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08-02 09:27: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木工程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工程建设

篇1

土木工程建设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具有生产的流动性、产品的单件性、类型的多样性以及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致使土木工程建设具有比一般生产活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因而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之一。历年来,在各行业中,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事故伤亡人数仅低于道路交通事故和煤矿事故,居第三位。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因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2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战略与对策”项目组收集到的64起房建工程事故案例、50起桥梁工程事故案例、55起矿山法隧道事故案例、40起盾构/TBM隧道事故案例、68起浅埋暗挖法隧道事故案例、102起明挖法安全事故案例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造成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环境和气象,特别是在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复杂是第一主因。所有主观原因可以归为责任事故和人为因素,通过工程事故的直接主观原因,可以分析出如下几个深层次主观原因:

(1)建筑业快速发展和用工制度造成人员技术水平低。当前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持续扩张,需要大量的一线熟练操作人员和优秀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上述各类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用工制度中,一线操作人员很多是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员,缺乏技术和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普遍较低,甚至出现野蛮施工现象,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赶工期。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赶工期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一些重大工程,政府、业主为了献礼或追求政绩,不尊重科学规律和相关法规,任意规定工期,或者不合理地缩短工期,造成设计方勘察资料不全,设计方案不完善,边设计边施工;造成施工方忽视安全,甚至任意删减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步骤和措施,酿成重大责任事故。

(3)恶性竞争导致安全投入缺乏。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采用“最低价中标法”,这一国际上通行的评标方式在实际工程中容易走向另一极端,一些投标单位为了谋取项目中标,将投标报价压到最低极限。一旦中标,为了完成项目,而又不要亏本,安全往往就成为了第一牺牲目标,造成安全投入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4)层层转包、以包代管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大诱因之一。业主方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违规发包,层层转包,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且分包商为从中谋取利益不得不偷工减料或采用非法手段,给工程留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层层转包后导致安全管理上的严重缺失,形成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现象。

2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现状

2.1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高发问题,国内学者开始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土木工程界,开展了诸多有价值的安全风险监控方面的研究工作。丁士昭教授对我国广州地铁首期工程、上海地铁1号线等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保险模式进行了研究。白峰青将可靠性因子分析方法应用于隧道稳定性的风险决策模型中,完成了隧道工程风险设计和风险决策。孙钧主持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智能控制预测与控制及其三维仿真模拟系统研究”。李元海和朱合华开发的“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许铎分析了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环境的风险特征,给出了各类因素的施工风险水平排序。蒋晓静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监控进行了研究。巩春领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期间的风险进行了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桥梁施工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价。2005~2006年,黄宏伟等在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些工作基础上,2005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研讨会,推动了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土木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的重心逐步向全局管理和动态管理方面过渡,黄宏伟、陈龙等出版了专著,系统探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和营运的全寿命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特点规律,阐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决策与控制的方法手段。

2.2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并颁发了相应的一些法规和标准

2003年,原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地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07年,原建设部编发了《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风险控制导则》、《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对指导中国地铁及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作用。2007年,原铁道部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铁路隧道风险管理与评估工作,明确铁路隧道建设须循序渐进地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2008年,交通运输部将“建立桥隧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纳入该年的工作计划中,为此专门组织有关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评估指南、规范等的研究和编制。2009年,交通运输部了《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用本),并于2009年2月在山西省太古高速西山隧道、北京市六环路卧龙岗隧道开始了公路隧道风险评估的试点工作。2010年,交通运输部了《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并配套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价指南》,对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等内容均作了详细规定。2011年,交通运输部专门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明确规定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列出了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建议。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突出了全过程风险管理理念,明确了规划阶段、可行性阶段、勘察与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风险等各阶段风险管理办法。为加强土木工程建设风险监控与防范,各地政府相继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木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或安全监控技术规程,如: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的《土木风险管理指导方针》;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颁布了《河南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湖南省建设厅颁布了《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福建省建设厅颁布了《福建省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并获得了原建设部备案批复。

2.3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实质性应用

在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等新建地铁项目大都进行了风险评估与监控。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了“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一整套包含环境评估、风险分级与设计及施工风险监控预警等地铁工程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和标准,已在北京11条地铁线路中应用,并在南昌等国内多个地铁建设城市得到推广。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同济大学开发的“安程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基于网络传输、无线通讯、网络数据库、数据分析以及自动预测预警等技术,综合了施工、监理、监测、管理以及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已在上海地铁工程中得到应用。2007年以来,理工大学与意大利Geodata公司合作,借鉴意大利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了南京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控的实际工作。深圳地铁5号线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面引入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动态采集各项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完整的超前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指挥系统。武汉地铁运用虚拟器、无线网络及远程监控技术等,实时采集监测数据,构建适用于武汉地铁建设环境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在其它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也有一些典型应用。在大型隧道建设,如上海沪祟长江隧道、钱塘江隧道等项目中也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并取得了实际成果。以同济大学为主进行的沪崇长江隧道的风险评估项目共提交了17个专题报告,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前期选线、施工风险管理、环境保护、运营事故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可以说是国内风险分析与监控技术应用在隧道工程上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如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佳木斯铁路分局篮排球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奥运会羽毛球馆等项目中,采用机、电、光等相结合的监测技术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监控,确保了施工安全。在大型桥梁工程建设,如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苏通大桥等工程中对项目总体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最后对评价得出的重大安全风险因素制定监控措施。

3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研究与应用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国内许多单位对于风险监控在认识上仍存在许多误区,在实施中仍有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通过对收集到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3.1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研究与应用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和金融、保险等其他领域的安全风险理论和研究成果,处于相对分散和自发状态,缺乏统筹协调和系统整合。尽管安全风险监控是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和最后目标,但有关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和应用更多地偏重于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而风险监控的研究相对较弱。对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等尚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形成普遍共识,总体上呈现专业化程度不高、规范性不强的状态。实际应用中开发的大部分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安全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关键参数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重“监”轻“控”,仅实现监测功能,而对安全风险“如何控”研究不够,尤其对安全风险控制的前置条件和参数阈值研究较少,因而还难以回答和解决安全风险监控“如何控”的核心诉求。

3.2尚未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发现,发生工程事故的现场管理普遍不重视安全风险监测,监测工作处于失效状态,除盾构地下工程外,施工管理与技术人员监管不力和不善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比例均在20%以上,尤其房建工程中的比例接近40%。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实践大多停留在“人工作业”状态,对安全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够,而且注重“事后控制”。如: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实行了强制性工程保险,许多业主、承包人和施工方就片面认为买了保险就安全了。而事实上,购买保险只是转嫁安全风险的一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抑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只是提供了经济损失上的补偿手段,并不是安全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土木工程安全风险采用保险合同进行安全风险转移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而应该通过科学的安全风险监控,采取合理的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又如,例行的安全检查或突发的“事故处理”往往成为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的重心,这种被动的安全风险控制模式无法应对现代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监控要求,缺乏安全风险的事前、事中的过程监控,安全监测结果不能实时反应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态势,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预警、报警机制。

