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篇1

二、 企业集群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企业集群是一种复杂性知识系统。要成其为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其次,各构成要素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联系。因此,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企业集群的形成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形成企业群。二是企业间存在分工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群内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并产生了集群效应。

三、 特定的地域文化催生企业群

分析中西部和东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差异,可以发现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禀赋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生存方式和就业选择。总结企业集群最为发达的浙江、江苏、广东三省的文化传统,发现它们都具有有利于商品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一) 历史悠久的商业传统

江、浙沿海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受主流文化的羁绊较小,加之海上交通的便利,当地人很早就与外界有了贸易往来。广东从商的历史更悠久。早在西汉时期, 广州已是南方的商品集散地。重商的传统使人们将做生意看成天经地义的事,容易接受改革开放的新观念,并很快融入市场经济。而中西部地区的人们长期在传统的小农经济文化条件下生活,在思想观念上对经商形成天然的对立,自己不愿意经商,也看不起并反对别人经商,因此对市场经济改革显得不适应,动作迟缓。

(二)勇于创业的精神

历史形成的商业传统为个人经商提供了宽容的社会氛围和学习经商技能的机会,而能否抓住商机、敢于承担商业风险则需要创业精神。商业传统与创业精神的区别如同“想干”与“肯干”的区别。东南沿海普遍人多地少,仅靠从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必须想方设法寻求其他谋生手段,这就迫使当地的民众尝试商品贸易来维持生计。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民生活虽然贫穷,但守着一份薄田总能得以糊口,便形成了熬苦日子、安于现状的陋习。

(三)注重效率和利益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一个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利。处于“边缘文化”的江、浙、粤摆脱了中原传统的“耻言利”意识,倡导“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形成了重效率与利益的价值观。这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相符,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的人们至今还期待着这种理性精神的形成。同时,这种价值观使人们对有能力、会赚钱的人倍加推崇,从而刺激了个人学习与创新的热情。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往往能赢得较高的声望,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形成一大批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商业传统、创业精神、注重效率和利益的价值取向是企业集群发达地区显著的文化特征,是这些地区的居民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中,为解决生存问题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习得的。这种文化使人天然地具有自发创业的就业行为倾向:一方面,它对人们从事工商活动的评价是正面的、鼓励的,强化了行为者的意愿;另一方面,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起了大量模仿行为。当上述各种因素形成一种协同机制时,由此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往往是高效率的。因此,这种地域文化为企业集群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技术、人才的准备,一旦机会来临,企业群就会产生。

四、 文化共性催生企业群内的关系要素

特定的地域文化使特定的人群能够迅速抓住改革开放初期小商品短缺带来的机遇,由此形成大量的中小企业。而文化固有的社会经济功能则把散落的企业穿成一串,在企业间建立起相互合作的关系要素。文化的这种社会经济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组织交易所花费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花费的费用时,该交易倾向于以“企业层级”方式来组织,形成交易的内部化。与企业类似,企业集群的存在也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使群内企业获得比彼此孤立时更大的竞争优势。作为一种松散的组织,企业集群不可能形成企业内部基于契约的行政层级,但基于共同文化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则替代了行政层级的作用,同样有助于减少企业间合作的摩擦,促使双方很快达成并履行和约。因此文化起到了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这对集群内企业得以建立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二)共同的文化有助于在集群内形成社会资本,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

共同的文化在人们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编织成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关系网络和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丰富的社会资本。企业集群不仅处理信息和技术解决方案,而且发展自己的社会结构、集体形象,是一种当地化的生态系统。集群内的关系是通过历史累积形成的,按照其自身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从管理角度看,社会资本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合而为一,大大降低了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廉价的生产要素得以动员并得到有效使用。这又大大降低了新企业的进入门槛,为企业集群形成的早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三)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文化的功能在于它是某一群体生活的整合模式,即人要聚群而居,在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上必须有公认而且共守的“整合”模式,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打交道,彼此之间才有安全感,否则,社会就会分崩离析。企业集群不仅是一种产业组织,它还是一个具有社会特质的生活系统,是人们获取非经济需要的场所,包括人们之间的日常沟通、交往以及感觉。有着共同文化的人们,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和习惯而更容易沟通和相处,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和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整合为一个集群。

