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篇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学基础涵盖了临床护理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意义

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有效课堂教学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以前教师教授如何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经常是教师先示范,然后给学生看视频,视频看完后教师再讲授口腔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后,我们改变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上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十分钟,然后随机派两名同学,一位当病人,一位当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问刚才学生操作的失误之处在哪,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此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如,教师在教授输液不良反应肺水肿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对肺水肿的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建构,讲授前先让学生复习血液循环的过程,再让学生理解如果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或超过患者的可代偿量时会出现什么反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从而完成新信息的建构。

3.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

传统教学多强调规范和纪律,学生很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面对问题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如教师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当某一位同学练习时,组内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并进行点评。下课前从小组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对比赛进行观察和评审,发现问题并进行打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尤其是教授基本技能操作时,一般都是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可以,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可充分引导学生提出疑难、困惑,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教师在教授铺床法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往左铺,不能从左往右铺吗?”“老师,一定要一个人铺吗,两个人一起铺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再告诉学生能或不能这样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让他们尝试解决困惑。而教师就负责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铺床法的步骤,还学会了面对不同情况时如何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建构主义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和学习这对关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运用这种方法,教师需要在进行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相融合,这对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篇2

    1.1研究对象

选取某校大专护理学专业二年级2个班的3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4名,女生286名;年龄19~22(20.45±0.70)岁。

1.2教学方法

    1.2.1教师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做好下列准备工作:①确定TBL的分组方式;②制订学习目标,选择课外学习资料,设计讨论的案例和问题,并完成教案的书写;③制订同级评分内容和学生自我评价内容,确定个人成绩的评分方式;④准备TBL的教学用物,包括个人测验卷、小组测验卷、小组牌号、答案牌(人3、(:、0、£)、答题纸;⑤向学生介绍TBL教学流程及其优点,鼓励其转变学习观念。

1.2.2TBL分组

根据TBL小组人数的要求(一般5?7名一组)和现有教室座位的特点(5个固定座位连为一排),确定每个小组5名学生。为方便组员面对面环绕讨论,座位安排采取前后排座位2+3名、3+2名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素质能力,包括学习态度、改变传统被动学习方式的意愿、对人与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5个方面,每项1~5分,1为很差,2为较差,3为一般,4为较好,5为很好,根据得分进行高至低排序。如1班分为24组,则按照1、2……24、24、23……1、1、2……24如此循环的方式,将学生分为24个小组,使各组学生素质能力尽量相近。每组由组员共同协商,选定1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进行自学活动。

1.2.3 教学设计

本学期护理伦理学总学时为20学时,选取其中的临终关怀伦理、安乐死伦理共4个学时,进行TBL教学模式的尝试。授课教师提前一周发放相关的学习金料和讨论案例,并告知下节课的自学目标和纲要,要求正式上课前组内成员根据案例和学习纲要进行自学活动。例如讨论案例1:面临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种种困境,你认为哪项(提供选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如何解决?然后,由各小组进行自主讨论,最终做出选择,并写出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案。再如讨论案例2:提供1名晚期肝癌患者的病例,小组成员针对是否给予其安乐死或临终关怀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课堂上主要进行个人测验、小组测验、小组应用性测验及教师点评,每次课时2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

1.2.4评分方式

TBL课程结束后,学生对组内成员进行4个方面的同级评分,包括课前参与小组预习的积极程度、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对小组的贡献程度。共分5个等级,各等级分值为23、24、25、26、27分。每名学生只对小组其他4名成员进行评价,不进行自评。每个人的同级评价得分为小组其他4名成员对自己评分的总和,介于92?108分之间。得分为92~95分表明参与度及对小组贡献程度很差,%?99分为较差,100分为一般,101?104分为较好,105?108分为很好。个人最终得分=个人测验的平均分+小组测验和小组应用性测验的平均分x个人同级评价%。

2.结果

2.1 TBL课前学生基本素质调査结果(表2)

2.2课堂测验得分情况

临终关怀伦理和安乐死伦理这2个单元的小组应用性测验得分分别为(52,72±2.00)分和(52.94±2.14)分。课堂个人测验和小组测验得分情况见表3。2.3同级评价得分情况同级评价得分为93-108(99.97土2.30)分。其中,92?95分14名(4.5%),96?99分90名(29.0%),100分103名(33.2%),101?104分93名(30.0%),105?108分10名(3.2%)。

