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融资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项目资金融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项目资金融资

篇1

关键词:

项目发起人角度;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管理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意思为借助政府部门和私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项目融资模式[1]。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公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发起人与政府机构等参与者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利用项目发起人的各项资源同政府部门的广泛影响力、规划能力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项目发起人会受到因融资金融风险带来的各种不稳定性影响,因此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一、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

1.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识别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与一般的投资项目不同,PPP项目具有投资巨大、杠杆融资高、建设投资期长、融资成本较高等特点,项目发起人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公司与政府部门、贷款银行、供应商、承包商、用户等进行法律、融资等各个方面问题的讨论。在这种投资过程中存在着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2]。形成PPP项目金融风险一方面是受到了PPP项目融资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汇率的自由浮动管理制度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面对PPP项目发起人不仅仅需要面临一般的金融风险,因其项目的特点,还面临着风险承受期长、高不确定性、风险叠加性和累积性、互动性等诸多考验。

2.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评估目前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风险和对表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有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VaR方法、压力测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3]。面对如此多种类的风险评估方法,在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评估中该如何选择就成了首要面临的问题。实际操作中,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首先需要基于可靠性、可理解性、系统性、经济性、可塑性等原则对其进行分析,选出最佳风险评估方法,从而应用进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评估中。

二、基于项目发起人角度强化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管理措施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1.风险分担风险分担是项目发起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项目发起人需要在项目的前期与政府机构、贷款银行以及各个参与者进行多次的谈判,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实现项目风险的转移,从而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但是通过实际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因谈判时间过长,会带来较高的谈判成本[4]。因此,关于风险分担方面首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需要对风险具有最高控制力的一方控制风险、承担的风险需要与回报成比例关系、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2.针对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将汇率风险分担的条款设置在PPP项目合同中,如此一来,项目发起人将需要面临的风险转移到利益的相关者中,之后项目发起人需要考虑的是剩余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在进行外汇风险头寸的识别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外币支付的金额、外币收费的金额、外币收支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外币收支的时间,实现项目在外汇收支时间上的匹配,则可以直接降低暴露在市场上的外汇风险敞口从而有效减少外汇波动风险。在选择合适的汇率预测方式时,可以考虑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定性预测分析法等等。另外可以采用外汇即期合同法、借款法、投资法、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项目发起人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的管理。项目发起人可以利用外汇合约交易,根据外汇收支需求和外汇银行合作制定一个远期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以固定的汇率、金额以及日期进行外汇买卖交易。或者是采用外汇掉期交易方式,项目发起人采用掉期交易方式在买入或者卖出一笔外汇时,买入或者卖出一笔同金额但是不同期限的外汇,扎平外汇风险头寸。这种风险管理方式我国在2005年8月允许商业银行开展[5]。另外可以采用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项目发起人可以根据未来预期汇率的走势签订非交割远期外汇协议,约定远期汇率期间与金额,在合约到期时只需要对实际汇率与约定远期汇率的差额进行现金交割结算,不需要进行本金结算,利用NDF交易锁定汇率波动损益。外汇期货交易使用的是标准化合约,项目发起人需要根据未来外汇收入或者是支付情况,在外汇期货市场上进行买进或者卖出与未来外汇收支同币种、同金额的外汇期货合约。另外还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其他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的控制。包含汇率保险和出口信贷。其中的出口信贷是一个政府为了能够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出口和国际海外项目承包等对本国出口的产品提供信贷担保。

3.针对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主要的管理方法有签订固定利率合同法、利率互换交易法、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法、利率期权交易法、货币互换交易法。签订固定利率合同是项目发起人与银行签订一个固定利率合同,锁定利息成本。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无法享受到利率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利率互换交易是在为了能够实现融资成本降低的目的下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段根据当初约定的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仅对利息额进行交换。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是项目发起人对持有的贷款品种的受限额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品种同金额但反方向的利率期货合约交易。利率期权交易能够在利率水平往不利方向发展时保护利率,在利率出现有利变化时保证得益。利率期权中有多种形式,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上下限。货币互换交易,是将两笔相同的金额、相同的期限,但是不同币种的货款进行调换,另外同时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相同举例说明,某项目发起人具有一定数额的人民币贷款,但是需要一个美元贷款,而正好一家美国公司持有一笔美元金额但是需要一笔同该美元金额一致和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双方可以采用货币互换的方式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贷款,这种方式能都降低汇率风险。

4.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管理整个市场持续处于波动状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发生改变,而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就要求其价格既能够平衡每个利益相关者,同时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了能够达到这个要求,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签订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法、签订外汇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是项目发起人在签订合约的过程中将实际产品价格或者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对合约价格进行调整并列入到项目合同中。签订外汇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是项目发起人发现项目收费和成本支付货币中存在外币使,需要综合考虑汇率变动和产品变动对收益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这种通货膨胀或者汇率变动超出了一定范围时可以直接调整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或者是延长特许期[6]。一般情况下,汇率出现调整,PPP项目对会汇率变化设置一个区间,当汇率变化在区间范围之内,汇率风险由项目发起人承担;当变化幅度超过区间范围,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补偿原则为能够保证项目发起人处于汇率变动前的经济地位为标准。

三、结语

在PPP模式下,实现了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合作,将政府的有利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利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的不仅仅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共赢,这种共赢涉及项目的所有参与单位或个人。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金融风险在进行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后,结合PPP项目的特点进行风险管理,最终实现对PPP项目融资金融的有限管控,才能够真正发挥出PPP项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诗娜.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桑美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盛和太.PPP/BOT项目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4]吴瑾.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2

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

北京某企业融资中心融资专家仰春玲说,一旦企业建立了项目融资公司,就必须策划项目的融资计划,而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是其重点,他们必须拥有必要的技术专长、交际能力、成绩记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将多个出资单位组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出资各方的利益。

她说,项目融资发展到现在,主要运用于三类项目: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项目。第一,资源开发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等开采业。项目融资最早就是源于资源开发项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讯和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融资应用最多的领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类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完全由政府出资有困难;另一方面,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商业化经营,才能产生收益,提高收益。第三,制造业项目。项目融资多用于工程上比较单纯或某个工程阶段中已使用特定技术的制造业项目,也适用于委托加工生产的制造业项目。

仰春玲说,项目融资的主要构成因项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有多个资金来源,包括短期和长期债务。为了使项目拥有最佳的融资计划,必须利用起所有可以想到的资金来源。通常项目资金的自有来源是母公司对该项目所注入的资金,特别是在计划之初和启动阶段,该项资金会体现在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项目融资的外来资金来源首先是商业银行贷款,这是项目融资计划的主要部分,这是一项中短期业务,并且根据浮动利率定价。银行贷款通常在项目早期关键性的前几年实施,而且长久以来对项目公司和第三方担保者享有追索权。如果对方能提供适当的担保,银行也可以接受无追索权的产品支付的方式。银行贷款经常以银团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必须说服许多银行相信项目和贷款切实可行。成功的银行融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依靠贷方制定的贷款和偿还条款是否“合适相配”。对于许多项目来说,融资需求可以扩展到超越传统银行借贷条款,有时这种形式的融资只局限于项目初期运行阶段的短时间内。

第二,寻求股本资本。一些潜在的客户会在少量参与的基础上,为项目提供股份资本。这些潜在的客户包括,富有的个人、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

第三,保险公司资金和债券公司资金也是项目融资计划的理想资金来源,由于这些非银行机构相对稳定,又有可预测的现金流,所以,融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得到长期限的贷款。不过,保险公司通常会收取相当高的利率,并需要有非常严格的偿还计划或担保。这便要求当地政府提供辅助担保,否则他们会完全打消参与的念头。

