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2 09:27: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体育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体育教育

篇1

一、高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向、愿望、兴趣已不是他们唯一的趋动力。而且高中学生对于兴趣内涵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也可以说他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了“转变”。

高中学生与初中以下的学生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

二、高中学生的身体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

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高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三、普通高中的“普通”性,决定了它的“基础”性

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不仅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而且与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也不相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未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不经过科学选材、增加训练时间、强化训练、提供多种特殊的条件,只是通过体育课是不可能培养出专业运动员的。

篇2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育 情感教育 研究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困境

首先,师生们面对着传统“科举制”与“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成绩决定一切,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谆谆告诫一直萦绕在学生们的耳边;相反,如果成绩考不好,还会增加老师、父母、朋友与同学等的各种压力,包括父母的责骂、老师的不疼爱、学习成绩很好的朋友与同学的“冷视”,等等。而且,一般人们将个人成绩下降归结为“好玩”、“不务正业”等原因。此外,学校排名是某一同学成绩优劣的评价指标,也是学生们经常能感受到的“压力源”。其次,学生们的学习任务本来就重。高中学生不仅面对着满载亲友考上好大学、成就自我的压力,而且,高中的学习负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每一个学期至少要学六门课程,高一几乎要“通学”高中所有的课程(总共八门),高二固定学习的有六门,同时还要准备其他的会考科目。最后,体育热情不仅是由以上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且也归咎于身体与心理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学生身体的体质差(特别是女生),学生们更热衷于其他方面的活动(包括玩游戏、看小说等)。以上种种原因会致使学生们对体育课、体育老师有别样的看法――体育“无用论”、“时间浪费论”,更有甚者,会因为体育潜质不好与较强的自尊心而自卑;而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官”,也是以上种种问题的“罪魁”。

二、体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策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界定

所谓“情感教育”,一言以蔽之,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学。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要素来激发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围绕学生的兴趣将体育实践与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情感教学的对策

1.做好体育老师的本职工作,着力落实“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

古板的体育达标训练往往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专职的体育老师,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教育质量:

首先,应着重改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即学生上学的“主要”而不是“唯一”目标在于考试,在于得到最高的成绩结果。恰恰相反,“劳逸结合”的“求学”与“教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笔者作为龙水高中(乡下高中)一位高一与高二的体育老师,曾暗查以前所带三个班(共计120名学生)的学生对体育与学习的相关看法,发现:一天约有30%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为全班前10名)都相对热衷于体育运动,既包括跑步、散步、跳绳(女生为主)等简单的体育运用,也包括打篮球、踢足球(男生为主)等激烈的运动项目;同时,总人数中约有35%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一般为差等生或者体育生)活动。此外,将近85%的学生都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减压”,能提升学习的“精神状态”;另外15%的同学对此不表态。此外,令人惊奇的是,依据高考数据,每个班五名到十五名之间的“外向”学生却有1/4的同学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出惊人成绩。因此,体育老师应该在体育授课中以“锻炼身心”为最终目标,强调体育有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要依据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训练。体育任课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质、体育潜力、个性倾向、合群度等因素来规划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即对于具有体育潜质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进行体育竞赛,激发他们的体育好强心与荣誉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体育潜质;对于一般为了锻炼体魄、提升精神面貌的同学,体育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进行持续的锻炼;而对于不怎么热爱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老师要运用“硬性”的惩罚措施与“柔性”的情感引导方法来动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此外,对于学生的学期测评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评比。

最后,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体育权威的优势,大力引导学生们主课知识与体育知识相结合。例如,运用人与人之间的体育游戏来释义“万有引力定律”等。

篇3

二、提高高中体育创新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环境,营造新的学习氛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对教育而言是很关键的。要是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心理负担势必沉重,其创新的欲望和劲头就会被削弱,即使教师千方百计地弄出新花样,他们也不见得会接受。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就必须进行变革、调整。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不应不假思索地否定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反而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表扬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和行为,帮助学生在轻松、宽容的环境中养成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和敢想、敢做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实践操作、集体激发、问题探讨等有助于师生间、同学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创新欲。例如,游戏环节是体育课上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玩游戏前,可先将传统的游戏规则和玩法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创造新玩法或者新规则,并将新玩法新规则应用于课堂教学,如此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人性化教学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的体质体能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绝不能“一刀切”,不能采用唯一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要求学生,更不能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跳远,而有的学生则有跳高的天赋,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学生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分别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该方面的技能。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强迫学生练习不喜欢的运动,或者忽视学生的天赋,让学生练习不擅长的运动,不仅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反而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学生的个性被扼杀,还谈什么创新?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开展人性化教学。只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创新教学才能落实,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四)循序渐进地教学

