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物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先进的物流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先进的物流管理

篇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企业已经高度重视了对其经营成本的研究,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资本的最大增值和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物流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增值利润空间巨大,挖掘物流领域潜力,成了企业关注的目标。

一、推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与现状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降低总成本获取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第二,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第三,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由于对物流成本的把握不准确,给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带来许多损失,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把握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正确处理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3.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降低物流成本,可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利润水平。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三、推进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管理模式和途径

1.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推进物流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是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关键,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点。

2.树立物流总成本的观念,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物流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物流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虽然通过展示成本的大小来说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物流管理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通过不同作业环节的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得的成本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确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部门。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所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作为优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仅此还不能达到物流系统优化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5.降低客户成本

降低客户成本是现代物流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与传统的运输服务、仓储服务不同的是,现代物流是对企业原材料、流程清单、成品及有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的策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而不是单独的某一运输或仓储等服务的交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降低客户成本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因而现代物流又被称为“第三方利润”,能否降低客户的成本是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企业在为客户减少资金、管理等各项经营成本费用的同时,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就是在帮自己节约成本,从而降低了自身物流成本费用,提高了利润。

6.充分利用物流外包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伊松.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中国储运.《中国储运》杂志社,2007.

[4]杨霞芳.国际物流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按照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风险分类标准,现金流风险属于财务风险范围。现阶段企业对现金流风险管理的认识尚不足,对现金流的控制仅仅局限于现金的收入和存量管理方面,对现金流风险的识别、分析、预警、控制和监督比较薄弱,没有建立系统的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可能给企业造成现金流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给企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企业应加强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现金流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现金流的关系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本质是资金运动的风险

财务活动的本质是通过资金的运作实现资金增值的过程,起点是资金的筹集,终点是资金价值增值以及资金的收回和偿付,这个过程本身存在无法筹集到资金、资金不能实现增值以及资金无法收回和偿付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现金流风险的管理过程。

(二)现金流量是反映财务风险的可靠依据

现金流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能反映企业的本质。现金流量信息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企业识别财务风险的可靠依据。现金流量的金额、流度及其稳定性等指标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现金流入量能反映企业现金来源情况,现金流出量能反映企业现金使用情况。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确认,避免了相同会计事项产生出多种不同会计信息的可能,为企业合理配置现金,控制财务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现金流风险管理相互联系

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财务风险蕴含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现金流量信息为财务风险监测提供可靠依据,现金流量控制也是为了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从现金流的角度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企业现金净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每种类型现金净流量可能出F正、负两种情况,按照排列组合原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大致可分为8类(见表1)。

首先,风险评估标准是评估风险的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是评估财务风险的尺子。企业应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综合考虑,将财务风险分为较低、可控、预警、较重、财务危机5个等级(见表2)。

其次,在对8类现金净流量组合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关键是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它基本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等级。这里提到的风险等级是相对的概念,即8种组合相对风险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大小,绝对大小还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现金流量的具体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通过现金净流量的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评估出财务风险对应的等级,从而建立现金流量组合与财务风险等级的映射关系,即现金流量组合―财务风险等级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应用于基于现金流初步评估财务风险等级。

三、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建立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积极建立企业现金流专项风险管理体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监督改进等要素出发,分析企业现金流管理情况,合理设定管理目标,认真识别、分析和评价现金流风险,针对重大、重要风险点,强化管控措施,并建立监督和改进机制。

(二)强化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现金预算制度,明确预算责任人,对关键流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现金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企业应合理确定现金预算编制频率,合理安排现金收支,及时反映企业现金的盈缺情况。现金流量要适时平衡,一方面要在数量上协调平衡,另一方面在时间上要做到协调和平衡,保证企业资金实现良性循环。

(三)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

企业应在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流量指标,建立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从现金流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同时,企业应安排专(兼)财务人员做好现金流量指标的监控工作,建立现金流风险监控报告制度和现金流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出现偏离正常值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影响程度。

(四)完善企业现金收支内部管理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现金使用规定和银行结算纪律,建立完善的现金收支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现金管理,保证现金收支不出差错、财产安全完整。企业应实行内部制约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合理授权,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监督。及时进行现金的清点,现金收支日清月结。

(五)有效管理资产,减少现金占用

企业应有效管理资产,减少现金占用,实现改善现金流量的目的。特别应多措并举,强化清欠工作,对应收账款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金额、账龄、客户信誉等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加速应收账款的催收,缩短现金流入企业的时间,改善企业现金流量。加强存货管理,利用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进行存货管理,减少现金在库存产品上的占用量。加强票据管理,降低资金浮存量。

(六)合理安排现金支付业务

企业应合理安排现金支付,充分合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赊销期,不提前或推迟支付现金,最大限额地利用现金。要充分考虑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时间,有效配置现金流入和流出,做到现金流量同步,促使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现金流量指标监控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可控。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1-0115-04

一、引言

无现金结算,主要是指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由现金收付款方式改为通过银行卡来收付的方式。目前,高校无现金结算方式主要有POS机刷卡、支票、本票、汇票等。而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方式只有POS机刷卡收款和网上银行转账支付两种方式,该结算方式将成为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实现会计信息化、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工作质量的必然趋势。目前,笔者所在高校采用的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报销流程如图1。

二、实施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的主要原因

(一)内部需求

1.高校财务结算量大,出纳岗任务繁重,现金安全问题凸显。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补助收入和日常事业收入及科研经费都不断增长,如果采取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现金出纳岗和银行出纳岗任务都将很繁重,而现金出纳岗还得承担现金错付的风险,并且留存的备用金越多就越容易滋生现金安全问题。

2.高校财务工作人员明显不足。近年来,高校经费呈大幅增长趋势,财务工作人员数量却并没有成比例增长,有的甚至无增反减,导致现有财务人员数与需求数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寻求方便、快捷的结算方式,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3.多校区办学结算问题凸显。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各个校区必须配备财务人员。如果采用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则会新增现金安全风险,而财务印鉴只有一套,转账或汇款业务亦无法及时办理,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

4.推行网上预约报销模式的需要。近年来,许多高校推行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如图1),教职员工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即可进行预约报销手续的填报,该模式既节省了排队报销等候时间,又降低了与财务工作人员面对面接触的几率,减少了矛盾的产生。

(二)外部推动

1.顺应时展需要,符合国家政策需求。教育部、财政部在2007年印发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逐步改变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07〕63号)的有关规定推出公务卡,该卡是主要由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利用该卡消费和报销时原则上不能使用现金。

2.银行卡在全球范围的普及。银行卡在全国的发行总量不断增加,与银行卡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大家持卡消费的意识逐步增强。

3.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的推行。目前,个人电子支付主要是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把银行柜台延伸到客户端,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单位或个人借助电脑等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从银行获得多种金融服务的网上银行结算业务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

