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05:13: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立冬问候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立冬来临寒意重,北风呼啸霜更浓。思念之情愈变浓,短信祝福响叮咚。天寒保暖需注重,及时添衣盖棉被。祝你身体健康无病痛,全家快乐过个冬!
2、立冬时节,收获的不止是一袭寒意,还有那朵朵飘荡的雪花,它在为我们舞蹈;还有那浓密的大雾,它在和我门捉迷藏;还有那欢快的麻雀,它在对我门欢畅。这个立冬,欢快的立冬;这个立冬,美丽的立冬。
3、立冬过后冬天来,短信一条表关怀,天气变幻寒难耐,添衣加被您得快,朋友之间多关爱,祝福暖暖心澎湃。立冬到了,愿您生活更精彩,好运排成排!
4、立冬寒气从天降,短信祝福来送上,送你一件小棉袄,温暖过冬无烦恼,送你一碗红枣汤,驱寒保暖保健康,送你一粒幸运果,生活幸福又快乐,送你一杯甜蜜酒,甜甜蜜蜜乐悠悠!
(来源:文章屋网 )
2、立冬悄然来到,发条短信报告,天寒你可知晓?加衣非常重要,保暖心头记牢,祝愿吉运高照,好运水涨船高,心情不再烦躁,幸福身边环绕,容貌美丽俊俏,看谁都想微笑!
3、对自己好一点,如果这个冬天没人牵你的手。
4、立冬到,注饮食。虚者补,寒者温。多吃肉,强体质。冬萝卜,保胃康。宜清淡,讲五性。避寒凉,多喝汤。饮热茶,多补气。常运动,永健康。
5、万水千山总是情,不穿秋裤行不行?
6、立冬到了,送你养生宝典:早睡早起精神好,勤做运动身体健,少吃辛辣胃口佳,天冷加衣疾病逃。祝你立冬快乐,保养好身体!
7、立冬,愿你安享这衣暖汤热的当下。待你一觉醒觉,定会是满眼晨光,家人可亲,岁月温暖!
8、上帝想要你快乐,他给每一年安排了冬天;上帝想要你幸福,他给每一个冬天安排了雪。立冬了,注意保暖,并且幸福快乐。
9、有你,冬好暖。
10、真正的成熟,是自己主动穿上秋裤。
11、四季轮回,岁月流转。凉凉的冬季,愿你有人知冷暖。
12、北风往复几寒凉,万家晒备收藏。
13、今天立冬,寒意渐浓。
14、谁说海浪不能亲吻树,趟过四季,献给冬天的雾。
15、明明是寒冬腊月跟你在一起,却被消融了冬雪,温热了冷月。
16、生于冬日,立于春夏。立冬的饺子伴着蛋糕的香气,扑鼻而来。
17、下初雪的时候,任何谎言都可以被原谅。
18、立冬补冬,吃一口应季的犒赏,才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19、你和冬天,如约而至。
20、今天立冬,终于可以“贴膘”了?
21、立冬至,寒风起,祝福问候爱传递;气温降,增衣裳,加强锻炼保身康;饮食居,有规律,放松心情朋友叙;相隔远,心中念,愿你整个冬天快乐康健。
22、北风冷冷吹送,转眼迎来立冬;清霜冷絮满地,惦念暗潮涌动;添衣保暖防冻,烦恼一切随风;夜夜黄粱美梦,日日身心轻松;短短问候情长,愿你幸福一冬!
23、 立冬到,风潇潇,忧愁逃,惬意罩;立冬到,雨迢迢,烦恼跑,吉祥绕;立冬到,雪飘飘,失意耗,幸福闹;立冬到,祝福耀,暖阳照,乐逍遥!
24、 给你一片暖暖的阳光,普照你舒坦的心情;送你一份温馨的祝福,触动你久违的感动;美丽的心情,配上友人的关怀,这个冬季,还冷吗?
25、立冬之时,传授你御寒之诀窍:动物要吃,植物不少;果蔬配上,青春不老,步子多走,被窝少躺,维A多补,御寒之药!
26、 天渐冷,风渐寒,转眼立冬已来到;外出时,莫耍彪,加衣穿暖才安康;送关怀,递问候,情谊绵绵暖你心:愿你立冬多保重,福寿安康笑开颜!
