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09:25: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失业保险服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失业保险条例》的宗旨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失业保险基金收支范围随着形势的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有一个自我完善、适时调整的过程。不仅在失业职工失业时获得物质帮助,而且围绕着促进就业这条主线开展运作。
一、失业保险制度中失业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
参保范围狭窄,失业保险覆盖面低,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大学毕业生排除在外,农民工参保率低;扩面难,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不愿参加,公务员为纳入,缴费基数计算期不确定、收支管理环节多;以上带来的问题是失业保险基金不够厚实,抗风险能力弱。用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财力支出受限,必要时不得不靠财政专项拨款支付。
基金开支范围窄,对确保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手段少,《失业保险条例》虽然规定了五项主要保障劳动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但对于急需从失业走向就业的劳动者扶持较少,失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鼓励企业招收失业职工的贷款贴息、岗位补贴、失业职工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对于失业职工的职业培训也主要是初级培训,但实际上,失业职工大部分都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财政必须单独拨款扶持。
二、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促进就业的时机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岗位,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包括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把就业专项资金纳入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为促进就业减少企业裁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
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困难企业的扶持
降低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09年至2010年,将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由2%降低为1%。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功能,对年度内不减员或少减员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在生产经营困难情况下组织职工开展在岗、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参加鉴定的给予“职工技能培训补贴”;对困难企业职工发放不超过6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延续现行的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就业,延长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
(二)对职业介绍所的扶持
给予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成功介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签定一年期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适度提高“职业介绍补贴、岗位补贴”。
(三)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扶持
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贷款贴息”。
(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扶持
给予大学毕业生创业以“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
四、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2009年我区把单位失业保险费率从2%降为1%,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根据《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报表》的财务数据来看,出现了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现象。当年失业保险基金增加94万元,同比增加20.9%。
因为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大大激励了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的积极性。基金的增加为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提供了财力保障,形成了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
2012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中“促进就业支出”达1336万元,占全年总支出的16.9%,比2011年同比增加22.2%。
以下是我区3年《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两张财务报表的统计数据汇总:(期间2010年-2012年,3年扶持优惠期)。
社会保险补贴共补贴428.90万元,其中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185.30万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为243.6万元。共有26787人次受益,其中企业吸纳人员:6788人次;灵活就业人员:19999人次。
职业培训补贴336.70万元,享受人数:3575人次;职业介绍补贴109.15万元,享受人数:14400人次。
岗位补贴34.40万元,享受人数:1168人次。
技能鉴定补贴56.50万元,享受人数:3041人次。
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额为:146万,享受人数:285人次,共安排担保贷款基金数3328万。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企业户数68家。
自主创业人员税收减免人数为15人,共减免营业税等36万元。
我们知道服务行业也存在着“冰山效应”——4%不满意的顾客会直接对96%顾客发生负面的影响,大部分不满意的顾客,他们会像沉入海里的冰山一样,根本不反应,他们选择静悄悄地离开,然后,企业就直接失去了这批客户,并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会抱怨的顾客才是好顾客”。
顾客的抱怨和投诉,往往是通过企业的呼叫中心进行反映,而作为企业对外服务的窗口,呼叫中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抱怨、喜好和期望;而顾客也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企业客服代表来了解企业的服务、管理和信誉,由此可见,呼叫中心和客服代表是企业的品牌窗口、形象窗口。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视机行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消费电子》杂志社对14家主流电视机企业的呼叫中心进行了监测,希望监测结果能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售前参考。本次测评的电视机企业包括三星、夏普、LG、飞利浦、松下、日立、海信、海尔、TCL、康佳、长虹、创维、厦华和创佳。电话监测的时间分为上班时间(9:00-18:00)和下班时间(18:00-20:00),我们均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拨打每家企业的客服热线三次或以上进行监测统计。结果显示,电视机企业整体的客户服务质量比较令人满意,企业客服热线在“一次性拨通”、“礼貌清晰报读开头语”和“语音语调有亲和力”等指标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客服代表对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在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有所不足,对于用户咨询或反映的问题,只是记录情况并让其它对口人做进一步的跟踪。
一、客服热线“一次性拨通”成功率高
就热线服务四个环节(接通情况、接待礼仪、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的监测结果看,接通情况表现较为良好,“一次性拨通”指标平均实现率为96.43%,情况较为乐观。但在“转人工时间<20秒”的指标上,不是太理想,平均实现率仅为78.57%。
我们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段拨打14家企业的客服热线,结果显示:在正常的上班时间段所有企业的客服热线均能一次性拨通,而在非上班时间段,除创佳和TCL的无人工接听外,其它企业的客服热线均能成功拨通。在“转人工时间<20秒”的指标监测上,我们发现TCL、长虹、创维、三星、松下和飞利浦均出现过1次或以上转人工时间超过20秒的情况,尤其是四川长虹,出现2次转人工的时间超过20秒,其中在一次17:00分的抽查中,转人工的时间达到33秒;而飞利浦公司在一次18:24分的抽查中,转人工的时间超过110秒,话务系统4次提醒“请稍等,我们的服务人员都在忙线中”。
二、“没有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是接待礼仪的短板
在接待礼仪环节的监测中,我们重点考量的指标有:“礼貌清晰报读开头语”、“语音语调有亲和力”、“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适时礼貌报读结束语”和“等来电者先挂电话”。
在这五项指标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主动礼貌”我们的定义是有主动询问来电者如何称呼,或能够礼貌地称呼对方为“先生”、“女士”。在这一指标上,LG、夏普、三星、飞利浦等合资品牌的电视机企业有较好的表现,客服人员均能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特别值得肯定的是,LG和夏普的客服还有询问来电者如何称呼,并适时称呼对方为“某先生”和“某女士”。这样的细节,让来电者充分感受到真诚和尊重。长虹和创维公司虽也有主动称呼来电者,但开头的称谓和后来的不一样,把来电者的姓给忘记了。
对于客服代表来说,“语音语调有亲和力”的指标也非常重要。很多广播节目主持人和心理医生的说话很有亲和力,我们很愿意倾听,也非常重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就是声音亲和力的魅力。在此项指标的监测中,日立和创佳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海信仍需进一步提高。日立客服代表的语音很小;而创佳的客服代表语音、语调不够清晰、流畅;海信的一位男话务员代表在语调方面较为生硬,不够自然。
“礼貌清晰报读开头语”这项指标平均实现率为92.86%,仅次于“一次性拨通”的实现率。因大部分电视机企业的客服热线均有语音提示功能,即便如此,绝大部分的客服代表在接通电话后,仍会礼貌清晰地报读开头语。如飞利浦公司的开头语为:“您好,欢迎致电飞利浦客户服务中心,我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请讲”;海信客服代表的开头语为:“上(或下)午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但也有小部分电视机企业的客服代表仅是简单和用户打招呼,报读“您好。”
在“适时礼貌报读结束语”指标的平均实现率为82.14%,比报读开头语的实现率少了10.72个百分点。为什么还有一成以上的客服代表仅有开头语,却忽略了结束语?这是部分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报读结束语方面,合资品牌的电视机企业表现较为突出,如夏普的结束语:“感谢**先生(或女士)的来电,后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直接与我们联系,稍后请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三星的结束语:“感谢您致电三星电子,我是***号,再见!”
