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培养方向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木工程培养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工程培养方向

篇1

职业院校土木专业是一门实践教学大于理论的学科,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的是建筑工程方向的工作种类。但是大部分土木专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岗位,这使得学生就业困难。学校土木专业教学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土木工程人才需求简述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土木与建筑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国家逐渐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这一举措促进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专业教学应该以学生教学为本,面向社会市场的基本需求,以社会职业需求为教学的基本导向,培养优秀的土木专业技术人才。而近几年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为职业院校土木专业教学提供了便利。

以社会为导向的土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社会需求就是,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规划等素质,并且自身乐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学生应该具备以技术知识为核心,以学校专业知识为支持的综合性技能。在土木工程生产实践中,需要土木专业人才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具备英语、计算机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不断发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高,在教学上追求人才培养专业化的现象。职业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着眼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上,盲目认为学生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就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这使得学生教学不能基于社会需求基本导向。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与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中。

“宽基础,厚理论”是当今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和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指导,不能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无法寻求理论教学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非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行甚少关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被大量的理论知识包围,疲于应对各种考试,职业院校出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当今社会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在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下,学生是知识的上的强者,但是确是实践中的弱者。

三、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策略

1.调整专业教学结构

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建筑行业中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部门,需要学校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这些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并且根据这些特点,对学校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

首先,这些企业主要是基层单位,其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对专业的划分不详细,很多部门都是多种专业相互交叉。例如,当今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比较弱,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土木工程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并不是单独的土建方面的工作,还涵盖了很多装饰、给水系统、电气以及空调设备安全施工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就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网要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需要拓宽,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故障中找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并不断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2]。

其次,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是实际的施工人员,而不是研究性开发人员,学校需要主要培养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学生不仅懂得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建筑施工工艺。

最后,学校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上,基础课开展程度不需要与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一致,而是基于社会需求导向,有自己的教学准则,因材施教。在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开发中,应该不断坚持将对学生成长有用的策略作为基本原则,所有的课程改革都需要为学生技能成长服务[3]。

2.调整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实验设施,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实际的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实习环节,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式生产实习模式。换言之,学生可以从工程的基础开挖、主体施工、装饰抹灰、门窗安装、屋面防水防火水暖电施工,做到从内业到外业等方面的实习工作,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施工全过程,并能从参与实习中找到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该教学方式在培养策略上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好评。这种岗前磨合的过程,为学生将来正式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应该尽可能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一线工程师亲自带领学生学习,并指导实践,树立正确土木工程建筑思想[4]。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需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满足社会岗位的专业需求。此前,很多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养成相互脱节,使得学生就业困难。而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教学改善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尴尬局面,在学生教学中多引进优秀工程师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逐渐形成了规范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汪峰,张国栋,杨俊,刘鸿琳.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4:63-66.

篇2

Abstract: With China's high enrollment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civil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from our current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cultivate talents civil engineering new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pecific content from the discussion,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hoping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Keywords: Innova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千年以来,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事业也在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等新型建筑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对土木工程技术与土木工程专业型人才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两种方式:一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其目的是培养理论知识渊博、具有自学能力的人才,此种人才在我国现阶段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的土木工程教学任务。二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其目的是培养掌握了土木工专业领域基础知识、接受过关于土木工程实践训练并且具有良好的创新应用能力的人才,此种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的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土木工程教育应该适时跟进时代步伐,积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1.明确有关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以同济大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情况为例)

自土木工程专业创立以来,它都是一个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专业,极其强调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建筑行业各部门的细化,当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也有多种方向包括土木工程大方向、工程管理方向、公路桥梁方向等等。为了更加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形势,有必要对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提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从而实现培养一批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培养各高等院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规律,在进行土木工程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需要着重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积极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结合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始终不移的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轨制,从而建立科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最终培养出一批可以走入生产第一线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在此方面成果显著的是同济大学,其针对本科阶段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培养体系,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2.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对培养计划进行改革,更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理念,摒弃以往的以导师为主轴的传统教学路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土木工程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培养计划适时更新

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计划不能一尘不变,必须紧跟时代性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土木工程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专业,因此培养计划在注重基础课程的同时应该着重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积极增加实验性和实践性训练,适当安排生产实习等能够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

2.2课程结构合理优化

为了培养出能进入生产一线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在原有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出适合于现阶段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的新课程结构。对原有课程结构优化重点在于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在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性与实验性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例如思想政治、语文学、外文等文化教学。在土木工程各课程方面,积极建立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平台,着重建立以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主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辅之以各个小方向的选修课程及相关交叉学科教学平台以及体现各个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教学平台。

