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策划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闻报道策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闻报道策划

篇1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并不断在报道的过程中,根据受众的反馈,对新闻报道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新闻策划有一种前瞻性,使新闻变被动为主动,变随机为定向,变松散为有序。它具体包括新闻选题的策划,报道方式和角度的策划,组织形式的策划,报道者组织方式的策划,对新闻规模效应的策划,报道时机和规模的策划等一系列环节。其中,选题策划作为整个策划的第一个环节,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策划,即筹划,谋划,本意是“出主意,想办法”。新闻报道策划意即在以事实为依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对新闻报道环境的分析和预测,并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它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报道活动主动性地参与和对新闻报道活动能动性的组织。策划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原则,遵循新闻的价值规律。目前,业界新闻报道策划的意识不断增强,它不但体现了媒体的报道思想及深度,更反映了媒体的引导水平。

篇2

二、新闻报道策划过度

新闻策划在实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过度包装,使得新闻产生异化,出现“伪新闻策划”,沦为新闻炒作,甚至出现假新闻。新闻策划过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不惜哗众取宠,夸大新闻价值,一味地追求新闻的新鲜性、刺激性而忽视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产生虚假新闻。另一方面是新闻工作者甚至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结局的过度期待,造成新闻事件主题先行,人为的预设结局,使得原本应该真实客观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成为了随意臆造的对象,出现新闻报道失实。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结果都是假新闻的产生,受众的流失,严重的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既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又伤害了事件相关的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因此,新闻策划要严格尊重事实,做到量力而行,不能“无中生有”。要从新闻报道形式、标题、角度、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下功夫,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反映新闻事实。绝不能让“狼来了”的故事出现在新闻报道策划中。

三、策划虎头蛇尾

烂尾新闻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负责部门的不作为,“热回应、冷调查”;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闻工作者事前准备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意识,对新闻同质化现象的默认,对新闻的操作性认识不够,没有详细的计划部署和应对各种新闻事件发展的预案。由此可见,如不及时弥补新闻策划虎头蛇尾现象,媒体监督批评职责和喉舌作用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此,新闻策划要有前瞻性、计划性和全局意识,要遵循新闻规律,重视传播效果。不能只凭一时的激情,只求一时的热闹,而要进行长计划、短安排,把事情想得越周到越好,想得越复杂越好,同时在制订策划目标时要留有一定余地,具体实施起来才有备无患,以免发生变故而措手不及。

篇3

创新,顾名思义,是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有“创新改旧”。在西方,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替换;第二,创造新的东西,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第三,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

面对都市报和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冲击,法制报作为专业性相对较强、发行渠道相对固定、覆盖面相对有限、读者群相对专业的传统报媒,已经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何给读者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值得深思。这就要求法制新闻人不断强化新闻策划意识,特别是结合专业报特点,加强大型系列主题策划,努力探索创新法制新闻报道样式和内容,以切实服务自己的受众群。近年来,河南法制报坚持“服务政法机关、服务政法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不断改善服务的方式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新闻策划,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专家的肯定。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服务政法中心工作的有效平台

自2006年以来,我们坚持每年一到两个主题,先后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系列主题新闻采访报道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法系统的肯定。

好的策划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一定要选好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结合当地政法中心工作。

2006年2月,《平安河南建设纲要》刚刚颁布,报社领导敏锐把握,决定启动《平安河南巡礼》大型系列报道:从省里刚刚表彰的政法工作先进集体中选定了60余个县(政法单位)作为报道对象,以全省平安建设为大背景进行采访。并确定每篇报道发一个整版,通过报道实践,探索政法典型报道的创新和改革。经过精心策划,2月下旬报社组织了精干的报道小组,开始了河南法制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采访活动。从当年3月1日推出首个整版,此后每天一期,至6月3日共推出《平安河南巡礼》62个整版24万余字。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采访小组深入全省各省辖市中的基层单位,走村串户,深入全面报道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的做法。这一系列报道得到了省委、省委政法委以及各级政法系统领导的肯定,并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治安综治好新闻一等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围绕平安河南建设,报社紧接着又策划了《走百县,看平安》系列报道,10余个报道小组骑车深入100余个县(市)进行采访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舆论宣传氛围。

2008年到2009年,河南省委政法委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结合全省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在建立执法巡视制度、开展执法巡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省委政法委把开展执法巡视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执法巡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全省政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予以监督。报社随即策划实施了《关注执法巡视》系列报道,很好地服务了政法中心工作。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创新法制报道方式的有益尝试

经验报道、典型报道难做,难就难在创新。创新是新闻宣传的活力源泉,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1]如何在深入、融入中贴近实际、把握主题、抓住重点、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新期待,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几年来,河南法制报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和政法机关报特色的定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注重策划,力求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破解“新闻报道四难”的要求,积极地配合平安河南建设和全省政法中心工作,创新性地做好报道,得到了省委政法委和全省政法系统的肯定和欢迎,报纸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2010年年初对全国政法稳定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结合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下半年以来,河南法制报启动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河南》大型系列报道,组织报道了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记述我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生动实践。从2010年7月开始至年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河南》大型系列报道先后刊发了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18个省辖市以及部分政法工作先进县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度报道66个版面。

为了切实做好此项报道工作,河南法制报制订了详细的报道方案,明确由编委会成员分头带领骨干记者深入一线,扎实采访,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报道任务。为凸显报道效果,河南法制报对于该策划报道,每篇都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导读及核心提示。同时,在版面处理上做到了精心、美观、大方、图文并茂。

篇4

(一)采访意图:解读xx大报告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采访阶段及任务:第一,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采访,了解他们今年的收成、生产中的成就和问题(生产经营模式、西瓜品种介绍等)、来年的计划和打算,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的看法和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感受。

第二,采访村委会主要成员,了解他们在瓜农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农资采购、市场信息等组织与指导方面的作用。

第三,采访县、乡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农业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务输出等相关政策在当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第四,搜集资料:xx大报告材料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材料。

(三)题目:南王庄瓜农对来年增收干劲大、信心足

(四)组织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一)采访意图:解读xx大报告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采访阶段及任务:第一,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采访,了解他们今年的收成、生产中的成就和问题(生产经营模式、西瓜品种介绍等)、来年的计划和打算,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的看法和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感受。

第二,采访村委会主要成员,了解他们在瓜农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农资采购、市场信息等组织与指导方面的作用。

第三,采访县、乡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农业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务输出等相关政策在当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第四,搜集资料:xx大报告材料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材料。

(三)题目:南王庄瓜农对来年增收干劲大、信心足

(四)组织策划:xx(总策划)、xx、xx、xx

(五)栏目设置:消息或分析性报道

(六)初次采访所得关键字:

立冬刚过,华北平原上的麦苗显出一派喜人景象,忙完了秋种的农民陆续离开了家乡到城市打工。而南王庄的村民似乎还没有忙完。他们有的忙着收获地里的麻山药、萝卜、红薯、白菜等农作物:有地头交易的,有装车运往市区的;有的忙着拆大棚、施肥、集粪、松土、挖沟,让辛苦了一年的土地准备休息过冬。进入阳历年以后,瓜农们就会把自家温室里培育的秧苗移入大棚,这也许才是瓜农生产生活的新开始吧。

在村民李某的家里,作者了解到,今年村里的农户收入都不一样程度地增加了,今年李某经营了四个大棚(约四亩),每个大棚净收入大约4000元,比去年净增收20xx元左右。在农资成本增加的状况下,今年他又承包了三个大棚准备来年种西瓜,附近几个村庄的很多村农民也在扩大西瓜种植面积,农民种西瓜的热情高涨。

南王庄大棚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西瓜和其它地区农户种植的小麦一样,是当地农民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几乎庄上的每个农民都有种西瓜的经验,西瓜种植业在当地已经构成了必须的规模。南王庄西瓜远近闻名,有的西瓜远销京津和东北等地区的城市。

对于市场和信息,李某深有体会:卖低不卖高,(销售)信息灵通和关系网(客源)广的农民的西瓜每年能卖个好价钱。

村民反映:种西瓜能够让农民得到稳定的收入,挣多挣少但不会赔钱,今年西瓜的平均市场价在1。5元每千克(供应旺季价格略低),同往年相比瓜农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农民种白菜既增产又增收,但是种麻山药增产却不增收:今年麻山药的下脚料每市斤五毛钱左右,而刚收获的麻山药的批发价也但是如此。另外,大棚种西瓜与种菜相比,管理上更省心(这契合了农村劳动力超多入城务工的现实),技术难题较少,销售季节较集中,更易于安排农事等因素致使农民不愿搞多种经营而趋于保守地单户经营而不是联合经营,是自发农业而非自觉农业。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而不是大规模的市场行为。

