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08:5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交通科技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课堂人际信息沟通的结构及其特征
人际信息沟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系统网,其中,信息的传递者、信息的接受者和需要沟通的信息是这一系统网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信息是容纳在某种形式,即所谓的媒介之中,媒介是对所传递或反馈信息的最适当最有效的一种文字、符号或行为的刺激物。要使信息从传递者传向接受者必须经过一个渠道,即传递渠道或反馈渠道,正常而有效的人际信息沟通既依赖传递渠道的畅通,同时也有赖于反馈渠道对整个活动系统的调整。
教学作为一种人际信息沟通系统,教师是信息发出的主要一方面,学生则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的一方。正因为这样,传统上人们倾向把教师确认为“传道、授业”的“传递者”的角色,而把学生确认为“接纳、获得”的“接受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在整体的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因而教师和学生并非单纯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应该说双方都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既有主动的一面,又有受动的一面,构成动态的双向交流的整体系统。教师的信息处理系统重在实现着对整个教学系统的“组织”、“导向”、“监控”等,体现着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信息处理系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重在实现对各种社会信息能动、积极的“内化”任务,体现着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的“主体地位”。以知识为主的理性内容和以教师及学生的人格、情感、价值观等为主构成的非理性内容是沟通的信息。教学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情景构成信息的传递媒介,教学中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社会信息正是在这一系统中,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为媒介实现沟通的。另外,教学人际沟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时常处于各种情景因素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之下。
1、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的双向性
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不是简单的单向沟通,而是教师和学生间双向的循环沟通。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师把选择的知识信息进行编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作为媒介,传导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把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行为表现,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传向教师,教师根据所接收到的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方面进一步组织调整后继的沟通活动,另一方面,在这基础上形成了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这些又作为教师的反馈信息,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介传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教师对他的评价和期望自觉和不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活动。由此可见,在教学系统中,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没有这种双向的往返流动,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学系统产生。
2、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的情感性
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人际互动的两个主要方面,不仅表现出他们各自的认知活动,而且双方以其特有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参与教学人际互动,形成了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场”。这一“情感场”构成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认知活动的背景,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因此,教学中既有以知识为主的理性内容的信息沟通,同时也伴随着以教师和学生人格、价值观、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非理性信息,二者相伴而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教学的情感性因素由人际信息沟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
3、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教师的主导性
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信息加工系统,但在统一的教学整体系统中,由于各自认知特点的不同以及所处的位置不同,教师以其“组织”、“引导”和“监控”的功能体现出他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总方向,通过对内容、方法和步骤的组织,从总体上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
首先,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信息的占有者,沟通的主要信息,大部分都要先经过教师的编码处理,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有可能被学生所接纳。因此,教师对教材编码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接受的效果。
其次,教师选择和安排着信息的沟通媒介(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及信息的沟通渠道(师生人际互动方式),并且通过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着整个系统的运转,使之向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再次,教师的人格、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与期望作为一种动态信息,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教师在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4、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虽然学生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但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传递给学生时,信息能否被有效地接受,往往取决于学生当时的自主活动状态。
第一,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认识需要,教师在对知识信息选择和编码的处理上,必须适应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满足学生的认识需要。如果教师所选择和编码的信息在复杂性和量上高于或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就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难以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教学中,学生无论对信息的输入,还是对信息的编码,都带有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性,对于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他们不可能完全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说,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不等于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学生总是要对所接受到的信息重新进行分析加工,从而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从学生认知加工过程本身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学信息,只有在学生主动的自主活动基础上,才能真正被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系统。
第四、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学生总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态度,而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效果。
二、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种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人际信息沟通,乃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善于和有效地组织、控制和协调教学系统中的人际信息沟通。
1、课堂教学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为背景
