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措施及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1 09:2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措施及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年级语文教学措施及方法

篇1

一、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小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运用。小学三年级学生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比较贪玩,不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少。这就要求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学习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具体方法

小学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学生。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不能听从老师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因此,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通过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教学。

1.生字合作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学中,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在认识生字以后,让同桌组成小组,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两个同学相互提问并检查生字。一个学生进行听写生字,另一个学生进行监督,然后角色互换。最后两个同学针对错的生字再次回到原文学习,及时纠正对方的错误,并提高双方的学习效率。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上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词语练习

在小学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学中,学生认识基本的生字以后需要对词语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到更多词语知识。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增加学习难度,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教师让学生说出词语“热闹”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时,需要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掌握知识程度不同,通过大家的观点集合在一起,在能够回答出教师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还能判断哪些是近义词,哪些是反义词,挖掘到更多词语。另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朗读合作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字词发音,从小锻炼学生学习普通话。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长度合理划分,让学生分层次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把文章分成哪些层次,再让学生朗读,也可以根据小组进行朗读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的朗诵最具有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写作教学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涉及写作。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写作探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求在教师安排写作内容以后,对小组分析的形式进行讨论,正确把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思路。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运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有些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需求。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教学效率,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以下几种小组模式。

1.常规小组模式

小学三年级在进行分组时,要合理分配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使得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身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2.兴趣爱好形式

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一系列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性格及兴趣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学习。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喜爱植物的同学分成一个小组,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形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分组,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一个平等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学生喜欢朗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默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拿笔记录。通过教师观察,将具有相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之间能够高效率地配合学习,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结语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小组学习中,能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我认为在整份试卷中,第十题“优美词句我能用”出的最好,很好的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语文实践观念。这道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语文”观,也使师生明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个人认为有待探讨的题目是十一题“阅读短文后完成练习”。制卷人设置的考查内容有量词、比喻句、理解一个句子。其实,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比喻句在第九题中已有考查过,此处再设置这一类型题目,不说多余,页数雷同,考查意义不大。笔者愚见,这篇短文《河蚌的故事》选得很好(没有四年级语文试卷上面入选的文章好),但是题目出的有待探讨。

这份试卷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确实存有一定的难度。

三、对学生答题的分析:

纵观卷面,总的看来,学生做题情况不够好。例如:“第五题看拼音写词语”,这些词语学校抽查听写,复习时多次复习、听写,不知道学生怎么遗忘得那么快,大面积的学生出现高分错误,此题卷面错别字连篇,总分是8分,有的甚至丢掉7-8分,真不应该。再例如“第十题优美词句我会用”,总分16分,学生丢分普遍丢分8—11分。学生平时能横流倒背的诗句,考试时居然写不出来或想不起来。不能做到活学活用,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学语文”和“用语文”脱节了。另外,就是“第一题:正确美观地写字”,100%的学生书写存在问题,都扣掉了1-3分。

此外,让笔者倍觉遗憾和意外的是,没有看到满分作文。这不太符合语文课标中有关习作的要求: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试想,刚学习写作的孩子,突然遭到了当头一闷棍,那种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笔者感觉,整个班级学生在做题目时,整个“心”高高悬浮着,没有沉下来思考、答卷。

四、主要问题及原因:

笔者浏览完所有试卷,发现学生在书写、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第十题“优美词句我能用”,(3)智多星组不甘心,再次抛出“池上碧苔三四点”,小灵通组从容应对:“叶底黄鹂一两声”。智多星组话锋一转,问道:“面对妈妈的养育之恩你会怎么说?”小灵通组答道:---就是这道题,学生答案千奇百怪,学生表达的是有情有意,可惜,就是没有到达我们想要的诗句这个“彼岸”。有的说:“妈妈,谢谢你!”有的说:“妈妈教育之恩太棒了!”“妈妈您辛苦了,您是最伟大的!”“我一定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学生的思维在此出故障了:思维狭窄,拘泥,视野不开阔。再如,学生作文短,拉不长,这是作文习惯方面的问题。三年级是作文初始年级,作文好习惯要逐步养成。

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教师平时对待学生要强化训练,严格要求。

五、教学改进措施:

经过认真的质量分析,我进一步找出了问题的诊结所在,找准了今后的教学抓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真正用课标理念指导教学实际工作;全面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本班学生好动、顽皮、静不下心来的实际,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上找到训练基点,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二)

一、考试现状

本次考试90分以上1人,80—89.5分6人,70—79.5分8人,60—69.5分的8人。60分以下的4人。本班最高分90,最低分0,平均分75.31,合格率84%,