4.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近年来,网络技术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作用越来越大,扩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实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其为实现高校财务报销系统与网上银行结算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5.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的开发及应用。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逐步推行,对高校零余额账户无现金报销模式的探索成为高校财务部门、财务软件开发商及开户银行共同探索的新课题,天津神州浩天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就已着手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的研发。

三、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大大降低现金流量,确保现金安全

实行该结算方式后高校财务基本可以保持现金零库存,教工报销的款项可以通过银校互联系统直接转入个人银行卡中,而现金收款业务可通过POS机刷卡转入,从而规避了现金安全风险。

(二)系统内控严密,确保资金安全

每位操作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专属U盾和操作密码才能登陆银校互联系统,每次登陆操作,银校互联系统中都会留有记录,安全可靠。另外,出纳人员在登陆银校互联系统进行发放操作时无法修改其中任何信息,进一步增加了网银支付的可靠性,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性。

(三)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该结算方式将大大降低出纳人员现金错收或错付风险,也无需每天盘点库存现金。在对外单位或个人进行转账付款时,出纳人员只需核对原始发票上的单位名称、开户行、银行账号或个人姓名及银行卡号,无需二次输入。银校互联系统对单位信息、个人姓名银行账号或卡号有自动存储功能,以后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调出完整信息,无需重新录入。该系统还提供银行对账单下载功能,为银行对账提供便利。

(四)以人为本,提升财务服务质量

在该结算方式下,报销人员无需到财务部门排队领取现金或银行支票,更无需到银行排队办理,为报销人员节省大量时间。每笔付款业务都是由财务工作人员先编制会计凭证,再由财务复核人员核对科目、金额、对方单位(或姓名)、银行账号(或卡号)、开户行等信息是否准确,会计凭证经确认后才传递至出纳人员处,出纳人员在银校互联系统中再次核对相关信息,确定无误后才进行支付操作。而在传统的支付方式下,只有两位出纳人员核对支付信息。可见,新结算方式能提高付款准确性。在新结算方式下,对校内教工工资卡或学生银行卡转账的,财务人员编制会计凭证时可以通过工资号或学号调出其姓名及银行账号等信息,无需手工输入。教工在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支出后,新结算方式保证还款的高效性。另外,财务部门为教工在学校备案的银行卡或工资卡开通了短信提醒服务,当通过银校互联系统为该类银行卡转账时,持卡人将会通过短信及时了解报销到账金额及到账时间等。

(五)整合出纳岗,优化岗位设置

在银校互联系统下高校完全实现无现金结算时,尤其在多校区办公情况下,每个校区无须每天派专人跑银行,节省了人力。出纳人员既无需收付现金,又无需开具银行票据,原来结算方式下的现金出纳岗和银行出纳岗可以进行整合,为其他财务岗位提供人员保障。

四、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销人员保持传统观念,难以接受新生事物

报销人员长期养成报销后立刻亲自领到现金或支票的习惯,他们觉得这种报销方式踏实、放心,而对报销后由操作人员在后台通过银校互联系统转账发放的方式持排斥态度。

(二)财务人员对使用无现金结算方式积极性不高

财务工作人员根据发票或预约单编制会计凭证时要补输对方单位(或姓名)、开户行、银行账号(或卡号)、结算方式等。财务工作人员只能按发票上开户行的简称输入,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对公”转账时必须要二次选择开户行的全称。通过网银发放的银行回单很多,且要求将银行回单附在原会计凭证后。而通过公务卡消费报账的话,除了要编制“还款明细表”,还要生成“还款汇总表”,财务结算手续很繁琐。这些将增加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他们对推行该结算方式的积极性不高,延缓了无现金结算方式的全面推行。

(三)银校互联系统与银行网银平台难以实现无缝对接

银校互联系统与银行网银平台一般分属不同软件开发团队研发,两者很难实现无缝对接,主要表现为:不同银行间网银平台不能相互支持,网络资源不能共享,通过银校互联系统还不能实现跨行“对私”打卡;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教职员工工资库或学生信息库中的数据与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完全一致,导致财务审核人员根据报销人员工资号或者学号通过网银“对私”打卡时常会因姓名与银行账号不符而失败。

(四)技术尚不成熟,银校互联系统尚不完善

在一对一“对私”打卡过程中出现过重复转账的问题。同一张会计凭证中有多笔“对私”打卡转账情况下,如果其中有一笔或多笔已发放而其他因账号与户名不符不能发放时,不能直接在原会计凭证中修改相关信息,只能通过调整原会计凭证来重新发放。通过“打包”方式发放的,诸如发放学生助研费或院系酬金等,偶尔会出现分属两个会计凭证的数据包被合并后传递至银行,只有在收到银行回单后或银行对账过程中才能发现。

(五)影响会计凭证装订及查询工作

在无现金结算方式下,由于对网银会计凭证发放时间的延迟,银行回单传递时间不一且存在滞后性,网银回单还要附在原始会计凭证上。可见,与原来的现金结算方式相比,无现金结算方式下会计凭证的装订时间将会延后,进而会影响会计凭证的查询工作。

(六)其他问题

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发现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网银会计凭证遗失,网银手续费由谁负担以及银校互联系统软件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五、完善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的现金流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积极宣传,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OA办公网络系统对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有针对性的财务知识“宣讲会”,让所有教职工了解该结算方式的安全性及其优点,获取全校教工的理解与支持。注意提高财务工作人员对使用该结算方式的积极性,财务审核人员在运行前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推行过程中必须先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部门的领导在财务报销过程中能带头使用该结算方式,这样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与软件开发商沟通,不断完善财务报销系统和网银系统,保证无现金结算通畅

高校采取无现金结算,主要依靠财务报销系统和网银系统的完全对接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与软件开发商沟通,保证系统内职工工资号及学生学号对应的银行卡号提取准确,并且与银行系统中的卡号进行实时校验。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如果有必要还可要求软件开发商派技术人员亲自上门服务,在与软件开发商签订合同时必须将这些内容考虑在内,用合同条款来约束、限制,保证银校互联系统软件更新及时。相关人员要做好财务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与银行沟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沟通,逐渐实现银行间网络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跨行“对私”打卡。实现高校教职员工工资库或学生信息库中的信息与银行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无差异,保证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报销人员工资号或者学号以便实现打卡支付。为方便银行对账,通过沟通必须规范银校互联系统中下载的电子对账单的内容和格式。按时传递网银回单,保证会计凭证装订的及时性,方便查询。与银行积极沟通,减免或者降低银行手续费,降低学校无现金结算方式的使用成本。

(四)加强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的不断推进,对财务操作人员和电脑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无现金结算后,对财务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了解无现金结算方式下的财务操作规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银校互联系统还提供网上酬金申报、网上集中缴费平台、国库集中支付、科研经费管理等,维护该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这就对现有电脑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系统之间的内在原理。

