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08:50: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缘起: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上学期,笔者所在学校承办了“浙江省三江名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在活动中执教《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课后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对该课进行了主题点评,在点评最后喻老师提道:“凡在涉及人体相关的内容教学时,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对人体保健的教学,将爱护身体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一语惊醒梦中人。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是十分丰富的。对于涉及人体方面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我们身体的构造与各部位的作用外,还应当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其最终的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如此,再反观笔者在研讨活动执教的《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食物在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展示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前概念,实际教学过程,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也确实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之上。当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认识后,笔者借助绘有消化系统的围裙,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对原先自己画的消化系统进行修正,再通过全班的交流,将自己新的想法或不同的意见进行表达,在交流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肝、胰到底有没有起到消化的作用?”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中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此时笔者顺势通过一部十分精彩的视频和一段文字资料,给学生以帮助,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字资料,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及作用,随后再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再画一画我们的消化系统,此时的学生胸有成竹,最后再对比课前和课后自己的两幅消化系统简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整堂课可以说结构紧凑,对于科学概念目标和科学方法目标的达成几乎没有任何缺失,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让补充、质疑充斥整堂课的教学。但是却缺乏了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正如喻老师的最后点评,让笔者醍醐灌顶,促使对这一内容进行系统的反思。
三、 梳理:对教材体系的综合分析
通过反思,笔者在活动后有针对性地对人体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关注,在整个小学科学教材中可以进行哪些身体健康方面的教学?相关的教材链接点又在哪里呢?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整理如下:
对于以上人体教学内容的分析在教材中主要有以下三个链接点:
教材链接点1: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
内容:1.身体的结构――人体的外形、结构,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关系。
2.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系统的基本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关系。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呼吸系统的基本认识,呼吸的生理作用。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循环系统的基本认识,探究心脏的作用。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消化系统的基本认识。
6.口腔里的变化――探究口腔消化的器官和消化过程。
7.呵护我们的身体――人体是一个各系统、器官综合协调的,由神经支配的协同作用的个体。
教材链接点2: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内容:我们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
教材链接点3: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
内容: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的结构和功能。
保护我们的听力――呵护我们的耳朵。
人体方面的教学是整个“生命世界”教学当中的一部分,总共涉及10课时的教学内容。而在这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身体健康方面的教学目标需要达成,这才是真正教学目的所在。
四、重塑:探索身体健康教学的策略
通过一次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结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及对教材的梳理,笔者仍旧以《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
(一)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有意渗透
教学中交流讨论始终贯穿于整堂课之中,在这些交流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身体保健方面的谈话,于无形中加入身体保健方面的教学,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比如在教学“消化系统胃的功能”相关内容时,当学生了解了胃的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后,师生通过谈话交流:“胃的主要功能是研磨食物,当我们吃了很硬的食物,或是牙齿咀嚼不充分时,胃就需要增加研磨次数,这就增加了胃的负担,所以在平时吃食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让学生自己谈谈想法。这样的谈话方法,非常简单,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稍加留意,都可以在相关内容教学时以交流的形式进行身体健康方面的指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了解了各器官的功能作用后,与学生进行保健方面的谈话教学,切忌进行口号式的教学,如“我们要爱护我们的胃、我们不要吃得太饱”等。只有与具体的器官功能相联系,交流才会起到作用。
(二)在模拟实验中进行有形渗透
在人体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人体器官的功能,比如在认识“小肠”的教学环节中,准备一根长6米左右的软管盘起来藏在教师的衣服内,学生根据文字资料了解到小肠是很长的消化器官时,但对于小肠到底有多长,没有直观的感受,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拉住软管的一端,一直到软管全部拉直。哇,原来小肠有这么长啊。那小肠为什么要这么长呢?食物在小肠中要经历3个多小时的旅行,主要是让我们的身体最大程度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以上模拟实验,不仅让学生对于盘曲的小肠拉伸后到底有多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小肠的作用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而且通过这样的充分认识,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小肠的重要性,以及日常所吃的食物要多样化、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促进人体营养的均衡吸收。
同时,在教学其他人体教学内容中,教师都应该设计相关的模拟实验,将很难直观看到的器官特点、作用进行模拟,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认识人体器官,并有效地了解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
(三)在视频资料中进行直观渗透
