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详细说明到,语文课程的理念应该涵盖有共同合作、独立自主以及相互探究,并且缺一不可。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基本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说明了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性。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们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由于新课改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和教师们都能够彼此交流和合作,从而获得过去课堂上没有获得的教学体验和感受。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对于教学发展史非常有好处的。
1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要适时的、合理的做出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中心去服务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吸取知识。老师要从以往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放下过去的权威以积极饱满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不仅是一个服务者更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会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更容易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与学习中去。当好一个服务者可不容易,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法教具。不仅仅如此,教师应当充分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制定出游针对性、科学性的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想要什么,缺什么,并同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就能更主动更积极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角色不仅是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还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小伙伴从而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
2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针对性的转变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并不充分全面。因此,教师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而全方位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的向学习中的未知领域发起进攻。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够和伙伴们相互帮助发现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新课改的教学中心是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材处理以及叫许过程中要重视是否有忽略学生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因此万万不可忽略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标的作文要求中,主要强调了写作必须要具有真情实感。自古代起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因此不可否认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联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关于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投提到过语文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内容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阐述。作文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学写作文如学做人,教写作文就是教做人。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把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记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教育内容贯穿到学生的作品中去。
4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实践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们举办关于语文类的诗书朗诵会、读书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或者课余时间组建文学社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魅力的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讲座、辩论会等等活动来让学生增加见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开展写作专栏,专门刊登一些优秀的作文,从而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在这样一个洋溢着青春文字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现代教育和技术要科学的结合
在关于语文的新课标中有要求语文课程必须要是开放的并充满活力的,同时它应该面向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向,科学将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可以发展新的思维,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幻灯片展示等等效果,学生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教材内容,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教材索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一来,语文教学课堂就会更生动哼融洽。综合以上内容来说,教师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收获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作为语文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语言(口语和书面语)的社会功能是交流思想感情,既可以通过口语(听、说)来交流,也可以通过书面(读、写)来交流,因此,可以说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也认识到语文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他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由于明确服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实际教学过程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教师“灌输式”教学的观念,重在“启发”“引导”的观念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存储知识的容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独占讲坛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默默地接受,把复杂的语文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简单的品耳授受过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内因,读书作文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们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来完成。而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旨在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和,自求得之。
记得我在教授一则寓言故事时,我大胆尝试,请同学们分小组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汇总,又巧妙引导:你们提出的问题真棒,从中可以看出你们是一群非常爱动脑筋的同学,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认真思考,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巧妙的引导和发自内心深处的赏识,把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同学们或翻书,或讨论,或凝神思考,刹那间,教室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之后的教学延伸环节中,我请他们模仿本文结构,口头创编寓言故事,他们更是热情高涨,积极踊跃,直至下课铃敲响,还一个劲儿地举手:老师,让我再说一个!
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吕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学生“会学”,即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这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信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奉送真理”而在于“教学生发现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去拿。打个比方,就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打箱子、开门,到处找东西。所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时常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写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等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改变教学中注重理论,轻视实践,崇尚培养学生的能力要靠实践的观念
由于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作能力,,所以,我多次跟学生讨论,人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我把魏书生老师举的一个学骑自行车的例子讲给他们:骑自行车无疑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靠教师、家长讲会的,还是靠学生练会的呢?一个家长的做法是给孩子喋喋不休地讲骑车知识、骑车要领、骑车须知、骑车注意事项??讲了很多天,而不让孩子自己练,结果给孩子一辆自行车,照样不会骑;另一个家长则认为骑车是一种能力,能力要靠孩子自己去实践才能形成。
于是,他给孩子一辆自行车,又找到一个大操场,让孩子自己在那练,练了不到三天,孩子便会骑车了。事实证明,孩子们骑自行车的能力,确实是自己练出来的。由这个例子,学生们认识到,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自己的实践,听、说、读、写能力的获得亦是如此。只不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力提高得会更快。正如骑自行车,如果后一位家长边让孩子实践,边加一点必要的指导,孩子不就学得更快一些吗?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就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比拼的擂台,老师不敢多讲一句话,在课后的经验交流,评课说课的过程中课堂上老师讲的少,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成为新课改成功的标准。至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多少人关心。实行新课改,有些教师就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他们的语文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说,新课改后上课就是轻松了许多,备课轻松了,更不用讲课了。我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主导地位的一种漠视,更是对课改的一种曲解。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落实、操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在课堂上学生说唱跳演,热闹非凡。但我认为这热闹的背后是浮躁, “创新”的背后是虚无。
