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育学原理小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育学原理小论文

篇1

1.1校园文化内容单调,质量、层次较低。许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管理者对校园文化的组织理念仍停留在校园活动,就是让学生在空闲时间有事做,不要游手好闲,悠悠荡荡,因此校园活动的内容多为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单调,层次也低。许多校园文化活动正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质量得不到保障。

1.2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渐淡化。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校园文化受到了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商业文化的冲击,也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主流文化受到冲击。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为管理者只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对如何把握校园文化的正确内涵和前进方向,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增强师德教育、教师素质教育以及学生专业业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等思考得较少。

1.3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定好位,难以发挥自身的强大动力,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校园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培养人,它关系到高等学校办学的性质和质量。虽然目前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比较繁荣,但是它没能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没能和教学、科研、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无法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内驱力。

2对构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思考要让校园文化焕发其生命力,让其精神实质得以传承,焕发其永恒的魅力,以成为高等学校整体发展的内驱力,就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并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团委某个单位的事情,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涉及到每位教师,每位学生,涉及到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党团工作,更涉及到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相互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促进等,只有全方位的相互融合,才能发挥校园文化的内驱力,才能最终实现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

2.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是提高校园文化内驱力的有力保障。要提高校园文化的内驱力,提高校园活动的影响力,作为组织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必须达成一致,明确目标,形成合力。

2.1.1明确学校精神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重视精神文化的培育,是提升校园文化内驱力的基础。作为教师,它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但要授业解惑,还必须用自身的学问、修养、品行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这就要求,必须从全体教职员工开始,领会、学习和加强自身的德学修养,做学生的楷模。以师德建设为切入口,注重精神导航,利用政治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案例,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组织教师定期举行教学、科研的研讨会;组织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开展甘于吃苦、敢于创新、为学院、学校争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年度评先活动等,以树立典型,营造氛围与环境,让广大教职员工将德学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修养,贯彻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

2.1.2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不单是学生工作的事情,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位教师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的校园文化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支持和参与。只有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才能搞得有声有色,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取得成效。

2.1.3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始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作为被教育者、被培养者、被塑造者,并不能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为要达到教育、培养、塑造的目的,一定要让学生投入其中,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行动起来,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有助思想、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助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的活动,全面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

2.2结合专业,融入德育内涵,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校园文化要具有生命力,要成为高等学校整体发展的内驱力,就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挖掘内涵,打造新模式。

篇2

2提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水平的措施

教育心理学本身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融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升。教育心理学既注重理论知识也注重实践运用,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无形地将教育心理学贯穿其中。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心理学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升其水平至关重要。第一,要着眼于理论指导实践,提升高职教学水平。教育心理学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源于教学实践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当今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而教育心理学正是一门实训课,它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品学兼优、专业性突出的学生,真正才能提高高职教学的水平。第二,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现在很多的院校都积极开展实践课程,因为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育心理学在大家心理的认知程度。课堂仍旧是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当代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认知的积极性有关,因此,越积极自我认知的人,其专业水平就越高,而教师仅仅只是给予指导作用。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课堂中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通过此种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中来。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一举一动都与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是道德的楷模,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如何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变得更加有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真正提升教学队伍水平。

篇3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40-1

加德纳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把人的智能分为七种,这七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后来加德纳又加了一种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样总共有八种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不同的智能分别存在。因此,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智能或某几方面的只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给予教学的启示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以及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 。

多元化智能理论认为有八种智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因此,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深度掘出学生潜在的才能,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爱满天下,爱生如子。”不要因某些学生功课差些,就以“差生、劣生”对待。

2.教师应树立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 。

加德纳多元智能的提出使人们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人的智能表现和特征,促使教育将影响范畴定位在更加全面的教育上。同时,就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的,随着每个人的每种智能水平及其组合方式的不相同,个人对问题所产生的理解及处理方式不相同,这就是个性化的体现,学科教学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允许有不同程度,但要力求最大化的开发。

3.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 。

加德纳认为每个主体都具有某些智能,也就是每个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因此,针对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激发他们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了解授课的内容,比如在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上王菲所演唱的歌曲,那么具有音乐智能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词。