由于学生有不同的体育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但教师在“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同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教师要保证学生经过教学训练后,其体育素质较训练之前有所提高。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一下全部跳过1.6米,而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高提出不同的高度要求,并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度提高横杆高度,以此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帮助学生发掘潜力。

篇4

1.创新教学模式构建

1.1自主合作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突出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中生在体育学习时,反对教师的独断安排,希望自己能独立学习。因此,开展高中体育教学,作为教者定位于学习主体之上,设计学生喜爱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之中,实现相互交流、扶持配合,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

针对学生在投篮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详细为学生讲解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动作要领、重点、难点和出手的角度,抛物线的高度等问题。这种结合学生实践基础的理论讲解,学生听起来不再枯燥、被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投篮技术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热爱体育教学。在实践练习之中,再组织学生相互间进行合作评价。如此自主合作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甚为明显。

1.2探究体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系列创新要求,其中有一条就是突出教学的"探究性和体验性",侧重于良好习惯形成与正确健康意识的树立。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者可积极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笔者的具体实践为例:

1.2.1创编专刊。结合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与活动,如: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等,借此契机,开展体育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专刊"的创编。如此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奥运精神与爱国情怀。

1.2.2学案研究。确立"篮球投篮技术探究学习"专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学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协调。帮助学生修改筛选必要的探索问题,再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地深入探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揭示带球过人的动作要领。

2.形式灵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利用尝试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老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90%的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尝试、实践的结果。

教师还可以把发现法应用于体育教学,即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的技能和动作要领。通过发现法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在助跑跨跳的教学中就采用了发现法教学。教师预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的技能概念,而向学生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接着教师又引发了下列问题:"你们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近有关系吗?"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比较,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3.创设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心理

篇5

体育欣赏主要是指通过观赏者做出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以形成对体育运动内涵予以全面欣赏的过程。针对于高中体育教育阶段,此时为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在高考的重压下,致使高中体育课程的课时予以压缩,加之学校所提供的体育场地不完善、运动器材不全面,从而达到体育课程上活动形式较单一。并且高中体育课上的理论教学几乎被教师忽视,仅进行较简易的体育课外活动。高中阶段时,学生家长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由于求成心切,进而害怕因体育课程学习而耽误文化课程的教学时间,进一步导致学生压力过大。据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高中体育课程多被文化课予以替代,学生几乎没有可用的途径以获取必备的体育知识,更加无法理解体育欣赏的深层含义。然而,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欣赏教育已变得较为重要,此类教育方式的开展不仅能对学生的知识面予以拓宽,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有效调节其心理素质,进一步满足高中学生能力的需求。

2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

中的应用途径无法否认,高中学生基本已具备一定体育欣赏能力,且此种能力依据男女性的兴趣取消不同所呈现出的程度亦不相同。女生多喜欢健美操、表演等休闲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而男生则喜欢足球、篮球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这样就需教师在进行欣赏教育时依据学生的个体特征予以合理安排,具体而言需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

2.1内容上的突破

教师在进行欣赏教育时,需将书本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欣赏教育进行结合,实行健康第一的主要指导思想,充分将体育课程的内涵予以体现。在提高高中学生对运动技能及运动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对其所缺乏的心理健康、社会相关知识予以普及,以达到提高高中生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目的,促使其养成较优的体育运动习惯,以实现身心健康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时,需将其中的内容与健康意识予以结合,在进行体育欣赏教育时,可通过讲授健身器材、项目、场所、文化娱乐等知识,将其与实际发生的体育健康活动予以相连。通过文字与图片相配的生动讲解,使得高中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健身知识,加深其对体育深入感受。