五、结论和启示

篇2

一、企业文化效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完善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也是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绩效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地评价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主要从企业文化各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对企业文化绩效影响的程度打分,进而算出各因素在评价企业文化绩效时的权重,以加权衡量;再建立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然后利用模糊评判法对企业文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拟用了9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1所示。

表1 企业文化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 一级指标 权重

(100) 二级指标 权重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15 企业家精神 4.5

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7.5

员工进取心与观念意识 3

企业道德与诚信 20 企业之间、顾客之间、内部之间关系行为规范 6

银行信贷信誉与赋税情况 8

假冒伪劣恶意倾销情况 6

价值观念 10 员工对企业意义的价值评价

3

员工对企业经营目的价值评价

2

员工对企业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

3

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2

企业形象 10 社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3

地方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4

行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3

企业使命 5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3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责任 2

文化结构 10 企业物质文化形态

3

企业行为文化形态 2

企业制度文化形态 3

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2

经营哲学 15 战略决策哲学 3

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法 4.5

企业特有的管理原则 4.5

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 3

团体意识 5 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5

企业制度 10 对员工强制性的各种规定 3

对员工保障权益的各种规定 2

对员工利益的实际关注度 5

二、实例分析及求解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不易明确界定的事物进综合评判的一种数学方法。传统的绩效评价算法如遗传算法,蒙特卡洛算法层次分析法等等,在实际的评价系统中,难以给出较高的评价精度和准确度,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

根据构建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洛阳某公司的考核为例。根据企业文化的各个组成,运用MATLA编程将28个一级指标分成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及诚信( )、价值观念( )、企业形象( )、企业使命( )、文化结构( )、经营哲学( )、团体意识( )、企业制度( )这九个子因素集。考核情况如表3.1。

表2 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企业精神 企业家精神 0.3 0.4 0.2 0.1 0

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0.3 0.3 0.3 0 0.1

员工进取心与观念意识 0.6 0.2 0.1 0.1 0

企业道德与诚信 企业之间、顾客之间、内部之间关系行为规范 0.1 0.4 0.3 0.2 0

银行信贷信誉与赋税情况 0.2 0.3 0.4 0.1 0

假冒伪劣恶意倾销情况 0.5 0.2 0.1 0 0

价值观念 员工对企业意义的价值评价

0.2 0.3 0.3 0.2 0

员工对企业经营目的价值评价

0.4 0.3 0.1 0.1 0.1

员工对企业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

0.8 0.1 0.1 0 0

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0.3 0.4 0.1 0.1 0.1

企业形象 社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4 0.3 0.2 0.1 0

地方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1 0.5 0.3 0.1 0

行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3 0.4 0.2 0.1 0

企业使命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0.2 0.6 0.1 0.1 0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责任 0.2 0.2 0.5 0.1 0

文化结构 企业物质文化形态

0.4 0.5 0.1 0 0

企业行为文化形态 0.6 0.3 0.1 0 0

企业制度文化形态 0.3 0.4 0.2 0.1 0

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0.1 0.1 0.6 0.1 0.1

经营哲学 战略决策哲学 0.2 0.3 0.5 0 0

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法 0.1 0.3 0.4 0.1 0.1

企业特有的管理原则 0.2 0.4 0.3 0.1 0

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 0.5 0.3 0.2 0 0

团体意识 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0.3 0.4 0.1 0.1 0.1

企业制度 对员工强制性的各种规定 0.1 0.4 0.3 0.1 0.1

对员工保障权益的各种规定 0.1 0.4 0.3 0.2 0

对员工利益的实际关注度 0.2 0.3 0.3 0.2 0

设专家设定指标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

二级指标权重为

; ; ; ; ; ; ;

