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证券投资范文

时间:2023-07-31 09:23: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如何做好证券投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

篇1

【关键词】

证券投资;投资风险;风险防范

一、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

证券投资风险就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证券投资的风险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由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1)政策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对投资收益带来的风险。如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1%调整为0.3%,两市股指跌幅均超过6%。同时一些间接的政策变化也会产生一系列风险,如房地产市场调空政策的出台会影响两市房地产股票的波动。(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影响证券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从而导致证券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利率的调整与股价的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给股市带来了很大的利率风险。(3)购买力风险。物价变化导致资金实际购买力的不确定性,称为购买力风险,或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较高且持续一段时间后,会使整个经济形势变得不稳定,风险增大。通胀还会直接降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证券投资活动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行情势头的变化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周期循环、资金的供求变化、市场的季节变化、市场预期等都影响市场行情走势。

2.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指由非全局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重大投资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走势。(1)经营风险。企业内部项目投资决策失误,不注重技术更新,竞争实力下降;不注重市场调查,不注重开发新产品,满足现状;销售决策失误等,引起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相对下降,使企业产生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是个别的、可以规避的风险。(2)财务风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无力偿还到期的债务,利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增加成本风险,再筹资风险等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影响到企业的收益。(3)信用道德风险。上市公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隐瞒公司经营状况或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尤其是虚假财务数据的编报等,来达到发行上市或骗取投资者投资的目的。

二、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对策

根据上述证券投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系统性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产生影响,不能进行回避和分散,而非系统性风险是某个产业或企业独有的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分散这类风险。下面主要针对非系统性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个人投资风险防范。在证券市场上,庄家如大鲨,散户如鱼虾,稍不小心就会被庄家吃掉,个人投资者经常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防范风险上,个体投资者(即散户)尤应警戒,不断充实自己。(1)要量力而行,理性看待高风险。在进行证券投资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借入资金进行投资。另外还应理性看待高风险。当一些个股在短期内以涨停板跳跃式上涨时,投资者就一定要注意风险,若有投资者在高位追涨,定会被套牢。(2)运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进行证券组合投资应遵循如下分散风险原则:a.所购证券的发行单位要分散;b.公司所属行业要分散;c.证券种类要分散;d.证券投资期限要分散。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根据证券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原则,做到四个“分散”,定能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保障投资利益。

2.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人在股票发行与交易中的行为,督促其按照法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批露公司的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主要内容是期内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是投资者分析的主要依据。临时报告包括常规公告,重大事件公告,收购合并公告,股东持股变动公告等,主要是在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时,向公众投资者批露相关信息。

3.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立法、执法。要规范证券投资市场,从客观上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严格的监管法规,规范上市公司、监督过度投机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我国立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各法之间衔接性很强,且奖罚分明,既体现了对经营者的监管,也体现了对监管者的行为进行约束;(2)突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增强他们对证券市场的信心;(3)针对性强,突出了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市场服务机构等进行分行业监管的原则;(4)证券法规的形成超前于证券市场的形成,防患于未然;(5)法规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严肃性,又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增强其适应性。

三、总结:

通过对证券投资风险的剖析,我们对投资中所要面临的风险有了具体深人的了解。在投资中我们将这些防范风险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未来的投资活动中摸索出一套更加完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一定会达到投资收益最大化,投资风险最小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子云,费秀婧.证券投资如何做好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4).

篇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关院校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投资类课程,以培养我国急需的人才。作为金融学课程核心课程之一,《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是简单地了解证券知识和分析理论要点并不能顺畅的进行资本市场管理工作,学生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了解投资管理的环节,熟练应用投资实践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控制。但是,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现实中方兴未艾的资本市场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单一的教学内容组织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一般《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涉及的很多理论是指导性的,但是具体到资本市场中应当如何开展工作,绝大部份教材中没有这部份内容。随着资本市场机制完善,各类金融市场联系愈加紧密,投资已经从股民单纯的个人行为变为机构的收益管理与风险控制,并向前延伸到决策制定,向后扩展到风险评估。显然,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紧跟市场。