视频教学在人体相关教学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原先很难观察到的人体内部的情况将一览无余。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视频,并在选择视频时,有意识地选择兼具人体保健知识的视频。如在教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时,笔者通过比较5个不同的视频,最后选择播放了解消化器官功能及作用的视频,但在这个视频中缺少保护消化器官的内容。于是在该课的教学时,笔者找了一段关于保护消化器官的视频,放在课的最后,让学生一起再观看一段视频,通过良好习惯和不好习惯对消化器官的影响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保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
教材中有关人体结构方面的10课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科普视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视频进行必要的剪辑、有机结合,通过直观的视频将身体保健的内容进行渗透。
(四)在数据分析中进行客观渗透
在《我们的身体》单元中提到,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有它自身最佳的工作数据,如肠、胃每分钟的蠕动次数,心脏跳动的时间,每天胃中消化液的分泌量等等。另外,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也会直接进行数据的测量,如“心脏跳动次数的测量”“呼吸次数的测量”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具体的数据,在教学中教师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说明时,可以适时客观地对人体健康进行渗透教育。
1.课堂上测量数据,进行人体健康教育
如在教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一课时,在我们测量出平静时每分钟心跳次数和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再分析运动后心跳次数增加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另外,还可以对班级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每分钟心跳次数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比较也可以进行身体保健方面的教育。
2.资料中获得数据,进行人体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15-02
健康教育的概念比较宽泛一般主要指的是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由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实际情况实施的关于医疗卫生健康方面的,关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针对对象包括了疾病的患者、疾病康复人群也包括了健康人群。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言,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健康教育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其早已成为一项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行为准则[1]。健康教育的实施对于更好的开展公共卫生父母项目中的其他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通过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不但可以使广大患者和健康群众对有关保健知识有更多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还能起到提高全社会对于医疗卫生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认知[2]。在本文中作者针对本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对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现将其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了本区域内接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服务支持、帮助的500名志愿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志愿者285名,女性志愿者215名,其年龄分布在15-67最之间,平均年龄为35.50±0.85岁。在这500名调查对象中,属于住院治疗的急、慢性病以及传染性类疾病的患者为125例占总人数的25.00%,急、慢性等疾病在家康复或者定期去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为280例占总人数的56.00%,其余为健康者占到了总人数的19%(195/500)。同时查阅本区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相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记录并咨询相关人员获得研究资料。
1.2 方法:
自制关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关于健康教育认知情况等方面的调查问卷,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对获得的问卷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于此同时,查阅本区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相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记录并咨询相关人员获得研究资料,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形式、内容等做更深入的了解,并再次基础上展开探究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检验,对所得数据的频数、信度、相关分析和显著检验、T检验等进行数理统计。调查问卷设计参照里克特的五点计分制作相关题目的选项。
2 结果
针对500名调查对象展开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95份(5份无效问卷的发放对象均系健康者),回收有效率为99.00%。调查问卷的相关题目经信度检验后发现其信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Alpha系数为0.863)。
2.1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具体可见下表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率仅为14.14%,大多数的人认为当前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一般。
2.3 目前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方面的调查:
根据对本区11年1月-13年1月期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活动记录的查阅以及对有关负责人员的采访,发现这期间在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主要针对传染病预防、卫生常识、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组织进行了15次的健康教育活动,而其他方面如饮食安全、心理辅导等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总计仅为6次,而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和组织相关的专家讲座,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等方面进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很少。
3 讨论
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中,不光是疾病的患者实际上很多健康人群都是健康宣传与教育针对服务的对象,对于一些疾病的患者而在住院的情况下一般其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由病区的责任护士进行,其主要的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心理指导,疾病知识讲解以及开展整体护理等[2]。而对于一些健康人和在家疗养的疾病患者而言,可以通过医患座谈会的形式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于了解,学会自主的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康复疗养和保健。当然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要继续的优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的内容不是特别的全面同时形式也过于单一,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很据实际情况开展、进行多种形式的、全面的健康宣教工作[4、5]。