对各个子因素集进行一、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

将上述计算结果转换为评语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对该企业文化的评价为良好。

三、结论

篇3

总书记曾经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导文化,他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达成建立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大庆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愿景和“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的社会理念,在全油田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从机关到基层、从车间到井队,干部职工目标明确,干劲十足,到处呈现着为创建百年油田而努力,为祖国加油而奋斗的场景。其动力源自于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先进理念的影响力。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目标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承载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是可以改变的,而企业文化是基本不变的,并将延续到未来。企业文化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这个道德准则有效地补充了企业制度的盲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他能有效地统一人的思想,消除人对于制度约束的抵触性,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大庆油田会战以来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庆品牌,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精髓,影响和激励着几代人为石油事业而拼搏奋斗,开发建设出中国最大的油气田,开创了高产稳产5000万吨27年的世界石油历史先河,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大庆油田提出了“二次创业”奋斗目标,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提出了“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企业发展目标,统一了油田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在油田内部形成了为创建百年油田而求实奉献的自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目标的执行力,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篇4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故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但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在对于企业文化的构成问题上,不同的专家学者由于其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企业文化的构成解释上有着一些的不同,但大致方向一致,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2]。“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内部文化是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外部形象的最佳方式;就现代企业而言,对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两大文化分别是企业整体文化形象,还有一个是薪酬文化。企业整体文化形象主要概括性的通过企业文化对外形象进行构建,通过企业文化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员工都可以有效的获知企业的经营宗旨以及经营方式;对于企业整体文化形象而言,其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产品形象具有一致性特征,这样更能强化自身产品的外在竞争力。企业内部文化所谓的薪酬文化,其主要说明的企业对于员工精神上的一种满足以及激励,让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温暖以及关怀,其在企业中的具体展现可以是一个赞美,一声祝福,同样也可能是一个细节的把握。对于文化薪酬的使用形式较多多样化,不必拘泥与形式,因实施者、公司、对象三者因素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于企业中较为流行且较为常见的文化薪酬方式主要有细心倾听下属所提出的宝贵建议,同时并给与一定的分析以及赞赏;与员工一起共餐,餐桌可以有效的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双方产生更好的互动效果;主动关心员工的精神生活等等方面。

三、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点

(一)企业宗旨与企业文化。企业宗旨主要展现的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主要基于怎样的理念以及使命,同时也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方式。企业宗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其需要被内部员工认同,只有员工内部的认同以及社会的认同,才能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赢得社会广泛性的认可。而在企业宗旨建立以及贯彻的过程中,其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以及传递,企业文化更多的展现是从企业内部精神形态上强化对于企业宗旨的传递以及影响力提升。通过企业文化对于精神形态上的影响,时刻贯穿员工行为之上,才能最终保障企业最终经营宗旨的目标实现。再次,企业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循追求卓越的原则,追求卓越体现的是企业的最高追逐目标,其能够广泛性的赢得企业内部员工追求卓越的共鸣。卓越性的企业文化更是为了迎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形成企业内部的激励性,以企业最终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向心力构建。

(二)企业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策略主要体现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坚持怎样的策略进行。当然在当今知识时代经营策略也较之初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企业经营策略只有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因而来说,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全新的经营模式以及策略都需要员工思想形态的更新,在进行员工思想形态更新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措施便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培养。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贯彻以及巩固性的作用,其说明了企业经营模式的价值目标以及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引导性作用,在企业经营策略变更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对于员工形成良好的引导;同时对于员工而言,企业文化也会作为新策略下员工行为的发动动机。

(三)企业流程与企业文化。企业流程是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中间流程环节,其是决定企业市场经营结果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流程的影响,主要是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形态展现,如果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的对于员工形成引导,那么在企业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企业流程不仅能够更好的获得企业员工的支持,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流程再造的价值体现。同时在企业在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进行企业流程再造的时候需要与企业文化呈现一致性,如果出现差别,那么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定的反作用。

