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30 08:5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1

中小商业银行的概述

中小商业银行的含义、范畴。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界定,主要是根据资产额为标准进行的。除了传统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了城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我国设立、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意义。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建立和发展,非常的关键和重要。在完善和健全银行体系、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促进银行同业竞争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适应,对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带来的市场空白进行填补。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6年末,在所有的中小商业银行当中,已经超过了110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同比产生了30%以上的增长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小,因而其盈利能力不但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资银行或大型国有银行的冲击和影响,因而盈利能力稳定性稍显不足。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以2016年为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达到了85%以上的比例,而在中小商业银行当中,仅占有了不足15%的市场份额。在其它方面的市场份额当中,贷款占比、资产占比、净利润占比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84.51%、84.36%、85.77%,均高于中小商业银行的15.49%、15.64%、14.23%。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析。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约拥有950亿元以上的不良资余额,和同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达到了85%以下的不良贷款占比,同期相比,也产生了一定的降低。资产质量正在不断提升。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已经上市的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力由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可能超过国有商业银行。从整体竞争力方面来看,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要比国有商业银行更高,但是,其只具有比较分散的竞争力水平。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题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利率市场化迫使存贷利差收入空间变窄;人才制度不够完善,高端人才储蓄不足;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受外力因素政策影响较大;具有比较集中的经营区域,在金融服务方面,覆盖面还不是很广;在理财产品、盈利模式上,只具有单一的形式,没有产生较高的中间业务收入;在内部结构方面,缺乏完善性,政府的意愿,往往会对贷款造成影响;在市场定位上,存在着不恰当的问题,可能会进行盲目性的投资,没有形成较高的盈利能力;风险处置有待深化。

地方政策干预。在很多地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会受到地方政府及政策的较大干预。地方政府,可能会对中小商业银行进行控股,所以能够控制这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中小商业银行处于相对较为劣势的地位,因而对地方政府和政策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地方政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干预更加容易,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难以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匹配。

高素质人才欠缺。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中,由于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大型国有银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在中小商业银行的很多关键位置和关键领域上,都欠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能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会产生阻碍及影响。

市场定位不准确。当前有很多中小商业银行,都是在原有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采用的经营方式仍是过去较为陈旧的方式,对于自身的灵活性特点,没有进行很好的体现。在市场定位方面,无法摆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观念,没有进行很好的创新。对于自身在传统业务、资金实力方面与其它银行的优劣势,没能进行很好的认识,仍然希望以传统业务带动银行发展,市场定位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客户群选择范围小。我国当前的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往往会进行比较狭窄的客户群的选择范围,存在着质量不足的情况。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较为有限,对于一些大型工程或大型企业的贷款项目,很难顺利获取,因而主要的客户群体仍然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缺乏稳定性,提供有限的资产的能力,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并且缺乏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因而容易破产,造成中小商业银行的坏账。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当中,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应该建立提高定价能力;积极引进人才,优化管理层,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兼并和重组扩大自身的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业务创新;细分市场,努力做到精而细;加强内控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获得合理的政府政策支持,加强产品创新,突出特色,明确定位,提高资产的质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实行跨区域发展。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应当大力推动跨区域发展,追求规模经济,区域风险规避。中小商业银行一旦实现规模的扩大,收入提升,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和利润规模都能够得到扩大。通过跨区域发展,使自身品牌价值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优势,在金融业市场竞争中,取得更为理想的生存与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跨区域网点往往偏少。因此,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金融服务、地理位置、机构网点,资产规模,将带来更大的限制。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大力度发展网络业务,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银行,实现个性化、低成本、宽空间的网络业务服务,为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优势也会体现在发展和竞争上。

对中间业务进行开展。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较低的中间业务是一个重要的业务风险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应当受到中小商业银行的充分重视。与金融体系的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和方便的服务,能够战斗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基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汇票业务,收费业务、保险业务,代表工资业务、信用卡业务,储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发展,从而吸收大量的低成本存款。

篇2

二、SWOT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根据SWOT理论的分析来看:

(一)S(strengths)优势

相比起我国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小,中小型客户居多。因此,受到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小。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补助。最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带来的灵活性使得其改革更为容易,无论是业务营销方式的改变,还是内部结构体制的治理,都比国有四大银行要容易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

(1)市场定位缺失。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划分,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导向完全由四大国有银行控制。因此,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缺乏,基本遵从国有银行经营业务为导向,国有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便经营什么业务;另一方面,原本中小商业银行还占据了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的金融市场。但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网点的拓展和业务的扩散,其主营的营业业务已然拓展到中小城市和乡镇之中。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自主性和市场份额更为降低,最终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跟随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兼并吞没。

(2)金融体制欠缺带来的歧视性。我国特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归根究底就是:政府主导性和垄断性。一方面,政府的主导性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权,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永远只能被动的改变,而不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性带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强势,面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又或是业务拓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强大资本优势,直接抄袭或者兼并。二者合一,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为的苛刻。

(3)规模限制带来的风险。一方面,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观念之中,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公信力的多少。因此,我国的国有银行才会稳固地占据着金融市场巨头的领导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为资本的限制,导致了规模不够巨大,使得公信力不足,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限制,导致资本规模得不到扩充,业务的拓展缺少资本的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陷入资本怪圈,发展的越来越慢,直至被淘汰。

(4)内部控制体系缺陷。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都不完善,业务自我发展能力和约束机制的欠缺导致了产权的不明。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缺少使得风险管控体系丧失,引发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加。

(三)O(opportunities)机会

201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开始允许民营银行的出现,而私人投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原本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格局有了重新地划分。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得以参照新兴的外资银行和私人银行重新进行改革,从而在新的金融环境之中转换出一套特色化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四)T(threats)威胁