27、立冬了,上冻了,你的微笑在我的思绪里冰封了,你的温柔在我的身体里冰冻了,你的美丽在我的时间里冰塑了,亲爱的,在这个透明的季节里,请接收我透明的表白,用立冬的洁白,诉说我对你的告白,立冬快乐。
28、 我愿意给你寄信,还有自己做的雪花酥,生活太苦了,给你加点甜,希望不要被嫌弃。
29、今日立冬,一起迎接冬天吧。
30、冬天比你先来了,可是如果你会来,那冬天不值一提。
31、豪气面对万重浪,立冬时节思念长。
32、我托人间寄讯,邀雪称庆,为你捎来清佳冬令。
33、大雁展翅南飞,万物悄然入眠。
34、不用担心,冬天仍有慷慨的晴朗。
35、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36、立冬到了,清霜冷絮处处,加衣衫喝暖汤注意保健康。
37、立冬到,关怀到,工作之余跳一跳。
38、余生只想牵你的手,从天光乍破走到暮雪白头。
39、这个冬天很冷,你们有人取暖,那我自己插口袋。
40、春生万物,始落飘零,立冬以后,万物收藏。
41、立冬正式进入冬天了,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可以尽情地吃喝啦,不然怎么抵御寒冬的侵蚀呢,从今天开始,让饿了么承包你的整个冬天。
42、心暖,不惧寒冬。
43、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44、万物蛰藏的寒冷季节又来啦,小仙女们要更加注重温补气血,天冷就适合吃点甜甜的。
45、初雪到了,爱的人在路上。
46、我也想在冬天穿的'厚厚的,远远看见那个少年朝我宠溺地笑着。
47、老板给我来五毛钱的辣条,庆祝立冬啦。
48、听说最暖的衣服,是口袋塞满钱的那种。
4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0、立冬到,雨迢迢,烦恼跑,吉祥绕。
51、这个冬天又要搓搓手,一个人过啦。
52、天气变冷了,你可以看见我哈出仙气了。
53、晴天适合相见,雪天适合思念。
54、人间忽晚,山河已冬。
55、冬日漫长,装备跟上。
56、草儿萎靡,树儿颓废,雪花多了点逍遥。
57、月亮开始冬眠,星星也藏进冬天。
58、立冬了,亲爱的:愿你珍重自己,天寒勿忘添衣,闲坐勿忘茶温。
59、我发奋图强,祝你立冬好,祝你立冬乐无穷!
I have got a lot of interes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the books of National Geographic Reading Expeditions, some of which are about life, physics. I really can’t help losing myself in the colorful pictures and clear words in the books. After reading the books, I have been considering a question: What if we lived without scienc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with the help of science. In the past, life was nasty, brutish and short. It is hard to imagine how our forefathers could do without so many conveniences that modern science brings about. Back then, only a small group of people enjoyed the very few comforts. Bu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didn’t even have sufficient food, let along their privilege to be educated. Anyway, it is science that changes the world and makes people’s life better and better, although it also leads to some bad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discovery of the gravity to the first step on the moon, we human beings have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of developing science. And now, this process is still continuing much faster. New organisms are already being engineered, and new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omise benefits from higher yields and less use of harmful chemicals and so on. A lot of examples are showing this point. In the future, changes are likely to be even much greater as science reaches out to shape life itself. Maybe one day, the possibility that life existed on Mars billions of years ago will be potentially one of the greatest discoveries of our time. It is the force of the competition, we human beings’ inquiring mind and initiative that bring about the non-stopp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and impossible to prevent science from changing the world and our life as well.
At present, we are in two minds about science. On the one hand, we are enjoying the sweet life as a result of the 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xpect it to continue. And we are showing our interests into some scientific expeditions, such as the astronomy, the alien civilization, etc. On the other hand, we are distrustful of it,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ome people thus far are still very superstitious, and they would even believe in superstitions rather than believe in science.
Stephen Hawking,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once said,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the public needs to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so that it can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not leave them in the hands of experts.” This has reminded me of Professor Alan G. MacDiarmid from America, the person who got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the year of XX. In his lecture at Peking University this year, he put forward that science is people. He also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c science for the public. Evidently, every one of us does need science, or we can’t live without it.
