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代控制系统为50年代前的气动信号控制系统PCS,第二代为4~20mA等电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第三代为数字计算机集中式控制系统,第四代为70年代中期以来的DCS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一般被称为第五代控制系统。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的英文缩写,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可提供窗口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通讯功能,是完成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常用的通信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采用的是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近几年新建石化项目大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一、DCS系统控制原理和特点

新建大型石油化工厂通常设置中央控制室(CCR)和现场机柜室FAR,中央控制室内部的布置过程监控级的设备和机柜,主要工艺联合装置的控制显示设备布置在中间,公用工程控制显示设备布置在两边,其它电信、电气监控设施布置在侧面。根据装置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厂区建设的规划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现场机柜室FAR,室内布置过程控制级的机柜和设备,以及工程师站。

DCS系统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 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

DCS系统组成框图

1.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

2.开放性

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3.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4.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5.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6.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

7.工程师站

工程师站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

二、项目管理策略

项目管理单位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和特点分成若干个项目管理组或团队PMT(project management team ),每个PMT负责若干个装置或工程的标段,项目的PMT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弱矩阵式的管理,它是项目管理单位的工程建设部门的下属单位,这种方式便于PMT之间的工作协调和管理,DCS系统工程标段可能属于某个PMT管理。DCS系统工程一般为一个独立标段,采办策略是E+P+C的模式。

项目的管理思路是小业主大监理,监理公司充分发挥其优势,督促指导审查承包单位编制过工程三级计划和施工方案,同时加强执行力和监控的力度;PMT内部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协调,PMT的人员按照所管辖标段数量和专业类别分工协作。

三、DCS系统设备供应商的选择

DCS系统主要供应商为跨国公司供应商和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供应商,目前DCS系统国外品牌主要有Emerson、Honeywell、Yokogawa和Invensys,国内品牌主要有Hollysys和Supcon;国内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一般选择国外的品牌较多,国外品牌应用比较早,使用广泛,比较成熟,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DCS系统设备供应商的选择是关键,一般根据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项目类别特点(炼油、乙烯、化工或电力等)、国内的石化行业业绩、售后服务,以及用户意见的反馈情况,并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优秀设备(集成)供应商。

四、DCS系统工程承包商的选择

DCS系统工程特点,决定了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具有行业业绩和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很重要;国内大型的石油化工施工单位比较多,他们一般都有专业的自控仪表施工和调试团队,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建集团所属的施工安装单位有十多家,根据这些公司的资源和以往的业绩,甄选出DCS系统工程类似业绩比较好,安装、调试和检验力量比较强,有强烈的服务理念和意识的几家参加招投标,从中找到更合适和优秀的工程承包商。

五、DCS系统工程管理和协调

1.DCS系统工程的工作界面

全厂DCS系统工程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工程标段来实施,界面的划分均以现场机柜室(FAR)的第一道接线端子为界,接线端子到装置区的电缆、桥架和仪表的安装调试由装置承包来完成;现场机柜室和中央控制室内的DCS系统、SIS系统,以及成套设备供货的控制系统机柜的设备安装,系统电缆、光缆、机柜间的电缆电线、安装固定机柜的钢结构支架,以及接地铜板到机柜的接地线均有系统承包商完成。

设备的供货、软件组态和出厂测试验收均由供应商来完成,业主单位派出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驻厂督促设备制造和组装,并监督跟进设备的调试和出厂模拟测试相关工作,成套供货或随机到达的设备材料的安装测试由供货商完成。现场设备机柜安装就位后的组态和测试工作,由供应商自行完成,业主工艺生产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组态工作,可在合同中约定需要系统工程承包商和装置承包商配合的工作。

DCS系统工程界面示意图

在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编制过程中明确界面分工,避免扯皮推诿的现象,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发生,根据工程范围和界面的划分,各个承包商做好本标段的成品保护工作。

2.施工图设计和审查

DCS系统工程的设计由总体设计院负责,总体设计院一般配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基础设计、以及主要装置或公用工程的详细设计工作,在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PMT参加设计技术部组织的设计图纸审查工作,根据工程管理和实际实施的经验提出修改建议,以便在招标阶段提供比较完整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变更。