南王庄具有发展特色种植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农民自身的良好素质和谋求发展的强烈意识,这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后天培育的农业环境条件:包括农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品牌效应等等。

如何将南王庄及其周边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的特色种植业园区?首先,在当地建立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强原先优势农产品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增长点;其次,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在某一农产品上市季节到来之时,利用当地媒体进行以该产品为主的一系列农产品的宣传,或者联络当地在外务工或经商的知名人士在各地建造固定的销售网络;再次,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按照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推进农村工作的开展,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物质后盾,把培养新农民作为主要依靠力量,把树立民主礼貌乡风作为吸引投资和促进发展的目标;最后,切实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不仅仅要有财力支持,更要有智力支持,不仅仅要做好引进人才的工作,更要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不仅仅要以政策促发展,,更要以政策保护发展,保护农民的用心性、创造性和切身利益,只有如此,农业才会有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才不会流于表面,农民在增收难度加大的状况下也不会弃地而去。(总策划)、周宁宁、马媛、王志华

(五)栏目设置:消息或分析性报道

(六)初次采访所得关键字:

立冬刚过,华北平原上的麦苗显出一派喜人景象,忙完了秋种的农民陆续离开了家乡到城市打工。而南王庄的村民似乎还没有忙完。他们有的忙着收获地里的麻山药、萝卜、红薯、白菜等农作物:有地头交易的,有装车运往市区的;有的忙着拆大棚、施肥、集粪、松土、挖沟,让辛苦了一年的土地准备休息过冬。进入阳历年以后,瓜农们就会把自家温室里培育的秧苗移入大棚,这也许才是瓜农生产生活的新开始吧。

在村民李某的家里,作者了解到,今年村里的农户收入都不一样程度地增加了,今年李某经营了四个大棚(约四亩),每个大棚净收入大约4000元,比去年净增收20xx元左右。在农资成本增加的状况下,今年他又承包了三个大棚准备来年种西瓜,附近几个村庄的很多村农民也在扩大西瓜种植面积,农民种西瓜的热情高涨。

南王庄大棚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西瓜和其它地区农户种植的小麦一样,是当地农民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几乎庄上的每个农民都有种西瓜的经验,西瓜种植业在当地已经构成了必须的规模。南王庄西瓜远近闻名,有的西瓜远销京津和东北等地区的城市。

对于市场和信息,李某深有体会:卖低不卖高,(销售)信息灵通和关系网(客源)广的农民的西瓜每年能卖个好价钱。

村民反映:种西瓜能够让农民得到稳定的收入,挣多挣少但不会赔钱,今年西瓜的平均市场价在1。5元每千克(供应旺季价格略低),同往年相比瓜农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农民种白菜既增产又增收,但是种麻山药增产却不增收:今年麻山药的下脚料每市斤五毛钱左右,而刚收获的麻山药的批发价也但是如此。另外,大棚种西瓜与种菜相比,管理上更省心(这契合了农村劳动力超多入城务工的现实),技术难题较少,销售季节较集中,更易于安排农事等因素致使农民不愿搞多种经营而趋于保守地单户经营而不是联合经营,是自发农业而非自觉农业。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而不是大规模的市场行为。

南王庄具有发展特色种植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农民自身的良好素质和谋求发展的强烈意识,这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后天培育的农业环境条件:包括农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品牌效应等等。

如何将南王庄及其周边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的特色种植业园区?首先,在当地建立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强原先优势农产品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增长点;其次,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在某一农产品上市季节到来之时,利用当地媒体进行以该产品为主的一系列农产品的宣传,或者联络当地在外务工或经商的知名人士在各地建造固定的销售网络;再次,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按照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推进农村工作的开展,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物质后盾,把培养新农民作为主要依靠力量,把树立民主礼貌乡风作为吸引投资和促进发展的目标;最后,切实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不仅仅要有财力支持,更要有智力支持,不仅仅要做好引进人才的工作,更要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不仅仅要以政策促发展,,更要以政策保护发展,保护农民的用心性、创造性和切身利益,只有如此,农业才会有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才不会流于表面,农民在增收难度加大的状况下也不会弃地而去。

餐饮业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根据xx餐饮业目前状况,xx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家经营xx闽越特色菜的私房菜馆,不管从装修风格和菜品口味来讲在同行业中都属于独树一帜的。xx闽越菜的博大精深和xx私房菜馆名字的亲和力更为彰显出本次营销活动的主题性强烈的饮食文化氛围带动浓厚的餐饮促销氛围。以系列性主题活动贯穿整个促销活动当中去,最大限度的和目标消费者互动起来,到达理想的促销效果。

xx私房菜馆营销实施细则:

第一冲击波:媒体整合

任何一项活动策划的成功,广告投放策略都很重要,按照xx广告投放有效到达率来看,排序是:报纸、传单、户外、广播、电视、网络。因此本次活动广告投放密度比例为:报纸30%传单20%户外15%广播15%电视10%网络10%。轮翻进行广告轰炸。

推荐媒体:《海峡都市报》;户外、公交站牌;交通广播文艺频道;xx电视台;福建热线以xx开业以来,整个菜馆的经营宗旨为宣传主线,贯穿菜馆对客人的服务承诺,员工服务素质的培养、菜品质量的要求以及客户对菜馆的意见反馈等为辅助宣传,在媒体上出现。并为宣告本次促销活动拉开序幕。

策略重点:1、尽量以非广告的形式出此刻媒体上,以本报讯或者通讯稿的形式为佳。2、尽量用第三者口气叙述本次宣传资料,做到让读者有可信度,对于消费者反馈的宣传资料最好能以真实顾客的经历为佳。不妨列出顾客的姓名,工作单位等。

第二冲击波: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

营销活动总体原则:

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产品质量可靠,服务规范、企业形象丰富;增强顾客信任度,以更加了解xx私房菜馆。

主题一:实施消费者满意工程

透过电视台、报纸、电台等媒体,个性是以新闻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以提升xx私房菜馆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众信誉。

1、与供应商家签订质量保证书;

2、给餐饮投保;

3、开展主题为把你的烦恼告诉我的系列活动,让消费者写下餐饮过程遇到的种种麻烦,想办法解决,这样既起到了促进消费的作用,又提升了品牌形象,而且积累了宝贵的消费者资料;

4、实施会员卡积分制度。

亲和待客方面:

1、赠品方面:菜馆应有特色的小工艺赠品,让顾客觉得到xx吃饭,除了能享受高层次的气氛,还能得到令人心奇的小玩意儿。它不仅仅能起到宣传作用,还能提高我们的档次。在发放上能够根据消费的高低,赠品与之相配,但需要专人负责。

2、建立和收集《客源人事档案》,如市委领导年月日生日,公司年月日年庆,领导结婚纪念日,到时提前发放贺信以此用来加强与食客的联系,使我们有一批稳定的客源。能够这样计算,若建立有5000客源档案,一年有一次就餐机会,每一天就有5000360=13。8次,上座概率就五分之一,那么每一天也有2-3桌客源。

3、餐后服务:就餐后,客人除得赠品、优惠券外,安排一两个人为客人免费洗车(凭餐券或其它手续)事虽小,却能给客人减少许多麻烦,以此来增加客人对的印象,从而更好的为酒店创造效益。

主题二:实施餐饮学堂项目

设立餐饮学堂的优势:

①、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顾客对商家及产品(餐饮)的误解,有效的压缩了有损产品营销效应及企业形象的传言。

②、让顾客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参与者,使她们觉得受到了xx私房菜馆的重视和爱慕,从而能够很好的栓住顾客的心。

③、让我们的顾客比其它餐饮商家的顾客更有面子,很好的满足了顾客十分需要了解餐饮产品的愿望。

④、为消费群制造了更多对餐饮产品认识的话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或企业话题的探讨,对于产品及商家文化的广告有着很大的宣染力,因为这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资料都是很好的口碑,构成了一种有利的外围环境。

资料:

1、开展xx私房菜馆杯餐饮论坛及征文活动;

2、消费者成为xx私房菜馆餐饮俱乐部的会员,享受一些优惠活动;

3、开通xx私房菜馆餐饮热线,解决消费者的疑难问题。

邀请媒体、消费者及供应商,就餐饮存在的一些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xx私房菜馆在业界的口碑和影响力,增加消费者对xx私房菜馆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还可吸引潜在消费者。