篇5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1. 积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更新、丰富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只是形式性的规定,不会起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2. 双重性:当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并没有说明这些企业文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当说一个企业想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时,这个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特指好的企业文化。

3.实践性:企业文化是在实际管理和工作中逐渐丰富和体现出来的,要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这个企业文化的特点。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员工凝聚力

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理念、情感、价值观等传达给员工,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的理解,提升员工在企业中的的融入感和集体荣誉感,把员工紧紧联系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付出努力。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经营生产,并在26个国家拥有250多个工厂,员工近30万人,销售额与利润长期居世界前茅,其文化变革理念表现为“善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核心则是通过领导者言行将所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传达给公众,争取全体员工的合作,并形成影响力,使相信远景目标的人们形成联盟,得到他们的支持。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出:让员工深刻领悟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未来方向,使员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前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寻到有利的突破口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每个企业都要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唯有企业领导者致力于构建企业文化的风格及内涵,并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员工,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所领悟、有所总结,才能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形成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文化氛围。

(三)成就员工,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看似平和,但这种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相对于经济上的激励和管理,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员工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规范和适当地引导,改善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让员工有所成就,在成就员工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而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便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与内涵的逐渐丰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个人能力的增长与对企业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企业向上攀升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优质品牌

篇6

关键词:企业;竞争;企业文化;生产力

 

一、引言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三、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具体表现在: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1.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济钢的企业文化为例,济钢人提出了和顺文化,提出了发展企业富裕职工的先进理念,在这种文化的感染下,济钢员工在有限的条件下,齐心协力将济钢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千万吨的大钢厂,同时职工也在济钢的强势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各钢厂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济钢提出“以客为本,以信立市”的营销理念,济钢不仅实现了自己千万吨大钢厂的目标,也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标新立异。 

3.企业文化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员工从潜意识里感受到企业的利益就是职工的利益,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企业和职工事业的相互发展。 

4.企业文化有助于职工形成共同理念,实现自我约束 

企业要规范约束职工的行为趋向合理化,仅靠规章制度和行政手段是不行的。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同是规范约束职工行为且能长久地起作用。由于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员工都曾参与,使企业文化具有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控制功能,引导企业和职工进行自我控制。当这种约束由少数人的自觉性变为多数人的自觉性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自然而然地促成企业中的良好风气。 

5.企业文化有助于塑造企业的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会影响本企业的发展,也会使一个行业朝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个企业从建立到成长,成为一个行业乃至市场经济中的品牌和象征良好企业文化必不可少。 

6.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企业文化就好像企业的灵魂,因此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7.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人才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而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职工有一个更好的发挥舞台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而企业文化正是职工产生这种归属感的所在。 

 

篇7

一、引言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三、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具体表现在:

首先,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1.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济钢的企业文化为例,济钢人提出了和顺文化,提出了发展企业富裕职工的先进理念,在这种文化的感染下,济钢员工在有限的条件下,齐心协力将济钢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千万吨的大钢厂,同时职工也在济钢的强势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2.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各钢厂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济钢提出“以客为本,以信立市”的营销理念,济钢不仅实现了自己千万吨大钢厂的目标,也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标新立异。

3.企业文化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员工从潜意识里感受到企业的利益就是职工的利益,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企业和职工事业的相互发展。

4.企业文化有助于职工形成共同理念,实现自我约束

企业要规范约束职工的行为趋向合理化,仅靠规章制度和行政手段是不行的。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同是规范约束职工行为且能长久地起作用。由于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员工都曾参与,使企业文化具有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控制功能,引导企业和职工进行自我控制。当这种约束由少数人的自觉性变为多数人的自觉性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自然而然地促成企业中的良好风气。

5.企业文化有助于塑造企业的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会影响本企业的发展,也会使一个行业朝着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个企业从建立到成长,成为一个行业乃至市场经济中的品牌和象征良好企业文化必不可少。

6.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企业文化就好像企业的灵魂,因此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7.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篇8

