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30 08:50: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产品发展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产品发展前景

篇1

我国需要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但他认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全可以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除了把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会威胁粮食安全以外,有毒食品是粮食安全的又一大祸患。在食用后会引起人身体乏力、恶心、头疼等症状的毒大米事件曝光后,国人一片震惊。认为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除了遵纪守法以外,企业就像人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道德一样要遵守行业道德,正如总理在2012年“两会”上说的那样:企业家身上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关乎国计民生,在生产中应自觉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粮食加工企业连最起码的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生产底线都守不住,企业的存在不但没有了社会价值,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反倒对社会起到了危害作用,那么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二、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一些地区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业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滞后,国内外不接轨;加工企业繁多,但有实力的甚少,粮食加工的科技含量很低,呈现小而散且不精的局面,不像国外的大米加工企业等粮食加工企业那样,虽然少但个个都有雄厚的实力,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三、对粮食加工行业总结与指导办法

1重视产品品牌效应笔者认为应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兼并自身实力弱小的企业,这样不仅可以使生产难以维继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起死回生,又能使本来就有一定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壮大。随时关注国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最新生产动态,不断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对大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的先进加工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用与时俱进的粮食深加工技术武装企业。放眼世界,将粮食加工标准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只有目标立下了,企业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很重视所生产产品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世界500强企业正是靠品牌赢得世界的尊敬,一家名企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品牌做支撑。食品行业的品牌效应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吃饭穿衣。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是食品,如果在这食品领域创立起了品牌,那么势必会比其他行业的品牌吸引人们更多的目光。

2粮食加工企业需要与种粮农户紧密联系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多种粮食,种好粮食,这样保证了企业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生产加工无后顾之忧,为企业赢利奠定了基础。反过来,企业赢利后需让与之有合作关系的种粮农户体会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从而提高了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由此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出的食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带动企业知名度的提高。

3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理念是硬实力;在互联网上的企业品牌宣传、企业道德是软实力,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哪一个方面欠缺了都不行,只有这“两只手”同时抓起来,企业才会不断做大做强。

篇2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成为当务之急[1-4]。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调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1案例分析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某市一家以生产草莓、黄白桃、甜糯玉米等为主的速冻果蔬加工企业,夏、秋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为生产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某市一家以生产水饺、面点等为主的速冻加工企业,冬、春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夏、秋两季为生产淡季。

2家企业均是华北地区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2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竞争力降低等等,使得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优势

2.1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行业每年的4—9月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旺季;而速冻果蔬行业则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为淡季,5—11月为旺季。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厂的消耗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富余、人员富余、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行业淡旺季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2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界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产能、设备、人员、资金等,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减少消耗、增加利润的功效。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以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扩大定单范围,泰昌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2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2渠道共享的优势

2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生产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2.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边际利润的优势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保鲜程度、口感、品质、农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下脚料”大多为外观、鲜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数下脚料可以作为水饺的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

3拓界合作的边际创新

2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产生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

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5参考文献

[1] 任湘怡,赵金晶.出去、进来都是商机——长三角农产品企业合作的故事[J].乡镇企业导报,2008(3):21.

篇3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食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农产品贸易也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一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包括生产结构在内的多重经济利益,甚至可以引发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的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更是贸易大国,面对国际新形势,正确的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妥善解决农产品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已成为应对来自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的重要一步。

1.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1农产品进出口概况

2002年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从304.3亿美元增长到1207.9亿美元,增长近3倍。其中,出口额从2002年的180.2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488.8亿美元,增长约1.7倍,平均每年增速达11.7%,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1.2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概况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与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情况大体相符。水海产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产品三大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额持续增长,并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保持着较高的比例。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的出口增长迅速,超过水产品,成为我国出口农产品中的第一大类。而粮食的出口不稳定,总体处于下滑趋势,出口额从2006年的10.91亿美元减少至2010年的5.39亿美元,并且粮食的贸易常年保持逆差状态。植物类产品总体贸易额常年逆差,并有扩大的态势,而豆进口额的增长尤为迅速,从2006年的74.9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250.8亿美元。

