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技术创新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房地产技术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房地产技术创新

篇1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一些精明的房地产商发现,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活动,一些不成熟或不适宜的创新手段在给楼盘开发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因此,有效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对房地产商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对技术创新效率问题的评价很多,但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或产业的角度来实施,从企业的角度对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至今还很少有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中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单一指标的投入产出评价,一般用比较简单的算术比例法;二是对多投入和多产出指标采用的评价方法,如随机前沿分析(SFA)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等。由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评价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决策单元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基于此,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1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了评价,并且从DEA有效性、规模收益情况和投入产出冗余三方面做出合理的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讨论中,大部分文献认识趋于一致,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由6个方面构成: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决策与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个别文献认为应该包括财务能力。而创新大师熊彼特赋予了技术创新特定的含义: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运用。技术创新强调的是首创行为,而不是模仿行为;是商业化营销行为,而不是技术行为。

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涉及面广、考察的范围大、评价指标多而复杂。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因此选取能合理量化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也很重要。在一些文献中还有将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按表1分类。(表1)

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指标选取多是针对高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指标,对房地产企业,大多学者都把其归入到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作为资金、技术、劳动高度密集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对其认识上提高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而技术创新这个概念,不单单指纯技术,它也包括一种观念、管理方法等软科学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相关领域研究时一定要把握住大的方向。针对房地产这个特定的行业,我们选取了以下四个输入性指标和两个输出性指标,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表2)

二、模型的建立

1、C2R模型。假设有n个生产决策单元DMUj(j=1,2,…,n),每个DMU都有m项输入Xj=(X1j,X2j,…,Xmj)T,s项输出Yj=(Y1j,Y2j,…Ysj)T,则第j0个DMU的效率评估模型为:

min TY

s.t TXj-TYj≥0

TX0=1

TX0≥・eT,T≥・eT

其中:(X0,Y0)为DMUj0的输入输出,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e为元素s维向量。其对偶问题为:

min[-(eTs-+eTs+)]

s.t.X+S-=X

Y-S+=Y

≥0,j=1,…,n

S-≥0,S+≥0

该DMU模型是生产可能集T=[(X,Y]|产出Y可由投入X生产出来,满足以下公理性假设:凸性、锥性、无效性和最小性。

2、B2C模型。生产可能集的锥性假设有时是不现实的,或是不合理的,因此去掉该项假设。当生产可能集T只是满足凸性(加入条件∑=1)、无效性和最小性时,便可得到满足规模收益可变的B2C模型:

min[-(eTs-+eTs+)]

s.t.X+S-=X

Y-S+=Y

=1

S-≥0,S+≥0

≥0,j=1,…,n

这种模型单纯评价DMU的技术有效性。其对偶形式为:

max (TY0-u0)

s.t TYj-TXj-0≥0

TX0=1

≥,≥,u0E1,j=1,2,…,n

式中:u0为规模收益指示量。问题最优解中=0*则(1)u0*0,规模收益递减。

三、实证研究

根据上述模型和选取的指标,我们选取国内1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作为评价对象,各个指标基础数据来自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万方企业数据,拟评价2008年这10家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表3)

模型结果表明:DEA有效的企业只有万科和招商局地产两家,其余8家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偏低,所选企业当中DEA有效率只有1/5,这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可见,我国众多房地产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是普遍较低,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

根据模型解的运算,处于DEA无效的8家房地产企业都存在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冗余现象。深圳中航、保利、天津房地产发展都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管理成本和产品营销成本上可以削减。此外,天津房地产和中房置业都在净资产的增长方面有严重的不足现象。可以通过提高住宅产品的质量,减少管理成本和营销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此外,从各房地产企业的规模收益情况来看,所选企业都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由于所选企业都是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它们的发展水平在国内众多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是属正常。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DEA模型建立与测度,在对测度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国内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性提出如下建议:

1、整体来看,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势在必行。国内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低下。在欧美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经济增长的43%来自技术创新的推动,27%来自市场需求。而我国市场和生产需求的推动力大大超过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力。所以,房地产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激励技术创新的主动性,促进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2、加强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研究,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技术创新评价对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目前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存在重形式、重数量、轻质量等特点。因此,要加快新型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在企业的核心技术上开展深入、长期的研究。作为房地产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新颖的设计、物业、服务理念以及创新的营销模式,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文江.数据包络分析及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2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0-0029-04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对金融支农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小额信贷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金融产品既受到客观自然风险的影响,又受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信用风险的制约,农村金融面临着需求与供给的严重脱节,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大量外流。要发挥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就必须根据“三农”客户信贷需求特点,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研发适合“三农”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一、当前农村金融需求特点与“第三方信用约束”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农村金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资金需求量更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特色农业和农村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小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导致资金总量不断扩张,农村的资金需求量将显著增大,“三农”经济对借贷资金的需求规模和依赖性越来越大。

(二)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经济由传统的“三农”向广义的“大三农”转变,农村金融需求从生存性需求向生产性转变,并由农业生产需求向工业生产需求转变;二是需求主体转向农村生产大户、种养大户和乡镇企业;三是产生了新的金融需求领域,如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的信贷资金支持。

(三)农村金融需求周期延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特点的新兴农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条的延长使得资金需求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供、销的各个环节,这类金融需求延长了资金的需求周期。同时,大型农业生产工具的购进等需要与其生长周期与成本回收相匹配的资金支持,致使资金需求的周期相应延长。

然而现实中,由于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加之“三农”产业的弱质性及信贷需求的个体微小性,农村信贷风险居高不下。现有金融产品与“三农”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根源在于融资主体可抵押资产少、贷款抵押担保难,其核心是信用主体的信用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金融部门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三农”经济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第三方信用约束”正逐步显现出防御信贷风险的活力,成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生力量。

所谓的“第三方信用约束”是指在融资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时,通过第三方信用中介广泛收集整理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并利用第三方的自身信用、自我约束、风险补偿等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融资供给方的信用风险,从而解决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其主要形式包括各类资金互助组织、信用担保协会、企业联保协会等。以联保协会为基础的“第三方信用约束”具有会员企业生产关联性强、组建成本低、融资费用低、风险易于控制等优点,在一些区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二、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

通过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探索以商业化和低成本为基本原则的金融支农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让受贷农户和农村企业得到资金支持,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三农”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让放贷金融机构得到风险补偿,以实现“双赢”目标。

(一)坚持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农业补贴信贷范式,到农村金融市场范式(或农村金融系统范式),再到金融体系的功能范式的转变,实践证明,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在于商业化。所谓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的研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增加信贷收入的基础上,实现信贷资金的不断增值和循环周转。

(二)低成本原则。即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创新,要综合考虑农村客户对信贷需要的分散性、小额性、季节性等因素,尽可能地降低产品推广成本,或通过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绿箱政策”,适当将部分产品推广成本转嫁到政府部门,从而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减轻“三农”客户的负担。

(三)适应性原则。即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基于“第三方信用约束”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模式

基于“第三方信用约束”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首先是引入了第三方信用中介以及第三方风险补偿机制,通过“第三方信用中介”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在实践上,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农户+信用协会+政府补偿基金+保险+信贷”模式

“农户+信用协会+政府补偿基金+保险+信贷”模式主要适用于农户,是在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基础上,组建信用协会,将个体信用转化为集体信用,并引入政府救助、保险保障等风险分散机制,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风险,其操作流程如图1。

这一模式首先按照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要求,采集农户家庭信息,按一定标准评定信用户,对信用主体进行甄别;其次,按照集体信用优于个体信用的原则,由不少于20户的信用户组建成立信用联保协会,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再次,联保协会成员要在信用社存入一定金额的联保基金,并通过信用联保协会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信用社则按担保基金的20倍提供贷款额度,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简化贷款手续;最后,政府部门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存入农村信用,并适当引入商业保险。

该模式主要通过以下渠道防范信用风险:

一是集体联保约束。在这一模式中,信用联保协会的全体成员都要对每一笔贷款承担连带责任,将个人信用融入团体信用之中,其在风险防范上,一方面由于协会成员彼此承担连带责任,能够有效地将信用不佳的客户自然排除在协会外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协会成员相互监督生产与投资项目是否安全,降低经营风险。

二是联保基金。由于单一贷款户的违约风险,金融机构首先冻结协会联保基金,再由协会组织会员向贷款户施加压力还贷,仍然不能清偿贷款的,利用协会联保基金清偿贷款。

三是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因市场风险形成的贷款人偿贷能力集体下降,实行农户尽力还贷,政府风险补偿基金适当贴补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金风险。

