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出口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与其他企业一样,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机制:
1.内部动力机制及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微观激励系统,激励的对象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是通过运用组织激励原理,设计具有强推动力或激励力的组织和制度安排。海尔、联想、华为等都是通过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从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大型企业。该机制的构成要素有产权激励、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经营机制和组织设计和创新文化等。其中企业家创新精神是关键,因为企业经营者是拥有实现经济资源运筹和管理能力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对照国际著名管理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2001年在22个国家和地区对880位董事级高级企业管理进行的调查发现,认为保持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敢于冒险、敢于创造、锐意进取等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关键的占到了98%。
2.外部动力机制及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宏观激励系统,包括市场力量、科教发展、政府力量和集群力量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际市场力量和国家科技与教育发展。出口型中小企业在“国际细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独有的、具有市场潜力的核心技术,并通过获得专利或技术诀窍保护而不被模仿,形成专利竞争优势,进而改变市场竞争结构,产生不同性质的租金的结果。科技与教育发展是构筑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知识性发明或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基础性和前期性作用,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比如美国大学在电子科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具有最强的研究实力和水平,为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研究成果。国家对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同样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不论技术知识掌握还是对使用和改进技术的可能方式的了解,都体现在开发这些技术并促成技术应用的人手中。19世纪后期德国化工产业技术开发和产业兴起与当时国家拥有一大批受过大学训练的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是分不开的。
二、天水星火机床公司技术创新的个案分析
天水星火机床公司是落后地区的出口型中型企业,1995年以来,实现了依靠技术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跃进,成为精密数控机床技术研发和制造的强势企业,以及我国名牌机床制造企业和出口企业。企业研制的新产品已经连续5次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以来,公司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从2001年到2006年,该企业实现了销售收入5年增长10倍、工业增加值5年增长15倍;2000年到2007年来销售收入年增幅均以超过行业水平2倍以上的速度发展: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999年的31%迅速增长到了2007的66%。2006年,公司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创建名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2007年公司生产的SPARK数控车床(普及型以上)荣获了2007年度中国名牌产品,公司自主研制的CKW61100/22M超长型特种无缝钢管加工设备产品执行Q/TXJ0247-2004#《数控芯棒车床精度检验》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这是目前甘肃省唯一荣获的国家标准化最高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2008年我国机床工具销售额和进出口呈现先增后降的局面,尤其是金属加工机床出口从2008年8月开始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至12月才略有增长。品牌和技术创新均处于弱势,成果转化的资金链条不完整,资本和技术的构成低,经营业务处于产业链低端,赢利基础薄弱的一些出口型中小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一些大企业纷纷采用“收缩战略”,而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反其道而行,实施“扩张战略”,2008年在省外组建了分公司,在国外收购了法国索玛公司,参股德国亨利安公司,实现了单纯的出口贸易到全球经营实质性的转变,逐步向国际型大中企业发展。2008年,虽然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有所减缓,但行业排名比2007年有了进步。2009年前4个月,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了,但产值并没有下降,反而有了环比增长6%左右的成绩。2009年3月,公司研制的承重150吨、加工直径3.5米、加工长度12米的CC61350×120×150S重型卧式车床和CCK61350×120×150S数控重型卧式车床两种产品同时通过甘肃省科技成果暨新产品鉴定,并分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迅速成为国际市场上紧俏产品,也成为公司以后利润增长点。
(一)从外部动力机制看。
1.抓住了有利的市场时机。企业作为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型机床制造企业,其快速发展期正是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十五”期间和机械工业最好的发展期,尤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了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数控机床及其加工中心由于加工效率、柔性化制造、环保节能等优越性受到市场的追捧,企业依靠自身技术实力和敏锐的眼光,采用大力适合中小企业的原创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创新“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模式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数控机床和精密机床,产品打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制造的中档次车床由于较高的性价比颇受国际市场客户青睐,一直供不应求。
2.得到了政府支持。企业顺应省地政府提出的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设备制造业的战略要求,制定了以创新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以扩张经营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展战略,抓住了政策机遇,得到了政府部门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扶持,以及政府的贷款担保支持和金融支持,并多次获得了政府奖励,比如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奖、创建国家名牌奖、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暨科技成果鉴定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董事长李维谦荣获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被授予全国质量先进个人称号等。这些支持和奖励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为了使技术创新成果取得规模效益,在政府
部门支持和协调下,企业整合兼并了兰州机床厂、天水红山实验机厂等资源。
3.争取合作创新力量。企业主动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大学在不同层次建立了不同程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一大型数控超精密菲涅尔透镜加工设备研发,与清华大学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先后在深孔钻、专用镗床、车削中心、数控轧辊磨床等项目中取得了成功,并共同建立了联合技术中心;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研制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与西安大学进行了坐标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制:与华中理工大学共同研制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器等,共同开展了多项前瞻性科研开发工作,以增加技术储备。企业还先后同法国索米亚公司、瑞典SMT公司、美国S&S公司等多家国外公司广泛合作,在国际上寻求合作力量,引进当今国际先进技术,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属切削机床产品,为企业跨国经营奠定了基础。
(二)从内部动力机制看。
其一,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及组织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20世纪90年代末期,企业由原来的工厂制改制为有限公司制,建立了激励企业家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的治理结构。20世纪80年代企业就成立了技术中心,现在已在西安、兰州、上海建立了4个联合技术中心和分中心的组建,中心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专职技术人才,还聘请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机床专家来星火机床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高级的科技创新带头人脱颖而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实行扁平化团队组织和网络组织,并建立了相应的项目负责制。
其二,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以董事长李维谦为代表的经营者具有企业家精神和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核心力量,他们一直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其三,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机制。企业参考大学及科研院所计量考核科研人员绩效和核算工资奖金的方式,建立了激发技术人员创新热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建立R&D费用增长机制,R&D费用逐年增长,从2000年到2007年7年间增长了14倍多,1995年到2006年R&D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10%以上,2007年该比例也高达7.67%。R&D费用总额为历年来最高,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
其四,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不仅拥有杰出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更为重要的拥有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及中间试验设施等,成为国家级自动低压铸造工业性试验基地,拥有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设施和技术保障制度与措施,这是企业这也是吸引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创新的资本。
三、几点启示
面临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星火机床有限公司的销售业绩依然呈现出增长趋势,不仅应证了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学说,而且给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可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AHP;模糊综合评价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echnology innovation risk;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001-03
0 引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广东省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计划,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相关政策。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进步和创新将是企业在商场成败的关键所在。广东省内中小企业也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但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风险。
1 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
任何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的的风险因素有:①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开发难度等;②市场风险: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从投放市场到衰退的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对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时机,掌握这种规律性,及时地开发出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才能不断地赢得竞争优势。新产品投放市场,主要依靠独特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来取得竞争力。客户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需要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状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管理风险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处在发展壮大期的中小企业,其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成员的认同度及组织协调能力,也是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之一。广东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率大,技术能力低,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之一。
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将受到环境风险因素及财务风险的制约:今年来国家和广东省颁布一系列法律及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但国际经济趋势慢慢复苏。竞争对手的行对都将影响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广东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虽然有较大增长,但占GDP总量只有2%-2.5%左右。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而企业接收到的政府科技经费拨款只有30%左右,在企业总的科技活动经费中只占3.28%左右。虽然广东省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①金融机构受一些政策与规定的约束,很难形成突破;②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较大;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很多价值是无形的,有型的,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很少。
2 用AHP法确定各风险因素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权重。
2.1 构造递阶层次模型 据此将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归类,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判。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按照1—9标度方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经有关专家对指标的评定,构造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其中每一标度对应的含义如表1所示。
将所有的风险因素分为5个子集:
U={U1(技术风险),U2(市场风险),U3(管理风险),U4(环境风险),U5(财务风险)}
其中:U1(技术风险)={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开发难度};U2(市场风险)={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产品市场竞争力,消费者需求变动};U3(管理风险)={管理者素质,技术人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U4(环境风险)={法律政策,经济波动,竞争对手};U5(财务风险)={技术创新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2.2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评判构造判断矩阵A。
A1= 1 5 31/5 1 1/31/3 3 1 (C1,C2,C3相比)
A2=1 1/3 1/53 1 1/35 3 1 (C4,C5,C6相比)
A3=1 1/4 14 1 41 1/4 1 (C7,C8,C9相比)
A4=1 1/4 1/34 1 23 1/2 1 (C10,C11,C12相比)
A5=1 1/51/3 1(C13,C14相比)
2.3 得出权重:
W=(0.0951,0.3590,0.0432,0.3978,0.1049),
W1=(0.63,0.11,0.26),W2=(0.11,0.26,0.63),
W3=(0.167,0.666,0.167),W4=(0.125,0.569,0.306)
W5=(0.75,0.25)
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此计算结果我们知道目前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市场风险及环境风险。
3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价
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s)的概念于1965 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 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论文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将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很大(0.9),较大(0.7),一般(0.5),较小(0.3),很小(0.1)。即评价集V=(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V=(0.9,0.7,0.5,0.3,0.1)。
3.1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和模糊矩阵:
R1=0.2 0.5 0.1 0.2 00 0.15 0.35 0.4 0.10 0.33 0.17 0.2 0.3
R2= 0 0.11 0.49 0.2 0.20.1 0.53 0.27 0.1 00.46 0.14 0 0.2 0.2
R3=0.1 0.03 0.47 0.3 0.20.66 0.24 0 0 0.10.15 0.37 0.25 0.23 0
R4=0.36 0.11 0.39 0.14 00.6 0.22 0.18 0 00.03 0.27 0.5 0.1 0.1
R5=0.65 0.15 0.2 0 00.2 0.35 0.25 0.2 0
3.2 一级模糊评价:
利用公式Bi=Ai*Ri分别对五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到模糊矩阵
R=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 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3.3 二级模糊评价:
评价矩阵B=A.R=(0.0951,0.359,0.0432,0.3978,
0.1049)*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0.35989,0.244,0.207,0.111,0.078)
=(■,■,■,■,■)
4 结论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技术风险是最大的。
计算综合隶属度:P=B*VT=(0.360,0.244,0.207,0.111,
0.078)*(0.9,0.7,0.5,0.3,0.1)=0.639,由此结果知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77-281.
