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09:2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统文化评课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平面设计作为一门主要培养基础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且具有竞争力的社会性人才。但是目前,有些院校过分重视设计辅助软件的操作教学,这样做会使培养出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失去竞争力。近些年,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资源也变得更为紧张,有限的教师无法培养众多的学生,因此,虽然市场需要的平面设计人才不断增多,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很好,但是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标准。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产生影响的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实践型人才,而从平面设计的应用价值上看,平面设计是属于商业价值领域的。在平面设计课程中,设计的功能价值、市场价值、传统文化价值等相关价值紧密联系着。我国平面设计作品一直在国际商品价值中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作品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其次,在设计中大量使用西方国家的素材,暴露了我国设计的缺陷;再次,我国的商品没有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没有中国特色,商品的品味档次也不太高;最后,市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元素无法得到发扬和继承。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内容的具体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传授给学生技能和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教学中,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图形创意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就是为了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社会技能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论是对中国平面设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设计素养都有着重大影响,在微观上,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课程的一个分支。
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综合化,使得教师的合作成为必须。因此,教师在与同事的关系上,要从“教学的孤立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1]”;在与学校、社区的关系上,教师要从学校依附型转变为社区发展型。有调查发现,由于学校私自增加部分学科课时、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等原因使得教师工作量超标。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时间共计6.79小时,占每日教师工作总时间的84.9%,在剩余的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教师们还要去管理学生、参加学校会议、听课、与家长交流等等,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几乎没有时间开展。教师自发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与校外人员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也都因为教师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无法实施。
徐州十三中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学校,积极确立素质教育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坚决执行“五严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义务教育阶段初级中学的所有课程。不补课、不加班加点、坚决杜绝节假日补课,严格控制学生一日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一律进课表,进课堂,实事求是,认真落实,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课务中解放出来,以规范的课程设置带动规范的教学行为,为教师的团队研修提供时间保障。
二、全面课改——校本教研从个体走向全体
“是改还是不改?”作为徐州市区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初级中学,当课改来临,这个问题曾经让学校愁肠百结。2007年,学校做出了重要的选择——改只会更好,不改将会丧失学校高位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此十三中成为徐州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学校。
“是真改还是假改?”2008年,先期进行课改实验的班级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质疑之声不断,很多教师认为课改是在作秀,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再次做出重要选择——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实实在在地走下去。
“是小改还是大改?”2009年,部分优秀教师、学科骨干带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应运而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发生了变化,但是少数教师的改革往往不能形成合力,会遇到来自其他教师、家长等各方的阻力,教师们都在观望。
于是,学校组织教师们一次次地外出学习: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后六中学、宜兴实验中学、新沂六中等等,来来回回的旅程就是一场场精彩的沙龙式研讨,越来越强烈的声音从教师中产生——学校要发展,必须搞课改,不但要改,还要真改、要大改,全校上上下下一起改,才会产生整体效应。
因此,从2010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这些举措在校内形成了一股旋风,将所有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形成了改革、实验、研讨、反思的良好氛围。
三、网络教研——合作时空从封闭走向开放
徐州十三中斥巨资引入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们的集体备课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个人预备课。第二步,主备人把备课资料,含教案、课件和其他备课素材上传到校园网平台上,所有教师在任何地点只需上网登录就可以对主备人的资料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集体备课,主备人说课,大家集体讨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对个人教学材料进行修改。第四步,在主备人备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删、增、调、换形成个人教案、课件,备课材料的修改部分须用红色明确标识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课件等备课材料,本人再将定稿后的备课材料传至校园平台上。第五[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步,下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后反思,写出教后小结,再次传到校园网上,教师共享。这样的备课过程对于每位教师来讲共经历了四次备课,实现了团队合作,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50岁以上的女教师和55岁以上的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电子或纸质备课的形式,其余教师备课将全面实行网上交流查评的方式。教师必须提前一周上传个人的教学资料,年级处和教务处将根据网上上传的教学资料,对个人及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查评、反馈。
经过这样的改革,教师的备课、教研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集体备课的交流时间,利用课余、课外,甚至在家里都可以进行。在校园信息化平台上还专门设有讨论空间,为教师随时随地交流提供方便。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微课的教学资源创建、基于平板电脑的学生导学与作业设计、基于网络信息的教学模式设计等等都促进了教师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研究的开放。
四、任务驱动——团队合作从外控转为自觉
学校在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反思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课改方案。一方面扩大探究的群体,各年级全面铺开,共同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究,另一方面重点做好高效课堂建设的主题深化研究,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教师开展符合不同年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的探究与实践。继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建设高效课堂。
继续深化“课前导学、课中合作、课后三清、家校一体”的课改模式,通过示范课、展示课 、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形成研讨氛围,重点做好研讨课的专题性研究和市级公开课的开设,努力打造高效大课堂。重点通过以下四类课堂教学任务驱动:
1.常态(过关)课。通过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督导,作为加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个突破口。本学期,由教科室牵头组成年级教学督导组,分别到三个年级随机听课。听课是学习,是交流,是检查,是管理。提倡听推门课。听课不在记多少文字,重在自己得到多少启发,能够提出多少合理的建议。
2.校内研讨(交流)课。每周各年级推出2-3节研讨课,公布在学校每周工作日程上,要求本年级教师前去听课。听课后,重在做好课后主讲人的说课,组内教师的评课,开课教师在校园网上“晒教案”“晒感想”,听课教师在校园网上跟帖“晒收获”,自觉形成了教研之风。通过讲、评的实战演练,增加教师群体的参与度和研讨性。
3.校内观摩(示范)课。每月从校内研讨课中选择优秀典型推出2节校级专题示范课,引导全校教师听课,课后开课教师本人说课,其所在学科组长作重点点评,其他教师参评。在过程中校长及时总结并以此为载体引导校内研讨交流向深度发展。
4.市级公开(展示)课。开学初以备课组为单位个人申报公开课,学校根据随机听课情况进行选拔,确定开课人员,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研究、总结、提炼学校课改的新成果。
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学校引导教师团队深入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形成“阳光课程”系列校本课程、突出特色,形成精品。借助“汉推基地”,开展“对外汉语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与研究,进一步开设好双语课程及小语种选修课。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民族文化教育课程。在已有的古筝、琵琶、太极拳、剪纸等课程基础上,开发楹联教育课程、武术操教育课程、书法教育课程等。面向七、八年级的学生成立古筝、琵琶、合唱团等俱乐部,每周定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自发组成课程研发小组,提高了研发水平。
任务驱动法提高了教师团队合作的内驱力,为了完成一些公开课教学任务、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等,教师们明确了研修的主题,增强了研修的动力,凸显了研修的价值。
五、研训一体——研修效果从低层走向高效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教师培训蜂拥而至,填补了教师仅有的一些空余时间。目前许多教师培训的误区在于,把教师看作被动地施加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知识的对象,采用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的主体性没有被尊重,很难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教师培训往往成为游离于教师主体之外、与教师的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物。在对“您对参加教师培训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66.1%的教师选择了“勉强愿意参加”或“不太愿意参加”,有18.5%的教师选择了“非常愿意参加”。但教师培训的时间却往往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从教师的工作时间中分割出来,如有些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名优教师评选、职称评定中明确地将继续教育时间作为重要衡定指标之一。管理体制的文本设计试图“松控”或“释放”,而行政实践却仍在“紧控”与“规训”,原有的时间支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将制约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形成共识是共同行动的前提。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依靠有志于变革的核心力量。学校逐渐形成了由教师自由组建成教师研修小组,这些小组在志同道合、性格相融的的基础上组建,属民间自愿团体,小组长由成员自主产生。学校为小组活动提供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各小组采用学习研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群体反思、跟踪改进、博客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做合一,寓研于乐,凝聚共识,不断提升课改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开展了评课模式研究、教学案一体化资源研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研究、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研究。以研代训,以训导研,研训一体,研训相济。教师在研训中研究主体意识逐渐增强,研修效果逐步提高。
六、评价导引——从重评个人到团队督导
1.重集体教研。关于集体备课,在落实“三定”“四统一”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动态检查,各年级安排年级中层以上干部包干到相关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督导备课组工作,严把团体仗的第一关。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集体备课的流程、活动开展的时效,参与的人数、研讨的氛围、说课稿的使用和相关教学资料的存储。2011年9月,学校经过反复研讨,提出“复盘式”评课教研模式,集中团队的力量,运用课堂结构式观察法审视课堂,形成组合分工评课模式。2012年11月27日,学校对全市召开“四环六步”教学模式、“复盘式”评课展示活动,受到与会专家同行的高度赞扬。
2.重团队督导。由校长室牵头组成学科督导组,加强对学科团队课改的整体把关,避免走弯路。通过听课、检查教案、检查作业、学生访谈、家长访谈、教师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团队合作教研的实施情况。针对团队中的每个人单独评价打分,总体积分、全面评价。经过一个学期的督导,写出督导报告,向教师团队集体反馈,指出问题,责令整改。
3.重团队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学科命题组的作用,严把命题质量关,每次练习检测都有制卷人、审核人,命题前有目标,后有考核及评价,引导团队共同参与。其次,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教务处、年级处制定了相关的团队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形成有效的检查、记录、反馈、调整等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年级处[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学科组等平台,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年级处汇总学科情况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教务处汇报每一次质量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及时召开教学工作分析会,及时加强薄弱环节,保证教学工作处于常态的均衡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一直在利用团队研修进行教学改 革实验研究,明确提出要坚决杜绝加班加点的做法,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素质教育。按照“乐学、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了“四环六步”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的培训和实践,“四环六步”的课改模式已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学校一个个优秀教师团队的逐渐形成,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继县、镇两次教学专题工作会议之后,我校及时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再次解读会议精神实质,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对照房教发【2018】24号文件,要求教师把学科作业标准印贴在备课本前面。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杨绍峰
