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资产管理的风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资产管理的风险

篇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企业中资金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

一、当前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

1.法律风险。目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一系列金融法规也先后出台和更新,这对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又是一次挑战,企业的发展要在国家法律控制的范围内,因此,一些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了。国家法律的这种变更并未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形成法律上的支撑,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发展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2.政策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的资产管理已经基本完成了辅助国有企业进行债转股的义务,但债转股的实际结果是使企业股东难以行使其权利,也难以对债转股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由于商业银行和地方一方面想尽可能多的见面债务,而另一方面又不愿由此出让股权。

3.外部风险。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资产管理在处理不良资产时所遭遇的阻力较大,该阻力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由于一些企业是地方的经济支柱,所以企业的资产管理和地方政府间存在较大的分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要靠内部的协调和外部市场的和谐,这种情况加大了企业债务的逃废比率,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信用。

二、控制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的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的频繁往来,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相互间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企业出现资产管理风险一定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不断提高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企业风险资产管理就是要扫除管理的盲区。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是要依靠企业的管理,只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现实工作中,风险资产管理处于零散失控状态,缺乏强有力的专业部门组织协调,造成诸多问题的推诿,产生出现问题无从下手的现象,大量复杂的内外部组织协调工作是提升风险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风险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确保企业实现其自身目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风险资产管理机构。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企业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无论哪方面的管理都要具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对于企业风险资产管理,要建立专门的风险资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对实物性资产、债权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实现对风险资产的提前预防和控制,将资产管理的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2.建立风险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有了风险管理机构,也同时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在企业风险资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理顺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上业务精通责任心强和工作经验的丰富的风险资产管理人员,必定会有效推动风险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基于日常管理控制的控制体系,强化自上而下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科学的重大风险预警系统以及妥善使用保险工具。针对特殊时期的风险发出预警,强化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关注。

3.加大风险资产管理宣传力度。只有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一件事才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好这件事。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风险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资产风险忧患意识。风险是企业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是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而存在的,而风险一旦变成现实,会导致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甚至破产。企业风险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其良好的开展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良好的发展不仅仅对于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更是我国经济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应该不断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促进我国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让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

篇2

作为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的正确资产管理,成为正确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除了是证券公司利润增长的主体外,也是资产管理业务与传统业务间的整合,拓展了传统业务的局限。由于证券资产管理是将证券公司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相结合,密切了客户与证券公司的关联性,提高证券公司的竞争水平及公司形象。由此可见,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占证券公司中的重要地位,相对的,优势与劣势并存,资产管理业务管理上的疏忽也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失去其竞争力。所以,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但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存在有许多的困难。尤其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影响风险控制的因素更是多变、复杂。

一、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现阶段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经超过证券公司的自营规模,证券资产管理不单只是对证券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更控制着证券公司经营的成败。不但如此,由于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潜力大,证券资产管理质量、水平能够影响公司形象,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证券公司规模等等。相比证券公司主要盈利来源于传统三大业务,即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已成为证券公司营业额来源的第四大业务――证券资产管理,而且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利润收益逐年以高速度增长着,对证券公司的发展贡献强大支持。不仅如此,证券资产管理与传统业务间的整合,更使其在现代化的公司经营殊且不可或缺。

国内外相继出现许多证券投资公司由于资产管理业务上的失策导致的公司经营不善甚至破产,已经不是个别例子了,如我国一些有些名气的正确受资产管理的拖累导致破产的例子。所以,无论证券公司还是投资机构都加大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力度,让决策更具科学性、高效性。而证券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投资高风险的问题。

二、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高风险性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判断准确性。国外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的成熟是国内证券公司无法比较的。国外证券对资产管理风险意识强,对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研究较我国深入、成熟,特别对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都有完整的管理体系。而国内的证券公司在决策上仅凭意识和经验的判断,不能称作是科学的,处于比较肤浅的认识,也不够完整。