[2]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89-106.
[3]程工.企业技术创新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4-66.
[4]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0:20-34.
[5]王同律,王季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41-158.
[6]华锦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0,53-61.
[7]邵辉,赵庆贤,林娜.风险管理原理与方法[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115-121.
[8]胡正东.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3.
[9]周丽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
[10]彭文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机制等方面的劣势,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更复杂一些,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对该问题做一些深入回顾和思考,对促进和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1.技术创新的研究历史和概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影响出发,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技术创新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才是资本主义增长的主要源泉。”从那时期,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对技术创新的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一时期集中体现以非均衡非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开始针对性地系统收集技术创新的案例与数据,并提出对技术创新的专门定义,这一时期,技术创新也引起了除经济学家以外的其他学者(如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技术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技术创新管理是国外管理科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一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很多,主要的观点有:
索罗在1951年发表的《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提出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是“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度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费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缪尔塞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搜集了多篇论文,并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后,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就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1)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竞争会促进技术的变革。而熊彼特则强调垄断在创新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市场垄断地位是企业承受与创新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先决条件,“大企业是技术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对于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卡米恩(Kamien .M);施瓦茨 (Schwartz.M)、谢勒尔(Scherer)等提出两个假设:①大企业会促进创新而小企业则会妨碍创新;②不完善竞争的市场比近乎完善竞争的市场更有利于技术的变革。此后,各国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两个假设进行了考察,结果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支持熊彼特的大企业创新观点,另一种则拥护古典和新古典的观点,即竞争驱使下的中小企业能最有效推动技术创新。
1967年曼斯菲尔德通过对一些产业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垄断的关系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纳尔逊(Nelson)也得出同样结论,认为熊彼特关于垄断有利于创新的理论是一个阈值理论,即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这一阈值随产业不同而不同。
(2)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目前,许多学者几乎都把创新能力看成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实现,并完成技术创新行为的诸种内在要素的总和。由于各自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对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的分解方式也各有差异企业传统的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从文献来看,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以分成四类:企业创新的静态能力、投入产出能力、过程能力、综合能力。
①企业创新的静态能力实际上是创新的基础能力,如Abernathyand Clark(1985) 把企业创新能力分为11项能力,即技术的设计与实施、生产系统与组织、(劳动、管理与技术)技能、供应商关系、资金设备、知识与经验基础、客户关系、市场声誉、销售与服务渠道、用户知识和用户沟通模式。这是一种事前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②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能力是一种宏观的创新能力,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法为代表(Scheirer,Mansfield,1980;Bound,1982; OECD,1993)。这种方法强调输入和输出指标,而不是创新内部过程的描述,是对企业创新进行宏观绩效分析的较好方法。这是一种事后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③企业创新的过程能力研究主要以技术创新过程为对象,测量和收集创新过程的各种信息,从而达到调整创新活动、提高创新绩效的目的。这方面的研究以Chiesa等(1996)为代表,其创新能力模型包括二个维度,即创新过程和创新产出绩效,其中核心过程有四个:新概念产生、产品开发、工艺创新和技术引进;并通过计分卡和深度审计二个层次进行评估。
④企业创新的综合能力是集投入产出能力和过程能力于一体(陈劲,耿雪松,Richard Smith,1 997),更好地反映企业创新的当前实际能力和绩效。
(3)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潘旭明(2002)从网络环境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他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在传统条件下主要是企业的技术基础、经济条件、人员素质等。在网络环境下,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传统因素外,还应当关注企业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管理能力。徐晟(2005)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和方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灰关联的静态和灰色GM(1,N)协调模型动态分析,找出了严重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平均每个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及企业资金占经费筹集比重等。
池仁勇(200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效率主要由企业内部因素决定,如企业制度、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创新方式的选择等。而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只能是改善宏观市场环境,政府的补贴和税收减免不是技术创新的真正动力。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成果的回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扶持、企业规模、市场结构、研究经费、创新意识、研发人员决策、领导重视等内外因素。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两条:一是文化因素;二是国民收入。
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共同体现。西方文化强调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的尊重,对私有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西方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事物的细节、严谨认真的风格,这对于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文化里的有些因素严重阻碍创新思想,比如中庸之道让人平凡;过分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打击个人创造积极性;不重视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保护使创新者利益受损;不求细节、急功近利导致粗制滥造等。
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因素的影响。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年~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芬兰、瑞典和丹麦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前四名,中国名列第48位。这四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民收入都很高、社会福利制度都很好,说明高工资和高社会福利不会阻碍创新和竞争力,相反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要素禀赋、需求情况、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以及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国家在要素禀赋、需求状况方面都不占优势,说明他们强大的竞争力来源于相关行业和公司竞争能力。
这个问题可以做以下解释。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们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企业由于用人成本较高,无法实行低价竞争的策略,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长期依靠压低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带来的恶果是,一方面导致大量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不愿在技术研发方面增加投入,一旦遇到外部环境变化就面临困境。今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不利因素,东部沿海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已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三、对策和建议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资金相对短缺,科技人才匮乏,研发条件简陋,技术薄弱,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只有针对以上提出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
政府的扶持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李时椿(2001)对美日技术创新机制比较认为,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杨礼贸(1999)研究了韩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认为:政府的政策法规是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对R&D的支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要解决我国文化中创新能力阻碍因素,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民从小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尊重和崇尚创新,逐渐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应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私有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和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造、创意欲望。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职工工资,工资增长幅度应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特别是应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收入,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过渡,同时应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显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硕士论文,2002.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常朝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企业管理,2002,(9):102-104
[5]孟庆伟等:企业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2,(2)
[6]魏江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其核心能力的关联[J].科学管理,1998.11
[7]顾良丰:基于模块化的企业全面创新学习机制研究.博士论文.2005.4
[8]李时椿:美、日技术创新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1,(10):60~63
[9]潘旭明: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模式分析.商业研究,2002,(13):14~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投产迅速、适应力强、富于创新等特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生力军。因此,技术创新基金作为中央政府的专项基金,营造了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环境及服务平台,激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潜能,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产业技术水平。进而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匹配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效益产出的角度对技术创新基金投资效益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原理
数据包络系统分析方法(DEA)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根据决策单元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优的权重,从而判断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或对其进行效益评价。DEA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将DMU投影到DEA的有效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不同的DMU偏离DEA有效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无需进行任何的权重假设,避免了选取权重时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无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二、决策单元的确定与指标的选取
依据数据选取口径的统一性、独立性和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了分析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选取2001-2008年作为DEA中的决策单元。选取DMU年度内已到位资金作为输入指标(Input),具体为创新基金资助、地方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和其它资金。输出指标(Output)选取了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承担企业在每一个DMU年度内的效益情况,具体为项目承担企业的总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出口创汇,以及年末从业人数。指标数据来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站公布的技术创新基金2001-2008年的年度报告,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依据每年度立项企业上报的《监理信息调查表》,对年度内尚在执行项目承担企业的整体效益情况进行的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每年度立项企业实际上报数均占应上报总数的90%以上,可以很好的反映每年度技术创新基金立项企业总体的效益情况。
三、实证结论及其分析