(五)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在传统的结算方式下处理一笔银行业务或者是现金业务,必须要有两名出纳人员先后办理后才能完成。实现无现金结算方式后,有相当部分的付款业务只需有一名出纳人员即可完成办理转账,对现有财务制度及操作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健全现有的财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或职务必须分离,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对公网银支付业务中实行分级操作授权管理,数据录入和授权审核工作分级操作。业务录入员与授权审核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加强对业务录入员和授权审核人员的网银密钥和登录密码的保管,需要不定期地更换密码和注销管理。发生操作员密钥遗失时应立刻注销并到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同时做好记录。操作员进行轮岗或临时代岗时必须严格履行密钥和密码的移交及更改工作。在支付过程中当发生差错或异常时应立即如实上报,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妥善处理,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六)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确保高校资金安全

无现金结算方式下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黑客通过对网站主页的攻击来更换或篡改网络、盗取账号及密码的蠕虫病毒、潜伏于网络系统中的木马病毒等。为避免以上安全隐患,对于对公网银操作时登录网银必须通过直接输入银行网址或通过网银专用登陆界面登陆的方式,严禁使用超级链接等方式登录。网银操作电脑实行专机专用,不得进行有安全隐患的其他操作。有专门维护人员对专用电脑进行日常安全维护,及时更新最新的系统、安全补丁、杀毒软件和病毒防火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每日终了,及时核对网银发生额及网银账户交易明细账,并及时存盘备案。为确保网上支付安全,保证高校资金安全完整,网络支付系统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协议等技术。

(七)规范网银会计凭证传递流程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的推广,现金业务类会计凭证逐渐减少而银行业务类会计凭证却大幅增加,以前银行类业务会计凭证主要是由报销人员及时传递至银行出纳人员处办理,丢失会计凭证现象很少。而实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后,该类会计凭证主要是由财务复核人员集中传递,常常会发生会计凭证传递滞后或遗失的现象。必须规范网银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明确划分财务审核人员和出纳人员的责任,网银会计凭证不得由报销人员传递,保证网银会计凭证传递的及时性及完整性。

(八)推行无现金结算方式,创新财务报销模式

随着无现金结算方式和网上预约报销方式的不断推广,教工对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和相关报销制度熟悉后,可以将原来由财务审核人员输入的相关信息提前至网上预约时由报销人员填上,待预约报销单传至财务处后财务审核报销人员只需核对、修改已填信息,出纳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即可完成付款。同时,可以考虑将公务卡报销还款业务纳入其中,不断创新高校财务报销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六、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结算方式。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作为新型结算方式,其优势虽然很明显,但传统结算方式亦具有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等优点,这是新型结算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只顾求新、求快而将传统的现金、票据等结算方式彻底否决,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新型结算方式。另外,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尚不能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对外直接付款。随着中央或地方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各高校的全面推行,国家对各高校实拨资金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库零余额资金。在软件开发时,虽然通过设置非NC互联即可实现银校互联系统与财政接口问题,从而在理论上实现国库零余额账户进行银校直连,但是财政部门目前尚未开通与各预算单位的直接接口,所以仍制约着银校直联系统在国库零余账户对外直接付款的全面开展。目前,许多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高校对国库零余额账户资金的使用主要由实拨资金账户先行垫付,定期进行归垫还款(如图1),即从国库零余额账户转入实拨资金账户。

(二)展望

基于银校互联系统下无现金结算方式是高校最新的资金结算方式之一,和其他新兴事物一样,它将经历不断成长、发展、成熟和衰退的漫长过程。新型结算方式无论在建立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同时,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革新,对高校财务结算方式也将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根据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结算技术等,持科学发展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财务结算方式,持续建立健全高校资金结算制度,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圣杰,崔正林,段宏勇.南京大学财务网上银行银校直连系统[J].教育财会研究,2007(3):48-51.

[2] 段宏勇,孙昱,赵岳,郭丹彤.国库集中支付无现金报账平台开发及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12(2):59-61.

[3] 孙中国.关于高校无现金结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3):107-108.

[4] 姚红美.浅析无现金结算方式下高校财务管理岗位设置[J].经济师,2012(9):84-85.

篇4

自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而来的是不同大中小型企业的涌现,进而增加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局面,那么如何在充满竞争,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存有立足之地,是企业管理和经营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企业开设主要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掌管企业经济命脉的部门理应是财务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对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管理无疑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今流量管理的状况和其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进行研究。

一、现金流量管理的简述与作用

财务管理部门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是其主要职能之一,将这项职能做好有助于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现金流量是企业在运作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流入的统称。而现金指的是公司能够任意调动的货币资金。

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都是采用月、季、年的方式,它能够直观的看出企业经营现状、资产变现能力和现今偿还能力等。虽然,以往的财务管理都是将利润当作核心,但是利润却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自从企业加大发展规模以来,就更加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抓住现金流量管理这项要点,并将其作为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不断的完善了各项管理体系和相关工作。

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其次,现金流量的管理能帮助企业有效的控制财务输出,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有的现金流动进行监控,防止工作人员非法挪用资金,增大了监管力度。最后,现金流量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因为现金流量表能够直接体现企业在经营中的相关信息,进而避免了企业因资不抵债或长期亏损等风险而无法经营下去。

二、现代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

尽管目前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跨国学习,已经研究出很多与现金流量管理相关的新方法。可是,大部分方法都是对现金流进行分析比较适用,实际上却没能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形成完善的控制系统,因此,对于目前的这种现状亟待完善。以下将对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认识程度浅显

当今有些企业对于现金流量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而且因此也不重视相关的管理工作。往往把编制现金流量表看做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内容来做,无法实现编制流量表的目的,更不能从中获取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因此,在企业做出重大决定时,不会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参考的对象,也并没有因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而从中获取创新和优化的契机。

(二)管理方法不当

现金流量管理事实上包含三个管理方式,分别是事后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前管理,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尽管如此,很多企业却还是只注重对事后进行分析,并且对于事后分析也没有那么透彻,进而导致企业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也只能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太大实质上的作用。

(三)管理内容单一

实际上,在日常的现金流量管理中,管理的内容相对是较多的,像某个会计分期内,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应该包含所有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内容相对较少,像部分企业只是对日常流量和现金预算等进行控制,而非将企业的重大发展战略和现金流量的管理紧密的联系起来。

(四)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的浅显认识,使得现金流量管理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日常的财务管理中依然坚持以利润为工作的核心,忽视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其他细节管理工作,从而使管理相对落后。

三、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随着市场竞争对企业压力的日益增加,一个企业拥有多少可利用资金就决定着它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因而,部分企业在承受外界诱惑或压力时,忽视了现金流量在企业中的详细情况,致使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对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将现金流量所体现的信息作为重大决策的参考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正确的决策和稳固的发展。