Now that everyone needs science, why not take advantage of some means to give the public the right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So when they face the problems such as acid rain, the greenhouse effect, nuclear weapons,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problems, they can als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on these subjects, just as what Hawking said. One aspect relies on what is taught in schools. But science is often taught in an uninteresting way and most students just learn it by rote to pass examinations. However, the final goal of learning science is not to pass examinations or to get a higher score; instead, we should try to make full use of it to change our world and life. While learning, we should try to ask more questions and we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of suspecting 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s, as some of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s are likely to be corrected in the future. Who knows. So not only must we change our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but also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ience.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
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3、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96-01
一 后体制时代的概念和特征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中国体育系统迎来了“后体制时代”。要全面理解后体制时代的本质则需要弄明白中国体育界盛行至今的举国体制。什么是举国体制呢?郝勤教授在他的《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一文中指出中国体育界的“举国体制”是指:为了短期内迅速提高国际竞技体育水平,国家层面上形成了以政府行政手段快速聚集体育资源并借助政府之手进行配置的方法。这种体制起源于前苏联,有着很深的计划思维属性,优点是能借助行政干预力量快速促成并实施。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体育事业市场化的不断完善,一些体育项目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市场化、商业化探索,如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当前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正不断深化,更加强调充分利用市场,弱化行政手段的干预力度。因此,这种不考虑市场的供求,仅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阻力。目前,行政机构用人改革加快,企事业单位早已实现了用人的单项选择。综上所述,“后举国体制时代”是指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导致运动员的行政事业人员属性弱化,可期待的制度红利逐步下降,运动员面临的再就业与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之间的矛盾化过程。
二 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保障机制构建的理论探讨
要解决后体制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本文就后体制时代运动员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对于运动员的培养,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往往分开行动,导致运动员培养的政策缺乏统一。因此,在机构设置上,国家层面由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设立运动员训练与文化教育委员会,在省以下各级相应的设立运动员运动与文化教育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性质属于议事协调机构,统一负责运动员的训练与参赛和文化教育,包括课程设置、教师进修和成绩评定等。上级运动员文化教育委员会与下级文化教育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关系,以此来保证各级委员会能够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来安排各地区运动员训练与文化教育工作。
2.试行运动员学习培训制,建立运动员云数据中心
运动员学习培训制是指在部分运动员进入大学之后,对运动员的职业意向进行综合评测,根据运动员的就业意向、学习和训练的情况建立云数据中心,成立专业小组对于运动员就业意向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专业辅导课程通过云终端发送给每个运动员。通过学习培训制和云数据中心的建立让运动员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塑造。通过引导使体育资源流向学校最终实现竞技体育学校化培养的发展模式。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方面同样要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设立云数据库。通过云数据库的建立,缩小各地运动员培养的水平。通过云数据积极的推广优秀的教育培养方式。
三 分析阶段特点,实现最优时间配置组合
运动员文化教育难在学习与训练中的矛盾难以调和,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学与训的组合搭配。通过学与训的时间组合来使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搭配最优。将每一阶段的学习对应这个阶段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组合。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向文化课老师和教练分别发放学与训所需时间的调查问卷,并赋予每一题的不同的权重来计算出机会成本标准差。从而绘制出时间组合选择最优曲线,寻找在机会成本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对于运动员综合能力提高的最优时间组合。
参考文献
[1]郝勤.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卢元镇.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制度性代价[J].体育学刊,2010(3)
[3]罗嘉司、屈晓宇.法治视角下退役运动员出路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
[4]李群、季浏等.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山东、辽宁、天津和八一队的考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
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气候在地球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生变迁,对于生物的演变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气象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刀耕火种的上古,人类就与气象接下了不解之缘: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利用气象知识制陶,创造了仰韶文明;上古先贤利用夯土柱观测日光规律以识别农时节气并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春秋时期设立了掌管气候和农桑的太常,周时编黄历,定节气;劳动人民根据经验创作了颇有特色的气象谚语和歌谣;近代则建立物候所、测候所对大气运动的现象进行观测,指导工农业生产。在所有地理环境因素中,气候是一个较为活跃的因素。特别是在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人类活动更容易受到气候及其变化的影响。气候虽然不能完全决定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但它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