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健康需求,通过与其构建起来的和谐关系可以更好的渗透疾病的防治、预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从根本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但是在本文中人们在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有了较高认知度(71.72%)的情况下,却对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认可度很低(满意率仅为14.14%),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和健康教育应用的形式、开展内容过于单一有关,在很多时候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不是特别灵活,导致了其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健康教育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人们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也是比较高的,但存在方法单一、内容不是特别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应用效果。这些都需要在具体实施的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加以解决,而相关的研究也必须继续的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亚囡.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罗洁.健康教育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3,01:90-91+9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54-02
骨折患者应在入院、围术期、出院及居家等各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锻炼,护士负责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控制。健康教育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患者预后,而且会直接关系到一个护理团队的护理质量。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科将健康教育管理单应用于骨折住院患者,在减轻护士工作量的同时,也取得了有效的效果,如下所示[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骨折患者465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骨骼患者4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女有210例,男有255例;年龄为21~76(34.00±11.05)岁;住院时间为6~22(11.00±4.95)天;病种: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其患者分别为299例、164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有200例,男有225例;年龄为20~79(35.00±12.00)岁;住院时间为6~27(11.00±8.05)天;病种: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其患者分别为310例、115例。经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没有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 05)[2]。
1.2方法
1.2.1通过利用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两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其顺序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护士在帮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住院规章制度、收费项目、抽血检查前注意事项、查房时间等待内容,并且将常规教育便签条发给患者;步骤二,在患者住院期间,主管护士需通过口头讲解向顾客提供一切有关健康教育方法,在谈及功能锻炼方法时可以通过以身现法进行指导。步骤三,患者即将出院时,护士不仅对其进行出院指导,还给病人发放出院指导便签。步骤四,患者出院一周后,责任护士通过电话询问病人状况,然后对其提出相关的健康指导。
1.2.2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主管护士按照常规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掌握锻炼方法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每周由质控员与护士长进行一次功能锻炼效果情况的评价。
1.2.3观察组:主管护士负责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管理单对患者进行护理。责任护士每天将患者评估情况、护理重点、功能锻炼要求及实施过的健康教育方式记录在健康教育管理单上,每周由质控员及护士长进行一次的功能锻炼效果情况的平价,主管责任护士根据评价结果指出的不足进行改进。健康教育管理单要贴在病人床头,其管理单包括的内容有:(1)病人疾病信息;(2)关于实验室阳性指标、诊断、既往史的情况;(3)入院须知、术前术后所注意事项、饮食要求、功能锻炼要求、护理重点;(4)护士长与质控员每周的评价;(5)出院日期、复查日期、随访时间等[3]。
1.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是通过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进行调查的,该表的调查内容有:(1)护士关于环境、相关设备、人员是否有介绍;(2)护士关于医学检查、治疗及给药所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否有提醒;(3)护士关于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特殊要求是否有讲解;(4)护士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否有了解;(5)患者在术前术后,护士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有向患者提供教育等等,一共有18项内容,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和未介绍 5 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
3讨 论
通过利用健康管理单,不仅减少了护士护理工作遗漏点,并且有效地针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由于骨折患者出院后都需要良好的功能锻炼指导,责任护士可通过健康教育管理单上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回访,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居家功能锻炼指导,假如有患者需要咨询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护士可根据该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单进行指导回复。从而可得出,使用健康管理单不仅将健康教育从入院贯穿到出院、居家的各个阶段,而且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主管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交流,提高满意度。根据康教育管理单上所要求,主管护士将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记录在健康教育管理单上,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这些都需要与患者良好交流沟通,患者才会配合护理工作,才能提高其满意度[5]。通过实践表明健康管理单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主管护士需要负责5~8个患者,包括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而主管护士上夜班或休息是需要由另一个护士代为负责,在传统方法中,主管护士需要向代管护士说明患者的功能锻炼内容及已掌握的锻炼方法等,再由代班护士根据病情评估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这工作的重复性,不仅使护士工作量加大,而且会使护理工作繁杂错乱。通过利用健康教育管理单,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不需要反反复复进行询问。
健康教育管理单的使用还有效防止年轻护士因个人经验、知识、沟通技巧等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健康教育内容的遗漏,健康教育管理单内容有7项,分别是:饮食要求、伤口观察、、皮肤情况、引流管、功能锻炼要求、护理重点。年轻的护士只需按照内容要求执行即可。综上所述,在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单,有效地保障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士重复性的工作得到减少,还能提高年轻护士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斌,杨海韵.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9,22(6):478-480.
[2]杨洪菊,沈传侠,徐 燕.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8):18-22.