二、试卷质量分析

(二)分析各大块的得失

2、句子训练方面:主要的问题在改拟人句,学生普遍表现一知半解,与教师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修改病句也是失分比较严重的,学生找不准病因,反问句改陈述句也是失分严重的地方,这都与平时的训练有关系。补充句子全对8人,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按课文填空全对7人,失分也于学生的书写差有密切的关系。

3、快乐阅读方面:全对1人,失分的原因也与书写差有关系,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对短文读的不够,失分较多,说明阅读训练少,平时的上课只是为学习课文而学习,对学习课文的真正目的却不清楚。第二大题总体来说得分率不够理想,教师、学生还必须加强阅读的训练。

4、写作方面:给了学生提示,基本上没有审题障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得分都在15分以上,学生的基本写作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考查。但也有部分同学,审题不清,也有的不注意书写,还有部分同学基本的表达能力较差,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病句满篇,明显是平时缺乏训练。

三、测试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1、最基础的只是(例如字、词)学生答的较好,只有不及格的学生出现了错误,看来是对这几个学困生抓的不够严格。

2、学生的应变能力差。平时会做的题,卷子上稍微发生变换,学生就出错,说明平时联系的题型太少,题型不灵活。

3、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够强,概括的能力还不够,尤其是阅读短文,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不认真读题,盲目答卷,甚至是丢三落四,足见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4、表达能力还需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写出一两句话,而学生平时口头说的较好,但是写的时候,却出现错字、语句不通的现象,还是练写的太少。

5、习作中学生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还有个别几个学生的书写差这些现象,看出是平时的习作习惯不好。

四、改进教学的思路

成绩不理想,和其他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差距就是动力,面对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促使我反思、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形成。教师应转变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课堂上不能光讲,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读、思、议、练的时间,课堂中不要把知识点拔得太高,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继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能会写就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与积累,不能只浮现课文中的知识,应与阅读紧密联系起来,掌握方法,掌握题型,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多做练习题。

3、“讲授——练习——强化”的策略方法。教师讲授知识点时应尽可能细,抓住要点。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努力减少同一层面上的机械重复,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巩固;加强反馈矫正,尽量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

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复习阶段应加强具体的分类指导,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减少大一统、齐步走的组织形式,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对薄弱生的具体辅导,在评价要求、训练手段、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因人而异,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合理利用每天早、晚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早自习辅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好词好句;下午作业辅导的时间分层指导,基础较好的学生指导阅读或写作,基础差的学生默写或听写,督促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2、要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形近字辨析组词,用词写话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词语积累展示会、猜谜等)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努力克服错别字。

3改变重背诵轻默写的习惯,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往往在写上丢分。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4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5指导学生作文的力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多了解学生所需,让他们写一些真人真事。另外,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一些有新意的作文,在选材和立意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丰富学生写作时的词汇量;在批改作文时,应尽量采取面批,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哪些缺陷,以便改进。

6、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待差生需要有耐心,利用午自习针对差生的原因,做个别辅导,多鼓励,多表扬,不放弃一个差生。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交给简章辅导的方法,把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三)

打开三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同学们,书面占5分,可要好好的写呀。”这段极富提醒意味的亲切话语感动。可以说考生因为这句话,可以使学生懂得认真写就可以多得5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人们天天在念着新课程的理念,但一旦付诸实施时,一切又都是旧思维,老面孔。这份试卷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三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积累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检测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命题人员是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而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

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设计的亮点部分。

如第二大题的第4小题:让学生修改一段话。就强调了学生要特别注意同音字在一段话中容易出错,这样的题将激起教师和学生观注生活,观注生活中的语文的浓厚兴趣。再又如:第7小题:“选词填空”,要求学生给一段话选择正确的、恰当的词语。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准确、更正的理解课文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作文的设计很巧妙、很有水平,让学生写一则日记,并注意是自己这一学期的日记,书写认真、整洁。这个作文题既锻炼了学生对作文的练习,又温习了对日记的写法,很有创意。做到了紧扣教材,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既要求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又要求教师除了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外,还特别需要对文本进行再深入、再拓宽的思索、探究,并进行延展性教学,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自己的想像。这样既使教师指导作文有思路,引导学生有办法。这样既降低了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的门坎,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又克服了学生背作文的顽症,还可以克服学生写些无病的作文。

三、试卷完成情况与分析。

我所教学的三年级语文,此次考试:参考人数:61人,总分:5368、5分,平均分88.17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0%。