二、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1.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其实,对传统教学中的先生讲、学生听,视学生为“容器”的现象,陶行知先生早就深恶痛绝,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十分尊重儿童,他说:“我们应该承认儿童的人权。”“小孩子是民国的小主人。”他还特地写了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上面提到的“六大解放”也充分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相信儿童的教育思想。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教师的角色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存在学习语文的兴趣下,学习效果就可以事半功倍;其次,要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课堂上课时,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备课为主,而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一部分知识点。在课堂提问时,诱导学生提问,通过对学生提问的半开放式解答,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可以看成是一个小的制度环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思考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2.小学语文应开展分层教学。

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每个主体所具有的只能是不相同的,这样就需要按照教学的基本流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小学语文采用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各个层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上课重点和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适用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每个学生都有所了解,这是分层的基础。其次应该建立分层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长期学习机制。把教学目标便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的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特点,比如有些学生用看书背书可以很好的记忆,而有些学生需要有写的或者需要图文相结合等,这样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应及时调整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得进步,教师需要重新制定新的分层目标。

3.小学语文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固定的教学方法肯定会使学生厌倦,只有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才可以使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①多媒体教学: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模式,是学生深入到课本中去,而且具有图像、声音等辅助工具,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②晨读: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我国传统的优良手段也不能丢。晨读在我国已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晨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很好的效果,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③小组讨论: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踊跃发言。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陶行知教师思想与教育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开展真人教育,反对封闭式的教育,主张真实的教育;反对硬性灌输的教育,主张尊重学生的教育;反对压抑学生个性的教育,主张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篇5

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篇6

1.基本教育功能错误,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英教育中对英语的错误定位,使很多人才失去了发挥特长的机会,根据一些独立院校的招生教师说,很多专业知识很优秀的学生由于达不到英语标准而没有录取,反而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欠缺但是英语较为优秀的人成了录取的重点对象。英语地位过高使得教育的目的发生了转变,充分实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规律。

2.投入大收获小

当前,高校中多数学生的英语程度仅仅可以对付考试,虽然大多数学生取得了英语四、六级证书,但是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交流和能够顺利的阅读英文报纸或书籍的人很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但其取得的收入与投入的成本不成正比。

3.教育改革效果较小,教育功能定位比较狭隘

不可否认的,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学校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例如,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改革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事实证明,通过加强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学校加大设备,师资等投入、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理念等方式,远远没有解决英语在摄入会时间中的使用问题。在社会改革中,英语教育改革和政治经济改革一样是一个发杂的工程,改革道路任重而道远,单靠一些简单的变化是可能是实现改革的目的的。所以,要建立宏观思想,以此作为微观改革的指导思想,从整体上,系统上进行改革,才能使英语教学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1.明确课程的定位及时间

先对于初高中英语来说,大学英语处在一个较高的环节中,尽管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英语已经使得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由于高考成绩的限制,在客观上这些在独立院校就读的学生较之重点高校学生的英语程度比较差。所以,不能要求这部分学生在英语方面做到精通。但是随着英语教育的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要不断的增高,因此在独立院校比较合适的课程设置是在学期开始后采用分级式的因材施教,学生课程的开设设时间要根据学生实际英语账务水平制定,对于掌握较好的班级提前开设,掌握较差的延后开设。

2.师资建设

建议对于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科进修,为英语指教打好基础,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学校的组员进行课程那个学习或开展合作教学,在合作与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校方要为教师建立合作学习平台,保证教师能够有效的开展教学合作和学习。这一制度不仅能增加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3.课程设置

在分层次教学的主导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安排一些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减少学时,或者体检进入专业英语的深造中。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重视英语的使用性和交流型,如:口语交流,英语写作,情景对话等。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科目,引领学生所学专业与国际接轨。

篇7

我国颁布了《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允许对学生进行体罚。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存在校园之中对学生一种隐性的伤害,那就是教育冷暴力。冷暴力常常表现为对人在态度上的冷淡、行为上的忽视、精神上的长期持久的隐性伤害。笔者认为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隐性的、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过度精神惩罚,通常采取冷淡的态度、嘲讽的语言、行为上的孤立等方式。

二、教育冷暴力的类型

(一)冷淡轻视型

在小学校园中,教师对学生在态度上的漠不关心,即使学生有错误也不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而是任由其发展。当学生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犯错,教师非但没有关心学生而用轻视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处于迷茫的境地,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二)嘲讽呵斥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教师有意或无意对学生在语言上的嘲笑讽刺,会致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教师还在班级中大声呵斥,让学生难堪,让学生无地自容。这样过度的精神惩罚,教师由于气头上贪得一时痛快,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无法弥补的。