中图分类号: G 811.5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35-05文献标志码: A
健康教育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1]。我国2004年颁布的《全国学校卫生条例》第13条明确提出:“每个学校都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来,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则要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以及讲座。”[2]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达到健康这个最终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已经把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而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令人担忧,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教育课程参与率不高,健康知识匮乏,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有待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在高校广泛开展起来[3]。由此,分析高校健康教育开展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35所普通高校关于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了8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参阅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学》等专著,并通过检索中国数字期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论文及相关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北京市35所高校,每所高校发放问卷8份,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2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采用5级量表请8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问卷具有有效性。采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R=0.84,问卷的信度较高。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指标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北京市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现状和体育教师及专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现状
2.1.1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行和没有进行健康教育3种形式;北京市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数量还很少,这些学校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开课率和课时往往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开课要求。开课教师有的为医生或运动医学专业教师,她们的教育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有的是体育教师开设,课程的名称叫健康教育,但实际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介绍或体育保健卫生知识,也有的是以饮食健康和体育运动常识为主要内容。由此来看,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并不统一,也不全面,因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示范性的指导体系。另外,部分高校已经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一般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或风雨天进行,大都由体育教师来教学,讲授内容以运动保健常识和健康饮食为主;大纲里没有健康教育要求的学校占了最大的比例,这些学校仍然是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为主,说明每个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的决策对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开设课程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前全国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不多,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起步,全国仅有20余所高师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全国的体育院校也仅仅培养兼职的健康教育师资,并没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尽管这些渠道培养了一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健康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4];另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促动下才开始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在此之前,只有从“体育保健学”可以学到少量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5],所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职前没有受过健康教育相应的培训或学习,直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难度很大。
2.1.2北京市高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理论内容分析
已经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有2所是医学常识更多一些,因为开课教师是医生和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课程主要结合大学生常见的疾病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介绍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医学常识,增强疾病的自我监测,自我防护,增强急症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另外3所是体育传统养生、运动损伤预防及急救和营养与健康更多一些,由体育教师开设。
在没有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学校中,有的学校是融入到体育理论课中进行的,有的学校没有要求,教师自行安排。调查发现,在体育理论内容的选择上,正如图1所示,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理论内容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始尝试把营养与健康、健康行为习惯与健康和体育锻炼与健康等知识融入到了体育理论教学中。只是由于师资水平或课时限制等原因,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比较片面,关于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营养与健康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家都在探索阶段。说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正在从过去纯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保健等内容向着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方向发展。
2.1.3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分析
北京市高校体育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范围在5%~40%,绝大多数在10%。以年教学时数64学时计算,年理论课教学时数调查结果,见表2,达到要求的院校占57%。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理论课时数不得少于总教学时数的10%”[6],这些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理论课教学时数是达到要求的,但在每学年8学时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肯定会受到限制,调查中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们更多的选择了体育技术技能相关理论、运动保健常识和体育比赛欣赏等。关于健康行为习惯、营养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不够普及,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教材不统一,很多学校都采用自编教材。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看视频、上网查资料和课后作业等形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05-01
广义地说:“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医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1 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其医疗依从性。
1.2 心理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或缓解患者或家属因对疾病一无所知而产生的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增强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3 密切医患关系: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使其自愿接受治疗,还可以使其了解治疗的过程及危险性,从而增强患者的理解,缓解医疗纠纷。
1.4 消除致病因素: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改变与疾病有关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真正消除致病的根本因素。
2 护患沟通的前提
2.1 信任:信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信任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 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护士的仪表,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就给病人一个是否值得信赖的感觉,当护士仪表端庄,言语亲切,态度和蔼时,病人就认为护士挺招人喜爱,可以信赖,就愿意与护士交流,护士也容易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更有效地与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2 扎实的业务知识: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就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有效的指导病人,首先有赖于护士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基于对护理工作本身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掌握更多的关于各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对病人乃至全体人群进行卫生宣教,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2.3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人人会用,却奥妙无穷。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恰当的语言表达可获得病人发自内心的信任,并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护士必须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沟通技巧。
2.4 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健康教育主要力量的护理人员,必须与教育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其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必须确认对教育对象的健康行为是否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地应用宣教、干预手段动员说服教育对象,改变旧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达到有效健康教育的目的。
3 在沟通中实施健康教育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过程,发生在各行各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整体护理将取代只注重病而忽视人的传统护理服务模式,随着护理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向患者、家属及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管理等许多具体环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学会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有效的沟通,是每位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并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平时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日积月累的刻苦钻研学习获得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为前提,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热情的服务态度、扎实的业务知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与病人有效沟通之目的,为进行健康教育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75-01