反思二:语文课是什么课
在强调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语文课的外延被无限制地放大了。在听了几节语文综合实践课后,让我对于语文课本质更加迷惑了,在这些实践课上,所涉及的知识之丰富,科目内容之庞杂,确实让我这个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教师也感叹不已。很多知识已经超出我这个为人师者的知识水平,让我怀疑自己是否还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语文课与其他课到底还有分界线吗?我觉得不管选文的内容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詞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近年一些作品,尤其是在学生中所流行的当代学生作家的作品,思维奇特,想象丰富但语言大多简陋,粗俗,根本无法和我国早些时期的作家相比!这是否与我们的教学中放松基础知识的强调不无关系?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品砸咀嚼,这是任何综合性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仅仅靠品味、整体感悟等方式积累语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系统的语法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詞能达意,更能做到詞能传情,詞能传神。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先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p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68-01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农村语文教学与新课标接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本人诚恳地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首先在于打造学习型的教师团队
目前,在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地方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的年龄结构是“老的老,小的小,中间力量薄弱”。老教师多是上个世纪老民办教师转正,他们在农村小学工作多年,往往就居住在小学的周围乡村,甚至还得从事农业生产。其中部分人的心态是“青春都已经奉献出去了,现在也该含饴弄孙,享享清福了。”这也并不是摆老资格,教育纷繁复杂,人到五十多岁,精力渐渐衰退,对工作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事实。青年教师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满腔热情地工作,却又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去,于是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幸福感;甚至“这山望那山高”,认为别的职业比自己的高强,久而久之,敬业乐业的精神逐渐缺失。
要想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团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营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新课标倡导终身学习,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语文教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曾有人问老年爱迪生:“你都六十多岁了,天天还在忙碌着,你还能有什么新的发明吗?”爱迪生回答:“没有哪条狗老得不能学新把戏!”人要拥有一颗充满希望的进取心,就会永远年轻。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更应该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的方式很多,首先是读书。青年人精力旺盛,读书是获取知识、体悟智慧的最便捷的途径。
老教师和青年教师都应自觉地走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轨道上来。习惯于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需要。电脑时代,如果我们再不会操作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供不应求”,就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求知和求学的愿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降低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随着新课程式标准的实施,习惯了老一套教学法的教师一开始可能也会不太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但是一旦尝试了新课程改革,就会欢迎它,接纳它。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程的钻研没有止境,不管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该共同研究共同切磋,从而共同提高。
二、关键在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落后于城镇。但是这不能成为课堂教学低效的理由,何况在今天随着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和“四配套工程”的落实,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都已经达到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标准,关键在于能否科学的利用。如果不能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那么再好的条件也形同虚设。
由此,笔者还想到现在农村小学还存在的一些随意的盲目的教学现象。1、机械训练仍有市场。有些老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就让学生反复抄写词语,甚至把课后问题答案抄给学生背,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把学生教“死”了。2.教者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接受与否,一堂课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3.自由放任,由着学生滑到哪里是哪里。让学生自由读书,自由讨论,没有指导,没有提示,这是典型的“放羊式”,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流放任”。由于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的局限,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抛离文本价值取向的现象。所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就要用新课程理念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还要发挥老师对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28-01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审美情趣、思想道德、学习方法、习惯融合的综合语文素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的创设下自己再创设并完成任务。
一、教学设计,它有精心的必要吗
看一看专业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这一定义具有相当说服力,但对于我们这样的教师还是不大理解。我们理解的教学设计就是教案,或者是备课,反正是一种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计划,我们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但在专业上,主流教学设计模式的方法论基础是经典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其特征是系统化和科学化。这种“科学化”导致教学设计只求“事理”,忽视“人理”和“人情”。
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建立以学生本的思想
教师以学生本,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先前经验,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已有的八种智能,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真实的基础上,激起的兴趣尽可能指向教与学的主体:学生。
2、知道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持久的身心变化,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过的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活动的设计,正是从学习活动的这一特点出发的。
3、要强迫自己学会从实践中总结与反思
设计是一种梦想,梦想变为现实还有好大一段距离。
我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想象中,经过精心准备的学生会慷慨陈辞,能够将用“语言”“图片”“声响”等呈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作精彩展示,把学习指向学生的比较能力、连接能力;也指向这个单元的主题:科学;更要指向这个单元的培训重点:培养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特别是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然而,此课结束之后,我所感受到的是失落,梦想并没有变成现实。教学实践严重偏离了设计,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经过反思找到了一些答案: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假设不够好。未能很好地把学情假设中学生的“知行兴趣”“认知基础”“认知能力”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连接,造成学习情境营造不够,“楼梯”搭得不好。学生能力为什么得不到展示呢?完全把学生想像成富有表现欲望的对象,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不可能进行激烈的探究碰撞。总体来看,是多种智能调动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好。
三、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图
2、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注解
【从目标设计出发】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体现了对学生个性智能的尊重。因此,在目标设计中要从传统的单纯的以知识掌握为核心的一维目标转为三维目标。
【到学情假设】
学生的知行兴趣、认知基础、认知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在分析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并设计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假设学习步骤,指向学习者的已有生活经验。这当然是很好的,也是必要的,确实是提高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的重要方法。