通过采用Win4Deap软件(评价模型:C2R)对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进行了DEA分析,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和2002年的DMU属于非DEA有效,且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在技术创新基金设立的早些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各项扶持资金的投入与企业的产出效益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并不明显。但随着技术创新基金的日益成熟,2003年DMU的规模收益转为递增。
到2004年,技术创新基金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科技主管部门抓住了这个契机,在总结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特有国情,调整并改进了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方式,大大推进了技术创新基金的发展进程。在随后的几年里,技术创新基金逐渐显现了其关键的示范作用与带动作用。2004-2008年的DMU评价结果为DEA有效,表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已经达到了相对最优状态。这说明在技术创新基金的大力扶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改善了其不利的融资环境,也提高了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基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是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基金设立及运行十年来对于这些项目承担企业茁壮成长的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DEA是一种用来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分析方法,但却无法判别决策单元是否属于绝对有效。虽然近五年来,技术创新基金一直处于DEA有效状态,但并不表示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处于绝对最优状态。
四、问题及建议
目前,技术创新基金的实施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技术创新基金的长远发展。技术创新基金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背靠背”的链式申请方式以及“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机会主义行为等现象的发生,但同样滋生了各种弊端,寻租现象也仍然存在。此外,在技术创新基金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引导性不足以及过于强调基金投入的稳定性等诸多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技术创新基金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其资助体系;调整基金定位,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转变创新基金扶持模式;强化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和监理工作,明确创新基金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创新基金服务体系,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技术创新基金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2-67.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XSKYY201501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制机制和经营机制,具有灵活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整个社会的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如下: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4、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且形成产品或服务。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一)行业创新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采掘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行业前三名。调查还发现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技术领域,而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占比仅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而缺乏自主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核心。根据调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占比为37.18%,相对于5.13%的原始创新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于模仿创新。这样,就必然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较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仅有1.95%。技术研发能力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多处于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差的状态。
(三)缺乏技术开发战略思想,研发费用投入少。拥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积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缺乏技术开发的战略思想。据调查数据得知,只有26.32%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除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续的新产品和服务。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的环节,研究开发费用的占比仅为12.42%,如此少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的消极情绪。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和激励机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几个特点:就人力资源规划来说,只有9.94%企业拥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大部分企业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人员结构来说,有68.21%的企业总经理来自于企业创办人或领导家族成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就人才类型来说,有34.44%的企业亟须研发人才,研发人员稀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可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大都处于物质激励阶段,通常给予加薪的奖励,部分企业给予股权激励或技术入股的奖励,缺乏精神层面的激励。
(五)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银行贷款、向民间机构借贷、获得风投资金支持等。据调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技术优势不强等原因造成融资不畅。75%的企业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扶持,49.01%的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太大而放弃吸引风险投资,44.08%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贷款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数据都说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导者,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95%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格局。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倾向的强烈与否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发创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欠缺使得公司对后期的人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后期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率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通常包括资金投入、购买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相关技术、建新实验室等,其中资金是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首要资源,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和长期维持的关键。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依赖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始终,从研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到中间试验与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四)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而目前许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仅处于省级先进或一般水平,技术研发机构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没有。即使是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力,也只是进行技术入股或购买设备,并没有引进创新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实力。除与国内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外,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市场环境。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行为,需要在企业创新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创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会影响企业创新。市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增大时,企业会根据市场加快创新研发速度,当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时,企业也会迫于压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总而言之,市场不仅决定企业未来创新方向,也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六)政府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发《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提出要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包括: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省外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股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和实施风险补偿等。
(七)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发生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融资太难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看出,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严重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改善建议
(一)企业家应提高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战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创新的瓶颈。增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分享创新成功案例,明确创新重要性;完善创新愿景、战略和使命;随时注意和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二)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过低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将研发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增强研发费用的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工艺的开发,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对研发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其研发资金、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限制,企业应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并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四)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结构和比例,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从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留住企业自身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创新时机,加快创新发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等。政府针对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利用政府给予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创新进程。
(六)成立创新协会,谋求共同创新发展。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都比较差,各行业可分别建立创新协会,企业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水平。创新协会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市场数据分析和知识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1)政府部门设立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资和融资;(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3)银行信贷。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专项信贷模式,改变授信额度和信贷业务流程,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30-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星火燎原之势。迄今为止,乡镇企业发展已达到2 000多万个,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吸纳了超过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用全国5%左右的信贷资金,创造了30%左右的GDP和近50%的工业增加值,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富源泉。截至2007年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已到111.07万个,促进就业人数达到1 353.14万,实现营业收入43 767.81亿元,利税1 278.8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企业愈发展,技术创新愈重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一、浙江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浙江乡镇企业发展中形成四种主要的集聚模式:杭、嘉、湖等浙北地区以发展乡、镇、村集体企业为主,类似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的基于政府主导型的集体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苏南模式”;温州、丽水等浙西南地区,由于当时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弱,乡、村办企业很少,兴起的主要是家庭工业、联户企业和私营企业。特别是温州一带发展迅猛,形成了基于市场主导型的民营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温州模式”;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南毗温州、北邻苏南。在兼容“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同时,利用计划单列和副省级的行政优势,从而基于市场主导政府参与的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宁波模式”;台州市位居浙江省沿海中部,与温州市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其关键因素在于创造了民间诱致加政府增进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模式,即民间拉动加政府推进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了这种基于股份合作为主导的多元素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台州模式”。