推进健康教育事业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分析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形势,需求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健康教育人才素质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高效、优质地向前发展。本文就专业技术人员的医德教育、继续教育、品质培养,自我培养等内容进行归纳,寻求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途径。
1 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才面临的形势
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匀自觉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1]。健康教育具有普惠性、公平性,投入低,效果好的属性,位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第二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2]。但是,从卫生部宣传新闻中心资料显示,2009年在编人员中,有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6906名,省级592人,地市级1994人,区县级4320人。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研究生只占2.77%;专业技术资格以初级(34.40%)和中级(37.70%)为主,高级占11.34%,为更好地发挥健康教育在新医改中的作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2 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2.1 热爱健康教育事业。职业精神首先是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这是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前提。健康教育工作理论水平要高,服务要求高,平凡而辛苦,如果没有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对患者缺乏同情心,是很难胜任健康教育工作的。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并把这种情感渗透到工作中,对健康教育事业保持高昂的激情。对患者充满同情心和爱心,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健康教育服务。
2.2 加强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
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健康教育工作者每天与患者接触,面对着忍受痛苦的患者,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尤其是遇到不配合的患者,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支持和理解,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好的医德修养,要能够保持平静和乐观的心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同情患者,体贴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精细的健康服务,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健康教育的工作之中。
3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继续教育
3.1 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为建立健全适应新医改要求的健康教育服务网络,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更好地执行《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3],增加各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机会,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和合作。笔者认为,提高学历结构,提高高级技术人员比例要引起主管部门重视,①通过继续教育形式,提高在编人员学历层次。②开展多种教育形式的教育培训,完成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③主管部门要按照《规范》要求,制定健康教育队伍五年培养计划及人才建设长远计划,并组织实施。
3.2 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探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使健康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健康教育机构应结合现行人才评价体系和模式,研究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实施方案。①与健康教育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相结合,加快普及《规范》教育的开展。②加快在职人员健康教育规范化知识培训,探索建立健康教育规范化教育的长效机制。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建立关于健康教育培训信息的电子网络平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
4 注重自我培养
新医改后,随着国家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的管理,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教育”两项功能外,其余各项功能的开展均在90%以上,接近于100%,健康教育的任务繁重。因此,我们需要①增加专职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缓解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压力[4]。②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系统的慢性病知识培训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 方法的培训。③调动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注重自我修养很有必要,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修养应做到四多:“多读书”,拓展知识面,适应健康教育服务的需要;“多思考”,通过思考消化吸收所掌握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多总结多归纳”。健康教育内容多,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加深、完善、经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多实践”,健康教育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5]。作为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担负起新医改后健康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候纪湘 健康教育在输液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48).91-92
[2] 严丽萍 魏南方 2009年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机构资源配置现况调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5(总287期)358-36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08-02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研究重点是如何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而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严格控制糖尿病。国内外专家认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寿命就越长[1]。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128例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对128例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7.2±2.4)岁;入选标准:①空腹血糖>6.1mmol/L者;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③体重指数>25kg/m2,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者;④血清三酰甘油≥1.8mmol/l;⑤妊娠时有糖代谢异常者;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⑦出生时体重比一般小孩子轻者。
1.2健康教育干预由内分泌的主任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健康教育小组。由健康教育小组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及糖尿病高危因素。每月开展1次健康教育,每次2小时。以多媒体教学、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资料、个人健康咨询、健康行为指导及开展小型糖尿病知识竞赛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2]。预防性健康教育内容:①相关医学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糖尿病相关的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的医学认识和生活观念。在社区开设糖尿病专科门诊。由糖尿病专科医生提供相关咨询和指导,每周2次。②饮食调节。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减少营养过剩。③运动锻炼。运动有利于减少脂肪的堆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进行适宜的运动量。可以选择散步、打羽毛球及骑单车等运动方式。④心理调节。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情绪。⑤家庭访视。护士坚持每月深入社区家庭随访1次,了解病人健康教育干预情况,进行健康评估及健康检查。
1.3观察项观察和记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合理饮食结构、规律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血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2.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选择χ2检验代表计数资料,P
2结果
自我管理水平:健康教育干预前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合理饮食结构的56例(43.8%),规律运动锻炼的48例(37.5%),定期监测血糖的35例(27.3%);健康教育干预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合理饮食结构的103例(80.5%),规律运动锻炼的86例(67.1%),定期监测血糖的96例(75.0%);健康教育干预后的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合理饮食结构、规律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社区生活着不同年龄的人群,其中易患糖尿病高危人群较多。社区人群缺乏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有文献报道,只有6%社区人群知道和了解糖尿病,50%-80%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3]。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疾病。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后天环境因素的参与更为重要。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长期高热量摄入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心理应激等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4]。现代医学证明,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因此,对社区高危糖尿病人群开展预防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加强运动锻炼、按时服药等措施使患者能够科学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糖尿病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是以后社区医疗发展趋势。建立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个性化指导。
本研究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扰,观察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合理饮食结构、规律运动锻炼、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进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正英.糖尿病社区健康宣教和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51-652.