第四,客户信贷也是一种融资来源,特别是当项目是为特定的买主(例如电力公用事业、钢铁公司、商行或政府采购机构)提供原材料或能源而设计时。例如,美国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时用预付款来资助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注重项目融资的风险

仰春玲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特别重要的。

通常项目融资的风险包括:第一,建设风险(完工风险)。项目的建设风险是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风险之一。主要是指项目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按时、按量、按质地投入生产、营运。表现形式主要为:项目建设期的拖延;项目建设成本的超支;或者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甚至由于资金、技术或者由于其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完全放弃项目。项目出现建设风险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资成本的增加,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如期归还。

第二,生产营运、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原因,影响到项目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等。在项目试生产和生产运行阶段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原材料供应、运营等风险因素的总称。

项目主要的投资者是否在行业中具有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应是评判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果项目的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应要求将项目的运行管理发包给行业中有经验的运行管理商,并签订相应的运行管理合同。

第三,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项目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面临的市场销售风险、销售价格风险。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是否与预期相符将直接影响项目收益。对此,贷款银行可能会要求借款人设立共管帐户,即将产品购买人支付的销售款只能支付到该监管帐户,产品销售收入受到贷款银行的监管,在满足生产营运商正常的运行管理支出之外,产品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优先用于归还银行长期贷款。

第四,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贷款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贷款偿还能力。对于此类风险,应更多地咨询银行,寻求银行的金融服务,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降低金融风险。

第五,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主要是供应的可靠性和供应价格,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将直接影响预期收益的实现。

对于这些风险,项目融资防范的主要措施,第一,加强项目考察工作。建议聘请相关行业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律师等共同参与考察。通过实地调查,在尽可能搜集详实的经济、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必要性、技术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建设可行性、项目场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材料选型合理性、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分析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年限和融资的可行性等。

篇3

在项目建设中,投资人的项目资本金是银行考虑贷款的重要因素,也是银行授信方案以及贷后检查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项目资本金均是以项目投资体制为讨论基础。根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即权益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根据该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界定。第一,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来源于投资者投入,在财务报表上表现为所有者权益,资本金应该在该类会计科目中核算列示。第二,资金用途。项目资本金投入相对应的项目建设,而不是其他项目。假设投资人同时投资建设几个项目,例如同时建设两条生产线,或者同时开发两个房地产项目,则需要确定资本金投入到哪个项目中,确定项目和资本金的一一对应关系。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中审查项目资本金是否到位,其核心就是看资金是否符合上述两大根本性原则。

二、审查要点

在信贷实务中,银行应根据上述审查理念,重点从资金来源、出资方式、投入建设形成资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1.资金来源。除国家明确规定外,商业银行不得接受以其他银行信贷资金、股东借款、信托贷款和建设单位垫资等负债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企业项目融资的资本金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反映,上述各种形式的资金均属于负债性资金。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企业往往能够通过多家金融机构获得综合性融资方案,通过资金提供途径、债股转化、时序安排等多方面设计,企业的融资结构日益复杂,“名股实债”情况也不断增多。在某个时段上部分资金阶段性在所有者权益中核算,显示为“股权”性质,但实质上均是企业负债,仍然属于债务性资金范畴。这个情况是银行应当关注的。

2.出资形式。投资项目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按照国家规定,对作为资本金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不得高估或低估。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因此,在审查中商业银行应当核实资本金出资形式,符合制度要求。

3.货币出资审查。投资人以货币方式认缴的资本金,其主要来源有:(1)投资人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股票上市收益资金等)、企业折旧资金以及投资者按照国家规定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资金;(2)社会个人合法所有的资金;(3)国家规定的其它可以用作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资金。出资货币来源应合法合规。

4.股东借款。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投资人以股东借款形式提供项目资本金的情况,某些项目股东能承诺在项目贷款偿还前不予抽回,但仍然存在抽回资本金的可能,风险较大,建议在实务中仍然只认可进入净资产科目的资金。

5.未分配利润。虽然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科目,但有可能通过分配利润的方式抽回项目资本金,在实务中也应当注意。

6.项目和资本金一一对应。企业同时建设多个项目的,应将项目资本金和项目一一对应,避免出现“一个锅盖盖几个锅”的情况,每个项目的资本金都应满足控制比例要求。通过审查确定资金用途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以利于各个项目风险隔离。

三、审查方法

1.对于已到位的资本金和其他建设资金,商业银行应审查验资报告或相应的资金到位证明材料,及时对存放资金的账户进行审查。

2.通过财务报表审查项目资本金已经到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核实资本金到位情况时,可以将权益类和负债类的“实收资本”、“长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余额对应资产类的“存货”、“其他应收款”、“货币资金”等科目余额进行分析、测算,了解资金具体的核算路径和存量信息,进而判断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是否合理和足额。

四、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审查,我们可以发现,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资本金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为:(1)现金出资比例不符合要求,非现金出资比例过高。(2)以股东借款代替股东投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抽回股东借款。(3)以产业基金、信托、保险资金等直融资金代替资本金,形成“名股实债”。(4)项目资本金投入项目建设不清晰,项目资本金和项目不能一一对应。在实务中,建议商业银行可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加强风险防控:

1.在审查中,应要求企业项目资本金在财务核算、资金用途、使用依据上相对应一致。

2.加强资金封闭管理操作,银行不仅要对信贷资金实施严格监管,也要对项目资金流水进行严格监管,以确保项目资本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与银行信贷资金匹配到位。

3.严格资本金用途审查,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并确保资本金只能用于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在监控项目资本金流向方面,应严格防范到账的项目资本金转出后未用于项目建设,而是再以资本金的名义存入资本金账户,充作新到位资本金的假出资行为。

篇4

(1)有利于引进外资,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包括经济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除对经济存量进行调整外,还需要进行大量有效的投资,通过经济增量的合理投向和分布,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资金短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发展我国经济增加社会储蓄外,还应适当利用外资。但在资本项目开放以前,割开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复杂的外资投资审批程序、投资利润汇出的过多限制、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各种准入限制等等常常成为外国资本进入我国的主要障碍,吸引外资只能靠批租土地、税收优惠等措施,利用外资的层次低、成本高。我国开放资本项目后,增加了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吸引外国资金,弥补国内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增加对基础产业部门、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以及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2)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金融基础脆弱,金融服务的品种简单,金融运行的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业服务的效率是当务之急。而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既要靠通过内部的金融改革来实现,也要通过外部力量来推动,开放资本项目,就是借用外力来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措施之一。因为,开放资本项目后,我们会发现引进的某些金融服务将比由我国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更低,规模经济效益更明显,一些金融交易的品种和技术更易于控制风险,这为我国的金融部门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自然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同时,开放资本项目后,来自国外的金融同业竞争的压力,将促使国内的金融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金融业的效率,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实现金融部门的商业目标,金融业的防风险意识和求生存发展的意识也将不断增强,这种开放资本项目后来自国外同业竞争的正效应,也将大大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3)从长期看,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严格资本项目管制下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实际上是变相的固定汇率制,其致命的弱点是汇率的形成和变动缺乏足够的弹性。这种汇率制度下,市场的准入和交易的严格限制使得人民币汇率并不能反映外汇供求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也意味着汇率对经济的调节和导向作用受到制约。这种僵硬的汇率制度不仅是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对象,也给某些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不实指责提供了口实。近两年,西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和给中国的压力,既说明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强辞夺理和意欲向中国转嫁其国内经济矛盾的企图,也反映出现行的不灵活的汇率政策和形成机制存在的弊端,这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我国开放资本项目后,放宽了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我国的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联系增多。尽管开放的初期面对可能的国际资本的不正常流入,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但资本项目的开放将促使我国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行政干预减少,人民币汇率将能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国际投机资本难以找到冲击人民币汇率的机会,这实际上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

