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

篇1

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健康教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8-02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近几年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除了患者的家族遗传因素之外,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所发生的该病也是导致该类病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对该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患者的自我保健和护理意识显著增强[1]。本次研究中选取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对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82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2至86岁,平均70.1岁;患高血压时间1至14年,平均4.6年;干预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1至88岁,平均70.4岁;患高血压时间1至12年,平均4.2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主要措施包括:①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②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主要内容包括:将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编成一个小册子发给每位患者,将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并发症的先兆向其进行系统的介绍[2];③指导患者使其学会自行对血压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嘱咐其定期来门诊进行复查,身体状况稍有异常应该及时就医,且不可马虎大意[3];④帮助患者改善饮食结构:戒烟,对饮酒量进行限制,食物应该以谷薯类及豆类为主,饮食应该保证清淡,尽量少吃咸食,辅以蔬菜和水果,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蛋类、鱼虾类、畜禽类及奶类食物。尽量不要食用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使热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平衡。每天应该多饮温凉水,使血液黏稠度降低,使心肌梗死和中风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活动,但活动强度应该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切不可过于劳累。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患者自信心提高,心情舒畅。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避免情绪较大幅度的波动,过喜或过悲都会对病情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的改善幅度、病情复发率进行对比。

1.3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我护理评分改善幅度。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分别为(30.72±3.17)分和(38.75±3.02)分,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

2.2高血压复发率。常规组患者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10例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24.4%;干预组患者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2例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病情复发率为4.7%。两组治疗后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

3体会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对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更加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病情监测能力、治疗的依从性、运动和饮食干预、对疾病正确认识、调节和控制情志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对改善其行为产生积极影响[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患者养成生活的生活方式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更加主动改变一些已经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宇洁,刘国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9,39(12):139-140

[2]林桂洪.市居民膳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2(14):126-127

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作用

1.前言

高血压作为临床心血管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根据体循环的动脉压增高视为临床特征的,并且患者于后期常合并脑、心以及肾脏器官等并发症,对病患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病患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让其充分地了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便于今后正确的掌握用药的方法与原则,减少病患出现并发症的现象,进一步提高其的生活质量。文章对2009年7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效果显著,现将报告进行如下分析。

2.资料及方法

2.1临床资料

将2009年7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300例高血压病患作为分析对象,随机选取80例病患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40例病患;男46例,女34例,病患的年龄范围自32岁至78岁,平均的年龄是67岁。所有病患均符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病患的收缩压高于140mm Hg、舒张压大于90mm Hg,高血压的等级为I-III级。此次研究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脑及肾疾病患者,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比具有意义。

2.2方法

80例高血压病患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病患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告之病患饮食、生活方面与服用药物的相关知识;教会病患进行血压的自测方法等内容。对照组病患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知识。两周作为一个疗程,最后对病患的生存质量表进行分析,总各项总分100分,得分越多表明病患的生活质量就越高,分数越差,病患的生活质量也就越差。将将软件SPSS13.0作为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用x±s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均数间比较采用q检验,P

3.结果

使用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的病情进一步发展,提高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增强高血压病患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察组病患与对照组病患的生存质量平分结果如下,对比具有差异性,即P

4.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疾病属于慢性的疾病,对病患的血压进行控制是不足的,还需要不断对病患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的教育,更好的使病患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并发症与病死率。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对高血压病患的身体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病患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疾病[2]。

4.1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系统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够提高血压病患对疾病的认识,使病患更好的配合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患的并发率与死亡率。有效防止高血压疾病对病患的危害,便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使病患的血压保持稳定,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上表中,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病患的生理功能为85.7+5.2分,而对照组仅为78.5+6.3分;在躯体疼痛、情感功能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观察组病患教育后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因此表明,进行健康教育的高血压病患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病患的身体也恢复较快。

4.2为高血压病患实行健康教育的途径

4.2.1进行心理指导

为高血压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应先对病患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争取病患的信任。此外,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主动了解其的心理与思想活动,打消病患不良的念头,及时将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危害等知识告之病患。确保病患保持平常、乐观的心态,避免患者的情绪过于激动;增强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减少病患血压升高现象,更好地对高血压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4.2.2确保适当的休息与锻炼时间

指导高血压患者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息时间表。病患应按时休息、保证睡眠的质量,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此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效控制体重,运动时应该以循序渐进原则为主,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病患可进行跑步、打太极等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有效提高大脑的皮质功能并且稳定病患的情绪,充足的休息时间与进行适当的锻炼,对高血压病患身体健康起到较好的恢复作用。

4.2.3有效的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患的饮食至关重要,进行饮食方面的健康指导,可控制高血压病患的血压升高现象,饮食指导有建议病患少进食含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与高热量的食物,应该多进粗粮杂粮。此外,确保饮食的规律性,控制好饮食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少食油炸或辛辣的食品、忌饮浓茶、咖啡。

4.2.4用药指导

当病患被确诊为高血压之后,应及时进行治疗,病患可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且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合理的用药,并定时对血压进行监测,对用药量进行有效的调整,必要时可更换病患的降压药。对于指导病患进行血压的自我监测时,需要做到定部位、定进行测量,按照血压与病患实际的症状变化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避免病患因误服药物导致不良后果[3]。

