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第一,供应与消耗协调一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第二,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二者相结合,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着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三,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第四,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原则。履行合同约定,落实季节性施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要避免施工断断续续资源利用不足,要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
第五,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三、公路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和健全技术核定与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保证工程在如期交付使用。为此,施工前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人事制度。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在技术管理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可以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进行。
第三,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图纸会审是对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主要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以及采购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与设计选用的相符等方面进行会审。避免出现因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严重后果。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施工依据。
第四,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应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业技术人员通过向施工工人进行施工设计图的技术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以及使用要求交底、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等技术措施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
第五,建立工程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公路安全交付使用。
四、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工;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
五、公路竣工验收阶段技术管理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要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填写竣工报告,组织预验收,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竣工验收的工程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能力。总之,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因此,一定要重视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高速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管理科学发展至今其着重点已经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提出了“人本管理”思想,强调将“利用人”的资源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互结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增多,如何以人本管理思想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无疑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着重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即激励员工。人本管理思想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第二,人本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三,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和高效的激励:第四,人本管理将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融合起来,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利益“双赢”。
二、基于人本管理的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需求来引导、加强和维持人的行为,使之能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激励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员工只有受到激励才会努力工作。人本管理下的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激励人们为满足需要而努力工作,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企业的管理目标。
首先,要确立人本管理中的激励主体。明确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激发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相一致。企业是否有良性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通常都潜藏着巨大的才智和能力,激励的目标即在于尊重和保护员工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基础上,把员工自身潜能的开发、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尽其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应尽的职责。另外,也应当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视企业与自身为一体,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其次,要遵循员工激励的基本原则。要把握好激励的公平、方式、时效和力度。激励的公平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机会均等:奖罚与功过一致:制定统一的衡量标准。同时激励也要坚持个性化原则,要针对员工不同的合理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使激励做到人性化。及时性是指奖惩不能错过时机,是激励的有效性重要指标之一。当员工表现优异,或有待更好绩效时,是激励的良好时机。激励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把握时机,才能让人们看到表现突出的利益或表现不佳的惩处,才能获得最佳的激励效果。最好的激励是恰到好处的激励,过高、过低都会对员工长期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人本管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
人本管理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以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能力、促使员工自觉主动地努力工作为目的的。这一管理方式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
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不仅仅只是薪酬,还需要企业对他们的认同,体现自我价值,要充分尊重他们,允许他们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人本管理思想是以人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尊重员工个性和有效识别、满足员工需求,让员工从情感上认同企业,激发员工工作意愿,并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掘员工潜能,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度,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
2 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益
一旦企业管理环境不足,就会增加企业员工的离职意愿。企业员工离职过多、流动性过必将有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一方面,会因需要招募、培训新员工而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另一方会因员工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及客户资料等,在其跳槽后这些机密为竞争对手所获取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在与员工加强法律约定的同时,要注重人本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在某些场合流露出对企业的种种良好评价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有益,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益。
四、基于人本管理思想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激励
1 按需激励,实现激励的差别化。员工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首先,不同管理层次的员工,其自身特点、工作性质都不同。一线基层员工在组织中地位最低、人数最多、作用最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他们的有效激励方式应该是以物质激励为主,辅以信任激励、自激励、员工培训与发展激励。基层管理者是组织管理团队中的最低一层,直接监督操作员工的工作。对其采取适当的授权激励、合理的薪酬激励、职业生涯设计和实现激励是比较合适的激励方式。对于中级经理人来说,应当让其参与设定具有较高期望值的激励目标,将中级经理人的个人利益、职业远景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采取收入与绩效挂钩和重视内在报酬激励的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高层管理者在组织中位居高位,具有很大的决策权,经济条件优越,会更多地追求成就感和社会地位。高级经理人的薪酬应该以固定部分为基础,以灵活的、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薪酬为主,适当延长经营业绩考评周期,结合股权式激励,以求形成长效激励作用,重视内在激励。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都会有所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提高激励的效果。年轻员工普遍经济基础薄弱,优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具有一定的诱惑作用,但是他们又充满了开拓和进取精神,爱好广泛并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所以,管理者要多通过调查、访谈等沟通方式收集和了解年轻员工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对于处在中年阶段的员工,已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且处在年富力强的工作阶段,进行工作激励和成就激励会优于其他形式的激励。例如,赋予其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其授权而使其产生责任感,促使其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并相应地获得成就感。对于处在退休阶段的老年员工,可以让他们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员工进行指导,发挥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的作用。
2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员工的劳动价值最重要的表现在薪酬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物质激励可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同时合理的物质激励也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认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根据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和自身的需求,制定具有激励性的、多层面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复合型报酬体系,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当然,员工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激励,也要有精神上的激励。精神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有着激发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满足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员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其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