主题互动方面:

1、活动方案:xx私房菜馆广告语征文(6月7月)拟请作家协会或广告协会与长沙晚报社市场消费部联合主办,在长沙晚报xx私房菜馆广告语这一核心概念广告语征文,利于快速传播xx私房菜馆广告语,而且透过消费者、潜在消费者的广泛参与,使消费者更加关注xx私房菜馆。此征文活动还可提高xx私房菜馆的文化品位,对xx私房菜馆占领市场和消费有用心促进作用。

2、活动方案:评选xx人最喜欢的餐厅活动目地:暗喻xx的特色性,并提升餐厅的知名度互动形式:和xx餐饮协会合作,列出xx比较出名的10家有特色的饭店餐厅,让消费者透过手机信息、网站的参入方式进行投票,并从中抽取幸运者赠送奖品。

3、活动方案:征集xx特色菜肴的名称活动目的:创造新闻效应,突出餐厅菜肴的特色性。互动形式:在媒体上列出xx主要特色菜的主要配料,主料及做法。根据色香口味让消费者给出菜肴的适合名字。并且餐厅一旦采用以后这个菜肴就一向沿用被采用的菜肴名字。并设立奖项奖励参加者或者以后针对本次中奖的消费者对来xx消费本菜肴一律实现免费。

4、活动方案:征集xx食客最喜欢的菜肴活动目的:创造新闻效应,突出xx对消费者的重视互动方式:透过各种媒体对外公开征集xx食客自我的特色菜肴或者是最喜欢的菜肴,要求有原创性,讲究必须的营养平衡因素和烹饪制作的可行性。入围者可获取奖品并由xx作成实际菜肴推出。而且入围者对本菜肴有冠名权或者免费权。

主题三:315消费者直通车(3月)

资料:设计消费者调查表刊发在报纸上,凡消费者剪下此表格填写正确,可当作优惠券来xx私房菜馆消费,并凭表格和身份证寄回报纸参加抽奖,抽出百名幸运消费者,召开消费者联谊会。力图在315前后营造用心的社会影响,带动消费。

1、邀请媒体到xx私房菜馆采访;

2、315报纸报道;

3、继续进行软性文章宣传。

对xx私房菜馆的新闻报道,使越来越多的人听到xx私房菜馆的名称和产品,但对xx私房菜馆的深入了解还不够。这时就应透过主要媒体(《海峡都市报》)推出关于xx私房菜馆创业、成长、发展的深入报道,把一个真实、生动、具体的xx私房菜馆形象展现给消费者。

主题四:315诚信消费日(3月)

透过软文的形式征寻诚信见证大使的新闻,聘请315位消费者为诚信见证大使、颁发诚信见证大使证书,实施诚信工程。

主题五:重奖高考状元慰劳英雄母亲(7、8、9月)

每年高考都是热点话题,高考状元更是热点中的热点。应借此机会宣传品牌,深入百姓生活,体现xx私房菜馆服务社会的企业精神。从重奖高考状元到慰劳英雄母亲,一向到挖掘刻苦求学的典型,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深,如能做好细致的策划方案,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前期宣传,召开新闻会,吸引媒体注意;

2、与教育部门或基金协会联合主办,或取得其支持;

3、在重点市选取文、理科状元各一名,每名奖励1000元,在xx召开颁奖典礼暨新闻会,并达成若干人才培养或录用意向;

4、公司带礼品慰劳英雄母亲,伴以追踪采访;

5、挖掘感人题材xx冠名独家深入在《海峡都市报》专版专题报道;

6、宣传xx私房菜馆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企业文化,并进行深入报道;

主题六: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美食节消费者评选活动

评选结果出来之后,有可能在行业内引起震荡,适时把握机会,制造有利于自我的新闻事件。

篇5

一是要体现在新闻栏目的定位、宗旨、宣传上。企业新闻栏目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宣传企业、服务职工、促进发展,这是新闻栏目的宗旨,同时又是企业党委的新闻宣传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阵地,因而必须要讲政治、讲舆论导向,这是栏目定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关注职工精神需要,以平民化视角的新闻来丰富栏目,这是栏目收视率的需要,这些必须是栏目制作之前要策划考虑的,并且要精心付诸实施。要按照已经确定的报道题材进行宣传。报道题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选题,是指报道对象的确定。衡量报道题材的难题是新闻价值。过去,我们习惯于只以宣传的角度理解新闻报道,上级指定什么,我们就报道什么,报道题材主要是从等、靠、要的方式获取,没有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去把握题材。近几年来,各级媒体认识到新闻题材选择的重要性。因为在题材选择阶段,就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确定新闻报道题材的过程实际上是记者筛选事物,发现新闻事物,确定报道对象的过程。找到一条好的新闻报道题材,那么这条新闻就成功了一半。

二是要体现在组合式新闻报道的信息量、效果和力度上。任何企业在改革发展历程中肯定有它的成功点和职工的兴奋点,企业电视台要抓住这些事件进行一整档的新闻报道策划,形成立体的、多角度的报道,以展示企业形象,提升栏目的品牌和电视台的地位,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留下很深的印象。

例如扬子石化公司进行的6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是中石化的一个重点工程。扬子石化电视台紧跟重点,按一档新闻节目进行策划,从成功的动态消息报道,到新闻背景再到人物专访、新闻述评、新闻人物等进行详细策划,对人员进行了分工,落实了采访对象,并在制作上也进行相应策划。因为策划早、准备足,在改造成功之前,扬子石化电视台就已完成了新闻背景、人物专访、新闻人物的制作,这样,在改造成功的第二天,该台就推出了一档乙烯改造工程的新闻,不仅信息量大、报道效果好,同时也有力度,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可见思路新颖、见解深刻的报道主题是新闻报道得以成功的基础。

三是要体现在新闻的选材角度和表现手法上。企业电视新闻的企业性特别强,长期工作生活在企业的职工厌倦泛泛的流水新闻,对有些新闻报道提前策划就显得很有必要。如:确定新闻线索、选取报道角度,是否进行现场报道、人物采访等表现手法,必须在新闻采录之前确定下来(也可以在采访中再进行修改)。有了这样的报道策划,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就可以全面详细地撷取所需新闻素材,为后期新闻制作提供方便,也可以使新闻的视角更好,表现更活,效果更令人满意。

如获得“中国石化电视新闻”一等奖的新闻《扬巴工程隆重开工》,就是策划的结果。这条新闻的表现方式大体如下:声音组成――现场记者报道+施工同期声+解说;画面组成――记者现场出镜+舞狮画面+现场开会画面+计算机模拟的装置效果画面+奠基画面+打桩机施工画面。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素材来支撑这些表现手法,就是因为扬子石化电视台提前做了报道策划,仅摄像机就准备了三台,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也按计划进行,使这条工程开工新闻更活、更新、更好看。

四是要抓热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所谓热点,是指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群众所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群众来讲,往往知之不深或不甚了解,因而议论纷纷。对这些观众欲知而未知的热点问题加以报道,不仅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而且也符合新闻规律。因此,我们在选题时,对这些热点问题要格外关注。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要深入群众之中,充分体察群众意愿,把握群众脉搏,多用群众熟悉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群众关心的事情。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去拍一个会议,要什么“三贴近”?此言谬矣。去拍新闻之前要想:这个会议主题是什么?有可能拍成什么样?以前此类会议有些什么内容?会议中要认真听、认真记、认真研究材料,看能不能另辟蹊径,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群众关心的话题。

五是要适度关注社会新闻报道,这样有助于企业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和保持思想稳定。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企业的一切,都与社会紧密联系着,受着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治安、物价、物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无不影响着职工思想的稳定和生活的安定。企业职工在关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的同时,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新闻,还需要看到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深度报道。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还需要了解新生事物及本企业以外的报道内容。因此,企业电视台要顺应时代潮流,办好自办栏目,把具有社会新闻性、生活服务性、休闲娱乐性的内容搬到荧屏上来,以满足企业观众的要求。

篇6

为什么“制造新闻”得以大行其道

从新闻媒介角度看,它能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力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容量、高速度地复制信息,并能将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递到广泛的区域,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由新闻媒介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是吸引媒介采访报道的决定性因素。伊利的行为依托五胞胎的诞生这一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异常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同时也是企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媒体对此表示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当前媒体竞争的加剧,使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追逐、炒作之风愈演愈烈,这也为企业策划的成功提供了可行性空间。