1、答卷情况。

1、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接手这么大的班额,加之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听读能力欠佳。

本次听读测试,学生大多完成得不好,这和平时教师的引导、指导有关系,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阅读、听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填写序号。

由此我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

四、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篇3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就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呢?这是每位教师终身奋斗并为之实践的永恒课题。小学生就像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的白纸那样的简单,像清晨还没留下任何脚印的皑皑白雪那般的纯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授课内容中,逐步引导学生朝着正解的方向前行,培养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德育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和广博的各类资源,并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勤劳勇敢、善良纯朴的人们,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颗明珠。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西湖》描绘了西湖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的景色、小洲,月光下的西湖又别有一番景象,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长城和运河》中万里长城创造了不朽的奇迹,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它们都是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缔造的传奇。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每当奏响国歌时,每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这种爱国主义精神都在学生们的胸中荡漾。

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一个人的品德是后天塑造出来的,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随着后天成长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他们的品德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所以,德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一方面要传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如苏教版五年级上《滴水穿石的启示》,它通过水滴石穿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说明了只有认准目标、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最终成功的道理。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了一些名人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的故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19年最终成就霸业;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而要迎难而上,克服艰难险阻,坚持不懈,最终必能铁杵磨成针。

3.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平时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困难,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举一反三,在追求知识和真理过程中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勤动手,多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条件再难,也要创造条件去读书学习。今天的学生们有这样好的条件,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呢?这个年龄段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苏教版三年级下《海底世界》,让学生们认识海底动物,并掌握它们的活动特点,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海底生物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了观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五年级上《天火之谜》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自然界雷暴之谜,利用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指出大自然是本神奇而又美妙的书,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号召学生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了学生们的刻苦钻研的兴趣,并坚定了钻研的信念。

4.培养孝顺的品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个古代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至今仍受用。但现在家庭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大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一向我行我素,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爷爷、奶奶、父母都是他们的佣人,何来孝顺可言。苏教版三年级上《孟母教子》中孟母不像有的家长一味地唠叨,或是用粗鲁的家暴来解决问题,而是用事实让孟子明白了学习要戒骄戒躁,不断磨炼,只有谦虚谨慎、精益求精,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所以孟子的成功与孟母的用心良苦密不可分。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像孟母一样望子成龙呢,我们应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应该帮父母哪怕递一杯水,说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之类的话,都能让父母感到无比欣慰。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孝顺长辈,只有从小确立了这个思想,将来长大了,才会去赡养父母长辈。

二、生活中通过身边的英雄事迹去感化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思想品德高尚的平民英雄,像“最美司机”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他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却因伤势过重去世;“挺举哥”为救悬挂在4楼阳台女童,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足足将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经过众街坊合力营救,女童最终得救;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等等,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凡而普通的人,却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些事告诉我们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让我们无数次地感动,并以他们为榜样,是德育教育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们觉得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更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像苏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讲述了大禹为了广大百姓的安危,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优秀品质。用它去教育和感化小学生们,从现在开始培养,日后定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因为我们提倡培养出“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挖掘好的德育教育的素材,从小学生抓起,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加以正确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作为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仍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学生基础不牢,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结合新课标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改进作文教学的措施,在实践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本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经历了由旧人教版、新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学,通过对比,我觉得还是原大纲对中年级作文的要求,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原大纲规定,中年级开始命题作文,着重以片断训练为主。教材对三四年级的习作编排也是主要以片断训练为主,习作要求往往是截取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特点,或是事情的场面、一个情节等,不要求写出完整的开头和结尾。可新课标却取消了片断训练,从三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就要求学生进行篇章的练习,没有了循序渐进的过程,三至六年级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这样一下子拔高了作文的难度,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从而产生了畏惧感。而且学生每次写作文都形成了老套路,没有创新,因为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所以到了高年级无论你再怎么要求,他们也只能是老马走老路。

实践证明,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在教材没有涉及片断训练的情况下,三四年级老师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片断的训练。

片断训练应该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进行,要有计划地训练作文基本功。利用教材,授之以课文中所蕴含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强化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在教每册教材之前,要认真研究课文中新出现的方法,分项拟好训练计划。进行阅读教学时,揭示给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依,写有所据,并逐项落实。片断训练应为综合训练服务,为作文的综合训练降低难度。如分别进行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对话片断练习,到综合练习时,学生就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行动特点,具体描绘出人物的个性。

那么老师应如何进行片断训练呢?

