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3: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采购规章制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二条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认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采购机构,是指经财政部门认定资格的,依法接受采购人委托,从事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业务,以及政府采购咨询、培训等相关专业服务(以下统称政府采购事宜)的社会中介机构。
采购机构中由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不实行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制度。
第三条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和效率原则。
第四条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
财政部负责全国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工作。
第五条政府采购事宜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认定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六条认定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分为审批资格和确认资格两种方式。
审批资格适用于招标机构以外的机构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以及招标机构申请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的资格。
确认资格适用于招标机构申请确认其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的资格。
本办法所称招标机构,是指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认定资格的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等招标业务的机构。
第七条招标机构经财政部门确认资格后,可以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事宜;也可以在依照本办法经财政部门审批资格后,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事宜。
招标机构以外的机构经财政部门审批资格后,可以从事招标机构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事宜;也可以在依法取得招标机构资格后,从事招标机构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事宜。
第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向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应当载明政府采购机构名称、业务范围、资格有效期限起止日期等事项,并加盖颁发证书的财政部门印章。
《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有效期为三年,不得出借、出租、转让或者涂改。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名单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予以公告。
第十条政府采购机构可以依法在全国范围内政府采购事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政府采购机构依法自由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
第十一条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中介服务费。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在实施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和对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进行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资格认定的一般程序
第十三条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机构(以下统称申请人),应当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资格认定申请书格式文本。
第十四条申请人提出资格认定申请时,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材料和反映情况,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与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无关的材料。
第十五条申请人向同一财政部门既申请资格审批又申请资格确认的,可以一并提出申请。
第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资格认定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本办法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已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资格认定申请。
第十七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资格认定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财政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自受理资格认定申请之日起20日内,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审批资格或者确认资格的书面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审批资格或者确认资格的书面决定,并应当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章审批资格的条件与程序
第十九条招标机构以外的机构政府采购事宜,或者招标机构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事宜,应当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批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二十条审批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分为甲级资格和乙级资格。取得乙级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只能单项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
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由财政部负责审批。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由申请人住所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二十一条乙级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万元以上;
(二)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三)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四)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设备、设施等办公条件;(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固定营业场所审核表见附件)
(五)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以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七)有参加过规定的政府采购培训,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采购业务的法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50%,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10%。
第二十二条甲级政府采购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万元以上;
(二)有参加过规定的政府采购培训,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采购业务的法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70%,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职工总数的20%。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申请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应当向财政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申请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应当向其住所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
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的同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其复印件;
(二)机构章程,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说明,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技术方面专业人员的学历、职称证书复印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上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
(四)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设备、设施等办公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证明;
(六)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前三年内有无重大违法记录的情况说明;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将申请人提交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与副本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应当及时将副本予以退回。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甲级政府采购机构条件的,财政部应当批准其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并颁发甲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乙级政府采购机构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批准其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并颁发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乙级政府采购机构资格之日起15日内,将获得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名单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章确认资格的条件与程序
第二十六条招标机构从事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业务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确认资格。
第二十七条已获得甲级招标机构资格的招标机构,应当向财政部提出确认资格的申请。其他招标机构,应当向其住所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确认资格的申请。
第二十八条招标机构提出确认资格申请的,应当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招标机构资格证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明;
(三)证明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良好的材料;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招标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程序进行核实,经核实无误的,确认其具有原招标业务范围以内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资格,并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确认招标机构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之日起15日内,将获得资格的政府采购机构名单报财政部备案。
第五章资格延续与变更
第三十一条政府采购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有效期的,应当在《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载明的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人提出资格延续申请的,应当提交资格延续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近三年政府采购事宜的业绩情况;
(二)机构章程或者简介,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说明,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技术方面专业人员的学历、职称证书复印件;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验的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四)近三年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证明;
(五)近三年接受投诉及行政处理、处罚情况的说明。