1.2 教学过程过于呆板

首先,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纯理论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掌握住教材知识点,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即使应用案例,一般也缺乏实效性,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其次,即使有相应的配套实验,也是以证券分析软件和模拟炒股为主,教学方法上以运用教授法、演示法为主,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证券分析软件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师仍居于主要地位,虽然能有助于学生跟随老师熟悉操作步骤,但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评也是注重课堂表现和试卷分数,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

综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深化与创新,必然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不断改革。首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理解应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优化的。具体到《证券投资学》课程而言,教学主体的更新更来源于资本市场实践的创新,当今开放中的中国,正处于投资管理的空前繁荣时期,必将推动微观金融领域的发展,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因此,要把资本市场最新发展动态和与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前沿介绍给学生。其次,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以及与相关课程衔接的需要。传统金融学体系内容上板块结构中投资组合理论、证券定价、有效市场理论等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课时压缩的前提下处理好这些深化的知识,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课题;此外,如何做好与《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的衔接也是亟待解决的命题。因而,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不仅适时而且必要。

2 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美国教育学家盖奇(Gage)指出: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分子的方法来理解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此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将建设目标定位在为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金融投资理财人才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基于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渐进式《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借用了研究性课程的要求和方法,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这样的建构主义思想,立体化、全方位规范课程的理念、资源、环节等教学要素,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三位一体,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结合,通过层次渐进教学,在验证层次(基础理论)、综合层次(专业理论)、创新层次(方法与工具)和研究层次(开放式探究)逐渐递进,逐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当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到教学改革的真实效果。因此,此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历经相关高校两版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以及四年以上教学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以理念为目标,合理化教学内容

在构思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是实施项目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核心和灵魂。

一方面,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必须不断审视这门与时俱进课程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期间,培养计划对课时数进行了压缩,学生有了较充裕的实践可以自行安排,学习的自主性更大,也需要我们按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适应这些变化,我们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及时增加了市场新的交易品种等新名词、新内容和新技术,同时也对证券分析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精简和更新。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和试用,我们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辑和出版,使其更加贴近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3.2 以内容为重点,调整课程结构

在按要求对于课堂教学课时压缩的同时,我们调整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结构。例如,原有的证券市场基本面分析部分,详细的介绍各种分析工具,使总学时膨胀,增加了学生负担,而有些知识实际上是重复学习,学生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够对证券市场一些共同规律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重新制订了教学目标:以证券和证券市场知识为基础,以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和套利定价理论为理论架构,以证券定价、证券市场的宏、中、微观分析为能力架构,使学生符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并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配合课程结构的改革,我们还重新编写了课程教案、调整了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构建了坚实的新的课程知识结构,使学生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取上让学生有层次的递进,强化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3.3 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在课程中,课前主讲教师将每章的重点、难点和自学要求事先告诉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和参考书目。此深化学生的感性外,重点在证券分析和证券实务环节,我们逐步加强了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在理论环节,我们与相关的衔接课程,例如《计量经济学》等一道,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强化研究性教学思想,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获取与证券投资有关的实际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中掌握所学知识,基本形成知识上无拘无束、气氛活跃、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过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积极思索,大胆发表意见,在师生共同讨论先进手段的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形象、生动、真实的展示,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以应用能力重点,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还尤其注重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注重实务与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实验课程的理论部分,要求学生运用Wind 数据库配合SPSS、EViews等工具软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配合进行学习,将比较抽象的图像显示出来,并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课程所涉及的大量复杂的公式和图表,改变了以往大量繁琐无味的计算让学生望而却步的情景,这一做法,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实践环节,教师积极联系证券公司等,开辟实习基地,确保实践课程效果和质量,例如,邀请现场工作人员来课堂讲述开户环节,并让学生在基地实践客户经理岗位,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学生、教师和现场指导老师质疑与答疑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答疑,并根据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组织讨论,出现了相互提问的生动局面,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一人满堂灌的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5 以考核为抓手,强化课程效果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如前所述,目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虽然客观,但学生可能花较多时间记忆而忽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这与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众多的课程掌握情况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教科书上的相关理论很简单,技术指标机械性的记忆也可以做到,但具体应用时学生们却很难活学活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此次改革对考试内容与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首先,除了出勤、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笔试外,增加了三次平时测验以及独立完成一份内容非常综合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和《实验报告》,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已达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其次,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邀请现场指导教师对实验、实践环节进行考评。