3 目标激励。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力,目标管理则是一种全能的管理模式,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个人目标通常包括物质、职务、自我实现等。企业应积极的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激励并协助员工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自觉地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些都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因此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何国栋,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管理[H],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一、心理资本的基本理论
近代的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心理资本这个词汇。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运用心理资本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大势所趋。霍桑实验让人们意识到了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心理资本是怎样影响工作绩效的,学者并没有深入研究。心理资本的概念和人力资本的概念不尽相同,人力资本强调的是员工的技能和能力,是对员工专业素养的描述;心理资本则关注员工的心理因素,在心理上员工想取得什么样的个人成就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态度。当今社会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绩效不能单纯地从其经济贡献和表象特征上来衡量,目前对于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透彻和充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引导员工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绩效上,很少有学者研究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资本的开发。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以心理资本作为一种自变量,通过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到运用心理资本激励员工工作绩效的最好方式,最后找到心理资本影响工作绩效的激励模式。
二、研究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笔者从本企业总公司及分公司中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选取了60名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本样本中男性比例在60%,女性比例在40%。借鉴外国学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本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笔者制定了员工的心理资本量表,最后形成了正式的心理资本问卷,该心理资本量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乐观、坚韧、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关于这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如下列示:对自己的情绪有充分的认识;对周围人的情绪有充分的认识;在周围人情绪发生变动时能够及时观察领悟;当自己处在某种极端情感时,能够充分了解并调试;面对愤怒时,能使自己快速平静;能够有效的掌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在工作中为自己设置阶段性目标并达成;能够进行自我激励;与别人交流时自信;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自信;面对组织分派的重要任务都有完成的信心;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不因为白天工作的情绪而影响晚上的休息;不因为他人是否喜欢或接受,而影响自己做出的决定;下决心做的事情能够坚持不懈到最后;善于就工作问题和同事进行沟通。
通过对样本的问卷调查,回收整理,经过统计分析和对比,发现心理资本与员工的绩效呈正相关,即心理资本越多,越正向,员工的绩效越高。而在影响员工工作表现的四个方面中,情绪因素是最主要的。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新的维度和新的方向,是现代企业在组织管理中必须考虑的新的研究对象,心理资本对于提升企业绩效来说是一个有效的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的员工在社会压力和职业的枯燥感中渐渐变得心理不健康,企业在深层次激励员工上遇到了困难和瓶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组织发展的绩效要求,心理资本的作用将会愈加明显。总的来说,心理资本能够促使个体有效的完成组织所给予的任务和职责,能够有效支持企业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和目标计划。他们能从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中去总结知识,获取效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自己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创新。这就说明了本文中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这个观点是合理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方面要注重心理资本这个因素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心理资本的作用去提高员工的绩效,让他们对企业的贡献达到最大。
参 考 文 献
[1]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7
[2][美]弗雷德·鲁森斯[著],王垒等[译].组织行为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价值工程原理及其内涵
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以最小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公式表示为V=F/C。其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从上式可以看出,价值工程体现了系统性、辩证性和动态性的内涵。
其中“价值”不是单一的价值,而是产品的功能与其所耗全部费用之比,它是一种比较价值,V、F、C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F与C彼此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价值高低。因此在价值分析时,必须以系统的视角和辩证的思维综合进行评价。
“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功效,即性能。其本质为“有用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使用价值”。它不仅体现为物理意义上的功能,还应包括其他形式的功能,比如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各种功能,并将其统一成总体功能进行分析。
“成本”一般指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功能一样,也应该包含相应的隐性成本,如社会成本、生态成本、信息成本等。成本内涵既包括经济类型的成本,也包括非经济类型成本等多种形式。
2传统成本会计存在的不足
传统成本会计中的成本不能反映产品的全部成本。一般来讲,产品的成本仅指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而对设计、服务等成本以及生态、知识及信息等成本并未计入到全部成本中,或对其核算过于简单。
传统成本会计往往注重成本的事后核算,忽视了事前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只注重成本,而不是将成本-功能综合考虑进行系统分析,在满足合理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管理。这势必造成成本管理的不科学性和片面性,导致成本会计的作用不能得以全面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价值工程原理对成本会计管理的启示
价值工程对成本会计管理的启示,可以从如何提高产品的价值来分析。要使价值升高,可采用以下5种方式:①在不改变产品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寿命周期费用;②在保持产品原有寿命周期费用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功能;③既提高产品功能,又降低产品寿命周期费用;④产品寿命周期费用有所提高,但产品功能有更大幅度的提高;⑤产品功能虽有降低,但产品寿命周期费用有更大的降低。可以看出,价值、功能、费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成本的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着眼于降低费用,而是应深刻理解功能、成本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在价值提升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管理。
3.1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时侧重于生产或施工阶段,仅对生产成本或施工成本进行核算。价值工程思想是对功能进行分析,保留合理功能,舍弃不必要功能,以最低成本实现满意功能,从而节约费用。因此成本管理并不仅仅在生产、制造或施工阶段,设计、规划、施工、验收、运维等各阶段都需要进行管控,即应对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进行成本管理。
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成本的影响约为75%-95%,成为整个产品或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价值工程原理首先注重产品的功能分析,以实现必要、满意功能为前提,進行成本控制。而决策、设计阶段恰恰是对产品的用途、功能进行设计优化过程,因此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管理不是简单计算产品成本,而是通过功能分析计算功能成本。在成本管理时,必须重视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基于功能分析的成本管控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生产或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重点已发生改变,功能分析已不是关键前提,而是如何实现设计要求,保质保量高效完成任务成为重点,组织施工方案及其效率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应在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论证、部署前提下,对生产施工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以实现节约费用的目标,这阶段正是传统成本管理通常所关注的。
项目的竣工验收或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后期阶段的成本管理常常被忽略,而这阶段的成本也是构成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在进行成本预算及成本核算时,应对该阶段发生的费用进行条目梳理分析,对其进行成本管控。
3.2全方位进行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中通常对经济意义上的成本进行度量,而对非经济类型的成本并未进行分析。基于价值工程原理对成本的理解应该是类型广泛的。不仅包括经济类型的,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态、信息等各种形式的成本,而成本会计对上述各类成本并未涉及或对其核算过于简单。这就要求在成本会计活动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费用重新划分费用类别,增加成本项目。比如,增加生态成本项目、质量成本项目等,从而对由于生产外部性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成本、对因质量问题造成的附加成本进行核算等。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将HSE(健康、安全、环境)、知识、信息等方面纳入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
3.3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会计管理的内容、作用和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本管理从关注事中(生产、制造、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发展到事前(决策、设计)和事后(运维、服务)阶段的成本管控。对成本会计进行的项目重划与项目增加,要求会计管理要与技术管理相结合,成本管理贯穿设计制造以及运维全过程,涵盖多种类型成本形式,使得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相应的扩展,这就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向决策会计,进而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而与其相配套的是会计信息系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会计信息,以满足会计人员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
4结束语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技术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用其指导会计管理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它所带来的启示作用,为会计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蒋金森.价值工程理论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4(14):5-7.
[2]熊勇,李菊秀.实施价值工程需要对成本会计的改进[J].当代经理人,2005(3):31-32.
[3]李丽钦.价值工程与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159.