第三十二条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财政部门在收到资格延续申请后,经审查认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并应当在申请人的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有效期届满前,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决定:
(一)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延续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书面决定,并重新颁发《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延续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政府采购机构逾期不申请资格延续的,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届满后自动失效;需要继续政府采购事宜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三十四条政府采购机构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到原发证机关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自动失效:
(一)《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记载事项依法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办理变更或者换证手续;
(二)解散、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政府采购业务的,应当自情况发生之日起十日内交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办理注销手续;
(三)分立或者合并的,应当自情况发生之日起十日内交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办理注销手续;分立或者合并后的机构需要政府采购事宜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机构资格。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财政部应当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实施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理资格认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符合本办法规定资格条件情况,以及依法使用《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政府采购机构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事宜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并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第三十七条政府采购机构在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违法政府采购事宜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将政府采购机构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第三十八条个人和组织发现政府采购机构违法政府采购事宜的,有权向财政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财政部门有权处理的,应当及时核实、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转送有权处理的财政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定、延续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格认定、延续,并给予警告。
第四十一条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政府采购机构资格的,由认定其资格的财政部门予以撤销,并收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第四十二条政府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政府采购机构资格,收回《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证书》:
(一)超出授予资格的业务范围承揽政府采购业务的;
成本的控制职能在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往往侧重于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也就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额,在事后进行分析,制定进一步控制的措施。
为了避免在成本控制中产生损失或将损失缩小到最低限度,在成本控制中除了要采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外,还应同时采取防护性控制,以弥补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不足。
成本控制中的防护性控制是指在成本控制系统的程序中建立若干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控制和预防弊端、偏差的发生。防护性控制同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它是在预先所设计的程序中就考虑到了防护的需要,从而制定了防护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偏差的发生。
不可忽视约束性条件
在防护性成本控制中,利用规章制度和利用约束条件所进行的控制特点不同,运用的手段也不一样。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来执行。所谓约束条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对一些经济活动所进行
的限制,如哪些活动不可以做,哪些活动可以做,应该如何去做等。约束条件的强制性较弱,它是对于一些不便于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强制性管理的项目进行的,各单位和人员可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执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可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根据本企业生产和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成本控制的目标,制定出有关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是成本控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起到类似于消防队的作用,对于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制约。在防护性控制中,制定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防护性控制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这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制定得较好,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便于有关单位和部门具体地实施和操作,就能起到防护的作用。
在制定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时,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中,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里,这些规章制度还比较健全,对于做好成本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约束条件在企业里制定得却不是很多。
在成本控制中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应如何与企业的其他规章制度相协调,做到相互之间不冲突,并能相互补充,共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做到这一点,在制定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各种情况,熟悉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经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后才能实施。
在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约束条件的问题。由于约束条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些行为的限制,所以,其强制性比规章制度要弱一些。有时约束条件并不一定制定成相应的条文,而是在生产实践中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为了加强对成本管理行为的约束,可将这些规范整理、加工后,编制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就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了。
由于防护性控制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有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制定得并不完善,对于有些行为可能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或约束条件,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加以充实和完善。有时,人们对规章制度认可的程度可能大一些,而对于约束条件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这是人们对约束条件认识不高的一种表现。应当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的,因为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较长的时问,且不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而约束条件则具有灵活性。有时行为规范比规章制度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的体现。
在进行防护性成本控制时,除了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外,这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还应比较科学、完整和实用。如果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缺陷较多,不便于各单位执行,则各单位在具体操作时难免会出现问题。所以,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制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护性控制的效果。在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里,由于各项规章制度较严,在防护性成本控制过程中也能建立比较好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从而使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取得较好的效果。
防护性控制应“以人为本”
采用防护性成本控制不但要求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或约束条件比较规范、科学,而且要求进行成本控制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包括精神文明方面的素质。防护性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素质的一种检验。成本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各方面工作的好坏最终都会在成本指标上体现出来,而防护性成本控制能将人们的这种素质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建立防护性成本控制时,应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或称检查制度),检查各单位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检查工作可由成本管理部门会同企业的其他职能科室共同负责完成。防护性控制由于是根据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进行的,政策性很强,因此,应对该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的检查。这种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约束条件。如果出现问题,应检查其出现问题的原因,监督其改进。
防护性成本控制中的检查阶段与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成本控制标准与实际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偏差,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而是通过检查各单位或个人对成本控制制度和约束条件执行的情况,间接地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应当认为,只要各单位或个人认真遵守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在进行防护性成本控制检查时,不像其他成本控制方法那样有比较直观的数据资料可供对比,只能是按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这项工作需要被查单位给予较好的配合,否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防护性控制检查中对约束条件的检查,应与规章制度的检查相区别。由于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各单位应当没有折扣地贯彻执行;而对于约束条件,由于强制性较差,应针对不同的约束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规章制度不严、约束条件不合理等情况,要进行修改。对各单位执行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情况的检查,应给出检查的结果,对于执行较好的单位,应总结其先进的经验;而对于执行较差