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的情感性决定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积极的情感活动为认知活动背景。课堂教学中,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教学的民主性和个性化原则,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形成师生合作的人际互动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师生人际互动,有赖于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他的人格、价值观和情感表现及行为方式会直接成为影响学生对教师态度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着学生对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一般说来,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如果学生对教师持肯定态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也容易产生肯定的态度,沟通渠道畅通;反之,则容易产生否定的态度,信息沟通出现障碍。
其二、对于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学生能给予肯定的话,那么,学生也将对教师形成肯定的倾向,沟通渠道也会畅通;反之,则容易形成否定的倾向,亦会出现双方沟通的障碍。
可见,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学生和信息三者之间能否协调一致。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积极有效地接受教师所传导的信息,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一方面,他对学生的态度,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期望都必须是公正的;另一方面,他的情感、价值观等都必须是积极的。只有这样,人际信息沟通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2、正视人际信息沟通中师生间信息加工的差异,根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点组织教学
教学中教师常犯的一种错误是,一旦选定了自认为合适的教学策略,就认为所传授的信息都必定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当教学中出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时,教师往往倾向于从学生身上寻找原因,而忽视对自身“教”的行为的反思和调整,这样,极易形成“单相思”式的灌输。事实上,师生双方在文化程度、经验范围、认知方式以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同一信息作出完全相同的理解。认识过程研究揭示,既使教师的课讲得很好,许多学生,包括学习天分很高的学生,实际理解的东西也比我们认为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要少。
教学中,除了作为信息沟通双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以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教师树立学生是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在选择和编码知识信息时,采用信息媒介和沟通渠道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的主体性行为特征,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风格,如感知特点、记忆特点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需要、动机等差异,有针对性的工作,否则,信息沟通只能是“传而不通”。
1教师及护生资料
选取50例护生为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学校,均为女性,护生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2.5岁,护生均是经过高考进行选拔,将护生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护生。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每组各2名教师进行带教学习,两组教师的教学资历、教学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不具有差异性(P>0. 05)。其中观察组护生接受新形势下的新教学方式,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2方法
(1)对照组护生的教学
对照组教师按病种对护生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护生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护生完成实习报告,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而护生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护生自行解决。
(2)观察组护生的教学
观察组护生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护生自学和接受能力,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基础护理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护生自学或简单讲解。第二,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护生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护生临床基本知识技能。第三,由于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因此教师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时,需不断查阅文献及资料,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讲授给护生,而不是仅仅沿用过往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对护生负起全面的责任,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答。
3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PBL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方面、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2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5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基础护理课实验教学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原因分析
(1)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一时间难以满足扩招后对师资的需求,尤其在护理学院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当前一些护理院校中,临床带教导师的数目有限,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的现状非常普遍。护理学院学生的增加,导师人数的不足加之临床带教资源匮乏,导致手术室外科学生的培养质量下降。
(2)护生缺乏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护生属于独生子女,其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们普遍缺乏积极进取、勤奋上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进入手术室后,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性地观看带教老师操作,而自己却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
尽管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护生对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比较熟悉,但当其进入手术室后,头脑中虽然有无菌操作的概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理论与实践操作无法统一。
(4)沟通适应能力差
作为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但目前护理学院的护生年龄尚小,对社会缺乏了解,人际交往能力有限,因此当其毕业后走工作岗位时不懂得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对于在手术的环境中更是不懂得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
2改革的措施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护理院校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较落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人员较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带教老师的质量,提高带教老师的待遇,从而留住一些优秀的教师。
(2)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医护人员并不能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而阻止其动手。带教老师应指点学生让其独立操作,并让其逐渐熟悉操作。同时应针对护生学习热情,对其进行积极的提问,并耐心解答其问题,鼓励其多进行提问。
(3)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手术室外科护理生的培养质量应注意临床实践,而目前众多护理学院对外科护理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应调整临床护理培养目标,加大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临床的技巧。
(4)强化护士的道德观念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情操,随着护理模式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要求更为严格,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除了看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外,还注重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因此加强护患关系的建设是目前各大医院的重要工作。
3本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侯占华,杜文娟.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综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2):456-457.
[2]夏平,姚健,徐邦生.口腔组织胚胎学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33):145-146.