一个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具有一席之地,必定要使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到一定水平。那么,要想在市场中提升企业竞争力,无疑是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可想而知,只有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才能控制企业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为此,一定要认识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完善现金流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和各项体系。

如今企业之间强大的竞争,随时都有可能使企业在财务方面面临很大的风险,在企业中现金流量的循环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因此而产生财务风险。所以,一定要在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掌握现金流量在企业运作中的周转情况,进而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遏制其发生,帮助企业顺利发展。

四、现金流量管理体系的科学完善

(一)加强编制现金流量表

如何能够做好现金流量管理的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尽管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规定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大多数企业却背离了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实际目的,忽视了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宣传工作,特别是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争取做到人人都能正确认识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再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仅仅当成是任务来做。同时,一定要把现金流量表上的所有信息,经过分析研究之后做出总结工作,进而全方位的审视企业的现状,根据现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以事前预算表为依据加强预算控制

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事后进行分析,对事前进行预算也是现金流量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其能够预测企业将要产生的现金状况,进而编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投资、销售和生产等现金流量预算表,并根据预算表进行科学控制,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的同时,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在企业经营中,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的情况,那么周转速度的高低决定这一个企业现金回报安全与否,高速度的资金周转情况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因为,周转速度比较快,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所产生的风险指数,有利于企业稳固发展。为此,只有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规划,才能从实践中找到周转资金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增加企业盈利。

(四)加强现金流量的不间断分析

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现状评价现金流量是否合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现金流量的分配特点明显不同,因此,必须进行相互比对,从而找到其中的影响因素,并预测现金流量在未来的朝向。

(五)实时掌握并控制现金流量的风险

对于企业现金流量存在的风险要及时掌握,一旦发现风险的存在,立刻果断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它的发生,进而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现金流量风险类型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五、结束语

如今的市场经济已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复杂化,一个企业要想在这种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并生存,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显而易见,做好现金流量的管理工作是关乎一个企业兴衰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企业的相关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且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要适当为员工加深一些现金流量管理方面的知识点,进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给部分员工提供去国外进修的机会,进而通过借鉴成功案例来完善我国现金流量管理中的各项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慧.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2]谭必奎.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

篇5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大中型企业都将自己的活动资金投入到了新兴产业中,其中不动产或者固定资金较多,实际能够使用的资金较少。但无论是企业理事会里的股东和企业高管或者是企业中层的财务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或个人都比较重视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此时,现金流量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对于理事会而言,它可以使其明晰企业持有资本的活动空间和价值空间,同时又能解读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和企业利润的分成水平;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当它在被企业精细分析、解读后,它反映出的是企业资金流动规律,通过资金流动规律很容易得出企业利润涨幅的规律,因此企业财务部门或中层部门可以在此基调上制定下一轮的企业财务预算和经营策略。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对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存在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关系紧密,良性的资金链可以维持企业正常、健康向前发展。但如果涉及到资金链哪怕出现一点儿差错,企业的整体价值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致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直至企业因无法偿还巨额债务而面临破产的风险。所以我国企业一般根据企业现金流量的情况来判断企业当期内还贷能力的高低。财政部在本世纪初明确指出现金流量表的具体编制程序和解读方式,指出现金流量表编制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其在我国未来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表一经编制后,就可以向企业股东大会、管理层和债务人提供企业现金和其对应价值物品的信息:企业现今和其对应价值货物获取能力;下周期企业资金流入能力大小;企业实际还贷能力和利润获取能力大小;当期内企业资本的支出流量和资本流入流量以及比率大小;同时解读企业当期内基本的集资、投资信息。

二、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应用

(一)企业的财务结构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三种资金结构的分析:一是企业的筹资,二是投资,三是经营资本。这三种资金结构又分别对应了企业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三种基本资金流量形式。因此现金流量表可以协助企业高层通过了解各结构流量运转情况掌握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二)企业的还贷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还贷能力分析,分别对应两种还贷能力的分析:一种是短期贷款偿还能力,另外一种是长期贷款偿还能力。这两种企业还贷能力各有特点,短期贷款偿还能力包含到期贷款现金比指数和流动型贷款现金比指数;长期贷款偿还能力包含贷款总额度现金比指数。这些指数都能反映该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大小,不过一种是从长期上来讲,另一种是短期内指数,两者综合就能对企业实际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分析,明晰一定周期内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另外,决定企业短期贷款偿还能力大小的两个指数,都是数值越小则企业短期贷款偿还能力越弱。贷款总额度现金比指数也是与企业长期贷款偿还能力呈正比关系。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中表格数据、数值的解读,我们可以计算企业的贷款偿还指数,并以此分析企业实际贷款偿还能力大小。(三)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实时反映当期企业基本财务信息,被企业高层视为重要表格之一。有了此表,就可以对企业的筹资、投资使用的现金和先前预算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剖析,以此来判断企业投资风险大小及获利能力。企业当期内的现金流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当期内的经营水平高低。(四)企业利润质量高低分析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最低现金流量”的MIN概念,此概念的意义在于:正常运行的企业无论市场好坏,它的资金链条始终会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才是正常的企业经营。如果现金流量表经过量化、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当期企业现金流量平均值低于此MIN值,而当期内企业没有按照实际处于生产经营的低估阶段而获得足够多的利润,那就说明该生产周期内的企业资本流入和流出存在质量问题,这一般被看作是内部审计主要控制措施之一。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现金流量表给企业带来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得到优势的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解读此类表格,可以帮助企业明晰当期内企业的资金收纳和支出情况,从筹资、投资和经营成本费用这三个路径出发得到当期内企业基本财务信息,并结合企业财务资金结构、分析判断当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以此出发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现金流量表作为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的三大财务表格之一,同时又是企业经营期内经营状况的晴雨表。

参考文献:

篇6

二、财会基本理念的界定

(一)财务与会计 对于财务与会计,从“财会合一观”、“大会计观”、“大财务观”到“财务会计并行观”,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事实上,财务与会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均主要以货币的流动循环和价值变化为对象,服务于特定的经济主体,为公司经营运作出谋划策,是统一过程上的两个环节。

财务与会计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可以抽象简化为“管”与“记”的区别。财务的重点在管,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制度安排、财务战略设计和财务策略动作,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财务硬资源和软资源,以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和协调化,维持理财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而会计则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的一项信息系统,它系统、连续、全面、综合地反映和监督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为财务提供基础。一般而言,财务的主要职能为预测、决策、协调和控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前瞻性,是对未来即将面临的情形进行的一种事前预测,通过基本数据推断性地编制出预测性的财务报表来实现财务目标。而会计的主要职能为反映和监督,体现出的是一种滞后性,是对过去发生时间的总结、归纳以及合规性的检验,通过形成表格形式的会计数据报表来实现会计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一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概念,二者不同于管理程度与理念的不同,统一于对货币流动为基础的管理分析。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是会计的升华,是会计在经营管理、预测决策上的一种体现。