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况

在企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同样十分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上对竞争力的讨论。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波特认为,在竞争力量的抗争中,总是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无论是哪一种战略,竞争最终落脚在企业的文化差异上。实现企业特有的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不同于其他企业、而且是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而就中国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协作、缺乏合作竞争的理念,缺乏共赢的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关键所在就是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

笔者理解的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企业所凝结、弘扬、倡导而形成的以和谐为特征,以体现“以人为本”,并且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一般表现为企业的使命、责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鲜明的企业外在特色等。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我们要构建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包括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内容。所以,社会和谐也必须要通过打造和谐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人的核心价值,必然涉及到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全球环境、企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必然要体现出一定阶段的社会价值取向。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从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容角度分析,影响和决定和谐企业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员工的和谐素质、和谐社会的发展程度、企业共同观念的形成、学习型组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员工的和谐素质是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仅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也普遍具有低素质的特性。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优秀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有这种体会: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得多。

第二,企业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在与未来,影响着企业的和谐与气氛。如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心心相印、精诚合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努力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为企业的今天与明天努力奉献:而只是追求薪金的员工则只是将眼光放在自己的收入、奖金与待遇上,将企业当作是获得收入的单位,缺乏和谐精神的创造。

第三,优秀的企业员工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文化。和谐的本质含义之一就是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因此。当代的企业文化与以往的企业文化的区别就在于更加强调员工的合作与共赢,体现出鲜明的团队合作。团队精神在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二)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因素

和谐社会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谐的企业也会从社会责任、利益观念、企业道德等方面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发展共同形成的文化观念的产物。它所包含的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企业文化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是以社会文化的内容、背景为条件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特征,必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得到反映与表现。社会价值观念、利益观念、和谐观念以及文化观念无不在企业文化中产生相应影响。

第三,和谐社会是和谐企业文化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和谐社会的社会精神是企业精神形成的基础。和谐社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和谐企业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发展前提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三)企业共同价值观是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石

文化的本质在于具有社会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所以,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本性约束条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企业共同价值观从文化角度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与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针对具体的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则必须是共同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

第二,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不具有

模式的普遍性。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成功是指形成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都认同和恪守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与难以统一性。企业文化主要分为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原因就在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由此所导致的学习型组织、合作型人际关系的严重缺位,

(四)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实现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保证

彼德・圣吉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这种能力获得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和谐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环境。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进行自我“修炼”,树立共同目标,越超自我,突破思维定式,主动参加团队学习,才能为进行和谐企业文化的建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

三、总结

企业战略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它需要企业具有恒久存续的文化支撑,构建起的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应该带有中国特色。企业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企业相应地也有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要使企业形成核心价值观,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教育、提炼、创造的过程。它集中地反映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对自身现实目标和未来使命的认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高精神境界。

从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就总体而言,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没有形成不同的企业内涵,形式上相互雷同化,缺乏个性,流于形式。没有对特定的企业核心价值科学定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形式的存在,外表的模仿或者雷同化的产物,没有很好地发挥战略支撑的作用。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格外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仁”、“和”的文化底蕴上,倡导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企业特色、具有不可模仿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应该早日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只有将我们倡导的核心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普遍共识,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才能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动。

所以,如何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文化的和谐性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彼德・圣吉,变革之舞[M],东方出版社,2001.

2.李忠杰,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J],半月谈,2006(9).

篇9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1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木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存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与家具企业沟通中发现,一聊到企业文化话题时,有些老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我的理念就是员工的理念,而有的企业认为,建一套班子、挂一个牌子,开一次会议也算是在搞企业文化。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中存在误区,第一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娱乐活动;第二企业文化口号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CIS;第三形式主义风行,企业文化成了花架子、名利场作秀工具等等。一些家具企业不是把精力放到深刻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上,而在不知不解的状况上仓促上马搞企业文化,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而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人财两空”。