4.2.5加强健康教育

出院后,加强应加强对高血压病患的健康教育,宣传预防的意识,注意身体的健康。病患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病患尽量戒烟戒酒;需养成主动按时服药的习惯、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适当参加锻炼或者进行室外活动,有利于对高血压病患身体较快的恢复;病患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并发症。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血压病患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确保病患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还有利于控制疾病的恶化,保证病患的身体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效果 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ek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15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5 groups and imposed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ir hypertension KAP score and compliance scor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worth to popularized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compliance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患患者数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而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遵医行为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手段[2],高血压的防控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拟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综合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确诊高血压病人150人,入选标准:(1)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判定标准[3],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高血压;(2)年龄40-70岁,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与人沟通无障碍;(3)排除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及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等。其中男97例,女5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6例,初中43例,小学21例;平均年龄55.3±6.8岁。将其按年龄、性别和文化构成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电话回访组、讲座组、宣传手册组和医患一对一互动组),每组各30例,各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KAP与依从性调查 所有5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均进行高血压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和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同时记录各患者健康教育前的高血压分期和血压值。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不予特殊干预,直到6个月观察结束回访1次;电话回访组(简称电话组)每周电话回访1次,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讲座组每月组织专家进行1次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讲座,开展现场咨询,同时每3个月进入社区组织讲座1次;宣传手册组(简称手册组)将高血压防治知识印制成宣传手册,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给病人,叮嘱其经常翻阅,内容也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医患一对一互动组(简称互动组)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包括定期(每月1次)家访、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患者一起讨论、互动演示训练等。

1.2.3 资料收集 5组患者观察结束时收集如下资料:(1)高血压KAP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知识问题20题,态度问题10题,行为问题10题,按答对问题正确个数计分;(2)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服药、饮食、运动等行为按3级分类(即相当规则,比较规则,不规则),分别计分2、1、0分,问题共25个,最高得分50分;(3)血压控制率,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视为有效控制。

1.2.4 资料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录入并处理,数值资料用表示,多组数值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观察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用R×C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干预前后KAP和依从性比较

健康教育前各组患者KAP以及依从性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互动组同其他组比较知识、行为和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组知识、态度和依从性,讲座组KAP及依从性,手册组知识、行为和依从性,互动组KAP及依从性干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KAP及依从性比较

注: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同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有所差别,互动组控制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话组、讲座组和手册组血压控制率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日益昌明和药物的不断更新应用,现有药物和治疗水平完全能让90%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但现实生活中高血压控制率并非如此,由于各种不良行为方式、心理原因等影响,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美国仅为27%,英国为6%,我国北京的调查仅为18.5%[4,5],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缺乏系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提高临床依从性认识不够,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桥梁,它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高血压在老年人口中的高患病率促使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有效、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如电话回访、宣传手册发放及单一讲座等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探寻出医患互动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其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一旦建立,就会形成习惯被保持。范珊红[7]等报道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显著与可能以下特点有关[5]:(1)能注意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减少高血压的可控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方式,通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调动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提高了依从性;(3)根据不同阶段和对象设立治疗目标,使患者将所学付诸实践,同时使家属了解高血压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参与制定健康计划,为患者创造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环境。

因此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利于患者充分获得对疾病防治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l0.

[2]胡玉冰,邱昕光,严红.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人群防治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8-11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4]王苏,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7(3):135-136.

篇4

结果:干预前后,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上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依据相关政策,运用社区卫生的健康促进网络,为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膳食干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3-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过度饮酒、吸烟、体力活动不足,膳食不合理等[1]。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治慢性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从2010年的5月份到2012年的5月份对社区居民进行的膳食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相应规定,选取了450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对他们继续拧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居民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危险因素以及对相关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进行对比[2]。在450名参与者中,有230名为非高血压组,104名为高血压高危组,116名为高血压组。

1.2干预方法。为所有参加干预的对象免费发放BMI尺、容积为两克的盐勺,油壶(印有刻度),教会他们怎么使用。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3]。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第一,建立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时举办一些健康的促进活动,提高他们的认识,控制他们的用盐和用油量,使患者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社区医生每间隔一到两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的方式记录和评估患者的体重、血压,食用的盐、油和药量,指导他们开展一些非药物治疗。通过社区的医生指导,运用规范药物进行治疗[4];针对高血压的高危组人群来说,要在生活的行为和一些危险因素上进行相应干预,举办了4次防止高血压的讲座,开展了两次健康方面的促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BMI尺,注意血压、血脂和血糖,以及在运动和饮食方面,限酒戒烟,保持心理平衡。发放了两百多份健康的相关的知识资料,让高血压的高危组人群充分了解干预的方法以及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非高血压组的人群,主要为他们进行健康促进和教育方面的干预,在社区的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健康讲座,为中国居民介绍平衡膳食宝塔以及适宜的体重在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病方面的重要性。

1.3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为参与干预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不良的习惯、行为以及生活方式,高血压的患病和治疗情况,高血压家族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营养和膳食方面的知识等。通过体检为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临床方面的检测,其中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压、臀围、腰围以及BMI等[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干预前后,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上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实际的器物,帮助人们完成限油、限盐的措施,这相对于单纯的说教可以让群众感觉到更加直观和生动,比较容易被居民所接受,进一步提高群众们参与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在高血压等相关知识上的知晓率,改善了他们日常的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帮他们将健康的信念模式重塑和建立,也就成为了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立群,聂雷,龙美洁,刘佳丽,张雪萍,王薇.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0(05):20-21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22):2557-2558+256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