金融改革的进行,使得民营银行合法化和外资银行更为强势地进入。这样的改革虽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威胁解除,不在受四大国有银行影响。但同样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更为的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也将重新进入新的竞争者,增加了风险程度。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走特色化道路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通常来说,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市场划分,而不同的划分必然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和国有四大银行同业务竞争显然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资本上还是人力上,乃至于内部的管理方式上,国有四大银行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就要为自己确立好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将业务重心放在中小企业的市场之上,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产品,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转变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限制,一直是限制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融资方式。改变原有的政府借贷,他行贷款模式,而将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加入进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结合一切可利用的资金源。使得一方面,通过脱离资本控制,而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自主化;另一方面,通过融资的多元化,扩大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从而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规模限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内部控制体系改革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依靠外在条件的改革,而更多的是需要银行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当主动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改革,使得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细每一个部门的全责,并确立出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得中小企业银行内部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利润的追求。从而推动其对市场的规划,应对不同时间和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市场定位。

(四)技术支持,建立IT系统

虽然我国现今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脱离了手写的局面,但对于客户资源的整理和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却明显缺失。市场的划分在于对客户群的划分,而客户群的划分就来源于对客户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因此,一套IT系统的建立,将是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完整的IT系统,不间断地进行客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市场的划分和细化始终占据市场的前瞻地位。

篇3

许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国内商业银行因缺少创新和规模相对小,竞争中处于弱势,只有发展投行业务才能加强竞争力。

(1)是中国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补充。金融改革在取得了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中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更需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近年来中国一直以中介贷款为主,证券融资为辅。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弱小致使金融市场发展落后。

(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面临考验。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问题是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利息收入,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其201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4.4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094.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78.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9.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4%,主要是手续费的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美国商业银行的相比明显偏低,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手续费,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手段单一,很少创新开拓投行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运作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多是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发展经验,相应的业务部门成立和运行的时间较短,受制于金融监管环境,主要是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的方式实现,如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资金合作和买卖部分债券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监管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可开展的投行业务逐步增多。

当前招商银行的成绩还是可以的,据招商银行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6%,国内全行业净利润增速跌倒个位数的情况下,招行净利润增速仍维持15.22%。其一季度营业收入507.47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333.89亿元,同比增加22.22%。其中手续费、佣金及其他中间服务净收入,同比增加49.23%,且主要来源于除手续费外的财富管理、基金、债券业务等中间服务,这些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首次突破30%。总之,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借鉴国外经验开展的投行业务,为其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宏观环境所限、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不足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投行业务增长潜力有限,但当前由于市场过度泛滥,造成基数过大。基数过大就会导致许多情况的变化,如盈利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情况的变化会增加投行业务收入跃升的难度。

(2)涉及投行业务的产品种类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现有的投行业务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投行业务产品大同小异,使得行业内竞争较弱,难以形成良性竞争。且这种结构很脆弱,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会带来大规模的波动。中国的宏观环境转弱,政策监管严格。受经济下行和企业业绩低迷的影响,部分企业投融的计划不断徘徊,投融意愿较弱。国家政策监管日趋严格使得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缓慢,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压力下,利率下调,但有些银行职员为了业绩,却巧立费的名目转嫁给客户。

(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投行业务发展。虽然投行业务快速增长,但是一些银行至今尚未真正配备专职人员,而是由从事其他业务的人员兼任,人员的非专业化,难以提供给客户高质量的投行业务服务。

(4)国内银行投行业务增长空间巨大。一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较多,非利息收入较少,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努力拓展创新投行业务在内的中间服务、逐步提升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

篇4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 bank on the net, combining the domestic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on the net, from a security mechanism,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bank supervision, training five aspects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of the bank on the n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adequate and 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

笔者认为网上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AAA”式银行,即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它是互联网上搭建的虚拟银行柜台,跨越了时空和地理的限制,用户可获得全天候、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银行虽然在因特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如果不能在线提供银行业务,那就不能算作是网上银行,充其量只能是银行在网上的一个宣传站点而已。

从功能方面来看,网上银行业务功能实现主要是在Internet上建立网上银行的服务器,Internet与银行核心业务处理和客户信息数据库连接在一起。

二、中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在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1、总体战略规划上。在总体战略规划上,只有全行的总体要求,没有完整的总体规划;只有同行业的追赶目标,没有制定出具体措施。在系统设计思想上,考虑业务交易方面的多,考虑客户服务方面的少;考虑业务处理功能方面的多,考虑管理支持功能方面的少;考虑网络化建设方面的多,考虑效益汇报的少。

2、系统结构上。一是系统不全面。以法国CALYON银行为例,该行电子化网络支撑系统分为三个主要系统:1、业务处理系统;2、客户服务通道系统;3、分析、管理、决策支撑系统。而农业银行只建立了一个综合业务系统,业务处理不全面,诸如国际结算、外汇买卖、消费信贷等主要业务还不能在系统内处理。二是网上只有纲没有目。

(二)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分散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在分散管理模式下,由于银行尚未完全脱离原有的业务发展框架,网上产品功能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现有业务的网上实现,创新意识不强,缺少全行性网上业务的整体规划;其次,由于银行公司业务部门和个人业务部门各自管理网上企业银行和网上个人银行业务,对网上业务的作用、地位和前景认识可能不同,发展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2、专门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专门管理模式虽然有助于全行网上业务的统筹规划,也能集中资源解决共性问题,但在当前的业务发展阶段下,大多银行仍将网上业务视为服务和巩固现有客户的手段,将网上业务视为辅助拓展手段,在这种环境中,网上银行部门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业务部门频繁沟通,一旦交流渠道不畅,就会影响业务发展。

(三)在银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

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然涉及金融业务创新,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政策的空白点或,主管部门对网上银行指导与监控还需与时俱进。由于网上银行是一个全新的银行业务领域,一方面其业务的开展牵涉到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各方当事人在进行货币交换、资金转移和商品流通时,无论是网络本身的差错还是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争执甚至法律诉讼,这些都巫需相关法律的出台和提供相应法律保证。现有的法律对网上银行业务涉及各方关系人的的权、责、利未有明确、清晰的法律界定,缺少对个人失信行为的有效惩罚机制,这也使网上银行业务的参与各方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对策