经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气温、降水和季风是气候的三大要素。研究表明,温暖期常常是降水较多的时期,而寒冷期则降水相对较少。中国的历史气候变迁明显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农耕社会初期,例如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影响气候环境的能力很小,随着进入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耕地面积逐渐扩大,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环境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整个农耕社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而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民族文化的渊源是多源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珠江和辽河流域等。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与长江流域的荆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流。根据《中国文化概论》,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非常适宜作物生长和人类繁衍,有利于以旱作农业为主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再加上竹林茂密、水网纵横,草原覆盖,森林茂盛,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黄河灾害较少,于是中华文明的仰韶文化便诞生于此。此外,黄河流域细腻疏松的黄土层较适宜远古木石铜器农具的运用以及栗、稷等旱作物的生长,所以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水平;而长江流域的红土层粘性太强,又多为水田,不易耕作,也不适于木石铜器农具的运用;酷热潮湿的气候导致瘟疫横行,容易引发海侵或江河湖泊水位大幅度上涨,于是长江流域沦为不适于人类生存的蛮荒地带。因此,虽然我国的古代文明是多源的,但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西汉末年,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尤其是西汉,凭借有利的气候条件,仅用六七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战后休养生息的经济恢复过程,迅速发展成经济强大、实力雄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誉世界的封建王朝,其中心,正是在黄河流域。
西汉之后,气候变迁,长达600年的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第二个寒冷期。寒冷干旱的气候使北方草木肃杀,灾害增加,不利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中原优秀的农耕男女大批南迁”,从而使长江流域得以开发,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唐朝和北宋前期的温暖气候使得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再度兴盛,农作物品种多样化,生长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和提高,一些亚热带植物也普遍起来,带来了国家强盛的经济力量和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这一时期的兴盛深得南方经济的支持,《新唐书》指出:“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都充分说明彼时长江流域的兴旺发展。
两宋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冷暖交替,但总体来说以寒冷期为主。直接受寒冷气候影响的,正是处于中高纬度的黄河流域。史载“河患萌于周季,侵于汉,横溃于宋”,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黄河肆虐,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受到极大损失;而低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但受干冷气候影响的幅度较小,也有利于南方水域面积的减少和沼泽地区土壤的熟化,有利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到南宋时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人口数量和密度、经济发展水平、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等,都以南方占绝对优势。而明清时期,随着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沙漠化进一步向南推进。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禾草俱枯,川涸井竭,而南方的经济则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于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而南的转移,不可逆转。
二.气候变化与政治变迁
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的,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转变往往与一些气候事件不谋而合。在经历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气候事件的同时,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一系列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演化阶段。气候变迁尤其是气候变冷,导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规模南下,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政局的演变。中国历史上的暖时期,大部分是国家统一的强盛时期;相反,干冷期则大多是国家分裂、政治多元时期。中国古代的寒冷期出现在殷末周初(公元前1000年)、六朝时期(公元400年)、南宋(公元1200年)以及明末清初(公元1700年);汉唐两代则是比较温暖的时代。
周灭商,是落后的游牧民族对于先进的商文明的征服。周民族在商末的寒冷期向南扩张,代商而起。周王室虽然天下共主,但采取分封诸侯的统治,全国政权趋于多元化。这一时期,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活动频繁,南迁至关中甚至渭水流域,直接威胁都城镐京的安全,终究也为少数民族所灭。蒙文通在《古族甄微》中谈到了由于气候原因当时向东南方的移民:“系周末造,一夷夏迁徙之会也。而迁徙之故,殆原于旱灾,实以于时气候之突变”,而“江域雨泽独丰”,“宣幽继世南向移民”。同样,气候干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因寒冷而致生态恶化,水草减少乃至枯竭,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游牧民族纷纷向气候相对暖湿的南方农业区进犯,致使黄河流域出现“五胡乱中原”的政治分裂局面。
而西汉和唐朝前期的两大盛世中,暖湿气候则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为暖湿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在几十年间,即由战争之后的残破局面发展为经济上强盛的王朝,西汉和唐朝前期都是如此。而这一气候也对同期的北方以游牧为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有利,他们“逐水草迁徙”,暖湿使其传统生活区域内的水草肥美丰足,保证了他们车马为家,转徙随时,在自己的生活地域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他们也不免与南方的农业经济区发生摩擦,但因各自能够自给自足,双方还不至于产生争夺生存空间的大规模斗争。在这种主客观条件的汇合作用下,西汉和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势强盛。
三.气候变化与习俗文化
人类的文化习俗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了颇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习俗,其中,气候条件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气候强,气温年差大,从南至北既有热带,又有寒温带;而东部地区又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四季分明。多样化的气候特征对于我国的饮食、服饰及建筑等习俗文化的影响巨大。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的宝贵科学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利用平面上竖起的杆子,也就是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距今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变化所制定的一种计时方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我国古人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叫黄道,把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设为360度,太阳从春分点(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处)出发,每隔15度就是一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不仅指导了我国古代农事,更深深融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之中,有的节气还成了民间重要节日。
四.结语
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我国的气象文化是一种以气象科技为前提的亘古未绝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也是“当代性”在不断发展的现代文化。气候文化建立在人类与气候长期形成的相互关系中,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类型的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不仅是人类认识、理解和维护气候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与治理气候变化的核心。气候文化蕴含着多元的价值观、丰富的知识体系、友好的行为方式以及完善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治理气候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因此,气候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进行传承和发展,更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运用到治理气候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而建立人与气候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张家诚.中国气候总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徐国昌.气候变化对良渚文化发展和消失的影响[J].干旱气象,2008(1):13-16.
[3]尹仑.生态人类学视野下气候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前景[J].云南社会科学,2015(2):91-96.
[4]王嘉川.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J].学术研究.2007(12):101-105.