1.3农产品出口目的国家或地区概况

2010年,中国农产品十大出口目的国或地区依次为日本、欧盟、中国香港、美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泰国。其中,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7.8%;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分别从2002年的24.85和35.78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47.97亿美元和32.29亿美元,继日本之后分别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二大和第四大目的地。

2. 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现状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仍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出口结构逐渐向比较优势型调整。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还面临着突出问题。

第一,农产品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低成本优势,但是近年来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主要表现为:专业农业劳动人口的流失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国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装备的不先进,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的先进程度不够,导致农业制品在加工、生产、贮存和运输中易发生意外损失,加大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出口企业为应对进口国的绿色标准、技术壁垒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另外,环境污染,土壤、水质的恶化,致使出口农产品缺少高价值的支撑。

第二,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效应。同我国其他贸易商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我国农产品也同样存在着加工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的问题,而真正能创造大利润的正是创新的产品、独立和具有良好声誉的品牌,贴牌生产加工不能成为支撑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方式。尽管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吸收了一定量的劳动力,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但最终还是使一些劳动力被迫离开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的企业。

第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业企业难获规模经济的收益。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业的完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逐年增长。截至2010年9月末,在各种贷款项目中,涉农贷款余额为11.1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2.7%①。但目前全国仍有一些成长性的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中低端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高成本的融资途径致使企业面临着高融资风险,影响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规模扩大。

第四,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农产品出口遇到“绿色壁垒”。“毒水饺”、“毒奶粉”这些质量不合格的农业制成品造成中国的食品信用危机,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将进口目标转向农产品产业集中度高、品质更有保障的出口国,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阻碍。

第五,企业市场拓展能力有限,政府对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目前财政资金支农比例仍比较小,外向型农业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市场拓展、应对壁垒等活动,由于缺少政府的支持,农业企业很难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从而面临出口受阻的问题。

第六,部分农产品的高关税非关税壁垒,阻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尽管世贸组织在推进关税减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国家对一些重点农产品的高关税仍然存在,并且,由于对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更导致对某些农产品税率的增加,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条件仍然很高。另外,非关税壁垒成为阻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重大阻碍。

3. 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良好发展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健康、良好、持续的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创造集约经济。在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应继续发挥充裕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减小生产成本,并鼓励农业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和国际品牌,为出口农产品注入更高的附加值,摆脱农产品“贸易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

第二,完善农产品贸易的政策支持机制,建立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农产品在国内的生产,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税收的优惠、产业链的完善,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同时,农产品在海外的市场扩展同样需要本国政策支持。另外,政府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拓宽宣传路径,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信息渠道。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在农产品生产中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在农产品出口中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引进先进交易方式,如在农业中普及电子商务平台,使中国农产品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

第三,保护自然环境,打牢可持续发展基础。虽然中国是“地大物博”的农业大国,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是已有大片耕地、水域遭受污染,农产品或减产、或有害物质超标。因此,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科学耕种、合理施肥,为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四,壮大国家实力,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实力的壮大可以在对外贸易中带来议价能力的提高,对于避免农产品出口“量多钱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减少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威胁。而国家整体实力的壮大又可以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在参与到各项国际政策的制定中,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化赋予我国的条件,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国家利益的实现奠定比较强大的外部基础。

注释:

① ,2012年7月11日17:07访问

参考文献:

[1] 程国强,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形势及其趋势 [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

篇4

1.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概念

1.1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物流是指基于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下的农产品物资或服务的配送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为全球物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产品物流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信息化、自动化、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国际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网上商店、连锁超市、储运等形式的虚拟化、事务处理信息化、多数生产企业柔性化,实物物流处理工作量日益加大。物流企业渐渐成为代表所有生产企业、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供应的最集中、最广泛的供应者,是进行局部市场实物体供应的主要主体。

1.2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电子商务的使用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和设施,电子商务的使用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2)电子商务的使用有利于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供应链资源

资源就是组织拥有的和控制的实物资产、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集合。在进行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时候,应根据市场动态对整个供应链资源实施战略性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个整体, 电子商务的使用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

