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09:25: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某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发生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某一个特定环境里,人们预期目标与最终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差距越大则风险越大。企业培训风险就是指在员工培训过程中,由于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培训流程管理工作的疏忽,常常会使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低下,这不仅造成企业在培训投入上的资源浪费,产生投资风险,最终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一)培训的直接风险
培训的直接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员工培训的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及培训质量的管控所产生的内在风险,即培训的直接风险源于培训本身。
1、培训成本风险。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类成本:一是直接成本:企业为举办培训活动所花费的各种费用,包括向培训机构和讲师支付的报酬、以及学费、资料费等;二是机会成本:在培训时间段里,受训者因参与培训,无法全身心工作,从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以及对于脱产学习的员工,企业需要聘请他人,或者调整岗位造成的企业绩效下滑所带来的损失。三是沉没成本:在培训期间,企业为受训者支付的工资、福利等。因此,如果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企业至少遭受这三方面的损失。 2、培训技术风险。就是企业在实施员工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对培训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的管理,而导致培训跟企业的生产经营脱节,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造成企业培训技术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也是不可控的。比如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制定培训计划、风险评估、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考核等,这一系列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变化,企业战略的调整,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而造成的损失。再比如员工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企业的培训考核机制也会培训的成效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产生培训技术风险。
(二)培训的间接风险
培训的间接风险是指培训虽然完成了预定目标,但由于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企业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1.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员工对知识和自我实现的更高追求。经过培训,员工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随之追求也逐渐增高,自然而然产生更换工作环境的念头和工作待遇的要求。另外,训练加强员工在企业和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多选择的机会。
2.企业专有技术外泄的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产生并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甚至是专利技术,当然,其中也包括自己企业的独到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这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形成持久的技术优势,并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要求企业要牢牢掌控这种核心技术。
二、培训风险的应对措施
虽然培训存在上述诸多风险,但培训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显然,收益与风险同在,我们认为,在充分发挥培训作用的同时,关键还要建立健全培训风险的防范机制,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一) 分散或者转移企业培训成本风险。企业的员工培训费用,可以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这样可以减少培训占用资金、降低培训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培训前,企业当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分析,核定费用由员工分担的比例。确定两者分担的比例以后,就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企业的报酬制定政策的时候,员工的一部分报酬划为培训费用。这样,员工的工资越高,或在职时间越长,这部分的培训费用的积累越大,员工培训的投入就越多。这样实施训练前回收投资,不仅仅是企业培养投资风险的风险降低了,甚至加强了员工积极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二是培训费用是由员工个人承担的,这个费用是否能够报销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培训结果进行裁决的。三是员工在海外培训,以及计划研究生的长期培训,都需要向企业交付一定的保证金,待学完归来时,单位会连本带利的返还给个人。
1培训的风险
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同其它的资本投资一样,既有收益,亦会有风险。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共存、不可分割的。就企业而言,培训风险在于:
1.1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企业和个人均为投资者,企业投入钱、人力、物力、设备等,个人付出体力、精力、时间及放弃其它的机会和收入。不同主体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难以区分,在收益分配时会产生矛盾,以至于会造成一方甚至双方的损失。
1.2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存载于人体中,与承载者不可分割的。承载者个人的经历、个性、思想、偏好等及激励程度与奖惩制度的科学性等会影响其能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
1.3投资的长期性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市场需求的变化、科技创新等会使投入收不回来。
1.4对象选择不当企业选择人员并对其加大培训投入,但其人力资本承载者在投资回收期内发生职业流动或丧失工作能力会使投资收不回来。
2培训的必要性及防范措施
从企业角度而言,既使存在上述诸多风险,培训仍然是必要的。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转轨时期,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没有来得及及时跟进,产业结构处于活跃、升级的关键期。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造成人才供给不足(注:由于外部供给不足使培训成为必要的决策分析模型请参见附录),而传统行业中低素质、低技能人才过剩。因而一方面仅靠外部来寻找再生产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可能满足不了需要且成本昂贵。另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任何人不对自己的知识及时更新,赶上时代步伐,仅让他吃老本,最终会丧失竞争力的。
所以,现在加入WTO,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管理者不仅需要明确存在哪些风险,还要知道怎样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总地来说,以下几方面可有助于降低风险。
(1)对于投资的主体多元性风险,可通过划分投资领域。企业应注重投资于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劳动技能,个人应注重投资于一般性劳动技能。
(2)对于客体的不确定性,企业应注重对人力承载者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适度流动对社会而言可能会使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对企业而言,就是损失,所以应通过制度安排对企业投资者予以适度补偿。比如用转嫁风险的办法受训者承担部分培训成本,或通过契约规定受训者的服务年限及离职赔偿金。
(3)对投资行为的长期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注意政策的变动,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注意行业的调整,投资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地跟踪行业的技术前沿,科技创新要先进,发展信息服务,以有效的信息为支撑,对投资方案作充分地论证,防止盲目投资。