3.收一收烦恼,藏一藏郁闷,躲一躲忧愁,得安定心神。养一养气血,顺一顺呼吸,调一调阴阳,蓄无限生机。冬至节气,祝你温暖过冬。早安,各位。
4.早安祝福语 冬至朋友圈早安问候语
5.立冬到了,送上一盘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二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
6.吃口冬至菜,定能发大财;喝上冬至酒,幸福到永久;咬口冬至饺,从此好运交;吃颗小汤圆,家美人团圆;冬至到了,愿你吉星高照福无边,年年有余乐逍遥。
7.这是冬的尽头,也是春的开头,虽然你在那头,我在这头,还是把你记在心头。在这寒冷的关头,愿我的祝福温暖你的手头,直达你的心头。冬至快乐!
8.问候遥相送,祝福情意浓;举杯邀明月,共饮相思愁;立冬悄来到,霜冻接踵闹;温馨提示:立冬到,天冷需防寒,外出要加衣,立冬快乐!
9.往往感动的时刻来自被朋友想起;常常美好的时刻有源于想起啦朋友;即使没有约定却有朋友真情;今天冬至佳节别忘记吃饺子。
10.冬至好运至,加薪又升职,祝福不能迟,开心在今日;冬至福气降,保暖保健康,祝福短信响,快乐心情爽;冬至平安到,如意没烦恼,祝福把门叫,幸福开怀笑!
11.冬至冬至,好运至,倒霉跑了;平安至,意外没了;健康至,疾病去了;快乐至,忧愁溜了;关怀至,心里暖了;祝福至,幸福来了;祝冬至快乐!至善至美!
12.寒风起,为你吹落疲惫的尘埃;雪花飘,为你构建银装素裹世界;冬至到,为你送去真挚关心问候。愿你:烦恼忧愁全抛掉,开心快乐每一秒,好事连连每一刻,梦想成真每一天,祝冬至快乐。
13.冬至南风百日阴。
14.一家人就是要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嘛,来汤圆、饺子、羊肉汤走起来。
15.烦恼忘了,心放宽了,笑容“至”不住;爱情深了,情谊真了,甜蜜“至”不住;心气高了,精力旺了,运气“至”不住;朋友多了,祝福到了,幸福“至”不住;冬至时节,一份祝福送给我至亲至爱的\'朋友,愿你忧愁忘了,好运临了,快乐“至”不住。
16.天很冷,雾很浓,看看窗外又起风;人很忙,活很重,时间太紧没有空;钱虽少,人虽穷,还是要把祝福送:冬天到,多保重,健康平安人轻松。
17.下一场大雪,愿它冰冻你的羞怯,稀释你的悲伤;刮一阵寒风,愿它吹走你的噩梦,把好运挂在你的身旁;发一条祝福,让快乐留在你的心上。冬至到了,愿你顺利安康!
1.认识存在偏差,缺乏课后延伸意识
首先,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育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缺乏对心理素质形成规律和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课后延伸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有相当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应对学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异于其它课程,不需要也不能布置课后延伸作业,以免给学生增加负担。第二,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开设作为学校的点缀和摆设,既不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更忽略了课后延伸这一教学必备环节。在这些错误的认识下,教师缺乏课后延伸意识,课后延伸变的可有可无,致使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实践和训练机会,学生个别心理问题难以及时获得矫正,课堂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2.课后延伸重预设,轻生成尤其是非预设生成
有效的预设可事先预见与提出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的解决对策,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有时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穷尽课堂上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情况,出现非预设生成即课堂上偶发事件。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非预设生成的教育资源,可使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有相当部分心理教师只按照教学预设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忽视了一些非预设生成的问题,比如隐性的心理伤害,比如集体辅导无暇顾及的个别心理问题等,课后延伸的实效性因此大打折扣。
3.课后延伸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强
有些教师设计的课后延伸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强,为设计而设计;活动的组织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的时间难以保障,活动既被动又低效,课后延伸的目的难以实现。
4.课后延伸目标过高,难于操作
课后延伸的目标过高,严重脱离学生的年龄、认知和能力水平等实际情况,活动难度过大缺乏可行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低,活动设计流于形式。例如上《走进教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教师的苦与乐,有个教师设计“我来当一日教师”的活动。这样的课后延伸活动显然对于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都有局限性的学生来说,缺乏可行性,更谈不上有效的实施。
5.缺乏有效的检查与反馈评价机制
有些教师仅仅将课后延伸当做教学的一个环节而已,对于活动的结果既疏于检查,也缺乏恰当的反馈评价机制。结果,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如何,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激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宣传与沟通意识差,课后延伸活动缺乏系统性协作
有些心理教师单纯地把课后延伸理解为学生单方的课外活动而已,忽视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与支持。实际上一个缺乏各方共同协作的课后延伸是孤掌难鸣,难以取得成效。
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后延伸实效性对策
1.澄清认识,转变观念
思想迎领人的行为,错误的认识和观念必然带来行为的随意性,致使在实践中对课后延伸缺乏有效的设计、指导、检查与激励,学生的有效活动也无从谈起。课后延伸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学习,帮助教师纠正错误认识,树立教育新观念。教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的重要意义,要明白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和必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它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用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实践、训练、体验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在这里,课后延伸不仅不是学生的负担,反而是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学习的催化剂。