2.2实践上的突破

教师需合理的将实践教学与欣赏教育相结合,在进行体育实践课程时,教师应充分通过语言、肢体等方式以达到演示、示范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其对运动技能掌握水平的目的。然而就目前而言,较多数高中体育中的实践课程常受实践教学场地的控制,运动器材亦少于学生人数,使得学生难以对运动技术进行全面掌握。因此,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实践的内容予以突破,即为积极开展体育理论欣赏课程;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新型技术,以使学生了解实践课中所使用运动器材的相关知识以及练习方法等。通过上述措施的实行,可有效激发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促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达到欣赏教育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俯卧式跳高时,可先通过实践教学的演示,以使学生对此项运动予以大致的了解,再通过在室内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具体动作技术进行演示,加上教师详细的讲解,可有效加深高中学生对此类运动项目的理解。而此时,再将学生带至室外进行实际,可获得较优的效果。

2.3教学方法上的突破

现如今,高中体育教育中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分为2种类型。(1)直接讲解型:高中阶段学生多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其主要任务为学习文化知识,进而忽略了体育活动,多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含有一定的疲劳感。因此,教师可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将相关体育欣赏知识直接呈现出来,使高中学生得以直接性的对体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演变予以了解;(2)间接欣赏型: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使学习紧张的学生得以放松,还能够让其在随着解说员的解说进而提高对比赛的关注度,进一步使其了解此类运动的相关规则。同时,通过运动员于比赛时所呈现出现身态及其勇敢、乐观的心态,亦会对高中学生造成极大影响,从而达到提高体育知识与审美教育的双重性目的。例如,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搜索对中国竞技体育史上闻名于世界的标志性女排赛事予以观看,学生在感叹运动员技艺高超的同时,还可对其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予以了解,促使学生获取心灵的洗涤,进而达到将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目的。

篇6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中国人民对于足球的喜爱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国足球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足球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被纳入到高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那些喜欢足球的高中生提供一个从小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的选手,并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中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将竞技体育引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成绩。

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竞技体育教育模式是通过体育比赛项目而引申和提炼出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竞技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竞技体育教学是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的组合和尝试。由于足球属于竞技性和互动性较强的一项体育项目,因此将竞技体育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前在国家鼓励发展足球事业的背景下,一方面竞技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将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比赛的理解,以及了解足球战术相关问题,对学生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力,因此,通过竞技体育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主要途径。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魅力在于队员间的默契配合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足球运动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践能力。通常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就意味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班级中开展。这样的基础运动单位更加有利于教师通过体育锻炼和项目比赛来掌握同学们的体育能力,从而通过竞技体育教学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形成一个最佳效应的团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质,并提高班级整体的体育成绩。

二、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建议

高中阶段是学生期间学业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而在这一时期选择修习足球已经充分说明学生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喜爱和热情。在这一情况下,将竞技体育引入到高中足球教学中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足球能力和体育成绩。

1、端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

在学生传统意识中受学校和家长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运动就以一项学习之余的消遣和放松的运动。但是在现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消遣和放松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帮助学习培养耐力和意志力以及团队意识,这都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和技能。竞技体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学生的体育能力由基础上升到全面。这样,在竞技体育教学的模式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从而在运动中调整和纠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竞技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竞技体育教学中足球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运动细胞和运动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充分的了解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规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体育精神[1],而且在足球运动中需要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2、培养学生足球竞技能力

在高中足球体育课程中想要提高学生足球竞技能力,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学生关于足球的理论知识,包括足球运动的规则、动作技术要领、足球所蕴含的战术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足球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其次,在学生充分掌握了足球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需要进行相应强度的实践训练。实践训练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并且在体育教师严格的要求下做好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规范、正确,这样才能提升足球水平和实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只有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足球能力的提高和充实[2]。这样才能够将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

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足球项目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足球运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和水平,并将自身多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运动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和团队参与感,从而加强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学生间的凝聚力与整体性。

作者:董元朝 单位:陕西省礼泉县第二中学

篇7

 

一、结合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理论知识学习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到疲累,体育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自由、轻松的环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提高高中生的体育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他们进行任务繁重的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检测,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

 

以一名体育教师测验学生身体素质为例,他将对学生身体测验的内容划分不同的等级,观察学生能够达到的等级。以“跳绳”这一运动项目为例,教师将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60个/分钟、80个/分钟以及100个/分钟,在具体观察中,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由一个学生跳绳,另一个学生计时并计数,轮流进行,直到学生测验完毕。观察学生的测验结果,教师发现女生组基本可以达到80个/分钟的水平,而男生组基本在60个/分钟这个等级。跳绳这一项体育运动重在考察学生身体的灵活度,由观察结果可以知道,女生的身体灵活度普遍比男生要好。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测验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教师制定了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强度,根据体育课堂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这一目标,教师将训练的强度定在55个/分钟,男生和女生都可以完成体育训练任务。