副组长:王红
成员:冯锦成 周刚 高伟 教研组长 骨干教师
三、工作思路
将“六个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到教学始终,要求学校领导盘活一盘棋,以师德为灵魂,以后勤为保障,各处室、各活动全面联动。采取校委会率先学和教师例会全面学相结合、教师集中学习和个人独立学相结合、校本培训专题学习和教研活动研讨学习相结合,每个教研组由校委会蹲点督导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要求。
四、具体做法
1、学校将“六个文件”集中印发到所有教师,认真组织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广大教师学习“六个文件”,采取学校领导带头学、组织教师集中学、教研活动深化学、业余时间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坚持一周不少于2小时学习交流活动,人人书写心得体会。
2、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符合学校校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计划、制度、考核细则,并将发展规划、计划、制度、考核细则,在经职代会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定稿遵照执行。
3、切实优化国家课程。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找准国家课程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结合点。采取课程计划的制定在充分调研、全面研究、反复推敲、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开展,体现连续性、可操作性,具体设计近期目标、认真落实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评价管理等可操作的整体方案。
(1)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型。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深化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理念上转变,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行动上延伸,夯实校本研修、做实集体备课、扎实开展“学课标、研教材、解习题”等常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三个走向”,即:由教师主导的“先教后学”思维走向师生合学的“先学后导”思维,由“舞台式”的“我对你”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建设学生自主、多元发展、民主和谐的新型课堂文化。
(2)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中小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优化学习过程,创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深入推进研究性学习。小学积极开展活动教学,重视培养小学生观察、分析、归类和比较等研究性学习基础素养;初中重视培养提出问题和规范使用基本研究方法的能力。
(3)合理控制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建立各学科作业动态协调机制,推行弹性作业,增加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培养学生多样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动手实践、锻炼身体,探索“减负提质”的新途径新机制。
(4)探索信息环境条件下的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各功能室的作用,依托“三通两平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资源整合、师生交互、课堂评价反馈、学习质量分析等方面的有效应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促进信息技术和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4、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科学建构学生知识和能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大力丰富地方课程。严格落实湖北省各类地方课程教学,合理利用我县综合阅读地方课程,做到《经典诵读》《古训新风》进课程、进课表、有老师,大力开展活动,广泛阅读中华优秀作品,营造读经典、诵经典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采用校本检测的方式进行必要的督导。
6、进一步推行艺体活动。学校要组建不同形式的艺体组织,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艺体活动,让戏曲进校园,让红歌入课堂,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设备的作用,要让学校火起来,学生动起来。
7、制定了推门听课及巡课制度,加大教学常规监管力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校委会成员坚持推门听课和巡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不少于40节;其他成员不少于25节。
8、加大备课及教学常规环节的管理。在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局《房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及考核办法,学校领导带头执行接受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每月的常规检查学校公示后,报中心学校,杜绝用导学案代替教案、学生作业,学生课堂作业、一课一辅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襄州区天润小学是襄阳市城区第一所配套小区新建学校,2014年8月建成并招收首届学生,现有6个年级共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59名。天润小学教师全部遴选自襄州区各乡镇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原所在学校义务教育层次不一致、原所在学校推进课改进度不一致、教师业务素养及课改能力不一致。
四年课改,四年前行,四年收获,天润课改初步取得系列成果群:在学校无专业录播室条件下,4名教师“一师一优课”晒课获省级优课,6名教师在“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分获省级一、三等奖,徐海、韩海波、李国富、聂素琴等十余名教师课改案例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几十位教师课改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区教学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校园”称号、连续三年评“区电教先进单位”,2018年秋期末六年级统考位列全区第9名……
以博雅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既源于学校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又源于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与筛选,对“博雅文化”内涵的全面解读。以“博雅”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包括:树立教职员工的“博雅”形象,启萌学生的“博雅”意识;营造环境布局的“博雅”氛围,陶冶学生“博雅”情操;创建校园生活的“博雅”特色,培养学生的“博雅”情趣;创设学科教学的“博雅”风格,引领学生的“博雅”追求。这与学校“天下兴盛基于教育 润泽花朵寄于园丁”的办学理念,“自尊 自爱 至善 至美”的校风,“爱生善导 为人师表”的教风,“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的学风,是一脉相承的。将“博雅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可以实现用优秀文化的精华光照学生幸福人生的教育理想。
“博雅课堂”教学流程:和雅激情--文雅自修--优雅展示--雅正反思--堂清雅评。“博雅课堂”教学模式是天润小学在“博雅”这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探索研究,提出并已在全校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博雅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高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们对知识、对课堂的兴趣,更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该模式在天润小学试行一年多来,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目前,正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进行课题专项研究。 “博雅”文化践行“博雅”教育,倡导“对话”,追求推行“指导·共享”的教学模式,追求实现培养民主生活方式的愿景,让师生体验幸福成长的快乐。 “博雅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为主,教为辅”的要义,彰显“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之特色,该课堂教学模式更关注探索“教育是怎么影响人”,“学习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这一深刻命题。在引导学生主动、高效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师——生、生——生、师——文本、生——文本”之间情感的体验、对话式的交流,在感知知识生成过程的同时,体验知识的优雅、求知的优雅,实现师生知识获取、和谐内心、优雅处事的同构之生。学校目前初步形成了“博雅课堂”教学风格。
1、导学案编写模块化
实行电子备课,纳入课题、主备人执教人、三维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划分、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等内容,制定天润小学单元、章节(篇目)等导学案编写电子表格,统一模板格式,发天润教师工作QQ群共享,教师下载空白导学案表格进行编写。
导学案编写参照区“三生”课堂导学-互动—展示—评价四大环节,征求教师建议,充分讨论酝酿,初步形成天润小学各学科“三生”课堂教学模式:设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归纳总结—达标检测等五个流程。根据学科、课型不同可适当调整,硬性规定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三个流程以上(含三个),每周年级组周签、每月月常规检查列为必查,与打分评比挂钩,促使教师教学思想、导学案编写、课堂教学模式迅速向“三生”课堂转轨靠拢。
每学期开展校级三生课堂导学案评选,教师提供一学期授课内容完整、教学环节齐全导学案集,学期导学案占权重50%,现场2小时备1课时所带年级学科导学案占权重50%,学校评选校级优秀导学案,对优胜教师颁发证书,推荐参加全区导学案编写竞赛。
2、集体备课精品化
天润小学精品备课方案核心是力图把每一堂课变成精品课,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二次备课;梳理思路,教学反思”程序,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各学科办公室每间周开展一次,对照备课组提前一周教学进度表,主备教师备好导学案草稿说课,说教法、说流程、说学法,同组教师补充完善改进,形成共识,定稿打印,执教教师根据教情、学情个性化修改使用。加强个性备课和二次备课,多出创新型的、实用型的教案,教后有修改、反思等个性化痕迹。月查、周签将二次修改、教后反思纳入重点检查项目打分,并在月常规检查文字通报。在各年级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学校抽查,每周五下午各年级负责人对照教学进度表,对本年级下周使用导学案盖章周签。集体备课步骤:
第一步:看初稿。每位老师说一说这节课的亮点,并由一位老师收集写在初稿的下面空白处。
第二步:中心发言。主备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内容、、可能存在的问题、练习题、作业等方面阐述。
第三步:修正教案。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增删内容在初稿上要体现)
第四步:交定稿。由主备教师把修正后教案重新打印。
结束后,要交三稿。初稿、活动记录表、定稿。交到文理科教研组长。
3、六人学习小组合作常态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六人学生合作小组是课堂最小学习单位和神经末梢,组织运用学习小组是否得力是衡量课堂高低效的关键。
学校建立《天润小学六人学习小组规章》,从校级层面提要求做规范。 每班以座位为单位,统一划分学习合作小组,班内各学科教学以班建学习小组为准。务实高效,杜绝形式主义。建立学习小组就是为了高效使用,教师养成展示课、家常课开展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养成各科课堂大胆讨论、质疑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快乐、成绩提高。注意小学生生理特点不同,低学段重在养成,中学段重在合作,高学段重在对抗。
平均分组:每组人数绝对相同,实力、特长相仿相似,便于竞赛、调位。
职责分明:每组设组长、纪律组长、中心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组员等,组内每位学生组内分工,各司其职。
组名口号:组名有气势,口号有精神,朗朗上口。
座位形式:根据低中高学生年龄特点、各班班情、个性教情,座位相机采用隐性(合作探究时前排转后排)或显性(两两面对侧向黑板)。
空间时间:教师抛出有深度、有探究空间的问题,给予探究合作的时间(3——5分钟)。
分层教学:每组学生编为1—6号,1号为后进生,6号生实力最优。问题、训练分为易、中、难度,对应12、34、56号学生解答。每组间相应号学生随机开展竞赛。
展示形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大家好,我是**组的代表***,经过讨论,我们组的意见如下:……,回答完毕,请**组点评)。
开展竞赛:每节、每天开展小组竞赛,画红旗、贴星星、家长群内报喜等呈现竞赛结果。制作竞赛表(黑板或文化张贴),学习小组和行政小组二合一。
4、集体研修规范化。集体研修分为3次理论学习研究和3次课例展示活动研究。
(1)、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学习研究,低、中、高段各讲一次讲座。理论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体现时代性、相关性,确保教师观念紧跟时代节奏。如: 如何进行评课,说课,写教案等。理论学习以讲座的形式,同时要有PPT,中间可插小视频等。理论学习研究活动的三大步为:学习讲座、小组交流、谈学习体会。每次理论让老师学完后,真有收获,有价值。
(2)、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研究,低、中、高段各一次。课例展示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来进行展示。课例展示主题教研活动的三大步为:课例赏析 团队研究汇报 评课交流。同时每次主题教研的内容都在学校公众号上发表。
4、课堂教学风格激趣化
以课堂教学组织语言(运用)+外出观摩优质课(提高)+校内赛讲精品课(磨课)+专家到校点评课(领会)四点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调入教师适应目前学校中低段为主的学生构成,迅速转变原有教学思路、语言、行为,因时、因地制宜驾轻就熟运用18条教学组织语言;积极争取市、区两级优质课观摩及讲课机会,以组为单位,走出去向专家、学科引领者学习中低段教学模式,全组整体提高。校内备课组同课异构,竞讲同一课,反复磨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多次邀请区教研室领导、课改专家到校进班评点,揣摩领悟专家意见,形成符合课改理念、适合中低段的个性化教学行为,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
每学期天润小学积极推进三课建设:同课异构赛课(各学科教师赛课比武,评出学科优胜者,发证颁奖); 优课晒课(教师组内研讨试讲、观摩评点、反复磨课、形成精品课、推优参评),“博雅课堂”研讨课(教师自荐、组内推荐,以博雅主题开展学科研讨课,对优胜者发证颁奖)。
教师在组内说课,反复磨课,多讲“优课’,多产“优课”,形成学校有待客教师、每年级有精品课、每学科有带头人良好局面。学校以校本博雅文化为依托,以“三生”课改理念为指导,建立天润小学校级优质课---“博雅课堂”标准,对“博雅课堂”优质课教师举高说香,颁发荣誉证书,积极向上级推荐。
教师找准教材解剖与各学段学情的最佳结合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自制教学具、游戏、儿歌等喜闻乐见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条理化,让学生会学、乐学、爱学,课内知识在课堂内高效完成。
天润课改推进不足及下一步思路
推进不足:
1、缺乏校内名师引领 我校教师来源复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均有,现正对小学段“三生”课堂教学摸索转型,教师个人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整套成熟高效的课改经验和模式,四年来仅培养出4位区级名师,隆中名师成长中,语数英科品科目缺乏区内有名气、校内标杆旗帜式学科带头人。
2、少数教师“三生”课改理念接受迟缓 转型慢 有教师满足调至城区学校解决家庭生活问题,有“船到码头车到岸”不思进取思想;有教师对高于原单位强度的听课、研修、课改适应不了,跟不上学校课改整体推进步伐,甚至有再调回原单位念头。
下一步思路:
1、继续推进“博雅课堂”教改模式
融众人智慧收集全体教职工建议,完善“博雅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知晓我校课改方向、细则,分数与教师考核挂钩,最大限度调动参与展示积极性。在全校推广使用的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用足互联网+资源
将网络教研室互动、上传使用国家、省市教育云资源平台资源、各学科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等情况纳入月常规检查项目,督促教师养成使用网络优质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习惯。
3、拓宽教师“三生”课改视野
学校不闭门课改,走出校门,加强与市区两级课改名校联系,以教研组为单位进名校校园进课改课堂,实地学习、交流;请隆中名师到校办讲座、讲优课,传播先进课改理念;选派优秀课改教师积极参加区通知的各类教学培训、会议,回校后将学习的课改新元素融入汇报课中,全校教师共享,学习提高。
