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村旅游以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自然旅游资源为吸引物,依靠乡村特有的美丽风景与自然环境,配合当地的建筑与乡村文化,在农村和和农业休闲的基础上,开发度假、休闲、娱乐和参与体验等旅游项目的新兴旅游形式。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现在的城市中人们生活压力大,人们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可以放松身心,因为在城市没有一种田家乐园般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所以农家乐等项目正好迎合他们胃口。还有就是农村的资源相对薄弱,为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地政府开发和引导下,一批批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游等相续出现,这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减少城乡差距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和发展共赢。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业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游客日益的的增长,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的出现极大地满足城市居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传统文化的需要。且乡村旅游进入门槛较低,自20世纪90年代起,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大批有浓郁乡村特色和文化的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就业问题,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财富。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首先,乡村旅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一方面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的政策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想逃离工业环境享受休闲安逸的乡村生活的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将涌向乡村,将会对乡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乡村旅游将会沿着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欧洲国家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绿色内涵尤为重视,日本更加重视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则侧重于其经济效益。这是中国的国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开发者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和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我国的乡村旅游将发展的更加完善。
最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地理特征,所以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需要用淳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可以让旅游者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目的的环境氛围,只有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更具地方文化特色。才会更加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无论是社区居民,政府或乡村旅游经营者存在对乡村旅游的理解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是对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和认识不够,对本土资源的评价过高,致使旅游开发者对于乡村旅游开发期望过高。另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特征的认识不足,越来越多的非乡村建筑和工商户出现在乡村旅游景区,没有很好地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使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性”不足。
(2)规划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缺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运用,允许开发商对当地旅游资源盲目的开发,类似的建筑过多,缺少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单一、水平不高、低品位、特色不强,是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基础设施问题: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最大的一个约束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间、电话亭和其他公共设施,公共设施设备不足,餐厅和其它大型餐饮住宿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难以留住游客。
(4)资金问题:资金短缺、缺乏投资。虽然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小,见效更快,但不是不需要钱,尤其是在建设规模、水平的乡村旅游地区,既需要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又对外宣传推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目前在中国设立旅游景点的繁荣阶段,人们的投资热点是开发大型、高档风景旅游区和主题公园,很少有人投资乡村旅游。
(5)景点的管理问题:
乡村旅游景点的管理比较落后,服务的质量也不是太好。具体表现为:首先,卫生条件不好,有“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代建筑和村落原有的风格,使当地的文化色彩降低,三是旅游景点的线路设计的不够合理,缺少相应的指示标志或标志不明显,致使游客走许多冤枉路,浪费时间。四是,景点的商户过多,当地的文化氛围被过多的商户所冲淡,过多的商户打破了原有村庄宁静祥和的生活,使游客无法感受到乡村生活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感觉。
景区产品问题:
第一,中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没有形成系列,产品是类似的,品位不高,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性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其次,产品粗糙,不够深度开发。第三,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
感受。
六、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1)提高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要理解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和功能优势,理解其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农业不仅是在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协调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营造农业与旅游相互补的环境尤为重要。最后,需要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既可以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也可使相关开发的主体对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避免问题发生时出现慌乱、不满,甚至失去乡村旅游开发的信心。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实现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进行一个全面的社会调查,清楚所有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利益主体地位,然后根据各利益相关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程度、贡献等,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有一定的透明度。