60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3岁,最小19岁,平均(38.2±4.5)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5~30年,平均11.5年。学历:本科56名(9.3%),大专350名(58.3%),中专194名(32.4%)。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1.5%),主管护师380名(63.3%),护师及以下人员211名(35.2%)。600名护理人员所在的49个护理单元均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为住院病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②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主要目标、方法和内容以及现阶段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问卷的信度、效度均>0.80。由专人统一发放问卷,发放时充分讲解各项问题和填表注意事项,使护理人员完全理解后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重要;2.2%认为可做可不做,健康教育应主要由医生完成。
2.2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
600名护理人员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138名(23.0%),未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452名(77.0%);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靠自学,通过阅读相关的期刊、报纸和专著等途径获取。
2.3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2.3.1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600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1年54名(9.0%),~2年75名(12.5%),~3年185名(30.8%)、~5年166名(27.7%)、>5年120名(20.0%)。
2.3.2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2.3.3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认识。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社会需求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促进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当倡导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在调查的5所医院中,普遍开展了整体护理,促进了各医院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49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了健康教育。这说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医院以功能制护理的模式开展工作,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处于低潮。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随着医院整体护理的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逐步落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时间:5年以上120名(20.0%),~3、~5年居多,分别为185名(30.8%)和166名(27.7%)。说明医院的健康教育发展慢,目前仍处于初、中级阶段。
健康教育是护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常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劝服法、展览法、影视法等20余种。表1显示,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谈法、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其方法的单一必将影响教育的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需求,突出医院健康教育的特色十分必要。医院健康教育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教育必须符合病人的利益;病人的个别情况能受到关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程度后病人的预后亦相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调查中,89.3%护理人员认为让病人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是主要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赋予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新目标,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3]。本次结果显示,70.8%护理人员达到了该目标。
国内学者认为,健康教育的概念可表述为:“健康教育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摸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注重认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整体护理将取代只注重病而忽视人的传统护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强调健康教育,如何搞好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除采用板报,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处方,色彩图片等方式外,护士直接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士的交流技巧是门诊进行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1什么是交流技巧?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过程,交流发生与各行各业,交流的好外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学会运用交流技巧与病人有效的沟通,是每位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尤其是门诊护士,面对的是来去匆匆的病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得到的将是事与愿违的宣教效果。
2护士交流技巧必备的条件
2.1扎实的业务知识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其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曾经指出:“虽然需要医生指导和监督基本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但是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理,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由此可见,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如果护士没有熟练的基本技巧及扎实的业务知识,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就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来了位I期高血压的患者,他向护士了解的问题是:“我只是在体检时发现有高血压,并没有什么不适,需要治疗吗?”如果护士不了解高血压发展下去的真正危害性,是在于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病变,发生中风,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尿毒症等致死致残事故,而是轻率地跟病人说:“既然你没有什么不舒服,没关系,不用治疗”,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有效的指导病人,首先有赖于护士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基于对护理工作本身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掌握更多的关于各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对病人乃至全体人群进行卫生宣教,真正使病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的现实,协调失衡的心理,使身体维持健康,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2.2热情的服务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护士的仪表,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就给病人一个是否值得信赖的感觉,当护士仪表端庄,言语亲切,态度和蔼时,病人认为护士挺招人喜爱,因此就愿意与护士交流,护士也容易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更有效地与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3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交流技巧,这是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是护士用来教育,指导病人的主要工具,恰当的语言表达可获得病人发自内心的信任,并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护士必须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交流技巧。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国内学者认为,健康教育的概念可表述为:“健康教育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摸式的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注重认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整体护理将取代只注重病而忽视人的传统护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强调健康教育,如何搞好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除采用板报,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处方,色彩图片等方式外,护士直接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士的交流技巧是门诊进行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1什么是交流技巧?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过程,交流发生与各行各业,交流的好外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学会运用交流技巧与病人有效的沟通,是每位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尤其是门诊护士,面对的是来去匆匆的病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得到的将是事与愿违的宣教效果。