【再到选择学习主体方式假设】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倾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框架。不论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对人的智能的分类,要关心学生的不同特点,要启动多种智能的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都已成为新课改下教师的共识。“能听中学、能看中学、能做中学、能想中学、能读中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假设真正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效果与学习主体方式选择就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此,要努力给学生自由,要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方法,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的重点。一节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活动的气氛密切相关。教师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知识的媒体,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确定要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是什么,这就是“满堂灌”。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什么。1.讲课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观点正确,概念准确,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2.讲课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序列,注意已知到未知,出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3.教学的语言要清晰、鲜明、洗练、生动,尽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在课堂中老师的微笑能贯穿于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的语文词句。
二、以乐求和
教学中,精神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以乐求和呢?就是要学生在游戏、唱歌、阅读、交流中学到知识。如:阅读得越多可从中感受古今中外的文质之美,才能真实地感受语文本身埋藏的语言财富,课堂中的交流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课堂教师中的讨论
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反馈、合作、交流、竞争。作为老师首先要创设学生群体的教学问题,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导致学困生在课堂上冷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存在。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我们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夫,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启发调控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调控是从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讨论教学过程的一个课题,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控制。在这一个过程中,师生起协同作用。我们教师启发得好,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发展出发,正是叶圣陶所说的“教亦多术,运用在于人”。
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们“会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况。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新旧知识迁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学生自编儿歌,分析字型,记住字型,理解意思,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学会利用时间,计划学习,从多媒体获取知识的本领,提高学习效率;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动手操作,围绕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分析,解决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对问题的学后反思;经常诱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技能发挥语文特色。
在素质教育课改的推动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无法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学生对考试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以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我国致力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角色扮演,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立的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动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刻舟求剑》这一课时,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用文章中的方式无法找到掉落水中的剑的原因,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文章中的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中阶段对于中学生认知世界和认知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科目,以往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情感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还较少,这也给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对学生情感素质进行开发,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1]情感教育对于新课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和学生价值观养成结合在一起,新课改也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本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体现了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情感教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同时,帮助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合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质。[2]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1)通过情感教育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为了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对于语文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应该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我,将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魅力和乐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思考语文,激发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丰富自己情感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
(2)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语文情感。[4]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挖掘和分析哪些情感因素丰富的素材,只有教师具有情感,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创新更好的进行。
(3)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愉悦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若是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学习的时候便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思维状态也会更好。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5]比如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带有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情绪来进行轻松的诗句的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
(4)认识到课文朗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出来。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若是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够成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标准。若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那么学生学习和回答也会更加的积极。一般情况下,课文文章朗读能够将学生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那些包含情感的诗词,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5)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朗诵、讨论等方式运用进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真正的激发出来。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更好的掌握合作的技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和其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指定问题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分工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互相配合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进行答案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雪融化之后,会有什么,有些学生会说带来了水,也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了。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畅所欲言。
(6)通过真情实感将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出来。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目,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到《我的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会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学生内心情感因素的激发,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情感。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愈加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方式非常多,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的特点,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情感教育才能够落到实处,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卢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108.
