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管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30 08:50: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旅游企业管理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企业管理现状

篇1

1 旅游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第一,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可持续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行业,其发展过程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保证可持续化的发展,才可以保证旅游业自身业务的质量。很多企业逐渐重视到了旅游企业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证了旅游行业的旺盛发展。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这种问题,并且正视持续发展的必须性。

第二,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竞争性。经济管理的竞争化,是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重要特点。旅游企业开展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已经清晰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人才作为当代社会的宝贵资源,旅游企业要同样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很多旅游企业都针对于自身的管理特点和业务需求,构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自身的长期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效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全球化发展。

旅游消费属于一种全球化的异地消费,属于开放的行业,而旅游企业也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旅游企业要想真正的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努力的开拓市场,将旅游市场定位于全球,加强异地跨国合作。通过对于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加强与其他异国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为自身旅游业务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智力化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行业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企业的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知识产权以及多方面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智力化发展。很多企业在开展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认识到智力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对于自身内部管理的优化,逐渐保证了自身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五,旅游企业经济管理逐渐朝向网络化发展。

知识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旅游行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拥有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在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取良好的优势。随着网络化技术的深入引用和发展,很多企业都逐渐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很多旅游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改变,并且通过组织先进的网络化营销与管理手段,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

2 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旅游企业开展自身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传统的经济体制背景下,管理过程重视制度与经营上的内容,对于管理与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忽视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变更,需要一定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作为支持。很多旅游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因而在管理模式改进的过程中,投入不足,难以真正的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于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特点以及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另外,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带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存在性格、年龄及收入的差异,并有不同的爱好与情趣。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要满足每一位旅游者的要求,并且做好对于不同市场的细化管理。因此,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才可以实现良性的发展。

第二,做好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

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旅游企业自身运营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对于基础性经济管理行为缺乏足够的限制和规范,约束能力不足导致了企业运营管理行为不规范,旅游业市场混乱,直接限制了我国旅游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的发展。旅游企业要对于自身内部财会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相关行为符合规范,并且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对于相关经济管理岗位的人员,要做好责任的分配,并且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基础性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旅游企业做好内部成本管理的关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取能力密切相关。

第三,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篇2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3月,广西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河池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高校开展整体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方式由“专业集群转型方式”变更为“学校整体转型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结合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个转型院校需面临解决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展开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对于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目前与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八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肯定。

 

(一)不出国学生毕业实习稳步开展,效果显著。2013年,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始与南宁朗悦酒店、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进行校企合作;同年11月,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含酒管)不出国班25名学生前往该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为扩大学生的实习选择面,系部教师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目前校外合作单位从最初2家增加到8家,如表1所示。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系部逐步出台了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安全承诺书》《管理系关于加强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补充决定》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

 

(二)企业类型偏向酒店管理方向,结构不够合理。目前,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英语或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能在各级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接待、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院校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因此,结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至少应该包含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三大类。但是,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酒店对于基层员工的需求量大,能够一次性接收的实习生多,导致目前学校管理系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集中于酒店方面,企业类型结构不够合理。

 

(三)学校与实训基地合作层次低,深入度不足。由于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正处于单纯向旅游企业输送实习生这一低层次的合作水平上,还很难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低层次的合作,尽管解决了学生实习安排的问题,增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弥补了企业“用工荒”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但从长远的合作来看,校企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太少,并不利于双方稳定地长效合作。

 

目前,除了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其他省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观澜湖每年会到相思湖学院来进行实习生的选拔,可顺便开展校企合作文化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此外,由于观澜湖集团与全国各大院校建立了较为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更愿意与相思湖学院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与景区、旅行社之间的校企合作较难开展。首先,由于酒店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岗位的酒店管理专业劳动力,因此这些专业企业一次性可提供的岗位多,每次能够大规模地接收10-30人的实习生;但是景区和旅行社企业表示,每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实习岗位仅为3-5人。景区、旅行社一次性能接收实习生较少。其次,相思湖学院酒店实习基地福利待遇远远高于景区及旅行社,学生去景区、旅行社实习积极性不高。酒店实习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免费住宿、餐饮,每月能够提供1000-1800元不等的实习工资。景区方面,以伊岭岩、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伊岭岩讲解岗位能够提供包吃包住,但实习工资仅为600-800元;而广西民族博物馆只提供一顿午餐,不包住,实习工资500元;而旅行社更是不包吃不包住,第一个月基本没有实习工资,后期每月只有500-800元左右的实习补贴。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建议