3.DCS系统工程重点和难点

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设备的选型、系统组态、设备出厂测试、设备安装和就位、系统送电和通道测试、与成套设备控制系统的联网,以及全厂联合调试工作。

4.监督协调管理施工

4.1准备阶段

PMT负责审查DCS系统承包商的施工准备情况,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人力动员计划、QHSE计划、检验试验计划、系统调试方案和专题方案、工机具的准备情况;施工单位进场后,PMT负责组织由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加的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以便尽早的发现问题,设计单位对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施工技术提出要求,以便施工单位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PMT内的专业工程师,负责监理的管理和施工界面的协调工作,组织审查专业技术方案和重大事项的专题方案,按照审批后施工单位编制的三级质量控制点计划监督实施。

4.2设备材料到场的检验和运输

根据设备材料到场计划,PMT协调承包商配合仓储、技术部门,在供应商驻厂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完成验收工作,主要是外观、随机附件、资料的验收和保管,DCS系统承包商根据专题方案组织二次运输和设备的吊装就位工作,尤其在卸车的过程中防止设备碰伤和跌落,以及人员可能受到的伤害,需要根据预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3设备安装调试

根据设计施工图、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安装设备,以及机柜内部和机柜之间的电缆电线的连接,包括柜间电线和接地线、电源线等;敷设完成系统电缆、光缆和接线检查工作,按照三级控制点的计划要求,由监理组织关键工序控制点检验。由装置区的承包商负责完成机柜室FAR外部的现场仪表和控制盘柜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以及配合本标段仪表控制系统的回路打通和测试工作;DCS系统工程承包商完成中央控制室和机柜室的设备安装,配合设备供应商进行通电测试,模块检验和通道测试工作,以及组态过程中的信号试验调试。成套供货设备由设备厂家主导完成现场控制系统测试后,再和DCS系统联网。

按照项目管理单位的计划要求,由DCS系统承包商、装置承包商、设备供应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PMT、生产技术和工艺操作人员共同组成联合小组, PMT统一协调,按照联合调试方案共同完成DCS系统工程的系统调试工作,为投料试车做好准备。在联合调试过程中,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和生产工艺操作员负责系统操作及完善,工程承包商分别负责本标段故障的检查和处理,以及加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相关事宜,期间分别准备各自的调试工机具,相关调试人员应具有相关仪表资质和能力。

在设备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时进行由相关方参加的工序交接验收,并及时收集好相关资料文件;由DCS系统设备供应商负责对技术人员和工艺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实操培训,在投料试车时,需要提前熟悉投料试车方案和工艺流程,由生产工艺操作员直接操作设备控制系统,设备供应商、DCS系统工程承包商、装置承包商和设计等相关单位或人员积极配合,确保装置的顺利投用,生产出来优质合格产品。

六、结论

根据上面的阐述,并经过大量的项目管理经验和事实情况表明,在大型石油化工项目的管理中,DCS系统的设备供应商、施工承包商的选择很重要,项目合同打包策略也是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目前采用较多的项目PMT管理模式,既能实现DCS系统工程施工和调试的统一协调管理,又减少了实际的工作界面,提高工作效率,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篇2

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与文明管理、成品保护、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以及系统的测试验收方面加以论述。

1.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也包含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和调试工程师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与施工进度管理密切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2)施工的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决定着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组织,设备的供应,以及弱电工程与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时机,通常必须通过建立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检查和管理。

(3)施工界面管理:施工界面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施工在其工程施工内容界面上的划分和协调,尤其是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与机电设备和独立子系统的接口界面很多,一般通过各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开调度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建立文件报告制度,一切以书面方式进行记录、修改、协调措施等。

(4)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安全重于泰山,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各项措施。

2.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执行和贯彻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对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

2.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进行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是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和规范很多。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2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1)图纸目录:标明图纸内容、图号和图幅。图纸的图别图号要求编号连续,暂缺的图纸在备注栏中应加以说明,新增图纸的图号也应该编号相连,保证图纸目录能够反映图纸的完整性。