2护士交流技巧必备的条件
2.1扎实的业务知识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其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曾经指出:“虽然需要医生指导和监督基本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但是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理,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由此可见,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如果护士没有熟练的基本技巧及扎实的业务知识,在与病人进行交流时就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来了位I期高血压的患者,他向护士了解的问题是:“我只是在体检时发现有高血压,并没有什么不适,需要治疗吗?”如果护士不了解高血压发展下去的真正危害性,是在于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病变,发生中风,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导致尿毒症等致死致残事故,而是轻率地跟病人说:“既然你没有什么不舒服,没关系,不用治疗”,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有效的指导病人,首先有赖于护士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基于对护理工作本身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掌握更多的关于各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对病人乃至全体人群进行卫生宣教,真正使病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的现实,协调失衡的心理,使身体维持健康,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2.2热情的服务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护士的仪表,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就给病人一个是否值得信赖的感觉,当护士仪表端庄,言语亲切,态度和蔼时,病人认为护士挺招人喜爱,因此就愿意与护士交流,护士也容易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更有效地与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3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交流技巧,这是在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是护士用来教育,指导病人的主要工具,恰当的语言表达可获得病人发自内心的信任,并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护士必须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宣教能力和交流技巧。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以及人们饮食不均衡、运动量较少等因素,出现了各种传染病。而如何加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是护理人员目前最应当重视的问题。在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适当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进而提高护理的应用效果。
1 传染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针对传染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它包括对该疾病的认识、饮食控制方面、运动方面、药物治疗等方面,在提高传染病患者关于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其中,传染病护理中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6方面:①传染病基础认识,包括传染病的病因、种类、临床表现、影响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②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少数(天花、白喉、猩红热等)亦可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原携带者;③药物治疗知识,包括相关口服药的种类、服用方法、服用效果、不良反应等;④饮食控制,包括适宜的食物类型与烹饪方法、禁忌食物种类与烹饪方法等,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⑤健康运动知识,包括运动的种类、运动量、运动时间及运动方式等;⑥自我管理,加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调整作息,保证规律[3]。
2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1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对所选的患者开展规范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并以问卷调查与测试评分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传染病护理知识的认识度变化,分析、探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变化情况。
2.1.1资料与方法
2.1.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传染病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龄29.74岁。呼吸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头痛、发热、乏力、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有些伴有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2.1.1.2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2.1.1.3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2传染病健康教育内容 通过对上述100例患者开展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及传染病护理健康知识测试,并在护理过程中重点观察患者对传染病健康护理知识的认识情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入院第1d当班护士接诊,发放传染病知识调查表对其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等进行评估;并告知相关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入院第2d,宣教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评估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饮食习惯;了解患者对第1d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适时补充。
入院第3d与第4d,分别进行饮食指导与运动指导,并嘱患者备好必备的食物。
入院第5d与第6d,分别进行口服药指导,以及日常卫生护理指导,引导患者养成勤洗手、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出院当天发放教育知识调查表,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同时还应当告知与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咨询电话等。
2.3结果
2.3.1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见表1。
2.3.2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4]。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见表2。自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以来,在科室、医院满意度调查中,患者满意率连续保持在87%以上。
根据上述表2中的数据可以得知,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图画、视频等有趣的教育手段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兴趣,便于患者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2.4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传染病患者开展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于传染病的护理知识及健康预防知识的认知度明显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中的重要性。只有提高传染病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真正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下面结合我院对传染病患者所开展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就其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2.4.1有利于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让患者明白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2.4.2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预防保健意识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患者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3有利于提高传染病的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 讨论