从浙江省的乡镇企业发展特点来看许多地区以块状经济发展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把分散的乡镇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村一品牌、一镇一主业”的块状经济。这种块状经济发展模式有力的促进了乡镇企业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而更有利于集中化的提供技术支持。截至2008年浙江已建成61个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和21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以建设乡镇工业园区为载体,鼓励私营个体经济体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资本流通,合理融资集资发展壮大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不过,在经历了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强劲反弹之后,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乡镇企业便进入相对平稳增长的发展区间,发展的脚步变得迟缓。首先,创业者密集,小成本企业增多,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热情比较薄弱。2011年国际形势动荡、人民币升值趋势使众多乡镇企业出口波动加剧,国内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转变使乡镇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融资环境。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惯性预示着今年乡镇企业发展将面临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其次,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往往采取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节能和减排的压力较大,这也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健康合理发展的又一瓶颈。
二、浙江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拓展对策
1.强化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当今市场犹如一个大舞台,企业充当着演员的角色,那么人才就是导演。企业是人的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的水平的提升,可以说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强化人的认识。企业的创新理念不能光写在纸上,必须内化于心,被广大员工接受、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身生活工作的一种习惯,才是真正的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同时,技术创新不能单单的依靠技术员去完成,应该广泛的听取员工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想法,把员工作为企业创新的主体。从而,促使员工拥有敢于尝试的动力,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企业在技术应用上的突破与发展,实现技术创新的最大价值。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技术创新的作用,通过榜样法、案例分析法、理念故事法等在员工当中潜移默化成一种的观念,并把这种技术创新观念营造成一种文化氛围。此外,企业的领导层要加强自我创业教育,在企业家创业之初,就树立起创新立业的观念。充分利用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通过这些手段在自身认识上做好技术创新的准备。
2.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外向型企业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要以出口加工方式为主的经营业态,其产品或服务的客户主要以国外客户为主。浙江省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大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中小企业提高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外向型经济的大力发展势必给乡镇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但是同时也带了极高的风险,特别是国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日益苛刻,对于科技含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被视为产品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从浙江省的乡镇企业发展特点来看许多地区以块状经济发展为特色,这种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把分散的乡镇企业连接起来,形成高效集约的块状经济。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乡镇企业技术中心和乡镇企业共性技术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提高企业之间形成技术创新的向心力,可以集中各家优势,集体集资出力从事技术改造创新。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这种平台提供的技术创新机会,从而降低自身技术创新的成本,把科学技术第一时间应用的生产车间,提高生产效率。
3.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重用人才和加大科研力度。从全国来看,浙江省是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发达、最典型的省份之一。伴随而来的“温州模式”、“浙江模式”等在全国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都显示出浙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以数量的增加为基础的,这种向外扩大再生产的道路,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张和数目的增加,而忽视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低成本生产和低价格销售也就成为许多企业惯用的竞争手段。乡镇企业在创业之初,带着浓厚的从众性,对从事行业分析不足,创业能力多来自于经验的积累;许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知识参与度与资本分配不均,导致许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以项目或技术攻关为项目,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改造,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第一时间改造旧技术、开发新产品,有条件的可以联合科研单位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注重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研制与市场供应。此外乡镇企业要有效的利用政府提供的安全便捷的融资平台、有效地公共服务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积极带领科技人才走向市场,创办、联办民营科技乡镇企业。
4.内增实力外塑形象,积极付诸行动。技术创新的拥有了必要条件资金与人才,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就可以在乡镇企业中得到完成,如果没有落到实处,一切都是妄谈。在开展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始之初,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是构建持续竞争优势并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拥有了领导层的向心力和牵引力,才可以在全体员工当中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推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功。企业形象一般通过企业识别系统(CIS)来体现,即理念识别(MI)、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三个部分。企业形象往往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的重要动力。良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使企业为追逐利润和维护形象。此外,通过对企业家的创业守业、技术创新的教育,在乡镇企业这个薄弱的领导团体中形成一种技术创新的价值理念,并通过他们传达给所有员工,整个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种走创新之路的氛围;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技术创新的宣传与培训,通过政策法规的鼓励,在企业的就形成了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有利政策法规和科技人才,使其参与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去,切实的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环境复杂的当今时代。浙江省作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摇篮,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对于乡镇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应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技术壁垒成为约束乡镇企业发展的“紧箍咒”,此时,企业家们不约而同的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不在是一个手段,而是一项战略。浙江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就要从技术创新着手抓起,从而开创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一、“智猪博弈”
博弈论中有个经典的模型即“智猪博弈”模型。“智猪博弈”是这样描述的: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一个按钮,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按动按钮需要花费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等待小猪按钮,大猪吃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大猪按动按钮小猪等待,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若两头猪同时按钮,大小猪分别吃7个单位和3个单位。“智猪博弈”矩阵如下图所示:
显然,小猪的占优策略是等待,而大猪不存在占优策略。“智猪博弈”存在着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大猪与小猪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很大,二是两者都是理性的,具有类似的偏好。
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市场上的“智猪博弈”
在技术创新的市场上,大企业就是模型中的大猪,小企业就是模型中的小猪,是否按动按钮就类似于企业是否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
当今世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被越来越来的中小企业奉为真理,然而,如何进行创新,选择何种模式的创新,是中小企业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基础薄弱、所占市场份额小、人才拥有量少。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资金困难,资本占有量少,筹资能力差。二是拥有的高素质人才少,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中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弱。
技术创新从其新颖性与独立性来看,可以分为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前者通过完全自主的研究与开发形成,投入的成本高,风险因素大;后者是通过购买、引进等手段消化吸收率先创新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的一种渐进式创新。
正如模型中的策略组合,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中小企业要实行跟随大企业、等待的策略,在技术创新上就是选择模仿创新的模式。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创新的模式的分析,显然,中小企业完全依靠自主创新来实现技术进步是不现实的,模仿式创新是它们的最优选择。
三、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模仿创新,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模仿创新是指引进和学习自主创新者的新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掌握技术要领,再加以改革和革新的一种渐进式改革。而照搬照抄则没有对原来的技术加以改进,是简单的抄袭过程。显然,模仿创新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并不是简单的抄袭,一味的抄袭率先创新者的技术成果,只能获得短期的利益,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没有帮助。
如果是一味的抄袭,不加以改进和创新,企业就会过度的依赖于其他企业,失去自主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企业模仿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赶超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要正确理解模仿创新的涵义,在模仿中创新,在学习中进步。
(二)中小企业要循序渐进、抑制贪婪,处理好与大企业的关系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要避免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冲突,要将自己定位在市场跟随者的地位上,如果尝试做挑战者则会遭到大型企业的打压。在“智猪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猪要将自己定位为跟随者,不能妄自行动。同时,追随者不要追的太紧,要与率先创新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追的太紧,会遭到领导者的反击。妄图一次性大量占领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的策略也是不可能的,与大企业的利益冲突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小企业要学会等待、看清形势,避免大企业诱使中小企业先行动的策略
在“智猪博弈”中,博弈双方都会理性地做出决定,小猪的最优策略是等待,大猪也会想尽办法,利用各种策略迷惑小猪,实现自身利益。如果小猪们没有看清形势,最终受损失的必定是小猪。
在液晶电视进入市场的初期,国内知名品牌TCL就是利用了“智猪博弈”的策略。在电视机市场中,TCL集团是“大猪”,其他二、三线品牌自然是“小猪”。2004年初.掖晶电视市场销售额出现了上升了势头.但是总的来说,市场风险较大,成本不稳定,技术不成熟。TCL集团看准了这个趋势,召开了关于液晶电视时代的会。其实TCL集团并未真正进入液晶电视市场,这只是博弈中的一种策略,旨在诱使其他品牌先行动,其他二三线品牌误以为进入液晶电视市场的时机已经到来,开始大量生产,并花了大量的成本进行广告宣传。到2005年,液晶电视市场真正被带动起来,TCL集团开始大量投入生产,而此时的其他二三线品牌由于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消耗,已无力再市场竞争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案例中,二三线品牌采取的不是跟随大企业的等待策略,而是贸然的先行动,必然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看清形势,不受大企业的种种诱使,等待最佳的时机再行动。
四、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模仿创新
由于模仿创新具有开发研究投入少、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模仿创新幅度小,模仿者只能是市场的跟随者,发展速度很慢。
中小企业要模仿创新,就要摆脱单纯而被动的模仿,应吸取其精华运用于实践中,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在根本思想上借鉴他人的创新,重点在于将模仿变成赶超先进企业的“后发优势”。在成本投入少、技术成型、市场明朗的情况下,针对市场需求,有的放矢,这些模仿创新的企业才有赶超先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
(二)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同发展
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零和博弈”越来越少,竞争的双方倡导共同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最终目的都是追求最大利润。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成为主流。
作为中小企业,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因为率先创新者为追随者节省了大量的创新成本开支,追随者学习了率先创新者的经验与教训,少走了弯路。
(三)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中小企业间的合作
在遵循跟随策略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战略技术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小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形成联盟,共担风险,降低创新成本。一头小猪斗不过一只大猪,但是一群小猪联合在一起,抱团作战,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很有可能战胜那只大猪。通过这些必将提高中小企业创新的成功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总结
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终动力,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本文研究的创新策略是微观层面的,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来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最好采取模仿创新的模式,不排除中小企业中的某一企业具有的与大企业相抗衡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第2版)[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袁红林,陈小锋.“智猪博弈”与中小企业模仿创新[J]. 当代财经,2002(9)
[3] 邓明然,吴艳.“智猪”博弈在中小企业模仿创新中的应用[J]. 文都资料,2006(9)
[4] 彭纪生.刘春林.由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3(12)
[5] 柴彦.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智猪博弈[J]. 科技创业,2007(11)
【记者】:韩总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中国经营报》的专访!
