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09:18: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icu患者基础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①基础护理质量体现了助理护士职业责任心,助理护士的职业责任是在护士长和护士的指导下工作,同时应本着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和四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助理护士道德水平的检验,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②监护室的患者,绝大多数无生活自理能力,助理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食、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四肢以及受压部位、协助病人排痰。做各项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雾化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床单位的清洁、保持病人的三短六洁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在icu内家属无法亲自陪护,心中存在着诸多疑虑,当助理护士为患者做各项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家属永远都相信自己亲眼所看见的东西。基础护理完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护士在家属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减少了责任护士大量的工作量。树立起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助理护士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③基础护理涵盖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包括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观察、心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工作,基础护理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率和死亡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论职称、能力、学历的高低,基础护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④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焦虑、急躁、易怒、不知所措。高质量基础护理不仅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更有利于增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情感交流,为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患者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医疗氛围。
⑤护理工作是治疗的根本,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根本的根本。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沟通能力,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3]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基础护理工作是不间断的,持续的,需要护理人员来帮助完成的。[2]
监护室护理工作沉重、繁忙,因此绝大多数的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工作都是助理护士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又是由助理护士来完成的,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直接决定着护士与患者能否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只有持续的做好基础护理,建立起护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才能最终使护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做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领导满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患者 ICU 精神症状 预防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就医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尤其在入住ICU的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已经接近50%,由于老年患者在入住ICU后,因对自身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愈后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术后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如疼痛,睡眠障碍,语言表达不全等等,从而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谵妄等一系列精神症状。
通过对2009年9月-2010年6月期间,入住我科ICU的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诱发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了2010年7月至今我科ICU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发病率。
1、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6月期间入住本科ICU的老年患者(大于65岁)56人中,出现精神症状的为14人,其中14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表现为情绪高涨的为6人,表现为烦躁不安甚至幻听,幻视的为4人,表现为胡言乱语,不配合治疗的为3人,1人表现为沉默抑郁。
2、分析原因
1)环境因素:入住ICU的病人多处于不自由的特殊环境,24小时受到监护,被各种陌生的仪器,导线,管道所包围,从而引起老年患者的紧张焦虑感;其次是噪音刺激,ICU各类仪器运转的声音,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报警的声音,抢救危重病人的声音,以及工作人员的交谈都是ICU噪音的来源,ICU的噪音水平一般白天50-75分贝,晚上为40-55分贝,根据有关研究显示,每天至少有6H的噪音大于60分贝时,就会导致病人烦躁不安,刺激病人的交感神经,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从而引起头痛,睡眠障碍,以至产生幻觉等症状;此外,ICU内常使用24小时人工照明,多数老年患者不习惯在有光亮的环境中入睡,从而更加重了老年患者休息差的问题。
2)病人自身因素:有些老年患者因年龄大,原本性格内向或脾气急躁易怒,知识缺乏等,入住ICU后因气管插管,无陪护,限制探视,使用约束器具限制其活动等原因,会使患者因表达沟通不畅,护士不能很好的理解其意思或护士未及时发现其不适更进一步诱发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导致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症状。
3)病情因素:入住我科ICU的老年患者多为术后患者,因术中使用了一定剂量的麻醉剂和镇静剂,术后因老年患者自身代谢较年轻人慢,可能仍有少量药物残留体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躁动等。
3、预防护理措施