4、对内使劲 苦练内功
1.教学受体(教学对象)――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较短,应用写作水平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经过3年初中教育,而初中多注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的学习,应用写作的内容较少,除请假条、板报稿、广播稿等会偶尔接触外,其他文体较少运用。在这种教学大纲设置下,学生对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写作接触较少,基础较差,对此学生需要一个适应、学习过程。而且中职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比高职、大学生要早3年以上,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总量(包括语文课程)较少,文化素质积累不够。
2.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应用写作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偏重于专业课,认为专业课就是“主科”,用人单位也只是看重专业技术,所以觉得掌握了专业技术技能就够了,可以“一技走遍天下”,因此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基础课程属于“次科”,甚至可有可无。同样,部分老师也持同样的看法,导致对应用写作课程不重视,照本宣科地完成课程,更谈不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了。在这种教学,授一受体都持同一观点的普遍心理下,一些没有偏科的学生也受到影响,在此门课程上用的精力有限。
3.现行教材求全求广,种类繁多,文体格式程式化,容易形成学生畏惧、厌烦心理
现行应用写作教材种类繁多,力求在面上“一网打尽”,如公文文体就包括了行政公文、法律公文等与一般工作、生活联系不大的文体。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人从事的岗位是基层和生产一线。这些文体真正应用得上、甚至接触的机会很少,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却占了实用语文教材较大的篇幅。这部分文体种类多,格式严谨、规范,缺乏感性和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抑制了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独有的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容易陷入八股文式的窠臼。另外这部分文体在格式上类同,容易混淆,而且编排在课本前列,学生初接触应用写作便感觉枯燥无味和吃力,容易产生畏难、厌烦心理,不利于对其他文体的进一步学习。
4.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因为应用写作文体的共通性,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具有程式性的特点,通常是先介绍文体常式、格式和写法,然后是写作注意事项,最后是课后练习。不少应用写作课程仍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教学上按上述教材编排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进行程式化教学,缺乏变化和趣味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而有所侧重。学生被咏邮埽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考核体制不完善,教学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
当前学校都建立了教学考核体制,但中等职业院校对教学效果的考评仍采用传统的考评方法,如教学督导抽样性质的听课观课,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习成绩、教师自评等,都是主观性很强的考评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依靠教师的评改,而教师的水平、偏好等会影响到学习成效的评定,甚至为提高合格率而放宽标准。而机械、电脑等专业不但在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及评分方面实现标准化,在专业技能方面也通过实操及考取资格证书,或通过实习、用人单位的检验来体现教学成效。
二、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成效的方法
1.在思想上共同提高对应用写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应用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出一名中职生的素质与能力。一份有创意的方案,一份观点独特的报告,一段具有鲜明特色的自我介绍,均可能创造良好的机遇,甚至对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中职学生在心智方面仍处于成长期,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指导。教师应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社会不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在技术上有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即“能文能武”。这样的人才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肯定是更大的,也是择优录取的要义。在相同的专业技术条件下,口头表达、文字表述能力优于别人,用人单位的录取意向不言而喻。所以学习应用写作不但是学文体格式,更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人生规划的准备,是另一种“专业技能”,能让人受用一生。
2.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可以制定针对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考评办法,包括制定考评标准和方式;制定标准化和主观性相结合的题库及答案;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的内部考评方式;对实习单位发放的实习评价增加实用语文方面的打分项;聘请大学的语文专业教授、专家现场参与听课评课、检查课件内容、抽查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系统内的教学比赛、专业刊物的投稿等,折算成分值。基于以上方式,形成对教师全方位的标准化考评体系。
3.整合教材,合理、有针对性地编排课程
就教材缺乏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把公文文体、司法文书、财经文体应用程度不高的内容删掉,或编排在课本末尾,只作了解;把常用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日常文书、求职信、简历、申请书、总结等按由难至易的程度进行编排、设置,并适当增加当下网络上流行的新兴文体进行介绍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欣赏水平。掌握应用写作技巧不是实用语文的全部目的,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才是根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旧文体的比较和发展变化,以丰富的资料和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兴趣。如在教授专用书信一节课程时,可以选取文化名人的书信作品,从其称谓、落款、谦语、敬语、行文等来体味旧式书信文字之美;从信笺的纸张、图案、竖排书写以及书写介质一毛笔和墨汁等来体现格调之美、形式之美。通过类似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文体格式之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眼光、增强文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现时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情境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等,不一而足,采用的媒介和工具也十分丰富,包括PPT制作课件、视频、网络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视课程内容在方法、工具、内容等方面进行巧妙搭配,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例子作范文,从而打破传统的讲课方式;评改作业方面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QQ、博客的方式替代传统纸质作业,既节约成本,也提高效率。一种方法用到底,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成效。
(3)在班内或班级之间进行分组编制进行协作与竞争,提高写作水平。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人的背景、素质、性格都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或竞赛,如在调研项目、讲演、辩论等活动中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执笔等,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协作精神。
(4)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业评改。改变现今主要由教师评改试卷的单一模式,适当由学生一对一互相评改作业,或成立小组集中评改。学生代替教师改作业的做法早已存在,但原因多是为了赶时间,或减轻工作量而采用的非公开手段。虽然表面上看来方法一样,但学生互评的目的和效果与之有天壤之别。对学生而言,改变身份、转变角度,能设身处地地对作业进行思考、评改,有切身的体会,对自己、对被评学生均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同时能弥补同一教师单一思维的不足。教师对学生评改作业进行质量监督和把关,对好的作业和评改进行公开的点评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对改作业的学生而言,批改后的作业也成为自己的另一份作业。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在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习惯产生启发,能起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5)e极参与校园内外各项实践活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与校内各部门、学生会、各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无偿为他们提供应用写作方面的帮助,由上述单位对此做出评价来检验教学成效,在全校范围内将应用写作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去。如班中的传达、汇报、请示等大小事项均要求以各种对应的应用文体来提交;与校广播站联系,开辟专栏,定期播报优秀广播稿作业;结合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为校内各项活动撰写通知、海报、启事、调研等,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形成对学生的责任心、公益观念等人格塑造。另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战能力,接受社会的检验,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提早做好准备。
(6)在校内建立应用写作园地及数据库,提供学习交流的园地。应用写作园地包括壁报栏、校内文学组织、校园网站、书馆数据库等,登载学生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利用校园内部网站或电子设备,将历届学生的优秀应用文归集建库,便于调阅、借鉴,也可以作为教学范文来使用。这一做法客观上也为校史校档建设留下有用的资料。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00-02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方军(1971-),男,浙江定海人,高级教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与高中政治教育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机构。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聚集学科教师团队的智慧与力量,重视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的教学执行力,这既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对教研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促使教研组能够高效运行,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问题剖析:教研组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多数普通高中都采取了以年级段为基础组织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强化备课组在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的同时,教研组从原来的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组织日益走向边缘化。究其原因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数学方式、培育学科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功能是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教学设计、练习检测评价等研究,重点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显然,教研组与备组课的地位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是无法相互取代的。而当前很多学校混淆了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地位与作用,这些学校会以学科教师人数较多,统一安排教研活动有困难等为由,重备课组活动,轻教研组建设,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教研组功能衰减,并逐渐被边缘化。
2教研组团队建设措施不力
教研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是由年龄、性别、特长、文化背景等存在明显差异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会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反之,则会削弱整体所具有的功能。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过于强调年级管理,未能采取有效的教研组团队建设措施,导致年级的优秀教学经验、优质教学资源等无法得到共享;学科教研组长的职能既不明晰,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在确保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以及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缺乏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最终使教研组团队的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教研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
在不少规模较大的高中,由于学校基本上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安排办公场所,教研活动仍停留在备课、命题等环节的即时教研层面上,尽管在效率环节上短、平、快的优点,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操作层面,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如政、史、地等学科,备课组人数相对较少,研讨交流学习的氛围显然不及教研组。另外,由于学科内名师数量相对有限,以备课组为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名师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二、策略探讨:凸显教研组应有的张力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深化新课程改革,破解发展中存在矛盾,就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张力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努力实现教研组与教师的共生共长。
1.实施发展性评估,促进教师有差异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了年度发展性督导评估,以促进学校的差异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研组提出了“不求齐头并进,但求差异发展;既尊重原有水平,更求发展状态;重视发展规划,考量实践提升”的建设思路,并以此为指导,对教研组实施发展性评估,以提高组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是要求教师理性考量自我。课改实施中,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教师存在的发展问题明显不同,如高级教师、老教师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职后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这部分教师缺少内驱力,普遍存在“船到码头人靠岸”的思想观念,并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思想;中级、初级教师尽管精力旺盛,进取心强,但他们缺少经验,且抗压能力差,因此有必要引领这部分教师理性分析自我,正确考量自我。
其次是要指导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学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状态的教师,要求他们要基于学科、个性特点与个人“最近发展区”科学制定学年发展规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由学科专家组对每个教师的发展规划实施评估。
