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8: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地理课堂要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在当今的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各个学校教学工作者积极研究的重点课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主要是针对如何正确对待初中地理这门课程,如何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等问题的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往往不是重点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这样一种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催化下,教师上课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学形式,不讲求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生硬的知识点。这样的上课形式枯燥,学生对这样一种课堂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二、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其实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教授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识和知识,能够让学生们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人口资源等问题都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与世界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素质的公民。地理课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把地理课摆在正确位置,而不是说地理课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应当认真对待地理课程,首先地理老师要重视学科工作,认真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课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科,不再抱着地理课程可学科不学的态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1.明确学科特点,找准定位。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问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所以,我们应当对地理课程有一定重视,不能说地理课程是一门不重要或者是一门没用的课程。只有找准了地理课程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认为地理课程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给同学们灌输知识,要活跃氛围,并且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是一个方面,除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外,在课堂上提问也不失为一个妙计。有效的课堂总是能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同时能带着新问题回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提问,同时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变深,体现层次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大致了解,方便接下来的课程安排[1]。
3.将生活融入教学中。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可以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是地理,中国的整个天地就是最好、最全面的地理教材。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学会将教学融入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讲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会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并且,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能让学生记忆得更加深刻,知识不再空洞[2]。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由教师施压学习的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只是给他们引导,或者教师可以跟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那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并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79-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立足于教材,更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又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的活力。在种类纷杂的地理课程资源中,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生动直观的一种教学资源。那么,什么是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这种教学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又是如何应用的?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中蕴含的具有地理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民族风俗、语言文化、地理教育场馆设施(天文台、气象站、科技馆、博物馆)等。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教师将地理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到地理教学融入社会的突破口,增强地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学生校内地理学习的延伸,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优化地理教学的实效性。社区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引进来”,将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所谓“引进来”,就是开发社区中的各种未被利用的地理教育资源,结合教学的实际,将这些资源纳入课程资源的范畴,并引进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
1、引进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整合初中地理教材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虽然文字精简生动,图片丰富直观,但在信息时代,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个体认知差异很大,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仅仅运用地理教材中已有的这些知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钻研和筛选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有关的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比如学校周边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地域景观、民俗节庆等,并对其进行优化、合并、精简,与地理教材进一步整合,把那些学生熟悉的地理生活情景作为教材中地理案例的补充,把社区生活中富有地理知识的图片作为教材图片的延伸,把社区活动中出现的含有地理元素的影像视频作为无声教材的拓展。社区地理资源与地理教材的整合,可使地理教材更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引进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优化初中地理课堂
在地理教材整合的基础上,地理教师更要将这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或有一定联结的社区课程资源引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贴近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此外,通过引进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出现的疑难知识点,由表及里,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比如学习《季风气候显著》一节,我国季风气候的冬夏风向和特点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上树立的国旗在冬季和夏季飘向是否一样,结合西安冬、夏季风吹拂时的感受,从而理解冬夏季风的风向和特点,像这样引入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环境,降低了教学难度,激起了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
二、“走出去”,利用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性地理课堂