第一,提供素材。在习作课上,教师提供一定的实物或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写段。例如:写静物时,可搬一盆花来;写跳绳活动时,可先组织跳绳比赛;写人物的外貌时,可指定一个学生或老师自己当模特;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时,老师可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观察。

第二,指导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感知活动。指导观察活动首先要在观察前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感知清晰。比如:学了《放风筝》,老师可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指导观察“跳绳比赛”。在观察之前提出以下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整体形象及表情、动作、速度等方面,并引导他们细心体会,准确描写。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规律,逐步具有独立的观察能力。指导观察方法首先应教会学生有序观察,譬如方位顺序、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时间推移顺序等。如:学了《三味书屋》,可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其次要教会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再次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辨析特点。比如: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以老师为模特,让学生抓住老师突出的、不同于他人的一两个特点来观察,不要面面俱到,这们写出来的人物肖像就不会千人一面了。

第三,指导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每两周就应该进行一次正式的写作训练。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指导。

在上写作教学课前,要精心拟定写作训练目标,认真设计写作教学计划,以避免写作教学中无序、随意等问题的出现。拟定写作训练目标和设计写作教学计划,既要具体,又要有针对性,密切结合学生实际,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上写作指导课时,教师要紧扣作文教学目标介绍写作知识,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讲解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等。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经常性强调的写作理论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倦感,如何让写作指导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的教学体会是,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写作理论指导与教师“下水”作文结合起来,就能使写作指导课堂“活”起来,使写作指导课上得更有效果,更有意义。老师要告诉学生写片断尽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东拉西扯,叙述要明白,条理要清楚。要把观察到的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另外要写得集中,要突出一个方面来写,要避免在一个片断里写几样事物,那样容易分散,给人印象不深。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片断虽然内容简单,但语言运用上应当严格要求,要准确、通顺、生动。

从三年级开始,一定要通过片断练习,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的基本功,为写整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物理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

体育课程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的解题应用探究

浅谈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口语训练的思考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小学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电大开放教育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让幼儿身心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发展

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出路

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柔性管理探析

德育学科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应用探析

浅谈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

独立学院考风问题及评价机制创新策略

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优化措施分析

区域背景下初中阶段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分析

智力障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矫正

探析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试析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课题

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初中体育中长跑考试项目教学的方法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新课改下如何发展英语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夸美纽斯德育思想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

巧设随文小练笔优化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

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究

女保卫干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相关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策略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创新意识的策略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德育环境建设的探究与创新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与政治形势的契合与创新之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的探讨

构建维吾尔医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篇6

好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语文作文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语文作文写作不重视、教学内容枯燥无趣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1.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作文相关知识,更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2.以学生兴趣为依据进行相关题目的设计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题为“我的课余生活”中,教师可以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通过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爱好、习惯等自然而然地说出来,然后把说到的用语言进行整理形成作文,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沟通,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在“我的课余生活”写作时,可以让学生互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友谊,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组织和凝练。

3.把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来

目前,多媒体已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题目:选一幅秋天图画,然后进行写作。在多媒体上呈现多幅秋天的图片,有的主题是凄美,有的是落英缤纷,有的是收获的季节等,并配有相应的视频,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就会写出《秋天,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傍晚》《寂寞的秋天》等不同的作文。

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真正写出好文章,必须进行素材的积累。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积极引导学生对诗词、成语、具有特色的地方方言等进行积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排比、比喻、拟人、象声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作文写作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充实文章内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作文《校园一角》中,有的学生写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我们校园的操场上,课余时间总有很多学生在做锻炼,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玩游戏,等等。通过锻炼,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体魄,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可以缓解压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其中,学生用到了俗语、排比句和成语,使整篇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和有趣。总之,要特别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作文教学与生活及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不要光讲一些理论知识,要把生活及实践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从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述说,增强语文作文教学生动性,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尽量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成文章,提高作文的真实性和灵活性。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中,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同学等进行仔细的观察,特别是细节部分,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和选取,如,某同学在《我最爱的妈妈》中写道:“妈妈乌黑的头发中藏着几根白头发,眼角也有了些皱纹……”从外表描写侧面反映妈妈的伟大和辛苦。

四、加强语文作文的有效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加强语文作文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不要在乎训练题目的多少,而要做到“精、适、质”,通过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作文自我修改的能力,正确对待作文写作课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正面的点评,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形势下,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写作方法和技巧,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想象,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本文就此从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作文教学与生活及实践结合以及加强作文训练等几个方面入手,论述了笔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心得经验,希望能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立新.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B版,2013(04).