(3)通力合作,解决生产问题
生产过程是核心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和对策。生产过程似乎很复杂,但只要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利益分配问题,每个相关开发主体明确的目的,团结合作,乡村旅游发展生产中的问题将得到有效地解决。
(4)解决问题,保障发展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 市场 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 人口 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 社会 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
二、乡村 旅游 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 农村 旅游 经济 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 市场 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 农业 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 交通 、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 文化 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 新闻 线索,想办法通过 电视 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关键词:乡村旅游 魅力贵州 资源与条件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潜在优势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 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
二、贵州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类型
贵州旅游市场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根据资料显示,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到1990年。这10年,贵州开始了最初的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对一些风景资源进行开发,如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实际上,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了最早的乡村旅游。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2000年。这个时期,形成了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格局。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方针。按照这个要求,从2001年至今,贵州省有关部门着重进行了旅游业的结构调整,针对原先主要在风景名胜区展开的观光旅游,如何拓展它的内涵与外延,使贵州旅游既依托风景区,又跳出风景区,提升贵州旅游的文化品位与科技含量。”其中,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的重中之重。
贵州乡村旅游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发生在乡村地域内,以乡村景观为吸引物,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满足农业发展与旅游需求的一切旅游活动,将贵州的真山真水的田园风光与古朴淳厚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贵州省独特的一种蕴含着乡间野趣和民间文化的旅游形式。目前贵州乡村旅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郊型。这种类型是贵州乡村旅游区位经济模式的主要体现,是适应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等都市环境的需求,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环城游憩带的重要组成,可定位为都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也是目前我国最普遍、最成熟、市场潜力最可观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二是景区依托型。这是贵州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为通达的风景区内,观光旅游可以向景区周围的乡村扩散,形成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依托大型风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市场,保存乡村的原生状态,吸引游客在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派生欣赏。三是村寨型。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贵州的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在老、少、边、贫困山区发展较快,乡村地区的特色村寨是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秀丽山水村寨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村寨田园风光,具有率先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
三、贵州乡村旅游市场的资源与条件
从《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来看,我们知道,贵州旅游的空间发展战略根据贵州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在全省划出12个旅游区,形成全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并制定了各区域的战略性、结构性规划。其中,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的重点。贵州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异质性和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贵州乡村旅游保持古朴的原生态,这是贵州乡村旅游的重要优势和基础条件。贵州乡村旅游保持古朴的原生态,这是贵州乡村旅游的重要优势和基础条件。贵州乡村是真实的乡村,乡村的古朴原始的风貌是发展旅游绝好的条件。贵州乡村大都拥有纯美的自然风光。贵州省是由无数风光美丽的自然村落构成的,贵州的每个乡村都可以开辟为一个公园,所以贵州又称为公园省。贵州的乡村具有多样性,不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因此,贵州的乡村大多是民族村,而且是不同民族的村落。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服饰等都不相同,充分体现了贵州乡村的多样性。,贵州的乡村旅游蕴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贵州的各民族的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其精髓。安顺的摊戏、侗族的大歌、苗家的舞蹈都曾获得过国家大奖。文化并非只是文字性的东西,它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物品等都是文化的载体。这些文化出白乡村,而且保留在了乡村。贵州乡村旅游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一、逢甲村在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不科学,投资项目没有形成财富效应
逢甲村在旅游接待设施上一味追求与城市现代“同一张脸”,并未形成自身人文乡土特色,其在丘逢甲故居旁大力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风格为现代欧式木屋,与逢甲故居、周围民居的格调不相符,显得不中不洋。同时项目内涵缺乏吸引游客的独特点,使得投资项目并未产生财富效应,比如向日葵花海观景区的土地增值效益就不明显。
(二)经营管理不专业,缺乏特色服务,客源不足
调查逢甲村乡村旅游管理得知,该村专业管理人才较少,也没有设立规范的乡村旅游管理机构,缺乏现代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创新理念和运作模式,宣传水平低下,导致该村旅游客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三)当地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
