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02 09:27: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健康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健康基础知识

篇1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分组讨论

专题讲座结束后,预留与专题相关的延伸问题给学生自学和讨谢,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临床意义的中医体质病例,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作为案例分析的补充,由学生自身充当医患双方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在模拟角色的同时,对典型案例场景再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最后老师予以综合点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示范操作

培训前制定各种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规程,使学生对操作技术有规范意识。老师充当操作示范主角,负责示范与讲解,并将各种操作的禁忌症、适应症、注意事项、医患沟通技巧融入其中。

课堂实践

示范操作后,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堂操作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

分组竞赛

在培训后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竞赛,各小组运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互动沟通,获取临床资料,完成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订健康教育和辨体施护方案,并当场实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老师给予当场记分和点评,通过竞赛,学生对所学中医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提高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篇2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篇3

笔者对中医院实习护士开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査,分析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更正,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2存在问题

2.1中医院健康教育专科性差、专科知识面较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临床患者的中医健康教育除了具有共性的饮食、用药、心理等内容外,还有其专科性知识内容,调查中发现92%患者想更多的得到与自身疾病有关的教育内容,实习护士缺乏丰富的专科知识,不能有计划地、完整地将有关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2.2针对性较差,缺乏沟通技巧。实习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性格、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机械化、模式化形式。

2.3教育内容医护解释不一致。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把握不及时或对疾病理解、熟悉与医生有偏差,而出现医护解释不一致现象,易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

3指导方法

3.1中医学专科知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随着医疗保健工作开展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所患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高。加强专科学习,拓展知识面,是做好中医健康教育的基础。实习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临床护理经验,由于在校学习本专业的课时较少、内容简单、专科基础知识把握不扎实,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首先加强实习护士专科解剖、生理、中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采用专科知识与中医临床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其学习关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时,指导她们了解此类患者为什么要严格避免精神刺激,精神紧张。因为过度情绪激动时,可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交感一肾上腺素能的活动明显增强;使心输出量增多和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使她们既学习了生理知识又丰富了健康教育内容。这种指导学习方式既有爱好性,又易学、易懂、易把握、实用性强,大大激发了护士学习专科知识的热情。

3.2中医学专科健康教育内容练习指导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患者把握的专科性教育内容,护士必须熟练把握。因此要指导实习护士熟练把握专科操作技巧,如长期卧床的心脏患者应鼓励每日定时做主动性和被动性下肢活动,可加速下肢循环血流,减少血栓形成机会。肩手综合征的预防措施是每天定时指导患者做轻缓而又不致于加重心脏负担的上肢伸展活动,亦可在患者肩关节部位做预防性的按摩及热敷等护理。根据本科各种疾病特点,从发病原因、病情变化、治疗、手术、用药、饮食、预防、到康复指导等全程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系统地学习与指导。同时模拟患者向实习护士提问,以检验其把握专科知识熟练程度。

3.3与患者沟通技巧练习指导把握沟通技巧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与患者交谈时注重语音语调要缓和、语速要慢,让患者能感到护士的热情、诚恳、耐心,对护士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便于健康教育的实施。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化,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凡对老年人、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语速要慢、要有耐心、多次反复地讲解,使患者真正理解并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让实习护士模拟患者进行练习,感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实习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

3.4指导实习护士及时、准确把握病情变化。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心理状态等情况,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若实习护士未全面把握患者病情或未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就可能出现宣教不到位、错误性指导、与医生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易引起患者的迷惑或误解,造成工作中出现尴尬被动局面。也会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及满意度降低。我们采取以下形式指导实习护士了解病情及时把握病情变化,对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3.4.1指导实习护士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入院检查。参加医生对新入院患者的病情检查,能较全面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身心情况,以利于健康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4.2指导实习护士认真阅读病历、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及时阅读病历并经常主动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最新变化、治疗、用药等信息,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3.4.3指导实习护士跟随医生査房。因为査房时患者向医生反馈病情的信息量较全面,倾听患者的诉说及医生的讲解,凡是对病情较重、不稳定、变化快和未确诊的患者,及时了解把握病情发展动态,使患者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正确的教育内容,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出现教育内容与医生讲解不一致的现象,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满足度。

