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节能服务行业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节能服务行业现状

篇1

[3]张厚明.我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问题研究[J].发展研究,2014,( 08) .

[4]尤靖.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信息界,2014,( 06) .

[5]史炜.节能减排应变被动为主动[J].世界电信,2015,( 04) .

[6]刘炜.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 .

[7]马秋卓,宋海清,陈功玉.碳配额交易体系下企业低碳产品定价及最优碳排放策略[J].管理工程学报, 2014.

篇2

作者简介:张裕(1983-),男,湖南邵阳人,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工程师。(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52-02

“十二五”期间,电源性缺点的紧张局面日益严重,并且国家对“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为电力用户提供节能服务,是缓解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常规能源越来越短缺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之一,也是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国家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要求的战略措施。合同能源管理给电网公司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从而提供节能服务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电网公司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减排工作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它的出台是节能服务行业的福音,为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被列为五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并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协调、用户参与、金融支持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大格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已经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一、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现状

1.合同能源管理概念、经营方式和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一种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在国内简称EMCO-Energy Management Corporation)。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带动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能效投资和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

合同能源管理的经营方式就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照合同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全新的服务机制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能源系统诊断、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节能项目设计,帮助项目融资,选择并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进行项目管理、培训操作人员、合同期内系统设备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服务,然后与客户共同验证项目的节能效果、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回收项目的投资和获得应有的利润。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管理机制,对于推进整个社会的节能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以下3种基本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ESCo/EMCo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客户的现金流始终是正的。

(2)节能效益保证型。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SCo/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客户向ESCo/EMCo支付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ESCo/EMCo按照合同约定赔付未达到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型。客户委托ESCo/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承包能源费用。如果ESCo/EMCo不能达到合同中规定的能源服务质量,应按合同给予赔偿。ESCo/EMCo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承包额)的减少。

2.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由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世界银行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1996年,国内建立了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6月,三家公司已为400余家用能单位提供了相应的475个节能项目,总投资额约13.3亿元,获得净收入总共约4.8亿元,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我国政府从 2000年开始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新机制。2004年4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 EMCA)成立大会。EMCA是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 EMCo服务子项目的执行机构,它建立专项担保资金,实施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担保计划。

据EMCA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4175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5万人。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1年的412.43亿元增长到557.65亿元,增长35.21%,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828.3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570.9万吨。

二、贵州电网合同能源管理SWOT分析

1.贵州能源消费现状

贵州煤矿资源丰富,地下矿物质储量大,拥有全国磷化工基地、煤化工、铝化工、火电厂、大中型水泥厂、冶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工业比重占70%以上,既是耗能大省,也是全国节能减排滞后的省份。从表1可知,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能耗在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省份的排名为27位,仅高于山西、青海、宁夏。相对于全国能耗最少的北京,贵州省能耗约为北京的3.73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贵州省仍旧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可以挖掘。

据统计,贵州省2012年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046.72亿kWh,第一产业用电总量约为3.95亿kWh;第二产业用电总量约为796.29亿kWh,其中,工业用电总量约为782.96亿kWh;第三产业用电总量约为76.50亿kWh;居民生活用电量约为169.98亿kWh。可知,贵州省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其中高耗能用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0%左右,大多为感性负荷且功率因数偏低。

因此,贵州作为落后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高,工业用电与高能耗产业占总用电比重大,节能潜力巨大,节能服务行业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适合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2.贵州电网节能工程试点情况

针对贵州省高耗能企业大多为感性负荷且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贵州电网公司选择中国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龙里龙腾铁合金公司等6家高耗能企业开展“大容量集中感性负荷无功补偿试点工程”的节能新技术示范项目。在示范工程中,采取“一厂一策”的策略进行实际调研、现场数据实测,邀请专家对6家高耗能企业的补偿方案进行逐一研究、论证,确定了低压测动态补偿、低压侧消谐型无功补偿、SVG+FC低压侧动态无功补偿3种就地无功补偿改造方案。目前已完成6家企业无功补偿设备的安装,并有2家进入了试运行。从这2家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功率因数可从0.72~0.75提高到0.92~0.95,功率因数约提高了0.2%;产品单耗约降低了170千瓦时/吨,日产量约提高了6吨,直接为企业降低成本每吨约100元。预计项目完成后,6家高耗能企业每月将减少耗电254万千瓦时,一年将减少耗电3000万千瓦时,折合成标准煤1.1万吨。

3.SWOT分析

对贵州电网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进行SWOT分析,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从SWOT分析中可知,贵州电网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优势和机会,但风险和挑战并存。尽管经济效益具有风险,但社会效益是很显著的。贵州电网公司可成立节能服务公司,一是能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二是加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2011年几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的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并加强考核;指标原则上不低于有关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售电量的0.3%、最大用电负荷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通过实施有序用电减少的电力电量不予计入。电网企业要实现节能指标,合同能源管理是重要途径。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集合行业优势、资金充足、电网企业的优质信誉、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贵州电网公司逐步建立附属的节能服务公司,并且首先开展针对高能耗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节能服务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节能措施。

三、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省的运作分析及发展建议

1.运作分析

从贵州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来看,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推广应用必须以贵州省政府为主导,贵州电网公司和其他电力企业为主体,中大型节能服务公司逐步进入,用户积极参与。

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贵州省政府提出具体强制性能耗标准,为能源企业参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对节能服务公司、生产和制造节能节电设备和产品的企业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主导合同能源管理的开展、推广。

凭着自身的资源和融资能力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先试点后推广应用。贵州电网公司利用在需求侧管理上的经验,提升节电服务技能和合同能源项目管理技能;通过比较技术优势、客户节电潜力、节电项目可操作性等因素,选取优势项目进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贵州电网公司加强沟通,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客户的响应,利用供电服务平台资源,搭建节能服务平台,逐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发展。

贵州发电企业与电力辅业公司组建节能服务公司,是在贵州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生力军。中央发电集团大都有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这些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实力、经济实力雄厚,发挥着重要的节能减排作用,如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贵州发电企业可借助所属发电集团的资源优势,在贵州开展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只要省政府创建良好的行业市场环境,面对贵州巨大节能潜力,中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将会逐步进入到贵州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共同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贵州省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发展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推行和发展,需要政府、电网企业、能源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客户共同努力。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为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必须加大能源审计力度,建立能源利用和节能经济效益评价机制;率先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搞好高能耗企业、重点用能单位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鼓励电网企业、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推动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选择节能服务公司,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节能服务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攀.合同能源管理的探索与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09,(7).

