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发展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影像技术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影像技术发展

篇1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9-0019-02

1 电影技术的发展进程

1.1 从无声到有声的改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很早就在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或是所经历的历程,正因为这样,每段历史文明都留下了很多壁画、雕像甚至绘画。直到摄影的发明,人们先是发现图像的静态状态,但是当人们有了将文字跟图片结合在一起的想法之后,摄影技术就快速发展起来,最后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造出了电影摄像机,使得传统的图像时生了巨大的改变,让视觉文化传播产业占据了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

到了20世纪中期,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早期的声音是以不同的方式被引进到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中的声音经历了胶片录音技术、胶片传输系统的发明、电动马达的发明和电子管的转变,通过这些技术,电影的制作商对其进行改良,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电影中,有声电影最终问世,让人们享受到视觉跟听觉结合在一起的魅力。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改变,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改变对之后电影新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成为后来电影技术发展的基石。

1.2 从黑白到彩色的改变

自从出现了黑白电影之后,人们就一直追求彩。电影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影的视觉功能要求逐渐升高。随之人们的要求,彩也逐渐出现。其中人工染色与机械着色,马克斯韦尔彩色摄影原理,加色法与减色法这三种上色方法是比较重要的着色方法。人工染色法是指人工拿着画笔,逐帧上色,这种上色方式很繁琐,只能在短小片段的电影上应用,1896年出现的第一个彩色胶卷电影就是用这个方法上色的。但是随着电影长度跟数量的增加,人工染色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合,所以1905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机械着色法,也被称为百代颜色系统。他的出现,使得彩的发展又前进了一步。但是人工染色与机械着色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尤其是不能产生自然色的颜色自然风光。所以,人们一直在探究怎样弥补这个缺陷,直到马克斯韦尔提出人们看到的任何颜色都是由红、蓝、绿三原色适当的比例就能表现出来。在他的研究下,也就出现了马克斯韦尔彩色摄影原理。在马克斯韦尔彩色摄影原理之后又出现了加色法与减色法,使得彩的技术又更进一步。

1.3 从胶片电影到数字化电影

随着历史的进程胶片电影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渐渐出现了数字化电影。从1999年第一步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的出现,证明了数字电影的诞生,数字电影的诞生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数字化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奇、震撼的视觉效果,在看电影的同时,它会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因为数字电影的神奇、震撼,使其更加具有魅力,因此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捧。

2 影像传播的内涵

人类在起始之初就懂得用图像来记录、传输信息。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壁画。随着历史的前进,科技的发展,摄影渐渐成为人们记录和表现自己的想法或是经历的方法。在每一段的影像传播中,都包含了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法、传播的主体,以及传播的对象跟传播之后的反馈这5个方面。传播的内容就是影片的内容,内容多种多样,包括社会、文化或者是经济;传播的方法指的是通过各种电子媒介进行传播;传播的主体,就是指制造影像的作者;而传播的对象就是观看影视作品的观众,一般每种题材都会对应相对的观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看完影片之后的正确回馈,这就是传播之后的反馈。通过这5个方面,让影像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评价,得到反馈,从而得出该影片的不足之处和应该继续保持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影像的制作者们越来越能制作出满足人们的作品,同时也推动了电影技术的发展,而电影技术的发展又刚好推动了影像的传播。

3 影像传播的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同时,这些电子产品也带动了影像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以电影来说,在刚开始的时候,电影的传播途径只是放映机放映到银幕上,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到了后来,出现电视,电影也随着在电视上传播。到现在,电影作为影像传播的最大载体,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走进了网络时代,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影像传播的特征除了传播的多元性,还有形象性。尤其是现在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到影视中,以电影为例,数字化3D立体电影给观众的视觉效果是非常震撼神奇的,让观众在观看影视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通过这些科技的创新,使得电影中事物的形象更容易让观众所了解、感受,也使得影像更加有魅力。

4 影像传播的传播功能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最先进的影像传播,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播信息。现在就算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到天下大事,因为有影像传播。而且通过影像传播,我们能更好的更彻底更形象的了解到所发生的事情,同时在观看影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从影像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影像传播,让我们自身与外界的沟通更加简便、快捷。除此之外,影像的娱乐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有些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有些人通过影视来了解世界上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选择看电影来作为自己的娱乐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的娱乐性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影像的逼真性也让影像传播具有引导舆论的功能。通过传播不同的影视,会让观众看后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影像传播成为政府机构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5 电影技术发展与影像传播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最早用影像进行传播的,既不是新报道也不是天气预报,而是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不是电影的影视节目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电影也从传统的形式慢慢发展成现在的数字化立体电影,带给观众的视听效果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得影视传播的效果越来越好,传播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

6 结论

从诞生第一部电影到现在,电影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影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越来越有吸引力。同时电影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影像传播的发展,使得影像传播越来越精彩。相信在电影技术越来越好的今天,影像传播也会带给观众越来越精彩的影像内容。

参考文献

篇2

一、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近况

(一)医学影像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是进行医学检查的一项常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近几年,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上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少高校依据市场对该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具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人才培训计划,并在高校课堂设置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专业课堂,对教材内容、课堂设计等方面也适时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改革。虽然这项新的专业学科在进入高效课堂之初就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由于该专业的设置时间较短,发展的时间也不长,在相关教材以及教育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中,能够影响人才培训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在衔接的部分存在不小的问题,例如:专科与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脱节的现象。另外,普通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用的教材并不统一,导致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训方向不明确,相关设计计划不符合实际,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更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工作。

(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现阶段,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相关操作人员,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当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员被称为技师。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大学所附属的医院中担任技术讲师或者是教授。在的一些普通的医院当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主要从事放射科的工作。在其他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或者是专科医院当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很少有硕士毕业生,在医院的放射科博士学历的影像技术操作人员几乎上没有。而在略差于市级医院的地方医院当中,放射科担任影像技术操作人员的则为专科学历。在医院的放射科,各科的医生和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数量基本一致。因此,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质的医院,或者是具有较完善的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的专科医院当中,放射科的大多数医生往往是进行后台的普通检验工作,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人员担任前台检查的重要工作。该项技术人员不不仅仅担任接诊病人的工作,而且还负责患者所检查的疾病图像的收集工作和审核任务。这也就提高了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仅仅要有牢固的图像采集知识体系,还要熟悉各种处理和核查相关的技术。此外,最基本的还要牢牢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只有做到上述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人员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为病人的检查做出正确的疾病医学判断以及准确的技术操作,有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除此之外,进行医学影像的相关影像设备一般价格较昂贵,这就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保障设备的安全,在检查患者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相关影响设备。熟悉的医学影像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设备操作进行融合,从而顺利地进行医学检查,延长影像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当前,影响设备的进化与影像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两个方面出现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相关高级的影像,设备不能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的发挥经验作用,降低图像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在接受相关学校教育的理论教学之后,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实践应用的掌握,各级医院也应该适度地增加对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三)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管理情况