三是督促教师执行发展规划。以教研组为团队协作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内的领军作用,指导组内教师不断提升对发展规划的执行能力,努力使每一个教师“跳一跳,能摘得到桃子”。
四是评估发展状态。组建学术委员会,制定发展性评估细则,充分考虑教师个体原有的发展水平,重点关注教师的实际达成情况,并将评估结果直接与年度考核及评优选先挂勾。
2开展团队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科学发展
当前学校在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单打独斗,各自为政;重申报,轻研究;重总结,少过程。而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只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是很难破解的。为此,我们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团队课题研究。
团队课题研究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性,课题源于实践,并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科教学实践;2)团队性,通过整合研究力量,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合力,能够解决个体所无法解决的问题;3)引领性,课题研究重在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教学疑难问题,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请进来、走出去等,引领教师个体在团队中实现专业成长。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究,重点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教材、教法与学法,实现研究与教学的无缝对接。也就是说,要抓住如何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如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评价等学科教学环节中的主要矛盾,由各教研组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合理分工,每个成员各司其责,在汇总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后,继续通过实践来验证,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课改。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可实施重点课题招标的管理制度,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化课题研究,通过严格的申报评审、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科学发展。
3倡导同伴互助观课,促进教研组成员的协作与发展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则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同伴互助观课就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着眼点,以教研组内的同事互助指导为手段,通过共同备课、磨课、研课等环节,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整体发展的一种观课方式。与传统的听课模式相比,它更着眼于听评结合和团队协作,更具针对性、规范性与有效性。
一般来说,同伴互助观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一人同课多轮,即围绕同一课题,由同一位教师连续上两次或多次课来实践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二是多人同课循环,即若干教师围绕同一主题,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依次上课以检验改进的效果;三是多人同课异构,即几位教师围绕同一课题,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上课,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不管何种类型,均可根据需求采用教研组观课、备课组观课、师徒观课、自由组合观课等组织状态。
观课后必须评课,否则失去了听课的意义。但观课容易评课难,若像法官审判犯人一样指指点点,则就会变成粗暴的评点。教师应从能通过观摩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学生在哪此坟面还存在困惑以及我从主讲教师那里学到了什么三个方面来进行点评,这样既没有直接对准主讲老师,又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状况,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评课文化,实现组内教师的共同发展。
4重视校本课程建设,促进教研组有特色的发展
普通高中要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关键在于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而真正要实现课程设置的高选择性,单靠教师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将课程开发权交给各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并以此为载体,促进教研组的特色发展。
开发高质实用的校本课程,学校、教研组、教师应当坚持各司其责,责任共担。学校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要求,要有针对性地规划论证各教研组提出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组织开展精品特色校本课程的评比活动;各教研组的课程开发方案通过后,要在组长的带领下,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本地文化环境为依托,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整合学校现有的特色项目共性资源,优化学校的个性资源,基于本学科组的特点以及教师个体开特长组织组内教师开发研究,并切实做到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校的优势与特色相结合,与教师所具有的个体特点相结合,与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等。
以此为基础,学生在特色校本课程学习中满足了自身的个性发展需求;教师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自身在学科专业能力方面的个性发展,而教研组则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断彰显着自身的发展特色。
5开展星级教研组评比活动,促进教研组间的竞争与发展
有序合理的竞争,会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星级教研组评比活动,有助于促进各教研组间形成良性竞争,形成的张力将有利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
“课改很好,相见恨晚。它解放了老师,也激活了学生。”这是徐彩梅对新课改的评价。可以说,徐彩梅是新课改的“忠实粉丝”,她作为庆阳五中新课改实践的“领头雁”,以自己的实践和行动很好地对新课改进行了解读。
徐彩梅说,在新课改推行之前,她也曾有过对新课改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和总结,但是一直没敢放心大胆地进行。最终在新课改的助推下,才坚定了她尝试的步伐。于是,从2006年开始,徐彩梅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的实地学习之后,就开始着手对新课改进行大胆地探索尝试。
徐彩梅知道,要正确地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它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成果,需要借鉴更多教育专家、教育实践者的经验,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效地实施。于是,她经常会潜心阅读一些国内外语文教育专家的教育专著、教学论文、教学随笔等,然后将学习到的经验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用。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尝试,研究出新教法、新学法。她独创的“五环节教学法”,即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点拨、反馈训练五环节在课堂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在全校范围内得以推广。
“五环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自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教师只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给学生预留了很多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了起来,也就是徐彩梅所说的,它“解放”了老师,“激活”了学生。
徐彩梅说,教学中最头疼的事就是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写作业不积极,这样语文成绩也很难提上去。于是,在多次的实践中,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全班学生“口味”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即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这样每个学生的作业难易程度都是适中的,他们在做完题目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学困生不爱写作业的习惯也慢慢有了改变,语文成绩也渐渐有了提高。“分层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不喜欢写作业的学生,在我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后,能感觉到他们都能心情很愉快地完成作业。有些学困生在做完自己的作业后,甚至还会尝试去做中等生和优等生的题目,这一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徐彩梅非常激动地说。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能进行大量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学校安排的语文课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学生由于课业繁重或者不感兴趣等,常常会静不下心来阅读。于是,徐彩梅专门针对这一情况探索出了“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法”,这一阅读教学法是在经过三年的尝试之后才在学校开始推广的。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正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将阅读带进了课堂。“我会挤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我会允许我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课堂上阅读,同时也会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书籍,有时我还会专门带他们去图书馆阅读,或者组织一场读书交流会,学生很喜欢!”
当然,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徐彩梅就实现了这样的教学,她探索出的又一新的教学法――“作文个性化教学”,就为“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法”提供了检验的机会。这一教学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它要求学生在作文的结构形式、语言表达以及文体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突出作文的“个性化”教学。
相信很多教师对此肯定会感到很困惑:作文也可以“个性化”教学?事实却是如此。徐彩梅创作的“作文个性化教学”注重创新,她要求学生对于某一话题作文,可以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形体写出来,如可以用日记、小说、书信或者话剧等各种不同的文体表现,要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接受快,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也非常快,当时我带的班级在参加全市作文竞赛的时候,还拿到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徐彩梅很自豪地说。
多年来,徐彩梅对于新课改的探索热情一直不减。当然,她对新课改做的实践尝试远远不止这些。徐彩梅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她对于新课改的实践热情及方法:“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研读《新课标》,说真的,我对《新课标》的研读不下10遍;其次是要相信学生,在课堂上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因为老师讲10遍,不如学生亲自学1遍;再次老师要授学生以‘渔’,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不断前行 让教学之路走得更远
“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徐彩梅深知,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荣誉是鼓励,更是压力,要想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前进。于是,在闲暇之余,她通常会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教育“名人”对话,借助一切机会为自己“充电”。
徐彩梅说,在阅读的时候,她更喜欢有目的地去阅读,因为这样可以更快一些地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前沿信息。有时候她还会自我加压,自订读书计划,经常会阅读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如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陈红兵等教育名人的教育专著;或者有时候不断地点击知名度高、理念新的教育网站,学习新理念、研究新课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研究性、专家型、学习型的语文特级教师,让我的实践成果有更多的践行者,来为老区的教育事业增添一抹绿色!”徐彩梅坚定地说。
名师高屋建瓴的引领,给了她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近10年来,她不断地从自己成功的一节课出发、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课后反思出发、从教研课题出发,总结提升,突出创新,以新课程为理念撰写发表或获奖的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就有30多篇。由她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就有6项,4项已通过鉴定并获奖,2项正在实践中。庆阳市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已于2009年7月通过庆阳市教研室鉴定并被评为庆阳市第七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她担任课题组长并组织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与的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已于2010年5月通过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并获得一等奖……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徐彩梅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她期待有更多发挥“热量”的机会。2006年秋季,庆阳市教育局开始举办全市的经典诵读活动,庆阳五中由此也开始创建书香校园,然而学校供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非常有限,于是徐彩梅踊跃提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想法,同时还拿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详细计划,她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学校行政会决定从2009年暑假开始,由徐彩梅主持编写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精编》(共三册),计划每册由备课组长进行筹稿和统稿等工作。
想法虽好,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遇到了诸多困难。“因为当时适逢暑假,大多数老师都外出了。有些交了稿子的老师其实也只是从网上下载的没有变动的原稿。当时我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几次发了自己写的稿样给其他老师,但是等到开学,老师们交出来的也还只是一个‘毛坯’。”徐彩梅无奈地说道。没有办法,徐彩梅只好加班加点,亲自编写。从教材每章的框架设计到内容的筛选,从教材内文的校对到版面的整体设计,从教材刊本的确定到装帧印刷,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利用教学之余时间跑前跑后完成的。
“这三册书基本上是经过了10多次的校正后才正式定稿装帧印刷的,它于2010年还获得了中央教科所教科研成果的二等奖。这个工作学校没有给一分报酬,我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补助。”谈起这些,徐彩梅很平静,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当时的辛劳,有的只是满满的欣慰,她似乎觉得自己终于对这么多年的科研及实践成果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这些工作的开展,常在徐彩梅工作之余、休息之时,她乐此不疲,辛苦着,也快乐着;付出着,也收获着,甘之如饴!