[2]张晓宇.合同能源管理(EPC)在中国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

[3]雷鸣.合同能源管理在电网企业开展节能服务中的实践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

篇3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节能量跟踪等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按合同约定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九十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正式引入我国。当时,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就在我国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达成了共识,并决定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以推动我国广泛开展节能工作。中国节能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然而,面对国内庞大的节能市场需求和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的成功实施,节能服务公司却远没有像预期那样的快速发展,相反,这些节能服务公司目前的处境相当被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原国家经贸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增款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于1997年成立了3家示范性的能源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到2006年底,北京、辽宁、山东3家示范企业的能效投资逐年稳步增加,累计为405家客户实施了475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3.31亿元人民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能源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4.2亿元人民币,而客户的净收益是能源服务公司的8~10倍。这些项目产生的节能能力每年达151亿吨标准煤,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每年达145万吨。这充分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可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已经启动项目二期,并将继续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其目标是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推动我国新兴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化发展,以此帮助我国扩大能效项目的国内投资,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预计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累计节能量约为3,533万吨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万吨。

虽然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1、政策方面。(1)企业缺乏实施节能项目的动力。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没有节能的积极性;(2)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不规范,缺乏评价标准。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2、融资方面。(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2)缺乏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授予信用额度低。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常常无力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银行对这些公司的信用度水平存在质疑,授信额度很低。此外,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银行缺少对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机制的深入了解,这更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3、能源服务公司方面。(1)能源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强,缺乏运营能力。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2)缺乏权威的节能量核准手段。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问题,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但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上,经常难以与企业达成一致,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

三、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对推进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服务清单,清单具体包括项目描述、功能描述以及示范性案例研究。通过对服务清单的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信息障碍和认识障碍。

(二)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以避免有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融资方面。在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担保计划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我国目前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要对EMC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类似于世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运作模式,唯一的不同点是资金提供主体的差异,这里的节能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支出负责。财政支出突出了政府对节能事业的重视,同时财政支出的金额大,作为担保基金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提供保证。

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应该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国家财政出资,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两级节能项目担保基金有不同的职责,国家一级的主要负责国家大型EMC节能项目的担保,同时可以作为地方一级节能担保基金的后援支持;而地方节能担保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EMC项目的支持,负责培育地方节能服务市场。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各个地区的EMC发展水平,避免发展不均的现象出现。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继续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新兴的节能新机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EMC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有助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篇4

一、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原国家经贸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增款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于1997年成立了3家示范性的能源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到2006年底,北京、辽宁、山东3家示范企业的能效投资逐年稳步增加,累计为405家客户实施了475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3。31亿元人民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能源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4。2亿元人民币,而客户的净收益是能源服务公司的8~10倍。这些项目产生的节能能力每年达151亿吨标准煤,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每年达145万吨。这充分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可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已经启动项目二期,并将继续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其目标是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推动我国新兴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化发展,以此帮助我国扩大能效项目的国内投资,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预计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累计节能量约为3,533万吨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万吨。

虽然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1、政策方面。(1)企业缺乏实施节能项目的动力。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没有节能的积极性(2)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不规范,缺乏评价标准。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2、融资方面。(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2)缺乏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授予信用额度低。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常常无力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银行对这些公司的信用度水平存在质疑,授信额度很低。此外,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银行缺少对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机制的深入了解,这更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3、能源服务公司方面。(1)能源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强,缺乏运营能力。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2)缺乏权威的节能量核准手段。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问题,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但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上,经常难以与企业达成一致,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

二、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对推进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服务清单,清单具体包括项目描述、功能描述以及示范性案例研究。通过对服务清单的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信息障碍和认识障碍。

(二)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以避免有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融资方面。在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担保计划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我国目前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要对EMC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类似于世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运作模式,唯一的不同点是资金提供主体的差异,这里的节能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支出负责。财政支出突出了政府对节能事业的重视,同时财政支出的金额大,作为担保基金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提供保证。

篇5

人才定位及优势。“2+1”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企业的这种现状而提出的,这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一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应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个或多个节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建筑节能推广的前期,“2+1”培养模式具有“进可攻,退可守”,适用于行业转型期人才的培养。

企业节能工作人员短期培训模式

企业节能工作人员短期培训模式是通过举办短期节能知识讲座,为建筑节能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巩固与深化或者对初次从事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这种短期培训模式,使受训者具备完成相应节能任务的能力甚至成为节能方面的专业人才。

(1)基本框架。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推广和政府政策的扶持,节能相应工作任务会逐渐增多,但是企业已有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足以很好的完成相应工作,短期培训模式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企业对已有人才的培养与深造需求,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短期培训模式中企业人力资源部与培训团队共定培训内容,使学员培训后具备相应职业岗位能力,并通过企业反馈,不断改过培训内容与方法,为建筑节能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机会。

(2)短期培训模式的优点。建筑节能企业通过组织员工参加短期培训,为员工提供了继续教育机会的同时完善了企业知识结构,为企业提升资质创造条件。优点可以归纳如下:目的明确:企业可以根据年度计划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以实际项目任务为驱动,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应用性强:短期培训模式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节能专业知识,只能以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内容为主。

