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教学不但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功能以及交流功能,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语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1.对话文本,灵魂共振
高中语文的文字阅读更多地要注重文本灵魂的感知,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体验文本带给学生生命的震撼。因此在一些抽象的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音乐渲染、图像显示等多媒体辅助展现意境,让学生能够在美的氛围中完美体验文字的内涵以及美,达到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让学生能够在对滕王阁的壮丽景色的欣赏中以及文字的诵读中达到灵魂的共振,感知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情绪,有效完成文本对话。
2.提升语文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在语文能力的提升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领悟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二、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1.合作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以及课内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外拓展,并组织相应的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活动的组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参与,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以生为本,有效把握教学重难点
高中语文教学说到底是生本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展开高效课堂教学。
对于难以理解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要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理解语文的优美形象。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我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正确看待课程改革,树立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我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三)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四)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他们自己参与教学过程获得,而课堂活动则是最好的实施办法。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当然,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们应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从改善师生关系如手,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
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这就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三)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
(四)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一、前言
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为被动,不仅使学生未能体验课文情感及主题思想,同时未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严重影响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而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及感受,并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掌握课文主题思想。
二、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
1.积极引导,增强主体意识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解读和思考,并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及感想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情感,同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课文知识。如在《我与地坛》这一课时学习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课文内涵与情感。作者对地坛景观的感受是怎样的?经过自身阅读和思考后,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眼中的地坛景观是荒芜的,是衰败的;而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眼中的地坛景观虽然是荒芜的,但是毫无衰败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将自身阅读感受及体验表述出来,但学生们所表述的观点不一,这时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通过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和思考后,想象着作者所描绘的地坛情境,以切实体会到地坛景观虽然荒芜,但无衰败感。通过这种阅读体验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使其领会课文主旨。
2.课堂体验,加深阅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阅读体验活动中,即通过对课文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及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体验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亲身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验到课文的内涵,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时学习中,海伦・凯勒身有残疾,眼睛失明,耳朵失聪,不能说话,因此她渴望光明。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她依然能够掌握多种语言,并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海伦・凯勒勇敢、坚韧的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宽阔的操场,然后紧闭眼睛,掩住耳朵,静静地待着。经过亲身体验后,学生们表示在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的情况下,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非常强烈,同时也领会到海伦・凯勒的勇敢精神。
3.合作学习,注重体验交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之间的体验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自身阅读感想与体验表达出来,同时从他人阅读体验中获得启发,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如在《祖国山川颂》这一课时学习中,为了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课文中的优美语言,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两段话进行认真阅读和体会,并选出最喜欢的那段话,并讲述理由。第一段话“往远处一望那利比沙漠,笼着月色,雾茫茫的,好静啊,听不见一星半点动静,只有三两点夜火,隐隐约约闪着亮光”。第二段话“那利比沙漠非常静谧,只有远处有三两点夜火”。这时学生经过亲身阅读后,有的学生认为第二段的描绘语言较为平时,而第一段的描绘语言较为生动形象,符合散文语言特点。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间分享阅读体验与观念,同时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使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4.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朗读和体验课文,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课文深入学生心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如在《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时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课文中的丰富情感与优美景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在反复朗读过程中感受到“山如眉黛,而小屋似痣”表现出来的自然与清新,体会到小屋若隐若现给人带来的自由感与轻灵感,领悟到小屋被群山怀抱时的曼妙姿态。
5.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审美体验。教师必须依据语文教学内容及情感思想创立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将学生审美体验及情感有效激发出来。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使课文中景象及人物形象有效呈现出来,并传达课文情感,以触动学生心灵。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景象,体会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师可以利用古代诗词来描绘和歌颂春天。杜甫曾描绘的春色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王安石描绘的春天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卿严重的春景是“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这时学生们满怀情绪,纷纷回忆与春天有关的诗词。
三、结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被动式教学模式,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体验课文情感思想,并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解题能力,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书明,邓君.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征及其步骤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04).