(二)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在社会经济业务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众所周知,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都是会计循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会计系统运行的直接结果”,是“交易数据的分类和浓缩程度的”。从此意义上而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但有不少学者认为会计报表就是财务报表。然而,看到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联系的同时,由于财务与会计各自概念、职能、基本目标途径的不同,作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的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是不能混淆的。会计报表主要是一种对内报表,是企业内部核算结果的一种系统化的体现;而财务报表更多的是一种对外性的报表,主要是在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同时,对外部特定情况进行分析处理的一种手段。财务报表可以看做是会计报表中处理外部事项的那部分,财务报表包含于会计报表之中。因此,笔者认为,从某个角度而言,财务报表可以视为会计报告的衍生品,是对单纯会计报表的一种递延。应该对二者的差异足够重视,以期更有目的性的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也更好地理解报表披露者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为财务管理服务。

三、现金流量表:财务管理的直接工具

(一)从功能异质性角度 资产状况、利润水平和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十分重要。在进行财会信息披露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会计报表了解资产分布、债务比例、利润、费用、收入等;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因此,现金流量表在功能上是存在显著不同的。与资产负债表相比,可以描述成对静态资产负债状况的一种动态质量描述;与利润表相比,可以看做是对企业盈利质量状况的补充说明。

会计报表是对财务信息的会计性反映核算,主要用于对过去事项的内部回顾式描述和总结,因此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符合会计报表的要求,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监督工具。然而,从财务和会计的区分可以知道,与会计相比,财务工作更关注现金,财务管理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的现金流。它主要是对外部行为的一种概述性描述,是一种对外性的财务报表。

一直以来,人们注重会计的管理工具——会计报表,而忽视了对财务管理工具——财务报表的探索,直至以现金流为编制对象的现金流量表出现。更多地体现出财务、理财思想的现金流量表,才成为决策经营过程中相关监管和控制机制的载体。其直接功能应该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成为了提供给人们进行财务预测决策的直接工具。

(二)从编制基础角度 随着经济业务逐渐的复杂化,财会信息使用者对其要求的多样化,人们从单一的“流水账”簿记时期逐渐发展成了基于复式记账的现代财务会计核算分析体系。编制企业财务报告,成了财会核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复式记账的在全球范围的广泛认可、 使用, 人们逐渐认识到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核算, 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或国会计准则也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成了当今企业进行账务核算、 编制会计报表的最基本前提。

然而,现金流量表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动态性极强的数据报表,它的编制似乎颠覆了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报表编制基础的基本规律。因此,就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而言,很难再将现金流量表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报表联系起来。究其本质,现金流量表将不再属于会计报表的范畴,其真正的内在含义应属于财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直接工具。

(三)从管理分析角度 在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日趋重视。现金流量表成了财会报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报告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更多地反映了企业整体流动性状况,更好地评价出了企业资产的夯实程度、企业盈利的品质状况、企业偿还债务的实际能力、企业实际的发展潜能。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上所披露数据的观测分析,使人们以一种更为客观、有效、全面的方式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继而从浅显的会计监督核算上升到对企业的预测、决策、协调和控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为有效的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提供保障。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比较严重,加强银行、物流企业等合作,进行物流金融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要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金融业等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领域中,有很多风险因素,有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有一些因素间是相互作用的,要科学的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明确科学的风险评价标准。

1.融资企业的风险

当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更喜欢与自己了解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合作,将物流资金等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之所以物流企业会这样做,主要是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避免物流风险的出现。评价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此作为定性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即优、中、差。若融资企业连续运营三年,其信誉等级被评为“优”,如果经营没有满一年,则被评为“差”,若融资企业处于“优”与“差”之间即为“中”。融资企业提供资产回报率,[1]物流企业结合融资企业的物流信息,明确出存货周转率。其次是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标准,若企业连续三年持续盈利,则评为“优”,若企业连续经营三年中,少于两年盈利,则评为“差”,若连续三年经营中两年盈利,则评为“中”。第三是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企业的稳定存货作为定性目标,若最近一年中,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中,融资企业是稳定或者升高时即为“优”,或存货的规模浮动大,即为“差”,二者之间则是“中”。[2]最后是企业的信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通过比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将以前的合作记录作为参考,进而统计企业的履约率,将这一标准作为企业执行合同的重要标准。

2.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

当前我国的银行政策比较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者承担着物流金融风险,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融资企业以及抵押物自身两种,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作为保障。

3.检查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尽管人们依据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形成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要使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更具专业性,并且可靠,就需要做好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查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实就是在物流金融分先识别时,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物流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风险的处理。在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建设时,网络层数、网络拟合度与节点数之间呈现出的是正比关系,要提高拟合度,虽然可以对网络层数进行增加,但是这会使得网络更加复杂,也使训练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拥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BP算法,也就是梯度优化方法。[3]一般情况下在修正网络权值和阀值时,需要使用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进行。

2.获取风险样本数据信息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使得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能够顺利实现,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采集表中的数据徐亚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且需要细致的划分风险样本的高、中、低风险。对于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并录入,对风险样本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构成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表。

其次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很多定性以及定量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与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需要不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强训练网络的收敛性。要预处理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归一化和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处理

1.回避风险

在物流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进而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实力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的方法,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2.预防风险

在防范风险时,需要找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因素以及出现的几率得以减少,防止出现严重的损失。具体操作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更具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是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一般都是被动的承担风险,业务开展前,物流方能够认识到融资方抵押物的风险,但是不能准确地预估风险,致使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往来中,不管是何种业务都会存在风险,有了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需要有效的承担风险,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物流金融风险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相关部门的研究以及投入水平也逐渐增多,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相信未来,物流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3-0091-03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物流金融是现代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成本高的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提供该项金融服务。以开展该业务较早的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2年至今物流金融业务量年增长率超过50%,累计投放信贷资金数千亿元。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功能

物流金融涉及客户、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物流交易双方提供物流功能服务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以下简称物流企业),这三方对物流金融都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对客户而言,物流金融可以解决传统担保不足、货物大量占用资金的问题,实现以货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对银行而言,物流金融可以扩大贷款规模,开展各类融资和结算业务;对物流企业而言,除了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外,还可与银行合作开展金融业务、提供资产的评估、监管和处理等增值服务,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效益。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发展物流金融能给客户、银行和物流企业带来三方共赢的效果,但也面临风险。银行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的提供商,其赢利来源就是提供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的同时能够管理自身风险。有效分析和控制风险是物流金融成功开展的关键。

1.银行面临的风险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具体而言,物流金融中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信用风险:融资的真实性、客户的诚信和还款能力等;

(2)市场风险:政策制度、经济环境的改变引起质押财产价格波动,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3)法律风险:合同条款及质押财产的所有权、合法性争议等;

