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备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3 09:18: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疗装备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1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陆路交通极速发展蔓延,随之产生的交通工具汽车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推广,汽车生产厂商固然是最大受益者。那么该如何确定生产量,才能迎合社会需求,以求得最大利益将是各个厂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确定正确的生产和营销策略进行讨论,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各类汽车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以助于各生产厂家制定正确的市场计划。

灰色预测模型是以样本较少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1],实现对系统行为的有效预测。汽车拥有量的变化符合灰色预测的特点,可通过灰色预测模型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2]。

二、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三、数据预测结果

由《中国统计年鉴2015》可得到2005-2014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拥有量、新注册民用汽车数量和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的具体数据,对其进行灰色预测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种类型汽车的预测精度级别均为一级,可以比较精确地对实际汽车数目进行预测。到2018年,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值为29531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为28680万辆,新注册民用汽车数量为4407.9万辆,公路汽车拥有量为2227.6万辆。

民用汽车需求量最多,预计2016到2018年间将售出75479万辆。在民用汽车中,汽车种类可分为三类,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和其它汽车;其中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灰色预测精度较高,精度级别均为一级,可以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其未来市场进行分析,生产商也可以借此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预计2016到2018年将新增民用载客汽车67904万辆,民用载货汽车9048.6万辆。

对于拥有巨大市场的民用载客汽车,根据载客量可将其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载客汽车,2014年拥有的数量分别为139.61万辆、112.06万辆、11748.19万辆和326.84万辆;大型车和小型车的灰色预测精度为一级,可对这两种车辆进行灰色预测分析;对其进行灰色预测后可知2016到2018年间对民用大型载客汽车的需求量为19.17万辆,对民用小型载客汽车的需求量为9400万辆,生产商可重点制定这两种类型车辆的生产和营销计划。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数量将不断增加,汽车的服务市场也比较广阔;汽车后市场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块大蛋糕,汽车的配件市场前景也较为广阔,经营者可根据各类汽车的发展前景对销售产品和策略进行调整,在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6]。

(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数学建模创新实验室;2.华北理工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3.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名桂,杨晓霞.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重庆市入境旅游客流量预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259-263

[2] 段宝玲,冯强,刘德军,卜玉山.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1):35-38

[3] 刘建威,钟泽湘.基于改进灰色GM(1,1)模型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预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12(6):1369-1373

篇2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26(2009)05-004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制造业企业对各类技工人才的需求出现日益大幅增长的趋势,同时也对技工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人才供求关系链中凸现出技能人才短缺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其发展进程和竞争力,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缺乏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的情况下打造出发达而先进的制造业,中国也概莫能外。在一个致力于向现代工业化转型的国家,在一个雄心勃勃要打造现代裟备制造业基地的省份,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显然是一个令人不敢小觑的问题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技工短缺现状

1 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据测算,2008年,与辽宁中部城市群7城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与制药等领域,高级技能型人才缺口达12万人,中级实用型人才缺口18万人,据原辽宁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显示,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去。“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技能人才缺口达50万人、辽宁省人才白皮书也显示,在辽宁中部7个主要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车、钳、铣、电等通用工种供需比例已达1:6。根据辽宁省最新的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全省劳动力市场求职倍率是0.78:高技能人才的求职倍率都在1以上:而技师以上人才的求职倍率在2.5以上,显示出技师以上人才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在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市,缺口最大的10个岗位中技工就占七席,分别是镗工、铣工、车工、钣金工、安装工、氩弧焊工、机械技工。

2 技术工人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比例严重失调。辽宁现有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中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技工不足总数的一半,高级技工中的技师仅占职工总数的1%、高级技师仅占0.1%。有关部门曾对沈阳市铁西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人才资源现状进行调在,结果表明,技术工人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学历的工人占职工总数的90.8%,据悉德国培养一名技术工人平均花费6万7万马克(合25万元人民币),而我国企业职工每人的培训费只有60元。即使是重视培训技工的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培训初级工层次上。这就使得中、高级技工严重断档,初级工过剩。

3 技术工人队伍断层凸显,高级技工的大龄化趋势严峻。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断层、断档、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一些绝活面临失传,前景堪忧。辽宁460多万技术工人中,28岁以下的青年技工只有111万。辽宁现有的技工存量也有断档之忧,年龄结构偏高,多在40岁以上,技能水平偏低,初级工过半,高级技师几乎全在45岁以上。断层现象严重。据调查,在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中,中、高级技师50岁以上的占42.64%,技师50岁以上的占34.71%,而30岁以下的高级技师仅占5.18%,技师占7.46%,属于“稀罕物”。有的专家指出,沈阳技工至少有10年的断档期。