的单位,应查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归属不同的责任单位。若是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定得不合理,则应对其进行修改;若是责任单位工作上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则应根据规定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
由于防护性控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需要管理人员来完成,成本控制的管理人员应不断增强控制意识,自觉参与控制活动,使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都能同防护性控制联系起来。在众多成本控制方法中,防护性成本控制属于利用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来进行控制的,政策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应掌握这些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应能自觉利用这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来进行控制,以免使这些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变成空架子。
防护性控制是个系统工程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防护性控制的效果影响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力也比较强,这样就为防护性控制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此时,采用防护性控制的效果就比较好一些。而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就应花大力气搞好防护性控制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以便为开展控制活动打下基础。
防护性控制的反馈系统十分关键,它与其他控制方法的反馈系统不同,它不是将实际执行的结果同控制目标相对比,而是根据在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经过研究之后,对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进行修改使之逐渐完善。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防护性控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灵敏性,也就是说它能非常及时地发现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的不足,并能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防护性控制系统运行得如何,应通过反馈系统进行检查。若该反馈系统能将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准确地收集上来,则说明该反馈系统还是比较灵敏的。若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取得,说明该反馈系统的灵敏度较差,需要进行维护或修正。
防护性成本控制的反馈系统包括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效果的检查及各车间、部门成本管理人员所进行的检查。通过检查,能查明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护的意见或建议。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防护性成本控制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防护性控制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如以材料费用的控制为例。
材料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支出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支出项目。材料费用的高低,对成本水平的高低影响很大。首先要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如果采购材料的成本就很高,日后无论采用怎样的成本控制方法,都很难做到使成本水平大幅降低。因此,材料采购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主要内容应包括采购材料制度的制定、采购材料价格的确定、运输方式的确定、材料入库验收制度的制定、材料采购地点的约束条件等。规章制度和约束条件可根据采购材料的具体情况制定,若采购材料的种类繁多、价值较高,则可制定的详细一些,以便于进行控制。
由于采购材料时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如采购地点、价格、运输方式、付款方式等都可能经常变化,因此,比较适于制定一些约束条件来进行管理。以材料采购地点为例,其约束条件可以有供货单位与企业的距离、交通是否方便、运输工具是否便宜等。由于有了约束条件,采购人员在采购时,就可能根据这些条件来选择供货单位,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材料的发出要由专人负责,并要建立相应的凭证和账簿进行登记。在一般情况下,应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负责,以便起到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作用。材料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责任制,应按定额领用,实行节约有奖的制度。建立废料和余料退库的制度,对于贵重稀有材料应随领随用,未用完的应及时入库,以避免损失和浪费。对于一些不适宜制定消耗定额的材料,可制定其使用的一些约束条件,如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使用,怎样进行消耗数量的控制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的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办学所需的仪器设备采购数量急剧增加,种类日趋多样化。在此形势下,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相关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预防腐败是加强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廉政建设必须贯穿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全过程
近年来,高校日益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实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和学科数量不断增加,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形成了庞大而稳定的市场,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在此形势下,加强对采购工作全程监督管理,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使采购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建立、完善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保证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健康运行,是高校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2 坚持原则是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根本要求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开展,这是推进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日常采购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如下原则:一是阳光原则,即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学校相关部门必须面向全社会公开仪器设备招标信息,保证投标人能及时、平等地获取全部招标信息;对所有供货商一视同仁,采购全过程面向学校和社会公开,积极接受监督;切实贯彻落实招标信息制度,公开评标细则和标准,完善专家评标制度,引入监管机制,确保招评标过程的公平性。二是效益原则。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前提下,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对项目需求做充分的论证,避免重复浪费。(2)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使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为学校购买优质、廉价的产品和服务。(3)遵守法制原则。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积极接受社会监督。(4)反腐倡廉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校内和社会监督管理,避免滋生腐败,使采购人员做到清正廉洁。
3 坚持采购关键环节分离是推进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廉政建设的基本要素
对于仪器设备采购工作,高校必须建立权责分明的内部管控制度。其中,强化采购全流程中关键环节相对、有效的分离,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3.1 采购计划编制与实施分离
学校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应由以财务处为主要责任单位的机构进行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采购目录,编制采购预算,同时审核相关费用支出以及监督相关部门实施采购计划。以设备处或采购中心为主体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计划、预算的要求,在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开展采购工作。
3.2 采购实施与监管分离
以审计、监察为主体的相关部门,参照有关法律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对采购实施程序、方式以及合同履行程度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和公正。
3.3 实行采购与验收分离
对于采购的仪器设备以及完成的工程,学校应组织有关专家以及审计、监察部门共同参与相关验收工作,以确保采购活动实施的合法性、有效性。
3.4 采购实施与款项支付分离
验收完成后,财务处根据验收报告和相关合同条款支付款项,保证采购活动严格按照预算和相关采购目录开展。
4 完善监督机制、规范采购制度是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廉政建设的重要因素
在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下,按照廉政建设的要求,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指导、规范内部的采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开展采购工作的依据和准则,这些规章制度必须贯穿于采购工作的全过程,使采购工作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公开、透明地开展。
4.1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在现有规章制度基础上,高校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增强相关规章制度的时效性,做到与时俱进。在规范采购活动的同时,对计划实施、方案论证、招标、采购、验收等关键环节施行有效分离,保证学校采购工作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公开、透明地进行。
4.2 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外,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全程实时监督。监察、审计等部门要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管机制,将监管窗口前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止腐败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5 加强思想教育,牢筑道德防线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廉政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监督机制做保障,更需要加强全体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牢筑道德防线,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抗腐拒腐能力。思想教育是廉政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相关岗位人员要加强政府采购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党性,提升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廉洁自律,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学校要结合高校系统腐败案例,对涉及管理、采购、监督等有关岗位的人员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牢筑道德防线,做好本职工作,做有利于社会的人。
6 结束语
高校把廉政建设贯穿到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全过程中,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教育,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管机制,使采购过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保证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健康、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 杨帅.高校设备招标采购中的失误防范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65-166.
[2] 袁品颖.设备招标采购的要素分析和全过程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3):156-158.
[3] 牛勇.高校实施仪器设备阳光采购的初探[J].中国政府采购,2005(12):42-43.
