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风险的成因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创业风险的成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创业风险的成因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私营经济创业活动的日趋活跃,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也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的创业企业平均寿命不足7年,小型创业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年。系统分析新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特征及成因,对于改善新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创企业及财务风险的内涵

在创业学中。对创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立一个新企业,而广义的创业既包括新企业的创业,同时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创新,也称“二次创业”。本文的新创企业采取狭义定义,是指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获取并整合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等一系列资源,创办一个新企业实体的过程。对新创企业而言,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是最突出的两大特性,

新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其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投融资不当而致使新创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偏差程度。对成熟企业而言,经历了多年经营,其各项活动已逐步走向正轨,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形成了自己的应对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因此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而新创企业刚刚走向市场。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管理经验和技能相对不足,面对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的变化,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同时,由于大多数创业者并非财务人员出身,对财务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对财务风险缺乏一定的警惕性,这就使得大量的新创企业由于无法应对财务风险而致创业失败。在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系统分析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新创企业区别于成熟企业的一个重要表现。成熟企业对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可以有效应对来自外部以及内部环境的一些挑战。同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与政府部门及合作企业和上下游供应商等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网络,有较强的社会支持,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此外。成熟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雄厚的资产,故其资信等级相对较高。新创企业则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从外部环境看,企业面临着不确定性较高的政治环境,由于政府部门对新创企业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新创企业难以从政府获得其经营发展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同时。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以及替代产品存在的可能性,导致其面临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而新创企业自身的经验不足,导致其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弱。从内部环境看,企业经营尚未步入正轨,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无法做到完全的透明、公开,固定资产等财务资源单薄,导致新创企业资信等级不高,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是融资风险。新创企业对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大,其融资却比成熟企业困难。成熟企业有着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资金状况较为稳定,所需的融资资金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经过了创业期的信用积累,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有相对较高的资信等级。此外,基于企业前期建立起的社会关系网络,融资渠道较为稳定,即便企业开展数额较大的融资活动时,面临的融资风险也相对较低。财务资源是初始创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成立之初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由于新创企业的产品、服务尚处于开发推广阶段。不能立即被消费者认可。无法迅速获得现金流的回收,如果不能及时注入补充资金,很可能面l临破产倒闭的境地。因此,融资对新创企业的生产经营非常重要。创业企业融资的形式也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资金的收付时间不同,如果企业的现金流进出不同步,则会导致企业暂时性的资金短缺,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三是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这一比例表明了当企业面临破产时,债权人的权益受保护的程度。因此,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由于债务利息通常低于股票的利率,且债务利息是税前支付,而股票股息为税后支付,因此利用债务融资可以使企业充分享受财务杠杆作用,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然而,资产负债率过高将导致新创企业的资信能力下降,从而为融资带来一定困难。新创企业对现金的需求量较大会增加融资成本,进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借贷资金是需要到期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则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产和存货比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货币资产的比重过小会导致资产流动性降低,增加企业偿债风险。相反,存货比重过大可以增加资产流动性,但周转周期过长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损失。

三、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第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在此,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处于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银行利率的调整、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等,将导致新创企业面临严峻的经济环境。外部环境的多变与复杂在为新创企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威胁,从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的新创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机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等状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做出科学预测,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二,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新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是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现阶段我国的创业者以专家型创业者居多。创业者的技术背景雄厚,但对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防范则缺乏基本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新创企业而言,涉及的财务问题非常多:首先是自有资金以及借贷资金比例控制问题,借贷资金过高虽然可以享受到财务杠杆效应,但无疑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是现金流保障问题,充足的现金支撑,对新创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现金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多数新创企业对现金没有合理的控制,企业随时存在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进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目前多数新创企业在相关负债经营及现金流控制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这也是新创企业面临较大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只要有财务活动存在,必然

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经验的缺失,多数新创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融资时很少考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盲目扩大融资导致面临偿债风险:存货周转率过低导致其占用大量资金:只关注销售额而不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呆坏账,企业的资产长期被债务人使用,企业本身的资金流动出现困难。这些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四,投融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在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控制上,我国的创业者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的现象,其行为不具科学性。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创业者认为只要充分利用创业机会,扩大企业规模,将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少考虑到这种扩张的背后如果缺少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和风险规避,将致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新创企业的失败。在融资决策上,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企业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型企业方能满足条件,新创企业很难利用债券和股票融资。在外部融资方面,目前我国新创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由于新创企业资信等级不高,银行向其贷款的条件比较苛刻。因此,新创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这无疑增加了新创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是控制新创企业财务风险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建立完善的记账系统。创业期企业面临固定资产购置、原材料准备、产品生产、服务提供以及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创业者不但要重视对现金和产成品的管理,也应重视对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管理,对这些资产均要及时人账,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与账面财务情况有良好的对接。其次,明确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的对象、目标和管理方式,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项财务活动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决策要有规范的财务资源需求及投资回报情况报表,融资决策要有明确的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报告等。最后,建立良好的清查分析系统,定期盘查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比例及坏账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将盘查结果形成规范的分析报告并记录存档。