3.4.4指导实习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根据本科特点,除了解患者全身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外,还要学会观察局部的病情变化,以指导患者做好局部的自我护理。

3.5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健康教育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手术患者大多对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惧怕、紧张心理,他们迫切想得到有关方面的指导,他们想了解有关手术的方法、过程以及手术的效果,不知如何做才能有利于配合手术。因此有效地指导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不可缺少的条件,指导实习护士观看手术操作过程或请主治医生讲解手术方法及患者应注重的问题等,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对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有预见性的指导,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各种疑虑及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有效地配合手术治疗。

4效果

篇4

本书可谓脉络清晰、评议通俗、内容翔实,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养生方案,还为肾病患者请来了家庭医生和贴心护士。

《冠心病防治与调养细则》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阐明科学用药是关键,中医调养是特色,并列举了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诸多的适宜与禁忌,详尽地介绍了对冠心病患者行之有效的保健疗法,旨在使冠心病患者能够科学地生活与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穴位贴敷治百病》

(第4版)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简要介绍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作用原理与功用、适应证、用药原则与选穴等。中篇重点介绍了270多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的临床治疗经验,精选有效外治方1320多首。每一疾病列方若干个,每方均按“组成、制法、用法、功用、主治、疗效、附记”七项内容依次排列。

《仝小林谈糖尿病中医调治》

作者提出2型糖尿病发展的郁、热、虚、损四阶段学说;首次提出血糖难控因素的概念、成因和治法方药,为中医药降糖提供了新思路;提出脏毒学说及苦酸降糖理论;系统阐释了三消辨证为什么不和今宜,糖尿病伤气伤阴的根源在于胃肠肝肺之热。中药降糖治疗可以让部分糖尿病患者摆脱终身服用降糖西药的苦恼。

《肚脐疗法治百病》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概论,简要介绍了肚脐疗法的适应范围、生理依据和药疗、拔罐、灸疗三法一体的作用机制。下篇为疾病的肚脐疗法,着重介绍了内科、儿科、妇科、男科及伤外、皮肤科、耳鼻咽喉科等14余种疾病的肚脐疗法治疗经验。本书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升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经络疏通百病消》

编者以经络为主轴,配合腧穴治疗各种伤病的主导思想,详细介绍了按摩、艾灸、刮痧等养生、治疗方法,包括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经络疏通方法,如按摩手法技巧、艾灸方法技巧,刮痧方法技巧等。本书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是一本有利于中医传统疗法推广运用,适合读者家庭自我诊疗保健,以及初级中医师自学提高的参考读物。

《高血压防治与调养》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预防措施、常用药物及其合理应用,以及高血压病治疗的注意事项、紧急就医及特殊情况处理等相关知识,旨在帮助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通过坚持治疗,科学用药,合理保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徐氏足道》

本书作者是徐氏后裔,从事足疗几十年,不仅得到百年家族足疗真传,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

全书分7章,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介绍了足疗的基本知识、常用工具和方法以及常见病自疗保健等,并附有实例,充分体现了“观足识病、观趾疗病”。

《养好五脏保健康》

编者在分析阐述五脏特性的基础上,指导人们要因时、因地、因人从饮食、营养、经穴按摩、四季养生、日常保健等各个方面,“投五脏之所好”防患于未然,建立一道五脏疾病的防护网。在无病可以强身健体的基础上,使广大养生爱好者以达到五脏通调理,盈实精气神。本书脉络清晰、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阅读参考。

《养好脾胃身体棒》

编者针对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的中医理念,结合现实生活,从病情检测、饮食、经络、运动、药物、日常起居和疾病防治等各个方面对脾胃保健养生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本书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广大关爱健康、力求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人们阅读。

《寒气何来

中医驱寒养生秘法》

科学研究证明,疾病都与“寒气”有关,若体温下降1℃,机体免疫力也会相应降低。可以说:寒气是万病之始。那么,寒气何来呢?比如,天热吃冷的食物、运动量不够使得身体热能不足、吹空调等。

本书将从饮食、运动、经络、情志等方面入手,教会大家“保持身体温热”的方法,调动起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心脑血管病人平安度四季》