可行性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行业,目前由于建筑节能行业人才的需求比较特殊,在专业节能岗位推广之前,短期培训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过渡模式。

全日制建筑方向培养模式

篇6

1.2合同能源管理解析节能改造的费用由改造完成后节约的能源所产生的利润来承担,用能单位只需将节能改造的想法交待给ESCO,无需承担任何改造费用,在未来产生节能收益时再支付。

2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现状分析

2.1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现状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现状要从省内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情况和EMC的应用状况两点来进行分析:

2.1.1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节能改造的现状吉林省属于北方严寒地区,建筑能耗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严寒地区第一个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大省,仅2014年吉林省的供热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新增5000万平方米,陈旧管网新建和改造达1500公里,小锅炉房改造300座、新建锅炉房38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陈旧小区综合整理达1000万平方米;城市供热、室内保温都得到明显改善,并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2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应用现状目前已有部分用能企业将EMC应用到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了长春亚泰桃花苑、亚泰广场供暖区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经检测,改造后的节能效率为42.3%,每年可节约标煤4670t,节电23.51%,减排二氧化碳12235.4t[2]。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下发的文件显示,目前国内五批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但由于ESCO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欠缺、经验不足等原因,EMC在吉林省的应用情况还很不完善,节能服务公司总体数量十分有限:图1为节能服务公司统计图,横向表示不同批次情况,纵向表示吉林省备案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目前吉林省在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量仅占全国的1.68%。

2.2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分析吉林省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很高的社会认知度,节能服务行业的进展速度也比较迟缓,影响EMC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2.2.1诚信问题由于EMC为新兴行业,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制约,因此存在节能服务公司以及用能单位双方进行欺瞒的不良行为。部分用能单位故意将节能量说的偏低,而使ESCO处于劣势,导致ESCO用大量时间进行风险控制。部分ESCO为了拿到项目,对自身的财务、技术等不足条件进行了隐瞒,更换约定好的节能设备,导致节能设备提前老化等不良行为。

2.2.2融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是:改造过程中的成本由改造完成后节约的利润来承担,用能单位不需支付任何改造费用。ESCO要在前期垫付节能改造的全部费用,以及在节能改造后,聘请专业队伍对其进行评估的费用。按照我国目前的信贷规定,ESCO如若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行业基础是很难融资的,融资问题成为阻碍EMC发展的关键因素。

2.2.3节能技术专业化水平不高在建筑节能合同管理中,ESCO对节能项目进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进行能耗的监测,改造后对节能量的检测等,要求ESCO必须是专业的建筑节能队伍。由于EMC模式在吉林省的运用时间才几年,所以需要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让EMC模式在吉林省尽快成熟。

3完善吉林省既有建筑领域EMC的建议

如何让EMC市场更加完善、规范,加快吉林省节能事业的前进步伐,是目前吉林省EMC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下有几点建议:

3.1完善EMC的法律体制加大对EMC的保护力度,用法律、法规对EMC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用能单位与ESCO产生纠纷,使其有法可依,各自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才能保证EMC在吉林省顺利并长足发展。

3.2增设EMC监督管理委员EMC监督管理委员会对ESCO成立前的资质材料进行核实,审批合格的才可依法成立,确保ES-CO的专业性和正规性。ESCO不是终生制的一次性审查,而是需要ESCO对其定期审核,通过审核的ESCO,按规定时间进行信用评级,评级结果可给予银行借鉴和使用。

3.3加强ESCO的自身建设节能服务公司必须确保诚信经营,“诚信”是用能单位选择ESCO的最主要标准,同时也是融资的基本保证;不断提升ESCO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积极吸取经验;ESCO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节能服务公司之间增强经验互换、互补,以求ESCO行业的整体性进步。

3.4建立EMC产业基金银行贷款由于程序多、要求严格等,使ESCO陷入融资困境。建立EMC专业产业基金,方便ESCO向EMC产业基金申请贷款。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整的EMC审批程序,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单位发放贷款。EMC产业基金可以通过提供第三方担保的方式为ESCO提供帮助,切实地解决好EMC融资难的问题。

3.5设立EMC节能检测公司节能检测公司的设立对整个EMC行业非常重要,公平、公正的对节能改造项目的成果进行证实。使用能单位和ESCO在面对项目的节能量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也加大了双方合作的成功率。在国内EMC法律环境不是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为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确保节能工程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7

一、我国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概况。

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特征。

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它的运作机制是通过与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其节能项目提供投资或融资,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通过节能服务公司开展项目,与传统的用能企业通过自己直接投资来实施的方式相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在节能服务行业里,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主要采用的商业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是从客户实施节能项目节约下来的能源成本中来分享收益, 在整个节能项目正常运营之前,节能服务企业是没有收入的,投入的初始阶段只是净投入,后阶段继续大量投入之后才能有产出。 收益时间过程的滞后,使其融资特征表现为资金投入的风险性高这是节能服务公司融资与传统融资方式最大的区别。使其融资要求与金融机构追求的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相矛盾,金融机构对该领域惜贷,甚至不贷款。

②节能服务公司在本质上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以技术起家,内部资产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缺乏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与金融机构现有的抵押担保要求不符合,这也增大了其融资难度。

③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最终是通过无形的节能量来体现的,能否准确衡量节能量成为它们是否能获得应有收益的关键。这与传统融资方式对资金的收益有准确的市场预期存在区别。

2.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现有渠道。

①银行节能贷款。 这是节能服务公司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它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包括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区商业银行的节能贷款。 在节能事业发展初期,由于风险过大,股份商业银行很少参与,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节能服务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截止 2008 年,它们发放的贷款占总节能贷款额的一半以上, 为超过 2/3 的节能项目客户服务。 “十一五”期间,银行向节能领域共提供了 4884.25 亿元的贷款,但其中只有 8%左右投向节能服务企业, 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申请节能贷款的拒绝率是大型用能企业的 2~3 倍,当前节能服务企业从该渠道获得的能效资金有限,对其利用还不充分。

