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

时间:2023-07-30 08:50: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

篇1

1 有利于以工哺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调整农村劳动力布局,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但发展农业规模产业,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兴国因长期的劳务输出,造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据调查,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足20%。因此,鼓励一大批接受了城市文明熏陶的优秀青壮年返乡创业,将外出务工掌握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带回来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2 有利于扬优抑劣,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近年来,兴国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兴国山多地少、道路崎岖、县乡之间交通不便,圩镇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建设面临内力不够、外力不强的困境,并且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断档和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无人照料,引发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全县选定一批中心乡镇和中心村建设农民工创业基地,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进入第二、三产业,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使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切实化解政府投入不足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3 有利于示范带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兴国县由于受战争的创伤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贫困落后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现实,要实现农村脱贫致富,不是靠政府救济,而是要培养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农民。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这些人因为体力和知识上的欠缺,很难担负起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因此,建设好农民工创业基地,鼓励那些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返乡创业,把外力和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時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劳动力46万人,农村劳动力39.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达20.9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9%;其年龄结构大多在18-50岁之间,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800左右;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主要从事服装生产、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建筑等行业。近年来,受叶落归根的思想、长期漂泊的艰辛和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企业停产或破产等因素影响,陆续有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回流,截止2013年5月,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1000余户,吸纳3000余人就业,主要从事餐饮、建筑、交通运输、服装生产等行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兴国县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呈现出“三缺三差”的特点:

1 缺乏服务,创业环境差。个别部门和乡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造成企业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现象,并且由于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跟不上,大大提高了企业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导致不少返乡农民工“业未创、心先疲”。

2 缺乏知识,经营能力差。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整体发展能力不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早年外出务工,受教育层次不高,在打工过程中,也是从最基层的操作员工做起,基本上是只懂技术,不懂管理,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特别是一些零星分布在潋江镇、长冈乡等乡镇从事服装生产,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因缺乏有效经营管理,在市场夹缝中生存。还有的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对市场发展程度、产业发展导向、消费习惯及水平不清楚,要么把自己务工从事的产业项目硬性搬回来,要么跟风赶浪重复别人,导致“南橘北枳”或“满天星”的情况。

3 缺乏资金,发展后劲差。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打工积累或者亲友借贷等方式自筹资金,数量和来源都很有限。据调查,近3年来,全县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获得过银行贷款,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時挣得的资金,相对创业初期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所需资金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部分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产品有市场,但因流动资金短缺,无力扩大规模失去了发展机遇。

三、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对策建议

只有建设返乡创业基地,才能充分发挥农民返乡创业的聚变效应,才能把劳务大军真正变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为此,围绕如何建设好农民工创业基地,笔者认为重点抓好“三个三”:

1 做好“三篇文章”,培育创业主体,形成千帆竞发的创业态势

一是做好氛围营造文章。注重宣传引导,利用节假日在外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期间,充分运用电视、报刊、专栏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激发在外乡想返乡创业的热情。加大情感联络,在粤、闽、浙等在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充分发挥商会和驻外办事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乡贤恳谈会、老乡联谊会,介绍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做到“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

二是做好规划选址文章。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实现“一人创业,影响一乡,致富一方”的目标,科学规划是关键。充分考虑资源、交通、人口等要素,结合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选定高兴镇、古龙岗镇、良村镇和长冈乡、埠头乡等中心乡镇及县城周边乡镇,整合现有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包括闲置土地、村镇边角地),由政府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并与农村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区、移民扶贫搬迁区相结合,完善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街”等创业基地。

三是做好项目选择文章。根据贯彻《若干意见》的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结合县资源优势、农民工自身技能特点和项目支持重点,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支持返乡人员投资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产业、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坚持靠大联强,围绕县主攻建设机电产业园的方向,鼓励在外从事机械制造产业的乡贤返乡创业。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苗木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2 狠抓“三个平台”,提供创业动力,形成凝心聚智的创业合力

一是狠抓政策扶持平台。从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结合《若干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出台专项文件“量身定做”扶持政策,在项目选择、立项审批、证照办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创业用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特别是金融信贷和财政支持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企业信用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融资服务,放宽贷款额度、还贷時间及抵押贷款物范围。

二是狠抓能力培养平台。积极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以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为导向,进行创业观念、创业准备、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激情。组织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到河南、四川等地区的返乡创业典型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提高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就业培训计划,对其无偿进行技能培训,并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三是狠抓市场开拓平台。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市场反应慢等情况,政府主动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印发信息简报,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市场信息;实行干部一对一帮扶企业制度,发挥相关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拓展产品销路,对相关农副产品,建立农超对接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3 构建“三项机制”,强化创业保障,形成强劲有力的创业后盾

篇2

从“离乡背井”到“返乡创业”