四是保险风险转嫁。对因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贷款户损失,由保险公司进行一定的理赔,金融机构作为第一受益人获得保险赔偿,将信贷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河南省永城市农村信用社自2006年以来开始试点“信用户+信用协会+政府补偿基金+保险+信贷”的模式,市政府为此出资300万元成立了担保补偿基金存入农村信用社。至2007年底永城市已建成信用乡(镇)3个,注册信用协会88个,已授信用证的农户达到39563户,农信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7.4亿元,贷款到期本息收回率100%。由于缺乏农业政策性保险,实际操作中,该市以农户参加人身意外险、财产险等商业性保险替代,农村信用社通过适当的优惠利率降低农户的保费负担。

(二)“涉农企业+联保协会+保险+信贷”模式

“涉农企业+联保协会+保险+信贷”模式以具有一定生产经营实力的独立法人,自愿组成行业联保协会,在完善法人、财产保险的基础上,以会员贷款保证金和集体资产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同时引入保险机制,防范意外风险与损失,适用于会员之间生产或经营同类商品,有共同的贷款意向的行业群体。其基本流程如图2。

这一模式是由生产或经营相近产品的涉农企业组成企业联保协会,会员企业缴纳保证金,由协会专户存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联保协会对会员企业资产进行评估登记,会员企业以自有资产向协会作抵押;会员企业以联保协会为第一受益人办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协会与金融机构签订授信协议,金融机构在贷款金额、利率、服务等方面作出承诺,可选择分散模式、集中模式或混合模式,对会员企业及时提供信贷。

该模式的运作突破了单个企业由于抵押担保条件不具备造成贷款难的瓶颈约束,在贷款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了联保协会的自律作用,设计了五道风险防范屏障,把个体会员的风险尽可能地消化在协会内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银行贷款安全。这五道屏障一是联保会员资格的严格认定,由于企业一旦成为联保会员,就要以自有设备、厂房等为全体会员提供信用保证,因此会员间的选择必然是知根知底、信用较好、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自然排除了风险隐患大的不良企业。二是会员企业的保证金,可以部分地弥补贷款损失。三是会员企业之间的联保,一旦会员企业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其他会员企业应按比例代为清偿。四是会员企业抵押给协会的自有资产,一旦不能清偿贷款,协会有权拍卖抵押资产且变现性非常高,既可偿还银行贷款,也有利于行业内部的兼并和优势整合。五是保险。当会员企业发生意外损失时,保险公司将会提供赔付补偿,也将为贷款安全提供最后保障。

永城市面粉行业贷款联保协会和虞城县企业互助担保协会在这一模式的试点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永城市面粉行业贷款联保协会成立于2006年7月,现有会员29家,固定资产5.6亿元,职工5930人,累计贷款3亿元,目前贷款余额4700万元。该协会在加强内部行业约束的情况下,分别与人寿保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协会以集体形式参保,以化解协会的风险和企业的风险,截至2007年底统计,29家面粉会员单位共缴保费30.7万元,共保资产6.4亿元;人寿团队意外和工伤保险共缴保金16.8万元,共保金额8500万元,通过保险的介入,消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三)“仓单+保证金+保险+信贷”模式

“仓单+保证金+保险+信贷”模式是借款企业以存储在第三方仓储企业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融资的一种模式。金融机构在借款企业缴纳保证金和对标的物进行货物保险后,按仓单标的物价值的折扣率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达到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适用于大宗农产品购销企业、加工企业融资需要,其基本流程如图3。

本模式是在“库贷挂钩”的基础上增加第三方仓储企业监管、保险介入和保证金,最大限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在操作上,首先是金融部门对仓储企业和借款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签署《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仓单质押贷款三方合作协议书》等相关协议;其次,借款企业依据协议向仓储企业存入货物标的,仓储企业验收合格后,向借款企业开具专用仓单,借款企业对仓单作质押背书,办理货物保险,并按10%-30%比例缴存保证金后,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借款企业、仓储企业按协议对质押货物进行日常监管,贷款期内借款企业正常销售货款全额划入专用账户,银行按协议根据到账金额,结清对应仓单的贷款本息后,开具提货单给借款企业,仓储企业核实发货,余款保留在企业专用账户供借款企业自行支配。