[2]李秀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简析[J].山西青年,2019(24):160.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
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
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内书本内容同课外学者紧密结合的语文教学观念。力争让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能够朝着综合、全面、多层次方向发展,逐步从校园走向社会。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向学生展示出高中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趣味化、多样化的一面,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抽出专门的早、晚自习时间开展阅读朗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师甚至可以将当前社会上热点、争议问题作为讨论主题让同学们组成讨论小组进行公开讨论等等,通过对课内外学习内容的有效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知识积累和综合思维判断能力,从而在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1]。
二、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是实行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场所,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接受效果,直接影响着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2]。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个人看法和认识,让学生养成从多个层次、不同的视野来思考事物、判断问题的综合语文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讲解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硬式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强调知识结构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观、个人社会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新课改语文教学倡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教师的“主动教学”为学生的“主动自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当采取传统的简单、单一、生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强行压制,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方法中来,如:可以让学生互相批判作业、学生命题出卷考试,学生组织课堂讨论等等。
三、注重实践活动开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课外业余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觉得语文是一个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综合锻炼平台,这样,即能够使学生学有所用,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3]。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教材在每个章节上都设计“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实践性语文活动,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给予足够重视[4]。例如:可以每周安排学生按不同行业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学生社会主题调研小组,对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有意义内容进行调查和走访,然后利用每堂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听取每组代表讲述本组的采访、调研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看法和认识;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的问题时,语文教师可以应建议学生先独立思考,判断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同班级里其他同学相互交换意见,如果有意见不一致、分歧的地方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或者由语文教师点拔;通过开展“诗词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不仅增加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又提高自身综合语文思维水平。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语文综合思维等等。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主观意识是最为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只有扣住课文、抓住课堂、结合课外,才能切实的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伟.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如何进行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探讨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进行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呢?
一、转变观念,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朋友
我们处在一个反对权威、弘扬个性、崇尚自我的时代。现代的学生不再迷信参考书对“狐狸和乌鸦”的一成不变的“权威”理解。他们渴望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以全新的解读。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摘下变形镜和有色镜看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
1.确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意识。“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修理”个性特点千差万别的学生。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统一的东西太多了,统一的教学怎么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呢?这就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在注重共性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培养,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不同的练习等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接触和选择多样性的学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2.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教师应当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理解学生、体谅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将他们作为提高教师教学业绩的工具。要理解学生,就要走进学生。“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地走近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了解学生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肯定,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梯走进知识的殿堂。要真正理解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认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不能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当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和感受。
二、优化教法,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的乐园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的乐园。
1.自主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贯穿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新课程理念的中学语文教学,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疑难问题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实践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眼睛看,用耳听,动情朗读,张口议论,动笔写,动脑筋思考。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2.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种方式的交流与沟通,它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思想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得学生自主学习中朦胧的意识变得清晰、具体。
3.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要开展好探究性学习活动,必须注意: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作者的情感,获得结论。这样,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而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知识被构建,个性得到尊重,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终身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
终身学习,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新课程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展和利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通过考察、访问、挖掘本地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不保持对社会的敏感,没有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就不可能终身切实地履行这一职责。
这是时展的必然。“教育正逐渐转化为一种终身学习”。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的知识优势在某些方面已不复存在。况且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很多环节都是学生自行决断,教师失去了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固守语文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是知识丰富、视野广阔、充满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