(4)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国际金融关系中的利益。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有限开放,特别是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使得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活动有诸多的限制,在现行无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只能被动接受西方金融强国对金融发展模式的安排和国际金融利益分配中的弱势地位,承担与权利不对等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成为西方金融强国转嫁其国内经济金融矛盾和风险的对象,损害我国的金融经济利益。但是,开放资本项目后,我国就可以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争取更多地发言权,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改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框架和步骤完全由西方金融强国来设计的局面,更有力地反对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损害我国经济金融利益的金融安排,阻止西方金融强国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释放金融风险和无节制的金融扩张,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影响和号召力,通过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活动来维护我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利益。

二、开放资本项目对我国金融经济的损害

(1)加大我国的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金融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金融体制还只是初步确立,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不稳定,金融监管的经验不丰富、技术落后、效率低;国有独资银行的商业化进程慢,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实力弱;利率杠杆的调节功能弱化;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加大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在这种状况下,开放资本项目放宽对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后,就会有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入到中国资本市场,不管它是采取银行贷款还是证券投资或直接投资,其中大部分直接或间接进入银行部门,如果我国不能立即形成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金融监管当局没有足够的对金融风险监控的心理和技术准备,在大量可贷资金的冲击下,银行会放松贷款风险的约束,这对我国已经拥有高比例不良资产的银行来说是很危险的。同时,外资流入我国证券市场后,造成证券价格迅速膨胀,泡沫成份不断积累,一旦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外资大规模撤离,会引发金融危机。

(2)破坏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属于宏观经济政策,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让中央银行有充分的精力专司其职责,去实现其货币政策的目标。在开放资本项目以前,干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国内,而开放资本项目后,在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交往和融合中,在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不仅继续受国内一些因素的干扰,而且他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国际金融活动也会干扰我国的货币政策,破坏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会大大减弱。特别是资本项目开放初期,面对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我国中央银行监控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资本项目上,转移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上,这时,中央银行的入市行为将导致人民币供给的大量增加,引起币值的不稳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就会因外资的大量流入而发生偏差。因此,开放资本项目后,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就越来越难。

篇5

在资本项目开放后,新兴市场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同时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企业和银行的借贷行为缺乏严格约束和监督,极有可能使经济体患上“过度借贷综合症”,这不仅加深了信贷市场金融脆弱性,而且源自资本项目开放的过度借贷导致的“资本项目危机”往往易使一国陷入低产出的均衡状态(Yoshitomi,2003)。以东亚五国为例,1990年前后,东亚五国相继开放了资本项目,国内的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利,私人金融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外国资本也大量流入,到1996年,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总外债占GDP之比分别为:28.40%、56.74%、40.06%、49.75%和50.05%(世界银行,1997)。外债的持续流入使东亚五国继续保持高的经济增长,但该“增长的奇迹”的背后是企业和本国银行向国际资本的“过度借贷”。过度借贷表现为五国的投资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五国在1991~1997年的投资率是经济增长率的数倍,说明经济中存在较多的“无效投资”。另外,过度借贷还伴随着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使五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种脆弱和不稳定状态,特别是短期外债,五国1996年末的短期外债占GDP比重为40.98(马来西亚)~203.23(韩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外来的不利冲击,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足以使一国陷入流动性危机和金融危机,而国际过度借贷综合症导致的资本项目危机又使危机发生国陷入低产出的均衡状态。

过度借贷综合症不仅在1990年代东亚国家发生过,而且在1980年代拉美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后也发生过。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后易患过度借贷综合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借贷行为的显性或隐性担保,国际资本的提供者往往低估甚至忽视新兴市场的金融风险。对借贷行为的担保有三个形式:首先是资本流入国(地区)政府提供的担保。新兴市场的这些担保一般通过政府控制、直接补贴、直接信贷支持以及对其他特殊厂商或产业进行优惠和倾斜的措施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第二种形式的担保来自国际金融组织,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未能承担起“国际最后借款人”的职责,但数次危机后由两组织牵头的国际援助行动总是尽量维护资金借出方的利益。第三个形式的担保来自资本流出国。为了避免因流出资本受损而威胁本国金融稳定,资本流出国政府也会援助本国金融机构,如存款保险制度和政府援助计划等也为本国金融机构提供了隐性担保,政府的“最后贷款人”地位又引致了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国存款者的道德风险,使资本流出国金融机构降低外国借款者的安全边界(Levy-Yeyati,1999)。

其二,外资流入后,本国银行的垄断地位难以继续维系,竞争加剧迫使本国银行降低了安全边界。资本项目开放后,金融服务业和竞争也随国际资本一起进入金融新兴市场,虽然本国银行业可以“进口”外部融资和更好的管理经验,但也面临更多的经营压力,本土银行业因国有垄断地位所拥有的特权和利润受到影响,如随着外国资本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不仅使国内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受到影响,而且存贷利率差缩小将直接降低本国银行的利润。由于处于竞争压力下和道德风险的缘故,银行有动机降低安全边界,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提供融资。另外,本国银行业借入以外币记值的债务为本国高风险项目融资,需要更高的管理项目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技巧,而对于长期处于金融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新兴市场而言,又难以在短时期内“进口”这些技巧和人才。

二、资本项目开放与宏观经济稳定

从信贷市场金融脆弱性的来源分析,投机性借款企业和庞氏(ponzi)企业很容易因宏观经济波动而陷入资不抵债的境界(Minsky,1982),同样宏观经济波动也是资本市场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更好的分散风险的机会,从而能缩小宏观经济波动。但是对于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后,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明显改善,相对发达国家的情况,新兴市场的产出、收入和消费都具有更大的波动幅度(Kose,et al,2003)。

新兴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后会面临更大的宏观经济波动,其根本原因是国际资本流动和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周期性质。从过去的40多年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看,其顺周期特征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发达国家具有更好的经济稳定措施,因而可以避免宏观经济过度波动(Stiglitz,2000)。新兴市场不仅缺乏经济稳定措施,相反,国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顺周期的。以1960~2003年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和银行间利率数据为证,在经济增长和衰退时,新兴市场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8.0%和0,而银行间利率变化分别为-2.2和2.3(Kaminsky et al,2004),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净国际资本流入呈相互强化的状况,当国际资本流入时,新兴市场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国际资本净流出时,又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资本流入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导致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后者又加重了金融脆弱性。

新兴市场无法实施反经济周期和国际资本流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是新兴市场信用受到抑制,当本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资本流出时,新兴市场的国际信用等级下降,难以获得外部资本,如OECD国家在经济状况好和差时,国际信用评价均值从78.5降至78.4;而新兴市场则从42.2降至40.4(Kaminsky et al,2004)。内部原因是新兴市场都有迅速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又面临更多的约束。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内部的经济单位(如省、部)之间也充满竞争,政治因素诱发了对国际资本的渴求和对扩张经济政策的偏好。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新兴市场不仅面临国际资本净流出和本国货币贬值的压力,还要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因借入国际资本多以外币计,新兴市场制定货币政策时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降低本国(地区)利率则可以刺激经济,但又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加重债务负担。