巨灾保险:
重在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巨灾保险机制
《保险家》: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今年雪灾过后,人们都在对传统的灾害管理机制进行反思。保险业如何在应对灾害风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任建国:与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比,当前我国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总体而言较低,体现在以行政手段为主,侧重于灾后救济,对保险这种市场化手段运用不充分,很容易出现高成本、高负担、低效率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对保险业参与巨灾风险管理的推动和支持力度还不够,仅靠自发的商业保险行为,难以达到有效分散巨灾风险的目的。一是巨灾风险的特性,对保险业正常经营这一风险形成障碍。与普通可保风险相比,巨灾风险发生概率小但损失大,不完全具备普通商业保险经营原则。二是我国保险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家没有建立巨灾支持保护体系情况下,单靠自身积累的偿付能力不足以应对巨灾风险。三是我国再保险市场不发达,制约了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理应成为灾害损失补偿的重要渠道。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9 .11”恐怖事件都造成数千人死亡和上千亿美元损失,其中保险补偿都占到灾害损失的50%以上。由于保险赔付及时,灾害事故的负面影响很快得到控制。从全球看,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等国政府均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有效提升了巨灾风险应对能力。当前,我国要尽快建立巨灾保险机制,明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巨灾风险管理原则,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具体说来,一是要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基金,构建商业再保险和国家再保险相结合的、多层级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二是开展法定强制性巨灾保险,推动巨灾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三是拓宽国家巨灾风险基金筹集渠道。四是对巨灾保险实施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五是要设立专门机构,协调和推动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农业保险:
亟待法律政策支持和政府强力推动
《保险家》: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灾害多发国。近年来,保监会积极推动能繁母猪保险、水稻保险等农业保险,取得明显成效。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任建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今年抗击雪灾中,我国农业保险赔付5770.8万元,其中涉及能繁母猪6.07万头,赔付4932.4万元;农房1 . 3 9万间,赔付9 8 7 . 9万元,有力支持了灾后恢复工作。尽管农业保险发展势头不错,但与“三农”要求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每年农险保费收入不及农业产值的2‰,赔付不及农业灾害损失的5%。存在这些问题,除了农业保险经营风险较大,保险公司经营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外,法律政策支持与政府推动还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就法律法规而言,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也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条例,导致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组织推动方式、准备金积累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来说,因风险和成本原因,农业保险费率水平较高,单靠农民难以独立负担这块支出,但目前除能繁母猪保险及试点地区水稻等农作物保险有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外,其他的优惠政策还不到位。同时我们缺乏巨灾风险保障机制,使得农业经营巨灾风险无法有效分散。政府在农业风险管理上比较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事后救灾的传统模式,利用保险机制还不到位。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开办了农业保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其共同特点是:重视立法、政府主导、财税优惠政策到位、再保险机制比较健全。
借鉴国外经验,当前我国发展农业保险应抓住以下重点:一是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受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系统的制度安排。二是出台保费补贴政策。按照“各级财政补贴一点、相关行业支持一点,农民自身负担一点、保险公司优惠一点”的原则,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保费分担机制。三是对农业保险经营给予税收优惠。如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减免所得税,允许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强其经营实力。四是对重点农产品进行统保。例如,全国范围内对小麦、水稻、棉花、生猪、奶牛等战略性农产品资源进行统保,各级地方政府可在烤烟、林木、茶叶、蔬菜、水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上开展统保试点。五是加大农业保险市场培育力度。鼓励成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研究利用再保险机制分散农业保险经营风险,把农业保险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地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积极推动。六是建立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议国务院牵头建立由农业部、财政部、保监会等部门参加的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国家立法、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
靠各种认证、绿标?不少企业手中都拿着很多认证、标志、牌匾。在建材市场上,关于环保、质量的宣传标识铺天盖地。有了这些,消费者依旧不一定认同。面对形形、种类繁多的认证,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
由本社参与、多家权威机构联合成立的“绿色建材消费者保障工程”,是一个在采信国家权威认证机构检验认证基础上建设的企业服务体系,其意义至少包含以下三点:向大众展示真正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家居建材产品,鼓励企业研发和技术进步,促进建材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平台:
1、绿色建材的展示平台
“绿色建材消费者保障工程”是由第三方建立、多家行业权威机构支持的绿色家居建材展示平台。权威的支持单位和家居建材企业的共同推进,指导消费,规范家居建材市场鱼龙混杂乱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2、去伪存真的验证平台
“绿色建材消费者保障工程”是建立在权威检验认证基础上的服务体系。达到相关标准的家居建材制品可被收录到“绿色建材消费者保障工程”产品验证平台,防伪验证标签采用先进的技术,每个标签对应唯一的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防伪验证标识上的数字码和二维码查询,保证真品。
3、专业完善的保障平台
“绿色建材消费者保障工程”不仅是消费者保障工程,同时也是企业的保障平台。权威的检验认证,保证了产品质量;著名的保险公司承保,有效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参与公益活动,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大数据品牌监测,防范品牌危机;媒体的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全社会监督,保障公平竞争,强化对企业的信用约束……
他同时强调,保险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在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上下功夫,要高度重视风险问题,避免企业规模增大、效益下降、风险增加、形象下滑。
本文为江苏省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江苏服务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SJD790050)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顾全根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前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具体任务与保障措施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6日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可划分为四大类: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社会中介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行、居住、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江苏省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江苏省将在国家大的环境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现代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战略。这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我国部分发达省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江苏省服务业相对落后。江苏省服务业产值虽然由1999年的4,577.4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5,825.18万元,占GDP比重由1999年的35.6%上升到2008年的38.1%,但几乎每个年度均落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1%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二)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江苏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1999年的920.45万人增加至2008年的1,771.23万人,共增加了850.78万人,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共增加109.55万人,比重由1995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8.1%,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这虽然说明江苏省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三)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由于缺乏先进的现代物流服务技术装备和物流管理体系,物流成本相当高,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2%左右,约为美国的2.2倍;如此高昂的流通成本将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二、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具体任务
(一)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
1、现代服务业共技术研究开发。支持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现代服务业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可集成和重用的安全认证、在线支付、在线征信、计量计价、商务搜索、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服务组件的研究开发,形成配套的服务及服务接口技术标准和符合性测试工具,为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供基础技术条件,推动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各领域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2、电子商务与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重点突破电子商务交易与平台技术、客户关系及供应链管理技术、现代物流过程优化与监控技术和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系统间的数据、应用、业务集成技术和标准规范,建设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和集成平台。加大无线移动、射频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改变制造与流通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与物流应用门槛,带动江苏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科技的创新发展。
3、数字内容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以支持数字内容服务业态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内容交易为核心,重点研究数字内容版权保护与管理、数字内容智能分类和搜索、各种业务模式的交互和数字媒体内容转换技术,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支持数字动漫及数字影视创作、数字作品整合和营销、面向公众的内容综合应用服务等。
(二)强化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围绕现代服务业重大技术突破与行业应用,结合市场需求,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媒体、制造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数字社区、信息化远程医疗、数字旅游等应用领域实施科技服务示范,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
1、电子商务服务科技示范。综合应用电子商务交易、供应链管理技术,探索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交易与服务、生产企业供应链信息交换和整合服务,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应用示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