2.4个人最终得分情况

310名学生个人最终得分为75~94(84.83±3.37)分。其中,低于80分者14名(4.5%),80~84分者117名(37.7%),85?89分者156名(50.3%),90?94分者23名(7.4%)。同级评价得分与个人最终得分的相关性相对较高(r=0.583,P=0.000)。2.5学生对TBL的看法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TBL的看法。结果显示,学生对TBL分组方式很满意者265名(85.5%),一般者43名(13.9%),不满意者2名(0.6%);对TBL学习效果很满意者200名(64.5%),一般者96名(31.0%),不满意者14名(4.5%)。两次TBL课前自学时间为5?180(45.81±13.45)min,181名(58.4%)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并值得花费,129名(41.6%)学生认为业余时间花费多导致学习压力增大。在20学时的护理伦理课程中,希望TBL教学的学时数为0者有20名学生(6.5%),2?4个学时者195名(62.9%),6?8个学时者92名(29,7%),多10个学时者3名(1.0%)。在TBL教学结束后,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见表4。

3.讨论

3.1 TBL教学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效果满意

学生通过自学,个人测验答对题数在60%左右,与其自评自学能力基本相符。对于同一道题目,经过小组测验的二次讨论,获得了更高(接近100%)的答对率,表明团队学习后学生能基本掌握该学习单元的要点。在小组应用性测验中,各小组学生能灵活运用论述观点,课堂发言气氛热烈,积极踊跃,取得理想的成绩。最终,个人总体得分平均分为84.83分,说明学生已能掌握该学习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与传统教学不同,TBL能及时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过程评价,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对TBL的评价,绝大部分学生对TBL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认为在小组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这与国外研究者的报道一致,学生能更积极地应用所学知识[24],并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

3.2 TBL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2.1 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素质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文课程,要学好这一门课,学生要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并能主动与他人讨论,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对TBL的认可度是其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6],TBL是目前较为新型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果学生思想保守、不愿意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将会对TBL存在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课前了解学生接受TBL的意愿和基本素质尤为重要。在本次TBL教学实施前,以问卷调査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结果显示,95.5%的学生愿意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其中66.1%的学生意愿强烈,学生在分析能力、学习态度、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较好。针对这种现状,授课教师在TBL实施前深人了解不支持TBL的学生的想法,如有些学生质疑TBL的学习效果,担心小组成绩会影响个人成绩。为此,授课教师重点强调了TBL的优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其顾虑,减轻学生的抵抗心理。TBL正式实行后,学生确实能积极配合教学,做好课前自习、课堂测验、积极进行小组讨论。但需注意的是,有41.6%的学生认为TB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而压力较大,62.9%的学生希望TBL学时控制在2?4个学时。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刚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进行新的转变,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学习单元进行TBL教学,让学生有逐步适应的过程。

3.2.2科学地进行学生分组

TBL非常注重团队的合作,团队成员的组成方式是影响TBL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要体现公平公正和学生间互助的原则。因此,在本次TBL教学实施前,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在分组时按照优生和差生互补原则均匀分配,绝大部分学生.很满意该分铒方式,对小组有较强的“归属感”,能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在实施TBL过程中,没有成员要求更换小组。

3.2.3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由于每个学习单元只有2个学时,在课堂教学时,个人测验、小组测验和小组应用性测验的内容、题型和题量应慎重选择。在内容上,既要能涵盖该单元基础知识的要点,又能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反映学习重点和难点。此外,还必须考虑测验或讨论的内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本次TBL教学中,授课教师对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紧密,未出现拖堂、遗漏教学内容的现象。

3.2.4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施TBL教学时,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对于TBL的实施及学习效果至关重要D为此,我们通过以下3方面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提高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得分比例。在学生个人最终得分的分值比例上,个人得分占10%,小组活动得分占90%,以此提示个人要重视参与小组活动。