前 言
城市园林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一、城市园林工程的特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美化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新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规划的布局质量,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多样性,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结合的综合领域,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工程管理的一些的特性:
(一)工程建设的广泛性和附属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上日程。园林景观工程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如城市绿化广场、大型公园、高速公路等都成为了较集中的园林工程的展示场所,而大部分的社区、住宅小区及一些功能性建筑物的周边,园林绿化工程更多地作为配套附属工程。
(二)工程营造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建筑小品的建造、植物的配植等方面讲求艺术性,其景观效果就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去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如绿化配植,哪株宜直、哪株宜斜,植物的朝向、呼应是否生动有趣、顾盼生姿,造型如何设计等都是要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把握了。
(三)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受整个国内市场经济因素及区域市场的影响,园林绿化材料的价格很难把握,而园林绿化工程所需的植物材料品种又繁多,故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四)实施对象多是活体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地被、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功能和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达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调节温度、隔音杀菌、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的功能。
(五)园林施工的季节性和管护的长期性
园林绿化工程其绿化种植季节性强,讲求适时适地种植。施工时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因而施工质量较其他的工程质量更难以控制。绿化施工只是简单的种植,而重要的是种后长期管理养护的过程。只有长期精心的管护,才能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
二、城市园林施工组织设计安排
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园林施工程序的安排是随着拟建工程项目的规律、性质、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变化,既有固定程序上的客观规律,又有交叉作业、计划决策人员争取时间的主观努力,因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施工程序的安排原则。为此在编制组织设计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园林绿化技术方面的措施,能够指导管理人员有的放矢。
三、城市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施工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因此,园林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园林施工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园林施工企业被戏称为城市农民,忽视经营管理,更不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因而企业管理较为落后,在一些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消耗高、浪费大、质量差、技术不求进步等问题。从施工现场管理来看,主要反映在混乱,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操作不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等。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力得不到较大增长,经济效益不高,工程质量不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确保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技术与措施
当前,园林工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低、工期合理的产品,而生产一个优良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主要还是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一般来说,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工程中标后,首先组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现场施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筹管理。施工现场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
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
2、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
3、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有: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四、园林施工成本管理
(一)编制园林项目成本
首先按园林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工程合同和预算编制原则,编制工程施工预算,扣除项目部应上交的管理费后,作为项目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指标进行分解,纵向层层包干到底,横向责任到边。从横向上分解到每一个项目部成员,从纵向上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把每个项目和施工点的成本都计算出来,分别制表上墙,公布于众,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各施工班组长都了解明白,实际施工过程中处处要以工程成本为核心。确定园林工程成本的主要计算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实际的细目工程量,现行的工程预算定额和材料价格文件,当地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价格,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等。其主要内容包括:预算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运杂费、施工管理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绿化养护费、计划成本降低额等。
(二)园林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确定分解后,为保证其实施,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保证体系,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成本分析,财务部门要经常性的组织有关业务人员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对照成本,逐项分析实际执行的情况,找出超出成本的各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原因,采取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只有制订和采取科学有效的降低成本措施,才能从实际施工中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成本目标的实现。
(三)成本的控制方法
1、通过内部招投标模式,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成本。园林绿化企业将施工工程项目在公司内部采用招投标模式选定中标施工队。
2、对在施工工程项目中占较大比重的开支实施重点监控。
3、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加强园林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监督检查
工程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自身的质量监督体系来进行执行。“自检”作为园林施工生产企业自我检查监督的手段相当重要,而园林局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行政区内市园林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和维修,同时也负责园林工程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此要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结论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园林工程已广泛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借鉴其它工程领域已取得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完善与发展园林工程项目组织形式,对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率,促进园林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选择组织形式时,要以实现工程目标为核心,以利于决策指挥和沟通协调为基本点,灵活应用组织形式。对不同的园林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即使同一项目,也可在不同建设阶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的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盈亏预测,园林工程也不例外。了解工程实施,监督工程收支,实现计划利润,最终调整资金的流动方向,所以就得结合以上成本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高产高效的标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成本管理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园林工程需要达到质量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就要从成本的控制出发。所以我们从园林工程成本控制的原则和内容出发,还进一步阐述其步骤和程序、控制方法、途径和措施。
1 加强园林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贯穿于施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管理、细心观察、仔细分析、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降低工程成本的成效。成本管理作为园林工程管理的核心,要求不仅体现在园林施工管理的本质和目的,而且同样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园林工程成本管理不仅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上下功夫,而且还得通过预算、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结算等一系列的手段,然后再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进行管理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从而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2 园林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原则
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首先是全面控制原则,不仅是对施工过程中成本的全员控制,同时也是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的一个考察;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对所有参与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在施工的初始,经过工程施工,再到完工交付后的保修期结束,其中每一项凡是有关经济业务最后都要统统纳入成本控制轨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保障。第二是动态控制的原则,就是施工前要制定预测计划,确定目标成本,最后是制定和修订各种费用的开支标准,随之建立起成本信息的反馈系统,并及时纠正。第三是目标管理的原则,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解决措施等逐一加以分化,进而提出具体要求。第四是开源与节流的相互糅合,即使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我们都要查一下有无与之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出大于收入。第五则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节约原则,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要进行规范的限制和监督。最后是责权利的相结合,如果单单是这一点没有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支持,那么我们前面做的也都只是徒劳无功,所以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来实施显得更是刻不容缓。