2、现代物流服务科技示范。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整合及过程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探索新型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射频识别(RFID)、移动终端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建设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面向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供需信息、服务交易、过程优化与跟踪、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优化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基础设施及装备的利用率。
3、数字媒体服务科技示范。重点支持数字媒体内容的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与营销运营平台建设,围绕动漫创作、数字影视、数字点播、网络出版、互动影音内容聚合与服务等若干领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龙头企业,建设动漫产业基地。
4、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科技示范。支持建立江苏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联盟,集成联盟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资源,围绕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基于软构件的企业业务流程重构服务、产品协同设计、工程分析、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网络化办公、咨询与培训服务等方面,建设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共享和企业间的设计、制造协作,提高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5、农业信息化服务科技示范。研究开发引种与良种推荐、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综合栽培(养殖)调控等五大系统,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以建立全省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围绕农业供应链管理技术、农产品流通装备、农业流通信息技术、农业标准化体系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开展农村物流服务、农村配送服务、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农村现代物流协同信息平台等示范建设。
6、数字社区服务科技示范。以实现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安全、社区设施和社区人口等方面的服务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为目标,支持以现代通信手段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网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协同支撑平台和智能化小区建设,为社区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管理模式。
7、信息化远程医疗服务科技示范。以医疗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为目标,以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依托,支持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以区域服务为半径的包括社区、中、高级医院为一体的三级卫生服务共享架构,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培育服务于医疗、公共卫生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第三方医疗服务企业。
8、数字旅游服务科技示范。以风景区、旅行社、网络票务和电子银行为发展基础,支持景区旅游资源数字化、票务和银行支付网络化协同服务等关键技术集成、标准规范的研究开发,在共技术、通讯服务基础设施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化产业发展,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服务模式。
(三)强化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发挥市场优势,整合现有资源与技术力量,促进现代服务业科技成果研究和应用转化,采用开放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机制,鼓励相关产业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开展现代服务业应用人才培训与工程技术服务,健全政策、法规、培训、咨询、评估等服务体系。
1、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江苏省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原则和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科技文献信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生物种质资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人口与健康、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江苏省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医药、新材料和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等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平台。
2、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导向作用,推动科技中介机构按照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特色产业基地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技术市场和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研究
(一)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和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从财税、信贷、投融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落实省国税局、地税局和科技厅等对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创新载体与平台以及创新资助等方面的税收扶持政策;二是优化现有科技专项资金使用结构,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应通过相应的计划进行配套支持。同时,加强与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的衔接;三是统筹安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相关计划和经费,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切实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把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建设作为推进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手段,把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业态、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措施,积极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以现代服务业先进技术、优秀软硬件产品研究开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相应专业课程,建设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共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中心,开展现代服务业重大理论与专业技术问题研究,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储备高级专业人才。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倡导高校师生和广大科研人员领办、兴办科技服务机构。加大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在支撑现代服务业的优秀软件产品推介、咨询、二次开发、集成、监理等各个环节,每年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培养一支研发、管理、应用、服务相配套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人才输出培训工作。完善科技咨询师、科技评估师、项目管理师、技术经纪人等专业培训和执业资质考核认定工作体系,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层次、懂管理、善经营、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的科技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四)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将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作为江苏省“十二五”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优先主题。通过科技计划实施,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通用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交易流程标准、共标准、服务接口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集成标准等标准规范,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衔接、满足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标准研究,开展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咨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科技评估、技术交易和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标准化工作,为建立健全江苏省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省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建立信用评价与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服务信用治理和信用结构建设,以服务诚信度、服务绩效和社会认知度为重点,加快制定、推行相关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行业协会的功能,依托行业协会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价体系和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支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设,大力开展联合征信与增值服务,促进信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六)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加强科技服务业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机构参与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扩大服务出口,支持有能力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创业,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国际交流,通过产业融合、市场开发和人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在信息、技术、创业、投融资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外包在金融领域由来已久,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的一些金融机构就将某些简单的业务进行外包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外包规模持续迅猛增长,市场份额已高达1.2万亿美金。这给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2011年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7亿元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保险服务业离岸外包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一)保险业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金融外包》杂志第四期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金融业服务外包主体按外包规模从大至小排序分别为核心保险业(主要包括寿险和财产险)、信用卡、核心银行业和健康险。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服务外包蓝皮书中指出,保险服务外包将成为金融外包潜力最大的领域。
保险业务外包是指保险机构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主要的外包业务有:查勘理赔的工作委托给保险公估机构办理;人才培训交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等,这些都是流程外包。从更高层次来看,外包还包括:保险集团公司后援中心的建设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2011年服务外包蓝皮书指出我国保险服务外包企业以承接国内外保险机构信息技术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承接的外包业务层级较低,目前正逐步向高端业务迈进。
整体而言,因为全球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这对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保险行业普遍对外包接受程度较高且逐步在向更广泛的业务环节引进外包服务。据统计,2011年中国车险市场就有超过70%的业务由外包的保险中介公司提供。
(二)发展金融保险外包服务业的政策支持。
