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医学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医学特点

篇1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构成中的比例和绝对数增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2.4%~71.0%[1]。因此,正确诊断高血压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对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在我院疗养的140名休养员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并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疗养的140例老干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其中高血压组62例,男性52例,女性10例,年龄66~94岁,平均年龄(78.38±8.70)岁。临床诊断(按WHO标准)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正常血压组78例,男性67例,女性11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7.26±9.34)岁。2周内非同日偶测血压

1.2 方法 所有休养员入院后停用所有降压药物3d,行24h ABPM。采用日本生产的TM2421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日间(6:00~22:00)每30min自动充压并记录1次,夜间(22:00~6:00)每1h自动充压并记录1次,连续记录24h血压。有效测量值范围为收缩压60~260mmHg,舒张压40~160mmHg。监测值超出上述范围时,监测仪自动删除后重测补充。统计分析参数为: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h平均压(mBP):平均脉压(mPP):24h收缩压及舒张压总负荷值[总负荷值:即24h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次数各占测定总次数的百分比,分别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压力总负荷值] ;动态血压变化趋势图。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处理。所得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

2 结果

140例休养员ABPM结果(表1)。

2.1 老年高血压组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与血压正常组明显不同。正常血压组血压均值SBP与DBP均呈白天高、夜间低的规律。血压的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形,血压在6~7时开始增高,8时以后渐呈平稳状,大约持续16h,20时以后血压开始下降,最高血压多见于上午9时~10时和下午15时~18时,最低血压多见于0时~1时,大约持续4~5h,呈“杓”型变化。老年高血压组24h动态血压波动趋势也呈昼高夜低的节律变化,凌晨2时~3时段最低,4时开始爬升,6时迅速增高,8时~10时段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午后13时~15时时间段有多次高峰,日间维持较高水平,9时~10时段维持较低水平。但与正常老年血压组夜间血压下降>10%的“杓”型走势图比较,高血压组走势图杓底明显变浅,其中12例患者昼夜波动消失,占19.3%。

2.2 老年高血压组与老年正常血压组ABPM结果比较,各数值均有明显的增高(P

2.3 白大衣高血压(WCH):62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例(8.1%)ABPM正常而偶测血压升高,符合WCH诊断。

3 讨论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与老年正常血压组之间的动态血压波动规律,有助于临床上准确地控制高血压。

本研究表明:老年正常血压组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符合生理节奏性活动[2];而老年高血压组的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与老年正常血压组明显不同。老年高血压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性变异缩小,杓底变浅甚至消失,与既往报道相符。大量研究证明,非杓型高血压比杓型高血压有更严重和更多的靶器官损害;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非杓型高血压比杓型高血压有更差的预后[3]。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主要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机制的影响及人体固有节律的调节[4]。高血压患者夜间交感神经活性较正常人明显亢进,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夜间血压也呈持续增高水平,造成靶器官损害,另外,血压昼夜节律的存在也取决于组织器官灌注良好[5]。因此,血压节律消失一方面造成靶器官损害,另一方面意味着靶器官的缺血损伤。ABPM可全面反映全天的血压变化,依据ABPM的峰、谷时间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定时、定量给药,既保证疗效又避免副作用,是目前评价抗高血压疗法最有效的方法。

WCH的诊断标准就是偶测血压高于正常范围而ABPM正常。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偶测血压容易测得过高。因此,白大衣高血压在老年患者中更普遍。24hABPM可克服测量中的偏差和白大衣现象的影响,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可对血压进行多次、反复测量,因此能更全面、更详尽地观察患者1d的血压动态变化,因此ABPM是诊断WCH的最好的方法。

篇2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9(201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Study on Blood Pressure Load and TCM Syndrome Patterns in Elderly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Xiong Wei,Li Hao //Xiyua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load and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 patterns in elderly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One hundred thir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re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were chosen and classified into 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hyperactivity pattern,phleg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asis obstruction syndrome pattern,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The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s were performed.The difference of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pressure loa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d by TCM syndrome patterns.Results The 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hyperactivity pattern (P<0.05).The daytime and nocturn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load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two other patterns (P<0.05).The nocturnal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oad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hyperactivity pattern(P<0.05).Conclusion Blood pressure load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hyperactivity pattern,phleg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asis obstruction syndrome pattern.It indicated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in elderl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was more seriou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blood pressure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organs damage.