在我国,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专业性组织就是中华影像技术学会,该学会是中华医学会附属下的影像技术专业学会,是同中华超声学会、中华放射学会以及中华合医学学会共同组成的关于影像学科的医学与核影像技术的四大学会。中华影像技术学会下属有七个专业学组,其中就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学组、MR技术学会以及医疗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技术学会,除此之外,还包含三个筹备的专业学组以及三个学部。在我国,每年都会在固定时间举办中华影像技术学会大会,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影像技术交流,是一种具有国际性的专业学会讨论大会,参与到大会当中的人员,大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国从事医学影像专业技术的高水平人员。这样的学术交流大会,能够精进医学影像技术,因此,吸引了各国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另外,在我国大多省份当中,省或市内都存在专业的影像技术学会小组,而且一些地区也建立了相关的。我国所开设的与医学影像技术有关的网络教育平台,其开设范围也惠及全国,这也帮助了许多就职员工进行再度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学科技术发展的总方向

在当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医学诊断过程和介入治疗的过程是分开的,但随着各项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两者必然会在一定时期之后建立相互联系的,呈现出完整的现代影像学科系统。当前,影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体形态学,主要在图像的收集以及判断上发挥作用。在未来,影像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分子、功能代谢以及基因成像等方面发展。而且,当前的影像技术主要采用胶片收集的技术,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方向的技术创新,未来的影像技术会考虑应用到数字化和电子技术,将图像收集和传输过程,以数字化现代化的形式呈现。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具体走向

由于一些影像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各项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当初学医学技术不断创新性发展,未来的医学影像技术将会呈现更加直观、更具有特征性的信息。在其他方面,现阶段对于影像的分析都是趋于定向的,在未来会转变成定量的方向发展,不仅仅会判断出疾病的诊断结果,还会给进行疾病治疗以及手术操作提供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3

中图分类号:O4

一、前言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随着学生求知欲和教学难度的增加,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单纯依靠课堂讲解难以实现对物理原理和现象的描述。在这种状态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了大学物理教学以可靠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其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最为明显。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大学物理教学实现了对物理原理和现象的准确描述,将难懂的物理原理变成了易于理解的视频信息,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认真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发展使大学物理教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实现了有机结合

通过了解发现,大学物理存在较多的理论和实验,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理论和实验相对复杂,单纯利用讲解的方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了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讲授非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的引入时,首先通过视频演示小球相对加速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使学生先对非惯性系产生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动画演示利用引入惯性力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最后再给出生活实例(人在汽车启动和刹车时的反映和转盘上小球惯性力提供向心力视频)加深对惯性力的感性理解。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找到了新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的讲解已经从单纯的平面讲解向视频讲解和多媒体讲解转变,讲解的总体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持续提高。在实验教学方面,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之前,对于一些实验现象,难以做到深入描述,更难以让学生迅速接受。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之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将许多实验过程做成了多媒体教材,利用动画演绎的方式,诠释物理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影响。

对于三类本科学生而言,考虑到物理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三类本科提供了有力的时机和良好的了解机会,使三类本科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发展使大学物理教学的抽象规律变得更加具体形象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的解决物理现象及规律的讲解问题。对于有些不能用实验演示的物理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将宏观现象缩小,将微观现象放大,让客观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形象逼真,营造一种真实氛围。

考虑到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较多的抽象规律及原理,要想加深学生对抽象原理和规律的印象,单纯依靠讲解的方式难以奏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赋予了大学物理教学更多的教学手段,不但改变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更加容易

信息技术的采用,为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介绍更加容易,满足了大学物理抽象规律教学需要。

2、信息技术改变了物理教学中抽象规律的教学方法

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物理教学中抽象规律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讲解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技术及方法,对大学物理教学抽象规律的讲解促进作用明显。

3、信息技术提高了物理教学中抽象规律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物理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为抽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抽象规律的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要。

从三类本科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来看,普遍对抽象定理的理解存在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定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对三类本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影响。

四、信息技术发展增加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量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在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前沿、物理学史或物理趣闻等内容时,总是苦于只有一张嘴,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料,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从而在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给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能够以新的方式进行,在传递效果和传递速度上都有明显提升,改变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促进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

2、信息技术解决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瓶颈问题

受到传统受到的限制,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难以得到继续提升。在这一制约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传递以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

3、信息技术优化了大学物理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大学物理教学信息以全新的模式,使大学物理教学信息能够在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上都能有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非常明显,只有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做到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才能为大学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信息技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 蒋晓明;刘旺盛;施国栋;胡春来;;大学物理网络考试应用与分析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年14期

[2] 刘淑娥;拾景忠;孙镭;;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6期

[3] 刘浩广;王海威;李昊昱;;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篇4

动画艺术不是一种单一媒介,是一种集合了文字、语言、图像、声音、表演等等多种媒介的艺术形式,创作奇幻、美妙、真实的动画世界,不但需要创作者自身的艺术表达与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需要把这一切变为现实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计数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通常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纵观动画的发展历程,多媒体技术在不同时期对于动画作品的创作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图形图像、声音、特效、空间表现等等方面做出了颠覆性的贡献,大大的发展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内容表达与艺术语言,对动画的发展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动画种类

