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第一,供应与消耗协调一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第二,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二者相结合,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着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第四,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原则。履行合同约定,落实季节性施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要避免施工断断续续资源利用不足,要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
第五,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三、公路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和健全技术核定与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保证工程在如期交付使用。为此,施工前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人事制度。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在技术管理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可以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进行。
第三,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图纸会审是对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主要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以及采购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与设计选用的相符等方面进行会审。避免出现因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严重后果。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施工依据。
第四,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业技术人员通过向施工工人进行施工设计图的技术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第五,建立工程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公路安全交付使用。
四、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
五、公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填写竣工报告,组织预验收,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竣工验收的工程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总之,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因此,一定要重视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高速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管理科学发展至今其着重点已经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提出了“人本管理”思想,强调将“利用人”的资源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互结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以人本管理思想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无疑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着重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即激励员工。人本管理思想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第二,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三,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和高效的激励:第四,人本管理将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融合起来,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利益“双赢”。
二、基于人本管理的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需求来引导、加强和维持人的行为,使之能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激励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员工只有受到激励才会努力工作。人本管理下的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人们为满足需要而努力工作,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企业的管理目标。
首先,要确立人本管理中的激励主体。明确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激发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相一致。企业是否有良性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通常都潜藏着巨大的才智和能力,激励的目标即在于尊重和保护员工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基础上,把员工自身潜能的开发、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尽其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应尽的职责。另外,也应当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视企业与自身为一体,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其次,要遵循员工激励的基本原则。要把握好激励的公平、方式、时效和力度。激励的公平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机会均等:奖罚与功过一致:制定统一的衡量标准。同时激励也要坚持个性化原则,要针对员工不同的合理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使激励做到人性化。及时性是指奖惩不能错过时机,是激励的有效性重要指标之一。当员工表现优异,或有待更好绩效时,是激励的良好时机。激励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把握时机,才能让人们看到表现突出的利益或表现不佳的惩处,才能获得最佳的激励效果。最好的激励是恰到好处的激励,过高、过低都会对员工长期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人本管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
人本管理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能力、促使员工自觉主动地努力工作为目的的。这一管理方式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
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不仅仅只是薪酬,还需要企业对他们的认同,体现自我价值,要充分尊重他们,允许他们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尊重员工个性和有效识别、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从情感上认同企业,激发员工工作意愿,并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掘员工潜能,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
2 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益
一旦企业管理环境不足,就会增加企业员工的离职意愿。企业员工离职过多、流动性过必将有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一方面,会因需要招募、培训新员工而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另一方会因员工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及客户资料等,在其跳槽后这些机密为竞争对手所获取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在与员工加强法律约定的同时,要注重人本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在某些场合流露出对企业的种种良好评价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有益,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益。
四、基于人本管理思想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激励