3.3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化能力建设不足

没有建立统一、规范和权威的土木工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及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对重大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技术与手段,安全风险的度量、监控标准、预警参数等风险监控的关键指标尚待科学论证和优化完善,有关土木工程领域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评价、分级等基本上处于分散和自发状态,有关数据标准、接口不一,而且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式”信息传递、交换模式,层次多、效率低。可以说,针对土木工程重大安全风险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技术与手段,信息化监控能力建设有待加强。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开发的诸多安全风险监控应用系统,大多侧重对监控数据本身的存储、分析和对比,没有建立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全过程、实时的安全风险动态识别、分析、评估、预警、监控、反馈一体化的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3.4安全风险监控相关的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滞后

国家和地方制订、颁发的施工规范、标准是开展土木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的基本依据。虽然,国内已经了一些指导性文件,但是目前国家对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还没有合适的操作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法规体系,因而安全风险监控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没有明确。同时,目前相关的技术控制规范不够全面、具体,一些规范落后于时展,对实际工程建设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指导意义。例如:按照现有规范要求地下工程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标准不大于30mm,实践中,某些风险等级高的工程,该取值偏松,但对有些工程来说,该取值偏严。因此,针对土木工程的不同工法,编制相应的技术规范,应研制适应不同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的风险阈值数据库系统。又如,各省市近年来颁发实施的“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比较笼统,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实际推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有限。福建省2007年颁发全国首个《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地方性技术规范,仍处在执行的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最佳做法。

3.5安全风险监控责任主体过于集中在施工企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对有关土木工程项目的各级安全生产职责做出了原则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安全责任。常常出现“把规划风险压成勘察风险—把勘察风险压成设计风险—把设计风险转嫁为施工风险”的现象,最终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集中在施工阶段爆发,并主要由施工企业承担的局面。实际上,任何土木工程项目的不同建设阶段,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都应负有各自的安全风险监控责任,施工方作为工程安全唯一责任主体无法根本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重构风险安全监控责任体系,进一步科学区分安全风险监控的责任主体,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3.6安全风险监控队伍不规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安全风险监控作为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屏障。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安全风险监测,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咨询工作是规避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监测及安全风险评估咨询工作,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安全。但目前,国内对于监测单位资质、监测人员技术素质没有相应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使得监测队伍不够规范;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开发速度、规模日益加大,专业规范的监测队伍紧缺,使得国内工程监测市场鱼龙混杂。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对实行“第三方监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实施“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举措,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对收集到的房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程都没有实行“第三方监测”制度。但目前针对“第三方监测”既没有国家性的法规进行明确规范和管理,也无监测内容、责任主体、监测指标和数据标准要求,作为安全监控重要举措的“第三方监测”,实际上处于无序工作状态。

4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对策

4.1系统开展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当前迫切需要在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研究基础上,开展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在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方面形成共识,解决安全风险“如何控”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需要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强有力的法规作指导和规范。国内在这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健全,亟待加强。应梳理完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安全风险监控等方面的条款内容,在法律法规方面重视和完善安全风险监控,明确项目参建各方安全风险监控责任。同时,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不同类型、不同工法,编制相应的安全风险监控技术规范,研制适应不同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的风险阈值数据库系统。

4.2转变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理念,构建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

从国内外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来看,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均显示出可控性的特点,即绝大部分工程事故是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避免的。同时,业内已普遍认识到,必须转变安全风险监控理念,创新发展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在安全风险监控理念方面,应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事后控制为预防控制和过程控制。在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方面,应构建包含安全风险监控法、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安全风险持续改进机制、安全风险系统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各级安监、质检等部门应对本地区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运行状况包括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推行等情况进行持续评价与督查。

4.3构建科学高效的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提高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化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传感技术等的进步,开发建立基于WEB、GPS和GIS等的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已成为提高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能力与水平的基本方向。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对土木工程重大安全风险源应具有自动识别、分析评估、动态监控(自动巡检和实时监控)、反馈闭合、空间分布管理等主要功能,自动分析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发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实现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的信息化跨越。

4.4推行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制度,规范安全风险监控专业队伍管理和评价体系

应大力推行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第三方监控”制度,赋予“第三方监控”相应的责权主体,改变目前工程监测“走过场”局面,切实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推行与“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类似的“注册风险监控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培养安全风险监控专业人才。推行安全风险监控诚信制度,对于篡改监测数据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切实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包含“注册风险监控师”数量、安全风险监控设备与软件、监控业绩与用户评价等指标体系在内的监控单位资质考评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风险监控专业队伍水平。

篇2

土木工程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一些与之相关工程项目的发展,并且这些项目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近些年,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事故接连不断,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相关工作人员都加大了有效措施的落实力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促使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较之前更加的标准和规范,为我国未来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现场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建筑施工现场现在出现各种事故的频率非常高,但是追究其根本发现这些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足够的安全意识,我们想要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建筑施工中,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现象,因为建筑施工人员处于施工第一线,到处都是安全隐患,如果本身的安全意识差会导致施工人员随时都处于危险中,严重者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进度,并且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受到莫大的损失。为了防止这种令人痛心局面的出现,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必要的培训,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在工作中时刻树立危机意识。目前,观察现在的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语非常常见,但是这些警示标语却没有起到本身该有的作用,通常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存在。如果深入一线施工现场能够发现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吸烟的情况很普遍,这给火灾的出现埋下非常严重的隐患。另外,在一些施工现场几乎看不到必要的排水系统和排污系统,而且无论是车辆还是各种人员都能随意的进进出出,这些因素都是酿成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方面,需要高度重视。

1.2工程合同管理规范度差在实际工作中对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各项内容,标书、管理、人员、设备等内容都会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但是这也是导致实际施工中各种标准有所差异的重要方面,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都是一种阻碍。

1.3脚手架搭设存在问题,合理性差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脚手架是一种应用频率非常高的工具。但是搭设脚手架却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如果搭设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方面就可能为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垮塌埋下很大隐患,进而会造成各种事故出现,甚至都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一些施工单位和个人搭设脚手架时并不太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可以看到脚手板上堆放着许多杂物,导致脚手板承重过度,进而出现坍塌。除此之外,一些施工人员在搭设脚手架时没有规范性的操作,并且将所有的重点放在纵向搭设上,对横向搭设采取的是忽略的态度,导致搭设成功的脚手架多半隐藏着坍塌的危险。关于搭设脚手架的问题,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尤其是对于高空中的脚手架,找准拉、撑的点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搭设脚手架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架体内封闭的问题,因此必须要规范自己的操作,将各种隐患避免。

1.4施工阶段的管理存在许多漏洞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大多数都是依靠人工化生产,机械操作并不常见,这样便会产生各种问题,导致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且还会出现各种隐患。除此之外,在技术性普遍较低的状态下,一些新型机械应用范围非常小,严重限制着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一些企业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总是太过于贪图快,对施工进度的重视程度过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招收更多的工人投入施工中,并且不会对这些工作进行培训,一般都是招收进来就立马上岗,对土木工程的整体状况、重点和难点问题等都不了解,在面对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感,对一些安全隐患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在无形中增加了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这些临时被招进来的员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难度高的操作施工通常是束手无策的状态。1.5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资料收集和处理工作规范性差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设计组织方案准确性处于较低状态是一种很普遍的问题,而且一些安全资料的来源并不明确,甚至有一些安全资料是为了应付检查找人员伪造的。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并不仔细,没有责任心。面对安全检查操作等各种事项,一些人员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面对这些情况,既不利于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管理和施工,也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保持和持续性发展。