指导帮助 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徐彩梅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不忘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成长。
自2006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就在语文教研组内开展“青蓝结对”,她对照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促其尽快成长。通过听课、评课、讲座、指导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由她指导的廉静、张莉、齐晓娟三名老师还曾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组织的课堂大赛一二等奖,她本人也获得了优质课指导老师奖。
2009年,学校安排徐彩梅与青年教师闫安进行“师徒结对”。徐彩梅经常利用每周教研组长签字的时间,对闫安的教案、制作课件、上课、论文、课题等进行悉心指导。除了“徒弟”之外,徐彩梅还多次指导中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充当“护花者”的角色,指导做课的老师备课、上课,并跟踪课例进行点评,她成了青年教师们眼中一等一的“指导大姐”。
2012年,徐彩梅在被评为庆阳市初中语文学科“首席教师”后,还成立了“初中语文徐彩梅名师工作室”。徐彩梅说,创建“名师工作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各级名师和学校改革与发展急需的骨干教师,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名师工作室”主要是在徐彩梅的带领下,通过让教师系统学习并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断拓宽教师们的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让教师们进行研讨交流,然后撰写研究课题、论文,并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的展示,从而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及教学风气。
徐彩梅告诉记者,工作室自创建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就本校工作室的成员来说,成长很快,工作积极性很高,无论是常规的课堂教育教学、各类活动,还是各类竞赛,老师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张世猛老师取得了庆阳市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甘肃省初中语文学科说课二等奖,刘彩云、杨小红、郭宏伟等老师获得了庆阳市汉字书写大赛优秀指导奖,许宏涛老师获得庆阳市第六届教学能手等等,一年多来工作室的成员在校内外获奖达20多人次。”
一、负责加强学校各处、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和联系;协助学校领导做好日常行政事务工作。
二、按照学校的要求,负责组织草拟学校年度计划和总结,负责草拟学校有关文件文稿,并经校长审核后定稿,完善发文手续。
三、负责具体办理教师工资评定、晋升、津贴发放、年度考核、出具介绍信、证明等工作。
四、按照上级组织的各类会议、文件精神,处理、填报好有关报表,并及时传达相关精神。
五、保管好学校的公函、文件、资料,做好有关文件的传阅和文件归档;
六、协助做好教师及所有在职人员的生日、节日、疾病等慰问工作;
七、做好学校各种集体活动、会议的记录、考勤及组织工作。
八、做好家长或其他来访客人的服务接待工作,及时向校长或相关处室反馈信息。
德政处工作制度
德政处在校长的领导下,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优势,认真抓好学生及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负责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总结,分享德育经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一是一善》工作,定期检查、批改、评比。
三、搞好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做好班主任的学习、考核、评优等工作。
四、配合学校少先队组织,抓好学生小干部的培训和开展学校的团队活动。
五、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二十四孝》宣传教育活动。如国旗下的演讲、黑板报、讲故事、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观看电影等。
六、负责学生的纪律教育、生活管理及违纪处分等工作。
七、开展纪律、卫生评比、评选活动,每周晨会进行公布及流动红旗的颁发。
八、配合家长、学校与教务处一起开好家长会及组织教师进行家访。
九、优化学校育人环境,配合总务处搞好学校环境布置及环境卫生的保持工作。
十、组织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操行评语和操行等级评定工作。
十一、及时收缴各种资料,如:一日一善、。
教务处工作职责
一、协助校长组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制定各类教育教学计划,主持教研组长会议,研究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问题,检查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二、组织编班、合理分配教师工作,制排课程表,拟定编制学校各种教务表册;做好教师的学习、工作的考核工作。
三、组织安排各时期、各学科的测试工作,并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综合统计各班的生源情况,处理差生的补课工作;解决学生的插班、转学及学籍等问题,审核颁发学生的毕业证书,审核教科书的预定工作。
四、经常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效果,适时安排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积极配合德政处做好学生孝悌之道的教育工作,指导班主任制定德育课计划及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
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指导班主任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吸纳家长各方面的良善之策。
七、调控学生的体育卫生及课外活动,宏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五育”方面得到发展。
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讨论并确定本学科全学期和各单元章节的教学要求。
二.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做好期末总结工作。
三.指导和检查本组教师钻研教材和备好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定时间、定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协助教务处星期一审阅教案,并及时进行量化评议。
四.经常分析各年级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研究教学方法的改进。
五.配合教务处研究和制定一学期学生抽考的时月,测试命题的原则,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质量分析工作。
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实际出发,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教学研究的专题或重点,围绕专题和重点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七.制定本教研组教师业务提高计划,组织业务学习,帮组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八.负责组织本学科兴趣小组、学科竞赛等教学辅助活动。
少先大队制度
一、活动制度
1、每学期开学,大队辅导员要根据少工委活动精神和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工作。
2、少先大队每月开展子女孝道弘扬、人身安全、节约粮食及水电等方面的主题教育。
3、各中队在德政处和大队的指导下,进行全校的卫生、纪律和一日一善的定期检查。
4、少先队活动阵地要不断更新。各中队的班级文化、班级绿化工作要常抓不懈。
5、少先大队定期集体检查各中队活动,召集中队分享、交流学习与工作心得。
6、配合德政处每学期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一次音乐、体育、科技等方面的集体活动。
7、根据各中队活动开展情况和达标情况,学期末尾评出优秀中队,并号召全校各中队向优秀中队学习。
二、培养队干部协助少先队工作
1、定期选拔少先大队干部,并采取互助互学的形式加强对队干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开展队会活动时,少先大队组 织队干部参与大会活动议程,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2、队干部在学校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根据队干部在工作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对于成绩优异者,及时给予表扬。每学年评出优秀队干部,并在大会上予以表彰。对工作效率低,能力差的队干部,经大队会议通过(半数以上)应提出要求,并限期改进。对各方面表现极差的队干部经少先大队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撤消。
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1、心理咨询老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要按约定时间到岗接受咨询者来访。
2、本着“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来访者自助。
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营造温馨的空间。
4、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切实履行保密原则,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必要时可通知学校和家长,取得支持和配合。
5、心理咨询信件保证第二天及时回复,同时做好存档。
6、做好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7、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开放率、使用率。
8、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为视咨询者时间而定。
9、每天的心理辅导老师按具体的工作安排进行值班。
10、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医务室管理制度
1、校医务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工作宗旨,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健康水平。
2、每学期定期作出购药计划并从正规药店进药。药物每学期盘点一次。平时做到日清月结。
3、医务老师必须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从内心深处体贴生病师生,态度和蔼,遇问题应耐心解释。
4、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定期体检。针对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并总结适应本校预防及医疗保健的工作经验。
5、取药时必须要精神集中,细心谨慎,不得估计取药。认真查对师生的姓名、年龄、症状及药品名称、剂量、服用方法、禁忌症等。发药时学生每次发药量为一次量,酌情增加,不得浪费药品或发错药品。用药时应耐心向生病师生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经常向师生介绍新药信息。
6、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
7、负责对学校的宿舍卫生、教学卫生、体育卫生、饮食卫生和妇女卫生等进行业务指导和卫生监督。
微机室管理制度
一、微机室是微机教学和操作的重要场所,非微机室人员不得擅自入内。
二、为保证微机室的无尘状态,进室必须换干净的拖鞋或采取必要措施。
三、不准随地吐痰和扔废纸等杂物。
四、不准把食品、饮料等带入室内,严禁吸烟。
五、保持室内肃静,不得大声喧哗及打闹。
六、不得在室内随意串动、串机操作,上机后人机对号,并做好上机记录。
七、听从微机教师的指挥,按要求程序操作。
八、室内所有电器设备和开关不得随意乱动,不听指挥造成损失由行为人按价赔偿。
九、不得擅自使用非法复制和来历不明的光盘和软盘,一经发现一律没收,如带有病毒追究责任。
十、如上机处理文件和打印材料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十一、物品的人为损坏,按价赔偿,物品的丢失追查直接责任人,由直接责任者赔偿。
十二、本室一切设备及备品未经主管领导允许不得私自带出室外,所有物品进出必须有台帐。
十三、雷雨天必须关机,无特殊情况不准开机。
音乐室管理制度
一、音乐室由上音乐课教师负责管理。
二、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添置设备登记,音乐器材应规范摆放整齐。
三、注意室内清洁,不准带东西在室内吃,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准在座台、墙壁乱刻乱画。
四、上课、排练节目,学生要有秩序进入室内,按规定的地方排练,就座,室内保持安静,不准随意喧哗、走动、打闹。
五、爱护音乐器材,没有取得音乐教师允许,不准随意动用乐器,如违者造成损失,照价赔偿。
六、集体性文艺活动,音乐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器材。每次活动完,要检查器材放置,关锁好门窗,如失职造成损失,按损失程度,追究其责任。
七、音乐器材借出和非音乐教师使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同意方可借出或开门使用。如借出、使用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八、音乐器材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学校领导审批,出据借条, 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外借。
体育器材管理制度
一、体育器材设备是学校的基本建设之一,必须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课外训练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体育器材设备按目录进行分类入帐,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每学期末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帐一次。
三、体育器材分类存放,定位定橱,陈列有序。要保持室内整洁,按器材性能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照射等工作。损坏的器材要及时维修,使器材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四、任课教师使用时必须提前两节课填交“体育器材使用通知单”。保管人员应按时准备好器材,并作必要的检查,确保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五、一切器材设备的领用和归还均应登记,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对于损坏、丢失的器材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
六、所借器材设备在使用时,任何人不得擅自转借或持物离开教练场地,如发现,保管人员有权收回,并提出批评。
七、各种器材设备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学校领导审批,出据借条, 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外借。
八、保管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学校领导应当场监交,按帐点物,逐件交接。遇有帐物不符时,要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最后应由三方签字方能生效。
小学图书阅览室借阅制度
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快捷、有序地借阅图书,特做出以下规定:
一、教职工由本人办理借书事宜,学生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统一组织办理借书。
二、学生每人次可借阅图书1本(班内可由语文教师组织互换),借期15天,逾期未看完者,须办理续借手续。
三、职工每次可借阅一般图书2本,借期30天,逾期未看完者,须办理续借手续。借阅与本学期所任课程相关的专业书或专业参考书,借期2个月,到期未看完者,须办理续借手续。为保证绝大多数读者的权益,请按规定的借阅期限归还所借图书。超过借阅期限,将被禁止一个月借书。
四、工具书一律不外借,只限在阅览室内查阅。
五、读者要爱护图书,不得污损、撕毁、批注和丢失,如有上述情况应按制度赔偿。对于违章的读者,在未办妥有关赔偿手续前,暂停其借阅权利。
六、书刊遗失,尽量购买原版本图书赔偿 ,否则以书刊价格的5倍赔偿。套书籍遗失一本,按成套书价赔偿。图书室将所有罚款与赔书款,全部纳入购书经费。
七、教职工调离学校,学生毕业离校时应交回全部借书,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新调入;一、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首先要抓好路队建设;2、加强门岗管理;(1)、非学校教职员工进入学校,应主动向学校门卫;(2)、在上课期间,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出校门时,;3、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组织学生逃生演练;4、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5、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严格奶制品的质量;
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新调入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加入开发区实验小学这个团队,你们的到来就像和煦的春风,为我们的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我们的学校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为我们学校的蓬勃发展壮大了力量。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向大家提出一些要求。
一、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首先要抓好路队建设。
学生进校、离校都要有队。
从孩子进大门到教室这一段路程,我们学校光老师就设了7道岗,再加上5道学生岗。
只要有路口,只要有车流,就有我们的老师在岗。
每天执勤的老师早晨7:20前到岗,中午2:20前到岗。
风雨无阻,不得有误。
放学有老师护送到大门口。
执勤学生每天都有记录,执勤老师每天都要签到。
学校领导对路队不定期检查。
路队已成了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加强门岗管理
(1)、非学校教职员工进入学校,应主动向学校门卫人员出示表明身份的相关证件。
同意后需要办理入校登记手续
(2)、在上课期间,学生确因特殊情况需出校门时,必须持有班主任老师签字同意的“出门单”,学校门卫人员查验登记后方可放行。
3、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组织学生逃生演练。
4、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
5、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严格奶制品的质量。
学校各部门都在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要让每一个孩子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二、抓卫生、抓纪律
我们每一个级部都有检查组,检查组的同学要对各班的纪律、卫生,做到日检查、日公布、周小结、月评比。
分数加入班主任的量化分里。
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要面向全体师生宣布各班的得分。
并教育孩子要有讲卫生,守纪律的好习惯。
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人.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们学校的有一批事业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队伍。
他们视生如子,对班级工作满腔热情,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中流砥柱。
学校不定期的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周二有学校政教处带领级部主任、全体的班主任老师对各班进行观摩,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监督。
取长补短。
还不断派班主任老师去外地学习。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为班主任老师做好教育资源的储备,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和交流。
四、充分的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
上学期,在校领导、老师及全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成绩终究属于过去,在新学期,我们要有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希望。
一定要有突破,有创新。
下面我给新来的老师们提出一些要求,其他老师听听也有益处。
(一)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尽快适应新的岗位。
首先是希望大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好的心态,迈好踏入开发区实验小学的第一步。
心态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
大家来到新的单位,可能有的同志的期望值与现实不一样,要很好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大家要珍惜目前这份工作。
(二)勤于实践,迈好踏入新岗位的第一步。
1、勤学习。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无止境,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善于挤时间学习,以色列人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他们的读书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每人64本,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学习型、实践型的教师。
首先,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放松,事实上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与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要求相比还相差很远。
其次,实践知识的学习要抓紧。
教育是有个性的创新性活动,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知识、技能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总结、反思,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得到。
2、勤思考。
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变换一下思维的角度,调整一下欣赏的目光,多打开几扇窗,我们的眼睛一定会欣赏到更多、更亮丽的风景,我们的天空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辽阔。
记住老师既是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个思想者。
勤探索。
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善于总结,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三)加强师德修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师德对学生的心灵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德为师之本,师者德须高。”作为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又必须是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为范。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大家从走进开发区实验小学开始就要重视加强师德的修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师德高尚的人。
而不是一名教书匠。
教书匠是一种职业,是一糊口的工具,我们要把教师当做一种事业来做,那境界就大不相同了
第一,在内心深处,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有诗意的活着。
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
第二,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老师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政教主任春季开学讲话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政教处向老师、同学们致以新学期最美好的祝愿和最真挚的祝福!