(三)疏远孤立型

教师常常会对学生进行调换座位、在讲课过程中不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等方式在行为上孤立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老师、同学“抛弃”的状态,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打击,自信心受挫。

三、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造成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是发展的人,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格的重要时期。教,育冷暴力会使学生自信心受挫,自尊心受到打击,性格上会变得孤僻,在长期的周围环境中暗示下,学生会形成畏缩性人格。

(二)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在小学阶段虽然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并且在意周围环境中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教育冷暴力会使学生遭受到打击,变得任性、暴躁,形成攻击性人格,逆反心理加强,敌对教师,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四、关怀理论视域下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师德修养的欠缺

造成教育冷暴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欠缺,教师作为在教学活动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与教师德德行与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天天会处理众多繁杂的事情,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意或者无意对学生实施了教育冷暴力,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也同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修养的欠缺。

(二)教师忽略了自身榜样作用

在校园中,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榜样作用,教师如果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学生实施教育冷暴力,会影响其他的学生对该名同学的看法,会造成周围环境对该名学生的压力,导致学生自己否定自己,形成消极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漠视学生的感受

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冷暴力往往是削弱了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阻碍了教师与学生关怀关系的建立。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是脆弱的,学生渴望得到肯定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师如果能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以学生的角度去处理事情,会让师生关系呈正向积极状态,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关怀理论视域下小学校园教育冷暴力的解决策略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尼尔・诺丁斯,她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强调的四种要素:榜样、对话、实践、认可。

(一)培养关怀型教师

关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一个人进人了教师职业,首先就是进入了一种关怀关系,关怀先于、重于做事和职业技能,这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

1.重塑师生沟通关系――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对话发生在我,你之间,教师不仅要在意学生说的话语,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想。师生之间进行的平等对话是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师生之间的对话能增进互相的了解,同时其目的也是理解、同情与欣赏,尊重学生、平等的对话就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而不是用教师的“威严”压制学生。

2.卓越教师师德讲座――发挥教师榜样力量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监督学生遵守规则,关键在于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参加优秀教师的讲座,通过学习卓越教师是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经验,从中进行总结,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运用,时刻谨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言行上一定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提高教师关怀能力――给予学生积极认可

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反应是学生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提高自身的关爱能力,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内涵。允许学生犯错,认识到这是学生成长的规律,而不是将自己的主观期望强加给学生。用爱的眼光,用关怀的行为给予学生,让学生产生力量感,形成积极的道德追求。

(二)营造理性的关怀型家庭――父母做家庭教育的榜样

篇8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英语中存在着一种成串的语言结构。对于这样的语言结构,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对这种语言现象加以界定,比较被大家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语块是一种兼具有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一般为多词单位,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

听力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对英语声音材料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三本院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普遍存在着英语听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而忽略了语言作为交际手段这一根本目的,于是形成了“聋子英语”,另一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地道的预制语块积累不够。他们注重的一般是单词的记忆,而不是语块的记忆和积累,因此造成他们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语块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阐述了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从根本上提出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应对办法,为三本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1英语语块理论

1.1语料库语言学基础

语料库语言学家经过电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即语块,它们构成了英语中基本的语言单位。Altenb的研究发现,大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组成的。Bo~nger也有相同的认识,他说语言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预制语块,因此我们说话时不必从“木材、钉子和蓝图”起开始构建。

1.2认知心理语言学基础

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MiUer提出了组块理论(chunking),他指出短时记忆的容量大概是7+/-2个“块”。而“块”(chunks)最早是由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提出,记忆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的结果就是块。人们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经历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组块和储存,以便于日后整体检索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家Sinclair则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以语法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体系;其二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在分析性体系中,记忆所占的空间虽然小但强度却相当大,因此即时交际难以较好地实现。套语体系包括数量可观的语块,在进行交际时,说话人易于从记忆中提取,便于准确、流利表达。虽然语法规则给我们提供了构成无数个句子的可能,但实际交际中,可能性中的绝大多数被忽视掉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的词汇组合却不断地被重复使用。因而Sinclair进一步归纳出语言加工过程通常遵循的两条原则,即习语原则和自由选择原则。前者是指使用大量现成的预制语块来组装语句:而后者则是选择合适的语法和词汇一点点逐步“搭建”语句。Sinclair主张,习语原则在这两个原则中地位优先。

