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篇1

美术教育任务首先提出“在孩子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这里十分明确指明积极引导孩子观察现实生活,当孩子们对于某些物象有了强烈的感受之后,才能产生积极表达它的强烈愿望与情感。孩子的作画总是表现他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孩子逐步地深入观察物象的外形特征,熟悉物象的基本形体结构与色彩的特点,有了这样的认识能力,才能有条件进行充分的表现,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合理地运用范画

新教材中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彩的。但教材毕竟是教学的材料,还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进行恰当的组织、整理才行。例如,教材上有汽车、动物等的内容和图样,不能仅把这些图样在多媒体投影仪里放大,上课时让孩子照样子画就行了,这样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那就是教师的一种懒惰,如果是这样来认识教材,那只能说是对教材的曲解。

教材中有不少的图例,其中有儿童画、有作画步骤图和范例等,这些都是便于教师掌握教材内容参考用的。有些儿童画是说明绘画所要达到的一般水平,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要求的分寸。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我们只能教会孩子初步的简单的描绘力能,只能举其带有典型性的内容达到“寓性共于个性之中”。如画公交汽车,孩子能够掌握住车厢是长方形的、车窗是正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基本方法,就能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过的公共汽车的形象了。孩子绘画时,应让他们自由地描绘,不应受到范画的束缚,因为范画就是为了起到启示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否则就变成了紧箍咒,失去范画的本身的实际意义与教育作用了。

三、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授人以渔

教学不能靠教师的范画,而是靠正确地指导孩子积极地观察事物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作画方法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怎样教孩子作画的方法呢?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便于他们在观察、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用简易的方法概括地描绘出物象的基本轮廓,如画汽车的方法,就是以几何形状表现出汽车的基本特征。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讲解演示的方法:有时可进行全过程的讲解演示;有时可进行局部的讲解演示;有时还可以请孩子讲讲应该怎样画,再由教师归纳画法;有时也可组织小组讨论,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大家进行探索和独立创造的主动性;有时还可利用孩子们的优秀作品、达到启发交流的作用。实践证明,用孩子优秀作品作范例,要比成人的作品更能使孩子感到亲切、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因为孩子们画出的形象,都充满着孩子特有的活力和稚气,在表现手法上有它独特的造型特点。尽管骤然看去,似乎有些不合乎常识,但它完全是孩子那发于真性、出于自然的,堪称是“天然去雕饰"的童真产物,会给人以特殊的艺术魅力。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孩子独立创造的能力,唤起了他们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和表现生活的愿望。虽然他们受到造型能力的限制,线条是歪歪斜斜的,所画出的形象有些滑稽可笑,但都各具特点,富有创造精神,这种对美的追求,这种天然的童趣大大弥补了技能技巧不足的弱点。

篇2

1.谈论话题来自学生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不懂团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对社会、家乡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上《团结力量大》,还是高年级学生上《心胸开阔》、《名人碰碰车》,我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论的话题来自学生生活,又能指导学生生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活动的形式贴近生活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活动都应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即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团结力量大》中让大家合作制作水果拼盘既是生活技能的训练,更是小组成员团结的成果。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作步骤:先观察再讨论,给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分工时碰到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怎么办?水果不够了怎么办?有人不会做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要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好了事情做好了,同学们更能体会到团结力量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在《心胸开阔》中,老师可以将电视节目“实话实说”引进课堂。老师一人,同学一人。老师和同学讨论同一个话题:当自己心爱的文具盒被同学碰坏时,你会怎么办?师生共同坐在座位上畅所欲言,每人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为老师能做出有计划、有目的引导打下基础。无独有偶,老师在教《名人碰碰车》中将学生与漓渚名人面对面交谈这一版块取名为“非常接近”,同学们会感到新颖、亲切,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效率。

3.课程开发依据学生生活

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交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换而言之,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

二、活动化。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老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活动中,老师们应确立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理念,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

1.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上低年级《思品与生活》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给小朋友分组,每组带上不同的头饰,成为“小蚂蚁”队、“小蜜蜂”队、“小鸡”队……活动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个个是学习的小主人。

2.活动促进学生感悟、体验。学生不仅靠听来学习,而是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团结力量大》一课中,让学生通过听小蚂蚁的故事感悟道理,通过参与“游戏角”的活动《五指操》、欣赏“表演角”中《拔萝卜》、制作“生活角”中的水果拼盘,不断地体验“团结力量广大”。在“非常接近”中探索名人成材的奥秘,在“重温调查路”中畅谈调查采访中的收获与苦恼。随着活动的深入,漓渚名人从古至今、由远及近,渐渐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此时此刻,讲台属于孩子,电脑属于孩子,交流属于孩子,收获当然也属于孩子……