心脑血管病人一年哪个季节更容易发病?一天哪个时间段最难熬?春夏秋冬养生重点各是什么?本书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告诉您春、夏、秋、冬的养生重点和诀窍。

本书语言通俗,一看就懂;方法简便、实用,一学就会;改善病情、强健身体,一试就有效、一用就灵验,让您轻松度过春夏秋冬。

《手部捻穴疗法》

本书详尽介绍了手部捻穴疗法的历史渊源与传承发展概况、独特治疗方法及手法应用技巧、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穴位配方,以及典型病例和疗效分析等,并附有手部相关穴位图、治疗配穴等,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运用。

《生活妙招防治胃肠病》

本书共分2章。第1章介绍了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胃肠疾病的基础知识,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日常调养原则。第2章介绍了能够防治胃肠病的生活妙招,包括饮食、运动、日常调养等方面。其中,生活妙招部分是本书重点,这些简便易行的方法、窍门有助于您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防治和调养胃肠病。

篇5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同时,它也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一般的糖尿病常常伴有视网膜病变、肾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对人的心脏、肾脏、血管等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笔者针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疾患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4月――9月收治了68名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糖尿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在29――71岁之间,平均50±7.5岁,已婚21例,未婚13例,对照组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在31――82岁之间,平均(56±7.5)岁,已婚26例,未婚8例。患者的病史均在3个月以上,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生育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也就是饮食、锻炼、用药、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护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除了要实行以上的常规护理,还要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危害性,临床症状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帮助糖尿病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促使他们克服不良情绪,这样患者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可以在医院或者病房的附近张贴一些预防、宣传糖尿病的海报,并且给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另外,可以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对患者提出的糖尿病问题进行一一的回答。在护理期间还要不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随时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治疗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设计一套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病原因、基础知识、饮食控制、治疗方法等等。整个问卷的最高分数为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说明患者已经完全了解和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分数在75――89分,说明患者基本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分数在75分以下,患者没有掌握糖尿病知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检验水准=0.05,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掌握率为91.1%。对照组患者的总掌握率为38.2%。实验组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3.5%,实验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的了解了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因此,通过一对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但帮助患者掌握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治疗非常复杂,同时也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够完全的治愈,绝大部分患者都只能终身服药。患者如果按照服药,并且科学的治疗,那么便可享受和健康人的一样正常生活。但是,如果患者的治疗不及时,或者不科学,就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甚至引发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

护理人员要长期和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且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配合治疗。并且还要积极的向患者宣传糖尿病基础知识,让患者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自觉控制饮食,进行合理的锻炼。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不定时的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与主治医生商讨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措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甚至能够促进糖尿病的治疗。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掌握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内分泌科疾患护理当中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预防并发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淑霞.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372-372.

篇6

Abstract:Inthispaper,thewriterreviewed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medicinegraduatestudenteducationconnectedpractices,andputforwardsomeeffectiveapproaches.

Keywords:Chinesemedicinegraduatestudenteducation;Currentsituation;Thinking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技含量极高的传统医学,其完整的学科体系、博大精深的理论和科学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发展价值。大力发展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

1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

1978年首次招收中医药研究生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已达到一定规模,实现了与国家学位制度的接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着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1.1大学扩招的影响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升级”,研究生教育也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数量多和层次高的现实国情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使得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同时由于教育投资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投入有限,在研究生数量扩大的同时,其质量并未同比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幅度不尽如人意,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1.2生员素质的缺陷

目前的中医药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着中医药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中医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经典著作的学习无法深入,这就使得学生在中医药学术视野、基础知识的掌握、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上,都与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相去甚远。同时受经济条件、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多学生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是一种权宜之计,其选择考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由于这些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激发他们对中医药深入研究的热情。

1.3导师素质的差异

研究生导师能否按照教育规定施教,将主要精力有效地注入有潜力的学生身上,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学术界学风浮躁的影响,有些导师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则整日忙于兼职或者繁重的行政事务,同时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不断扩大,许多导师负担过重,没时间潜心于学问,以致自身的科研能力止步不前[1]。