1.3语言习得研究基础

大量关于儿童母语习得,即一语习得的研究发现,儿童是通过习得语块而后习得整个语言的,特别是早期阶段的语块学习和记忆。比如,当儿童使用“I’dlike…”时,这3个词语可能被他们当作一个不可拆分的单位来记忆和使用的。或者可以说,在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这3个词是一个词条。在反复练习和成功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模式之后,儿童就自然而然地从中概括出一些语块的构造规则,并将他们习得的语块作为整体存储在心理词库中。语言学家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也得出相近的结果,实践证实大量语块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口头交际中。

在一语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Natfinger和DeCarrico指出,一种语言的正确使用过程不外乎是“对这些预制语块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些语块串联起来的过程”。因为预制语块其实被使用者按不同的语用功能分类存储在一起,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对其整体提取使用,这样便达到了语言表达正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

2语块在三本学生英语听力提高中的作用

Lewis(1997)等学者提倡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语块的教授,而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意识到了预制语块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认为语块不仅能提高中国学生口语交际的流利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认为,除了口语表达,语块教学对三本学生英语听力习得是非常有效的,具体表现在:

2.1有利于提高预测信息的能力

预制语块往往带有情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语篇信息组织功能,它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对大量语料的研究显示,预制语块在自然语篇中起着诸如组织语篇结构、连接信息和预示下文的重要作用。许多形式和功能属于固定或半固定性质的语块在语篇中不可或缺的衔接手段,读者把握住这些语块,也就掌握了文章的宏观结构以及段落问的关系,达到理解文章的效果。同样,在听英语材料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那些组篇功能语块,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相关图式和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预测信息,从而为其进一步赢得处理信息和反应的时间。例如,当学生听到“Mypointsareasfollows,Firstly…scondly…finally…”,就会预先知道说话者谈话的内容。

2.2有利于提高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效率

“语言不是由传统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常常是由多词的、预制的语块构成的”(Lewis1997)。正因为预制语块是语言使用者所熟悉的语言形式,因而听者对听到的信息不陌生,从而缩短了正常语言交际时大脑压缩处理语言信息所需的时间,大大缓解了由于即时分析和处理听到的信息的压力。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要受说话者语速的控制,因为听力材料包含的语音信息稍纵即逝,所以平时要多加练习听力,特别是要有意识地积累语音形式的语块量。如果听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以语音形式储存的语块量不足,便无法便捷地对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固定和半固定短语进行整体认知,并直接提取语义,其结果是把它们当作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一个个单词,只能通过单词识别,词义匹配的方式提取语义,获得信息。

2.3有利于克服听力材料中噪音及音变的影响

在多数情况下,英语录音资料往往伴有其他声音,这种干扰声会降低话语的清晰度,阻碍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音变现象,如弱读、连读、吞音等语音现象会造成某些单词听不清楚或听不到。令人欣慰的是,语块由于在语言中被高频使用,具备着语境依附特征和语境效应优势,因此语块可以提供重要的语境信息,这样能大大弥补噪音干扰或音变导致的听觉信息的缺失,比如Thetruthis,I’vebroken(up)withhim…中的up听不清楚时,熟悉这个语块的听者能根据语境判断出该单词。此外,预制语块还具有可以帮助听者根据上下文,辨识说话者身份的作用。

3语块理论对三本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针对三本学生英语学习中一些不恰当的认识与学习方法,以及听力基础薄弱的特点,语块研究为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启示:

3.1提供相关语块

向学生提供语块来练习听力的好处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课堂时间有限,向学生提供并讲解语块,可以节省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速语块的习得过程;其次是讲解听力材料中的相关语块,可使讲授的聚焦范围变小,却不失语块要求的微型语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针对语块集形式和意义于一身,可作为整体语言单位存储和提取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列出并且讲解那些结构容易出错、语义难懂却地道的语块,备课要做到向学生提供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的例句,便于学生记忆,并在课堂上开展以语块为单位的形式多样的练习。

3.2培养语块意识

既然语块是理想的教学单位,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就不能孤立的去讲某个单词,而要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单词的具体使用语境,从目标词与其周围其他单词或短语的搭配关系去关注和识记语块,增强语块意识,最终达到使语块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中发挥出最大作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课文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自己认定的语块进行讨论,或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醒学生对听力资料以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固定和半固定的语言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和记录。