三、综合化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品德作业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效果,把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教学实践中,尽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都在尝试着改革教学方式,但在思品课作业设计和布置上问题严峻。因此,作为思品课的教师不仅要从课堂教学上探究高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从作业的设计上下足工夫,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心理,学生的基础状态和学习需要,设计符合他们的作业。

二、主题体验性活动作业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主题体验式活动作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达成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情感性;②意义性;③主体性;④亲历性。

三、主题体验性活动作业的基本形式

思品课主题体验性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根据7-9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和对主题体验性活动作业的认识,尝试着将其概括成以下几类形式:

(一)阅读观赏体验性活动作业

1.阅读体验作业设计

阅读体验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组织或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指向地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并以问答或读书心得的形式达到情感意志的体验。

2.观赏体验作业设计

观赏体验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组织学生观看、欣赏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等引发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宣泄。

观赏体验性作业要考虑影视资料量的大小,如果资料量大,需放在课外进行,以观后感的方式呈现体验成果。

(二)课堂表演体验性活动作业

1.演讲比赛作业设计

演讲比赛作业指的是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结合自己的所思所行撰写演讲稿。演讲比赛有即兴演讲和事先准备两种,就主题体验性作业设计而言,应以事先准备为宜。因为准备也是一种有意识的作业,而且只有准备充分,课堂演讲才会更有效、更精彩。

2.小组辩论作业设计

小组辩论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选择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讨,展开辩论,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客观,形成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家庭亲情体验性活动作业

1.亲情观察作业设计

亲情观察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处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亲情观察作业不是一日就能完成,不可以偏概全。因此,在较短时间里完成本作业,必须一方面对父母进行观察,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回顾以往情形,将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2.亲情回报作业设计

亲情回报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戴父母,并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幸福和快乐。

亲情回报作业涉及学生平时对父母的方方面面的言行举止,教师在设计父母情景时尽可能全面,有利于学生从中反思自己孝敬父母的不足。同时,通过作业使学生领会亲情回报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并要持之以恒。

(四)社会实践体验性活动作业

1.调查访问作业设计

调查访问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引导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访问工作,在实践中体验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调查访问作业要以解决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问题为主,促使学生带着兴趣,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实施。

2.公益活动作业设计

公益活动作业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置任务,引导、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性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体验生活,感受责任,在实践中获取丰富的体验,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巩固、内化和升华。

四、关于主题体验性活动作业设计的六条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给教师设计活动作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教材、学生、家庭和社会资源大胆设计,但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①作业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②作业设计主题目标清晰任务明确;③作业实施计划可操作性要强;④作业设计应考虑实施的时间和空间;⑤作业评价应根据内容尽可能设计成多元性评价;⑥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 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 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 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 车轮是圆形, 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 ,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 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 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 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 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 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 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 ,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 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 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 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 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 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 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 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 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 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二、我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 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儿童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 ,也抹杀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我从许多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中所画的截然不同的图画中,惊讶地发现了不同的 教育对儿童发展认识所起的不同作用,证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碍人发展才能。

(一)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 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 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 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树……。比如常见幼儿园的孩子用一条折线画大雁,他们从老师那值得到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这个符号代表鸟,他们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他们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各种形态特征的鸟长得是不一样的,临摹教学使儿童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 也不敢画,每个孩子的画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2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he

Ye Weihua

(Hunan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31,China)

Abstract: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x,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strengthen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key.Therefore,to discus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basic 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is an important issue.Based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for example insid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explore new ways of practical base construction.

Keywords:Training base;Basic features;Construction plan

高等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就业岗位,使学生亲历职场,在校期间得到上岗能力训练。校内校外相结合,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如何获得适合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样,校内实训基地也存在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符合教学的要求。下面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就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及实践提出一些建议供以参考。

一、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特征是“技能型”、“应用性”。培养技能型、应用性技术人才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根据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岗位技能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建设相适应的校内外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二)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对学生共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实训基地建设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发挥个性。缩短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使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实现“零缝隙”对接。

(三)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发出能够培养学生实际产品工作能力的实训设备,有利于发挥基地效益,增强教师科技开发能力。

二、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其中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

