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08-02 09:28: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语文教学重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教学重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99-01

中专是我国为了调节升学和就业压力而建立的一种中低等教育,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基础人才。他们所学习的知识大都和实践有很深的联系,例如钳工等,这些都是和实践生产相关联的。给这部分学生讲课内容没有必要有多高深,只需要让他们掌握基础就够了。毕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工作岗位,有些学生可能要去中小学任教,所以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对于语文而言,中专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所以针对这一特征,中专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中专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中学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而中专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面向工作岗位的。例如,对一些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而言,语文讲授的知识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如,一名学生他在入学时选择的是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以在进入学校后我们要对他重点培养基础知识。对于师范类的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给他们重点传输基础知识。小李同学是语文专业,他进入中专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从事教育工作,能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所以,他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小学生教育的。例如一些基础的知识、朗读、书写能力的锻炼等内容。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他发现自己所学的内容其实最有意义的就是一些书写和表达能力,而这两部分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因为小学生教育工作主要是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而教学的内容也是需要认真安排的,而他在中专里学的恰恰是这些内容,所以他在小学工作的时候如鱼得水。对于一些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写作和表达能力,因为任何岗位都需要交流和合作,所以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此。一些从事工厂生产的学生,他们走进工作岗位中,发现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在车间安排生产,在公共场所进行演讲,都用到的是语文知识。所以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也是中专教学的追求和宗旨。[1-5]

二、中专语文教学的方法

中专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重视,那就是中专的学生素质并不是非常高。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是没有兴趣的,他们来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一个文凭,而真正想学习知识的人是少数。中专学校的很多教师也缺乏相应的责任心,所以导致了中专学生毕业很难找到工作。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首先从学生角度讲,我们应该给他们讲清楚学习语文知识的厉害,其次就是给他们安排一些兴趣教学工作。学生不喜欢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其实则不然。我们应该给他们讲明白,社会是需要他们的,虽然可能不如高科技人才给国家带来的贡献大,但是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也是离不开他们这些“螺丝钉”的。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基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基本工作虽然不是很高级的工作,但是也不能没有人做。我们国家现在发展高端人才,但是同样重视基础人才的培养工作。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都面临着失业,他们失业的主要原因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但是对于中专生而言,这些就是我们的优势了。因为他们参与学习的时间是最短的,所以他们参与教育的成本并不高。在参与工作的时候,他们有不怕辛苦的信心,同时对于待遇的追求也远不如那些高等院校的学生。就拿支教或者是一线工人这样的工作来说,很多高校的学生是不愿意去的,面对工作,他们都会拈轻怕重。而对于中专学生来说,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足够了,所以现在很多工作岗位更愿意接受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中专的学生虽然在动手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文化知识底蕴方面却要远远疏于那些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所以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应该下更多的功夫去提升自我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就业中站稳脚跟。对于教职工而言,我们对于工作不能懈怠,不能因为我们的学生素质水平不够高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我们不能够因为个人的利益而忽视对教育的投入。事实证明,任何一位教师,只要认真参与教学工作,同时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就必然会取得好的成就。[6]

中专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同于其他全日制院校,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第一线生产的人才,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丝毫不能够懈怠。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知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还有可能会对一个人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无时无刻的认真对待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2008,(08).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刘大为.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

篇2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至理名言,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在念,数学在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关于读书的话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在这些或雅或俗的表述中,可以理出一个共性的理念——语文教学“读”在先,这里的“读”,就是指朗读。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鲜有朗朗的读书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缺少应有的范读意识、能力和胆量,作为主体的学生自然因为缺少应有的引导,而失去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诵读课文的尴尬,要么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要么很短的一个片段,丢字、添字,错误百出,很经典的文章经这么一读,没有了韵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生读的训练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分析繁杂,提问频繁,为了应考,不论哪一类的课文,总要选出重点段落,从中设计出许多标准化练习题目,让学生练习,考查内容牵强附会,将一段段艺术性很强的文段肢解得支离破碎,从本质上影响了学生客观思维的发挥。

北京师大附中的郑晓龙老师谈到“读”的问题时说:“默读、朗读、诵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不细读、不熟读、不用心读,就不能感知语言文字,就没有语文教学。”所以“读”可以比较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可以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学习方法而言,读还可以给学生学习的自。学习中,学生笨拙地读总比教师的泛泛而讲效果好得多,因为通过读,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表现。当然,为了真正发挥读的作用,我们必须防止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读”。让我们走出语文“空中楼阁”式的教学误区,返璞归真,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促学,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北京丰台区特级教师刘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朗朗,以发展学生语言;议论纷纷,以发展学生思维;情趣融融,以丰富学生情感。我们只有争做这种和谐群体活动的有效组织者,才能跳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