3.3加强语块输出训练

听力理解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而语言输入的同时是—个理解和产出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段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反复练习,以尽可能地缩短外语学习者语言理解所需的时间,并进而过度到扩大产出的练习中。

篇9

二、高等学校院系教育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虽然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及新管理模式的运用,信息化建设水平必将有所提高。高职学校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第一,提高教育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信息化水平。教育管理与信息化技术密切相关,有关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转变传统观念,克服使用新技术的恐惧感,应该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新的信息化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工作服务。高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增加其信息化知识掌握能力,以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第二,统一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加快信息化建设。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对高校信息化系统进行研发,涉及的不仅是一个系统,而是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信息化软件系统要做到网络化及系统化,应充分结合其他先进的教育管理信息化软件,研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系统。此外,设定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兼容性、扩展性、规范性、稳定性及安全性。第三,政府及高校应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是对旧的理念及体制的创新与优化,因此高等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作用,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体制,从而适应信息化教育管理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应加大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相挂钩,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增强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为师生更好地服务。

篇10

独立学院的产生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局面,以创造出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来满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它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结合了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管理模式、社会资金,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开展校园校舍、教学与财务管理,其招生、教学相对独立,且能独立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与母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更为灵活,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1.2独立学院明确的人才定位

独立学院办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基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其培养计划立足于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侧重于实用性。创业教育作为独立院校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技巧,有利于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1.3独立学院活跃的学生群体

独立学院虽然是三本院校,学生入学分数相对普通本科院校低,但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差。相反,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为广泛。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他们的自主独立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因此,对于创业教育,他们会有更强的好奇心和亲近感,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独立院校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模式的展开。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岗位专业技术人才责任的教育形式,具体来说是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参与的一种运行机制。目的是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有利于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性合格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创业教育资源平台,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助推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创业教育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创造型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型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政府对校企合作机制的推动力不强,企业参与教育的动力不足

从宏观层面看,目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相对滞后,运行机制健全,没有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促进合作。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目的是营利,然而在没有政策激励的情况下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企业的效益产生不了直接影响,所以,大多数企业对于与学校合作并不关注。

2.2大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受政策环境的制约,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通常不高,大多数企业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其发展目标中。所以,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解决学生实训基地、简单的人才培训等浅层次、松散性的结合上,没有建立起深层次的互利互惠、共生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覆盖面上来看,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不多,层次也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小。

2.3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不健全,模式创新不够

从微观层面而言,由于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多数是短期的、低层次、不规范的合作,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高层次、自愿的整体行动。一方面,学校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观念意识不浓,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投入政策等因素都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性不强,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内容并没有切实地与企业要求相结合,很难建立校企合作的科学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

3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独立学院实行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资源平台,将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具体来说,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3.1.1外部政策的支持

在校企合作上,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改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予以资金、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大力鼓励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起足够多的相对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推进实习就业情况一体化;允许学校与企业开展双向交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允许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技术指导、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使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资源共享;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建立企业奖助学金。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展就业渠道,也为企业输送了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深入。

3.1.2内部体系的完善

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持续运行,学校需要成立相关的创业管理部门对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和考核,并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对学籍管理、教育教学等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整合企业与政府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学校还需要围绕企业需求,制定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3.2实施创业教育改革

3.2.1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实现,必须以创业课程的建设为基础。研究证明:大学创业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创业技能、创业心理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学生可以参与创业经营的实践课程,参与企业的营销和管理,建立网上创业平台,依托社团活动等形式增强创业兴趣和创业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创业教育的对象、目标不同,合理设置包括学术类创业课程、实践类创业课程、团队项目型创业课程等。创业教育课程实现途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兼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么操作。针对我国目前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创业教材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写一些符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定要求的创业教材,逐步构建完善的、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材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平台建设,为教学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平台。走校企联合的新模式,构建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场所,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2.2强化师资力量

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师资力量是关键之一。为此,学校可以分期分批定时派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培训锻炼,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市场行情,使他们成为真正具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专业企业团队来学校开展培训,聘请一批有热心、高素质的企业家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传授学生更为前沿的知识与技能。