3 园林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
3.1 对成本管理的认知不够充分
在园林工程成本管理的认识方面,部分施工单位错误地认为是成本管理负责人和财务班子的事情,往往忽略了施工组织、技术人员、材料管理人员等人的工作职责也与成本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引发的结果是:技术人员支队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负责;施工人员只是着重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只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放,这种看起来分工明确的管理方式,其实也就只是简单的为了达到期望的施工标准和进度,往往会以增加施工费用为代价,不但成本得不到控制,甚至还涉及到整个项目的盈利。
3.2 动态控制的意识不足
园林工程成本的管理是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进行的,而管理单位却在动态控制的意识相当缺乏,一是在工、料、机投入使用之后,没有及时收集发生成本的实际值,并和目标值作对比,结果导致实际值和目标值偏差太大,也没有迅速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二是控制例外产生的成本缺乏灵活的方法加以处理,从而给后续的工程或者作业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降低成本,直接会造成质量偏低,并且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
3.3 成本管理缺乏实际依据
以园林工程的结构、规模和施工角度作为出发点,其中的成本管理与普通工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很多园林施工单位制定的工程成本目标过于简洁,甚至与实际施工脱节,这样一来的话,不仅起不到管理的作用,而且还会导致施工单位只重视工期进度、质量和管理,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结果造成成本加大,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整个项目亏损。
3.4 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成本管理需涉及到施工、技术、财务、运营等方面的质量,而目前的园林工程成本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偏低,只是单方面消极的限制和监督,无法做到对施工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控制,事前又缺乏监督和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检查次数不够频繁,因此施工成本管理方案得不到优化,之后在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方面来达到节约的目的更是天方夜谭。
3.5 缺乏必要的奖罚措施
坚持必要的奖罚措施,做到奖罚分明,是促进园林工程成本管理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降低成本的最初措施。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要对其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考核。如果是根据工程的情况,在工程结束后进行考核,然后在考核的基础上,兑现奖罚措施。园林工程的成本管理还要通过分层次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和动力。而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做到明确细分,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优秀人员的积极性,而能力较低的人员却鱼目混杂,直接间接都会影响到园林工程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4 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园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核查工程图纸,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对于施工难度大的园林项目要更加的细心,而且还要从方便施工,保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增加收入等方面集中考虑,以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建议。第二是在合同预算管理方面必须得加强,深入研究合同内容、招标文件,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工程及时变更资料。第三是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因为施工工期,也就直接影响所需机械和人工,发生的费用自然而然也会做出相应的变更,所以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才是关键。第四是落实技术的组织措施,由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措施,材料人员提供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和班组负责人执行,财务人员结算节约成本值,最后由项目负责人根据一定准则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一条龙。第五是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否则有可能会导致苗木死亡,不仅增加成本,还对公司形象有损。最后做到均衡施工、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提高器材的有效利用率。
总之,园林工程是兼备实用和存在价值的项目,然而只有当园林工程符合社会需要时,才能使得它的价值得以实现。所以说要满足社会效益又要取得经济效益,就必须得对园林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在新形势下,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医院要想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服务成本。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资金节约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管理机制。成本会计工作的真正执行者是全体员工,所以要营造出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成本会计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医院会计部门成本会计工作所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实施对策。
一、我国医院成本会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对经营成本的意识相对不足
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公立医院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由政府拨款来投资医疗设备和进行建设改造等活动,其经营管理体制和竞争意识与私立医院有很大的不同。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公立医院没有正确看清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身份,成本管理范畴片面化,在产出过程中不计效益,盲目创收,加剧了医疗成本随收入增长而迅速膨胀的情形。
(二)医疗制度建立相对不完善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形式为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医院的竞争尤为激烈,医院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为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以药养医”的现象凸显,所以医院往往将重点放在药品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医疗成本的管理。
(三)医院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相对不高
随着医院经营模式的改变,对医院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许多医院都存在着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医院发展明显不协调的矛盾。导致这一矛盾出现的原因很多,比如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缺乏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部分会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再教育与再培训,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与学习新的业务操作技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停滞不前。
(四)医院会计人员对成本会计工作认识相对不足
由于医院的领导及会计人员参与了医院全部的财务项目,所以他们错误地认为对医院的收支情况了如指掌,无需再做深入地分析,只需要做好记账、算账、报表、简单核对数据等表面工作即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在这些看似正常的数据后面往往隐藏着财务风险,所以若不及时发现、纠正及处理,势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二、加强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医院成本会计水平
医院必须与时俱进地建立符合新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这就要求医院领导首先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管理意识;其次,成本会计管理者应深入医院调查研究,同一线会计人员紧密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从实际案例中提炼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成功经验巧妙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外,医院还需要建立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这些管理制度的完善,目的是创造一种约束与激励并存的环境,旨在充分调动医院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院成本会计水平。
(二)树立会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医院会计人员的素质、技能对医院成本的高低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与降低会计成本的主动性。何为会计成本意识?它指的是节约、控制成本的观念,是执行节约成本并了解成本控制的结果。会计成本意识主要包括控制成本,即努力使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并设法保持。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树立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使大家牢记成本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时刻注意节约成本;其次,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三)建立会计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保证成本管理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会计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许多医院都建立了会计成本管理保障措施。建立该管理保障措施的目的是保证医院内的各项活动都是遵循降低成本这一原则来实施的,从而有利于进行医院会计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保障措施并不是随便建立的,需要考虑医院的组织结构、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诸多因素。
(四)完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
建立科学的成本会计组织框架和健全的职能机构,是顺利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医院成本会计人员不仅懂会计和财务管理,更要懂经营管理,并且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工作。在工资分配机制上,也要不断完善,可以实行将绩效工资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等环节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小结
成本会计管理在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尽管其工作琐碎,但也必须紧跟医院财务系统的发展步伐。成本会计管理工作能够体现出医院成本及耗费状况,所以一个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会计成本管理。实现医院成本会计的精细化管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需要医院各科室、全体员工的积极协调,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医院财会成本控制管理水准。
参考文献