 

(一)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需要从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所处地区的概况、旅游企业需求、工作环境及待遇、学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力争以“档次高、类型多、结构合理、满意度高”为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根据相思湖学院的实际情况,目前每年大概有60人左右的学生需要安排统一实习。按照每个实习基地平均10人左右的配置,建立5-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点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为解决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研室教师开展了大力的调研及认证工作,目前系部初步已拟定在广西区内建立11家实训基地(商务型酒店4家——金紫荆酒店、万达文华酒店、南宁迪拜七星酒店、朗悦酒店;旅行社4家——康辉旅行社、南国旅行社、桃源旅行社、中青旅遨游旅行社;景区3家——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伊岭岩),区外经济发达地区建立2家集景区、娱乐休闲、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基地(深圳观澜湖、厦门日月谷),区外景区1家(万达电影乐园),共计14家校企合作单位。

 

(二)建立及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在校友调查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有36.84%的学生认为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38.01%认为本专业应在师资力量上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只限于学生实习实训这个方面,应该聘用更多的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相关课程的老师。

 

(三)实施“一课一讲座”计划,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到学院上课,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时候会因为“上课课酬太低,企业人员无较多空余时间”等原因而无法实施。对此,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专业课“一课一讲座”的教学改革方案,采用“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一次与课程相关内容的讲座”的形式,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给学生做课程讲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对行业的了解。在酒店餐饮管理课程中,曾邀请南宁沃顿酒店采购部经理给学生做讲座;酒店管理则邀请了深圳高尔夫球会人力资源部经理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一讲座”计划由上专业课的教师自行联系企业人员,自行安排讲座时间,主持讲座、负责企业人员相关接待工作,讲座时间以3个课时为计,课时费按照常规算给专业课教师,由学院来支付相关企业人员的讲座课酬费。这种模式,在一定形式上补贴了专业教师的劳务费,能够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该授课模式,学生也从中受益,对于企业人员而言,偶尔的一两次讲座还是可以办到,操作性强。

 

(四)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内聘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相思湖学院已经出台了相关“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政策,拟培养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进修学习,超过一个月的,学院给予差旅补助。此外,系部应鼓励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培训、项目开发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

 

(五)调整旅游管理学生实习观念,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如前所述,旅游管理方向的景区、旅行社两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不可能像酒店一样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福利待遇,导致之前与学校合作两年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实习基地都没有学生愿意选择到该实习点实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多跟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沟通解释,让学生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学生不选择学校校企合作的实习点实习,那么校企合作的关系也无法更好地长远走下去。

 

篇3

在社会生存压力之下,薪酬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人择业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薪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在职员工的薪酬满意度和企业薪酬管理方面,有关大学生薪酬感知的研究几乎没有。李锋亮,陈晓宇等(2010)通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分析了保留工资与工作找寻结果间的关系;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2004)通过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影响学生求职能否成功和起薪的影响因素,但却没有研究学生这个主体对薪酬的感知。

旅游业的特殊之处使得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员工的高流失率与高流动率成为了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业,从事旅游业的学生流失状况也很严重,这些现象严重加剧了旅游业高素质人才的供需矛盾。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承诺低的原因应从多方面考虑,但薪酬无疑是关键原因之一,大学生对旅游业的薪酬感知与现实情况出现了错位,最终导致离职。

一、问卷设计及人口统计特征

本调查以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作为主要信息来源。问卷共28道小题,包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就业意愿与期待、感知影响因素等几个部分。调查对象主要是泉州地区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0份,有效问卷339份,有效回收率为84.75%。运用SPSS17.0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

