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消防工程的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消防工程的作用

篇1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 A

“火”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品,最早是从自然界中取得,经过人类的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了人工取火和保存火种。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水平,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火已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了,但是,在火带给我们极大的好处的同时却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通过对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特别随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火灾发生的频率也在升高。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目前在消防工程别注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指在火灾初期,通过接触装置接触到由于火灾产生的烟雾、火焰、热量等物质信号,再通过探测器转化为电子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系统的装置。通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工作人员还能从中知道火灾发生的位置、发生的时间等,能使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火灾并且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因火灾造成的人员的经济损失,达到保护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二、分布式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

以往使用的火灶报警系统具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比如火情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布线的方式等。这样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的实际需求,所以现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创新。

分布式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和传统的报警系统在组成上基本一致,由探测器、报警单元和控制器构成。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终端传感器和控制器中分散了主机系统对探测信号的再处理、在分析的功能,由于分担了主机的信号处理工作,从而使得可以实现多种管理功能,使得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

三、分布式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自身带有可实现信号变换的微处理器。

探测器将收集到的有关火灾的物质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变换成有意识的数字编码,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处理和测评。如果测评出来的数据达到系统预设的数值,那么系统就会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关于火灾的报警指示,从而指导消防部门的抢险救灾。

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自身带有可实现模拟探测的专用芯片

控制器利用自身所带的专用芯片,根据所监测环境的不同,对本空间的湿度和灰尘等因素等物质信息能实施自动补偿。能自动处理电磁对线路的影响。通过这些变量的控制措施,能保证监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减少判断的失误率。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消防工程中的应用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目前的火灾报警系统一般都是采用联动系统控制多种设备,如:消防泵、喷淋泵、风机等等。这一系列的设备,都在联动控制的统一系统之中。目前在消防工程中,单一的火灾报警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现代化的要求来说,对于报警检测系统,在提供报警的同时还必须做出一定的措施,也就是报警作用只是一部分。

通过联动控制之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发现火情之后立刻向管理者发出包括声音、光电等在内的报警信号,以提醒消防人员及时赶到,扑灭火灾。这时,联动系统的另一部分也不能闲着,他们在报警系统报警之后,马上启动系统中各种用于救火的设备,从而控制火灾的蔓延程度。通过这种措施,系统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对火情实施自救,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损失。

2. 火灾报警装置和广播的应用

在现代的消防工程中,火灾报警装置常和广播同时运用。平时作为播放音乐和提供正常广播,在当火灾发生之时,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之后,再由控制中心驱动程序向广播发出指令。这时平时正常用途的广播就变成消防广播指挥消防工程灭火和人员的疏散。在一个消防工程的大楼中,根据此建筑的格局,针对不同楼层的具体形式布置了不同的消防广播程序系统,实现达到对不同楼层的单独控制。

五、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作用

通过对火灾报警装置在消防工程中应用的了解,我们明确了火灾报警自动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渠道,从中,我们能总结出此装置的作用:

1.与各个报警区域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通信功能

在一个消防工程之中,是有很多相关联的区域组成。一个区域内发生火情,势必会对其他的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人员疏散方面,对于一幢大楼,假如二层发生火情的时候,就需要和整幢楼所有的报警区域发生通信,以便与稳定人们情绪,指导人们找到安全出口安全逃离,达到快速疏散人群的目的。

2. 处理显示整个系统报警信息,故障信息,联动信息的功能

火灾发生之后,对于所有发生火灾的位置都必须了解,对于发生的故障等等一切信息,要求有统一的收集和分析,最后在针对所有的情况作出相关的部署和安排。

3. 应能根据火警信息,启动消防联动设备并显示其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在通过自身的接触装置对火灾的物理信息通过分析之后,会在自身生成一种类似于报告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启动相关联的联动设备对火情做出适当的措施。

4. 具备与智能建筑中其它控制系统的通信界面

目前的整个消防系统都是处于整体联动之中,一旦发生火情,就必须控制整个系统的通信界面,以保证智能建筑都在系统的控制之下,便于对建筑内部和外部实行统一的部署。

六、结语

目前,随着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熟,使得和消防工程的关系越来越不可分离。作为消防工程的先驱播报员的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对火情提供先期的观测,能够保证反馈给消防人员正确的位置、火情大小等情况,从而对灭火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保证了火情发生后能及时察觉,从而采取措施。虽然这项技术已经普遍用到消防工程中,能为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保证,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小心使用电器,小心使用明火,杜绝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柔明.浅谈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施工分析[J].科技财经,2012,(11),104.

[2]李宏,王春林.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06,(16),19.

