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医学养生基本原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刊将连续三期刊登作者关于养生与亚健康的研究心得,敬请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亚健康状态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呈上升趋势与当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及人们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污染,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自身营养的过剩,体力消耗性劳动减少等,使得与亚健康状态相关的现代文明病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中医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它特有的养生观念恰恰与现代的亚健康调控、预防疾病的观点是一致的。中医养生学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环境养生、行为养生、药物养生等方法,对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及人们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下的亚健康状态调控很有成效。躯体、心理和社会三维取向的亚健康状态就是中医学“形”、“象”、“神”三个层面的异常,通过中医学的“养形”、“养象”和“养神”等养生方式,调控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 形
形,即人的形体,包括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精血、脉络等。养形就是保养人的形体健康。张景岳说:“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生之首务哉。”养生必先养形,养形注重养精血,养精血是养形的关键。只有养精血,精血才能流畅、充盈,才能保证身体五脏六腑功能的健全与正常。养形是人们最注重的养生方式,中医学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行为养生等属于养形的主要形式,也是调控亚健康状态最基础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即指饮食有节、饮食有常、饮食宜忌、五味调和等。《内经》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就是强调饮食当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调和五味的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还要口味平衡,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利用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变化。另外,在饮食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在饮食方面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即所谓“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究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通补”,以旺精血,适应环境和人体气血阴阳的四时变化。至于每个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不同,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有所不同,如阳旺热盛之人,不能吃或少吃狗肉或羊肉;夏天正常人不宜服生姜煨红枣;冬天不宜进寒凉性食物;老年人以多食清淡食品为好。
运动养生
适度的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养生办法。华佗等历代医家与武家创造了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运动形式,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养生形式。但是要注意运动要适度,即所谓“体欲小劳,但莫大疲”;“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另外,中医学主张“神形统一”、“形与神俱”,即强调练形与练神须同时进行,我国古代的许多导引法、保健术和拳道等都讲究阴阳相济,刚柔结合,动静相合,形神相随,首尾连贯,既导引行气,又有拳路,具有健身、防病、治病、防身的功能,也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经脉、行气血、强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行为养生
对于留学生来说,留学海外,身处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由于语言、气候、生活、饮食习惯、风俗、思维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不少涉及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前几期的有关中医学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健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本期针对某些具体健康问题,向大家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供留学生朋友们参考。
胃肠病
1.胃火偏盛: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腹胀、便秘等。往往是由于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饮食、大量喝咖啡、饮食不规律,以及压力过大等所致。
饮食调理:饮食一定要有规律;适当控制饮食并调整饮食结构,中式饮食结构是较为合理的膳食结构,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多摄入食物纤维,多吃蔬菜水果、燕麦片、加粗粮面包。
药物调理:适当辅以消导、泻火、通腑的中成药,如健胃消食片、麻仁润肠丸、三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腹部上脘、中脘、天枢等穴位。
2.胃肠偏寒:表现为胃痛、腹痛、腹泻等。通常由于过量饮冷、食冷,饮食不规律导致。
饮食调理:生活规律,饮食调理,吃一些比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热粥、热面汤等,忌饮冰水、直接食用冰箱里的食物,少喝汽水及酸度过大的果汁,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选用具有温里散寒的调料。
药物调理: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丸(水)、附子理中丸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腹部穴位、艾灸、拔罐;足三里、内关穴位的按摩及艾灸等。
注意:预防腹泻主要应注意饮食卫生,餐前仔细洗手。当出现上吐下泻不止或有发烧时应和医生联系。
睡眠障碍
1.时差:往往由于长途飞机旅行倒时差而出现的睡眠问题,患者会出现诸如乏力、困倦、头晕等表现。
对策:最好自行调节,比如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条件,放松心情,洗个热水澡,食用苹果、香蕉、橘、橙、梨等芳香味水果镇静安神;并适当辅以一些药物(褪黑素等)。
2.失眠:由于环境变化、精神紧张、压力较大,或者生活不规律、大量饮用咖啡、茶叶等因所致。
生活调理:保持情绪稳定,性格豁达开朗,克服睡眠心理障碍;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中午后不饮用咖啡、茶叶;睡前2小时减少紧张的学习工作,保持心情愉快,用热水泡脚,喝杯热牛奶;聆听舒缓而有节律的音乐或声响,例如大提琴奏出来的音乐、蟋蟀叫、滴水声等,这些声音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改正睡前饱食、喝酒、看刺激书刊等影响睡眠的习惯,让自己的生物钟有规律地进行。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安眠、百会、神门、涌泉、三阴交等穴位。
药物调理:适当服用中药、褪黑素等。
注意:睡前10分放松心情异常重要,应尽量做到:温水洗脚,足底按摩,每夜临睡前盘腿而坐,左手对右脚,右手对左脚,来回摩擦脚底,由轻到重,2分钟左右;舒展身体;尤其针对夜间伏案工作者,需要轻揉轻拍双肩及颈两侧。可采取俯卧位,轻揉两侧腰背部,手掌来回擦热为止。