②政府财政投入。节能事业发展的初期,由于风险较大、行业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节能项目的资金主要侧重于政府公共资本的投入。目前,中央政府和大多数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财政资金,采用贴息贷款、财政拨款、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等多种方式资助节能项目的实施。

③国际资助。 它主要指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通过提供赠款、贷款、担保等多种方式来支持我国节能项目的开展,它是节能服务公司又一重要的融资渠道。

④探索中的渠道。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节能融资形式也开始出现,如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节能环保基金、融资租赁、CDM 融资等。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金为主,占全部融资的 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全部融资的 28.1%。 融资渠道的缺乏、对当前融资渠道利用不充分,已制约了节能服务企业的壮大。

二、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障碍的成因。

1.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原因。

①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机制的内在缺陷。“合同能源管理”需要由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改造项目预先投资,并通过分享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于是节能服务公司要想获得发展,首先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其在所实施的项目获得收益前维持生存。 但是,节能服务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可能实施一两个规模不大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②节能服务公司缺乏可供担保的资产,融资信用不足。 传统的融资方式一般都要求相应的固定资产进行担保,以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担保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但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没有充足的抵押品,资信强度低,也很少有其他机构为其提供担保。

③节能服务企业分布散,融资规模小、成本高。 节能服务企业单笔融资规模相对大型企业较小,这使得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这些企业存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分布比较散,导致金融机构对贷款的管理难度大。

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收益难以衡量。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来自实现的节能量的市场价格,它等于节约的能源量乘以单位能源价格。 我国企业的能源审计体系还不完善,节能量很难被准确衡量,导致金融机构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前景持怀疑态度。 它们常常以节能项目没有明显的增产、节能收益不明显为由,拒绝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申请。

⑤节能服务公司技术不成熟,融资风险大。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节能服务行业技术尚不完善、规模过小,尚未形成强大的行业联盟。 而金融机构发放资金时一般会选择一些技术成熟、复制潜力大的项目,以控制融资风险,它们很少涉足节能服务公司开展的节能项目。

2.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我国节能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已制定一些与节能融资相关的政策,但是政策的扶持对象主要针对大型用能企业的节能技改项目,财政奖励资金及补贴都有节能规模限制,一般要求项目的年节能量在 5000 吨标煤以上, 这样使政策主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支持规模较小节能服务公司的政策、法规。

3.金融环境因素。

①金融机构和节能服务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节能服务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同时财务制度也不健全,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等问题, 银行对节能服务公司运营情况缺乏了解,使得节能服务公司和金融机构关于企业真实价值或投资机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②多层次化资本市场缺乏,节能服务公司难以在现有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③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难,节能服务公司有效的融资渠道受阻;④融资产品缺乏创新,没有适合节能融资的金融工具。

三、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障碍的解决对策。

1.政府为节能服务公司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①改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信用环境。应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登记备案制度,对那些经过第三方机构确认取得节能效益的项目,如果用户拒绝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节能效益,则应将其列入信用不良记录名单,从而形成必要的制约机制,使其承担违约的信用风险;②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的流通、变现渠道。如:通过能源环境交易所这类机构,设计适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的交易产品,让这些资产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机制和变现渠道;③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规模注定了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将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融资渠道。政府的任务:其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中小金融机构能同大型金融机构在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其二,政府应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行政千预,使它们能够依法自主经营;其三,在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引导,使它们明确发展的方向。

2.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必须探索适合的信用增级方式。

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缺乏可作抵押的固定资产,主要采取信用融资的方式,节能服务公司获得有效融资的关键在于提高信用等级,其主要方式有:①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节能服务公司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信用意识,因此,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信用体系是这些企业增信的根本途径; ②运用金融工具增信。 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利用保函、票据贴现等金融工具来增加自身信用级别。在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时应尽量采用票据结算的形式,以便利用信用较好客户的商业票据作担保进行融资,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已开始实行了应收账款抵押业务; ③利用第三方担保。

节能服务公司最重要和有效的信用增级方式就是第三方担保。 我国目前还只有一家专门针对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还不能满足发展中的节能服务产业对担保的需求。

3.金融机构应发展适合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特征的产品。

①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特点,探索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的方式,积极将“保理”工具引入到节能服务公司融资中来;②各类金融机构应以项目融资为核心,设计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各级政府则需要为这类金融产品建立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以提高金融机构进入节能领域的积极性;③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利用国内外各种提高节能融资能力建设的技术援助,从内部培养开展节能融资业务的能力,并且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该业务,对相关人员实行“尽职免责”,以消除由于该领域风险过大,工作人员在贷款时存在的顾虑。 参考文献:

[1]Nan Zhou, Mark D. Levine, Overview of current en-ergy-efficiency policies in china [J].Energy policy,2010,38(2):6349-6452.

[2]刘长毅。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研究及其在派威公司的应用[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30-41.

[3]郭星溪。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8):73-78.

[4]万诗英。节能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 ,2011,(03):

54-56.

[5]周伏秋 , 刘志平 . 促进节能融资的政策建议 [J]. 中国能源 ,2008,(08):05-07.