2.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目标是每一次课后延伸活动的导向与灵魂,也是课后延伸具体所要达到的结果。为达到良好的课后延伸效果,首先,课后延伸目标要明确。要明白课后延伸总体目标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了强化、巩固与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促使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改善;另外,要明确每一项具体延伸活动的目的要包括每一次课后延伸活动的具体目的、具体任务、具体要求、具体的活动方法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与方案等。第二,课后延伸的目标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分析学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后延伸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状况、能力水平、心理需求、年龄心理特征等来确定活动的内容与活动方式,确保活动形式多样性,活动内容的挑战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生活化特点。第三,活动目标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课后延伸活动目标应克服“假、大、空”的弊病,要将抽象的、泛泛而谈的高远目标,具体细化为可以训练、培养、实践和评定的目标。
3.内容的确定应立足课堂教学预设,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非预设生成
课后延伸活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从活动的设计至实施都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导向。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内容的确定不仅要立足于教学预设,还要善于选择非预设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那些在课堂上,受时空、学生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性质特点限制的非预设生成的资源作为课后延伸的内容。或者科学设计相应的实践、训练活动,或者及时跟进个别辅导,使课内辅导及时延伸到课后,课堂内外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课后延伸的实效性。比如在上《将友谊进行到底》一课时,面对“校园里几个男女同学勾肩搭背地说笑着,他们认为这是思想开放的表现”。这样简单的判断题,教学预设是:所有人都持否定态度。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一个班级有些同学却持肯定态度,而且平时也有这样的行为。面对这个非预设生成的教育资源,鉴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我将这一问题设为课后延伸作业。要求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课后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家长、写感受(“假如我的妈妈(或爸爸)经常与几个男性(或者女性)朋友勾肩搭背地说笑着,我是什么感受?”)等途径,引导学生写出辩论稿,进行辩论。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4.建立与完善及时检查与反馈评价机制
及时检查与反馈评价,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课后延伸活动的情况,又能让教师及时将自己对学生活动成效的态度反馈给学生。这样,教师既可以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保证活动的质量,又可以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课后延伸活动。检查与反馈评价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前十分钟的表演、演说、辩论、成果展示,也可以是书面的心得感悟与体会,还可以是心理小报的比赛、校园心理剧的编演等;可以是自评、小组评议和教师评价相互结合,也可以是学校的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
5.加强宣传与沟通,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深低温停循环心脏大动脉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着外科麻醉水平及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已明显降低。但由于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长,脑缺血灌注不足以及术中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等因素继发脑功能紊乱导致术后意识障碍,一直是术后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对2006至2009年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大动脉手术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亚低温治疗的实施以及护理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至2009年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大动脉手术45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19例。男9例,女8例,年龄:35~56岁,平均34岁。其中夹层主动脉弓置换术12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时间:最早术后就出现昏迷不醒,最晚术后2d。病程持续时间3~32d。在临床症状和体征、脑CT检查或脑电图支持下确诊。主动脉阻断时间52~276min,平均(104.2±69.8)min。
1.2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
呼吸机辅助呼吸。用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用注射泵以5mL/h速度从静脉泵入。用冬眠合剂后30min启用控温毯、控温帽对病人进行降温,将肛温保持在32~35℃。冰毯控温为毯温控制模式,设毯温为18℃,冰帽戴于头部,1h更换一次,让患者处在较低体温状态。后期维持体温时将冰毯控温改为体温控制模式,设置温度为36.8℃,维持患者正常体温。体温监测以肛温为准,将冰毯机的体温探头插入肛内6~10cm并固定,每30min监测记录1次。降温速度以每小时降0.5℃~1.0℃为宜。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颅内压波动在正常范围,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复温速度为每小时肛温升高0.1℃,病人体温在24~36h内回升到36.0℃后停止复温。同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抗生素、激素及脑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降温时间持续3~7d。通过上述方法,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表现为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四肢肌张力无增高,皮肤毛孔无收缩,无寒战,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且稳定。此时应密切监测体温,每30min测1次肛温,保持在33℃~35℃。