三、资本项目开放与制度环境

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资本项目开放对一国经济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外的开放势必要求国内金融体系的变革以及非金融体系的变革,同时资本项目开放更需要政府对金融体系监管行为和金融政策发生相应、甚至超前的变革。但在开放资本项目的路径选择上,新兴市场多采取了比发达国家更加迅猛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时不仅没有超出“阈值效应”,更关键的是新兴市场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使新兴市场从资本项目开放中获得的收益小,而且增加了新兴市场的金融脆弱性。

制度因素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不少实证检验所证实。如Chinn & Ito(2002)在检验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关系时,发现制度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制度质量的度量指标包括对债权人的保护、保护契约履行的有限法律指数、对股东的保护指数和公司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等,Chinn & Ito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甚至还有负面影响,但是制度基础好的发达国家资本项目开放能显著地促进金融发展。同样Bekaert,Harvey & Lundblad(2001)也认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制度质量相关。而Demirgü -kunt & Detragiache(1998)则以1980~1995年间发生的银行危机为例检验了制度因素对金融脆弱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对金融脆弱性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容易导致金融脆弱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La Porta等(1998)用司法体系效率、法治秩序、腐败程度、国有化风险和政府违约风险和会计制度作为制度质量的度量指标,结果显示新兴市场的制度质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鉴于制度因素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新兴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后金融脆弱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了,从本质上分析,金融体系的金融脆弱性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后因过度借贷综合症、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所引起的金融脆弱程度增加都和制度质量相关。

篇6

一些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基建项目最受欢迎的仍是房地产、轨道交通,港口业务由于经济下滑、进出口贸易受阻等原因并不受青睐。

有分析师对港口建设项目表示担忧,他指出港口需求增长已经减缓,但建设仍未止步,未来费率及产能利用率前景堪忧。

港口融资渠道还是银行

“眼下国内港口建设融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国际上港口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债券和银行贷款。”一资深信托人士告诉记者,“港口信托并非主流,此前国内港口如河北曹妃甸曾成功发行产品,目前正在预热的港口项目非常稀少。”

信托这几年异军突起,帮助不少企业渡过难关。融资领域涉及各行各业,5.54万亿元的受托规模仅次于保险,位居国内金融行业规模第三的位置。

虽如此,“港口项目信托的缺点是收益率低。”资深信托业人士刘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营港口本身并不特别赚钱,大部分港口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比较低,若资产收益率低于10%,理论上就无法支撑信托项目的成本。而且港口盈利状况各不相同,负责任的信托经理还需要去调查核算。”

“个人认为,港口融资最容易获得市场认可的方式是抵押股票。因为大多数的港口都有股票,上市公司就有10多个。”刘擎向记者表示。

利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院副总监王珍向记者透露,“港口项目融资总金额比较大,需要比较资深、财力雄厚的信托公司方能承办。”王珍告诉记者,“规模较小的信托公司的资信水平易受质疑,大信托公司对接的概率比较大。”

而银行对于港口融资看法不一,国有大行表示,只要满足融资条件,可以提供贷款;而部分中小银行表示,不愿意涉足于此。

“对于此类固定资产购置,只要符合贷款要求,我们都可以办理。”某国有大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不过,对于银行更偏爱大企业做固定资产购置,小企业风险略高。银行做得最多的基建项目还是房地产、轨道交通。”

某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港口项目融资金额较高,该行不愿意涉及。“对于周期长、项目融资额大的港口项目我们持谨慎态度。”该人士说道,“还要观察融资方情况,是多年积累还是刚刚转型,企业家素质等诸多因素。”

不过,也有行业乐于接受港口项目,一票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港口项目的基建工程,只要企业出示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他们就会积极贴现。

“基建项目可以免税,不要增值税发票,贴现起来更简便快捷。”上述票据公司负责人说道。

产能过剩存忧

我国港口上半年完成吞吐量47.4亿吨,同比增长7.2%,虽总体保持增长,但增速继续回落,分析师指出,这是受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放缓、欧美经济危机影响所致。

“经济环境不佳,对进出口行业影响较深,复苏还需要时间,而一般港口信托项目也就1~2年,港口兑付压力颇大。”有信托人士也对此表示担忧。

齐鲁证券的一份研报直言,需求增长虽减缓,港口建设仍不止,未来费率及产能利用率前景堪忧。

篇7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6)03-0011-03

一、金融安全的内涵

关于金融安全的定义,理论界不尽相同。李扬(2000)认为,金融安全是把金融控制在爆发金融危机临界点之下的一种合理状态。梁勇(1999)认为,从国际关系学角度看,“国家安全”是对国家核心价值的维护,而金融安全从本质上就是对金融核心价值的维护,既包括维护价值的实际能力,也包括维护公众对这种核心价值的信心。对金融核心价值的内涵可从三个层次理解:首先,金融核心价值是金融本身的“核心价值”,也就是金融本身的稳定和金融发展的安全,主要表现为金融财富的安全、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运行的稳定;其次,金融核心价值是受金融因素影响的国家核心价值,这等于把金融的正常运行与发展看成是对国家安全的有力支撑;最后,应将金融核心价值看成是金融的安全,即在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体系、驾驭金融运行的能力。因此,金融安全就是对上述三个层次的金融核心价值及相应的国民信心的维护。

从全球角度来看,金融安全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英国著名学者苏珊・斯特兰奇认为,政治经济中使用的权力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性权力,另一种是联系性权力。所谓结构性权力,就是决定办事方法和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或者说是构造国与国之间、国家与人民之间、公司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等各种关系构架的权力;所谓联系性权力,即依靠某种权威使别人做他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权力。苏珊认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结构性权力主要有四种:对安全控制的结构性权力、对生产控制的结构性权力、对金融体系控制(或信贷创造与分配控制)的结构性权力、对知识创造控制的结构性权力。这四种权力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可见,就金融领域而言,谁掌握了金融结构性权力,谁的金融安全度就越高,在国际金融关系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二、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一)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1.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危机

资本项目可兑换对金融安全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上。金融危机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是相关的,即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与金融危机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资本的大量流入将导致一国的实际汇率升值。在固定汇率下,为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然会对流入的外国资本进行干预,在外汇市场上以本币购买外币,这种干预将引起本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并最终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在浮动汇率下,资本的流入将同时引起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升值。由于金融市场的调整往往比商品市场的调整更为迅速,易造成汇率超调。资本流入的,通常意味着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2)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资本流动方向的突然改变,即资本流动逆转。一般认为,资本流动逆转是触发宏观经济不稳定和货币危机的直接因素。一旦资本流动逆转,整体国际收支将转变为赤字,并因此导致外汇储备下降,这不仅将导致国际清偿能力的危机,而且带来国内银行业危机。在表1中列出了每次爆发严重金融危机之前若干年各国的私人资本净流入占GDP的比率。在列出的9个国家所发生的l4次金融危机中,危机当年本国的资本流入占GDP的比率较危机爆发前平均下降了35%。在马来西亚,1985年的资本流入比率下降了75%。表1最后一列是危机爆发当年各国短期债务对出口收入的比率,这一比率超过50%的有6次,超过30%的则有11次。造成资本流动逆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大。政府财政状况的急剧恶化、金融部门的脆弱性程度的提高以及某些不利于国际投资者的政策法规的出台等等,都可能加大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可见,资本项目开放本身并不是资本流动逆转的直接原因,但由于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明显的资本过度流入倾向,而这又很可能是导致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过热的最重要因素。而宏观经济过热引起的基本经济面的急剧恶化却是最终促发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资本项目开放与资本流动逆转无疑有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在资本逆转的过程中,一个开放的资本项目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3)资本项目开放会加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资本输出国的金融市场会受到工业国家金融市场波动的溢出影响;新兴国家之间的关联影响和交叉感染影响增强;在资本项目开放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取代银行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由于其行为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羊群效应”,因此在危机时常表现为危机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4)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失衡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结构主要是指期限结构、长短结构,也可以指诸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银行贷款以及官方资本等方面的结构。一般而言,长期资本流入较多,短期资本流入较少,则国际资本输入国的经济较为稳定;官方资本、直接投资流入较多,证券投资、国际贷款流入较少,则输入国的经济较为稳定。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模型表明,债务膨胀会削弱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并产生交互式的紧缩通货循环。资本项目开放后,债务结构中外债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使引发债务危机甚至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钟伟(2000)认为,对小型开放经济而言,经济发展既得益于国际资本又受制于国际资本。钟伟将两缺口模型动态化后,认为为了保持外资推动型经济增长,如果不重视国内投资―储蓄机制的健全,经济发展将会导致受资国偿债压力不断增大,而且,还会由于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导致外资内流的逆转,出现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5)由银行体系的不稳定引发危机。资本的大量流入,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下,资本流入国的银行突然面对大量“热钱”流入导致的流动性增加,将出现过度贷款的倾向,助长了不稳健银行的经营道德风险,降低了国内银行客户的平均质量,进而导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脆弱化。