篇7

听说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启蒙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无法完成基础培养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学听说能力训练的开展,不仅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今后个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必要措施。

一、听说能力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听说能力是与人类感觉器官有着紧密联系的综合能力之一。随着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环境对这一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借助语言这类工具,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和学习,并且用它来传递基本的劳动技能以及生产经验。因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是时代和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小学第二学段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听讲”的方式来完成的,听说能力强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反应敏捷,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同时还能对自我知识系统进行整理,能够较为迅速地抓取到教师讲课的重点。因此,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增进学生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听说能力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在小学第二学段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听说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教学方案上来说,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听说能力训练列到重点内容的行列;从日常教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通常较为注重学生“字、词、句”的书写能力,往往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布置作业的环节上,家庭作业通常都是抄词、组词等;考试监测的内容也大抵相同,灵活运用的考试题目涉及较少,听说能力部分更是少得可怜。同时,在课文阅读以及听力考察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养成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听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通过前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听说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小学听说能力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现状。结合小学第二学段教学内容,我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小学第二学段语文听说能力训练开展的优化策略进行详尽论述。

1.观察训练法

听说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且计划性强的训练内容,因此,为了保证整个训练过程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训练计划,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下一环节的顺利开展。

在具体训练中,我采用观察训练法、复述训练法、情景训练法以及活学活用等多种途径交叉的方式。观察训练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看图说话,这一方法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将一些提前收集好的图片或者画面,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结论包括了学生对这幅画的直观感受或者是一些判断性的评价。比如就新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燕子》这一课程内容听说能力训练的进行来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燕子的可爱之处。教师可以在训练开始之前,播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如燕子的飞行姿势或者是燕子捕食、筑巢等画面,并且让学生在观看之后与同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困难程度较低,对于提高第二学段学生说话能力的效果不错。

2.复述训练法

除了观察法之外,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训练,还应对复述训练法进行合理的运用。所谓复述训练法,即是要求学生在听完故事或者笑话、新闻之后,重新将所听内容的要点说出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音素材,从而锻炼学生的讲述能力。比如就新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来说,在这篇文章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复述训练,课堂上,教师用翠鸟捕食或者飞行那一段作为训练的材料。训练进行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课本合起来,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将翠鸟捕食或者飞行的具体细节描述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细节的复述。

3.情景训练法

当学生的听说能力已经达到复述训练的基本要求时,教师可以着手准备情景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基本上都是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巩固的,而情景训练法,正是为学生营造这一种氛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痛痛快快地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放松心情,等到一定阶段,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想告诉其他同学这些游戏怎么玩,你该怎么表达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想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和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创设诸如自我介绍、商场购物、借东西以及问路等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训练。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进行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对话,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敏捷程度,提高学生听讲、思考和表达的效果。

四、总结

就小学语文听说能力有效训练的开展来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启发学生的扩展思维以及创造思维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要想达到听说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第二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采用课内、课外双管齐下的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听说训练环境,将训练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志红.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3]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三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2)班共有学生46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22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优等生较少,潜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潜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1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4、这个学期,根据班级情况,计划期末成绩人平分达到70分,及格率90%,优秀率50%。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

三年级下期教学计划 范例2

一、学生情况和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7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7名,大部分学生为回民,从上学期的认识和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初步掌握和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规律。单从本班学生学习习惯来说,我认为本班学生缺少模范带头的学生,学习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缺少创新意识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学习也只有老师讲了才听、才理解,老师不讲了,也不会主动的询问,自律性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方法单一,不够灵活。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在数与代数方面

首先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

1、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

2、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成两位数、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3、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只几。

4、一位数小数的认识、小数整数部分的认识、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年、月、日的认识,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其次就是解决的问题:

1、连续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3、简单的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与千米或吨的有关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首先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

1、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平面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有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三视图。

3、面积的含义常有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米,面积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

其次就是解决的问题:

1、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用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测量或估计物体表面面积。

3、与计算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继续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感受成功的体验。