2.龙卫红.浅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当前在我国部分高中,特别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教师辛苦、学生痛苦的尴尬局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习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让高中语文课堂具有效能,是摆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概述
市场经济一切向效益看齐,向学校强调着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新课改的提出凸显了有效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虽然有效教学在现实的基础教学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但学者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存在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也有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关于有效教学,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当然对于发展,应参照三维日标来确定,有效教学是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实质、了解学生的特征、熟悉学习原则的运用,透过策略的应用使教学活动的进行更加顺利)。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得知识的教学。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师道尊严的限制,很多语文教师总是非常严肃,保持冷面孔,独自占有课堂,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仅仅是将学生视为语文基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的,听课是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因此,这部分语文教师便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在整节课满堂讲、满堂练。这样的语文教学长此以往便会让学生失去应有的兴趣,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大。为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使语文教学有效进行,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教学。
2.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将语文理解为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较弱的课程。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语文教学高度理论化,所讲授的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难摸着边际。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学是从现实的语文知识中选择一部分内容,是现实社会知识的升华,语文知识与普通民众生活与生产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相关的联系。但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对立起来,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讲授,使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难入手,很难学透。脱离实际生活的理论知识,由于其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很难被学生接受,授课过程中也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讲解,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枯燥乏味、整日做题的高中语文印象。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所讲的知识实用性较强,并不能说明这个教师多土,而是说明这个老师很懂生活,很懂学生的心理。贴近生活的教学,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乐趣。高中语文有序教学,实现教学的优化,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
3.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语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课标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将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致使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相对较差,为更加有效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等三个方面入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是以“大锅饭”的形式而采取的群众性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略每一个学生们的学习差异,只知道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授课,从而出来了“胃口好、消化快”的学生“吃得比较饱”,而“吃得慢且消化不良”的学生只能呆望着的不良情况,而且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教师们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没有过多的参与他们的“成长”,所以使得学生们学习自信心不高、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升,教师也找不到解决根本的教学原因,所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在发展的进程中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分化学生能力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随着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不断深入,其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这些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上。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具体分层对象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例如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个性发展、生活环境等都是有所差别的。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面向全体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及状况,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考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探究能力、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其次,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还要紧紧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课程标准进行。学生的划分基本可以分为A层和B层。A层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学生自主性较低,而B层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例如,在进行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时,教师对教学要求的设计就要有所不同,对A层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对教学的语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去理解课文、学习课文,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课后的习题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对B层的学生,教师则要提高教学要求,在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后,就要尽可能地去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并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同时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不同的学习层次进行语文教学,才能够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提升和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的第二步骤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A层学生,教师可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生有效的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适量的为学生添加"辅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B层学生教师可完全按照教科书制定教学目标,使B层学生吃透教科书内容;而C层学生,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制定的简单一些,逐渐消除差等生对于高中语文的恐惧心理,就像一则小故事里说的:有一只小毛驴非常懒惰,主人只好动脑筋想办法,在小毛驴头上绑一根杆子,上面拴着萝卜。小毛驴为了能吃到萝卜不停的向着萝卜前进,离萝卜永远只差一步的距离,这根萝卜是小驴前进的动力。学生也是同样的,只有将教学目标制定的触手可及,才能使学生有不断前行的动力。
三、对考试测验进行分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测验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测验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亦可使学生了解有哪些知识点尚未"吃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需对学生的测验内容进行分层,优等生与差等生做相同的题目会导致优等生自满、差等生自卑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前行,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考题。例如:教师在设计测验试题时,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而定,A层学生出难题;B层学生正常出题;C层学生出易题,该出题方式可使学生的卷面成绩达到理想,增加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奋进。
四、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对其教学评价具有差异性要求。与传统教学评价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同,分层教学评价考察的是各层次学生层次目标实现的情况及发展状况,对各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评价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要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对实现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高中语文课堂实行层次教学,不仅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而且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科学性。这意味着分层教学是一项难度大、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
结语: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展开有效的语文学习,而且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层次,避免班级中出现教严重的两家分化现象,以此有效的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深挖重点、突破难点。导入问题的设计,力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优化导入过程,易于激起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唤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提问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也不能偏深,让学生难以琢磨;设计问题要注意前后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如何用小问题穿针引线地落实大问题;解决问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答题思路和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各类高考题型。