【韩耀国】:不客气!
【记者】:在您这么多年的营销、策划生涯中,您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什么?
【韩耀国】:以前人们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核心技术,认为有了核心技术就成功了,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首先是市场意识、其次是核心技术、还有就是创新意识,这三点非常重要,市场意识是前提,根据市场来研发产品,而不是闭门造车,创新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核心技术不是永远都是核心,必须得不断创新,在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不懂市场,再好的技术又有什么用。
【记者】:在目前技术、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您认为中小企业应如何提炼自己的竞争力?
【韩耀国】:在这里我可以给您举个中小企业提炼竞争力的实战案例,也是我们蒙虎营销策划机构2007年最成功的一个策划案例,香港美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香港商人刘氏兄弟在国内创办的一家独资企业。2000年后就把生意逐渐转移到内地市场,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当时刘氏兄弟当时看中了国内的一个专利产品——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并以1500万元的高价从专利发明人金文光手里买断这个专利。
但是不懂市场营销的香港人,虽然握有专利技术的金字招牌,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一把有专利技术的牙刷竟然卖得比普通牙刷还便宜,没有足够的渠道,没有系统的品牌传播,不到两年就败下阵来,钱投了几百万,而2年销售不到1000把,最后找到了以实战策划著称的蒙虎营销策划机构。
2006年我们蒙虎营销策划机构接下这个项目后,认为香港美伦作为一个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大投入做品牌是不现实的,走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是上策,而纳米稀磁这个专利技术就是其核心的支撑。首先,要改变销售渠道,避开竞争非常激烈且高成本的商超渠道,改走零售药店渠道;其次,在价格策略上,也改变以往中低定价策略,改走高端策略,例如,5个刷头的产品定价98元,充分支持其产品的独特功能和专利技术。
经过一系列包装和重新招商,重新上市的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在全国市场大获成功,站住了脚。重新定位和包装后的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在渠道、定价、命名、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有效的突出了其专利技术的核心支撑,在细分市场上和特定的渠道中就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截止到2008年5月份,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已占领了国内85%的市场,并且针对三口之家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又推出“家庭装”,热销全国各大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口腔护理领导品牌,目前已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产品的品牌提升已列入下一步的战略计划,而经过蒙虎团队重新策划后,启动全国市场的费用连30万都不到,目前,蒙虎营销策划机构这个“差异定位、逆向招商——亮白纳米稀磁牙刷上市策划案”已被数十家企业和数家大学作为学习案例列入课本。
亮白纳米稀磁牙刷就是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提炼,并且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地挖掘出来,把其作为企业的核心支撑进行扩大、升华,企业的所有资源都围绕这个核心来支配,最终获得了空前成功。
【记者】:是的,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战策划案例,而且香港美伦集团也是非常幸运的,能够遇到蒙虎营销策划机构这样有战斗力的实战团队,相比较一些企业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您觉得,这样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寻找突破口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韩耀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认为中小企业只要抓住以下三点,就可以走在市场的前沿,那就是“市场突出细分化、营销突出差异化、策划突出实战化”,在目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发现潜在的消费群体,将市场进行细分,抓住适合自己产品的消费群体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在营销手段上要尽可能突出差异化,这样更容易抓住目标群体,最后就是可以在适当时机借助外脑,现在国内的智业机构多如牛毛,第一种是玩理论,只会纸上谈兵,只会拿别人的钱做策划,如果哪一天让他自己操作个产品,他就瞎了,而另外一种就是实战策划机构,比如目前业内都熟知的蜥蜴团队,还有我们蒙虎团队(蒙虎营销策划机构),玩得都是实战,我们既给别人做策划,同时也有自己的实战营销演练平台,所以做营销这一行必须得有市场实战经验,否则不行,谁都会说,关键在做。
【记者】:您觉得在与媒体的合作上,中小企业应该把握哪几点?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建国初期,我国国有经济只有少量的解放区军工企业和接管的官僚垄断资本企业,经过建国后40多年来的经济建设,我国的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国有经济的发展也同其他所有制经济一样,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也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企业管理落后。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国有中小企业背景、特征、主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五个方面分析;并且结合了陕西省渭南市的国有中小企业的相关案例分析;得出最后结论。
2.我国国有中小型企业理论分析
2.1 中小企业及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规定工业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划归为中小型企业。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必须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国有中小企业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是诸多社会职能的承担者。
2.2 国有中小企业的特点
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非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是以发展为重点。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重在“二次创业”。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小企业主要是地方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由此决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应走为大企业配套的路子。
3.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国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
认识上的误区:技术创新等同于创新,这是中小企业在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以制度创新促进生产力更大的解放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还在于资金严重短缺,人才资源匮乏,以及环境缺陷。现在社会对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3.2 我国国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管理模式僵化,财务控制薄弱。
3.3 国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战略规划,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缺乏适合的信息化方案。
3.4 国有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转变,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营销战略,开发新市场的能力欠佳,忽视了营销网络的功能。
3.5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缺乏长远性,存在盲目性。
4.我国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4.1 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首先要更新观念。其次是创新经营机制。再就是要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另外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2 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投资应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降低投资风险。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要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4.3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对策
中小企业必须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政府应给予资金方面的扶持,加快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分阶段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4 市场营销的有效策略
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要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确立名牌战略。制定合理实务的营销政策,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促销作用。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4.5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对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清晰,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以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坚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透之以利”的管理原则。灵活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坚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制度化。
5.相关案例分析
近几年,渭南市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发展规模、经营机制、现代企业意识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截止2005年底国有中小企业数量已达14312个,从业人员65684人,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实交税金1.9亿元,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已成为渭南市经济增长、财力增强、职工增收的主体和支柱。但从有关调查数据来看,全市国有中小企业亏损还比较严重,亏损额较大,且近两年亏损额居高不下,原因何在?具体情况如下:
国有中小企业亏损特点有:亏损额较大且增幅上升;中型企业亏损情况好于小型企业。渭南市亏损企业多集中在电力、专用设备制造、化工企业,这些企业亏损额和增幅都较大。
导致渭南市国有中小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有: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科技人才缺少,研发费用投入不足,影响产品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顺,新产品开发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扭亏的几点建议: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中小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市场;深化国企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6.结语
新世纪的到来,给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为开创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局面,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继续完善国家政府和社会配套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也应尽快组建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以加强和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构建中央和地方相互配合,以地主为主的监督体系,以达到避免行政、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改善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探索有效思路,加强产权激励、收入激励、物质激励,真正把企业家和生产者推向市场,实现责权利的明晰化和最佳统一。
参考文献:
[1]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05).
[2]张永艳,张丽丽.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果,2006(11).
[3]赖文燕.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05).