Key words:elderly;essential hyperten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pattern;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blood pressure load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老年性疾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备受重视。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BPL)即一定时域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DBP)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率[1],对于预测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s damage,TOD)有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观察不同中医分型血压负荷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0年7月―2011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的老年高血压1级、2级患者,共入选133例。男62例(46.62%),女71例(53.38%);年龄60岁~79岁(68.18岁±5.26岁)。合并糖尿病11例,冠心病11例,脑梗死后遗症期2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血压符合14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180 mmHg或(和) 90 mmHg≤舒张压<110 mmHg。中医辨证分型: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选择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型:眩晕,头重如裹或头部刺痛,胸闷,刺痛彻背,恶心吐涎,口唇指甲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脉弦涩。阴虚阳亢型:眩晕或头痛,腰膝酸软,面红目赤,五心烦热,耳鸣健忘,口干,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肾虚型:眩晕或头昏,腰膝酸软,疲乏无力,手足心热,夜尿频多,健忘,遗精,口干,或畏寒肢冷,舌红少苔,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1级或2级);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初诊或近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具备下列一项者,均予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级高血压;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基金项目(No.2007BAI20B072)1.5 动态血压监测 ABPM采用美林公司无创性袖带式自动血压监测仪,设定白天(06:00~22:00)和夜间(22:00~06:00),测量间隔白天30 min,夜间60 min,仪器自动充气测压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心率4个数据。有效血压读数标准:收缩压(70~260)mmHg,舒张压(40~150)mmHg,脉压(20~120)mmHg,无解释理由均为无效记录。24 h有效测量次数需大于或等于设定次数的80%,记录白天夜间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率。

1.6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133例入选的患者中,不能配合完成调查者及ABPM者11例,故共有121例纳入分析。其中,阴虚阳亢证组51例(42%),痰瘀阻络证组33例(27%),肾虚证组37例(31%)。各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及收缩压负荷值 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组(P

表13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及收缩压负荷值比较(x±s)

2.33组患者平均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值 3组白天平均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白天及夜间舒张压负荷比较,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

3 讨论

近年来,ABPM在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其优越性,动态血压监测可避免测量者的偏差,对于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更可靠诊断高血压及判断降压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4]。ABPM中SBP 或DBP负荷值≥30%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已成为目前WHO高血压诊断中的偶测血压标准的有力补充,并且血压负荷值对评价血压升高程度及波动性较血压均值更具价值[5]。本研究以高血压1级、2级患者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冀望高血压早期阶段,了解高血压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的趋势,以便患者能够早期预防与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敏感性明显高于血压均值,而且SBP血压负荷更敏感,SBP血压负荷高的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在靶器官损伤程度上,白天、夜间及24 h动态血压负荷值中,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更高的评价意义[7]。

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在高血压治疗中,中医药对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中医药可明显减少西药降压的毒副反应,协同增效,促进靶器官保护,减少致残、致死率等多个方面突显优势。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肾虚则水不涵木,可致阴虚而不能敛阳。因此,随着病程进展,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则阴损及阳而形成阴阳两虚。肾阳不足则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血液运行而发为眩晕。本研究结果表明,肾虚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不稳更加明显,对加剧靶器官损害具有较大的风险,临床中对肾虚证的高血压患者应更注重稳定血压,并进行早期防治靶器官损害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邢绣荣,华琦.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6,4:2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7.

[2] 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 贾友宏,王永强,鲍景隆.血压负荷与诊室血压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10(6):3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

[5] 程曼丽,刘全胜,董广新.血压负荷值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1997,26(3):1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

[6]Giuseppe M,Emilio N,Giuseppe A,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24 h blood pressure load and target organ[J].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2001,6: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7] 李山梅,杜惠敏,刘勤.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值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0):8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1.

作者简介:熊伟(198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邮编:100091);李浩,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收稿日期:2011

篇3

身上“痒”,人们常常觉得是不爱干净闹的。其实,“痒”也是身体有恙的表现,甚至有时它还是某些体内恶性肿瘤的外在表现。

国外医学文献阐述,痒与内脏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原因目前不明,专家推测可能是肿瘤组织细胞会产生组胺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后,刺激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尤以发病初期表现明显。

数据显示,有16%-30%患恶性淋巴瘤的老年人,25%的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病人,25%-60%患癌症的老年女性,50%的直肠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

由癌症所导致的痒,与一般的痒是有区别的,其特点是:平时无瘙痒史而突然发生顽固性的全身痒,皮肤表面一般看不到任何变化,仅仅是难以忍受的剧痒;与气候变化无关,用任何止痒药物均无效。