不知不觉告别了炎热的假期,新的一学期开启新的希望。
在开学之初,我代表学校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礼仪校园,从我做起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仪天下从建设礼仪校园开始,礼仪校园需要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努力。
学校基本礼仪有
1、我们学生要着装得体,在校应该有学生样子。
2、集会升旗要做到静、齐、快。
升国旗、奏国歌是一个庄严的时刻。
国旗下的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才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3、课堂上的礼仪。
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学习,而且对上课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它还关系到一个班级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
4、校园礼仪。
下课休息时,我们不要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或者来宾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
5、进入办公室征得同意方能进入。
二、卫生方面:
1、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3、提倡弯腰精神,随时拾起地面上的点滴垃圾,扔进垃圾筒里,确保地面的干净。
4、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踩踏草坪,不攀折树枝。
5、自觉与不文明行为说再见,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成为保护环境的卫士。
6、同学们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校门外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三、安全方面:
1、校园安全:上下楼梯慢步轻声靠右行;课间在走廊、活动场所不打闹,不追逐,不乱跑乱跳;同学之间友爱谦让,和睦相处,不斗殴,不无故生事;在使用剪刀、铅笔刀等用具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告诉家长车辆不要进入校门,放学不留校,不在校们外停留买零食。
2、路途安全:行车走路要左看右看;不抢道通行,不骑快车,不搭肩并行,拐弯十字路口要小心;不在公路上玩耍、奔跑、戏闹。
要时时处处注意交通安全。
3、家庭安全:不玩火,不接触有毒及易燃易爆物品。
不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
4、外出安全:不私自外出,不听信陌生人话,防止被绑架,拐骗和走失。
不到施工场地或危险楼房、地段、桥梁玩耍、逗留。
不随便吃冷饮、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品,严防食物中毒。
不进入游戏室、网吧。
不私自下溪、河、池、水库中游泳戏水、划船等,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5、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刻刻保持安全意识。
6、按规定停放自行车,不得将自行车停放在规定以外的地点。
校园内不准骑自行车,不准推车奔跑。
四、纪律方面
1、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遵守班级管理制度。
2、校园内不准追逐打闹,不准攀爬楼梯、窗户等,不准从楼上倒水或扔粉笔纸飞机等。
3、走读生无特殊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且未经班主任同意不准在学校上自习。
4、课间操时间,不准乱跑,更不准躲在厕所不上操。
5、住校生要遵守自习纪律,按时就寝,不讲话。
不准将水倒在走廊、宿舍地面上,更不准向窗外倒水或扔杂物等。
中午就餐时,下楼不允许奔跑,更不允许在去食堂的路上奔跑,步行前往餐厅就餐。
奋斗今天,坦然面对明天,从今天起争做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高标准的凉校人,让我们脚踏实地创造一个比昨天更美更亮的学校。
政教主任春季开学讲话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盛夏的躁热渐渐褪去,当金桂的馨香飘逸悠远,我们调兵山市晓南学校全体师生,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又相聚在这里,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这是一次迎新会,又是一次加油会、动员会!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的第28个教师节,在这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辛勤哺育我们的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将上学年学校亮点工作进行总结,并拟定本学年度的德育和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亮点工作总结
回顾20XX――——20XX学年度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克服了很多困难,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享受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也备感创建的艰辛。
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
同进也利于学生加强自主教育和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和学习各方面健康成长 和进步。
现将本学年亮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们塑造环境,环境塑造我们
校园内我们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把教育理念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学生齐动员,开垦楼后荒地。
我们在开垦出来的土地上种花草,栽树木,一草一木的设置、一花一景的搭配,都使整个学校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氛围,美好的环境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能于无声处发挥其规范学生言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在劳动之余使学生有了“学习如禾苗,懒惰如蒿草”的人生感悟
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品德具有潜移默化、陶冶熏陶的作用。
我们本着“有限空间,开拓无限创意”对教学楼墙壁进行着装,一层,名人名言警句。
二层,师生书画作品。
三层,获奖美术作品。
四层,科技创意作品。
让学生置身于文化氛围浓郁的教学楼中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感受名人与伟人的人格魅力,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二、“问题引导教学法”扎根于我校课堂
全面推进落实我市的“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五环三步一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校校公开课”为有利平台,校长亲自带领教学领导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活动。
在四月份校长进课堂活动月中深入课堂听课30多节。
并做了题为“抓实务本进课堂,问题引导已绽放”活动总结报告。
现在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极大的转变。
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并能认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增强了;包括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经过思考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交流;能与同学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把自己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习惯在细节中养成
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养成一种良好习惯。
我校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
以开展”六个一“体验、实践式德育活动为切入点,即:
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
明白一个道理,获得一种感受;
培养一种能力,形成一种品质。
通过岗位工作的开展和角色扮演,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实践、感悟。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学科渗透的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的教育格局。
四、以校为本,开发特色
我们给学校的特色发展定位”校本“二字上,也就是在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学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深入挖掘校本潜力,灵活运用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地把学校特长转化为特色,
1、装饰画教学
常言道:”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学生的装饰画为我校的特色工作,学校统一安排每周两课时的授课时间,并制定了相关的方案、计划、奖励措施等。
由专任教师――― 陈老师任教,陈老师运用感悟与发现,审美与创作,实践与品性等方法,促进了学生意志型、审美型、社会型等个性特征发展,提高了学校美术教育的育人功效。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成绩卓著。
学生的作品在走廊随处可见:有用麦杆制作的《福娃》;有用黄豆、绿豆、红豆堆出的《亭子》;有用几片布头,几块棉花创作的《小羊羔》……装饰画的教学让学生显现出了美术才能与天赋,他们对生活与周围事物的一腔热忱点燃了人生激情,这对学生确立积极人生观的隐性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2、成立书法教室。
正所谓,静水长流、静以修身。
我校在五层成立书法专用教室,教室内的布置充满书香气息,教室前面嵌有国画名家张志民的两幅极具意境美的山水画《丘壑无言》、《逐日》,教室左面挂着遒劲有力的”宝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室右面写有潇洒飘逸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并购置笔筒、笔洗、宣纸等书法用品。
面向全体教师、学生开放,同时学校成立书法小组,将进一步开发书法校本教材,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五、教师自身素质在磨炼中提升。
1、读书成了我校教师的习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故此我校推出”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制定《晓南学校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规定每周五为学校教师读书日。
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
2、定期举行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就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上,教师的基本功更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
郑保章,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静静、王一茹,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作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经典概念之一,媒介素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伴随着大众传媒在西方国家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开始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大众传媒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所引起的各种社会负面现象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为捍卫本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受流行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有关学者提出了“media education”的概念,旨在通过对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实施恰当的媒介教育,使其具备抵御外来低劣文化的基本能力。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欧美各国的广泛认同,并相继传入其他国家。
在中国,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卜卫于1997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上发表的文章《论媒介教育的内容、意义和方法》,是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开端。文章中,卜卫系统地介绍了公民媒介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内容,并就如何实施媒介教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此后,媒介素养这一议题开始引起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2004年更是被誉为“媒介素养教育年”。[1]与过去相比,近5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态势?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有何改进?为探究以上问题,笔者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这一平台,搜索了以“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章,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70篇,剔除一稿多发的稿件和新闻、广告、目录等无效稿件,共剩余有效文章2016篇。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年载文献量、核心出版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勾勒出我国近5年来媒介素养研究的总体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尽管“媒介素养”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与2007年的228篇相关文献相比,2008―2012年我国以“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章,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从数量上来看,2010年与2012年的文献增长量较为明显。其中,2010年的相关文献数量为415篇,较2009年相比增长率达45.6%。而2012年的文献数量更是超过了600篇(图1),成为5年来媒介素养研究的最高产年。从文献的发表刊物来看,近5年来刊载“媒介素养”相关文献数量居前10位的刊物分别是《新闻世界》《东南传播》《新闻爱好者》《青年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知识》《新闻界》《今传媒》《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从刊物的质量来看,排名前10位的刊物中,只有《新闻爱好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知识》《新闻界》《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是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则只有《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其他刊物均为一般刊物。这也表明,我国媒介素养研究虽在数量上取得了可喜进步,但在文献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二、研究内容