4 技术工人缺乏社会价值认同感,钻研技术的热情不高。2004年,沈阳市总工会曾开展过产业工人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有98.36%的职工认为产业工人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最低的地位。在一项关于职业荣誉感的调查中,97.34%的职工对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感到只有压抑感和自卑感,没有一点荣誉感。一位青年工人说,现在工人上街买东西,连营业员也瞧不起他们,甚至连进城卖菜的农民也如此,调查人员同65名职工个别谈话,没有一名职工愿让自己的孩子当工人。“现在我们工人好像到了被遗忘的角落,媒体有明星版和体育版热热闹闹的,怎么找不到工人创业版?”沈阳31岁的国企工人朱东辉对记者说。问卷调查显示,在年轻的技术工人中,想改行的人占到47.8%,绝大多数并不安心本职工作。

5 技术工人年龄受限待遇低下,人才流失加剧。40岁已经成为辽宁企业用工的一条分界线。一些老技工的技术是辽宁培养出来的,而年龄成了他们留在本地企业的一个主要障碍,在辽宁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工人被迫去南方打工。沈阳曾推出“技工大王”活动,报道宣传了一位50岁的老师傅,为了能找到工作,他已经改行了。原来他在辽宁一家工程机械厂从事维修设备的工作,企业并轨后,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他说,“改行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越来越少,年轻一代都不肯干这行,辽宁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技工又大量流失。辽宁制造业企业每年都有技工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获奖。但这些人获表彰颁奖之后,没几大便都一个一个地消失了,这些技能尖子很多被外资公司或东南沿海的企业高薪挖走了。这些在辽宁每月才拿一两千元的技工,到了那边有的年薪达到二三十万元。参加大赛获奖,等于给人家提供了挖角名单。

6 新生技工技能不强,无法满足制造业企业的现实需要。技工教育、培训没与市场充分对接,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培养出的技术工人不符合市场需求。《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发现,中、高级技工总体缺乏的情况表明,中国职业教育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较为缓慢,々业设置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光研究员指出,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据了解,企业需要成熟的技术工人,但有些技工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毕业生缺乏动手操作技能和开拓创新能力,还适应不了企业用人的要求。

二、解决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技工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1 重塑人才观念,营造“蓝领”技工与“白领”精英同等重要的社会氛围,在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念中,人们偏好于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物看成人才,把上过大学少数有成就或者当了官的人看成人才,把在写字楼里挣高薪的自领看作人才,而把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看作“劳力者”。由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重视“白领”精英,轻视“蓝领”技工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不仅造成了人

才结构的不合理,也在源头上流失了技工人才。而技工人才是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是制造业生产和财富创造的直接承担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电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德国、口本等发达国家发展秘诀之一,就是依靠开发职业技能人才,抓住了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线劳动者素质这一关键问题,因此,要改变那种“技能没有文凭吃香、技工低知识分子一等“的固有观念,牢固树立不管是管理人才、还是技能人才只要为社会作出贡献都是重要人才的观念,大力营造”能工巧匠与科技精英一样光荣、同等重要”的社会氛围,要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把实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承担起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使命。

2 改革教育模式,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线制”培养体系。打破单一制教育模式,倡导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线制”并行的体制,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层次,与研究型人才培养均衡发展,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分工细化、提升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使应用型教育与研究型教育并行发展。这种体制,一方面要求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层次;另一方面加强研究型人才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其指导生产实践的价值。构建“双线制”并行的培养体制,政府要不遗余力地扶持职业院校的发展,要正确定位高职院校,改进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技能后就业,学习内容应以应用性为主。政府要组织专家,在对市场分析、职业专项能力分析、职业综合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办学模式进行宏观指导,防止把职业教育引向“应试教育”的老路。政府还要面向社会收集技能人才信息,为职业院校提供市场所需的准确“订单”。职业学校要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和成果评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设置与之对接的专业、安排与之对接的课程,做到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反应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快,实现教育和岗位的“零距离”。按照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辽宁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特色,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使教学内容更新与市场需求同步,课程体系安排与就业岗位相协调。