1)术前访视护理:做好术前宣教,专设术前访视人员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2H内到患者床前做好访视并进行心理护理,内容可包括:介绍科室成员及ICU护士,介绍ICU监护设备的功能以及使用各类仪器的目的,介绍术后进入ICU后应如何配合护士进行操作和手术后的功能恢复锻炼。通过术前访视,加深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加了熟悉感,在与患者交流的同时得到患者初步的信任,并使之对ICU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加强术前访视宣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术后防止出现精神症状以及术后恢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2)规范ICU的环境 :将ICU的各类仪器分类放置整齐,将抢救和监护的仪器放在不容易引起患者注意的地方,老年患者在术后返回ICU时,要告知其使用各类监护仪器的目的,以及身上各类管道的作用,嘱咐其不要随意拔除管道,以防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谈话及走路时,动作要轻柔,要及时巡视病房,尽量减少心电监护仪器,呼吸机,输液泵,电话,呼叫器所产生的报警声音,医护人员工作时避免谈及与工作无关的事宜。应鼓励老年患者白天少睡,以利于形成规律的睡眠,夜间条件允许时,可尽量减少照明,只开工作台附近的灯。如遇到抢救病人时,应注意使用床与床之间的布帘遮挡,以防给其它患者照成压力。
3)对疼痛的及时处理:术后的老年患者,往往对疼痛部位表达不清,或者因气管插管无法正常沟通,插尿管等引起疼痛,如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可根据病情,给予一定剂量的止痛药,以减少因疼痛引起的休息差,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4)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巡视:在护理老年患者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关心及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所需。护士应学习和运用各类沟通技巧,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文字表达等方式获取患者的心理需求信息。对于有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护士要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认真倾听患者要表达的意思。在ICU里,由于患者往往是一个人而没有亲属的陪护,而有时ICU护士配备又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护士就会过多的关注监护和治疗,而忽略了患者本身,因此这就要求护士在做各项治疗前要更多的患者沟通,尽量得到患者的配合,平时也要多巡视病人,及时发现病人的各种生活需要,如喝水、吃饭、大小便等问题,不要等到这些不良因素变成刺激老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生气等情绪时才发现。
5)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危重、昏迷、高热、手术、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因无法自主变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常常引起患者身体疲惫、虚弱、大汗淋漓、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并发其它疾病。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做好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床上擦浴等,以保证患者的清洁,舒适,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不适和焦虑情绪。
6)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医护人员在监护工作时,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老年患者突然出现话多,情绪高涨,行为动作反常等情况,要积极寻找原因并正确处理,要及时发现精神症状的先兆,做到早期治疗,不要等到病情恶化时才引起重视。
小结 根据以上几点的分析,在采用了上述预防护理措施后,我科ICU老年患者发生精神症状的比例较前明显下降,此方法行之有效,关心护理老年患者时,更体现出我们要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对ICU 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后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即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 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路径;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预后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对患者机体损伤大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智力及肢体障碍等问题[1]。临床研究表明,积极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2]。本研究以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路径对ICU 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核磁共振或CT 确诊。将80 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实验组:男性22 例,女性18例,年龄23~69 岁,平均年龄54.3 岁;出血量10~50ml,平均出血量24.6ml;脑叶出血16 例,丘脑出血12 例,基底节及内囊出血6 例,外囊及其他出血6 例。
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22~71 岁, 平均年龄54.7 岁; 出血量10~50ml,平均出血量25.2ml;脑叶出血15 例,丘脑出血12 例,基底节及内囊出血7 例,外囊及其他出血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主要包括:
(1)术前护理:保持患者绝对卧床,抬高床头15° ~30°,以利于静脉回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术前1d 剃去患者头发并清洗头皮,手术当日再次清洗头皮并佩戴无菌手术帽,术前8h 禁饮食。
(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状态及量的变化,并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弯折等,做好血肿引流管的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发生,并定时更换敷料,避免切口感染;术后可给予患者鼻饲供给营养,进行胃肠营养护理,保证患者营养供应,促进恢复[3]。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等变化,并适时给予脱水剂、利尿剂治疗,做好脑疝的预防和护理;观察患者胃抽吸液的颜色,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并通过翻身、扣背等办法协助患者咳痰,对于咳痰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还应注意患者压疮、褥疮以及口腔感染或溃疡的护理,以及做好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取Barthel 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定项目包括吃饭、小便、大便、穿衣、洗澡、上下楼、活动、转移、修饰等,总分为100 分[4]。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如表1。
3 讨论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后Barthe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即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 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3):111-112.