篇2

第二,它有利于丰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我国现有1700多所普通高校,各高校在地域分布、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各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自身的层次性和特殊性十分明显,原来那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大一统、齐步走”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新形势。近年来,虽然些地方高校在研究本土音乐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如新疆艺术学院的“维吾尔木卡姆”教学、福建泉州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南音”教学等,但这些还仅面对音乐专业学生,对更多的其他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本土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是十分薄弱,甚至还没有。这样,使得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者,一方面面临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却为自己有限的课程资源四处叫苦,从而出现了一种典型的“抱着金饭碗去讨饭”的尴尬现象。因此,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与当地优秀的民间音乐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丰富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而且还有利于形成艺术教育的地方特色。

篇3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from drilling to finishing in the industry, until the report released results,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Now exploration industry technical personnel levels not neat, engineering time limit for tight, formed the work link between,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low, the results the decline in the quality, increas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Geological survey i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geological data is the basis of survey results. Skilled and sequencing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is Daniel survey, do well in the industry field management, distribution and professional software applications between link cohesion and cooperate, save time, so a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the investigation achievements.

Keywords: Richard is survey software; Programming; Work efficiency; Results accuracy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基建项目增多,建设速度的加快,给设计各个部门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基础工作也是如此。普遍工作方式都是工程地质钻孔平面图制作、放孔、原始资料录入、成图、统计、成果文件,不论在工作环节上还是人员上,某些环节相对脱节,工作的先后程序相对混乱。技术人员没有充分利用软件的自有功能,不但因为简单的问题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增大了技术人员工作量。如果对于一个独立工程,钻孔数量成百上千,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这种工作方式显得非常吃力。本人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连续且高效的工作方法,借助理正勘察软件8.1版为例,论述如何提高工勘技术人员的内业工作效率。

一、 采集钻孔信息

工作中由于钻孔数量多,钻孔位置坐标的手工输入更加繁琐,且容易输入出错。利用理正工程地质勘察软件本身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后,按照相关规范或勘察作业指导书要求,利用理正勘察8.1版CAD在电子建筑物平面图标注钻孔(类型、编号、深度等)位置,供外业放孔使用。

首先,设置建筑物平面图CAD单位,最好以m为单位,便于后边工程地质剖面生成后显示单位为米。新建理正项目,数检通过。进入理正CAD,打开电子建筑物平面布置图。操作理正平面图——底图初始化——布置勘探点——点击钻孔位置,输入钻孔编号、类型、设计深度。(如图)将所有钻孔标注在建筑物平面图后保存(d\\lizheng\\output\\项目编号\\pmt)。平面图数据入库,在理正CAD命令中输入 Z,回车。进入理正勘探点数据表,刷新,表中将自动生成钻孔相关信息(钻孔编号、钻孔类型、钻孔坐标、深度、地下水位)。将之转化为EXCEL格式后,钻孔坐标可供野外放孔使用。

标注剖线:在理正CAD平面图中,操作平面---布置剖线---选择某一剖线上钻孔---输入剖线编号,CAD中自动标注剖线。平面图数据入库,在理正CAD命令中输入P,回车。刷新,剖面表中将自动生成剖线相关信息(剖线编号、剖线上钻孔)。

钻孔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大大地节省了手动输入时间,减小了手动输入错误几率,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不对钻孔平面布置图进行最终的局部调整和完善,不能随意进行“explode”命令操作。

二、 草剖面绘制

现在项目要求工期紧,没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工期”压迫下为了完成任务,现场完成一个钻孔原始记录,他就赶紧录入。场地大,钻孔多,钻机工作顺序相对分散,地质单元划分不能形成一个粗略的概念,为今后的地质报告编制工作带来不利。

要做到“运筹帷幄,以静制动”,就是参与现场钻探过程粗略了解地层结构类型,不急于输钻孔记录,而是根据钻孔相近原则绘制草剖面。草剖面的绘制在钻探过程中进行,根据部分钻探结果不断了解地层结构特点,以同比例在同一张纸上绘出同一栋楼钻孔剖面图,并在旁边标注:岩性、厚度、状态、颜色、包含物。随着外业钻探结束和室内试验结果的出炉,对地层进行信息修正和完善。根据地层结构特征的日益明朗,在草剖面上勾勒出拟定主亚层号。主亚层的定名原则遵循“沉积韵律”“上细下粗”原则。临近外业结束,开始进行原始记录的软件录入工作,此时,带有拟定主亚层编号的录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草剖面绘制一定采用铅笔进行,方便中间过程的修改,保持断面的整洁、清晰度。

三、 地质信息录入

地质信息的录入包括钻孔数据的录入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的录入。对于常规钻孔地质信息录入包括三方面:基本数据、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根据草剖面的拟定地层划分,输入主亚层编号和状态及特征描述。特征描述内容是最重要的信息,要求简洁明了,杜绝繁琐。完善统一描述内容,尤其包含物、状态的描述对于工程地质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为设计地质参数、施工机械及工艺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室内土工试验数据有的试验室未能转化和理正接口数据,采用EXCEL格式提供。工程师在试验技术要求中注明,试验室提供的土工试验成果电子表格数据不含函数。经过调整理正勘察软件试验项目和电子表格试验项目统一对应,应用理正勘察软件的“追加粘贴”功能对试验数据进行导入。大大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度。

四、 数理统计

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是一个不断调整剖面和数据重新统计交互过程。试验指标数理统计在满足样本大于6个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统计调整层号和不合格数据的剔除。