(2)设计说明及图例:设计说明按各子系统分别叙述。应说明设计的依据、遵循的标准、子系统功能及配置概况、子系统的施工要求、设备材料安装高度、与各专业的配合条件、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接地保护内容,注明图纸中有关特殊图形、图例说明,对非标设备的订货说明。

(3)设备材料表:分系统列出各系统的设备材料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

(4)系统图:表现系统原理图、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系统设备的供电方式、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动关系说明。对如BA这样的系统,还需说明所监控的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及监控点设置、监控点的类型及供电等级、控制器的划分、相关的机电设备和电气控制箱编号等。

(5)平面管线图:分层表现该层上弱电相关设备的位置、标高、安装方式、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和敷设方式、线缆的规格、走向,弱电井的位置及井内设备材料布置示意等。

(6)室外管线图:标明室外弱电管线的敷设方式、埋设深度、线路坐标、各种管线的规格型号,与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标高,与进线管道的衔接位置。

(7)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表明弱电井内的设备、线槽、管路的布置,控制室内操作台、显示屏等的布置。明确弱电井内的电源要求,控制室内的装修要求和电源要求。

(8)安装大样图:如门禁系统门控制的安装方式等。

2.3技术文件管理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是工程实施各阶段的依据,在弱电系统工程中,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说明书、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各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验收标准等,这些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为了能够及时地向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完整的、正确的技术文件,必须建立技术文件收发、复制、修改、审批归档、保管、借用和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

2.4安装工艺管理

弱电系统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整个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抓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为最后的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3.施工质量的确认

弱电系统施工范围包括上述各个子系统的布管、线槽、穿线等内容,施工质量除了总承方加强施工管理外,一般还需甲方报监和找一个合适的监理,以保证质量控制流程的严格实施。当然,施工质量的最后确认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测试来进行,每个子系统根据各自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均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验收方案。弱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从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篇3

Abstract: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is made up of building,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one of the new typ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lude not only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it also contains other automation engineering. With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gradually by what people valu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arried out smoothly.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th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ropriate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lan.

Key word: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chem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融入,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对建筑所运行的费用进行节省,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虽然这项技术的起步较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到来,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就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不管是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上,还是施工和管理上,所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都是急需要解决的。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

当前,关于数字国家或者数字省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但职能社区的建设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所谓智能社区,就是指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以及IC卡所组成的4C技术以及由GIS、RS以及GPS所组成的3S技术的基础上,随时取得社区范围内的相关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处理和整合,并且这些信息资在社区内部宽带以及城域网上是可以共享的。智能社区从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社区内居民信息为归宿,综合运用了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以智能化控制为依托,建构了一个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了较为便利的生活空间,这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改善了社区的生活质量。

在智能社区开发过程中,一般传统模式开发软件的模型柔软性不够,项目发展较为缓慢,可复用性不强,导致了一旦错误就必须重建,所以维护工作较为困难,尽管多年来也进行过不少的优化和改进,但是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软件的研发却没跟上,或者是功能不齐全,在这些方面,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建筑智能化系统与以往的建筑系统不一样,它除了拥有电力供应和给排水、采暖和通风等,还拥有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自动控制的能力。其中分为建筑物、办公化,以及通信三类自动化系统。如下图所示: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全过程自动综合监控管理的,所以也叫楼宇化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主要是完成语言、数据,以及图像的通信,完成资源的共享;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则是对建筑物的信息进行综合收集和处理、存储等,也是一种办公事务的辅助和支持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利用目前的先进技术,将有限的建筑空间和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以确保能够提供给人们一个安全和舒适,以及便捷的生活环境。直至1999年以后,随着各项高新技术快速融入在建筑行业中,使很多系统开始智能化。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其管理的内容有:功能的定位和技术定位,并对工程初步的设计方案给出建议;在完成对设备的选取后,然后会工程招标的文件进行编制、选择,并进行各方面审查;最后进行双方谈判和签约,对工程的详细设计,利用合同处理好各工程间的关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做好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图,以及承包商所提供的施工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的详细审查与批准;对分包和订货合同的签订、工程所需材料和设备的交货与验收等要实时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系统的综合调试进行监督,及时发觉和处理所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质量、进度、计划的完成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在通过一切调试和验收,以及运行后,才能进行合格证的签发、系统综合文件的收档与培训。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很多建筑行业的开方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够了解,没有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配备和培养。在对标准的智能化系统的学习不够全面和及时,缺乏一定经验。对技术的选择只要认为将单个好的弱电系统综合就是一个最好的智能化系统。在设计、安装、管理等方面的职责难以区分,在技术承包商容易投机取巧等方面,因此,造成无法判断和处理系统是否满足工程项目,是否责任分明等。