3风险防范的相关决策分析
对于有些风险,诸如员工的突然死亡或新技术的创新等是不可抗的,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人员的流失可以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安排来减少风险。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决策是培训时怎样防范或减少人才流失的风险。根据贝克尔模型,人力资本投资者包含了企业和受训者,且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下面就这个决策问题也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两种情况作一分析。
3.1一般在职培训划分投资领域可有效地减少风险,即让企业投资于特殊技术培训而员工则投资于一般技术培训。贝克尔认为,对于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它可以使所有或许多企业都有可能从中获益,提供该培训的企业全无特殊优势或额外利润,因而企业只有在不承担培训费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员工提供培训。因为企业承担了培训费用,必然要求得收益,即未来员工的边际产出要大于其工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但员工接受培训,提高了生产率,也要求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否则会威胁离职,因其受训的是一般技术培训,在别的企业也能有相同的生产率,可以得到与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因而。此时,提供培训的是个人,与企业无关,员工承担所有的培训费用,收益也全部归员工所有。它与其它的个人投资人力资本没有实质区别。
对一般在职培训来说,作者认为,其实企业亦可承担部分费用,这有两点理由。
一是可以在招募时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二是企业承担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由于在培训期间员工是通过接受低于其边际产出率的工资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员工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
但费用到底有多少才能使企业不必担心员工会在培训后追求工资等于边际产出而流失呢?对一个员工来说,流失时,要考虑很多成本的,只要其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不足以弥补其流失成本时,员工是不会作出离职决定时,这也给企业提供一个承担费用的可选择的边界。
假设员工是完全理性的,即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对于员工,离职的成本有:实现流动而付的成本、信息费、交通费及安家费C。;员工放弃现有职位带来的机会成本C2;离开熟悉工作环境、亲朋好友所带来的心理失落C3;不确定因素如失业、伤病等带来的成本。当对某一时期t而言,只要,即员工预期在本企业的工作期限内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的现值之和大于其离职成本时,员工就有可能作出离职决定。MPt为员工在t时期的边际产出,W为员工在t时期的工资。由于
其中K为培训费用,MPo—Wo为培训期间员工承担的培训费,MP,一Wt为培训后t时期员工承担的培训费,即员工在培训结束后以低于边际产出的工资来支付企业在培训期间为员工承担的培训费用。因而对企业来说,只要员工培训后在预期的工作期限内不离失的话,企业是没有损失的。
对于企业为员工承担的费用即培训后的员工承担的费用是受到其流失成本的限制的,上限是流失成本。企业可以在它承担的费用和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之间的比例作些调整。它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则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就可小些,增加招聘时的吸引力;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企业的负担可小些。此时,企业承担费用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吸引新人加入到企业中来这一目的的,而且企业也可收回这部分成本费用的。
3.2特殊在职培训对特殊在职培训,贝克尔认为,它只对或者说主要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利,企业要全部或部分承担这类培训的费用。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进行培训的均衡条件为
对于进行特殊技术在职培训的企业来说,MP0和w为其它企业工人的边际产出和工资,而MPI—Wt则为其培训收益,C为企业所花费的培训成本。
人们一般会问,特殊培训基本上只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才能用到,因而企业就应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包括受训者付出的时间精力的补偿,受训者可能知道他比企业更有优势,他的流失与否与他本人没有损失,但企业的投资将会丧失它的投资。
因而最好地办法则是企业与受训者共同分担培训费用,投资收益在这两个投资者之间分配。企业可以支付低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这样企业就可获得回报。个人若不满意于工资低于边际产出而流失的话,由于其受到企业的特殊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其它企业很难收回,会受到损失的,因而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原来的企业,不光可收回成本,还可得到收益回报。
中图分类号:TV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25-01
洪水风险图是一种融合地理、社会经济信息、洪水特征信息,通过资料调查、洪水计算和成果整理,以地图形式直观反映某一地区发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后可能淹没的范围和水深,从而可以预知和分析不同量级洪水可能造成的风险和灾害的专题地图。水库洪水风险图是反映水库库区及水库溃坝情况下洪水风险信息的专题地图,水库建成后,存在的洪水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库区的淹没风险,二是水库泄洪超下游防洪标准时对下游区域造成的淹没风险。
1 于桥水库概况
于桥水库是一座具有供水、防洪、发电等多种功能的大(Ⅰ)型山区水库,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城东4km处,于桥水库始建于1959年12月,1970年投入蓄水使用,1983年对其进行了大坝加固工程,作为引滦沿线的一个主要调蓄水库。于桥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1.16 m,总库容15.59亿m3,兴利库容3.85亿m3。水库的设计输水流量为50 m3/s,根据天津市需要向下游供水。作为天津市引滦工程中最重要的调蓄水库,近30年来于桥水库的稳定运行为保证天津市的用水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天津市城市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于桥水库地处京、津、唐交通要地,水库防汛地位十分重要,下游直接影响蓟县、宝坻、宁河、玉田、汉沽等各县(区),并影响京—秦、大—秦、京—山、津—蓟四条铁路干线和邦—喜、津—围、京—哈、京—沈、京—平等公路干线的安全。于桥水库汛期洪水调度原则:当遭遇小于五十年一遇洪水保引滦通水为主,尽量保证青甸、太和两洼农田不致因水库泄水而受淹;当遇到大于五十年一遇洪水以防洪为主,确保大坝绝对安全。
制作于桥水库洪水风险图是十分必要的,此项工作的开展可服务于于桥水库及下游地区的防汛减灾工作,为区域防洪规划编制、群众转移预案及抗洪抢险预案的制定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对于保护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区域内生产发展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3 洪水淹没风险分析
于桥水库库区范围内有7个乡镇,111个村落,16.8万人,水库移民线为22.0,但在22.0 m以下仍有部分居民、房屋。水库历史最高水位为22.62 m,在22.62 m高程以下有部分乡村道路、电力和电信线路,若遭到洪水淹没,库区内部分地方交通、电力、通讯将中断。
水库下游主要河道为州河,并影响蓟县、宝坻、宁河、玉田、汉沽等各县(区)的低洼地区近百万人口,300余万亩耕地,并影响多条公路、铁路。州河防洪标准为400 m3/s,当遇超标洪水时,将直接淹没州河两边洼地,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4 洪水风险计算边界条件确定
于桥水库库区淹没分析的计算范围的下边界最高高程为坝顶高程27.72 m。库区淹没范围计算的水库坝址的最高水位取水库校核水位27.72 m。由于于桥水库属于湖泊型水库,可直接以此高程向库尾和水库周边延伸,所得到的封闭平面以下部分即为库区淹没分析的计算范围。
于桥水库洪水风险分析包括渐溃洪水、瞬溃洪水、可能最大洪水、千年一遇洪水、百年一遇洪水、五十年一遇洪水和二十年一遇洪水七类计算方案。其中渐溃洪水为漫溢洪水对坝体冲刷后逐渐形成溃口,溃口逐渐扩大,由此导致渐溃险情属于不可控的自然灾害,灾情非常严重;瞬溃洪水是在情况危机时,炸副坝后大坝瞬溃的情况,由于副坝坝高较低,坝下为稳固地质,炸副坝后溃口形态比较稳定,造成灾情相对要小的多。
于桥水库洪水风险计算过程中,为了评估大范围淹没区域的风险损失,要抓住重点地区、重点指标,总结有代表性的数据。划分城区(县)、重要经济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为重点对象。利用GIS技术将重点区域细分为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区域,利用MATLAB技术提取这些区域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洪水流速、洪水到达时间、淹没历时等。计算结果结合当地实际的社会经济情况,分析出区域内居民生命财产是否受到威胁,建筑物是否会出险,居民是否需要撤离、撤离路线,工厂、企业受损估计,区域淹没的时间等社会经济损失情况。