动画从制作手法上可以分为传统二维动画、逐格动画、二维数字动画、三维动画。其中二维数字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出现正是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传统动画片是指在赛璐璐片上进行绘制,并拍摄成为连续的画面进行播放,形成看起来会动的影像,例如《白雪公主》《小鹿班比》《大闹天宫》等等,传统二维动画片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创作者无限的艺术创作力与想象力,但绘画所带来的二维体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创作者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空间;逐格动画虽然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具有三维空间特点,但制造工艺、角色运动、拍摄技术等问题大大的限制了动画创作的可能性,创作者对于多维度的需求,对于影片丰富表达的需求,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得以实现。人们利用计算机模拟三维空间,制作立体的场景、角色、道具,此类影片造型精良,角色动作流畅,镜头角度多样,不仅使动画作品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同时由二维到三维的观影体验大大增加动画作品的真实度,给观众以身临浅谈多媒体技术发展对动画创作的影响叶琳刘大明辽宁师范大学其境之感觉。三维动画作品一经推出就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皮克斯动画工厂无疑是制作这类影片的佼佼者,1987年,皮克斯制作了短片《LuxoJr.》,片中的主角是一只三维的跳跳灯,其灵活的动作,调皮的性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动画进入三维时代,玩具成了影片的主角,酷炫的镜头语言、细致的造型、极致写实的风格、流畅有力的动作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2001开始,三维动画快速发展,皮克斯和梦工厂出品了《海底总动员》、《鲨鱼黑帮》、《功夫熊猫》、《疯狂原始人》等多部优秀作品,三维动画成为了动画市场的主流产品。二维数字动画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降低时间、人力、物力等制作成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动画创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动画制作的一系列成本,并推动动画成为一种产业。二维绘制软件的出现,大量减少了绘制的工作量,从而减少时间、人力等制作成本;通过电脑绘制和上色减少了每一帧动作和颜色的差异,使动画作品中的动作更加流畅、色彩更加稳定;动态分镜、动作检查功能可以准确的呈现动画作品的基本的视听特征,使得导演可以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质量和速度,避免由于反复大量修改造成成本的消耗;非线性编辑与后期制作软件的完善可以让作品拥有更加完美的视听感受。在中国,二维数字动画的出现源于一款动画制作软件MacromediaFlash,此款在国外普通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意外的开启了中国动画复苏的大门,1995年一批动画爱好者通过MacromediaFlash制作动画并在网络上供大家免费观看,他们被称为“闪客”,软件MacromediaFlash操作简单、并且拥有“库”“原件”等功能,使得这些非专业的动画人才,能快速制作出作品并得以流传,这正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动画艺术进步的典型案例。

2改变受众身份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希望改变已有的交流模式,创作者希望与观众有进一步的交流,观众也不在满足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于是交互式动画出现了。这类动画中审美的话语权由作者分享一部分给观众,观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这种交流模式的改变产生了创造性的改变,给观众带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更加真实的沉浸感受。广义上交互式动画分为两种,一种是真人参与到作品的表演当中,这类影片称之为合成片,例如《兔子罗杰》、《变相怪杰》等,影片是虚幻与真实的结合,给人以真实参加的代入感,在片中更多的交互体验为真人演员与动画角色的交流互动,例如蓝屏抠像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真人与动画才能进行有效的合成,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似真似幻的审美体验。另一种交互式动画指的是观众可以通过控制动画的播放停止、选择不同的剧情走向等方式掌握审美的主动权,初级的交互式动画就是FLASH动画,观众可以控制影片的播放停止、点击不同的图像以获得相应的信息,例如交互短片《理发师》中,观众可以通过点击理发师手中的剪刀给主人公选择不同的发型。随着技术的发展,观众掌握控制权在不断变大,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开发,让观众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源,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进行观看角度、角色、剧情选择的改变,体验式的审美变成了一种多角度、长时间的延续。例如《甜蜜的潜行》,观众可把该片中的所有片段选择并重新组合成一部拥有全新时空顺序的影片,2015年360全景动画《二重奏》上线,观众通过手机或VR设备实时变换观看角度,可以欣赏360度全视角内的动画,并可选择跟随不同角色进行观看,它打破了传统的“画面”“镜头”“导演”等传统概念为观众的自主意识提供了开放性空间。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动画可以与网络紧密相关,动画借助网络平台,颠覆了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实现跨媒体播放。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传播手法生动,为动画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结语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与其他媒介相比,动画艺术通常包含着更大的信息量,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优秀的艺术修养、专业思维、审美水平,同时也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强大支持,当然,如果动画创作中一味的强调技术的作用,而忽略了艺术内涵和动画思维的体现,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成为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画作品,只有技术与艺术二者有机的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在动画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虚幻和梦境的世界,使观众相信并沉浸其中。

【参考文献】

[1]聂欣如.动画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

篇5

人们为了进行地质以及矿产的勘查,就必须要对地质进行测绘,以此来了解当地地质的具体信息。如今,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得当代测绘技术具有较高水平,进而推动地质勘查这一工程整体发展。但就当前地质勘查期间测绘技术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对地质勘查整体工作质量以及效率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地质勘查这一领域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所以,为了可以使测绘技术现有水平得到提升,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意义重大。

1GPS以及常规控制方面测量

在地质测绘期间,控制测量这一任务主要针对局部地区之内控制点方面的加密测量,可以建立使得地质勘查整体工程以及地形测量需求得以满足的控制。一般来说,从内容方面来看,控制产量可以分为GPS控制以及常规控制两种形式的测量。

1.1GPS控制方面测量

现阶段,建立各个级别平面形式控制网都要用到GPS这一技术,主要是因为GPS具有可以进行全天无间断的作业,测量站点之中不需要进行通视,具有极短的观测时间,操作极为简便,具有较高精度的定位,同时可以形成三维立体的坐标等多种优点。如今,在首级控制之中,人们通常都会使用GPS技术。而二级控制则多选用一级导线或者全球定位系统[1]。除了对角、边网以及边角进行测量这种传统要求之外,GPS网无需各点间的通视,并且对于图形强度相应要求也并不高,通视也不需要在制高点的位置进行设置。所以,GPS网具有非常灵活的设计,其只需在所测区域内合适的位置进行GPS安置即可,这样就可以完成相关的观测任务。

1.2常规控制方面测量

常规控制这一测量主要是在整个测量区域之内选择一定的控制点,然后根据这些点构成相关几何图形,并用较为精密的仪器进行精准测量,并在同一的一个坐标系之中将这些点对应的高程以及位置表述出来。之后在根据这些点将其他一些零散点的位置测算出来,进而把控制测量这一工作详细分成了高程测量以及平面测量两种形式。

2地质勘查之中测绘技术具体应用

所谓的地形的常规测量就是一种常用的对地形进行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先进行控制网点的布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对各网点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在借助这些加密过的点作为布设图的根据点。最后在以加密点以及图根点作为依据对一些零散点进行测量,对地点物以及地形点在对应图上位置的测定,并且依据一定规律以及符号将地形通过平面图绘制出来。在进行地形测量期间,常使用GPS-RTK技术,这一技术无需加密处理,可以在建好首级控制相关网络之后直接对零散点展开测量。这样十分简便,并且精度很高。