(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实的项目经过提炼加工后作为实训的主要内容,并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三)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范例――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建设思路。实施三位一体“公司+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学生在具有职业氛围和仿真环境下进行各种计算机网络类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同时承担司法行业干部职工以及当地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工作,并与周边院校实行资源共享。扩大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与规模,建立有稳定和长期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提供场所。

(二)建设内容:(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根据专业特点,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三位一体“公司+平台”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通过合作公司、系办公司和虚拟公司组成“三位一体”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基地通过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江西泰豪软件股份公司、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软件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设备捐赠、师资支持,借助合作公司(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系办公司(律助信息服务中心)的场地和管理平台,再建立一个生产型的虚拟公司(计算机实训中心)。使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以“虚拟型”实训为辅,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实习实训及在工程人员和教师的带领下完成项目设计和工程外包,并完成学生的企业认证的培训、考试;实训基地同时还是教师进行项目设计、软件开发、教学研究的基地。学院为合作企业、系办公司和校内虚拟公司提供管理平台,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依托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合作成立的“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下设:实训部、业务部、技术服务部、培训部。从参与合作的公司引进外包项目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干带领部分优秀学生,组成网络工程设计、施工、售后技术服务小组。通过参与合作公司,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的项目、最新的网络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教师和学生在公司环境中得到了项目实战的锻炼,教师和公司人员定期进行双向流动。 “律助信息服务中心”是信息工程系自办的一个经济实体。主要从事学院信息化建设及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应用软件开发,同时与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IT业务;让学生学习岗位型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岗位核心技能、并通过企业认证考试。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一个集产、教、研为一体的生产性平台。通过合作公司、系办公司、虚拟公司与学校的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公司+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三位一体“公司+平台”建设模式

通过合作企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江西泰豪软件股份公司、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等)建设一个生产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参照生产型实训基地建立一个虚拟公司(计算机实训中心),加上合作公司(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系办公司(律助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一个三位一体“公司+平台”的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为合作企业、系办公司和校内虚拟公司提供管理平台,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合作公司、系办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训环境,按照(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的三类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专业技能实习实训中心、基本技能实训场(室)“三级实习实训保障体系”,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3)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麓谷)信息产业园、江西泰豪软件股份公司等共建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律助信息服务中心的力度,经过两至三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原有1个公司、1个中心、6个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增3个实训室,建立一个功能完备的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将全面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建设措施:(1)建立由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小组。(2)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召开基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进行论证,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表。(3)采用招标方式,购买硬件设备看;根据教学与实训室功能需要,通过购置或企业捐赠配备所需的教学软件。(4)完善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定期交流,加强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5)选派具有一定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聘请网络行业具有丰富网络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基地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并开发相应的实验教学教材。(6)为使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后发挥较高的效率,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建设产学研三结合的综合型、职业化、开放性实践基地。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前提,对于经费相对紧张、技术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不但要加大融资力度以改善办学条件,更要从规划、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切实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全方位着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薛峰,李伟.浅析应用型高校发展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

[3]朱建军,信丽华.普通高等院校实训基地设备更新的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

篇6

***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的总设计,使单元课堂教学模式学科化,课型化,我们设计的“小学阅读导学”和“作文导学”两个亚模式,经过41名教师的一年多验证,证明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概括性。该模式提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文”两个重点。2.操作性。提出了教师的行动步骤,使教学活动开展有理有据。3.整体性。要求教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握年级特征,以单元和课时目标为依据教,不肢解课文,不搞串讲分析。4.针对性。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来的:一是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二是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常规;三是教学优劣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5.优效性。该模式从德育、学习能力、认知三个领域规定了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任务和目的,体现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特征;模式还运用了目标导学理论,在操作程序上汇聚了众多成功的教学活动方式,养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其具有优效性。

一、对目标导学体系研究中教学模式的认识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基本范型。

(一)理论依据

小学目标导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我国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现代认知心理学之认知理论的建构学说,元认知理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形成了认知、德育和学习能力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体系。

(三)操作程序

1.单元教学操作程序是:设定单元目标课时按标导学形成性测验矫正补救单元达标测验。

2.课堂教学操作程序是:准备示导议练诊断评补。

(四)操作策略

教师在该模式中是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教师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解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并用目标去准确界定它。教师按标施教,以标导学。

二、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

1.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发展认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语文知识的基本特征具有教化功能和情感性,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让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积累、运用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就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是凭借语言和文字思考的,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思维,所以发展思维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

2.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词、句、段、篇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根据目标进行整体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答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2.德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3.能力目标。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三)操作程序