3.2.3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环节

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多依附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与实际相结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即使对少数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氛围也只会让他们的创业激情慢慢淡化,因此,创业教育创新势在必行。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改革成以案例教学和创业演练为主,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实战演练活动和创业教育拓展活动;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校内论坛讲座及成立创业社团等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考察参观,了解企业创业历史、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学生由此可加深对创业历程的认识,并得到自己的感悟;跟踪往届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的例子,为创业教育的教学提供鲜活的实践性教学案例,使之成为生动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教学主体资源。通过学校聘请全国各地创业企业家、知名校友、资深人力资源专家等组成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从源头上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3创业实践的落实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定期举办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校友来校演讲,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母体学校坚持贯彻实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广的创业教育活动,每学年定期举办“GYB、SYB、EYB”三段式培训。“GYB培训”(产生你的创业想法)、“SYB培训”(创办你的公司)和“EYB培训”(扩大你的公司)这种创业教育培训模式从帮助创业者启蒙创业意识到如何创办经营公司再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规划,从而能够让创业者逐步了解、接受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湖南农业大学率先在湖南省成立了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展示产品、技术、服务的平台,有诸如“浓茶精点”“农大科技”等享有校内声誉的创业项目。同时,独立院校东方科技学院可以以母体院校为依托,共享创业资源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绿叶公司作为首个合作单位与湖南农业大学签约成为本校学子的免费见习基地。通过搭建“创业大篷车”平台,开展“创业手牵手,帮扶1+1”活动,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一个积累经验的平台。另一方面,绿叶公司为了更好地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推向顶峰,公司在孵化基地专门设立了办公室,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指导。学院创业的实例为校企合作型独立院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还要更多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优秀案例,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4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一套关于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考核体系,是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施途径的关键步骤之一。健全的考核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对创业教育活动课程考核采用专题报告与纸质试卷答题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学习,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言行表达能力的锻炼。通过考核体系,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创业意向、参与动机,为学校更好地引进合作企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此外可以检验学校创业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企业参与力度以及实用性等。通过考核体系,给予企业与学生适当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校创业教育活动顺利、高质量地开展,最终提高独立院校创业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

篇11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大发展时期,高校培养的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与“能”缺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等教育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倾向,高等教育几乎就等同于就业教育,围绕着市场这根指挥棒团团转。高等教育价值观是大学理念的核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大学的理念和实践,反映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上就是重智育轻德育,就业率高低成了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素质教育和德育形同虚设。由于高校独立学院对法律教育认识不足,往往把法律教育和德育混淆,甚至认为德育教育就包含了法律教育,致使法律教育得不到其独立的地位,法律教育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两课教育虽被定为必修课,但实际上被虚化现象严重,而且高校法律教育往往依附于思想品德教育。因此,高校独立学院的法律教育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1.2高校独立学院法律教育的内容过于简略

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以及高校独立学院的法律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承担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属于法律课程,而是属于“两课”(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法律教学内容大大压缩,法律教育的所有章节基本上被压缩和归入两个专章,虽然此部分的内容在“两课”的其他章节也略有涉及,但总篇幅约为80页,而且仅仅在大学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独立学院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强调该课程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法律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但是却不知道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法学专业以外的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知识的积累。只有大学生通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并对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法律意识,进而才能外化为运用法律的能力,才能够依法行为。1.3高校独立学院法律教育的教学过程单一落后在法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从教学方法上看,当下高校独立学院法律教育形式很难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使学生感到枯燥,并且产生倦怠心理,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而且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具体法律问题、法律事件时仍然不知如何应对。可以说,高校独立学院的法律教育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不仅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效果,而且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也是极为不利的。

1.4高校独立学院法律教育的教学模式简单雷同

目前高校中的法律教育模式大多忽视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法律基本知识的需求。学科与专业不同的学生,都接受了同样的法律教育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专业的差别,以至于法律教学模式步伐一致。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考核机制上,高校独立学院在期末考试中大多采用统一的试卷,没有专业与院系的区分。在此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整个法律教育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只是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却没有相应的法律认知和法律运用能力,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要步入社会,进入到自己的工作领域,由于相关领域专业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遇到具体法律问题时仍然是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1.5高校独立学院的法律文化氛围与功能缺失

校园法律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认识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独立学院也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但是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功能的同时,却忽略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功能。高校独立学院专门法律法规方面的社团几乎没有,专门法律法规方面的活动少之又少,即使有,力度也很小,几乎引不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处、保卫处等管理部门对学生法律方面的训导少之又少。所以,高校独立学院校园法律文化氛围严重缺失,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教育的环境。