投资单一依靠政府财政,没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农民出让土地都是一次性支付补偿,与原耕作地没有了任何关系。而同县的长潭镇白马村又有值得借鉴的做法,该村发动乡贤成立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集约300多亩土地,探索村民入股分红办企业新模式。
(四)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未深挖,未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逢甲村依托的还是较单一、传统的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没有利用好丘逢甲故乡这块金字招牌,以丘逢甲为代表的爱国主义,以台胞之乡为主题的台海交流,客家传统民俗、民宿,长寿之乡农副产品等品牌特色还有待深入挖掘。
二、发展逢甲村特色乡村旅游的有效建议
(一)盘活政策,合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支持,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财政政策支持,将乡村旅游列入到政府经济发展年度计划中,增加财政预算资金,构建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基金等。
2、金融政策支持,制定实施旅游融资机制,旅游项目优先贷款,减免乡村旅游企业税赋,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发展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创新模式。
3、用地政策支持,例如浙江鼓励乡村旅游利用荒山、滩涂开发项目,对其免征土地出让金,这一做法逢甲村地区政府也可以积极借鉴。
(二)坚持政府主导,科学开发规划乡村旅游
地方政府应该想方设法丰富乡村旅游基本内涵,科学合理开发和规划乡村旅游,倾力打造个性十足、富含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促使逢甲村乡村旅游不断兴盛。逢甲村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村庄风貌、人文习俗,当地政府在建设旅游设施时应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体现地方特色。要摆脱同质化的发展困境,在旅游项目的选择上多下功夫,发展一批理念创新,吸引力强,生态环保的产业项目。同时,应该加强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规划旅游线路时积极改变传统分散经营的模式,区域间旅游密切合作,形成乡村旅游强大的资源合力。
(三)立足文化品牌,做深做透已有乡村旅游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66-02
1引言
“十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浙江省把旅游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浙江省缙云县随着“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推进,旅游经济处于重要发展和转型阶段,旅游业面临消费结构升温的良好发展机遇。自2006年开展中国“乡村旅游年”以来,乡村旅游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成为旅游业的又一亮点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促进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缙云县旅游资源概况
浙江省缙云县是位于浙西南的一个欠发达县,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旅游资源丰富,在2003年的全国旅游资源普查中,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共386个,其中5A级资源单体5个,四级6个,三级55个,占全部旅游资源的17.7%,分别位于全县的八乡八镇中,成为浙江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县市之一。
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缙云县又是作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的发祥地,流传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民风民俗,县域内不少乡镇乡村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山水田园风貌,多元而又质朴的旅游资源为这一地域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及生活、生产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浙江省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大大提高了农民素质。国家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而乡村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用足用好惠农政策将为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带来飞跃性的发展。
4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为闲散的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居民围绕着游客吃、住、游、购、娱的需要,兴办各类企业,围绕旅游点而发展起来的餐饮业、运输业、住宿业等比比皆是。人们通过开展各种为旅游者服务的活动,找到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减轻了各级政府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压力。位于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笋川村,2006年还被评为浙江省级特色村。自近几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逐年不断提高。
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发展乡村旅游的直接效益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缙云县根据“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工作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将有200户农户直接参与“农家乐”经营,3000多农民从农家乐旅游中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发展乡村旅游应突出重点、亮点
观赏田园风光、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度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依托大中城市、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自然文化特色吸引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接待服务,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在同一个地区不能一哄而上,忌以数量增长代替质量增长,导致乡村旅游迅速泛化、产品同质化。当前首要的是制定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筛选出当地的重点、亮点和示范点,通过规划整合,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乡村旅游工作。重视发展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满足市场竞争及游客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由我就xxx镇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作表态发言。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我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是建设大花园、打造康养城的重要内容。xx镇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休闲农业观光园所在地,近年来,坚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旅融合的新业态已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入驻现代农业园区26家农业企业,一半以上已加入农旅行业。全镇注册农家乐17家,民宿9家。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5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9.4%。