在339名调查对象中,女生211名,占62.2%,男生128名,占37.8%。本科生有197名,占58.1%,构成了调查主体,高职大专类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占了26%和15.9%。调查对象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且85.2%的学生月平均支出在1200元以内。在问卷统计结束之后,还对17名学生做了访谈,其中高职生4人,本科生10人,研究生3人。访谈就问卷中没有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的提问,并对学生关于起薪点感知的干预想法进行了了解。

二、旅游专业大学生起薪点感知的现状和成因

1.总体感知现状

(1)感知现状

在校大学生对当前旅游企业薪酬水平的感知是他们择业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显示,76.1%的学生认为旅游企业的薪酬水平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22.7%的学生认为可以接受,觉得旅游企业的薪酬水平较高的仅占1.2%。而在对现在旅游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前几年的变化趋势感知中,28.3%的学生认为持平,18.3%的学生认为略有降低或者大幅降低,超过50%的学生认为现在旅游企业的薪酬水平相对过去略有提升。可以看出,过半的学生觉得目前旅游企业的薪酬水平在略有提升的情况下仍然较低,难以接受。

(2)感知途径

调查显示,52.2%的学生认为专业实践对起薪点感知影响最大,学生通过在旅游企业实习对旅游企业的薪酬水平有了较清晰的了解。亲朋好友和人才招聘会占比重分别为44.5%、48.4%,对学生起薪点感知产生了一定影响;各类媒体(电视、广告、网络、杂志、报纸等)对学生起薪点感知的影响稍低,占36.3%。而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仅有17.7%的学生认为其有助于了解旅游企业薪酬情况,高校应该提供给学生的就业指导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就业期待

(1)工作性质的选择

在被调查的339名学生中,65.5%的学生有意愿毕业后从事旅游业。不同学历的学生对是否愿意从事旅游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意愿度最高的是硕士生,54名被调查者中,有44名(81.5%)愿意从事旅游业,其次是大专高职生,占71.6%,意愿度最低的是本科生,仅58.4%,这与本科生的尴尬地位有一定关系,实战能力比不过大专高职的学生,理论深度比不上硕士生。不同年级间也有差异,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愿意从事旅游业的比例均超过了70%,而毕业班的学生愿意从事旅游业的比例仅43.7%,这可能与毕业班的学生经历了实习有关,他们对旅游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偏见。

对于不愿意从事旅游业的原因,在通过访谈之后,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旅游业吃的是青春饭,而且工作辛苦,不被传统观念所接受;国内旅游企业发展不规范,良莠不齐,薪酬水平太低;竞争过于激烈,没有太大的个人发展空间。

旅游专业学生愿意进入的旅游部门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旅游专业学生从事旅游业的意愿并不是很乐观,最受欢迎的两个旅游部门是饭店和旅游行政部门,但这两者的比例都没有超过50%,对于其他几大传统的旅游部门的就业意愿更低。现在饭店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一部分学生选择饭店的主要原因,而想要拥有稳定的工作则是学生选择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教育的主要因素。而且,男生选择饭店和旅行社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旅游教育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比例高于男生。

学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兴趣、性格和能力的不同会对个人和企业有不一样的期待。78.5%的学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期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发展。其次是薪酬水平,所占比例为56.3%,反映出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生存困境。择业时看重企业发展、企业形象与文化、就业城市与工作性质这几个方面的学生所占比例均在32%左右,选择企业名气与规模的有9.4%,这些方面并非不被学生们看重,而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与生存压力之下,它们的重要性相对于个人发展与薪酬来说不再那么重要。

(2)起薪点期待

问卷设计中将起薪点期待分成四个区间:800元~1500元、1500元~2000元、2000元~3000元及3000元以上,在不考虑学历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四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49%、35.4%、10.9%,主要集中在1500元~3000元。

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学历和个人月平均支出对起薪点期待的影响。调查显示,学历高低与起薪点的期望高低成正向关系。硕士研究生的起薪期待主要在2000元以上,且没有人选择1500元以下的,本科生的起薪期待主要集中在1500元~3000元之间,高职大专学生则主要选择1500元~2000之间。

