设计创作也是建筑功能实现的重要一环。

2.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将项目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是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按照使用要求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调节控制。如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提倡建筑节能首先应该重视规划节能。规划节能是指在规划设计当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节能作为指导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先决条件的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朝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太阳的辐射得热在夏季会增加制冷负荷,在冬季则能降低采暖负荷。朝向选择时应从当地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等全面考虑,从节约用地的前提出发,优先采用本地区的最佳或接近最佳朝向,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得热,还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从长期实践经验来看,南向是我国各地区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在建筑设计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都采用南向,就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以满足节能与舒适的要建筑体形系数是节能建筑设计特别要重视的问题。体形系数就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建筑体形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的能耗大小,因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须权衡利弊,合理确定建筑造型,凹凸面不要过多,尽可能减少建筑的护面积,避免体形变化过多而使体形系数增大,应将体形系数定在一个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以减少建筑能耗。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的目的。

2.2高层建筑

论证高层项目和高层政策的可行性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实证工作,其涉及因素之多,范围之大往往对正确决策造成不利。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慎重对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片面和主观的决策失误。由城市发展的规律看,高层建筑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是很难避免的。为尽可能减少高层建筑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而导致对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工作:一是决策者客观认真的工作和研究态度;二是建立一套有价值的科学论证体系,两者缺一不可。利用平衡法则为后者提供起指导作用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原则,它逐个梳理了影响高层建设的诸多因素,针对各个项目不同的要求和建造环境,分析高层建筑的正、负面特性,其结论在决策模型中整体平衡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后得出。平衡法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帮助决策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构架,避免了由于概念的含混不清而造成的片面决断,同时也为规划和设计者今后的深入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3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设计是以智能建筑的中央监控管理系统为核心,围绕着各个子系统与核心的关系而展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接口、协调和界面等细节设计。目前我国智能大厦系统集从子系统功能集成到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集成,到目前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集成。智能建筑是装备有建筑物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建筑物。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基本功能之一。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文字处理、模式识别、图形处理、图像处理、情报检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排版、文档管理、电子帐务、电子黑板、会议电视、同声传译等。另外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可以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提供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建立为领导办公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逐步得到应用,它是解决常规布线系统存在问题的办法。结构化布线可以支持电话、计算机、建筑物自动控制等系统。目前结构化布线系统是遵循有关标准设计的,因而它是一种符合工业标准的布线系统。它可以连接各个设备,可以支持多个厂家的语言和数据设备。系统集成就是将建筑物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由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只有综合性的系统,才能有机的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智能建筑系统功能的综合是提高总体性能的一个长期的过程。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将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筑工程设计规划中,应该把建筑设计创作与规划、构造、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特定效果和内在品质。

参考文献:

[1] 郑振祝.商业住宅区规划设计研究分析[J].民营科技,201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