[3]刘波兰,孟利敏,林卡莉,况花荣.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5):365-366.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097-02
在日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中,办公流程的网络化、电子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仍然基本处于手工管理阶段,操作流程复杂、劳动强度大、耗时巨大,而学院信息管理的落后导致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艰巨、付出大量的重复劳动等。
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并改进现存的各种缺点,将繁琐复杂的科研信息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简单,开发出一个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这次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系统划分为教师功能和管理员功能2个模块,该文主要介绍教师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过程[1]。
1 技术简介
1.1 开源框架Struts、Spring 和Hibernate简介
Struts是一个基于MVC设计模式开源项目,作为前台控制框架简化了程序的开发,使界面开发人员和Java程序员达到了有效的分离,使项目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提升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2]
教师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最流行的J2EE架构:SSH,其中,Spring技术为核心构件,数据的持久化使用Hibernate完成,表现层的MVC框架使用Struts。这些框架都是目前最流行的轻量级J2EE框架,3个框架组合可以保证更好的开发效率,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更好。
用这3种开源框架的策略如下:表示层用Struts,业务层用Spring,而持久化层则用Hibernate,如图1所示。
1.2 Spring的应用
Spring作为核心框架使用。Spring为J2EE应用的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化层提供了极好的解决方案,因为Spring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框架,而且提供了一种企业应用的开发规范。Spring是实际开发的抽象,其提供的“模板设计”大大简化了应用的开发。Spring的系列Template将通用步骤以优雅的方式完成,留给开发者的仅仅是与特定应用相关的部分,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应用的开发效率。
Spring提供的IoC容器管理所有的业务逻辑组件、DAO组件,Struts的控制器Action也由通过IoC容器提供管理。各组件以松耦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组件与组件之间的依赖正是通过Spring的依赖注入管理的。DAO对象都采用面向接口编程的方式,从而降低系统异构的代价。
1.3 Hibernate的应用
持久化层封装了数据访问细节(以持久化类 POJO+*.hbm.xml封装数据访问细节),连接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删除、更新。
1.4 Struts的应用
系统使用Struts作为MVC框架。Struts 作为MVC模式的典型实现,对Model、View和Controller都提供了对应的实现组件,下面对Struts 架构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
(1)Model:Model部分由ActionForm和JavaBean 组成。其中ActionForm用于封装用户请求参数,所有的用户请求参数由系统自动封装成ActionForm对象:该对象被ActionServlet转发给Action;然后Action根据ActionForm里的请求参数处理用户请求。而JavaBean则封装了底层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库访问等。其中包括ActionFormBean,它是一个普通的JavaBean,Struts利用它来进行视图和控制器之间表单数据的传递。
(2)View:View是一组HTML 或JSP 页面,不包括业务逻辑和模型信息。
(3)Controller:Controller可以理解为模型与视图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适当的视图用于显示。基本的控制器组件是ActionServlet类中的实例Servlet。
整个应用由客户端请求驱动,当客户端请求被ActionServlet拦截时,ActionServlet根据请求决定是否需要调用Model处理用户请求,当用户请求处理完成后,其处理结果通过JSP 页面呈现给用户。通过Action拦截所有请求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将所有JSP页面放入Web-INF/路径下,可以避免用户直接访问JSP页面,保证系统安全性。
2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系统功能模块说明:根据对该系统的需求分析,该系统分为教师功能和管理员功能两个模块,其中,教师功能模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系统首页与登录模块
系统首页中间为公告栏与白板栏,左侧是登录模块。在首页右侧上方为4个导航按钮,分别为首页、教师入口、管理员入口和版本说明。在首页左侧有登录模块,教师首次登录后系统会提醒修改初始密码和资料信息。在登录时首先进行身份和密码的验证。
3.2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个人信息管理是对教师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教师的部分信息是管理员通过数据库导入的,教师本身是无法修改的,教师能够进行管理的个人信息系统显示为可修改文本框,修改后保存即可。
3.3 上传模块的实现
教师功能页面左侧导航栏的“资料上传”包括“学术论文上传”“著作信息上报”“学术活动信息上报”“科研项目上报”等6个子项。此功能模块主要对论文、专利信息等进行上传存档。用户在上报资料时必须填写的一些信息。其中,除了编号是系统自动分配的,上报人是系统自动识别的外,其余均由教师进行填写。同时上传论文PDF格式的电子文档以及相关资料扫描文件。
3.4 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是具有一定权限后才能进行操作的,其包括“教材查询”“论文查询”“著作查询”“学术活动查询”“专利信息查询”“科研项目查询”和“学院资料查询”7个查询子项。
进入查询页面后可以根据需要查询的内容设置查询条件。填写好查询条件后,点击“确定”按钮提交,系统自动搜索符合条件的论文,并将它们列在表格中以待查阅。
3.5 统计模块
统计模块包括“个人业绩统计”和“师资情况统计”两个子项,根据查询者本人的ID,到表中查找符合条件的信息,将那些表中通过审核并计算过业绩点的数据查找出来并列在JSP页面的相应表格中。此时用户能够看到自己当年的业绩点统计情况,如果发现所列出的业绩点与自己计算的有出入,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的方法联系管理员。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业绩点情况,方便进行工作量的调整,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3.6 查看公告模块
网站登录的首页包括学院新闻、公告、通知。在其中列的是当前管理员的一些公告,点击这些公告的标题即可展开一个相应的页面,进行公告的查看。点击列表中公告的标题,展开相应的公告详细内容。
3.7 权限申请模块
该系统是对教师开放使用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他人隐私是人们所关注的。所以该系统设置了一项权限申请功能,“权限申请”包括“当前权限查看”和“权限申请”。如果教师不清楚当前是否有权限进行系统内部的查询操作,可以点击“当前权限查看”,如果显示的是没有权限,则可以点击权限申请进行申请书的填写,填写完毕后发送,等待管理员审批。权限是有一定时效的,管理员会根据教师发送的申请具体情况进行权衡,一定时间之后,关闭赋予的权限。
4 结语
通过一阶段的工作,一个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它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需要,如若正式使用,应该能够解决学院科研信息管理现有的问题。减轻管理员的负担,化整为零,化繁杂为简单。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系统做得有些粗糙,部分功能没有考虑到实际使用时会出现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时进行研究与解决。
参考文献
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索精神、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质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才.而通识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理性回归内容,是达到当代教育目标的必然路径,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并获得小同类型的分析方法、了解方法的价值所在、并融会贯通的使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能领悟小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表现形式,其主要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锻炼、学习方法获取、职业道德和性情等内容的培养。