一、我国政府采购现状
政府采购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实行集中财政采购制度以后,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产生,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事实证明,从2003年1月至今,我国各级政府认真贯彻的《政府采购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使得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预算数据得到有效地控制。政府采购金额从商品单价开始便有了较强的规范化控制,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对支出的源头控制客观上减少了资金的周转、挤占、滥用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使得采购的商品和劳务的透明性和公开性都较高,政府既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又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节约财政资金。
其次,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在1998年仅为31亿元,而经过5年以后到2004年时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136亿元,而到2005年已经突破了2500亿元的目标,单年增长幅度达到了15百分点以上。6年以来总的政府采购增长率平均达到了88.8%,由此可见,以后几年政府采购的资金规模还是会有较高的增长幅度的。
此外,政府采购的商品结构和劳务结构逐渐得到合理化发展。有数据显示,2003年政府采购工程类规模占总的采购规模的38%,一年以后其数据增加到44%。货物类的采购量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而且一直以来居于购买货物的首位,根据国际上别的国家政府采购的比例数据,我们发现我国的政府采购正在和这些国家慢慢地靠近。
总之,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控制政府腐败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采购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2003年出台并实行了《政府采购法》,对于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行为做出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规定,客观上强化了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过程,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仅仅依靠《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等一些部门规章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特别是当遇到一些管理体制和实务操作上的情况时,往往影响企业的公平竞争,和政府采购人员的腐败行为。例如在政府采购中缺少供应商质疑管理办法,对于一些质疑的情况应该依据哪些法律法规都没有依据。因而,要使得政府采购的法律规章体系更加完备的话,更加详细和切合实际的政策规章制度是不能缺少的。
2、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制定预算的脱节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制定的本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同步,两者存在脱节现象,经常形成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资金保证的局面。另外,一些政府采购部门制定的采购预算编制比较简单,不够细致,没有一个客观的编制体制约束。对采购的预算资金的额度也是经常不以市场价格为参照标准,人为地估算,进而使得公共支出的项目不能够细化到政府采购的具体目录中。
3、政府采购的信息对于一般商家来说不够通畅
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政府采购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了。然而,对于一般的商家而言,对于政府采购信息的却并不是很顺畅地了解和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政府采购信息的媒体选择不科学。一些地方或行业的政府采购不是在指定媒体上公开相关信息,而是热衷于在本地区或本行业媒体上信息。这样的政府采购信息沟通渠道现状,往往使得很多优秀的一般商家难以参与到公平有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来。
4、采购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
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大都来源于原来的财政部门,离专业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采购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知识过硬的队伍,人才的缺乏将会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有效解决政府采购存在问题的政策探析
1、强调政府采购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行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如何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和采购方法的规章制度,例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等。这些法律规章很多已经考虑到了具体实际工作的情况,因而实际实行中应该强调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只有贯彻这些现有的制度体系,才有可能将现有的政府采购工作做到最好。其次,也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以《政府采购法》为基本法的政府采购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争取适当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具体法规以促进《政府采购法》的有效实施。制定有关供应商的质疑处理办法,以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有效公平竞争。总之,要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已经颁布施行的规章制度遵照执行,对于还没有定文的情况不断完善,并积极修改已有的规章制度。
2、在预算编制时应该强调控制的理念,强化会计核算要求
在政府部门采购预算编制中我们要强调事后控制的理念,在后续具体执行过程中严格按政府审查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变更采购项目。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采购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按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程序规范化运作,对采购资金的拨付、使用、清算等的过程进行监控。采购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此外,还要强化会计核算的要求,明确的操作管理程序,在预算、采购、付款、核算、决策的各个操作环节,实行相互控制制度,有效防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对政府采购支出进行单独核算,以监督采购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运作机制
现今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信息的掌握对于商家来说就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对于政府采购而言本身上应该立足于促进优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应该搞信息不对称的不公平竞争。因而,政府采购应该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运作机制,提高政府采购的执行效率。最好是能够将与政府采购有关的数据信息登记入库,供使用者随时进行调用。在努力提高政府采购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可将有关政府采购的信息到国际互联网,完善网络体系,形成网络采购的大市场,大力推行网上采购,使采购过程更加快捷,采购程序更加规范,以此来扩大采购规模和影响力。