3. 改进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我国现阶段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而在培养此种能力方面,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3.1积极建立实用型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会投入许多资金用于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建设,但是其中许多高等院校只注重于硬件的建设,忽视软件的建设,使得软硬件建设不一致,最终使得实验室的利用率过低,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更好地培养出能进入生产一线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使基础实验室更为广泛地向学生开放,改变固定时间固定人数完成某一实验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创新的应用型实验教学取而代之。这种实验教学不是规定学生做某个单一的实验而是让学生完成一个系统的成体系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单一实验或合作实验,积极向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实验室然后具体安排学生实验。这种实用型实验室广泛开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和实验项目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制定实验设计方案、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积极拓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学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实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3.2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性教学

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不仅包括实验教学,同时包括实习基地教学,且后者更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前某些高校建立了校外的实习基地,但由于基地管理复杂、交通不便、人身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校外实习基地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高等院校校内的设计院或者监理公司作为本校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加入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实践,还可以向设计院或监理公司内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学习。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理论知识之外的东西,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4.结语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入手,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培养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07-02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它与学术型、技能型、研究型人才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显著的区别。应用型人才和其他几种类型的人才一样,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同之处在于,学术型人才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加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研究型人才需要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在实际工程中的能力培养,所以又被称为“工程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投资、开发等专业实践的专门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中指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升格不久的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我们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等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方向的设置

(一)当前专业方向的设置

对于从专科新升格为本科的院校来说,本科专业是从无到有,逐年设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升本之初本科专业较少的问题,一个专业设立多个方向是常用的解决办法。同时,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变化,更多的专业方向将给毕业生就业以更多的选择。“大土木、多方向”已经成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共同选择。湖南工学院结合湖南省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师资以及办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在土木工程专业暂时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和地下工程方向。今后根据发展的需要再增设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等其他专业方向。

(二)发展方向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建筑工程方向就业形势较好,其适应范围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可能放缓,相应的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需求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国家对公路、铁路(包括高速铁路)的大力发展使得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前景看好。目前,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正在积极引进道路与桥梁等方向的教师,为新方向的开设做准备。

三、人才培养方案

(一)宽口径

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建筑工程、城市道路与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给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等二级学科合并组成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本科专业。至此,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就成了人们俗称的“大土木”。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方向非常多,就要求在专业基础部分“宽口径”,即扩大专业基础知识覆盖面,加强道桥、市政、岩土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土木工程各方向均有所了解。

宽口径拓宽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口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口径,“大土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

(二)厚基础

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方向广,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可能和所学的专业方向不一致,即在“大土木”内就业,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大土木”基础,以后可以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厚基础”。 我们的课程体系就是依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来制定的。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阶段,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如计算机基础等,为后续的专业软件学习打下基础。力学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基础,加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结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实践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累计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5%。

为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资源,学校加强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建设。硬件建设包括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成立建筑设计研究所,让学生能在校内实践基地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软件建设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为了解决学生校外实习联系难、管理难的问题,我们和省内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单位联系,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成立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场所。近年来,我们先后与湖南华雁建设有限公司、湖南雁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雁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质性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寻求多方位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湖南雁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四)高素质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位”指的是思想政治、身心健康、文化修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思想政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灵魂;大学生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重视,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理工科学生由于从中学起开始分科培养,人文和艺术等文化修养相对薄弱,利用公共选修课来进行加强尤为重要;业务能力即学生的专业素质,即前述“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统一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五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飞.国际高等教育标准分类新调整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2,(4):29-31.

[2] 王晓初,赵柏冬,张忠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8,(3):7-8.

篇4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科,实践性较强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中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土木工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适应新技术挑战能力。

一、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教学内容已历经了数年沿革,土木工程教学方法也一直围绕着传统方法进行。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调整。近几年,以空间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一体化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3S集成技术为代表的当代测量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数据采集和处理向一体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标志着测绘科学技术已从手工机械时代向电子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1]这些重要变化,不仅体现了学生培养方向的拓宽,也在学生应对新技术挑战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当前,中职学生在毕业后,暴露出了知识陈旧、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思想僵硬、缺乏创造力等缺点,传统的土木工程测量学科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作为中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进取,大胆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建立一套与高新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为土木工程建设培养实用、新型、合格的综合型人才。