从企业策划角度看,新闻报道活动由于职业本身所要求的客观性不带有商业色彩,容易得到公众的信任,显然要比广告的效果好,而且能取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同时,在传播成本方面,新闻报道无疑等于免费为企业做了一次广告,这对于企业来说,当然是相当划算的。⑵

如何看待企业策划出来的新闻

一般的新闻报道活动中,被报道者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在这种企业策划参与的信息传播活动中,是企业在充分了解媒介特点的前提下,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激起媒介采访报道的兴趣,所以报道者与被报道者的主被动关系出现了对调,这样就给不详、不实信息提供了可能滋生的土壤。哈贝马斯就曾质疑媒介的商业化,认为公共关系、“制造新闻”等一套新的销售手段主宰了公共领域,“由精心制造的舆论的机构假冒公共利益的名义而制造出来的共识根本没有合理的标准”。⑶

同时,这种利用媒介传播的特性制造出来的新闻事件,它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从企业竞争层面上讲,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也是我们在思考企业策划时所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知道,广告是受众在有所戒备的状态下通过持续不断的诉说影响受众的,而新闻报道一般情况下是受众主动地去寻求的信息(网络时代尤其如此)。相较而言,前者的说服力自然不及后者,但是企业策划使受众在无所戒备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使信息拥有最广泛的覆盖面,这种传播行为无疑是有悖于一般广告运作常理的,这样不免就有不公平竞争的嫌疑。

在现实中,企业策划出来的新闻,从其动机、社会效果方面来看,内容不实、引起舆论震荡者不乏其例。1992年全国百余家媒体爆炒多渠道,让受众失去警觉,结果出现了一次小范围的经济震荡。所以说,企业策划这种形式以其目的、立场方面明显的利益取向而在真实、客观等标准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⑷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新闻报道领域两者是主被动关系的错位,而在公共关系领域,企业的主导地位却是策划得以成功的保证。倘若从整体社会范围和社会效果方面看待企业策划,不是不可以给它一定的发展空间。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单位,现实条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其发展;同时,企业从事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只要不是出于欺骗等不良动机,那么它们也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能够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正如文章开头的例子,伊利集团的举动固然有其商业目的在其中,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抹杀它为五胞胎及其家庭提供的实际帮助,以及这些举动有助于形成社会大家庭内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风尚。事实上,这种主被动关系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媒介在相当大的弹性空间里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就企业策划而言,它确实影响着新闻界,它可以提供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因素的信息,但不能决定信息以何种方式出现;而且新闻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但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在这双重的目的-效果差异里,信息到达受众时,其影响已经大大弱化。

就媒介而言,事件是否被报道以及怎样报道,关键是取决于是否包含足够的新闻价值要素,只要对于公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其来源问题倒在次要。况且,媒介竞争的核心是传播产品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利益。新闻媒介独特的赢利方式使它不可能漠视受众的利益,越过受众的认可、信任这一环节而直接获得经济收益,相信媒介自身会权衡出失去哪一部分的损失更大。另外,新闻媒介的行为要受到种种社会力量的制约,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里明文规定:新闻报道和经营活动要严格分开。新闻单位不得用新闻形式做广告;不得向编采部门下达“创收”任务。记者编辑不得从事广告或其他经营活动。

就受众而言,环境的开放,信息的丰富,使受众的分辨力大大增强。同时,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呈指数级增长的,由多种新技术开发的传播渠道愈多,受众就会愈加离散,“媒介不能简单地被看成在一个空白的头脑中印图像。那是对传播过程一种太过于肤浅的观点。”⑸所以说,片面强调企业策划对人们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切实际的。

总之,企业策划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关方式,本身应该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企业策划。媒体不能完全置身于市场之外,但也不能完全被市场支配,强化职业道德的约束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仅仅依靠伦理道德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在遵循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思考怎样使媒体报道与企业策划更好地结合。或许这才是正视现实,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一种做法。

媒体应采取的对策

从策划的利益层面看,媒介背后是公众的利益,而企业代表的则是自身利益,如何使两种利益关系结合起来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媒体并非是完全被动的,这种主被动关系划分的背后是存在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的,媒体如何在这一空间里有所作为,是尽量减少企业策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关键。其中,对职业道德的遵循是媒介切实负起责任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首先在态度上,媒介要对企业策划出来的新闻保持一种“天然的警惕”,要充分意识到这种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特殊性。如美国广播电视新闻指导人联合会(RTNDA)为广播人设立的七项规定里说:“任何被筹划的或者道听途说的材料,它们将不作为自然真实的新闻来发表,以免误导公众。”⑹

2.真实性问题。这里所说的“真实性”不同于以往强调的那种浅层次的“真实”,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有时候,真实的新闻并不等于社会效果好的新闻。以1992年长城机电公司非法集资案为例,新闻媒介大力报道其引资的优厚条件和沈太福的业绩,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集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协议中有“被保险人的违法行为,其损失不予赔偿”等内容。这个例子启示我们:不能只追求浅层次的真实、已经发生的事实的真实,还要分析事态的趋势,探求将要发生的、可能发生的真实。⑺

3.媒介要冷静分析企业策划的性质,避免炒作、一窝蜂式的报道,防止造成舆论的大起大落。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社会舆论本身已经非常活跃(“除了传统的因素之外,一定的舆论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和责任。如果媒介群起对某一新闻事件大书特书,炒作渲染之风就会愈演愈烈。“平衡”不仅是新闻写作的原则之一,除了导向性的宣传之外,就某一社会事件的报道而言,如何在报道的整体上做到“平衡”,也是新闻界理应思考的问题。

4.媒介要保持客观立场,在报道中要对相关企业的状况如实地加以展现,在社会利益和具体企业利益的权衡中,以社会利益为重。记者只是受众的“眼睛”和“耳朵”,应当由受众自己加以评判,而不能“越俎代庖”。

5.在报道中,媒介要把握好报道的尺度和侧重点,只围绕新闻价值要素展开,不能盲目发散。这一点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实例略加分析。《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20日18版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当当推出清仓零分利》,在写作上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当当书店这次促销活动本身,而是借此事实揭示其影响和意义:培养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和给消费者以实惠。《北京青年报》2002年3月26日21版(法律版)报道了金娃果冻20万重金寻找童谣作者的消息,消息把这一事件本身淡化处理,而把立意放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同时通过编辑的“核心提示”更加突出了这一主题。从中可以看出,报道的侧重点是什么,对于媒介是否有帮忙“作秀”之嫌有很大关系。

6.在报道中,媒介要把好关,策划活动必须在不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展开,同时媒介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保持其良好形象的完整性,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从可口可乐公司几十年来坚持赞助体育运动的实例来看,企业的公益活动是长久的战略性宣传而不是只为眼前利益而做的战术性宣传。⑼

以上各点在运作中,贯穿了一个基本内核:即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在媒介如何应对的问题上,不可能制定出具体的量化的做法。新闻职业道德致力于为媒体的行为提供一种疏通、引导的原则,政府、市场、社会、法制等种种监督机制、约束力量能保证这种原则的贯彻与实施。所以,新闻职业道德观念的强化,仍然是目前从业人员必备的素养之一。当然,修养“当储备于平日,非可率得于临时”。

在保证策划活动不损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媒介在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调整自身行为以及影响企业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如何使报道与企业策划更好地结合,从而使媒介与厂家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这里有两个适应性的问题:

注意活动性质、内容与媒介的功能、特点、工作方式的结合,如编辑方针、发行周期、截稿时间、版面安排、栏目内容等。

注意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报道的重点以及受众的关注点都围绕重大事件展开,企业策划应该将活动与此类事件联系起来,否则,就要注意选择新闻“淡季”。⑽

注释:

⑴⑵⑽分别引自栗玉香:《公共关系》第98页、98页、102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⑶转引自王君超:《媒介批评》第105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⑷⑺引自刘建明:《天理民心――当代中国的社会舆论问题》第181页、182页,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篇7

网络专题报道通常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网络页面,运用图片与文字、即时新闻与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进行连续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报道,对新闻事件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组合式展现,是网络媒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新闻方式。与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对应,网络专题的报道整合式优势在于: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在形式上可以集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于一体。因而它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表现形式。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难遇的特大暴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严重积水,数十辆汽车被淹,数百人生命受到威胁。大雨中,150余名农民工伸出他们温暖而有力的双手,为被困者搭起了一条生命线。四川新闻网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宣传报道,连夜派出记者飞赴北京,深入到这群民工群体中详尽采访,并在短短一周内,推出了独家系列报道,其中《致敬!暴雨考验下的中国良心―献给7.21暴雨中那些伟大的平凡人》网络专题赢得广泛好评,荣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特别奖。这篇网络新闻报道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在于其坚持和把握了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一、敏锐捕捉新闻热点,报道视角独特