只需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无机会答题,无形中降低了学习兴趣而使得参与度较低。而TBL的同级评价体现的是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贡献程度,它可激励个人参与团队的讨论活动,还可解除很多学生的顾虑,如优生担心团队得分较低时影响自己的成绩,或因其他同学不认真参与而自己要背负沉重的小组作业。本次同级评价得分显示,仅有4.5%的学生参与度很差;同级评价得分与学生的最终得分相关(r=0.583),能真实体现每一名小组成员的学习付出和收获。第三,增加学生自学时间的比例。在课余和课堂时间分配下,学生学习时间与教师授课时间的比例有很大改变。课前完全由学生自学,课堂上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间约为70min,占87.5%,而教师除了引导各环节有序进行外,重点点评lOmin,占12.5%。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自学时间和教师教学时间的比例可进行相应调整,但最终要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引导为辅。

篇3

近年来研究显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特色护理查房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的业务素质,然而如何有效地将中医辨证施护应用到护理查房中,以便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是广大中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难题[1-4]。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创立了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三站式护理查房,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②所有入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意识清楚,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能够配合护士进行体格检查;④预计住院时间超过1周(便于做好查房前准备及沟通工作)。排除标准:①患者意识模糊,自主能力差,不能有效配合护士进行体格检查;②预计住院时间少于1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62.47±10.0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6例;年龄(57.33±8.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及管理模式,即日常实行三级护理查房制,护理人员每季度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考试及年终考试,每年年底对抽查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综合评比。1.2.2研究组采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三站式护理查房。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但不限于藏象、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养生与预防、治则与治法等,其中藏象学说又被认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位护理人员的必修课,同时也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日常护理工作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同时在采用三级护理查房制的基础上,每个季度增加三站式查房,具体内容如下。1.2.2.1第一站———汇报病史及相关护理第一站侧重于汇报人(责任护士)的汇报,汇报人(责任护士)于示教室汇报患者病史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入院症状、阳性体征、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1.2.2.2第二站———体格检查主查人向患者介绍查房人员,解释查房的目的,根据病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突出护理专科检查的特点、重点,整个过程需按中医四诊体检贯穿始终,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对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问诊是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及饮食喜好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切诊是指摸脉象,同时包括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等情况[3]。同时,询问患者的主诉、疾病转归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等。1.2.2.3第三站———答疑主查人根据前两站的查房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汇报人(责任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进行评价和补充。同时对汇报人提出的护理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完善该患者的护理工作,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按职称、年资由低到高对参与护理查房的护理人员进行提问,提出该患者在当前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主查人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应充分体现专业水平和内涵。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包括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问卷包括患者端调查问卷、医生端调查问卷两个部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医患沟通、医护沟通)、护理操作、责任心、处理问题能力等,其中患者端调查问卷总分为60分,医生端调查问卷总分为40分,共计100分;总分>85分为满意,总分在60~85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1.3.2临床工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制定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考察表,其内容包括:中医护理思维能力、中医症候辨析能力、中医规范操作能力、护理文书、人文关怀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为20分,共计120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工作能力越强。1.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给药错误,统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选用

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临床工作能力除护理文书及人文关怀维度外,研究组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篇4

1 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难点

1.1 护士缺乏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目前大多数中医院的在职护士中,毕业于西医护校的护理人员占的比例相当大,由于缺乏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开展临床辩证施护,加之长期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护士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对各种中医护理理论缺乏学习和研究,护士们没有中医基础理论的支持,对穴位贴敷、水针疗法等需要经络知识做铺垫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难度较大,选穴不准,记忆困难,手法不熟,因而在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

1.2 护士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不熟悉或不愿意做

中医护理除了整体护理观念和情志、饮食的调节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所规定操作规程以及中医传统技术如针灸、火罐、按摩等均属于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项目较多,要执行这些操作规程必须熟练掌握且要做许多耐心细致工作[2],许多护士图省事,怕麻烦,缺乏沟通技巧,不愿意执行中医传统技术操作。

1.3 中医护理人才缺乏是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开设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相对较少,导致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缺乏,许多中医护理操作由西医护士来完成。由于西医毕业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西医基础理论,从思想上深刻接受了直观的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想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生疏难懂,所以要其从事中医护理操作显然是勉其所为。