[1]陈彩刚.简论基于ERP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J].中国总会计师,2010(07).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都在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从企业内部挖潜。对于施工企业主要抓的就是项目管理,包括抓质量、抓成本、抓安全、抓人力等等,下面仅就施工项目的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1、加强合同管理,有效降低项目成本风险
建筑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内容、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协议,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建筑施工合同对工程的质量、进度、费用都有明确的规定,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就是对合同中约定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项目实施时,强化合同管理意识,全面、细致了解合同的有关条款,并认真研究分析,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认识要达成共识,对履行合同条款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要做到心中有数,抓住重点及关键点,提早部署,提早预料合同履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对当前人、材、机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分析合同实施过程中成本的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因素,合理安排工期,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将合同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编制成本计划,实行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项目成本计划是根据市场信息结合项目的特点,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控制目标。成本计划是建立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的,编制成本计划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同类工程项目的成本指标,明确项目进行中各项生产耗费的计划总水平,确定项目总投资应实现的计划成本及成本降低额。通过项目的成本计划,确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项目成本计划是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把目标建立在项目上,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操作性。
3、加强项目现场管理,全面实现目标控制
3.1加强人工费的现场管理,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建筑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成本控制情况。在现场管理中,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协调性等特点,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合理配置现场工作面的施工人员,既要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避免出现窝工、怠工现象,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施工任务单进行计量和考核,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施工劳务队伍要选择成建制的、作风顽强的队伍,要选择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劳务人员,对不服从管理、或技术水平差的人员进行淘汰,实行动态管理。采用技术革新和劳动培训,不断提高劳务队伍的操作技能,注意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合理配置劳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消耗,降低人工成本。
3.2严格材料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材料成本在整个建筑工程成本造价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建筑企业要控制好目标成本,必须要抓好“材料成本”这个关键环节,所以材料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严格把好材料的采购、保管、领用及使用等关键环节,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对于企业自主采购的材料,实行招投标制度,要做到“货比三家,竞价采购”,保证材料质优价廉。对于现场存放的施工材料,要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分设不同的场地,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妥善保管施工材料,避免因保管不善而出现的材料丢失或损坏,节约材料成本。施工过程实际耗用材料数量的多少也是控制材料成本的关键因素,施工班组应通过严格的制度来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领用和耗用符合规范,杜绝多领、冒领及浪费行为。材料使用中,要科学下料,合理利用边角料,尽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
3.3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费
机械设备尤其是大型机械的使用一定要提早计划,提早安排,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调配工作,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进场,严格执行相关规程,按时检查机械设备、按时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带病运行,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职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械设备台班产量。对于租赁或使用完毕的机械设备,应及时进行归还和撤场,避免因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浪费。凡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经济行为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行列,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机按目标成本进行支出和控制,预防和纠正产生的偏差,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改变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
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定将如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如何引进人才并且如何提高人才素养摆在工作的首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一种理念,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庞大的资本以及完善的设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具有高智商的人才进行管理,而且还要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改变观念,提高知识,学到新的技术,进一步提升认识,以便让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
2、创建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的管理。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要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展现出人力资源的前卫性以及长久性,研发具有高科技的企业经营理念,培养具有高技术的管理方面的人才,以防人力资源出现断层的现象,也可以确保人力资源不会出现空白,确保企业在发展中能具备各种类型的人才,加快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3、创建不同层面的激励制度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完善人才的激励制度,如此才可以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真正发挥出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了这个目标,企业一定要进行制度化管理,不仅要发现人才,还要将制度与考核进一步完善,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聘用制度,让人才得到公平、公正的审核。并且要创建多样化、有针对性的人才资源管理理念。本着物质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掌握人员的需求、心理构建以及价值取向,通过相应的激励最大程度地激发出人才所拥有的实力。
4、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其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对内能激励职工锐意进取、奋发向上,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进行,达到共生与双向互动。通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对接,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各个管理环节,最终产生管理改善、组织力提升的效果。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在建筑市场开拓市场,促进自身发展,不仅要提高财力、物力方面的竞争力,更要关注企业人才方面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体系、控制成本,将是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企业的领导和工作者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逐渐加深,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城市中加强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而且还对环境保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如今,风景园林建设在我国已经逐渐自成体系,独立为一项新兴产业,保证其施工的质量是促使其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有必要完善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风景园林工程更好地为人们和社会服务。
一、园林工程的建设特点
园林工程建设并不是单一的学科理论,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将建筑学,生物学,社会学完美统一起来。园林工程属于工程项目,它既可以是园林建设项目的施工,也可作为单位工程的施工。
园林工程建设具有以下的特点:园林施工管理是需要长时间来实施和维护的。其具有较强的生命性,需要对园林工程中的植物进行长时间养护。其建设效果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能展现出所想要的设计效果;园林工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工程,而是隶属于建设项目的工程;园林施工的范围是由工程承包合同来界定的;园林工程建设的产品都具有多样性、稳固性,具有体积硕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二、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的现实性意义
风景园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它的快速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文化的提升,又能推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首先,风景园林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并且美化环境,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生存的环境更加干净清新,同时对于本国的文化有着继承与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其次,做好风景园林的施工管理工作,也就是给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一片栖息地,给生物的生存与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一)重视施工组织工作
风景园林工程涵盖了许多专业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各专业工程的配合和协调。故此,风景园林施工要统一领导,各专业、各部门要彼此协调,才能顺利开展工程建设,这就要求精心的施工组织。依据风景园林工程实际特征,风景园林施工组织包含 3方面内容:一是要在得到工程施工项目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的工程内容,准备好工程所需的材料、操作场地、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二是根据施工工期要求合理计划工期,保证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计划工程进度,确保连续施工;三是根据工程具体施工内容,拟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将施工技术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交底,严格按照拟定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各工种配合、协调、有顺的进行工程施工。