1 按需激励,实现激励的差别化。员工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首先,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其自身特点、工作性质都不同。一线基层员工在组织中地位最低、人数最多、作用最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他们的有效激励方式应该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辅以信任激励、自激励、员工培训与发展激励。基层管理者是组织管理团队中的最低一层,直接监督操作员工的工作。对其采取适当的授权激励、合理的薪酬激励、职业生涯设计和实现激励是比较合适的激励方式。对于中级经理人来说,应当让其参与设定具有较高期望值的激励目标,将中级经理人的个人利益、职业远景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采取收入与绩效挂钩和重视内在报酬激励的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高层管理者在组织中位居高位,具有很大的决策权,经济条件优越,会更多地追求成就感和社会地位。高级经理人的薪酬应该以固定部分为基础,以灵活的、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薪酬为主,适当延长经营业绩考评周期,结合股权式激励,以求形成长效激励作用,重视内在激励。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都会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提高激励的效果。年轻员工普遍经济基础薄弱,优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具有一定的诱惑作用,但是他们又充满了开拓和进取精神,爱好广泛并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所以,管理者要多通过调查、访谈等沟通方式收集和了解年轻员工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对于处在中年阶段的员工,已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且处在年富力强的工作阶段,进行工作激励和成就激励会优于其他形式的激励。例如,赋予其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其授权而使其产生责任感,促使其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并相应地获得成就感。对于处在退休阶段的老年员工,可以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员工进行指导,发挥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的作用。
2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员工的劳动价值最重要的表现在薪酬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物质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同时合理的物质激励也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认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根据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和自身的需求,制定具有激励性的、多层面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复合型报酬体系,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当然,员工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激励,也要有精神上的激励。精神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有着激发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员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其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3 目标激励。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力,目标管理则是一种全能的管理模式,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个人目标通常包括物质、职务、自我实现等。企业应积极的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激励并协助员工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自觉地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些都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因此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何国栋,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H],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一、心理资本的基本理论
近代的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心理资本这个词汇。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运用心理资本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大势所趋。霍桑实验让人们意识到了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心理资本是怎样影响工作绩效的,学者并没有深入研究。心理资本的概念和人力资本的概念不尽相同,人力资本强调的是员工的技能和能力,是对员工专业素养的描述;心理资本则关注员工的心理因素,在心理上员工想取得什么样的个人成就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态度。当今社会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绩效不能单纯地从其经济贡献和表象特征上来衡量,目前对于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透彻和充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引导员工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绩效上,很少有学者研究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资本的开发。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以心理资本作为一种自变量,通过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到运用心理资本激励员工工作绩效的最好方式,最后找到心理资本影响工作绩效的激励模式。
二、研究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笔者从本企业总公司及分公司中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选取了60名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本样本中男性比例在60%,女性比例在40%。借鉴外国学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本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笔者制定了员工的心理资本量表,最后形成了正式的心理资本问卷,该心理资本量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乐观、坚韧、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关于这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如下列示:对自己的情绪有充分的认识;对周围人的情绪有充分的认识;在周围人情绪发生变动时能够及时观察领悟;当自己处在某种极端情感时,能够充分了解并调试;面对愤怒时,能使自己快速平静;能够有效的掌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在工作中为自己设置阶段性目标并达成;能够进行自我激励;与别人交流时自信;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自信;面对组织分派的重要任务都有完成的信心;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不因为白天工作的情绪而影响晚上的休息;不因为他人是否喜欢或接受,而影响自己做出的决定;下决心做的事情能够坚持不懈到最后;善于就工作问题和同事进行沟通。