在当前金融外包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抓住金融保险外包服务业大规模发展的机遇,发展外包行业,承接外包业务,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党和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2006年10月,商务部正式启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2009年9月7日,中央六部委联合发表文件《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条提到“金融机构要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将非核心后台业务如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簿记核算、凭证打印等,发包给有实力、有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作为发包方积极寻求同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09年9月19日,在“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第二届金融服务外包交易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更是敦促金融机构抓住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其产业的金融支持,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逐渐从事务性外包向战略性外包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笔者所在的城市——厦门,也在2011年的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顺应金融前后台业务分离和后台服务外包的发展方向及金融后台业务呈现信息化、专业化、中心化、产业化的趋势,发挥我市的区位、政策、人文和自然环境等优势,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总部来我市建立金融服务外包基地或金融人才培训基地,引进一批数据单据处理、呼叫业务、档案管理、灾难备份及银行卡、电子银行、人才培训等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以期促进金融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三)发展金融保险外包服务业的人才需求。
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预测,金融服务外包领域到2015年人才需求将达到50万,2020年将超过100万。而社会对既懂金融保险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及服务外包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金融保险外包人才上,应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设置诸如保险实务类的多门课程。因为保险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迅速,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中占比较高,达到约16%的份额,服务保险外包行业的人才如果不掌握基本的保险理论和相关的保险实务基础知识,就将无法在工作中很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
二、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设置保险实务类课程的必要性
(一)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其培养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必须有这么几个特点:掌握金融保险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需求的人才是典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IT技能+金融知识+外语技能”。而我国的金融业务还是以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业务为主,因此对保险业务外包的相关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始于2007年的电销车险,业务从2009年以来每年以愈10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电话车险市场更是给力无限,各大财险公司纷纷发力电话车险业务,市场进入井喷期。与传统渠道不同,电话营销的业务流程自成一体。其职能包括客户接触、公司介绍、产品说明、价格咨询、异议处理、生产订单、客户回访、递交订单、服务和理赔等。由于运营方式的独特性,电销中心既包括呼叫中心运营、保单配送,又包括理赔服务等模块。
目前电销车险基本采用“集中销售+本地服务”的运营模式,即电销中心集中运营,后端的缴费、送单、服务和理赔依托各大保险公司在各分支机构实现。而保险公司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广泛地实行了“全国通保,全国通赔”。由于个别保险公司在当地暂时没有分支机构,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保险公司大多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和优势。如专业保险、经纪、公估公司(行业内外包),如理赔资料的提交、保险后续服务等都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行业外外包)。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外包,从业人员都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前端电话销售环节,有的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中介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操作,这要求电销人员掌握保险基础理论,掌握各险种产品的特点和基本定价原理,同时还要掌握保险经纪、保险中介和相关的法规知识。而理赔业务环节的外包中,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保险公估、保险理赔等专业知识。
除此以外,保险业中外包的主要业务还有以咨询服务为主的呼叫中心、后台数据处理、保单管理等业务。从事这些岗位的人员都必须具备基本的保险理论知识和专门的保险实务知识,所以金融保险外包专业中一定要设置保险实务类课程,并将部分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
(二)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从现有情况看,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所高职院校设置了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而设置了该专业的高职院校,虽然也有保险基础、保险基本理论等相关课程,但是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保险实务了解甚少。所以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保险课程较为薄弱,这既与相关院校对该专业的不重视有关,又由于在我国保险外包业务刚刚起步,社会对该类业务的认知度不够,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技能培训上还没有依据保险服务外包业务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企业需求人才的专业性、综合性与高职院校课程模糊性之间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培养出符合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衔接不够顺畅,所以在高职院校开设金融服务外包专业中设立保险实务类课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金融服务外包专业保险实务课程设置构想
鉴于国内高职院校开设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合理的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的现状,笔者对该专业设置保险类课程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明确人才就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应准确定位,根据人才从事相关岗位的特点,将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岗位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例如,厦门作为沿海特区城市,一直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和国际贸易。在厦门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指出,要推动航运金融的发展。那么厦门的高职院校在设置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课程时,应结合厦门发展国际贸易、海上运输行业的特点,增设海上保险原理与实务这类的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海上运输保险相关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又如,针对当前保险行业将部分销售业务、理赔业务外包给保险中介、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的情况,高职院校在建设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专业时,应注意设置保险中介与法规、保险经纪、保险经营与管理等实务类的课程,同时应考虑到保险分人身险和财产险的特点,根据不同险种来设置课程,如设置人身保险实务及财产险实务等。再比如电销中心集中化发展的趋势,让高职院校在专业体系建设时考虑增加保险营销和电话礼仪等课程。
当然,由于保险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广,有些也非常高深,如保险精算。高职院校建立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到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的特点,对于过于理论化的课程或者对学历层次要求较高的课程,完全没有必要设置。同时,考虑到保险外包公司对于从业人员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要求不高,可以将保险中介与法规、保险经纪等与保险经营管理等课程融合为一体,设置为一门专业核心课。
(二)利用双语教学培养人才跨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
由于离岸金融服务外包趋势不断扩大,从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不但需要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例如,在全球金融业务离岸外包市场中,印度的市场占有率已达80%,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我国的规模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印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又如菲律宾呼叫中心协会(Contact Center Associations)数据显示:该国呼叫中心外包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50,000人(印度为330,000人),以微弱优势超越印度成为该产业排名首位国家,之所以取得这一业绩,是因为菲律宾出色的英语教育水平功不可没。而由于这个优势还将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在菲律宾建立呼叫中心。
因此,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利用双语教学能提升人才的素质,提高外包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国内外包企业在国际上竞争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注重保险、金融专业知识与金融英语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的建立,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并直接用双语授课。
(三)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性地进行技能培养。
1.校企合作开发外包业务教学实训软件。
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研,结合其教学经验,确定学生应掌握哪些内容,设计好教学方案,提供给某些软件开发商,让其结合外包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出一套教学用的实训平台。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将外包企业的真实业务引入教学,通过模拟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训平台上完成模拟业务,从而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学院提供了保险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由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照保险公司数据录入系统,开发出了国泰安保险终端程序。该程序模拟了保险公司后台数据输入、管理的信息系统,让学生在软件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保险内勤的业务流程和具体内容,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该套实训软件很受学生的欢迎。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但是不是每个高等院校都有能力建设一个全面、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如果校企能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既可解决学生实践问题,又可为外包企业员工技术培训提供支持,实现双赢。同时由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人才需求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寻找有意向的企业,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全程参与学校金融服务外包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等环节,并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环境。
总之,高职教育应该紧紧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更应该审时度势,适时设置金融服务外包专业。同时为了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应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急需的人才,为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花桥金融外包研究中心.中国金融BPO发展现状及远景,2009.
[2]韩莉,杨宜.我国高职院校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5.