3现代测绘相关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3.1GPS技术发展

GPS技术起源于美国,其是以卫星通信作为基础研发出来的。该技术使用的是三角测量这一原理,只要接都到相应的信号,就可以计算出信号在地球上具体的位置。而GPS使用的是坐标系还是地心坐标这一系统,其中坐标原点就是地球质量的中心。如今,随着GPS技术自身不断完善以及发展,相应的GPS测绘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3S这一空间信息方面技术必然会成为测绘技术之中的主体技术,而常规技术则起到辅助作用。

3.2遥感技术发展

近几十年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在测绘技术之中有着重要应用。其主要体现在传感器发展方面。第一,就是新类型传感器的不断研发,其中含有全景、紫外、彩红外、彩色、多光谱以及黑白摄影等。同时还有着都种扫描仪。第二,基本形成了空间多级分辨率序列影像的图形,提供各种精度下的相关数据[2]。传感器在未来其会向着多功能、高度数字化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并且分辨率得以较大提升,同时也朝着全方位立体测量方向发展。

3.3GIS发展

站在系统视角之下,在未来,GIS必然向着数据的标准化、多维化以及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平台的网络化以及应用的社会化等方向进行发展。InteroperableGIS是由GIS这一系统集成而成的一个平台,其可以在一个异构的环境之下实现多个地理方面信息有关系统的集成,或者使各个系统间相互协作并且通信,以此来完成特定的一项任务。3D或者4DGIS发展方向则是实现、优化以及设计三维或者四维数据相关结构[3]。

4结论

综上可知,在测绘技术逐渐发展以及应用期间,其自身同样得到了一定发展以及完善,进而使得测绘技术整体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如今,在地质勘查期间,常涉及到GPS以及常规控制方便测量,同时测绘技术主要用在地形测量方面。当前,地质勘查期间所使用的测绘技术主要包括GPS和遥感技术两种,其可以较为准确的把地质情况反映出来。从其目前水平来看,在未来GPS技术以及遥感技术还将得到深入发展,并且GIS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总之,要想推动国内地质勘查整体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增强有关测绘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创新。

作者:罗峥嵘 单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133-02

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对人们的生活无论是深度、广度方面都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与影响,也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对于传统戏剧艺术比较悠久的中国来说,数字技术的出现也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压力。全息影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大大拓展了舞台设计的美学基础与假定性的突破。不仅拓展了舞台设计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演绎局限,也给观众营造出异样的视觉体验。使得富有传统艺术感的舞台设计更加具备现代感与时代感。“全息”投影数字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作用以及作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在舞台设计领域的应用必将为其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态度与审美法则。

一、关于全息投影数字技术本身

全息投影数字技术也被称为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记录与再现的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高科技技术最初由英国科学家斯盖伯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全息投影技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舞台设计视听语言的限制,广泛拓展了舞台设计空间成像、纵深以及空间感和透视感的营造,从而被广泛应用于舞台设计中。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想还能使其与表演者产生互动,拓展了观众与表演的观演关系,创造出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因此被广泛适用于多种大型的舞台设计工作。捷克舞台设计家约瑟夫・斯沃博达曾说过“戏剧意味着活动和运动,它是活的东西”因此,他经常使用光柱、光幕。光墙和镜面反射、投影等一系列纯粹的舞台光的造型创造出“光的戏剧”。全息投影技术不仅仅在舞台设计领域,更是广泛应用于广告、演出、时装表演等领域。全息虚拟影像技术运用于音乐演唱会能营造震撼的视觉效果表明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大型的演艺活动中强烈的冲击着传统意义上舞台设计中声光视听语言的审美态度。

二、传统意义上的舞台设计与艺术审美

舞台设计是一门广泛融合了绘画、文学、表演、音乐、建筑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形态,它们共同围绕舞台特有的艺术空间营造出一个主题氛围。舞台设计是在特定的美学思想与法则支配下对演出空间的构建与组合,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形状、质感、活动与造型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内涵。纵观舞台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平面化、静态化、讲究画面感的装饰性透视布景到写实主义布景,最后发展到与演员有机结合的立体装置布景。相较于传统舞台较为单一的表现形式,现今以交互性为主的舞台设计形式结合了较为先进的新技术与材料,舞台成为整个设计空间中时空的融合载体。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的舞台设计在传承与革新中,不断的呈现出多元、多样、开放与创新的倾向。使得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三、全息投影技术对舞台设计的突破

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戏剧表演的局限,实现产生视幻觉影像与演出互动的双重效应,即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功效又解决舞台设计中难以实现的真实场景。丰富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演员与观众的观演关系。使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舞台戏剧故事的内涵。伟大的舞美艺术家京特・施耐德-西姆森对全息摄影术与立体灯光投影有着深刻的研究。在《世界末日之剧》中,投影在演出中创造一种电影式的图像不仅能够表达来世、而且能够在舞台上表达整个世界乃至更多。《霍夫曼的故事》中他创造性的运用了全息影像的技术,日光下的房间和幽灵投射出微色或者微红带紫的影像,给观众营造出一种错觉的形式,他的这种创造也引领其步入艺术创作的期。在施耐德-西姆森看来,光是一种表达的媒介,激光成像、投影与全息成像技术是戏剧信源到达信宿的信道系统载体,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

动作环境与故事背景的再现,全息虚拟影像技术在舞台中的创新性使用可以戏剧性的表现出物体与大型场景的迷离效果,为演员营建一种恰如其分的戏剧氛围而使其快速投入演出。这种新技术的革新打破了传统戏剧演出中交代事件发生的故事背景而设置专门的人物、事件与场次的陋习。在演出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全息虚拟影像技术通过影像的方式同步进行戏剧背景内容的交代,即增加了观众的观赏性诉求也大大拓展了戏剧的“观演关系”。《牛郎织女》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中就采用了全息虚拟影像技术的运用,整个剧场犹如天宫仙境,创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视幻觉效果给观众的感官造成强烈的震撼。戏剧要实现真正的电影式时空转换自由同时又对观众的观看不造成困扰就不得不注意时空转换的艺术化改造与升级。雅罗斯拉沃・马力纳就是一位特别注意时空形式与变化的舞台设计大师,他在许多演出中创造新的空间关系,比如把观众置于布景之中或者采用不同的舞台设计材质、转换表演空间和表演者的不同关系。《公主盛宴》中皇宫的大殿与城门以及宫内多个处所之间的快速相互转换自然而流畅。尤其是全息投影技术在厨房房间背景的创新性使用生动而富有情趣,蝶飞凤舞即时把观众带入剧情。