二、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面向基层的土木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教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中职院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由于高新科技发展的迅猛性,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课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中职教师进修机会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也就造成在自身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和形式更新较慢,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制约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第二,学生对学习认识不足,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仍停留在卷面测评上,即使向土木工程测量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只不过是在笼统地实习之后给学生打出实习成绩。这种不健全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对学习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需要。

第三,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测量仪器陈旧。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中职院校的教育资金投入,但由于受新技术、新仪器的冲击,国家的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仍然不够,表现出教材中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教学测量仪器成就和欠缺,一些新型仪器学生可能从未见过或接触过,导致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无法开展工作。

三、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改革的路径探索

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师必须针对当前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土木工程测量技术性人才努力。

第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自觉更新教学知识。土木工程测量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当前中职院校的测量仪器更新较慢,教师必须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讲解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不断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便能够培养出更加合格的土工工程测量的技术型人才。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土木工程测量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应紧密联系土木施工现场实践,以实用为主,在理论上不宜过多展开,以启发式、诱导式为主。[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优化教材内容,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决定了土木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要快于其他学科,但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几乎很多年不变,跟不上知识更新步骤的教学体制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加上土木工程测量学的概念较多,学生负担相对过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国家还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购买一些新型的测量仪器,以便学生掌握新型仪器的应用。

新的形势下,给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职土木工程测量学科的教师,一定要任重而道远,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0-04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篇6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土木”各专业方向的入门性质的课程,是构建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我校作为地方性教学研究型高校,其土木工程专业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于土木建筑事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设计、能施工、懂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最早接触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把完全外行的学生引入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其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重要使命,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与导向的作用。

1课程开设的意义

1.1课程开设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覆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领域,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在“大土木”历史背景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向学生介绍“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内容广、支系多、科目繁等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对学科全局有充分认识与把握,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与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1]。为满足以上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土木工程概论》势在必行。

1.2课程定位与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的开设立足于“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高校通过不断动态扩充教学资源、持续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和提供平台[2]。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大土木”的专业范畴:一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初步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有逻辑性的工科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课程教学现状

2.1内容多,学时少

作为一门引导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建筑施工等,涵盖十分广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及效果。经调查,《土木工程概论》一般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受到军训等入学教育的影响,授课学时最少的只有16学时,最多的是28学时,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较之一般课程的36学时,如此少的学时,是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

2.2对教师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概论课。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或指导研究生作科研与生产,该课程只能由年轻的讲师承担。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它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讲述工程实例时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3],从而难以到达培养目标预期的效果。

2.3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合理取舍授课内容。任课教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在有限的课时讲清楚基本知识、重点及难点;针对各校专业方向,有侧重地详细讲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有系统的了解;授课内容尽可能反映该学科在近几年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绩。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课程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背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开办的学校应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并定期的派出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实现“教师进工地,工程师进课堂”。第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资料室、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时过少的缺陷。

3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丰富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一如,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问题提到课堂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首先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解决,实在有争议的,再由老师进行提示解决。这种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维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如,实景式教学:讲授建筑物基本构件如板、梁、柱等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基本构件的布置及形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并结合荷载传递的基本路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荷载传递的基本原理、基本构件等有关知识。三感染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响的土木大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历史与意义,耳熟能详的“水立方”和“鸟巢”,茅以升老前辈如何修建钱塘江大桥‘梁思成的建筑思想等等。

3.2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养学生专业责任感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对象涉及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时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别是对人为造成的事故案例,让学生时刻认识到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刚入门的新生灌输专业责任感,使其入学开始就养成严谨的工程观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铁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楼整体倒塌(2009年);辽宁抚顺市月牙岛西桥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义楼房倒塌半栋楼断裂如悬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过工程案例的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哪些是人为,哪些还是理论技术缺失造成的,并且发散思维提出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案,培养专业责任感。

3.3注入工程思想,培养大工程观

现今的“大土木”范畴并不是之前土木相关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更高意义上的整合与扩展。“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5],是以“整合、系统、应变、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合科学地灌输工程思想,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学过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环境意识和人文意识,并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目标和本专业学习的关系,启迪学生把祖国的前程与个人的历史责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自己学习和成才的主动性;二是揭示本专业和工程事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发展对他们在知识、能力、观念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帮助学生在总体上认识学习的目的、方向、任务和规律,认识各门课程在本行业和工程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了解专业构成,方便学生职业选择

近年来,各高校新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属于“大土木”的培养模式。一般而言,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后自然会选择一个或两个的学习方向,这些学习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长或老师指导外,多数由学生的兴趣来决定的。而这种兴趣又是建立在学生对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所需知识和就业前景”等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目标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拓展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更好的择业与发展。

4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任务的特殊性,以及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因此,只有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确立共同的教学目标;只有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和探讨,才能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发展,才能体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琰,等.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2]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与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14(7).