(4)安全风险:质押财产在监管过程中的变质、损坏或灭失等。

2.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1)运营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行及客户供应商的接触往来,物流环节众多,风险无处不在;

(2)管理风险:物流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和诚信不高,安全管理水平较弱等;

(3)技术风险:物流企业缺乏信息管理技术、价值评估技术等。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其目的是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是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

物流金融的损失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1.对客户及其融资背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调查,严格控制融资用途,体现封闭性、自偿性;

2.规范签订质押合同、质押监管协议,选择合格的质押监管人和质押财产存放环境,对质押财产进行定期的现场核库;

3.选择交易标准化、流动性较好的货物作为质押财产,并根据市场情况和评估结果设定质押率以控制融资上限。根据质押财产金额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当质押金额不足时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或降低授信额度。

物流金融的风险转移方法主要包括合同和保险。合同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参与者;保险可以通过固定的财务支出将不确定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二、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从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情况看,质押是物流金融产生风险的重要环节。根据银行(质权人,下同)和物流企业(质押监管人,下同)面临的不同风险状况,可以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以转移风险。

(一) 银行的质押财产风险

我国《物权法》规定,“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百一十五条);“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第一百七十四条)。

我国《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一百一十七条)。

综上所述,银行对质押财产负有保管义务,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失须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法律虽然规定在不可抗力情形下,银行对质押财产损失免责,但这种损失导致的质押担保金额不足,对银行贷款安全直接带来风险。也就是说,根据法律以及质押合同的规定,银行对无论是保管不善或是不可抗力造成的银行质押财产损失都具有明显的可保利益。开发专门的银行质押财产保险产品可以较好地满足这种风险保障需求。

(二)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责任风险

我国《合同法》规定,“保管人应当按照约定对入库仓储物进行验收。保管人验收时发现入库仓储物与约定不符合的,应当及时通知存货人。保管人验收后,发生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百八十四条);“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三百九十四条)。

根据质押监管协议,银行将质押资产委托给物流企业保管,并在协议中约定其他质押监管业务如财产价值评估等。由此,物流企业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承担质押监管风险和责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银行质押财产险发生保险事故,银行作为被保险人可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对由于质押监管原因造成的保险损失,保险人依法取得被保险人的代位权向物流企业追偿。也就是说,银行或客户投保银行质押财产险并不能免除物流企业的责任。对于这种基于法律和合同产生的风险,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投保责任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三、物流金融相关保险的产品和营销创新

如上所述,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保险产品,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设计开发该领域的相关保险并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一)银行质押财产险新产品设计思路

我国现有的普通财产险在投保主体、保险财产范围、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费缴纳等诸多环节都无法满足质押财产风险保障需求,以下提出新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

1.投保人与被保险人

本保险可由银行对质押财产进行投保并支付保险费用,作为被保险人享有保险保障。保险费作为银行质押业务费用之一,最终由申请质押的客户(出质人,下同)承担;也可根据我国目前银行业务收费的一般原则,在质押合同中要求客户进行投保并承担保险费,将银行作为被保险人或保险赔偿金优先受益人。上述两种方式均符合可保利益原则。

在后者的操作中,银行不作为投保人(保险合同当事人)而仅作为被保险人或保险赔偿金优先受益人(保险合同关系人)时,是否能同时作为保险人的兼业人,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存在这种操作。

2.保险财产与保险责任范围

我国现行的普通财产保险包括财产基本险、综合险和一切险。现行财产险的承保财产范围过于宽泛,不利于控制质押财产承保风险;从保险责任看,现行财产险有的过窄、有的过宽,无法准确覆盖质押财产风险。

本保险可以针对质押财产类型,在提供各种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等常见意外事故保障的基础上,重点承保由于盗窃、抢劫、破坏等恶意行为造成的质押财产损失;并可扩展承保因保险事故造成质押财产损失后,引起质押担保金额不足而导致的银行贷款财产损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普通财产保险不同,由于质押财产由物流企业负责监管,本保险应当承保由于物流企业的监管过失(但不包括恶意和重大过失)导致的损失。此外,如保险合同以银行作为投保人,应当将客户及其代表或员工的恶意行为(包括法人行为和非法人行为)、物流企业的员工的恶意行为(非法人行为)也作为保险责任,而仅将物流企业及其代表的恶意行为(法人行为)作为除外责任;如保险合同以客户作为投保人,则应在此基础上,增加客户及其代表的恶意行为(法人行为)作为除外责任。也就是说,除投保人的恶意和重大过失行为之外,第三人的恶意行为应当作为本保险的责任范围,以充分保障质押财产的风险。

当然,对于承保的恶意行为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取得代位权向第三人追偿。这种追偿对减少保险人赔偿损失的影响,可以在保险收费标准厘定上予以适当考虑。

3.保险金额与保险期限

本保险应规定以质押财产的市场重置价值作为保险价值。未按保险价值作为质押财产保险金额足额投保的(如按质押融资金额投保),保险赔偿将按照相应比例承担责任。

保险期限内,质押财产的保险金额可根据银行的许可进行调整,保险费做相应增减。

保险期限应与质押合同规定的质押生效日及到期日相一致,以确保银行的合法权益。未经银行同意,本保险不能提前到期或退保。

4.保险收费标准与保险费缴纳

本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质押财产类型、质押监管的环境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保险费实行按保险期限一次性收费,不允许拖延付款或分期付款,避免导致合同失效的情形。

(二)质押监管责任险新产品设计思路

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保障质押监管责任风险的保险产品,以下提出该新产品的设计思路:

1.投保人与被保险人

物流企业为本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并享有保险保障。保险费作为物流企业向银行收取的监管费用之一,由申请质押的客户承担。

2.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

物流企业由于过失(但不包括故意)行为造成银行的财产损失,根据法律和质押监管协议的约定应由物流企业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

本保险可以根据质押监管协议约定的质押监管业务范围,在保管责任基础上对其他业务和责任进行扩展承保。

非物流企业的原因、非保险损失、保险合同规定的免赔额等,不在保险赔偿范围之内。

3.赔偿限额与保险期限

保险合同赔偿限额根据质押财产金额确定,并作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

保险期限根据质押监管协议期限确定,采用期内发生式,即对发生在保险期限内的事故承担赔偿责任。为避免保险合同期限过长,可约定保险合同标准期限为一年,超过一年的另外收取保险费。

4.保险收费标准与保险费

本保险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质押监管业务范围、质押财产类型、质押监管的环境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并实行按保险期限一次性收费,不允许拖延付款或分期付款,避免导致合同失效的情形。