管理类课程是研究科学管理知识体系的一系列系统课程,包括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是指导从业者进行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综合系统应用型学科。一三五规划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点改革内容,而管理思想是创新创业思维小可缺少的部分,高等院校学生走进社会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基本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协调能力等管理性素质,走进企业也需要具备时问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专业管理知识.在高等院校学生中普及管理类通识课程、培养管理意识、丰富经管知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增强问题的思考深度、体会管理思维的独特魅力、感受管理学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理解管理学知识独立、系统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涵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识和人文素养,也完善了学生的道德人格情操.因此,在高等院校非经管类专业中普遍推行管理类课程势在必行,本文提出的管理类通识课程体系改革是基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育改革模式中的一部分,是在普通高校非经管类专业普及管理类通识教育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形势的新型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管理主要包括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项目(包括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获奖、学术报告、专利和软件著作等方面。每种科研成果依据科研成果的不同级别、个人排名等情况有不同的科研分值。例如学术论文根据发表的期刊分为特种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纵向项目按照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和校级[1]。目前各大高校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管理及考核统计,还主要使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人工操作就必然有它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纰漏,而且很难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也经常会出现统计错误,统计遗漏的情况。显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由手工统计转为计算机统计,提高统计的精确性与透明性,使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管理向着规范化、简单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正是本系统设计的目的所在。
西安石油大学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每年都会承担国家许多的科研项目,尤其是石油类的项目,因此每年也会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生。对这些项目进行统计所得到的信息在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反映了学校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和成就,是对该科研工作情况进行各种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第二,通过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学校对于该领域课题的发展 决策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第三,它是考察教师科研工作成就的主要途径之一;最后,这些信息也是上级主管部门经常要求上报的信息。
因此,本设计根据“西安石油大学教师科技工作业绩与成果量化计算办法”设计并开发了教师科研管理系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科研成果的查询和统计,以及科研分的自动计算,也方便了管理员对教师进行科研管理。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以管理问题为主要应用对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和关键阶段,,完成这个阶段任务的关键问题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2]。
教师需求分析。需要完成教师科研论文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论文题目,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名称,刊物等级,经费等,还需要完成论文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科研项目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项目名称,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完成时间,项目等级,经费等,还需要完成项目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专利与软件著作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专利与软件著作名称,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完成时间,等级等,还需要完成专利与软件著作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学术著作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学术著作名称,简介,总人数,属于第几参与人,学术著作出版时间,出版社等级,出版社名称,字数,经费等,还需要完成学术著作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个人获奖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奖励名称,简介,奖励时间,奖励等级等,还需要完成奖励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需要完成教师报告讲座信息相关属性的设计,包括报告讲座名称,简介,报告讲座时间,次数等,还需要完成报告讲座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完成教师个人信息的添加,修改,密码修改等功能
2.2 管理员需求分析
需要完成教师科研论文、科研项目、专利和软件著作、学术著作、个人奖励、学术报告、讲座信息的审核,查询,统计等功能;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需要完成教师总信息的按时间段,审核状态得分统计排名的功能; 需要完成普通用户,管理员用户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需要完成自身信息的录入修改等。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
教师功能设计。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师部分,这部分包括教师基本资料的填写,登录密码的修改,科研信息资料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本系统是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因此重点在科研信息这块,其具体功能如下:
教师科研信息填写包括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讲座报告、个人奖励等六大基本信息的填写,每一个基本信息下都有自己独有的属性填写,填写完后提交,进入待审核状态,此时教师用户是可以在相关科研信息浏览页面对待审核的科研信息进行修改的。
教师信息浏览,这部分包括对教师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讲座报告、个人奖励等六大基本科研信息的修改,删除,查询,总分分类计算等功能,查询功能是按时间段进行查询,而后面的得分统计也按照相应的查询条件进行统计。
查看总的统计得分,系统根据教师的科研信息,根据科研分值计算方法自动计算教师的科研得分,按照时间段把得分信息进行统计汇总。
一些辅助的功能,包括教师基本信息填写,修改,密码修改等。
管理员功能设计。另外一个是管理员部分,这部分包括对教师提交的科研信息进行分类审核,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查询。具体功能如下
1.学生语文成绩参差不齐,差距悬殊
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地区,人口基数小,故而生源少,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成绩亦是如此。这一点在理科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我所教学的一个理科班,语文成绩好的可打120多分,而成绩差的只有30多分,相差悬殊。
2.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学科被“边缘化”
虽然语文学科一直是三大主科之一,但在学生的意识里却是被边缘化的一门学科。在理科生的自习课上,很少看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大多数学生不是忙着做理化生的习题就是忙着背外语单词。在很多理科生的潜意识里,语文学不学分数都不会差太多,甚至在语文课上也会忙里偷闲地学学其他学科。
语文学科被搁置一边在理科班是司空见惯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语文学科在理科班受到了冷遇,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能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要想办法去改变这种状况,提升语文学科在理科生眼中的地位。
二、走出尴尬境地的办法
1.重视语文学科在理科学习中的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理科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上是正常的,但不能不重视语文,甚至轻视语文。语文这个学科学不好,同样会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那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多半是不高的,故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让理科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告诉他们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提升语文学科在理科学生心中的地位。
2.用真诚和耐心去感化学生
教过两届学生后,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每次毕业后回来看我的都是考得好的学生和当初不愿意学习语文、惹我生气的那些学生。他们都会说:“老师,当初您要是放弃了我,我就不会……”俗话说,将心比心,尽管刚接班时理科生语文兴趣都不高,但我坚持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去感化学生,往往最后他们都被“情”打动,去主动学习语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既有纯粹数学的抽象性、严格性和演绎性等共性,又有自身的随机性、灵活性和实验性等特征,同时又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达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对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和难题,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实用性人才.