于桥水库洪水风险计算中,根据防洪减灾原则,为尽量减少城区的社会经济损失,加入人为措施,如加高堤防、降低堤防、引导洪水入蓄滞洪区等,调整计算网格的内边界条件,模拟人为控制洪水演进的调度情况,从而得到新方案,计算新方案结果。再分析,再调整,再计算,如此循环,得出在不同量级洪水调度方案下的数据资料。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危险,受灾居民安全撤离,减少地区社会经济损失,提供实施依据。
例如,于桥水库溃坝洪水不仅会影响到天津市,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河北省部分地区。出于防洪调度考虑,我们会计算只影响天津市或影响天津市及河北省两种计算方案。天津市东北部与河北省交界处为金水河与兰泉河堤防,由此我们考虑两类计算方案以金水河与兰泉河堤防是否出险作为区分。
方案1:金水河与兰泉河通过加固守住溃坝洪水。
方案2:由洪水自然演进,金水河、兰泉河堤防作为一般防洪工程考虑。
由以上溃坝洪水以及千年一遇洪水的两种方案可以看出,同样的洪水,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洪水的淹没影响范围可能差别是很大的。在于桥水库洪水风险分析计算中,充分考虑了洪水调度因素,根据水库下游防洪工程实际情况,结合防洪重点区域、重要部位,设定多种边界条件方案,并计算淹没范围,从而得出多种方案的淹没范围。
5 结语
于桥水库洪水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在计算范围内划分重点区域,比较、分析每个方案重点区域的各类计算结果,关注实际情况,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是否出现、是否需要撤离、何时淹没、淹没历时等。得出有重点、有目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损失数据,以重点代全面,有的放矢的评估每个方案在防洪减灾方面的优缺点,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032-01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具有采集、怜理、分析和显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对采集的地理信息进行多要素综合分析、空间分析以及动态预测。我国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GIS逐步迈向实用化、集成化。逐步建立起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和实验中心,扩充和研制了一批具有自卞知识产权的软件,培养了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开发的高层次人才。GIS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还有就是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可以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环境过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但是,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用到GIS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实现历史数据怜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数据共享。
2 Gl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防洪减灾领域的涉及面越来越广。GIS新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使水利防汛工作迈向了新的纪元。
2.1 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Gl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对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也就是对洪水发生的概率、强度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洪水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理解洪涝灾害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将DEM数据与江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模拟洪水的演变规律,快速评估洪水的风险大小,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可能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采取高效的救灾措施。GIS技术在灾情评估上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的空间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视化模拟的能力,结合灾害背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计算淹没面积,然后科学的评估灾情严重程度以及会对各业造成的损失,为防汛物资的运输选择最佳路径。
2.2 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
GIS在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GIS提供的江河湖泊分布、工业设施、城镇、交通、水利设施分布、水文信息等为基础,利用各类计算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可以有效的设置拦洪设施的点位,选择分洪、泄洪措施。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及预测能力还可以模拟行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转移,选择最佳撤退路线。
3 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GIS可以将施工过程通过图像的方式动态的显不出来,可以为水利施工过程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GIS技术把工程施工各个时刻的工程面貌的图像存在数据库中,和与之相对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当图像快速连续变换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面貌便动态显现出来。目前,在我国水利施工中GIS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可视化演示系统是采用这种方法。GIS在水利施工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GIS中的地形信息与地质技术资料和水文资料相结合,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工程施工地点。另外GIS系统还可以通过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断面图分析等,这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
4 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规范性、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标准;根据不同用户的相应特点,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灵活性;要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对于故障能够有效地处理、及时恢复;数据库和系统需随着数据内容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系统安全性较高。
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洪灾损失评估模块、三维仿真模块。系统的用户上,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进行系统数据的建库工作以及基础工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工作、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洪灾评估、用户权限管理等工作。高级用户具有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所有功能,另外还要包括各部分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全部功能。
5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防汛水情工作标准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也将防汛水情信息与空间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了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防汛减灾工作要借助于GIS系统,降低国家和人们的财产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家耀,成毅,吴明光.孙庆辉地理信息系统的演进与发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8(4).