月平均支出与起薪点期望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月平均支出在800元以下的学生起薪点期望集中在1500元~2000元,月平均支出在800元~1200之间的学生起薪点期待主要在1500元~3000元之间,月平均支出在1200元以上的学生起薪点大部分都在2000以上,且月平均支出超过1600元的学生没有选择1500元以下的。

(3)就业信心

被调查学生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及对各种外在因素的感知,对毕业后能否达到自己预期的起薪点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信心,对达不到预期时的解决办法也各不相同。

学生就业信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就业信心表现主要集中在“有一定信心”和“一般”这两种情况,这种信心不足和担忧与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而且少部分学生可能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32.4%的学生在旅游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达不到预期时选择了先签约再说,毕竟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先签约保证有收入来源后再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签约后努力表现争取加薪。23.0%的学生在遇到此种情况时选择暂缓签约,在尽可能多的了解买方市场之后再做决定,还有3.3%的学生会完全放弃去寻找符合自己标准的企业,甚至做出行业调整。在被调查者中,仅仅有1.2%的学生会与企业进行谈判和商量,积极争取。剩余40.1%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如果自己没有更多精力去搜寻更多的企业信息,可能会选择签约,反之则不签。

3.起薪点感知影响因素

(1)起薪点影响因素

实际起薪点受到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内在因素,即学生个人因素方面,有75.8%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和社会经验最重要,旅游业的工作要求员工直接与人打交道,有工作经验的学生通常更受青睐。学历对起薪点的影响程度排在前两者之后,占64.9%,学历越高说明成本越高,工作期望也必然就高。资格证书和毕业学校对起薪点的影响程度稍小,两者所占比例均在33%左右,这也说明部分学生认为个人背景不会一直影响自己的工作和薪酬,有信心在工作中通过努力来获得成功。

在影响旅游专业学生起薪点的外在因素中,72.3%的学生选择了行业薪酬水平,认为整个行业薪酬水平的高低对具体企业的薪酬水平有明显影响。66.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城市,大部分学生认为工资水平与城市大小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效益对起薪点的影响程度也较大,所占比例分别为54.3%和48.7%。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国家政策和企业所有者态度对他们的起薪点期望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只要在前几项因素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考虑。

(2)起薪点感知影响因素

学生对起薪点的感知往往会因时、因地、因个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在目前影响旅游专业学生起薪点感知的因素中,“行业认知”排在第一位,58.4%的学生认为对行业价值及其发展有充分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做出准确客观的起薪点感知。53.7%的学生认为“个人经济状况”会明显影响感知,经济压力大的学生对起薪的要求会高一些,但若没有遇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为了减少就业成本,也会先签约;有48.1%的学生认为“自我认知”和49.3%的学生认为“物价水平”对自我的感知产生影响;选择“社会文化环境”一项的也占到了31%,但对社会环境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文化环境。

三、旅游专业大学生起薪点感知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7.9%的学生认为起薪点感知与职业选择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积极性或专业兴趣

50.1%的学生认为起薪点感知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或专业兴趣影响不大,只要自己对旅游专业有兴趣,就会努力学习。另一半学生认为,如果自己的起薪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严重的偏差,则会考虑转向其他行业。

2.就业地点

52.2%的学生认为起薪点感知会对就业地点产生明显影响,比认为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高11.2%。学生对就业地点的选择不单考虑薪酬水平和城市状况,也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比如家乡所在地,个人发展等。一般对薪酬比较敏感的学生,起薪点感知对其就业地点的影响较大。另外,毕业班的学生较非毕业班的学生在就业地点选择上更加理性,还没有面临毕业的学生则一心想到大城市工作。

3.行业或工作性质

51%的学生表示,如果起薪点预期比现实水平低出了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那么他们将会转向其他行业,寻找有稳定收入的工作。44%的学生则认为不论起薪点感知结果如何,都不会对他们将来的工作行业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4. 职业生涯规划

认为起薪点感知对职业选择影响明显和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相当,分别是45.7%和47.8%。认为影响不大的学生表示,如果自己真的立志从事旅游业,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就会考虑到薪酬问题,所以起薪点不会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认为影响明显的学生主要是考虑到现实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与就业困难等问题。