现代舞台戏剧往往不乏深刻内涵的戏剧作品仅仅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对话是难以得到很好的表达的、全息虚拟影像技术可以将动态的影像形式展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既能增加观众的感性认知也使得戏剧主题得以深化、气氛得以有效的渲染,可以很好的带领观众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戏剧思想与内涵的广泛理解。

四、结语

篇7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与认识,导致产品设计与功能的同质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应用,其能够有效改变这一情况,提高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与准确性,及时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吸引其关注产品。同时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效果,使其不再是静态化与平面化的视觉效果,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播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刺激与新鲜的视觉体验,增强了设计的欣赏性与直观性。

一、数字技术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是艺术、经济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现代化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其主要兴起于19世纪中叶,当前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以网络和电波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时代特征,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和体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基于计算机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数字媒体设计的重点与核心,需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进行多媒体设计,确保信息的交互性与逻辑性。总而言之,利用数字技术设计的作品多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依据,由用户参与者与专业设计人员共同完成。视觉传达设计同样是以数字技术为传播手段,充分表达信息,这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更为多样,载体更加丰富与广泛。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效果的影响分析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视觉传达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虚拟化。数字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虚拟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存储及存在状态,人们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形象化自己想象的事物,营造虚拟的环境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给人们带来听觉和视觉等的真实感受。虚拟化设计并不能与客观事物的原物原形相等同,视觉传达设计利用多样化的虚拟手法与手段,以此实现事物本质的真实性。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时,中国馆通过动漫制作和电子影像等技术展示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对北宋汴梁的繁华市井进行生动再现,使观众直观感受与体验北宋时期的习俗风情和社会生活,增强了视觉丰富、形象和生动的冲击力。

二是简约化。简约化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目标和表现形式,其设计能够使作品的特征与主题更为突出,删减琐碎情节与不必要内容,将作品的意图进行有效传达,保证设计的效果与目标性。简约化设计主要是通过简约的特征强调与提炼各种信息内容,实现信息的准确与及时传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简约化的方式时,由于表现形式趋于简约化,重点强调主体,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人们能从细节部分感受作品的丰富韵味,确保设计效果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简约化,表现手法更为轻松与自然,设计语言更加朴实,设计表达的外延与内涵更为深刻,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是多维化。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维化主要指的是观众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增强设计效果,确保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将相关设计领域与视觉传达领域相结合,从而使传统的平面图形逐渐转化为空间处理,也使单向的信息传递转为双向信息的交流互动,推动了视觉传达的多维化发展。总之,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空间进行创新发展,在表现形式叠加、文字设计、图形重构与解构、图形绘制等方面的视觉效果更为强烈,增强了平面图形的立体感与空间感,也使得视觉传达信息具有多维性特征。

四是异质化。视觉传达设计效果对异质化的现象十分注重,而设计的异质化就是指设计中位置、强弱、大小、色彩、音响、文字和画面等的变化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当前各种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要想提高视觉传达的效率,需要保证传达方式的准确性,利用视觉异质化的形式表现信息,这样复杂抽象的信息会变得简单直观,加深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与印象。设计人员在创造作品的过程中,有意进行异质化设计,采用具有冲突性质的视觉符号,从而给人独特的视觉感受。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设计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设计构思进行自如表达,保证视觉传达的异质性,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一般而言,设计效果的异质化需要以设计方法的创新为衡量依据加以实现,给人愉悦的感受,使人能准确理解传达的信息并产生联想,避免视觉效果的雷同化与同质化。

三、结束语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科学、技术、艺术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视觉效果和表现形式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迎来了新的市场,形成了全新的视觉空间和思维空间,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人们的现实,决定与控制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效果和时代特征的作品,推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臧之筠.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02:64-66.

[2]周越,董是非.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4,08:151.

[3]王亚萍.计算机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5:90+93.

篇8

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不能满足传统固定的生活方式,而逐渐依附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摄影技术上,摄影图片的清晰度逐渐提高,视频动态从无至有,这些都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乐趣。现如今,摄影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将技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摄影技术引入于实际生活中,即是利用摄影技术、摄影工具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利用另一种方式将生活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表达出来,成为人们独一无二的记忆。通过摄影技术的传达可以使这一份记忆完美地存留在脑海中,永垂不朽,成为人们珍贵的礼物,这是唯一的,因此是值得人们尊重。摄影技术正好反映了这一方面,应用其精湛的优势将原本会消纵即逝的事物准确无误地保留下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摄影技术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告摄影带来了一定的传奇,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发挥摄影人员的专长

一件优秀的摄影作品既要依靠完善的摄影设备,又需要有摄影师精湛的摄影专长,只有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创造出优异的作品。摄影设备与摄影师专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摄影技术可以帮助摄影师完成事业,激发摄影师创作上的灵感,充分发挥其在摄影行业的专长,在广告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展现摄影师的才华。正如俗语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以发现摄影技术与摄影师之间关系密切。随着数码摄像机技术的发展,广告摄影师可以借助设备在电脑的三维虚拟的世界里对很多事物图片进行模拟与构思,利用一些先进的绘图软件(如PS)对一些摄影图片进行创意上的摄像分析,这样既可以发挥摄影师在广告摄影行业上的天赋,又完成了图片的创新,且不需要借助物品就可以进行虚拟拍摄。摄影设备仍在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摄影师的思维与想法也时刻在发生改变,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发生更新。摄影人员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学习与创新,为摄影事业不断努力,从而摄影师的专业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在技术上不断探索,与新时代技术同时进步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引领摄影行业不断发展。

三、降低摄影作品的难度

新时代下的摄影技术已不再如传统的摄影技巧那么复杂、多变。从前,若要进行广告摄影等拍摄,摄影成员需抬着大型摄像机到处奔波,且摄影师需掌握精湛的摄影技巧、暗房化学处理等完成摄影作品,这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摄影师的创新,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摄影师的天赋技能。如今,摄影技术的提升能大大解决这个问题。数字摄影技术是现代摄像技术最主要的表现。数字摄影不像传统摄影那么复杂,摄影师只需要携带一个简便的数码摄像机、一个存储卡、一个闪光灯就可以出发去完成摄影任务。通过先进的摄影设备,既高效又快捷地就可以开展摄影活动,且摄影师的技巧可以通过完善的摄影设备展现出来。另外,摄影师作品的传播可以通过摄影数码平台,借助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将摄影作品流通在外,加快摄影作品的传播效率。由此可知,先进时代的摄影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摄影作品的拍摄难度。