ICU患者病情危重时的生命维持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而常忽略了患者病情平稳后从ICU转移至普通病房时的过渡护理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过渡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其疾病本身及治疗显著地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的治疗着重生活质量、功能重建、生存率及治愈率,重点是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地提高转出ICU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对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转出患者给予延续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5~12月期间收住我院ICU 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满16周岁,预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转出后继续治疗出院康复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平均59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16例,大专以上9例。按住院号的最后一数字分,单数者为观察组(28例),双数者为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ICU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转出后,对照组按转出常规护理对转出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指导,观察组按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方案进行转出指导,3个月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及根据焦虑量表进行心理状态的评定。
1.2.1延续护理实施的方法 责任护士在患者转出前1d给患者和家属行转出指导,转出前的健康教育是把护理延续的第一步。将制定的联系卡发给患者,内容包括: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科室号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建立患者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爱好住址电话、当前饮食睡眠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及疾病健康情况、需重点观察指导的护理问题等。告知患者及家属转出后由责任护士专科护士定时对其进行一对一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延续护理,制定好切实可行方式方法,提高访视的成功率,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延续护理的目的及意义,让其理解、配合。
1.2.2延续护理实施的内容 ①提高患者生理机能:如:呼吸肌功能锻炼、早期康复训练;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睡眠的指导。②心理支持:ICU转出患者负性情绪与患者自身的应对方式有关,责任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发泄不愉快情绪,培养多种兴趣, 高生活自理能力;了解患者及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改进;提供心理支持,树立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家庭社会支持:指导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患者支持,帮助和理解,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④信息支持:对患者而言,他们尤其希望从医护人员处获得疾病相关信息[1];如何应对疾病,预防疾病,责任护士应和患者增加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关方面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内容包括: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每个项目为1~5分,生活质量越高,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评定根据焦虑量表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延续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确保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及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协作性与连续的护理。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2]。ICU患者入住初期,大多数时间处于病情危重、麻醉未清醒、随时可能抢救治疗阶段,当患者病情稳定,麻醉清醒后,又由于ICU特殊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改变,这种心理状态还将延伸至转出ICU后的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预后。对ICU转出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也会使得患者本人积极配合治疗,延续护理是ICU整体护理的延伸,也可促进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等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重型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危重急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多变,而且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生命[1]。重型颅脑外伤通常需进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等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需进入ICU监护,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同时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从而有利于预后。本文选取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16~73岁,按疾病种类可分为:21例硬脑膜下血肿,19例硬脑膜外血肿,15例脑出血,13例脑干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扫描确诊,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车祸、高空跌落、重物锐器打击等。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昏迷且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于ICU监护。
1.2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均于ICU监护,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颅内压等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ICU护理,以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异常情况。
1.2.1密切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心肺功能等变化,通过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护理过程中,需每30min观察一次双侧瞳孔变化,若患者瞳孔不对称,而且呼吸困难、颅内压升高,必须加强护理,以防发生脑疝。重型颅脑外伤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了,为防止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护理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心电图变化。
1.2.2心理护理 ICU患者因身体、精神承受巨大压力,极易出现烦躁、恐惧、绝望、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尤其是ICU中的仪器声、报警声以及周围患者声,会加重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在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和患者沟通交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3基础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基础护理主要包括:①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2次/d口腔,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尿道口,避免尿道口感染,并注意引流袋位置比膀胱低,以防尿液反流导致泌尿感染。②术后,严格无菌操作给予患者术腔引流,按时清洁引流管,以防医源性感染。③必须更换衣、鞋、帽,戴口罩后,医护人员才能进入ICU;④术后,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以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恢复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2.4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ICU患者因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等,应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并做好相应护理。
1.2.5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主要包括:①禁止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患者,将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变化,确定其呼吸道是否阻塞;②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呕吐物、分泌物,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防误吸堵塞呼吸道;③术后患者若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需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即患者呼吸不畅、咳嗽有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动作轻柔给予患者15s吸痰;④若患者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难以吸出,需每小时在气道滴生理盐水,确保呼吸道湿润。