1.4 临床医师对中医护理不熟悉

临床医师中西医生占的比重比较大,对于没有系统接收中医理论及技能培训的西医生来说,医生们对中医护理不熟悉,因此在开具中医操作医嘱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很多医师也可能怕麻烦或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项目收费标准不了解,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少开或不开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医嘱。

1.5 医院对中医护理不重视

医院管理上对中医护理没有足够重视,很多基层中医院没有将是否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纳入综合绩效管理体系,没有制定具体约束措施,使护理人员认为中医特色护理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开展中医护理所需一些必备的操作用物设备缺乏,如部分病房中没备有针灸针、艾条、梅花针、火罐、刮痧工具等,势必影响到业务开展[3]。

2 方法与对策

2.1 转变观念,加强中医护理知识再教育,狠抓中医护理理论培训

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每年制定系统的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培训计划,由各专科主任和中医专业护士长授课,要求每个学员要完成规定课时学习,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结果记入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对考核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再次强化,达到人人掌握。

2.2 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

各科室根据业务情况,依据《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护士长或科室中医专科护士对本科室护士进行培训,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护理部不定期进行考核。在日常工作中高年资中医护理人员要重视对年轻护士的带教,经常讲授中医护理及操作,使他们能既好又快地熟练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

2.3 注意培养中医护理人才队伍

医院应该注重培养中医护理人才,要给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注重素质教育,加强中医护理内涵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送出去进修重点培养,定期请专家来院授课;注重培养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注重提拔中医护理人才到管理岗位上来加强管理,以更好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

2.4 加强医护沟通,各科室密切配合

科主任要对开展中医治疗护理有统一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设备,医师开具中医护理操作医嘱。一些独特的中医护理设施、药物制剂等,要靠设备科、后勤科、药剂科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保障。

2.5 加强管理

医院管理部门将科室是否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中医特色护理能有效开展。为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护理部要修订护理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中医护理技术实施率纳入绩效考核,要求每科至少开展专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项目,对不达标者要扣除科室相应劳务费,由于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科室的劳务费,各科室都给予极大重视,保证了措施的落实。此外,还应对中医特色护理内容多加宣传,加强医患沟通,让更多群众了解中医护理内涵,更加有利于中医技术的推广应用[4]。

3 体会

中医有一整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中医护理学属于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的中医理论知道下进行一系列操作。中医护理学内容丰富,中医传统技术如针灸、火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艾灸、推拿、热敷、熏洗、挑割、捏脊、药枕、浴足等均属于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这些技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适应范围广且无毒副作用,深受群众欢迎。但在目前要广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还面临许多方面困难,在这里边既有管理体制问题,也有医务工作者的自身问题,还有患者的认同度问题,基层中医院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认真分析解决,可以先从重点科室开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将中华医药精髓服务于广大患者,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瑞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中医,2008,28(3):88.

[2] 黎昭然.中医特色护理的教与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112.

篇5

十多年来,各类中医护理学基础或中医护理学教材发展迅速,通过搜索引擎及联合书目查询系统等方法可检索出近60本教材,已经基本适合和满足高职、本科等多个层次的教学需要。但由于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起源于中国,国外没有相应的课程,无法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双语教材编写的难度较大,因此截止到2009年,国内尚无该课程的双语教材出版。

1.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学的需要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更需要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进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或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近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促进中医国际化开展了多种学科的中医双语教学,中医护理学也紧跟中医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国内一些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院不仅开设了护理的涉外专业方向,而且也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中设置了双语教学,旨在培养既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又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且能承担中医护理国际交流的人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语教学,而双语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对有效实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

1.3中医护理学国际交流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热潮的涌动,中医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学科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陆续有国外院校来国内中医院校护理学院洽谈并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项目。以我学院为例,2011年以来我院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护理学院开始洽谈中医护理培训的项目。虽然中医护理学科的国际化交流逐渐增多,但东西方地域、文化和语言等差异还是严重的妨碍了中医护理的国际交流和推广。为了适应国内外对中医护理人才和中医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加快中医护理国际化进程,培养出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护理人才,编制一本既适合国内护理专业所用又同时兼顾涉外专业及国际交流的双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2.1编写人员由多学科背景专家组成