二、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教学创新是落实“轻负高质”的关键。教师必须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潜心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文本,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新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指导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三、反思形成习惯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为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首先是选择课题的自由,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性学习最为主要的形式,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实实在在的研究性学习。单课题的选择上,应该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获得研究素材的便利条件来确定,这样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局面。
其次是选择合作伙伴的自由,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一个人往往难以胜完成,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人选。比如某课题需要熟悉电脑方面的人才,那么课题组成员中就必须又这样的人。这样的组合能起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的作用。
再次是给予学生探索的自由,确定课题只是为自己预定了一个目的地,至于走什么路则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到达目的地就行。可以走材料分析之路,可以走实地考察之路,也可以走访谈咨询之类,或者兼而“走”之,等等,由学生各显神通,最后是给学生展示的自由,完成展示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后一个环节,其成果有可能是错误地,片面的,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恰当的展示给大家。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2.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3.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高中语文是人的愿望、情感、思想的直接表达,是人的追求、理想、思维、判断的直接体现。中学教师要联系自己的生命体验,解读其中的人文内核,引导学生吸收语文的精髓,体悟语文的文化精神,从而唤醒学生自由的心灵,构建学生良好的人格。如教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教师不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与运用上,而是注重通过文中的细节,揣摩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情感。特别是理解文中“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于此,大类女郎也。”这两处细节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祖母对自己关爱的情节,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孝”的教育和感恩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不要整日默默于此,大类女郎)学会调整自己,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不要整日在作业堆里做文章,努力显现当下的生命活力和精神存在的意义,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由教授知识向培养人格倾斜是人文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知识为本位的功利主义的束缚,摒除了肤浅的道德说教,充分激发了生命激情和活力,使主体自觉地达到解放心灵,自由建构人格的目标。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形精神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其根本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与情感,达到唤醒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1、让学生在体验教材中唤醒美好情操
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含义深沉的文字,负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塑造了众多富有情操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朱自清与父亲的温暖亲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执着爱情、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纯洁友情,还是余光中的故土之恋、杜甫的家国之忧、辛弃疾的志士之悲,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教材;无论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丹心照史、宁死不屈的文天祥,还是目光如炬、嬉笑怒骂的鲁迅,甘于清贫、坚守气节的朱自清,都是具有美好情操的人格楷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做好向导,善于点拨,再经学生的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反复解读、咀嚼品味、思索深化,久而久之,必能让美好的情操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学生心灵,从而唤醒沉睡在他们心中的美好情操。例如,《我与地坛》中有对深挚而毫不张扬的母爱的感悟,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那些感情深沉的文句,帮助学生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体现父母之爱的点滴小事,从而教会学生透过平凡而琐碎的生活细节去感受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愫。
2、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形成自主精神
一、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1、正确看待课程改革,树立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3、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4、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
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养成作批注,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在课堂上,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采取展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5、重视课堂互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时期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引入“开放式教学”的概念和方法,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层次和质量。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指的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思维和手段的开放,借此激发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发育和综合语文技能。总体而言,面对高中语文教学形势的不断变化,采取多种“开放式教学”策略,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一、打造高中语文的“开放式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的教学主要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因此,想方设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点把握的工作要点。既然说到课堂教学,就不能回避课堂气氛和氛围对于教学工作的关键性影响。简言之,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很好地拓展课堂教学的范畴与层次,提升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基于此,打造和谐、科学的“开放式语文课堂”,可以为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应用提供前提和保障。通俗意义上的“开放式课堂”,指的就是课堂氛围的开放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即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对语文学习的喜爱和认知。
例如,日常的语文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预留出“学生自学”时间,将这个时间段交给学生们。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行彼此的讨论与问答。同时,类似的时间段内学生们要勤加思考、多与老师互动,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想见,在这样的良好课堂气氛中,师生都心情愉悦,教学的推进自然更加顺畅,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同时,开放式课堂的打造还可以借助诸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完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开放式课堂”的带动下,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一定可以再上一层楼。
二、广泛开展“开放式问题”和“开放式探究”教学,提升教学活力
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大都以教学大纲和课程为基准,很少会充分考量教学层次深化的问题。其实,搭建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平台,必须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措施两个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开放式问题”的创设与运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好奇和探索欲,进而培养学生们语文思维的习惯,并提升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其次,“开放式探究”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即学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努力探索遇到的各类语文问题和疑难知识点。也只有这样,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才不是一句空话,高中生才能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真正的爱上语文课。
例如,在每堂语文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准备3~5个问题,大致涵盖本篇课文或本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学习,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们一种探究的准备。比如,“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如何?”“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给你的启发?”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开放式问题提给学生们,让他们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投入学习。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课前的问题进行解答、解析,然后教师给予评点和分析,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所以,类似这样的“问题探究模式”正是高中语文“开放式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三、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完整的“开放式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优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十分重大,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决定教学工作的走向。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物质环境即实体环境,包含教室、校园、教学器具等多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能够为开放式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其次,精神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心理环境,即开放式教学中营造出的一种教学氛围和“气质”,对于教学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综合来看,高中语文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性的教学空间和开放性的教学气氛。在高中语文课堂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模式。同时,仅仅在课内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还不够,高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内,还要将学习带出课堂,将活动引向课外。比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考察、实地采访、社会调查等,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阅读与鉴赏,2011(1).