(二)做好园林施工现场管理
制定并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为使得风景园林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项目施工管理部门成员在设置的时候则需符合精干高效、责权一致与专业搭配协调的原则。工程施工现场要的各阶段施工组织任务要严格落实到位。前期准备阶段中苗木的订购、总包、分包施工单位和施工任务必须要全面落实;正式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各专业施工组织措施的落实和配合施工协调好,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如有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查明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在抓好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的基础上,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项目成本三大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项目竣工验收和后期养护管理阶段,组要重视自检自查、预检隐检等工作的实施,一定要仔细审核竣工验收资料,编写的施工工艺总结资料及其后期养护管理的技术交底等资料一定要齐整才可以通过整体验收。
(三)完善从业人员选拔录用机制,并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风景园林施工具有很轻的专业性,施工工序也比较复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选择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其监督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持着公平、公正的理念来予以挑选,接着再依照工作人员的特质,给每一位工作人员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地提升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的风景园林工程质量。
(四)风景园林施工工序质量管理
土壤内部结构对于土壤自身营养成分的高低有着一定影响,并且对于植物种植后的生长情况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当地土壤肥力、酸碱性、孔隙度及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各项参数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质试验分析,按照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预处理,保证其可以符合苗木成长的习性。除此之外,土壤的翻挖深度、地面坡度、地形平整等方面的预处理,也需要符合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及其规范标准。一般而言,对定点放线的要求为位置准确、标记显著、标明中心等。施工放线则需要与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现场对苗木栽植的位置与株行距进行测量,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确保现场的视觉效果,确保定点放线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而如果放线遇到异常情况,则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
(五)加强后期养护
风景园林施工单位要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组织专业人员设计养护方案,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植被进行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浇水等工作,一些风景园林的施工建设时间较长,要及时采取保持形态的相应措施,及时将死亡的植被清理,然后进行补栽,确保风景园林的生态美观。
四、控制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①成本最优化原则。合理有效地控制成本和减少浪费是一些园林建设企业应时刻注意的问题,研究出可以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在保证良好质量、不延误工期的前提下,使其成为现实。同时,还要从项目的实际出发,确定能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达到的合理的最低水平的成本的,成为最优水平。②全局性原则。把握好对整个实施项目的施工期间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动员地实施,才能将园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好,这就需要项目组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按要求在每一阶段将必须控制的成本作为重点来积极的配合和实施。管理项目现场的人员与采购人员需不断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这样才可以确保更好地将劳动力、材料等用得得当,将施工进度安排好。③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各部门人员承担一定的成本责任,企业定期对各部门及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及时地作出客观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成绩给予一定的奖惩。将控制成本的基本原则制定好了后,应结合园林施工的实际情况,协调并有序的实施管理,使资金的投入使用更为合理,以获得最好地投资效益。④因地制宜原则。园林中最多的莫过于树木及花花草草。园林施工中应对所选择的树种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找出适宜生长的,更能美化、绿化园林的种植树种。园林中最为关键的园林植物要能形成景观绿地,树木是其中的重点,因为生长以及培育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很重要,在保持当地独有树种特色的基础上,选择出比较适合栽种的树木,这样既可以保证其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达到节约项目成本的目的。
五、风景园林施工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风景园林施工成本的构成
风景园林施工成本是由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构成的。直接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用等内容;而间接成本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使用费、办公费以及劳动保险费等内容。
(二)成本控制方法
(1)按照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采购策划的工作,通过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生产要素,对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做好控制。
(3)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根据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量入为出”。
(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①降低停工、返工损失,将其成本控制在预算的1%之内。②降低质量过剩支出。施工员对于定额标准要严格掌握,力求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使人工和材料消耗在定额水平范围内。③健全材料验收制度,对劣质材料额外支出加以控制。
(5)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欲索赔管理,正确运用施工合同条件和相关法规,及时索赔。
结语
在园林工程发展蓬勃的环境下,其园林建设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加强风景园林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对其进行成本控制是必要的。在风景园林施工中,要重视施工组织工作,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控制施工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加强各专业工种的协调配合,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诚.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探讨[J].科技传播,2011,22:19+18.
1 工程成本管理的作用
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对园林工程的造价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方面可以有效管理控制园林工程的成本支出。园林工程本身就具有周期比较长、投资金额较大、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宽泛等的特点,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园林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评估与控制的意义重大。对园林工程的造价成本进行合理评估和控制,可以避免一些非建设性的资金投入,有效利用资金,各项资源也得到优化配置,相应地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园林工程建设各方的利益,达到互利共赢。合理规划园林项目的成本控制机制,通过采用多目标的评价方式,来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在多目标评价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依然是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宗旨就是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通过对园林的合理规划和建设不断地改善着城市的环境,为人们创建出更美好的生活景观,最终实现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所以这就使得园林工程的成本规划目标不仅是获得经济效益,还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共荣的局面。
2 园林工程在各阶段实施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工程成本管理的园林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上,依次是园林工程的招标和图纸设计准备阶段、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
首先,在园林工程的准备阶段,要对施工图纸和项目资金分配进行科学的考量和合理的规划,因为如果设计图纸出现问题将会大大影响施工的进度,所以在施工前一定要充分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师的意图,确定在施工过程中都要注意哪些施工细节和难点,广泛听取意见,同时要进行现场的勘察和检测。另外园林工程中会出现很多单位交叉施工的现象,如果在施工准备阶段没有对施工场地进行具体交涉,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加强各施工单位相互间的沟通,准确把握施工计划的进展,才能有效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保证园林工程的顺利进展。此外,园林工程的施工还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必须考虑到防范天气变化的措施,尽量保证施工过程中少受或不受天气的影响。
其次,在园林工程的施工阶段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价格的更改,施工设计图纸的修改,工程建设的进度缓慢等。如果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不佳,直接导致园林的实际工程的投入量减少,资金不足很容易影响园林的质量,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所以尽量降低园林工程的材料成本。例如在植物栽种以后还要及时进行管理,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工程后期补栽植物的成本,还要加强现场管理,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失。同时要提高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机械使用效率,从而减少机械费用的支出。可以依据园林工程的特征和具体施工方案科学选择型号相适合的机械,将机械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并合理安排好园林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确保每一施工环节准确无误,有效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园林施工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工作,使得机械能够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便于节省机械维护方面的开支。