所谓“走出去”,即让学生走出地理课堂,走出学校,利用社区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构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环境观,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实践,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构建开放性地理课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观测、调查、参观、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发利用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地理教育场馆、地域文化等资源,让学生尽可能的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身边的地理现象,亲身体验身边的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天气、河流资源等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和水文观测,自主研究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游览社区内的自然风光,参观社区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天文台、气象站等场馆,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社区水资源、土地资源调查,社区民俗调查、社区灾害调查等调查研究,通过搜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社区的地理专家、学者、环保达人等开展地理科普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地理课外生活,使地理知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开发应用这些课程资源不仅能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地理探究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繁杂,涉及面广,在开发应用中,地理教师还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校内地理资源与校外地理课资源的关系,更好地整合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为初中地理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学生正式接触系统地理知识的的第一阵地,因此,这也是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开展以学生为根本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部分。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方式上面主要是知识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特点上面主要是围绕地理课本当中的知识,然后以教师作为授课的核心,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大班当中单向地接受地理教师的授课知识,学生主要是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记忆为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要求了。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不仅仅是承载着对学生的地理知识的介绍,更多是培养出学生拥有和初中地理知识相关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了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必须走向改革。
只有改革之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使之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成为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和自然生态友好的人才。
二、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刍议
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笔者联系了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提出以下的相关观点。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思路方面的革新
第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初中生地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地理课程其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的知识其实都蕴含着一定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地理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对类比归纳、感知和理性分析以及对于提出设想疑问等思维活动过程的培养。初中生在这个过程能够逐渐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第二方面,我们要联系实际生活去进行初中生的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材固然是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主要蓝本,但是我们要根据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实生活的实际发展趋势,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接轨,进而让学生能够以地理科学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并且思考自己的生活,产生出对于地理知识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够拥有在实践当中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一些初步能力。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工具方面的革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当前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教学工具方面,要尽可能地加入到一些新兴的工具,比如电子计算机或者多媒体工具等等。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于我们拓展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授深度,以及增强初中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等方面都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第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引入电子计算机进入到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当中。电子计算机可以更好地处理丰富的地理知识材料,包括平面的地理知识材料,或者是立体的地理知识材料,在传统的静态地理知识材料的基础上面,可以加入动态的变化,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事物的变迁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的相关结构之间的科学联系。
这方面就要围绕当前的电子计算机的可控制性,让学生可以更为细致地观察到这些相关的地理知识材料,初中生可以通过这种过程的分解,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并且对于地理事物有着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更容易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比较浓厚的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
第二方面,我们要注意电子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的一些教学使用原则。首先,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在初中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种根本方式,因此,要秉持着辅助的观点,不要让电子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材料喧宾夺主,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被完全的机械化。其次,要有选择性地使用电子计算机这种教学工具。比如我们要让学生接触一些相关的岩石标本的时候,可以直接携带岩石的标本,而不必一定要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多媒体方式的演示。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考s
(一)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当中,比较关键的一项学生的能力就是他们的地理知识记忆能力。这种记忆能力包含了认识记忆、维持记忆以及记忆的再现三个过程。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这方面可以结合当前我们的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丰富并且直观的教学材料,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更为丰富的呈现,使得学生有着更为牢固的记忆基础。尤其要鼓励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因为这种地理知识基础是他们形成初中地理知识网络结构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培养初中生地理知识的思考能力
思考是一种加工的过程。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当中,要更加关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思维能力培养,这种思维并且引发思考的能力,是让初中生能够发现地理知识当中的相关疑问,并且自己找出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当中,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介绍当初地理科学家的一些相关的思维逻辑框架,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且进行小组式讨论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慢慢体会如何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出更好的地理知识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志良.明德主编,《知识爆炸 高科技与知识经济》,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4月.