其次,工程项目多注重建造,却忽视管理带来的作用。在建筑进行建设的时候,没有加大力度对建筑智能化管理人才的吸收和引进,不知道一个好的技术背后还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在设计方面,由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无法达到现场施工的技术要求,在土建和设计时的协调不够,甚至减低设计要求等方面,使标准的判断受阻,无法及时进行辨别和处理。

最后,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没有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不管是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还是在检验、安装,以及验收过程中,都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虽然建筑工程注重高新技术的融入,但是它并没有从实际的建筑条件中考虑和实行优化的设计,使投入使用的时候出现很多后遗症与困难。在管理的实际中,开发商多注重的是以最低的投入完成筑造,因此,使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与目标不相符合。由于建筑过程中的弱电系统多而复杂,不仅施工难以协调责任安排,还造成了施工现场在管理上的一片混乱。甚至由于没有较好的监督设备交货,使工期延误,造成质量问题不断的返工重整问题的出现等。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

其一,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施工专业技术准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并注重专业技术学习。主要是对客户和工程本体的加强。让客户全面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势和功能,以及带来的效益。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施工的工序。例如:利用书面的文字和图画等方式,对客户进行介绍,在获取客户信任后,严格按照施工和施工管理的要求完成整个目标工程项目施工。随着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和需求逐渐增多,不断研究新的功能和工艺等技术就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才能够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做出铺垫。

其二,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协调不同工种的工作配合,并对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实际工作的沟通。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与以往的系统不一样,属于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在管理上也会不一样,它的每个系统都由专门的系统进行管理,例如:保安系统是由公安系统来管理。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要进行工作配合的协调。同时通过不断的沟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使管理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完成工作。

最后,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做好施工准备和总进度的计划工作,与相关单位进行工作进度计划的协调,根据实际的计划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出现特殊情况时做出适当调整。利用组织和技术方式、经济和合同方式,以及信息管理等方式进行进度管理。同时对工程的质量做好记录工作,并严格监控。对做出的质量信息进行整理和比较,对不合格的地方做出及时处理,定期进行收集信息做出改进。

总而言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因为各种因素,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虽然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随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为了能够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根据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工作,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工程施工的组织和协调,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专业性管理内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管理要点

1.1强调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首先要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包括还有审核工程预算,尽可能将所有的问题在工程前期解决,避免或减少错漏碰撞的现象。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图纸修改时,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后,方可进行图纸修改。

1.2严格材料、设备的审核报验手续。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弱电工程物资,如各种类型的原材料,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各种类型的执行器和各种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填报材料(设备)报验单,待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签字后,方可进入施工环节;对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及时退出场地,严禁任何不合格品用于本工程。

1.3施工的组织管理。应当对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安装人员、管理人员、调试工程师、技术人员的总人数以及人员进场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施工的组织管理应当和施工的总体进度有机的结合,并且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以优越的质量来按时完成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工作。

1.4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严格的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

1.5施工界面的管理。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界面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装修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和弱电系统工程施工在施工界面中的协调与划分,特别是建筑的独立系统、机电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监督界面非常多,一般借助于各个子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开调度会的措施来对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建立一些文件报告制度,而且多数施工界面管理的过程都以书面形式进行协调、修改和记录。

1.6组织技术、质量交底。现在一般的弱电工程设计图由承包商制作。首先这要求承包商在这方面具有专业的技术支持;相对应的图纸都有专业技术员的署名;弱电工程设计单位应与土建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弱电工程设计方案应征得土建设计单位同意。

1.7施工进度的管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对施工过程当中的设备供应、施工人员的组织以及装修工程、土建工程与弱电工程的配合时机,一般都应当以工程进度表的方式来对施工进度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检验。通常在施工顺序的基础上来建立弱电施工进度表,施工顺序的主要内容有:管线施工、设备安装、设备调试、施工安装图设计等等。