2高校独立学院加强法律教育的重要意义

2.1加强法律教育能够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法制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法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普遍和重要,人们是否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将影响到整个社会机制的运转。法律教育作为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和提升高校独立学院的法律教育,能够造就合格的法治人才,培养大批的守法公民,也能够为社会输送具备良好法律素质的合格建设人才,对于法治国家的建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加强法律教育能够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作为社会秩序的调整者,道德和法律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别,道德强调自律,法律强调他律,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建设合格人才。法律教育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人们在被动接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外在行为的约束,最终转化为内在思想需求,把遵循社会的基本要求当成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教育强调诚信、正义、和善、公平、秩序等,为法律教育提供价值取向,有利于确立文明的、理性的法治理念,通过道德价值准则来实现法律的公平价值,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道德义务,只有在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基础上才能对学生的德育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由此可见,法律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

2.3加强法律教育有助于预防学生的犯罪行为

高校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师资等相对比较薄弱,加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各级高中毕业生中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的一批学生,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法律教育相对比较慢,悟性比较差,而且由于部分学生思想素质低,自由散漫,由于过分的放纵,导致品德行为失常,甚至出现违法行为。所以,高校独立学院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

2.4加强法律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竞争,以至于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在社会上不断蔓延,而且在部分青年学生的也不断滋长。高校独立学院要及时消除这种现象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法律本身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的功能,法律能够以其规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因此,高校独立学院加强法律教育对学生能够起到导向性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改善高校独立学院法律教育现状的途径和措施

3.1高校独立学院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

党的十指出,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已经成为其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笔者对所工作的独立学院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对于“如果你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你会怎样做?”回答“通过私了自行解决”占到55.1%,“求助法律通过诉讼解决”占到38.4%“,不太清楚”占到6.5%。对“如果你遇到诉讼,对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到32.5%,表示信心不足的占到58.3%,有9.2%表示完全没有信心。这些数据都表明大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而且对法律持不信任的态度。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校独立学院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的观念,将法律教育放到与德育、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法律教育的各项投入,着眼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唤醒,培养他们主动学法,守法,用法,形成明确的法律意识。

3.2高校独立学院要改变单向灌输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向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转变

目前高校的法律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没有互动,只有传授与接受的单向灌输,这必然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高校独立学院法律教育要向多元式互动转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与学虽然由不同的主体承担,但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产生交互作用,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此外,独立学院在教学内容上,要拓宽教学资源,将法律理论和现实世界紧密结合,抓住“特别”时期的一些“特别”事件,以“现场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形式要不断创新,抓住实例教学的机会,引发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增强法律教育对大学生的实效性。

3.3高校独立学院要优化法律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作为新教育观念的倡导者、践行者,应该树立法律教育的新思维。首先,在教育过程中法律教师要唤醒大学生的法律主体意识,特别是要促进其法律主体性的发挥。授课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法律教育的成效。其次,法律教育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常识的普及上,还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领会能力。法律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强化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选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实体案例,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及教师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法律制度。再次,现代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应该以“育人”为基点,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高校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法律教育的个体,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法律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篇12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仅停留在表面。所谓的健康教育工作多是举办相关讲座,让学生了解常规性知识,导致学生对如何调整自身心态了解性不足。其次部分院校设置了健康咨询中心,但是健康中心多隶属于其他部门的管理范畴内,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咨询,进而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无人负责。

2.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比较复杂,很多健康教育老师多是代课教师,对心理疏导工作相关内容缺乏了解,因此师资力量不足成为当前限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实证性心理健康知识给予解答。但是由于多数教师仅是经过短暂的训练和教育后就上岗,对相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确切的了解,同时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进行。

3.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在实践中缺乏全面的教学系统,部分学校尽管设置了教学课程,但是将其作为选修类科目,多数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度不足,尽管自身有相关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及时寻求帮助。其次在实践中存在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教育比例不平衡的特点,教师多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性教育,缺乏实证性内容,导致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上课效率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顺利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如何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该课程的顺利进行,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将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以下将对如何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提升学校的重视度

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要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认识到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的重要性。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领导和管理,积极给予相关支持。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性科目之一,纳入到学生整体教育规划中,在实践中设置相关机构,根据实际要求,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给予必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支持,进而保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升教职人员的素质

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差的现状,学校要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担任教职工作,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让教职人员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有确切的了解。同时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监视的任职资格,只有具备和心理学相关学历或者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方可进行实践教学,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