[4]颜荣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3(1).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Independent Institute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XU Zhen

(Facul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Independent institute wants to find in an existing educational marke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reasonable living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ght prospects of the roa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actual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market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process, thus creating a training model in line with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objects

1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1.1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需求分析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从已毕业的 5届学生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分析存在有以下规律:约50%的学生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约20%就业于桥梁、道路施工企业,约10%就业于房地产企业、事业单位或造价事务所,5%左右学生就业于设计院,10%左右的学生读研,另有约5%左右选择出国深造。

另外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各种工程方向(如建筑工程方向与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已出现相互结合、共同参与企业生产行为的趋势。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已可承担相当数量的道桥工程,一些路桥建设公司也能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资质已向着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等综合具备的方向发展。这种客观形势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土木工程专业至少两个方向以上的专业知识,才能使企业在吸收了这样的学生后,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具备创新和生存能力。

1.2 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学生实际就业需求的事实,我们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同样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一部分是培养理论基本够用、实践动手能力更强、直接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的建筑和道路桥梁企业的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另外培养一部分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继续学习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培养内容的创新

2.1 拓宽专业课课程内容,呈现“宽口径”

传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等,成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专业方向,即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等。相应地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及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如果只具备一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又回到原专业的轨道,并不能成为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课的设置主要依据的还是《专业规范》,主要是将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这些在《专业规范》中按方向设置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是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学生都能掌握两个专业方向的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及房屋建筑构造。

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TU50-4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巨大的进步,我国已步入“土木工程经济”,为保证土木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异常激烈。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模式、新的教学机制,结合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专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是必要的。在我校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和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建工方向)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2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前沿的材料相关知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面宽,问题繁多,自成体系,缺少联系。因此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灵活使用。在课程体系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应用特点,有针对性调整授课内容。对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适当增加功能性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增加混凝土和砌体材料学时;道桥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重点放在沥青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并根据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材料应用特点增设内容。

2.2 教材内容更新、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内容不可能做到实时更新。《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版本众多,有些教材内容叙述性强,概念偏多,并不完全适合民办高校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理论的知识依托教材,还要“高于”教材,也就是以教材为传媒,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实物图片、动画演示和工程录像多形式、多角度,为学生展示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大量直观地信息。利用工程环境、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层次化教学,增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新体系。

2.3施工现场教学,工程案例专题研讨。

设立支撑CDIO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施工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加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由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比如在预应力空心梁板张拉施工点,着重对混凝土预制梁板施工现场准备,原材料选用,底板、模板制作,钢筋的捆扎、焊接,混凝土的浇注及养护等工序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预制梁板施工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

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教学,组织课堂讨论,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以案例的形式在讲座上提出,学生总结工程事故产生原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保证了教学内容要求,又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环境。

2.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国家基础行业建设,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众多,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目标,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性和创新能力。为达到CDIO模式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后增设了3周土木工程材料实训环节。建设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模拟工程、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学生通过自主选题申报了黑龙江省2014年大学生创新项目:(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分析;(2)混凝土搅拌车挂垢问题分析。学生经过材料筛选、试验操作、数据分析、整理,课堂讨论、分组完成项目和实训项目,最后总结成书面报告。通过实践环节不仅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总结

目前,我国基础建设进入稳定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从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观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都有推动作用,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9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摘要:佳木斯大学作为黑龙江地方性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较明显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师资、学术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和所需人才特征,针对地区特点着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

Abstract: As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Jiamusi University is obviously restricted by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teachers and academic. Through analyzing the lo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quire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mainly develops the specialty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al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74-02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1040,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YLA2013-04。

作者简介:刘晓丹(1979-),女,吉林白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0 引言

佳木斯属于地方院校,其宗旨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因此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其对师生的共同要求。该校长期坚持实践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以实习基地为实践平台,不仅构建了完善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也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主体(人才)、四大支柱(基础、口径、能力、素质)和十五项培养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四大支柱,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四者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地方区域产业人才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其中“厚基础”是指管理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具备相应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对优秀人才的必需要求;“宽口径”是指实行“平台教育+模块教育”的模式;“强能力”主要包括生产能力、评估能力、工程合理化改善能力、项目规划与设计能力等;而高素质是指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工程应用素质、心理生理素质等,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 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为价值取向,同时参考上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本文讨论的层次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如表1所示。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层,其中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文化素质、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等;科学基础平台是培养目标中实现“厚基础”的对象、“强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等;而专业方向平台则是指“宽口径”,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区特性不同,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特性,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平台,佳木斯大学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即“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如“土木工程CAD”、“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