1.4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中医药研究生课程还存在不少缺点:内容落伍,跟不上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过分狭窄,只关注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而缺乏了对人发展的关注;和本科内容重复过多,甚至是本科课程的翻版;对研究生的重要评价指标仍然是考试成绩等等这些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中医药事业的大力发展,关键在教育。为了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应顺应目前的形势,把握机遇,培养各种外向型中医药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以便适应目前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这些除了知识需要长时间积淀和融合这一因素之外,我们需要对中国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一些思考。

2.1提高导师素质要想培养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首先要有一支治学严谨、学风正派的导师队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提高导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和学术能力。引入评估淘汰机制,严格导师遴选条件,进行任期考评,打破导师职务“终身制”;采取留学深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承担重大中医药科研项目等形式,不断提高导师素质;大力做好中青年导师的培养工作,切实保证新老导师正常交替;推行集体指导和联合指导研究生制度,发挥每个导师之长,使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导师共同合作培养研究生;充分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使研究生在治学和为人两个方面都达到中医药人才的要求[2]。

2.2开办七年制本硕连读教育根据新的发展需求,积极进行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等相关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和健全中医药专业学位教育与学科教育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将传统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硕连读的后期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按照重点学科建设模式改革,加强其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探究,搭建研究生实践教育的平台,与中医药继续教育相衔接,培养适应性强的专科应用型人才。

2.3建立评估制度为有效地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打破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促进学位授予单位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国家应定期开展对研究生授权点的评估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社会评估机构也应对学校进行的评估,并且将评估名次向社会公布。授权点应经常性的开展自我评估工作,每一年或间隔一年评估一次,把评估工作作为学校日常性工作长抓不懈。在自评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具有自我完善功能的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形成良好的质量约束体制,以保障研究生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2.4调整课程体系知识经济呼唤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知识越丰富,基础越宽厚,就越有利于创新。因此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相邻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具有坚实的外语基础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中医学院校要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大胆进行调整创新,将中医学研究生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3]。

3小结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改革,努力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学术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3-02

中医学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以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以传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为主体的,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诊疗、康复和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却遭到严重危机。西医因其严谨的科学依据迅猛发展,中医学日益受到社会的忽视。因此本调查拟了解山西省三所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医学的看法,一定程度反映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认知水平。比较医学专业以及非医学专业对中医学的不同认识,突出不同院校认知方面的缺陷。以便为进一步在高校普及中医学、弘扬中医文化提供可靠依据。

1 调查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中无中医专业学生,调查覆盖率1.9%)、太原理工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78%)、中北大学(国家“小211工程”院校,调查覆盖率0.64%)三所高校中各抽取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中各两班,各班专业不定。将抽中班级中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三所大学55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告知学生后填写。内容包括30道中医学基础知识问题及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及时进行复查、补漏,不合格的调查表予以剔除。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人核对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4份,收回有效问卷514份,问卷有效回答率92.8%。其中大一学生32.1%、大二学生35.6%、大三学生32.3%;男生59.9%、女生40.1%;医科大学学生35.02%、中北大学学生35.02%、理工大学学生29.96%。均为非中医专业学生。

2.2 基本知识问题回答情况 514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18名及格,及格率为22.96%(以答对18道题以上为及格)。其中山西医科大学共44名,及格率为24.4%;中北大学共40名,及格率为22.2%;理工大学共34名,及格率为22.1%,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7,P>0.05)。各所大学学生得分情况分布,见表1,经检验,(Hc=1.208,P>0.05),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大学无关。

2.3 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①有77.82%的大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有17.91%的大学生半信半疑,有4.27%的大学生不相信。②有79.8%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医学具有好的发展前途,而仅有6.61%的大学生认为中医学没有前途。有13.6%的学生不知道。③74.3%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有25.7%的学生对中医学不感兴趣。学生对中医学优缺点的看法详,见表2。

2.4 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图书、杂志、报刊33.5%;网络、电视、媒体34.6%;亲人、朋友37.7%;中医学讲座21.0%;其他2.3%。大学生中医学知识的具体需求情况,见表3。