[2] 苑海涛,朱文锋.基于ArcGIS的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 开发[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3(1).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操控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空间的数据等构成。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也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一、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还有就是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可以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环境过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但是,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用到GIS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实现历史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数据共享。
二、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防洪减灾领域的涉及面越来越广。GIS新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使水利防汛工作进入崭新的时代。
2.1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对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也就是对洪水发生的概率、强度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洪水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理解洪涝灾害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将DEM数据与江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模拟洪水的演变规律,快速评估洪水的风险大小,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可能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采取高效的救灾措施。GIS技术在灾情评估上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的空间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视化模拟的能力,结合灾害背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计算淹没面积,然后科学的评估灾情严重程度以及会对各业造成的损失,为防汛物资的运输选择最佳路径。
2.2对灾情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情评估方面是其他系统无法望其项背的,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背景的数据完成处理,比如:地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对空间和属性的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统计以及显示等方面的操作;提供洪水演进的最基本的平台;对灾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和研究分析;完成对灾情的可视化的表达;可以作为决策的工具,完成行蓄洪区应用、抢险救灾物资的储蓄和运输、避开危险、迁安等工作。当下,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
2.2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
GIS在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GIS提供的江河湖泊分布、工业设施、城镇、交通、水利设施分布、水文信息等为基础,利用各类计算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可以有效的设置拦洪设施的点位,选择分洪、泄洪措施。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及预测能力还可以模拟行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转移,选择最佳撤退路线。
三、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GIS可以将施工过程通过图像的方式动态的显不出来,可以为水利施工过程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GIS技术把工程施工各个时刻的工程面貌的图像存在数据库中,和与之相对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当图像快速连续变换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面貌便动态显现出来。目前,在我国水利施工中GIS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可视化演示系统是采用这种方法。GIS在水利施工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GIS中的地形信息与地质技术资料和水文资料相结合,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工程施工地点。另外GIS系统还可以通过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断面图分析等,这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
四、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防洪规划信息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庞大,但归纳起来主要可由系统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空间信息主要是有关防洪的各种地图,属性信息主要存储了系统所要查询的一切属性信息加实时水雨情,水文站、水库、堤防、重点防洪工程信息,气象信息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查询和检索这就需要功能强大的GIS软件来支持进而实现系统的模块间关联、查询、显示等功能。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规范性、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标准;根据不同用户的相应特点,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灵活性;要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对于故障能够有效地处理、及时恢复;数据库和系统需随着数据内容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系统安全性较高。
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洪灾损失评估模块、三维仿真模块。系统的用户上,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进行系统数据的建库工作以及基础工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工作、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洪灾评估、用户权限管理等工作。高级用户具有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所有功能,另外还要包括各部分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全部功能。
五、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防汛水情工作标准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也将防汛水情信息与空间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了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防汛减灾工作要借助于GIS系统,降低国家和人们的财产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丹,刘萍,樊耔均. GIS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硅谷,2012,24:43+42.
[2]刘俊萍. GIS支持下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J]. 水文,2013,03:56-60+90.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5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79
1 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定义
出于调度方式的可行性与安全考虑,有必要透彻地理解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的概念。一般而言,风险率主要是由调洪时候达到的最高水位或者是由下游泄水量所决定,因此可以得出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率指的是在进行实时防洪预报调度的时候,下游的泄洪量在有预报误差存在且没有办法进行校正时会远远超过安全泄量的概率,与此同时,校核洪水位也低于水库调洪的最高水位。一般情况下,水文预报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预报调度的风险率,虽然说这一风险率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人为行动也会左右着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率,该风险率的正确与否关乎洪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理解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的定义具有必要性。
2 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识别
2.1 实施预报调度后的风险变化
实施预报调度后的风险变化涉及到的环节比较的繁琐复杂,在各个阶段都必须要做好防汛准备,无论是从情报收集工作、对策略的提出、信息汇报工作还是命令的执行等,做到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调度后的风险变化,避免造成非常不利且被动的局面,履行好水库防洪调度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总之,在进行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设计的预报调度原则,在仔细考虑好可能遭遇的各种利弊损失的基础之上,对调度的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协调好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2.2 风险源识别