目前,初中生常常忽视地理学科的学习,但是地理作为中考的科目之一,也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必须提高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有很大帮助。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1.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
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比较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变以往教师只重视教、学生只重视学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健康长久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对于地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并且教师要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出一批实用型人才。
2.注重教学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主要是指教师不仅要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重视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在基本的教育体制下,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物力完成教学,使学生既能获得充足的知识,也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由于每个学生资质条件不同,所能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讲课内容要精细化
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这就要求教师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
2.注重读图析图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
3.开展课堂活动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学科从上到下,凝聚了人们智慧的结晶。人口、社会、宗教、语言、商业、交通、气象、城市等等不一而足。地理课程教学也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的学科,涵盖范围和广度,都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课堂教学,是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提高其有效性,是把握课堂脉络,实现地理知识普及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是其关键期,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充分重视其影响,对未来文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初中地理教学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知识为目标的主要课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外,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地貌、气象观等人文情感为目的的学科。地理课程在新课标要求下,除了使学生自身具备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外,还以树立正确的为祖国繁荣昌盛和奋斗不止的心态为目的的特殊课程。
地理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环节往往不予以重视。地理考试在总科目中所占比例较小,使得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重视度相对降低,这对高中地理作为文综必考科目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必要的思维和学习能给力,教学效果极差,对学生在高中段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
地理教育,应是初中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要在课程实效性上努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及意义
无论是基于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对教育课改的支持应和,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基于对初中生知识和技能、学习情感和态度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体现。除了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外,还要获得充分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来源是素质教育,地理教学的核心也要围绕"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发展的地理"来展开。即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解释生活中诸多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创新和发展,助推学生掌握地理思维能力,使初中生朝着有利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面努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
师从古业;"传道、授业、解惑",除了改变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外,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实现教学环节的互动情景式教学,更能充分利用教学环节的各项资源,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环节进行深化,以效率先行,实现知识经济下,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将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被动"教"到现在的学生主动"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还从时间上,空间上,实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地理教育理念从轻视走向理性重视,更能够充分了解地理教育的内涵。教师不能,单纯的拘泥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以课外内容触发时代内涵,让学生充分感知时代脉络,体验地理浩瀚知识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将现代教育中的集群效应发展到个体化一体化教育方略上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地理知识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也会朝着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去。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学案法(学生个体案例教学法)对不同的地理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果加以发扬,通过对学生个体地理水平的测评和调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导"助教,逐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传统的地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创新出一条新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恩呢管理,从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学习内涵。比如说学习某区域地质构造时,可让学生建立山体构造模型,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地里活动课程中包罗的世间万象。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仿真模型,自实践中对地理的重视度,就会大幅度提升。通过对气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认识自然界规律,结石雨雪成因等多种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初中生的系列思维拓展,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能力,构建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从培养学生智育开始,让初中生具备较强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地理常识,思维和界定学生的额空间爱你思维能力。运用地图的直观性布局、分布特点,研究地理事物间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地图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的综合变因实施综合分析。
4.构建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体制。
在终结学生教学阶段,绩效评价考核体制,更能使师生从教与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地理课程中的缺陷。除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外,也能使教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中,突出学生教学成就,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获得有效流。教学终结阶段,对学生的绩效评价,要采取多维方针,不能单纯理论试卷考核就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全盘否决,而是完善评价体系,以调研综合考核课程实效。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而评价考核机制,更能迎合新课改下学生的需求,在实践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 总结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段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引导性,是提高地理课程实效性的额主要方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落实地理课程教学实践,完善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提升,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正确态度,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略。
参考文献
[1] 温辉平.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4):118-118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前言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跨领域、知识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性和社会科学性的基本特征,是较适合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非基础学科缺乏足够认可和重视,造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因而如何有效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是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点课题。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和教学任务的统一性,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式的积极态度,最终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现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
要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关键之一,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填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巧计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等,并认真思考知识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地图并认真掌握和吃透整个地图,遇到质疑应努力思考,并与同学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得不出答案时再积极向老师提出质疑,直到切实掌握所授地理基础知识为止。例如,在讲授《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时,可采用图文有效结合的指导方式,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围绕着识图、读图、问图、析图的环节加以展开,讲授东南亚的范围、位置时,应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东南亚政区图”,准确确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具体方位,然后在地图中指出东南亚所属的十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毗邻,并特别说明印度尼西亚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认真解读和分析亚洲区域地形图,明确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南纬10°和北纬25°,明确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并连带说明从古至今东南亚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多元化,教师在实施较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关键点,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短片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新课标人教版“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一文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阐述近年来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实际增减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踊跃阐述自己对于当前人口迁移情况的具体看法,这时教师开始播放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对于图片中标注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展开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从而引申为世界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在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条件下,不仅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不断强化课堂内容的多元化