篇3

关键词:LNG气化站 气化器 冷能利用

一、气化工艺选择以及对气化站建设的影响

气化器热源有自然热源(空气、海水)与人工热源(热水、蒸汽、电、冷冻水、冷媒)。利用自然热源的气化器体积较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接近为零;利用人工热源的气化器体积较小,投资较小,运行成本偏高。空温式气化器的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为6~8小时,如若超过8小时,则出气温度会降低,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气化器结霜严重气化效率降低,出口温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另外备用一套切换使用,让工作后气化器进行自然化霜。在夏季,热交换充分,运行情况良好;在冬季或雨季,由于环境温度或湿度的影响,气化器气化效果大大降低,影响气化量和出站气温度,同时气化过程造成雾气弥漫的情况,影响安全操作。空温式气化器由于体积过大或因冬季热交换管结冰不能运行,只适用于气化量较小,气温比较高的地方。

例如气化能力在50万方/天以上的大型气化站,若采用空温式气化器作为LNG气化设备,其气化站用地将达到30亩以上。而如果采用人工热源气化器,气化站占地面积可以缩小到15亩以内。在气化站设计中,若采用空温式气化器为主、水浴式加热器为辅,互为备用,这样的设计有以下优点:1、节省约四分之一空温式气化器投资成本;2、节省一半空温式气化器的占地面积;3、在外界温度条件许可情况下,投用空温式气化器,运行成本接近为零;在有免费热源的情况下,投用水浴式气化器,运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气化能力明显增加,同时可以解决冬季或阴雨天气情况下空温式气化器严重结霜以及周边雾气弥漫而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

采用自然热源的空温式气化器或海水水浴式气化器,LNG冷能随着气化器的热交换而被舍弃在大气或海水中,造成能源的浪费。采用人工热源的气化器,在用热水、蒸汽和电等作为热交换源时,气化站运行成本较高;而在用冷冻水、冷媒进行热交换时,很大程度能够将LNG潜在的冷能利用起来,而且该部分冷能的利用价值相当可观。因此冷能利用在大型LNG气化站中的利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实施。

二、LNG冷能回收的意义和途径

LNG是由低污染天然气经过脱酸、脱水处理,通过低温工艺冷冻液化而成的低温(-162℃)的液体混和物,其密度大大地增加(约600倍),有利于长距离运输。每生产一吨LNG的动力及公用设施耗电量约为850kW·h,而在LNG气化站,一般又需将LNG通过气化器气化后使用,气化时放出很大的冷量,其值大约为830kJ/kg(包括液态天然气的气化潜热和气态天然气从储存温度复温到环境温度的显热)。这种冷能从能源品位来看,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其通常在天然气气化器中随空气或海水被舍弃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为此,通过特定的工艺技术利用LNG冷能,可以达到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1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LNG的液化费用约占LNG总成本的30%,这30%的费用通过冷源的方式蓄积在LNG中。通常LNG需要重新汽化成气态的天然气才能获得利用,而当LNG在1 atm(1 atm = 0. 101 325 MPa) 压力下气化时,释放出常温气体的冷量约220 kWh/ T 。在实际气化操作中,根据气化压力的不同,LNG冷量㶲有所不同。

下图为能级系数ε和冷能Q 坐标上的LN G气化曲线(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就相当于气化过程中所释放的冷量㶲) 。

据测算一个10×104Nm3 / d 规模的LNG气化站,可利用冷功率近1 MW,每年折合电能约为数百万度,可节省近千万度的制冷电能。由此可见,LNG冷能从能源品位来看,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目前,这种冷源大部分在天然气汽化器中随空气或海水被舍弃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能将这些冷能回收并利用于需要冷源的地方,不仅能够节约再次气化所需费用,对节能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安全效益

本项目用气量较大,不可避免将造成站区内设备结霜严重,生产环境处于低温状态,出现冻雾弥漫的情况,这将对生产运营带来较大不便,同时也会影响LNG气化站区周边企业、公共设施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为消除此类状况,迫切需要对该项目启用冷能利用方案。

2.3 社会效益

我国采用的能源标准为标准煤,每节约1度电相应的节约0.4kg标准煤,减少0.997kgCO2排放量。如项目规模(100×104 Nm3 / d)的LNG气化站,当满负荷冷能利用(冷冻水利用)时,每年的节电效益约为1273.72万kWh,相当于每年节约5094.88吨标准煤,减少12699吨CO2排放量。

另外,冷能利用还可带动相关冷链产业的发展,如发电装备、空气分离、轻烃回收、低温粉碎、海水淡化、冷冻、干冰等。因此,LNG冷能利用是节能减排的一大新型亮点工程,符合国家政策需要,也切合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利国利民的绿色工程。