1.初读准备。初读全文,感知全文,了解全文大意;深入学习每个段落时要初读,承上启下。从而在认识上有所准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2.精读示导。确定重点词、句、段作例子,进行导读;教师通过指导,诱导、引导、辅导,释疑解难,把握作者思路。

3.情境议练。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议练;根据课文的特点,通过图画,生活,实物,声象,语言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听、说、议、练。

4.回讲诊断。学完每个段落后,可回讲重点词、句和段,诊断掌握情况,及时矫正;学会全文后可根据板书提示,问题脉络,图画情境进行回讲,诊断掌握情况,及矫正。

5.归纳评补。一般是每个知识点学习之后有小结,归纳,并视其掌握情况进行评补和补做;重点是在精读示导之后,情境议练之后,回讲诊断之后,一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点,一方面要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从而再次补救。

(四)操作策略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五)运用示例

课例:人教社九义教材第七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执教:德阳市中区八角井镇小学教师黄沐洁,女,20岁。

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捞铁牛》、《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一项科技活动》的阅读,要在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练习给课文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便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立志为祖国现代化作贡献的教育。

本课时教学目标:德育——使学生懂得人类可以从研究其它生物中得到启示,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他们爱科学,学科学。学能——练习归纳段落大意来理解课文的能力。认知——①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②“启示”是什么意思?③用一句话说一说1、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以问题促读促议)。然后精读3—6自然段,并创设情境议练:①填表并说一说: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实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②“反复”一词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品质?③看灯片说一说: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④练习P105第3题,互评矫正。(精读示导,精境议练)。继续学习第7自然段,根据图法和板书说一说:①飞机和雷达的联系;②练习P105第2题,互评矫正。(情境议练)。最后总结全文:①出示1,2,3—6,7自然段的大意,并根据这个意思分段;②归纳概括段意的方法和全文的主要内容;③用“启示”“摹仿”“发明”3个词语,举例说一说人类仿来的例子。(归纳评补)

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1.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答出来。

2.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集合训练。

3.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深,改造和系统化,并能进一步猎取自然和社会知识;在情绪体验中,可以陶冶审美感情,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逐步做到①有具体内容。②有真情实感。③有中心。④有条理。⑤有重点。⑥展开想象。⑦注意选词用语。⑧写完后要修改。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①观察、思维、表答密切结合的能力。②能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要表答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说假话,思想健康,别人看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操作程序

1.观察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作有关人、事、景物的观察,准备作文的素村。

2.范例示导。结合单元的读写重点和本次作文要求,分析一两篇范文,引导学生揣摸作者的写法,迁移到本次作文中来。

3.口头议练。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口述片断、梗概,思路,脉络,也可以口述若干细节,可以口述开头,结尾,过渡部分,也可以口述全文。

4.试作诊断。在观察,范例示导和获得其他同学口述信息的基础上试评,进行自我诊断。

5.修改评补。经过试作之后,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有针对性地集体评改,修正,适当重作,然后誊正。

(四)操作策略

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练笔。

(五)应用示例

课题:人教社九义教材第七册《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断》,两课时。

篇7

***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的总设计,使单元课堂教学模式学科化,课型化,我们设计的“小学阅读导学”和“作文导学”两个亚模式,经过41名教师的一年多验证,证明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概括性。该模式提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文”两个重点。2.操作性。提出了教师的行动步骤,使教学活动开展有理有据。3.整体性。要求教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握年级特征,以单元和课时目标为依据教,不肢解课文,不搞串讲分析。4.针对性。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来的:一是课堂教学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二是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常规;三是教学优劣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5.优效性。该模式从德育、学习能力、认知三个领域规定了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任务和目的,体现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特征;模式还运用了目标导学理论,在操作程序上汇聚了众多成功的教学活动方式,养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其具有优效性。

一、对目标导学体系研究中教学模式的认识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基本范型。

(一)理论依据

小学目标导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我国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现代认知心理学之认知理论的建构学说,元认知理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形成了认知、德育和学习能力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体系。

(三)操作程序

1.单元教学操作程序是:设定单元目标课时按标导学形成性测验矫正补救单元达标测验。

2.课堂教学操作程序是:准备示导议练诊断评补。

(四)操作策略

教师在该模式中是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教师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解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并用目标去准确界定它。教师按标施教,以标导学。

二、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

1.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发展认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语文知识的基本特征具有教化功能和情感性,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让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积累、运用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就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是凭借语言和文字思考的,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要心理成分就是思维,所以发展思维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