篇8

纵观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和电力市场需求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迅猛,最近10年我国年新增电力机组已突破几千万千瓦时,同时,市场经济中电力需求也在逐年增高,截止2010年,社会用电已突破5.2101千瓦时,整个电力市场中,电力市场投入远低于市场需求,整体呈现供小于求的局面,[1]电力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1、电力产业营销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力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电力产业营销发展也较迅速,总体来看,现阶段电力营销发展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营销模式多样,且具有各自特色,营销手段也较全面,基本覆盖社会经济不同的生产部门,且营销理念也较为完善。我国的电力营销从营销人员来看,营销人员已基本实现专业化和高素质化,基本已实现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安排不同营销策略的立体型服务,从营销体系来看,我国电力营销已实现了民用和商用电力推广的营销体系与模式。

2、电力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市场各组成部门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需求整体呈现供小于求的局面,其中以商业用电最为明显,其主要呈现以下状况:首先,市场中复杂的产业组成,导致电力需求量较大,且用电集中;其次,市场经济中电力需求产业部门较为集中单一,主要以第二产业企业为主;最后,商业电力需求量过大,且新增电力无法满足商业电力需求,在商业用电上供小于求,而民用电力则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市场经济下电力市场营销构成和需求结构

市场经济下,电力产业得到了高效、健康、快速发展,电力市场营销也随之逐渐发展、完善,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构成和需求方向主要有:

1、电力市场营销构成

电力市场营销构成主要有两大体系:(1)以民用电力营销为主的营销体系。民用电力主要是指针对我国居民用电为目标的营销体系,由于需求目标以居民为主,在电力营销策略上,营销策略构成中执行者为电力公司,目标为区域内的居民,手段为缴费优惠、礼品回馈等;(2)以商业用电营销为主的营销体系。商业用电主要对象是从事商品生产为主的社会企业,企业的用电量较大,且用电时间较长,针对此类形式的营销策略主要集中于缴费优惠这一环节,并制定有完善的优惠体系,便于电力营销与推广的实施。

2、电力市场需求结构

电力市场需求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就我国的电力市场需求结构来看,其基本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民用为主的电力需求,该需求主要以民用生活用电为主,包含有少量的服务行业用电,例如:旅行服务行业、小商品交易行业等为主的用电形势,一类是以商业为主的电力需求,该需求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表现为电力需求较大,[2]用电时间较长等,在商业用电中,其需求结构也有差异,其主要细分为高耗能产业的电力需求和低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高耗能用电产业主要包括机床生产、汽车生产等为主的大型、重型工业,低耗能用电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部门。

三、电力市场营销和需求协调分析

从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状况和电力需求结构中可以发现,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和需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协调电力营销和电力需求,将有助于高效、节能、减排、降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民用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性分析

在电力需求中,民用电力营销策略是最有难度的,一般,民用电力的需求具有覆盖面广、组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分散性强等特点,因此在电力营销策略上应该结合民用电力需求的相关特征,有方向,有结构的实现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立体协调,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针对民用电力覆盖面广、分散性强的特点,电力营销策略应从各地、各区电力公司入手,划分不同区域,安排专门的电力营销人员,使专业营销人员与分散的实际电力需求客户相结合,在电力营销中更多地推广符合民众利益的营销手段,是民众能够积极参与到电力营销活动中,从而实现电力需求与营销策略的协调。

2)针对针对民用电力组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电力营销策略中,在保证电力收入的同时,更多的为民用客户提供符合其利益,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电力营销手段,如:缴费优惠、缴费有礼等营销活动,有步骤的解决民用电力组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电力营销策略带来的影响,使电力营销策略与需求能够实现够好的协调。

2、商用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性分析

商业用电有别于居民用电,其具有用电量大、用电时间长、覆盖集中、组成稳定等特点,因此在商用电力需求与营销策略协调上,就应该结合商业用电的特点,从营销手段上来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

1)商业用电在用电量和用电时间上都较大,所以,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就应该在营销策略上以优惠、奖励等手段,督促企业节能、减排、降耗,以此来实现电力供应的保障和电力企业的收益,同时,也为电力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必要保证,促进商业用电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发展。

2)商业用电主要集中于从事商业生产的企业,其具有覆盖集中,组成稳定的特点,因此在电力营销策略中,应构建起完善的营销策略,如梯级电价、节能优惠,时间段优惠等营销策略,以降低电力产业负荷量过了大、实际收益较低等问题,实现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

三、总结

电力营销策略是一个复杂的营销结构体系,其是根据市场经济中各组成要素的电力消耗决定的,这就要求电力营销策略必须要与实际电力需求客户实现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力产业在有限的电力供给下实现最高的电力收益。

参考文献

[1]王铭东.电力需求侧管理应贯穿电力营销工作全过程[J].现代营销,2012(12):130--131.

[2]王晶晶.市场经济下电力营销理念及策略创新[J].市场营销,2005(17):33.

篇9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74-02

1 引言

医院后勤管理是指组织、协调、监督和指挥后勤部门及所属人员有序地开展工作,为医、教、研、防工作服务及保障医、教、研、防工作正常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活动[1]。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后勤工作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在协助完成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2]。

2 后勤管理概述

2.1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内容概述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医院物资、总务、设备、财务、基本建设工作的总称。

医院后勤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是整个医院正常工作的保障供给体系。医院后勤涉及物资供应、全院的供电、供水、供汽、供暖、设备维修、房屋修建、食堂管理、特种设备管理、车辆运输、被服洗涤、污水污物处理、医疗废物管理、太平间管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工作,工种多、技术强、范围广。

2.2 现状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基本特征

2.2.1. 广而复杂性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因此,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任务具有复杂性。

2.2.2. 紧迫性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中应对医院的突发事件是家常便饭,如电路抢修、设备维修、转运急救患者等等事务,诸如此类的事务在时间要求上都比较急,且几乎每天都有应急状况的出现。

2.2.3迟滞性 由于国内对后勤管理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行之有效的、系统的管理措施,相对医护和患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后勤管理在服务上日益显出迟滞性。

3 我院后勤服务现状

3. 1 后勤服务上的保障供给,不实行成本核算,不讲经济效益。后勤职工服务质量的好与坏,服务范围及工作量的大小与其经济利益没有紧密挂钩。因此造成一些职工服务意识不端正,无岗位危机感,业务工作上不进取,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功过不清,赏罚不明。甚至还出现自己能维修的设备也要花钱请外面人来修,增加了医院开支和人力的浪费。