一份优秀的策划,可以使新闻媒体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形成自家独特的新闻视觉,满足受众的需要。对于一个突发性的新闻专题,专题推出前的新闻策划并不是制胜法宝。由于新闻事件没有结束,编辑无法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因而对新闻的跟进式的追踪报道和深度报道的手法,成为一个专题成功的重要因素。

7.21暴雨最初由北京媒体报道,后来在微博中引起极大关注。四川新闻网敏锐地发现报道中提及一位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参与救援的线索。以川籍农民工的线索为切入点,经多方了解获悉这150名民工兄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四川籍农民工。根据新闻价值的接近性要素,即受众的求近心理和地理上的接近性,加之坚持本土新闻的媒体定位,网站以川籍民工英勇救人这个独特视角为报道的重点和突破口,注重从新闻事例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川籍农民工以感恩奋进胸怀、英勇无畏精神奋力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京港澳高速上乘客的事迹。在平实中见大义、故事中显精神,成为网站弘扬主旋律新闻报道的一个经典案例。

日常报道需要特色化,具有不同的关注点,关注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在灾难性报道中,若不动一番脑筋,报道必定流于大众化。通过采访,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当农民工兄弟最初伸出援手时被困群众首先反应是“救一个人多少钱”,农民工兄弟“不要钱”的回答似乎没有打消人们的顾虑,围困群众在获救后凑齐近万元交给农民工时,这150名农民工谢绝了,只是简单道出心声:“这是我们的本分与良心!”在对川籍农民工的新闻报道中,作者的视角独特,紧紧抓住“良心”二字,报道中多角度的转换将会带给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以事实为依据,报道及时客观,全面深入

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新闻报道首先应该向读者传达准确无误的信息,提高媒体公信力。7.21北京暴雨事件,属于突发性灾难新闻事件,四川新闻网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没有过分夸大灾难的重创,也没有对灾难性报道过分躲避。在实时转载其他媒体关于前线最新情况的报道同时,网站派记者前往第一线进行新闻深入挖掘,以第一手的独家客观信息充实报道事件。

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时效上已经落后,所以报道就要力求深广度足够、独家性做透。在对川籍民工英勇救人的报道中,四川新闻网在短短一周时间内相继推出如《大爱!北京7.21暴雨中舍身救人民工56人是川籍(组图)》、《农民工:暴雨中挺起“中国脊梁”》等40多篇独家系列专访或通讯,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川籍农民工的救人事迹和被救者对救人英雄的真心感谢,这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受难同胞和民工志愿者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有助于消除人们的对灾难的负面情绪,使人们沉着应对灾情,也有利于号召广大志愿者前来支援,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三、倡导人文主义,正确引导舆论,体现了情感认同

在此次的新闻报道中,网站重点报道了对伸出援手的川籍农民工的真切感谢,并与被救的受灾同胞同悲喜共患难。记者将受灾民众的故事深情表达,展示了他们的个人心声,引发我们的同情之心;对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暴雨中英勇救人的事迹的描写贯穿报道版面,表达了对这些“中国良心”让爱变成最朴素的信仰,于风雨中给人希望,更用行动积聚起这个社会前行的正能量的深深感激和赞美之情。体现记者对这群平凡农民工的尊重和敬佩。

7.21北京暴雨是一个群体事件,难能可贵的是,四川新闻网在整个报道中时刻关注个体,并且专门采访救援的农民工个体。在网页设计中,重点设置了专题首页栏目,多个板块多维度,全方位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从暴雨当天的现场回顾、救人民工的内心独白和被救群众的感谢之音这三个方面,深入人心地报道了这56名四川农民工在洪水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

在灾难发生时,新闻报道尤其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将读者向良好的舆论方向引导。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四川新闻网在舆论引导中,对灾难性事件运用了合适的引导方向。传达出只要社会每个人的无私奉献,就能使这份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良性循环的社会正能量。对社会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为公众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采用媒体联动的传播方式,以创新整合思维提高传播效应

在网络时代,由于新闻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媒体之间的报道时效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更广、更深、更快地全面报道某个新闻事件,媒体之间,或者媒体多个部门之间,往往采取携手报道的方式,媒体之间联动报道,共享新闻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联动式报道是一种创新的报道模式,只要制定了很好的报道策划和选题,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机制,保证报道计划的如期落实,就可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专题报道中,四川新闻网除了派出特派记者深入一线进行采访外,网站各部门迅速立体联动推进报道进程:麻辣社区相关帖文引导网友热烈讨论;官方微博和四川手机报刊登相关报道及时评扩大宣传深度和广度;地方频道赴南充、遂宁两地对救人民工家乡的干部群众、亲人进行深度采访,全面反映川籍民工家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热烈反响,积极宣扬社会正能量,扩大了川籍救人农工群体感人事迹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充分发挥网络的超文本结构和新闻聚合等功能,以及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构建明晰丰满的专题架构。四川在新闻网在报道中,通过微博、四川手机报等多家媒体的联动,使得报道范围更加全面,并且每天确定一个报道主题,进行专题式的深度报道,可以有效打破时空局限,使新闻报道实现全天候的更新,报道过程持续性更强,报道视角更加多样,选题也更具吸引力。因此也是前方后方、时政地方、新闻论坛评论手机报跨部门、跨区域联动,高效运作、通力合作的成功范例,极大提升了网站的传播力、影响力。

五、逻辑架构严谨,版式设计独特,表现形式多样

网络专题进行报道策划时,需要有一种“结构”意识,即要使材料、版块之间遵循某种线索或者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川新闻网“致敬!7.21暴雨考验下的中国良心”这一专题报道采用了网络新闻专题中最常见的一种栏目结构方式――平行聚合式的结构。它的总体思路是,每一个栏目反映主题的一个侧面,多个角度的栏目集成后,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全貌或某个突出的局部。在组图系列这个栏目中,网站为全景式地表现主题,设置了事件系列报道【那一夜?民工兄弟伸手温暖的手】、对救人民工的采访【那些人?我的家乡在四川】和对被救者的采访【那声谢?爱是流动的正能量】它的主要目标是完整地表现主题或某个特定的角度。除此之外,本专题还设置了微言大爱、媒体广场、各方评说、影像留白、心语心愿和互动这几个栏目,各个栏目之间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顺序也是相对自由的。

相比传统的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在版面设计方面可发挥的空间更大。网络专题的“超文本结构”开拓了传统报道中相对单调的新闻表现形式,文字、图片、表格等多媒体元素的利用,使得新闻内容图文并茂。四川新闻网“致敬!7.21暴雨考验下的中国良心”这一专题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传播符号,对专题进行整体风格乃至具体内容的准确定位。

专题首页是一张大幅照片。图片中间醒目的写着“致敬!”两个富有厚重感的红色大字,首先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其次左边是四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他们在水中搭起生命救援线,他们是救援队伍的缩影;最后作为背景的是中间和右边的四张灰调的救援图片,给人以心灵上的强大震撼。

与其他网站的专题报道不同,四川新闻网在网页设计上以大红色为主色调,在风雨中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反映出农民工兄弟用自己的行动和一颗颗火热的心为社会积聚自己的正能量。通过版式设计体现网络专题的形式美,厚重感的版式、丰富的画面语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都直接推动专题内容的传播。

六、重视网络专题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互动是网络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特点正逐渐改变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以前受众往往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报道的新闻信息,很少有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机会。网络媒体使这一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和观点,甚至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环节,甚至可以对网站信息的选择和形成影响。

网络新闻专题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设置互动性栏目,如网友留言、网友评论、在线调查、参与报道等。网络新闻专题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这个特点,拉近了网站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新闻报道更加平民化。四川新闻网在“致敬!7.21暴雨考验下的中国良心”专题报道中就很好的践行了互动性和参与度的网络专题特点,在网页中设置了微言大爱、各方评说、心语心愿等互动栏目,及时地反映媒体、知名人士和网友等各个群体的声音,用受众们真实的话语不断升华四川人的形象,深度阐述感恩奋进的精神实质。