2 结果
死亡6例,其中死于不可逆缺血缺氧性脑损害4例、弥漫性缺血缺氧性脑损害2例。3例留有后遗症,其中1例为语言障碍、1例为单侧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1例。余10例治愈。
3 临床护理
3.1 降温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使用冬眠合剂的时候必须配合物理降温,在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应减弱或消失后开始物理降温,否则在降温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寒战反应而引起机体代谢增加。因此对于术后昏迷患者,选择合适的降温措施行强效降温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要求1h内将中心温度降低至38.5℃以下[1]。其中,冰毯降温法优于传统降温法。冰毯降温让患者处在较低体温状态,又能防止体温反弹。本组患者采用冰毯联合其他方法降温,效果更为显著,1h均降至正范围(37.4±0.48)℃,2~4h均降至较低温度。
冰毯机放置于患者背部,其上覆盖一层中单,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降温过程中,注意肢体温度、颜色,避免压疮及冻疮发生,防止压伤及冻伤。
观察降温机工作情况,管道是否扭曲,毯面是否漏水,保持毯面和患者之间的区域干燥。肛温传感器固定妥当,防止脱落滑出。
及时记录降温时间,肌松程度以及冬眠肌松剂滴入速度。采用微量泵严格控制冬眠药物注人速度及剂量,诱导降温速度要快,用量为20~40ml/h,亚低温维持量为10~20ml/h,并根据个体差异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如病人出现寒战,加快冬眠药注人速度,但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2]。视体温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查看心电图是否异常,注意避免因降温过快、过低,或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等原因而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
3.2 神志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和幅度,重点是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时发现脑部并发症。每30min观察瞳孔1次,如双侧或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表明脑疝已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若一侧或双侧瞳孔光反射存在,病人在恢复中。若患者出现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深慢,血压上升提示颅内压升高,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3.3 循环系统监测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进行24h动态监护,每30min测血压1次,并做好记录,控制血压是维持急性脑损害患者脑灌注压的关键所在。本组应用多巴胺5~10μg/(kg•min)或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硝普钠2~8μg/(kg•min)持续静脉输入使心率维持60次/min左右,动脉收缩压维持在100~140 mmHg,舒张压维持在50~60mmHg,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 mmHg。一方面防止血压升高加重脑出血脑水肿及心脏负荷,改善脑微循环;另一方面防止血压下降使脑血流减少致脑组织持久性损害。
3.4 人工气道护理
术后均施行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短期内难以拔管者进行气管切开8例。冬眠肌松剂具有明显的抗组织胺作用,抑制呼吸及咳嗽反射,痰较粘稠不易吸出,故应重视人工气道的护理。重视人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预防肺部感染。维持室内温度,保持新鲜空气,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3.5 营养支持
保持营养和水分,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昏迷病人给予鼻饲,鼻饲流质温度以30℃~32℃为宜。早期留置胃管以观察胃液颜色、性状,进食后还需观察患者有无腹胀、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3.6 复温期护理
亚低温持续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7d,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一般采用自然复温法,停用降温机后,以4h增高1℃为宜,避免体温大幅度波动导致复温性休克及血压再增高再出血[3]。当体温恢复正常,自主呼吸恢复后,可停用呼吸机和肌松剂。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水袋、提高室温等方法协助复温。
3.7 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要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皮肤护理及泌尿系护理,防止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等发生。
4 小结
亚低温治疗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28~35℃,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物理性脑保护措施,但由于患者处于低温,全身基础代谢率降低,影响体内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机体免疫力下降,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尿路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因此,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4]。做好降温及复温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霞.降温毯不同预设温度降温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13.37-38.