 

由此可见,体育训练内容缺乏合理性,难以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身体素质进行测验,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他们能够接受体育训练强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缓解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压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高中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循序渐进落实合理训练规划

 

结合高中生身体素质制定体育训练计划,主要目的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可以从体育训练中实现强健体魄、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目标。当教师制定出合理训练计划之后,是否就可以真正落实训练计划呢?由于传统体育课堂缺乏活力的特征,使得训练计划在落实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充分发挥出合理训练计划的重要作用,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合理训练计划落到实处。

 

依然以教师制定出的训练规划为例,教师将学生跳绳的等级水平做出了明确的规定,55个/分钟即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训练,55 个/分钟的等级对于女生来说毫无难度,对于男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完成。所以,学生迅速完成了训练任务,由于难度等级不是特别大,有一些学生还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由此可见,循序渐进将体育合理训练计划落实,难度和强度合理的训练内容,使得学生迅速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从体育训练中体会到乐趣,对重新唤醒高中生体育兴趣发挥出了非常大的作用。针对当前高中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将体育训练内容的难度和强度调整到合适范围,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就可以让高中生从体育训练中享受到乐趣,充分激发出他们的体育学习热情和兴趣,逐步提高高中生体育水平。

 

三、走出体育课堂,与高中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体育教学课堂时间有限,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实现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合理的体育训练活动,可以适当走出课堂,将合理训练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高中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以跑步运动为例,跑步运动应该是一项长期的运动项目,跑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肺活量和身体素质,达到强健体魄的重要目的。某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出了合理的训练计划,即每天早上慢跑15分钟,时间不长,不会耽误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有学生可以在上学路途中进行跑步运动,长此以往,高中生的身体素质逐步增强,也逐渐养成了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使体育合理训练活动走出体育课堂,与高中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体育训练效率,也可以增强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对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8

赏识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它对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在高中体育课中渗透赏识教育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体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有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紧密互动才能够有效实施,只有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共同参与,彼此交流,才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理想的目标。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而进行,教师是传统高中体育教学实施中的主角,在教学的实施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高中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感到无趣,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感到无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紧张,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渗透赏识教育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开展足球教学时,如果只是采用那种机械的讲述学生对于足球教学很难产生参与的积极性,足球教学的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经常要组建一些足球技巧训练的合作小组,这时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作为各个不同小组的一员参与到学生足球技巧的合作训练中,这种互动与交流,让学生产生一种平等、亲近的体验,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合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足球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得到充分的激发,这样的师生关系构建是开展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赏识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于评价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即使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有评价的环节,也只是流于形式,评价的内容相对单一,评价的方式比较落后,在评价的过程中只重视评价的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则很少关注,对于学生具有的优点关注度也不高,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相反,还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评价的方式不合理而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的评价方式是阻碍赏识教育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利于赏识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挥赏识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合理评价机制的构建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科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体现的人文素质,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才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与其说这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不如说这是一个赏识的过程,这种综合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赏识评价,这种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关注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在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针对那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能力较弱,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缺乏应有的关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喜欢采用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缺乏分层次的教学内容,这就形成了冰火两重天式的教学局面,一方面,能够适应这种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的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缺乏关注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积极评价与赏识,对于体育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开展这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因此,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要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相适应,要因材施教,发挥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潜力,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尤其要对那些体育学习存在困难,参与体育学习活动信心不足的学生格外关注,要以赏识的目光关注他们,发挥他们体育学习中所具有的优势,尽量消除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以赏识的态度促进他们的体育能力不断发展。高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开展,对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四、要用真诚的爱作为教学高效实施的重要驱动力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表现,对于学生的情绪、思想和生活实践缺乏应有的关注,教师不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要知道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高中体育教学赏识教育实施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要像学生的亲人那样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不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切实解决这些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具有真诚的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赏识、关注、关心,以教师的爱的力量作为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强大驱动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空前高涨,这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学生身上只有一点点优点,教师也要给予真诚的赏识与鼓励,让强者通过教师的鼓励与赏识变得更强,让弱者通过教师的赏识得到更快的进步。例如,在开展韵律体操教学时,一些学生在做动作时往往信心不足,但是,偶尔在某一个动作上做得却很到位,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你这个动作做得真漂亮,你其他的动作再加把劲,比这个动作做得会更棒。”在这样的赏识语言的激励下,原本对于体操训练不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对体操训练也产生了兴趣,这对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