2.资本项目开放与泡沫经济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借此吸引国外资本,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然而,资本项目开放后,资本流动有可能出现结构性扭曲,即与实体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资本流动的重要性降低,对实体经济发展贡献不显著的短期金融资本逐步取代直接投资,成为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内容。这种结构性扭曲意味着资本项目开放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不断下降,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不断增加,因而增加了整个经济的脆弱性。

一般来说,资本项目开放可能引发以下几种泡沫:

(1)货币市场泡沫。若资本流入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本币必然升值而被高估,本币汇率中有泡沫的成分。货币市场泡沫必然削弱进出口贸易部门的竞争力,使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衰退,经常项目出现赤字,贸易收支恶化。即使资本流入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但因为保持了名义汇率的稳定,资本流入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也会使实际汇率升值。

(2)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若资本流入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同时央行又不采取冲销政策,则国内货币大量增加,充裕的资金必然会流向股市和楼市,形成泡沫。大量资金的流入必然导致供给弹性较小的金融资产价格陡然上涨,搅起泡沫或在已有泡沫上“火上加油”。即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如果内部利率水平高于世界利率,大量外资的流入也会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掀起巨大的泡沫。

(3)外债泡沫。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资本中绝大多数是对外借款即外债。根据伯格(Andrew Berg)和萨克斯(Jeffrey Sachs)考察,拉美国家所借的“石油美元”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投资于公共事业和增加社会福利,并没有转化为可赚取外汇的生产能力,显然外债中存在相当的泡沫。一旦国际市场利率上升,这些国家的政府就可能成为“蓬齐借款者”,外债泡沫趋于膨胀,这种泡沫的破灭是拉美20世纪80年代爆发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3.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控制力

(1)开放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自主性和政府控制力下降。按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度下开放资本项目意味着放弃货币政策的自,浮动汇率下开放资本项目意味着放弃财政政策的自。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也表明,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目前,我国名义上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管制有余而浮动不足”。随着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将逐步开放,本外币资产的替代程度将逐步提高。在固定汇率下,资本的大量流出流入将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增减已成为影响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和收缩的重要渠道。由于央行对冲货币政策的效果还取决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财政赤字承受能力、资本管制程度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调整等多种因素,所以资本的大量流出流入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对金融的最终控制能力下降。金融控制能力的下降意味着政府应付突发性、系统性危机的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局面失控。

(2)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存在结构性相互依存关系,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影响,一国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同时国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波及到国内,影响到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这种政策影响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进行,最终削弱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二)金融安全是开放资本项目的前提条件

加入WTO后,中国的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企业家市场、金融市场等呈现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市场和市场竞争变得无国界了,但是,具体的市场制度、主体企业(包括厂商、金融机构等)、消费者、就业等是有国界的。魏尚进和武屹(2000)的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他们使用了79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证明,贸易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益处大于金融一体化。这种对比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从贸易开放中受益需要的先决条件似乎相对较小,而从金融一体化中受益却要求具备若干条件,如健康的宏观经济条件、相当的国力水平、充足的外汇储备、有效的金融运作体系、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及金融监管体系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必须从经济发展、国计民安、安全等角度来权衡市场开放、产业准入等诸多问题,也必须从这些角度出发来考虑资本项目开放的时间。如果一味简单地追求资本项目早日开放,其结果势必造成国民财富的严重流失和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而且将严重影响政治安全。总之,何时、如何开放资本项目,应充分考虑中国经济的内在要求,应从有利于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经济的稳步发展这一基本点出发,并以此为基本原则。

三、维持我国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外资的流入、加速国内经济发展。但是,如果这种开放与国内经济实力、金融监管的手段和监管水平不相适应,则易受到国际游资和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在开放资本项目前,必须建立金融安全政策(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以及外汇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层次上的金融安全政策是开放资本项目的重要前提,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根本保障。只有在金融安全基础上的开放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开放。

1.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增强整体竞争力。只有经济金融环境稳定,才能减少不确定性,减少国际资本投机的可能性。人们对一国经济金融是否有信心,最重要的标志是:汇率水平是否合理和能否保持汇率稳定、利率水平是否合理、债务清偿能力是否充足、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以及投资环境等等。只有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才能使国内各种资产和要素的收益高于国外,才能增加各类投资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减少投机性资本对经济的冲击。开放资本项目的充分条件是国内政策的稳健和国际间的有效协作,其核心是强大的国内经济竞争力和体制竞争力。我国应通过结构性改革维持经济持续增长,增强经济的竞争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外延型转向注重效率的集约内涵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度创新和结构性调整。

2.保持必要的资本管制措施。资本管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次优选择。它对稳定宏观经济的核心作用在于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独立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政府保持着调节总需求、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在缓冲外部经济冲击、保持健康的国际收支状况方面保留着政策空间。应灵活地运用资本管制措施,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而帮助稳定对宏观经济稳定的信心,以对付外来冲击。同时,实施资本管制能给资本外逃增加一个额外的逃避成本,减少资本外逃的数量,减少宏观经济中潜藏的危机根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关于管制的具体形式,可以考虑对短期资本征税,如采用托宾税或准备金等方式,对资本流动的方向或规模进行调整。

3.完善金融审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金融市场运作的法律法规。国际经验表明,管理与资本流动相关风险的更为可行的方式,不是直接控制资本流动本身,而是通过实施稳健的监管政策,增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经济运行中可能受到的资本流动相关风险冲击的可能性。应增加更有效的监管以确保竞争和行为的谨慎,强化以银行为关键主体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监管。主要包括:(1)加强资金投向特别是外资使用方向的监管,防止信贷膨胀刺激进口消费和泡沫经济;(2)加强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推进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3)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附属金融公司的管理;(4)加强对本国银行外汇业务操作的监管。另外,由于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多地采取证券投资的方式,因而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证券市场的开放。所以,健全证券投资的基础设施,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也十分必要。

4.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充足的国际储备不仅有利于减少资本项目开放带来的负作用,而且还能缓解国际收支的周期性影响带来的冲击,维系国际投资者对国内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信心。同时,应加强和完善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经常性的调整,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益。

5.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和金融安全网。金融不稳定因素转化为金融危机前是有一定征兆的,建立危机预警体系能够把握主动,降低治理成本。设计一套完整的预警体系,应该根据国际警戒线和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各项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可测性和有效性。金融安全网一般包括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机制,它对于处理危机、减少损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表2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计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6.扩大区域货币合作,推进国际政策协调和监管合作。参与区域货币政策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建立区域性的监管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以便能够在较早阶段发现危机的迹象,降低危机的危害程度。二是通过建立区域最后贷款人机制,扩大贷款基金规模,可以对专门从事投机的金融巨鳄产生威慑效应,对为数众多的中小投机力量,也可以起到稳定作用,有效地防范流动性危机,为资本项目开放后的金融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Andrew Berg and Jeffrey Sachs,“The Debt Crises――Structural Ex-planations of Country Performance”, Jou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29(1988),P271-306.