引言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采购工作,而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就要加强采购环节的管控与相关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加强采购环节及各个方面工作作风建设与管理,采购环节中的竞标、评标或招投标可能会遇到各种社会影响或干扰,故要加强这个方面的管控,不要弱化或忽视,这样对企业提质增效大有裨益。企业在采购环节的时间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营等的正常运转,关系到企业资金链、物流链的连续性、稳定性问题,故企业需要加强采购环节的管控和相关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达到做强企业的目的。
1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1.1采购部门、人员工作作风不良
采购部门或采购人员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采购部门或员工可能在采购过程中“吃回扣”,或者存在慵、散、懒、怠、贪等行为。
1.2采购环节中竞标、评标或招投标内部控制散乱
在大批、大量、大金额采购行为(可以分批交货及分批、分期付款)中,如果不引入竞争性采购或招标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难以下降,采购质量难以提高,滋生腐败,使采购行为处于被动,局面不好控制,还可能造成签订的合同技术指标及原料交付时间(及时性)较难达成等情况。公司存在对竞标、评标或招投标应用不足、流程不清、意识不强等问题。
1.3采购时间内部控制不科学
由于供货商、运输管理、采购方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采购到货时间延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运营等造成负面影响。
2采购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或危害
2.1采购部门或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于“吃回扣”及不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作贡献,而用慵、散、懒、怠、贪等对待工作的行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对企业及国家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了解、忽视或者漠视;②企业管理者对这些行为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漏洞、不合理、不严密及执行不力或者操作性不好;③对企业相关制度或国家相关规定、法律法规的宣贯不到位,没有达到入脑入心的程度;④没有对违规人员进行恰当惩罚或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优秀人员适当奖励,奖惩没有起到“罚一儆百”或树立标杆典型的作用。在采购工作中,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的要求、号召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没有入心入脑,更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采购相关规定置若罔闻。企业应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不顾公利、公义而为个人逐利如蝇嗜血的行为与采购人员要加以惩戒,否则会造成企业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平,还可能导致其他人员愤怒,造成大量人员跟风、跟进及塌方式腐败行为发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甚至动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2.2采购环节处于被动局面
对于大批、大量、大金额采购行为不进行竞争性采购或招投标等措施会造成被动局面,采购价格较高,质量较差的原因:与单个供应商谈判,竞争性较差,讨价还价较艰难,历时较长,效果较差,可能导致货品交付时间不及时,或者付款方式不利于采购方。以上这些情况的危害在于采购成本较高,合同中关于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付款方式对采购企业不利,合同较难谈判,费时费力,效果不好,造成采购企业处于不利、被动局面,企业成本难以控制,企业成品竞争力不强,效益不好,利润较薄,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2.3采购的时间管控不足
采购到货时间延迟的原因:采购的时间较晚,采购申请批准时间过长,供应商发货时间过晚,供货商生产出现问题,货物在路途中耽搁时间过长,运输货物时间过长,交通运输工具或货物运输管理存在问题,或者与运输部门的协商与沟通存在问题等。采购到货时间延迟的危害: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到货时间严重延迟还会影响年度企业生产效率、生产进度及年度生产计划、销售业绩,甚至影响企业订单交货期、声誉与利润等。
3加强采购环节管控的措施
3.1加强采购环节工作作风建设与管理
(1)加强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宣讲与培训,运用相关人员容易入脑入心的语言认真宣贯,并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2)针对违规、违章、违反制度等行为,制定易于操作、执行且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3)对违规人员进行适当惩处,对优秀人员加以褒奖,既要有精神上的奖惩方案、措施,也要有物质上的奖惩方案、措施。对优秀人员加以宣传,让优秀成为一种文化。适当惩罚有过失的当事人,但处罚、宣传不能过度,否则易导致恶性事故发生。
3.2改善竞标、评标或招投标措施与制度
1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科室物资采购
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物资的采购也变得越来越难了,原来需要的品种不多,库存量也不需要很多,现在医疗业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价值的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也不断呈现,需要的品种越来越多,从原来的几百种到现在的几千种,这些物资如何采购、供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如果利用人手工去写采购单,将是相当繁杂而吃力。
1.2物资浪费严重
科室领用卫生材料由于没有专人管理,领到科室的物资就由科室人员谁用谁取,容易出现某些材料,如酒精、纱布、输液器、棉花等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甚至用材料去送朋友和家人做人情,导致材料转嫁到病人头上的现象不能杜绝。
1.3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医院内部划分很多部门、需求物资种类复杂,各个部门需领用各类物资开展工作,物资请领出库以后能否用到实处,能否实现物资领用透明管理,都需要对请领出库的物资进行有效监控。应用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对入出库进行全程监控,从根本上解决物资的信息化管理问题,才能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的增加,提高医院经济管理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利用全成本核算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物资管理需要专人分工管理,有的人身兼数职,采购、验收、保管、出库由一人完成,违反物资管理部门重要职务不能一个人担任的原则,医院没有形成关于物资管理流程的文件,没有制订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物资的采购、供应[2]。
2加强物资管理的具体办法
针对医院目前的实际现状,制定出一套最优的物资管理方案。
2.1物资管理保持畅通渠道
为了提高库存物资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促使医院资金周转快,更好的为部队、人民群众服务,医院现有的规章制度力度不够,应多出台物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使物资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每个人的责任都能划分清楚,库存物资才能更好的利用起来,不会出现库存积压或者库存不足等问题。库存物资的采购、出库都需要专门制订制度来约束,物资管理系统由专人、专机管理,科室指定专人领取,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分工明确。
2.2对库存物资进行定期盘点
医院各物资库房应定期对物资实行盘点制度,第一,库存物资的价值定期估量,剩余物资通过物资管理程序查询,库存数量不足的,向主管领导申请库存物资的补足。第二,查找库存中的盈亏,找出造成盈亏的原因,编制盘点表,经批准后报财务部门,达到账实相符。
2.3科室申请需要领用的物资