(一)在安全机制方面。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要研究开发新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非法用户侵入银行主机系统和数据库。保证网上银行安全运营还需要运营商重视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规范,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发展安全产品和安全认证。要制定和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监察管理,建立安全认证中心,以确保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银行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灾难备份中心,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灾难备份应该成为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后高度关注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事先的灾难备份方案和恢复计划,就可能会减小损失。

(二)在经营理念方面。传统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和”产品驱动“,其标志是通过机构网点的扩张和批量化生产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以此来降低成本.然而在网络经济下,随着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实现这一转变,银行必须将客户关系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依靠发达的网络系统,了解分析、预测、引导甚至创造客户需求,从而获取金融服务附加值,从而真正实现由”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变。

(三)在网上监管方面。网上银行监管有别于传统的银行监管。如前所述,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然涉及金融业务创新,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政策的空白点或,主管部门对网上银行指导与监控还需与时俱进。商业银行要完善现行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商业银行要建立新的非现场稽核系统。其次,商业银行要完善网上银行的信息披礴制度。最后,商业银行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网上银行业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吕一林等著:《现代市场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篇5

企业网上银行随银行传统柜面业务的不断发展正在逐步完善,由于企业客户群体相较个人客户来说,整体数量规模较小,在对公结算方面的应用更专业,所以被大众熟知的程度要低得多。

企业网上银行主要是是银行资金结算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指商业银行以互联网或专用网为接入方式,通过安全认证后为对公客户提供实时化的自助金融服务。作为一个面向客户的标准化产品渠道,企业网上银行加快了客户资金周转效率,突破了银行传统会计柜台业务地域、时间的限制,向企事业对公客户提供了除现金以外的几乎所有形式多样的在线金融服务,因此越来越被客户所青睐;企业网上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会计柜台的一个延伸服务渠道,营运成本低廉,巩固和完善了传统银行业务,商业运行模式及赢利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自身渠道的产出与投入比也越来越大。另外,企业网上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业务融合,从而衍生出更多的金融创新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因此,企业网上银行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重点。

一、企业网上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概况

(一)概况

企业网上银行的起步相对较晚,初期是作为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提升服务水平的一种柜台延伸手段,换句话说是一个服务补充渠道。客户使用企业网上银行,需经签约认证后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接入方式实现资金划转、查询等实时功能。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以宣讲全天候、足不出户等服务特点作为推介企业网银的营销卖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和多数的股份制银行均推出了各自富有特色的企业网上银行,不仅基本覆盖了传统会计柜台除现金以外的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了自助贷款、票据业务、国际业务、缴税、报关、电子商务、现金池管理、企业理财等多项综合性金融领域,通过系统直连方式还可经专线或互联网实现企业财务软件系统、ERP系统与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无缝连接,客户直接通过财务系统或ERP系统的界面就可以享受账户查询、明细下载、转账付款、资金归集管理等服务。各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相对覆盖的产品较多,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其次,建设银行近几年也加快了产品与柜面的同步覆盖。各金融机构的企业网上银行在各自服务的客户中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查数据显示,工行网上银行及品牌“金融@家”的认知度最高,达到了86.4%,招商银行“一网通”和建设银行“e路通”的知名度也分别达到了64.8%和60.1% ;从企业网银的服务水平来看,用户对工行的网上银行满意度达到了84.2%的较高水平,其次是招行网上银行业务,建行位居第三。从企业网上银行安全性对比调查中,认为工行和招行的网上银行很安全的用户较多,分别达到了47.9%和42.3%。从企业网银系统构架,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相对来说略胜一筹,一个网银系统分层级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简单明了。建设银行则采用不同的客户推介不同的结算系统。中行和农行的企业网银近几年也在系统优化和产品种类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力求与同业领先的工行缩小差距。

(二)优势

企业网上银行提升了各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服务的地域、时间等渠道的延伸使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提高。针对大型集团公司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资金管理需求,企业网上银行更显现出重要性,其跨区域全天候的资金归集、现金池、收支双线管理等应用功能,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和维护重点集团客户的必备手段。

企业网上银行基本的转帐、查询等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系统,依托人民银行的大小额系统或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跨行实时转帐、实时查询等新功能逐渐成为吸引客户的新特色功能。为加强对授信客户的服务,一些商业银行将传统贷款的操作流程模式转移到企业网银上,实现信贷额度内自助借贷还款,例如工商银行的网贷通、招商银行的点金成长计划以及建设银行的E贷通等,这种传统资产业务与企业网银的结合,在贷款申请、支取和还款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信用良好的企业客户,提升企业与银行的相互依存和忠诚度。另外,一些传统手续较为复杂的票据业务和国际业务也正在逐步迁移到企业网上银行,通过流程优化再造和系统联动使客户真正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从而达到手工柜台业务的网络渠道分流。

在安全性方面,美国彼得S罗斯(Peter S Rose)在其《商业银行管理》在线银行的观点中强调让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是目前网上银行最大的问题,提出了采取密码、智能卡、指纹等进行多重身份验证。企业网上银行正是基于数字证书的电子签名和多重密码保护,并且网银系统的交易流程和角色权限控制沿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管理,所以从目前的安全机制和防控措施来看,企业网上银行是相对安全的,至少从近几年的网上银行案件来看,因为企业网银行系统原因造成的客户资金风险还是少见。

(二)劣势

从目前各商业银行企业网银的功能来看,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柜台业务的电子化搬迁上,即把银行柜台除现金外的各种银行服务、产品移到网上来供客户自助操作使用,从而造成各家银行企业网银的的主要功能,尤其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功能如查询、转账、代收付业务等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使得企业网银在同业竞争中日趋激烈,用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的竞争平衡理论中的反应模式理论可以较好揭示企业网银市场的竞争态势,具体表现就是各个商业银行企业网银由于传统功能同质性很强,那么就会通过价格浮动展开争夺,通过开发特色功能来吸引客户。