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考虑了国内中医护理学教学的需要,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学习需求的特点,并借鉴了国内外现有中医英文版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一方面由国内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循证医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编者编写中英文稿,以保证教材学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与适应性;另一方面又邀请母语是英语的外聘海外护理专家参与审译,对国内医学和中医学英语专家的翻译稿进行语言的润色和修饰,确保英语的原味性和可读性,尽可能做到学术水平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兼顾,以推出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

2.2编写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该课程自身的特色和国内外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者通过多次会议商讨,确定教材的编写大纲和编写内容。编写内容的组织、章节设置、字数分配、知识点的强弱程度、整本教材的系统层次等方面,在参考国内出版的同类优秀教材及《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了编写者多年来对本课程教学经验,最终确定了教材的编写框架和内容。为了切实适合国内教学和针对国外学生的短期培训班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在内容的取舍及深广度的把握方面遵循如下原则:力求知识结构科学实用、整体优化、内容简洁够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本教材由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部分组成,具体内容涵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经络腧穴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一般护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中医自我调护以及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

2.2.1精炼“中医基础理论”内容

鉴于中医基础理论对国外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国内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已学习该部分内容。因此,该部分内容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仅介绍最能体现中医理论特点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在文字的编写上删繁就简,尽量减少陈述,力求精炼。

2.2.2增加“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内容

中医护理学科的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简、便、廉、验、效”的优势。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未病先防、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养生、康复、保健和防治中的优势。因此,教材中加入了“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的内容。“中医自我调护”涉及口腔、颜面、头发、眼睛、耳部、鼻部、颈椎、手足、胸背腰腹等部位的调护。“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精选了国内外常见、且能体现中医护理防治优势的8种病症,包括感冒、不寐、胃痛、便秘、痛经等。

2.2.3加强“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内容

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的独特护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常用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刮痧、熏洗、贴药、敷药、热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推拿、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疗法等内容。在以往的对外交流中,发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兴趣浓厚,希望有机会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加强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内容的编写对推动中医护理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可程度及技术自身的可操作性,本教材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和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包括穴位按压、推拿法、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热熨法和熏洗法。

2.3创新版式,增加可读性

有研究发现,学生更乐于接受配有图示,并附文字说明的教材。本教材借鉴原版教材多配以彩色图片的特点,更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插图量、调整了教材页面设计,使教材更加生动而直观,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以适应外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

篇6

        1 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规定: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体[1]。1983年恢复本科教育,但内容浅显,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差。所以整体上讲,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较差。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开始起步,而且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滞后,对促进中医护理发展意识很淡薄等[2]。总之,促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1 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由于传统医学中存在医护不分的现象,所以中医护理学不象中医学一样,存在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轮廓。因此尽管医护在职责上分了家,可中医护理学的学科特色不显著,定位不准确,使得中医护理发展目标模糊,这大大影响了学科前进的脚步。由于定位不清,所以在高等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体制和培养方案上,表现出对中医的信心缺乏:现代护理学内容占主体,中医护理学内容不断缩减,中医特色在削减,甚至很快要消失。

        1.2 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促发展的意识及氛围

        中医护理科研力量主要包括临床护理人员及中医院校的专任教师。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较低,中医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另外,医院护理人员大多数是妇女,护理工作平凡、琐碎,使护理工作人员难以超出自身的工作圈子去开展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的发展。

        1.3 中医护理高等人才的浪费

        尽管中医本科护理从1999年才开始起步,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仍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青的大专、本科毕业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理论知识。但是,较多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由于下临床后与其他护士一样打针、发药、轮晚夜班,中专毕业的护士与本科毕业的护士的实践范围没有明确的区分,使有限的高等护理人员不能人尽其才,甚至流失。

        2  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因素

        2.1 现有的中医护士数量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即使是在中医院,中医护士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以我院(二级甲等中医院)为例,中医护士只占所有护士数量的20%。

篇7

1.2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护理操作是临床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专业服务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各专科护理的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只有稳、准、快、好地完成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才能减轻病人痛苦,为病人提供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专业服务。我院中医护理操作有艾灸、针刺、耳穴压豆、穴位注射、中药灌肠、中药雾化、中药熏洗、穴位埋豆等,由护理部制定护理小课堂的学习计划,并对中医护理操作进行考核,以达到人人过关的目的。