七、结语

篇8

二、要坚持“创意”的科学性

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的最可宝贵的品格,在于策划的“创意”性,没有“创意”,没有独特的构思,便谈不上策划,而只是一种常规性的计划工作。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活动十分讲究“创意”,这是记者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记者的这种“主体性”,策划活动的这种创意性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基础上的,而决不是违背科学的胡思乱想。在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中,记者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对采访报道内容的选择、表现、评价等方面,这些都必须以尊重客观存在为前提,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记者科学地运筹帷幄的结果。例如:2005年我们推出的《雷公山神韵》系列报道,在确定选题时我们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如果单从雷公山的自然风光、物种资源方面去考虑,那范围太狭窄,也体现不出它的神韵之所在。雷公山是苗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在贵州的分水岭,是亚热带难得的物种基库,它面积为47300公顷,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它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块牌子,如果我们围绕这些做文章也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但我们在策划时打破常规考虑把它做成民族文化类的系列报道。我们把选题放在人和事上,雷公山区共有5万多苗侗民族,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有国家级古建筑保护群郎德上寨、这里有苗族银饰制作之乡、有芦笙制作之乡、有热情奔放的铜鼓舞、扁担舞、还有高亢飞扬的苗族飞歌等等。经过遴选,最后我们把选题确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艺术、民族工艺制作、民族歌舞、民族节日等方面,共采制六期既相对独立成篇,又相互连贯的反映民族文化神韵的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在黔东南电视台和贵州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好评,还获得了2005年度贵州广播电视新闻奖和黔东南好新闻奖。如果没有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就不会有这次成功的报道。

三、要符合本民族的欣赏口味

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不是完全的记录和全盘的展示,在做这类新闻报道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民族的信仰、风俗习惯和欣赏角度,换言之,就是要充分考虑各民族的禁忌,在确定选题时要有所回避和取舍。生活在黔东南的苗侗等民族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朴实真纯、乐观宽容,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同时,在他们生产、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禁忌。他们乐于向世人展示他们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和各种民族文化,所以,我们在策划此类新闻报道时要迎合少数民族同胞的这种心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外界的交流活动的增加,少数民族同胞的思想意识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也逐渐地接受一些外来文化,一些原有的禁忌也被解除。黔东南从江县岜沙苗族是一个崇拜树的民族,他们认为一个人就是一棵树,在岜沙,人一生下来其父就要种一棵树,人死时要用当年种的这棵树埋葬,死人下葬后再种上一棵树,表示生命的轮回。因此,在岜沙是找不到一座坟的,他们认为每一棵大树都是他们的祖先,他们这种奇特的丧葬文化曾吸引很多学者和新闻界人士,但绝大多数都是无功而返。2006年,我台的两位记者前往从江县岜沙苗寨拍摄采访《人树合一的岜沙》,在采访过程中恰好遇上村里有老人过世,他们前往拍摄,遭到拒绝,后来在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记者才如愿以偿地拍下了岜沙树葬的珍贵画面。

四、要讲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的行为带有明显的群体性,它的要求高,涉及面广,往往需要记者、编辑以及领导群策群力,共同谋划,有时甚至需要外界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民族文化类新闻报道策划是属于一种群体,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比如,我们在策划《雷公山神韵》时,前后策划四五次,参加策划的人有二十来人,涉及到采访、编辑、后勤保障部门,还有雷山县委宣传部、旅游局、广电局、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的有关人员,我们分三组人员拍摄,包括每组拍摄的细节、外景主持人出镜、采访的内容以及各组之间拍摄内容的衔接都充分考虑,然后各组又进行小策划。由于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所以此次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9

二、专题的选题策划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端午蕴涵的意义;

2、端午节也不失为与家人团聚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3、体现端午风俗,弘扬民族文化,烘托节日气氛,为各地文化风俗的交流建立平台。

三、专题的角度策划

1、中国传统节日渐渐被西方节日吞噬

2、回顾历史,追忆先人

3、回温端午传统风俗

4、珍惜我国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工作。

四、专题的内容策划

1、核心信息是弘扬端午传统文化。

2、在时间维度上,我们将从端午节的源起、习俗等方面设置栏目。

3、在创意的维度上,我们将设置一个栏目让大家更加了解端午节的各个方面。通过我们策划的活动,向亲戚朋友们发送自己的创意祝福短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为中国传统节日增添一份静谧良好的气氛。

4、重点式版面是我们专题的结构方式。每一个设置的栏目都是围绕端午节这个主题的,反映端午节的每一个方面。

五、专题的形式设计

我们采用的是绿色背景,稍带粽子图案,运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使专题显得更为丰富多彩,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体验感受。

重点式版面,专题的核心信息被安排在屏幕的中间地带。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分别位于屏幕两边。

六、各个栏目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内容

(1)端午节的起源

(2)端午节的习俗

(3)端午节诗词

(4)健康端午

(5)参与端午

(6)端午节祝福

七、端午节活动

Part 1:聚精会神——观看赛龙舟录像

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龙舟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Part 2:秀出你的手艺——包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Part 3:眼明手快——端午小游戏

通过在端午游戏网站上举行的拯救屈原游戏比赛,通关时间最短的优胜者,将获得美味粽子奖励。

操作说明:

方向键控制移动,空格攻击鱼群。

八、 端午节祝福

端午送祝福必不可少,我们征集了众多端午创意短信,来传达心意。

创意短信: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糯米粘着红枣香,棕叶包着朋友情。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叶飘香鼻尖传。片片芦苇片片情,点点红豆寄情谊。粒粒红枣心欢喜,滴滴雄黄吉祥意。年年岁岁端午节,分分秒秒幸福时。

九、 端午节健康

鲜艾叶烟熏能杀菌

西医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建议:对患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的儿童要慎重佩戴,以防香囊内的芳香药物引起患儿不适症状。

粽子是消暑良“药”

篇10

“新闻淡季”具体来说就是媒体上缺乏吸引受众的新闻热点,尤其在社会生活较为平静的时期,发生较大新闻事件的几率不大,于是出现鲜活稿源偏少、时效性差、质量下滑、受众关注度降低的现象;再就是指假日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活动、经营活动明显减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静止,新闻报道受其影响,容易呈现出疲软态势。笔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也常遇这样可怕的“黑色星期一”。

那么,“新闻淡季”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在“新闻淡季”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完全可以做到淡季不淡,不但有新闻可报,而且还能出新、出彩,能利用“新闻淡季”采编出新闻精品,让受众眼睛一亮,提升自己在新闻竞争中的地位。

这里以笔者亲历的三个新闻策划为例,来探讨如何使“新闻淡季”不淡的问题。

化静为动 池水兴波

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利用“191传呼”办假证泛滥成灾,它带来的直接危害是使城市“毁容”。新闻单位对此进行过大量报道,有关部门也下力气打击过,但就是根治不了,“191传呼办证”成了“城市毒瘤”、“城市牛皮癣”,对此似乎无计可施了。2000年末至2001年初,我们在“新闻淡季”里进行了这样的选题策划:把“191传呼办证赶出长春”。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如下方案:

第一步:对城市“牛皮癣”现象及危害程度进行轰炸式报道。如当时一家维娜斯婚纱影楼开业的第一天,大玻璃厨窗上就被用电喷枪喷上了“办证191―×××××”,极其醒目,气煞了老板,但又无奈。记者对此进行采访,图文并重发新闻,这一系列报道共10篇,使长春人和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步:进行暗访,并与警方合作“抓现行”,并作报道。记者佯装要办证件,与办假证的人取得了联系,当进行交易时,事先埋伏的警察出现抓了个正着。从暗访到“抓现行”到警方对其处理,又出了6篇新闻稿,并配发图片。读者对此很感兴趣。

第三步:采访“联通寻呼”部门、电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对这些有关部门的说法进行报道。当时“联通寻呼”称寻呼虽然是他们的业务,但没有办法限制(191是全国寻呼,人可以在异地,还不付长途费用,管理有困难),我们把这一说法也进行了报道,结果读者反响强烈,纷纷写信和打电话给报社谴责这一说法,我们也进行了报道,先后又出了9篇新闻。

第四步:采访长春市“两委办”,由官方出面推动问题解决。在前三步的推动下,在长春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也引起了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们去找“两委办”的领导采访,他们很快答应通过市委和市政府的力量来处理这个问题,决定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并成立领导小组。工商、联通、公安等十几个有关部门和市委宣传部、各区委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把191传呼办证赶出长春”。会后各部门立即行动,分别拿出有效办法。对此我们又采写了7篇报道。

第五步:对“人民战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并配发言论。在长春市“两委办”的推动下,一场打击和清除“191传呼办证”的人民战争很快打响了。各行各业,大专院校、小学生、街道居民都纷纷走上街头清除“牛皮癣”;公安部门用各种手段严厉打击,抓到很多办假证的不法分子;联通部门也拿出行动,对群众举报的办证191传呼号进行封杀……这些新闻我们都进行了报道,先后发表新闻和言论28篇。