2改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

2.1认真重视并落实安全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迫切需要我们所有人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深入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一线施工人员必须不断加大防范意识的宣传力度,确保其中的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非常高的意识。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现场的全面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现场检查的严格程度,特别是对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的脚手架搭设问题务必重视起来,对施工人员展开全面培训,让搭设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脚手架搭设技术,确保所搭设的脚手架稳固性和牢靠性都能有所保证,进而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2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员工的准备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安全责任人是项目经理、技术员和安全员。所以,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所有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施工人员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必须对施工者经验、技术水平以及经验等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整个施工团队的专业性质。

2.3重视建筑工程材料和具体的施工进程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仅仅掌握施工人员的素养和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重视也要不断加大力度,对技术工作进行充分全面的分配,明确相关的设计图纸同时还要对图纸做出详细的检查,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确保施工单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图纸进行认真的修改和调整。

2.4严格控制好施工进度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的控制工作必须全面把握,因为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相关人员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施工进度的规划工作,这是帮助我们有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片面追求速度问题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还要将规划最大程度的系统化,认真精确到每天的工作进度中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做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让我们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照搬照抄,相关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还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认真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在一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其质量是每个相关管理者必须要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者必须认真做好质量检测计划同时对工程质量做好严格性的审核。除此之外,要严格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开展工程验收工作,将工程的施工操作过程全方位重视起来认真落实工程的质量。

2.6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作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一名管理人员,其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是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不断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且对于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所产生的费用一定要进行全面有效管理。因此项目管理者要不断建立和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将成本审核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7重视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中,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显著作用,并且还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所说的安全性评价主要是指客观、精准地对施工单位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做出全面性评价;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对各项危险因素的评估,同时还要注意到隐患的严重性,进而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全方位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减少或者直接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结语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和土木工程施工两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土木工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大量存在的,会给土木工程质量带来严重性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重要性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4).

[2]赵广京.浅谈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

篇3

在管理手段和控制理论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提出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讲究成本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节约建设成本,而且能够引进先进的理念,使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更加完善,形成相关体系和机制。本文就将从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理论等方面阐述建设中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帮助企业在先进的设备上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达到双向发展。

一、土木工程与成本控制

(一)土木工程项目

土木工程是建设各类工程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的总称。土木工程经过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由落后到先进,再到技术的醇熟,其目的是为了形成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功能齐全和具有美观效应的空间建设。它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工程的安全性,土木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但是当它建造成功的时候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不仅是一种管理行为,也是一种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作为一种控制手段,是成本管理的一种要求,通过控制成本,降低经费,防止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方式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成本控制具有很多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得来的,挖掘内部的潜力,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是我们的目标。

(三)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

将成本控制放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因为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高增长,能源消耗普遍性过大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建设有效的责任机制,使建筑行业得到净化和无限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必须注重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现状

在土木工程建设投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投入的前期过程中,不重视执行力,实践和理论不相结合,光有理论的发展而没有实践的辅正,将是纸上谈兵,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成本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也是成本管理中缺陷和问题的产生来源,系统漏洞的产生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成本的控制方法单一,成本控制方法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都是现在我国成本控制中的问题,领域狭隘,前景较差;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不注重监督的反馈,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监督反馈是对成本控制的过程监督,而不是结果的监督,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无法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我国土木工程中的成本控制现状,反应出很多现实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的建设同样也需要一定的调节措施,才能保证各个主体的协调性。土木工程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在对待每一类问题上因材施教,根据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对策,通过全面的分析,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一)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和理论体系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完善相关成本控制管理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制定好成本控制目标,依据目标而行,严格按照制度来操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补充企业的成本控制理论体系,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并从中吸取先进的经验,制定好下一阶段的目标,对中间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解决,避免这一类的问题再次发生。

(二)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制定成本控制的目标,定额定量的进行量化管理,对于各种资源,设备以及人员的消耗成本做出目标支出,制定好成本支出目标,根据这个原则执行,将会减少私自滥用以及铺张浪费的行为,有效的节约建设成本。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要大力推广和实施,保证实践过程中的实效性。

(三)严格遵守成本控制措施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实施的很多控制措施,对于一些员工来说,觉得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阻碍,过程中的突况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严格遵守制定好的控制措施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去改正我们的方法和措施,保证相关部门和相关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也要遵守控制措施制定的权威性,最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部门和各组织单位,有效的进行控制管理和预算活动,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业务标准化,数据资料的完整化。通过对建设过程的技术性分析,确定最佳方案和最优先的施工路径,结合施工方法,实践最合适的方案。

(四)加强管理者和建设者的素质

对于实施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是需要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的决策和意见几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管理者和建设者来说,加强自己本身的整体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做到与时代相统一,发挥自己主体性作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使成本控制过程更加便捷。

四、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的经验总结

成本控制既是一种静态控制,也是一种动态控制,在这个控制过程中,我们无非遵循的是开源节流这四个字,从根本上杜绝浪费现象,既符合国家倡导的廉洁奉公和朴素节俭的主旨,也能提高各行各业的责任意识。我们在责任义务绩效相结合的情况下,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员工应有责任控制的权利,也有成本控制的义务,在奖惩的过程中,提高员工意识。

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要进行全面统筹,重点规划。项目的成本控制应有全员进行参与,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节约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情况,全程的监督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现实性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责必究,充分做到企业内部的廉洁和公平。

小结:

土木建设工程中是依靠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成本控制的,比如内控法和成本累积控制法,通过对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解决措施,从根本上进行成本控制。而工程项目中的对比分析也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比,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地进行改正。本文就介绍了一些调控措施,针对各种情况下出现的问题和各个主体,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成本控制,不仅能够为国际节省资源型问题,也能帮助企业成功的进行转型,建设节约型企业,提高竞争地位和市场。

参考文献:

[1]商昌进;;关于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2]姚忠岭;段亚洲;;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与规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09期

篇4

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建设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土木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相符,同时还应不断地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及资源配置,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土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及质量。因此,对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进行探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在当下土木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却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导致项目施工企业出现诸多问题,如激励欠缺、责任划分模糊、行业保护严重、制约不足、存在过多不确定因素等,如此一来,极易引发不正当的竞争,形成行业壁垒,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的运行秩序,使市场陷入不公平竞争的境地,进而严重影响土木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一方面,伴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其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机械化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倘若未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则必定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由于与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仍不是很完善,导致土木工程建设期间的安全监管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到位。由此可见,探讨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

2.1安全监督与管理的项目方案

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唯有编制出相对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方能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使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然而,土木工程的管理与监督方面存在着如下一些特点:①国内在开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极少采用现代化机械,这样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安全监管的难度。②承包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队伍往往并非固定的,这样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也会对工程施工监管责任的划分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有关项目的安全监管出现一定的流动性。③土木建设工程通常比较繁杂,在施工期间牵涉到诸多部门,必须协调好各个部门的施工作业,方能保证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因此,对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与管理项目方案的要求比较高。

2.2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单位若想将安全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则必须结合其自身的特征,编制出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并将其当作企业施工的准则、行为规范及价值观期望。而若想落实好安全文化建设,则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应制定出一套相对健全的制约体制及激励体制,如考核体制、责任和行为约束体制、奖励体制、安全体制、人文关怀体制等。②应构建并不断地优化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定期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还应将统一的思维模式、安全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心理认同感,营造一个和谐的安全施工环境,保证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③始终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遵循“尊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生产原则,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划分安全生产责任。