3 分析讨论

3.1 高校大学生中对中医学基本知识情况 三所高校学生完成30道测试题后,及格率为22.96%,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三所高校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还有不足,尚存一些盲区与误区。提示还需加大中医学基础知识在高校的普及力度。根据卡方检验,三所高校之间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又根据检验,大学生的得分评价与所在哪所高校无关。以上表明各山西省高校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相同。即使在医科类大学,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未有相对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作为西医大学,因其医学理论与中医学有较大差别,教学中涉及中医学理论较少,故学生对中医学过于轻视,对中医学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可见医学类院校学生并非对中医学了解较其他院校深。因此在西医类大学学生亦应增加中医学知识的学习补充。尤其新时期在医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和多维化、整体化的思考理念,更有利于形成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学术氛围,使学生产生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

3.2 提高与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知 调查显示,约有77.82%的学生相信中医学的疗效。同时有79.8%的学生认为未来中医学的发展很有前途,说明山西省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充满信心,认为中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大多数人同意中医副作用小以及临床效果(尤其是对慢性疾病)较好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中医也有一些缺点被大家认同,如见效慢、中药味道苦、中医学原理深奥难懂。但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偏少,可能说明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学发展,以及社会及学校对中医学日趋重视,大学生对中医学的认识提高到较高水平,对中医学原理有较好的了解。

虽然大学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良好使用价值且对中医学发展抱有较高信心,但大学生对中医学仍存在较多的盲区与偏见。所以各高校应更全面、具体、生动的将中医学知识呈现给学生,重点普及中医学基础知识,纠正易被错解的知识,具体介绍中医学在哪些方面是值得学取的,哪些方面应合理剔除。从而改善大学生对中医学的看法,使大学生更客观完整地看待中医学。

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医学本身仍具有许多阻碍其未来发展的缺陷。其深奥的理论,以及与现代高速运转社会的格格不入,均使得大学生不愿主动学习中医学知识。这些缺陷亟待改善,还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使中医学更适合社会的发展与大众的需要。

3.3 拓宽中医学认知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 首先,可以拓宽中医学知识在大学生间的传播渠道,丰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传播中医学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推广途径。大学生作为新生一代,其了解知识的渠道相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为丰富,但对深奥乏味的知识缺乏持久的兴趣[2]。调查显示大多学生都是通过亲人、朋友、电视、网络以及图书、杂志了解中医学知识的,说明大学生了解中医学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在课外或校外。也从侧面反映中医学知识在课内与校内的普及工作不够,仍需加大校内工作开展力度。可以适当增加中医学讲座次数或将中医学列为选修课甚至必修课。尤其应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使学生更方便地接触中医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中医学知识问答活动,推广中医学常识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医学知识最感兴趣的方面是养生保健知识。因此可根据这特点按照学生的意愿开展讲座。这样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中医学,并且学习知识时更加轻松与快捷,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中医学实践性的认识。

当前,中医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都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使得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显得日益紧迫与重要[3]。所以中医学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也只有有了社会的支持,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这份责任。

参考文献

篇9

中医急诊治疗与护理对于癔症患者的康复有独特作用,比如针灸在急救中有着挽救生命、延缓死亡的作用。癔症属于中医“厥证”、“脏燥”、“郁证”等范畴,多因七情过度、气机逆乱、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张玥曾在1年时间内采用针刺治疗癔症30例,其中治愈28例,有效2例。其治疗方法是取双侧内关、合谷穴,快速进针,直刺1寸,施以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10分钟。一般在强刺激后,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会立即缓解或完全消失,这主要归功于针刺内关、合谷两穴,可调理气机、开窍醒神、开郁解痉、养心安神。