[2]Wei Shang-Jn and Yi Wu,2002.“The Life and Death Implication of Globalization”.IMF Working Paper(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3]苏珊・斯特兰奇(英).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姜波克,陆前进.国际金融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钟伟.资本浪潮――金融资本全球化论纲[M].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0.

[6]梁勇.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M].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7]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篇8

 

一、引言

IPO的成功发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公司筹集大量资金投资新项目,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且有助于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上市公司募股功能的发挥,对促进上市公司快速发展金融论文,提升上市公司的社会贡献水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其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病有待解决,IPO上市公司变更募股资金投向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的《招股说明书》,实际上都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承诺,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与否的判断。如果投资者决定投资,就等于与上市公司签订以招股说明书为内容的投资合同,约定投资人出资,公司方面负责经营管理。所以IPO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式实际是一种违约行为,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而近年来,中国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越来越频繁,其用途变更已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本文拟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通过采用公司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理论界对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和深入,但是由于国外的股票市场比较健全,监管得当金融论文,几乎没有随意变更IPO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现象,所以国外文献对此的研究也很少,未发现西方关于募资投向变更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融资的资本结构、成本、融资顺序等方面。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始于1997年后,市场上出现大量变更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现象之后。

关于国内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研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变更前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是“善意”还是“恶意”以及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业绩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3、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引起的市场反应,检验公众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反应以及影响这种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并对不同种类募集资金变更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否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4、从战略与绩效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与变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与变更程度相关关系。

5、对上市公司面对的制度约束分析的较多,缺乏对这些制度约束的形成机制及其历史演变进行分析。

三、研究假设

张为国、翟春燕(2005)得出了因主观因素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比例大于因客观因素变更的比例。并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现实因素所造成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需要改变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向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保荐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与小股东一样伴随着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大小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这必然促使大股东关心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段特奇(2003)认为上市公司发出的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公告会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传导效应金融论文,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

如何防止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操纵、完善董事会的职能与结构,从而重树投资者的信心,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引入独立董事会制度以强化董事会的职能,确保董事会运作的公正、透明的必要性。从股东投资者层面来看,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制衡控股股东,监督经营者。独立董事有助于保持董事会独立性,维护所有股东利益,增加股东价值。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能为董事会提供知识、客观性、判断和平衡,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监督和监控公司管理层。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发生,我们提出下面假设:

假设二: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独立董事比例呈负相关。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非常普遍。但在所有发生变更的行业中,以传统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传统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和微利状态,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如果把募集的资金用于主业金融论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会很小,受高额利润的驱使,这就使得这些上市公司纷纷放弃原来拟投资项目,而改投其他收益率更高的项目或转向非实业投资领域以期获得高利润。而对于新兴行业来说本身主营业务具有很好的前景,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没有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因此,可以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三: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行业具有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募集资金变更实际上是对IPO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可行性项目的否定,这是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失误,从实质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没有建立起细致有效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规范。但这种规范化的决策程序的建立与公司规模是具有相关性的,我们知道公司规模越大,其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也会有科学的规范投资决策机制为其提供支持,对可行性项目的论证相应的较充分。另外,公司规模越大,其受到各项监管也越多,所以不会轻易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四: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规模呈负相关。

如果上市公司负债较多金融论文,很可能会盲目的拼凑一些项目,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募集资金到手后,又找各种理由来说明原来的项目效益差,另外的项目好等来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同时,债较多、财务状况较恶劣的公司在遇到其他投资项目或是应对公司发展的其他需要时,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只好使用募集来的资金。也就是说为了“圈钱”欺骗广大投资者。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五: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

从以上假设定义本文的变量,如下表:

变量定义

 

变量

代码

变量说明

预计符号

因变量

1

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0

没有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FS

变更年末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DS

变更年末独立董事比例

INS

传统行业为1,新兴行业为0

  LnTA

变更年末资产总额对数

篇9

我之所以亲自主持每个季度的金融工作会,是因为在今年这样“大干之年”、“比拼之年”、“亮相之年”、“检阅之年”的大背景下,金融工作对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今年拟召开四次金融工作会,每次会议的重点原则上可以这么确定:一是本次会议以集中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实现金融与项目对接为主要内容;二是在六月下旬,主要检查、汇总所有对接项目的进展和效果;三是在九月份,流动性、开放式研究项目运营中的经验、教训和问题,集中研究金融生态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是在20__年初,总结今年工作并提出明年计划。

我们今天的会议,听取了12家主管部门的项目汇报,县辖9家银行机构对今年金融政策走向及初步意向性对接的项目作了介绍。我们兑现了的奖励政策。之后,武华同志和成群同志讲了重要意见。他们的讲话代表了县委、县政府今年对县辖各家银行工作新的要求。下面我强调三个问题:

一、科学把握今年的金融形势

(一)保增长、防通胀、惠民生的主调,会在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基础上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各项目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既要在保持连续性上最大限度求增量,更要在针对性和灵活性上求突破。

(二)“有保有控”的基本原则,会在项目选择的审批程序上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认真对接好政策,过细过深地做项目,全面避开“控”的红灯,步入“保”的阳光大道。

(三)武隆跨越发展的难得势头,是金融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县辖各家银行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介入,稳健的步伐做事,力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务必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投向

同志们都看到了,武隆今年是以“前所未有的指标、前所未有的措施、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力求达到武隆前所未(来源:文秘站 )有的发展速度。所以,县辖各银行在信贷支持上至始至终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对万元增收工程的资金支持。万元增收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对17个区县考核的重中之重,是一项政治决策。全县各乡镇、县级各相关部门已经启动该项工作,今年金融机构对于万元增收工程的资金支持要重点体现。二是对旅游“二次创业”的资金支持。各县辖银行要研究具体过细措施支持我县旅游“二次创业”项目。三是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县已能实现园区土地指标的全覆盖,要以积极的态度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四是对我县“五大重庆”建设的资金支持。

三、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的主要精神

篇10

关键词 :资本项目开放 金融风险 防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在保持经济独立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加大同国际市场的贸易往来。怎样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一、资本项目开放的概念

资本项目也名资本账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资本项目指的是“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等【1】。”资本开放具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居民可以通过经常项目获得外汇交易,并且不受到限制。②所得的外汇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给银行或个人持有。通过上述可以得知“资本项目的开放”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有一定的差异。资本项目是指解除资本项目中的流动管制,这种管制包含跨境资本交易和相关的外汇管制。由此可见,外汇交易包含以下几个意思,将资本交易完全放开,二是给予资本交易相关的资本汇兑的自由。从理论角度上来说,随着自由贸易的加大,会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会造成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难度加大,但在实际的开放中,资本开放项目同可兑换依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不能单纯的认为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就可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二、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基础

在推行资本管制改革开放的同时,我国应该结合有关的国情,积极的创造有关的条件,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