医院物资管理软件可以对每一种物品设置库存上下限,科室在物资管理程序里申请需要领用的物资,保存后提交采购计划单,经各库房确认后采购入库发放。这样基本可以实现当时入库就能领用出库,做到“零库存”,从而避免了库房物资积压和浪费。
2.4物资库房实行计算机管理
各库房物资采购由专人采购,使用物资管理程序进行入、出库录入,医院物资管理软件每月可以对各种物资进行统计分析,并打印出物资统计分析月报表,这样才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把库管员从以前繁琐的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医院各物资库房实行计算机管理后,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也提高很多。
2.5健全物资库房规章制度
医院领导要充分重视物资管理,要制订物资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物资采购需严格审批。医院各物资库房的管理制度必须健全,库房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培训,做到验收、入库、出库、盘点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明确各库房的核算方式,保证各库房的物资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防止库存物资管理流于形式。各库房的管理要规范化、科学化、流程化,只有这样才能规范物资采购流转行为,减少使用中的各种损失,堵塞物资管理中的各种漏洞,降低物资消耗成本[3]。
3建立网络平台对物资进行计算机管理
一是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平台,物资发放各库房和各领用科室都配备了计算机,经实际考查论证找出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物资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达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了分库管理,全院分四个库房,设备科、财务供应科、营房科、信息科为发放物资的职能科室,设备科负责全院卫生材料的发放,财务供应科负责全院生活用品的发放,营房科负责营具的发放、信息科负责全院计算机耗材的发放。三是设备科、财务供应科、营房科、信息科可通过计算机进行物资的入库、出库、盘存和成本核算,每一张入库、出库单据都必须打印,用于财务报账、库房、科室存留,丢掉了以前的手工单据,避免了物资入库后发生不知去向的情况。四是设备科、财务供应科、营房科、信息科对每一种物资在计算机里设置上限、下限以及标准存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物资缺少提示。各科室需要申领的物资都统一在物资管理程序里进行申领,还可以在物资管理程序中查询不同物资及同种物资的不同价格,然后生成物资采购计划单,经各物资库房审批后方可领用,这样既避免了库存物资及时领出使用,又避免了某些科室只领不出的浪费的行为,减少库存积压。五是实现物资从申请到领用的全程监控。物资从采购入库到请领、病人的使用、收费环节都实现了全程监控,特别是高值物资的使用更加严格。物资在流通过程中无丢失,消除了弄虚作假的隐患。六是增加物资管理的透明度。各临床科室可以查询出库明细单,科室负责人可以查询各类物资的使用情况,将申领数量和使用数量进行核对,查找差错原因,便于控制监督,从根本上降低了医疗成本,也间接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同时便于管理者随时掌握医院物资的库存、价格、付款情况和物资的流向,实现了物资管理的透明度,为管理者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也提高了使用科室的成本意识、节约意识[4]。
4结果
医院实施科室物资管理软件以来,各科室领用的物资全部计入科室成本,每月由核算部门扣除,每个科室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查询自己科室的物资使用量、金额等数据,从而杜绝了浪费行为,提高了各科室的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医院使用物资管理系统,为医院资源节约提供了分析数据,提高了医院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降低了医疗成本,有效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医院实时动态地掌握物资的成本状况,变物资成本的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只有建立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
参考文献:
[1]李会元.浅谈医院物资管理与医院现代化建设[J].医疗装备,2007(1):21-22.
[2]徐红芬,王广华.医院材料物资管理模式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03(10):42.
[3]糜燕.探求医疗物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增长[J].广西审计,2000(4):42-43.
××××年××月××日
文书要点
总务科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杂,一年来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2021年以来,中心对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整理和完善,总务科按中心要求对科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重点采购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轮岗并就物资、基建、设备维修、维保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方面进行了各项学习,加强了对各类采购的监督和管理,并结合中心几个专项活动,认真仔细的对采购及相关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工作。
在人员岗位发生变动之后总务科为了让相关人员迅速进入角色,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进行了授权,工作人员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并按要求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工作,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推诿、拖沓、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提升了总务科为各科室服务的水平。
二、工作完成情况汇总
库房组:2020年总务科对中心的试剂耗材采购进行了新的规定,试剂耗材按照规定95%以上产品进入海虹网,并按要求进行采购避免采购程序上的违规现象发生。
完成试剂耗材全年2500万的采购任务。
完成了新一轮保险招标,根据相关科室的要求在原有保险条款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部分条款。
完成了纪念品招标,并增加了一个供应商。
完成了关键物料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对证照齐全和证照不齐全的试剂耗材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完成对第三方招标机构的对比与评估,选择对中心有利的招标公司进行招标。
设备组:完成了2019年追加资金及2020年预算资金共计2800万的设备采购。
科室设置装修改造工程及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规划对科室设置有计划、分步、合理地进行改造装修,做好工程预算、结算和质量验收工作。
2021年工程改造项目:大楼中央空调改造工程、英雄广场改造工程、按照15189实验室评审要求分别对检验科及研究室进行了改造、完成成分科改造工程、劳模工作室改造工程的前期设计工作并着手准备招标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2021年历时10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及报废工作,本次清查工作确定报废资产529台,报废总金额539万元。
车队:2021年4月车队获得了“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平时在队长的带领下加大学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让每个驾驶员加深对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中心、科室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应用。
在街头采血点分部多、分部广,集体献血任务重,车队自身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立足根本,克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全年中心交办的各项任务。
对一线科室不断创新的工作模式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三、消防卫生安全工作情况