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围绕区乡村振兴战略,镇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为此,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八百工程”“六大行动”打造大花园专项行动为契机,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集思广益、科学谋划,强势推进,争当全域旅游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我松阳村地处中村乡南部,与三元区莘口镇、大田县广平镇和永安市槐楠乡相毗邻,海拔高1023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6.5公里,离三明市区30公里,全村共689户2698人,有4个自然村(黄泥岭、罗家山、池坪、上山),19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有党员76名,是中村乡第一大建制村。松阳村山高气爽,四面群山环绕,地貌多姿,森林葱茂,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游客健身、避暑度假的好地方。村落面积1.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7411亩,耕地面积3420亩,森林面积22651亩,毛竹林面积21340亩。松阳村资源十分丰富,木材、毛竹、笋干、水果、蔬菜、茶叶等六大产业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点。笋干被誉为“玉兰片”,高山有机茶“绿峰铁观音”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松阳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该村是八闽始祖庄森公十六世孙泰益公之子千八公从梅列区徐碧乡碧口村迁往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至今已有660多年历史。拥有海拔高1510米的普禅山生态旅游景观;有明代建筑八鹭塔名胜古迹,该塔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至今已有397多年(1984年3月被列入三明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竹神麻公庙、仙奶殿、亚清宫,是人们祈祷平安和观光景点,全村状貌似倒挂葫芦,八鹭塔即为葫芦塞, 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还有松阳,全村有山林面积4万多亩,竹林面积就有2.8万亩,达山林总面积的70%以上,所以竹海也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当地村民以笋农为主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长期的劳作和经营中也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与乡村旅游密不可分(我村农民自行组织筹资委托松阳八鹭塔旅游公司对麻公竹神信俗进行申遗;今年元月十三日,我村举办首届“八鹭塔”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1800多人。)。所以我松阳村发展乡村旅游,天时、地利、人和具齐随时代形势应运而生,重点观看“八鹭塔”古建筑、 “永隆堡”古城堡、六百多庄氏宗祠(正申报待批区级文物保护);体验麻公古民俗、糖塔文化、地方汉剧民俗还有火把烛桥龙民俗等;还有万亩的竹海和普禅山的杜娟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摄影爱好者。
区域旅游项目建设初步方案
一、八鹭塔(市级文保单位),修复古通道(1米宽860步石台阶)、塔基铺设青砖、添设栏杆、修建公厕、、增设水坝顶护栏、硬化便道等需资金约800万元。
二、修复“永隆堡”前期清理遗址、水井、清理堡内一、二、三坪的杂土,新盖简易木板房1000平方米(作为农家乐基地),恢复城墙及防御设施等共需资金约1300万元。
三、麻公庙扩建诵经阁、公厕、添置法器,游客参拜停车场需资金约500万元。
四、完善“登元堂”佛教法器,新建放生池,制作8米高石材观音菩萨像一座需资金约200万元。
五、六百年庄氏宗祠大修、恢复四对石质旗杆、整改全部线路和电器材料、用电器材及消防设备共需300万元。
六.拓宽硬化界头峡至普禅山脚的公路约8公里约需资金180万元。
七.申报“竹神麻公”、“糖塔”、“火把烛桥龙”、“汉剧地方剧种”等非遗项目,申报“鹅湖祠”文物保护、申报“八鹭塔”省级文保。
以上项目目前已做了前期的投资约一千多万元,估计如按规格实施至少要三仟多万元。
项目意义:
1.松阳乡村旅游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根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1农业生态旅游内涵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有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园”、“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10种称谓[1-3]。农业生态旅游内涵界定为: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求知、回归自然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美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2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顺应这一形势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一项重要旅游内容。此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2-5],在农业生态旅游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1)以观光、休闲的功能为主。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观赏成份较多,带有较少部分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往往靠近其它旅游景区景点,依赖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3)农业生态旅游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周边及特色农业地区。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对旅游区生态协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生态旅游管理不当、干扰程度超过系统本身所承受的阈值,均会对农业生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1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于是盲目花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大规模地扩建多层住宿楼房,房屋过分装修,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添置卡拉ok和电子游戏机等。可惜这些举措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失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追求原生的乡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来的乡村旅游者失望,扭曲了发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另外一些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环境保护。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企业并不关心。某些旅游企业认为只要让旅游者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以满足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更深层次的含义。
2.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生态旅游无序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建设、旅游等众多部分,但政府并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因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重复严重,遍地开花,特色不明显;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明显滞后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地方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单一
农业生态旅游应具有独立性,有鲜明的农业特色以区分于其他旅游景区,充分体现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或者虽然已注意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套数。如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目前就有185个村建立了示范园,示范园区面积达8293亩,仅长岛县就建立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由于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也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且生产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经济效益不明显。