此后,“191传呼办证”在长春绝迹,城市容颜焕然一新。这一策划,产生了60篇新闻及言论,不但缓解了淡季稿荒问题,还与有关部门及广大读者产生了很好的互动,也为长春办了一件好事。这一策划的成功,是记者运用“化静为动:池水兴波”这一新闻策划理念的结果。在“新闻淡季”,一定要学会化静为动,在这个选题中,市容被破坏、传呼办假证分子、联通等有关部门、公安、市民、两委办等都是“静”的,都不出新闻,后经记者的推动都“动”起来了,成了新闻生长点。原先似乎呆滞、凝固的现状,经过记者“搅动”,就“搅起一池春水”,使这些“静”都变成了“动”的因素,新闻也就由此源源而生了。

“无中生有” 小题大做

本文所说的“无中生有”并不是词典上定义的“凭空捏造”之义,也不是兵法上说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新闻策划中的“无中生有”具有老子主张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朴素辩证法意味,但更进一层:在现实社会中,对众多司空见惯的现象或事件,人们见怪不怪,哪怕它是错的,也熟视无睹,在人们的视野中、意识里,它是“无”的,在众多新闻媒体的眼中它也是“无”的,是无新闻价值的。“新闻淡季”时,成功的新闻策划就应该抓住这种“无”,记者和编辑们就应该在这种诸家皆看“无”的现象或事件中采编新闻,使新闻源源不断地从它那里生长出来。

同样,“小题大做”在新闻策划中也不是贬义词,它是指把小新闻的大本质、大意蕴挖掘出来,达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在“新闻淡季”,通过“无中生有”,再进行“小题大做”,就可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出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2002年末至2003年初在长春晚报上开展的“长春反脏话行动”系列新闻报道策划,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当时的长春有一种让女士和外地人很尴尬的现象: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乘人员、一些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等经常口出脏话,甚至还骂人。这给长春的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时逢“新闻淡季”,我们进行“长春反脏话行动”的新闻策划,把这个人们眼中“无”的现象,做了一番“无中生有”、“小题大做”,采编了47篇新闻报道和言论,还有大量新闻图片。这组报道发表后,长春说脏话的现象大为减少,文明说话之风兴起。当时,这个策划方案及其实施是这样的:

1.对说脏话现状进行广泛采访。记者明访、暗访结合,对出租车、公交车和其他一些窗口行业进行了全面的采访报道。

2.与公交部门合作,发出倡议。经过对说脏话现象的报道,引起公交部门的重视,此时我们派记者与长春市公交总公司联系,请他们发出倡议,不说脏话、反脏话。公交总公司领导很快同意,并写出倡议书,提出对本单位职工说脏话者的处理办法,严重者要下岗参加培训。倡议书全文发表,并配以言论,得到长春市民的广泛响应,对这些响应又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3.个案报道。对一些做得好的、采取新措施制止脏话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报道,对因说脏话而受到批评或处分的单位和个人也予以报道,但更讲究策略,把握分寸。

4.采访窗口部门,并与其互动。对窗口部门的好做法及约法三章等,都作了报道。

5.采访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并与其互动。与金达峰出租汽车公司沟通,使其带头发出出租车司机不说脏话的倡议,并制定反脏话规章制度。对这些均进行报道,同时对带头倡议不说脏话、制止脏话的出租车和公交车司乘人员进行报道。

6.采访大学生,并与其互动。对各大学响应不说脏话的认识、观点、举措等情况作了大量报道。

议程设置 民本为上

运用议程设置理论,为公众设置一个感兴趣且涉及大多数公众利益的话题,与公众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产生新闻,可能把“新闻淡季”变成“新闻旺季”。但在议程设置中要始终坚持“民本为上”的新闻策划理念,关注民生,关注大众利益。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响应而产生互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小区物业管理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有的与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有些问题虽然与居民利益有很大关系,但居民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利益受到侵犯还以为是合理的等等。为此,在2003年7月的“新闻淡季”,记者进行了“小区物业出租公共用地租金归物业公司是否合理”问题的策划。这个策划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的:

1.以小区汽车占路,业主反映为由头抛出话题。当时的长春威尼斯花园是高档小区,小区内环境有北方江南风韵,但小区内的道路和休闲场地均被物业公司出租了,作为停车位,租金还很高。走进这个小区,满目皆是停在路上、人行道上、休闲地上、居民出路口处的小汽车。记者通过采访居民,得知居民对此有很大意见,但是不知道物业公司这样做是不是合理。记者把几位居民的意见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在长春晚报上作了报道,并设热线电话接听各界观点。

2.各界观点、问卷调查。通过热线电话接听到很多观点,有的读者还亲自来报社反映问题、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就将其汇总归纳后,图文并重地进行报道;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报道了分析结果。

3.采访物业公司。通过第一、二步营造了舆论,然后采访物业公司,听听他们的意见,并将他们的说法进行报道;物业公司的说法又引起各界的评论,把这些评论择要报道。

4.采访房地部门。对房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意见进行报道,同时把他们的一些做法和将要进行的改革也公之于众。

5.采访房地产法律专业人士。把问题提交到法律的层面,采访司法界人士、律师等,报道了他们的观点;同时探讨了我国在物业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6.促进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言论分析,问题明确了。为了使问题的解决更有可操作性,我们突出报道了司法界人士提出的建议:小区应该成立业主委员会,涉及业主利益的事情由业主委员会来决定,重大问题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表决。记者随即采访物业公司、房地部门,请他们谈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意见,并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这个策划共发表新闻报道和言论62篇,使当时的长春着实热闹了一番。此后,物业公司把收的租金转到了业主的账上,租金的使用需要通过业主来决定;房地部门也颁布了红头文件,要求各小区都成立业主委员会。现在的长春各小区都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这应该说与当时的新闻推动有很大关系。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陈寅主编:《非常新闻策划大道》,海天出版社2004年版

篇11

    深度报道与新闻策划考量着新闻从业者的业务素质,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生活底蕴,更需要有驾驭新闻事件全局的能力。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要注重对于人才的投入和培养,这是做好新闻策划和深度报道工作的首要因素,也是重中之重;其次,要看清广播的劣势,突出特点。尽管没有画面,但作为广播从业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言、音乐、音响等三种声音的表现手段,构架多样的结构形式,表达丰富的信息内容,做到先声夺人。也许有人会质疑,仅仅通过声音,是否能够支撑起以深刻见长、需要详尽分析的深度报道样式呢?答案当然是“能”。广播本身就是声音的艺术,只要操作得当,策划到位,深度报道完全可以成为展现广播魅力的一朵奇葩。

    以包头交通广播来说,近年来,在广播媒体专业化、本地化的“窄播”策略的制定前提下,对于深度报道和新闻策划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细致地讲,每周五频率新闻部都会召开编前会,就一周的节目内容、时事话题进行讨论,筛选出重要话题,制定出下一周的节目主题和宣传方向;在每天的早新闻节目之后,召开编后会,节目人员对于市民参与话题的导向进行分析,对节目宣传的优缺点和节目中反馈的复杂信息进行研判,对次日的宣传思路进行调整,做到一起重要新闻事件,一天一个角度来阐述,让听众的收听形成持续性,并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延展话题的深度,全方位地做出真实客观的报道,以此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发挥媒体的正能量。

    二、运用优势、突破自我

    1.标新立异:新闻策划要有新意,力争做到与众不同。深度新闻报道通常是策划性的报道,在进行新闻策划的过程中,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记者编辑,都要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策划的新闻点要力争打破常规,有新意,从报道选题到报道角度,从报道方式到报道手段,都需要精心设计和大胆创新。

    2012年,我们曾经深度关注了国内车主普遍反映的“奥迪车A6L2.4车型烧机油”的现象。这个问题,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在内,都在报道后没有得到厂家的认可与解决,无果而终。包头交通广播另辟蹊径,从奥迪的品牌形象入手,从消费者对于这一品牌的忠诚与信任度谈起,策划展开报道。通过记者现场连线、热点跟进、汽修专家做客直播间、新闻评论员点评等一系列的举措,最终促成了包头本地的4S店与厂家经过积极协商后,答复消费者免费更换发动机并延长质保期限,赢得了听众的赞誉和信赖。