总务科紧紧围绕消防安全、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消防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根据中心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及方案对中心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长期的落实和检查,联合办公室定期对中心各科室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巡查,定期对中心配电间、街头献血点的线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科室进行整改并上报中心领导,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消防演练工作,着力让每个职工了解消防方面的常识,把全面排查治理消防安全隐患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边查边改,以查促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无事故。
五、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重点工作:
1、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根据第八周期评审要求,完善各项不足。
3、关键物料信息化工作
目前,项目材料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1.由于建筑业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企业领导对材料成本管理意识不强,说得多,落实得少,尤其是项目材料预算分析环节薄弱。
2.对材料市场的价格变动,缺乏足够的分析预测能力,致使采购价过高,影响工程材料成本。
3.企业资金不足,赊欠采购无形增加了工程材料成本。
通过对上述材料成本管理存在弊端的分析,提几点搞好工程材料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领导意识,加强对材料成本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力度。领导重视是开展材料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成本控制涉及全员,必须由最高领导层推动,它决定了材料成本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项目贯彻执行的程度。企业领导不仅在思想上要重视,还要在行动上亲力亲为,监督其执行情况。这样,项目的执行者才能真正做到按规章制度办事。否则,那些制度就只是一纸空文,流于形式。
二、在工程投标初期,正确测算投标材料预算量与单价,从源头上做好预控工作。工程完工材料费的盈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投标时的报价和材料用量。所以,在工程投标时正确测算材料用量及投标单价尤为重要。因此,正确测算材料用量和投标单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今后工程材料用量,而且也为材料采购提供了依据。
三、完善项目材料各项管理工作,对指定的规章制度要严格贯彻执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资采购/需用计划和根据工程进度编制的材料预算书是材料采购的依据。
2.材料进场前供货商的考察与评估,采购三对比与招投标,也是控制工程材料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项目相关负责人要对采购材料从质量、价格、服务等几个方面做市场调查,最后筛选出4-5家符合要求的供货商,作为备选。 转贴于
3.加强对采购合同签订流程的管理,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采购合同应本着双方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具体到签订材料采购合同时,首先要对采购的材料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产品规格及特性、计价单位、验收标准、存放要求等。项目部相关责任人应会同项目经济师、质检人员一起签订合同,签订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产品的特性、运输方式及存放要求、验收标准、运费负担、付款方式、争端解决方式和出现不可抗力时的责任分担、质保期及对质保金的规定。此外,项目部的变更洽商也很重要。如果不是在投标报价时一次性包死的材料价格,项目部在签订采购合同时,一定要结合材料预算价格,如采购价超出预算价,要做好甲方认价签证工作。
4.加强材料采购进场与库存管理。工程材料必须依据预算采购,材料进场要有出厂合格证明、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测报告,严把材料采购进场关。建立完善现场物资管理制度,重视材料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增强材料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根据材料特性合理堆放,结合施工的变化及时进行堆放位置的动态调整,以利于方便施工,减少二次搬运。
5.材料出库与限额领料的管理。要设立专人,严格按照工长提供的限额领料单进行发料,严禁超预算发料行为。发料部门还要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建立健全各类材料台帐,加强材料动态管理,减少不合理的材料浪费。每月末对现场及库房材料进行盘点,为财务核算成本和下月材料采购做准备。
四、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内容有:
1.依据项目制定的材料节约指标,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如完成指标,给予经济奖励,否则,进行相应的处罚。
2.建立材料采购标准价格,项目经济师负责对所有重点监控的材料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投标预算价及造价信息定期编制出标准材料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的降低采购价格。对完成降低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罚。
装备资产是校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管理与一般校产管理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做好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首先要认识到装备工作不是一件单一的、孤立的事情,至少包含校产校具的装备建设、管理、应用3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一方面,装备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同时要做好管理,发挥装备的教学保障功能;另一方面,管理可以保证教育装备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装备的充分应用,提高其利用率;此外,在装备得以充分应用的同时,装备管理、装备建设,包括制度建设也必须相应同步跟进,使之不断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适应装备工作发展的要求。
2 装备管理是学校校产管理工作的重
要方面
从资产管理角度来看,装备首先是“物”,是学校的重要资产,应纳入常态化的校产管理范畴。学校校产校具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财的管理,二是物的管理。财的管理包括校产校具的采购、入库、赔偿、报废等;物的管理包括所有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教学办公用品和建筑物及建筑材料的保管、维护、维修、使用等。
校产校具的管理既要“管”还要“理”。管是管好学校的财和物,管要管得井井有条,保障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理是理出所有的东西,有用的要物尽其用,没用的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报废报损手续,为教育装备设施更新提供依据。要做到制度先行、规范操作、科学管理。
2.1 制度先行
学校校产、装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一般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许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校工作实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很好指导和规范作用,可操作性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的规章制度,应予以保留,以保证学校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比如,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般都比较完备、科学,应该继承。同时,学校管理制度也要适当增加、修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和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等,就需要重新修订、调整和重新制定。