四、促进作品完成的效果

一方面,摄影技术的提升方便了摄影作品的完成。摄影师在进行作品制作时,可以通过摄影设备就可以提前查看前期的摄影作品,不需要等到作品底片洗出来以后才能成像,随拍随看的摄影优点方便摄影师在制作作品时及时调整所拍摄的画面,结合创新艺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成果。另一方面,摄影师摄影之后可以较为及时地获取图片,通过后期的电脑软件操作妥善处理图片,以便可以取得最佳效果,不仅改善了作品的质量,而且降低了广告摄影的成本。进行摄影创作的时候,结合摄影技巧、摄影设备及先进信息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摄影效果。摄影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充分展现出摄影成员所要表达的东西,其在摄影作品表达的方式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纸质媒体出版物也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形象。不同的技术的发展使纸质媒体出版物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机械加工技术、纸张及其他材料的发展推进了出版物表面装饰形式的进步,使纸质媒体出版物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油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纸质媒体出版物的防伪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出版物的影响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下面就从纸质媒体出版物的封面加工技术的发展来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出版物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印后加工对封面的发展的作用

在解放前,科学技术极度落后,纸质媒体的封面仅仅是带有简单的书籍名称的纸封面。此种封面除了给读者传达一定的信息外,其艺术性无言谈起。而且由于造纸技术水平不高,其他的科学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封面经常处于损坏的危险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技术――覆膜、上光、烫金等技术的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开始大量地应用到纸质媒体出版物的封面上,不同的技术使封面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1.覆膜

覆膜加工工艺能很好地提高印刷品表面光泽度,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外观效果,由于塑料薄膜本身的抗拉、抗撕等优良的性能,大大提高了纸质媒体的使用寿命,很好地改善了以前纸质媒体出版物封面易破损的情况及出版物的艺术效果。目前,此种技术已在纸质媒体出版物中普及,并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表面装饰加工技术。

覆膜工艺中使用的塑料薄膜分为光膜和亚光膜两种。光膜可以提高纸质媒体出版物封面的光泽度,使封面具有光彩夺目、显得富丽堂皇。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材料的发展,哑光膜开始不断的应用到纸质媒体中,哑光膜本身具有朦胧感,使封面给人一种古朴、雅典的感觉,大大提高纸质媒体出版物的艺术魅力。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覆膜工艺已广泛用于各种档次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及各种装法的书刊、挂历、地图、书面、企业介绍、说明书等不同的印刷品中。

2.上光

上光虽然与覆膜工艺一样赋予印刷品光泽,但上光工艺也有覆膜工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覆膜有两层污染,白色污染和覆膜胶污染。而水性上光和UV上光之后的封面可以直接回收,无须再做任何处理。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选择所要上光的幅面的大小,使印刷品的画面的光泽与暗调对比更明显,提高封面的光泽和艺术效果,起到美化作用,也同样改善了印刷品的表面性能,起到了保护印刷图文的作用,增加了出版物的吸引力,增加了纸质媒体出版物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烫金

烫金工艺能使纸质媒体的封面具有独特的金属光泽和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封面显得格外华贵和富丽堂皇,金属光泽耐久经用而且经济实惠,因此成为纸质媒体出版物印后表面装饰中所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方式。

4.凹凸压印

凹凸压印工艺能使纸质媒体出版物的封面产生类似浮雕的艺术效果,使其表面具有层次丰富、图文清晰、立体感强、透视角度准确、图像逼真等特点。除了广泛应用于书刊的封面,还应用于各种高档包装纸盒、商标标签、请柬、贺年卡、证件等物品上,增加印刷品的艺术效果。

5.防伪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力的加大,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社会上的盗版现象日益泛滥。为了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现在纸质媒体出版物也在逐渐采用一定的防伪技术来达到保护的作用。虽然防伪技术不属于表面整饰技术,但在出版物中,应用得较多,在这里我们也简单的介绍一下。

现在纸质媒体出版物中使用最多的防伪技术是全息照相技术。此种技术中图像的产生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只要周围的环境有稍许的变化,有可能就改变所要产生的图像信息,所以能够达到防伪的目的。

全息防伪标识图像色彩绚丽变幻多端、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有很好的装潢和观赏效果,同时由于其制作技术较复杂,不易翻版复制,标识直观、较易于识别,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纸质媒体的出版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不同的印后加工技术可以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为更好地表达纸质媒体出版物的题意及精神思想等提供了更好地空间,这些方式的应用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纸质媒体出版物的美感,提高了其艺术性及附加值,推动着封面的进步。

二、信息技术对封面的发展的推动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辅助设计、照相排版、数码打样等技术手段在纸质媒体出版物的封面的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缩短了封面设计制作时间,同时使很多以前不能应用的图像,文字应用到封面上,使封面更加丰富多彩,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纸质媒体出版物的发展的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造纸技术对封面的发展的推动

自造纸技术创始以来,造纸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使纸张在色彩、花纹、肌理、质地、克度、韧性等方面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纸张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不同种类的纸张的自身的质地、肌理、色彩、花纹都带有特定的感情语言,都能透过感觉的冲击作用,影响到心理、感情上的变化,从而产生情绪的波动,引发联想――古朴的、现代的、高稚的、粗犷的、华贵的、素朴的。合理地选择运用特种纸,不但能给封面形象注入生机,而且能扩展纸质媒体出版物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时还能达到更特殊的、意想不到的视觉艺术效果。

新的纸张种类的出现为印后加工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平台,使封面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四、社会的需求对封面的推动

篇10

当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增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展现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和精神面貌。在中国,抽象图形自古有之,长期以来,它被人们用作点缀和美化生活的方法。这可以从我国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例子,诸如河南的仰韶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陕西的马家窑文化等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就是最好的印证。西方古人也非常善于利用抽象符号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可以从埃塞俄比亚王阿法塔古石碑、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北美印第安人的史前岩洞壁画中略见一斑。上述例证充分地体现出人类很早就能够将具象的图形进行抽象、简化的标志化设计能力,只不过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平面设计”这一名词而已。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文化在东西方出现了不同的走向,东方在艺术表达形式上趋向抽象,西方艺术的表现趋向具象。