(3)电子商务的使用有利于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

共享信息涉及订单交货、市场需求预测、库存水平、生产计划等内容。电子商务的使用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需求信息的准确度,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交易活动的处理周期和成本, 促进供应链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伴之间的信任度,提高供应链效率。

1.3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农产品交易缺乏规范

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加工业不发达,农民大多出售是以初级产品的方式。但电子商务的交易,更倾向于标准化产品。农产品电子商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产品化,以便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这给农产品电子商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2)农产品流通环节多,销售成本高

农产品流通中介环节过多,这样导致交易成本偏高。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外,还有农产品产地市场、中转市场、销地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中间商,因而造成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在整个农产品价格中,生产成本其实很低,甚至占到很小的比重。但每一交易环节都给农产品流通增加了成本,使初级生产者最终能获得的利润稀释。

(3)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与国外先进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相比的情况下,我国缺乏有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环节多,物流管理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单位小、品种多、数量大,并且在保鲜、运输上有严格的要求,这样使农产品物流环节难度大增。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行业内也无统一标准的颁布。

(4)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不断的改善,虽然农村网络硬件设备的完备,农村地区网民规模在持续增长,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网民规模增长相对不明显。从网络应用来看,商务交易类和交流沟通类的网络应用,城镇网民使用率高于农村网民,农村网民商务应用远落后于城镇,城乡之间使用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差,公共上网资源相对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以上是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5)交易主体素质较低

交易主体的文化素质及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部分是个体农户,农民是农产品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这就成为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主要障碍。

2.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必要性的分析

2.1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就导致农产品在加工、储运和销售环节流通成本过高,利益被中间商截留,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及时对各地市场情况作出反应,准确了解市场需求,适时安排生产,适时销售,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直接和经销商、甚至消费者交流,减少流通环节,大大降低农户信息搜寻、广告宣传、贸易洽谈等销售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无需中间商参与,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缩短交易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

2.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不仅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并且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用来引导广大农户科学安排生产,以销定产,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利用电子商务当作生产要素配置手段和市场营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引进新的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从根本上提升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竞争力。

2.3推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从长远来看,农业生产经营的存在将也是一种依赖网络的存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参与电子商务是势在必行,如何有效参的与电子商务,成功进行网上运作,赢得竞争优势,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创新,这促使传统农业生产不断在经营管理方面得到改革创新。电子商务所消灭的,不仅是传统的物质生产行业,而是不肯变革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思想。

3.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3.1积极营造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要积极宣传, 营造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电子商务环境, 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 将物流各环节与电子商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健全的法律法规, 对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或组织以及个人进行鼓励、承认和限制,在交易过程中电子合同书的有效性、电子签名的合法性、电子协议的有效性等, 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保护。

3.2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上, 应当有针对性。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信息素质较高的地区, 应积极发展互联网络, 采取各种措施, 鼓励和帮助农民上网, 接受网络信息服务;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 农民信息素质较差,应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 实施“三网合一”的工程。

3.3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人才的培养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对农产品物流人才的要求, 与一般的物流人才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要掌握物流相关的技术外, 还要对农产品相关特性等知识较为精通。普通的物流人才, 在从事农产品物流时, 会因为农产品知识的缺乏而显得不知所措,所以在农产品物流中, 一定要注意人才的专业性,加强人才的培养、培训与管理。

3.4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实施标准化生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农产品进行电子商务运作要求实行标准化的控制。首先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 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国家的监测指标之下, 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 严格进行管理操作;再者,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 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的标准进行加工、流转。对于国家标准和国际质量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 应执行较高的标准。特别是出口农产品的加工与运转, 一定要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的标准体系进行控制管理。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应由政府、企业成立的专门机构来监督执行, 不能有任何环节的松懈。

参考文献:

[1]李穗豫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

[2]易法敏、周双德.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平抑农产品价格波

篇5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36-01

1 引言

目前而言,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所谓过渡阶段,是指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主要为市场提供初级的农业产品。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业产业链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产业链非常简单,且发展布局非常不平衡,不具备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农业产业链条是毕竟之路,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产品产业链条的优化发展,能够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地区的风气改善。本文建议,应该积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链的现展,打破传统农业只能提供初级农产品的尴尬局面,实现农产品产业链条的优化发展。

2 当前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连接不紧密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阶段,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依然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业,很少有农村地区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群。种植和养殖是农业生产的的中心环节,但却长期被孤立的留在广大农村地区;而农产品的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等后续工作却集中在城镇地区。生产环节与后续环节的分离,造成了两方面的提出问题。一是广大农村地区仅仅占有农产品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利润十分有限;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次性买断初级农产品,给农民收入的增加造成了阻碍。二是农产品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连接不紧密,不利于农业产品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2 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除了各个产业环节联系不够紧密外,还存在着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产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发展表现为区域不平衡。东部地区农业发展较为迅速,现代化水平较高;而西北地区农业发展较为封闭,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阶段。初次之外,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具体的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受到市场形式和产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平衡的格局。以华北地区为例,此地区棉花种植十分广泛,崛起的产业链带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具体表现为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过多;而在养殖业发展却长期滞后,很难形成规模,防疫工作跟不上,很多农户很难独自承担市场形势变化和动物疫病的双重风险。

3 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的改进路径

3.1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本文提出的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是指提高农产品产业链的迂回程度,具体表现为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从延伸方向来看,可以分为农产品产业链的向前延伸、向后延伸以及增加中间环节等方法。目前而言,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多以向后延伸为主,即增加产业链的后续环节,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产业链在向后延伸的过程中,通常会追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因素,通过加工来获取更高农产品附加值。

3.2 重视科技投入

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加强农科联合,根据市场形势来调整农产品的具体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共享了,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在产业链条的延伸过程中,应该重视市场开拓的重要作用,开拓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甚至是国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重点生产和加工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产品。使得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紧密相连,不至于出现农产品的滞销现象。

3.3 提升农产品产业链

农产品产业链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知识、资本等因素的投入。这是产业链优化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农产品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十分重要。从根本上讲,农产品产业链的优化就是提高各个环节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附加值水平。在提升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各个环节在技术层面存在的差距,需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全面提升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3.4 整合农产品产业链

应该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源的变化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个产业链时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也应该整合物流、信息、价值等产业链形态要素整合经营主体。本文建议,应该充分重视产业链中各因素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合作与衔接,通过产业链的整合而提高实际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农业在岳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岳阳地区农业增加值256.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7%;2013年,岳阳地区农业增加值26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9% 。岳阳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的发展必须有物流的支持。但目前,岳阳地区农产品物流水平还很低,难以适应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岳阳地区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岳阳地区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近年来岳阳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水平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岳阳地区通乡、通村公路得到大量建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投资项目完成签约,但岳阳地区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机械化采摘工具和车辆很难直接到达田间地头,大量农产品需要通过肩挑手抬等人工作业后才能进行加工、储存。

2、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

保鲜是决定农产品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叉车、托盘、堆垛机、冷藏车、冷藏仓库、专用仓库等农产品专用设施设备严重不足,不能使农产品直接在产地完成分选、分级、预冷等作业,导致大量的新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严重受损,浪费极大。

3、农产品物流信息不畅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是导致岳阳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农业、农产品类网站建设较多,但大多以农产品推广和农产品交易信息为主,且由于农户分散,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更加困难。

4、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奇缺

物流专业人才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奇缺。目前在岳阳地区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人员大多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素养,大部分人对农产品物流的认识都还停留在农产品采摘和运输上,没有认识到可以通过物流加工、包装等降低流通成本,实现产品增值。

二、岳阳地区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岳阳有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岳阳地处一湖两原三省四水五线的多元交汇点上,北接长江,南连四水,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107国道等交通主动脉贯穿境内,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分别仅130公里和160公里,拥有“承东联西”、“南北贯通”的便捷交通网,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流节点。