2.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存在组织结构问题。除了需要将资产管理部门中的风险控制单独设为一个部门,还有注重各部门间的紧密联系,进行组织化的管理模式,保证了系统性的科学决策。正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组织化管理,我国证券业存在的高风险难以有效控制。风险控制部门不具有独立、制度化,造成风险信息无法及时处理,提高了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性。

3.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技术落后。参照国际上对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措施,比较注量化,具体指运用多种数学、计算机技术手段,建立数学统计模型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上,由于国外发展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化分析手段较为成熟,其证券公司能够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技术手段保证证券资产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而相比之下,我国的资产管理风险监测手段太落后,通常以人为决策为准,随意性较大,不能够有效的降低资产管理风险。由于比较重视对资产管理的制度化风险,也没有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析风险,所以导致对风险错误认识、错误决策现象加剧,无疑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决策上的风险。既不能有效解决潜在风险,还无形中增加了决策的风险。由此可见,我国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存在较多风险控制的不成熟,需要改善和加强的方面较多,风险控制处于低水平。

三、有效控制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风险

1.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制度化。由于,我国目前颁布的有关证券业的法律,多数以证券公司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有关,其中较少的涉及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风险控制,不能够有效解决高风险的存在。而且,有关法律较少提及如何落实、执行,没能有效的保证降低风险,既不能保证客户利益也不能保证证券公司利益。所以,对于相关风险控制的法律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强制证券公司提高防控风险意识。通过法律宣传,使得投资者加强对风险防控的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风险控制质量较低的现状。

2.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加强组织化。为了有效控制风险,证券公司专门设立资产管理风险控制部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首先,明确管理目标,并进行有效的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个人。证券公司实行有效的组织控制风险系统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将风险控制部门与公司其它部门有效配合,组织化管理,提高了协作的紧密性。基本上,一个合理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组织结构体系是通过一个明确的公司业绩目标、完成目标的相关计划和实施、通过有效的各种风险分析手段和风险控制手段,提高证券公司的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来达成目标。在建立组织化、系统化的公司内部运行体系后,执行一定的程序: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不同类型的风险控制体系,抓住风险控制要点,合理有效的制定风险控制手段。这样,能够将证券资产管理与风险控制真正结合起来,提高了对风险控制的实时性,并有组织化的管理作为保障,能够及时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作出预防和控制。

3.掌握业务中的发展变化,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证券资产管理较多为长期的,风险控制也必须灌入长期、持续的概念。对待长期的风险控制任务,在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时,面对随时间推移而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须及时处理和消除,避免在业务发展和创新中形成新的风险点,拒绝“保底”条款的存在。

4.合理安排资产管理契约的期限。资产管理以一定期限为准,证券公司若缺乏对委托资产在一定期限内的合理安排,将会提高风险程度。因为资产管理项目过于密集,一定期限内对客户的资产管理难度就提高,兑现收益的难度加大。而且,过大的资产管理项目难以做到合理的证券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不能够实现资产管理的最大效益,也无法做到对委托客户的交代。所以要求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无限的增大规模,应该合理考虑资产管理契约的期限,有效安排资产管理项目,提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提高投资的科学决策,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确定最为合理的资产管理结构,最大限度提高受托资产的利用率。

5.控制证券资产管理的规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既有利又有弊。在证券公司足够能力管理资产的规模下,能够保证风险小,给客户和公司带来可观的正收益,反之,将导致公司受严峻的业务危机。所以要求,证券公司应该对资产规模进行管理,不能无节制地扩张管理资产的规模,而应有意识地控制适度规模,以免加大证券公司的运营风险。在提高业绩机遇的同时,更存在风险的增加,风险与机遇并存,无节制的规模扩大,将会导致失败。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原本不流通、欠流通的金融资产但未来有现金流的信贷资产经过重新组合形成资产组,且在此前提下发行证券。这是在金融改革的形式下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资产负债管理的形式。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商业银行针对企业贷款证券化以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而作为一个新型的产品种类总是一种“双刃剑”,即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运行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二、风险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由于参与主体众多,结构比较复杂等,在各主体发挥作用的时候诱发的不确定因素使交易主体获得的损失与收益是不能预测的。所以要到达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要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的成因,进而才可以控制风险,达到最佳收益。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与参与主体联系非常紧密。也称为违约风险,特指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到期不能履约,使交易过程中其他参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任何一方违反合约规定对资产证券化运行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包括债务人信用风险、发起人信用风险与受托人信用风险等。在信贷资产业务中,发起银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资产的所有权或收益权转移给不同参与者,从而形成了风险的分散与对冲机制。在现行国际上,信用风险的测量主要:KMV模型、信用度量模型、CreditRisk+模型和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