1.2.6康复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极易发生智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需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具体为: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逐渐锻炼大关节、小关节,且逐渐增加运动幅度[2]。若早期患者因疼痛不愿锻炼,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鼓励安慰,并按摩肢体关节,促进肢体功能和肌力恢复。
1.3效果评定标准 详细观察记录ICU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病情等变化情况,以痊愈、有效、死亡表示患者ICU护理后效果。痊愈:ICU护理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有所改善,颅内血肿有所清除;死亡:患者无生命体征。将痊愈、有效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2 结果
经术后ICU护理后,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为95.89%,其中痊愈55例(75.34%),有效15例(20.55%)。3例(4.11%)患者因病情严重,而且伴重要脏器衰竭,没有抢救成功而死亡。ICU监护期间,有2例(2.74%)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经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后均完全改善。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指的是因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脑出血、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等昏迷超过6h的危重急症,患者通常病情严重,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需进入ICU监护[3]。为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必须对其实施密切监测病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呼吸道护理、康复护理等ICU护理,早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恢复颅内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感染率,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the return rate of ICU patients by nursing means.Methods Collecting data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to return to ICU patients, recording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turn to the causes,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to return to influence factors.Results Nearly 2 years 1315 cases of transferring patients,36 cases of returning to ICU,readmission rate of 2.74%;to return to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 patients,families,and nursing,management,and other factors.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service training,strengthen the ward management,establish regular follow-up and nursing consultation system,and reduce the rate of return of ICU in patients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Return;Influence factors;Nursing
1 临床资料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中心ICU共收治患者1427例,转出1315例,重返36例,重返率2.74%。重返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2岁;多数患者存在三种以上疾病,入住ICU第一诊断疾病分布:心脑血管疾病12例,慢性呼吸功能不全9例,外科手术后6例,高位截瘫4例,重症胰腺炎2例,其他疾病3例。重返直接病因有:呼吸道问题16例、心脑血管问题9例、消化道问题5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他2例。重返后13例安置人工气道,23例应用呼吸机,12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例行纤支镜灌洗,3例行血液净化治疗。重返者医疗费用每日是非重返者的1.6±0.7倍,重返后入住ICU时间为(4.3±2.47)d。重返者中病情好转转出25例(其中3例再次重返ICU),家属放弃治疗7例,死亡4例。
2 影响因素分析
2.1患者因素 研究显示: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转出风险及重返率成正比。ICU患者存在病情重、病程长、基础疾病多、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异常、合并症并发症多、年老体弱、抵抗力低等特点,即使病情暂时稳定、顺利转出ICU也可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本组中最主要的重返病因是呼吸道问题(占重返率的44%)。其中咳嗽无力致排痰不畅7例,误吸4例,肺部感染发生或加重6例,呼吸衰竭3例,重返者中14例有呼吸道基础疾病。因心脑血管问题重返的9例:其中心律失常3例,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跳呼吸骤停各2例,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6例。本组中未达到转出指针而转出者占重返率的19.23%。
2.2家属、陪护因素 部分家属因年少、年老或工作需要无法照顾患者而请陪护照料,因在ICU期间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参与较少,转出后陪护人员后续护理跟不上易出现照料失误而致病情加重。有的家属认为患者在ICU病房多住几天可使病情更稳定而要求重返ICU。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属认为ICU费用高、对ICU的密闭环境和无陪护制度不理解、误会医务人员故意拖延患者转出时间或对转出标准不清楚,导致患者因家属强烈要求过早转出ICU,而在普通病房又得不到较好照顾,不得不重返ICU。此类因家属、陪护因素导致重返者占26.92%。
2.3管理因素 因医院管理要求,患者住院时间长会影响病房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等因素导致患者转出标准把握不严。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排班结构不合理,危重患者的转入带来较大护理压力。少数达到转出标准患者因主要疾病对应科室无床位而转入其他科室,转入后得不到专科护理致重返率增加。
3 护理对策
3.1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提供合理的资源配备 对ICU转入患者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在病区内形成当班护士、质控护士、护士长三级监控体系。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也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对ICU转入患者重点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气道护理、引流管护理、排痰护理、院感防控,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因此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合理排班、加强责任心教育势在必行。ICU 转入患者在转入72 h内病情通常较重,加上转科途中颠簸、环境及医务人员改变等易造成不适,应派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负责其护理,床旁配备必要的抢救用物及监护仪器、氧气、吸引器等设备,待患者适应新环境、病情稳定后再予以撤除。
3.2规范患者转出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 制定并遵循规范的ICU患者转出流程。对未达到转出指针而要求转出者重点强调转出风险,请家属确认签字。根据患者情况准备转运中需要的抢救药品、物品及其他用物。医务人员共同护送患者转科,保障安全。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详细交接患者病情、诊疗经过、管道、皮肤、病历资料等情况,双方确认签字。