 

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只是用语言开展赏识教育,单纯进行语言激励,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最终学生还是对体育学习缺乏信心,体育学习的实效性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足及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学生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措施,获得更多成功的学习体验,这是赏识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最佳方式。

 

篇9

一、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1.重视“特长教育”忽视“全面发展”的教育

体育特长生一般都是指那些体格健壮、身手矫健的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多数教育工作者局限的认为,体育特长生只需要创造出优秀的体育成绩即可,所以在正常教育时往往仅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训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加上学生在高中时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控能力较弱,导致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思想素质比较薄弱,容易意气用事,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2.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文化课”的教育

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差,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放弃文化课。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学生的认知中,选择体育特长生这条路正是因为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他们只要加强体育训练,不需要学习文化课知识。

3.重视“竞赛训练”忽视“科学训练”

这种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健康发展,极度的荣誉至上的竞技观念会导致学生过分追求比赛成绩和奖项名次从而进行超负荷的体育训练,由于没有规范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只是注重训练量的累积,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过度疲劳,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种训练观也是尤为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统一认识、统一训练,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体育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及管理策略的探究

1.明确体育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首先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在体育特长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除了督促学生进行日常的体育训练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体育特长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特点,专门制定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的制度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约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施定期谈话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缓解他们的压力、纠正一些不良品行。这有利于帮助体育特长生及时走出思想误区,培养良好的品行。

其次应注重学生文化课教育。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例如,建立成绩排名奖惩制度,对学习成绩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学习成绩退步的学生加以批评惩罚,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改变他们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般来说,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弱,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文化课教学时,要尽量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他们文化知识水平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

再次应合理规划学生的体育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合理规划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注意劳逸结合,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树立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做好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工作

首先应科学地选拔体育特长生。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一些学生认为: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好,那就去学体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以,教师在选拔体育特长生时,要科学严谨,必须坚持按照一定的选拔程序:初选、报考、文化考试、复试、分析筛选等顺序进行严格地选拔。不能只凭体育教师的直觉和体育成绩直接选择,更要杜绝出现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的不严谨的现象。

其次应科学地制定学生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训练计划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和训练成绩来制定,要具有科学性、现实性、预见性等性质,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训练时要注意要劳逸结合,避免学生超负荷训练而过度疲劳等不良现象。

最后应严格地实施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明确各阶段的训练计划和任务,更要有完成训练任务的具体措施。制定结合变化情况及选择的训练方法;另外,教师要在整体训练计划的大纲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训练结束后,我们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省恢复自己的体能。

总而言之,本文结合了现代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和训练状况及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初步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特长生的资源,并建立良好的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机制,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多元化发展,在未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不仅成为培养学生健康体格的重要形式,也成为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手段着积极作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品质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引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从高中体育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格做基础,学生的智力发展势必也会受到阻碍。高中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精神容易疲劳,紧张的学习姿态之余,利用广泛的户外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格,还可以让学生绷紧的神经得到疏松和休息。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高中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 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 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步人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加强体育素质教育

1.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其次,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向及遇到的问题要予以指导、点拨、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最后,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分层教学一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等等。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外,通过上体育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如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有这些素质,在体育课中都得到了发展。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3.注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现有的体育教师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这种以往的知识结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培养与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另外应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地钻研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对学生组织教学、训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素质教育。

总之,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足够重视,这应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阶层所必须认识到的。体育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职业高中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基于此,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更要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等,养成好的体育习惯,使其受益终生。本文就职业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问题和特点,结合笔者在职业学校执教二十多年的经历浅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任务的特殊性

鉴于职业高中的社会责任,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不能单纯地向普通高中看齐,一味地追求对口高考升学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正视自身的教学特点,明确教学任务的特殊性。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除了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体育能力,包括基本的卫生保健和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等自身作用,还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等,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将所学知识化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后继手段,并将职高体育的时间界限扩展到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之中,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关乎着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科学思维和兴趣的培养,体育达标,考试合格绝不是我们教学内容的最终目地。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满堂灌”、“教师第一”的方法上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背道而驰。