篇12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05-02

1 英国《卫报》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历程

1.1 数据博客:《卫报》数据新闻的开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放和鼓励用户网上分享成为最显著地特点。英国《卫报》抓住这个特点在互联领域开辟了新天地。2006年英国《卫报》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迅速的特点,在网上优先报道新闻,建立新闻网站,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慢的缺点,走出了打造全球领先的新闻网站。

2009年《卫报》走上了数据新闻的探索之路,并在其网站开创“数据博客”专门报道数据新闻。自“数据博客”开创以来,至今已经了数千则新闻。这些“数据博客”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地图、交互式图表、和表格等多种形式,涉及从国内到国外,从政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数据新闻报道来说,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就是一大挑战。数据来源有很多种,政府和企业的统计、研究机构、国际组织、新闻报道、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民意测验以及自身采集等,都是获取数据的途径。

《卫报》制作数据新闻的主要来源政府及政府组织是主要数据来源。在2009―2013年的219个样本数据新闻中,数据来源于政府及政府组织的占50%。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及政府组织具有政治上的嗤性,信息源可信度高;另一方面英、美等政府都建立了专门的政府网站公开信息,其中的数据量大,用户获取数据简单。

在“数据博客”中,用户可以根据每篇数据新闻中注明的链接免费下载数据新闻。同时“数据博客”开放评论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也可以对新闻报道提出疑问,并将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与编辑进行交流和沟通,促使新闻报道更加地完善,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的面貌。通过“数据博客”的评论平台,数据新闻的双向互动效果更加明显。相比传统媒体的单向互动或双向互动如读者来信,数据新闻因及时报道,符合受众的口味而深受追捧。此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正在浏览的新闻报道分享到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等多个渠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并进行互动。

1.2 可视化新闻报道+受众参与:《卫报》的数据新闻开行业之先

《卫报》的数据新闻引起大众注意的是报道2010年伊拉克战争事件。“之前关于战争死亡人数的报道媒体都是罗列数据报道,但是《卫报》使用的是谷歌的地图以及免费软件Google Fusion Tables制作了一个免费点图,用户只要将鼠标移到任何一个位置就可以看见这个地点的伤亡情况、伤亡人数和时间,让读者身临其境,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体现了战争的残酷”①。

相比传统媒体枯燥乏味的文字报道方式,数据新闻使用户看到了更加生动灵活的新闻报道,使新闻具有立体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二维时代,创新了数据新闻报道。通过平面和视频的完美结合,运用数据使新闻呈现出生动化和立体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视化,激发读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手握话筒,新兴媒体赋予了公众更多意见表达的平台,传统媒体丧失了纸媒时代的权威。然而《卫报》没有畏惧“纸媒消亡论”,而是勇敢地迎接这一挑战,成功转型。《卫报》采用公众的消息作为自己的选题或者内容。同时《卫报》将自己研发的软件免费公开在网上,并开设相关辅导课程,受众通过课程了解如何使用网络工具和编辑数据新闻,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受众也能体验“记者”的工作,大众传播的双向效果更加明显。

1.3 数据新闻团队:《卫报》数据新闻的人才支撑

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能在世界领先,离不开它专业化、全方位的数据新闻团队。

《卫报》的数据新闻团队由5人组成,由新闻专业人员与数据分析人员、技术人员组成,其中数据分析者融入到媒体生产的各个环节,甚至参与采编写的过程。数字新闻部根据新闻选题进行海量的搜集分析数据,经过收集、筛选、分析数据后,利用动态图和交互式图表,将新闻生动地展示事件的全貌,从而完成视觉化新闻叙事过程。

2 我国数据可视化新闻的探索

当数据可视化的浪潮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时候,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叙事形式已不再适合现在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制作出方便、快捷、易读的新闻成为媒体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以网易、新浪、搜狐、财新网和央视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以及电视媒体率先开始了数据可视化的实践,例如,网易的《数读》,搜狐《数字之道》,财新网《数字说》等,传统媒体数据可视化亦开始尝试。

2.1 央视新闻的“据说”“数说”系列

数据可视化新闻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的生产制作的流程,而央视作为国内的权威媒体重要的信息窗口,在新闻数据可视化的探索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在2014年,央视与百度数据团队合作,推出了“据说春运”系列新闻节目受到了广泛关注。“据说”系列新闻是电视新闻与大数据的结合,它主要是由百度大数据团队每日通过筛选、整合网民对数据的搜索、移动设备的GPS定位等各种的信息深度挖掘数据,并依据新闻的主题对数据进一步的筛选、整合来制作清晰明了的可视化新闻。“据说春运”系列新闻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支持,其后,央视又相继推出了“据说春节”“据说两会”等系列数据新闻。

2015年国庆期间,央视倾力打造的大型全新的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在央视一套的《新闻联播》中连续播出,同时《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也相继播出。“数说”共7集,分为:《远方的包裹》《通向世界的路》《文化的旅行》《奔跑吧!能量》《食物背后的故事》《丝路,走起》《中国制造,您选啥?》是央视为“一带一路”打造的特别报道。该节目挖掘超过1亿GB的数据,通过主持人欧阳夏丹的脚步逐步带领观众重走“一带一路”,通过解说让观众知道“一带一路”重要的政治与经济价值,它与每个百姓休戚相关。让沉默的数据说话,它们呈现出来的,是“一带一路”国家间前所未见的联系图景,对电视观众来讲,这样的节目令他们耳目一新。

2.2 《新华日报》党政新闻数据可视化的探索

近年来,《新华日报》不断探索可视化数据新闻在我国传统纸媒中的运用,和报纸内容的可视化表达。在重大的会议讲话中,多次运用内容可视化的手法来传达一些重要的会议内容。例如,在《新华日报》2013年一期的报道中,就曾用新闻小图标和目录提纲的图解方式来传达最新的新闻内容。其中通过提炼关键词,绘制通俗易懂的信息图表,将要点、重点一一拎出来,使内容清晰明了,一览无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新华日报》不断尝试运用可视化的数据新闻表达方式来对一些重大政策文件进行拆分解读,使晦涩的文字生动起来,更便于读者对关键信息的获取,使读者的阅读变得轻松愉快。

3 我数据可视化新闻的发展策略

相比较《卫报》而言,我国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制作方面存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不足、团队建设乏力、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我国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事业,学习《卫报》在可视化数据新闻制作方面的经验,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3.1 建立基础数据库,打造个性化的新闻内容

数据可视化新闻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正如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的制作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数据的支撑。我国数据可视化新闻的发展缓慢,除了公开数据的缺乏,还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虽然,我国2007年就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条例》,但我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所欠缺。对于数据新闻的数据源来说仍然不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

从长远发展来看,数据新闻不能单靠“拿来主义”,打造个性化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内容,将符合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闻内容推送给用户。当前用户不缺信息,缺乏的就是个性化的信息,任何用户不希望看到一个又一个雷同的内容。内容同质化不仅会造成用户阅读兴趣的降低,而且平台更容易流失读者数量。

3.2 组建专业化的制作团队

虽然我国数据可视化新闻已经开始发展,但是却没有得到媒体从业人员足够的重视,数据新闻制作团队往往存在分工不明、岗位设置笼统,缺乏专业化的数据可视化人才等问题,使我国数据可视化新闻的制作缺少有力的支撑,因此制作出来的数据可视化新闻常常不尽人意。因此,建立专业化的数据可视化新闻团队常常是我国媒体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3.3 甄别伪数据,使信息真实可靠

数据新闻还应强调记者核实事实的职责,避免过度使用数据。记者在利用“大数据”进行新闻报道时,许多原始数据的来源于互联网、政府、企业公布的预算,从官方的移民信息中鉴别、筛选出报道角度和有用的数据。

互联网中的信息并非全是真实可靠的,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有责任甄别互联网中的真假信息,报道的过程也是一个核实信息的过程。因此,媒体从业者要增强责任心,注意避免滥用数据,误导受众。

3.4 设置数据新闻奖项,提升数据新闻制作的影响力

从最近公布的2016年中国新闻奖和韬奋奖的获奖作品中,没有数据新闻这一评比单元。从媒介的实践来看,制作数据可视化新闻耗时、费力,在媒介内部新闻制作部门,还没有形成将可视化数据新闻创作的氛围。因此,制作精良的数据新闻的作品寥寥无几。 从新闻奖的评比来看,适当设置一些数据化可视新闻的奖项,有助于引导媒介从业人员向数据新闻制作的方向努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用户。

参考文献

[1]滕瀚,张双弓.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生存之道――以英国《卫报》为例.新闻世界,2014(6):104-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