第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中国的创业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以外的人存在一种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类重要资源部门,更倾向于任命自己的亲属或值得信赖的朋友来进行管理,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往往财务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缺乏一定的敏感性,这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这些非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财务人员的职能已经不仅仅是记账,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信息收集能力,从中过滤出有效信息,分析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并合理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源。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54-01

大学生创业得到了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内已经兴起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热潮。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风险,大学生创业同样如此。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往往存在着创业失败的风险,大学生也面临着创业失败后的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不容忽视,创业失败后的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采取措施有效规避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并实践探索的课题。

一 大学生创业风险来源

大学生创业存在以下风险:项目选择不当,导致企业无法盈利而难以生存;缺乏创业必备的技能和经验;无法预料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变化对大学生创业造成较大影响;社会资源贫乏降低创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不能适时地筹集和供应资金导致创业失败;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失误、管理不善等影响创业管理水平导致创业失败。分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创业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技能、环境、资源、资金、管理六个方面。

二 大学生创业风险成因

1.内部原因

内部因素是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创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主要因素有:(1)社会经验不足。企业的管理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阅历,需要在平常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经验。(2)自我认知不足。现今的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都持有不屑的态度,对创业的期望过高而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足,过分自信,没有良好的创业心态,眼高手低。(3)缺乏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较强的创业团队成功的概率往往较大。风险投资商也更看重有较强合作能力的创业团队。这些都是造成创业风险的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

外部因素也是让大学生创业有诸多风险的重要原因。这种外部因素较多:(1)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和重个人而轻团队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影响。(2)政府在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上并没有太多的举动,如法律完善、优惠政策的制定等。(3)严重缺乏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 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

1.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作为创业中相对劣势的特殊群体很容易造成创业风险,因此想要规避风险,就必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同时兼具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如组织、策划、创新、管理以及公关等能力,这样大学生在创业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创业能力,培养风险意识

为推动大学生自觉提高创业能力,则需要增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意识、金融危机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瞬息万变,时刻都有风险,防范风险要靠自己增强本领,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大学生需要学会调研、分析、捕捉市场信息与掌握市场新动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产业调整、消费结构等信息。同时,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创业的合法权益也同样重要。

3.积累更多的经验、资本和技术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经验、资本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会避免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资本为成功创业建立物质基础;技术则是大学生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方天地的重要武器。

4.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力

作为创业者要有可持续的远瞻性,而作为企业团队应该具有动态的发展观,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从而形成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及核心力。同时,团队成员在这样的核心团队的影响下勤奋工作,可以使组织整体保持活力。

5.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失业保障制度

目前社会建立有失业保险、失业社会救助两种模式的失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失业金的形式为失业者提供资助。能够规避失业风险,具有生活保障和就业促进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再就业援助,例如免费为个体提供心理咨询,减轻个体的压力;对有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帮扶,安排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帮扶创业者,使创业者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以帮助个体重新寻找工作。除此之外,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将大学生创业期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为毕业后初次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再次选择提供便利等等,这些都将为规避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篇3

(三)构建内部风控管理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业务品种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必然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建立专业、高效的风控管理体系,提升风险投资机构风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

第一,规范投前管理。完善投资前的尽调工作流程,各主要节点与结果均进行书面化留痕。加强搜集行业、法人、企业动态、主要产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寻找已上市企业,进行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对标分析,建立文档并进行动态更新,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进行多维度的论证。

第二,严控投后风险。落实专人与投资企业建立常态联系,动态把握项目所在行业的景气度指标与企业自身业务情况,对合同订单、应收账款、盈利状况等重大经营信息与上市相关进程等事项,进行实时跟踪,全面、真实、动态了解,对不确定因素及时揭示,适时启动规避风险、回收投资的退出程序。

第三,加强课题研究与人员学习。定期与知名机构互访交流,了解同行业先进做法,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实践于日常工作;增加风控人员对于新业务品种的熟悉和了解,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风控流程、制度建设。

(四)推行市场化薪酬体系,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稳定

近三、四年来,因创业、创新大潮的蓬勃发展,投资行业又现一波一将难求的局面,业务拓展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本保障,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下应对风险投资业务人员的薪酬体系进行思考,建立更为市场化的绩效与考核管理k法,同时,积极扩宽内部晋升渠道,鼓励员工通过自我推荐、内部竞聘上岗等方式脱颖而出,形成年轻员工自我加压,快速成长,成就自我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局面。通过合理的赛马机制,优化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成长机制。