进入近代,人类文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西方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欧美国家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社会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传统的社会制造结构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土崩瓦解,大量的手工艺制造者在工业化生产制造的冲击下沦为产业工人。加之西方社会对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应对不充分,没有考虑好用怎样的艺术美学形式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于是,在工业化生产轰轰烈烈到来之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拼凑感较强的复古主义风潮,形成了形式和功能格格不入的设计现象,甚至有些产品、建筑的艺术形式影响到了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欧美国家出现了反对工业化的浪潮,特别是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和手工艺工人对于工业革命持一种反对和逃避的态度。他们向往工业革命之前的生活,这与当时流传在西方社会的来自东方的艺术风格不谋而合。于是东方艺术风格就成为这一类人所推崇的主流风格,这种风格强调自然主义,倡导田园牧歌的美学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各国,这便是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它们涉及建筑、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这些运动主张注重发扬传统手工艺,广泛采用中世纪艺术风格和东方艺术风格作为装饰元素,虽然提出艺术与生活、技术的结合,但所主张的手工艺属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其最终不能成为真正的现代设计运动。与此同时,西方的艺术发展在近代科学成果的影响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

首先,发明于1839年的照相术,使欧洲艺术家纷纷放弃写实的古典艺术,转而研究当时照相术所不能触及的领域。英国科学家牛顿早在1666年就发现了光的分色现象,揭示了呈色原理。因此,当时的艺术家以此为突破口,带着刚刚发明的便携式颜料,走出画室,重新认知光,开启了一场艺术对科学的致敬。印象派用光学的研究成果,涤荡了陈旧的固有色体系,动摇了人们对于色彩的固有认识。印象派艺术家将自然界的光与色抽取出来,把这种光色带到艺术创作中,使其画面充斥着光的闪烁,刺激了绘画艺术的转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色彩的美感。印象派在后来的发展中,一部分艺术家在科学的引导下越发理性,对色彩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修拉和西涅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光与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开创了用色彩并置的方式进行绘画的流派,即新印象主义。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东方对于绘画色彩的情感性的表现被西方社会接受。一时间,色彩的情感性甚至超越了色彩本身之美,被艺术家运用起来,荷兰的凡•高就是最早表现色彩情感的画家之一。这些艺术家对色彩的重新认知,对当时的平面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的艺术抽象化发展与高更和塞尚两位画家的创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位杰出的画家对色彩的追求和凡•高一样痴迷,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略有差别。凡•高多用色彩平涂,造型凸显质朴、概括;高更和塞尚在发展中偏重对画面的秩序与结构的调整,采用几何形重塑自然。塞尚对于自然界的几何形概括,影响了艺术发展的潮流,立体主义、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表现方式。平面几何形态从传统的客观对象中呈现出来,塞尚不再重视自然再现的色彩与科学的色彩的组合,而是根据画面组织的需要确定用色与造型。时至今日,这种几何形的表现形式仍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影响巨大。现代艺术的发展还离不开另外一位艺术家的贡献,那就是毕加索。1907年,毕加索完成了《亚威农少女》,这是一幅具有颠覆意义的作品,被称为立体主义的开篇之作。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完全用不规则的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表现人物,有人戏称这幅作品就像“撒满一地的碎玻璃”。毕加索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感受已经达到了他所表现的主旨,他指出:立体主义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之后,艺术便会在形式中存在下去。观众通过形式感受到了这种画面的轮廓,完成了对表象的认知,仍需要积极主动地感受与参与才能取得艺术认知。毕加索在这里提出的“形式”,就是由那些几何形在二维平面中所构成的画面关系。这种关系的表现就是现代主义艺术所表现的核心。立体主义这种平面几何形的创作方式对于后来的平面设计发展影响极大,直接影响了20世纪德国图画现代主义的产生。俄国至上主义是在立体主义的基础上的发展。马列维奇将矩形进行组织和平涂,组成具有强大视觉张力的几何结构,其表现形式与现代的平面设计并无迥异。由至上主义衍生的构成主义设计也是如此,采用几乎纯色平涂与简洁的字体结合的强有力的几何构图,极具现代气息。法国艺术的表现方式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到了野兽派的马蒂斯那里,艺术的造型和色彩的张扬性充分地爆发出来。他认为,绘画就是脱胎于平面的形象描绘,平面有它自身的价值,画家应该维护绘画的平面性特征,不应破坏它。以至于当时的艺术理论界抨击他的作品如同商业招贴设计一样。

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发现绘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与色彩结合的效果后,便以此为突破口从事抒情表象的抽象绘画创作。他认为,画面的形式可以根据人的内在需要来决定,他把几何图形的形态感觉结合色彩与音乐的基本元素进行组织,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从而开创了以点、线、面基本形态元素结合色彩组成节奏和韵律的画面,引发人的联想的艺术形式。在康定斯基看来,色彩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明黄色有一种尖锐的声音感觉,相反,深蓝色就显得静穆很多。这些理论都汇集在他所著的《艺术的精神》一书中,同时他也把形态的抽象研究汇集成另一部著作——《点、线、面——抽象艺术的基础》。这些细致的研究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抽象表现主义认为,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只不过是对事件和物体的写实复制,画面留给观众的可扩展的空间有限,如果抛弃写实,作品中的物象被破坏,没有完整的物象,观众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色彩和线条,就会对画面本身的色彩韵律、线条关系以及其他形式产生某些心理情绪。与此同时,在荷兰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却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阐述着人的情感,这种形式不像康定斯基的艺术形式那样富有动感,而是采用保持平衡的冷静几何线条分割画面,并在其分割的空间内填充色彩。在蒙德里安看来,他所追求的这种形式,是一种与情感无关的形式,是一种纯粹的美。这种美在后来引发了纯艺术与应用艺术的结合,将绘画与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精神可以通过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艺术不是顺应日常物品水平,而是把日常物品提高到艺术水平。”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形式对后来的德国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特别是平面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人对“包豪斯”这个名词并不感到陌生,在许多人看来,它是一种理念,是当时德国人在国家的特殊时期为人类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财富。“BAUHAUS”这个词汇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采用组词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即“bau”和“haus”两者结合,字面的意思是建筑房子,内涵指把当时的机械化生产、手工艺和艺术的结合,这是格罗皮乌斯的最初办学宗旨。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机械化的生产制造使生产和艺术完全分离,相对于手工艺时代,工业产品的形式感跌落到了低谷,造成了德国产品发展的停滞不前。格罗皮乌斯深感如果生产制造没有艺术的参与,就不可能诞生好的产品。因此,在“一战”结束后,面对积贫积弱的德国,格罗皮乌斯提出把艺术和生产制造两者联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一个由艺术家和手工艺劳动者所组成的体系,最终实现“艺术与手工艺的统一”。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不再是孤芳自赏的架上作品,才能够真正实现艺术存在的价值,德国的经济才能够很快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对于艺术怎样为生产服务,格罗皮乌斯有着自己的看法,传统的艺术是不能够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因为进入工业化以来,一切生产制造都是标准化的,艺术也要服从标准化生产这一前提。为此,格罗皮乌斯还参与了1914年的科隆论战,与倡导艺术主导生产制造的维尔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格罗皮乌斯认为,面对现代的工业化生产,艺术设计也要符合标准化,复杂的、具象的艺术装饰不适应现代的大工业生产制造,取而代之的应是简洁、抽象的现代艺术形式语言。所以,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办之初,格罗皮乌斯就把当时所流行的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聘为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员,把抽象艺术语言的教学纳入学校教育,组建了基础课教学体系,并由此衍生出了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程,为战后的设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出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变革运动,是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入探索,其不仅对现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来的包豪斯设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其提供了思想和设计语言。但是,这并不是说现代设计的抽象语言直接源于这场现代艺术变革,现代设计有自身的发展历史。抽象性艺术语言的应用,仅仅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表现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雕塑建筑绘画.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篇11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96-01