4、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篇9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状况,这就使得新课改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理念很难落实,并且不利于教学实效的快速提高。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不断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使小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1、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中逐渐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可充分感受教师的思维,并受到一定的启发,慢慢对陌生的知识加深理解,最终实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加强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语文知识、分享语文学习经验与技巧,并且真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认可、在乎,才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究语文知识的根源,并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去。良性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可大胆地向教师提问一切问题,并且还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情况告诉教师,从而不断增进师生感情,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时,教师如果不重视与学生互动的话,很难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即使有些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很多疑问,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或者不敢向教师提问,疑问终究还是疑问,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理想。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所以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与枯燥,整节课都气氛低沉,缺乏活力,所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敢于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将全新的、生动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中,以充分激发课堂活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1、情景教学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需要借助营造生动教学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活力,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生动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积极思考、高效探究,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中闪烁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最适宜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提问、思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寻求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借助自己的力量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从而享受到成功得体验,以增强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为了让他们更快进入新课所营造的意境中,语文教师应依照具体的教材内容精心营造恰当的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文章意境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与学生分享有关嫦娥奔月及月老的故事,在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学生都十分急切地想解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听完月球的相关故事后,都主动打开语文教材自行开始阅读《月球之谜》的内容了。

2.2、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将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法引进自己的课堂活动中,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多媒体法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播放颐和园视频、图片,再配以语音解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颐和园里游览了一番。“游览”后的学生都十分兴奋,对颐和园优美的景观与景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活跃的气氛中,教师及时将学生对视频的兴趣转移到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中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活力十足的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实效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互动对课堂气氛的影响作用,并且还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生动的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课堂活力,最终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篇10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学校要求修订了“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修订后的新大纲有了以下变化:

1.新大纲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更加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接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置。改变了以前只重知识传授的目标指向,更重视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方法的训练目标。

2.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学生教学能力形成为核心,以传授最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改变了章节式教学结构,以专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共设16个理论教学专题和一个教学能力训练的实践专题。每个理论专题在1-3次课内完成,实践专题(20学时)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修改后的大纲将理论教学重点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最新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设计、说课与评课等方面,并在学生实践专题中完成学生讲课、说课的实践和指导。这样的改变力图通过“语文教学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基本的教学设计,能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教学,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

(二)改革“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论”作为必修课,多年来的教学传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教学录像示范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理论学习多,课堂研讨和教学实践少。2013年课程改革后,实行分班授课,教学方法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基本上是三线并行:课前5分钟练习、教师授课与案例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实践。

1.课前5分钟练习,让学生初次体验登台讲课的感觉。每次正式上课前,按照学号每班一个学生讲课5分钟,教师点评。教学内容自选,要求讲课内容要有知识性,讲课结果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录在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

2.教师授课,理论讲解与课例观摩并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课程内容,课上注重联系学生学习语文的经验,并辅以教学录像和文字课例观摩分析,学生观摩后评课并写出课评,作为平时作业成绩。

3.小组合作学习,由合作探究到真实的教学实践。在学期后半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课外时间,每周一次在教师能力训练中心共同备课,学生各自分工合作,最后每组指定两人分别做讲课和说课,所有人的活动按照参与情况赋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分,整个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短时训练,每组推荐的优秀者可以模拟授课50分钟,其余学生观课、评课。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

(四)继续推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廊坊师范学院师范生培养的特色手段,开始于2011年。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20人左右为一组,接受由中学优秀教师和校内导师合作进行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训练内容按顺序有两个学期的基本功与教师入门、两个学期的校外见习、两个学期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基本功和教师入门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形成教师最基本的板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校外见习是对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包括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班级管理等内容。教学训练和微格教学则是侧重学生的实践过程,是教学理论的运用,也是教学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从教师素质和教育理念到教育教学见习再到模拟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三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师生共同努力,导师制也显现出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学生参与导师制的要求也有了提高,由自愿参加变为必须参加,并要求校内外导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实现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能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课题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2010、2011级语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调查,2010、2011、2012级导师制辅导调查等,参加调查的学生有558人次。

(一)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的认可度较高。对于“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内容,2011级和2010级有18.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有76.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但有5.3%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趣味性不足、实用性不够强几方面。对于“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表示很满意的学生是16.8%,比较满意的学生是69.5%,另有13.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满意集中体现在理论讲授多、学生实践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几个方面。

2.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强烈的期待与选课结果的背离。调查结果显示,2011级和2010级学生有66.25%的人表示想选择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如果把教师教育模块内的课程作为自由选修课,有81.4%的学生想选修学习。但事实情况是,学生在选择模块课程时更多地选择了文学模块和语言模块,而非教师教育模块。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认为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趣味性和专业性不足。文学类课程因有作品赏析和作者生平经历而显得有趣味,语言类课程更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专业课,而教学类课程是边缘性课程,不受重视。第二,学生对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由于是新调整的课程,学生选课时对每门课程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担心这些课程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弱,也担心在能力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所以选课时只有部分有兴趣的同学选择,造成每学期都不够开课人数的状况。第三,考研方向影响课程选择。三年级和四年级是学生考虑考研问题并开始进行准备的时候,他们在选择课程模块时,一般会选择和自己的考研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积累知识,有助于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考研方向以文学和语言为主,教育教学方向的考生比较少。