在工程地质勘察统计工作中,不单单是将最高或者最低指标数据机械剔除,还应在剖面结构基础上分析地质成因、取样代表性,综合分析,对钻孔原始记录不断分析和研读,从中获取信息,配合统计工作。例如:某高层项目1-1剖面上⑤层多数钻孔为粉土,只有中间某一钻孔该层土样数据显示为粉质粘土。按照理论应该将该地层从此断开,另为一层或者亚层,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那么我们就要分析该土样的Ip值和原始记录的现场描述,尽量使统计符合自然地层,经翻阅地质原始描述,最终将Ip=10.8的粉质粘土层定为是粉土⑤层,地层符合自然规律,且地质统计参数没有超出范围。

根据地质成因、地质年代、纵横剖面的综合分析某项“特殊数据指标”,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试着将其层号进行调整,成为上层或下层。最终定为统计结果最符合要求的那层。

五、 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是整个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灵魂,它是基于前几项工作的统计、描述,而对整个项目场地的地质信息进行计算和综述,为地基处理、基础及结构设计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参数。

篇4

    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场”是由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最早提出,并成为后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1865年,麦克斯韦首创电磁场理论,他发现运动电荷能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也能产生电场,因而将电场和磁场组合成电磁场。在麦克斯韦看来,“电磁场应当看成一个基本的物理实在,是所有那些数不清的应力和张力的总和”[1]。20世纪初,爱因斯坦将“场”的概念引入牛顿的引力理论,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及有关引力相互作用的引力场理论,并由电磁场理论而产生了统一场理论构设。差不多同一时期,哥本哈根学派的玻尔等著名物理学家创立了量子力学。20世纪40年代,在弗里曼·戴森,理查德·费曼等的推动下,量子力学介入场论,使场论量子化,形成量子场论。

    在高校教职工周围也存在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非实物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其思想行为或多或少地受这个“场”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这个“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了解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的构成、特征及作用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场”的活性元素加以强化,使身处其中的教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于“场”的各种教育元素的“辐射”影响,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这样既可以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生、冷、硬”的尴尬境地,也可以弥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说教痕迹。

    一、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所在组织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应力和张力的总和。这种相互作用及其连续性如果处于良性的、健康的状态,就会汇成一种无形的穿透力和征服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产生难以抗拒、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场”貌似无形,却是一个连续、复杂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征服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是一个复合的系统,主要由“心理情感场”、“文化信息场”、“环境——制度场”等子场组成。

    1. 心理——情感场

    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内容或者说被关注的客体与教职工的主观精神世界有着某个契合点,客体或教育内容就会表现出一种“召唤性的吸引力”,并与主体的投射力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全新的“心理场”。在“心理场”的形成过程中,这种“召唤性的吸引力”又会在教职工心中激感能量,造成情感触动或情感性心理张力,驱使着新产生的“心理场”不断地运动,而运动的方向是由主体情感的指向性所决定的。如果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心理——情感场”就好比是一个中转站,外在世界的信息刺激输入,主体情感的输出反应,都要通过这个中介。“心理——情感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多层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校教职工是最通情达理的,也是最有个性主张的。他们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表面层次的,也有内在层次的。不同类群的教职工从总体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专业教师的认知起点、文化层次、利益诉求和价值目标就不同于后勤系统的职工,管理人员和学术人员之间也天然地存在着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有效地激活“心理——情感场”,既要用管理的手段解决表面层次的需求,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高度契合的精神方式解决内在层次的精神需求,既要设置工具性的最低目标,又要设置终极性的理想目标。

    (2)易敏感。高校教职工的主体普遍接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从事独立的精神性、创造性劳动,大多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十分自尊又格外自强,特别注重个体在组织或专业圈子的地位与影响,也注重自律内省和自身形象的维护。因此,他们对“人师之师”的素质和能力非常挑剔,对以个体形式出现的直接介入式的“施教”要求苛刻。这种自尊自强心理同时还使高校教职工的主体性凸现更为明显,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他们更信任与关注自己,更习惯于自身的精神世界遨游。在同事关系处理上,较少受物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2]“心理—情感场”敏感挑剔的特性,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时候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尽量把自身的思想观点转化为组织权力、组织意志和舆论氛围,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教职工的需求意向相吻合。

    (3)持续性。当形成“心理——情感场”的所有事物和对象由于种种原因而消失的时候,“心理——情感场”本身并不会马上消失,仍然会对原本处于场中的事物产生一段时间的持续作用,类似于运动物体的惯性。一般而言,要形成新的“心理——情感场”,依赖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外部信息或环境刺激,二是主体的投入包括主体的修养、情境、介入或接受的主动性等。其中,主体的心理定势对主体的投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2000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高校之间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合并组建了一批新的高校。但合并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原有的“心理——情感场”并没马上消失,继续对教职工的言行产生影响,导致“磨合期”延长,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规避的现实。

    (4)联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情感状态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从而产生心理、情感的连锁反应。高校教师之间,思想、情感上具有较多的共性,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这种积极的心理波动,创造条件,合理引导,使教职工在互激状态下身心受到巨大的震动,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培养积极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