2.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词、句、段、篇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根据目标进行整体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答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2.德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3.能力目标。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三)操作程序

1.初读准备。初读全文,感知全文,了解全文大意;深入学习每个段落时要初读,承上启下。从而在认识上有所准备,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2.精读示导。确定重点词、句、段作例子,进行导读;教师通过指导,诱导、引导、辅导,释疑解难,把握作者思路。

3.情境议练。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议练;根据课文的特点,通过图画,生活,实物,声象,语言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听、说、议、练。

4.回讲诊断。学完每个段落后,可回讲重点词、句和段,诊断掌握情况,及时矫正;学会全文后可根据板书提示,问题脉络,图画情境进行回讲,诊断掌握情况,及矫正。

5.归纳评补。一般是每个知识点学习之后有小结,归纳,并视其掌握情况进行评补和补做;重点是在精读示导之后,情境议练之后,回讲诊断之后,一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点,一方面要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从而再次补救。

(四)操作策略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五)运用示例

课例:人教社九义教材第七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执教:德阳市中区八角井镇小学教师黄沐洁,女,20岁。

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捞铁牛》、《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一项科技活动》的阅读,要在理解词句,读懂自然段,练习给课文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便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立志为祖国现代化作贡献的教育。

本课时教学目标:德育——使学生懂得人类可以从研究其它生物中得到启示,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教育他们爱科学,学科学。学能——练习归纳段落大意来理解课文的能力。认知——①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②“启示”是什么意思?③用一句话说一说1、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以问题促读促议)。然后精读3—6自然段,并创设情境议练:①填表并说一说: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实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②“反复”一词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品质?③看灯片说一说: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④练习P105第3题,互评矫正。(精读示导,精境议练)。继续学习第7自然段,根据图法和板书说一说:①飞机和雷达的联系;②练习P105第2题,互评矫正。(情境议练)。最后总结全文:①出示1,2,3—6,7自然段的大意,并根据这个意思分段;②归纳概括段意的方法和全文的主要内容;③用“启示”“摹仿”“发明”3个词语,举例说一说人类仿来的例子。(归纳评补)

三、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1.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答出来。

2.小学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集合训练。

3.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深,改造和系统化,并能进一步猎取自然和社会知识;在情绪体验中,可以陶冶审美感情,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逐步做到①有具体内容。②有真情实感。③有中心。④有条理。⑤有重点。⑥展开想象。⑦注意选词用语。⑧写完后要修改。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①观察、思维、表答密切结合的能力。②能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要表答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说假话,思想健康,别人看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三)操作程序

1.观察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作有关人、事、景物的观察,准备作文的素村。

2.范例示导。结合单元的读写重点和本次作文要求,分析一两篇范文,引导学生揣摸作者的写法,迁移到本次作文中来。

3.口头议练。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口述片断、梗概,思路,脉络,也可以口述若干细节,可以口述开头,结尾,过渡部分,也可以口述全文。

4.试作诊断。在观察,范例示导和获得其他同学口述信息的基础上试评,进行自我诊断。

5.修改评补。经过试作之后,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有针对性地集体评改,修正,适当重作,然后誊正。

(四)操作策略

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练笔。

(五)应用示例

课题:人教社九义教材第七册《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断》,两课时。

篇8

首先教师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把幼儿视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孩子虽小,但权利尤在。传统的教育观常常暴露出潜在的教师意识,教师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凡是在自己以为有一些知识的领域,对幼儿的观点大加鞭挞,横加修改,一定要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解释为正确。因此在选择教学的内容与材料上往往呈现出教师自己的喜好,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体验孩子的思想与感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位置便有了倾斜,严重挫伤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即使孩子在表面上似乎按老师的要求学会来了一些知识与技能,但在实践运用中独立解决问题的变通性往往显得很缺乏。例如:在传统的计算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总是按常规先学10以内的组成,然后在学习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在讲解加减法的含义时总是反复强调“加就是合起来变得越来越多,减就是去掉变得越来越少”。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其结果总是有一部分幼儿会感到很困难,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究竟是使用“加法”还是“减法”会感到很茫然,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反思这种教学模式与结果,很显然主要的问题是出在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把握不够,因为孩子对“合起来”、“去掉”等的生活体验与经验没有,他们的内心并没有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愿望,而教师只是将自己的经验硬生生地灌输给幼儿,而将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束缚作用。因此,尊重幼儿正确把握幼儿的内心需求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也是真正落实二期课改精神的前提与指导思想。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整合背景模式