1.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普遍都认为数学难学,首先从心理上就对数学惧怕和排斥,这必然导致他们对这门课程没信心,更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从每个概念的背景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向学生介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情况,借助这样的机会,结合授课进度,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题目,供学生课后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应适时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平等讨论中进行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总之,通过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
首先,要明确哪些部分是难点,哪些部分是重点,在保证内容的连续性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适当地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其次,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点和内容比较零碎,因此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得各知识点过渡自然,前后连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注重教学内容的类比联系.类比是指由两个对象内在关系某些方面的相似推出其在结论方面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思维方法,教学中联系已学知识引出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联系、类比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类比,使学生了解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概率统计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模式进入随机性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特点也决定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根据各章节的内容自己设计案例进行讲解,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也可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以此为基础,要针对概率统计实用性强的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加强实践,把某种思想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解、深化、巩固和提高的效果,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团结互助的精神.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应分层次教学
全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以后,各高校均面临着学生迅速膨胀,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同一专业的学生层次差异越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分层次教学是指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开设前,要根据数学基础、个人志愿和专业方向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进一步地拓宽、加深某些知识点,使他们能深入地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对于对数学要求不太高的学生,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采用较为统一的教学安排,使学生掌握后续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而对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最终使其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须要注意的是,在同一层次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有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特点,掌握学生个体差异的程度,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总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大学数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我们应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学手段的实施等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概率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医学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与继续教育阶段。而学校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医学新理论、医学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多来源于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与长期的医学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保持教育连续性与进展性的需求,也是各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以及业务水平上的提高。而继续医学教育对妇产科医护工作者在不断更新基本理论、完善临床思维以及提高专业技能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课程的完善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背景资料
1.1培训人员与带课人员
我院接受继续教育的人院均为妇产科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新入院的护士、住院医师、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因此,人员数量多,职称以及级别不同,使得各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临床经验不同,从而课程设计就要完整化与全面化。授课人员均为资深妇产科专家,
1.2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要求
随着近几年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不足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现今,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已由生物学观点,扩展到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范围,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因此,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完善人类自身以及其生存的条件,而恢复、维护和增进健康,已经成为新型的医学目的。
1.3机遇与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医生的就业岗位竞争也随之加剧。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以及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以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而科学技术以及优越的学习条件已成为妇产科医护人员提升自身能力的最佳机遇。
2 课程研究
2.1学术研究
首先,专家座谈会。
由国家级、省级的妇产科专家进行讲座会谈,组织学术讲座,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研究,对临床护理上的常见问题进行解决与分析。
其次,壁报交流。
妇产科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有什么问题时可以在壁报上登出,大家相互交流,进行研讨,这样可以公示化较好,可以加强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知识技能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同步提升自我水平。
最后,面对面交流。
组织座谈会,个人员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活跃了学术氛围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动性以及医学科研的积极性。而不同级别,层次的医护人员亦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疑问,然后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大家不仅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也吸收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做到人人是师。
2.2远程教学
继续医学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继教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受教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而多媒体比较适合这种教育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孕育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医院联系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娱乐性,提高各受教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网络讲座,疑难问题解答以及病例讨论,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医学上的最新资讯与动态,且各人员可以无顾忌的提问、发表意见等。并且网络知识十分丰富,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学习。各层次的受教人员节省经费的同时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实际教学的不便与压力。
2.3媒体教育
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专家对电视广播中提到的医学知识进行教育,介绍医学动态,临床技能进行演习和系统的讲解。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进行不同讲解。
3 结语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妇产科的位置也随之升高。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以及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以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医院在职人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可以给这些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帮助,而不同层次的人员因为自身知识、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其课程授业上的困难,因而继续医学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继教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受教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红媛.关于我国医疗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13.