1.8在对承包商、项目负责人对其已完成的项目考察时,还要对项目负责人的证件进行审查。现在有的承包商只具有某一子项或某几子项的资质和经验,其他工作还需要厂家专业人员来解决,像这样的承包商是不符合工程要求的。

2.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的现状

2.1弱电系统的集成和装饰、土建、安装接口界面混淆

弱电和强电安装、弱电和土建、弱电和机电设备的安装,不管是在施工方面,还是在实现系统功能方面,其耦合程度较高、关联性较大。然而,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在这些方面缺乏健全的规范化体系,这就使得在弱电系统的彼此接口和界面处出现了混淆不清的不良状况,这方面的工作应当由建筑施工的哪一方负责,在规章以及设计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导致智能弱电工程施工当中配合失调,相互推诿。

2.2 各弱电分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网络、监控、楼宇自控、消防联动等等弱电分包之间界定不明。现在的弱电系统越来越依赖网络实现自身功能,不断的整合集成,这样做的好处:一、节省成本;二、减少工程量缩短建设工期;三、集成后的系统便于维护;但是在施工中也体现了巨大的问题:一、其他系统完全依赖于网络的进度,如果网络一家影响了工期,会造成其他弱电系统也拖延工期,反之其他弱电分包在调试又需要网络配合,进度拖延又会造成网络的不必要的人工费支出。二、出现问题需要各家同时配合解决,不能互相推诿责任。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电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并且,建筑设计缺乏在智能化要求的指导,不能对于所使用的智能弱电工程提出具体的要求,使施工过程中不能贯彻设计思想。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2.3对弱电工程的施工缺乏重视

在建设智能建筑的过程当中,其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为两个比较有限的资源,由弱电系统、安装、土建、装饰集成的多方来共享这些有限的资源。哪一方占有更为充分,相应的管理就比较容易,并且效益和效率就会比较高,因此便形成了施工各方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相互抢占的混乱局面。在资源争占各方当中,其中土建方占着主导地位,而其中最弱势的群体则是弱电工程,弱电工程的空间和时间资源极易受到各方的挤压。

2.4弱电工程的监理工作不够专业

现阶段,多数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对弱电负责的工程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强电监理工程人员兼任,而强电监理工程师严重的缺乏对弱电系统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全面了解,这就使得弱电监理工程非常不到位。

2.5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当今的弱电集成单位基本上都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当中,比如末端设备安装和配管配线,很多安装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技术,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3.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管理提升的建议

3.1应当加强对系统集成商的管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业主或者集成商对工程子系统进行的协调控制与管理的工程运作模式。所以,一个优秀的系统集成商必须在主体设计的基础之上,依据弱电系统的产品特点和要求来进行优化设计与审核。不但应当使系统产品与主体要求相适合,还应当使系统产品与主体要求相融合,与此同时还应当及时的完成施工和交付使用等诸多任务。

3.2应当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程监理的实行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专业广、技术含量高、分支系统多,所以,应当选择专业配套、实力强、资质好的监理单位。对当前的建筑弱电工程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虽然弱电工程已经完成,但是其开通却不尽人意,这不仅包括施工问题和设计问题,而且还包括软硬件问题和器材问题。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当增强质量管理和方案论证之外,还必须通过监理单位来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理。

3.3应当加强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在当今智能建筑的设计环节,必须根据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要求以及服务功能,再加上物业管理方式的探讨和分析,从经济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是集管理、系统以及结构为一体的系统性工程,是多个专业共同协调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所有的技术要求和技术问题都应当在弱电工程的总体设计当中加以处理和协调。过去由于智能建筑的施工单位没有认识到建筑物主体设计和弱电系统设计同步进行的重要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加强弱电系统设计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智能化建筑已经是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流,逐步的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现代智能建筑自身的智能化标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和施工存在着一些不当的地方,以至于影响了智能建筑的使用功能,要使得建筑弱电工程能够高效、完善地体现在工程建筑上,工程施工管理很关键,其质量、安全控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