通过对传染病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其对传染病护理知识的认识度,转变以往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而且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患者提升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对预防、控制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通过规范化的健康知识教育,改变了多数患者应对疾病的消极心态,促使其加深了自我管理的信念,明显提高了传染病的治疗质量,有效的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07-02
妇幼健康教育是一门以妇女儿童为中心,传播妇幼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促进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妇幼身心健康目的的科学,其中孕产妇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不仅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平均寿命指数的重要保障。妇幼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青少年、婚前夫妇、育龄妇女、孕产妇、更年期妇女、老年期妇女、学龄前儿童、幼儿家长以及其他与儿童教养关系密切的人群。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是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动服务对象主动保护健康、主动利用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的积极措施。在妇幼保健工作中,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一工作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回访工作模式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的延伸访视形式,使患者与医务人员间进行有目的的互动,可以不断提高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1健康教育加回访的过程模式在妇幼专科医院的效果分析与探索
彭珊[1]等关于电话回访对孕产妇保健行为的作用的研究中,采用对照原则进行观察,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未实施电话回访。观察组按计划行电话回访。孕(4-7)月,每月1次;孕(7-9)月,每2周1次;孕(9-10)月,每周1次。告知孕产妇早、中、晚3期所需检查的内容。回访内容包括了解孕产妇饮食、卫生、活动、休息等情况。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和解答。告知保健的重要性,督促其定期产检。评价方法包括①是否早孕建卡建册;②是否按期产检及产检次数(5次以上);③是否住院分娩;④产后42d回访情况了解产妇产后身体康复情况。结果表明孕产妇保健行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
龚家娟[2]通过产后访视上门访视产妇及新生儿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针对性社区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婴发病率,促进母婴健康。
赵红玲等[3]通过两种回访形式――责任护士回访和电话回访对产妇产褥期康复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责任护士回访比电话回访更有利于产妇出院后产褥期的康复(P
健康教育回访为母婴切切实实提供一些治疗、护理上的信息,让母婴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得到实惠,满足产后母婴的保健需求,延伸了产褥期服务,避免了产褥期母婴保健出现医院与家庭脱节的现象。
健康教育回访可以通过电话回访、邮寄调查问卷、上门访视等方式进行。电话访视借助现代化通信工具,即使几句简单的咨询或问候也会让母婴、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体验到友好、尊重、融洽的情感,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知名度,拓展了医院市场[4]。在众多回访形式中使用电话回访比较节省人力财力,并且所需时间不多,易被受回访者和护士所接受。但是电话回访只能通过孕产妇或患者的主诉来评估康复情况,评估不够全面,尤其是很多心理问题不能暴露。将电话回访和上门访视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可以更好地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增加孕产妇或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2健康教育加回访的过程模式在新生儿科的开展
麦玉娟[5]通过制定电话回访记录本的方法,对80例不同程度病情的新生儿于出院后的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进行回访。回访内容包括一下几条:患儿的疾病康复情况、院外服药情况、喂养、大小便、三浴、生长发育情况等。通过回访给予正确的、针对性的指导,在第30天的回访时观察到前两次回访中出现的症状消失,问题得到完满解决,患儿家属对回访工作比较满意。
利用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使护理服务更贴近家庭,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弥补年轻父母育儿知识的不足,同时避免了患儿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的护理上的脱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儿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
3健康教育加回访的过程模式在医院的源头作用
回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方式,使护理教育从医院走向社会,把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通过回访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在提高出院母婴或患者遵医行为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其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证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对我们所做的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从中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利于经验总结,改进工作方法,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回访工作作为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的内涵,对普及医疗知识,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对于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帮助母婴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医院的妇幼保健中起着源头作用。
4健康教育加回访的过程模式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
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未重视实际效果,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播,不注意信息反馈。相比较而言,健康教育回访包含以下特点:
41保证健康教育的及时性、有效性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向人们提供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及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做出行为抉择的能力,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同时及时对家属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进行回访,使其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使健康教育的有效率达到100%。
42加强了护患沟通回访式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及时与孕产妇、患儿及家属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隐患及时解决,杜绝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执行健康教育方案正确率达到100%。及时的回访也从根本上提高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视,激发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开展大大降低了投诉率。
43护士的专业素质及良好的沟通技巧顺利进行电话回访的重要保证是护士的专业素质及良好的沟通技巧。电话回访通常要求回访人员在短时间内回答提问,因此,回访护士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待人接物热情得体,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及综合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信誉,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珊,罗丽娟电话回访对孕产妇保健行为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0,5:158-159
[2]龚家娟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作用[J]大家健康,2012,6(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