3.2后勤管理上缺乏效益理念。后勤服务反正都是医院出钱,医疗科室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成本核算,全员没有经济效益管理概念。

3.3后勤人员队伍庞大。由于后勤工作在医院许多职工的认识中被认为是轻松的岗位,想尽办法调入后勤岗位,并且后勤管理者缺乏人才规划,致使后勤职工在很多单位大大超编,甚至成为单位的大负担,所占单位人员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我院达到了百分之二十。

3.4后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院对后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后勤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出现后勤职工年龄相对偏大,文化和技术层次偏低。另外,我国的许多高校与职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院后勤服务专业或相关专业,从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医院后勤服务的需要。因此医院后勤服务业要实现传统粗放式的人力资源模式向高素质、高学历的现代人力资源模式转变仍面临者较大的困难。同时,目前仍然未能形成非常完善的人事关系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医院面临严峻的安置原有职工的问题,这些均影响到后勤改革的步伐。

4 对策与讨论

后勤管理虽然复杂繁琐,但要不惧矛盾和困难,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后勤管理要树立节能减支、量力而行推进后勤社会化的服务理念,并且同时借用办公信息自动化手段进行监管各项后勤事务。

4.1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后勤物资实行定额管理

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建筑物单位能耗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是他们的2~5倍。而医院的能耗又是一般公共建筑的1.6~2倍。这表明,医院的能耗很高,但节能的潜力也很大。近几年,节能减排是医院后勤管理的重头任务,如我院建立了后勤信息化平台,对后勤的各项支出进行汇总,并且根据能耗监测数据,对医院用能系统进行能耗现状、节能潜力进行科学科学分析后,提高低耗设备的效率,或对高耗设备使用加强控制。医院管理者要下决心更换老旧及耗能较高的用能设备,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及采购适宜的节能产品。这笔支出当时看起来很大,但从长远看是节约的,例如我院2009年把照明灯管全部换成节能灯,抽水马桶换成节水型的,并且报废了耗能极大的旧柴油发电机,仅此几项每年耗能减少6%。

另外对后勤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是医院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它随着医院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本管理的普及及成本核算单元的细化得到进一步发展[3]。医院后勤物资消耗定额管理是指医院后勤物资供应管理部门根据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物资需求,运用定额管理的方法对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调节和监督等过程的管理[4]。如我院已对各科室实行了物资定额配送制度,严明物资申报程序。如我院某科室申请领取常规物资以外的物资,并须书面申请,其内容包括原因、用途、规格、数量、申请科室、申请人、日期等必填内容,上交总务科后,总务科必须进行现场核实、论证,求证后签字上交院部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买。

4.2量力而行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慎重选择外包公司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没有一支信得过、技术过硬的后勤队伍,医疗工作恐怕不会有好的成绩。后勤社会化是必然趋势,推进需量力而行。医院后勤 社会化改革是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原有体制的重大举措[5]。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如今已有近10年的经历。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本都推行了社会化管理模式。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好处是推动了后勤成本核算,促使能源节约,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后勤服务外包使本院职工岗位危机感陡增,促使后勤服务更加主动、优质和高效。后勤社会化可以减员增效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不仅有利于减员增效,同时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后勤服务的运营不仅涉及与医院医疗服务之间的协调匹配问题,而且也涉及各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的合作问题[6]。后勤社会化是解决医院后勤运行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的必由之路,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尽管医院后勤服务各业务模块之间都存在着诸多的协同机会,但在现实中却存在很多阻碍,使得主体间的协同战略难以达成[7]。因此后勤社会化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后勤业务的提供商仅仅是承包诸如环境保洁、餐饮、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警卫等单项服务,业务渗透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能够提供全方面、专业化级别的后勤服务提供商。我院对院内环境卫生、医疗垃圾、陪护工、园林养护、日常设备维修等均已外包,其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

4.3充分应用信息平台进行后勤管理

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强调过程管理和资源整合,为管理者和顾客提供定量的、准确的信息,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10]。

例如我院借助信息平台把物资管理、维修管理进行内网监控,并每月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还建立了后勤服务论坛专区,倾听医患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建议、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持续改进。

当科室在网上产生报修事项后,维修组即奔赴现场,维修完毕后,汇报监管人员,报修人评价后,监管人员在网上有权限使该报修项目底纹变为无色,表示该项任务结束;如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完成任务,该列项目底纹一直处于红色状态。序号一栏根据报修时间自动产生先后顺序。

该流程每月可统计任务量,反应时间、分析维修项目类型、服务质量以及费用支出等。如我院把维修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水报修、电报修、气报修、小电器报修、空调报修、木工报修以及其它杂项。通过信息化系统处理,可以分析每月支出情况。

5 总结

总之,医院后勤的“后”字,仅是空间概念,而不是时间上的先后,更不是先者重要,后者可无。医院的发展凝结着后勤人的心血,与医院同命运共生存。

医院后勤工作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必需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对于繁琐的工作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外包,并且进行双方的共同监管,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并且充分借助信息平台,进行监控,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风明.医院后勤管理.北京:医学出版社,2004.

[2] 李元峰,宋平,张文远,等.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质量考评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41-42.

[3] 杨利.浅谈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的经济管理[J].淮海医药,2006,24(4):348-349.

[4] 李健,金党琴.公立医院后勤物资消耗定额管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1,11(25):21-22.