LNG直接利用有冷能发电,液化分离空气(液氧、液氮),冷冻仓库,制造液化CO2、干冰,空调,BOG再液化,低温养殖、栽培等;间接利用有冷冻食品,用空分后的液氮、液氧、液氩来低温破碎,低温干燥,水和污染物处理,低温医疗,食品保存等。冷能的利用不仅要看其能量的回收大小,更为重要的是品位的利用。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情况下,要符合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总能系统原则。

三、冷能利用的方案的选择

假设气化站LNG气化量为100×104Nm3/d,即793.1T/d。据测算,每吨LNG气化过程释放出的冷量约220 kWh/ T,则可不考虑冷能利用率,可利用的冷量约为6.3×105 MJ/d(折合电能约为17.45×104Kwh/d)。根据目前国内实际情况,冷能利用多用于冷冻水、制冰及空气液化分离,下面对三个方案的市场需求、项目用地及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等进行对比。

3.1市场需求

冷冻水市场分析

冷冻水需求范围受限于周边必须有空调或冷却系统。大型LNG气化站一般都有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用户,该类企业厂区有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机、冷冻水供水环网等组成,主要用于机柜间、配电间、办公楼的空调系统及生产装置工艺用。一般情况该类企业自备冷冻机组,冷冻机出口供水温度大致在7℃左右,冷冻机回水温度增温5℃,即为12℃。因此LNG气化站可以通过热交换设备,为周边企业提供冷冻水,节省冷冻机组运行费用,从而达到冷能利用的目的。

制冰市场分析

制冰市场多用于南方,尤其海产丰富的沿海地带对冰块的需求量相当大。对于渔业,渔船出海捕鱼时每船需携带数十吨冰出海捕鱼,鱼产品运输销售途中也需要冰;对于肉食加工行业,同样对冰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可在LNG气化站旁边建立制冰厂,通过冷媒与LNG热交换,一方面为LNG气化带来热源,另一方面也为制冰厂带来冷能用于制冰,从而达到冷能利用的目的。

空气液化分离市场分析

由于空分装置中所需达到的温度比LNG温度还低,因此,LNG的冷量中的有效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是从热力学角度最为合理的利用方式,LNG冷能用于液化空气制液氧、液氮、液氩等,在LNG冷能利用系统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利用方式。这是因为它的节能率高,也很少受到地点条件的限制,且LNG巨大的冷能产出的液体氮量和液体氧量都很大。而液体氮、液体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因此也具有很好的需求市场。

3.2项目用地及投资

冷冻水

冷冻水换热设备可采用冷媒换热的橇装化设备或冷水式水浴式气化器。以冷水式水浴式气化器为例,该设备及工艺管道占地面积约400m2;投资约200万元。

制冰

换热等设备集成为整体橇装化设备。本项目规模下,占地需划分为两部分,换热设备在站内气化区,占地约500m2;制冰系统须建设在站外,占地约2500m2;投资约1200万元。

空气液化分离

空气液化分离装置由四个主工艺系统和三个辅助系统组成。主工艺系统可分为:空气过滤和压缩系统、空气冷却和纯化系统、精馏系统和LNG冷能利用系统;辅助系统可分为:仪控系统、电控系统和液体贮存运输系统。在同样规模下,空气液化分离装置及工艺管道占地约1万平方米,因此LNG气化站附近可利用土地面积及交通情况,是制约空分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投资约20000万元,比冷冻水、制冰高。

3.3经济效益

冷冻水

若根据制冷效率COP估算,对于冷冻水设备,其制冷的COP为5左右,若按电价0.595元/度计算,每吨LNG可节电26.18元。则按项目规模满负荷冷能利用时,每年的节电效益约为1256.3万kWh,经济效益约为757.86万元。

制冰

若根据制冷效率COP估算,对于制冰设备,其制冷的COP为2左右,若按电价0.595元/度计算,每吨LNG可节电65.45元。则按项目规模满负荷冷能利用时,每年的节电效益约为3184.3万kWh,经济效益约为1894.66万元。

空气液化分离

根据LNG用于空气液化分离经验估计,按项目规模满负荷冷能利用的情况下,每天可生产约200吨液体空分产品,年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6000万元。