(二)岳阳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岳阳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棉、茶、生猪、水产品基地,植物油、蔬菜、大米等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好。2012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3.64万公顷,棉花种植3.9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07万公顷,蔬菜种植8.97万公顷,出栏生猪747.54万头,水产品产量42.26万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岳阳地区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提供了货源保障。

(三)岳阳有广阔的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

2011年,岳阳地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家、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54家和221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28家,居湖南省食品工业(不含烟草)第一位。此外,岳阳还有洞庭渔都、花板桥亚华中药批发、八字门蔬菜批发、花果山水果批发、羊楼司竹业批发等多个全国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有理由相信岳阳农产品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而农产品消费则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作为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农产品物流不仅可以调解农产品供销的矛盾,而且可以通过在农产品生产地开展农产品物流作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三、岳阳地区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建议

(一)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而长期的资金投入。具体来说,一是要修路,提高通达率,尽可能地使农用车可以开到田间地头,提高农产品从采摘到入库的作业效率。二是要根据农产品采摘、加工、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的需要,投入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储运设施设备。三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的基础建设,为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提供硬件保障。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是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产品物流企业应规范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大对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岳阳地区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试点,推进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逐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三)推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建设岳阳地区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和经销商等各方实现商品和物流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这不仅便于各方加强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同时也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

(四)支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岳阳地区应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将其交予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开展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作业,将农业初级产品加工成技术含量高、贮藏时间长、附加值高的产品。这既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五)重视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充分调动岳阳地区各大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在职人员的培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增强他们的现代物流意识,促进岳阳地区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英伟.电子商务视域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价格月刊,2013(9)

[2] 黄向阳.发展湖南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篇7

12月19日,伊禾农品董秘张宁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密切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公司业务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至于转板,要等细则出台后再来考虑,现在无法透露详细的信息。如果等细则出来了,可以转股了,看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那么公司一定会极力争取转板上市。”

伊禾农品从今年7月5日才开始在新三板挂牌,其前身为上海东航伊人食品销售有限公司,2009年5月后更名为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的商业模式为通过整合农业科技,为协议基地提供种苗筛选、种植管理和技术服务,实现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并通过收购协议基地产品、冷链保鲜,实现农产品流通销售。

在具体经营上,伊禾农品首先通过建立的农业科技三级团队,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化,包括种苗培育与筛选、编制种植技术指导手册与方案、蔬果产品保鲜技术研发与改进;通过土壤、气候等技术鉴定,筛选种植基地,并与合适种植基地所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协议,约定播种品种、面积、种植茬口;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公司派驻专业人员对基地实施人员培训、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在农产品收获后,公司依照市场统货价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农产品;农产品收购后,公司将部分农产品储存在设立于基地附近的冷库中,实施技术保鲜,部分农产品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直接销售;最后,公司根据订单和购货合同,将储存在冷库的农产品销售给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航空公司等客户。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山东滕州马铃薯,新疆阿克苏、陕西洛川、山东栖霞苹果,江西赣南脐橙等蔬果产品为核心的产品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迅速提高,高质量的农产品显然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

在此形势下,伊禾农品的业绩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43亿元,比2011年的2.21亿元增加了55.16%;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为6031.99万元,比2011年的4968.11万元增加了21.41%。

篇8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

 

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

 

篇9

近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与汽车、石化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把吉林省建成农产品加工大省的目标,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了合力推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需求问题,12月22日,省农委组织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与部分长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银企对接,让企业和金融机构零距离接触,一对一洽谈,面对面沟通,加深了解,寻求共同点和结合点,以期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双赢目标。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在致辞中说,省委省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来部署,是着眼于农村经济的长远目标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壮大我省县域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多年来,吉林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努力做大做强以玉米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预计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150亿元,同比增长15%,这些成果的取得与金融部门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于文波希望农产品加工企业珍惜机会,多了解金融知识,把握金融政策,提高运用金融产品的能力。同时提高诚信意识,银企之间构筑起信任、合作、互利的和谐关系,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孙平生表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是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的战略安排,近期又把为涉农企业服务作为重点的工作方向,明年将把贷款业务专门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涉农企业。建行将不断开发为涉农企业服务的思路和产品,不断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切实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对接会上,建行和省担保公司业务人员介绍了相关金融产品。来自长春市的11家重信誉、发展前景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建行和担保公司就如何减少不良贷款,拓宽抵押条件,有效安全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足额贷款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省农委乡企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主持对接会。(丁晓云)