篇3

2000年9月,我走上了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记得刚参加工作,专业能力、管理经验为零,什么也不懂,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技巧。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成绩原地踏步。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带四年级,有名学生叫马小虎,他上课爱玩,我批评他,他却一边笑一边在教室里跟我玩藏猫猫,其他同学也偷着笑,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管理不当是这一段时期同事对我的评价,教学成绩一点起色也没有。同事说:“管不住学生,教学成绩无从谈起,严师出高徒。”我也随波逐流,看重成绩,布置繁重的作业,跟同事学习管理方法。但我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我比较照顾后进生,大概因为小时候作为后进生的我被忽视,自尊心受到过伤害。我坚信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但徒有这些观点,没有切实的方法行动,毫无意义。

直到2008年,我接了全校公认的差班,我是从三年级第二学期接上的,带了两年,学生成绩改善不大,直到五年级第二学期,我想到了以最差学生为标准的教学方法,从最基础抓起。具体操作办法是每篇课文勾画以最差学生识字程度为标准的词语,先把词语都会,再把课文都会。我知道学生没有认识字,其他的教学活动无从开展,但为时已晚,只有一年半时间,那年统考,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唯一的欣慰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

2011年9月,我从一年级带起,注重识字量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轻松,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我终于有精力思考成绩以外的东西了。我明显地意识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我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甚为担忧,学生刚入学时,浑身上下透着灵气,好动、爱玩、爱说爱笑、自信。到六年级毕业时,却一个个成了木偶,学生不会玩,不懂得感恩、学习被动、缺乏创新能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应改头换面,身心应得到洗礼。为此,我主张:

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玩是儿童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200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对全国孩子的祝福是: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玩是孩子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健康权利。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曾打过这样形象的比方:玩对小孩子和对小动物同样重要。所有小动物都没有上过学,但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呢?是从玩中学来的。玩能锻炼它们许多技能,而正是这些技能关系到它们日后的生存。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有一天,当它遇到了围捕时,必须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那你说这玩中学到的技能重不重要?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

二、学生的感恩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作为教师,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要让他们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由被动接受知识转而积极主动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方式及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篇4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42-01

一、扩大课外阅读面

语文是基础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课外积累就是关键之一。

1.多读。阅读其实是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作文供他们阅读,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文化品味。

2.选择课外读物。现在市面上的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新奇、有动感的书籍,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一是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除了教材后面提供的书目外,还可以阅读《神奇的花园》,《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者》,《第二课堂》,《少年文摘》等等,尽量适合孩子的口味,篇幅一般不要过长。

3.多积累。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记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子,背诵优秀篇段,撰写读后感。教师应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写作教学

1.写什么、怎么写。这是当前小学生最大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贵在指导,只要适时科学地指导,写作教学一定会有收效。

经验一:缩小范围。命题范围过于宽泛,反而会使小学生无所适从,所以要尽量缩小写作范围,聚焦到几个关键点,消除学生取材的盲目性。

经验二:贴近生活。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发生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所了解、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无需过多加工,就是很好的素材,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写好开头。简洁新颖的开头,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开头方法可以借鉴。即开门见山开头法、描写景物开头法、提出问题开头法、介绍背景开头法、抒发感情开头法、揭示中心开头法等,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选择运用。

3.由仿到创。刚开始,作文内容与形式都难以拿捏,所以可以采取仿写的方法,尤其是作文形式。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死板,但对于很大一部分思维不够敏捷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管用的。时间一长,就会仿出门道,自然能够自我作文。

4.坚持写日记。说千道万,最重要的,还是得让学生多练笔,除了正常的周记作文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坚持写日记,由家长或老师检查验收,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不但锻炼了笔法,还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写字教学

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不仅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还不是很轻,就可以直接练习钢笔字,但如果条件具备,还是从毛笔字练起,效果会更好。

1.选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指导他们选取一些美观规范,容易掌握的字帖,从楷书练起,而不要选择那些怪异出常的字帖,比如司马彦、庞中华等名家的字帖就比较适合。

2.临写。这是练字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得有耐心和恒心,最忌急躁情绪。所以,要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只要坚持练下去,肯定会有进步。必要时,老师也可以范写,或与学生一同练习,做他们的榜样。

3.展览评价。为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练字热情,可以适时举办书法作品展览。我就在自己的班上不定期地选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全班甚至全校同学参观,常常会产生很大动力,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

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学习是一项涉及面相当广的学科,在教学中,最要紧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之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逐渐脱离童心,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思想,开始追求意识的独立,向小大人过度,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对这一意识积极引导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