(三)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的应用推广

作为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银行质押财产险和质押监管责任险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物流金融开展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签订货物质押合同时,应将办理银行质押财产险的有关条款纳入其中;银行与物流企业签订质押监管协议时,应将办理质押监管责任险的有关条款纳入其中。通过在质押合同和质押监管协议中对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责任、保险金额(赔偿限额)、保险期限、保险费等各项保险要素进行明确约定,确保上述险种得以有效应用和推广,防范物流金融的风险,积极支持物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露.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树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浩.银行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郝演苏.财产保险[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5]许飞琼.责任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篇9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虽然研究领域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且现金流量管理在诸多跨国企业中也得到了应用。然而截止到现在,大多数企业所开展的现金流量管理比较片面,主要是对现金流的分析,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系统,其现金流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甚至还延伸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识

根据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解读可以了解到,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得到了界定,并且在该准则中还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整个发展趋势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导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与分析,未将现金流量管理放在首位。这样一来,在财务人员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主要将其作为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完成,并没有从基本属性以及性质出发,对现金流量表问题加以探究。当然,这种发展趋势下所形成的现金流量表也无法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无法真正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

2、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从理论角度分析,现金流量管理主要涉及到三个阶段,分别是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这三个阶段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其中事前的预算、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金流量管理的整体性发展。然而从全局出发,大多数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只有事后分析,缺乏事前预算以及事中控制,且在事后分析中也没有得到深入,这样一来,其管理效率有限,无法真正将现金流量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

3、缺乏充足的管理内容

毋庸置疑,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丰富,尤其在某一个会计期,现金流量管理主要涉及到各项经济活动,包括现金的流入以及现金的流出。在理论中现金流量管理是比较科学的、系统的,但是当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现金流量管理的时候仅仅将其局限于表面现象,所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比较少。举例说明:大多数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主要涉及到了资金预算管理以及日常预算控制,并没有真正将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的实际发展进行整合,从而湮没了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4、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正如上文所言,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所以绝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仍旧将利润作为发展的核心,并没有清楚的将现金流的导向作用放在首位,长此久往,则导致现金流量管理手段呈现出滞后性。在新时期,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管理需要结合企业发展以及相关研究,每一位管理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意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要在工作中把握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针对企业的发展制定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提高现金流量管理的效率。

二、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的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认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已经将现金流量管理放在了首位,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了完善的对策。

1、加强对现金流量管理编制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在现金流量管理中积极编制有效的现金流量表是其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需要积极编制现金流量表,但是仍然有非常多的企业并没有将现金流量表放在首位,没有将其作为主要的理财工具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在此发展趋势下笔者认为,企业需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识,并且要加强宣传,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编制比较科学的现金流量表。另外,利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在某一阶段会计期间的偿还能力以及投资能力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则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2、加强对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在上文中笔者指出现金流量管理涉及到三个阶段,分别是事前、事中、事后,所以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发挥出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其中笔者认为需要加强重视事前预算的重要作用,并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事前预算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工作方案,能够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投资等情况进行编制,只有真正保证预算控制的合理性以及全面性,才能积极做好各项筹资计划,才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财务风险。

3、积极提高现金流量的周转速度

众所周知,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提高现金流量的周转速度能够提高企业现金回报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尤其在当企业的现金流转速度加快的时候,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比较低,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报酬以及利润,从而能够潜移默化的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另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有真正利用好现金流量管理,并且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加以控制与管理,将其中所蕴藏的规律探索出来,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周转速度,提高盈利能力。

4、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篇10

一、现代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意义

(一)现金流量管理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对企业来说,现金就是企业的“血液”,始终贯穿于一系列的企业经济行为,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根源,是企业资本运转的出发点。企业在进行投资、筹资、日常运营、利润分配等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现金。可见对企业而言,管理现金流量日益成为企业资金流转的核心课题。由于企业的经营处境、盈利形式和对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都与企业现金流量有亲密的联系,所以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相当有利于提高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或支持。

(二)现金流量管理的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

纵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历程,从企业购进材料支出各种现金、非现金费用,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金投入,以及到最后生产出产品并销售出去而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过程,就是现金到现金的资本循环转化的过程。假如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现金流出现不可改善的异常,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少的亏损,甚至直接导致企业破产清算。不过现在企业已经加强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要求。由此可见,现金流量管理的地位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才能进一步有效控制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的财务风险。

(三)现金流量管理的好坏影响着最终的企业管理目标

依据财务管理的分层理论,可以简单地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财务经理财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即财务管理,直接管理着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现金流量来实现。通过现金流量的管理可以使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决策更加的合理和有效。

二、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很多企业都处在经营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企业目前或未来可以利用的现金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当下而言,我国企业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现金类资产的不足。尤其是在前年银行出现钱荒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向银行贷款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信贷额度紧张,银行议价能力普遍较强,使得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贷不到款,只能转向民间市场,而这很有可能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此外,我国长期的“利润至上”思维模式干扰着企业的进步,如有些企业片面夸大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甚至采取操纵财务信息,以求给人们传递企业发展良好的信息,最终造成企业有利润而账上没钱的尴尬。有鉴于此,企业必须重视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应进一步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具体而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第一,目前,尽快实现规模经济是企业迫切想得到的,而实现规模经济就必须改善企业自身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往往需要庞大的现金流量作为其后盾来完成企业自身经济规模的转变。然而很多企业熬不过这种诱惑,常常只是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营销,而这会大大制约企业现金储备的增长,给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带来长久的风险。就拿三星与苹果来说,三星的广告随处可见,但其高端手机的销量始终差苹果一截,结果造成苹果的现金储备富可敌国,使苹果有充足的现金来不断改善自身产品的体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市场主导地位。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必须做好现金流量的管理,重视其地位,以此来强化企业竞争力。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为了在未来获得一席之地,就得不得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此目前企业普遍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的一种或几种。但是,在企业实现的这些战略起作用之前,常常需要的资金是大量的。从根本上来说,不单单是企业目前正在或者计划实行的这些战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其他战略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这就使得企业无法避免的面临现金短缺的威胁。对于此,可以说现金流是企业断然不可以少的资源,就像母乳对于婴儿,同时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战略储备。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时刻对现金流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的管理。因此,对于许多企业的发展,现金流量的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第三,除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外,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据某研究机构披露,在发展比较缓慢的市场中,企业的现金流量往往与其所在的市场份额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占比越高企业手中所拥有的现金流量就越多。相反,如果企业处在一个不断壮大的市场中,不论其市场份额的多寡,企业从市场中所获得的现金流都比较低。假如企业目前正好面临着这样的市场处境,那么企业更应该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努力使企业摆脱自身所处的困境。

三、现代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措施

(一)强化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识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和社会大众应充分领悟到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意识到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与其他几张财务报表紧密联系而又相互不可替代,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企业应将现金流量管理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区分出来,并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日常现金流量管理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二)积极培训财务人员,加强其职业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现金流量表来说,其编写的内容相比以前更加复杂了,要求也更加严格,而这恰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员工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因此,企业应加大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来培训企业的财务人员,如定期举办财务知识讲座、内部员工轮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团队,使企业的财务人员始终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为企业的不断壮大提高坚实的基础。