定义中小企业是研究和调控中小企业的前提,各国对此都非常重视因而也有不尽相同 的规定。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随着其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大体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前和战后复兴期,亦即1963年《中小企业基本法》颁布前。首先是 在1940年从就业人员数量对中小企业进行了明确界定,其后是在1950年从资本额和从业 人员两方面界定中小企业,即资本额在1000万日元以下或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企业。 第二阶段是经济增长期,即1963年《中小企业基本法》颁布后至1999年的修正前。1963年 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开始分行业制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对于制造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 下或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对于批发业,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3000万日元 以下;对于零售业,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1000万日元以下;服务业界定标准与 零售业相同。1973年对《中小企业基本法》进行补充,专门规定了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第三阶 段是平成景气变动期,即1999年《中小企业基本法》修正以后。1999年修正的中小企业界定 标准是:制造业中,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中,从业人员在 10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中,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5000万 日元以下;服务业中,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或资本额在5000万日元以下;
上面谈到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随着其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济 形势主要指经济总量状况和通货膨胀情况,政策目标则主要指对大企业或中小企业的侧重 和同型企业内不同产业的侧重。对于第一种界定,当时日本国家的经济总量并不高,而且面 临很多的经济困难,政府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扶持大企业,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十分简单。 对于第二种界定,当时日本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日益重视并开始有重点的扶持中小企 业,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相对详细。对于第三种界定,日本经济经过近十年的低迷,政府 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同时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中小 企业经济规模的整体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进行了修正。
总的来讲,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扶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 的重要力量。回首20世纪后40年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无论在企业数量、吸纳的从业 人员还是在创造的附加价值方面,其地位都不容忽视,其作用也让大企业无法取代。以1988 年为例,日本共有民营企业6494341家,其中中小企业为6448123家,占99.3%;从吸收的 劳动规模上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占80.6%;在制造业中,中小企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 55.5%。而且,许多大企业是依靠灵活多变、工资成本较低和有独特技术的中小企业为基础 而发展的,比如丰田汽车公司约70%的零部件是由1000多家中小企业分包提供的,日本制 造业中的65%中小企业接受大企业的转包。不仅如此,如今中小企业也是技术进步的中坚 力量。就日本的制造业而言,有98.6%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研制的,可以说,没有中小企 业的存在与发展,就没有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如此显赫的地位。尤其在近年来日元贬值和经 济衰退的条件下,中小企业更被视为日本经济的支柱,被视为日本经济恢复活力和长久增 长的希望。
二、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发展的政策
由于日本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都形成了法律,因此下面的探讨都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 上的,换句话说,我们所谈到的诸如经济手段和服务手段等已包含了法律手段。同时,需要 明确的是,下面讨论的政策不同于日本政府对所有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它们是专门服务 于中小企业技术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享受前者没有限制,而享受后者则要一定条件。
1、直接补贴
直接补贴是针对中小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研发经费以 及必须的设备费和运转费而给予的资金支持。这些补贴来自多种渠道,因而也有不同的实 施主体。首先是由各地经济产业局实施的补贴,这种补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它对一 般的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经费的补贴率为1/2,补贴金额在100―4500万日元之间;对环 保和节能项目的补贴率高达3/4。其次是由各级政府共同实施的补贴,它从上世纪80年代 开始,针对中小企业有利于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费用,补贴率为2/3,其中国家和都道 府县各负担1/3,补助金额在100―3000万日元之间。另外,日本通产省1997年度技术开发 政策重点中,设立了5.15亿日元的对构思阶段技术开发进行补助的制度,用以支持风险企 业创立、现存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并对处于基础应用阶段的构思技术或自有技术的技术开 发进行资助。
2、税收优惠和融资帮助
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主要是指对新技术研发过程中消耗的经费进行税 额减免。具体作法是,对于包括人工费等的研发经费,可以支出的6%抵免税额;用于基础技 术开发、研究的折旧资产,可按当年这项支出的5%抵免税额;企业用于购置具有尖端技术 的资产,可以价值总额的7%抵免税额。但以上各项扣除额不能超过税制适用年度法人税或 所得税的15%。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规定,如果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的增加部分超过以往的 最高限额,可按增加部分的20%抵免所得税,但抵扣额以不超过应缴法人税或所得税总额 的10%为限。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方面的融资帮助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以及政府影响下 的各种金融机构,给予引进革新性技术的中小企业在必要的设备资金和长期运转资金方面 的低息贷款。对于设备资金贷款,在执行基准利率的同时也可执行特别利率,但额度不能超 过27000万日元;对于长期运转资金贷款,则只能执行基准利率。与此同时,由于仅靠政府设 立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是不够的,因此为了鼓励普通银行或金融机构向进行技术革 新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日本政府设立了保险和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保险和担 保。
3、委托研究和委托开发
委托研究和开发是指,对于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技术或者商业化比较 困难的新技术,由国家出资向研究机构和企业委托进行研究和开发。这种活动主要由国立 中介机构执行,具体到中小企业方面则主要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负责。对于委托研究,考 虑到全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化和经济活性化,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 技术委托给一些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进行研究,研究期间一般为2―3年,委托金额为1亿 日元以内;对于委托开发,是将经过筛选的新技术委托给企业进行开发,主要是将其商业 化,开发期间一般为1―2年,委托金额为2500万日元以内。另外,各地经济产业局也可以是 委托研究开发的主体,它们可以对一些有利于地域经济的技术向一些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 进行委托研究和开发,研发期间在2年以内,委托金额一般在3000万日元以内。
4、培训技术人员
考虑到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规模小、资金不足、自身培训能力有限等问题,日 本政府建立了各种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的机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原有中小 企业研修所的基础上,由日本政府出资并组建的中小企业大学,专门为中小企业培养各类 技术及管理人才。在培训技术人员方面,各都道府县和指定的市在工业界、教育界和公共研 究机关的协作下,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培训。长期培训是培养具有现代 化的高水平技术能力的人才,中期培训是以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对象,短期培训是以 经过长期培训或具有同等水平程度的人员为对象,培养专门技术。培训方法采用案例教学 和现场教学,学习内容既包括经济有效的传统适用技术,又涉及某些最新技术进展,如微电 子技术、生物工程、工业设计和网络与信息技术等,同时还安排一些专项研修,如环保技术、 节能技术等。这些培训的费用大部分如80%由政府支付,只有少部分由企业或员工支付。
5、提供技术指导和诊断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实际中的技术问题,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资 金,建立了一批专门的技术试验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经常选派技术专家对其所辖区域内的 中小企业进行扶植、指导,协助企业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推广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中 小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实践的需要,委托公立试验研究机构进行技术试验 和技术咨询。而且,日本各都道府县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聘请具 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且技术能力较强的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员,组成巡回技术指 导小组,再根据中小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的实际要求,到现场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实地考 察,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与此同时,近年来日本的中小企业诊断制度也收到了很好 的效果。所谓中小企业诊断制度,就是在都道府县等政府机关内或在其影响下建立中小企 业指导机构,它们应中小企业经营者请求,对企业技术等方面现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指 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
6、公共信息服务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早于1969年就设立了专门为小企 业服务的情报机构,主要向小企业提供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专利、新产品的情报,经营管 理与市场营销情报,以及海外投资的情报。该情报机构经常组织一些各行业的专家和技术 人员召开情报恳谈会,中小企业可以随时或定期向专家提出咨询或交流情报信息。在80年 代初,日本政府又建立了日本中小企业事业团信息中心,负责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 活动。近年来,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加强中小企业跨区域合作,实现技 术与经营信息共享,还由通产省提供资金,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内部网络,利用因特网构筑 起广泛的信息和接受系统,将各国和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与新技术等各种信息通 过网络提供给中小企业;而且,各都道府县的中小企业科及支援中小企业的民伺社团利用 跨区域信息网络和共享的各种数据,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技术和信息等各种咨询服务。
三、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政策
根据广义的理解,技术转移应包括国内转移、技术贸易和国际投资三部分,然而因为技 术国内转移已在上面对技术发展的探讨中包含,技术贸易对中小企业又不是很普遍,所以 本文讨论的技术转移是指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在此意义上,日本政府的促进政策如下。
1、情报收集与现场调查
了解东道国各方面的情报是海外投资成功的首要问题,但由于内容繁多等因素,对这 些情报的收集成本往往很高,使大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日本政府通过其出资建立的机构 或指导建立的组织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些机构或组织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日本 贸易振兴会、(财)交流协会等,它们都负责收集国外投资政策、财政金融状况、基础设施条 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资本与利润管理办法、劳动力与人才供应等等方面的情报。这些情 报都是无偿提供给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为了上述情报的正确性和提供更多更具体的地 方信息,上述机构或组织都还进行对投资地的现场考察。这些考察有时是以中小企业的委 托为具体方向,帮助中小企业找到理想的投资场所,或帮助其找到符合其标准的合作伙伴。
2、融资帮助
在日本,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融资服务的最主要政府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金融公 库和商工组合中央公库,它们以因经济结构变化而向海外发展的中小企业为对象,按照海 外展开资金贷付制度,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像所有向海外投资的 企业一样,申请使用国际开发银行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向发展中国家 投资时,可向海外贸易开发协会申请使用长期低息的“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协力资金贷款”。 中小企业为加强海外子公司的经营基础时,其所需的资金可通过政府系统的中小企业金融 机构,取得长期低息的“海外经济环境变化对应特e贷款”,以维护其经营的稳定。
3、财政支持和税制优惠
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海外投资的财政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制度中:一是海外技术者研 修制度。根据此制度,中小企业在需要对其海外员工进行培训时,可委托海外技术者研修协 会进行,政府对此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助金;二是海外投资调查辅助制度。根据此制度,中小 企业需要组团赴海外进行现场调查时,可以申请政府的资助。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有针对 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而且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具体来讲也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第一,对于企业的海外投资、资源开发投资、海外工程承包,允许将投资的部分金额计 人“投资损失准备金”内,以免缴企业所得税,如投资受损则可从“投资损失准备金”中得到 补偿;第二,对于企业在海外的子公司(包括合资公司)、分公司以及代表处的盈利,其在外 国缴纳的所得税,在一定额度可以从日本母公司的法人税中扣除。
4、保证与保险