(二)提前支付风险

也称为早偿风险,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在确定的还款周期内超出还款约定所规定的还款额度偿还本息。按照抵押贷款余额在确定的还款时间内偿还的多少,分部分早偿和完全早偿。造成提前支付的行为的因素很多,有利率、贷款年限、总体经济环境等。而提前偿还的行为必然会影响资产池的现金流:

1.提前还款发生会引起前期本金偿付额的增加。

2.偿还的本金额也由原来的逐渐增加变为逐渐减少。

3.早偿使原本的利息总数达不到预期的,影响了信贷资产现金流流通,造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后期现金流不足或没有现金流的现象。这会导致特殊目的的投资人无法对投资人支付计划的本息。

4.早偿的发生也会使特殊目的的投资人提前收回本金,但不能再及时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进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为了能减少提前支付风险造成的损失,就要能准确地测算早偿风险。目前作为早偿风险的基本测度指标有:条件早偿率(CPR)、单月死亡率(SMM)。

(三)结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影响证券化交易的信用质量的优劣。它是一种在基础资产与信用增级过程中产生现金流分配给投资者的方式,交易结构的可靠性越强,向投资者分配现金流效率越高,反之亦然。所以,交易结构的可靠性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很大。结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金混用和再投资、信用损失的分配方式、回购条款和利差等。

(四)法律风险

由于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时,涉及的参与主体很多,且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交错相织是一个复杂的运行过程。这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需要法律来规范的过程。但因为法律在某些时候的不确定性、法律条款的更改、法律漏洞的出现导致了银行在运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得不到良好的保障。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有关于税收、利率、监管以及投资者保护等方面提供的法律制度,产生的风险概率很大。

(五)发起人、债务人与证券投资者以外的交易参与人风险

发起人、债务人与证券投资者以外的交易参与人风险也称为第三方风险,一般含有服务商、信用增级机构、提供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提供法律意见的律师事务所、负责保管资产池的管理机构等。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利用信用链的延长实现风险的分散与转移,而每一参与方组织形式与运作规模的低效率,使得它提供的服务不能做到客观、公正、独立,进而众多的参与者都可能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效果。结果就造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不断放大化。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体系

信贷资产证券化既是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也带动了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虽然我国的投融资体制、信用机制、资源配置方式、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金融结构因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当前,应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系统的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所遇到的问题,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环境的科学完善是资产证券化有效运行的良好保证

1.改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配套制度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涉及的参与主体多且作用不同,所以诱发了多项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使得金融系统可健康发展。因此,不仅要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还要将与之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证券法、公司法等)协调发展。充分避免专门的法律制度与配套法律制度相冲突。

2.建立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规范信用评级制度

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对投资者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客观合理的报告结构投资者较容易信任。所以我们要整合现有信用机构,先发展一批具有权威性、信誉性等的信用评级机构,再带动整个信用评级机构行业。要达到此效果,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为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业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保证其职业行为的独立性。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要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吸收信用风险识别理论模型,逐步的完善适合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不断的提高信用评级水平。

3.在信贷资产的源头上控制信用风险

依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含义来说,要使其能顺利发行、流通,就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信用标准、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这样才能及时避免信用风险的传播与蔓延。目前,在我国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代表的抵押类贷款,已经达到了良好的规范,所以它的违约率就相对较低、契约也达到标准化等等,所以可优先选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为其他资产业务的发展提供基础。