四、提高旅游专业大学生起薪点感知的干预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有37.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起薪点的感知不准确。本文将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引导,提高起薪点感知的准确度。

1.学生的角度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面对起薪高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一个起步过程,起薪的高低不代表最终的薪酬水平,我们应该以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起薪点。

第二,将起薪点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薪酬。基于职业发展的薪酬设计往往更具持久生命力和竞争力,我们应充分了解自己所选择的岗位的具体情况,明确自己对于工作岗位的价值,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做出合适的起薪预期。

第三,充分了解社会及行业发展动态。这就包括对当前社会经济及旅游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就业供需情况等有清晰的概念。特别是大三和毕业班的学生更应该及时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行业最新的薪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实习是了解行业动态的主要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深入旅游企业实习,在掌握技能是同时,深入了解旅游企业薪酬情况。

2.学校的角度

第一,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就业指导信息。学校除了协助企业做好高质量的招聘会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搜寻最新的就业信息,减轻学生的就业成本。加强各学院的网站建设是基础工作,就业网站除展示招聘信息外,还应公布就业相关知识,全国本专业的就业现状及统计数据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形势。另外,学校有必要对近两三年内的毕业生进行跟踪,根据他们薪酬情况来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感知的准确度。

第二,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学校应该开设相应课程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帮助学生做好行业认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对整个行业做出更加准确的感知。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情与兴趣。

第三,加强与旅游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针对很多企业不爱接纳短期实习生这一现象,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协商。另外,学校可以邀请业界知名人士来进行讲座或者洽谈会;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诸如就业主题活动、与企业合作的课程主题设计等活动,并邀请旅游企业以评委或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企业与学生双方都能对对方有了解。

3.企业的角度

第一,正确认识并重视员工价值。很多同学通过实习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旅游企业应该针对学生层次,结合学生实习情况来为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确定合适的基层工作时间,避免学生因长时间从事基层工作而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

第二,加强实习生管理。实习生是旅游企业的潜在员工,加强实习生管理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另一方面,若实习生有意就职于该企业,也是为以后的招聘、培训等节约成本。目前学生对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并不满意,他们大都觉得企业只是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而且正式员工的薪酬水平也造成了他们对薪酬感知的不乐观。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应该以公平与公正为基础,这样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感知。

第三,与学生开展多形式的互动。旅游企业可通过各种媒介与学生展开互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旅游企业的薪酬现状与发展趋势,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同时,旅游企业与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来了解对方的想法,帮助双方做出一些改进与修正。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所依赖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企业而言既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而管理创新是现代旅游企业在良好的机遇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现代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担任巴黎市长时曾说过:“凝固就是灾难”。因此,现代旅游企业要想在21世纪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并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加强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一、管理创新研究现状

1、管理创新的概念。创新(Innovation)一词最早由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Schumpeter应用于经济学分析中。他在1912年哈佛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0)中提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求重新组合”;“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是推动企业成长的根本途径。从创新的重点来划分,美国经济学家Knight依此将创新分为产品和服务创新、生产流程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人际关系创新四大类。组织结构创新和人际关系创新被认为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过程。

2、国内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提起创新,人们首先想到产品创新、工艺技术创新,很少想到管理创新。事实上,管理创新是企业各项创新的基础,没有相应的组织管理创新,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等创新活动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管理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管理创新是指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引入。常修泽等人认为:“管理创新就是指一种更有效的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由此,他们认为:“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最具代表性的管理创新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2)管理过程是创新过程,管理就是创新。于中宁认为:“产品创新和应变环境都是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就是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重新整合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以创造和适应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达到自身的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也是管理过程本身,因此“管理过程就是创新过程”。

(3)管理创新是整合组织资源,实现既定目标。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管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管理创新的特点、管理职能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识经济对管理创新的促进、管理创新的作用等。