为了弥补政府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足,提高民间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贷款 的积极性,一些政府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公库等都向中小企业提 供贷款担保服务。而且,政府在各都道府县都建有信用保证协会,中小企业因对外投资而从 金融机构贷款时,可申请使用“海外投资关系信用保证制度”,由对方提供贷款的债务保证。 另外,在政府的影响下或作为再担保的前提下,一些民间组织和大企业也向中小企业海外 投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与此同时,为了不使对东道国突发事件使企业受损的担忧阻碍企 业的技术转移活动,日本政府推行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该制度由通产省负责,主要服务 中小企业。其保险范围除了包括一般的外汇、征用和战争风险外,还包括很多非投资人过失 的风险。保险期限可达20年,保险率一般为90%。
5、人才培育与支援
和对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方面一样,在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方面也提供员工培训,当然这 种培训不是指针对于中小企业。而且由于海外员工培训的特殊性,日本政府制定了海外技 术人员研修制度。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它可以参加由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举办的中小企业 现地管理者育成事业,该事业主要提供在海外投资当地进行生产管理、经营拓展以及选用 当地管理者的知识;也可以参加由(财)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和(财)交流协会举办的中小企 业研修事业,该事业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海外子公司的当地员工提供到日本接受培训的机 会。上述制度和事业的具体作法是,企业委托这些机构对其海外员工进行培训,政府对此提 ,供一定比例的补助金。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财)海外贸易开发协会等组织,举办中小 企业专家派遣事业,直接派遣专家到海外,对中小企业技术和经营等方面进行指导。
四、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也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 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 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但是,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在粗放发展阶 段,虽然一些中小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从总体上讲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比较 低。’通过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发展和转移的政策,我们应有如下启示。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与转移
按照传统的观念,人们总是把中小企业和“没有技术”或“落后的技术”联系在一起,认 为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专利,对外投资更与中小企业无缘。在此认识的影响下,以发展技术 为目标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都给予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更不用说技术 转移――都不予支持。然而事实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发达 国家它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 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重新定 位,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此认识之 下,不但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而且要为其技术发展和技术 转移提供特别的优惠制度和便利条件。
2、制定完备法律,给中小企业技术活动以稳定预期
当前,虽然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与之配套的法律都没有制定和实施。因此,它 仍未起到对中小企业应有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与转移的作用更不明显。在实际 中,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仍相当混乱,管理机构繁杂而且不完善,导致政出多门且政策多变, 影响了中小企业投资者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活 动的开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当前必须制订完备的法律体系,给中小企业经营者以稳 定的预期,提高他们进行技术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政府加强有关的法制建设,将一批科 技政策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 务,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活动者的权益。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规范市场 竞争秩序,完善服务职能,由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干预者,转变为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良好政 策环境的提供者和建设者,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与技术转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制定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技术活动提供激励
考虑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小企业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的竞 争劣势,我国政府应当制定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活动。首先是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和扩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补贴制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 创新基金,同时可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其次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税 收优惠政策,完善并落实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税收减免政策,实施研究与开发费用 的免税、返还政策,特别是对新技术产品应给予更多的税收减免。最后是给中小企业提供专 门酌融资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真正减轻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并可对一些重大或 重要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无息贷款。另外,也可鼓励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创新发展 基金,允许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实行高折旧率的特别折旧办法。
4、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技术活动提供便利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4lxlktziyyjj-23);辽宁大学专项科研课题(编号:ZJ201201)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政府扶持与中小企业跨越障碍的关系研究――基于辽宁与东部地区的调研比较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0日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及现场访谈的形式,探讨辽宁省与东部地区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跨越障碍的关系。共收回辽宁中小企业有效问卷233份,东部地区(北上广、江浙沪、天津、河北、山东以及福建)中小企业有效问卷469份。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在调研中,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我们从人才、资金、研发和技术支撑、企业管理、市场混乱、缺乏政府指导、进入特殊机制不畅、吃拿卡要以及其他等十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关于辽宁省、东部地区的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图1)
如图1所示,对于企业所面临的障碍,对这两个地区而言,人才都排在第一位,其中辽宁省占所调查要素的比例为27.94%,东部地区为25.77%。企业缺乏人才与我国每年百万计应届生求职难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的原因:首先,应届毕业生的一种幻觉,他们会根据已工作学长及其他一些渠道的零碎信息,得出中小企业工作没前途的印象,所以在求职过程中紧盯大企业,这就造成一边求职难一边用工荒;其次,一些中小企业的招聘渠道不通畅,一些求职者得不到相关的招聘信息;再次,一些在中小企业任职过一段时间的员工,最后也会选择跳槽,这主要是很多中小企业还是任人唯亲,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奖惩机制和晋升渠道;第四,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其福利待遇相对于大企业确实较差,这也使得其难以找到高素质人才,即使招到了也难以留下。
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两者排在前七位的要素完全一致,这说明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其面临的困境基本都是一样的。排在前三位的人才、资金、研发和技术支撑三者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50%,这说明对于我国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要壮大、求发展,解决这三者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两者的特性,对于辽宁省而言,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更为明显,这也与人才普遍流向北上广这一现实相符;对于研发和技术支撑对于企业的影响,辽宁省调研结果为14.86%,比东部地区约低3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辽宁省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且调研企业主要为工业企业有关。
二、政府对企业的扶持
据图2,在辽宁省地区,暂时没有接受扶持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32.65%,然后依次是财税和补贴、信息、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和培训、融资、技术。而在东部地区企业所接受的扶持依次为财税和补贴为21.19%,其后依次为信息、融资、人才引进和培训、技术、市场拓展,而暂时没有接受扶持排在第七位,为9.29%。(图2)
辽宁暂时没有接受扶持的企业几乎占调研企业的1/3,而东部地区不足1/10。以山东与辽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例,山东与辽宁开通时间分别为2012年11月12日、2014年1月15日;其次,在山东的网页首页,关于管理咨询、技术创新、法律服务、融资服务和培训服务这五个服务项目,每一项服务都配备了十名资深专家,并相应附上了专家的相关简介,前三项服务是附上了相关专家的邮箱号和电话号,以方便企业进行咨询;融资服务是配备了相应银行的融资专家进行在线答疑,给中小企业与银行间进行了牵线,畅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而第五项,则是将一些名师名家的讲解课程放在网上,供中小企业学习。而且在主页上,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推广。而辽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一些服务类别更为详尽,但是有些服务项目还没有上马,而且其主要是机构服务的形式,并对机构的简介过于粗略笼统,没有突出各个服务机构的特色所在以及这些机构曾经的成功案例。
三、政府扶持与企业发展障碍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表1可见,在企业最需要政府在研发和技术支撑给予扶持时,政府对于企业给予的技术扶持仅占到给予扶持的9.38%,似乎两者对应关系不明显。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从x2统计量相应的P值来看,因为计算结果为0.752,远大于通常使用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与企业所面临的障碍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基于东部地区数据做出的结果也表明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与企业面临的障碍之间没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以为,我国政府对于企业财税补贴方面的扶持历史比较悠久,在这方面的经验较多,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所谓的“路径依赖”;其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各个企业都需要,政府在获取信息时,不需要过分甄别,而且政府由于其职能性质,对于信息获取比较有优势,而对于人才、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扶持,政府需要分行业甚至要分企业进行指导,这需要政府具有相应的专门人才,对政府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表1)
四、对策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政府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跨越障碍十分必要,由于东部地区政府扶持比较到位,中小企业整体上发展要好于辽宁。但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并未对症下药,应该做出调整。
(一)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培育员工再培训机构。我国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就达到了727万,但是由于普遍的大城市、大企业情怀,大部分毕业生都奔向了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并且关注的都是大型企业,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一是要完善信息流动机制,不仅要完善求职者作为供给方的信息,更要完善中小企业作为需求一方的信息,使供给方与需求方能够自由匹配;二是要做好宣传,突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支柱地位,矫正现在社会上对于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歧视心理;三是规范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有关政府机构应该督促中小企业建立起科学的晋升机制,破除用人唯亲的畸形体系,做到任人唯贤、用人不拘一格,当然,这也需要中小企业自身主动努力;四是对在中小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从业者予以奖励。
其实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员工才是更为重要的资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不仅往往自身难以完成对员工再培训的职责,而且对于优秀员工也难以留住。对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国家政策引导、扶持相应的培训机构,且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时予以优惠,诱导中小企业形成员工再培训、再学习的氛围及机制;对于第二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破解:一是对于中小企业总经理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安于现状是毫无前途的,增强他们的进取心;二是使其认识到建立一种健康向上、广为认同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促使其携手企业高层建立起符合企业、员工长远发展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塑造员工的归属感,使企业员工感到在该企业任职不是一种短期的屈就,而是符合自身长远职业规划;三是要建立起规范的奖惩机制,将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与奖励额度以规章的形式确立下来,对企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