2.3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安全定位管理

定位管理是指将详尽的资料体系作为物与人结合的媒介,借助施工现场的监管及调整,以实现公平、公正地分配资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科学合理地管理施工现场,使企业的施工质量及效率实现全面的提升,而且可以有效地协调好施工现场中物品、人员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建筑施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地监管。建筑施工的安全定位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对设计、实行、分析、检测以及组织等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借助工业工程学办法来对生产工艺与设备、环境与物、人与仪器之间的信息流动情况及整合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2.4施工安全监管措施

①应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对材料质量的管控力度,并对机械仪器加以合理地选取与使用。②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管理原则,严格管控好施工的项目成本,如人工费支出、材料采购、项目预算等,同时还应对定额管理核算、生产组织、计划制定等环节加以高度重视,以使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显著的提升。③在施工期间,应在全面考虑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时间差异及特殊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管对策,并保证其能满足经济性、先进性及适用性的要求。④构建安全监管对策,应全面贯彻执行责任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加大安全宣教力度,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⑤应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及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控制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营造一个文明的生产施工环境,有序地摆放施工材料及工件,保证施工现场道路通畅,从而为施工安全及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⑥在施工期间应合理地把控好各种生产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科学、安全地开展,将各项施工安全监管对策严重落实到位,以便为顺利、有序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营造一个优良的氛围。

3改进土木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方案的建议

针对目前国内土木项目监督和管理的发展现状,考虑到安全监督管理政策的外部因素,笔者针对如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①我国仍缺少一套相对健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国家立法机构应结合土木工程的现状,不断地对法律法规加以优化,以便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严格做好自身的工作,除了必须及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外,还必须严格控制好外部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质量,这样方能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安全及质量。③国家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并安排专业人员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判定建筑企业信用的依据。④建筑企业应不断优化施工安全政策,并认真贯彻实行,通过考核制度及安全教育讲座来增强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意识。

4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不仅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而且也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唯有将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严格落实到位,并不断地优化安全监督管理方案,才能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越,李楠,艾晓芹,何薇.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12).

[2]聂星,姚常伟.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

篇5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作为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全球一体化给经济带来的市场压力,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认识到质量控制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现代建筑物抗震等级要求、根据土木工程设计要求,科学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点。并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规范、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通过质量控制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1.土木工程施工特点

1.1、施工时间长

土木工程的施 工面积 比较大,施工技术、施工人员、施 工设备、施 工管理等各种 因素都会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因此,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

1.2、施工流动性较大

土木工程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地区进行施工,土木施工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的施工地区都不相同,没有固定的施工场地,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在施工中很容易受当地环境影响。

1.3、施工过程复杂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个繁杂的系统,综合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多样性,同时土木工程施工还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很复杂。

1.4、施工环境差

土木工程施工面积大、并且多为露天施工,天气对施工影响比较大,施工常因风暴、雨雪、洪水等自然条件受到影响,导致土木工程施工环境比较差。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重点

2.1、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检测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是最基础的过程部分,因此,想要做到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有效控制,就必须对原材料的供应商、数量、规格、性能等进行仔细审核,检测原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以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使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进行原材料的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加强机械设备质量检测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不断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必须注重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和使用期间的维修、保养,以给土木工程施工提供足够的动力,促进土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内容选择合适的型号、数量等,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减低施工成本,从而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3、施工技术控制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管理人员必须监督和控制施工人员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以做到对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之前,必须了解使用性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在施工现场,监管人员必须加强现场的监控力度,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2.4、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控制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中,施工人员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完工时间,因此,企业要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按照相关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激励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做到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3.加强土木工程建设技术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完善土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不断升高,想要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企业必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增强质量管理意识,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才能给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需求,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使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控制。例如: 使用完整的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科学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施工过程的安全预防,避免质量安全问题和安全事故发生,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

3.2、加强设备管理

以设备管理为重点,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在现代机械化施工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强化施工设备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设备故障、设备操作等因素都将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设备控制与管理,以设备控制与管理为基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从设备养护管理入手,根据设备易损部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养护管理周期,保障施工用设备的完好性。同时,强化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以现场技术员为中心,监督控制设备操作及相关技术参数的要求,保障施工质量。针对现场设备操作的要求,必要时对设备操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设备操作人员了解并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为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3、完善施工技术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针对存在的违法违规施工行为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工程不得进行随意转包和分包,在进行转包过程中,要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重点检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组合以及各项技术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对于数量比较大材料采购,可以采用定点供货的方法,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对施工的各个工序进行严格详细的检查,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如果质量不和合格,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观察和检查,对于出现的质量波动或者事故征兆要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同时,还要对重要设备和原材料进行跟踪参与和检查,对于存在的设计和施工变更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进度、人员和管理计划,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评定和检查标准进行相依规定,为监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依据;最后,要建立工程技术质量检测保证体系,提高质检人员素质,明确责任。

3.4、注重施工人员的培养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先进科技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才能使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必须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课程,让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以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性不断提高。现展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基础性建设的不断加强,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也面临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针对于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有关的现象,并且针对于这些现状,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质量控制和管理对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性。采用新的质量管理方式及技术措施,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同时,从人、物、技术管理角度出发,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并接触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质量控制点的科学设置与有效执行,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通过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促进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金玲.高层住宅建筑土木工程的技术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2:54.

篇6

1前言

土木工程是建筑学的主要分支,其结构的牢固性和地基的可靠性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土木工程施工单位不能忽视加固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这样才能达到目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质量要求,为后续的优质高效施工打下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体安全稳定。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泥木工的门槛也在日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方法,将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土木工程的要求。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住房建设,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重视加固技术,加强加固技术的研究,提高土木工程质量,达到人们的要求,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建设项目,以此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

2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加固技术的运用

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在结构设计阶段,施工的形式一般很难被确定下来,针对这个情况,其实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已有方案,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是不是在能够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在方案改进阶段,计算过程也应当被体现出来,防止出现结构设计方案的实施程度不足。另外一些不合理现象也会出现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时期,加强方案设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保证施工建设任务的按时进行。如果出现钢筋在力的作用下弯曲的情况,那就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强度,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钢筋材料也应在进行加固设计的过程中设置保护层,并确定受力情况。

2.2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把控

我国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设计结构形式,是目前发展起来的最坚固的结构形式。但是,钢和混凝土是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能和功能也不相同,所以在混合这两种材料时,应充分考虑这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根据相关的施工要求进行混合,充分利用它。相关施工人员在选材时,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的混凝土,科学合理的计算骨料、水泥、水、粉煤灰等原材料,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在选用钢筋时,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选用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并分析钢筋的作用,把握钢筋的弯曲程度、强度、表面光洁度等情况,并且在使用钢筋时因为不能一味的使用更多的钢筋数量,因为不同数量是会产生不同效果的。钢筋过密会增加施工成本,对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也会很高。不同的建筑物,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在外观、性质、受力和内部结构上都是不同的。所以很多因素都应该被考虑进去比如住宅性能、抗震性、耐久性、稳定性等,然后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科学合理。