3.4方案比选

表3.1 项目冷能利用方案对比表

四、结论

根据LNG气化站供气对象的不同,其冷能供应量也会有所变化。当用于城市燃气和发电厂时,其昼夜的燃气系统和发电系统的负荷变化很大,导致LNG的使用量也随之变化,所以为了充分利用LN G冷能,必须使用容易调节的系统,能根据燃气系统和发电系统负荷的变化相应调节LN G供应负荷的变化。当用于石化行业或玻璃生产企业时,由于行业的特性,其对燃料的需求大,且使用量相对稳定,因此对冷能利用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气化量大于50万方/天的大型LNG气化站,需要选择合适的冷能利用方案,以节约用地成本,消除运行烟雾缭绕的安全风险,充分进行冷能回收利用。因此,将上述各种因素相互交叉集成考虑以达到因地制宜、加大气化量、充分利用LN G冷能的目的是大型气化站建设研究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这些利用LN G 冷能的装置建成联合企业的冷能利用系统,并将其与LN G气化站一体化建设,达到LNG综合利用的最优效果。

附:参考文献

[1]熊永强,李亚军,华贲.液化天然气冷量利用与轻烃分离集成优化.现代化工,2006,26(3)

篇4

院士合作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12月,是一家集设计、制作、安装于一体的大型钢结构上市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早在2001年,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团队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承接了河南省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该工程是当时亚洲跨度最大的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跨度大,施工难度大。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董石麟院士、罗尧治教授等一起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深入研究,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合作创新出“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目前,通过“FRP-混凝土-钢双臂管柱的静力及抗震性能研究”、“预张拉结构索内力精确控制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联合公关,双方建立了更紧密的技术合作。

2013年1月,董石麟院士对公司预开发的钢结构桥梁,从市场分析,到目前国内外钢结构桥梁制作加工、施工等技术水平等给予了大力指导,为东南网架承接钢结构桥梁工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和贵州大学马克俭院士团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脱硫石膏墙体大开间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是东南网架和马克俭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一个课题。该项技术将“工业固体废渣资源化”,每平方米建筑石膏用量约为0.22立方米。按照我国每年由磷转化的磷石膏和火电厂排烟脱硫后转化的脱硫石每年可利用工业废渣建造节能小高层钢结构住宅5.4亿平方米,按每户100平方米计算,可解决540万户住房问题,节约粘土资源1.176亿立方米,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院士进企点将、企业研发人员“进站留学”,在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中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企业留得住的研发人才。2013年,在院士工作站的联合培养下,企业共有48人晋升助理工程师,32人晋升为中级工程师,有5人晋升高级工程师,同时,新引进博士2人,硕士15人,为企业科研团队实力的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提高东南网架核心竞争力。

多方位入手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受益企业中的一家。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科协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委三大主线发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据统计,全区共建立了15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6家获省级认定,2014年4月底又完成了3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建站数量居杭州市第一、省级站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把握助推转型升级主线以产业导向择优建站

结合萧山实际,以助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在汽车制造业、先进制造装备业、纺织业、先进规模农业上进行择优建站,合理布局。

据统计,目前萧山区已完成申报建站的18家建站单位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化工业5家;特色农业4家;汽车制造业3家;纺织、钢结构和生物医疗各2家。特别是浙江中科领航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科协海智示范项目落户临江高新区着手产业化,该项目最近又入选浙江省第二批“装备电子(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企业”。以公司董事长金星为首的海外技术团队,主要从事车身智能控制系统及相关芯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亚太机电有限公司等,不少都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实验室,处于行业引领地位。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政策引导鼓励建站

在杭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和萧山区区委组织部人才办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萧山区先后于2011年和2014年率先在杭州市出台《萧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和《萧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工作站资金扶持政策。加大了资助力度,实现了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配套资助,对建成国家级工作站,区累计配套资助不少于100万,有效调动建站单位积极性。

以技术研发为重心项目合作创新建站

主要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与院士专家团队解决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领域中领先水平。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期间:开发新产品73个,申请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已申报立项的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部级14个等科技项目;已获得部级以上科技大奖1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部级12个;完成项目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6项、国内领先8项、国内先进3项。

如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一能量回馈式电动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研究与开发。再如银宇控股公司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先后研发了用于高速列车、军工和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铝合金焊接材料等。

培养企业技术团队以人才引进培育建站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通过引进人才来培育本土技术创新团队,从而提升企业技术研发队伍发展壮大。合作期间企业配套团队人员技术职称晋级有196人,其中晋级高级23人,直接引进院士团队成员进企业工作6人。

友情链接