3.3建立ICU转出患者定时随访制度和护理会诊制度 建立院科两级转出患者护理随访制度。规定ICU患者转出后5 d内责任护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对ICU护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并作出健康指导。医院成立随访办公室,对临床科室随访工作尤其是ICU转出患者、特殊患者等的随访及反馈进行监督和抽查。普通病房设立联络护士,成立危重症护理小组,定期总结汇报ICU转入患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请ICU护理会诊。Frost等人认为,为ICU 转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和随访等目标性干预对降低ICU 重返率有积极作用。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讨论:对ICU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观念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 人文关怀理念 ICU护理 基础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4-01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将护理的重心由护理任务转为患者的具体需求,更加全面地考虑到患者的身心感受。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2例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22岁―85岁,平均46±2.9岁;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45±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具体的内容为:①营造人文关怀氛围,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氛围,尽量降低医疗器械工作时的声音,光照以及灯照应当柔和,走廊内应适当安装相关的扶手、指示图等,对于病房内的色彩应当适当进行丰富,以削弱病房的冰冷感和严肃感;②尊重和关爱患者,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措辞,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动作应当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另外,还应当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为患者更换衣服、擦洗时,逐一进行遮挡,尊重患者的及习惯;③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尊重患者的意愿,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舒缓积极的音乐,提供适量的书刊等,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康复锻炼以及营养搭配等。然后由两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其中基础护理质量的评分内容包括压疮情况、感染情况、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等内容,评分介于0分―100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基础护理质量越高。护理的满意度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十分满意以及满意均归为满意。两项评价由患者及家属在护理人员的解说指导下完成。
1.4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处理结果以率(%)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
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护理观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组中,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8±4.1分,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21%,均明显超出了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时刻围绕患者为中心,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往往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并且ICU患者的护理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出现恐惧、孤独、空虚等不良情绪,对于时间、地点等也会出现认知障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多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当及时予以排解开导。护理时动作应当细致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以及被尊重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积极维护患者的隐私以及信仰,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护理工作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另外,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积极的医疗环境。在做好基础的消毒通风工作的同时,同时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患者喜爱的书刊等,总而言之,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尽量丰富护理的内涵,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回归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病房中的住院患者大多数为危重急症、各种大手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并且还不能自理生活,必须卧床休养,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ICU中收治的50例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经过优化的基础护理,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ICU住院患者50例,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未优化的基础护理;除了护理方法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1.2 方法[2]
1.2.1 修订及完善基础护理流程
在临床护理中,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ICU病房的湿度与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前者控制在50%与60%之间,后者控制在24℃与26℃之间,保证患者的居住环境舒适。②针对医院ICU病房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编排值班护士,一般来说,ICU基础护理中,参与人员应该要包括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护士、工勤人员,各1名,只要包括上述多位护理人员,才能够保证基础护理工作有效安全进行下去。③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给予患者适当的基础护理,首先为洗头与擦身,然后进行饮食与口腔护理,最后给予患者会阴护理,通过给予患者上述一系列护理,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这个步骤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一旦入科后,就要采取手把手、一对一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②在给予护理人员培训期间,新入科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带教护理人员必须从旁观看,避免不恰当操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各科带头人每周均对新入科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病基础护理及注意事项、急救护理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可以向新入科护理人员讲授护理经验[4],使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④要求新入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工作总结,至少要保证每周一小结,每月进行一大结,并且,要求在工作总结中强调操作错误事项;带教人员针对护理人员的突出成绩给予表扬,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操作失误,要给予他们相应的纠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
1.2.3 强化护理意识
①给予患者适当的目光接触与触摸,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安全感。与患者家属多加交流,增强患者家属的信任感。②护理人员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人格尊严,使患者感觉亲切,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③保证病房布置舒适安静,及适当的通风采暖,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④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现代护理观念指导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5]。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
表2 对比两组的院感发生率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从表1、2、3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院感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基础护理是既涵盖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门技能,护士必须将知识、智慧、技术技能结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护理。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一、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二、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树立护士形象
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质量,尤其在ICU无陪护的情况下,当护士为患者剃胡须、剪趾甲、洗头、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时,不但增加了护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觉的护士“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洁”(头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头发、口腔、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位清洁),使家属安心、放心,同时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护士形象的树立正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1]
三、高质量基础护理体现丰富科学内涵