2.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加入钢筋,对混凝土结构受力能力和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起到一个保证作用,钢筋与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是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的,不正确的钢筋混凝土配比会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结构配置时,有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施工的具体需要和受力条件的分析,科学合理地计算结构的正截面荷载、斜截面荷载、扭曲截面荷载等各种影响结构的因素,如混凝土强度、抗渗性等,科学合理地计算精确值,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校核和计算,分析内部结构和外部形状变化的可能性,尽量减小计算中的误差,最后由专业人员完成钢筋混凝土的配置。在安装和焊接钢结构的过程中,不能打乱有关焊接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焊接顺序,主要是因为工程平面和标高的形状和结构形式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应该满足结构对称、节点对称和全方位对称的焊接原则。此外,还应加强对边缘构件的约束管理。将无约束边缘构件矩形截面的极限承载力降低40%的时候,极限位移角相应地变小了,影响了整个墙体的安全和稳定。

2.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劣分析

在土木工程结构加固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木工程建筑物的整体协调性、抗震性、耐火性、耐久性。此外,钢筋混凝土的配置成本相对较低,综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成本,为土木工程建设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然而,实际在施工时,土木工程结构的加固技这些因素变化较大,将影响到土建结构的整体施工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加强钢筋混凝土配置的优化创新,全面提高各环节的施工质量,确保土建建筑的整体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2.5机械安装的地点选择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安全、可靠,是最基础的保证。因此,严格的防护措施是应当采取的,以此使安全风险降低。在机械安装地点的选择方面,绝对不能忽视安装面积和机械的可操作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吊装速度、起重能力、机械臂杆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建议在施工早期阶段应加以考虑和安排。

3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3.1地基加固技术的种类

(1)加筋加固技术。通常情况下,加固技术在特殊环境或者不易施展施工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地形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对加固技术广泛的应用是大力支持的。加固技术包括加筋土法、锚固法和竖向加筋复合地基法,加筋土法适用于浅层软土地基,在使用时必须加加筋材料,以此降低施工或竣工后抵抗或缓冲上部结构施加的压力;锚固方法主要用于加固上部结构的侧面薄弱部位,使用时必须使用土钉等减压材料来缓冲或减小水平方向的力,增加边缘波的稳固性;竖向加筋复合地基法是针对深部软土状态,采用桩柱,提高地基压力,减少二次固结沉降。(2)化学加固技术。化学加固技术主要有深层搅拌法和注浆加固法。深层搅拌法是指将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掺入原有地基结构中,结合原有材料形成较牢固的复合地基,提高承载力,防止建筑墙体开裂、倾斜、断裂等现象。这是一种简单而通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泥炭土或污泥。如果岩石内部结构不稳定,孔隙较多,就只能采用注浆方法进行填筑。比如使用比较多的注浆方式有深层注浆和高压注浆,在材料选择方面比较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水泥和石灰。(3)挤压加固技术。挤土加固技术更常见是在天然地基中,适用于松散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低饱和度、湿陷性黄土的地下水位、杂填土、平原填土。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碎石桩法、土、灰桩法等。强夯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会产生强的冲击力和振动力,增加地基的固结力使它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4)换填加固技术。换填法在地基加固中,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当施工现场的自然地质不能满足实际土木工程施工的需要时,可以采用置换的方法。指在一定范围内挖出不符合要求的软土地基,然后用韧性高、强度高、压缩性低的材料代替,使它不受侵蚀。置换加固方法包括换土垫层法、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和EPS轻填法。(5)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通常用于地下水位超过地基固结高度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加载预压法和超载预压法。加载与预压法常用在软土、粉土上,超载预压法常用在粘土、粉土等,原理是基本上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超载预压法比上部建筑的承载力大得多,加载预压法相当于上部建筑的承载力。

3.2地基加固方法的科学选用

在土木工程中,基础钢筋施工质量占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技术设计是技术应用的前提,更是对技术效果充分发挥的保障。目前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排水加固、加筋加固、化学加固、挤压加固。每种加固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缺点,而且使用的情况和范围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地基加固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加固方法。

3.3地基加固方式的正确应用

篇7

1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

1.1中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现状

土木工程建设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具有生产的流动性、产品的单件性、类型的多样性以及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致使土木工程建设具有比一般生产活动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因而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之一[1~3]。历年来,在各行业中,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事故伤亡人数仅低于道路交通事故和煤矿事故,居第三位。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因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01~2012年期间,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等具体数据见表1[4]。表2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事故查询系统,汇总的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典型重特大安全事故。

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3年间,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节节攀升,安全生产形势严重恶化。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活动。200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执行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行和强制要求下,土木工程建设安全整体呈现好转态势。特别是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领域,随着法律执行力度加大,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与死亡人数持续大幅度下降,如图1[5,6]所示。

但对整个土木工程建设行业而言,从表1和表2所列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来看,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虽有下降趋势,但绝对数仍然较大,2012年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仍在2400人以上。安全事故下降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反复性和不稳定性,2001年至2012年,事故死亡人数呈现出“增加—下降—增加—下降”的反复变化趋势。重特大安全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01~2012年间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共发生重特大事故42起(其大事故5起、重大事故37起),年平均3.5起。可见,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安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1.2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战略与对策”项目组收集到的64起房建工程事故案例、50起桥梁工程事故案例、55起矿山法隧道事故案例、40起盾构/TBM隧道事故案例、68起浅埋暗挖法隧道事故案例、102起明挖法安全事故案例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造成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环境和气象,特别是在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复杂是第一主因。所有主观原因可以归为责任事故和人为因素,通过工程事故的直接主观原因,可以分析出如下几个深层次主观原因:

(1)建筑业快速发展和用工制度造成人员技术水平低。当前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持续扩张,需要大量的一线熟练操作人员和优秀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上述各类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用工制度中,一线操作人员很多是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员,缺乏技术和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普遍较低,甚至出现野蛮施工现象,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赶工期。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赶工期的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一些重大工程,政府、业主为了献礼或追求政绩,不尊重科学规律和相关法规,任意规定工期,或者不合理地缩短工期,造成设计方勘察资料不全,设计方案不完善,边设计边施工;造成施工方忽视安全,甚至任意删减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步骤和措施,酿成重大责任事故。

(3)恶性竞争导致安全投入缺乏。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采用“最低价中标法”,这一国际上通行的评标方式在实际工程中容易走向另一极端,一些投标单位为了谋取项目中标,将投标报价压到最低极限。一旦中标,为了完成项目,而又不要亏本,安全往往就成为了第一牺牲目标,造成安全投入缺乏,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4)层层转包、以包代管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大诱因之一。业主方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违规发包,层层转包,将工程发包给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且分包商为从中谋取利益不得不偷工减料或采用非法手段,给工程留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层层转包后导致安全管理上的严重缺失,形成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现象。

2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现状

2.1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高发问题,国内学者开始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土木工程界,开展了诸多有价值的安全风险监控方面的研究工作。丁士昭教授对我国广州地铁首期工程、上海地铁1号线等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保险模式进行了研究。白峰青[7]将可靠性因子分析方法应用于隧道稳定性的风险决策模型中,完成了隧道工程风险设计和风险决策。孙钧[8]主持了“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智能控制预测与控制及其三维仿真模拟系统研究”。李元海和朱合华[9]开发的“岩土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系统”。许铎[10]分析了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环境的风险特征,给出了各类因素的施工风险水平排序。蒋晓静[11]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监控进行了研究。巩春领[12]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期间的风险进行了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桥梁施工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价。2005~2006年,黄宏伟等[13,14]在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些工作基础上,2005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研讨会,推动了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研究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土木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的重心逐步向全局管理和动态管理方面过渡,黄宏伟、陈龙等出版了专著[15],系统探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和营运的全寿命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和特点规律,阐述了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决策与控制的方法手段。