三、结束语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风险投资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为国有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会有许多客观存在的风险,企业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国家政策,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升国有资本保值质量,提高国有资本保值速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剂新动力。

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也在不断调整,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随之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在过去的三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有的“精英式”教育模式,正逐渐向“大众式”教育模式转变。[1]同时,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也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在快速发展中。在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版)中有数字表明:2009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为128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为2826万人(其中研究生14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5%以上。我们在看到成绩和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矛盾。现代社会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讲,风险更多于机遇[2],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的就业风险有其特殊性。

高职学生如何认识就业风险?如何应对就业风险?这些都与其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密切联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对各种就业风险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识别,并且在校期间此类的教育也没有形成教育体系,基本处于真空的状态。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社会适应性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风险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特殊的方面,比如: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要稍逊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学生毕业标准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所要面临的就业风险也体现出了其特殊性。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就业风险意识

接受高等教育是学生为了将来自身能够更好地发展;而拥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是高职学生求学期间最大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许多高职学生在诸多诱惑下,迷失了自己(沉迷于网络世界,学习松懈,缺乏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得过且过),最终荒废了学业。因此,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风险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就业风险意识”,就是指学生对于自己整个求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事前有较清醒的意识,对风险发生后的结果有所预测。在网络成为社会大众、尤其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的时代,在知识能够创造越来越多价值的今天,大学生能够真正、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其命运,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矛盾,没有虚度大学时光,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影响。

(二)缺乏就业法律风险意识

当前的高职学生群体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较重,他们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要求个性发展。但是,“80后”、“90后”的他们,却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并且认为这是张扬个性,甚至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甚至对法律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故意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并且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惯性思维、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并且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呈现出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学生们只感觉到法律的无情,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行为的准则、利益的维护者。因此,多数学生内心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无需学法。大学生遇事往往缺乏冷静思考,不会寻求法律帮助。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风险现状成因分析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并且现在的学生已经是“90后”一代了。这一代人从小就开始接触外来的知识、思想,并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和磨难,就业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自杀、各种心理障碍案例的增多,这与缺乏正确的就业风险意识有很大关系。可见,当代大学生就业风险意识和就业风险观念总体上较淡薄,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1978年开始实行,到如今已经是第34年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的先进技术、观念开始大量的进入中国,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外来知识、思想。“90后”学生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同时,由于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形成的重要时期,对这些外来的思想、物质诱惑缺乏正确得辨识,因此更容易被其影响。在上个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就曾经说过,“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80后”、“90后”从出生开始,父母就视其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生怕他们受到一点委屈,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生活环境较好,生活条件比较优裕,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和磨难,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尽管经历了从儿童少年到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但是很难承受挫折与失败带来的压力,而且当就业风险到来时,他们也往往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教育制度

最大的风险是不知道风险的存在。科学、正确的风险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依靠有效的教育来实现。即教育者需要从外部向受教育者内部注入对风险的科学认知,受教育者再经过“服从—同化—内化”的消化、理解过程,最终牢固树立科学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传入我国,并且初期只局限在学术领域。我国的教育制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风险教育的内容,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加入了挫折教育的内容;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缺乏相应的风险教育内容;因此,随着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程,还是专业课或是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中,都要融入风险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学生逐渐树立就业风险意识。

三、提高高职学生就业风险意识的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建设事业的承担者。大学生的就业风险意识水平及其应对就业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中经受住风险的挑战,同时也体现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一)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风险意识教育中的排头兵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是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作为沟通学校与学生桥梁的辅导员老师,平时与学生的接触面最多,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在大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中排头兵的作用,并将就业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当中并进行考核;要求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就业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使大学生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就业风险等有一定的认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构建系统的就业风险意识教育管理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困境,提高大学生就业风险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服务性部门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风险因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设立专门机构,配备相关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建立和健全学生就业风险咨询服务体系,如设立就业咨询相关服务机构,使大学生能够在咨询过程中自觉地加强就业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建立和健全学生思想动态监督(监控)体系,多方位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及处境;对那些家庭情况特殊、个性偏激或内向的学生,要进行跟踪了解,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最后,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挫折(失败)干预体系,对于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等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及时的劝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失败),积极探索减轻、消除就业风险损害的途径。[4]就业风险意识教育管理机制可以和高职公民意识教育体系进行整合处理,这样可以精简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堂就业风险意识教育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就业风险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课等公共课、专业课、实习实训教学中,立足当前社会大环境,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使学生正确认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就业风险,用身边的实例教育他们,比如就业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各种“陷阱”而造成的人身、财产风险等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风险无处不在,从而使他们正确地认识风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完整的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战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引述[J].与现实,2003(3):53-59.

[2]王静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1-18.

[3]陈付龙,杨艳.江西高校大学生风险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10):3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