其次教师要充分注意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要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因为那些与幼儿生活体验与经验脱节的或与其它活动割裂的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感到最无奈无趣的负担和压力。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整合背景模式,使孩子们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思维和不断升华递进的状态。例如:在以前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我始终觉得孩子们对画“海豚”普遍感到困难,主要是对“海豚”的“紡锤形”的基本特征难以把握。所以虽然教材上一直有画“海豚”的内容,但我有时候会另外选择其它教材。而当孩子们看了“海豚”表演或电视画面后,幼儿对海豚一下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组织了幼儿“我看到的海豚是这样的”、“我喜欢海豚的什么本领”等的主题讲述活动,使幼儿初浅地知道了海豚可以在水里游也可以在陆地上走,海豚通过训练还会顶球、与人合作表演节目等。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与激励幼儿“谁会画出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海豚?”,结果第二天就有好几位幼儿在家里画了海豚画交来了。我在组织绘画活动“海豚”前,先让集体一起来观看与欣赏同伴在家画的海豚画,让小作者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一起来讲述同伴画的“海豚”身体像什么形状?接着再看老师画的范例“海豚”。幼儿通过实地观察、讲述、观察、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对海豚充满了兴趣,有了画海豚的愿望,因此今年我不仅特意选择了画“海豚”这一绘画活动,而且幼儿画出的作品效果也比较好,特别是幼儿对海豚“纺锤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不感到特别的困难。最后我再接再厉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创作线描画“海豚”的绘画活动,幼儿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具体生活经验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创造,愉快的体验与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自信心也大大的增强了,促进了幼儿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76-02

2008年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增加了活动的要求,将高一年级至高三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提升为探究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并在教学时间上予以保障。

一、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高中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身边的变化,触及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在《经济生活》中,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影响价格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此外,如“价格变动的影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财政”、“面对经济全球化”等社会热点问题。这些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国内与国际问题,从而使《经济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出思想政治课的青春活力。

(二)主体性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索和创造的潜能,而活动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的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可以运用采访、调查、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一切均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三)开放性

1、探究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可以根据活动课所提供的情景,从各自的情况出发探讨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活动课的目标具有开放性。

2、探究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活动课的内容具有开放性。

3、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四)创新性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活动课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已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一《经济生活》探究活动的模式设计

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和《经济生活》的内容及特点,高一《经济生活》探究活动课教学的模式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搜集信息类

通过课前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搜集信息,可通过观察、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手段进行。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信息,并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中反映出的问题。开展此类活动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在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使学生在成就的感受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同时,引发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好奇与探究。

(二)设置中心问题类

问题来源于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某一具体问题的放大或扩展,或来源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设置中心问题类的探究活动课,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组织活动教学。它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问题化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认识活动引向深入,并使之富有创造性。

(三)模拟或表演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可设计这类活动课。采用表演小品、模拟招聘、漫画、辩论等形式。这种活动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利用、改造或发挥课本探究活动的活动课

当我们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的时候,在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探究案例。课本大多数探究案例可以直接利用;而部分需要我们改造,例如,课本30页“我国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图,可以对这一问题稍作拓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分析数据的积极性。可以作此拓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列出2009年我国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图。对比两个图表,说说近四年我国生产发展发生了那些变化?针对其中一项,分析其中一项及原因?”;有些活动需要我们对课本的探究活动进行发挥,如课本88页江苏省张家港市四个“看不见”的事例,可以针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四层意思,设置不同的问题。

以上的几种活动模式设计各有各的特点、优势;在活动课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几种教学模式,既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并通过教学实践获取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之更加科学、完善,真正使思想政治活动教学模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三、探究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堂教学的社会化、研究学习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正走向社会、与实践相结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但一次专题活动教学,特别是组织一次校外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学校的升学率问题

面对高考指挥棒,活动课教学耗时太多、影响学科的教学进度,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员也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等;面对升学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活动课就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同并支持老师、学生分出精力去重视目前不作为高考考核指标的活动课,其结果必然走向形式主义。

(二)学生安全保障问题

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考核已成为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对基层学校考核的很重要的方面,由此促使学校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出成绩,但别出事”的原则来运转,对学生安全的担心,无疑会束缚学校对活动课程的支持和参与力度。