在考察团参观期间,所到之处,皆感受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地区依靠龙头、市场和科技带动,加速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理念、一流的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一)龙头拉动,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拥有中国蔬菜之都美誉的寿光市,依靠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龙头拉动,全市蔬菜面积已达80万亩,粮菜比例达到了1:2,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集约化种植。稻田镇的温室大棚几乎全部种植了新品种的西红柿。该镇的崔东村总户数不足200户,种植了470个大棚,户均近2个半大棚,集中连片,一年两茬,棚均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田马镇的温室大棚全部是洋香瓜,该镇南韩村的500多个大棚都实行了一年三茬的种植模式,即两茬甜瓜一茬菜,棚均效益达到4万元以上。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形成了庞大的龙头市场,带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膨胀,实现了产供销的良性互动。莱阳市紧紧依托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安丘市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膨胀,全市发展起了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等36个万亩方和10万亩设施农业。仅该市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专业批发市场,就带动发展大姜基地20万亩,实现了农民、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双赢。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针对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更复杂、更严格的实际,寿光、安丘、莱阳三市抢先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根本出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农业监察大队,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堵住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入口,同时加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力度。今年的第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绿色与科技”为题,充分展示了以无公害蔬菜与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昭示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较往年新增加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和蔬菜深加工产品等内容。展示了植物“克隆”、生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世界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前沿的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说,寿光蔬菜博览会已搭建起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平台,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引领中国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步迈进。
(三)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培强做大畜牧业。潍坊市的临朐县山多、滩多、林多,草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以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为契入点,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加强畜牧生产。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60%,占农民现金收入的52.5%以上。该县按照“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片集中、高效饲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全县畜牧小区达到1.89万亩,已建成8个畜牧专业乡镇,240个专业村,2万个专业户。一是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了以县畜牧局为主体,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辅助,以村级畜牧兽医员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配齐配全了150人的畜牧执法队伍,实行计划、强制免疫相结合,加强了畜牧信息、科技、示范三大服务,建立了畜产品检测中心,及时做好动物疫病、产品质量监测,全面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规模膨胀。该县围绕维维乳业集团临朐分公司的建设,大力实施了奶牛“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饲养场,现在全县奶牛存栏已达到2.6万头。围绕六和集团临朐饲料厂建设和肉鸭加工企业多的优势,计划建成存栏150头、年出栏4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饲养场100个,建成全进全出型、一次出栏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肉鸭饲养场100个,实现肉鸭、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新突破。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为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该县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生产的意见》,对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优先解决,镇村统一解决畜牧小区的水、电、路、讯、排污“五通”和所用基建工日。农行和农联社加大对畜牧生产的资金扶持,每购买一头奶牛给予5000元的贷款,从而调动起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同时,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百分制考核,半年和年终两次检查验收。各乡镇都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纳入乡镇责任制考核,定期检查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该县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生猪、蛋鸡、奶畜三大主导产业,郎德鹅、巢蜜、肉羊、肉兔四大地方名牌,成为全国优质仔猪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全省奶牛生产大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莱州市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以“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规模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现在,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转移培训率达到80%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构筑网络,落实责任。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组建了劳动就业、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和职工教育4个培训集团,设立了18个培训中心、60个培训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服务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培训集团、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之间,层层落实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拨付一点,部门自筹一点,培训基地收一点”的办法,落实了培训经费,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该市紧紧依托4大培训集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建立各类实习示范场56个,1710名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其中,职工教育培训集团组织企业职工有的放矢的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使3.2万名职工得到了相关培训。同时,为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下,该市坚持对初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后再培训,推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择业领域和工资待遇都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取消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行办法》等政策,努力实现“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的限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对就业的限制,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入托、求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一定技能与投资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园区和中心镇转移。同时规定,凡参加“两转三学”培训的学员,持《学员卡》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的,实行“三免费”,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外出务工的,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逐步形成领域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格局。为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和体会
考察团一行对胶东五县市立足国际大市场,提升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经验颇感兴趣,一致认为,这种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胶东五县市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积极跑部进省,抢信息,要项目,争资金,借外力,促内力,占先机,勇做“领头羊”。莱阳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的目标,不断加快跑部进省步伐,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资金、信息资源,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从而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出口的绿色通道。莱州市解放思想,打破地域资源桎梏,延伸信息触角、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先人一步争取到了“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借助国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寿光市在做大做强蔬菜这一支柱产业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在建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寿光蔬菜博览会,而且由全省走到全国,由国内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成为世界蔬菜产业大集团、大公司争夺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二)农业标准化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强力支撑。潍坊和烟台两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公司+基地(农场或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安丘、莱阳两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不断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主动组织引导农民从土壤改良、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到产后的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严格按国际标准进行,从而加快了农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安丘蔬菜被称为日本、韩国的“菜篮子”。莱阳的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也已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日本和欧美超级市场。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是拉动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起一个主导产业。安丘、莱阳、寿光、临朐四市地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通过依托优势产业建龙头,又以龙头企业的建设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安丘市仅一个姜蒜专业批发大市场就带动发展起了20万亩大姜。我县通过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也极大地带动起了生猪和奶业的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农民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架起了企业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买难、卖难和技术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莱阳市有6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环节中来。龙头企业根据加工需要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产销协议,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企业按协议购进,通过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纽带,将农户、基地与企业、市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实现了“双赢”。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党的xx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莱州市正是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大培训、大开发、大转移”,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使其逐渐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既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又减少了“农民”,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加速了农民增收步伐。