第三,鼓励学生学完基础知识后,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

3.6 以兴趣为先导,探索衍生的创新能力

篇3

“减少人工处理环节,提高流程自动化覆盖率,是托管业务的发展趋势。”宁波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陈辰告诉《投资者报》,“未来托管业务拼的是科技,系统升级、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大资管时代呼唤“易托管”

近年来资管行业的飞速发展可谓是进入了大资管时代。据日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国内基金市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末,国内95家基金公司共管理资产就已高达55557.96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了逾30%,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38161.89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7396.07亿元。

资管市场规模的飞速增长也对托管服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资管项目成立时协调划款为例,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以往资管计划资金划付通常采取传真划款指令的方式,托管行收到划款指令传真件后首先需审核相关资料,审核通过后再进行资金划付要素录入,经过复核后完成划付。这种模式是业内通行做法,但是由于划款经办、复核工作均在托管行内部,遇上季末等业务量特别大的时点,各家托管行的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由于资管项目环节往往较多,因此为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我们往往需要在了解托管行划款进度上花费大量精力。有时候一天就光顾着打电话问划款进度了,真的很耗费精力。”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业务团队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像我们团队,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新项目成立,遇到月末季末的时候,每个人都忙的焦头烂额。这时候,我们就非常希望托管行能有一套系统可以满足我们随时查询划款进度的需求。”

也许正是听到了资管从业人员的心声,宁波银行适时推出了易托管服务系统。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易托管”是宁波银行针对资产托管业务首次推出的专属品牌,其包含的四大创新服务是指“易签约、易开户、易支付、易对账”。据宁波银行相关人士介绍,“签约、开户、支付、对账是托管业务最核心的四个环节,该行‘四个易’服务正是针对四个核心环节,通过全线上、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流程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和落地环节。比如‘易支付’就是通过整合各种支付渠道、主动提示划款进度、智能计算费用等方式,提高支付环节的自动化率,从而提高流程效率。”

“有一些托管行试图通过开发托管网银系统来实现部分查询和传输功能,但仍然只是解决了‘点’,没有解决‘面’。”陈辰说,“比如如何自动整合多渠道的划款指令,如何做好资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如何实现线上签约,这些都是我们希望能为客户解决的需求,也是我们推出易托管系统的初衷。”

“3个1”服务承诺底气十足

除四大创新服务,宁波银行还对外宣布了“3个1”服务承诺――即1天内完成协议审核、1天内完成账户开立、1小时内完成资金划付。显然,宁波银行对其“易托管”品牌服务底气十足。

篇4

资金对于企业来说犹如血液之于人的生命,这一点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显得尤为突出。房地产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良好顺畅的融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程度和发展动力至关重要。

房地产企业投资期限长、投资金额量大、周转时间较长、受宏观形势影响较大,如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是各大房企的要务之一。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概述

1.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含义

通常来说,融资管理是指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管理顾名思义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展房地产经济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对外对内融通资金,控制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财务管理活动。

2.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特点

(1)全过程性。房地产项目从取得土地、开发建设到销售回笼无不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且环环相扣。取得土地阶段时间虽然短,但是资金需求量巨大,工程建设开发阶段相对时间较长,资金流出按工程节点逐步发生,前二个阶段主要表现为资金流出,而到了销售阶段则主要是资金流入。

(2)风险性高。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周期关联度非常明显,我国房地产业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发达,加上项目中巨额的营运资本及其短期波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管理面临较大风险。

(3)综合性强。房地产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大,涉及环节众多,资金回收期较长,且外部融资的限制较多。不但要明确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融资需求和特点,还要针对各阶段的不同情况匹配相适应的融资模式,确保资金顺利流转。

3.融资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

融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房地产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1)房地产经营活动涉及的资金量大,周转期长,有效的融资管理是确保房地产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众所周知,资金链断裂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因此在房地产项目运营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融资管理。