(三)探究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

篇10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相对常规的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形式和方法。常规的正向思维是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和方向进行思考的,而逆向思维则是反过来加以思考,即从结论或结果出发倒着分析问题,分析这一结论或结果产生的条件或原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具有高层次的思想内涵和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表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不仅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而且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分享科学事例使学生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逆向思维曾导致许多重要物理定律和规律的建立与发现,甚至引起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深刻变革。物理学家的逆向思维活动因其富于独特、新颖的创造性而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了解一些物理学家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而有重大发现的成功范例,不仅能加深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譬如,大家熟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现象,法拉第从“电能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运用了逆向思维方法指导物理实验,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再如物质波的提出:1923年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量子说的启发,提出他的大胆设想“既然光量子论把过去认为本质上是波的光粒子化,那么把问题倒过来考虑,过去认为是粒子的东西,是否也具有波动性呢?”1924年他进一步提出一个假设: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后来人们用实验观察到电子的衍射,从而证明了德布罗意观点的正确性,“波粒二象性”成了一条新的普遍法则。

二、通过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获得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而强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受力分析

例1.如图1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解析:若按常规正向思维,要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就要看是否满足弹力产生的条件,即是否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但形变有无,不容易判断。反之,若运用逆向思维来考虑,用“假设法”,即假设将接触面撤去,球仍能维持原状,说明接触面对球形同虚设,故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

例2.如图2所示,把物体A放在B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到力F的作用,使A和B一起做加速运动(A和B相对静止),问A、B之间有没有摩擦力?

解析:要判断A、B之间是否有摩擦力,首先要判断A、B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样考虑最后往往会容易陷入僵局,无从判断。反之,如果我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如果A和B之间没有摩擦力,则A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与已知条件相矛盾,则可以判定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2.运用逆向思维解决运动学问题

例3.火车刹车后经过8秒钟停下,若它在最后1秒内通过的位移是1米,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例4.物体作为竖直上抛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求上升过程中最后1秒内物移大小。

3.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光学问题

例5.如图3所示,一束汇聚光线射到凹透镜经折射后交与主光轴上A点,A点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为a;若将此透镜取走,则这束光线汇聚于主光轴上的B点,A、B之间距离为b,求此透镜的焦距。

4.运用逆向思维解决电学问题

例6.在电阻值分别为8 Ω、6 Ω、4 Ω和2 Ω的四个导体中,要获得1.5 Ω的电阻,应使阻值是_____和_____的导体并联起来。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思考,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冬.经典思维50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9.

[2]王征,张杰,黄静宜.思维的逆向与创新.长江职业学院学报,2007(7).

作者简介:

篇11

一、概念课中的变式教学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它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而变式教学是在教学中使学生确切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1.通过具体或直观变式引入概念,数学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但许多数学概念又直接来自具体的感性经验,因此,概念引入教学的关键是建立感性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进行分式概念教学中,举例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2,长为7cm,宽应为____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_____。从数字改为字母,先建立感性经验再到抽象概念。

2.通过反例变式明确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对立而统一的,内涵明确则外延清晰,反之亦然。因此,概念的教学除了在内涵上下工夫外,还应该使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对象集合有一个清晰的边界。在分式表达形式“÷”号,在中学通常用分数线表示。

二、例题课中的变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也可以是其他的题目,如选自辅导资料的题目或历年高考、中考题等。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选取的范例应具有“四性”: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和可变性。即对所学知识的训练有针对性;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解法灵活多变;可以进行题目变式,连题成片。

三、课文知识系统归纳小结中变式教学

复习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教师应适当地精选习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四、综合训练中的变式教学

北师大教授王尚志说过: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知道22=4,33=27后还会想知道20092009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办法算出来,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他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联系?注重试题的讲评,讲一题通一类。

例:二次函数y=x2图像的顶点坐标是( )。

A.(0,0) B.(1,1)

C.(1,0) D.(0,1)

这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如何把它的外延扩大,换一种方式问学生,把题目作用变得更加饱满,我们不妨这样设计提问:

1.顶点是(0,0)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2.顶点是(1,1)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3.顶点是(1,0)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4.顶点是(0,1)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5.顶点在x轴上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6.顶点在y轴上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7.顶点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8.顶点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9.顶点在直线y=kx上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10.顶点在双曲线上y=■(k≠0)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题不在多,而在于做一道题要懂一道题,弄懂一道的解题原理,然后再深入地想一想。以题带知识,应用促理解,设置问题串,题图多变换。