由于各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和连带性,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识,应该学会勾画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样自然可以将单调的地理课与美术课的教学因素相结合,通过粗略构图而准确掌握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用不同色彩的画笔做好标记,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自由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达到调节教学常规和规范教学内容的作用,以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在初中课程结构的整体安排上,地理学科往往被安排在下午,下午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和精力不集中的不良时期,整体课堂会呈现沉闷、压抑的不良局面,这时可以在合适时间插播一段音乐,例如,在进行《印度》一节课程的讲解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曲与印度相关的歌曲《天竺少女》,这首歌是电视剧《西游记》中体现西方国度民族风情的歌曲,将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作为引入点,由此提及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即为《西游记》中讲述的天竺国,进而对印度国家作进一步阐述,这样将音乐元素融入于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中,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四、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文科类的学科学习多通过背诵和记忆实现的,然而初中地理学科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知识范畴,但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从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来逐步实现,居于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因此,要迎合新课改的新趋势,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教学模式的变换和革新,必须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引和组织的重要作用。评价整堂地理课是否高效的根本标准,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积极踊跃阐述自己想法和观点、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提出质疑并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将新授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主要在于不断变换和革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组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
一般对于地理复习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复习课的学习不会注重对于全部知识点的全面讲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结合教学参考书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实际评价要求,严格掌握复习中的准确定位,对于新课标要求未涉及的内容要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确保复习课达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师要全面掌握整个教材的具体内容,抓住地理课程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认真分析和总结地理知识结构中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内在关联,明确地域间的差异特征,并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确定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例如,在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同纳入一个复习板块,并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讲述两个不同区域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具有什么差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关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及实际分布情况,一些重要名称必须反映到地图上,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六、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效统一
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趋势下教师应充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全面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有效统一的教学模式。
七、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
初中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认知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最基本工具,然而要想获得更为充足和广泛的地理学科知识,掌握更多的地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基础知识,这也是夯实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随着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当今较多的地理知识都充分融入到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数据信息之中。就当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来看,品种和分类也是较为广泛的,像中国地理杂志及地理报刊文章等,都能从不同角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地理学习基础材料。通过教师对于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应做好随手笔记并记录心得。这种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能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八、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组成结构,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有效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巨振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时代青年:教育,2012,(2):127.
[2]杨州.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67.
1.2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2.2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67―01
初中地理教学要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颇有难度,通过情境体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在自身思维不受局限的情况之下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情景体验教学也要注意把握尺度,要有目的性地开展和实施,才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升。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再加上对学生学习节奏的把握,才能够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
初中地理的学习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创设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能让学生对初中地理保持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让地理教学能够更加深入,发掘出地理课堂教学的更大价值,给予学生新的体验。现阶段的很多优秀的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或多或少地,无意识地应用情境体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更加欢乐、积极、认真地发展和成长,然而情境体验教学需要形成更加完善、成熟的体系,才能够让学生和老师的任务量减轻,摆脱传统地理教学的束缚,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氛围更加和谐,效率更加高效。
一、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体现
1.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探索,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将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能够使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活跃,避免出现“强硬灌输知识”的情况,真正能够实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一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地位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为便捷,更加高效。
2.情境体验教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配合更加默契,更有利于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在探索中进行总结和提升,同时使师生沟通更加顺畅,便于教学工作者在得到源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后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形成灵活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够使学生在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环境中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其对于感情的把握和情感的认知也不受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不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综合创设地理教学的情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对课本的环境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形象的数据显示,图片的视觉冲击,些许地域特色的风情展示能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减小学习的阻力。形象的展示便于学生的记忆,地理教学因多媒体的使用变得具有趣味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吸收速度将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内容设计选用,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帮助广大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教材中的每个活动以及活动的内涵,弄明白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探究规律的,并且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开展,并受到相应的成果,力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将教材内容和广大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广大初中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和把握书本上的内容,从而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做好教材准备,除此之外地理老师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摒弃以前那种比较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在具体地理课堂上要创造比较开放,并且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互动式课堂,同时要注重创造探究合作式的课堂,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逐个解决,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老师要努力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还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诵读基础,老师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这有助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与此同时地理老师还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总会不断地督促