3 教学改革成果

上文分析了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本文在区域产业应用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提出了一种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创新后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的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而是通过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将这些实践经验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去,形成 “知识点案例教学——课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另外,在综合应用环节里,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产业应用,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实力,也给自己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宽口径”和“强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满足了高校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需求。

4 成效分析

以2014跟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调查表为依据(表2、表3),分析2015年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后跟未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2014年就业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就业方向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倾向于要求员工具有很高技术技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倾斜,就业率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 结语

要想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在设计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就业。通过2014届毕业生和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比,明显能看出2015届毕业生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率有所提高,并且就业方向的改变也是与实践教学体系密不可分。佳木斯大学包括黑龙江省其他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在内,尽管近年来为企业培养出了很多的相关人才,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办学时间都不长,在实际的教学中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区域特色不明显等,要想改善上述现状,应使人才培养和区域产业对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面向区域产业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明,刘在今.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02).

篇10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54-01

1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质量偏低 自1999年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以来,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长。而名牌与重点院校属于提前录取院校或第一批录取院校,它们的生源质量一般不会因扩招而受到影响[2]。第三批录取的民办院校生源质量因扩招而有所下降。

1.2 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且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纷纷改制,减员增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由于基础稍差,理论知识与一本二本院校毕业生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而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提高效益,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1.3 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带来的教学质量滑坡 民办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教师编制、福利待遇等因素所限,很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民办院校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办学经费完全依靠学生学费,往往很难承受高层次人才引进所需的较高成本。这些不利因素造成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教师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长此以往,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会有较大影响[3]。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获得注册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要使毕业生能够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

2.2 毕业生就业导向的需要 鉴于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差、生源质量偏低等因素,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与老牌公办学校毕业生有较大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结合毕业生就业方向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能提高竞争力。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思路应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手段,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实践能力培养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

3.2 能力培养模块设置 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不同,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可以按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三个模块进行设置。施工管理方向能力培养以工程现场施工员、技术员等为目标,工程监理方向能力培养以建设工程监理员、质检员等为目标,工程造价方向能力培养以工程造价员、招投标人员等为目标。学生毕业时应能够具有相对应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

3.3 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群设置 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原有教学体系以课程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建立“基础够、口径宽、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课程以“够用”为基本原则,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

施工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构造等理论课程为基础,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测量实习、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生产实习等实践课为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具有施工放线、现场组织管理、材料检验试验等能力。

工程监理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制图、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课程为基础,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设法规案例分析、工程监理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为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制图、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课程为基础,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招投标课程设计等实践课为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4 教学改革的实现

4.1 设置综合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 将不同课程的课程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进行,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以办公楼为对象,设计整套建筑施工图,后续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再以该办公楼建筑图为基础进行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时仍然以此办公楼来进行,工程造价和招投标课程设计也以此设计为对象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到的不是几门独立的课程设计,而是整个设计、施工、招投标阶段的有机整体的练习。以此模式来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4.2 校企结合、共同培养 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缺少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一方面可以将工程师请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放到工地,让学生在施工现场学习各类施工技术、熟悉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

4.3 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 民办高校教学计划必须突出自身特色,教学计划应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更好适应当前国内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教学计划可以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四年本科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三学年的课内集中理论和实践教学(1~6学期)+1学年的下工地顶岗实习(7~8学期),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指导教师+工地指导工程师,可以以实习岗位工作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将毕业设计脱离原来单纯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此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还涉及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资金等方面诸多因素,要切实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参考文献:

篇11

2003年4月20日,赤峰市新城区建设隆重奠基,新城区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最初是27平方公里,这是2012最新数据);2008年赤峰市桥北新城即红山区桥北组团改造、开发展开,桥北组团规划总面积27平方公里;松山区北城组团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奠基,规划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赤峰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急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笔者到赤峰市人才交流中心对土木工程专业做市场调研得知:近五年,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呈扩大趋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需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平均每年为120家,需求人数平均为700余人.赤峰市政建设为土木工程专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在机遇面前,如何为赤峰建筑市场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这对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挑战.