三、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胶东五县市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做好与临邑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加快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思想认识实现大的飞跃,在蔬菜、畜牧、标准化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咬定发展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胶东五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户适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对已选准的主导产业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精神,一届接一届,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借助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有利时机,积极跑部进省,争取国力,一刻也不放松地把主导产业做大培强,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省、全国有位次的大产业。安丘市既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也没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该市立足实际,把培植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建管并举,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选准了大姜、大蒜等农作物种植加工出口这一主导产业,全市上下齐动员,形成了发展合力,数年如一日,发展不放松,围绕这一主导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批发大市场。围绕市场又建成了多家姜、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又辐射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快速膨胀,从而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良性互动,使这一主导产业得以做大培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就我县目前而言,对已确定的蔬菜和畜牧这两大主导产业要从现在起,坚持做到加快发展、做大培强不放松,紧握接力棒,下大气力抓好规模膨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一鼓作气,培植出在全省、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市场、大企业、大集团。做到换人不换思路,换人加快发展。围绕壮大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奶牛和生猪养殖基地规模。围绕临南蔬菜批发大市场等5个蔬菜市场的建设,加快蔬菜基地的规模膨胀,真正把两大主导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1.县、乡、村三级联动模式
1.1组织模式
以邗江区为代表,区成立利民植保专业合作社,13个乡镇成立各自的植保专业合作社,村建立专业防治队135个,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三级联动组织。区、镇合作社实行农药联供,区植保站向服务组织提供病虫信息、植保技术,开展上岗前培训、防效督查等服务。
1.2运行机制
一是政府投入大。区、镇政府资金投入大,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购机补贴、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2010年区财政拿出47万元,其中23万元用于购机补贴,15万元奖励镇、村先进个人,9万元作为区农技推广部门推进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经费。2011年该区试点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人员人身保险,缴67元,由区政府财政补贴52元,机手个人缴15元,享受2万元伤亡保险和4000元医药费保险。二是政府考核严。近几年来,邗江区政府每年都出台《全区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考核办法》,从行政推动措施、组织档案建设、示范方建设、植保专业化服务覆盖率等方面对各乡镇(街道)进行考核。年终对镇(街道)考核前6名进行表彰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将影响到乡镇(街道)年终在区委区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排名。三是引入利益平衡机制。区利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与各乡镇植保专业合作社实行农药连锁经营,发放“邗江植保连锁”店牌,全区统一农药零售价格,价格公开透明,让利于民。乡级农药利润按照:农药销售单位:植保专业队(弥雾机手):合作社:年终奖励提成4:4:1:1的方式进行分配,形成农药销售企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农民为一体的利益链。
1.3效益分析
近年来,邗江区服务规模稳步扩大,专业化防治面积从2006年的不到20%提高到2010年70%,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区、镇级植保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药的市场占有率,2009年配方农药市场占有率近80%,利润得到了保证,乡镇合作社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上;仅水稻病虫防治可减少用药2次,农民减少了投入, 2010年全区农民减少药本工本1161.8万元,平均每亩节约成本56.4元;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从2007年农药有效成份(a.i.)施用量的537.6g/667m2降至2010年的310.2g/667m2,减少42.3%。通过专业化防治,政府花了小钱,农民得了大实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2.乡镇综合服务模式
2.1组织模式
以宝应县柳堡镇、高邮市马棚镇、界首镇为代表。最初以水稻机插秧合作社为基础,根据群众需要,拓展服务范围。如高邮市界首镇,2005年成立了界首镇水稻生产合作社,下设植保工作部,2008挂牌成立“界首镇益友植保专业合作社”,服务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服务面积1333.33hm2,其中水稻病虫防治全程承包面积335hm2,2011年水稻病虫防治全程承包面积达866.7 hm2。
2.2运行机制
一是做到查虫治虫。为确保发挥植保专业合作社优势,合作社在依据高邮市植保站病虫情报的基础上,依靠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4名专业农技人员,坚持查虫治虫,针对性用药。二是配备高效机械,专人维。为了充分调动机手积极性,合作社为机手提供大中型植保设备,配备专职维修保养人员,并举办技术培训班,解决机手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三是利用村组干部组织优势。植保专业队队长绝大多数都是由村组干部兼任,由于他们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容易协调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四是严格考核监督。在防治过程中根据各专业队服务面积,由群众代表进行全程监督用药数量和品种,防治结束后由农技人员、专业队队长、群众代表组成防治质量验收组进行防治质量验收,确保防效。防治质量同农户发生纠纷时,由农技员、村组干部、农户代表共同鉴定,确是专业队机手责任的必须立即补防,一切费用由专业队机手自行负责,对因工作不负责任,群众不满意的专业队队长(机手)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群众满意和合作社放心。五合同管理。明确合作社、机手、农户各自责、权、利。植保合作社先与各村、组签订好服务合同。明确服务面积、防治质量、收费标准以及相关矛盾纠纷调解方式等内容;然后再和专业队队长签订合同,明确要求,在确保正常工资报酬的基础上,根据当年服务面积大小,服务质量的好坏,年终再发考核奖500~1000元。
2.3效益分析
一是农民病虫防治减少投入。2010年益友植保合作社为农民335hm2水稻提供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共计用药5次,费用为104.15元/667m2(含省补贴农药折价合计),农民自己按照要求防治为7次,总费用支出为136.80元/667m2,全程承包防治比农民自防节省开支32.65元/667m2。二是合作社和机手增加收入。2010年界首镇农业综合收入为441.97万元(包括机插、植保服务、农资服务),其中植保专业合作社收入为88.21万元,包括四块:①机手工资53.07万元(含为自购药农户代治费)、②药款29.14万元(指全程承包防治335hm2,药款为门市价,不含省补贴农药药款)、③年终奖励1.3万元(奖励好机手)、④结余4.7万元。合作社机手人均收入2300元,比机手单独防治不担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还要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在合作社从事育秧、机插、病虫承包防治等农业综合服务的人员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
3.个体投资综合服务模式
3.1组织形式
以仪征新集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技员刘金伟为代表,他个人投资,购置一批插秧机、全自动播种线、防虫网、弥雾机等设备,为农民开展水稻统一供种、统一机插、统一机耕、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等综合服务。2009年水稻机插秧服务面积126.7hm2、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面积为56.7hm2,2010年水稻机插秧服务面积240hm2、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面积为126.7hm2,2011年水稻机插秧服务和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面积达666.7hm2,其中水稻生产供种、机耕、插秧施肥、病虫防治等全程服务250hm2。
3.2运行机制
一是依靠当地植保站部门作技术支撑。为扶持植保专业化服务典型,推进大面积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仪征市植保站给予合作社强力的技术支撑,为其设计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减少用药次数,节约了成本。为化解风险,2011年壮禾植保合作社主动要求和仪征市植保站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合作社提供5元/667m2的技术服务费。二是严格准入门槛。参加水稻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的农田,一要必须接受合作社机插秧服务,这样可以统一品种、栽培方式和播栽期,便于统一用药时间;二要必须3.33hm2以上连片成方,便于集中统一防治。由于面积集中,不必转场,防治效率高,收入有保障,机手乐于加入合作社提供服务。三是严格监督考核。26.7hm2田明确一名专业队长,6.7hm2田明确一名机手,定人定点,全程负责,采用药剂桶稀释,田头分装,机手互评,队长考评,队长负责质量控制,二次不合格免签单,机手淘汰出局,全程无漏喷漏治,给予每次每667m2 1元奖励,并报扬州市植保站,加“星”推荐为优秀机手。
3.3效益分析
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来水稻病虫防治全程承包服务费均为100元/667m2。2010年农民自防用药7次,合计费用131元/667m2,比全程承包服务农户多花31元/667m2。合作社通过查虫治虫、科学用药,仅用药5次,成本75元/667m2,合作社获取利润25元/667m2。由于合作社服务面积大,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集团采购比农户一家一户的采购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农药采用大包装,减少了包装废弃对环境的污染。合作社每667m2育秧收入20元、机插30元、植保25元、肥料5元。弥雾机手收入18元/667m2左右,水稻一季收入1800元,兼机耕可耕20hm2/人,稻季40元/667m2,纯收入12000元,麦季35元/667m2,纯收入10500元,插秧机手一季可插26.7hm2/人,收入4000元左右。通过全程承包服务,农民节省了开支,还可以在合作社从事育秧、机插、施肥等工作,增加了收入。
4.“四统一分”服务模式
4.1组织模式