各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客户细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客户细分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匹配对应的个性化和行业化功能。不同层级和规模的客户需求是不一致的,相同行业的客户具有需求的相似性。尽管工商银行按照不同客户层级将其企业网银

进行系统功能划分,但还远未达到真正按需选用的客户细分的要求。客户细分不但要按行业、按区域、按规模等可识别的差异性区分,而且还应当与客户自助开通对应的服务渠道、网上银行产品功能结合起来,借助自助方式达到更精确的细分,将企业网上银行原有的以银行为中心转换成以客户为中心。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网上银行面向客户的渠道、产品功能的自助互动开通方面都做得更充分彻底,例如通过签约成功企业网银后,客户可以自助开通短信提醒、理财投资功能、国际业务以及资金管理等一些特色服务。客户根据业务需求通过渠道自助互动,实际上也就把自己进行了一个合理的类型细分。

企业网上银行面临多语言和多操作系统的客户群体,还有待推出更多的版本或者可嵌入式客户端。例如除了WINDOWS外还有LINUX、MAC操作系统,WINDOWS除了简体中文版还有繁体中文版,除了英文版还应有日文版、韩文版、法语版、德语版等。

企业网银要加强针对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严格的说应归于企业网银的一部分,这部分也是目前和今后商业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的焦点,尤其是人民银行的跨行二代支付系统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垄断的支付结算格局被打破,谁早走一步,谁就可能占领先机。

二、外资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值得借鉴之处

1、丰富的产品服务。从外资银行的网银发展的趋势看,凡是柜台网点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网上银行都有,凡是柜台网点没有提供的服务网上银行也应发挥优势向客户提供,所以外资企业网银的产品服务种类较多,涉及面较广,包括柜台网点没有提供的股票、期货、保险等。

2、简约通用。外资银行除了针对用户比较关心的网上银行产品功能、安全和收费下足功夫外,更越来越重视系统的通用和易操作性,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如果遇某企业的财务软件与网银接口不一致,不会单方面要求客户与之匹配,也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发一个转换小程序方便其向网银交互各种数据,提高其企业网上银行的通用性。

3、价格优惠。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价格一般较柜台网点优惠,借以吸引客户使用。

4、高增长性。这几年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08年全球金融虽受到经济衰退和泡沫破灭冲击,但是网上银行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每年交易额、交易量都有成倍的高速增长。

5、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外资银行注重企业网银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结合,积极进军这些领域并设计和开发出许多新型金融产品。例如,汇丰银行和商业网站、软件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组成策略联盟,专门从事电子商务,并推出电子商务门户网站(B2B、B2C),供商业机构进行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包括保险、房地产、采购及零售等网上交易。随着政府大力引导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等客观有利因素支持,国外银行也积极与政府公众信息平台合作,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将网上银行的支付结算与政府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发展网上招标采购方案(i-shoppingsolution)与网上贸易方案(e-commercesolution),例如花旗银行属下的CitiCommerce。

但是,由于国外银行利用混业经营的优势,在网上银行中融入了很多金融创新,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监管业务模式不同,不能完全照搬。

三、企业网上银行发展趋势

国内一些专家人士把企业网上银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最基础的阶段是“依附主营业务的网上银行”——只是将除了现金存取款以外的银行传统柜面业务全面搬到网上开展,且实现方式尽量遵循现有业务的流程规定和制度?这一阶段的企业网上银行更像是自助式的会计柜面终端?

第二阶段可称之为“可定制的全面支撑的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在利润率?渠道选择和客户行为方面都做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客户规模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依赖性更高,网上银行成为银行抢占市场、拓展客户、提升服务、创造收益的重要渠道;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在互联网上仍旧只能提供基本功能,银行的电子银行策略尚不够明确?

在不久的将来,企业网上银行势必要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真正意义的电子化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系统?应用结构?程序和策略,令客户实现自助服务?产品选择和决策支持?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建立的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真正贴身的服务,可大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因此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基本走完以交易为核心的第二阶段,伴随着网络、网络技术、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突破传统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向第三阶段迈进,就目前企业网银的具体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一)企业网上银行的渠道立体化整合

立体化的渠道体系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电子银行产品服务营销理念,是依托物理网点将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WAP手机银行、短信通知银行等各具不同特色的系统进行整合,共同搭建一个营销和服务的大平台,渠道整合体现了电子银行立体化发展趋势,是电子银行无限拓展性的特点决定的。

(二)企业网上银行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

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给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网上支付业务在短短几年内成几何倍数猛增,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网银的一个组成部份,使得企业网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人民银行的二代支付系统、WEB2.0的信息互动、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牌照的发放,势必更进一步突破银行与非金融机构在金融支付业务竞争中的壁垒。面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各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借助自身行业优势和客户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传统的客户发展、盈利模式、竞争格局等传统规律不断被打破。

(三)无限量扩大规模,不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规模的无限扩大并不意味成本增加,企业网上银行不仅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交易渠道,而且在销售、创新和市场细分中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和机会,并逐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网上银行遵循网络经济规律不断发展完善,突破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催生新的商业金融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从客户角度和市场角度的市场

细分,势必不断创新形成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

(四)更高的安全保证

不再使用传统USBkey数字证书加密方式,而是采用指纹、虹膜等生理信息技术验证客户身份,或者IC卡组合实时的一次性动态密码和交易信息进行多重认证等安全简便的方法。

(五)成熟的网上银行立法保证

根据网上银行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网上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银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完善对网上银行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上银行无国界,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捷  建设国际一流电子银行理论与实践  2011

篇6

加入WTO,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展金融领域,开发金融新产品,真正把银行办成金融服务多样化、业务综合全能化的现代银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的基础上也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差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信用卡、收付、票据承兑等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结算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业务、信用卡业务等。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主要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比较欠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层次服务的金融产品。