篇10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由数量转为质量生鲜物流配送模式是生鲜电商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它决定了整个交易过程的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数量有了进一步的增加。国内一些学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研究也有一定的建树。于航,张凯(2010)提出了对于鲜活农产品对于物流配送的两级绩效评价指标,在指标的综合评判下,降低物流成本是增强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关键所在。魏国辰(2015)提出了三种生鲜电商物流模式,即“自营物流”、“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消费者自提/自营配送”等三类,为适应生鲜业务发展新趋势,降低物流成本,提出可以采取“第三方物流+消费者自提/第三方配送”模式。

2 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概况

1、生鲜电商发展进程

最初接触生鲜电商是一些传统销售商,例如麦德龙、沃尔玛等。在2005年到2008年这一段时间内,由于经常报道食品安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能和质量的更高的要求,这给许多电商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生鲜市场。因此,在2009年到2011年涌现了一大批生鲜电商。

2012年是生鲜电商元年。1号店、中粮的我买网以及本来生活网在生鲜电商市场方面有一番作为。中粮我买网、1号店则首先销售其他品类商品,熟练流程再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本来生活网从一开始就将生鲜作为市场定位。

生鲜电商市场发生第三次大变化是因为新进的顺丰优选的出现,让商家看到了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商机。数据统计显示了国内的生鲜农产品销售总额大概是2.5亿元,而线上的交易额仅为1%,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

2、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情况

(1)生鲜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比一般物品运输的成本要高出许多,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果蔬、肉制品、奶制品以及水产品等初级产品。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易腐易损。由于这些特性,物流运输过程以及包装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比一般的产品要高几倍。

(2)生鲜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生鲜电商渗透率不高。由于仓储冷链配送以及商品品质控制要求高,生鲜电商市场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壁垒,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创公司所面对的现实是极其残酷的。

(3)生鲜电商发展的发展需要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冷链物流配送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着生鲜电商的发展。生鲜电商在配送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损耗率。要从源头加强商品的品质控制,确保产品的鲜活程度。在配送过程中,提升仓储的能力,有效保存生鲜产品,同时要提升生鲜配送的技术,尤其是冷链配送技术,以此降低产品损耗率。

3 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

1、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电商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控制着物流配送整个过程。电商企业依据企业规模大小、商品的多少、企业的战略方向以及业务网点布局等多方面的要素,在依据离商品源头和配送点以及消费者三者距离合适的地点建造数量合适的配送中心点,凭借自己的网络资源进行物流配送业务。自营物流具有一些优势,即可以加强对整个物流配送过程的控制,协调配送各环节,同时可以加强自身对信息的监管。

虽然自营物流配送有许多优势,但是前期投入太多,这个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例如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生鲜电商,它的业务量局限于某一个省或市,如果建立自营物流,会消耗过多资本,不能将业务重心放到发展生鲜特色业务中,可能会到导致本末倒置的后果。对于规模较大的生鲜电商,建立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当物流建立稳定,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

顺丰优选是在顺丰物流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有着成熟的冷链系统以及控温设备。凭借自身优势,在生鲜运输上领先于许多电商企业,有更好的配送方案和冷藏设备及冷链技术。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生鲜电商企业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的专门物流公司来完成,物流公司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与企业、商家签订合作协定或结成合作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满足许多平台电商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专注于物流配送模式的改进,随着物流规模的扩大,其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

现在许多生鲜电商,例如天猫喵鲜生将物流配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将工作重心放到平台上,物流配送这一块与其他物流企业签订协议。虽然省去繁杂的物流活动安排,但是不能监控整个物流配送过程,会带来一些产品不能及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不可控制的问题。