“仓单+保证金+保险+信贷”模式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有:一是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仓储企业的资信调查,把好准入关;二是对借款企业的经营风险,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借款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在贷款到期后经催收仍不能完全清偿,银行可以通过拍卖质押物、抵扣保证金降解信贷风险;三是由于自然灾害形成的仓单标的物损失风险,银行可以通过抵扣保证金和保险赔付金将风险降至最低。

2005年以来,商丘市农发行开始对棉纺企业进行仓单融资,至2007年累计发放仓单质押贷款5.72亿元。农发行对棉花收购实行银行、仓储企业和收购企业“三方监管”的融资模式,商丘市棉花收购企业统一将棉花库存入商丘市银河纺织有限公司,由棉花交易市场统一销售或企业自行销售,销售资金先返回农发行,农发行开具棉花出库单,企业才能发货。这种资金管理模式既满足了企业收购资金的需要,又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信贷资金的风险,三年来,该行发放的仓单质押贷款均能按时收回,没有形成一笔不良贷款。

四、营造“第三方信用约束”环境,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

“第三方信用约束”有效地解决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解了农村金融交易的信用风险,提高了金融交易合约的签约效率与履约率,为农村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在实践基于“第三方信用约束”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第三方信用约束”机制的形成,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投身到农村金融中来,从而不断形成“多赢”的局面。

首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配套,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更好地约束市场参与者,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二是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引导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加强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和创建活动,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协调推动农村贷款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或财政、企业共同出资的担保公司,研究利用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增信作用和担保作用,探索新型贷款担保模式,扩大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四是建立完善金融支农的风险补偿机制,鉴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益特点,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向涉农金融机构提供适当贴息和弥补呆账损失等支持。五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各保险经营组织在由政府统一提供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下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并对农业保险产品进行有差别的适当的财政补贴。

其次,建立金融支农协调工作机制。以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配合,建立金融支农协调工作机制。一是整合金融机构资源,联合规划,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先导作用,运用财政手段分配金融资源,将培植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再次,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作用。基层人民银行尤其是县级人民银行处在货币政策传导的前沿,在“窗口指导”、服务金融创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要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为重点,积极倡导、指导和引导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二是大力推动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涉农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推广。三是合理调剂支农再贷款限额,对支农力度大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杨菁,何广文.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金融交易中的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21-24.

[2]王雨舟.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信用风险防范机理浅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30-32.

[3]陈清源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农村金融创新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8,(1):16-19.

篇3

学校坚持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突破口,自2007年与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后,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升级校企合作内涵,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案例。

磊达模式,开启校企合作之门

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磊达”)位于东台市南郊,总资产约65亿元,在东台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据公司张增贵总经理介绍,公司不仅是中国建材百强企业之一,近10年来已经形成了建材水泥、钢帘线、宾馆酒店、造船物流四大产业。2007年,磊达公司在东台经济开发区投资42.5亿的钢帘线项目技术含量高,需要人才的及时输送。东台分院抓住机遇与磊达进行校企合作,就学生实习的福利待遇、实习生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学校与磊达进行了订单培养,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并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八年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磊达模式。

每年招生季,学校与磊达共同商定开设专业、招生人数、就业岗位及待遇等,如2013年磊达钢帘线厂预计招收员工120人,学校确定招生计划为200人左右。“自2013年起,学校每年与磊达合作开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钢帘线班2个、旅游服务与管理班1个、中餐烹饪班1个,实现了多种产业的订单培养。”东台分院校长虞静东告诉记者。

这些订单班实行三年学制,学生入学时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企业还为班级确定一名企业班主任。前两年半,学生以工学交替为主,最后半年顶岗实习。日常的教学课程按照校企双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生在校就读的日常考核与管理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等部门负责。企业班主任依据综合成绩,每学期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为了切实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的管理工作,在每批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前一周,校企双方首先要进行人员的对接。校企共同召集各方面的管理人员,具体为分管校长与企业经理进行对接,招就处与企业人事负责人对接,系部主任对接分厂负责人,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对接企业线长、大班长及指导师傅。他们对接后互换联系方式,这样一来方便双方及时解决学生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完成第一步人员对接之后,学生开始进入企业实习;第二步,校企需要在学生培训方面进行对接,一方面学生经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以及职业培训合格后上岗,另一方面学校也负责对企业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双方利用学生和教师在企业实习这段时间,共同开发培训教材、企业员工手册、岗位知识培训资料;第三步,校企相关人员在问题处理上的对接,针对学生实习、就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前期以学校班主任教育为主、企业管理人员协助,后期处理则需要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第四步,做好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对接,在这个阶段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进入企业后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争取发展机会。