3.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渴望。2010级和2011级平均有71.9%的学生认为,实习前非常有必要进行试讲。在学生建议的内容中,“实践”都排在建议的第一位。他们建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要增加实践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语文教学论”教学内容要增加实践环节,要多使用案例,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必要时要安排到中学进行试讲;“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方法要增加学生活动,要在学生讲课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种现象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教学实践有非常强烈的渴望。他们对于教学理论没有什么兴趣,而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却非常积极。

(二)导师制调查结果分析

1.参加导师制的目的明确指向获取教学经验。2010级95%、2011级97.1%、2012级96.3%的学生都以获取教学经验作为参加导师制的目的。另外,最希望得到指导的内容位列前三的是教学方法与技巧(46.2%)、教学经验(34.23%)、学生管理与沟通(23.05%),还有获得教学实践机会也是学生非常看重的方面。这几方面也都侧重于教学与管理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个结果与语文教学类课程调查结果互相印证,说明学生对教学实践机会和获取教学经验有非常强烈的渴望。

2.学生参与导师制积极性高,但活动主动性差。2010级自愿参加136人,2011级68人,2012级全员参加113人(学校规定)。每次都能按时参加导师组织的活动的比例为67.7%,有时不参加活动的比例为31.06%,只有1%的学生从不参加活动。但是,能主动到中学向校外老师请教的只有19.05%,不去主动请教的有57.8%,偶尔会去请教的有23%。与他们希望获取教学经验的愿望相比,获取锻炼机会的行动却显得非常被动。

3.导师制指导内容设置满意度较高。对导师制设置的指导内容表示很满意的三个年级平均是23.5%,比较满意的平均是59.1%,不满意的平均是17.56%,这是由于个别教师指导不力造成的。对于辅导收获的大小,平均有19.18%的同学表示收获很大,收获比较大的占39.54%,一般的占33.25%,没什么收获的占8.04%。

4.导师制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一是学生真正实践机会很少。在“教学训练与微格教学”阶段,多数指导教师没能很好地组织小组内的模拟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试讲的比例只有22.4%。二是部分指导教师没按要求开展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没有规划,活动次数不足或没有活动。三是对学生没有严格管理,学生是否按要求参加活动,教师并没有严格要求,基本凭学生自觉自愿。四是学生对导师制辅导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学期应该做什么。

三、改进措施与改革前瞻

(一)改进教师教育模块选课方式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对他们教学能力形成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模块课选课之前,应该集中对模块课程进行详细说明,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的主要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等。另外,选修课程的选择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块或自由选修,可以尝试多种方式。

1.模块选择与自由选择相结合。模块课设置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但现实是学生在三年级选课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还比较茫然。考研还是就业?做教师还是考公务员?当这些问题还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课程的特点对课程选择就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模块课程的缺点是选择一个模块就要放弃其他模块,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用模块选择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选定一个模块之后,其他模块课程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2.模块课程与限选课程相结合。教师教育模块有些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技能训练”。因此,无论教师教育模块是否能正常开课,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模块,这门课程都应该作为必选课,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这也是此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目标。3.重新组合模块选修课程。取消模块限制,在三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课程,每学期每个模块选修课程不少于1门。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未来需要,又可以兼顾学生学习兴趣,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内容。

(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比例

“语文教学论”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要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1.增加小组合作的内容,丰富合作活动的形式。学生按照每7人一组的标准进行小组合作,合作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课堂上分组进行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学会备课。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备课讲课,小组合作准备1课时的教学内容,推荐本组同学进行说课和模拟讲课。三是每个学生另外准备15分钟课程进行视频录制,同组同学模拟中学生配合课堂互动,录制的教学视频经过教师评判赋分,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个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模拟授课,且大家互为师生,真切体会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角色的不同特点,思考语文教与学的规律。

2.增强教学视频观摩后现场评课的力度。结合所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中学语文教学视频观摩的次数,并由学生和教师进行现场评课,评课内容结合语文教学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印证。这样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体会。

3.学生讲授和讨论“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对“语文教学论”中的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备课讲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思考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拓自己的视野,也锻炼讲课能力。对于某些新的有争议的观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三)进一步加强校内外沟通与合作

双导师制的实行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学生受益匪浅,但也存在多种问题。为了能提高导师制的辅导效果,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的沟通与合作。