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去实践,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会到快乐,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求知的目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情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前诵读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的,一个消极的环境则会对人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我们老师就不得不为广大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使广大学生置身于地理课堂的情境当中,通过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强化他们成功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电脑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国民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新时期及新环境下也要求教育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采取更加可行而又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讨及研究,人们提出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此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得以调动,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也能够得以提高,可谓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一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真正实行有效性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任何事业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也不例外,不同学生的个性是不尽相同的,这便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切实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采用,充分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地理教师还应当确保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为辅导者,实现课堂主体的有效转换,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课堂活动中大力倡导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及学习兴趣,实现地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及鼓励参与教学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必要的课堂活动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少之甚少,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而且动手能力不强。长此以往极易遗忘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活动效果。应当强调的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要始终构建在参与教学的前提下,在整体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正是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具备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及开放性强等诸多特点,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一系列要素,并且各个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穿插,还有着相对较强的地域性、差异性,比如说江河、矿产、物质、丘陵、山地、平原等要素所构成的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按照地理课程的特点,借助于课堂活动来组织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及解决地理问题。
三、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
只有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初中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是将渴望知识火药点燃的导火索,地理课程如果无法吸引学生亦或是学生不感兴趣,那么便会使得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学科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将地理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解释地理现象、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才能够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不仅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同样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难点。所以,在地理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好胜、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课堂活动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比如在设计“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①想象。要将拆分的各省拼图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各个省区的大致轮廓进行仔细观察,启示他们将其与生活中的某些实物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对几个省的轮廓图予以出示,以此将达成抛砖引玉的效果。②示范。把拆分后的各省轮廓在相应的板块上还原。③准备。学生对各省区的相应位置及轮廓进行强化记忆。④竞赛。各学生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表演拼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便能够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四、加强信息传输,巧用多媒体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常学生是借助于触觉、视觉以及听觉来接受信息,其中视觉是人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大量的实践充分表明,综合传输远远优于单一的形式,因而多渠道的视听结合信息传输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具备着突出的优势。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将学生带入活泼生动、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对“长江”的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有关长江的影视片段,动听优美的解说,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很快便能够融入其中,不仅将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而且还使得学生分散的心很快地得以集中。再比如讲解“日本”的知识时,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对凸显日本国家的地理特点的图片或者短片播放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讨论。以此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感知中讨论,教学的重难点便得以强化。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学科是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一门课程,蕴含着大量且丰富的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采取有效性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进行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也由之前局限性较大的一味地增加学生对相关地理的知识储备量,转变为较科学合理地更加重视学生在接受、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遇到实际问题后的感知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转变旧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而积极地将“生活化”教学推行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将至的这段时期内,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将会成为初中地理课堂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概念论述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用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现阶段较先进可行的教学模式,其旨于将初中阶段课堂所授的地理知识与初中学生所处生活环境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更直观、更深刻、更浅显易懂的地理知识,而非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硬性填鸭式的枯燥教学。其优势表现明显,既改善了枯燥、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更加鲜活易记,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转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恶和排斥感。在新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将“生活化”教学氛围引入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生活化”方式、“生活化”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展示和解释也对初中地理教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若想顺应潮流,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发扬光大,初中地理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并提高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力,还应顺应学科特点,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积极观察生活、收集资料,以保证能够顺利、自然地实施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具体从以下“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情境渲染和教学实例“、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这几个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教学真正被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需要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入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描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例如,在讲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便可以用几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思考和学习当中去,如,“中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你听说过的、了解过的那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师生共同探讨列举之后继续进一步的引导思考,“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你理解的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以进入课堂教学主体。这种“生活化”教学引入,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进入课堂互动中,另一方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2.“生活化”教学的情境渲染。有趣的“生活化”教学导入之后,需要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气息浓的、轻松自然的情境渲染为线索贯穿引导教学过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民族”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强行要求学生对大量的民族习俗、特色进行死记硬背效果既差又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观看相关图片、音律、视频,直观、形象地进行欣赏巧记,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竞赛,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使教学过程活泼、吸引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和认知分析能力。譬如在讲解“我国的水资源”这一课程的最后,教师组织一次“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课下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生活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亦可采用观察结果记录评比大赛,对表现优异、结论科学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相关教育工作者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发扬“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