一般而言,风险源的识别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水库实时防洪预报调度风险源的识别;(2)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设计的风险源识别。就前者而言,实时防洪预报调度主要凭借的就是洪水预报、降雨预报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来进一步评判诊断洪水发生的量级,所以防洪预报调度的主要风险就是洪水预报的误差与降雨预报的差异。就后者而言,明确各种信息,比如进行调度的基本规则、调度的方式、防洪的具体水位等,这同时也是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设计的主要任务,经过对设计洪水过程的有效分类以降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设计风险。在进行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时,要充分考虑到防洪与兴利的效益、兼顾到上下游的要求等,不仅仅是做出科学合理的调度决策,还要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与水库的保坝标准,最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 风险识别
在开展防洪预报调度工作的过程之中,由于预报信息很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而这些偏差容易导致水库在进行防洪时候出现风险。如果预报出现漏报的时候,极易使得进行洪水调控的时候出现泄流较小或者说调洪的水位偏高等情况,严重影响到水库的防洪安全性,更有甚者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所谓的水库下游防洪风险是说在存在预报误差的时候,容易致使调洪工作前出现泄流较大,使得下游的防护点出现的流量严重超过安全的范围,影响下游的防洪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供水短缺主要是由于空报误差引起蓄水量下降而导致的,由于这一风险往往比较的繁琐复杂,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对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中的风险识别,进而保证水库周围区域的人民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3 洪水预报的不确定分析
3.1 起调水位随机特征值的确定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水位起调值的不确定性使得预报调度存在较大的风险。洪水调度的初始水位的随机性特征,不单单体现于防汛水位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洪水在发生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影响而出现一切差别。在建立洪水调度演算的数学模型的时候,通常会把已经确定的初始的时间当作一个起点。当预报峰现时间较实测推迟t时间段,则意味着水库发生误蓄,t时段的入库洪量可能抬高起调水位。图1给出了预报根据时间至实测洪峰出现时间之间时距为24h条件下,甲等、乙等精度等级的峰现时间预报如图所示。考虑水库汛限水位附近的水库库容关系和泄洪能力以及调洪初始时段的入库洪水过程,即可求得不同的误蓄、误泄时间对汛限水位的影响。图2给出了某水库实际起调时间误差对初始水位的影响图。
3.2 水文预报误差与精度评定
导致水文预报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水文检验数据存在误差、水文预报的方法导致误差以及抽取样本存在误差等,所以一般很难有效地避免水文预报误差的出现。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报告得出,水文预报误差一般而言都是呈现出两端有限的偏态分布的规律。再加之水文预报的正确率相对而言较为疏松,所以用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两种方式并没有过大的差别,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可以用正态分布作为水文预报误差分析的基础。防洪预报调度是以预报的洪水过程而不是实测过程为依据的。因此,在实际实施预报调度时,仅仅通过大量预报实践的检验,应用统计方法来说明预报误差的随机特性。
4 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分析
4.1 水库下游风险控制
水库下游风险控制指的就是在预报调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凭借洪水的起涨变化来进一步透彻地分析探究洪水量级的概率且最大化地减少错误的频发,这有利于明确水库下游所允许的极限空报误差,主要涵盖应用洪水预报信息时水库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的计算与分析和洪水预报信息应用于水库调度时的风险分析。在进行预报调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逐级调节滞时泄流法,在我们断定指标与相关的标准相符之后,应该停留一定的时间段来进行具体泄洪量的改变,将许可的极限误差计算方法设计出来,其在近年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之中存在着较高普及与应用,还应该密切地结合极限控制指标的选定,它是严格依据大坝枢纽的具体情况而决定的,与此同时,也要分别选择防洪高水位与设计洪水位来当作极限控制的指标。
4.2 水库风险分析
在进行实时预报调度的时候,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人为洪水,就是因为空报误差可能会提前加大泄量,所以在进行防洪预报调度的时候务必要仔细地考虑防洪预报累计的时序误差。水库风险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将进入水库的实际流量或者说大坝前的具体水位当作对洪水量级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设计洪水使用频率分析法来进行推求,并且在汛期的时候,水位要控制在某一特定的区间之内,依次进行推求其他极限控制指标下的极限误差。总之,实施水库风险分析有助于最大化地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符合提前均匀泄流的效果。
5 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判断规则的选取
本文对于水库的防洪预报调度风险进行探讨主要使用的是6小时预报径流深水量为标准规范而进行防洪预报调度,之所以选取这个数值是因为通过对洪量与洪峰在水库所起作用的分析,通常6~12小时洪量起控制性作用。利用预报信息作为水库泄量的判断指标不仅有利于大大减少所需防洪库容的效果,还能够准确计算预见期内实测变幅的超越风险。另外,一般情况之下,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判断指标往往是参考峰前蓄水量、入库流量、水库下泄洪水流等确定的,但是论证选择也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同水库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风险的良好规避,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6 调洪过程随机水库水位的确定
为了进行防洪调度的风险分析,必须确定调洪过程中水库水位的随机分布特征,水库调洪演算的随机微分方程,提供了求解水库水位随机过程的有效数学工具。在整个调洪过程中,水库蓄洪量总是随机变化着的,它影响着水库水位的随机消长,又受到洪水输入、输出等随机过程作用的影响,所以对水库蓄洪量的随机模拟最为重要,它是一个状态连续的平稳独立增量过程。因为影响洪水过程中水库蓄水量的随机因素很多,其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围绕其均值过程线作随机游走,其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7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究分析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水库的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分析向来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洪水预报理论、气象预报、手段与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短期洪水的预见能力已经大大的提高,预报调度风险率的确定关乎洪水资源的安全利用与汛限水位的合理选择。希望相关的专业人员注重对水库的调洪风险与预报调度分析多进行深入的探究与钻研,促进二者之间的良好结合,妥善处理好预报调度风险率的定量评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与经济态势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利升,王义民.洪水预报信息用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172-01
变电站运行维护是指变电站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包括变电所的交接班和值班、消防、防汛、防小动物、安全工器具和设备巡视管理等。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和设施多,出现异常和故障的概率大;工作繁琐,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容易因人员、设备和环境因素等造成人身伤害、错误操作和设备损坏等事故。本文主要研究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策略,为有关变电站在运行维护风险控制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交接班和值班管理
首先,做好变电站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变电站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变电站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变电站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交接人员不仅仅要检查变电站全部的设备以及记录,而且还要做好变电站资料的整理,尤其是对于变电站的卫生、工器具、钥匙等需要提前准备好。同时,接班人员需要提前几分钟进入到接班室,必须要在值班长的带领下进入主控制室,禁止接班人员私自进入。其次,交代运营情况。在实际的交接过程中,值班长需要将变电站的实际运行状况口头转述给值班人员,包括基本的变电站运营、事故处理以及设备缺陷,尤其是要交代值班人员下一步的变电站运营注意事项,这样便于值班人员做好记录以及查阅工作。另外,值班长还需要值班人员做好对于变电站的检查,核对变电站模拟信号、安全工具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甚至还要检查变电站照明以及环境卫生。最后,值班长需要带领值班人员办理好值班手续,如果值班人员做好以上检查工作确保无误之后,便可以在交接记录上签字,然后交接班结束,交接班人员可以正常工作了。
2 变电站消防管理