(一)制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健康的财政政策对资本项目的开放有积极的意义,通过以往的经验表明资本管制措施一旦降低或减少,在我国存在高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就会造成资金快速的流出或流入,对国家财政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2】。同时因为补偿的方式不同,财政赤字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如果通过债券发行来缓解财政赤字,那么会引起市场上利率上调,并且很有可能超过国际水平,造成货币下降,这样会造成货币供应的加大,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并降低利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资本的放松管理则会引起短期资本大规模的流出,造成货币贬值,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我国一定要防止资本出现过度的流动,否则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

(二)贸易自由化和经常项目的开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增加国际收支均衡管理的难度,对资本管制放松管制后,会在短期内出现资本大量的流入,会大量的积累国际收支顺差,从而造成汇率上升,造成出口竞争力下降从而形成项目恶化【3】。因此,国家首先实行贸易自由化及对经常项目线性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收支的平衡起到缓解作用。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发展中国家,开放经常性项目和贸易自由化后,在短时间内会增加贸易的逆差,要保持这种逆差不能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才能有助于实现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

(三)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要健康的进行资本项目的开放离不开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约束。因此,在实施全面的金融资本开放项目之前,要制定好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4】。要认识到金融监管同资本项目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资本开放市场需要有在一个稳定、积极的市场进行,缺乏金融监管的市场会增加金融风险和金融动荡的发生,这样必然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也难以避免的造成中断,可能会不得以再次进行严格管制。在金融自由化程度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对金融的监管十分重视,从这个方面也体现了金融自由化和监管方面的相互作用力。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有不少条件尚未充分具备,虽然近年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也不可避免的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在货币政策方面也缺乏间接的市场调控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形成一定制约。在汇率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造成违规操作事项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我国尚不具备令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充分条件。

(四)合理的对汇率进行安排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介绍,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汇率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令本国货币具有独立性,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市场动荡带来的不利影响【5】。在资本大量流动的情况下,汇率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作用,对资本的流出起到抑制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资本的非正常流动,也可降低利用利差套利的概率。因为在资本管制放开后,资本的流动需要依赖利率进行调节,如果继续实行环境的利率管制,则容易造成资金价格的信号缺乏真实性。若人为管制低于国际水平管制,则容易造成资本外逃,反之,则会造成短期资本的过度流入。

三、资本项目开放可能引发的风险

(一)金融体系可能存在的风险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其银行体系尚不完全,资本在短时间内频繁的流入或流出都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也容易造成过度借贷的问题。资本市场的开放会对市场造成如下影响:①容易增加市场的波动性,②会增强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使本国资产容易受到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传染,若缺乏健全的金融体系,在金融监管机制发展尚不成熟的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冲击【6】。

(二)降低我国货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有关的文献表明,若资本市场在保持固定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自由的流通,必然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影响,如政府想要降低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通过提高利率来平抑市场需求,就容易造成资本大量的流入,为保证汇率的稳定性,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造成国际储备大量的吨积,这样造成本位币的投放也随之增加,造成利率降低到国际利率水平,因此对货币的有效性也会大大削弱。

(三)增加我国资本外逃发生的风险概率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①中国的物价政策一直属于稳中有升,名义上的利率较低,但国内资产拥有较高的估值,而通过开放资本项目造成资本过度流入的经济体特征通常有高膨胀,高利率及产品价格低廉的特征。②中国有大量的FDI,雄厚的外汇储备和超大的国际债权。由于中国经济体具有的特殊特征。在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应该是资本外逃。尤其是在项目开放后,逃避管制的成本也会降低、渠道也会多元化,在短期内容易造成资本大量的外逃。

(四)汇率升值容易引发的风险

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大量的资本流入市场,针对这一情况,我国为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外资流入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本位币供应量加大和通货膨胀概率加大,令我国的资源从贸易部门转化为非贸易部门,给经常项目造成危机,令名义汇率得不到维持,从而造成资本流出,引发货币危机【7】。

四、避免风险发生的对策

(一)要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容易造成资本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性投机。为避免资本出现负面流动的概率,必须维持市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需要采用如下策略:①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避免财政过度扩张产生大量的赤字,从而造成利率上升,对经济的稳定造成影响。②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减少银行对货币市场的干预,减低资产价格波动性,给投资者提供更加理性的决策思想【8】。③保持经常项目之间存在顺差,因为经常项目同资本项目的关系密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保持经营项目的顺差对可以提高我国增加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资本项目开放提供宽松的环境。

(二)对国内的金融进行改革

全面的资本账户开放必需建立在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条件下。因为过于死板的利率体系对国际收支和资本的形成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减少债券的发行成本,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也会形成一定影响,造成资本出现大量的波动。因此,在我国想要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必须要发展好各类货币市场的工具,建立高效健全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

(三)灵活的运用人民币汇率

恰当的汇率制度是货币安全兑换的保证,根据以往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汇率制度的僵化是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诱因,对市场汇率进行不合理的干预,对本币的错误判断都会造成市场机制作用失灵。因此,要在基本市场下进行本币的自由兑换,必需对市场的有关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为了避免过度强调汇率的稳定性导致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有弹性的对汇率进行安排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四)增加国际上的合作

如今金融危机也逐渐表示出明显的国际性,也凸显金融合作的重要性。由在不少的国家因为具有类似的需求和目标,实行区域性合作能有效的实现各自的需求和目标。其次建立好防范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协调各地区的金融政策。如建立宏观信息交流、政策协调、货币互换等政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放资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开放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健全金融监管制度、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等,因此,我国在开放经常性项目的道路任重道远,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苏晓艳,范兆斌.金融开放条件下外资金融机构的行为选择与风险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12(6):65-67.

[2]王俊方.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对策研究--一个基于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2):34-37.

[3]曹勇.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J].海南金融,2013,23(12):28-32.

[4]陈创练.资本账户开放的金融风险研究新进展[J].金融管理研究,2014,63(2):55-68.

[5]张晓敏.中国如何开放资本项目[J].技术与市场,2010,101(12):52-54.

[6]吴成颂.试论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2(8):36-38.

篇11

根据市委、市政府明委[xx]21号文件要求,为明确引资项目归属,经协商,双方同意签订如下协议:

1、甲方作为乙方在??????????? 开发、生产、销售项目的引资单位。

2、甲方应为乙方在该项目设立过程中提供全方位引荐协调和优质服务,督促乙方按规定期限到资、验资,并负责向市协作办报备确认。

3、本协议签订后,乙方再与其他单位签订同一项目协议时,应事先征得甲方同意。

4、其他未尽事宜另行约定,并作附件同时报确认单位。

篇12

2、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招商引资,培植了优势市场主体,增加了新一轮投资需求,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特色逐步凸现。如以果、药、茶、花、藻等为主的产业化农业;以安棚碱矿、旭日小苏打、芒硝矿等为代表的碱硝化工业;以金、银矿为主的石灰石、蓝晶石、油页岩等矿产品开发及以水泥、耐火材料为主的建材业等,吸引了一批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强,符合市场需要的成熟企业。这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将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同时为调整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丰富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起到积极作用。

3、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了企业诚信意识,促进了全县信用环境建设。招商企业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经营管理体制和优秀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信用观念与市场竞争力。他们在本地兴建项目,必将影响本地政府、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推动本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现代信用观念。为搞活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经营理念,确立诚信观念,打造信用欠发达地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直接增加财源和税收。欠发达地区有许多企业因资金不足或经营管理不善面临停产倒闭。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既盘活了企业,调整了工业结构,又增加了税源。招商引资企业大多效益较好,如欠发达地区安棚碱矿每年对县财政贡献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20__年该公司又投资6亿元进行二期扩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招商引资企业不论是投资建厂,还是盘活老企业,都将吸纳大量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减轻全县就业压力。