(三)中间业务收费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按照收入、成本、费用、风险的标准合理地对商业银行收费,而是对部分产品收费,例如支付结算、担保和承诺类中间业务,对部分产品不收费如代收水电、工资等业务。这种收费标准不但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入,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现代化手段和复合型人才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等软件因素才能为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品种,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信息化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同时我国银行业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国外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就缺乏这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发展力度

目前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单纯地发展存贷款业务已近远远不够了,必需要认识到中间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要改变原来的认识,要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竞争段,要提高发展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力度,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改进,人才培养。

(二)大力创新中间业务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中间业务产品时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其次开创具有特色的业务品种如集、理财、投资、保险、结算为一体的一揽子服务。

(三)合理确定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但中间业务所的收入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调动起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就必需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商业银行可以在行业内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统一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这样可以为银行业的竞争营造一个公平环境。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对一些代收、代付业务收取适当的费用,这样既可以提高行业的服务积极性,也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

(四)改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手段,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手段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在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需改进原有的手段,同时要引进发展中间业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需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要大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可以吸纳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在原有人才储备基础上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加剧,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时不可待。

【参考文献】

[1]邹玉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思考.《时代金融》,2007

篇7

一、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现实意义

中间业务的英文原名“Intermediary Business”,意为居间的、中介的或的业务(陆世敏、尚福林2002年)。我国中间业务的现代含义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中间业务的发展对其业务经营却具有多重意义。(1)商业银行过去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的收益方式日益受到挑战,中间业务开辟了不同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这是银行改善盈利结构、提高利润水平的重要途径。(2)中间业务作为对资本无要求的盈利业务,其还具有服务性强、风险相对低等特征。加强对中间业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必然有助于提高银行利润和优化资产质量,从而可以防范和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3)客户获得的中间业务服务越多,对该商业银行就更加依赖,因为许多大客户对资产管理、投资理财等服务有更多需求,这促使银行和客户利益目标一致化,因此有利于提升客户的忠诚度。(4)中间业务发展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证明其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转变并且强调了其并非以完全以盈利作为目标。塑造的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又对银行存贷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中间业务也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1)市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金融服务与现实无法满足的矛盾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而银行所提供得、担保、信息咨询作为中间业务恰好弥补了这一矛盾,满足了现代化的市场需求。(2)银行的中间业务客观上限制了客户的资金保存在银行账户中,从而使得中间业务产生了集中资金的功能,可以进行社会建设促进生产。中间业务打造的银行的良好形象又可为银行信用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3)中间业务提高了社会资金利用效率。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电子清算系统的建立,交易收付瞬间即可完成,加快了经济主体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4)由于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单个企业凭借其掌握的市场信息做出的决断可能出现资源的错误配置。信息咨询服务的开展使得同市场上各个行业都保持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关系银行帮助其客户克服投资决策时所遇到的信息不充分,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均衡运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把中间业务仅仅看成主要业务的配套业务,但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金融现代化改革的市场需求,开始向以收入为导向的阶段转变增加银行收入成为主要目的。2009年以来,高收益中间业务如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成为利润的重点,项目增加至500多种。中国银行的国际保理、建设银行的工程造价咨询务、中信银行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业务、招商银行的“一卡通”等业务,具有市场竞争力。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1)内部制度建设存在不足。当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健全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商业银行业系统从上到下缺乏总体规划,各分支机构缺乏规范化管理,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2)开发手段和硬件设施落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网点多规模大的优势,但是各个网点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区域差别大,影响了中间业务整体发展。硬件设施和科技手段落后,使得对信息的采集、反馈变慢,影响到决策者利用信息及时处理问题的效率。(3)金融创新能力较差。银行的创新能力差使得其服务难以适应国际的金融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速度。难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4)相应的法律、规范不健全。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发展。对中间业务的概念、业务的范围、收费的标准、监管的责任都应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当前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看法,明白增加银行收益才是银行生存的必由之路,从而认清中间业务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这也应是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来源。

(二)完善中间业务组织管理,调动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中间业务经营管理组织混乱,监管部门应制定科学有效,体系统一的规划,为银行业提供指导原则。要求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协调关系,管理和监督中间业务的操作,并且在考核体系中纳入中间业务,以绩效激励带动组织管理的发展。

(三)加强市场调研,加大创新中间业务品种的力度

产品创新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实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但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在创新能力方面加快步伐,搭好平台,打好基础,形成机制,尽快实现中间业务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四)增强服务观念,搞好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

其根本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要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的市场营销才能有“有米可炊”。中间业务营销的力度需要以人为本的加强,而不是面向所有客户群的炮轰。根据客户层次,发现企业的各项需求偏好,向客户推荐产品,还要宣传新的中间业务品种的功能,适当引导客户的消费方向。

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的竞争是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方向。外资银行的进入,深化了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因此严峻的市场环境迫使我国商业银行认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进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相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应该设计出切实可行,科学严谨的指导方针,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中间业务稳健发展,使中间业务作为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力在促进整个金融市场平稳快速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M].第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6)

篇8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经济增长推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面向个人和家庭的金融服务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个人、家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中,个人金融业务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且较大程度上优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因此个人金融业务也愈加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重视。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家银行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发展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

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概述

具体来讲,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个人客户(含家庭客户)为对象所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的统称。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基础为居民存款及贷款业务。二十一世纪,我国加入ETO后,不断提升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也起到了较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出现了丰富的理财产品、个人汇兑等业务。

近年来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及金融产品类型的增加,个人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贡献的利润度持续提高。个人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稳健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拓展个人金融业务范围,有利于推动银行经济功能的转变,提升银行经营业绩,对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分析

1.个人金融业务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较大程度上增强了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加了居民个人财富,我国居民对于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社会环境的变化,货币贬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除了在银行存放一定的资金之后,人们非常希望银行能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便达到资金增值的目的。这样就给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动力基础,要求银行结合实际情况,对个人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对金融产品类型逐渐丰富和完善,以便促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只有对个人金融中间业务不断发展,方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2.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竞争环境