[2]张静.建构知识体系,深化探究能力——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
学策略[J]. 文理导航,2011(5).
[3]杨文.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J].文理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提问中,教师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②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不同,进而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低,如果提问的难度过大,将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较大,以扩展这类学生的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更大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具体的提问策略包括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时机策略以及问题的总结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问题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提高提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主要应结合本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够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提问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多个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2.提问的时机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将无法将提问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在把握提问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然后提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采取这种提问时机的依据就是在学生理解完知识点之后再思考相应的问题,其思考的效率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②在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就是将本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以实现最佳的解决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前言
语文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深受学校、家长、学生以及教学工作者的重视,高中语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再教育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因此,深入探究语文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分析写作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势必成为语文教学研讨的新课题。
1.写作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应用的优势
1.1改善语文教学形式化、功利化的不良现状
在高考中,语文学科占据的分数比重极大,对于学生升学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很多学校都过分关注升学率,将分数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与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并未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素质培养上,而是只注重语文知识点的讲授,从而使得语文课堂完全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这样的课堂往往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只能机械地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记忆和背诵,课堂缺少生动性、灵活性、丰富性,变得形式化与功利化。然而,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却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主动权,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自己的思想,继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改善了语文课堂形式化、功利化的不良现状。
1.2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不能单提独论,而是要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写作却十分困难,“目前,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这就导致很多的高中生对作文创作提不起兴趣,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较慢。”[1]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学生对语文写作不感兴趣,自然无法从写作中领略语文学习的快乐,“在创作作文时就会说些空话、假话、表达做作,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2]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还会让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与发展状况。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写作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应用
2.1丰富写作形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局限于纸笔,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而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写作教学策略的应用首先要丰富写作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表达自我的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博客、QQ空间等平台,丰富学生的写作形式,继而让写作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其日常息息相关,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教授必修5第四单元的作文“诚信立身责任同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文的开头或提纲发表在微信朋友圈上,通过点赞和评价作为反馈,继而帮助学生完善作文语言和结构。
2.2深化写作内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写作时,常常会出现文章内容太过肤浅的情况,所写的作文大多会停留在现象表面,缺少写作的深入性。透彻性,没有结合具体事例去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然而在应用写作策略时,教师必须要注意到这一问题,深化学生写作的内容,让作文更具层次性、探讨性。在写关于社会现实的话题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自主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话题以及当前社会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并筛选相关的事例作为论据,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去深入挖掘社会现象背后所折射的本质内容,抓住其所反映的问题,继而让作文更具深意。
2.3理清写作问题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作文,并在课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打出相应的分数,然而,在应用写作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地点与时间更加灵活,继而帮助学生理清大量的关于写作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就写作话题广泛搜集资料,学生在课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写作话题有更好的掌握。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进行探讨解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文章批改,通过发现对方作文中的问题来避免自身写作出现阻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与文章鉴赏能力。
3.结论
写作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我国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消极现状,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需要得到教师的进一步重视和实践,只有这样,我国的语文教学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