2.4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就其专门的旅游人才来说,却十分匮乏,造成旅游项目少、参与程度低。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有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推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而缺少专门的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直接导致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自发的经营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另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粗糙,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的培养,提高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对扭转目前出现的问题、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与农业生态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依托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的同时,政府政策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是执法不力;缺少相关的质量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起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导致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上的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快农业生态旅游的立法步伐,加大其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6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伴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烟头、食品袋,经营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缺乏规划的餐馆和娱乐场所、游客的随意采摘都是破坏乡村旅游地植被的祸首。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商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破坏。这些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2.7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文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与日俱增。而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最时髦的消费方式之一。同时由于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农业生态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因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很多,前景广阔。
3.1有着深厚的生态农业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历史,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形成了种养地结合、不断培肥地力的优良传统,加之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差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乡土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类型,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3.2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森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文明,如我国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无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城市居民均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艺术、特色烹食风味和乡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独特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3.3充足的农业生态旅游客源
农业生态旅游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性,其需求主体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喧嚣中生活的市民已逐渐认识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等大自然景色对其身心的重要,乡村田园的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纯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有趣的农业生产劳动等,极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
3.4农业生态旅游投入少、收益高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4小结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物,特点鲜明发展前景巨大。本章主要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着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7个问题,并指出从农业生态旅游自身基石、需求对象和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7(10):51-52.
(一)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产品也称之为“生态旅游”或“绿色旅游”,旅游者走出都市走进乡村和大自然,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渴望。很多国家把乡村旅游也称为“绿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松花江国际旅行社简介
黑龙江省松花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1989年正式成立,是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正规旅游公司,是中国旅行社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旅游协会会员、黑龙江地区旅行社协会会员及理事,由于在旅游行业的突出贡献被评为省政府评为服务质量社会评价满意单位。
二、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松花江国际旅行社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由于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个性化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得比较得更加全面,形式更加突出多样化。而康辉地区虽然很早就认识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而致力于开发各种旅游项目,但是从游客结构看以自驾游居多,由于缺少旅游社的参与而具有较大局限性。目前被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有以下几种为主:农家乐,享受生活为主题,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为主,例如受欢迎的麻将、钓鱼等;花香农居游,主要活动为赏花。我国比较典型的有龙泉驿桃花节、蒲江郁金香花节等在全国享有盛名。
(二)松花江国际旅行社乡村旅游面临问题
1、产品开发滞后出现模仿
旅游产品上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过于单一,设计旅游线路时缺乏新意,以模仿大旅行社为主,缺少特殊优势。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旅行社对新产品开发不够重视,缺少专业研发人员。二是产品同质性的情况严重,在旅游行业中如果某种新开发旅游产品比较新颖而受到欢迎,所有的旅行社都会一拥而上的去模仿,竞争激烈的局面因此而形成。