首先,有利于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的变革。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利率都普遍不高,银行收入的压力大。银行需要不断创新,改变经营模式,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方可以适应国内利率市场化趋势。其次,有利于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研究发现,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的切入点,个人金融业务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对象,为了扩大零售业务的客户群体,就需要对个人金融业务大力发展。

3.科学技术促进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现阶段,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都将一系列科学技术积极运用过来;如对电子银行大力发展,将移动电话、互联网、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利用起来,以便保证时间、空间等因素不会限制到个人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使用。其次,对综合信息交易系统大力发展,借助于一系列完善的系统,对业务、客户信息数据等有效采集,将综合交易系统统一账务利用起来,促使交易成本、交易环节得到减少,促进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相应的创新策略

1.大力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发展个人金融业务要与时俱进,与时展相适应,大力拓展和开发新品种。因为个人金融业务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因此银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使产品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通过改进品种适应市场竞争。如将银行卡的载体作用发挥出来,有机融合现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和功能,对银行卡使用程序适当简化,提升客户管理质量。开发多功能银行卡,以便对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此外,要对目前个人金融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有机改变,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筛选整合现有产品,对产品结构科学优化,促使客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可将对公产品与个人产品有机结合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发挥优势,共享资源,促使个人金融产品综合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如将基金托管业务与借记卡联名卡发卡相结合等,以便增强金融产品服务内容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2.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个人金融业务具有成本高、业务量大、金额小的特点,人工处理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就需要大力提升银行网络电子化水平。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促使产品功能、产品层次得到提升,人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因此,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科技的力量,增加科技投入,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促使个人金融业务综合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首先,要集中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实现柜面业务核算的集中处理,共享客户信息与账务数据,集中开展后台监管,保证用户能够更加便捷的开展自动转存、约期转存以及实时汇兑等业务。其次,要通过网上银行的构建,对个人客户服务体系大力完善,建立以产品的多元化、智能服务化为主要特点的电子服务系统。另外,在业务管理中要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构建网络系统,更加智能化的开展管理工作,提升业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涉及范围广,包括证券、保险、银行等领域,同时要求业务人员掌握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因此加快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银行可以通过国内外考察、对员工定期组织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促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强化人员配备,促使客户服务比得到降低,客户体验得到显著优化。要从软件及硬件两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结合银行实际情况,分类管理银行网点,结合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将服务网点的便捷性、舒适性等优势凸显出来。增强商业银行的渠道服务质量。

篇9

statusjudgementandstrategychoiceondeveloping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ofcivilcommercialbanks

abstract:atpresent,civil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startsbarely,andtherewillbeagreatmarket.everycommercialbankhasbeencognizantofitsessentialityandnecessity.viafractionizingtheclientmarket,stepbystepincreasingfinancecontent,upgradingservicequality,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ofcivilbankswillentermorepleasantstageandmakemoreprogressthanever.

keywords:personalfinancing;statusanalysis;developmentstrategy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其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并且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形而上学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发展。

1、首先是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1)个人理财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如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以上,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比如说像建行的“乐当家”它也要求你在要在建设银行存款要达到20万到50万元,同时每年的消费额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额。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偏高,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的局限。(2)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有些人手头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加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准还心存疑虑,一直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3)银行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多数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认为客户自己会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或是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造成理财业务开展不起来。(4)是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附加值低,造成理财业务收入偏少。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做不到代客进行全方位的资产运作。

2、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是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对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更多的都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那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一个人,他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在经过了不同的周期阶段,个人生命周期青年期、中年和老年期,他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他对于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承担一点风险的,有的人不愿意冒风险,所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这个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这才是我们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的推动和方向。

3、从政策上讲,我国金融业仍是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并且限制条件多,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近年来,虽然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但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临时抽调而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组织的专业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但从国外情况分析,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且不说如何投资、节税,使财产保值增值,单纯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或财务预算的制定,若不具备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很难确保服务质量。反观外资银行的理财人员,在遴选过程中无不经过学历、道德、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为树立与世界规范接轨的理财品牌奠定了基础。因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思考

1、细分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

(1)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2)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2、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的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1)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2)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4、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篇10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客观必然性

各家银行均已看到,在利润来源中,零售业务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四大业务(公司业务、零售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全球投资业务)体系之一,其业务领域相当广泛。零售业务拥有庞大的客户群,联系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是个人信用活动的枢纽,而且其重要性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我国发展零售业务一方面适应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健康良好状态。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型方式为主,其消极作用显现,并且经济进入了经济高增长与需要抵抗高通胀压力的双重形势。因此,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战略。

(二)当前存在着很多对发展零售业务有力的因素

1、市场潜力巨大。

2、传统网点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营业覆盖范围和营业网点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便于开展零售银行业务。

3、零售银行业务正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许多商业银行都已在努力开拓零售银行业务,对于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也受到重视。

4、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极大提高,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力度的加大,财富不断向个人转移,而且有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这部分人对投资、理财和各类零售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场需求很大。

5、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市场,大量新的金融工具的开放,给商业银行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理财产品提供了动力和市场,能最大满足广大居民和中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起步晚,和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着很多差距,这就决定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独有的特征。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所处的阶段和其特征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启动,给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上带来了一系列调整,这些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并呈现以下特征:从注重负债业务向注重资产业务转变;从注重资产业务向注重中间业务转变;信用卡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

1、客户资源和渠道建设方面

客户信息资源开发落后:国有商业银行对现有客户资源的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 缺乏完备的个人客户档案和数据库, 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较低层次, 对客户价值的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

渠道建设比较落后:网点布局不合理,网点的工作效率低,自助银行服务未能有效分流网点客户。

2、人力资源方面

一是零售业务从业人员总量不够。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足已构成零售业务发展的瓶颈。