4.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依据信息披露的重点建立整个信贷资产证券化全过程的信息库,给投资者与监管者提供便利的查询条件。并且要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规定,制定信贷资产发行人、资产管理人与保管人等信息披露的范围、时间制度,信息的完全流通使得投资者在做选择和评判的时候有充分的考量价值。

(二)构建强有力的金融监管体制框架

2005年证监会批准首单产品到现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已初步建立了业务管理制度,业务开展也从试点转为常规。监管和自律法规体系是监管部门重点完善的领域。现在,已形成了从证券公司监管到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再到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的一套初步法规体系。

1.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核标准、流程及政策在不断完善。信贷资产在我国不断的发展,逐渐达到成熟,所以监管部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降低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准入门槛,缩短了审核周期,也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对基础资产、交易结构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2.在监管部门督促下逐步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对应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严格的规范内部管理人员与具体操作部门管理机制,明确其业务操作、交易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岗位职责。

3.监管部门还加强了对获批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持续检查。证监会制定严格有效的非现场及现场检查制度是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持续检查的制度保障。对各参与主体的持续履约状况,相关账务往来和原始资料等等进行实地检查。

4.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执行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自律监管,对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并建立标准化、完整化的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信息库,便于投资者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景欣.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涂永红,刘伯荣.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篇4

一、企业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是指企业对于企业资产的一系列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旨在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以达到提高企业收益水平的目的。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投入、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一系列资产协调、监督、控制的过程。资产的投资管理是指企业将资产投入到社会中去,加入到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当中。资产收益分配是指企业支配利润,并且对利润的分配进行监督。企业资产的处置是指将企业资产发包、参股、出售、拍卖等一系列的处理活动。

二、企业资产管理风险

(1)企业资产管理风险。企业资产管理风险是指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企业资产质量发生下降,即通常意义上的资产缩水。二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按照现行的规章制度对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得企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资产出现流失的可能性较大。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不良资产。(2)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具体模式。第一,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专门针对一些国有企业而专门存在的风险,因为国有企业由特有的体制组成,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新和旧两种体制。新体制是为了维护企业正常的运行,而旧体制则是为了约束或者激励,这两种体制的并存使得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较为复杂。首先是决策风险。由于国有企业的决策在一定的角度可以认为是行政审批的模式,在决策的过程中牵扯到各个部门、政府单位甚至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各部门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足,缺乏专业的市场化的目光去分析决策,造成了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体制的作用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中还可能导致另外一种风险,就是经营风险。第二,市场风险。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讲,市场风险就是指在企业资产进行投资或者运营时,因为投资的目标或者市场运行状况的波动而带来的损失。市场风险的另外一种解释方式是产品销售是否顺畅,企业和产品是否有竞争力等等。市场的变化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都能给企业资产的投资、运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会对某些相应的行业出台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往往会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二是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风险,市场为了保持平衡,会在供需上保持平衡,但是一旦供需出现失衡,就会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风险。三是市场竞争态势。从市场竞争来看,一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弱,就会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有资金结构不合理,权益和负债资金的比例不协调;企业竞争力较差,盈利能力较弱。再加上经营者管理不善、库存不良、资金管理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了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建议

(1)提高对企业资产管理的认识,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企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资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认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利润没有太大的帮助。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了具体的资产管理项目不能有效地得到贯彻于实施,并且许多企业自上而下,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不能真正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2)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减少投资风险。项目投资首先要有适当的方向,适合当时总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其次要有适当的投资时机,并且要有科学良好的管理体系。(3)保持负债和收益的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负债和收益的平衡可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建立有效地风险管理与预警体系。通过风险预警体系来及时的风险预警信息,让企业做好充分地准备。

总之,企业的资产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作用。企业要充分地重视资产管理,并且正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管理,降低成本,实现更多的利润,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