[2]刘杨,樊鑫浅.谈中国医学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5( 1):33-35.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68―02
一 引言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课程,并将其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信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为此,各高校纷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体制改革:把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压缩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作为重点,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以上目标,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欠缺
在MIS的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学生仍是被动接受知识,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性差。
2 课程定位有偏差
学生对于MIS这门课程的理解也有偏差,错误的认为该课程属于软件工程学科,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而且由于对计算机知识也掌握不足,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会产生困难感。
3 考核方式欠佳
MIS课程考核方式多以书面试卷为主,这使得很多学生只在考试前突击背概念,因此对课程知识内容缺少深刻的理解。
4 实践内容薄弱
M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纯粹的理论讲授,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 项目驱动教学法
从学生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按项目被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的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而是发挥着导师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把知识转化为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项目后,教师除随时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合作完成课程项目为宗旨。通过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四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实施
1 项目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选择难度适中的MIS项目,将该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分配给学生,并围绕项目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域知识和技术知识等。项目一般来源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以及学校承接的对外服务等;也可由学生自由寻找和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但需经过论证和教师同意。
2 项目实施与控制
确定项目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项目小组,确定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带领各组成员制定项目进度表。教师讲解完MIS的项目管理概念后,要求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方案,并制定项目任务书。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以培养其合作与协调能力。在课程的进行当中,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主题讨论,总结经验,交流认识。教师再从企业的角度介绍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可邀请软件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不定时组织学生参观软件公司的相关活动。
3 项目评价
学期末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相应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最后的课程考核采用以项目答辩为主、试卷测试为辅的方法,以各小组提供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以及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为标准进行评判,而试卷测试主要针对基本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小。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不是能通过考试就可以验证教学效果的,而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显著特点,也在于实行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能力提高的项目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具体意义和学生自身的不足逐渐被发现和明确,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完全真实的MIS项目也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所以,较传统教学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强而持久,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能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项目来源要实时、实际。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往的项目往往代表落后的设计思想,只有实时的项目才能保障所学技术的先进性;同样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尽可能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项目要贴近实际,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源于企业实践,又要高于企业实践。
(2) 抓住驱动环节,由以教师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是适当引导,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接触项目,因此肯定会有很多挫折感,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二是要鼓励思考,项目进展的步骤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由此需要教师去激发和鼓励学生。三是倡导创新,在项目结束时,要善于使用精炼的归纳性语言,指出项目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善于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开发。
(3) 通畅的沟通和答疑渠道。为解决学生平时答疑辅导等问题,指导教师除了把教学资料下发给学生,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我校的Blackboard学习平台,师生之间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另外,教师应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等,使学生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能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六 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宏观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有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体的、有形的项目作为知识的应用载体,避免停留在抽象枯燥的理论层面。经实践检验,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较快地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MIS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6).
作者简介:刘德山(1970-),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教育应用。
0 引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纲要》从资源体系、平台建设及共享方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当前,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尤其受到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的充分关注,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
现阶段,关于教学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资源管理及其标准化。以IMS、AICC、IEEE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标准为基础,参考SCORM(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开展数字资源标准研究[1];②面向开源软件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在著名的开源平台Sakai、Moodle、Claroline上搭建资源管理系统,并对开源软件实施二次开发[2];③高校辅助教学平台开发。
资源管理系统一般以平台为载体,在网络平台上集中大量优秀课程,课程之间多采用线性结构组织,如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爱课程网等。从课程层面看,每门课程作为一个教学结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习题、视频等。从教学角度,每门课程不是孤立的,从课程体系出发考虑每门课程的教学意义更大。现有资源管理系统中,探索课程体系或一个课程模块中课程之间联系及相关课程间知识点关联度的研究较少。目前,大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较少以课群为单位建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课程共性资源共建与共享。以课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在高校精设课程、压缩学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背景下有重要意义。