而局限性瘙痒有时会提示邻近部位出现了肿瘤:如外瘙痒常见于子宫颈癌,肛周瘙痒提示肠癌,鼻孔壁瘙痒可能有脑瘤。但瘙痒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与肿瘤无关。

因此,对皮肤原因不明的持久性瘙痒,不能一抓了事,应尽早查明,及时诊治。

尤其提醒以前没有患过皮肤病的人,在没有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及其他因素刺激时,突然发生持续的、剧烈的皮肤痛痒时,应马上到医院检查,排除疾病可能,以免耽误病情。

老年胆石症4特点

文/惠森

1.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老化,免疫力低下,对炎症应激能力减退,临床表现与病变严重程度不符。

2.由于胆囊收缩能力降低以及奥狄括约肌功能不良等,使肠道内细菌上行感染的机会增加,胆道感染发生率高。

3.起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症状凶险。易引起胆囊积脓、胆囊缺血坏死穿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甚至并发腹膜炎,休克发生率可达50%以上。

4.常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甚至几种合并症同时存在。

五个信号 自我判断高血脂

文/黄博

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及中风的危险因素,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现高血脂并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呢?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加以判断。

1.经常头昏脑涨或与人讲话的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睑黄疣是中老年女性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

5.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黏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去外地看病注意啥

甘肃副主任护师 王锦蓉

由于医疗技术的差异,有些病人需要到外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但越是顶级医院,越是人满为患,一号难求。所以,去外地看病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备而去。

篇4

据2010年我国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北京市在第6次人口普查中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人占1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8.7%。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1.2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老年医学是一门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学科,老年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科。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到2020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7.17%,总数达到2.48亿[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老年医学,培养更多、更好的老年医学人才,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3教学实践

老年医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着需要探索与改进的地方[4、5]。人体各脏器老化及退行性变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之复杂多变的疾病状态,这常常是老年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6]。各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既存在疾病管理的问题,又不单单是单一专科疾病的诊治,诊疗思维有所不同,这相应的要求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与专科的教学实践有所区别,有所强调,有所转变。这是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更新与改进的地方。为了促进老龄社会健康稳步的发展,培养熟练全面掌握老年医学知识的人才,需要我们不断根据老年医学发展特点改进教学实践工作。

2老年共病管理理念与教学实践

2.1老年共病的特点

据统计,在65岁~69岁老年人群中有32%的人患有3种及3种以上的慢性病,在80岁~84岁老年人群中这一比例则上升到52%。这使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死亡率、住院率升高,更易出现不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之间作用,不良反应等问题[7-9]。老年共病的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包括中药及西药,种类多,数量大,服药时间及服药剂量不易掌握,差错率高,且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增多,容易出现肝肾代谢负担,药物蓄积等不良反应[8]。同时,有的老年患者共病中的每个疾病的治疗方案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互矛盾,如某位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冠心病和消化道出血,此时,抗凝与止血治疗需权衡利弊,以期降低医疗风险,取得对患者预后最佳的效果。

2.2老年共病的管理

2012年,美国老年医学会首次提出了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并于同年编辑出版《老年共病管理策略》的指南[10]。该指南强调了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遵照患者意愿,结合循证医学证据,考虑预后,权衡利弊等因素,管理共病。该指南强调了个体化建议,并指出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患者实际情况,更加贴合实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老年共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共病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主要包括疾病状态、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营养、心理等方面。其在疾病的诊治与教学实践中同样有重要的作用[11]。

2.3共病管理与教学实践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即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也是一个老年科医师天天面临的医疗问题;是老年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是人文关怀与循证医学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我们需要思索与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通过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提出与推广,可以提高老年医学教学实践效果,可以更加明确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需要全方位评估,多学科考虑疾病管理,通过强化老年共病管理理念,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可以使学生对老年医学有更深入的理解,能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强化老年医学整体治疗观念,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实习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从事老年科工作,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各个不同专科工作的医师,都将面临着老年患者,这些老年患者中也将存在老年共病患者,这些患者是不同专科医师处理的难题。如果能够在教学实习阶段就有共病管理的思维及实践基础,则能更好的应对后期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预期的治疗效果。这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因此,有必要将共病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1提高教师对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认识

通过老年共病管理理念的宣传与学习,使广大老年科医务工作者乃至各专科医务工作者,熟知老年共病管理的概念与方式方法,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塑造科学管理的氛围。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氛围,必要的知识储备,明确教学观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培养医学人才,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实践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