2急腹症的急诊分诊与护理

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病因繁多、病情复杂、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征。因此,作为急诊科护士,我们必须掌握正确分诊方法与护理方法,才能正确配合各科医生进行抢救,做好病情观察。我们知道,急诊分诊工作是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坚持学习,夯实医学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对各种疾病和症状的鉴别诊断能力,才能在临床护理中胸有成竹。比如妇科急腹症,其发生多与月经、阴道出血或分泌物有较密切的关系,故而在分诊时务必要问月经史,以及是否有阴道炎、盆腔炎等病史。又如心绞痛患者,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且常伴左侧胸部隐痛,但无明显心悸、气短、胸闷等典型心脏病症状,此时,如果对真性腹痛认识不到位,就易误诊为急性胃炎或急性胆囊炎,分诊就会失误,从而就会延误病情,导致不良后果。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提高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做好急腹症的急诊分诊和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急腹症患者入院后,我们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定时监测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腹痛情况。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按照医嘱输注需要的液体和药物。根据疾病所需及时采集血标本送检,以协助诊断。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腹穿及插管的各项准备。对于诊断明确,予以手术的患者,我们应尽快完成各项腹部急症手术前准备,并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善于利用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方法对于急腹症患者是有益的。比如针刺中脘、天枢、胆囊穴,或艾灸神阙穴等可迅速缓解疼痛;而对于便秘的急腹症患者,可以用中药大黄、番泻叶等泡服作茶饮用,对于缓解腹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篇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417);保定市科技局项目(18ZF185)

[作者简介]李元滨(通信作者)(1981—),女,河北保定人,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1-0165-03[收稿日期]2020-02-15

一、中医内科学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明确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千百年来在维护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中医学科中,中医内科学是继中医经典、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基础课程后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以病因为依据,以外感和内伤杂病为分类方法,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等多种病证,内容包括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临证要点、预防调护等诸多内容,与中医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逻辑性不强,对所学基础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比较吃力,困惑较多,缺少发散性思维等问题。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改善目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已成为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相关教学方法及本人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目前中医内科学的各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

1.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基础,主要体现在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1]。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长期存在,有助于学生梳理基础理论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LBL教学法对基础和临床扎实的学生而言,相当于对其既往学习知识的综合和温习,但对新学者来说,初始学生还能按部就班做笔记,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因采用同一个模式及框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甚至疲于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基本不能体味到学习的兴趣及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2.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主動思考的能力[2]。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对初始接触临床课程的医学生比较适合。但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小组讨论,对老师的启发和诱导无动于衷,消极应对,不愿或不能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将自己主动排除在讨论之外,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只能流于形式。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和个人的经验、经历及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知识结构决定了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仅仅采用PBL模式也不完全适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

3.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Team-BasedLearning,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3],由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教学内容和要点,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充分预习和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小组测试、个人测试和应用性练习。TBL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主导地位转变为指导地位,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利用小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不利于掌控课堂时间,可能会影响课程进度。同时,对中医相关问题的认识可能有意见及见解不同的现象,对相同的问题很难形成共识,加之知识结构不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更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可见,TBL的应用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也有不合适的地方。

4.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案例为导向的一种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其过程是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它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实战中锻炼自身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真实病例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临床诊疗思维,渗透科研思维,进而提升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初接触临床的学生而言,因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的不足,自学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长,学生会产生浮躁心理。

三、LBL+PBL+TBL+CBL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用LBL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理论与临床脱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接受程度有限;单用PBL教学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单用TBL教学模式,容易形成学生之间的互相依赖;单用CBL教学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及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有研究显示[4],对初进临床的学生实施PBL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CBL教学法更接受,考核成绩、自评和互评分数均优于PBL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之间的协作性较差,个别学生甚至袖手旁观,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独立完成问题。

中医内科学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单独一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授课教师有责任灵活运用授课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信心,同时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将多种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有效融合以培养新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加强授课方式的更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TBL、CBL教学法是学习临床课程的大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运用这些辅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程知识传授任务的有效完成,能够使学生对零散知识点全面把握,通过反复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课堂与教师角色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也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授课教师还应将临床见习穿插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期间,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临床,引导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找寻答案,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2.增加学生对中医学习的信心。中医学的学科特点使其不能像西医学一样拿出更多直观的资料佐证诊断、治疗效果等。临床上确实存在用西医学的标准评价、指导中医,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会变得不自信,对中医的疗效持怀疑态度,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学习中医是浪费时间。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中医学的传承发展,甚至还会引起中医学的倒退。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医案开展教学,选择真实、可靠、完整且能体现中医学优势的临床病例,同时也可以邀请名老中医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传授学习中医的方法和临证经验,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取象比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审证求因、药物归经等经典理论知识指导临床,使学生充分了解疾病的全过程以及治疗后疾病的转归,尤其是对于新病种或者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以此为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3.加强对于课程结构的优化。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以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更强调逻辑和推理思维,基础课程的讲解模式和课程结构设置不适用中医内科学,因此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医内科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中医经典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在讲授中医内科学各章节时,可以先引领学生回顾涉及本章节既往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继而逐步进入病证学习,易于学生接受,便于记忆掌握,同时可以防止基础知识的“废用性遗忘”。二是对问题的设置。教师要做好引导,尽可能选择开放式问题,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也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发散性思考、积极性提高,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便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例。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PBL、TBL、CBL教学模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不确定因素较多,相应地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教学筛选中,应侧重授课教师师德(医德)、理论、实践、综合知识等方面。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医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医使命感,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丰厚的知识储备、更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敏锐的逻辑推理能力、开阔创新的思维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醫内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学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学生既往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而仅仅依靠书本内容来解决临床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篇11