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赤峰学院自2005年开办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专科专业,2011年新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所属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博士1人,硕士9人,在读硕士1人.按照《赤峰学院2012年学分制改革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总体方案》,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重应用”的办学理念,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1定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应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赤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土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于模块学习和案例学习的课程体系

2012年4月7日,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规范宣讲会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即知识体系分为工具知识体系、人文社科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四个方面,对于前三个知识体系土木工本专业指导委员会没有细化,土木工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赤峰学院2012年学分制改革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总体方案》要求,结合赤峰经济及建筑业发展要求,在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基础上,制定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各类教学资源,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探索构建基于模块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和问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领域就是基于模块的学习、核心知识单元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知识点就是基于案例和问题的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八个知识领域,即模块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专业技术相关基础;(3)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4)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5)施工基本原理和方法;(6)计算机应用知识领域;(7)专业方向必修课;(8)专业方向选修课;前六个模块的核心知识单元107个,即107个项目,知识点425个,即425个案例问题,前六个模块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方向共同的必备知识,第七个模块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选好专业方向后必修的课程,最后一个模块是学生的选修课程.基于模块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和问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即“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厚基础-以专业基础课为平台,包含在6大知识领域即6大模块中,主要包括21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涵盖“大土木“专业基础的核心知识.宽口径-以专业方向为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七个专业方向.根据赤峰经济发展及赤峰建筑市场需求,在与北方建筑设计院、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行业专家论证及市场调研基础上,我院设定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宽口径即以专业方向为口径,包含在2大知识模块中,即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土建学科课程的构架,按照建筑业市场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建筑业追求绿色环保理念的今天,我们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建筑业市场急需掌握有关保温技术、节能技术、电气自动化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对于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及时将相关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保温技术、抗震设防等.另外,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如建筑制图中画法几何的教学内容单独列出、将建筑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相结合,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相结合,基础工程课程单独列出,这样调整既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保证了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同时避免了教学的重复.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篇12

摘要:

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分析了社会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制定了新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专业设计和施工管理相结合,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等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2004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肇始于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教学研究单位之一,2005年被列为在建校级品牌专业, 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专业的全面发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师资建设为保障、以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有效运行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人才的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所谓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层次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的组合[1-2]。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各专业的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有比较明确的方案,在教学时数、课程的设置和数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限制[3-4]。因此,如何在不太大的调整空间内实现预定的培养规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在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考虑土建行业优势和目前地方性工科院校的特点,在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下工夫,探索出一套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

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土木类专业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原来的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等8个专业合并为新的土木工程专业[5]。新目录的颁布使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规范于“大土木”的框架之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市场对人才要求的特点,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综合大学大多按大土木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这已成为一

种总趋势。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当时称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始建于1958年,1998年开始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分为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专业培养方向,通过优化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坚持工程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按照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性要求,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系统分析,结合原有专业的基础和现状,进行了专业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研究,1999年建立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规格、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计划,针对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分别于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对人才培养进行三次修改和完善,现已基本形成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的目标培养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为4年,达到学校授予学士学位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课程按照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理论课程学时约为2 600学时,普通教育课程约占45%,学科基础课程30%,专业课程10%,选修课程15%,实践教学环节44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特色

要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内蒙古巨华建筑集团、内蒙古新维集团、内蒙古三建、内蒙古三和监理公司、内蒙古土左旗万家沟测量实习基地和上海一建等,学生的毕业设计题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参与完成的设计类型有教学楼、酒店、综合楼和办公楼等的设计。“三个层次”是指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开设实践课,组织学生去实践和学习,实践教学环节44周,开设学期的安排计划如表2所示。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适度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尤其是主干课程教师),选派部分专业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进修,以及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等方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广大教师以

工程实践和横向科研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42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7名、讲师12名。学历情况为:8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具有硕士学位。部分教师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资格。土木工程专业师队伍数量充足,且是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四、结语

学院经过多年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以下成绩:(1)土木工程专业经审批成为学校和自治区两级品牌专业;(2)结构工程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3)专业课程中已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4)招生与就业面扩大,招生分数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综上所述,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自治区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生源充足,就业状况良好,历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赢得了较高的声望,办学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尽管目前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如何紧跟时展,培养合格土木工程人才,完善专业建设是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祥,葛友华.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 49-50. 

[2] 白国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C]//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1-385.

[3] 陈丙义.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36-39.

[4] 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30-34.

[5] 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O Yunhong, CAO Xi, CAO Yusheng, HAO Qingli, WU An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51, P. R. China)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