[5] 肖平,刘颜,田怀谷,等.现代医院后勤社会化外包战略管理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2):58-59.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角地位,成为衡量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嘉兴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了 “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因此研究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十二五”的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做铺垫,也为嘉兴现代服务业监管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含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就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的具有高技术性、知识密集型、动态性、生产性的、新起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主要分为生产业、生活业及农村服务业。其中生产业是指那些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而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及服务外包产业等;生活业主要是指直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旅游业、批零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社区及家庭服务业等;农村服务业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及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等。

2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2.1 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改善环境缓解资源短缺 嘉兴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制造业已经相当成熟,但也面临资源匮乏和环境瓶颈的制约,如果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是服务业本身得到升级,而且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传统工业产业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直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1]。

2.2 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R·K·谢尔普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bricks),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泥灰”(mortar)[2]。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这表明服务业经济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产业升级,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提高区域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3]。目前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的服务业发展较好,服务业占GDP比重较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可见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嘉兴处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面对长三角地区中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和质量,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力。

3 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1 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嘉兴服务业增加值为1114.07亿元,同比增长10.2%。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1%。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8.6%,占比增幅达1.7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和服务业“倍增”计划,同时为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出台了《2012年度嘉兴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和《嘉兴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标志着嘉兴市服务业开始迈向标准化时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具体体现在:①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能力现状。服务业行业具种类多,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的产业优势,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②服务业龙头行业快速发展。嘉兴港区将新建、续建19个三产服务业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29.17亿元。嘉兴港区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这一目标时,以临高物流和大型专业市场这两个为“龙头”,并以此带动科技服务业、酒店餐饮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及社区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此外,港区还将继续推进酒店餐饮业、商业和房地产业建设。③服务业聚集现象突出。随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的提出,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以服务业为主的聚集区不断涌现。目前,嘉兴首批15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初步完成规划。在2011年已经有嘉兴现代物流园、嘉兴科技城、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海宁经编产业生产业集聚区4个省服务业集聚区。在2012年又新增了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另外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点发展也呈现良好态势。

3.2 嘉兴现代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①嘉兴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在长三角区域内,由于区域的划分和竞争,各地区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嘉兴在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科研技术等方面仍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②新兴行业未形成规模。嘉兴市目前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例如海宁皮革城和桐乡羊毛纱市场,新兴行业例如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还未形成规模,信息服务业发展缓慢,并且其发展规模普遍较小;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成熟,要依附于传统的工业企业,且规模偏小。③缺乏有影响力的企业。虽然目前服务业企业数目纵多,但大多以小规模的个体户为主,上规模的企业不多,没有品牌效应。方便的交通使得嘉兴的消费者大量流失到了上海和杭州等发达城市,导致嘉兴的消费品市场受到了制约。④宣传力度不够。政府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注重生产,轻服务。企业和居民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对新兴服务业的支持程度不大。⑤缺乏专业性人才。嘉兴市政府对服务业的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与当地的高校交流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针对性,缺乏创造力。政府对服务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够。

4 发展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更加优惠政策,建立低门槛的准入制度,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进行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各类服务行业和领域。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影响大、带动作用强、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补助和奖励,重点扶持现代物流、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和健全各服务行业法律法规。

4.2 培养人才,争创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区位环境 高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对于人才,要重新认识人才的概念,突出 “适用即为才”,不以学历,出身论英雄,适当引进外来“淘汰”人群;搞 “人才本土化”,重视内部挖潜培养,充分利用本地高等教育优势带动成人职业教育。[4]通过政府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加强进行各种培训和教育,注重实践,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同时制定完善的人才的奖励机制,减少人才的流失。

4.3 确定服务业主导行业 服务业行业具有种类多的特点,如果齐头并进,以同等的资源分配使用,那服务业的发展效率和速度就不具有竞争力。所以可以选取能够对整个现代服务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具有向导性和带动性作用,具有现代化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服务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作为主导行业优先发展,重点培养。随着“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加快科技、信息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

4.4 大力发展生产业 近年来嘉兴市市生活业发展较快,满足了人们对于日常用品消费的需求,而生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要坚持以发展生产业来提升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重点把握好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创意服务外包和产业、金融服务业等五大行业。

参考文献:

[1]周易,王惠初.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10:106-107.

[2]RonaId Kent Shelp:The Role of Service Technology in Development,in Service Industries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ase Smdies in TechnologyTransfer,NY:emgerPublishers,1984.

篇11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致力于工业化的发展,虽然工业化发展情况比较乐观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情况。因此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开始放缓脚步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期能够使我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个理念下节约能源不再是工业生产中的特例,而是逐渐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管理中都需要能够注重对能源的节约,实现对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进而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物业管理作为社会的服务行业,负责对城市建筑的管理和服务,也是社会节能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同样需要将节能原则有效的落实。

一、物业管理节能的意义

1.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物业管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行业,虽然我国物业行业的兴起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比较快。特别是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行业也开始日益壮大。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物业部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也逐渐的凸显出来。物业管理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较多而且复杂,其中包括对城市用水、用电以及用气的平衡,也关系着城市的健康发展[1]。物业管理的宗旨是为业主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其服务的方式会存在一定的耗能,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这些能源的浪费情况,将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因此必须要注重节能理念的应用,提升功能资源的利用率。

2.树立节能模范意识

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城市建筑的管理,对城市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由于物业公司的性质,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物业公司的节能管理能够有效的为居民树立节能模范意识。在物业管理中,需要先为能源的使用者制定节能目标,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2]。业主是能源使用的主体,所以为了能够实现节能的目的,物业需要与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通过公益广告、标语等方式来帮助业主建立节能意识;其次,强化物业管理,提升物业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物业管理中,物业人员需要能够对管理程序中涉及到的能源利用的环节进行着重管理,减少管理的漏洞,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没有伤害到业主的利益下,不断的提升物业的效益。

二、物业管理节电现状分析

1.电网容量与实际负荷不符

虽然我国物业管理中的节能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电网容量与实际负荷不符。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电器的数量和规格不断的增加,这也使得原来的配电设备和供电量难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进而使得配电系统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或者造成电能的损失。