汇川区位于遵义市北部,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贵州省列经济强区和遵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常住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万人,农村劳动力19.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近7万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创收,带来农村人才流失、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空心化”“三留守”、农业副业化等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汇川区农民工问题同样也是全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面临的发展难题。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农民工问题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抓实抓好,并提出“五大原则、七项措施”;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8年,“引导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写入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一系列有力措施,加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春天的到来,并在汇川区得以落地实践、生根萌芽。汇川区从过去的“农村劳务输出大县”逆转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返乡农民工人数从2013年的6000余人上升至2016年的15000余人。

从“起步艰难”到“发展通途”

与全国各地一样,汇川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之初,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与引导。办企业、上项目手续繁琐复杂;融资难、渠道窄,创业资金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无法满足创业所需等,成了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同时也催生了汇川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五个一”举措,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出台一套好政策。相继制定了《汇川区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8个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利用闲置土地、厂房等进行创业,并提供创业奖励及经营场所租金补贴。2013年至2016年,全区兑现创业奖励、场租补贴596.4万元,直接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852人。

搭建一组好平台。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推行联合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一站式”服务;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工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行业主题“创业沙龙”,帮助农民工开展创业项目评估等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培训,开设法律基础知识、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课程,培训农民工6848人,实现就业率92%以上。搭建融资保障平台,设立区级农民工创业创新专项基金,注入担保基金965万元,发放涉农小额担保贷款601户5023万元。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成功举办“2016年首届农民工创业创新高层论坛”,形成了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并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河南省新郑市等4个县(市、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建立了贵州省首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40名返乡农民工在园内成功创业,吸纳当地1000余群众就业。

实施一批好项目。大力引导返乡农民工参c开发旅游资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投入资金3.63亿元,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一条街、现代农业体验馆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项目30个,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5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农旅一体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打造一方好环境。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首问责任制和联动机制,强化农民工维权服务。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帮助解决“住”的问题。每年组织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14268个。大力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学校13所,城区新增学位2万余个,帮助解决“医”和“学”的后顾之忧。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信、宣传专栏,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热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培育一批好典型。相继扶持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富创建贵州梦润化妆品厂、全国首家国家级标准化鹌鹑示范园区、生态猪养殖示范基地、贵州张明富旅游服务公司和贵州梦润云大数据有限公司。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头人黄中敏、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头人马毅、军民融合产业带头人刘宇航等农民工创业代表30余人。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联动发展,树立了“劳动就业光荣、自主创业光荣、服务创业光荣”的社会新风尚。

从“汇川实践”到“转型发展”

汇川区把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发展中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的政策,解决资金、技术等困难和问题,8700名农民工由“打工者”变成“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数量的58%,有力带动了特色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餐饮服务、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拉动了2157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返乡农民工在外发展中所积累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营发展观念,与当前农村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形成互补效应,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地区“二次创业”的中坚力量。仅张明富创办的公司,年营业收入就达6000余万元,吸纳当地360名群众就业。

树立了农业结构调整新导向。回到农村开办企业,发展现代种养殖、乡村旅游,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创办的梦润鹌鹑、大坡葡萄、杨老大米粉等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汇川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至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家庭农场45家、乡村旅馆420家。

篇3

近年来,*街道切实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优化服务,创优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破解资金难题、加强创业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每年春节期间,以“春风行动”为平台,开展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创业信息,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促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通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夯实创业人才支撑。2015年以来,街道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0余人次,创业能力培训40余人。目前,街道返乡创业人员达到150余人,直接带动500余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二、当前影响农民工创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阻碍农民工创业热情

据调查,返乡农民工80%以上都反映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农民工虽然在外积累了一定资金,但还是要依靠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钱才能使经营项目正常运转,返乡创业投入很大,加上农民创业尚未树立起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融资能力差。另外,银行部门担保贷款手续比较复杂,农村承包地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比较困难,致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很是困难,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比较高。发展资金不足,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障碍。

(二)综合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

据统计,在我街道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40%,他们外出务工大都是从事重体力、低技术的劳动,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多数返乡农民工接受过创业培训,但创业知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还是相对欠缺,难以满足创业不断发展需要,加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待遇较低,先进企业技术和优秀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致使企业投入见效慢、回报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生存前景堪忧。

(三)要素保障不足,创业环境较差

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涉及以农为主的基础产业领域,创造的税收相对较少,导致用地难比较突出,办理审批时间长,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大多又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返乡农民工自己修路,错失了市场机遇,又增加了企业成本。受制于收入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条件不完备等问题,创业者在聘用管理和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上存在很多困难。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但有些新办企业并不清楚自己可享受哪些服务,减免哪些税费。总的来看,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四)创业意识不强,成功率较低

由于部分返乡农民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长远的目光和规划,缺乏闯劲,即使有创业意愿,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加之掌握创业的信息渠道不畅,不能把握市场风向,导致创业产品不畅销或滞销,企业发展壮大比较困难,创业成功率不高。

三、进一步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和指导

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引凤还巢”。一是全面落实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制度,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三是结合实际,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新领域,提高创业的层次,促进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二)进一步强化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紧扣精准扶贫攻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就业为目标,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计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热情,为促进农民返乡创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三)切实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篇4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