(2)有效系统的融资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常,资金成本是房地产成本项目中占比较大的一项。控制好资金成本将能降低成本,提高房地产项目的收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二、房地产融资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房地产融资难度大增加了融资管理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周转率低、风险大,导致融资压力巨大,给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另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如限购、限贷等,房地产信贷规模紧缩、销售受阻无疑更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融资困难。面对融资难,如果没有良好的融资管理去应对的话,将大大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房地产企业融资难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房地产融资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融资效率低。纵观中国房地产企业,目前银行贷款仍是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仅靠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以满足众多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这种单一融资方式所带来的融资管理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此外,由于房地产融资市场的不健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融资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2.对融资的全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资金运动与房地产开发程序可谓是密切相关,然而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往往对融资管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融资管理仍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认为融资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或是资金管理部门的事情的想法较为普遍,全员参与度不深。一方面很少有企业将融资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针对企业的发展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融资方案及总体规划。另一方面有些房地产企业未将融资管理贯彻到房地产的每个生产环节中去。这样往往会造成融资管理缺乏系统性,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效率降低,增加融资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三、如何应对房地产融资管理困境的几点思考

1.积极拓宽房地产项目融资渠道,努力开发多种金融产品

房地产项目融资从最初的依靠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到目前逐步发展的地产基金、地产专业投资银行、地产投资专门机构、地产信托和信托基金等融资方式。这些融资方式虽然尚未完全发挥其良好的效果,但确实推动了房地产融资体系朝着全面成熟的方向买进。是否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一个房地产项目是否获得理想的融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在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要进一步结合上述法律法规,不断探索多种融资方式。房地产企业应对每一项融资进行全面的规划,明确融资目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多种融资途径,密切关注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各类动向。举例来说,中国银监会2008年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8]84号),为并购贷款全面推行开了闸。如果此时企业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取得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则可以采用并购贷款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初始投入的资金,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要不断开发新的房地产金融投资产品,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为推进多途径、多渠道、的房地产项目融资方式提供保障。

2.积极推进完善房地产证券化

所谓房地产证券化,就是将房地产投资直接转变成有价证券形式。房地产证券化把投资者对房地产的直接物权转变为持有证券性质的权益凭证,即将直接房地产投资转化为证券投资。从理论上讲,房地产证券化是对传统房地产投资的变革。它的实现与发展,是因为房地产和有价证券可以有机结合。房地产证券化实质上是不同投资者获得房地产投资收益的一种权利分配,是以房地产这种有形资产做担保,将房地产股本投资权益予以证券化。作为房地产融资手段的创新,这一模式是随着全球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房地产证券化具有安全系数高、参与者众多,关系复杂、政策性强、证券品种多样化,适合于投资等特征。房地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释放金融风险;有利于拓展房地产业资金来源,构建良好的房地产运行机制;有利于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扩大投资渠道。为了更好地推进房地产证券化,首先要完善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制定详尽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市场的发展,以促进房地产项目证券化融资的应用。其次,需要依据美国等多国房地产项目证券化融资的经验,在实施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健全项目风险监管机制,保证其良性健康的发展。再次,需要不断提升与证券化匹配的技术水平。房地产证券化虽然原理简单,但真正的实施还需要克服许多难点。例如,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与税收处理远远不能满足房地产证券化进展的需要。怎样才能避免双重征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导致不同的证券化成本与收益,如何设计合理的房地产证券化会计制度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房地产证券化还需要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团队,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迫切的。

3.加强房地产企业自身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房地产企业应给予融资管理充分的重视,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全面融资管理体系。房地产企业应时刻重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加快整体存货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首先,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程序化的资金管理流程,明确企业开发建设销售全过程的各个重要资金节点,同时应加强企业每个员工建立资金效益理念,以利于落实整个资金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其次,合理控制开发节奏,减少过度预支。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度举债,将债务控制在安全值以内,切忌好大喜功,过度预支资金。如果房地产企业靠借贷支撑企业的发展,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房地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防范和调整措施,尽早处置闲置资产,加速存货的周转。再次,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一个成功的房地产企业必然有一套准确高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当前,房地产市场愈加规范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利润率显得更为重要。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决算制度和严格的审核制度,让每一笔开支都遵循经济效益原则,防止铺张浪费,加快房地产企业自身经营积累,提高融资管理水平。

四、结语

融资管理是房地产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更好地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和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是每个房地产企业加强融资管理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只有将融资管理的理念真正深入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位员工,这样才能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转更为顺畅,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音.浅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管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