1.3中医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从患者入院建立护理文书之时起,到整理归档之前。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规范,使用中医术语,时间要求在4h内,由当班护士完成。填写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情况,中医护理评估单书写也应规范,年龄要写实足年龄,中西医诊断要完整,24节气要准确,跌倒风险评估等内容。我院在护理小课堂中由授课人讲解中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并结合院中抽查的实际病例,教会大家判断正确写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1.4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适合在临床或社区推广。护士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可在临床中做健康教育所用,而且在社区护理时也可教会居民这些方法。因此,我院护理小课堂每年都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计划,并多次举办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技能比赛,使此项技能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1.5中医急症适宜技术:中医急救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中医在急救中也应发挥优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我院护理小课堂精心准备,组织学习晕厥、抽搐等中医急救护理技术,教会护士及时处理。晕厥的患者在急救时掐人中穴,在大椎穴上刺血拔罐,也可艾温灸、刮痧、放血等,提高中医护理抢救水平。

1.6中药基础知识:中医中药息息相关,中医医院的护士更应掌握重要基础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用中药指导。我院在护理小课堂中邀请药学部专家来授课,讲解各类中药的药理知识、中药煎服的要点、药膳养生、特殊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等,护士掌握这些中药的基础知识,完善了用药护理,让患者更加安全。

1.7中医药文化:中医护理离不开中医药文化建设,我院护理小课堂专门修订了《中医之美》的文化读本,熏陶护士的文化氛围,提高护士的道德情操,让护士认识到中医是美的学问。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中医语言言而有文,神韵盎然;中医的药物出于自然,来自天然;中医的方剂祛病疗疾,疗效卓然……中医之美启迪着护士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体会

2.1为优质护理服务加分:应用护理小课堂,使护士学到了中医护理的内容,逐渐参悟中医的精髓,同时也为正在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分,患者在浓浓的中草药香气中减轻疼痛,恢复健康。再则,中医护理辩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强的护理服务,更加有针对性,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凸显中医护理灵活多样、简便有效的优势特点。

篇8

2循证护理与中医基础理论的联系

篇9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转贴于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篇10

1.1一般资料

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的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比较低的情况,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计划,针对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的前后护士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1)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小组,圈内共纳入6名成员(包括1名医生和5名护理人员),设立1名为圈长,并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品管圈辅导员,对圈内成员进行培训及宣教。召开圈会,集思广益设计圈名和圈徽,并最终由全体圈员投票,选出最终的圈名和圈徽。(2)确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全体圈员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确定此次活动的主题:“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计划表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定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效果、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活动过程中分别用到头脑风暴法、关联图、鱼骨图、柏拉图、流程图、查检表等品管圈工具。(4)分析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了护士专业知识不合格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提出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计量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ˉ±s)形式表达,检验方法为t,P0.05,则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篇11

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更为复杂,护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因此中医护理实习十分重要[1]。我国护理学院实施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西医护理为主,对中医护理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未深入讲述中医护理的内容。由于学校对中医护理不重视导致中医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数量不足。中医院往往由护士长和护理部联合制定考核计划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传达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2]。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向上攀登[3]。本研究将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护理教学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男生1名,女生29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14±0.57)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16±0.5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护生实习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12周。前2个阶段为分层次教学实施阶段,后1个阶段为归纳阶段。1)分层依据:行为考试20分、理论考试40分、操作考试40分,根据护生的分数确定层次:80分及以上为优秀层,70~80分为提高层,70分以下为基础层。2)基础层教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掌握穴位、穴位按摩和敷贴法。提高层教学以四诊、穴位刮痧、熏洗、湿敷和经络学习为主。优秀层教学以深入学习四诊内容、经络、艾灸、穴位按摩、穴位拔罐、中药导入和腹部推拿等,并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1)理论考试:基础知识60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20分,一定难度必做题10分,高层次护生选做题10分。操作考试:参照《中医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学分册)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10年版抽取题目并进行评分。2)临床综合能力:参照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中医四诊、人文关怀技巧、沟通交流、辨证实施护、中医健康教育。1~3分为不符合要求,4~6分为符合要求,7~9分为优秀。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86.12±3.57)分、(94.95±3.76)分;对照组分别为(80.09±3.41)分、(90.64±3.35)分;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t=6.690、4.579,P=0.000、0.000)。