以上“四个对接”模式横向覆盖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每一个方面。在纵向时间的管理上,校企还制定了“三定期”管理制度:一是每月底校企双方召开学生管理人员例会,协商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定期集中通报制,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在工学交替时间内每周安排半小时左右集中向学生通报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的要求;三是定期考核奖惩制,每月底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校企双方及时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学校还在校园网站及校报上进行宣传,并按月对相关管理人员、实习班主任、实习带队教师进行考核、发放补贴。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情况的鉴定,并进行考核奖励。

磊达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为校企合作树立了典范,从而带动了其他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江苏领胜城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捷士通科技有限公司、东台市永宁汽车城等10多家企业也相继与学校开展了紧密型校企合作。

传承发绣文化,校企合办特色专业

发绣艺术是东台市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记载,唐代海陵西溪镇(即东台市东台镇)佛教兴盛,信女们为表示对佛的虔诚,用青丝在丝绢上绣成观音、如来等佛像,朝夕焚香,民间女子受其影响,也以发丝绣成鸳鸯蝴蝶等赠送情人。宋徽宗年间,这一民间艺术被引入宫廷,兴于元明,衰于民国,几近失传。为更好地传承发扬发绣艺术,东台县工艺品总厂成立,使发绣这一民间绝艺重现生机。

为做大做强发绣产业,培养高水平的发绣人才,2012年由东台市人民政府牵头,东台市文广新局和东台分院联合开设了发绣艺术专业班。该班实行三年学制,每年招生50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依托东台地方发绣企业、发绣协会、东台发绣艺术馆等资源,与东台市天艺发绣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了集发绣生产与学生实习为一体的专用车间,实现了学生在校内实习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由于发绣技艺的民间传承多以手口相传、师徒面授为主,没有相关的专业教材。因此,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与东台市发绣行业协会、企业专家联合组成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发绣专业建设、发绣人才培训方案的修订及发绣专业教材的开发,编写出版了《刺绣基础》《刺绣针法》《刺绣艺术设计》等专业教材,后期相关教材的研发工作仍在进行。

围绕培养发绣艺术基础型人才和发绣艺术大师两大目标,学校为发绣班配备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企业也配备了2名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指导学生实习。发绣艺术班采用半天理论课、半天实训课的教学模式,管理上参照磊达模式实行校企共同管理。

发绣艺术班的学生除了免学费和住宿费之外,每学期还享有助学金。当学生能单独完成产品并达到企业生产质量要求时,企业按照标准计件支付学生报酬,在顶岗实习时,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技能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价值,如学生盛星晨的作品《春晓》被天艺发绣有限公司收购,部分学生参与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发绣专业学生林娜获2013年光华创业精神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校企共同开发的发绣作品获2014年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

“发绣艺术班的开办为东台市发绣企业提供了新鲜血液,东台发绣企业众多,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好,发绣专业成了学校的特色专业,发绣艺术班学生供不应求。”虞静东说到。

对接新型产业,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在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有一片由海水冲击而成的滩涂,每年以一万亩的速度增加。当地政府对滩涂进行围垦,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和新能源开发等。在虞静东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滩涂上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上面风力发电、中间太阳能发电、下边养鱼。一座座风塔上徐徐转动着的宽大叶片,一排排光伏矩阵,连绵不绝;广阔的电池板下方,清澈的水面上,鱼儿欢跃。参观过程中,一辆大巴上下来一支旅游团,带队的导游和记者打了一声招呼,虞静东说:“这是我们学校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东台富有鲜明的生态特色,除了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佛教文化园等,就是这片利用滩涂形成的‘风光渔’观光基地。我们利用沿海新校区的地理优势,与周边旅游产业基地也达成了校企合作意向。”