做好变电站消防管理,也是控制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的重要举措。值班人员需要按照变电站的规章制度,将防火警告标志悬挂在变电站的大门处,这样可以使得值班人员清晰的看到防火警告标志,从而提高人员防火警告标志意识。对于一些不需要的设备以及垃圾,有关值班人员不得随意的堆放,必要的消防设备必须要放在显眼的位置,而且还要固定不可以随便移动,对于消防设施,相关人员不得随意的移动。另外,变电站内部禁止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对于必须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有关人员需要作好记录,同时将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变电站内部的废油是比较多的,值班人员需要对于这些废油做好处理,禁止废油的随意倾倒,必须要按照变电站的规定,将其倒入专用的容器内部,而且还要注意防火。在变电站内部,如果确实需要用火,则必须要执行严格的用火作业制度,提高用火的安全性。最后,对于灭火器的定期检查,也是做好变电站消防管理的重要举措,消防专职人员需要对于变电站内部的灭火器进行定期的检查,明确这些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同时对于破旧的标签,应该做到及时的更换。
3 变电站防汛管理
防汛管理是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中极易忽视的环节,而防汛管理工作是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极为关键的环节。做好变电站的防汛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有关人员需要根据变电站内部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防汛物资以及防汛设备,防汛物资需要进行专门的保管,而对于防汛设备,除了要定期进行检查以及实验之外,还应该尽量保持防汛设备的完整性,以便防汛设备可以做到及时使用。
2)值班人员需要定期对于瓦斯继电器以及开关等进行防雨检查,尤其是对于机构箱以及端子箱等设备,值班人员需要根据变电站实际状况,做到及时关闭,尽量保持机构箱以及端子箱等设备的密封性。
3)雨季是变电站防汛管理的重要季节,雨季如果下雨过多,就有可能是使得地下室、电缆沟以及电缆隧道出现积水,加上变电站排水系统有问题,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排水性。因此,做好对于这些设备的定期检查,做好变电站排水以及进水的处理极为关键。
4)变电站领导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以及天气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防雨、防风管理,如果当地的风较大时,有关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变电站设备是否完善,尤其是对于瓦斯继电器、阻波器、引流线等的防雨罩进行检查,保证防雨罩的完整性。
4 安全工器具管理
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必须要做好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可以从几大方面入手。值班人员需要固定住安全工器具的具置,同时做好相应的标签,这样有利于在使用时随时找到,安全工器具置放的场地除了要保持卫生整洁之外,还需要保持好室内通风,禁止置放任何杂物。对于一些变电站管理中必需的一些器具,例如绝缘关钳、绝缘鞋以及绝缘手套等,值班人员需要将其放置在室内,主要是显眼的位置,因为这些基本的器具用到的几率极大。在对这些基本的器具使用之前,使用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检查器具是否完好,是否需要修补,对于超过使用期限的器具,应该及时做到定期更换。如果使用中的器具出现了损害,有关人员需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修补以及更换,值班人员不得随意处理,以免出现安全工器具使用时的危险。
5 总结
综上所述,变电站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好对于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的分析,在识别运行维护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提高运行维护风险控制能力,这对于消除变电站安全隐患,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以及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变电站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研究变电站运行维护存在的风险,创新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策略,这是今后变电站在运行维护风险控制方面的重要课题与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付珍.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与控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3(04).
近年来,随着防汛任务的不断加重,促进了防汛无线通信的快速进展,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采用,防汛装备的水平而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做好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整个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台的系统分析方法
1.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它涉及重用来自类似组织(包括规模、商务目标和市场等)的“最佳惯例”,对于一般性的信息安全社团比较适合。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基线风险评估,通过多种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就能找出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找出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之间差距,再根据标准或最佳惯例的推荐选择安全措施,其目的是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该方法的优点是需要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
1.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CORAS系统是目前比较被认可的模型。CORAS是欧盟基于模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支撑,针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安全关键系统开发的一个评估平台。CORAS风险评估的过程模式沿用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处理,但其度量风险的方法却完全不同,所有分析过程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来进行。CORAS考虑到技术、人员及所有与组织相关的方面,在描述的精确性、评估结果的精确性、客观性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但是,目前CORAS还在试验阶段。
1.3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方法。当量度风险的所有要素(威胁频率、资产价值、弱点利用度、安全措施的效率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可被量化了。定量分析是一种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分析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1.4 定性分析
主要凭分析者的直接、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分析方法叫做定性分析。实际应用时,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风险因素大小或程度进行分析,如:“高”、“中”、“低”三级。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也是定性分析,具体方法主要有:孟尔菲法、列表、问卷、访谈、调查等。
相比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稍好但精确性不够,定量分析则相反;定性分析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但却没有繁多的计算负担;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定性分析较为主观,定量分析基于客观;定性分析的结果则很难有统一的解释,定量分析的结果直观,容易理解。
2、电台故障的检修程序及方法
2.1 确定故障部位及检修程序
一般来讲,判断故障所在电路主要是根据故障现象,这样判断起来比较容易。电源电路故障可引起电台部分甚者全部功能失效;接收电路故故障可导致接收异常;发射电路故障可使电台不能正常发射锁相环频率台成(PLL)是为各部分电路提供基准频率的电路,如果出现收不到信号、频率漂移、自动跳变等现象,而其它各电路却都正常时,可确定故障在PIL电路;调频电台的中央处理器(CPU)是数字控制电路,它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其它电路的工作,该电路故障可导致电台显示异常或出现死机现象。
为了找出具体失效元件,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故障检修程序。采用的办法是首先从整个大系统考虑,然后再排除工作正常的方框,适步缩小嫌疑范围。具体地讲,就是要先弄清有哪些方框及其彼此间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台工作起来,从而确定正常工作的方框。
2.2 电台故障排除方法
2.2.1 排除故障的概略判断法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首先检查机箱是否有损坏,印制板、接插件和线缆是否完好无损,各种紧固件是否松动,面板是否能操作,按键是否灵活等。这样可以不用试验和测量来判明故障所在
(2)操作试验:通过操作试验往往可判断出故障的大概位置。
(3)关键性故障:关键性故障可以导致整机无法通信,检修应从附件、主机、天线、电源等分别入手,区分各部分故障的部位。其重点看电源单元,收、发通道控制单元,功放单元,收发信道单元,最后再检查相关的部件、电路与元器件。
(4)一般性故障:这种故障只是局部和附属装置受到影响,不会使电台通信全部中断,因此可以从系统的各部分及各单元板的部件考虑,再具体落实到部件电路和元器件。
(5)间断性故障:这种故障应使故障现象重现来确定故障所在。通常使用轻敲和摇动相关部件,如各部件的线、印制板、插头、插座和元器件等,从而排除故障。
2.2.2 电台指标测试故障排除法
(1)整机指标测试法:此法主要是测试输出功率驻波比载频抑制整机的收发信通道通过进行灵敏度等指标,从而发现故障排除故。
(2)单元电路指标测试法:此法主要是对收发信通道内的单元电路进行增益、频率的测试调整、检修,此法需用的仪表也较少,它可以针对某一电路逐行进行,业余条件下,应用较为广泛。
3、结语
一个电台设备是由成百上千个元件组成的,任何一个元件损坏或者发生参数劣化,都有可能导致电台工作发生故障。要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不容易,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合理的检修程序,事情就会容易得多,大大减小工作量,也可以使维修工作有章可循、合乎逻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文芳.广播电台安全播出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0,34(10):80-83.