以江都小纪镇、大桥镇、仪征市谢集乡等为代表。通过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组织防治、分户结算的“四统一分”服务模式开展植保专业化服务。
4.2运行机制
如仪征市谢集乡富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与机手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权、利,实行“一证三卡”(会员证、培训记录卡、农药领取登记卡、奖金发放记录卡)3年滚动考核的方式与机手效益挂钩,年终凭卡参与农药利润的二次分配,有效提高了机防队员的积极性。合作社负责机手召集、登记、管理等日常事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机手技术培训,镇农服中心物资门市部负责农药配送、发放和机手奖金发放、利润分配等。2010年机防队由2008年的3个扩大到了11个,专业队员从24人上升到了122人,服务面积从266.7 hm2扩大到1333.3 hm2。
4.3效益分析
政府引导推广,农民得实惠,合作社成员(弥雾机手)增加收入,农药门市增加效益。农民得实惠:2010年该地区水稻病虫农民自防用药6次,合计费用127元/667m2,由专业合作社防治仅防治4次,合计费用92元/667m2,比自防减少开支35元/667m2。机手增加收入:机手负责带药防治,667m2收防治费7元,门市给机手提成1.5元/667m2,一般1台弥雾机1天防治2hm2,1次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用药4天,2010年实际防治4次,年防治费收入约4080元,年终滚动考核奖金600元左右,合计1年1个机手辛苦不到20天,收入在5000元左右。镇农技服务中心农药门市利润得保障:农药统供面积从2006年的266.7 hm2上升到2010年的1333.3hm2,统供面积得到了大幅提升,利润得到了保障。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不收取机手和农民任何费用,主要是让利于民,合作社仅靠门市农药销售提成来维持正常的运转。
二、几种服务模式优劣及前景
1.县、乡、村三级联动模式
这种模式声势大、影响大、统一力度大、组织化程度高,但对县、乡领导重视与支持依赖性强,乡镇经济基础好,农技部门工资福利有保障,对农药利润要求不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2.乡镇综合服务模式
内容全、组织化程度高、综合效益好,是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但对乡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要求比较好,普通乡镇学习推广有一定的难度,且受人员变动的影响大,一旦牵头人调离或退休,工作能否持续开展值得考验。
3.个体综合服务模式
个体综合服务模式,适应了市场经济,走自我投入、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开展技术承包,实现了技术、物资、服务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业投入品“增产、节本”的功效,减少了环境污染,且对政府投入依赖性小,开展综合服务,合作社成员收入有保障,留得住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今后积极鼓励发展的对象。
4.“四统一分”服务模式
操作比较简单,群众比较容易接受,不易发生矛盾和纠纷,但不能全面做到查虫治虫,减少用药,仅适应植保专业化服务发展初级阶段。
三、讨论
不同的服务模式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水平条件的农民和市场的需求,同时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密切配合、相互联系,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依靠农技推广部门的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植保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得到了保障,通过点对点的服务也促进了农技推广部门技术水平的提升,农技推广部门通过专业服务组织加快了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力度、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好的经验、好的典型,加以总结、加以推广,促进扬州市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有更大更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儒,丁涛,秦玉金,等.从我市植保社会化现状看如何进一步发展[M].植保现代化与科学发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6-19.
[2]丁涛,秦玉金,刘学儒.扬州市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调查及建议[J].世界农业,2008,(9):84-85,98.
近年来,保险业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但我国农业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和发展速度,保障能力和水平与“三农”的需求不相称,发展滞后、与其他金融工具互动机制的缺失。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缺乏风险保障;另一方面,加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探索建立“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是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选择,也是我们研究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利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信贷对农业的支持;有利于农民持贷不断扩大再生产;有利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找准切入点,加快开发农村保险市场,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和服务合作机制,可实现农民、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农业保险机构及政府四方共赢。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实践,为我们探索建立“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技术和经验。第二,农村服务网络健全。农村建立健全的服务网络,为开展农村信贷保险业务提供了基本支撑。第三,培养了一批农业保险专业技术人才。农业保险专业性强,特别需要懂农业、懂气象、懂动植物病虫害等多种学科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第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发展农村信贷保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探索建立“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基本思路是把重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品种纳入农业保险保障范围,通过农业保险保障,提高贷款农民的信用度和抗风险能力,让农业保险发挥类似于抵押物的作用,满足银行的放贷要求,降低其信贷风险,促使其大胆放贷。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给予补贴,或建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以及保险公司降低费率、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利率等手段,降低农民融资成本,保证农民既能够无需提供抵押物就能获得贷款,又不增加贷款负担。
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探索建立“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发展农村信贷保险的主要形式,一是农业生产小额信贷综合保险。该产品主要由“种植或养殖保险+农户信用保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组成,保险责任涵盖了冰雹、洪水、台风、暴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病虫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等,发生保险赔付时,银行是第一受益人。本着先试点、再推广、风险可控等原则,我们与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共同开展草莓种植小额信贷保险。待取得试点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至生猪、种鹅、蛋鸭等特色种植、养殖品种。二是针对单个标的价值较高的奶牛等种养品种,开展“保单质押”贷款保险。即借款人把保单“质押”给银行,取得贷款,当发生约定的自然灾害、病虫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保险责任造成种植或养殖产品受损时,保险公司直接把赔款支付给质押权人即银行。如养殖户为奶牛投保,以保单作为贷款的“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奶牛如在保险责任期间因死亡,理赔款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三、促进“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协作机制。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府要专门成立由政府金融办、财政、农委、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以及有关业务单位参加的农村信贷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提供财政支持,降低农民保费和贷款利率负担,尽可能少增加农民负担,尽可能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第三,明确职责,合力推动。农村信贷保险是一个复杂的业务体系,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推进。
近年来,__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我县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议程,纳入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同时,为建设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文化、体育、健身、娱乐等活动场所,新建小区已规划要求配套建设老年娱乐活动场所;已经建好的小区,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按规定为老年人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等提供服务。__县国土局在符合土地用地总体规划下,根据土地功能分区,负责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我县养老服务机构是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就我县而言,人口老龄化加速,高龄化加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之老年人口80%的在农村,收入水平低,这就决定着老年人养老形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在社区,居住在家里,既有子女的照顾,又可以参加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因此,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业,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现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如下建议:
(一)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要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要由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养老服务工作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领导小组职责,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形成工作全力,组织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把养老服务场所建成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养老场所,做到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养老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因此,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努力营造尊老、爱老、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居家养老、敬老院的服务,老年人乐于接受,同时引导老年人转变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有力推进。
(三)制定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应结全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补助制度,省、市应提高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的承担比例,减少县级财政的压力,健全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明确购买服务对象,实行购买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应设有公益岗位,以保证工作岗位及人员到位。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业,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经费投入。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政府民生工程,要把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补贴、管理人员工作经费以及购买对象补贴资金等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福彩资金作用,支持养老服务工作。