2.无功功率大

随着用户用电需求的增大,感性负荷也会随之增大,进而导致配电变压器以及电动机都处于低负荷率的运行状态。虽然配电系统能够给予母排补偿,但是由于母排前端低配系统的电流较大,也会影响到配电系统的正产工作,从而使得供电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配电线路和设备电流发生耗损,降低配电设备和线路的使用寿命。

三、物业管理机电管理节电措施分析

1.在供水系统的节电措施分析

当前城市建筑以高层建筑为主,所以为了保证高层居民的供水一般都采用变频恒压以及高位水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使得对电能的消耗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能够有效的节电还需要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合理的选择供水泵以及节能效率高的相关设备。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陈旧的电动机和设备也要及时的更换。还可以采用供水系统改造的方式来利用逐级加减泵来替代大功率的变频技术,并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防止设备老化造成电能的损耗。

2.在照明系统的节电措施分析

物业管理中,照明系统的管理也是主要的管理内容。物业管理中的照明系统主要指的是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照明系统,包括楼道照明、路灯照明、电梯照明等,这些照明系统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管理,也会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所以物业在照明系统的管理中也需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节能的目的。比如可以在照明灯具的选择中,选择一些节能灯具替换大功率的灯具,同时将人为控制的照明系统转化为电子模式的照明系统,同时根据季节以及天气变化来设置照明的时间和关闭的时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对于楼梯以及电梯等位置安装的照明设备,需要安装声控装置,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对于物业范围内主干路线上的照明,可以在合理的位置按照一盏路灯,同时在其他的位置安装一些备用的灯具,这样不但能够起到节电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防止照明系统的安全问题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业管理中,涉及到很多能源利用问题,如果能够采用科学的手段实现节能管理,不仅能够降低物业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提升人们的节能意识,为社会的节能做出贡献。所以在物业管理的机电管理中,物业管理公司需要能够从用水以及用电等多个方面来实现节能的目的,通过对设备的完善以及对管理手段的完善,提升业主和物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参考文献:

篇12

1 电力营销服务的提出及其意义

电力工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按照市场的定义来说,电力市场应是电力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并根据电力交易主体、交易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电力发电市场和电力销售市场。对于供电局来说,电力营销服务针对的是电力销售市场。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服务是以扩大市场销售量和增加市场客户为中心而展开的。它的核心是电力企业必须面对市场、消费者,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及时对营销策略作出正确的调整,电力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电能和满意的服务,电力企业要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将电能送达消费者,电力企业应该只能在消费者的满足之中实现各项目标。

随着电力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的缓和,电力发展必须以服务求市场,因此,电力营销服务成为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发展电力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 电力营销组织机构

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营销已成为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电网企业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如与发电企业的竞争、与替代能源的竞争、电网企业之间的竞争等,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新体制。基于目前电力营销形势,电力企业应采取新的营销理念即“营销围绕客户转,全局围绕营销转”,在此基础上建设“一部四中心”即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监控中心、营销计量中心、营销稽查中心。建成有效的营销决策、职能管理和业务执行三分离的营销服务体制,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大市场、大营销”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服务格局形成奠定基础。

3 营销服务策略

服务营销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因此在营销服务环节,我们应当按照服务营销的思想来开展供电优质服务工作,用服务营销的理论来指导营销服务。这种必要性表现在:①电力行业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特殊的公用事业的服务行业,企业承担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服务是本身职责之一,有必要将它做好。②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化,为服务市场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空间。③电力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使电力企业的服务变得更加重要。④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电力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电力产品的质量差异将逐步缩小,以至不复存在,而电力企业为顾客服务的差异性却是永恒存在的,客户以服务的优劣来选择供电企业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服务营销将决定电力企业市场竞争的胜负,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差异化服务策略

(1)售前服务策略

售前服务策略主要是通过对客户服务需求分析,提炼出客户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建立客户需求导向模型,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吸引客户(特别是大客户),使客户信赖供电企业并使用供电企业销售的产品――电能,同时应营造新的服务平台,紧紧围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目标,深化优质服务工作,推出高效、快捷的营销管理与服务举措。为大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设立大客户经理对大客户电力增容进行全方位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使大客户在报装运行等方面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2)售中服务策略

主要是为电力大客户提供全方位超越客户期望值的服务,发展稳定客户群。贯彻电力营销与服务工作的目标,积极呼应政府政策和客户需求,维护企业整体形象,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实施差异化服务,为大客户设立绿色通道,以进一步缩短业扩报装流程。

(3)售后服务策略

电力行业作为社会公益服务行业,售后服务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稳定电力市场,更重要的是直接扩大电力销售的份额。这是电力销售与其他一般商品售后服务显著不同的特点。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差异化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大客户档案,建立优质服务常态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开发组织体系。

3.2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CRM就是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如果企业拥有正确的领导策略和企业文化,CRM将能为企业实现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最大程度地改善、提高了整个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绩效。CRM整合了客户、公司、员工等资源,对资源有效地、结构化地进行分配和重组,便于在整个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内及时了解、使用有关资源和知识;简化、优化了各项业务流程,使得公司和员工在销售、服务、市场营销活动中,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改善客户关系、提升绩效的重要方面与核心业务上,提高了员工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反馈能力;也为客户带来了便利,客户能够根据需求迅速获得个性化的产品、方案和服务。

CRM是一种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不断改善客户关系、互动方式资源调配、业务流程和自动化程度等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客户满意度和员工生产力。

在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电力的市场营销如何跟上时代的脉搏,如何把优质高效的服务送到客户面前是电力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能够为电力企业营销服务带来新的突破。

3.3需求侧管理策略

(1) 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指电网企业采取有效的激励和诱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与客户协力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变用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最低成本能源服务进行的运营管理活动。因此,DSM不是以降低能源服务水平去抑制电力消费需求,而是着重在减少终端用电的浪费,从而提供节电资源。其目的不仅仅是为弥补电力供应缺口,更主要的是能够经济和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充分发挥电力在能源市场上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