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对病人康复、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每位护士,不论学历、职称,基础护理技能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1.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个体化,在不影响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如心理护理,因患者的文化层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2.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专职化,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重大,经过专业培训过护士才能胜任。在英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培训重症监护护士及其重症护理助手(CCAs),专门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训课程,由SouthBanK大学最终贯彻。
四、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1.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2.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
五、高质量基础护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1.ICU的患者大多为生活无自理能力,需要帮助翻身扣背、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营养支持、肢体功能锻炼、生命体征的测量、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的维护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2.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的,不间断的,随时存在的,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的。[2]
六、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3]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而且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因此作为ICU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学习园地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护理科研领域中不断创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细心、爱心、用心、耐心”,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和体会
1.1 全科动员、转变观念,强化“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医院通过召开院周会、全院护士大会,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了深入动员和部署,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关标准和要求,充分调动起广大护理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不仅如此,科室最初每周组织人员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和讨论,每个人就如何落实好基础护理、如何有效改善服务、如何使护理工作贴近临床和服务患者,进行了思考并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强调基础护理对病员身心康复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家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感受“如果我是病人,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动员,使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全科护理人员率先递交了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大家统一认识、郑重承诺:转变过去“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1.2 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改变排班方式:自开展优质服务以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不断优化人员配置和组合,护士与床位比由原来的2.5:1增加到3:1,新入ICU的护士也由过去一毕业就到ICU改变为至少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力强的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护士长每天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当班护士的个人能力进行床位的安排,实行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的个性化整体护理。除分管患者的护士外,每班有一名经验丰富、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护理质量的监控。从而从人力上保证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3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医疗设备繁多,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也多。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并能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因此,科室在原有分层次培训基础上,每月加强一次理论学习和一次临床技能培训,每周三晨交班后进行10-15分钟的小讲课。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派人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进行进修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4 加强基础护理:强化落实基础护理应是护理工作的根基、源泉、护理人员的基本功[3] 。尤其在ICU, 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丧失,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细致的慎独精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如头发、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为了确保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护士长每天强调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班由组长进行基础护理的检查和指导,护士长抽查。为此,我科专门增设了两台洗头机,每周为患者洗头1-2次,每天为患者口腔护理、擦浴、冲洗会阴,下午用热水泡脚,使患者清洁、舒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5 加强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的基础[2]。ICU患者面临生命的威胁和病痛的折磨,加上无家人陪伴,大都有焦虑、孤独、绝望的不良心理,除了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外,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主动向患者介绍目前的治疗情况,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对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如气管插管、切开患者)提供交流的技巧(如手势、写字等);采取各种方法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家属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鼓励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1.6 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病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各种监护治疗设备的报警音调至能听见的最低音量,正确设置报警线,一旦报警要及时查看原因,及时消除报警。医务人员不在患者床旁谈论病情,避免大声喧哗,走路时避免拖沓,工作人员的手机调至震动,避免在病区内打、接电话。打、接工作电话时声音应轻;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或抢救时,把布帘拉开或用屏风遮挡,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又避免对旁边患者的影响;取舒适的,定时为患者翻身;减少肢体的约束;适度镇痛镇静;提供亲情护理。
1.7 做好术前访视:对术后需ICU监护的患者,术前一天由ICU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ICU相关情况的介绍和术后可能面临的情况,让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接受术后治疗。
1.8 热情接待病人:病人入ICU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迎上前去,轻呼患者,判断病人的意识、麻醉苏醒情况,对清醒的患者介绍其现在在哪里,主管的医生、护士等。亲切的言语、和蔼的面孔、细致的讲解,很快就能缓解患者入住ICU的陌生感和焦虑、疑虑。除了作好患者的入室宣教外,还给家属详细介绍ICU的有关制度,需要注意和配合的事项,使家属放心。
1.9 护送病人:患者转出ICU时,由主管护士通知家属和病房,作好相应的准备。护士护送病人。并仔细向患者讲明出ICU后的注意事项:如何有效的咳嗽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如何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如何识别身体不适的异常信号等等。其间,每周一次抽出时间去病房探望患者,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1.10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实行护理文件表格化。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我们对各种护理文件书写进行了反复的设计和修改,不仅使其符合临床护理文件书写的需要,也大大节省了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了病人。