1 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实现资源上传、检索、、下载等基本功能。同时,系统基于课群设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1.1 需求分析
为深入了解管理系统需求,笔者选取大连、鞍山两地高校的60教师和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结论如下:
(1)教师在教学中有资源管理需求的比例达74.5%;教师较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检索,主要以文件夹形式进行资源组织与管理;绝大多数教师期待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检索和管理。
(2) 使用资源管理系统的教师中,68.1%的教师认为现有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或辅助教学系统操作较为复杂。
(3)教师对资源管理系统关注不够或不愿使用的原因主要有:资源更新不够及时,资源可用性差,资源重复率高。
(4)61.6%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视频、试题、课件等进行学习,69.4%的学生认为系统应通过简化操作、及时更新资源来吸引用户。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大多资源管理系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重构和完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1.2 系统设计
(1)功能设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需重点考虑如下问题:①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资源库管理、资源检索功能;②以课程群为核心,增设课群管理模块,实现课程添加、课程审核、添加课程资源等功能,有效实施课群内部资源共享[3];③设置配置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及角色管理。每个模块下细化若干个子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角色设计。将系统参与者划分为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和课群负责人等角色,各角色及功能如表1所示。
(3)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设计用户表、资源表、文件表和课程表等。受篇幅限制,具体数据库表省略。
2 系统实现
2.1 运行环境
客户端运行环境,选择Windows 7、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 7 sever,支持Internet防火墙,该服务器具有校园网内独立IP地址,可实现校园网范围内登录访问。
2.2 主要功能模块
本系统核心模块为资源库管理、资源检索和课群管理。系统导航菜单中包括新闻公告、最新、资源上传、资源检索和课群管理等功能项。
(1)配置管理模块。配置管理模块的功能为角色管理、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角色管理实际上是对系统用户权限进行设定。未注册用户可以执行模块中的注册功能,按照注册界面提示要求填写信息,提交后通过验证即可。注册用户登录成功后,根据角色赋予的操作权限进行操作。
(2)资源检索模块。资源检索分为关键字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关键字检索可以按资源名称、作者、内容描述、所属课程等进行精准搜索。用户在进行关键字检索时,可以设定检索素材的类型,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大纲、课件等;高级检索是指通过导航菜单中的资源检索选项分层次逐级检索,需要通过导航进入检索页,该页包括多媒体资源和课件资源的分类描述。
(3)课群管理模块。课群模块主要包括4个功能:①课群描述,帮助用户了解该课群的内容和特点;②课程添加,将系列课程加入到课群,其中课群内课程按知识点进行规划;③课程资源,将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加入相应的课程中;④课程检索,用户可按课程搜索资源,方便查询,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资源。
2.3 技术实现
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划分界面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用 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等框架实现。界面表示层负责将用户数据提交到业务逻辑层,处理后返回结果[4]。业务逻辑层使用Spring技术,以Spring封装,利用Hibernate技术实现数据访问,Hibernate只需实现正确的对象关系映射,提高开发效率。
3 系统应用
本文以Java Web编程系列课的课群为例,说明资源管理过程和应用效果[5]。
3.1 课群概述
Java、Web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群在网络编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课程衔接紧密,共性内容较多。从知识领域看,该课群涉及客户端开发与服务器端开发,具体包括Web应用程序运行原理、Web运行环境、主流开发工具Eclipse、Servlet、JSP、JDBC、JSTL等内容。在应用层面,从博客、社交网站到电子商务中的C2C、B2B等,都涉及Java Web技术。
考虑Java Web知识领域、应用范围、编程前期基础,Java Web编程课群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编程基础》、《Web高级编程》、《UML系统分析设计》、《XML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同时,根据新技术的出现不断调整。
3.2 实施过程
(1)划分课程边界。划分课群中各门课程边界的目的在于合理设计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整合课群中的同类知识点,按递进关系分配到不同课程中,提高资源建设效率。该项工作由课群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在系统设计之初依据教学大纲完成。
(2)添加课程到课程群。在课群管理模块中,由课群负责人建立课群,由具有教师角色的用户向课群中添加课程,在课程描述页面对课程进行完整描述,说明该课程在课群中的作用,审核通过后,新课程添加成功,显示在课群管理页面中。
(3)添加资源到课程。添加到课程中的资源可以为文本、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等。该过程实际上是按课程组织资源的过程,将独立的大纲、课件、视频、试题等添加到具体课程中。在添加过程中,可以先实施检索,查找到符合课程的资源后再进行添加。
3.3 应用效果
Java、Web编程课群涉及内容广泛,课程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需围绕Web开发实际需求和开发流程,按照课程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6]。
(1)合理安排课程间重复知识点及交叉内容,作好课程衔接。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常用函数等多门课程中均有涉及,学生修读完相关课程后,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如学习完C++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后,便可以自学Java、JavaScript中的相关内容。
(2)经典算法合理分布到不同课程中。算法在C++、Java中都有涉及,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也有系统介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时,涉及多种排序算法,学习枯燥。可依据不同难度将算法分散到不同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
(3)形成了清晰的学习线索。C语言和数据结构是所有计算机课群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为深入学习Web开发基础(包括Java 语言程序设计、Web 编程基础)、J2EE开发(XML、UML、Web高级编程等)作好准备。
明确定位每门课程在课群中的意义,按课群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快速掌握Java Web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实现课程教学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课群还兼顾了与其它课程(如企业职前教育课程、专业实习)的衔接,满足软件人才市场的需求。
一、扩大流通业投资的历史作用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初期,加上国内流通业起步较晚,且发展初期国内商品生产能力不足,我国流通业的发展方式偏重于增加在流通业的投资,为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第一,扩大了流通业规模。据国家统计年鉴显示,1978年到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8.6亿元增长到76410亿元,增近49倍,平均每年增长13.7%,扣除物价因素,平均年实增9%以上。而在2007年,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89210亿元,同比增长16.8%,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第二,提高流通业市场化程度。在流通业市场上,随着投资的加大,流通企业的数量增多,商品生产能力扩大,产品日益丰富,市场上竞争增强,市场化程度也逐渐提高。据商务部对600种主要消费商品的监测分析表明,2005年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供过于求的占73.2%,供求平衡的占26.8%,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而随着国民经济战略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流通领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为共同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三,有利于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国家过去三十年对流通业的投资还体现在对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仓储设施、物流配送系统、通讯信息技术等辅流通业投入。目前,我国城乡的道路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村于村、村与城、城与城之间已经实现了无缝链接,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的运输,拓宽了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空间。
二、有效扩大流通业投资的现实局限性