我院是一所国家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开放床位530张,拥有临床科室19个,护理人员386名,她们几乎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因此我院特别重视对其进行中医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特点,培养贴近临床、贴近患者的合格的中医护理人员,我院于2007年以后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护理人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基础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护理文件书写、护患沟通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显著提高。现将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 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实施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1.1参加工作五年内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全部来自西医院校,从未进行过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医理论很抽象,不同于西医知识,所以宜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一阶段的护士更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1.1.1发放护士手册,内容包括中西医知识和其它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规等)人手一本,以自学为主。

1.1.2采取学习班集中授课,完成中医理论、中医药知识入院三年内培训时间≥100学时学习。学习班别邀请科主任、老中医、主治医师结合临床病例和实际工作,讲授中医辨证知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1.1.3专题知识讲座,讲授中医、中西医结合新进展,每季度1-2次。

1.1.4成立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小组,举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每季度1期。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示教、分散练习、统一考试的形式,将拔火罐、艾条灸、刮痧、耳穴压籽等操作技术进行现场演示,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提问互动讲解难点,强化记忆。

1.1.5利用院内计算机局域网将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规等)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操作示范课件,发送到临床各护理单元,供大家阅读训练。

1.2参加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

处于这一阶段的护士经过前期培训,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对她们更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病情观察和中医健康教育的培训,运用中医理论做好临床宣教沟通工作。

1.2.1根据中医专科疾病护理特点,各科室制定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容包括疾病证候分类与治疗原则,一般护理,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每天坚持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提高其病情观察能力。

1.2.2举办中医健康教育大课堂,将中医饮食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养生康复等基本知识传授给病人,做好自我调护和出院后护理。护士在讲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转贴于

1.2.3对特殊病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利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制定最佳护理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不足之处由护士长补充,通过参加此类查房,不断提高她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1.2.4选拔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实习带教老师,督促其不断加强自身的中西医操作技能,在带教学生过程中提高自身水平。

1.2.5选送护士参加省、市各类学术会议及学习班,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中医知识水平,每名参加者回院后必须完成一次讲座,提出1-2项合理化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有新的起色。

1.3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培养

高年资护理人员除继续强化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外,重点加强对中医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抢救护理的培训,既要不间断的对其进行培训,又要充分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

1.3.1自学并写学习笔记,护理部根据各科特点推荐必读的中医书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

1.3.2举办高年资护理人员中医培训班,针对临床各科出现的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和急救护理进行情景模拟培训,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处理技能。

1.3.3选出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高年资护士协助护士长做临床科室总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见习生、本科护士的中西医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授课、操作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自身素质,培训低年资护士。

1.3.4鼓励外出学习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2 考核

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后每月接受护理单元、科室、护理部的逐级考核,按照计划参加院内各项考试,高年资护士定期参加护理部考试。

3 结果

篇12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2-0043-03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医文化和培养中医临床技师的双重任务。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医师,成为目前中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词的综合体,涵盖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中医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是过去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中医药教育方式[1]。依据国际教育标准(ISCED)的分类方式,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属于“职业准备”的教育范畴,其人才培养定位不是专科医师,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够从事中医药服务事业的专业人员。中医护理、中医保健、中医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剧增,这为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从业岗位,也明确了中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要求,就是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熟练医疗保健技能的合格毕业生,从而为中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设置等提供依据。