随着地方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业成了东台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学校沿海新校区位于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借此机遇成立了新能源职教集团,集团主要是利用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中职、机电一体化高职等专业与风光电等新能源生产、相关的设备制造和维护企业的合作。上海电气东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东台市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致力于兆瓦级陆上、海上和潮间带大型风机的整机装配生产线及安装调试、维护,江苏捷士通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涉及新能源通信产品的生产和以太阳能产品生产为主。学校与这几家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实现了校企生三赢。

据了解,上海电气东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后,2010年9月第一台风机下线,当年纳税超千万元,2014年8月该公司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公司发展之所以如此快,得益于与学校的合作。该公司一方面通过订单培养预定人才,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开办高级工技能提高班,目前已有36人参加培训,24人获得高级工证书,11人获得技师证书,1人获得高级技师证书。

篇4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87-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竞争呈现激烈化、需求个性化,质量、设计、结构要求更舒适的特点。如何增强房地产公司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业关注的热点。增强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是培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构建能为人民大众提供最大价值的能力。

一、房地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具体体现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配置资源,形成独特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能力,是指能够使企业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能够使企业长期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获取各种资源和技术的能力;二是将技术和资源转化为企业技能和产品的能力;三是企业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与制造业企业相比,房地产企业生产发展要素明显不同,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有如下特性:创新能力包括开发理念和规划设计的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营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房地产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资源组合能力、资源协调能力、资源判断能力和资源决策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包括市场定位能力、周详的功能规划能力、细致的设计识别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包括需求的准确把握能力、对房地产变化趋势的快速反应能力、营销手段的应用能力与管理危机能力。品牌能力包括品牌理念、品牌塑造、品牌拓展。房地产核心能力是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在房地产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若企业固守某一管理或技术不再发展,则其核心竞争力随时间的推移就会减弱,长时间形成的技术和建筑产品优势就会消失;具有整体型特征: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

二、提升房地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1.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房地产企业核心技术包括技术管理、制造技术、营销技术、品牌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总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房地产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居战略地位,技术优势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居关键地位。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一种技术成为优势后将进入经济循环的静态轨道,随着竞争者模仿产品加入市场,将不会创新的增值价值。也就是说,某项技术只能拥有一时的竞争优势,不能拥有永久的竞争优势。即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众所周知,万科走专业化道路,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万科发展的脉络是“制造万科”,“技术万科”。所以房地产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技术领先这一利润增长点。

2.低成本优势是房地产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低成本优势是指房地产企业通过建立一个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低成本地位”来获得成本竞争优势。这样低成本优势的规模经济在技术创新上的花费一般比“差别化”战略要小,并且其中大部分用来实现规模性建筑产品生产。它的经费很少用于促销,强调价格优势是其主要促销手段。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应根据自己企业规模(资金、技术等条件)进行市场选择,它可以在每个细分市场内追求其低成本优势。

3.差别化是房地产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差别化是指房地产企业在追求竞争优势时,试图制造出特别的、被顾客高度评价的房地产产品或服务。实施差别化战略能够在顾客群中建立起品牌忠诚,并减少顾客考虑其他类似产品的机会。同时能减少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这就使得公司在不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仍能获得高额利润。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差别化”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三、构建房地产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以创新特色房地产产品为途径。房地产与其他经济产品相比较,既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特殊商品。通过对最终产品与细分市场的选择,发展其具有创新特色建筑产品。主要是从项目策划、资金筹措、获取土地、规划设计、建设、交易和物业管理七个环节,着手寻找发展的创新特色要素。

2.以优化产品价值为途径。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流程与价值链的配置,主要是选择如何优化流程、整合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系统来专注于顾客要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产品价值。

3.以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资产与核心能力为途径。这就是指房地产企业内部相互联系的一组技能、技术与资产的超值结合,它由基于技术的独特竞争优势与基于服务的独特竞争优势来支撑。

4.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管理方式为途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管理方式的创新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一方面,灵活、高效、柔性的管理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商机、获得竞争胜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从而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坚持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为突破口,千方百计维持企业比较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性的核心竞争力;(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内部权责利和分工,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权力相制衡约束的体制机制,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3)建立于完善的企业激励和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5.以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远景为途径。企业通过战略规划的制定,展望中长期的发展远景。它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企业的使命与目标,使企业员工树立信心,看到希望,以鼓舞士气。塑造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程序、利用战略与结构的关键设计企业组织结构、界定支持企业战略和价值观念,以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