再比如有一些企业盲目崇拜CI工策划和ISO9001,以为企业导入了CI,推行了ISO9001就可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实则不然,现代社会中,导人了CI、认证了ISO9001的企业倒闭的比比皆是。任何事物都有个适合和适度的问题,不适合的东西再好,你要了也没用。企业文化也是一样不能模仿照搬,反之会起反作用,不仅你的企业文化未形成,反而失去了原来企业最淳朴的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业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主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理念。

二、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础,一般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都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具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经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些小企业,几个人的公司,不能说没有文化,充其量只是一个传统的方法而已,但如果立即给它导入一个企业文化框架,就有可能把它框死,限制了它的发展,使它丧失了发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的优势。所以企业文化是个适宜的东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之后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的。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它具有时代性,它是随着时代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逐渐调整,就像企业战略一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家具行业,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能保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大文化”,它的内涵是丰富的。那么作为一个行业内诸多企业的“小文化”,都应该在“大文化”所涵盖之内的。由于地域和辐射、覆盖性的限制,行业文化很难做到“一刀切”:把企业的文化全部人为抛弃。更为合理的办法是进行“战略整合,逐步渗透,长期并存”进而水到渠成的达到一种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一致的“大文化”。企业文化忌大与全,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涉及的越多越大越具体越好,实则不然。因为,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企业是发展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世易事异,企业文化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把企业文化限制的过大过全过死,企业的转身就会困难,况且文化是思想的东西,并不是用理性的认识所能困囵的。

三、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手段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就需要企业和领导、管理者首先从思想和认识上深刻理解这种文化,并形成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做事风格,进而影响企业和核心骨干、企业团队,最终形成企业管理制度,深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以产生销售张力、竞争张力、发展张力。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的行为传播出去,也就代表了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依靠管理手段来塑造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和领头羊,更是企业文化的“航标”。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的价值观引导到企业价值观上加以融合,把员工的事业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倡导企业精神形成员工的精神支柱,使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使员工有了归属感和向心力,聚合员工的能力和才智,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存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在这其中,员工贯穿着整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主力军。企业文化的塑造也必须体现以员工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工作的核心不偏离,才能更好地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整个企业的风气,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机会,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其工作成绩受到认可和赞赏,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诱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起创造性。企业文化同时也对员工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它依靠其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形象标准和各项约定俗成,培养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一句话:企业,没有了人,就成了止业。这位企业家对企业中人的重要性的理解可为精辟。人是企业的主宰和命运,同样,企业文化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用管理手段塑造企业文化,主经可以通过两种管理:即制度管理和行为影响。两者均属管理的范畴,前者是权力管理,后者是非权力管理。企业通过制定如企业CI手册、员工手册、企业行为规范等文件和相关制度,来明确企业文化,并通过全员学习,以求员工达成认识并实施,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而要真正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员工从思想上理解,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则主要依靠企业领导、企业核心团队的行为影响和感染。

四、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意义

企业文化创新,简单地说,就是以提高企业文化绩效为目标的企业文化的提升或重塑的活动与过程,是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并不是指整体推倒重来或是标新立异,而是指一种文化上的兼容、吸取、整合、重构。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是要重构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使企业内部形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使全体员工正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篇10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全面构建企业文化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首先,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其次,立足于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

再次,走出口号,走向员工。把概括的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目的就是让员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

第四,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学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第五,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2、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篇11

企业如同一个人的降生,其身上始终留有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教育的烙印,企业文化同样有来自“活体”所有成员带来的原有各类文化意识的基因“传承渗透”和新的企业文化的后天“再造重塑”,这两种文化构成企业文化结构的脉络,它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灵魂。这是企业文化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及特点