2)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校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等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制定学校管理制度,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要把他们的利益、感受、发展摆在第一位,因为学生是学校工作的对象,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师是完成学校根本任务,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主要力量。学校校产、装备管理制度,就是要在“以人为本、主动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学校财产的有效管理、规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产管理制度的制订要体现出引导、促进、鼓励和方便全校师生的使用,而不仅是为了方便校产校具的管理,更不能限制、约束了师生的使用。
3)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是实体制度,缺乏程序制度,使公开公平公正不能有效贯彻。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着全体师生的行为,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权。既然规章制度人人都要遵守,在修订学校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有些规章制度不规范,有的比较模糊,有的非常空洞,有的文字不规范,有的条例易产生歧义,有的不切实际,有的非常繁琐、叠床架屋,可操作性不够。因此,梳理校产校具管理制度时,必须对不规范的制度予以修订、重建甚至取消。
比如,在本校的班级校产校具管理制度中,就规定“学期初配置,班主任签字,学期末检查核对,损坏赔偿”。同时,加强日常的“校产盘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校具赔偿制度”,并且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评分体系和“文明班级”评比指标中。
2.2 规范操作
有了科学、规范、系统的校产装备管理制度,还需要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尤其是要注意校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校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比如,每学年的财务预算,先由各个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填写一份“常州市第一中学设备采购申请表”,然后由校产管理员提交“学校已有类似的相关设备情况”,再由装备处调研、汇总后提交分管校长,校长室根据学校的预算总额、需求的轻重缓急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整个学校的财务预算报告。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况,急需添置的设备设施,也必须按照规定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并进行审批。
1)对于设备的采购,学校一向遵循常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和常州市教育局装勤中心的“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方式,实行公开招标。对于小额的日常办公用品、维修配件、易耗品等,也是货比三家、公开信息、择优签约、长期合作,力求节约,学校的打印机耗材、家电设备维修等,都是采用这样的操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学校文印室还实行了社会化运作,不仅节省了资金,还压缩了一个工作岗位。
2)对于校产、装备设施的采购结算和报销,学校积极实施“公务卡结算财务管理办法”,即使有个别的、突发性的,学校单独采购,也要遵循2人以上一起采购报销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强化精细管理,做好为学校的服务工作,实现教育市场的新拓展。搞好教学用簿本、纸张的供应。切实配足、配齐学生用作业本。做到发放及时,服务到位。
学生着装坚持服务为主,育人为主,加强学生着装前后的教育,提高育人效益;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要求,保证服装质量。要本着学生及家长自觉、自愿的原则,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确保这项工作不出问题。
2、加强对教育用品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严格执行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根据需要、迅速及时、保证质量”的要求,严格执行“大宗物品招标采购、贵重物品慎重采购、日常用品精心采购”的原则,做好学校办公用品及部分学生用品的供应工作,确保物品供应主渠道的畅通无阻。
3、加强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深入学校,及时了解学校后勤管理的情况,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工作重点
本着“服务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做好学生作业本的配备及学生着装工作,在搞好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前提下,加强对教育用品集中采购供应的管理,同时,较好地体现经济效益。加强对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后勤工作的职能,努力为教育教学搞好服务。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展开工作。
2、加强本科室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对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对采购的物品要强化“质优”意识,通过采取招投标、联系厂方、征求学校意见建议等形式,保证供应物品的质量。同时,加强采购物品信息的反馈,便于学校了解情况,及时结算。对需要的物品要提前订购,以便于及时组织货源,搞好服务。严格学校自购物品的审批制度。
内外协调是办公室日常工作中的主要部分。办公室与工商部门、综合执法部门、消防部门、环卫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日益密集。
2、认真做好公司的文字工作。草拟综合性文件和报告等文字工作,负责办公会议的记录、整理和会议纪要提炼,并负责对会议有关决议的实施。
认真做好公司有关文件的收发、登记、分递、文印和督办工作;公司所有的文件、审批表、协议书整理归档入册,做好资料归档工作。配合领导在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贯彻公司有关会议、文件、批示精神。
3、落实公司人事管理工作。组织落实公司的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和员工的考勤控制监督工作。
4、切实抓好公司的福利、物品管理的日常工作。按照预算审批制度,组织落实公司设施设备、办公用品、项目施工、食堂原料、员工福利等物品的采购、调配工作。
5、做好公司各种会议的后勤服务工作。
6、积极协调、全力协助其他公司做好各类重要接待及重大活动。
7、办理集团公司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总起来看,办公室的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效率仍然不够高;计划方案仍然不够缜密;大局观念仍然有所欠缺;操作程序流程仍然不够规范等。针对这些的问题,我认为明年办公室的工作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补位意识,为领导服好务,为员工同志们服好务。办公室上传下达的本质是服务,要确保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要确保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2、继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努力实践制度管人,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使公司步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3、加强市场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论证资料。
4、不断提高档案整理水平,继续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公司各类档案、文件资料不遗失,查阅方便、迅速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