2 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一年有余,无论是护理质量还是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优质护理服务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细节,重视病员及家属的反馈意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工作,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宗旨,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最终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陆皓,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 ] . 护理志,2010,27(8):1206-1231
关键词 ICU 气管插管 心理护理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69
气管插管是为危重患者改善通气,辅助呼吸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1。而ICU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需要呼吸机给予支持。而对于清醒的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导致吞咽困难和沟通障碍等,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和康复2。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对气管插管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12月ICU气管插管68例患者,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本次研究。为避免组间护理方法的渗透,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7~62岁,平均4562±755岁。观察组34例,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26~64岁,平均4597±70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首先,护士要告知患者气管插管的必要性,以消除其紧张的情绪。降低ICU内的仪器噪音和报警音,要求医护人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3。耐心地告知患者为什么ICU内会有噪音,并告诉患者报警音响的原因,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告诉患者在ICU内有护士对其进行24小时的监护,以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教会患者使用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书写需要的患者,护士可以提供写字板等。告诉患者尽量少转头,以减少对黏膜的刺激。护士还可以使用音乐疗法,在ICU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患者心情。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温和语气,多与患者焦虑,多给予鼓励和安抚。此外,护士还可以多向患者提供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以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焦虑程度。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其焦虑程度越重。得分在50分以上,表示其有焦虑状态。
统计学处理:将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P
结 果
观察组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SX]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
观察组3465.95±7.5247.62±5.99*
对照组3466.59±6.9558.95±6.26
[BG)F][CSX%0,0,0,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
讨 论
ICU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而气管插管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会加重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ICU综合征4。
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心理护理服务。且心理护理从环境出发,从多方面、多角度稳定其情绪,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状态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护士在心理护理干预中,要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尤其是语言沟通方面,要针对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主动地询问,细心地发现,耐心地解释和沟通。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反馈,判断心理护理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缓解其情绪。对心理护理效果不佳的患者,护士要积极改变护理干预措施,找到能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方法,例如让家属探视等。
综上所述,ICU气管插管患者多存在有较为严重的焦虑状态,需要护士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宋丽平.ICU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2):57—5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ICU病房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笔者为进一步研究ICU的护理模式,选取了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ICU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结果,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ICU于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41±4.7岁,男性均未大肠癌根治切除术,女性患者均为孕妇。按照随即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服务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关怀
病人入住lCU后,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环境、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部分患者会认为自己住进ICU是因为自己病情危机,所以护理人员也要将ICU病房护理的特点告诉患者,消除其心理的不安与焦虑,解除其精神上的紧张,使之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1]。
1.2.2创建舒适病房
ICU病房具有其特殊性,所以病房内的医疗仪器、设备较多,且病房较为封闭。患者在这种环境中容易产生孤独的情绪,这是非常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不要大声说笑,但是心情要放松,从而引导患者情绪走向乐观。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病房的光线要柔和,尽量保持仪器声音低微。根据患者的喜好以及病房的实际情况,可给患者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或者放置一些报刊杂志,从而消除患者心中的孤独感,缓解寂寞。
1.2.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只有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才能发现患者的所需,了解患者的喜好,从而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对于病情不能根治的患者,护士要多与其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于人文关怀,耐心细致的将病情以及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并将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1.2.4护理
根据手术及麻醉方式给患者取最舒适的卧位。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的患者,床板要硬,不能软,在肢体受压部位放置软枕。患者手术后卧位要取平卧位,多活动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要多于床旁来回走动,帮助患者进一步康复[2]。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护士服务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对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评价(±s)
组别 例数 护士服务能力 护理满意度(%) 基础护理质量
治疗组 50 93.6±3.9 98 95.6±3.9
对照组 50 84.2±3.4 83 84.7±2.5
3讨论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对生命以及身心健康的终极意义上的尊敬与敬畏,从医学上来看,其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质量,人性化卫生服务,病人无痛或者少痛等。随着医学以及护理学得发展,护理以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将患者的身心舒适度提高,使患者满意[3]。ICU病房是危重病患病房,所以,在ICU病房中更应该置入人文关怀。
而在传统的ICU病房管理中,护士只看重对病人的抢救以及监测上,从而忽略了病人的心情变化。持续性人文关怀就是要求护士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持续性人文关怀)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护理人员都时刻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且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所需,从而制定护理计划,满足病人的需要。同时,严格的护理模式还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医护人员有爱之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护士服务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质量对比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可以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