2.2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并颁发了相应的一些法规和标准

2003年,原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地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07年,原建设部编发了《地铁与地下工程建设技术风险控制导则》、《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对指导中国地铁及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作用。2007年,原铁道部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铁路隧道风险管理与评估工作,明确铁路隧道建设须循序渐进地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2008年,交通运输部将“建立桥隧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纳入该年的工作计划中,为此专门组织有关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评估指南、规范等的研究和编制。2009年,交通运输部了《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用本),并于2009年2月在山西省太古高速西山隧道、北京市六环路卧龙岗隧道开始了公路隧道风险评估的试点工作。2010年,交通运输部了《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并配套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价指南》,对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等内容均作了详细规定。2011年,交通运输部专门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明确规定了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列出了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建议。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突出了全过程风险管理理念,明确了规划阶段、可行性阶段、勘察与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风险等各阶段风险管理办法。

为加强土木工程建设风险监控与防范,各地政府相继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木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或安全监控技术规程,如:2005年,香港特区政府的《土木风险管理指导方针》;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颁布了《河南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湖南省建设厅颁布了《湖南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福建省建设厅颁布了《福建省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并获得了原建设部备案批复。

2.3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实质性应用

在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等新建地铁项目大都进行了风险评估与监控。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发了“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一整套包含环境评估、风险分级与设计及施工风险监控预警等地铁工程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和标准,已在北京11条地铁线路中应用,并在南昌等国内多个地铁建设城市得到推广。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同济大学开发的“安程地铁工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基于网络传输、无线通讯、网络数据库、数据分析以及自动预测预警等技术,综合了施工、监理、监测、管理以及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已在上海地铁工程中得到应用。2007年以来,解放军理工大学与意大利Geodata公司合作,借鉴意大利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了南京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控的实际工作。深圳地铁5号线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面引入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动态采集各项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完整的超前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指挥系统。武汉地铁运用虚拟器、无线网络及远程监控技术等,实时采集监测数据,构建适用于武汉地铁建设环境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

在其它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也有一些典型应用。在大型隧道建设,如上海沪祟长江隧道[20]、钱塘江隧道等项目中也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并取得了实际成果。以同济大学为主进行的沪崇长江隧道的风险评估项目共提交了17个专题报告,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前期选线、施工风险管理、环境保护、运营事故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可以说是国内风险分析与监控技术应用在隧道工程上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如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佳木斯铁路分局篮排球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奥运会羽毛球馆等项目中,采用机、电、光等相结合的监测技术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监控,确保了施工安全。在大型桥梁工程建设,如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16]、苏通大桥[17]等工程中对项目总体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最后对评价得出的重大安全风险因素制定监控措施。

3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研究与应用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国内许多单位对于风险监控在认识上仍存在许多误区,在实施中仍有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通过对收集到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3.1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研究与应用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和金融、保险等其他领域的安全风险理论和研究成果,处于相对分散和自发状态,缺乏统筹协调和系统整合。尽管安全风险监控是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和最后目标,但有关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和应用更多地偏重于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而风险监控的研究相对较弱。对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等尚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形成普遍共识,总体上呈现专业化程度不高、规范性不强的状态。

实际应用中开发的大部分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安全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关键参数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重“监”轻“控”,仅实现监测功能,而对安全风险“如何控”研究不够,尤其对安全风险控制的前置条件和参数阈值研究较少,因而还难以回答和解决安全风险监控“如何控”的核心诉求。

3.2尚未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发现,发生工程事故的现场管理普遍不重视安全风险监测,监测工作处于失效状态,除盾构地下工程外,施工管理与技术人员监管不力和不善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比例均在20%以上,尤其房建工程中的比例接近40%。

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实践大多停留在“人工作业”状态,对安全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够,而且注重“事后控制”。如: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实行了强制性工程保险,许多业主、承包人和施工方就片面认为买了保险就安全了。而事实上,购买保险只是转嫁安全风险的一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抑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只是提供了经济损失上的补偿手段,并不是安全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土木工程安全风险采用保险合同进行安全风险转移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而应该通过科学的安全风险监控,采取合理的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又如,例行的安全检查或突发的“事故处理”往往成为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的重心,这种被动的安全风险控制模式无法应对现代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监控要求,缺乏安全风险的事前、事中的过程监控,安全监测结果不能实时反应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态势,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预警、报警机制。

3.3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化能力建设不足

没有建立统一、规范和权威的土木工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及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对重大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技术与手段,安全风险的度量、监控标准、预警参数等风险监控的关键指标尚待科学论证和优化完善,有关土木工程领域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评价、分级等基本上处于分散和自发状态,有关数据标准、接口不一,而且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式”信息传递、交换模式,层次多、效率低。可以说,针对土木工程重大安全风险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信息化监控技术与手段,信息化监控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开发的诸多安全风险监控应用系统,大多侧重对监控数据本身的存储、分析和对比,没有建立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全过程、实时的安全风险动态识别、分析、评估、预警、监控、反馈一体化的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3.4安全风险监控相关的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滞后

国家和地方制订、颁发的施工规范、标准是开展土木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控的基本依据。虽然,国内已经了一些指导性文件,但是目前国家对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还没有合适的操作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强制意义的法规体系,因而安全风险监控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没有明确。同时,目前相关的技术控制规范不够全面、具体,一些规范落后于时展,对实际工程建设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指导意义。例如:按照现有规范要求地下工程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标准不大于30mm,实践中,某些风险等级高的工程,该取值偏松,但对有些工程来说,该取值偏严[18]。因此,针对土木工程的不同工法,编制相应的技术规范,应研制适应不同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的风险阈值数据库系统。又如,各省市近年来颁发实施的“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比较笼统,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实际推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有限。福建省2007年颁发全国首个《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地方性技术规范,仍处在执行的探索阶段,并未形成最佳做法。

3.5安全风险监控责任主体过于集中在施工企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对有关土木工程项目的各级安全生产职责做出了原则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安全责任。常常出现“把规划风险压成勘察风险—把勘察风险压成设计风险—把设计风险转嫁为施工风险”的现象,最终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集中在施工阶段爆发,并主要由施工企业承担的局面。实际上,任何土木工程项目的不同建设阶段,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都应负有各自的安全风险监控责任,施工方作为工程安全唯一责任主体无法根本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重构风险安全监控责任体系,进一步科学区分安全风险监控的责任主体,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3.6安全风险监控队伍不规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安全风险监控作为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屏障。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安全风险监测,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咨询工作是规避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工程监测及安全风险评估咨询工作,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安全。

但目前,国内对于监测单位资质、监测人员技术素质没有相应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使得监测队伍不够规范;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开发速度、规模日益加大,专业规范的监测队伍紧缺,使得国内工程监测市场鱼龙混杂。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对实行“第三方监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实施“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十分重要的举措,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对收集到的房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程都没有实行“第三方监测”制度。但目前针对“第三方监测”既没有国家性的法规进行明确规范和管理,也无监测内容、责任主体、监测指标和数据标准要求,作为安全监控重要举措的“第三方监测”,实际上处于无序工作状态。