3、O2O配送模式

生鲜电商企业利用O2O模式,加强与实体店的密切合作。通过利用网上商城向消费者传递推广商品信息,消费者获取相应信息后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通过网银等在线支付工具付款,通过实体店获得优质服务,实体店将统计数据反馈给商家,再将商家所修改的商品信息,快速准确地通过互联网平台推送给消费者。

生鲜电商通过线上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线下通过实体店为终端消费者提品提货点,实体店起到的是储物、配送终端的功能。通过在实体店的冷柜设备,储存终端消费者的产品,既方便消费者提货,又能减少配送成本。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的特点,O2O模式在实体店处提供了生鲜农产品保鲜的设备,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展示的空间。

厨易时代的生鲜物流配送模式是一种集平台、城市物流、社区终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打造“一个供应中心--N个社区厨易站”公交网状配送模式,将菜场和超市搬进社区,直接与社区居民对接,提供买菜便利。从源头直达终端,消除中间环节,严控食品安全,集约配送,提供返销,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

4 基于AHP的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模式的选择

1、层次结构图

将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模式指标分为5个,即配送速度,配送成本,配送设备,配送安全性,客户满意度。此层次结构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决策层,第三层为方案层。(如图1)

4、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5.073,归一化特征向量:ω={0.263 0.475 0.055 0.099 0.110}

由此,可以知道配送成本最重要,其次是配送速度、配送安全性、配送设备、客户满意度。

6、权重排序

综上比较三种方案的权重值,即权重值P3>P1>P2,由此可知方案三O2O模式通过5个指标综合考虑,是发展前景最好的。其次是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最后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5 总结

根据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选择合适企业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是发展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关键一步。从长远来看,O2O模式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自营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企业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才适合涉足这一物流配送模式。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可以给生鲜电商提供一个专业的物流配送模式,要想长远发展,生鲜电商需要扩展规模,需要建立自己的冷链、配送中心等设备,可以全程监控,调度资源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逐渐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对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对食品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1]。由于鲜活农产品常温下极易腐烂,若未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将极大影响农产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消费者对冷冻、冷藏食品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促使冷冻冷藏产业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摘(或捕捞、屠宰)后,经加工、储藏、运输、配送等环节,到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其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减少损耗、防止变质、促进销售的一系列特殊供应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农产品的特性,保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保证保鲜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条件优、清洁卫生好,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 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转[2]。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发展前景

很多学者认为,第三方冷链物流将逐步承担起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任,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成为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3-6]。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极好。

2 冷链物流模式对比分析

自营物流是企业早期物流活动的重要特征,是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而对物流进行管理的活动。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流,36%的生产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而仅有21%的企业将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7]。因此,当前国内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基本现状是物流管理模式多样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营与外包的优劣势,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经过文献梳理[7-10],总结出这两种方式选择的优劣势如下。

冷链物流自营的优势有:降低交易成本并有效利用原有物流资产,带动资金周转;培养专业物流人才,获得物流管理经验;保护企业商业机密;促进采购、配送及生产战略一体化;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供货准确及时;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提高服务质量,维持与顾客长期关系。其劣势主要有:物流未剥离使物流成本难计算;冷链物流专业程度较低;储存、运输等物流环节存在货损风险;物流投资高,回收慢等。

冷链物流外包的优势为:使企业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物流成本,加速资本周转;提高服务质量,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效率。劣势主要有:物流直接控制力降低;物流第三方利润转移;存在员工抵制、客户资料泄露、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不当等风险。

自营物流企业选择冷链物流继续自营或是外包都有各自与优势和劣势。但理论上物流外包能给大部分企业带来更大的优势。然而目前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很多企业面临物流模式选择困惑[11]。

3 自营物流企业物流方式决策

3.1 企业冷链物流模式选择难题

当企业面临物流模式选择困惑,即应思考本企业物流模式的合理性再做出决策。经文献收集整理及思考[7,12],建立了企业冷链物流模式选择表如表1所示。企业根据目前的规模实力、物流在企业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冷链产品性质、物流占总成本比重高低这五项主要因素,在自营物流、物流外包、物流联盟以及成为伙伴关系的领导者四种代表物流模式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