新课程实施一学期以来,犹如和煦的春风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正如一位老师所言,这届的初一比上届的初一要活跃很多。然而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有的教师说这一学期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的表现。如何培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影响了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和加强。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开放、自主的课堂教学,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放与收的尺度把握不好。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几乎整堂课的时间,都放在了朗读这个环节上,对知识目标的探究几乎无暇顾及,这算不算一堂好课?在评课时,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堂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另一种却认为这堂课没有深入对文本的探究,并不是一堂好课。
3、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4、农村中学的生情非常复杂。学困生量多且转化难度大。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另外,优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大餐,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学期的感觉了。
语文教师处在新课程实施的最前沿,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上述因素的产生和存在,影响和制约了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和加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
1、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2、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教师后续动力的加强,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3、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效果,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核电站 换料机 PMC PLC
换料机属于压水堆核电站燃料操作与贮存系统(简称PMC)的关键设备之一,在反应堆安全壳内换料水池上方,进行水下燃料组件的操作,在对燃料组件进行操作时主要有大车纵向运动、小车横向运动,主提升机构升降运动。换料机所要求的运行路径、互锁逻辑、位置测量、定位精度、速度控制等较为复杂,所以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工业组态软件等较为可靠的、灵活的电气控制系统。
某核电站大修在堆芯卸第1组组件,换料机抓取燃料组件后主提升机构以1m/min的低速提升至Z=7561.5mm时,报超载故障。将换料机PLC程序中的超载保护设定值由80kg调整到105kg,下载程序并重启PLC后,继续卸料,燃料组件的上升速度竟然不是原来的低速,而是自动变为高速,该组件四周均与堆芯相邻燃料组件或围板直接接触,大于1m/min的卸料速度很容易造成燃料组件损坏。操作人员发现速度异常,立刻停止燃料操作,设备保驾人员将速度临时强制为低速,该组件得以从堆芯安全卸出。
一、原因分析
换料机堆芯卸料根据当前所操作组件与周围组件或围板的距离分为“开阔区”与“非开阔区”两种工况,当前所操作组件的大、小车位置距相邻有燃料组件或围板位置约50mm开外且不超过当前所在堆芯位置的区域被定义为开阔区,除开阔区外均定义为非开阔区,考虑到燃料组件安全,当组件处于开阔区时可以高速运动,处于非开阔区时只能以低速运动。
堆芯在卸第1组组件时,该组件四周均与堆芯相邻燃料组件或围板直接接触,属非开阔区域,主提升机构应该以低速运行,但在PLC重启后,主提升机构变成高速运行,说明换料机PLC控制系统误认为当前组件处于开阔区,所以下面重点分析开阔区出现的条件。
(一)开阔区对应的变量为O_WATER,其输出线圈在程序块OFFINDX中,其控制逻辑主要由代表当前位置及周围位置是否有组件或有围板的变量CCL、ACL1、ACL2、ACL3、ACL4、ACL5、ACL6、ACL7、ACL8,及代表前大车、小车位置所处在区域的变量SECTOR1、SECTOR2、SECTOR3、SECTOR4、SECTOR5、SECTOR6、SECTOR7、SECTOR8、SECTOR9相结合来进行判定当前区域是否处于真正的开阔区。
(二)代表当前大车、小车位置所处在区域的变量SECTOR1~SECTOR9输出线圈在程序块CPCALC中,其中变量SECTOR1~SECTOR8表示通过操作大小车使当前组件偏移相邻周围组件或围板一定距离约50mm开外时的情况,变量SECTOR9表示当前大小车还处在当前堆芯位置中心约50mm以内的情况,堆芯卸第1组组件时,提升过程中均未操作大小车,可以得出变量SECTOR1~ECTOR8值都不具备为1的条件,只有变量SECTOR9满足要求即变量SECTOR9值为1。
(三)变量CCL、ACL1~CL8代表当前位置及周围位置是否有组件或有围板的情况,1代表有组件或围板,0代表无组件,堆芯卸第1组组件时周围均有组件或围板,ACL3、ACL4、ACL5位置是围板,ACL1、ACL2、ACL6、ACL7、ACL8位置是燃料组件,正常相应的变量CCL值为0,而变量ACL1~CL8值均为1。
(四)根据PLC判定逻辑,要使开阔区变量O_WATER为1,除了要求变量SECTOR9值为1,还要求变量“CCL、ACL1~CL8”值均为0,变量CCL、ACL1~CL8的输出线圈均在程序块OPN_WTR中。
(五)程序块COREMAP、OFFINDX每个扫描周期均被主程序_MAIN调用,程序块CPCALC在程序块COREMAP中也一直被调用,而程序块OPN_WTR分别在程序块COREMAP、OFFINDX中则被有条件的调用,调用条件有以下3种情况:
1.程序块COREMAP中:当判定有一组燃料组件放入堆芯时(注:主提升机构下降到8680mm时夹爪有组件,主提升机构提升到8680mm时夹爪无组件),会触发调用程序块OPN_WTR。
2.程序块COREMAP中:当判定有一组燃料组件从堆芯取出时(注:主提升机构上升到8680mm时,夹爪有组件),也会触发调用程序块OPN_WTR。
3.程序块OFFINDX中:从倾翻机抓取组件并选择堆芯为目标位后;手动模式下当前堆芯位置有改变时或当偏移操作画面刚关闭时,也会触发调用程序块OPN_WTR。
PLC重启时,主提升机构在Z=7561.5mm附近位置(但小于8680mm高度),同时没有在倾翻机进行堆芯目标重新选择,大小车位置也没有移动,均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变量CCL、ACL1~CL8状态与实际不符的根本原因为PLC重启时程序块OPN_WTR没有及时调用扫描,导致其状态都为0,加上变量SECTOR9值为1,最终导致判定当前位置是否处于开阔区的变量O_WATER值为1,主提升机构由低速变为高速。
二、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