在我国,“媒介素养”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了业界学者的持续关注。十几年来,我国媒介素养相关研究趋于成熟,研究视野不断开阔,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纵观近5年来媒介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可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内涵和理论渊源等基础性研究。此类性质的文章在媒介素养最早提出时,曾受到学者的强烈关注。伴随着媒介素养在我国社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开办媒介素养相关课程的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学者对于媒介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如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宋萍曾在文章《对媒介素养内涵的再认识》中结合现代社会的传媒环境,[2]通过媒介认知、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三个维度重新分析了媒介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杨书昆和孙文彬,则结合欧美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的背景,对“媒介素养”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的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媒介素养研究在中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因此,关于该类型的研究并非只是近5年来关注的重点。
2.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多重研究。在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之后,如何正确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如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黄旦等人就曾在《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3]分析了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和理念的变迁,对于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的蔡骐则在《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中,[4]从人类普适性的终极追求――“真、善、美”三个角度出发,对媒介素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要从技术、艺术、道德三个维度来提升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民的媒介素养。总之,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既有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原则和意义的定性研究,又有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途径和方法的定量研究,这些文章已占据了近5年来媒介素养相关文献的半壁江山。
关于中西方、内地与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比较,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媒介素养最早起源于西方,因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素养研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西方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学习、借鉴和参考的重要资料。如黄娟的《英国媒介教育的发展及启示》,[5]对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以及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而袁军在《国际新闻界》发表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6]则是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原则,以供讨论。与此同时,与内地相比,港台地区的传媒环境相对发达,无论是在媒介素养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还是在教育资源方面都略胜一筹。因此,关于两者的对比,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袁磊等人的《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启示》,[7]就是从教育目的、推动力量和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对内地与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
3. 关于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一直是近5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研究对象包罗万象。按照受众的媒介环境分,可分为现实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和网民的媒介素养调查两部分。如周葆华、陆晔的《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张晓冰的《“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徐君康的《数字化时代网民媒介素养非理性表征原因探析》等。按照受众的地理环境分,可分为城市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和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两部分。如王嘉的《长沙市居民媒介素养与媒介接触情况调查报告》,杜永梅的《甘肃地区受众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以靖远县为例》,郭颖的《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彭月萍的《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初探――以井冈山区域调查为例》等。按照受众的年龄段分,可分为少年儿童、青少年(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研究。如罗树范的《少年儿童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及对策》,王世华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李安英等人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等。
在学者的研究对象中,需格外指出以下几类群体:首先是公务员、政府官员、领导干部等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伴随着“网络问政”时代的到来,这一类人员的媒介素养水平已成为其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近几年来关于该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开始逐渐增多。如姜德锋的《公务员媒介素养重构之现在时,多元共生――哈尔滨市公务员队伍媒介素养调查报告》,郑欣的《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以700名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为例》,丁柏铨等人的《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考察报告――基于对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的一项调查分析》等。其次是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受众的媒介素养调查研究。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贫穷和落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已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受众整体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关于该群体的媒介素养研究,开始成为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新的领域。如胡永刚和白浩然的文章《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张景龙的《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的文化思考》等。再次是新闻专业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作为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新闻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一直是学者关心的一个领域。如李茫、徐会的《“准新闻人”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探析――以宿州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陆丹的《媒介批评课程教学方法与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基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特点的思考》,姚治兰的《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与媒体责任》等。最后则是不同职业群体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如蔡斐、许建兵的《法官媒介素养论――从保障审判独立的角度切入》,张红、张朱博的《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孙素华的《企业员工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等。总之,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其研究范围正不断扩大。
三、研究方法
纵观近5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不难发现,其研究方法正由以往思辨主义的定性研究,逐渐向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转变。同时,由于研究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需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展开调查,因此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仍以问卷调查居多。如生奇志、展成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一文,[8]即以某具有理工科背景的985高校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在校各年级大学生及部分研究生进行抽样,匿名答卷,并从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媒介接触情况、校内媒介情况、对媒介的认知和判断及其媒介使用能力5个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郑素侠的《农民工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则是在2010年1月4日至24日农民工返乡高峰期间,[9]在郑州火车站、二马路汽车站、二马路劳务市场、郑州长途客运公司等农民工聚集较多的场所,进行了一次中型规模的问卷调查。而郑欣的文章《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以700名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为例》,[10]则是在南京市700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中随机抽取700名作为样本,通过派专人面访调查、网络邮件、特快专递、在线答题等方式展开调查,并从媒介认知、媒介接触、媒介使用、媒介环境适应等四个方面,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陈述。
除问卷调查外,在研究媒介素养的过程中,还常常使用个案分析、内容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如张琳娜的《从网络推手运作模式看网民媒介素养――以蒙牛“陷害门”为例》,[11]即以蒙牛“陷害门”为例,分析网络推手的运作模式,对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使媒介素养成为净化网络的切入点。任素华的《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以2008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为个案分析》,[12]则采用了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2008年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为个案,分析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郑巧群的文章《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闻传播学的学生专业实践为例》,[13]则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德育素养和心理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总而言之,我国学者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已不局限于“闭门造车”式的定性研究,而是逐渐深入到了大学生、农民工、领导干部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开展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相较于西方国家虽起步较晚,但也在经历一个趋于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从2008年至2012年的年载文献量来看,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正处于平稳发展的研究阶段。尤其是2012年,以“媒介素养”为主题且为篇名的文章已超过600篇,这也表明,我国学者对于媒介素养这一议题仍抱有极大的研究热情。从媒介素养的出版刊物来看,我国刊载媒介素养相关研究的刊物水平相对较低,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相对有限,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断加深和扩大。对于不同的群体纷纷给予了关注。然而,尽管媒介素养研究的受众群体千差万别,但在提升媒介素养的策略方面,所提出的观点仍大同小异,内容相对空洞,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商榷。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多数文章只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缺乏长期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且所设计问题相对简单,缺乏对变量的综合分析。由于媒介素养涉及受众的媒介接触情况及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问卷调查加以判断。另外,许多学者在调查某一所高校大学生、某一城市受众的媒介素养时,简单地将研究结果总结为全体大学生、全体受众的媒介素养水平,这种观点也不够严谨和准确。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马萍.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评述[J]. 新闻知识,2009(1):30-32.
[2] 宋萍. 对媒介素养内涵的再认识[J]. 文学界,2011(5):233.
[3] 黄旦,郭丽华.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J]. 现代传播,2008(3):120-123.
[4] 蔡骐.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J]. 现代传播,2008(6):106-108.
[5] 黄娟. 英国媒介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 新闻爱好者,2011(2):64-65.
[6] 袁军. 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模式[J]. 国际新闻界,2010(5):23-29.
[7] 袁磊,陈晓慧,霍娟娟. 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其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10(7):33-36.
[8] 生奇志,展成.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6-70.
[9] 郑素侠. 农民工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河南省郑州市的调查[J]. 现代传播,2010(10):121-125.
[10] 郑欣. 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以700名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3):64-72.