感冒
一般是冬天或气候突然变冷、变热时,易发感冒。症状较轻的会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燥热感等,症状严重的会有发烧、喉咙痛、咳嗽、肌肉酸痛、头痛等现象。
生活调理:根据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冬天里边不要穿太厚,准备厚外套;夏天进地铁或空调屋外边穿薄外套(如薄线衣、薄夹克等);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经常用凉水洗脸,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按揉穴位预防感冒;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1个小时;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
饮食调理:感冒初期多喝液体如果汁等;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药物调理: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自备一些感冒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银翘片)。
穴位按摩:迎香、风池、太阳等穴位的反复按压,有助于缓解感冒初期症状。
注意:感冒若是持续几天不见好转或有发烧现象,则应和医生联络,以免转成其他疾病或引起并发症。
颈肩、腰背酸痛及颈椎病
长时间一个姿势,如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或局部受凉,容易导致颈肩腰腿痛的问题。
生活调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看书、写字、使用计算机、开汽车、烹调、打扫卫生等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工作50~60分钟后应起来活动活动;坐有靠背的椅子,颈背部挺直,臂部与膝部成90度;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常活动颈、肩、腰部,如习练颈肩部的保健操、八段锦等;消除紧张情绪。
穴位按摩:指压、按摩、拍打穴位。可以经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着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时间做2~3次,每次10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畅通。
注意:对于因长期使用电脑而导致的颈肩痛,还要选择可调整高度的桌椅,注意坐姿,打字时手腕应与前臂维持直线或稍微向上,且不要留长指甲。避免长期连续打键盘,经常活动手臂、指关节并培养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注视屏幕,使用防幅射线板,并经常做眼部运动及看远处。若已发生问题,应及早向医师求诊,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头痛
由于睡眠不足等原因或者本身的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
生活调理: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压力过大,防治亚健康状态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头部及手部穴位;全头部的梳理或轻叩。
临界高血压病或轻度高血压病
生活调理:注意休息充足,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适度运动。
饮食调理:饮食应注意少吃盐,高盐饮食会令血压升高;尽量限制饮酒量,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1杯、男性不超过2杯为宜;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核桃、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的食物,麦片、糙米、杏仁、榛子、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钙的食物及菠菜、豆类、芦笋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降低血压。
穴位按摩:用手指揉按头部穴位,用手指捏按内关、合谷、三阴交等穴及足底按摩等。
注意:检测并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情绪异常(抑郁、焦虑等)
由于环境改变,或者精神压力较大的缘故导致的情绪失常。
生活调理: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进行创造性适应,不能消极被动地去顺应环境;对挫折要有一定的抵抗力;调整心态,改变认知,梳理情绪,消除心理压力;适度运动、放松;与人沟通、倾诉;参加群体活动。
穴位按摩: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背部穴位按摩。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情绪的适当控制、合理疏泄、有效制约、适时转移等方法,尽量避免情绪异常的发生。但是当遇到无法处理的情绪问题时,要及时向医生求助。
疲劳
过度紧张或劳累往往会导致疲劳的出现。
生活调理:分清疲劳类型与疲劳的时间特征;根据不同的疲劳类型进行保健、治疗。可以尝试一下消除疲劳的方法: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尽量减少心理压力;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合理用脑,充足睡眠,良好生活习惯,静养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太阳、风池、天柱、足三里、涌泉等穴。
注意:疲劳作为机体发出的信号,说明此时需要休息。而且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疲劳(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心理疲劳)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痛经
由于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受寒冷或衣着过少而受凉等原因导致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的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生活调理:保持身体暖和,避免涉水、淋雨、受凉,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袋等,一次数分钟;月经来临前夕,可走路或从事其他适度的运动;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不要因为学习或工作而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饮食均衡,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可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可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及生冷辛辣食物;在月经期间每晚临睡前喝1杯加蜂蜜的热牛奶,可减轻或消除经期的种种不适;无论在经前或经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香蕉、芹菜、白薯等;月经期间应避免咖啡因与酒;当经痛开始时,可和些许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阿司匹林,以免伤胃,并持续服用到经痛消失。
穴位按摩:用手指捏按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痤疮
俗称又叫青春痘、粉刺。往往因为生活不规律、饮食过于辛辣、睡眠不足、压力大等因素导致。
生活调理:精神、心理因素很重要,不要患了痤疮就悲观,要乐观自信,坚持积极、合理的治疗;活动性、炎症性痤疮(如丘疹、脓疮)患者要少晒太阳,避免风沙,太冷、太热、太潮湿的场所也对痤疮不利。
饮食调理:要注意“四少一多”,即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蒜等),少吃油腻食物(如动物油、植物油等),少吃甜食(如糖、巧克力等),少吃“发物”(如狗肉、羊肉等),适当吃凉性蔬菜、水果,也防过量后引起胃病;最好不吸烟,不喝酒及浓茶等。
穴位按摩:用手指按揉肾俞、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