五、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12

一、引言

随着中外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商务函电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从英语中分离出来的学科,属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研究领域。商务往来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社会化活动,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商务函电的语体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邮件由于其便捷性、即时性成为商务函电的重要形式。电子邮件作为电话交往的一种变体,更多的具有口语的特点。Brown and Yule(1993:7)指出:“口语简短、精炼并且有适当的重复性词语。”Bygate(1987:16)也解释说:“由于时间的限制,邮件的语言相对于书写的信件文字密度要小得多。”Bachman and Palmer(1996:75)总结道:“电子沟通更趋向于口语的即时交流。”换言之,电子邮件是一种口语交际文体与文字书写规范的结合体。

二、语步结构与语域分析

由于语言所使用的场合、目的及形式不同,我们常用语域(register)来分析不同的变体范畴。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语域包括三个主要因素:话语范围(field)、话语方式(mode)和话语体式(tenor)。ESP学科中语步分析的模式理论(move-structure)也包括三个部分:语步(moves)、步骤(steps)和顺序(sequencing)。商务函电的交际目的是沟通协商,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语步实现的。

1.语步结构

商务函电通常分为三或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为了完成整个的话语交际任务。如下:MI 基本都是固定的语言模式,比如问候,建立交际链;M2是提品信息,但在这里既然是以电邮的形式交流,就不必在邮件上体现细节;M3 包括提供建议并对信息的进一步确定;其中M2与M3的融合表示协商沟通的部分;M4就是信件的结束语。其中M1和M4属于辅助部分,把双方的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而M2和M3才是主要部分,表达了真正的交际内容和目的。只有这四个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际流程图。

Sample:

[M1] Dear Sir,

[M1] We are very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5th April answering our

[M2] advertisement for typewriters and, as requested, enclose a copy of

our latest illustrated catalogue and current price list.

[M3] We suggest that the “ portable 95” is a machine that would suit your purpose very well. It weighs 6.5 kg and is a bit heavier than the usual portable, but it is good for heavy duty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veniently portable when carried in its case.

[M2+M3] Although costs have been rising since March, we have not yet raised our prices, may have to do so when present stocks run out.

[M4]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s sincerely,

(M=MOVE)

2.语域分析

(1)话语范围(field)。话语范围指的是文章的主题。商务函电的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所有的语言词汇都局限在以下的话语范围内:建立贸易关系 (Estab1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询价及回复(Enquiries and Replies);报价、推销信、报盘及还盘(Quotations,Sales Letters,Offers Counter Offers);订单、接受和回绝(Orders,Acceptances & Rejections);售货确认书及购货合同 (Sales Confirmation & Contract)等。上例在M1中表达了一番谢意We are very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letter…可以确定其属于询价和回复的范围。从四个M中可以看到,主语使用最多的是WE (4次)。在每一个M中,“我们”都是主导因素,说明在这个流程中是“我们”在提供信息,引起对方的关注。

(2)话语方式(mode)。话语方式指交际中语体所使用的方式或渠道。商务函电通常要求语言清楚、简洁和礼貌,在沟通过程中语言要精炼,内容要简明扼要。

在M1中,Dear sir表达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而且没有固定指出收信人的名字,说明收信人并不是特定的人。正如Cumming (1995:5)指出,“电子交流的一个优势就是不使交际过于私人化,大多数人都可以是参与者。”在M2中,as requested 常常在商务函电中出现,它作为一个连接链帮助贸易双方建立沟通。在M3中,we suggest 的使用,说明是主观建议,不是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提供一种选择的范围。

(3)话语体式(tenor)。话语体式指的是活动中参与者的作用。在商务邮件中,语言及内容要准确表达出贸易双方的交互关系。在M2+M3中,给予方提出的要求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祈使句、疑问句等。在这里,Although 和may 说明给予方的态度比较婉转,体现了语言上的礼貌原则及沟通双方在地位上的平等。M4作为结束语,表达了给予方的希望,期待对方的回复,并以此维系交际链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商务电子函电作为一种融合语言、文体、商贸知识和文化背景的综合写作,具有商务信函的基本特征,结构符合语步结构的特点,语言符合语域三个要素的要求。只有把语步结构和语域的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商务电子函电的交际功能,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商务电子函电。

参考文献:

[1]Brown, G.&Yule, G.(1993).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Bygate, M. (1987). Speak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Bachman,L.F.&Palmer,A.S.(1996).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Halliday, M.A.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WANG Ji-yu.(2007).Genre analysis on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J].Sino-US English Teaching:Volume 4, No.12 (Serial No.48)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