(二)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准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成立中小型银行,这将大大破除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今年则是重在落在实践。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民营小微银行发展,并使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二是完善金融配套机制和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形成良好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三是创新融资手段,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同时,基于中小企业现今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政府还应该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上的倾斜,例如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并且对符合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中小企业予以利率上的优惠;其次,在税费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优惠,尽快出台和落实针对中小企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而且相比东部地区,辽宁省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引进外资。
(三)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小企业工艺技术较为落后的现状,作为企业本身固然有责,可是作为政府,在激励中小企业创新中也是大有可为。首先,完善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空间;其次,对中小企业的R&D投入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对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中做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奖励,以在中小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再次,构建中小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畅通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2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44-03
2012年7月9日,美国《财富》杂志了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依然雄踞榜首,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而成为今年榜单的主要亮点。追溯这一杂志以往的统计,在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只有3家企业上榜,2000年增加到了10家。2010年达到了54家,达到了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如今,中国企业在榜单中的数量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但这一骄人成绩的背后同样也存在不少隐患甚至是忧虑。一方面,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中国企业异军突起,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但另一方面,与日、美来自制药、软件、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相比,中国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绝大部分来自石油、金融等垄断企业,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企业何为“强”,拥有同行业高精尖技术和自主品牌优势,能经得住各种风险考验才是真正强。我国企业如何做强,真正成为强者,是今后政府和企业自身共同面临且需要迫切解决、应对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建设成就世人瞩目,其中中小企业功劳卓著。它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据有关部门统计,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就行业而言,目前,我国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的70%以上,木材、家具等行业产值的90%以上来自于中小企业。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小企业总体上质量不高,技术不精,缺乏应有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有:
1、政府对中小企业监管不到位。由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得中小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确认和有效保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不得力、不到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约束。监管不到位不仅表现在缺失上,也有有法不依、上项目一窝风等问题,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我国的经济政策比较容易向大企业倾斜,一味“抓大放小”,注重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科技投入等方面偏好于考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税费等方面也不能享有与大企业同等的待遇。待遇不公、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一些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
3、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不健全。这直接导致对中小企业服务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使得中小企从创业起步到成长再到发展壮大的各个阶段中遇问题、有疑惑不知道咨询哪里,谁会给出有效的答案,有的事倍功半、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付出很大代价。
4、中小企业经营理念及价值取向亟待转变。一些地方政府及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理念存在误区,看重横向求“大”,而不注重纵向做“强”,把成为“世界500强”作为经营梦想,甚至不惜巨大代价进行多元化扩张,但其最终结果是“大而不强”,竞争实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还与经营初衷、追求目标相去甚远,有的更是历经惨痛的教训。
二、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做强”
(一)制定并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美国早在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奠定了其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基础和保障;1953年通过的《小企业法案》成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基本法,此外还有《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等配套法律;日本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以后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指导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中小企业现代资金助成法》等30多种专项法规,形成了一整套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德国针对中小企业也制定了《中小企业组织原则》、《反对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等;英国政府则围绕支持、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出台了110多个法案。他们各自较早完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完整、成熟的法律体系建设,内容涵盖金融、技术创新、税收、公平竞争、调整、破产保护等。其结果是一方面以法律形式确立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规范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为并使其制度化法制化。显示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小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不正当经营行为,避免了无序竞争。法律是一把双刃箭,对于政府监管和中小企业经营行为有双重规范和约束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快制定、配套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真正解政府管理之疑,排中小企业之忧。
(二)国家在制度层面给予足够重视
基于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美国于1953年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日本也设立中小企业厅,以其作为各自中小企业的代言人,反映中小企业的诉求,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行使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不仅如此,他们还重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效应及职能带动作用,其主要做法:美国是由小企业局、州政府会同教育界三方共同建立小企业发展中心,并在57个州设立了960个分中心和地区办公室,自上而下组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服务网络;日本则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和12个大城市设立了中小企业指导所,每年诊断和指导工作案例超过3万件,政府还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保护公司,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6]
(三)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一国经济乃至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科技创新能力。政府要树立并践行科技立国、科技强国的理念,力求高起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研究国内外经济现状和走势,适时出台应对办法,通过制定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指导,做到政策先行,从而起到政府的引领作用。当前要倡导节能环保,循环再生、清洁能源等围绕绿色经济企业的创建。进而做到创建一个成熟一个,努力提高政策扶持的质量。
要充分利用财税等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税负、融资、知识产权等外部发展环境。通过设立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奖项、给予舍得在科研上投入的中小企业相应的减免税赋等,鼓励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主动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把发展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上,放在科技创新上,用技术引领经营,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当前全球经济及我国经济整体下行,经济格局处于变革、调整之中,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这正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我们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大力推行技术革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建立高新产业集群等措施,激发民间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促使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五)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营造适宜中小企创建、经营、成长的社会氛围
要设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加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辟更多交流渠道、努力创造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社会环境。针对中小企业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势单力薄的实际,建立产学研联盟组织,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联合攻关,共享科研成果;当前要进一步加大共性技术的开发与扩散。这样不但使大学、研究所的科研有的放矢,加快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转移,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要组织高校、科研所科技力量或已退休专门人员,设立“中小企业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科技创新等咨询,提供具有实际价值和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合作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和渠道,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更多信息和支持。
(六)实行政策实施后的评价反馈制度
日本政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他们有一整套政策制定、实施评价、监督反馈制度,有效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率。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是制定后就算完成任务,还要在实施后,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围绕政策预期目的是否达成、政策的实际受益者是否是应受益对象等问题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将讨论结果通过《中小企业白皮书》等予以公开,向政策实施机关进行必要的意见反馈,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有效性。
(七)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做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当前中小企业应当抓住制约自身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力求“精、特、深、新”。要利用这一经济大转型契机,站在行业发展前沿,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产品发展方向,加速产品升级和换代。
要确立企业的主导技术。特别是在技术引进和开发方面,不是单纯照搬别人,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改进和创新。从研究开发某项专门技术入手,根据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以主导技术为核心,不断完善改进,加快技术升级,这样,一方面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一方面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
要利用好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各种科技博览会、产品交易会等,寻求交流和合作机会。交流本身更是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能够开阔眼界,获取行业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最终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正如西奥多·舒尔茨所说:“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质量的提高对经济成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培育、成长路径,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潜能发挥,为企业贡献聪明才智。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做强,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主导、社会辅助的外部环境培育,更离不开自身科技创新,勇于实践的自觉行动。只要有各方的良性互动,协调运作,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就一定能真正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