3.2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物流模式目前的三种状态,以及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的调查数据,提出了我国物流模式状态及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我国冷链物流模式主要有自营物流、物流外包、自营与外包混合的三种物流模式。我国这三种主要的物流模式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共存状态。图中箭头方向为作者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将逐步从农产品自营物流企业所占比例大的状态,经自营与外包混合模式的过渡,最终变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状态。

企业物流自营能力主要指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若自营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自营能力高,则选择自营物流模式较优;若企业的冷链物流自营能力低,并意愿向冷链物流外包方向发展,则企业应先经过自营与外包物流外包混合的物流模式,最终逐步将冷链物流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管理。

4 自营物流转为外包物流的发展对策

当企业决定将农产品由冷链物流自营转为外包方式时,应全面考虑接下来的发展对策。如确定冷链物流外包的农产品、自营与外包的比例、评价并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使企业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1)确定冷链物流外包产品。企业根据农产品的市场价值、销售市场与货源地域跨度、冷链技术要求难度等确定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农产品。一般情况下,外地产蔬菜、进口蔬菜、中高端质量蔬菜、有机蔬菜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效益更优,相比自营物流,这类蔬菜冷链使用率更高、外包费用更低,更适于第三方物流[13]。

(2)确定自营与外包的比例。确定农产品冷链物流自营与外包的比例也是自营物流转为外包物流的一个重要对策,该因素能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部分外包或全部外包的决定,并影响对企业部门的整改方案。

(3)正确评价及选择第三方。正确评价及选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应考虑成本费用、技术装备、服务品质、发展潜力等主要因素,除此以外,快速响应能力、时间掌控能力也是选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比较看重的因素[3]。

(4)专注拓展企业核心业务。一旦将不擅长的冷链物流外包出去后,企业进一步的关键任务即是确定并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拓展企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5)整改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企业如果把有关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而相应的物流服务资产如储运资产和人员留在企业内,这肯定会对企业造成莫大的不经济[9]。因此为降低成本,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对企业原有物流部门进行整改:划掉整个物流部门、裁掉物流员工或划分到其他部门等方式。

(6)迅速稳定企业内部员工。企业物流部门的整改方案可能会遭到企业员工抵制,使企业面临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危险[8]。因此企业要能考虑到选择物流外包后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并尽可能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心理疏导,使他们有能力足够应对转型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卜梅.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1):33-35.

[2] 张革. 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完善[J]. 中国市场,2009(28):59-60.

[3] 邓爱民,杨葱葱,傅志明. 基于可拓方法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评价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4):86-90.

[4] 范珍. 我国冷链物流完善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2):76-77.

[5] 赵英霞.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48.

[6] 陈娜. 冷链物流外包中的质量博弈分析[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3):38-40.

[7] 王维娜,祝坤艳. 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比较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6):8-9.

[8] 顾淑红. 连锁零售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风险[J]. 物流管理,2007(15):25-26.

[9] 宋迎春,梁军. 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J]. 商业研究,2004(3):171-173.

[10] 李华峰,于洋. 物流业务:外包还是自营[J]. 科技资讯,2006(35):247.

篇12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产值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 %,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对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法国农业逐步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然而,由于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技术上要求高,生产成本增加,承担的风险大,法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一度与其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它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功能,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产品,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法国生态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0万hm2,从事生态农业的单位或农户达2.5万个,其规模虽还不算大,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催生了生态农业的大发展。法国生态农业促进署的调查显示,82 %的法国消费者购买过并愿意继续购买生态食品,76 %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农业是解决环境问题和保障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法国生态农产品每年以10 %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从发达国家设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来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也称生态壁垒,有关国家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标准,使国外非生态农产品难以进入。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鼓励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法国政府于2008年再次颁布了“生态农业2012年规划”,旨在提高生态农业产量,同时将生态农业面积扩大3倍,力争达到占可耕地面积的6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 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目标是到2012年,使生态农产品的消费比重超过20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