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是指在企业每一次重大变化(新建或重组并购)所形成的新的状态及日后的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人员、组织、物质条件)所带来的以原潜意识形式存在的文化基因,以独立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传递或承接,潜移默化地逐步渗透地影响着企业整个发展阶段的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这种文化基因包括:进入企业时,人本身具有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修养;与原有物质基础相联系的生产力组织形式所表现的人与物、人与人的成型文化及交流形式;原体制和组织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类型所带来的人际关系固有模式(交往习惯、利益架构等)。文化基因的“传承渗透”有时有比较清晰的表达,有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表达形式,但不管怎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尤其是人作为一种传承载体和通道,使这种力量释放更加合乎其理。众所周知,“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玉门人”是石油行业里管理文化传承的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和石油企业。再如,海信集团掌门人于淑珉2000年上任后,一改原有沉稳的经营管理风格,果断地实施“价格竞争”、“恢复利润计划”、“科技计划”、“资本战略”和“职工持股”等战略。新领导新文化,令企业耳目一新。不难看出,高层团队和领导往往更是管理文化的使者,他们的言行给企业直接带来一种新的传统和风格。

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特点:领导文化优势。曾有所闻,有一间公司,在每一个员工桌上放着一个牌,上面写到:第一条,在公司时听老板的,第二条,当你与老板的意见不一致时,按第一条做。抛开这种绝对的文化意识不说,领导的个性影响着每一个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员工之间个性的强制磨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风格;随“外脑”带来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的移植;传承文化的影响在新的管理环境中由强变弱。

企业文化的后天“再造重塑”及特点

企业文化的后天“再造重塑”也是一种基因文化,它是指企业各种成员通过高层管理文化的影响、各种培训教育和员工自我修炼,逐步磨练、融合、修正式地重新塑造企业整体文化的过程。它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是与人直接相关的人际关系氛围,如人与人之间包括上下左右关系的联系和交往的松弛和紧张状况。企业管理风格,如人在管理与被管理之间被置于制度与随意的状况。团队风格,如最高管理团队自身及其与外部之间处人处事方式与方法。领导权威树立的方式,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是自身魅力,来自于员工的首肯,还是施与他人,来自于自身的权力炫耀。第二层是与人间接相关的方面,如品牌形象、CIS系统、企业创立和发展历史等。这些内容是通过一下六个方面实现的。

培训教育。这是每一个企业规范员工、部门之间行为的基本而传统的有效手段。

营造人际关系氛围的各类活动。

老板性格、企业家性格与团队风格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的展示。

各类型企业的规模。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资源的增多,其文化形态也会随之变化。

产品及其生产力组织形式。人生产产品,产品也在“生产”人。如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权力密集型等等,在生产力要素组织上,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客观上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形态和特点。

篇1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二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员工共同实施的过程,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资产安全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为目标,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项因素,通过各部分之间的相辅相成,强化企业对环境的综合控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1.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基础

就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直接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规章制度及机构设置等方面。而内部控制的建立需要以企业文化作为基础和依托,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体现,在企业运行及发展过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推进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可靠基础,在加强内部控制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

企业管理过程中,若能够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的有机融合,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手段,有助于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也是就说,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企业文化要素的融合,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积极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1.实现实质与形成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及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营造出热情且充满朝气的氛围,加强内在素质建设,实现企业内在实质与外在形式的有机融合,凝聚企业文化,鼓励士气,推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就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外在形式易于塑造,而企业的内在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配合,不断磨练后方可获得。企业文化是企业活的灵魂,是在教育和模仿后所传承下来的一种行为习惯,植根于企业人员的脑海中。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应当丰富企业内涵,全面提高企业管理者及各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开展。

2.积极创新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行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当积极创新内部控制环境,塑造企业现代化的文化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进步。

3.要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的运行与发展,离不开有序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积极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加强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调动资金,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企业应当不断加强职工的再教育,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空间,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有序开展。尤其是工会组织应当在党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健全文化交流平台,注重支持培育多元形式的职工文体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建设队伍。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文体活动形式,促进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过程中,积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协调各方力量,积极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丰富职工文化建设内容,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

4.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

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务,享有与职务相关的权利,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其操守、价值观及管理理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执行层的普通员工也是企业运行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员,企业在文化建设及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塑造优良的价值观,深化员工的思想认知,以企业理念引导员工,促使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相融合,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相辅相成,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推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