二是专业人员较为缺乏。银行零售产品功能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 渗透了很强的金融专业知识, 营销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营销人员的素质。

三是人力资源的激励措施不清晰。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以对公为主, 对公业务人员有良好的职位晋升通道, 但零售板块的客户经理管理缺乏明确的薪酬激励和晋升阶梯, 导致零售业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阻。

四是专业化的培训不到位。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培训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没有实现系统性、规范性。

3、产品品种有限、功能单一, 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薄弱

一是品种有限, 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零售业务产品品种逐步在创新中丰富, 但总体上功能单一、种类有限。经营中注重传统的低盈利品种而忽视了对高收益业务的拓展。

二是产品创新针对性不强, 缺乏对市场中“有效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是品牌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以业务名称代替品牌名称,以业务管理代替品牌管理;同时各银行都不同程度缺乏集中本行优势所独创且他行不能替代的核心产品, 无法形成良好品牌。

4、业务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高度依赖个贷业务, 中间业务占比较低, 个贷业务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零售板块的整体发展情况。

5、风险控制不完善

在当前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房地产泡沫现象屡禁不止、新车价格持续快速下调的情况下, 零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将是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客户的发展对策

1、依据客户群细分市场

现代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客户划分为若干个客户群,并以此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来满足这些不同客户群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2、拓宽业务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开展方面,是以柜台业务作为渠道的。同时,银行要注意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产品的创新、各类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类分销渠道的数量和分布结构,使银行分销渠道体系实现成本低、效率高、功能强、效益好的最终目标。

(二) 注重零售业务人才的培养,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业务范围、服务手段的竞争,更突出的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要注重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注重培育和发现人才,根据其特长,将其防到合适的位置上,发掘其潜力并发挥其所长。

1、做好人员培训工作。零售业务管理中要把人员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针对现有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方面的矛盾,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多渠道的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公关及推销等综合素质,从而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零售人才队伍。

2、改进绩效考核制度。商业银行管理能否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业务结构合理化发展对策

1、扩大零售业务规模

这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制定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计划指标,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在人力物力方面配备更多的力量。

2、找准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

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发展方面,要扩大业务总量,必然要增加业务品种拓宽业务领域。然而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对国内外零售金融市场形势的清醒分析,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

结论:

基于之前学者的研究和发现,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我国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对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达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孙汉鲲《新经济条件下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浅析》 《华北金融》2004年第5期

篇11

入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迫切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外资银行抢占中国个人零售业务迫在眉睫,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在发展策略、科技应用、产品创新、营销管理、市场分析、人才培训等方面比我国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加快创新个人金融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开发收益性强,能满足市场消费主体需求的金融服务项目,否则很有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因此,找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

(一)个人金融业务类型日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收入大幅增加,银行的存款利率多次下降,保险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形成并取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对于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他们不满足于仅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而是希望银行能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实现资金增值。鉴于此,我国拥有十分巨大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需求,于是国家大力支持金融市场、保险市场等快速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经营模式也显现混业经营的雏形。我国的商业银行为居民提供的理财服务也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储蓄业务,还涉及到消费信贷,外汇买卖,银保、银期、银证、银基一体化等业务。短短几年间,个人理财、个人支票、信息咨询、投资顾问等新业务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新业务的产生,是商业银行服务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也是商业银行自动化和电子水平提高的结果。

(二)个人金融业务开发潜力巨大

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使得居民的货币收入越来越多,居民个人财富不断积累,而货币贬值速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面向个人和家庭的金融服务呈现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促使商业银行个人金融各类业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居民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需求量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银行更多的个人金融产品服务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这为银行不断进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提供了内需动力,也为商业银行根据经济发展要求适时拓展个人金融业务,丰富金融产品类型,增强银行盈利能力提供了支持。商业银行传统个人存贷款业务发展的空间渐趋狭窄,单纯依靠存贷款业务很难获取较高的利润回报率。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内外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目前应先从传统的个人金融中间业务开始,积极为客户提供、咨询、结算、清算、汇兑、担保、私人理财等业务,并通过对现有的中间业务品种进行梳理、丰富和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产品创新能力差。业务创新水平低且重复,一味求新却不适合客户需求,提供交易和保值的产品虽多,但缺少能够增值的产品,不能为个人金融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个人金融产品种类贫乏,缺少创新产品,如,国外银行为他国居民提供的旅行支票,就是为了方便外出旅行者,使其不必携带大量现金的金融工具,但这项个人金融业务,在国内个人金融市场上还处于一片空白。另外,受到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所限制,国内银行业现有的理财概念还比较狭窄,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针对中高收入者应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因为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客户就是这类中高端收入阶层人群。具体应包括现金管理、投资计划、保险计划、退休计划、税务计划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个人金融服务。但部分银行仅仅是提出这样的服务理念,而缺乏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作为支撑,上述全方位金融服务也就难以实现,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业务人员素质尚需提高

个人金融业务是新兴的金融业务,其金融产品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具有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网络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金融知识基础,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丰富的金融服务经验,现代的金融管理理念。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个人业务专业人才的不足与拓展业务的迫切性之间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因此业务的开拓与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银行没有系统地培养个人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专业的理论体系、经营理念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机制,缺乏一个能支持这一业务发展的专家集团和一支能拼善战的营销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有些银行从事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经理寥寥无几,既懂政策法规又掌握金融、外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只有拥有高素质员工的银行才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以服务水平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客户经理远不能与外资银行相提并论。外资银行客户经理是一群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服务队伍,其服务水平和质量都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学习。