2.2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

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分别为93.33%(28/30)、96.67%(29/30)、90.00%(27/30)、93.33%(28/30)、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70.00%(21/30)、76.67%(23/30)、66.67%(20/30)、73.33%(22/30)、63.33%(19/30);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450、5.192、4.816、4.321、4.363,P=0.020、0.023、0.028、0.038、0.037)。

2.3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篇12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临床研究;临床护理

笔者从事西医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已有数年,现简要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和独特中医护理技术的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中医药基本理论内容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西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时学生已经学完西医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课程,形成了固定的医学思维模式。当学生们首次接触中医学的时候,由于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辨证原则与西医截然不同,对中医这种源于生活实践的直观并在此基础上带有形而上学抽象归纳推演的整体思维特征不能理解,不同的理论体系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习尤其不易,尤其是初学者。在教学中强调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中医教学中,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教学环节,需善于引领学生走出形而下的思维,从生活中、实践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形而上的思维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日常实践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朴素而又生动的思维方式,从而接受中医的理念。

2搁置争议,区别对待

中医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中医理论中的某些命题,不但抽象玄奥,而且从现在的观点看来,部分观点已不符合现代科学。对于这些观点,笔者认为需区分对待。第一,对于阴阳五行这类中医基本理论构建框架这类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基本理论,在讲述中需告诉学生,古人在最初认识事物时朴素而简洁,采用的也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第二,对于中医中与哲学紧密结合的观点,如天人合一、运气学说,哲学性强,但具体到某些细节上过于机械和理想化,甚至脱离了实践,有臆测的成分。第三,诸如“格物致知”的方法在中医学中多有体现,牛膝似膝骨,因此补益关节;豆似腰子,所以益肾,诸如此类的推理在中药药理中随处可见,很显然,这是由药物表象到药物疗效的直接跳跃,中间加以毫无根据的意会,这种分析方法只能用于对已知药性、药效的药物自圆其说,不能用于新药物的临床疗效探索。

3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护理专业招收的学生年龄大多在20~24岁。大部分学生由于多年现代科学的教育,基本具有推理演绎能力,但还不能熟练地使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与西医有很大不同。中医学以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最原始的形象思维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导,重视辨证思维和归纳演绎,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乏味,理解、记忆困难,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吃力,产生畏惧情绪[1]。

4重视直观教学

中医中的部分理论讲解时虽然较为艰难晦涩,但在教学中,若是重视直观教学的应用,有时可事半功倍,例如经络部分,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经络的走行及其循环规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5加强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的课程设置是30个课时,但在课程分配中,主要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基础理论的教授,临床课程不足50%,临床实践课程更少,主要集中在针灸、穴位的教学安排上,对于基础用药等部分内容,基本上属于了解的对象,对于学生日后临床实践帮助不大,除了个别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考试过后,就将抽象枯燥的中医基础理论置于脑后,在临床实践中根本应用不上。

6强调具体病症的教学

通过几千年的积累,中医在某些病证中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和丰富且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有着良好的群众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应侧重于此类病证的教授与实践。就笔者的临床经验而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及成人的脾胃功能调理、女性月经疾病的调理、孕产前后的中医调理、冬病夏治、脑血管意外后期的康复,中医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者临床经验,对于这类疾病重点教授,不但有助于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还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医,从而引导其对中医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7加强中西医结合

由于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明显的差异,对疾病的论述有固有的特点。西医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日后大多数会从事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因此讲授中医护理学时要注意授课时紧密结合西医知识,让学生能体会到临床治疗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临床更好地应用、推广和发展中医。同时注意在教学时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学各自的优缺点,如对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在疾病初期,中医没有明显优势,但对于后期的恢复,中医能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时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才能使人信服[3]。

8总结

总之,在目前以西医为主的医学教育中,中医作为辅助和从属的教学地位已基本不可改变,但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终身教育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作为一个中医教学者,笔者认为教授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中引领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奥妙,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领略中医临床疗效和治疗方法。

作者:徐一慧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