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书法的积极影响

(一)新出版的书法资料更加丰富、精美

1.随着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的精致、清晰的书法碑帖。新出版精致的书法碑帖更有益于临习者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2.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很多原大、原尺寸的高仿古人书法作品。观看这样的资料,仿佛就像看到古人的真迹一般。这样有利于临习者对于古人书法作品进行整体的把握。

3.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古人书法作品中单字放大后再进行印刷的书法资料愈来愈多。临习者观察放大后的字,会更容易注意到字的细节:笔画之间的呼应、笔画的位置、粗细、长短等等,从而把古人的字临习得更加准确。

(二)书写工具更加精良、更加完备

1.笔、纸、毛毡从小、中、大到更大,给书写者很大的发挥空间:小到蝇头小楷,大到巨擘榜书。

2.从普通的宣纸到仿古宣、泥金、泥银、皮纸、麻纸等等不同材质的纸,给书写者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而使书写者可以创作出不同感觉的作品。

3.墨也越来越多样化,从不同类型的墨块到墨液、宿墨液、朱墨液。比如用宿墨液书写可以使作品更富有张力;用朱墨液书写可以使作品更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书法论坛、QQ、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的兴起,让人们的书法交流更加快捷

1.很多书法名家都开通了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他们经常会利用这样的平台发一些书法作品及自己的观点、感受等等。大家浏览后可以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学到很多知识。

2.如果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少,学生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以电子图片的形式发给老师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就方便了许多。

3.书法家协会、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展览信息,读者在手机上就可以轻松地获取信息。

二、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书法的消极影响

(一)“键盘敲字”对书法的冲击很大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的逐渐出现,使人们日常书写更加偏好键盘敲击出来的文字,而不是以前用笔书写出来的文字。

(二)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时有出现

对书法爱好者来讲,他们可以从兴趣出发坚持练习书法。对于非书法爱好者,他们可能很少再去动手写字,偶尔用笔写字甚至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所以,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非书法爱好者(更大的群体)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三、国家、社会对此现象的应对政策

(一)“键盘敲字”对书法的冲击是很大的,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做出了以下要求: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

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社会上的书法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人们发觉“提笔忘字”的现象后,主动去培训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科技对书法的消极影响问题。

四、结语

篇12

1. 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效率

放射科可以少上一台X线机,但是不能没有PACS。过去放射科的工作是“以胶片为中心”,患者到放射科先照片子,再写报告,带走的是他们的片子。有了PACS以后,现在患者带走的是信息。过去,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患者片子冲洗出来以后,送到读片医生那里,医生才能写报告,因此读片医生必须等着片子,为此我们不得不把医生分成几组。现在应用PACS后,我们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在放射科照了片子后,所有图像集中到一个医生手里,根据图像给出一个整体的综合报告,毫无疑问这个报告比以前的报告更准确。

我们医院放射科上了PACS以后,放射科医生会给患者一个条形码。患者所有信息都储存在条形码上面,他们拿这个条形码扫描,取结果,最后他们所拍摄片子的信息变成了一个数字。过去患者拍摄片子是在放射科内走来走去,现在是一个号码,这种办法非常高效,不仅节省了我们人力和物力,还节省了整个科室的空间,明显提高了科室的运行效率。

2. 改善科室管理

应用PACS以后,我们考核工作量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医生专业分组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我们是传统放射科管理,医生按照使用的设备来分工。而现在我们的医生按照人体部位来分工,如:胸部影像、腹部影像、骨科或者神经影像等,这个变化对我们行业是非常巨大、非常重要的进步。当然,这个进步是逐步完成的,没有PACS是不能实现的。

PACS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图像系统,实际上它的RIS带有部分OA功能,对我们放射科做行政管理工作有特别大的帮助。以我为例,我不仅是一名放射科医生还是一个管理者。根据我每天的工作安排,7:40我开始读片,第一件事是把PACS打开,看一下患者预约检查的时间。如果患者约的时间比较长,那么我会督促工作人员加班尽量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PACS的质控和统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放射科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过去我们每天靠数小纸条来统计工作量,现在这些变得非常简单了。

3. 科研教学

我们放射科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过去部门工作人员看片子教学,片子非常旧,现在基于PACS的教学系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作为从事教学的人有特别深的感触,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过去在做科研时,收集患者信息的工作很繁杂,片子要放到照片库里,数量非常大,查找很不容易。现在不会有这种问题,所有影像资料包括患者数据会在PACS里面,对科研来讲是巨大的帮助。

现在科研比原来条件好得多,给放射科带来了很多便利,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放射科从一个传统的放射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放射科。

4. 3D后处理

过去我们看的片子是平面,把人体影像切成一片一片看。有了PACS以后,我们拥有了很好的三维后处理功能,使人回到立体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过去看一个人的片子,照一个腹部有几百层,图像一层一层看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还原成3D后,很容易发现病变部位。

关于PACS的一些思考

1. 专业人员配合

在论证调研建设和应用PACS的过程中,我有比较多的体会。在放射科推行一个与放射科业务工作“没有关系”的事情还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得比较顺畅,需要放射科内部有专人负责,这样才能与PACS供应商很好的进行配合。科室要搞信息化工作,专业人员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科室有专门的工程师配合PACS供应商完成了PACS的建设工作。

2. 争取医生的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