(三)技术手段落后,网络体系不健全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还比较低,电脑信息网络的应用我国金融也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由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性得不到很好保障,不断涌现出恶性的网络金融事故使得我国银行和居民对于较为先进的网络金融服务存在忧虑和抵触心理。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电脑网络的联网程度偏低,一些先进的ATM、POS机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电话银行没有得以普遍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由于网络技术水平和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商业银行尚未建成强大的网络安全体系,因此开展网络银行还存在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安全问题。其次,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较低。据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个人金融业务中90%以上仍由柜台人工办理,在银行经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许多简单的完全可由机器处理或客户自助的方式解决的存取款业务,往往大家都会选择到柜台办理。一方面造成银行业务处理速度慢,办事效率低;另一方面增加了柜台压力和劳动成本,耽搁办理其它业务。此外,我国的银行卡技术应用水平在整体上也较落后,在处理全国联网交易时,各商业银行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卡会出现不稳定、出错率高、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因为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把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进行信息分析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挖掘系统,对于客户的需求掌握不全面,也就无法进行深入的客户的细分和差别式的服务,尤其是针对重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开发不能得以实质性地展开。能提供还是较低水平的,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个人金融业务并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国外商业银行全方位的、高层次的金融服务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应加强技术支持,健全网络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金融产品开发创新,促进消费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需要与时俱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银行提高产品和服务,改进品种适应市场竞争。如,以银行卡为载体,使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和功能完美融合,简化使用银行卡程序,便于客户管理,实现一卡多用。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来推动个人消费、外汇、基金、证券、债券、保险、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我国金融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相比依然不相适应。商业银行应该在优先完备和发展已有产品的前提下,不断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专注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不可脱离市场凭直觉行事。第二,开发与仿制并行。金融产品具有同质性与无专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若要长期维持其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必须具备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单个银行不可能包揽一切,更不可能样样领先。商业银行要突出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这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开发理财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更新换代,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市场先机。

(二)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

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银行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杰出的决策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是确保个人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发人才资源,尽早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业务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壮大个人业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索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从现有的人员选择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学习和创新精神的人员分配到个人金融业务位置上,结合“送出去,请进来”方式,对他们进行个人业务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为个人业务的开拓奠定基础。由于个人金融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培养方复合型人才尤其重要。制备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未来抓住个人金融业务高端市场的关键。除培养复合型人才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培育一批专业型的个人金融人才。针对某一领域或某项业务非常专业的人才,比如熟悉证券的证券分析师和理财师,熟悉房地产的评估人员等等。

(三)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由于个人金融业务多,金额小,业务量大,成本高的人工处理的特点,银行网络电子化水平决定了未来的市场份额多少。科技在保证产品正常运行、改进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层次、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支撑水平,迅速提高个人金融业务综合竞争能力。一是要加快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大集中,实现柜面业务账务核算的集中处理、客户信息和账务数据共享、各类业务要素参数化、后台监管集中化。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自动转存、约期转存、实时汇兑等业务更便捷、更通畅、更稳定。二是以建立网上银行为目标,完善个人客户服务体系。要以电子货币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建立以产品的多元化,渠道整合化,智能服务化为主要特点的电子服务系统,加大自助化服务设备的投入,将现有的网点服务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服务有机结合。三是扩大科技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要依靠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构建纵向网络贯通、横向信息共享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个人业务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化和辅助决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李修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5):58.

[2]满玉华,董雪梅,马兴梅.个人金融业务-中国银行业的战略选择[J].现代商业,2010(20):6-7.

[3]刘翔斌.个人金融业务拓展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51-52.

篇1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为“私人银行业务”、“对私金融服务”和“家庭理财”等,国外商业银行早已将其作为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服务、操作和管理也相对成熟。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按照是否接受客户委托和授权对客户资金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

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是由F·莫迪利安尼与R·布伦博格、A·安多共同创建的。其中,F·莫迪利安尼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生命周期理论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该理论指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和储蓄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说,一个人综合考虑其现在收入、未来收入、可预期的开支以及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各阶段保持适当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和家庭衰老期的整个过程。

投资组合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提出的。1952年,马柯维茨在《投资组合选择》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现资组合理论(也称均值一方差模型)。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一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掌握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个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的时间价值。本杰明·弗兰克说:钱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多的钱。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或者是指货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增值。一般地,同等数量的货币或现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通常将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两个时点之间的价值差异称为货币时间价值。

个人理财在国外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在美国兴起,并且首先在美国发展成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时期。这是个人理财业务出现与初步发展的时期。最初主要是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状况的客户,利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客户提供购买保险的建议,进而促进产品销售。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个时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渐趋成熟并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就是合理避税、提供年金系列产品、参与有限合伙(即投资者投资合伙企业但只承担有限责任)以及投资于硬资产(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直到80年代末个人理财业务的视角逐渐全面和广泛,开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20世纪90年代是个人理财业务日趋成熟的时期,随着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从资产负债管理向客户管理的转变,银行开始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使用各类衍生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变化,理财人员获得的财务策划收入大幅增长;理财日趋专业化,专门协会、认证组织纷纷成立,如国际注册财务咨询师协会、退休理财协会等。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增强客户忠诚度,提供银行竞争力,更好管理客户风险,提高银行风险对冲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业务方式,也成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需要的一项基本服务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目前,财富集中化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这些拥有富裕资产和稳定高收入的个人群体,也开始重视个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值,但由于他们的精力有限、理财专业知识不多、时间非常宝贵或者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拥有的财富上,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具有专业的理财知识的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满足个人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这就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服务门槛过高导致需求不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发展。Visa国际组织曾经对中国四大高收入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年龄在20~44岁之间,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小康一族”的理财行为进行专项调查显示:只有10%的人选择向专业理财顾问进行咨询。

科技手段落后。金融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电子化、信息化和知识化。与国际化银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了近几十年,基本上仍处于数据大集中的时代。在现金支取业务方面,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仍无法实现存款后就立即记账,而是要等到夜晚成批处理时才可以记账。

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匮乏。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涉及面广,不限于金融产品的投资分配,资金运用的合理规划,还包括帮助客户处理税务问题,乃至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收藏品投资等诸多方面。商业银行急需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在理财服务人员方面,外资银行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通常对市场比较了解。

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