一、开学初,召开两次教研组长会议:评定上个学年的先进教研组、优秀备课组、优秀教案;商讨协调了本学期工作。发放校历和作息时间、调整作息时间。
二、上学期期末命题比赛(期末考试)评比结果公布、证书发放。目前正在对本次命题结果进行评定。第10周周一交稿,周四考试,有的老师比较匆忙,校对错误比以往都多了一些。文印室也十分辛苦。
三、积极组织协调各级各类优课、基本功大赛。朱敏老师、张红梅、汤景晨老师一等奖、于志富省二等奖、林慧敏省一等奖、蒋立力开始开设省级名校名师观摩课,近期朱礼朝、杨冬晴等几位教师还将代表淮安市参加江苏省学科基本功大赛。
四、再次汇总上学期课堂观察报告整理并发放证书要求教研组对上学期的课堂观察进行了整合,收到案例10个。已经评出奖项抱歉的是,因为T盘同步问题,上学期期末在提交案例过程有个别教研组提交的资料丢失,很是抱歉。
五、校本课程的安排:第二周梳理校本课程目录,第三周安排好初二年级完成选课工作,确定开课目录,第四周开始开设第10轮校本课程,计划开足6次,已经开设4、7、8周3次。受到网易公开课的启发,建议各位校本课程开课老师,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或寻找其他时间,到微格教室录一节课,便于其他想选但是没有选到的班级下载观看。考虑本学期录制微型课程作为本轮校本课程精品课程奖评定的必要条件。
六、学籍的填报与维护。所有学生学籍都在网络平台上操作,数据库在省教育厅。转学、借读、休学复学更加规范,报学籍也十分困难,因为以身份证号为第一关键字,申报时只要这个号重号,就无法获得学籍。因为尽管理论上不可能,但现实中真的有重号。
七、本学期校级观摩课主要是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观摩课:23人已经开设13节。听评课老师达200多次。
八、接待安排好代培、交流、跟岗、实习老师的各项工作。目前一切顺利,实习生已经回校,目前正在进行总结工作。
九、认真组织参加市教研室的自制教具、论文、教学设计评比:共收到教学设计28篇、教学论文篇,无论论文,还是教学设计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出往年。其中已确认有4篇将会被免费收入正式出版的书籍中。
十、课题申报工作: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省级实验课题。今年新申报的6个省市课题,学校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2个,目前,拥有的或即将拥有的课题的教研组将达11个。11月4日下午2:00在更生楼二楼会议室,市装备中心窦玉满主任代表省实验课题管理中心对我校三个实验省级课题中期评估。专家评委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中心孙大军教授,教育科学学院袁维新教授,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肖红梅老师;各课题组汇报了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三个课题的总体印象,和全市其他学校相比,水平较高,不愧是淮安基础教育的排头兵,他认为,三个课题研究目的是明确的,研究的内容是充实的,研究的过程是详实的,研究的方法也是可行的,阶段成果是丰硕的。评委专家也发现了课题问题研究的症结,点到要害,对下一步研究有启迪意义。
十一、电教管理开学初恢复了更生楼ftp服务器暂存区的功能。同时IMO和T盘也在正常运行中。电教班长培训工作。安排南院所有空教室的投影机拆除维护工作。北院网络的网络工程。机房维护工作。本学期更生楼网速时快时慢,南北院也都出现过Ip地址需要手工指定的情况。下面提供一种手工指定IP的程序,供高手们参考。……QQ电脑管家现在是6.2版,金毒霸2012是sp2版,win7sp1版,office2010sp1版。再提醒一下,领取电信手机华为C860,安卓手机也是智能机,智能机也应该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可以试用91助手或者豌豆荚软件来安装,以免手机中毒影响心情。
十二、关注学科竞赛,积极支持信息技术教研组组织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复赛集训工作。本周五13名学生将出征南京参加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关注初三口语大赛同学的赛前训练。十二、组织期中考试命题、考试等工作组织有序。今年我们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优化,在考试前我们对考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制定出考场布置图,以及各班级广播的检查为考试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目前和初一初二年级组协调,正在共同落实期中考试补测工作。
十三、青蓝工程结对。工业园区12位老师,还有今年刚来工作的8位老师进行了双向选择的结对。去年新一级结对尚未评定,要等待去年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正式结果。下个学年会作出改进,不等,先启动下一轮。
十四、粉笔字过关晋级赛粉笔字达标晋级赛本学年起启用新规则。原则上1976.1.1以后出生的老师必须达到粉笔字优秀层级,方可代表我校外出参加市级以上评优课。符合条件而尚未达到优秀的老师必须参加历次粉笔字过关晋级活动。对于粉笔字尚未达到合格层次的老师,教务处审核外出参赛资格将逐渐实行一票否决。第7届过关晋级赛共有49人报名,46人参加预赛,34人参加决赛,经过9名评委匿名评选(1、评委只能看到带有编号的作品,不知道是哪位老师;2、老师们也不知道是哪些评委),评出了份优秀作品,22份合格作品,份作品未定级。评选时,评委既要打分,也要给出档次。最后不仅看成绩,也看多少位评委推荐为优秀。所以下周将发放份优秀证书,7份合格证书,还有很多老师已经就是合格,不必再发,也有的以前是合格,这次未定级。下周我们将为尚未达到优秀层级的老师发一本楷书字帖。练完一本可以以旧换新。12年初将继续组织第8次比赛。建议大家坚持练,坚持扎扎实实练。而不是比赛时认真写。下面我摘要地读两个通知。
关于组织“年淮安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
一、参赛对象:中小学相关学科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青年教师。
二、比赛内容:比赛内容包括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比赛项目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四项;全市比赛专业技能项目分学科另行确定。本年度进行的是语文、历史、信息技术、体育。目前教务处已经知道语文、历史、信息技术已经开始,经过争取我校共选派4位选手,目前已经确认1位将于下旬参加省级比赛。“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参赛对象、比赛内容相同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奖次。其中,一等奖占参赛选手总数的20%,二等奖30%,三等奖30%,优秀奖20%。获奖选手的获奖证书由省教育厅颁发语文每市3人共39人;历史每市2人共26人;信息技术每市2人共26人,体育每市2人共26人。2个以上分城市和农村,26人一等奖最多3人,39人一等奖最多4人。出线难,省级获得高奖项更难。
项目
专业技能
通用技能
形式及权重
具体形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30%,在音乐、体育、美术三科竞赛中,本项占40%,同时通用技能权重相应降低。)
粉笔字
(10%)
即兴演讲(10%)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20%)
课堂教学(30%)
要求
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书写一段文字,要求布局合理,字迹端正,书写规范。
给定话题,即兴演讲,要求思路清晰、表达清楚,时间控制在分钟之内。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课件制作精美,操作流畅。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师生互动有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11月21日高中化学比赛项目:笔试实行闭卷,评委阅卷;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与实验技能展示项目担任逐一进场,评委打分;粉笔字当场书写,评委打分;即兴演讲单人逐一进场,评委打分。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使用手机和网络,不得将手机带入比赛场地。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初中语文11月28日比赛。自备工具书(字典词典)……从方向来看,以前那种集全组之力磨好一节课外出参赛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对参赛者单兵作战的能力,离线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闻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时不能上网,不能使用自己的电脑,也不能带优盘或其他资料,是在规定的台式机中操作,只提供少量资料。以后有机会,我们将邀请参加过这种比赛的几位老师分享他们的参赛经历。建议各个教研组能出台本教研组3周岁以下基本功大赛的方案,高标准严要求,全能式一站式比赛,特别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音乐、美术、综实等年没有省市级赛事的学科组,更要未雨绸缪,利用这样的契机,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基本功。3周岁以下必须参加,3周岁以上报名参加。教务处将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十五、今天正在登记新教师汇报课,近期将启动高级教师评优课。下周一交:学生为本的教学行为反思,100字左右。上半学期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第四届科技节10月13日-10月2日,以“探索,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四届科技节全面展开。本次科技节共召开各类协调会8次。圆满完成预定计划。
(1)开幕式:大型广场实验展示13号下午在教学楼前广场科技节华彩开幕,刘颖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主持人刘莉老师的连珠妙语点燃了大型实验展示广场。化学组“缤纷致辞”、“焰色反应”、物理组“开明四号“水火箭”发射”、“四两拨千斤——滑轮组实验”、“万马奔腾: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放飞梦想:孔明灯”、综合实践组的“落英缤纷——花样降落伞”,这些大型实验展示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向往和热情,也是校园广场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感谢物理组、化学组、综合实践组老师的创意表现。第四届科技节各教研组纷纷投入到学科特色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活动更体现学科特色。
(2)信息组继续承担本次的宣传标语征集、海报设计等前期宣传工作,他们还开展了如下活动:初一年级:TrueTpe造型设计、搜索大比拼、调查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机器人表演初二年级:搜索大比拼、电子小报、电子杂志、机器人表演初三年级:程序设计本次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作品精彩纷呈。同学们充分地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通过图片、文字、符号等信息的加工、组织,体验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利用。充分地体现了第四届科技节的主题:探索·创新·成长,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提升了同学动手、绘图、思维、整合、审美等多元智能。
(3)思品组关键词:青春、创意、幸福他们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特别注意内容、形式的创新。科学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活动特别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快乐体验和幸福收获。本着这样的原则,他们开展了如下活动:初一:“与幸福牵手”幸福卡片征集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懂得了珍惜幸福,探究幸福,追寻心灵快乐的奥秘。初二:“律动青春”校园情景剧创作及展演活动;剧本创作选题丰富,表演趣味深刻,激发学生回归生活和成长本质,积极调整生活态度,思考和实践人生目标。初三:“文化淮安、幸福家园”淮安文化名片设计展示活动。感受家乡淮安文化的脉搏,生出对故乡的真情和爱。
(4)历史组“历史上的科学家”。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表达了同学们对科学家们的崇敬,诠释了科学家的精神,展示了同学们深厚的演讲功底。
(5)生物组美食品尝会、茶艺表演等活动。10月21日中午,科技节闭幕式现场的茶艺表演让我们感受了一把传统文化的魅力,环环相扣的“精、清、净、美”的茶艺表演,
(6)音乐组制作音乐小乐器活动。孩子们制作的乐器中有用陶泥捏制的陶笛、用空纸盒和牛皮筋制作的具有古典韵味的琴、即使是一片随手摘下的小小的芦苇叶儿也能在简单的卷裹之后吹响大自然的美妙的哨音、五彩的奶茶饮料吸管在美的安排下有秩序的排放着俨然就是一个美丽的排箫。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即使是原本打算丢弃的废物也能在一个富于创意的大脑指挥下和一双灵巧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人见人爱的乐器宝贝。这个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参与同学更多更广,参赛的作品质量更高,更有创意。
(7)美术组奇思妙画活动。在科幻画的辅导中注重“科学与艺术,幻想与绘画”的完美结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将科学知识和美术技法表现相互渗透,奇思妙画,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任意描绘,在科学、艺术的世界里遨游!最后我们还邀请初一年级的美术课代表组成学生评委团,让学生自己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有创意、最漂亮的图画!目前本次科幻画比赛优秀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在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期在今年的全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8)地理组本次地理组的科技节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初二年级围绕“太阳系”做了在一起宣传展板;10月19日在初二地理组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还组织了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期中初二(8)班德杜永斌同学经过探索研究还自制了测量太阳高度的简易仪器,目前正在申报个人专利。
(9)小记者站指导老师朱艳红,带领记者站的全体同学深入到科技节每个活动之中进行及时宣传报道。小记者完成稿件:2篇,涉及内容:生物,思品,音乐等学科老师的采访稿、现场体会等。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朱艳红老师指导的记者站工作进展有序,信息覆盖面广。因为提前安排的采访任务,让记者们选择发挥的空间很大,在校园信息收集中我们将更加努力。负责科技节报纸报道的朱继春主任充分小记者们的稿件,稿件多,质量高,有灵气。每个教研组的活动,精彩纷呈。活动更关注内涵和品质,立足体验,倡导“创新”,推动了学科课程研究,提升了教师创新意识,构建了和谐活跃的科技校园文化。今年的科技节活动在第三届基础又新的提升,经典保留的活动比较多,这些保留项目越来越成熟,做得越来越出色,也涌现了更多新颖的活动。以前很多文科学科常常纠结于“科技”二字,今年,跳出科技,更关注科技节的“探究”、“创新”的特征。……。这些活动,都反映了老师这些年教育理念的变化,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本质的理解。给孩子传递精神:探索奥秘,追求真理。科技教师们团队的每位教师:享受创新,收获友情,快乐人生。校园中没有纯粹的教学行为,怎么样赋予教学行为以教育的意义?比如无论哪个年级,目前都还有很少数学业成绩很不如人意的孩子,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如何帮扶他们?我们感觉,好像最最重要的是,咱们老师不能哄骗他们,不能忽悠他们,不能敷衍他们,我们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同时也尊重他们不接受帮助的“自由”。
如果我们做不到发自内心地爱他们,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恰如其分地关注他们,必要时推一把。
这些孩子,如果和其他人一样每天回家逐题做学案,那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建议,所有学案中的题目都是选做题。
如果我现在数学的水平100分只能考20分,那么我把下次成绩定位于30分。分析一下下次测试的范围,想想怎样就能拿到40-0分,根据这个目标来安排自己的课内课外的温习、作业与复习,一定比现在更有效。
就这样一步步读懂课本,一步一步恢复信心。只要还能进步,只要还在进步,信心就会恢复,对学习就不会失望乃至绝望。
什么时候都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想办法。从最坏处入手,往最好处努力。近来课堂听的几节有一定工作年限老师的课,都很严谨、规范,条理井然,板书很清晰,交代很清楚,环节也很紧凑。只是隐隐觉得,课堂气氛还略显得沉闷了一点,不是图欢声笑语的热闹,但一节课如果就这样平平淡淡地上下来,安安静静地学下来,波澜不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似乎真的少了些什么。
课堂教学的确有技术含量,但是热情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