(一)成立组织。成立了以主任李建生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科室科长为成员的移民办防汛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分库区成立了和两大库区安全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和两位副主任分别兼任组长,库区分管科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严格贯彻执行县防汛指挥部的决定,负责库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同时负责库区重大应急救援问题的调查研究,帮助各村制定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措施和规划。
(二)建立全天候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科长负责、一岗双责制度,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形成了强大的安保防线。做到每天有值班记录,有事早知道、早解决、保平安、保稳定。
二、做好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一)预测与预警
建立库区防汛突发事件县乡村三级信息联络员制度,从我办抽调2名精干人员,协助乡镇村做好防汛突发事件的预测与预警。主要负责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序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同时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监测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二)应急处置
从我办抽调10多名年轻精干人员,组成库区防汛突击组,由副主任兼任组长。库区防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击小组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
三、做好后勤保障和宣传教育工作。
(一)后勤保障
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标准化管理已慢慢被人所接受,事后处理也已逐步被事前预防所代替。然而这并不能避免所有事故的发生,应急预案正是对事前预防的有效补充。但目前应急预案普遍存在了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和培训、演练效果不佳等问题,需要再作进行一步的优化。
1.应急预案存在问题的分析
1.1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总体而言属于“纲领性”、“宣言性”的文件。同时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单位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研和认证,存在照搬照抄的倾向,导致预案规定不具体、工作流程不明确、执行主体定位不准确、预案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象。例如超强台风“威马逊”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关于超强台风“威马逊”电力应急后评估》中就对此问题作出了评估和提议。
1.2单位领导把关不严
一些预案未经单位集体讨论,只是由相关人员起草后即通过预案的审批和备案流程,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操作性不强。
1.3预案之间缺乏系统性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各部门各自为政,与相关部门协商不够紧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有效衔接还有待提高。
1.4预案培训和演练流于形式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应急管理不重视,某些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只是应付式地开展,表面上看是开展了不少的培训和演练,但实际上效果欠佳,造成相关人员对预案不熟悉,应急技能不足等现象。
2.应急预案实用化的探讨
2.1抓住重点,让应急处置更加高效
常规的防风防汛应急预案不但包括监测、预警、响应和处置等内容,还包括机构职责、风险分析、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内容,其内容详细、完善。一般预案正文在40页以上,特别是加上附件之后,整份应急预案在100页左右。
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所有内容在应急处置中都能应用上,整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只能适用于培训中使用。在实际应急中,按照“四象限法则”(将工作按照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进行划分)对防风防汛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梳理,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处理重要和紧急的工作上,做到未雨绸缪。
2.2固化措施,让应急人员不再做“选择题”
借鉴于南方电网广泛推广的作业表单模式,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将应急预警、应急响应中的具体工作按业务线分工进行分类,形成各专业的应急处置表单,并让各层级员工参与处置表单的修改并固化,使应急措施更加完善,应急处置的效率更高。
同时在管理层面中,按必要性和共享性的原则,将各业务线中需要关注的各类数据以表格形式固化,保证每次应急处置中关注数据的一致性,加快信息填报的速度,减轻数据统计的工作量。
2.3应急处置表单的试用
在采用了应急处置表单后,由于数据的表格化,使关注数据能快速完成统计,便于各部门间的共享,同时也使我局对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进行迅速决策。
例如防风防汛应急处置中,应急办需要关注预警和响应的判断、预警和响应中需开展的工作,以及汇总各执行单位对预案的执行情况;技术部门侧重于运行单位对设备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情况,以及线路跳闸和抢修过程管控;市场营销部侧重于用户用电检查、保供电线路检查和客服的应急管理等等。
同时在预警时的特巡中,运行单位按设备风险评价的结果,对设备状态评价为异常和注意状态的线路、低洼台区、速长林木区段或树障黑点等特殊区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防止了无目的巡视和重复性巡视的出现,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的巡视的质量,使台风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由于应急处置表单内容精炼且事无巨细,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表格形式简单明了,该做什么,由谁去做,这些都已经说明,其很好地填补了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与工作表单之间的空白地带,就算是刚接触应急工作的员工都能从应急处置表单上面了解整个应急处置的过程,从而迅速上手开展工作。
2.4实战演练是完善预案的可靠保证
(一)明确严峻形势,提高思想认识。进入汛期以来,我区出现4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达到400余毫米,超历年同期近300毫米,各条河流达到或即将达到预警水位;
目前土壤墒情达到100%,落雨即形成地面径流;
根据近期天气预报,7月17日--7月23日,我区预计有100-200毫米降雨,这轮强降雨将进一步加大了我区防汛严峻形势。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以及为确保全区安全度汛,区农水局先后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各项度汛措施;
组织开展全局防汛知识培训,在从思想上提供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的重大意义的同时,熟练掌握各项防汛业务技能,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全区河道、水库、涵闸等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防汛要求,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二)再次开展防汛检查,进一步夯实防汛基础。在前期排查、维修、养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再次组织人员对全区主要行洪河道、排沥沟渠险工险段以及桥、闸、涵等进行重点复查,确保拦蓄水设施启闭灵活,正常运行。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洪水风险分析评估,坚持盯住重点、抓住难点、消除盲点,按照不同洪水等级,分别制定落实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部门协调,做好城区防汛。协调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对城区的主次干道的集水口、下水道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疏通,确保城区低洼地段积水及时排除,严防城区内涝,保证群众财产和出行安全;