4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对策

4.1系统开展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当前迫切需要在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研究基础上,开展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在安全风险监控基础理论方面形成共识,解决安全风险“如何控”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需要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强有力的法规作指导和规范。国内在这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健全,亟待加强。应梳理完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安全风险监控等方面的条款内容,在法律法规方面重视和完善安全风险监控,明确项目参建各方安全风险监控责任。同时,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不同类型、不同工法,编制相应的安全风险监控技术规范,研制适应不同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的风险阈值数据库系统[19]。

4.2转变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理念,构建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

从国内外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来看,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均显示出可控性的特点,即绝大部分工程事故是可以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避免的。同时,业内已普遍认识到,必须转变安全风险监控理念,创新发展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

在安全风险监控理念方面,应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事后控制为预防控制和过程控制。在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方面,应构建包含安全风险监控法、安全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安全风险持续改进机制、安全风险系统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各级安监、质检等部门应对本地区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运行状况包括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体系推行等情况进行持续评价与督查。

4.3构建科学高效的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提高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化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传感技术等的进步,开发建立基于WEB、gps和GIS等的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已成为提高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能力与水平的基本方向。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对土木工程重大安全风险源应具有自动识别、分析评估、动态监控(自动巡检和实时监控)、反馈闭合、空间分布管理等主要功能,自动分析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发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实现土木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的信息化跨越。

4.4推行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制度,规范安全风险监控专业队伍管理和评价体系

应大力推行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第三方监控”制度,赋予“第三方监控”相应的责权主体,改变目前工程监测“走过场”局面,切实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推行与“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类似的“注册风险监控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培养安全风险监控专业人才。推行安全风险监控诚信制度,对于篡改监测数据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切实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包含“注册风险监控师”数量、安全风险监控设备与软件、监控业绩与用户评价等指标体系在内的监控单位资质考评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风险监控专业队伍水平。

篇8

我国城市化进程历史较短,在改革开放、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开发等战略布局下,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在土木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1]。故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及风险监控对策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中国区域广阔,土木工程建设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地质环境,在加重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难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安全风险。另外,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对中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1.1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现状

土木工程建设往往工程较为庞大,人员较多,工种齐全,施工工艺复杂,因而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从中国当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来看,土木工程建设位居交通事故和煤矿事故下,但是土木工程建设相比交通事故对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失更为严重,影响力更大。由于土木工程建设较高的发生频率和较大的破坏性,我国已经颁布诸多法律政策进行规范,并对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做出了诸多要求。以上举措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并未根本改变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因素严重的局面。

1.2土木工程建设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虽然近些年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规范发展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而当前中国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明显存在薄弱点。另外,从中国土木工程建设的组织情况来看,一般以包工的形式出现[2]。大的承包商通过招标获得生产建设权,而其向下进行层层分包,这使得真正的土木工程建设者能够获得利益较少。因此,必然出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安全事故隐患的存在。

2土木工程建设风险防控问题分析

2.1风险监控局限于理论层面

管理学产生于大工厂生产实践中,但是由于风险监控课题研究的特殊性,对于中国土木工程建设风险防控的研究工作,目前只在理论领域有所发展,导致其在未研究充分的情况下,很难从实践层面进行实验研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检验风险监控理论是否真正的有效[3]。但是从当前风险监控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风险监控在未完全成形的状况无法进行立法制度规范,从而无法对现实中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监控。

2.2风险监控责任制度不健全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风险监控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由于土木工程建设属于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涉及政府监督、开发商、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多个主体。而土木工程施工主要是以施工方为主,开发商在整个风险监控中,能够起到的风险监控的作用较小。

2.3风险监控数据分析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风险监控数据分析系统从发展阶段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得较少,无法有效地实施数据分析[4]。现有的安全风险监控制度的操纵性不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价值。传统的施工技术的运用,限制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技术管理是必然趋势,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保证技术管理制度和实践过程的有机融合。同时,为了保证技术管理质量就需要专业人才,应及时引进新的机制和制度。在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安全风险隐患和控制体系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和论证,侧重于监视功能,但是无法有效实现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土木工程建设出现的安全事故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明显信号。但是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当中,并没有针对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没有建立一个完备的安全风险数据库,整个数据分析系统从基础上存在欠缺。

2.4风险监控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欠缺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专业人才短缺[5]。而风险监控人员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则更为严重,当前我国很多风险监控单位的资质和监控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所欠缺。不仅如此,尽管有一部分人具有监管的资质,但是能力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这就在很大程度造成了风险监控效果不理想。

3提升土木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的对策分析

3.1加强风险监控理论研究,促进应用实践

对土木工程建设这种庞大的工程项目而言,在安全风险防控方面,风险监控理论的指导意义更是不容小觑。因此,要加强风险监控理论的研究,尽快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从目前安全风险防控的现实状况来看,在安全风险确认、评估、反馈等环节都需要风险监控理论的指导。在理论的基础上,尽快形成一个共识,并需要通过立法举措固定下来,从而对实践应用进行指导[6]。为了规避项目招标过程中盲目选择最低价的状况,需要管理部门基于更多的关注,进一步关注建筑企业施工质量,对于竞标过程进行要全程监督。针对招标违规的行为要严厉处罚,及时纠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安全费用的合理运用。

3.2完善落实风险监控责任制度

由于土木工程建设工程复杂,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因而一旦出现安全风险事件,会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从源头上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施工方,在土木工程建设之初,都没有对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大多只是对各自的利益进行了划分。因而,要加紧完善和落实风险监控责任制度。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作为一线主体,要对出现的安全事故承担责任;而开方商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监管负主要责任;涉及安全事故的具体环节,也要责任到人,将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

3.3完善风险监控数据分析系统

针对安全事故之间的联系,要加强风险监控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完善风险监控的数据分析系统[7]。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各个子项目团队之间,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风险数据库的解读,提前预知安全风险的存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有效发挥数据的作用。

3.4提高风险监控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

任何事业的开展都需要人才的参与,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提高风险监控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是一项基础工作。相关部门应要严格执行土木各类工程师的资格考试,从理论上培养合格的风险防控专业人才。而在具体施工单位,也要对所招聘的风险防控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考察,待安全风险人员上岗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水平,进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安全风险防控团队。确保人员对于工程管理制度有正确的认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人员专业素养和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更加重视施工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将其作为增强土木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3.5合理规划施工工期

篇9

前言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今如何加强土模工程建设管理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

1.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法人制的落实还有较大的死角。

1.2招投标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二是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

1.3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不紧。

1.4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从甲方来看,制定的合同条件过度存在“不平等条款”。

1.5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有差距。

1.6施工单位“以包代管”非法转包依然存在。

1.7建设资金不能有效地运用到项目中去。

1.8建设监理市场行为不规范。

1.9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监理队伍总体素质还不高主要是缺乏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缺乏全方位控制的能力。

1.10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2、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管理采取的措施

2.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监测性。

2.2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首先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最后,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3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2.4加强设备管理。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跨度大、范围广、领域多、种类全,如果大量购置机械设备,必然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所以,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殊性和时间差异,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项目所需机械进行管理。要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档案,搞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2.5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

2.6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所谓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2.6.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

2.6.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2.7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期按质交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要提高编制合同的水平,确保合同的完整性;项目的管理要以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规定的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企业要与各分包单位签订总分包合同,总包企业要对工程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负责。此外,还要学会工程索赔的方法和技巧,用合同约束发包方,依靠合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努力在市场经济中建立承包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向承包商的转变。