笔者在教授本校的体育课程时,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比如对旅游专业学生加强韵律操和艺术体操训练,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计算机,财会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尽量安排健美操和武术这一教学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使得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学生长时间集中精神,面对显示器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对于机械、土木等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选择田径这一教学内容,将障碍跑、接力跑、50米跑、100米跑单元课时量加大,并以跳远、投掷项目等专项课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其耐力、灵敏和力量等身体素质,附加篮球等集体性质较强的活动,提高其团队精神,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职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特点,表现为平时支配时间较多并带有间断性的特点。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较多,并且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拿本校的学生来讲,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对应着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而这些实习多数为间断性的外出实习,而且针对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各个专业组织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等都对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时间相对缩短,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基于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运动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合理地规划体育锻炼时间,不能积极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体育活动很盲目,由于缺乏相应的场地、器材和教师的指导,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难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课外活动的展开则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本校为例,由老师牵头,学校提供场地和器材,组织了手工制品,机器人组装,篮球、足球等各种球类的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比赛,制品展览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据统计全校有83%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成效显著。

四、遵循合理的教学原则

为了保证体育活动的教育效果,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体育教学与学生品质培养相统一的原则

体育教学与学生品质培养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职高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向社会的技术型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将思想品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原则

教师应该热情对待、关心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老师应选择合适的考核手段,对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快提高体育成绩。体育教师绝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指挥者,更应该是一个和学生共同承担的合作者。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人,老师则是辅佐者,不断的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进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教学评价开放性的原则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全面地从学生、教师、环境三方面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并考虑教师的教学方式、内容态度,学校的校风、学风等因素和学生身体条件,注意教学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考试作为一种主要评价手段,应避免过去的过分军事化特性,减少限制,学生在教师所教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及特长,体现自我个性,逐步提高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养成好的体育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和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使得与休息互相交替,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五、结语

总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绝不是以简单的身体训练和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为主,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全方位发展,提高其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建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能积极参与探讨,将职业高中体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早日形成科学的职高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许建俊. 职业高中体育延伸性学习的实践探讨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6).

[2] 赵卫.职业高中体育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9(3).

篇12

2.激发运动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现在的体育教学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要把这种体育教学变成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很多种方法:一是分层教学法,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不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经过各自努力后都能达到预想的锻炼结果,让每位学生几乎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喜悦,这种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二是知识灌输法,语言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语言组织给学生讲解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以及对人身体的培养好处,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三是娱乐教授法,高中生对很多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学内容不但要新颖,教学方式也要活泼,增强体育课程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四是增强竞争法,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速度相对还是比较快的,为证明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可以采用增强一些竞争项目的方式激发学生斗志;五是标准示范法,教师的动作一定要规范有力,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美和运动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3.发挥主体作用

合作自助小组式学习让学生相互探究学习问题,看似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但是给学生填鸭式的灌输更多的知识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新的教学模式恰恰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着重通过一些体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各小组通过内部讨论解决一些带有难度或是需要归纳总结的问题,从而使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老师教变成自己学。在内部讨论、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自我表现,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争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勇敢表达自我观点的欲望;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思考和理解学习目标,使教学效果更好。另外,学生在讨论、质疑的小组协作过程中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日后踏上社会就会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4.合理选取内容

体育教学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它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接收的全部信息。讲求时效、科学、男女分开、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要符合教师的能力、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和厂地器材条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教学效果等前期调研分析,结合现阶段体育教学条件,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实际年龄结构、接受能力和接受取向等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优化,不仅贴合现实生活,而且使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这里对教师就有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而且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还要说一点就是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本身,当地的人文、地理等环境是老师创新的源泉,取其精华,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将教材中的难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生动讲解,把教材用活,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更容易。

5.有效利用资源

完善的教学环境是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教学场馆、教学器材等就是教学资源。体育教学有室内和室外教学,在室内教学中学习体育的理论知识,然后在室外教学中让学生实践,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如果体育器材不满足数量及质量要求,学生得不到锻炼,那么教学进度会受影响。所以学校要及时引进教学器材,还有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应该在一些训练项目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制体育道具或是一器多种用途,充分挖掘体育器材的价值。另外,考虑到体育器材的条件有限性,分层分组教学是种好方法,每组学生充分利用器材轮流练习不同项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