通过对样本的问卷调查,回收整理,经过统计分析和对比,发现心理资本与员工的绩效呈正相关,即心理资本越多,越正向,员工的绩效越高。而在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四个方面中,情绪因素是最主要的。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新的维度和新的方向,是现代企业在组织管理中必须考虑的新的研究对象,心理资本对于提升企业绩效来说是一个有效的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的员工在社会压力和职业的枯燥感中渐渐变得心理不健康,企业在深层次激励员工上遇到了困难和瓶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组织发展的绩效要求,心理资本的作用将会愈加明显。总的来说,心理资本能够促使个体有效的完成组织所给予的任务和职责,能够有效支持企业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和目标计划。他们能从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中去总结知识,获取效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己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创新。这就说明了本文中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这个观点是合理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方面要注重心理资本这个因素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心理资本的作用去提高员工的绩效,让他们对企业的贡献达到最大。
参 考 文 献
[1]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7
[2][美]弗雷德·鲁森斯[著],王垒等[译].组织行为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价值工程原理及其内涵
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最小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公式表示为V=F/C。其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从上式可以看出,价值工程体现了系统性、辩证性和动态性的内涵。
其中“价值”不是单一的价值,而是产品的功能与其所耗全部费用之比,它是一种比较价值,V、F、C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F与C彼此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价值高低。因此在价值分析时,必须以系统的视角和辩证的思维综合进行评价。
“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功效,即性能。其本质为“有用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用价值”。它不仅体现为物理意义上的功能,还应包括其他形式的功能,比如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各种功能,并将其统一成总体功能进行分析。
“成本”一般指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功能一样,也应该包含相应的隐性成本,如社会成本、生态成本、信息成本等。成本内涵既包括经济类型的成本,也包括非经济类型成本等多种形式。
2传统成本会计存在的不足
传统成本会计中的成本不能反映产品的全部成本。一般来讲,产品的成本仅指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而对设计、服务等成本以及生态、知识及信息等成本并未计入到全部成本中,或对其核算过于简单。
传统成本会计往往注重成本的事后核算,忽视了事前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只注重成本,而不是将成本-功能综合考虑进行系统分析,在满足合理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管理。这势必造成成本管理的不科学性和片面性,导致成本会计的作用不能得以全面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价值工程原理对成本会计管理的启示
价值工程对成本会计管理的启示,可以从如何提高产品的价值来分析。要使价值升高,可采用以下5种方式:①在不改变产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寿命周期费用;②在保持产品原有寿命周期费用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功能;③既提高产品功能,又降低产品寿命周期费用;④产品寿命周期费用有所提高,但产品功能有更大幅度的提高;⑤产品功能虽有降低,但产品寿命周期费用有更大的降低。可以看出,价值、功能、费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成本的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着眼于降低费用,而是应深刻理解功能、成本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在价值提升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管理。
3.1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时侧重于生产或施工阶段,仅对生产成本或施工成本进行核算。价值工程思想是对功能进行分析,保留合理功能,舍弃不必要功能,以最低成本实现满意功能,从而节约费用。因此成本管理并不仅仅在生产、制造或施工阶段,设计、规划、施工、验收、运维等各阶段都需要进行管控,即应对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进行成本管理。
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成本的影响约为75%-95%,成为整个产品或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价值工程原理首先注重产品的功能分析,以实现必要、满意功能为前提,進行成本控制。而决策、设计阶段恰恰是对产品的用途、功能进行设计优化过程,因此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管理不是简单计算产品成本,而是通过功能分析计算功能成本。在成本管理时,必须重视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基于功能分析的成本管控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生产或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重点已发生改变,功能分析已不是关键前提,而是如何实现设计要求,保质保量高效完成任务成为重点,组织施工方案及其效率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应在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论证、部署前提下,对生产施工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以实现节约费用的目标,这阶段正是传统成本管理通常所关注的。
项目的竣工验收或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后期阶段的成本管理常常被忽略,而这阶段的成本也是构成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在进行成本预算及成本核算时,应对该阶段发生的费用进行条目梳理分析,对其进行成本管控。
3.2全方位进行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中通常对经济意义上的成本进行度量,而对非经济类型的成本并未进行分析。基于价值工程原理对成本的理解应该是类型广泛的。不仅包括经济类型的,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态、信息等各种形式的成本,而成本会计对上述各类成本并未涉及或对其核算过于简单。这就要求在成本会计活动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费用重新划分费用类别,增加成本项目。比如,增加生态成本项目、质量成本项目等,从而对由于生产外部性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成本、对因质量问题造成的附加成本进行核算等。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将HSE(健康、安全、环境)、知识、信息等方面纳入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
3.3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会计管理的内容、作用和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本管理从关注事中(生产、制造、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发展到事前(决策、设计)和事后(运维、服务)阶段的成本管控。对成本会计进行的项目重划与项目增加,要求会计管理要与技术管理相结合,成本管理贯穿设计制造以及运维全过程,涵盖多种类型成本形式,使得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相应的扩展,这就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向决策会计,进而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而与其相配套的是会计信息系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会计信息,以满足会计人员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
4结束语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技术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用其指导会计管理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它所带来的启示作用,为会计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蒋金森.价值工程理论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4(14):5-7.
[2]熊勇,李菊秀.实施价值工程需要对成本会计的改进[J].当代经理人,2005(3):31-32.
[3]李丽钦.价值工程与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