2.8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了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排队,对管理混乱的在建工程,该停工的停工,该警告的警告,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努力使现场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2.9强化监理委托程序,促进监理市场的规范化。严格规范各方的市场行为,业主选用建设监理单位应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直接委托应按规定办理委托手续,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不应使用内部监理单位搞自我“监理”,以及施工、监理为同一行政管理单位的同体监理。

2.10严格监理资质管理,保持建设监理市场良好秩序。当前监理单位资质方面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监理单位必须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严禁在一个经营实体内和同一行政间接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

2.11加强监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监理工作本身就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如果不是这样,实施建设监理就没有什么意义。要保证与提高监理队伍素质。

2.12落实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认真解决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总监空挂名的问题,对于一个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几个工程项目的情况,应严格在委托监理服务之前解决好实际承接的责任问题,同时还要杜绝工程项目将业主、设计、施工、行政管理的人员空挂为“监理”人员,而实际监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的情况。其次是要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

篇1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共建,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作为现代工程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关键。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在于质量,离开质量,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把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纳入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之中。实际上,没有比使用方更关心工程质量的了。但要保证施工质量,使用方有必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对整个设计施工过程,包括对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建设用材、施工工艺以及监理工作等多方面的管理,还要包括指导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适时培训和有效地激励。

一、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1)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对文明施工的意识不够强,可以说是不重视,盲目的认为文明施工不过只用来敷衍上级检查才临时表现的。甚至部分工地连防火意识都没有;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封闭管理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工地仍不够规范和重视生活设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简陋不堪的现象;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工人们没有良好的施工环境,连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能全怪企业,毕竟也有工作人员的问题,没有对文明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搭设脚手架不规范

在某些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脚手板没有满铺工作区或脚手板上的东西比较多、材质比较差从而形成不够牢密的工作网;建筑结构与架体拉撑点受力并不符合国家规范;架体内封闭绝大部分防护也不准确安放或是不符合规范;存在的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行卸载架体或卸载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标准去执行的苦果,这些设备严重关切到工人们的安全。

2、施工管理问题

(1)人员的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只追求施工进度,加快施工。而且,现在是的施工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施工员工都是短时间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难度、特点都不甚了解,只能是机械地工作;这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往往是由于一些有社会关系而无工作经验的;至于监理单位,往往出现身兼多职的监理工程师。

(2)资料收集的混乱

施工设计组织方案针对性不强、不准,;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与安全检查操作凭经验;交底不能按规范标准。这样不仅是对土木人不负责,更是对企业领导不负责。

(3)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很大比例,机械的运用反而很少,这样下去,导致生产率底下。同时,技术欠缺导致很多新型机械推广力度不够,应用范围小。

二、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1)人员的准备

由于建筑项目的主要管理者是: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等,每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应该做到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让人员配备齐全,并对不熟练的人员核查,身份、技能、特长、人品等。各项目部用这些标准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工程 项目,对于技术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2)技术、材料准备

技术方面,分配好技术工作,查看好设计图纸,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前提下,检查图纸是否有问题,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给设计单位以及工程法人代表,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尽快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材料方面,各个部门之间协商解决好施工材料的准备购买问题,争取买到的材料和设计中的材料尽量相同。要制定详细的购买列单,减少购买中出现的漏买;做好材料的保存保管,避免材料在没有使用前就遭到损坏。

2、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得当

(1)进度控制

做好进度计划,把进度计划详细到每一日、每一周。前提是施工进度和现实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随性而为,必要的时候,要及时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照规定时间完成。

(2)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管理时,可以根据质量的目标要求编制质量计划,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遵守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的统一标准进行操作,对于工程质量的检查等制度更要要严格的遵守,保证材料和工程的质量。

(3)成本控制

篇11

(一)教学现状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集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为一体,理论跨度大,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在国内很多高校,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也采用多媒体、施工录像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况且,由于施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也很难全面掌握施工发展的技术,讲授中也很难运用自如。普通高校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就业的需要出发,均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也有一定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近几年由于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模式,优化了过程指导和考核形式,实践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作为第七学期开课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面临就业和考研双重压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较差,缺课的现象也较多,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效果不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各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道路桥梁项目在技术水平、施工难度上不断加大,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施工技术层出不穷,各种设计和施工规范的更新也不断加快。因此,有时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在生产实习中见到的施工现场做法并不一致,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缺少工程实践经验,授课内容基本以教材为主,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快速更新。2.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目前,一些任课教师已经习惯于注入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准备部分习题或参考书让学生复习。此种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这样一门实践性要求极高而理论性不强、逻辑性较简单的课程并不适用,即使任课教师备课充分、讲授准确,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很清楚明白,记忆效果也并不好,学生仅凭课堂教学很难将知识转化成能力。3.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普通高校本科生进入大四第一学期即面临较大的就业和考研压力。一部分学生忙于制作简历,奔波于各招聘会场,还有部分学生准备继续深造,夜以继日忙于备考,因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低。如果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实用,授课方式不吸引人,学生的出勤率更难以保证,大面积缺课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来听课的学生,也有不少是“为考试而学习”的。

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的现状

鉴于目前施工实习的实际情况,大多普通高校都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即大多数学生几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般三人以下),自己或学校帮助联系一个施工现场进行实习。学校也一直比较重视实践教学,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二周以及第七学期开学二周,共计四周,学生可以利用正常授课时间进行生产实习,还可以利用暑假时间。由于生产实习现场大多由学生自己联系,往往不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各实习小组分散进行,一个实习小组只能在一个施工现场实习。这是由目前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实际情况决定的,短期内很难改观。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见到和实践的施工技术环节比较单一,见到的施工工艺也不够全面,又不能互相取长补短。此方面的缺憾,要在施工理论授课时加以弥补。

三、教学改革及成果

篇12

本文基于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THZLGC004)土木工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并侧重工程建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1、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不同类型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的不同要求:研究型大学(985、211学校)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设计、施工、管理,具有良好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并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知识需要系统和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涉及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是长期的、具体可行的、连续的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是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应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机制性、具体和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覆盖面广、学生有较好的收益等方面。[2]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确立了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以工程为本,为土木工程行业一线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我们国家从1 9 8 8年开始试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1 9 9 6年在全国全面推广,目前这种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成就,行业上也肯定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许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 ,现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在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实施了许多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制度及发展模式的变化,对工程监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3、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改革探讨

工程建设监理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手段,以工程管理及协调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定位。[3]监理相关联的课程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在授课时,注意相关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例如:招投标时,应从不同的角色分别讲解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不仅讲解监理单位的任务和职责[4],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也进行复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并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

利用学校在建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实践课时的安排应该在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仅靠课堂理论讲解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场的案例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5]

项目加学分教学。在完成必修的学分的基础上必须完成若干项目。需要建立若干项目群,如结构设计项目、施工方案设计项目、施工管理项目等等。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可以形成以监理知识为核心的项目群。如作为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方案设计(本专业其他学生已完成的施工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审查施工图预算(造价专业学生已完成项目);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已完成项目),经过审查形成审查报告。项目教学不仅结合本专业的各科知识,还使得项目在不同专业形成的连贯。这样可以使得有足够的项目可以满足教学。增加了项目加学分教学的可行性。

4、 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课程的改革,通过结合相关课程知识、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对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改革。其中项目教学可使得学生将所学其他课程知识灵活使用,使得学生更接近工程实践项目,使得用人企业满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于俊荣.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新体制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