二、中医高职实训模块的设置

中医实训是以中医理论课程为指导,以中医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医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实训课程不同的是,高职实训课程以实用、熟练、模拟为标准,力求学生通过实训在理解中医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娴熟的进行医疗保健各类技能的正确操作,达到毕业就能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学要求。根据课程设置,将实训分成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中医社区实习模块等五大模块,并实施实训单独考核评定的机制,确保实训课程的培养质量,避免以往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训考核的弊端。

(一)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的学习首先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以中医传统文化概论、五运六气选读、古诗词赏析等文化积淀课程和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中医理论课程为主线,以学校运气教学基地为平台,通过节气气候特点图片展、诗词创作大赛、运气推演罗盘制作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课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运气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在生活中凝练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其对现实生活中人类健康维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

随着国家对中药及中药保健食品的大力开发,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与中药,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渐被大众所认识。让学生认药识药是运用药食调节人体的基础,同时针对目前医药市场中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药鉴别也尤为重要,而药物的正确煎煮方法也是影响药效发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以中药学、中药鉴别学、方剂与中成药等课程为主线,以学校七星百草园教学基地、模拟药房、方剂实训室等为平台,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物种属分类、采摘季节、入药部位到药物炮制处理、真假药物鉴别、不同药物煎煮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年的实训环节,学生在完成学业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后,能快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满足了医疗服务机构及药企对中医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

对于中医高职学生而言,护理与急救是其专业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医急救则是医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块,以中医模拟实训室为平台,将中医护理学、中医急救学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级别病人饮食、饮水、卫生及保健、心肺复苏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并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哮喘病等临床常见病病人护理进行实战考核,以加强学生对护理与急救知识要点的掌握。

(四)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

中医针灸与推拿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职类中医学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学生从 事医疗服务的主要手段。因此,该模块将中医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疗等医疗技能作为重要的实训点。以经络腧穴、推拿手法等课程为主线,以模拟病房为平台,采用模拟病人和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间可以通过互换体验式方法练习手法,感受治疗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人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达到实训教学的训练目的。

(五)中医社区实习模块

经过模拟医院的系统训练,学生全面掌握了规范的医疗服务技能,实战是检验和加深记忆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与多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实习可以通过实战,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医疗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实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实习的典型录像在班级内展示,以微课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学习,并进一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实训效果。

三、模块管理及考评机制

(一)实训课程独立开设

目前大部分中医高职教学中,理论课时由原来的70%下调至50%,实训课由30%上调至5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2]。以往的实训课程都是与理论课融合在一起的,每门课程均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这样的教学优势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训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而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要培养中医的理论研究人员和临床专科医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要加大中医高职课程的改革,将中医实训课单独开设,形成一个由浅到深成系统的训练机制,在整体教学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实训课程的整合。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中医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独立,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其优势是将实训形成体系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一定要保证实践教学有理论知识点的支撑,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是适用于实训课程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对实训每个操作点的针对性评价。在实训课程独立开设伊始,课程组将每学时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操作点进行赋分和标准制定,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每名指导教师负责对10~15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每学期将每单元成绩综合后占本课程成绩的80%,加入期末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占20%,总分作为学生一学期实训课程的最终分数。这种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注重日常实训环节的实训效果,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社会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通过整合中医实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实训课程的管理,学生的医疗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实训课程模块化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学校跟踪式开展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意见反馈的调研工作,并与传统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用人单位中有区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机构、私营及个体中医门诊等,基本满意度达92.3%,较2012年调研的基本满意度74.6%高出近20个百分点。首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投入工作的状态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反映毕业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诊疗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简单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同,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保健。其次,用人单位反馈,本届毕业生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能运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解答常见医疗问题。第三,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自信心,较以往学生能更快的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综上,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拥有了从业的信心,也能够从容的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全面的医疗技能也赢得了被服务人群的认同。

参 考 文 献

[1]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教育,2005(2):68-71.

[2]王录军,姬水英,牛菲,等.中医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128-130.

On the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Qin, Su Xi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