3、存在的问题。纵观以上国内管理创新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目前“管理创新”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理念和方法。虽然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创新,人类也在努力探寻各种有益的创新活动,但是对创新与管理结合方面的研究却比较滞后。现实生活中,企业愿意斥巨资进行产品、技术、工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但很少去关注并进行管理创新。目前,理论界关于管理职能的探讨一直处于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业界人士均承认创新的重要性,但创新能否作为一个管理职能存在仍然是大家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创新作为一种理念与方法非常重要,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还有人认为,创新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应与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并存。总之,对管理创新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现状

1、旅游企业创新体系的提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企业创新体系的概念起源于一般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的定义。在侯先荣编著的《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企业创新管理体系就是为企业建立创新方针和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的要素之集合。一般认为,企业创新管理体系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周怡在《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这篇文章中提出:旅游企业创新体系是指旅游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另外,《旅游资本》(张忠元编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一书中指出:对旅游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新创意;操作的关键是用“新创意”和“新技术”重新组装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挖掘包装出旅游“新产品”,营造旅游“新形象”,再通过整合营销,拓宽“新渠道、新领域、新市场”,形成研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之间有机结合的旅游产业“创新链”,并最终构建融知识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于一体的“旅游创新体系”。湘潭大学黄玲在《知识经济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一文中提出: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发展目标创新等四个方面。总之,管理创新是旅游企业创新体系的基础,是旅游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等创新得以实现的保障。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旅游企业管理创新体系是为了实现旅游企业管理的既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构建的包括战略创新、组织创新、人力资源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在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战略创新是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其他方面的创新是旅游企业管理创新得以实现的保证。

2、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创新举措。我国现代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旅游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政企分开;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在旅游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旅游行业的市场化运作等。

(2)旅游行业宏观管理方面:制定出台各种管理条例和法规来规范旅游企业;制定旅游企业的各项国家标准,如评星、评A等级制度;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资质认定;评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

(3)旅游产品开发管理方面:从1992年至今,每年推出一个旅游宣传主题;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生态旅游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设;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宣传;创建绿色饭店、景区活动;世界级、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评定;鼓励举办各种类型的节庆庙会活动;各地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数字化景区的出现;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个性化服务理念的提出;客户关系管理;人本管理;品牌管理;经济型饭店与主题饭店的出现;旅游饭店管理方面的创新,如开发女性商务楼层、超常服务、管家服务等。

实践证明,以上这些管理创新能大大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使之快速与国际接轨,推动旅游市场良性循环,促进中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3、研究的薄弱环节。虽然国内旅游企业在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但是由于整个旅游学科是一个新学科,学科体系不太成熟,因此,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的理念出现以来,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升温,旅游企业家也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但目前,旅游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仍非常少,还没有专著出版,学术论文也仅有4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以旅游企业管理创新为主题,精确检索,检索时间:2009.11.8)。纵观目前的这些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集中于理念研究,对其他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缺乏系统性;在研究方法方面,以传统研究方法为主,将现代技术运用于管理创新模式研究的较为少见;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仍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体系、模型预测等。具体到以服务为主的旅游企业,如何运用创新理念进行旅游企业管理创新;如何克服管理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取得良好效果;如何激发创新理念等,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研究展望

针对当前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薄弱环节,未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1、完善研究内容,使之系统化。首先,应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如何在国内旅游企业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其次,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将成为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加强研究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旅游企业管理的效率;对传统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服务与现代旅游业提倡的个性化服务怎样协调统一;如何创新旅游企业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怎样培养旅游企业家阶层,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怎样紧扣时代脉搏,把握信息时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总之,未来应大力加强旅游企业管理创新内容的系统化研究。

2、完善研究方法,加强量化研究。创新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未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创新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为了减少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需要加强研究如何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如何建立预测模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用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进行效果评估。

此外,管理受体制、文化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即研究如何处理好旅游企业管理创新与学习、借鉴异地管理经验之间的关系。最后,为了保障在旅游企业内部管理创新能得到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加强旅游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方面的研究,即研究在旅游企业内部应该怎样制定规章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创新理念,形成高涨的创新氛围。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怡.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侯先荣.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盛大生.如何进行创新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尤建新.高级管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