1.对学生进行导师制宣传与说明。有些学生对导师制的要求并不明确,更没有认识到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因此,校内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导师制的宣传和说明,介绍每一学期的指导内容、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要求评价校外导师指导的质量,以便改进存在的问题。

篇11

【中图分类号】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及学生自主性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承担着学生由字到句再到篇章的学习掌握的任务,同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又不可避免地承担着小学生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这样一种特点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三年级以上的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课堂的分角色表演、有感情朗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当提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便会想到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即学生自主性的提高。所谓自主性是指某一行为的主体根据自己意愿来从事某一行为的动机、能力或者特征。对于学生而言,自主性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学习的主动性和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完全不需要教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更为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更多的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来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调动和开发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时也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学生对于教师有着天生的敬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种距离和隔阂,但是师生之间又是最为亲密的,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挖掘潜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一个肯定,对于学生是极大的鼓励,从简单的字词的识别、作业的书写和文章的阅读等方面的肯定都会对学生在该方面的进步产生影响,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架构并形成自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除自己讲解文章之外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所谓的教学相长。

其次,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自主性就是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能力及小学生学习的需要等来制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反应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便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角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而是要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小学生自身特点而言,年龄、注意力、理解能力和控制力等都使学生兴趣的开发成为一种必然。激发兴趣爱好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认识主体形成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具有渲染力的语言及相关教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该种兴趣。如课堂中小故事的穿插、小的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成语或者某一文章的内涵,通过课堂即兴表演或者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小学生由于其心智水平发育不完全,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该种心智的培养的同时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尊重体现为对其人格和尊严尊重的同时也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方法及学习方法的获得等给予其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他们选择时,教师应给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能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习的效果。

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从三年级开始,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来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向学生讲解课文所选作品创作年代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会促使学生更为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答案。小学语文教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主性的体现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一个长久坚持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自己坚持更需要教师的督促引导。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很多情况下便需要成年人的监督来完成某项学习或者任务。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从文章的解读顺序、解读方式等方面给予引导,注重小的细节;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坚忍不拔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挫折承受能力,比如,一次小的错误通过恰当的教师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改正。在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学生便能更自由、更积极的自主学习。

三、结语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时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处于初成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外,还应将视线更多地放在学生兴趣培养和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并为其创造条件时,教师也便会收获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带来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J].学周刊,2012(08).

[2]蔡丽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09).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学习兴趣足并且学习积极性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本身语文成绩差,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严厉批评,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与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产生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成绩差的学生其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然而成绩好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一定好吗?其实不然,一般我们所说的“成绩好”是指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分数高不一定代表语文能力高。由此我们看出,目前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不管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两极分化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另外,分析两极分化时我们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在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响着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因素。

第一,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其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随着个体成长小学生自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独立性得到很大发展,此时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固执,会由于某些小事而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语文成绩。其次,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逐渐加大,较低的智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行为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个体的发展其学习习惯会发生改变。一些小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自身成绩的进步;而另一些小学生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其次,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部分小学生会逐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造成小学生之间成绩的巨大差异,进而产生两极分化。

2.2 学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学生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

第一,教师方面影响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的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因为小学生自主意识不高,所以课堂中小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此时教师却过分重视课本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能够增强师生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运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难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错误。现阶段,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坏学生”。这种评级方法太过片面,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进而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第二,学校方面的因素。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然而现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源库,所以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因此学生的阅读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两极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一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其过分溺爱,所以学生从小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父母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此时习惯的养成已经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学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或者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使得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村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4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其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给予了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上课内容刻板、不生动,则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性,这使得一些思想懒惰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避免两极分化产生的对策

3.1 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不强,因此依靠小学生自己转变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难的。所以,教师和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这一现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还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切不可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从而其语文学习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师要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以前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谈话、鼓励等教育方式。教师要针对成绩差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进步,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2 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一,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单调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小学课堂中过多的课堂活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活动变成“闹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将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适当的课堂互动,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凑到一块,学习差的学生会凑到一块,如果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就会加速两极分化的产生,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组,不要按照成绩分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两极分化。虽然合作学习会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容易成为“焦点”,成绩差的学生很容易成为“背景”,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关注,多给他们鼓励与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新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大多数老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然而这种态度可能会加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按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程度相近的学生在同一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学校要加强自身硬件设施的完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加大对图书资源的引进开发,在学校内建立小型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 结语

小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严重的两极分化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教育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我们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通过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避免两极分化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徐芝梅.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6).

[2] 邹卡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两极分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