(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做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对于正在建设中的防汛工程:河道疏浚治理以及山洪灾害治理等防汛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工程进度,以期及早投入使用。对在建水利工程制定了应急度汛方案,落实了应急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为全区安全度汛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制度。全面加强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工作,切实加强值班监测。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许多大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地铁建设。但是隧道工程建设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怎么才能对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预测?使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针对地铁隧道工程开展风险分析,能够使人力、资源及财产损失等大大减少,是现阶段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下工程风险分析
以风险来源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地下施工的风险分为人为因素风险、自然环境中的风险以及机械材料设备风险三类。
1、人为因素风险
(1)施工质量没有保证,没有根据规程进行操作,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如围岩爆破用药过量,导致围岩扰动,强度下降;锚杆超前管棚型号、规格有误,数量不够;喷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达标准;忽视危岩检查,没有正确危石等。
(2)施工技术不适合:例如选择开挖方式、爆破方式不当,没有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未及时进行锚喷支护等。
(3)施工决策不当:例如量测不及时、未能及时反馈信息,导致决策失误,在紧急情况缺乏有力措施等。
(4)施工管理问题:例如施工管理方式不符合现代施工要求,没有形成流畅的施工管理信息,施工不按工序,抢工图快,只顾追求进度等。
(5)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主要有施工技术水平较低,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缺乏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等。
2、自然环境风险
(1)岩土体分布空间变异性较大:例如岩土体材料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的变异性、地层分布的不确定性等。
(2)存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例如软弱断层、夹层、破碎带以及风化槽、风化囊、岩石覆盖层过薄段等。
(3)不可抗力风险:气候条件太过恶劣、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3、材料设备风险
主要包括材料质量风险、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应用、供应风险、设备类型不当、设备故障等。
三、现阶段地铁隧道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地铁工程暗挖施工对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的评价是决定能否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一环。如下图1,为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流程。
图 1 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流程图
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风险辨别以及风险评估。风险辨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找出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方法:表格分类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两种方法能够结合进行。风险评估概念是定量预测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风险评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概率树、概率分布法、蒙特卡罗法、外推法等。
2、风险因素
许多因素都能够对工程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属于技术层面,部分属于非技术层面。本文主要对非技术层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低价抢标
工程质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工期太紧、经费不足,以及从业的工程人员缺乏敬业精神等。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以价格作为决标条件的情况下,要求做出高水准的成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出于对激烈竞争的考虑,承包商必须以低价才能得标,而得标之后又必须东省西省才能存活。新加坡尼诰大道灾变调查委员会建议,在审标时将承包商的资质列入评分,承包商的安全记录、风险管理以及紧急应变能力都应纳入考虑。
招标方式也会影响工程风险的大小。现阶段,设计、施工总承包越来越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发包方式,尽管工期短、费用低,但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质量。总包工程的规范必须更加严谨,方可将这一缺失弥补,但严谨的规范无法保证质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传统的发包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尽管设计相对会较为保守和安全,然而设计者不认识施工者,施工者不一定会接受设计者的理念,设计者所规划的安全机制难以实践。在地铁工程中有来自不同国度的众多设计者以及承包商,每个设计者及承包商都有不同的理念以及不同的做法。理念的不能贯彻常是灾变的原因,如果设计者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参加监理,这情形会更为严重。
(2)管理系统紊乱,权责不明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深刻了解其职责以及因疏忽职守所面对的法律责任。权责必须分明,每个人都负该负的责任,而且每一阶层的人员必须有合格的资质才能胜任。
(3)信息不能流通
在项目管理中信息流通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相关安全的信息必须要立即通报,还要进一步将强对监测资料的管理,妥善加以运用。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能够轻易将监测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利用网际网络通知各单位;还能够利用网际网络预警,保证各单位可以及时应对。
通过对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南京地铁二号线施工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在进行施工时需穿越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等地层,并通过文物遗址及其重要建筑。施工难度增大,地下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风险。
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市交通压力必然会促使地铁建设热潮的产生。而且,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也会使部分承包商偷工减料或降低标准。此时政府更有必要清醒的认识到地铁建设的高风险特性,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杭州地铁工地事故反映出,政府对地铁建设的高风险特性缺乏清醒认识,未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引起足够重视。在4亿元大投资启动前夕,杭州地铁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3、风险应对
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集庆门大街站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措施:
(1)受该车站基坑较宽(标准段48.2m)的影响,基坑开挖深度较大,草去长大内支撑体系,优化支撑体系,成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结合609×16mm钢管支撑的支撑体系,当结构混凝土强度大于80%时再进行支撑撤出,并加大监测基坑开挖的力度。
(2)出于对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质差,易产生突涌、流砂等现象的考虑,降低地下水低于坑底以下3.0m;此外,通过地铁一号线本地区的车站基坑降水经验,对降水方案进行优化,提高降水效果,保证附近建筑物安全。
(3)由于该段施工期正处于南京梅雨季节,雨水很大程度制约了工程施工的开展,而且该地区地质条件并不好,很容易形成基坑塌方等危险,所以在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加强雨季防汛工作,使基坑外排水系统处于畅通状态,要对坑边拦截水系统的位置及所需材料数量加以明确。
(4)加大施工监测力度,利用监测所取得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手段加以分析计算,对下一阶段工程施工时可能出现的新动态进行预测,为施工过程中优化设计以及合理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业主及时准确的发现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地铁隧道施工管理中必须要重视风险分析与控制,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