通过增加投资,扩大了流通业的规模,但是流通业本身却存在业态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低效率竞争,流通业结构失调等许多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对于有效扩大流通业的投资以及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一,城市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而中小城镇、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太少,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二,国内流通业业态结构创新调整基本上属于纯粹的模仿,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形成梯度、确立产品差异化、实现市场细分,导致同区域、同档次、同类型的多家企业之间展开过度竞争,严重浪费了流通业资源和制约了流通业的发展;三,流通业集中度低,我国流通企业的特点是散和小,国内还没有形成流通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这就必然带来流通环节的高成本,低效率。以零售行业为例,取前100强零售企业与零售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为集中度,2003年我国零售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为7.81%, 而美国的零售业集中度达到40%左右, 日本为50%, 欧洲市场中位居前十名的零售企业拥有零售市场90%以上的份额。
三、扩大流通业投资的受力分析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味追求流通业规模的扩大已经制约了流通业本身的科学发展,不利于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假设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是流通业,而F是扩大流通业投资的作用力,如下图所示。
由此看出在水平面上,使物体向右前进的力为Fcosα(设定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之所以这样设,是因为投资会对流通业本身产生一定作用),而又假设阻碍流通业发展的向左的力为物体前进中与地面的摩擦力f,从图中看出,f取决于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μ、物体本身的重力G和F产生的向下方向的作用分力Fsinα,即f=μ(G+Fsinα)。一旦F增加,f也会增加,这就说明了如果增加流通业投资,会对流通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则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受到的净力为F1=Fcosα-f=Fcosα-μ(G+Fsinα)=F(cosα-μsinα)-μG,从而使物体发生运动。
在μ固定不变时,如果cosα>μsinα,则增加F会加快物体的运动,但是f也相应的增加了。这就说明了加大在流通业的投资,虽然会使得流通业不断发展,但是代价是消耗更多的流通资源,同时会使得流通效率低下增加了流通业发展的成本,并且产生阻碍流通业科学发展的负面结果。
如果cosα
根据物体受净力的表达式F1=F(cosα-μsinα)-μG,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加物体受到的净力,使得流通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可以使得作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减小,即使得增加投资,扩大流通业规模的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的方向尽量保持一致,在增加投资的同时要考虑避免流通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流通效率的低下。
减小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系数μ,即通过改变流通业本身的结构不协调状况和流通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流通业的平滑度,从而使流通业的发展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又可以使流通业的发展更快。
增加一个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的力F2,即通过各种流通创新,使得流通业发展出现新的增长点,从而加快流通业成为先导性行业的速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流通业的发展,其本身的重量G会增大,这样会对流通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这就更加需要加大以上三方面的发展方式,使得流通业发展保持很好的发展度、协调度和可持续度。
为了保证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设计的科学规范性,教师在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合理规划,即在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信息库的基础上,将教学演示与课堂教学、网络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不仅影响着整个网络多媒体教学课堂的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网络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探究非常重要。
一、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要求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主要有教学氛围优化、培养学生多媒体学习习惯及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三个方面的要求。[1]其中教学氛围的要求主要是在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而培养学生多媒体学习习惯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尽快适应网络多媒体学习模式,教师在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学习习惯与网络学习模式良好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在网络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大大强化,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接受程度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确保多媒体课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课堂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设计
首先网络考核主要根据课程的区别设计不同的知识点的难度、题量及分值,然后学生可以从相应设备中登录自己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班级、学号等,然后规定适当的考核时间,到达一定的时间或学生自主选择结束时即结束考核过程,然后相应的设备会依据事先输入的答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登记、记录,同时可将试题错误分析的情况呈现到相应的学生资料库中,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教师可以对网络考核资源库进行适当调整,及时更新优化,从而保证网络考核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教学演示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教学演示主要有课堂练习、?n堂测评、练习讨论等,如网络讨论可以利用公告报工具为相关师生提供文字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交流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使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最后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库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资源库、网络考核试题库、网络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等,[2]网络考核试题库主要是根据学生在日常考核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将难点、易错点题目进行搜集、整理、分类,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详细了解自身学习短板,自主选取相应题目进行测试提升,而教师在随堂测试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网络考核试题库中的资源进行课堂检测,极大了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网络多媒体课件库主要是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过教学过程中的特点进行课件的分类整合,然后为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学生信息管理资源库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课堂学习程度、网络考核结果等信息为学生编制相应的资源库,从而便于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
三、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实现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脚本设计、动态情况、试题资源库建立维护、开发工具选择、素材收集等。具体措施如下:
1.脚本设计与开发工具选择
脚本设计与开发工具选择是在整个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实现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脚本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音乐背景、结构布局、教学内容、解说词等方面内容,从而为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阶段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大多是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的Microsfot FrontPage网页开发工具,其可以在进行编辑及预览的基础上,实现代码、表格控制等功能,与Microsfot office办公软件实现良好对接,从而充分满足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的教学需求。
2.试题资源库建立维护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系统主要有课件信息资源库、学生信息管理资源库及网络考核题目资源库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资源库的建立非常重要,其中学生信息管理资源库主要包括学生兴趣特长、姓名班级、学号等,而课件信息资源库主要是不同课程教学管理资料;网络考核题目资源库则是随堂练习、阶段测试等过程的题目。网络考核题目资源库的维护可以利用记录集分页的方式进行编辑处理,为题目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3.资源收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