5、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业务收入,有效激活银行信贷,改善信贷资产结构,利于地方金融业发展。招商引资可以增加欠发达地区域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为其扩大信贷规模,增加信用投放奠定基础;为招商引进企业提供中间业务可以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效益较好的新兴项目贷款可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加利息收入,促进经营状况改善等。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优良信贷载体、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活,贷款门槛过高、限制基层行的资金运用等因素,近几年欠发达地区贷款投入持续低迷,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压力巨大。全县金融机构由1998年末贷差4.8亿元变为20__年末存差3.5亿元。一方面企业资金短缺,一方面银行资金闲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了银行信贷投放的空间,使商业银行获得了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信贷增量投入,将资金投放到有市场、有效益、有前景的项目上,并有计划地退出劣质低效的项目,可以盘活现有信贷存量,增加优质信贷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银行信贷资产结构。

二、金融机构在支持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1、国家“抓大放小”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与地方“抓小做大”发展战略的矛盾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挂账停息、资本结构优化扶持金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几乎都偏向大型企业,银企合作协议、承诺贷款合同也往往只对大型企业敞开大门,大量社会资源通过政府、银行的“有形之手”流向大型企业,而针对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央银行虽然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远末形成完整的、强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在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银行信贷投入受限,给项目顺利投产,发挥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2、县域银行信贷服务“真空”正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金融需求受到抑制。

目前,欠发达地区农发行业务主要是粮、棉、油收购贷款,虽然农业企业也已进入其信贷投放范围,但在规模、产值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县域符合条件的很少。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门槛高,申报贷款审批程序多,手续繁。处于建设期招商引资项目和部分有市场前景投产初期企业因信用评级不高不能获得贷款。农村 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主,对中小企业虽有所照顾,但风险机制与利益驱动机制非对称的矛盾导致其积极性受到打击,直接弱化对县域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邮政储蓄机构除能吸收存款外,不具有发放贷款等其他金融职能,业务上处于“跛足”状态。

3、招商项目已释放良好效应,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改革却显滞后,项目发展受到影响。

随着欠发达地区引进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并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项目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对项目发展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却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贷款投向不合理,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以某县为例,从信贷结构上看,工业贷款比例偏低,20__年末某县余额1.9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95,与其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符。商业贷款萎缩,20__年末余额2.43亿元,占比17.1%,较20__年下降14.2个百分点。三是农业贷款投入不足,20__年末农业贷款余额3.01亿元,占比21.1%,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贷小而不为”观念。在效益驱动下,认为对优质企业发放一笔大额贷款比发放多笔小额贷款成本低,易管理,风险小。于是不愿发放小额贷款,争相垒大户。而对于大额资金需求,又需要层层上报审批。这就形成“小企业吃不饱、大企业吃不好”的局面。据对欠发达地区已建成项目信贷资金需求的不完全调查,资金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29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70.7,资金需求在100-500万元之间的10家,资金需求1000万元以上的1家,资金需求1亿元以上的1家。这种资金需求和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大型现代化企业少,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情况相吻合。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势必导致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中资金支持乏力的局面。

4、金融服务有待加强和改善。表现在:(1)人员素质不高。金融经营理念、服务意识不能跟上招商引资、大兴项目的发展要求。金融部门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方式存在机制不活,管理落后的弊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不能落到实处。(2)业务种类无法充分满足投资者需求。本地银行主要是为当地客户服务的,和金融业发达地区相比,业务面狭窄,尤其是中间业务落后较多,对外地投资者要求的一些业务有时无法提供。(3)信贷服务方式亟待改进。具体看,一是信贷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与许多项目“急、频、少、高”的信贷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二是信贷审批条件苛刻,企业对生产流动资金的旺盛需求受到抑制。三是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对称,极大地束缚了其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四是融资成本较高,企业抵押难,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5、部分弱质项目效益差,不良贷款占比大,影响新增贷款投放。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以前个别招商引资项目金融资产质量偏差,不仅给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同时削弱了金融机构进一步的信贷投放力度。

四、对金融进一步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高争取信贷资金的硬件水平,依靠“项目引资”

企业“块头”太小、优势项目太少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现实,也是争取上级行信贷资金倾斜的最大难题。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信贷投入,必须强化“项目战略”,决不能停留在现有基础上论投资、讲发展,要把“项目”作为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动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真抓实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优的新项目和优势项目,实现以项目引资。同时,金融机构要逐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更新经营理念、丰富业务品种、加强人员培训、改进金融服务,全力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增强“抓大抓优扶小”的金融服务意识。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特点,实施“一地一策”、“一企一策”、“量身订做”等经营策略。主动做好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工作,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争取上级行对县域项目的的贷款规模和权限。

(二)人民银行要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窗口指导,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贯彻和实施

基层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在执行货币政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一是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解决各行社的资金困难,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二是要强化窗口指导,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各行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及时满足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要建立信贷营销督导机制,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信贷投放情况和进度,督促各行社增加贷审委审贷工作次数,提高审贷效率。同时,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增强营销观念、加强信贷管理,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四是要加强银企“联姻”,促进信贷营销。做好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系纽带,协助理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外部信用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积极组织信贷营销活动,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三)分类推进县域金融发展,强化功能定位,弥补信贷功能发挥的缺陷

农业发展银行在改革进程中要明确市场定位,扩大信贷业务范围,在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在经济成分、经济结构多元化情况下,农发行支持范围不应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所有与“农”相关的企业都应纳入其信贷支持范围。可以联合一批产权明晰、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并有利于发展特色经济的项目作为一个承贷载体,支持他们共同做大、做强、做活,促使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

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在县域的长远发展离不了中小企业。他们经过发展已表现出稳定的成长性,是县域经济的新亮点,也应该是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所依附的主要客体。它们具有贷款需求急、额度小、周转快、回报高等特点,这种特性要求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政策。过于商业银行现行的授权授信制度和业务审批制度已暴露出许多弊端。结合现实需要,各支行要积极向上建议适度松动信贷计划管理,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减少对基层行的贷款限制,发挥基层行了解本地人文地理的优势,贴近客户,适应区域经济的特点,扬长避短,加强对县域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制订简捷高效的贷款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不拘于固定的模式,以务实的态度降低贷款门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得自身新的效益增长点。

农村信用社要抓住的改革契机,在充分发挥支持“三农”职能同时,逐步承担起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一是客户定位。鉴于县域大型客户稀少的实际,在客户的选择上要“不以规模大小作取舍,而以价值高低为标准”,在大力主攻、深度开发大型优质客户,大力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性、系统性客户的同时,顺应民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市场趋势,高度关注中新兴项目的发展需求,积极研究信贷营销策略,择优扶持中小企业客户,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和业务空间。二是产业定位。按照产业结构调整部署,扩 大对调整结构、发展经济有重大影响项目的重点扶持。特别是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支柱产业,具有后发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要象支持“三农”一样支持他们。三是区域定位。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市场的绝对优势,大力支持农村路网、电网、电话网及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控制区域优势市场,巩固在县域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

(四)进一步加大整治信用环境的力度,努力提高信用等级水平,依靠“信用引资”

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信用“高地”就是资金“洼地”,没有信用就不可能有投资,也不会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良好的信用等级是企业取得信贷支持的“资格证书”。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信用环境整治力度,打击逃废债行为,清收不良贷款和利息,把企业法人的信用行为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监督之下,把全社会金融信用环境的治理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来抓,努力提高信用等级水平,走信用引资之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