(五)拓宽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从单纯的文体娱乐活动,维权服务拓展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更多个性化服务项目。根据特殊老年群体需求设定项目及服务标准,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养老服务机构要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2)11-0057-02
一、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
自2009年长沙市再次被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评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以来,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据统计,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业务总额达200亿元,同比增长2.46倍,服务外包业出口额约1亿美元,从业人数将近4万余人。现在,长株潭城市群拥有的服务外包企业达100多家,取得各种类型国际技术资质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有48家,其中4家通过CMMI3认证,有1家通过CMM5和CMMI5认证。近5年内,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实现业务总额达到500亿元,服务外包出口超过了10亿美元,外包从业人员新增10万人。据预测,到2012年,长沙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将达300亿元。
二、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1.政府大力扶持,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外包业发展政策。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发改委评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有利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更快速的发展。长株潭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外包相关的优惠鼓励政策,主要有《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园若干政策规定》、《长沙市科技发展专项经费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软件产品的税收优惠规定》和《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意见》等,这一系列的政策都着力于发展湖南,特别是长株潭地区的服务外包业。
2. 便利的交通运输与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沪昆高速、京珠高速以及106国道、320国道等公路在长株潭城市群内形成一张密集的公路网,目前开通的6条城际公交线也为城市群实现一体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纵贯我国南北的京广铁路,横跨东西的浙赣、洛湛、湘黔等铁路都在此经过,同时,武广客运专线与沪昆客运专线的运营,将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地区与武汉城市群紧紧联结在一起。长沙的霞凝新港、株洲港和湘潭港口是城市群内重要的内河港口,可保证常年泊靠千吨级船舶。长沙的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了直达大陆境内45个主要城市和中国港澳台、首尔、曼谷、汉城、大阪、釜山等境外城市的70多条航线。其次,在通讯方面,2008年,城市群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 321.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 891.07万户,互联网宽带上网用户达213.20万户,符合综合通讯系统完善的要求。
3.人才资源储备丰富。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密集区,是全省智力资源的聚集地。长株潭城市群集中了18家拥有博士点的高校和科研院、24个国家重点学科单位、4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7个国家重点实验、5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59所高校,有各类科研机构129所,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全省绝大部分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国际上获奖的科技成果有20多项,获国家级奖200项,尤其是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巨型计算机技术、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拥有高尖端的人才。
4.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开发区及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发展。2008年5月,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湖南省评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长沙高新区软件园能够为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包方提供更加可靠丰富的交互式服务通道,同时可为示范园区内企业之间加强服务业务合作提供互赢的服务平台。2009年7月,长沙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被湖南省认定为“湖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区”,进一步引导和带动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湖南省还认定了一批包括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湖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同时认定了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和长沙牛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为“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三、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劣势因素分析
1.对服务外包业认识肤浅。2009年6月,湖南省商务厅对全省服务外包企业进行了全面普查,发现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服务外包的内涵、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缺少深入分析和了解,对服务外包业整体认识存在很明显的分歧,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并且多数企业过于重视信息技术外包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业务流程外包的重要性。企业缺乏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创新意识不足,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妨碍服务外包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主要集中在信息与软件行业,已形成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数量不多,对城市群经济带动效应不强。
2.企业规模较小。首先,长株潭城市群内外包企业的规模较小,如在认定的50多家外包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一家都没有,1亿以上5亿元以下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要享受到品牌效应带来的整体实力的提升非常困难。其次,本地绝大多数企业均处于附加值低、竞争力也较低的环节,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很薄弱,缺乏品牌意识,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很少,开发大型软件产品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订单的能力不足。这些直接导致城市群内的外包企业国际影响力不强,承接大的服务外包合同较难,因而服务外包业的规模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三,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缺少信誉非常好并且真正有实力的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即使在动漫开发、软件设计等领域也与国外类似的服务外包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3. 高端专业人才缺乏。长株潭城市群虽然拥有多所高校,并且均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可谓人才储备丰富,但与软件外包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能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术,但缺乏软件开发方面的实战经验和团队合作锻炼机会,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目前,城市群内在信息技术外包方面,不仅缺少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有外包项目经验的能带领团队的管理人员和中级技术人员,更多的服务外包人才只能从事低端的非核心外包业务,导致整体服外包业水平比较低。除此之外,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和中高端外包人才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都将制约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有利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统计,全球财富杂志排名1 000强的企业中有95%均拟定了离岸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今后3—5年,是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和转移的黄金时期,长株潭城市群应提高对服务外包业发展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服务外包业这个新兴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建议三市由商务、信息产业、财政、劳动保障、海关、各市的经济开发区等有关部门成立共同的领导机构,尽快制定出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规划。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应该加强对服务外包业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对国家与城市群内的服务外包业扶持政策的广泛宣传,让企业均能深刻了解相关扶持政策,并积极参与到促进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的队伍中来。
2.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首先,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从事服务外包业经验的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业务渠道和业务流程管理、能与国外客户直接进行外包业务沟通的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组成促进和引领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研发团队。其次,政府可以吸收和借鉴国际惯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训提供适当的补贴,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园、城市群内软件企业和各类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学术机构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设外包实训基地,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城市群内外包企业所需要的适用人才。第三,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外语尤其是韩语、日语的教学,并开展符合理工科外包应用性人才和计算机、软件类人才的多层次的外语应用教学,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国际服务外包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快服务外包企业品牌建设。长株潭城市群要确定服务外包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围绕“突出重点、集聚资源、扶优扶强、打造产业群”的发展思路,以株洲“航空产业园”和长沙“中电软件园”等为依托,打造信息软件、多媒体技术和动漫制作服务外包品牌,形成有别于南昌、武汉、广州等临近城市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其次,长株潭城市群应组建一个国际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增强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并向国内外企业宣传和推介城市群内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和管理运用经验,扩大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的知名度;还可以参加境内外各类服务外包展会为发展契机,积极承接转包分包业务,开拓服务外包市场,提升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 张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
[2] 朱胜勇,李文秀.服务外包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启示[J].软科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