2、品牌吸引力明显不足
松花江国际旅行社成立是两年前成立的,知名度远远不够,在市场也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还没有赢得社会信任度,很多游客在选择时会产生疑虑,担心松花江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服务质量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由于不具备品牌影响力而失去消费者。
三、松花江国际旅行社乡村旅游实施策略
(一)产品策略
从松花江国际旅行社所开展的业务看,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是著名景点一日游、二日游等产品,从其分类标准看,旅游时间为划分种类的主要依据,而产品本身的特色并没有彰显。该旅行社对乡村旅游活动非常重视,在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考察后按照特点的不同划分旅游项目,使旅游者的选择空间更大,同时与当地景点联手开展各种活动,使旅游项目更具内涵性,使游客产生兴趣而流连忘返。
(二)品牌策略
松花江国际旅行社认识到树立品牌的重要性,提出以“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的经营理念,虽然成立时间短知名度不够,但是由于没有过质量投诉问题,具有良好的信誉基础。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令人心动的广告词加之设计新颖的企业标识,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服务策略
旅游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只有经过切身体验后,才会形成明确的认识,松花江国际旅行社加大监控力度,对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全程控制,对旅游接待点要做出精心的选择和评价、制定导游陪同规范、加强售后服务、设立门市服务规则,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使旅行社的接待质量得以提升。
(四)价格策略
乡村旅游的服务具有广泛性的特征,是针对大众而提供的消费和服务,在制定价格时,松花江旅行社充分考虑到普遍民众的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现在很多旅游产品的价格制定都是是事先由旅游公司制定,正常情况不会发生变动,很多费用项目是固定的,旅游者选择的空间较小,因此而引起不满和投诉的情况比较普遍,另外这种固定花费的模式旅行社也需要较大的支出,从竞争对手的情况看多采用固定收费模式。
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来源过于单一,交通设施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乡村旅游区的游客来源不丰富,主要以周边各城市的散客、自驾车、休闲度假的游客为主,且旅游的重点单一,旅行社组织的游客出游团体为辅,在小范围内进行发展。客源范围较窄,外地旅行社组织来此的游客数量极为匮乏。另外,部分旅游区还存着交通不便的现状,旅游区附近没有直达的公交站点,周围没有出租车,严重的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特色旅游品牌不够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乡村旅游区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有些周边城市的市民对乡村旅游区情况了解甚少,某些地区甚至普及知晓度为零,特色旅游品牌不够突出。同时,部分旅游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没有代步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游客没有充足的休息区,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使游客感觉景区的服务力薄弱。管理景区内车辆的停放比较混乱,进入景区的道路也时常拥堵,严重影响景区未来发展前景。
(三)景区内土地盐碱化,垃圾分类不明确
土地的盐碱化不但会影响绿色植被的正常生产,荒白的土面也会给景区的观赏景观减分,给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较差印象。另外,部分景区内,垃圾桶的分布较少,分布不均,景区内垃圾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没有再次利用起来,不符合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公共厕所建设有待改进,农家乐的规模较小
目前乡村旅游景区内厕所较少,且厕位不足,公厕建设不能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公厕的建设应该与景区内的环境相互适应,要符合环境建设的美。另外,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时间较为短,发展不够成熟,其相关衍生的餐饮业发展也不够规范,规模较小,餐饮的接待能力跟不上游客数量,使人流积压各环节工作脱节,由此游客会产生抱怨的心理,给整个景区服务减分。
二、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游客的来源
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应对景区做一个好的策划,用市场营销的手段,吸引游客,扩大游客范围;不仅可以对景区内进行策划,也可以通过媒体、发放宣传单,或是针对高校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游客去了解景区,从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也能达到招揽更多游客的目的。
(二)进一步改进桃源旅游区交通设施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车次,来缓解交通不便。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伴随着污染这一因素,租赁车渐渐的流行于市,它可以起到方便,清洁,节约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还可以为旅游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可以通过政府的帮助并与公交公司进行合作,提供专门的公交站点。
(三)品牌效应,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部分旅游区虽然占地面积大、基础施舍还需完善,但是由于建设地位于市郊,对外影响小,名气不大。因此,景区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现代化的多种方式来为桃源旅游区打响品牌,也可通过进校园的方式吸引广大青少年游客。
(四)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增设青少年娱乐项目,增加青少年儿童娱乐设施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新闻的形式,吸取大量资金,用来进一步的健全基础设施,用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来吸引顾客,打响品牌。另外,注重防止环境污染设施建设,旅游区应该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多设立垃圾桶,垃圾进行好的分类,对游客有个暗示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景区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景区内员工的素质,进行统一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针对景区内车辆的停放,可以安排多名工作人员进行疏导,改善景区内车辆停放混乱的问题。
(五)针对土地盐碱化,加强环境治理
通过生物改良措施和化学改良,针对于生物改良可以在景区内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化学改良措施可以进行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使得景区环境得到改善。其次,引进环卫垃圾桶,摒弃传统垃圾桶,应该在建设的过程中,引进环卫垃圾桶,在游客密集的地方,应增加垃圾桶的数量,再配合环卫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打扫,给前来参观的游客留一个干净整洁的映象。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1.2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4]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索.西南师大学报,2002,35(8).
[5]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早已在我国出现,并发展的有声有色,但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的意义、条件、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