另外切实提高园林施工人员的劳动效率也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人工费用的支出,我们可以采取定额管理的方式,依托合理的技术措施,并且提高相关施工环节的人机配备比例,从整体上提高园林施工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最后,在园林工程的竣工阶段,依据园林工程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等前期准备资料来进行科学的结算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更情况记录、重要会议纪要、施工现场监理签证等的资料,对涉及工程成本的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到,才能确保园林竣工之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也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可以看出,园林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的实质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科技、制度、规范手段来解决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管理的、经营的等实际问题,保证各个阶段与工作环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尽量科学使用各种评估方法,切实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所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可以有效避免决策的失衡,实现平衡化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机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园林管理项目能够朝着预定的目标控制方向发展,更加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3 总结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结合工程成本管理的要点可以对园林工程的造价实现有效的控制,使成本逐渐降低,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园林工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技术价值实现了高度统一,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社会中也越来越需要应用型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三本院校,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三本院校学生工作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起到协调和控制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绩效管理是一个非常有用且站在世界前沿的评价工具,这时在我国三本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中引进绩效管理理念,对提高三本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意义。
一、绩效管理在三本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三本院校是我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资源同时提升了高校办学的规模,与一本和二本学校不同,三本院校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三本院校从学校的招生、教学到管理工作都处在探索的阶段,都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如何更为行之有效地在三本院校开展学生工作管理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学生是学生工作的一大主体,所以学生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工作的特点,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可以知道在三本院校学生工作中有必要使用绩效管理理念,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偏低
三本学校的学生,从入学成绩来看就比一本和二本学校学生的成绩要低,所以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也略低,入学后的学习效率也普遍不高,虽然能够做到按时按点的上课,但课上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会一些皮毛,课下自主学习性较差,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也有来自家庭的因素,三本学校普遍学费较高,学生也大多来自收入较高的家庭,有着某种优越感,认为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在学习上。当然,三本院校也存在着一些因高考发挥欠佳或填报志愿等原因而被录取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能够刻苦努力的学习,并有较强自律性,但是毕竟也是只有少数。
2、善于交际且思想灵活
三本院校的学生虽然成绩和学习基础较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在与人交往,参加各种学校文体活动及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学生社团,学生会以及班级等干部竞选中参与的热情高涨。同时也有较为广泛的爱好和才艺。
3、自信心不足且自卑感较强
由于越来越多的三本毕业生不断在考研和求职的途中受到歧视和排斥,常常被拒之门外,使得越来越多的在校三本生担忧自己的前途和出路,有些甚至渐渐产生自卑感,总觉得在各方面越来越不如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
由此看来,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创办时间较短的特征,可以看出工作管理在学校中具有复杂性,而且可以直接应用于学校的管理方法少之又少,在学生工作的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曾有人这样形容三本院校的学生:三本院校的学生就像一壶烧了七八十度的热水,如果再继续添一把柴火,这壶水就开了;如果不再加温,这壶水就会快速冷却至冰点。将绩效管理应用于三本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无疑是为这壶温水加了一把柴火。
二、针对三本院校情况构建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属于管理,所以也具有管理的特点,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想针对三本院校的学生工作情况构建出合适的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体系,使绩效管理在三本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体系,即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计划顺利实施的方案以及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第一步,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沟通双方是评估者和被评估者,通过沟通主要是为了落实为订立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和评估表,它是双方在明晰责、权、利的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内部协议。绩效计划的设计从一般从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开始,将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最终落实到个人。绩效计划的目的是为组织和个人日后的工作提供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所以绩效计划的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需要首先制定出组织的目标,然后对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对于三本院校学生工作中绩效计划的制定,主要是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到学生工作的各个部门,即将具体的工作任务分别分配给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会和团委等,然后再由每个部门根据自身工作的情况进行工作分析,接着由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和成员对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讨论,经过协商后为每位成员合理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为完成部门目标而努力。
(二)保障绩效计划的顺利实施
制定出计划后就要提出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实施方案首要任务是上级对下级要有良好的指导与监督,通过层层的指导与监督,将执行者需要完成的目标、工作和学习任务、需要承担的责任逐层传递下去,使每个执行者明确自己的任务,这其中就有学院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对辅导员的指导与监督以及指导员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当然,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上下级的沟通,其中,学院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学生工作管理的核心,因为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直接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辅导员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正面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生工作怀有热情,充满自信,也才能更有利于绩效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组织及其成员的共同发展。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找到可以提升的差距,最终实现双赢。绩效考评就是要根据每个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做出达成程度判断。由于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可以非为学期考评和学年考评,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考评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按照时间可以分为日常考评和定期考评,学院的学生工作绩效考评就可以分为日常考评、学期考评和学年考评;按照考核的主体可以分为上级考核、同级考核和下级考核等,在学生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工作负责人对指导员工作的考核,指导员对学生的考核,同学相互之间的考核以及自我考核,最后再将以上所有的考核结果总结起来给出最终的结论,并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以便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比考评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大家一起解决,然后更好的完成整体目标。
(四)提升绩效激励的重要性
绩效激励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发展战略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方式,全方位的考核每一个成员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并将这些考核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还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整个过程。简言之绩效管理就是要求运用某种管理方式来激励成员为实现包括每个成员的目标在内的组织目标而奋斗。所以,考核完成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激励成员是十分有益的,但高校的学生工作不同于企业,企业一般用升值或者加薪来激励表现优秀的员工,对于学生工作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并不是金钱,而是给予肯定,并使他们对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和积极性,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他们的评优、推优、提干、升学和就业等联系起来激励效果会更加显著。
三、结论及展望
在我国,三本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三本院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输出和科技发展的速度,而高校的学生工作的管理正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保证学生工作管理的顺利进行和效率的提高是我国三本院校目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应用,不难看出,将绩效管理应用于三本院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能使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管理中去,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是,绩效管理比较源于国外,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思想和理念,一些具体的做法还是要参照我国各个高校不同的特点灵活应用,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若不然恐怕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陈中武.卓越绩效管理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季诚钧.大学属性与结构的组织学分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于中宁.现代管理新视野[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6.
[5]我国公立高校在行政化体制下的改革误区及其原因分析[J].高教探索,2006(1).