(三)编制现金预算,加强日常管理

现金预算是企业日常现金流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现金预算是通过编制资金预算表,并对过往的现金预算执行率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分析原因和改善,从而不断强化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

(四)强化报表的多维度比较

篇11

现金流量的主体管理对象是建筑企业运行中的现金流量,是对现金周转、利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差额进行分析与管理。在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一个完成的管理系统,可以将建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所有管理行为和资金流动都纳入其中,通过这系统来实现对建筑企业预期发展内现金流量的情况与每笔现金的详细流通时间进行管理。从建筑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的每一项运营都需要资金,所以现金流通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建筑企业在发展中都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外部市场的冲击下,企业可能会在特定时间内出现财务失衡情况,所以建筑企业想要安稳度过这样的失衡阶段,就需要保证自身具有稳定的现金通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建筑企业时刻保持对自身经济运转情况的了解,并对运行中的现金进出情况进行详细管理,保证建筑企业中的资源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2 现金流量管理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2.1 在建筑企业决策科学性方面

现如今不同的市场内部为了抢占更多的资源,产生了十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建筑企业想要真正站稳脚跟,首先要从自身方面入手,对自身的经济运转情况有充分认识,以自身当前的现金流量作为基础,更加理智的与市场当前情况进行结合,最终分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决策,以确保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平稳的开展各项工作。

2.2 在经营者对自身财务状况认识方面

市场每一天都在变化,建筑企业经营者需要通过自身的财务状况,来调整企业运行模式,应对不同的市场冲击,合理的现金流量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建筑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经营者做出合理的经营调整策略,帮助建筑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在建筑企业掌握自身运营实力方面

建筑企业想要更加平稳的发展下去,需要保持运行中的财务收支平衡,避免入不敷出的现象发生,如果建筑企业在运行中因为经营不善导致债务累积过多,已经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资本价值,并不能及时偿还,那么建筑企业不可避免的将会出现巨大的财务危机。这样的局面不易扭转,企业会因为会这样的冲击最终以破产结束。现金流量管理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更清晰的掌握自身的运营实力,对每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处都能实时了解,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建筑企业规避风险。

3 建筑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对策

3.1 现金流入方面

投标决策是前提经营性现金流来源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主要来源于业主支付的预付款、工程款、奖励款、周转金等。?目?源方面来看,如何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流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招投标阶段应对业主主体和业主资信能力进行评估,了解项目投资主体结构,非政府投入作为项目投资主体的风险相比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风险而言较大;此外,投资总额中的资金构成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对项目国家投入资金、地方投入资金及银行贷款融资资金等所占比例进行分析,资本金投入较大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有些业主因资金不到位往往在招标中要求施工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或采用垫资施工的方式进行,对此应更加谨慎地进行投保决策,分析资金成本、妥善安排垫资资金。

3.2 现金流出方面

3.2.1 统筹安排资金支付,做好资金预算和计划

加强现金流管理的计划性,建筑企业尤其是各项目应根据施工进度结合资金情况“以收定支”按月编制详细的资金计划,公司根据汇总的资金计划统筹安排资金,做好现金流筹划。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确保资金支出分配的合理有效,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链风险。

3.2.2 强化资金的集中管控,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

施工单位点多、面广,资金一般分散在数百个分散的账户中,且业主、银行和施工标段都签订了资金监管协议,要将分散在各地的零散资金集中起来有一定难度。分散的资金不能形成资金合力,造成资金闲置、增加了资金成本。项目要加强和业主的沟通,取得业主的信任,最大限度将资金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总部统一调配,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充分盘活资金存量,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

3.2.3 实行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购和集中支付

集中采购可以整合供应商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集中支付解决了分散资金多户头管理的弊端,大大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了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调度,有效防止了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此外,资金集中支付制与集中采购相结合,充分地整合了公司的资源,发挥了规模优势,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在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同时,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2.4 将现金流压力向下游供应商转移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9-0154-02

我国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革命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现金流量管理,其具有使企业资本增值的作用,但其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实践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正确、科学、合理和系统地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利于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给企业带

来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1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内涵

1.1 企业现金流的内涵

企业以收付实现制为依据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通过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出和流出情况的总称就是企业的现金流。企业现金流出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构建、原材料的购买、工资的支付、到期债务的偿还等。企业现金流入是企业在商品销售、劳务提供、借款融资的过程中形成的。

企业业务的支出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支撑,支付危机就很容易产生。

1.2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内涵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以现金流量为主,且兼顾企业的收益状况,并围绕企业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进行构建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其是对目前和将来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时间和数量安排方面做出的计划、预测、执行和控制及评价和分析。企业的其他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其现金流量管理是相互联系的,不稳定性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以至于企业现金流出和流入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企业加强其现金流量的管理并保持现金流通畅,有利于合理配置企业的现金资源,最大限度地平衡企业现金流出和流入。

2 目前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

资金管理系统的不统一、不专业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银行和子企业在调控企业资金流动的整合信息没有形成关联性,造成没有有效地监督和决策机制,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运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2.1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内容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的内容对控制日常流量和预算现金等的涉及只是泛泛的战术性管理,只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的层面上停留,并没有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有机的结合。

2.2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认识问题

有不少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许多的企业只知道以规定为依据来完成编制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工作,而对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被严重忽略,使现金流量表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以至于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2.3 企业现金流的导向问题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仍然将利润导向型作为企业绩效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够重视企业业绩质量的问题,消弱了企业现金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实践中现金流量管理比较被动和滞后,导致企业只有在没有资金支付工资、交税和购买原材料时,才意识到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2.4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手段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在财务管理的运用中的手段比较单调,只是重视事后的分析,忽略了事前的安排和预测与事中控制在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 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3.1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金流量预算,而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企业其他预算具有密切相联的关系。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资金的平衡调度和货币资金收支控制的直接依据正是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预算可以进行合理预测,在时间和数量上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并能提供一些必要信息来支持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筹资。

3.2 企业价值评估重要的指标是现金流量

综合评价认为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评估通过现金流量折现的方式效果更佳。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要有发展的观点,企业所有的现金流量要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处理,企业现金流在不同时期的比较要建立在了解风险调整的基础上。

3.3 现金流量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财务收付实现制核算出的结果就是现金流量,企业财务政策的调整对其不产生影响。企业价值利用现金流量评估,有利于使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得到保证,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经营

状况。

3.4 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是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是企业现金流量在循环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所以,企业在投资或经营过程中正确地分析其现金流量的周转情况,可以有效地判断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流动性和债务等财务风险,进而有效地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4 结语

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和协调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和系统地研究分析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加以实践,在协调企业现金流和利润结构和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