[6]小明.高校问责制:美国公立大学权责关系的分析与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7]郑晓明. 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8-69
[8]方振邦,罗海元.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持经济稳定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落后、不健全,正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表现为任人惟忠,惟亲不惟贤,亲戚、朋友或亲信担任着企业重要的管理岗位,导致管理上权责不分、权责不明,导致员工的反感,严重挫伤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加大企业员工的离心力,降低了企业凝聚力。
二是激励机制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中小企业仍然奉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经营者仍然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来看待,缺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单纯依靠物质利益的满足对员工进行激励,甚至“金钱至上”,忽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三是激励方式存在问题,表现为“大锅饭”式激励,分配没有与业绩相挂钩,工资等级制仍然流行;奖金没有成为表彰先进的工具,被扭曲为不管工作业绩如何,任务完成好坏,人人均有奖;奖励措施单一,奖少罚多,以罚代管现象突出,企业给予的奖励大多集中于奖金和提高工资方面,而对于培训、晋升、参与管理、精神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领导缺乏感情投资,上级与下级之间缺少沟通,没有构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企业环境。
四是对“以人为本”领悟不透,陷入“以能为本”的误区里,能本管理建立与能力要素相同的“能级”造成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另外在众多能力要素不同的情况下,“能级”不具有比较性,很难保证测验的公平、公正、可靠与有效,在实践操作中容易引起歧视与偏见,以及员工中的相互抵毁,嫉妒及技术封锁,最终阻碍了能力的发挥。
五是过程缺乏沟通,不少中小企业往往重视命令的传达,而不注重反馈的过程。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能得到公司的赏识,但结果却往往令他们失望,很多员工总是抱怨,领导只有在自己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他们的存在。缺乏必要的沟通,员工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积极性不高。
六是缺乏企业文化。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缺乏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对员工极少进行价值观、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理念方面的教育。由于员工和企业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理念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完善中小企业员工人本管理激励机制的措施
1.塑造互信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文化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并发展壮大,也须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创造一个环境整洁、氛围友善、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良好企业形象,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合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互信、尊重、竞争是不同企业文化中相同的部分。对中小企业而言,在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方面难以与大企业比肩,但在实现对员工的尊重、信任、协助员工创造价值方面却是可以与其一争高低的。从生活上关心员工、体贴员工、把员工冷暖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帮助员工、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企业要力求实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可以体现在如实质性的工作、明确的前程规划、无偏见的工作环境中等。作为主管,应创造交流环境,定期与下属进行沟通,了解下属的思想状态。
2.进行物质激励,构建科学公平的薪酬体系
人本管理的薪酬激励应该本着公平性、激励性、经济性和合法性原则,来选择企业自身合适的薪酬结构。现代企业的薪酬结构包括:基本薪酬、奖金、津贴、福利,对于中小企业一般应选择高弹性模式,也就是基本薪资、奖金、津贴与个人绩效挂钩的比重幅度大些,而福利和保险占比重较少的模式,这样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有利于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但员工安全感较差。相反,如果选择将薪酬决定因素定位在工龄与公司经营状况上,与个人绩效关系不大的高稳定模式,虽然员工有较高的安全感,但缺乏激励,企业负担也会加重。要使得所选择的薪酬模式即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管理者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目标及个人绩效,合理组合薪酬的各要素,确定各要素的比例,使薪酬制度达到高效激励员工的目标。企业要正确处理工作业绩和激励管理的关系,实施绩效奖金制度,从员工的德、能、勤、绩全方面进行考评,构建以人为本更深层次的奖金激励制度。另外,中小企业在设计和考虑本企业的职工福利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内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的财力状况,尽可能为企业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条件。比如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或补助、免费培训、幼儿入托和赡养老人补贴、休闲娱乐、休假等福利。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取消已存在的福利,以免挫伤积极性。
3.情感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
由于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酬、高福利来激励人才。因此,精神上的激励,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感情投资、情感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情感管理是研究人的内心世界,探究人深层行为动因的一种科学。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善于运用各种鼓励手段,联络感情,满足职工的社会心理需要,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使职工真正地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企业领导不论是在制定计划还是在日常的交往中,都必须发自内心地记住这一重要意义,并且处处体现在行动上。作为管理者应当通过接触、交谈,主动去接近职工,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对每一位员工都要真诚相待,信而不疑。给下属充分的权力,并创造一个充分施展的空间。总之,应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积极的情感诱导,激发员工正面的、积极的情绪,消除其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以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减少企业内部矛盾。
4.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明晰员工的职业前景
职业生涯激励成为员工目标激励最有效的方式,已倍受管理理论界的认同和企业家的广泛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有利于本人客观评价自己的实力,有利于组织和员工制定出有计划性的培训计划、鼓励员工自我控制自己前途和命运,有利于人尽其才,达到员工与企业目标的共同实现。中小企业往往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很多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做到人尽其才,就必须尽可能地做到让员工选择岗位,并允许在发展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员工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明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要将企业的发展、需求等相关信息展示给员工,以全面分析外界条件,更好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出可行的目标。提供各种方法,帮助员工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尽力做到性格与岗位的匹配,兴趣与岗位的匹配,特殊能力与岗位的匹配。
5.参与式管理,让员工来当家
民主管理的核心是让职工参与管理,这也被称作“全员参与”。在现代科学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越来越多的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管理已不再是少数专职管理者的事。中小企业的决策相对更为具体、简单,管理者应与员工共同讨论员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随着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的提高,对业务娴熟的员工还可以实行员工自主管理。管理者可以指出企业整体或部门的工作目标,让每位员工拿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经大家讨论通过后就可以实施。由于员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有较大的决策权,所以有很强的工作主动性,并且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通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深度参与,增进了员工对工厂业务流程的了解,更能体会管理者的辛苦和决策的用意,从而成功改善了劳资关系,提高了执行上级计划的自觉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6.推行阶段性的岗位轮换,提高员工换位思考能力
企业员工在一个固定的岗位呆的过久,容易对工作产生枯燥和厌倦感,甚至产生惰性,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大大降低。对中小企业员工进行阶段性的岗位轮换或交流,让企业员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使员工达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水平,逐步把员工从仅具单一能力培养成为复合型员工,可以承担多种工作是很多员工梦寐以求的愿望;通过岗位轮换培养跨岗位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员工一个评价自己的资质和偏好的良好机会,学会与人沟通、增进人际关系、拓宽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对新的岗位和工作产生兴趣和新鲜感,也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事务,有助于员工增强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